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3411A - 一种壳聚糖敷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聚糖敷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53411A
CN109453411A CN201811465563.2A CN201811465563A CN109453411A CN 109453411 A CN109453411 A CN 109453411A CN 201811465563 A CN201811465563 A CN 201811465563A CN 109453411 A CN109453411 A CN 109453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tosan
chitin fiber
parts
fiber structure
d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655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53411B (zh
Inventor
车七石
李新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ainhome Pharm and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ainhome Pharm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ainhome Pharm and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ainhome Pharm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655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53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53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3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53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3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22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15/28Polysaccharid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42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壳聚糖敷料,其包括壳聚糖纤维结构;所述壳聚糖纤维结构以可控方式设有液态的壳聚糖制剂。上述壳聚糖敷料,一方面采用了壳聚糖纤维结构及液态的壳聚糖制剂的设计,利用壳聚糖实现杀菌与防护效果;另一方面巧妙地采用了液态壳聚糖制剂的设计,使用时再添加到壳聚糖纤维结构,从而简化了壳聚糖敷料的存放条件,易于保存;再一方面还有利于提高壳聚糖敷料的保质期;又一方面由于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存在,增加了杀菌与止血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创口痊愈。

Description

一种壳聚糖敷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聚糖敷料。
背景技术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同时,壳聚糖被作为增稠剂、被膜剂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壳聚糖是甲壳素脱N-乙酰基的产物,一般而言,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或者说,能在1%乙酸或1%盐酸中溶解1%的脱乙酰甲壳素,这种脱乙酰甲壳素被称之为壳聚糖。脱乙酰基程度决定了大分子链上胺基(NH2)含量的多少,而且脱乙酰基程度增加,由于胺基质子化而使壳聚糖在稀酸溶液中带电基团增多,聚电解质电荷密度增加,其结果必将导致其结构,性质和性能上的变化。
医用敷料是包覆伤口即创口的用品,包括天然纱布、合成纤维类敷料、多聚膜类敷料、发泡多聚类敷料、水胶体类敷料、藻酸盐敷料等,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医用材料。随着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导致了医用创面敷料的不断改进与发展。随着技术研究,壳聚糖相关敷料已有许多专利文献。
但是,传统技术的壳聚糖相关敷料没有提出固态与液态的结合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壳聚糖敷料。
一种壳聚糖敷料,其包括壳聚糖纤维结构;壳聚糖纤维结构以可控方式设有液态的壳聚糖制剂。
上述壳聚糖敷料,一方面采用了壳聚糖纤维结构及液态的壳聚糖制剂的设计,利用壳聚糖实现杀菌与防护效果;另一方面巧妙地采用了液态壳聚糖制剂的设计,使用时再添加到壳聚糖纤维结构,从而简化了壳聚糖敷料的存放条件,易于保存;再一方面还有利于提高壳聚糖敷料的保质期;又一方面由于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存在,增加了杀菌与止血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创口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壳聚糖敷料,其包括壳聚糖纤维结构;壳聚糖纤维结构以可控方式设有液态的壳聚糖制剂。上述壳聚糖敷料,一方面采用了壳聚糖纤维结构及液态的壳聚糖制剂的设计,利用壳聚糖实现杀菌与防护效果;另一方面巧妙地采用了液态壳聚糖制剂的设计,使用时再添加到壳聚糖纤维结构,从而简化了壳聚糖敷料的存放条件,易于保存;再一方面还有利于提高壳聚糖敷料的保质期;又一方面由于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存在,增加了杀菌与止血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创口痊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为壳聚糖纤维纱布。壳聚糖纤维纱布即具有壳聚糖纤维的纱布,壳聚糖纤维又称脱乙酸甲壳素或甲壳胺纤维,是甲壳素经浓碱处理脱除乙酞基后所制成,例如在脱除乙酞基后溶于溶剂中湿纺而得,或者还可进一步制成易溶于水的壳聚糖盐或各种衍生物,然后湿纺。壳聚糖纤维的用途包括吸收性医用缝合线、敷料、止血棉、人工透析膜、人造皮肤、骨缺损填充材料、桥接神经缺损材料及内衣裤等,现已可采用水刺、针刺、热风等方式实现无纺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可达到15万孔喷丝。壳聚糖纤维纱布或具有壳聚糖纤维的壳聚糖纤维结构,能够较好地利用壳聚糖纤维的抗菌抑菌杀菌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2份~38份,以及氧化再生纤维素160份~300份和/或羧甲基纤维素钠160份~300份。氧化再生纤维素(Oxidized Regenerated Cellulose,ORC)由于表面粗糙,能造成血小板破裂,产生大量血小板凝血因子,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形成血栓而止血。另一可能机制是,局部止血的作用是由纤维素中的羟基与血浆中Ca2+形成交联键成为凝胶状血块而止血。并且,氧化再生纤维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在体内吸收方面,氧化再生纤维素可留置体内,在2~7天内逐渐被组织吸收,约6周可全部被吸收。并且氧化再生纤维素从体内吸收时并不发生细胞反应或纤维变性;特别适合用于手术不能缝合或结扎的中度出血。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Sodium salt of Caboxy Methyl Cellulose)是葡萄糖聚合度为100~2000的纤维素衍生物,目前是当今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纤维素种类,配合壳聚糖纤维,有助于防止创面感染,与传统纱布敷料无明显差异,且在控制创面组织液渗出与创面快速愈合上明显优于纱布敷料,并有减轻术后水肿和创面刺激作用,还有利于减轻术后腹膜粘连程度。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在壳聚糖纤维结构的质量比例为8%~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在壳聚糖纤维结构的质量比例为1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在壳聚糖纤维结构的质量比例为10%、11%、12%或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2份~38份以及氧化再生纤维素160份~300份;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2份~38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160份~30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2份以及氧化再生纤维素28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5份以及氧化再生纤维素26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32份以及氧化再生纤维素29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38份以及氧化再生纤维素30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2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20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8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24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33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27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38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30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2份~38份、氧化再生纤维素160份~30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160份~30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2份~36份、氧化再生纤维素160份~24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160份~24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4份~32份、氧化再生纤维素180份~22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180份~22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2份、氧化再生纤维素16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17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5份、氧化再生纤维素24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20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8份、氧化再生纤维素20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22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32份、氧化再生纤维素23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18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36份、氧化再生纤维素21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19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38份、氧化再生纤维素24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220份。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需要说明的是,份,即质量份,亦即质量份数,可以理解为克、毫克、千克、斤、公斤、英镑、吨等。以克为例,例如,1份为0.0001至10000克中的某一质量;例如,1份可以为0.0001g、0.001g、0.005g、0.01g、0.02g、0.05g、0.1g、0.2g、0.5g、1g、2g、3g、4g、5g、10g、15g、20g、30g、50g、80g、100g、500g、1000g、5000g、10000g或50000g等,且不限于此,根据实际生产制造选用即可,各实施例以此类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海藻纤维30份~60份。即,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2份~38份,海藻纤维30份~60份以及氧化再生纤维素160份~300份和/或羧甲基纤维素钠160份~300份。海藻纤维是人造纤维的一种,指从海洋中一些棕色藻类植物中提取得到的海藻酸为原料制得的纤维;海藻纤维是采用天然海藻中所提取的物质纺丝加工而成,由于原料来自天然海藻,因此海藻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可降解吸收性等效果。例如,在纺丝溶液中加入研磨得很细的海藻粉末进行抽丝而得到海藻纤维。这些海藻粉末主要来自于棕藻、红藻、绿藻和蓝藻类。海藻纤维还具有吸收性,它可以吸收20倍于自己体积的液体,所以可以使伤口减少微生物孽生及其所可能产生的异味,因此特别适合用于止血和作为体内吸收材料使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2份~38份,海藻纤维30份~60份以及氧化再生纤维素160份~300份;或者,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2份~38份,海藻纤维30份~60份、氧化再生纤维素160份~30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160份~300份。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海藻纤维35份~55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海藻纤维35份、40份、45份、50份或55份。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海藻纤维配合壳聚糖纤维除了在纺织方面存在一些技术难点之外,特别适合应用于壳聚糖敷料,因此将其配合较大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或氧化再生纤维素共同使用,解决了纺织问题,且止血性和可溶性都较好。并且,这样的设计,通过采用了可吸收的壳聚糖纤维结构,有利于凝血而止血,可以留存体内被降解吸收。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疏水性氨基酸4份~8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160份~300份、氧化再生纤维素160份~300份、疏水性氨基酸4份~8份以及壳聚糖纤维22份~38份;亦即,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以下组分:疏水性氨基酸4份~8份;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采用疏水性氨基酸的设计,有利于降低壳聚糖纤维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吸取过多血液中的水分乃至于吸取过多血液,在凝血止血的同时降低了血液流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疏水性氨基酸5份~7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疏水性氨基酸5份、5.5份、6份或6.5份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200份~280份、疏水性氨基酸5份~7份、海藻纤维40份~50份以及壳聚糖纤维24份~35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180份、氧化再生纤维素160份、疏水性氨基酸6份、海藻纤维35份以及壳聚糖纤维28份;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疏水性氨基酸包括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与蛋氨酸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疏水性氨基酸为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或蛋氨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疏水性氨基酸包括质量比例为1:1的缬氨酸与色氨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疏水性氨基酸6份,且疏水性氨基酸包括质量比例为1:1的缬氨酸与色氨酸,即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缬氨酸3份与色氨酸3份,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疏水性氨基酸包括质量比例为1:2的缬氨酸与亮氨酸或异亮氨酸;亮氨酸或异亮氨酸与缬氨酸同时使用时效果较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疏水性氨基酸包括质量比例为1:1:1的缬氨酸、色氨酸与苯丙氨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疏水性氨基酸还包括酪氨酸,且酪氨酸与苯丙氨酸的质量比例为1:1,即疏水性氨基酸包括质量比例为1:1:1:1的酪氨酸、缬氨酸、色氨酸与苯丙氨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疏水性氨基酸包括质量比例为1:1:1:1:2的酪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与亮氨酸;或疏水性氨基酸包括质量比例为1:1:1:1:2的酪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与异亮氨酸。缬氨酸配合亮氨酸或异亮氨酸,有助于促进生长恢复,酪氨酸有助于协同促进新陈代谢与生长发育;并且,酪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与亮氨酸或异亮氨酸配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纤维以及壳聚糖纤维,有助于在凝血止血后促进恢复的同时避免刺激神经系统,从而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不适度,且能够被吸收,不会产生排斥反应。可以理解,涉及疏水性氨基酸的各实施例中可选用上述任一疏水性氨基酸的实施例。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60份~80份;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ORC-Na)通常是将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氢氧化钠进行可控中和反应得到,这个中和反应基本上很难也不需要达到100%的反应程度,可以采用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与氧化再生纤维素的混合物,只需其质量份数或者质量比例满足相关实施例限定即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65份~75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68份、69份、70份或73份等。进一步地,壳聚糖纤维结构同时具有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的各实施例中,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的质量比例为(2~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氧化再生纤维素与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的质量比例为3:1或2.5:1。当壳聚糖纤维结构的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与氧化再生纤维素存在合理的质量比例时,在壳聚糖纤维结构体内降解时,随着氧化时间持续羧基增加,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纤维表面的刻蚀程度加剧并发生断裂,此时在微观状态下可见有孔洞和裂纹出现,即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钠盐纤维的结合力和延伸率均呈下降趋势;并且一旦氧化初始时纤维断裂程度和断裂延伸率急剧下降,当羧基质量分数达一定程度后,断裂程度和断裂延伸率的降低则比较平缓,但此时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断裂程度和断裂延伸率要比相应的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纤维要高,混合有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的氧化再生纤维素,具有更快的止血速度,且于体内约在7-14天完成吸收降解;并且,采用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有助于提升壳聚糖敷料在降解被吸收过程中的pH值,避免呈酸性的氧化再生纤维素在吸收过程中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过大刺激。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海藻酸钠5份~20份。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药物制剂辅料所需的稳定性、溶解性、粘性和安全性,其分子由β-D-甘露糖醛酸(β-D-mannuronic,M)和α-L-古洛糖醛酸(α-L-guluronic,G)按1→4键连接而成,海藻酸钠配合氧化再生纤维素、海藻纤维与壳聚糖纤维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且具有性能稳定的优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海藻酸钠10份~15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海藻酸钠12份、13份或14份等。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透明质酸钠1份~10份。透明质酸钠是D-葡萄糖醛酸及N-乙酰葡糖胺组成的双糖单位透明质酸的钠盐,透明质酸基本结构是由两个双糖单位D-葡萄糖醛酸及N-乙酰葡糖胺组成的大型多糖类,透明质酸钠本身是人体皮肤的构成之一,是人体内分布最广的一种酸性黏糖,存在于结缔组织的基质中,具有良好的保湿作用,应用于壳聚糖敷料中,一方面能够促进细胞修复,另一方面配合氧化再生纤维素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具有良好的防止粘连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透明质酸钠3份~8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透明质酸钠4份、5份、6份或7份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260份、氧化再生纤维素180份、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60份、疏水性氨基酸8份、透明质酸钠5份、海藻纤维50份以及壳聚糖纤维35份;其中,疏水性氨基酸包括质量比例为1:1:1:1:2的酪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与异亮氨酸。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采用如下方式制得:将各实施例的组分在纺丝溶液中溶解或混悬,然后抽丝根据需求纺织,烘干后裁剪即可。此过程可以采用传统纤维素、海藻纤维或壳聚糖纤维的纺织技术实现,不是本申请的发明点,本申请仅仅是利用了这些现有的抽丝纺织技术。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朝向保护层的一侧面设有纳米疏水材料区域。疏水性分子偏向于非极性,并因此较会溶解在中性和非极性溶液,疏水性分子在水里通常会聚成一团,而水在疏水性溶液的表面时则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接触角而成水滴状,采用纳米疏水材料区域的设计有利于避免血液大量同时涌入壳聚糖敷料,从而为壳聚糖纤维结构凝血提供了缓冲时间,由此可以避免患者在止血过程中损失过多血液于壳聚糖纤维结构中。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纳米疏水材料区域具有多个通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通孔的总面积为纳米疏水材料区域面积的20%~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通孔的总面积为纳米疏水材料区域面积的25%、30%、35%、40%或45%;这样可以使得部分血液被纳米疏水材料区域阻挡,且有部分血液通过通孔进入壳聚糖纤维结构并实现凝血止血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纳米疏水材料区域为具有多个通孔的纳米疏水材料层,即壳聚糖纤维结构朝向保护层的一侧面设有具有多个通孔的纳米疏水材料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纳米疏水材料区域的数量为多个,且各纳米疏水材料区域之间存在间隙。这样,采用纳米疏水材料区域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围”和“堵”的结合,先包围,化整为零变大为小,使得后续的凝血止血更为有效,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吸取过多血液中的水分乃至于吸取过多血液,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纳米疏水材料区域对待止血部位施压以阻止血液流出,再一方面壳聚糖纤维结构还对血液产生凝血止血作用,从而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较好地降低了失血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纳米疏水材料区域为矩形或圆角矩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纳米疏水材料区域为椭圆形或跑道形,其中空置或设有多个通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纳米疏水材料区域为金纳米疏水材料在白鼠测试中发现,如采用纳米亲水材料,则会通过血液后在小肠和肺部中积累较多,而本申请各实施例采用纳米疏水材料,通过血液后在各脏器积累较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纳米疏水材料被逐渐排出体外,因此对于动物体中尚未发现安全隐患。除了金纳米疏水材料之外,纳米疏水材料区域还可采用其他现有的纳米疏水材料形成于壳聚糖纤维结构与待止血位置的接触面;进一步地,纳米疏水材料中存在有气泡,这样可以形成气囊状的疏水层,一方面有利于降解,另一方面又利于提升疏水能力。进一步地,纳米疏水材料区域采用接触角超过120°的纳米疏水材料形成;进一步地,纳米疏水材料区域采用接触角超过150°的纳米疏水材料形成;进一步地,纳米疏水材料区域采用接触角超过150°且滑动角小于20°的纳米疏水材料形成;这样可以具有较好的疏水作用,由于用量极少且能够有效排出体外,因此安全隐患较低。采用白鼠与大鼠等动物进行试验,与市售的传统壳聚糖敷料相比较,根据试验条件与操作的不同,本申请壳聚糖纤维结构朝向保护层的一侧面设有纳米疏水材料区域的实施例大约可降低失血量30%~80%。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壳聚糖纤维结构朝向待止血位置的一侧面具有多个突出部;这种突出部的设计,使得上述壳聚糖敷料能够适用于各种非平面的止血部位,接触面更大,从而产生接触止血效果更好,进而有利于上述壳聚糖敷料的被吸收。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突出部位于各纳米疏水材料区域之间的间隙处。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突出部占据壳聚糖纤维结构的一侧面的总面积的10%~20%,即各突出部所占据的面积为其所在侧面的总面积的12%~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突出部占据壳聚糖纤维结构的一侧面的总面积的14%~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突出部占据壳聚糖纤维结构的一侧面的总面积的14%、15%或16%。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突出部的突出高度为壳聚糖纤维结构的厚度的2.5%~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突出部的突出高度为壳聚糖纤维结构的厚度的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突出部的突出高度为壳聚糖纤维结构的厚度的3%、4%、5%、6%、7%或8%。突出部的突出高度不宜过高,其存在一方面有助于增加接触面积提升凝血止血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压触力,同样有助于提升凝血止血效果,如果过高的话则丧失了设计的意义;但是突出部的突出高度也不宜过低,过低的话很难达到设计目的,在试验中发现突出部的突出高度为壳聚糖纤维结构的厚度的3%~8%的时候,凝血止血效果较好。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突出部的致密度小于壳聚糖纤维结构的致密度。这样,在施压时突出部的形变较大,从而有利于增加接触面积以进一步提升凝血止血效果;在理论推演和动物试验分别确定,壳聚糖敷料能够适用于腹部、泌尿道、乳房、甲状腺、口腔、妇科等处的术中或术后,无论是正常手术还是微创手术,都具有较佳的止血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突出部呈多组预设形状规则排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组预设形状具有共用的至少一突出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形状包括直线形、折线形、弧线形、五端点形状、六端点形状或其组合;可以理解,直线形即多个突出部按直线排列,其余形状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六端点形状相邻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六端点形状共用两个突出部。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六端点形状相邻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六端点形状共用两个突出部。多个五端点形状相邻设置,且相邻的两个五端点形状共用两个突出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形状包括多段弧线形间隔围合形成的非完整环形,即具有多处中断的环形。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形状包括多段弧线形与多段折线形的组合。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适应体内复杂环境,适用于各种非平面的止血部位,使得壳聚糖纤维结构与体内组织接触面更大,从而产生接触止血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实现体液浸润,进而有利于上述壳聚糖敷料的被吸收,即提升了壳聚糖敷料的体内降解效率。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敷料于壳聚糖纤维结构背离创口的一侧面设有离型层,离型层用于在壳聚糖纤维结构敷设于创口后撕除弃置。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保护壳聚糖纤维结构,由于通常情况下离型层较难吸收,因此这样设计也有利于提升壳聚糖纤维结构的降解吸收速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离型层为离型膜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离型膜层具有聚氨酯薄膜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离型层具有粘贴层。离型层设置于中空纤维结构本体背离待止血位置的一侧面,用于遮挡中空纤维结构本体以免被污染。为了便利于施力,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离型层或离型膜层背离中空纤维结构本体的一侧面还设有至少二凸起,凸起用于受向上力时牵引离型层或离型膜层与中空纤维结构本体分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起为矩形,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起为长条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起具有倒置等腰梯形或Ω形状的横截面以便于施力,这种设计有利于体外手术,也有利于体内手术,亦适用于微创手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空纤维为在纤维轴向具有细管状空腔的纤维结构,其沿贯通纤维轴向的方向,具有细管状空腔,相对于实心纤维,能够减少20%~30%的重量且具有大量空腔管体即细管状空腔;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空纤维结构本体采用如下方式制得:将各实施例的组分在纺丝溶液中溶解得到溶液或混悬得到混悬液,然后抽丝并根据需求纺织,烘干后裁剪即可。此过程可以采用传统纤维素、海藻纤维或甲壳素纤维的纺织技术实现,不是本申请的发明点,本申请仅仅是利用了这些现有的抽丝纺织技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各实施例的组分在纺丝溶液中溶解得到溶液或混悬得到混悬液,然后采用环形中空喷丝板、C形喷丝板或偏心中空喷丝板通过喷丝纺成中空纤维即中空纤维结构本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各实施例的组分在纺丝溶液中溶解得到溶液或混悬得到混悬液,然后采用中空型喷丝板,通过干湿纺或熔纺方式纺成中空纤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纺成中空纤维的过程中还对其中心部通入空气。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设有表层-絮状层-表层的三明治结构,即,壳聚糖纤维结构设有两层表层以及一层絮状层,且絮状层位于两层表层之间;絮状层的成分与表层的成分相同,但是致密度差异较大,致密度即同等体积内的壳聚糖纤维结构的有效成分例如纤维在该体积的分布程度,通常可以简化理解为分布度或密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絮状层的致密度为表层的致密度的20%~50%;也就是说在一样的体积内,例如0.125立方厘米的壳聚糖纤维结构体积内,絮状层的质量为表层的质量的20%~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絮状层的致密度为表层的致密度的20%、30%或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絮状层的厚度为表层的厚度的60%~100%,或者,絮状层的厚度略薄于表层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絮状层的厚度为表层的厚度的70%、80%或90%。设置絮状层的好处是提升壳聚糖纤维结构的形变能力和吸血止血能力,且由于絮状层与表层的结合力远低于壳聚糖敷料尤其是表层内部的连线的连接力,因此还可以在实现止血时去除外面的一层表层,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体内残留的余量,提升了壳聚糖敷料的体内降解效率。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突出部的致密度小于表层的致密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突出部的致密度小于表层的致密度且大于絮状层的致密度;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突出部的致密度等于或大于絮状层的致密度。这样,突出部的强度小于表层的强度,从而容易发生形变,且突出部的强度等于或大于絮状层的强度,从而可以保证一定程度的接触待止血部位的效果。并且,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确保突出部的柔软性,使其在接触各种非平面的止血部位时发生形变,从而具有更大的接触面,进而产生更好的接触止血效果。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顺序设有第一表层、絮状层与第二表层,其中,第一表层用于接触患处或需止血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表层、絮状层与第二表层的厚度比例为(5~6):(6~10):(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表层、絮状层与第二表层的厚度比例为6:8:4。通常情况下,第一表层的厚度大于第二表层的厚度。这样,在必要时可选择保留或者去除第二表层,例如需要止血则保留第二表层,止血满足则可去除第二表层,甚至去除絮状层的部分乃至去除絮状层的全部,由此极大地降低了体内残留的余量,提升了壳聚糖敷料的体内降解效率。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的接触患处或需止血位置的表层或第一表层具有中空纤维管结构,即具有管状的中空纤维结构,中空纤维管结构内部填充设置有凝血因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凝血因子1~12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凝血因子2~1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凝血因子3、4、5、6、7、8或9份。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其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整个凝血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凝血酶原的激活及凝胶状纤维蛋白的形成。试验发现,填充有凝血因子的壳聚糖纤维结构的接触患处或需止血位置的表层或第一表层,有利于加快实现凝血止血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凝血因子包括质量比例为(1~2):1的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凝血因子包括质量比例为(1~2):1:(1~2)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与钙因子。这种配比的凝血因子,有利于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原共同配合,一方面加速促激活凝血酶原,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凝胶状纤维蛋白的形成速率,特别是配合钙因子能够较好地发挥凝血酶原的激活及凝胶状纤维蛋白的形成,有利于加快实现凝血止血作用。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的接触患处或需止血位置的表层或第一表层具有中空纤维管结构,即具有管状的中空纤维结构,中空纤维管结构内部填充设置有止血辅料微型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止血辅料微型体1~12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止血辅料微型体2~10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止血辅料微型体3、4、5、6、7、8或9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微型体包括凝血因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微型体还包括纤维蛋白胶微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微型体还包括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微型体还包括凝血酶微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微型体包括质量比例为(1~2):1的纤维蛋白胶微粒与凝血因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微型体包括质量比例为(1~2):1:(1~2)的纤维蛋白胶微粒、凝血因子与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微型体包括质量比例为(1~2):1:1:(1~2)的纤维蛋白胶微粒、凝血酶微粒、凝血因子与微孔多聚糖止血粉。上述各实施例中,凝血因子为粉末状微粒,具体目数据需求设置即可。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巧妙地将止血辅料微型体填充到中空纤维管结构中,在第一时间接触血源以产生凝血止血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对止血辅料微型体有一定的保护效果,提升产品的保质期,避免失效;又一方面有利于通过止血辅料微型体触发内源性凝血系统迅速激活并促使凝血酶的生成,然后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被加速水解,经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加固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从而实现了止血与防止组织粘连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实现促进创面愈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具有质量比例为2%~12%的壳聚糖成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具有质量比例为3%~10%的壳聚糖成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具有质量比例为4%~7%的壳聚糖成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具有质量比例为3%、4%、5%、6%或7%的壳聚糖成分。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为具有质量比例为2%~12%的壳聚糖成分的生理盐水,即壳聚糖制剂为具有壳聚糖成分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具有质量比例为2%~12%的壳聚糖成分,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生理盐水是指生理学实验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基本相等的氯化钠溶液,用于哺乳类动物和人体时是0.85~0.9%,其渗透压与人体血液近似,钠的含量也与血浆相近,但氯的含量却明显高于血浆内氯的含量,可外用,如清洁伤口或换药时应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还包括适量的磷酸氢二钠和/或磷酸二氢钠。
可以理解,各实施例中,壳聚糖成分即具有壳聚糖的成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成分包括壳聚糖或壳聚糖寡糖。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的N-脱乙酰度大于80%。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的N-脱乙酰度大于85%。壳聚糖寡糖又名壳寡糖、壳聚寡糖或低聚壳聚糖,是将壳聚糖经生物降解、化学降解或微波降解等方式降解得到的一种聚合度在2~20之间的寡糖产品,分子量通常小于3200Da,其具有水溶性较好和生物活性高的优点,即具有壳聚糖所没有的较高溶解度,因此作用比壳聚糖要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成分还包括壳聚糖衍生物;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衍生物包括有机硒分子壳聚糖衍生物、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盐酸盐、壳聚糖藻酸盐与羧甲基壳聚糖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成分包括壳聚糖与壳聚糖衍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成分包括质量比例为5:1~15:1的壳聚糖与壳聚糖衍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成分包括质量比例为8:1~12:1的壳聚糖与壳聚糖衍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成分包括质量比例为8:1、9:1、10:1、11:1或12:1的壳聚糖与壳聚糖衍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成分包括质量比例为5:1~15:1的壳聚糖寡糖与壳聚糖衍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成分包括质量比例为8:1~12:1的壳聚糖寡糖与壳聚糖衍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成分包括质量比例为8:1、9:1、10:1、11:1或12:1的壳聚糖寡糖与壳聚糖衍生物。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衍生物包括有机硒分子壳聚糖衍生物、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盐酸盐、壳聚糖藻酸盐与羧甲基壳聚糖中的至少两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衍生物包括质量比例为1:1~1:4的壳聚糖季铵盐与壳聚糖盐酸盐;壳聚糖季铵盐与壳聚糖盐酸盐均具有水速溶阳离子杀菌特性,是壳聚糖经化学改性修饰而制得的壳聚糖衍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衍生物包括1:1:2的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盐酸盐与壳聚糖藻酸盐;壳聚糖藻酸盐即壳聚糖海藻酸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衍生物包括质量比例为1:2的壳聚糖季铵盐与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也是壳聚糖经化学改性修饰而制得的壳聚糖衍生物,性质稳定,抗菌性强。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有机硒分子壳聚糖衍生物采用壳聚糖与邻甲硒基苯甲酸对硝基苯酚酯、2-苯基-1,2-苯并异硒唑-3-(2H)-酮、2-(4-苯甲酸甲酯基)-1,2-苯并异硒唑-3(2H)酮和/或硒代二乙酸反应得到,具体的反应比例根据需求设计和调整即可。这样,多个乃至多种有机硒分子通过壳聚糖上的多个NH2基团分别连接到高分子壳聚糖上,具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无论是使用在体外还是体内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成膜效果,还能够适用于肿瘤手术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为具有壳聚糖成分的质量比为0.01%~0.05%的苯扎氯铵溶液。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化学名称为氯化二甲基苄基烃铵,属于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系广谱杀菌剂,能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使菌体胞浆物质外渗,阻碍其代谢而起杀灭作用。对革兰阳性细菌作用较强,对绿脓杆菌、抗酸杆菌和细胞芽胞无效,能与蛋白质迅速结合,遇有血、棉花、纤维素和有机物存在时,作用显著降低;通常0.1%以下浓度对皮肤无刺激性,适用于手术前皮肤消毒,粘膜和伤口消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为具有壳聚糖成分的质量比为0.01%、0.02%、0.03%、0.04%或0.05%的苯扎氯铵溶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为具有壳聚糖成分的体积比为70%~75%的乙醇溶液。70%~75%的乙醇溶液通常称为酒精,乙醇中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溶液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为具有壳聚糖成分的体积比为70%、71%、72%、73%、74%或75%的乙醇溶液。这样的壳聚糖制剂挥发性较好,残留程度低,特别适合作为壳聚糖制剂使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为具有壳聚糖成分的质量比为0.5%~1%的碘伏溶液。碘伏是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ovidone)的不定型结合物亦称络合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因此在医疗上用作杀菌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也可处理烫伤、治疗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皮肤霉菌感染等,还可用于手术前和其它皮肤的消毒、各种注射部位皮肤消毒、器械浸泡消毒以及阴道手术前消毒等。碘伏与碘酊都是消毒剂,药效成份均为碘,但是碘酊是以乙醇溶液为溶媒、碘伏是以水为溶媒,二者作用相同,并且碘伏在某种意义上比碘酊的用途还要广。由于碘伏是以水为溶媒制成,因此对皮肤、粘膜、伤口没有刺激性,这是它比碘酊优秀的地方。现普遍用于肌肉、静脉注射、外用、手术皮肤的消毒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为具有壳聚糖成分的质量比为0.5%、0.6%、0.7%、0.8%、0.9%或1%的碘伏溶液。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为具有壳聚糖成分的质量比为3%~5%的聚维酮碘溶液,为广谱的强力杀菌消毒剂,对病毒、细菌、真菌及霉菌孢子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且对皮肤刺激性小,毒性低,作用持久,使用安全、简便,对组织基本无刺激性,用于皮肤及粘膜消毒,如手术前清洗、手术部位及伤口消毒。为了提升杀菌消炎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还包括质量比例为0.01%~0.1%的银制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银制剂包括纳米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银制剂包括银离子藻酸盐。在试验中发现,银离子藻酸盐配合壳聚糖成分具有极好的杀菌消炎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杀灭创口表面的杂菌,使创口避免细菌、真菌、芽孢等菌株的感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还包括质量比例为5%~12%的成膜剂,成膜剂亦称成膜助剂,能够形成连续薄膜的聚合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为水性成膜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蛋白成膜剂、丙烯酸树脂成膜剂、聚乙烯类共聚物、烃类共聚物、有机硅聚合物和/或硅丙烯酸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为复合剂,其包括多种成膜剂混合使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蛋白成膜剂、丙烯酸树脂成膜剂、聚乙烯类共聚物、烃类共聚物、有机硅聚合物和硅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两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海藻酸钠与明胶溶液,壳聚糖混溶或混悬于海藻酸钠与明胶溶液中,可以理解,壳聚糖制剂中具有适当的水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丙三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聚乙二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透明质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或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海藻酸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胶原蛋白或类人胶原蛋白;各实施例中,还可采用传统配方的相关成膜剂。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质量比例为(1~12):(1~8):(0.1~0.5):(0.01~0.05):(8~20)的丙三醇、聚乙二醇、透明质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海藻酸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质量比例为(1~12):(0.1~0.5):(0.01~0.05):(8~20)的丙三醇、透明质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海藻酸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质量比例为4:2:0.1:0.02:0.01:10的丙三醇、聚乙二醇、透明质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海藻酸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质量比例为10:1:0.2:0.02:0.01:8的丙三醇、聚乙二醇、透明质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与海藻酸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膜剂包括质量比例为8:0.4:0.05:0.01:15的丙三醇、透明质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与海藻酸钠;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成膜剂的应用有助于壳聚糖制剂附着在壳聚糖纤维结构上或中,形成一面具有大量孔洞通道的阻隔层,从而避免壳聚糖纤维结构从血液中吸取过多的液体,进而在凝血止血的同时具有更好的避免失血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还包括海藻寡糖。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还包括质量比例为1%~5%的海藻寡糖。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海藻寡糖为或包括褐藻寡糖,褐藻寡糖在成膜剂中配合壳聚糖成分,有利于诱导并提高细胞生长活性,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转移和增值,改善局部微循环,创造适宜的细胞生长环境,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包括质量比例为1%、2%、3%、4%或5%的褐藻寡糖。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质量比例,壳聚糖制剂包括2%~12%的壳聚糖成分、1%~6%的丙三醇、0.1%~0.5%的透明质酸、0.01%~0.05%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1%~5%的褐藻寡糖,余量为纯净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质量比例,壳聚糖制剂包括4%~10%的壳聚糖成分、2%~5%的丙三醇、0.2%~0.4%的透明质酸、0.02%~0.04%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2%~4%的褐藻寡糖,余量为纯净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质量比例,壳聚糖制剂包括6%的壳聚糖成分、3%的丙三醇、0.3%的透明质酸、0.03%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3%的褐藻寡糖,余量为纯净水;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褐藻寡糖配合有机硒分子壳聚糖衍生物的实施例具有较好的抗癌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质量比例,壳聚糖制剂包括2%~12%的壳聚糖成分、1%~12%的丙三醇、0.1%~0.5%的透明质酸、0.01%~0.05%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20%的海藻酸钠与1%~5%的褐藻寡糖,余量为纯净水,壳聚糖成分包括质量比例为8:1的壳聚糖寡糖与有机硒分子壳聚糖衍生物,其中,有机硒分子壳聚糖衍生物采用壳聚糖与邻甲硒基苯甲酸对硝基苯酚酯、2-苯基-1,2-苯并异硒唑-3-(2H)-酮、2-(4-苯甲酸甲酯基)-1,2-苯并异硒唑-3(2H)酮和硒代二乙酸反应得到;这样的设计,包括有机硒分子壳聚糖衍生物配合褐藻寡糖的壳聚糖制剂,对于免疫系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和抗氧化效果,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为提升创口的凝血止血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包括质量比例为0.1%~1%的止血辅料。止血辅料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止血辅料微型体具有相同或相异成分,效果相同,但是止血辅料用在液态的壳聚糖制剂中,而止血辅料微型体用在固态的壳聚糖纤维结构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包括质量比例为0.1%、0.2%、0.4%、0.5%、0.6%、0.8%或1%的止血辅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包括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其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整个凝血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凝血酶原的激活及凝胶状纤维蛋白的形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凝血因子包括质量比例为(1~2):1的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凝血因子包括质量比例为(1~2):1:(1~2)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与钙因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还包括纤维蛋白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还包括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还包括凝血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包括质量比例为(1~2):1的纤维蛋白胶与凝血因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包括质量比例为(1~2):1:(1~2)的纤维蛋白胶、凝血因子与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血辅料包括质量比例为(1~2):1:1:(1~2)的纤维蛋白胶、凝血酶微粒、凝血因子与微孔多聚糖止血粉。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巧妙地将止血辅料设计到壳聚糖制剂中,在第一时间接触血源以产生凝血止血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止血辅料触发内源性凝血系统迅速激活并促使凝血酶的生成,然后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被加速水解,经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加固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从而实现了止血与防止组织粘连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实现促进创面愈合。
为提升创口的凝血止血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包括质量比例为0.1%~0.4%的氨基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包括质量比例为0.1%、0.2%、0.3%或0.4%的氨基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氨基酸包括苏氨酸、缬氨酸与色氨酸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氨基酸为苏氨酸、缬氨酸或色氨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氨基酸包括质量比例为2:1:1的苏氨酸、缬氨酸与色氨酸。上述各实施例的氨基酸组成及比例,源于精选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的三种,特别适合配合添加的其余组分实现润湿与修复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氨基酸包括磷脂酰丝氨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氨基酸包括质量比例为2:1:1:1的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与磷脂酰丝氨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敷料设有喷涂结构,喷涂结构以喷涂方式将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喷涂于壳聚糖纤维结构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喷涂结构与壳聚糖纤维结构分离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敷料设有储液瓶与喷涂结构,储液瓶设有用于容置壳聚糖制剂的容置腔,喷涂结构设有按压喷头及进液管道,按压喷头通过进液管道连通容置腔,按压喷头用于在受力按压时以喷涂方式将容置腔中的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喷涂于壳聚糖纤维结构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压喷头的喷出方向朝向壳聚糖纤维结构用于接触创口的一面。或者按压喷头在受力按压时也可以直接喷向创口,然后在贴敷壳聚糖纤维结构即可。这样,可以方便地喷出壳聚糖制剂到壳聚糖纤维结构上或喷出壳聚糖制剂直接到创口上,使用方便,且由于使用时才将壳聚糖制剂添加到壳聚糖纤维结构,从而简化了壳聚糖敷料的存放条件,易于保存;再一方面还有利于提高壳聚糖敷料的保质期;又一方面由于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存在,增加了杀菌与止血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创口痊愈。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液瓶于容置腔或其壁部设有注入孔及其封盖部,封盖部用于封闭注入孔,注入孔用于注入壳聚糖制剂;这样的设计,可以重复利用储液瓶及其中的壳聚糖制剂容置腔,节约了资源,特别适合医院等用量较大的场合使用。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敷料还包括蓄液层,蓄液层设置于壳聚糖纤维结构的侧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蓄液层包括承载结构以及设置于承载结构中的大量微囊体,微囊体中蓄有壳聚糖制剂,微囊体用于在受到一定压力时破裂以释出其中的壳聚糖制剂。这样的设计,使得壳聚糖敷料采用了干湿分离的设计,极大地延长了壳聚糖敷料的保质期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蓄液层设置于壳聚糖纤维结构的用于接触创口的一面即朝向创口的一侧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蓄液层设置于壳聚糖纤维结构的背离创口的一侧面。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蓄液层的承载结构与壳聚糖纤维结构具有相同组分。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简化蓄液层的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生产制造的成本。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蓄液层设置于壳聚糖纤维结构与离型层之间,即蓄液层与壳聚糖纤维结构的另一侧面连接,离型层连接于蓄液层背离壳聚糖纤维结构的一侧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蓄液层设置于壳聚糖纤维结构的背离患处或需止血位置的表层或第二表层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蓄液层包括承载结构以及设置于承载结构中的蓄液区,蓄液区朝向突出部即朝向壳聚糖纤维结构即朝向壳聚糖纤维结构具有多个突出部的一侧面的壁部设有多个单向微孔,单向微孔用于在受到一定压力时单向开启以释出蓄液区中的壳聚糖制剂。这样,在壳聚糖敷料使用时,将壳聚糖纤维结构具有多个突出部的一侧面接触患处或需止血位置,此时对蓄液层产生一定压力,由此导致蓄液层向壳聚糖纤维结构释出壳聚糖制剂,从而润湿或部分润湿壳聚糖纤维结构,用后撕除蓄液层即可,一方面有利于控制壳聚糖纤维结构更妥贴地接触患处,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接触止血效果,使得壳聚糖纤维结构尤其是壳聚糖纤维结构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纤维与壳聚糖纤维在润湿或微润状态下迅速吸收血液实现膨胀溶解,可与血块形成覆盖物,从而保护创面,又一方面蓄液层用完就扔,不留在体内,从而避免了降解问题;再一方面使得壳聚糖敷料采用了干湿分离的设计,极大地延长了壳聚糖敷料的保质期限。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包括体积浓度为75%~90%的乙醇溶液及上述各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的组分作为乙醇溶液的添加剂。通常情况下乙醇溶液不宜过高,超过92%乃至95%时可能会影响具有氧化再生纤维素和/或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的壳聚糖纤维结构。乙醇溶液在此一方面具有杀菌作用,另一方面具有润湿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壳聚糖制剂具有质量比例为2%~12%的壳聚糖成分为例,壳聚糖制剂包括体积浓度为75%~90%的乙醇溶液及质量比例为2%~12%的壳聚糖成分;质量比例为2%~12%的壳聚糖成分即为添加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壳聚糖制剂按质量比例包括3%~8%的壳聚糖成分、1%~6%的丙三醇、0.1%~0.5%的透明质酸、0.01%~0.05%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1%~5%的褐藻寡糖为例,壳聚糖制剂包括体积浓度为75%~90%的乙醇溶液及质量比例为3%~8%的壳聚糖成分、1%~6%的丙三醇、0.1%~0.5%的透明质酸、0.01%~0.05%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1%~5%的褐藻寡糖。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乙醇溶液与添加剂的质量比例为(20~3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添加剂包括2%~12%的壳聚糖成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添加剂还包括磷酸氢二钠、透明质酸钠、聚乙二醇、氨基酸、纳米银颗粒与二甲基硅油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添加剂中包括质量比例为1:1的透明质酸钠与氨基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添加剂包括质量比例为(35~80):(1~3)的氨基酸与纳米银颗粒;纳米银颗粒具有较好的消炎作用,氨基酸有助于补充修复,提升愈合速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添加剂包括质量比例为40:1的氨基酸与纳米银颗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添加剂包括质量比例为(50~100):(20~60):(150~400):(35~80):(1~3):(50~150)的磷酸氢二钠、透明质酸钠、聚乙二醇、氨基酸、纳米银颗粒与二甲基硅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添加剂包括质量比例为60:20:200:40:1:100的磷酸氢二钠、透明质酸钠、聚乙二醇、氨基酸、纳米银颗粒与二甲基硅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氨基酸包括苏氨酸、缬氨酸与色氨酸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氨基酸为苏氨酸、缬氨酸或色氨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氨基酸包括质量比例为2:1:1的苏氨酸、缬氨酸与色氨酸。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纤维结构内部设有多个空腔,每一空腔中填设有缓释消炎体;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聚糖制剂还具有质量比例为1%~10%的缓释消炎体;进一步地,各实施例中,缓释消炎体为具有包裹层的消炎微粒。这样的设计,采用了具有包裹层的消炎微粒的缓释消炎体使得上述壳聚糖敷料能够在使用中具有长效的缓释消炎作用,进一步可以通过对包裹层的巧妙设计来控制缓释时间,从而起到了较长的缓释消炎作用,具有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消炎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缓释消炎体均匀分布设置。进一步地,部分或全部空腔于壳聚糖纤维结构内部具有相异的厚度位置,即至少两空腔与壳聚糖纤维结构到待止血位置的接触面的距离相异设置,也就是空腔的中点或最靠近待止血位置的接触面的位置,与该接触面的距离。进一步地,各空腔于壳聚糖纤维结构内部具有相异的厚度位置,以使每一空腔与待止血位置的接触面的距离都不相同。这样的设计,有助于空腔中的缓释消炎体的释出时间形成差异,从而在上述壳聚糖敷料的被降解吸收的过程中,各空腔中的缓释消炎体的缓释开始时间形成差异,进而起到了较长的缓释消炎作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空腔于壳聚糖纤维结构内部具有相异的厚度位置,且各空腔所处的厚度位置形成递增数列,亦可称为第一递增数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空腔所处的厚度位置形成等差递增数列,亦可称为第一等差递增数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缓释消炎体分为至少两缓释消炎体组,且各缓释消炎体组的包裹层的厚度相异设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缓释消炎体组中的缓释消炎体均匀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缓释消炎体组中的任意两缓释消炎体之间至少具有另一缓释消炎体组中的一缓释消炎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缓释消炎体组中的各缓释消炎体排列为矩阵,各缓释消炎体组所排列形成的矩阵至少部分重合设置,重合为形状重合且矩阵元素非重合。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缓释消炎体分为N个缓释消炎体组,N个缓释消炎体组的包裹层的厚度相异设置且形成递增数列,亦可称为第二递增数列;N为大与1的自然数;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递增数列中的相邻两缓释消炎体组的厚度差值为壳聚糖纤维结构的完全降解时间的1/N;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N个缓释消炎体组的包裹层的厚度相异设置且形成等差递增数列,亦可称为第二等差递增数列。这样的设计,缓释消炎体中的消炎微粒的释出过程长期出现于壳聚糖敷料的降解吸收过程乃至于达到壳聚糖敷料的降解吸收过程的最终,从而起到了较长的缓释消炎作用。并且,配合于壳聚糖纤维结构内部具有相异的厚度位置的空腔位置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差异的释出时间,另一方面有利于控制消炎微粒的开始释出时间,使得上述壳聚糖敷料能够在被降解吸收的过程中根据包裹层的巧妙设计来控制缓释时间,从而起到了较长的缓释消炎作用,进而能够控制在壳聚糖敷料的被吸收全过程或者部分阶段中按需缓释消炎微粒,具有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消炎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裹层包括壳聚糖或海藻纤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裹层包括壳聚糖和海藻纤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裹层包括质量比例为1:1~1:4的壳聚糖与海藻纤维。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裹层包括质量比例为1:1、1:2、1:3或1:4的壳聚糖与海藻纤维。这样,采用壳聚糖作为包裹层部分或全部,可以利用壳聚糖自身抑制细菌活性的特点,也起到一部分抗菌消炎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裹层包括变性淀粉。包裹层是本申请的一个重大发明点,可溶的壳聚糖敷料在体内逐渐被降解吸收到一定程度时露出包裹层,然后包裹层也被降解吸收到一定程度时露出其中的消炎微粒,并发挥出消炎作用,从而起到了较长的缓释消炎作用,配合上述厚度相异设置的包裹层,能够控制消炎微粒的缓释时间,进而能够控制在壳聚糖敷料的被吸收全过程或者部分阶段中按需缓释消炎微粒,由此具有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消炎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炎微粒包括消炎药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炎微粒包括磺胺类药物,即消炎药物包括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是广谱抗菌剂,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选择性抑制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眼衣原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衣原体等,以及放线菌、肺囊虫和奴卡菌属等。磺胺类药物可广泛渗入全身组织及胸膜液、腹膜液、滑膜液、房水、唾液、汗液、尿液、胆汁等各种细胞外液中,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也能进入乳汁和通过胎盘屏障。和/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炎微粒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即消炎药物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的抗菌药。喹诺酮类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妨碍DNA回旋酶,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达到抗菌效果;物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喹诺酮类药物为恩诺沙星,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作用迅速、体内分布广泛及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和/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炎微粒包括聚维酮碘,即消炎药物包括聚维酮碘;聚维酮碘(Povidone iodine)是元素碘和聚合物载体相结合而成的疏松复合物,聚维酮起载体和助溶作用。其为广谱的强力杀菌消毒剂,对病毒、细菌、真菌及霉菌孢子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本品对皮肤刺激性小,毒性低,作用持久。使用安全、简便。对组织基本无刺激性,用于皮肤及粘膜消毒,如手术前清洗、手术部位及伤口消毒。和/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炎微粒包括磷脂酰丝氨酸,即消炎药物包括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又称复合神经酸。英文名Phosphatidylserine,简称PS,由天然大豆榨油剩余物提取。是细胞膜的活性物质,尤其存在于大脑细胞中。其功能主要是改善神经细胞功能,调节神经脉冲的传导,增进大脑记忆功能,由于其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吸收后能够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起到舒缓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加脑部供血的作用,在此应用还有利于活化已损伤表面凝血酶原。各实施例中,消炎微粒即采用上述具有消炎作用的药物制成的微粒,一方面在缓释作用下具有持久消炎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其在包裹层以微粒即固体形式存在,因此产品保质期即可溶性纱布壳聚糖敷料的存放期比较长,使用寿命得到保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炎微粒为粉末状,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被组织液吸收。可以理解,各实施例中,消炎微粒的用量和配比根据产品设计而设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裹层与其中的消炎微粒的质量比例为10:1~120:1。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炎微粒包括质量比例为9:1~16:1的磺胺类药物与磷脂酰丝氨酸。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炎微粒包括质量比例为9:1~16:1的喹诺酮类药物与磷脂酰丝氨酸。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炎微粒包括质量比例为10:2:1的磺胺类药物、聚维酮碘与磷脂酰丝氨酸。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炎微粒包括质量比例为1:1的磺胺类药物与喹诺酮类药物。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炎微粒包括质量比例为12:10:2:1的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聚维酮碘与磷脂酰丝氨酸。可以理解,消炎微粒还可以包括其他消炎药物,本申请对此并无额外限制。
下面再给出一些实施例并进行试验对比。
实施例1、一种壳聚糖敷料,其包括壳聚糖纤维结构;壳聚糖纤维结构以喷涂方式设有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2份、氧化再生纤维素16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170份。壳聚糖制剂为具有质量比例为12%的壳聚糖成分的生理盐水。壳聚糖成分为壳聚糖寡糖。壳聚糖纤维结构与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分离设置,使用时将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喷涂在壳聚糖纤维结构上。
实施例2、一种壳聚糖敷料,其包括壳聚糖纤维结构;壳聚糖纤维结构以喷涂方式设有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5份、海藻纤维35份、海藻酸钠5份、氧化再生纤维素24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200份。按质量比例,壳聚糖制剂包括6%的壳聚糖成分、3%的丙三醇、0.3%的透明质酸、0.03%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3%的褐藻寡糖,余量为纯净水。壳聚糖成分包括质量比例为5:1的壳聚糖与壳聚糖盐酸盐。壳聚糖纤维结构与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分离设置,使用时将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喷涂在壳聚糖纤维结构上。
实施例3、一种壳聚糖敷料,其包括壳聚糖纤维结构;壳聚糖纤维结构以挤压方式设有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8份、海藻纤维45份、疏水性氨基酸6份、透明质酸钠5份、氧化再生纤维素20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220份。疏水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壳聚糖制剂包括体积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及质量比例为8%的壳聚糖成分;壳聚糖成分包括质量比例为10:1的壳聚糖与壳聚糖衍生物,壳聚糖衍生物包括质量比例为1:3的壳聚糖季铵盐与壳聚糖盐酸盐。壳聚糖纤维结构与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分离设置,使用时将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喷涂在壳聚糖纤维结构上。
实施例4、一种壳聚糖敷料,其包括壳聚糖纤维结构;壳聚糖纤维结构以涂敷方式设有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36份、海藻纤维55份、疏水性氨基酸5份、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70份、氧化再生纤维素21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190份。疏水性氨基酸包括质量比例为1:1:1:1的酪氨酸、缬氨酸、色氨酸与苯丙氨酸。壳聚糖制剂包括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及质量比例为10%的壳聚糖成分、3.5%的丙三醇、0.1%的透明质酸、0.02%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2%的褐藻寡糖,壳聚糖成分包括质量比例为8:1的壳聚糖寡糖与壳聚糖藻酸盐。壳聚糖纤维结构与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分离设置,使用时将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喷涂在壳聚糖纤维结构上。
对照例1:市售某款国产壳聚糖敷料。
对照例2:一种壳聚糖敷料,其包括壳聚糖纤维结构;壳聚糖纤维结构以喷涂方式设有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22份、氧化再生纤维素16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170份。壳聚糖制剂为具有质量比例为12%的壳聚糖成分的生理盐水。壳聚糖成分为壳聚糖寡糖。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壳聚糖纤维结构与液态的壳聚糖制剂一起放置,可以直接使用。
对照例3:一种壳聚糖敷料,其包括壳聚糖纤维结构;壳聚糖纤维结构以涂敷方式设有液态的壳聚糖制剂。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壳聚糖纤维36份、海藻纤维55份、疏水性氨基酸5份、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盐70份、氧化再生纤维素210份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190份。疏水性氨基酸包括质量比例为1:1:1:1的酪氨酸、缬氨酸、色氨酸与苯丙氨酸。壳聚糖制剂包括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及质量比例为10%的壳聚糖成分、3.5%的丙三醇、0.1%的透明质酸、0.02%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2%的褐藻寡糖,壳聚糖成分包括质量比例为8:1的壳聚糖寡糖与壳聚糖藻酸盐。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壳聚糖纤维结构与液态的壳聚糖制剂一起放置,可以直接使用。
杀菌实验:对实施例1至4、对照例1至3所制备的壳聚糖敷料分别进行杀菌性能(GB15979-2002附录C)、细胞毒性(GB/T14233.2-2005第八章)、致敏性(GB/T16886.10-2005第七章)、皮内反应(GB/T16886.10-2005)、全身急性毒性(GB/T 16886.11-2011第五章)实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本发明实施例1至4和对照例1至3提供的壳聚糖敷料杀菌率均在90%以上,符合GB15979的评价标准,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壳聚糖敷料具有杀菌作用;并且本发明实施例1至4和对照例2与3提供的壳聚糖敷料杀菌率均在95%以上,且优于对照例1的壳聚糖敷料杀菌率;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壳聚糖敷料有明显的杀菌功效。同时本发明实施例1至4还表现为没有致敏性,无细胞毒性以及全身毒性等,即本发明实施例1至4所提供的壳聚糖敷料对人体无害,符合了医药卫生用品的检测标准。
敷料稳定性实验:对实施例1至4、对照例1至3所制备的壳聚糖敷料分别置于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75%的环境下以及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下存放6个月,并分别在0、1、3、6个月的时间点取样,按GB 15979-2002附录C对上述的壳聚糖敷料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性能试验。检测结果如下表2及表3所示。
表2:存放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75%的环境下的杀菌实验结果
表3:存放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下的杀菌实验结果
从上表2及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对照例1至3提供的壳聚糖敷料存放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75%的环境下和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下,其杀菌性能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显著降低;尤其是对照例1杀菌性能衰退较快。实施例1至4提供的壳聚糖敷料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75%的环境下和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下,其杀菌性能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衰退,但是衰退极满,且实施例1至4提供的壳聚糖敷料杀菌性能随着时间的增长极其显著地优于对照例1至3提供的壳聚糖敷料。所以,本实施例1至4提供的壳聚糖敷料在加速实验中,其性能还能维持,而对照例1至3提供的壳聚糖敷料在加速实验中,其性能降低较快,证明本实施例1至4的壳聚糖敷料保质期远远优于对照例1至3的壳聚糖敷料。并且,实施例1至4的壳聚糖纤维结构与液态的壳聚糖制剂采用分离设置,对照例1至3的壳聚糖纤维结构与液态的壳聚糖制剂一起放置,因此,将壳聚糖纤维结构与液态的壳聚糖制剂采用分离设置的实施例1至4比采用一起放置的对照例1至3所得到的液体敷料更容易存放,实施例1至4的液体敷料的保质期限比对照例1至3的液体敷料保质期更长,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社会资源。
进一步采用实施例1至4与对照例1至3进行止血时间及愈合时间试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实施例1至4壳聚糖敷料与对照例1至3的壳聚糖敷料,分别取4cm×6cm的大小作为止血材料,实验对象为健康雄性新西兰纯种大白兔21只并分为7组,体重范围为在2.5±0.25kg,耳缘静脉消毒缓慢注射3%戊巴比妥钠溶液,待其完全麻醉后进行实验;新西兰纯种大白兔背部剪毛,面积约8cm×8cm,采用碘伏进行常规消毒,在背部脊柱两侧各旁3cm处,用镊子将皮肤提起,用手术剪横向剪下皮肤全层,形成2cm×2cm的大小全层皮肤缺损的出血溃疡创面模型(每只兔1个);分别采用4cm×6cm的实施例1至4与对照例1至3的止血材料迅速敷于出血创面,并且间歇性地采用普通灭菌纱布清理创面渗出血液,实施例1至4与对照例1至3分别对应7组,每组各3只大白兔。
然后观察止血效果并记录止血时间和愈合时间,对每组止血时间和愈合时间分别取平均值,得到止血时间和痊愈时间的检测结果如下表4所示。
试验组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照例1 对照例2 对照例3
平均止血时间/秒 221±9 209±12 208±8 201±11 254±12 220±10 204±9
平均愈合时间/天 6.5 5.7 5.2 4.8 12.1 6.4 4.8
表4
由上表4可见,实施例1至4中壳聚糖敷料与对照例1至3的壳聚糖敷料均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且实施例1至4中壳聚糖敷料及采用本申请相关配比的对照例2与3的止血作用显著优于对照例1的壳聚糖敷料,并且实施例4的壳聚糖敷料平均止血时间与平均愈合时间均显著最短,采用了与实施例4相同配比的对照例3的壳聚糖敷料平均止血时间与平均愈合时间亦显著较短,证明该配比的壳聚糖敷料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和促愈合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壳聚糖敷料。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壳聚糖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壳聚糖纤维结构;所述壳聚糖纤维结构以可控方式设有液态的壳聚糖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壳聚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纤维结构为壳聚糖纤维纱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壳聚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包括:
壳聚糖纤维22份~38份,以及
氧化再生纤维素160份~300份和/或羧甲基纤维素钠160份~30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壳聚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纤维结构按质量份数还包括海藻纤维30份~6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壳聚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制剂具有质量比例为2%~12%的壳聚糖成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壳聚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成分包括壳聚糖或壳聚糖寡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壳聚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成分还包括壳聚糖衍生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壳聚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制剂还包括海藻寡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壳聚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敷料设有喷涂结构,所述喷涂结构以喷涂方式将液态的所述壳聚糖制剂喷涂于所述壳聚糖纤维结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壳聚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结构与所述壳聚糖纤维结构分离设置。
CN201811465563.2A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壳聚糖敷料 Active CN109453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65563.2A CN109453411B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壳聚糖敷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65563.2A CN109453411B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壳聚糖敷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3411A true CN109453411A (zh) 2019-03-12
CN109453411B CN109453411B (zh) 2021-11-26

Family

ID=65612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65563.2A Active CN109453411B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壳聚糖敷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5341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8633A (zh) * 2021-06-25 2021-08-13 项斌 一种低分子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EP3925636A1 (en) * 2020-06-17 2021-12-22 Centre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Slovak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Composite membranes containing a smart-released cytoprotectant targeting the inflamed tissue and use thereof
CN115317851A (zh) * 2022-08-24 2022-11-11 苏州瑞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瑜伽垫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15341A1 (en) * 2021-08-09 2023-02-16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wound healing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24240A1 (en) * 2000-09-21 2002-03-28 Acordis Specialty Fibres Limited Silver containing wound dressing
US20030040728A1 (en) * 2001-02-20 2003-02-27 Shih-Chiang Lin Absorbing article for skin care and antibiotic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CN102727925A (zh) * 2011-04-02 2012-10-17 佛山市优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酰化壳聚糖伤口敷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743786A (zh) * 2011-04-20 2012-10-24 佛山市优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抑菌性和吸湿性的伤口敷料
CN103100107A (zh) * 2013-01-25 2013-05-15 安吉县阳光医药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几丁质医用生物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3961738A (zh) * 2014-04-11 2014-08-06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壳聚糖-纳米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4274781U (zh) * 2014-11-27 2015-04-22 绍兴金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敷膜贴
CN106880867A (zh) * 2017-02-08 2017-06-23 吴欣 一种止血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3790A (zh) * 2018-05-24 2018-10-16 广州芬森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和减少疤痕形成的生物敷料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24240A1 (en) * 2000-09-21 2002-03-28 Acordis Specialty Fibres Limited Silver containing wound dressing
US20030040728A1 (en) * 2001-02-20 2003-02-27 Shih-Chiang Lin Absorbing article for skin care and antibiotic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CN102727925A (zh) * 2011-04-02 2012-10-17 佛山市优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酰化壳聚糖伤口敷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743786A (zh) * 2011-04-20 2012-10-24 佛山市优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抑菌性和吸湿性的伤口敷料
CN103100107A (zh) * 2013-01-25 2013-05-15 安吉县阳光医药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几丁质医用生物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3961738A (zh) * 2014-04-11 2014-08-06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壳聚糖-纳米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4274781U (zh) * 2014-11-27 2015-04-22 绍兴金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敷膜贴
CN106880867A (zh) * 2017-02-08 2017-06-23 吴欣 一种止血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3790A (zh) * 2018-05-24 2018-10-16 广州芬森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和减少疤痕形成的生物敷料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25636A1 (en) * 2020-06-17 2021-12-22 Centre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Slovak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Composite membranes containing a smart-released cytoprotectant targeting the inflamed tissue and use thereof
CN113248633A (zh) * 2021-06-25 2021-08-13 项斌 一种低分子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CN113248633B (zh) * 2021-06-25 2022-06-21 时垠(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分子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WO2023015341A1 (en) * 2021-08-09 2023-02-16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wound healing
CN115317851A (zh) * 2022-08-24 2022-11-11 苏州瑞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瑜伽垫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3411B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4937B2 (en) Biocompatible hemostatic produc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JP7013336B2 (ja) インサイチュー架橋性ポリマー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方法
CA2042609C (en) Wound ge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m
ES2944592T3 (es) Composición para un apósito para heridas
ES2928794T3 (es) Composición para un apósito para heridas
JP5075811B2 (ja) 抗菌創傷包帯の作製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09453411A (zh) 一种壳聚糖敷料
RU2455995C2 (ru) Препарат для заживления ран и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адгезии повязки к ране, содержащий хитозан-глюкановый комплекс
CN110997019A (zh) 包含透明质酸-钙和聚赖氨酸的创伤覆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54851A (zh) 止血组合物和止血装置(变体)
CN104144692A (zh) 致密壳聚糖膜材料的组合物、制备及用途
CN101081308A (zh) 壳聚糖止血剂
WO2012092908A1 (en) Medical preparation generating iodine,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bandage containing said preparation
KR20140121884A (ko) 의료용 생분해성 부직포 물질
EP2315606A2 (en) Formulations for a two-phase management of wound healing and dressings incorporating such formulations
Gupta et al. Aloe vera loaded poly (vinyl alcohol)–poly (ethylene oxide)-carboxymethyl cellulose-polyester nonwoven membranes
CN109432491B (zh) 一种缓释性止血纱布
CN109330662B (zh) 一种止血纱布结构
KR102302405B1 (ko) 마이크로-비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지혈 드레싱의 제조방법
US20120282320A1 (en) Hemostatic dressing
CN109529097B (zh) 一种可溶性止血纱布
O’Brien et al. Just a flesh wound? A detailed review of modern dressings
CN109395148B (zh) 一种可吸收止血纱
RU2778646C1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инфицированных ран различного генеза и способ ее получения
RU18229U1 (ru) Антисеп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ренирования полостей и ра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