CN109473729A - 电化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3729A
CN109473729A CN201811308831.XA CN201811308831A CN109473729A CN 109473729 A CN109473729 A CN 109473729A CN 201811308831 A CN201811308831 A CN 201811308831A CN 109473729 A CN109473729 A CN 109473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pole piece
battery core
bending segment
activ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88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3729B (zh
Inventor
郑强
方占召
党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566689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947372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088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73729B/zh
Priority to CN202011578648.9A priority patent/CN1126879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73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3729A/zh
Priority to US16/423,389 priority patent/US1144433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3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3729B/zh
Priority to US17/874,615 priority patent/US11978862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70Carriers or col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装置。具体而言,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电芯和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电芯;其中,所述电芯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离膜,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卷绕形成所述电芯;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壳体,所述第一表面包括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和未设置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未涂覆区;所述未涂覆区包括设置于卷绕收尾端的第一未涂覆区,所述第一未涂覆区包括交替设置的弯折段和平直段;所述弯折段设置有绝缘层。本申请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具有改善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电化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装置,且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安全性能的电化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化学装置,例如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对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电池的安全性仍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在用户端偶尔会出现因外力刺破电池导致的安全问题,严重者甚至引起电池爆炸。在外力刺破电池的各种情形中,电芯侧面尤其容易被刺破。这种情况对于高容量密度的电池尤为明显。因此,随着电池的大量普及,其使用者、售后端及电池生产厂商都对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性能良好的、具有高容量密度的电化学装置,例如,锂离子电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以试图在至少某种程度上解决至少一种存在于相关领域中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电芯和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电芯;其中,所述电芯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离膜,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卷绕形成所述电芯;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壳体,所述第一表面包括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和未设置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未涂覆区;所述未涂覆区包括设置于卷绕收尾端的第一未涂覆区,所述第一未涂覆区包括交替设置的弯折段和平直段;所述弯折段设置有绝缘层。
本申请实施例的额外层面及优点将部分地在后续说明中描述、显示、或是经由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而阐释。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简要地说明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所必要的附图以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显而易见地,下文描述中的附图仅只是本申请中的部分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然可以根据这些附图中所例示的结构来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是对比例1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对比例2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对比例3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9、10和11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和4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5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6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7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8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7、9、10和11的电芯结构的上表面的俯视图。
图12是实施例2、3、6和7的电芯结构的下表面的仰视图。
图13是对比例1、2和3的正极极片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1、2、3、4、9、10和11中的正极极片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1和5中的正极极片的涂覆有绝缘层的表面的俯视图。
图16是实施例2、9、10和11中的正极极片的涂覆有绝缘层的表面的俯视图。
图17是实施例3中的正极极片的涂覆有绝缘层的表面的俯视图。
图18是实施例4中的正极极片的涂覆有绝缘层的表面的俯视图。
图19是实施例5、6、7和8中的正极极片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6中的正极极片的涂覆有绝缘层的表面的俯视图。
图21是实施例7中的正极极片的涂覆有绝缘层的表面的俯视图。
图22是实施例8中的正极极片的涂覆有绝缘层的表面的俯视图。
图23是对比例1和3以及实施例1-11中的负极极片的示意图。
图24是对比例2中的负极极片的示意图。
图25是穿钉测试的示意图,图25(a)是从左侧穿钉的示意图,图25(b)是从右侧穿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例将会被详细的描示在下文中。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将相同或相似的组件以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的组件通过类似附图标记来表示。在此所描述的有关附图的实施例为说明性质的、图解性质的且用于提供对本申请的基本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应该被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本申请中所使用,术语“约”用以描述及说明小的变化。当与事件或情形结合使用时,所述术语可指代其中事件或情形精确发生的例子以及其中事件或情形极近似地发生的例子。举例来说,当结合数值使用时,术语可指代小于或等于所述数值的±10%的变化范围,例如小于或等于±5%、小于或等于±4%、小于或等于±3%、小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0.5%、小于或等于±0.1%、或小于或等于±0.05%。另外,有时在本申请中以范围格式呈现量、比率和其它数值。应理解,此类范围格式是用于便利及简洁起见,且应灵活地理解,不仅包含明确地指定为范围限制的数值,而且包含涵盖于所述范围内的所有个别数值或子范围,如同明确地指定每一数值及子范围一般。
在有效评估电化学装置(例如锂离子电池,下文以锂离子电池为例进行说明)安全性能的测试中最严格的测试为穿钉测试:用一定直径的尖头钢钉以一定的速度刺穿锂离子电池,使锂离子电池发生短路。短路类型可概括为两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内短路,即锂离子电池极片在穿钉过程中接触、导通以形成短路,和极片通过钉子间接产生的短路,即锂离子电池极片未直接导通,但是均与穿钉的钉子接触;由于钉子本身是钢质材料可以导电,从而将极片导通。
具体来说,锂离子电池在穿钉过程中会发生四种短路模式: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集流体,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和,第一集流体-第二活性物质层。本申请所公开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为性质相反的两种极片。因此上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与第二活性物质层为相对应的两种活性物质层。上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可以是正极活性物质层,也可以是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二活性物质层可以是负极活性物质层,也可以是正极活性物质层;第一集流体可以是正极集流体,也可以是负极集流体;第二集流体可以是负极集流体,也可以是正极集流体。上述正极集流体可以是铝箔,负极集流体可以是铜箔。
现有技术在制备电芯时会在电芯收尾时卷绕一层裸露的铜箔和一层裸露的铝箔,使得在电芯受到钢钉等外力刺破时形成铜-铝短路,以减少活性物质区的热积累,起到分流散热的作用,从而避免活性物质热失控导致的电芯燃烧,甚至爆炸。然而,对于功率较高或容量较大的电芯,即使在电芯受到钢钉等外力刺破时形成铜-铝短路,电芯内也会积累大量热量,引起活性物质的热失控,从而导致电芯燃烧,甚至爆炸。
为了避免电芯受到钢钉等外力刺破时产生大量热积累同时保持电芯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电芯和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电芯;其中,所述电芯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离膜,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卷绕形成所述电芯;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壳体,所述第一表面包括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和未设置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未涂覆区;所述未涂覆区包括设置于卷绕收尾端的第一未涂覆区,所述第一未涂覆区包括交替设置的弯折段和平直段;所述弯折段设置有绝缘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直段为卷绕后的电芯结构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平直段为卷绕后的电芯结构的下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直段为卷绕后的电芯结构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二平直段为卷绕后的电芯结构的上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段为卷绕后的电芯结构的左侧面,且所述第二弯折段为卷绕后的电芯结构的右侧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段为卷绕后的电芯结构的右侧面,且所述第二弯折段为卷绕后的电芯结构的左侧面。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弯折段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平直段包括第一平直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折段设置有绝缘层。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弯折段设置有绝缘层。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弯折段进一步包括与第一弯折段对应设置的第三弯折段;所述第三弯折段设置有绝缘层。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平直段至少部分设置有绝缘层。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层在所述平直段的涂覆率为约5%-约100%。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绝缘层在所述平直段的涂覆率为约10%-约100%。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绝缘层在所述平直段的涂覆率为约10%-约75%。相比于完全涂覆(即,涂覆率为100%),部分涂覆绝缘层可降低成品电芯的厚度,增加锂离子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使得锂离子电池既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也具有改善的电化学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层具有不小于约0.5μm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具有约0.5μm-约20μm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绝缘层具有约10μm-约20μm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绝缘层具有约10μm-约15μm的厚度。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在所述卷绕收尾端,所述第二极片不包括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的第二集流体。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层包括绝缘物质,所述绝缘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无机氧化物和高分子粘结剂或其组合;所述无机氧化物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铝、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钙和勃姆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粘结剂包括,但不限于,聚偏氟乙烯、丁苯橡胶和聚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极片,且所述第二极片为负极极片。当然,根据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所述第一极片也可以是负极极片,且所述第二极片可以是正极极片。下文中,有时以正极极片作为第一极片、正极活性物质层作为第一活性物质层并且以正极集流体作为第一集流体;以负极极片作为第二极片、负极活性物质层作为第二活性物质层并且以负极集流体作为第二集流体进行说明。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电化学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锂离子电池。
在上述锂离子电池中,正极集流体可以为铝箔或镍箔,负极集流体可为铜箔或镍箔。
下面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并且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说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本申请中描述的制备方法仅是实例,其他任何合适的制备方法均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实施例
以下说明根据本申请的锂离子电池的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性能评估。
对比例1
如图13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304单面涂覆区域后留有裸露的铝箔1303。正极集流体不涂覆绝缘层。如图2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302的对齐端留有1mm裸露的铜箔2301。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铜箔101、石墨102、铝箔103、钴酸锂104和双面胶105。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107和108和弯折段109和110。裸露的铝箔约覆盖电芯最外圈空箔区平直段,即最外圈上下表面的1/4面积。
对比例2
如图13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304的单面涂覆区域后留有裸露的铝箔1303。正极集流体不涂覆绝缘层。如图24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402的对齐端的裸露的铜箔2401的长度为电芯外圈宽度的2.1-2.3倍。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2所示,其包括铜箔201、石墨202、铝箔203、钴酸锂204和双面胶205。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207和208和弯折段209和210。裸露的铝箔约覆盖电芯最外圈空箔区平直段,即最外圈上下表面的约2.25倍面积。
对比例3
如图13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304的单面涂覆区域后留有裸露的铝箔1303。正极集流体不涂覆绝缘层。如图2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302的对齐端留有1mm裸露的铜箔2301。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3所示,其包括铜箔301、石墨302、铝箔303、钴酸锂304和双面胶305。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307和308和弯折段309和310。裸露的铝箔约覆盖电芯最外圈空箔区平直段,即最外圈上下表面的约2.25倍面积。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404的单面涂覆区域(涂覆绝缘层1406)后留有裸露的铝箔1403。将勃姆石和PVDF按质量比98:2溶于NMP中,搅拌均匀制成绝缘物质浆料。如图15所示,在正极集流体1503的具有较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504的表面上,沿卷绕方向将绝缘物质浆料涂覆于裸露铝箔上,形成绝缘层1506,其在卷绕后面向包装壳。绝缘层涂覆电芯最外圈的左侧面、右侧面以及次外圈的左侧面;且绝缘层在上述平直段,即电芯最外圈上下表面的覆盖率为100%,厚度为20μm。如图2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302的对齐端留有1mm裸露的铜箔2301。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4所示,其包括铜箔401、石墨402、铝箔403、钴酸锂404、双面胶405和绝缘层406。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407和408和弯折段409和410。裸露的铝箔约覆盖电芯最外圈空箔区平直段,即最外圈上下表面的1/4面积。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404的单面涂覆区域(涂覆绝缘层1406)后留有裸露的铝箔1403。将勃姆石和PVDF按质量比98:2溶于NMP中,搅拌均匀制成绝缘物质浆料。如图16所示,在正极集流体1603的具有较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604的表面上,沿卷绕方向将绝缘物质浆料涂覆于裸露铝箔上,形成绝缘层1606,其在卷绕后面向包装壳。电芯的下表面的中间未涂覆绝缘层(如图12所示,其中1203为铝箔,1206为绝缘层)。绝缘层涂覆电芯最外圈的左侧面、右侧面以及次外圈的左侧面;且绝缘层在上述平直段,即电芯最外圈上下表面的覆盖率约为60%,厚度为20μm。如图2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302的对齐端留有1mm裸露的铜箔2301。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5所示,其包括铜箔501、石墨502、铝箔503、钴酸锂504、双面胶505和绝缘层506。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507和508和弯折段509和510。裸露的铝箔约覆盖电芯最外圈空箔区平直段,即最外圈上下表面的1/4面积。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404的单面涂覆区域(涂覆绝缘层1406)后留有裸露的铝箔1403。将勃姆石和PVDF按质量比98:2溶于NMP中,搅拌均匀制成绝缘物质浆料。如图17所示,在正极集流体1703的具有较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704的表面上,沿卷绕方向将绝缘物质浆料涂覆于裸露铝箔上,形成绝缘层1706,其在卷绕后面向包装壳。电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间未涂覆绝缘层(如图11和12所示,其中1103和1203为铝箔,1106和1206为绝缘层,1105为双面胶)。绝缘层涂覆电芯最外圈的左侧面、右侧面以及次外圈的左侧面;且绝缘层在上述平直段,即电芯最外圈上下表面的覆盖率约为20%,厚度为20μm。如图2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302的对齐端留有1mm裸露的铜箔2301。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6所示,其包括铜箔601、石墨602、铝箔603、钴酸锂604、双面胶605和绝缘层606。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607和608和弯折段609和610。裸露的铝箔约覆盖电芯最外圈空箔区平直段,即最外圈上下表面的1/4面积。
实施例4
如图14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404的单面涂覆区域(涂覆绝缘层1406)后留有裸露的铝箔1403。将勃姆石和PVDF按质量比98:2溶于NMP中,搅拌均匀制成绝缘物质浆料。如图18所示,在正极集流体1803的具有较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804的表面上,沿卷绕方向将绝缘物质浆料涂覆于裸露铝箔上,形成绝缘层1806,其在卷绕后面向包装壳。电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未涂覆绝缘层。绝缘层涂覆电芯最外圈的左侧面、右侧面以及次外圈的左侧面;且绝缘层在上述平直段,即电芯最外圈上下表面的覆盖率约为10%,厚度为20μm。如图2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302的对齐端留有1mm裸露的铜箔2301。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6所示,其包括铜箔601、石墨602、铝箔603、钴酸锂604、双面胶605和绝缘层606。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607和608和弯折段609和610。裸露的铝箔约覆盖电芯最外圈空箔区平直段,即最外圈上下表面的1/4面积。
实施例5
如图19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904的单面涂覆区域(涂覆绝缘层1906)后没有裸露的铝箔1903。将勃姆石和PVDF按质量比98:2溶于NMP中,搅拌均匀制成绝缘物质浆料。如图15所示,在正极集流体1503的具有较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504的表面上,沿卷绕方向将绝缘物质浆料涂覆于裸露铝箔上,形成绝缘层1506,其在卷绕后面向包装壳。绝缘层涂覆电芯最外圈的左侧面、右侧面;且绝缘层在上述平直段,即电芯最外圈上下表面的覆盖率为100%,厚度为20μm。如图2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302的对齐端留有1mm裸露的铜箔2301。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7所示,其包括铜箔701、石墨702、铝箔703、钴酸锂704、双面胶705和绝缘层706。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707和708和弯折段709和710。
实施例6
如图19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904的单面涂覆区域(涂覆绝缘层1906)后没有裸露的铝箔1903。将勃姆石和PVDF按质量比98:2溶于NMP中,搅拌均匀制成绝缘物质浆料。如图20所示,在正极集流体2003的具有较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004的表面上,沿卷绕方向将绝缘物质浆料涂覆于裸露铝箔上,形成绝缘层2006,其在卷绕后面向包装壳。电芯的下表面的中间未涂覆绝缘层(如图12所示,其中1203为铝箔,1206为绝缘层)。绝缘层涂覆电芯最外圈的左侧面、右侧面;且绝缘层在上述平直段,即电芯最外圈上下表面的覆盖率约为55%,厚度为20μm。如图2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302的对齐端留有1mm裸露的铜箔2301。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8所示,其包括铜箔801、石墨802、铝箔803、钴酸锂804、双面胶805和绝缘层806。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807和808和弯折段809和810。
实施例7
如图19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904的单面涂覆区域(涂覆绝缘层1906)后没有裸露的铝箔1903。将勃姆石和PVDF按质量比98:2溶于NMP中,搅拌均匀制成绝缘物质浆料。如图21所示,在正极集流体2103的具有较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104的表面上,沿卷绕方向将绝缘物质浆料涂覆于裸露铝箔上,形成绝缘层2106,其在卷绕后面向包装壳。电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间未涂覆绝缘层(如图11和12所示,其中1103和1203为铝箔,1106和1206为绝缘层,1105为双面胶)。绝缘层涂覆电芯最外圈的左侧面、右侧面;且绝缘层在上述平直段,即电芯最外圈上下表面的覆盖率约为15%,厚度为20μm。如图2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302的对齐端留有1mm裸露的铜箔2301。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9所示,其包括铜箔901、石墨902、铝箔903、钴酸锂904、双面胶905和绝缘层906。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907和908和弯折段909和910。
实施例8
如图19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904的单面涂覆区域(涂覆绝缘层1906)后没有裸露的铝箔1903。将勃姆石和PVDF按质量比98:2溶于NMP中,搅拌均匀制成绝缘物质浆料。如图22所示,在正极集流体2203的具有较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204的表面上,沿卷绕方向将绝缘物质浆料涂覆于裸露铝箔上,形成绝缘层2206,其在卷绕后面向包装壳。电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未涂覆绝缘层。绝缘层涂覆电芯最外圈的左侧面、右侧面;且绝缘层在上述平直段,即电芯最外圈上下表面的覆盖率约为5%,厚度为20μm。如图2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302的对齐端留有1mm裸露的铜箔2301。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10所示,其包括铜箔1001、石墨1002、铝箔1003、钴酸锂1004、双面胶1005和绝缘层1006。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1007和1008和弯折段1009和1010。
实施例9
如图14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404的单面涂覆区域(涂覆绝缘层1406)后留有裸露的铝箔1403。将勃姆石和PVDF按质量比98:2溶于NMP中,搅拌均匀制成绝缘物质浆料。如图16所示,在正极集流体1603的具有较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604的表面上,沿卷绕方向将绝缘物质浆料涂覆于裸露铝箔上,形成绝缘层1606,其在卷绕后面向包装壳。电芯的下表面的中间未涂覆绝缘层(如图12所示,其中1203为铝箔,1206为绝缘层)。绝缘层涂覆电芯最外圈的左侧面、右侧面以及次外圈的左侧面;且绝缘层在上述平直段,即电芯最外圈上下表面的覆盖率约为60%,厚度为10μm。如图2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302的对齐端留有1mm裸露的铜箔2301。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5所示,其包括铜箔501、石墨502、铝箔503、钴酸锂504、双面胶505和绝缘层506。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507和508和弯折段509和510。裸露的铝箔约覆盖电芯最外圈空箔区平直段,即最外圈上下表面的1/4面积。
实施例10
如图14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404的单面涂覆区域(涂覆绝缘层1406)后留有裸露的铝箔1403。将勃姆石和PVDF按质量比98:2溶于NMP中,搅拌均匀制成绝缘物质浆料。如图16所示,在正极集流体1603的具有较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604的表面上,沿卷绕方向将绝缘物质浆料涂覆于裸露铝箔上,形成绝缘层1606,其在卷绕后面向包装壳。电芯的下表面的中间未涂覆绝缘层(如图12所示,其中1203为铝箔,1206为绝缘层)。绝缘层涂覆电芯最外圈的左侧面、右侧面以及次外圈的左侧面;且绝缘层在上述平直段,即电芯最外圈上下表面的覆盖率约为60%,厚度为5μm。如图2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302的对齐端留有1mm裸露的铜箔2301。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5所示,其包括铜箔501、石墨502、铝箔503、钴酸锂504、双面胶505和绝缘层506。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507和508和弯折段509和510。裸露的铝箔约覆盖电芯最外圈空箔区平直段,即最外圈上下表面的1/4面积。
实施例11
如图14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404的单面涂覆区域(涂覆绝缘层1406)后留有裸露的铝箔1403。将勃姆石和PVDF按质量比98:2溶于NMP中,搅拌均匀制成绝缘物质浆料。如图16所示,在正极集流体1603的具有较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604的表面上,沿卷绕方向将绝缘物质浆料涂覆于裸露铝箔上,形成绝缘层1606,其在卷绕后面向包装壳。电芯的下表面的中间未涂覆绝缘层(如图12所示,其中1203为铝箔,1206为绝缘层)。绝缘层涂覆电芯最外圈的左侧面、右侧面以及次外圈的左侧面;且绝缘层在上述平直段,即电芯最外圈上下表面的覆盖率约为60%,厚度为0.5μm。如图2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302的对齐端留有1mm裸露的铜箔2301。卷绕后的电芯结构如图5所示,其包括铜箔501、石墨502、铝箔503、钴酸锂504、双面胶505和绝缘层506。电芯结构的最外圈包括交替设置的平直段507和508和弯折段509和510。裸露的铝箔约覆盖电芯最外圈空箔区平直段,即最外圈上下表面的1/4面积。
通过下列方法对上述对比例中、实施例所得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1)锂离子电池的穿钉测试
将锂离子电池置于25℃恒温箱中,静置30分钟,使锂离子电池达到恒温。将达到恒温的锂离子电池以0.7C恒流充电至电压为4.4V,然后以4.4V恒压充电至电流为0.02C。将满充的锂离子电池转移至穿钉测试机上,保持测试环境温度25℃,用直径为4mm的钢钉,以30mm/s的速度匀速从电芯左侧和右侧穿过锂离子电池中心(如图25(a)和图25(b)所示),保留300s,锂离子电池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记为通过。每次测试32块锂离子电池,以通过穿钉测试的锂离子电池数量作为评价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指标。
(2)锂离子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测试
用700g软包电池测厚仪测量电芯的厚度,通过下式计算电芯能量密度:
电芯能量密度=(电芯容量×平台电压/电芯体积)
其中电芯容量为3.3Ah,电芯平台电压3.85V,电芯体积=(电芯长度×电芯宽度×电芯厚度)。
下表展示了各对比例和实施例的变量设置和测试结果。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使用绝缘层至少部分地保护正极集流体的未被活性物质覆盖的区域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由对比例2可以看出,对于容量3Ah的电芯,铜-铝短路形成的热积累足以使活性物质发生热失控,导致电芯燃烧。也就是说,对于高容量电芯受到外力刺破时,传统的在电芯收尾时卷绕一层裸露的铜箔和一层裸露的铝箔的方法无法保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由对比例3可以看出,在正极极片的尾端设置较长的铝箔增加了铝-负极短路的机会,无法保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实施例1-11在正极集流体的具有较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上,沿卷绕方向至少部分地涂覆绝缘层于裸露铝箔上,使绝缘层在卷绕后面向包装壳。这种构造显著降低了铝-负极短路的机会,显著改善了锂离子电池的穿钉测试通过率,从而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相比于在裸露的铝箔上完全绝缘层,部分涂覆绝缘层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
整个说明书中对“实施例”、“部分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另一举例”、“举例”、“具体举例”或“部分举例”的引用,其所代表的意思是在本申请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举例包含了该实施例或举例中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因此,在整个说明书中的各处所出现的描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另一个举例中”,“在一个举例中”、“在特定举例中”或“举例”,其不必然是引用本申请中的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本文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举例中结合。
尽管已经演示和描述了说明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不能被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原理及范围的情况下对实施例进行改变,替代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
电芯和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电芯;
其中,所述电芯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离膜,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卷绕形成所述电芯;
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壳体,所述第一表面包括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和未设置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未涂覆区;所述未涂覆区包括设置于卷绕收尾端的第一未涂覆区,所述第一未涂覆区包括交替设置的弯折段和平直段;
所述弯折段设置有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弯折段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平直段包括第一平直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折段设置有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弯折段设置有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弯折段进一步包括与第一弯折段对应设置的第三弯折段;所述第三弯折段设置有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平直段至少部分设置有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层在所述平直段的涂覆率为5%-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层具有不小于0.5μm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在所述卷绕收尾端,所述第二极片不包括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的第二集流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绝缘层包括绝缘物质,所述绝缘物质包括无机氧化物、高分子粘结剂或其组合;
所述无机氧化物包括氧化铝、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钙和勃姆石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高分子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丁苯橡胶和聚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所述电化学装置为锂离子电池。
CN201811308831.XA 2018-11-05 2018-11-05 电化学装置 Active CN109473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8831.XA CN109473729B (zh) 2018-11-05 2018-11-05 电化学装置
CN202011578648.9A CN112687964B (zh) 2018-11-05 2018-11-05 电化学装置
US16/423,389 US11444333B2 (en) 2018-11-05 2019-05-28 Electrochemical device
US17/874,615 US11978862B2 (en) 2018-11-05 2022-07-27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8831.XA CN109473729B (zh) 2018-11-05 2018-11-05 电化学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8648.9A Division CN112687964B (zh) 2018-11-05 2018-11-05 电化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3729A true CN109473729A (zh) 2019-03-15
CN109473729B CN109473729B (zh) 2020-11-13

Family

ID=656668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8831.XA Active CN109473729B (zh) 2018-11-05 2018-11-05 电化学装置
CN202011578648.9A Active CN112687964B (zh) 2018-11-05 2018-11-05 电化学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8648.9A Active CN112687964B (zh) 2018-11-05 2018-11-05 电化学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1444333B2 (zh)
CN (2) CN109473729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3102A (zh) * 2020-03-03 2020-06-1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384430A (zh) * 2019-03-21 2020-07-07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高安全聚合物三元锂动力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1987282A (zh) * 2020-09-08 2020-11-2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066959A (zh) * 2021-03-23 2021-07-0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
WO2021195999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及电子装置
WO2022222941A1 (zh) * 2021-04-20 2022-10-2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WO2022236736A1 (zh) * 2021-05-12 2022-11-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3020127A1 (zh) * 2021-08-19 2023-02-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3092458A1 (zh) * 2021-11-26 2023-06-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包含其的电池和电子装置
CN117133998A (zh) * 2023-10-26 2023-11-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制备方法、极片、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US11978862B2 (en) 2018-11-05 2024-05-07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43025A (ja) * 2021-03-17 2022-10-03 株式会社キャタラー 絶縁層形成用組成物
CN113421994B (zh) * 2021-06-18 2022-11-29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与电子装置
CN114447266A (zh) * 2021-12-16 2022-05-06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卷芯及电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427A (zh) * 2009-07-16 2011-01-26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充电电池
CN203800131U (zh) * 2013-09-09 2014-08-2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式电芯及电化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9478B2 (en) 2002-09-27 2007-03-13 Tdk Corporatio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WO2005067080A1 (ja) 2004-01-09 2005-07-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5034155B2 (ja) 2004-06-17 2012-09-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
JP4815845B2 (ja) 2005-04-04 2011-1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ポリマー電池
CN101558527B (zh) * 2007-01-16 2011-08-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2009043515A (ja) 2007-08-08 2009-02-26 Hitachi Maxell Ltd 電池用電極、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前記電池用電極を有する電池
KR100876268B1 (ko) * 2007-10-09 2008-12-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전지
JP4744617B2 (ja) 2008-05-22 2011-08-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電極群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JP2010027415A (ja) 2008-07-22 2010-02-04 Sony Corp 二次電池
CN101867070B (zh) 2009-04-15 2013-08-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US8715848B2 (en) 2010-01-13 2014-05-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insulating member having a broken hollow por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894937A (zh) 2010-07-02 2010-11-24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片
CN202363549U (zh) 2011-12-15 2012-08-01 协鑫动力新材料(盐城)有限公司 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
JP2013128066A (ja) * 2011-12-19 2013-06-27 Seiko Instruments Inc 電気化学セル
KR101475791B1 (ko) * 2012-03-09 2014-12-23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수계 이차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그 제조 방법 및 비수계 이차전지
JP6044095B2 (ja) 2012-03-28 2016-12-1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KR101315672B1 (ko) * 2012-07-06 2013-10-08 (주)오렌지파워 전극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170005318A1 (en) * 2014-03-25 2017-01-05 Nec Corporation Laminated-type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167553B (zh) 2014-06-19 2016-08-1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卷绕式电池极片及其制作工艺
CN105449255B (zh) * 2014-08-05 2019-01-08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储能装置
CN104332658A (zh) 2014-10-24 2015-02-04 东莞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能锂离子电池
EP3309870B1 (en) 2015-06-09 2022-08-0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Battery, battery pack, electronic instrument, electric car,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power system
WO2017047778A1 (ja) * 2015-09-17 2017-03-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KR102484265B1 (ko) 2015-12-22 2023-01-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 전지
CN105845969A (zh) 2016-04-15 2016-08-10 辉能(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有效利用电池空间的薄片锂离子电池
CN205828571U (zh) 2016-06-06 2016-12-21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式电芯
CN205828578U (zh) 2016-07-08 2016-12-2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卷绕式电芯
JP2018106833A (ja) 2016-12-22 2018-07-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KR20180097084A (ko) 2017-02-22 2018-08-3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206697567U (zh) * 2017-03-31 2017-12-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式电芯
CN107171028A (zh) 2017-07-07 2017-09-15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电池
CN207690921U (zh) * 2017-11-30 2018-08-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芯和电池
CN109473729B (zh) * 2018-11-05 2020-11-1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427A (zh) * 2009-07-16 2011-01-26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充电电池
CN203800131U (zh) * 2013-09-09 2014-08-2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式电芯及电化学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78862B2 (en) 2018-11-05 2024-05-07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11384430A (zh) * 2019-03-21 2020-07-07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高安全聚合物三元锂动力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1313102A (zh) * 2020-03-03 2020-06-1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EP4131511A4 (en) * 2020-03-31 2023-11-01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ELEMENT,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195999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及电子装置
CN113557625A (zh) * 2020-03-31 2021-10-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及电子装置
CN111987282A (zh) * 2020-09-08 2020-11-2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066959A (zh) * 2021-03-23 2021-07-0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
WO2022222941A1 (zh) * 2021-04-20 2022-10-2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WO2022236736A1 (zh) * 2021-05-12 2022-11-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3020127A1 (zh) * 2021-08-19 2023-02-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3092458A1 (zh) * 2021-11-26 2023-06-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包含其的电池和电子装置
CN117133998A (zh) * 2023-10-26 2023-11-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制备方法、极片、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7133998B (zh) * 2023-10-26 2024-03-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制备方法、极片、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7964B (zh) 2022-07-15
US11978862B2 (en) 2024-05-07
US11444333B2 (en) 2022-09-13
CN112687964A (zh) 2021-04-20
US20200144674A1 (en) 2020-05-07
US20220367919A1 (en) 2022-11-17
CN109473729B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3729A (zh) 电化学装置
US11233269B2 (en) All-solid-state battery with varied binder concentration
CN208690415U (zh)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
WO2012164723A1 (ja) 全固体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6797008B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02549958U (zh) 一种双隔膜锂离子电池
JP5239445B2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KR101664244B1 (ko) 전극의 표면에 패턴을 형성하는 방법, 이 방법을 이용해 제조된 전극 및 이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01894937A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片
EP2485297B1 (en) Separator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085792A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隔离膜及含该隔离膜的锂离子电池
CN10748216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CN103582972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930115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工艺
CN109786658A (zh) 电极极片、电极极片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US11177541B2 (en) Battery and device
CN103943801A (zh) 具有改进安全特性的原电池
WO2021243611A1 (zh) 绝缘胶带、极片和电化学装置
CN114583288A (zh) 一种电芯和电池
CN107171028A (zh)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电池
CN109417187A (zh) 电池、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及电力系统
WO2024041080A1 (zh) 卷芯和电池
CN101894971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WO2022100589A1 (zh) 一种电池包装膜,电池包装膜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193025A (zh) 一种具有高安全性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