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8571U - 卷绕式电芯 - Google Patents

卷绕式电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8571U
CN205828571U CN201620541350.3U CN201620541350U CN205828571U CN 205828571 U CN205828571 U CN 205828571U CN 201620541350 U CN201620541350 U CN 201620541350U CN 205828571 U CN205828571 U CN 205828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collector
type battery
takeup type
battery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413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莹
陈轩
汪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413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28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8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8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具有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具有第二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以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离开。其中,位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卷绕起始段的第一集流体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位于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段的第二集流体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在长度方向上,位于第一卷绕起始段的第一集流体和位于第二卷绕起始段的第二集流体分别朝着不同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一卷绕起始段沿厚度方向内侧的第一活性物质层与位于第二卷绕起始段沿厚度方向内侧的第二活性物质层直接相对。

Description

卷绕式电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电动工具等产品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其多样的功能极大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与此带来对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充电速度/放电速度,更高能量密度,使用中更低的温升。
然而,参照图1,在现有技术的卷绕式电芯中,没有与第一极片1卷绕最内圈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对应反应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造成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浪费,造成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浪费,同时增加电芯厚度,减小电芯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绕式电芯,其能提高卷绕式电芯的容量,避免活性材料的浪费,并且提高电芯能量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其包括:第一极片,具有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具有第二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以及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以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离开。其中,位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卷绕起始段的第一集流体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位于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段的第二集流体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在长度方向上,位于第一卷绕起始段的第一集流体和位于第二卷绕起始段的第二集流体分别朝着不同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一卷绕起始段沿厚度方向内侧的第一活性物质层与位于第二卷绕起始段沿厚度方向内侧的第二活性物质层直接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中,由于位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卷绕起始段的第一集流体和位于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段的第二集流体的延伸和布置的方式使得所述卷绕式电芯的卷绕中心形成一种对插式结构,因此位于第一卷绕起始段的第一集流体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均与第二活性物质层直接相对,同时位于第二卷绕起始段的第二集流体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均与第一活性物质层直接相对,保证锂离子能够在位于第一卷绕起始段的第一集流体和位于第二卷绕起始段的第二集流体之间实现往返嵌入和脱嵌,提高了所述卷绕式电芯的容量,避免活性材料的浪费,并且提高电芯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卷绕式电芯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卷绕起始段和第二卷绕起始段均用虚框指示出;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卷绕起始段和第二卷绕起始段均用虚框指示出;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卷绕起始段和第二卷绕起始段均用虚框指示出;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卷绕起始段和第二卷绕起始段均用虚框指示出;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卷绕起始段、第二卷绕起始段、第三卷绕起始段均用虚框指示出;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卷绕起始段和第二卷绕起始段均用虚框指示出。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极片 24第二凹槽
11第一集流体 3隔离膜
12第一活性物质层 E1第一卷绕起始段
13空白第一集流体 E2第二卷绕起始段
14第一凹槽 P第二端部
2第二极片 E3第三卷绕起始段
21第二集流体 G胶纸
22第二活性物质层 T厚度方向
23空白第二集流体 L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
参照图2至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1,具有第一集流体11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11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第二极片2,具有第二集流体21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21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以及隔离膜3,设置于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之间,以将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隔离开。其中,位于第一极片1的第一卷绕起始段E1的第一集流体11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12;位于第二极片2的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集流体21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22;在长度方向L上,位于第一卷绕起始段E1的第一集流体11和位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集流体21分别朝着不同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一卷绕起始段E1沿厚度方向T内侧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与位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沿厚度方向T内侧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直接相对。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中,由于位于第一极片1的第一卷绕起始段E1的第一集流体11和位于第二极片2的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集流体21的延伸和布置的方式使得所述卷绕式电芯的卷绕中心形成一种对插式结构,因此位于第一卷绕起始段E1的第一集流体11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均与第二活性物质层22直接相对,同时位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集流体21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均与第一活性物质层12直接相对,保证锂离子能够在位于第一卷绕起始段E1的第一集流体11和位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集流体21之间实现往返嵌入和脱嵌,提高了所述卷绕式电芯的容量,避免活性材料的浪费,并且提高电芯能量密度(在现有技术中,参照图1,没有与第一极片1卷绕最内圈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对应反应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造成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浪费,同时增加电芯厚度,减小电芯能量密度)。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整条第一集流体11的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12。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6,第一极片1的尾部具有两面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空白第一集流体13,空白第一集流体13位于卷绕式电芯的最外侧并至少包裹卷绕式电芯一圈。空白第一集流体13优选包裹卷绕式电芯1~2圈。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6,第二极片2的与第一极片1的空白第一集流体13直接相对的表面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22。因此,当所述卷绕式电芯遭到滥用时,包裹在卷绕式电芯最外侧的空白第一集流体13可以优先与第二极片2的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第二集流体21发生短路,从而避免燃烧或爆炸等安全问题。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整条第二集流体21的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22。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二极片2的尾部具有两面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空白第二集流体23,空白第二集流体23位于卷绕式电芯的最外侧并至少包裹卷绕式电芯一圈。空白第二集流体23优选包裹卷绕式电芯1~2圈。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极片1的与第二极片2的空白第二集流体23直接相对的表面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2。因此,当所述卷绕式电芯遭到滥用时,包裹在卷绕式电芯最外侧的空白第二集流体23可以优先与第一极片1的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第一集流体11发生短路,从而避免燃烧或爆炸等安全问题。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隔离膜3的尾部位于卷绕式电芯的最外侧并至少包裹卷绕式电芯一圈。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整条第二集流体21的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22;对应地,隔离膜3的尾部位于卷绕式电芯的最外侧并至少包裹卷绕式电芯一圈。。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极片1可以为正极极片或者负极极片,对应地,第二极片2为负极极片或者正极极片。优选地,第一极片1为正极极片,第二极片2为负极极片,对应地,第一活性物质层12为正极活性物质层,具体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活性物质层22为负极活性物质层,具体可以为碳和硅中的至少一种。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正极极片的与负极极片卷绕起始的端部直接相对的部分贴有胶纸G。参照图7,其中第一极片1为正极极片,第二极片2为负极极片,由于正极极片的与负极极片卷绕起始的端部直接相对的部分为卷绕弯折的部分,与此部分对应的负极极片容易发生析锂,造成卷绕式电芯的容量降低,寿命缩短,并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粘贴胶纸G能够避免这种情况。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卷绕式电芯还包括:第一极耳,与第一集流体11电连接,且第一极耳为一个或多个;第二极耳,与第二集流体21电连接,且第二极耳为一个或多个。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极耳与第一集流体11一体形成。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极耳与第二集流体21一体形成。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6,第一极片1还具有第一凹槽14,底部为露出的空白第一集流体13而周侧为第一活性物质层12,第一极耳置于第一凹槽14中并与第一集流体11电连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7,第二极片2还具有第二凹槽24,底部为露出的空白第二集流体23而周侧为第二活性物质层22,第二极耳置于第二凹槽24中并与第二集流体21电连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中,第一凹槽14的周侧可以是三边封闭一边开口,也可以是两边封闭两边开口;第二凹槽24的周侧可以是三边封闭一边开口,也可以是两边封闭两边开口。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5,隔离膜3为一张且没有搭接处。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在厚度方向T上,第二极片2的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一层隔离膜3,并且两层隔离膜3在长度方向L上均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端部P,两层隔离膜3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端部P的部分共同组成隔离膜3的第三卷绕起始段E3,第三卷绕起始段E3沿远离第二端部P的方向延伸。隔离膜3的第三卷绕起始段E3能够实现卷绕式电芯的自动化卷绕,且第三卷绕起始段E3的延伸方式不会增加所述卷绕式电芯的整体厚度。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端部P为第二极片2卷绕起始的自由端所在的位置。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7,第一极片1的第一卷绕起始段E1为紧邻卷绕中心沿厚度方向T的一侧的一层第一极片1;第二极片2的第二卷绕起始段E2为紧邻卷绕中心沿厚度方向T的另一侧的一层第二极片2。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至少两层隔离膜3贴合在一起组成第三卷绕起始段E3。

Claims (14)

1.一种卷绕式电芯,包括:
第一极片(1),具有第一集流体(11)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11)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
第二极片(2),具有第二集流体(21)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21)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以及
隔离膜(3),设置于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之间,以将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隔离开;
其特征在于,
位于第一极片(1)的第一卷绕起始段(E1)的第一集流体(11)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12);
位于第二极片(2)的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集流体(21)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22);
在长度方向(L)上,位于第一卷绕起始段(E1)的第一集流体(11)和位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集流体(21)分别朝着不同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一卷绕起始段(E1)沿厚度方向(T)内侧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与位于第二卷绕起始段(E2)沿厚度方向(T)内侧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直接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
整条第一集流体(11)的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
第一极片(1)的尾部具有两面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空白第一集流体(13),空白第一集流体(13)位于卷绕式电芯的最外侧并至少包裹卷绕式电芯一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
第二极片(2)的与第一极片(1)的空白第一集流体(13)直接相对的表面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22)。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
整条第二集流体(21)的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2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
第二极片(2)的尾部具有两面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空白第二集流体(23),空白第二集流体(23)位于卷绕式电芯的最外侧并至少包裹卷绕式电芯一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第一极片(1)的与第二极片(2)的空白第二集流体(23)直接相对的表面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12)。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隔离膜(3)的尾部位于卷绕式电芯的最外侧并至少包裹卷绕式电芯一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整条第二集流体(21)的两个表面上均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
第一极片(1)为正极极片,第二极片(2)为负极极片;或第一极片(1)为负极极片,第二极片(2)为正极极片;
正极极片的与负极极片卷绕起始的端部直接相对的部分贴有胶纸(G)。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式电芯还包括:
第一极耳,与第一集流体(11)电连接,且第一极耳为一个或多个;
第二极耳,与第二集流体(21)电连接,且第二极耳为一个或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
第一极耳与第一集流体(11)一体形成;和/或
第二极耳与第二集流体(21)一体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
第一极片(1)还具有第一凹槽(14),底部为露出的空白第一集流体(13)而周侧为第一活性物质层(12),第一极耳置于第一凹槽(14)中并与第一集流体(11)电连接;和/或
第二极片(2)还具有第二凹槽(24),底部为露出的空白第二集流体(23)而周侧为第二活性物质层(22),第二极耳置于第二凹槽(24)中并与第二集流体(21)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T)上,第二极片(2)的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一层隔离膜(3),并且两层隔离膜(3)在长度方向(L)上均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端部(P),两层隔离膜(3)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E2)的第二端部(P)的部分共同组成隔离膜(3)的第三卷绕起始段(E3),第三卷绕起始段(E3)沿远离第二端部(P)的方向延伸。
CN201620541350.3U 2016-06-06 2016-06-06 卷绕式电芯 Active CN205828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41350.3U CN205828571U (zh) 2016-06-06 2016-06-06 卷绕式电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41350.3U CN205828571U (zh) 2016-06-06 2016-06-06 卷绕式电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8571U true CN205828571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69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41350.3U Active CN205828571U (zh) 2016-06-06 2016-06-06 卷绕式电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8571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1433A1 (zh) * 2016-12-27 2018-07-0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
WO2019104720A1 (zh) * 2017-12-01 2019-06-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
EP3678252A4 (en) * 2017-11-07 2020-11-04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WINDING BATTERY
CN113569379A (zh) * 2021-06-22 2021-10-29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三维建模方法
CN116565339A (zh) * 2023-07-10 2023-08-0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用电设备
CN116581396A (zh) * 2023-07-10 2023-08-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用电设备
US11978862B2 (en) 2018-11-05 2024-05-07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1433A1 (zh) * 2016-12-27 2018-07-0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
US11611111B2 (en) 2016-12-27 2023-03-21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Wound-type battery cell
EP3678252A4 (en) * 2017-11-07 2020-11-04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WINDING BATTERY
US11329309B2 (en) 2017-11-07 2022-05-10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Wound electrode assembly with empty foil segment
WO2019104720A1 (zh) * 2017-12-01 2019-06-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
CN111512490A (zh) * 2017-12-01 2020-08-0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
US11978862B2 (en) 2018-11-05 2024-05-07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13569379A (zh) * 2021-06-22 2021-10-29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三维建模方法
CN116565339A (zh) * 2023-07-10 2023-08-0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用电设备
CN116581396A (zh) * 2023-07-10 2023-08-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用电设备
CN116581396B (zh) * 2023-07-10 2024-04-0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用电设备
CN116565339B (zh) * 2023-07-10 2024-05-2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28571U (zh) 卷绕式电芯
CN205882096U (zh) 卷绕式电芯
CN205828578U (zh) 二次电池卷绕式电芯
US20190319310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battery
CN205810932U (zh) 具有螺旋状的缠绕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CN206098526U (zh) 卷绕式二次电芯
CN10595812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6603B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6159196A (zh) 埋极耳式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205564899U (zh) 卷绕式电芯
CN205828550U (zh) 卷绕式电芯
CN107171028A (zh)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电池
CN205508964U (zh) 卷绕式电芯
CN205508963U (zh) 卷绕式电芯
CN20393222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7546404B (zh) 卷绕式电芯
CN107293805A (zh) 卷绕式电芯及卷针
CN205882099U (zh) 卷绕式电芯
CN205828575U (zh) 卷绕式电芯
CN205828576U (zh) 卷绕式电芯
CN207587901U (zh) 一种高功率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CN205828577U (zh) 卷绕式电芯
CN107302110A (zh) 卷绕式电芯
CN207441856U (zh) 极片及电极组件
CN205723828U (zh) 卷绕式电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