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41856U - 极片及电极组件 - Google Patents

极片及电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41856U
CN207441856U CN201721132381.4U CN201721132381U CN207441856U CN 207441856 U CN207441856 U CN 207441856U CN 201721132381 U CN201721132381 U CN 201721132381U CN 207441856 U CN207441856 U CN 207441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electrode assembly
hole
utilit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323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婉侠
何军
喻鸿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323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41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41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41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及电极组件。极片在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通孔。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极性相反;以及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第一极片、隔离膜及第二极片卷绕成卷绕体,并在卷绕体的两端形成拐角。其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中的至少一个采用所述设有通孔的极片,且各通孔位于拐角处。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及电极组件中,由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中的至少一个为设有通孔的极片,而通孔又位于拐角处,因此,设有通孔的极片在拐角处的拉伸应力可以得到释放,从而避免该极片在电极组件的循环检测、装配、存储等过程断裂,提高电极组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极片及电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及电极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通常包括壳体以及收容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而电极组件通常是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形成的卷绕式结构或叠片式结构。而对于卷绕式的电极组件,通常会在卷绕的过程中形成弧形拐角,而在电极组件的循环检测、装配、存储的过程中,拐角处的拉伸应力会增大,容易引起极片的断裂,严重情况下会发生着火事件,影响电芯的安全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及电极组件,其能避免极片在电极组件的循环检测、装配、存储等过程断裂,提高电极组件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其在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通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极性相反;以及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第一极片、隔离膜及第二极片卷绕成卷绕体,并在卷绕体的两端形成拐角。其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中的至少一个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各通孔位于拐角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及电极组件中,由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中的至少一个为设有通孔的极片,而通孔又位于拐角处,因此,设有通孔的极片在拐角处的拉伸应力可以得到释放,从而避免该极片在电极组件的循环检测、装配、存储等过程断裂,提高电极组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组件的一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组件的一断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极片 P3极耳
2第二极片 H通孔
3隔离膜 C拐角
P1集流体 L长度方向
P2涂层 W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及电极组件。
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极片。
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极片在长度方向L上间隔设置多个通孔H。
极片为一种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带材,用于制备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通孔H可为矩形孔、椭圆形孔或腰孔,优选为矩形孔,且通孔H的长边沿宽度方向W上延伸。
极片上各通孔H在宽度方向W上的尺寸优选相同,当然,也可以不同。另外,在宽度方向W上,各通孔H的尺寸应小于极片的尺寸的2/3,以保证极片在通孔H处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2,所述通孔H在长度方向L上的尺寸均相同,这样,在裁切通孔H时的工艺简单。当然,所述通孔H在长度方向L上的尺寸也可以不同(部分相同或各不相同)。
优选地,参照图1,所述多个通孔H在长度方向L上的尺寸逐渐增大。
极片通常包括集流体P1以及设置在集流体P1表面的涂层P2,且各通孔H贯穿集流体P1和涂层P2。集流体P1和涂层P2的材质依照极片所需的极性而定,例如,当极片为正极性时,集流体P1可为铝箔,涂层P2可为钴酸锂(LiCoO2)、锰酸锂、磷酸铁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由于极片用于制备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因此,可以在集流体P1上固定极耳P3,以便于与二次电池的其它部件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极耳P3与集流体P1分体成型,例如,通过焊接将极耳P3和集流体P1固定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极耳P3与集流体P1一体成型。例如,在制备极片时,涂层P2仅覆盖一部分集流体P1,以在集流体P1沿宽度方向W一端留出一段空白区,然后,直接在集流体P1的空白区裁切出极耳P3。同时,裁切通孔H的过程和裁切极耳P3的过程可以在同一个裁切工序中实现,有效的简化生产过程,提高效率。另外补充说明的是,前述的极片在宽度方向W的尺寸是指集流体P1涂覆有涂层P2的部分的尺寸。
极耳P3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如果极耳P3为多个,那么当极片卷绕成电极组件时,所述多个极耳P3重叠。
其次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极组件。
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1;第二极片2,与第一极片1极性相反;以及隔离膜3,设置于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之间。第一极片1、隔离膜3及第二极片2卷绕成卷绕体,并在卷绕体的两端形成拐角C。其中。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中的至少一个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各通孔H位于拐角C处。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组件中,由于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中的至少一个为设有通孔H的极片,而通孔H又位于拐角C处,因此,设有通孔H的极片在拐角C处的拉伸应力可以得到释放,从而避免该极片在电极组件的循环检测、装配、存储等过程断裂,提高电极组件的安全性。
由于正极性极片的材料的特性,所以更容易出现断裂问题,因此,优选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中正极性的极片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当然,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也可以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
参照图4和图5,第一极片1、隔离膜3及第二极片2卷绕成卷绕体为扁平状,即中部为水平,两端为弧形的拐角C。
参照图5,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在卷绕的过程中,随着卷绕的进行,电极组件厚度逐步增加,拐角C处的半径也逐步变大,因此,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极片上的多个通孔H优选在长度方向L上的尺寸逐渐增大。
参照图5,当第一极片1、隔离膜3及第二极片2卷绕成卷绕体后,在拐角C处的通孔H沿从电极组件的内部向电极组件的外部的方向对齐。

Claims (9)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极片在长度方向(L)上间隔设置多个通孔(H);
极片包括集流体(P1)以及设置在集流体(P1)表面的涂层(P2),且各通孔(H)贯穿集流体(P1)和涂层(P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在宽度方向(W)上,各通孔(H)的尺寸小于极片的尺寸的2/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各通孔(H)在宽度方向(W)上的尺寸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H)在长度方向(L)上的尺寸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H)在长度方向(L)上的尺寸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集流体(P1)上固定有极耳(P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极耳(P3)与集流体(P1)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
8.一种电极组件,包括:
第一极片(1);
第二极片(2),与第一极片(1)极性相反;以及
隔离膜(3),设置于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之间;
第一极片(1)、隔离膜(3)及第二极片(2)卷绕成卷绕体,并在卷绕体的两端形成拐角(C);
其特征在于,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中的至少一个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各通孔(H)位于拐角(C)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拐角(C)处的通孔(H)沿从电极组件的内部向电极组件的外部的方向对齐。
CN201721132381.4U 2017-09-05 2017-09-05 极片及电极组件 Active CN207441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2381.4U CN207441856U (zh) 2017-09-05 2017-09-05 极片及电极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2381.4U CN207441856U (zh) 2017-09-05 2017-09-05 极片及电极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41856U true CN207441856U (zh) 2018-06-01

Family

ID=62301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32381.4U Active CN207441856U (zh) 2017-09-05 2017-09-05 极片及电极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418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7602A1 (zh) * 2019-08-09 2021-02-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组件、二次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WO2021195910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电芯
WO2023240803A1 (zh) * 2022-06-13 2023-12-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7602A1 (zh) * 2019-08-09 2021-02-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组件、二次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WO2021195910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电芯
CN113795939A (zh) * 2020-03-31 2021-12-1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电芯
CN113795939B (zh) * 2020-03-31 2024-07-1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电芯
WO2023240803A1 (zh) * 2022-06-13 2023-12-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3789B (zh) 电极组件及电池
US11127982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battery with sectioned active layers
CN207441856U (zh) 极片及电极组件
CN205810932U (zh) 具有螺旋状的缠绕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US20140255778A1 (en) Cathode including insulation layer on cathode tab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cathode
CN206379432U (zh) 二次电池卷绕式电芯
CN103022408B (zh) 二次电池
CN105161673B (zh) 一种多极耳电芯的制造工艺及多极耳电池
CN209880750U (zh)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WO2017010046A1 (ja) 捲回型電池
WO2015146076A1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7071122A1 (en) A wind type lithium ion battery with a soft package cas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 same
US10693192B2 (en) Wound-type cell
US10833371B2 (en) Wound-type cell
US20110293996A1 (en) Stacked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136603A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9755461A (zh) 卷绕电芯
JP2005235414A (ja) 渦巻状電極群を備えた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744082U (zh) 一种卷绕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CN205508963U (zh) 卷绕式电芯
CN107546421A (zh) 卷绕式电芯
CN107546404B (zh) 卷绕式电芯
CN205508964U (zh) 卷绕式电芯
CN107302110A (zh) 卷绕式电芯
CN205828577U (zh) 卷绕式电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