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31697A - 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31697A
CN109431697A CN201811567915.5A CN201811567915A CN109431697A CN 109431697 A CN109431697 A CN 109431697A CN 201811567915 A CN201811567915 A CN 201811567915A CN 109431697 A CN109431697 A CN 109431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block
plate
pedestal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79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世华
侯春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hai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hai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hai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hai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679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316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31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316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3/00Ambulance aspects of vehicles; Vehic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s for transpor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r their personal conveyances, e.g.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of, or for loading, wheelchairs
    • A61G3/02Loading or unloading personal conveyances; Facilitating access of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or exit from, vehicles
    • A61G3/06Transfer using ramps, lifts or the like
    • A61G3/061Transfer using ramps, lifts or the like using ram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包括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左底座和右底座固定在汽车行李箱的底面上,分别拉出左半部分轨道和右半部分轨道,一端分别与左底座和右底座连接,另一端分别接触地面,形成两条倾斜的坡道,轮椅沿着两条坡道很容易地上车和下车;分别把两条轨道推回到左底座和右底座的内腔里,本装置连同轮椅可以随车一起行驶。

Description

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手动轮椅、电动轮椅为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的短距离出行提供了便利。稍长一点的距离除了乘坐公交、地铁外,就是乘坐商务车、面包车等,人坐在车的坐骑上,轮椅放到行李箱里。较重的轮椅特别是电动轮椅,一个人要放到行李箱里就非常困难。
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开发一种便于轮椅上下商务车、面包车等并随车一起行驶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发一种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借助该装置,一个人可以将手动轮椅和电动轮椅较方便地上下商务车、面包车等中小型汽车,并且可以随车一起行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方案:
包括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两个部分,所述左半部分各组件与所述右半部分对应各组件的结构均为镜像对称;
所述右半部分包括右一轨道、右二轨道、右三轨道、右四轨道、右底座、右后挡块、右后轮挡、右前轮挡、右侧护栏、右后护栏、右一挡块、右二挡块、右三挡块、右四挡块;其中,所述右一轨道、所述右二轨道、所述右三轨道、所述右四轨道组成右半部分轨道;
所述左半部分包括左一轨道、左二轨道、左三轨道、左四轨道、左底座、左后挡块、左后轮挡、左前轮挡、左侧护栏、左后护栏、左一挡块、左二挡块、左三挡块、左四挡块;其中,所述左一轨道、所述左二轨道、所述左三轨道、所述左四轨道组成左半部分轨道。
所述右底座由右底板、右外板、右内板、右平板、右顶板、右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底座放置在车箱的内箱底面上并与车箱固定连接;
所述右一轨道由两个右一底板、右一外板、右一内板、右一平板、右一顶板、右一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一轨道的“L”形的外形置于所述右底座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外板、右一内板的后端下部设有右挡轴。
进一步地,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平板的后端设有右一弧板,在所述左一轨道上按相同方法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弧板、右挡轴之间设有右一筋板,在所述左一轨道上按相同方法对称设置。
所述右二轨道由两个右二底板、右二外板、右二内板、右二平板、右二顶板、右二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二轨道的“L”形的外形置于所述右一轨道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两个右二底板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右一底板间的距离;在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外板、右二内板的后端设有右二挡板;
所述右三轨道由两个右三底板、右三外板、右三内板、右三平板、右三顶板、右三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三轨道的“L”形的外形置于所述右二轨道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两个右三底板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右二底板间的距离;在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外板、右三内板的后端设有右三挡板;
所述右四轨道由两个右四底板、右四外板、右四内板、右四平板、右四顶板、右四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四轨道的“L”形的外形置于所述右三轨道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两个右四底板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右三底板间的距离;在所述右四轨道的右四外板、右四内板的后端设有右四挡板;在所述右四轨道的右四底板、右四外板、右四内板上设置有右斜面;在所述右四轨道的“L”形内腔顶面前端设有右手柄。
所述右一挡块在所述右底座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右一挡块的顶面高于所述右底座内腔的底面,所述右一挡块的宽度小于所述右一轨道的两个右一底板间的距离,所述右一挡块的位置在所述右一轨道的两个右一底板之间;
所述右二挡块安装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底板上,靠近前端,位于所述右二轨道的两个右二底板之间;所述右二挡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所述右二挡块的顶面高于所述右一挡块的顶面;
所述右三挡块安装在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底板上,靠近前端,位于所述右三轨道的两个右三底板之间;所述右三挡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所述右三挡块的顶面高于所述右二挡块的顶面;
所述右四挡块安装在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底板上,靠近前端,位于所述右四轨道的两个右四底板之间;所述右四挡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所述右四挡块的顶面高于所述右三挡块的顶面。
所述右一轨道的右挡轴的轴线低于所述右一挡块的顶面;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挡板的底面的位置高于所述右一挡块的顶面,低于所述右二挡块的顶面;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挡板的底面的位置高于所述右二挡块的顶面,低于所述右三挡块的顶面;所述右四轨道的右四挡板的底面的位置高于所述右三挡块的顶面,低于所述右四挡块的顶面;
所述右后挡块位于所述右底座内腔的底面的后部与所述右底座固定连接。
拉出所述右半部分轨道的动作流程如下:
1.手握所述右四轨道的右手柄向外拉出所述右四轨道;
2.当所述右四轨道的右四挡板碰到所述右四挡块时,带动所述右三轨道一起向外移动;
3.当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挡板碰到所述右三挡块时,带动所述右二轨道一起向外移动;
4.当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挡板碰到所述右二挡块时,带动所述右一轨道一起向外移动;
5.当所述右一轨道的右挡轴碰到所述右一挡块时,把所述右半部分轨道向下旋转,使所述右四轨道的右斜面接触地面,完成所述右半部分轨道的拉出操作。
推回所述右半部分轨道的动作流程如下:
1.抬起所述右四轨道使所述右半部分轨道呈水平位置时向里推;
2.当所述右四轨道的右四挡板碰到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挡板时,带动所述右三轨道一起向里移动;
3.当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挡板碰到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挡板时,带动所述右二轨道一起向里移动;
4.当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挡板碰到所述右一轨道的右挡轴时,带动所述右一轨道一起向里移动;
5.当所述右一轨道的右挡轴碰到所述右后挡块时,停止移动,完成所述右半部分轨道的推回操作。
进一步地,在所述右底座的右平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后轮挡,在所述左底座的对称位置按相同方法固定连接左后轮挡,以阻止轮椅的车轮向前滚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右底座的右平板的前端设有右轴座,在所述左底座的对称位置设有左轴座,右前轮挡上设有右转轴,左前轮挡上设有左转轴,所述右前轮挡的右转轴安装在所述右底座的右轴座的孔中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前轮挡的左转轴安装在所述左底座的左轴座的孔中可转动连接,当轮椅上下车时,所述右前轮挡与所述左前轮档向内侧旋转,以便于轮椅车轮通过;当轮椅上车后,所述右前轮挡与所述左前轮档向外侧旋转,以阻止轮椅的车轮向后滚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右底座的右外板上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护栏,在所述左底座的对称位置固定连接左侧护栏,以防止轮椅向所述右底座的外侧倾翻,并固定轮椅。
进一步地,在所述右底座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后护栏,在所述左底座的后端固定连接左后护栏,以防止轮椅向前倾翻,并固定轮椅。
进一步地,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平板上、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平板上、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平板上、所述右四轨道的右四平板上,设置有防滑层;所述左一轨道、所述左二轨道、所述左三轨道、所述左四轨道按同样方法设置防滑层,以增大摩擦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右后轮挡、所述右前轮挡的前后位置可调整,所述左后轮挡、所述左前轮挡的前后位置可调整,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轮椅车轮。
所述左半部分各组件与所述右半部分对应各组件的结构均为镜像对称,功能和拉出、推回的动作流程等都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左半部分与所述右半部分之间的距离可调整,以适应不同宽度尺寸的轮椅;
轮椅上车操作流程。
当轮椅上车时,打开安装本装置处的汽车车门,分别拉出所述左半部分轨道和所述右半部分轨道,一端分别与所述左底座和所述右底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地面连接,形成两条倾斜的坡道,将手动轮椅的两个车轮对准两条坡道,推动轮椅沿轨道上到所述左底座和所述右底座上;或者,将电动轮椅的车轮对准两条坡道,开动或推动电动轮椅沿轨道上到所述左底座和所述右底座上;把两条轨道推回到所述左底座和所述右底座的内腔里,将轮椅固定后关闭汽车车门即可开车行驶。
轮椅下车操作流程:
轮椅下车是上述轮椅上车的逆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包括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左底座和右底座固定在汽车行李箱的底面上,分别拉出左半部分轨道和右半部分轨道,一端分别与左底座和右底座连接,另一端分别接触地面,形成两条倾斜的坡道,轮椅沿着两条坡道很容易地上车和下车;分别把两条轨道推回到左底座和右底座的内腔里,本装置连同轮椅可以随车一起行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伸出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缩回立体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从车箱中部端面处观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C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左底座与右底座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右一轨道立体图一;
图9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右一轨道立体图二;
图10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右二轨道立体图一;
图11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右二轨道立体图二;
图12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右三轨道立体图一;
图13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右三轨道立体图二;
图14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右四轨道立体图一;
图15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右四轨道立体图二;
图16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右前轮挡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左前轮挡打开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左前轮挡闭合示意图。
图中符号为:
车箱0、
左一轨道L1、左二轨道L2、左三轨道L3、左四轨道L4、左底座L5、左后挡块L6、左后轮挡L7、左前轮挡L8、左侧护栏L9、左后护栏L10、
左一挡块L11、左二挡块L12、左三挡块L13、左四挡块L14、
右一轨道R1、右二轨道R2、右三轨道R3、右四轨道R4、右底座R5、右后挡块R6、右后轮挡R7、右前轮挡R8、右侧护栏R9、右后护栏R10、
右一挡块R11、右二挡块R12、右三挡块R13、右四挡块R14、
地面20、
右底板R501、右外板R502、右内板R503、右平板R504、右顶板R505、右立板R506、右轴座R507、
右一底板R101、右一外板R102、右一内板R103、右一平板R104、右一顶板R105、右一立板R106、右挡轴R107、右一弧板R108、右一筋板R109、
右二底板R201、右二外板R202、右二内板R203、右二平板R204、右二顶板R205、右二立板R206、右二挡板R207、
右三底板R301、右三外板R302、右三内板R303、右三平板R304、右三顶板R305、右三立板R306、右三挡板R307、
右四底板R401、右四外板R402、右四内板R403、右四平板R404、右四顶板R405、右四立板R406、右四挡板R407、右斜面R408、右手柄R409、
右转轴R8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包括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两个部分,所述左半部分各组件与所述右半部分对应各组件的结构均为镜像对称;
请参阅图1至图6,右半部分包括右一轨道R1、右二轨道R2、右三轨道R3、右四轨道R4、右底座R5、右后挡块R6、右后轮挡R7、右前轮挡R8、右侧护栏R9、右后护栏R10、右一挡块R11、右二挡块R12、右三挡块R13、右四挡块R14;其中,右一轨道R1、右二轨道R2、右三轨道R3、右四轨道R4组成右半部分轨道;
左半部分包括左一轨道L1、左二轨道L2、左三轨道L3、左四轨道L4、左底座L5、左后挡块L6、左后轮挡L7、左前轮挡L8、左侧护栏L9、左后护栏L10、左一挡块L11、左二挡块L12、左三挡块L13、左四挡块L14;其中左一轨道L1、左二轨道L2、左三轨道L3、左四轨道L4组成左半部分轨道。
请参阅图7,右底座R5由右底板R501、右外板R502、右内板R503、右平板R504、右顶板R505、右立板R506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右底座R5放置在车箱0的内箱底面上并与车箱0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8和图9,右一轨道R1由两个右一底板R101、右一外板R102、右一内板R103、右一平板R104、右一顶板R105、右一立板R106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右一轨道R1的“L”形的外形置于右底座R5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在右一轨道R1的右一外板R102、右一内板R103的后端下部设有右挡轴R107。
进一步地,在右一轨道R1的右一平板R104的后端设有右一弧板R108,在左一轨道L1上按相同方法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在右一轨道R1的右一弧板R108、右挡轴R107之间设有右一筋板R109,在左一轨道L1上按相同方法对称设置。
请参阅图10和图11,右二轨道R2由两个右二底板R201、右二外板R202、右二内板R203、右二平板R204、右二顶板R205、右二立板R206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右二轨道R2的“L”形的外形置于右一轨道R1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两个右二底板R201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右一底板R101间的距离;在右二轨道R2的右二外板R202、右二内板R203的后端设有右二挡板R207。
请参阅图12和图13,右三轨道R3由两个右三底板R301、右三外板R302、右三内板R303、右三平板R304、右三顶板R305、右三立板R306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右三轨道R3的“L”形的外形置于右二轨道R2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两个右三底板R301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右二底板R201间的距离;在右三轨道R3的右三外板R302、右三内板R303的后端设有右三挡板R307。
请参阅图14和图15,右四轨道R4由两个右四底板R401、右四外板R402、右四内板R403、右四平板R404、右四顶板R405、右四立板R406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右四轨道R4的“L”形的外形置于右三轨道R3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两个右四底板R401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右三底板R301间的距离;在右四轨道R4的右四外板R402、右四内板R403的后端设有右四挡板R407;在右四轨道R4的右四底板R401、右四外板R402、右四内板R403上设置有右斜面R408;在右四轨道R4的“L”形内腔顶面前端设有右手柄R409。
请参阅图4,右一挡块R11在右底座R5前端面固定连接,右一挡块R11的顶面高于右底座R5内腔的底面,右一挡块R11的宽度小于右一轨道R1的两个右一底板R101间的距离,右一挡块R11的位置在右一轨道R1的两个右一底板R101之间;
右二挡块R12安装在右一轨道R1的右一底板R101上,靠近图4中前端,位于右二轨道R2的两个右二底板R201之间;右二挡块R12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本实施例中为两件;右二挡块R12的顶面高于右一挡块R11的顶面;
右三挡块R13安装在右二轨道R2的右二底板R201上,靠近图4中前端,位于右三轨道R3的两个右三底板R301之间;右三挡块R13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本实施例中为两件;右三挡块R13的顶面高于右二挡块R12的顶面;
右四挡块R14安装在右三轨道R3的右三底板R301上,靠近图4中前端,位于右四轨道R4的两个右四底板R401之间;右四挡块R14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本实施例中为两件;右四挡块R14的顶面高于右三挡块R13的顶面;
右一轨道R1的右挡轴R107的轴线低于右一挡块R11的顶面;右二轨道R2的右二挡板R207的底面的位置高于右一挡块R11的顶面,低于右二挡块R12的顶面;右三轨道R3的右三挡板R307的底面的位置高于右二挡块R12的顶面,低于右三挡块R13的顶面;右四轨道R4的右四挡板R407的底面的位置高于右三挡块R13的顶面,低于右四挡块R14的顶面。
请参阅图5和图6,右后挡块R6位于右底座R5内腔的底面的后部与右底座R5固定连接。
拉出右半部分轨道的动作流程如下:
1.手握右四轨道R4的右手柄R409向外拉出右四轨道R4;
2.当右四轨道R4的右四挡板R407碰到右四挡块R14时,带动右三轨道R3一起向外移动;
3.当右三轨道R3的右三挡板R307碰到右三挡块R13时,带动右二轨道R2一起向外移动;
4.当右二轨道R2的右二挡板R207碰到右二挡块R12时,带动右一轨道R1一起向外移动;
5.当右一轨道R1的右挡轴R107碰到右一挡块R11时,把右半部分轨道向下旋转,使右四轨道R4的右斜面R408接触地面20,完成右半部分轨道的拉出操作。
推回右半部分轨道的动作流程如下:
1.抬起右四轨道R4使右半部分轨道呈水平位置时向里推;
2.当右四轨道R4的右四挡板R407碰到右三轨道R3的右三挡板R307时,带动右三轨道R3一起向里移动;
3.当右三轨道R3的右三挡板R307碰到右二轨道R2的右二挡板R207时,带动右二轨道R2一起向里移动;
4.当右二轨道R2的右二挡板R207碰到右一轨道R1的右挡轴R107时,带动右一轨道R1一起向里移动;
5.当右一轨道R1的右挡轴R107碰到右后挡块R6时,停止移动,完成右半部分轨道的推回操作。
进一步地,在右底座R5的右平板R504的后端固定连接右后轮挡R7,在左底座L5的对称位置按相同方法固定连接左后轮挡L7,以阻止轮椅的车轮向前滚动。
进一步地,在右底座R5的右平板R504的前端设有右轴座R507(图7),在左底座L5的对称位置设有左轴座,右前轮挡R8上设有右转轴R801(图16),左前轮挡L8上设有左转轴,右前轮挡R8的右转轴R801安装在右底座R5的右轴座R507的孔中可转动连接(图17、18),左前轮挡L8的左转轴安装在左底座L5的左轴座的孔中可转动连接,当轮椅上下车时,右前轮挡R8与左前轮档L8向内侧旋转,以便于轮椅车轮通过;当轮椅上车后,右前轮挡R8与左前轮档L8向外侧旋转,以阻止轮椅的车轮向后滚动。
进一步地,在右底座R5的右外板R502上固定连接右侧护栏R9,在左底座L5的对称位置固定连接左侧护栏L9,以防止轮椅向右底座R5的外侧倾翻,并固定轮椅。
进一步地,在右底座R5的后端固定连接右后护栏R10,在左底座L5的后端固定连接左后护栏L10,以防止轮椅向前倾翻,并固定轮椅。
进一步地,在右一轨道R1的右一平板R104上、右二轨道R2的右二平板R204上、右三轨道R3的右三平板R304上、右四轨道R4的右四平板R404上,设置有防滑层;在左一轨道L1、左二轨道L2、左三轨道L3、左四轨道L4上按同样方法设置有防滑层,以增大摩擦系数。
进一步地,右后轮挡R7、右前轮挡R8的前后位置可调整,左后轮挡L7、左前轮挡L8的前后位置可调整,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轮椅车轮。
左半部分各组件与右半部分对应各组件的结构对称,功能和拉出、推回的动作流程等都相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左半部分与右半部分之间的距离可调整,以适应不同宽度尺寸的轮椅。
轮椅上车操作流程:
当轮椅上车时,打开安装本装置处的汽车车门,分别拉出左半部分轨道和右半部分轨道,一端分别与左底座L5和右底座R5连接,另一端分别接触地面20,形成两条倾斜的坡道,将手动轮椅的两个车轮对准两条坡道,推动轮椅沿轨道上到左底座L5和右底座R5上;或者,将电动轮椅的车轮对准两条坡道,开动或推动电动轮椅沿轨道上到左底座L5和右底座R5上;把两条轨道推回到左底座和右底座的内腔里,将轮椅固定后关闭汽车车门即可开车行驶。
轮椅下车操作流程:
轮椅下车是上述轮椅上车的逆过程,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的 “左”、“右”、“前”、“后”、“内”、“外”、“上”、“下”、“一”、“二”、“三”、“四”等均为描述上进行区别,没有其它的特殊含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创造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两个部分,所述左半部分各组件与所述右半部分对应各组件的结构均为镜像对称,功能相同;
所述右半部分包括右一轨道、右二轨道、右三轨道、右四轨道、右底座、右后挡块、右一挡块、右二挡块、右三挡块、右四挡块;其中,所述右一轨道、所述右二轨道、所述右三轨道、所述右四轨道组成右半部分轨道;
所述左半部分包括左一轨道、左二轨道、左三轨道、左四轨道、左底座、左后挡块、左一挡块、左二挡块、左三挡块、左四挡块;其中,所述左一轨道、所述左二轨道、所述左三轨道、所述左四轨道组成左半部分轨道;
所述右底座由右底板、右外板、右内板、右平板、右顶板、右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底座放置在车箱的内箱底面上并与车箱固定连接;
所述右一轨道由两个右一底板、右一外板、右一内板、右一平板、右一顶板、右一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一轨道的“L”形的外形置于所述右底座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外板、右一内板的后端下部设有右挡轴;
所述右二轨道由两个右二底板、右二外板、右二内板、右二平板、右二顶板、右二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二轨道的“L”形的外形置于所述右一轨道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两个右二底板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右一底板间的距离;在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外板、右二内板的后端设有右二挡板;
所述右三轨道由两个右三底板、右三外板、右三内板、右三平板、右三顶板、右三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三轨道的“L”形的外形置于所述右二轨道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两个右三底板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右二底板间的距离;在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外板、右三内板的后端设有右三挡板;
所述右四轨道由两个右四底板、右四外板、右四内板、右四平板、右四顶板、右四立板围成“L”形的外形和内腔,所述右四轨道的“L”形的外形置于所述右三轨道的“L”形内腔中可滑动连接;两个右四底板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右三底板间的距离;在所述右四轨道的右四外板、右四内板的后端设有右四挡板;在所述右四轨道的右四底板、右四外板、右四内板上设置有右斜面;在所述右四轨道的“L”形内腔顶面前端设有右手柄;
所述右一挡块在所述右底座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右一挡块的顶面高于所述右底座内腔的底面,所述右一挡块的宽度小于所述右一轨道的两个右一底板间的距离,所述右一挡块的位置在所述右一轨道的两个右一底板之间;
所述右二挡块安装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底板上,靠近前端,位于所述右二轨道的两个右二底板之间;所述右二挡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所述右二挡块的顶面高于所述右一挡块的顶面;
所述右三挡块安装在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底板上,靠近前端,位于所述右三轨道的两个右三底板之间;所述右三挡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所述右三挡块的顶面高于所述右二挡块的顶面;
所述右四挡块安装在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底板上,靠近前端,位于所述右四轨道的两个右四底板之间;所述右四挡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所述右四挡块的顶面高于所述右三挡块的顶面;
所述右一轨道的右挡轴的轴线低于所述右一挡块的顶面;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挡板的底面的位置高于所述右一挡块的顶面,低于所述右二挡块的顶面;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挡板的底面的位置高于所述右二挡块的顶面,低于所述右三挡块的顶面;所述右四轨道的右四挡板的底面的位置高于所述右三挡块的顶面,低于所述右四挡块的顶面;
所述右后挡块位于所述右底座内腔的底面的后部与所述右底座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平板的后端设有右一弧板,在所述左一轨道上按相同方法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弧板、右挡轴之间设有右一筋板,在所述左一轨道上按相同方法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底座的右平板的后端固定连接右后轮挡,在所述左底座的对称位置按相同方法固定连接左后轮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底座的右平板的前端设有右轴座,在所述左底座的对称位置设有左轴座,右前轮挡上设有右转轴,左前轮挡上设有左转轴,所述右前轮挡的右转轴安装在所述右底座的右轴座的孔中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前轮挡的左转轴安装在所述左底座的左轴座的孔中可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底座的右外板上固定连接右侧护栏,在所述左底座的对称位置固定连接左侧护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底座的后端固定连接右后护栏,在所述左底座的后端固定连接左后护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一轨道的右一平板上、所述右二轨道的右二平板上、所述右三轨道的右三平板上、所述右四轨道的右四平板上,设置有防滑层;所述左一轨道、所述左二轨道、所述左三轨道、所述左四轨道按同样方法设置防滑层。
9.如权利要求4和5所述的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后轮挡、所述右前轮挡的前后位置可调整,所述左后轮挡、所述左前轮挡的前后位置可调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部分与所述右半部分之间的距离可调整。
CN201811567915.5A 2018-12-21 2018-12-21 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 Pending CN1094316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7915.5A CN109431697A (zh) 2018-12-21 2018-12-21 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7915.5A CN109431697A (zh) 2018-12-21 2018-12-21 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31697A true CN109431697A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59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7915.5A Pending CN109431697A (zh) 2018-12-21 2018-12-21 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31697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3138A (ja) * 2001-03-09 2002-09-17 Hideaki Oka 車椅子用スロープリフト
JP2003126151A (ja) * 2001-10-22 2003-05-07 Hideaki Oka 車椅子乗降用自動車
CN103010108A (zh) * 2013-01-15 2013-04-03 福州福发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车载电站隐藏式爬梯及其安装方法
CN103057479A (zh) * 2012-12-24 2013-04-2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轮椅上下车装置
CN203047007U (zh) * 2013-01-21 2013-07-10 北京华林特装车有限公司 后上式车载滑动伸缩式尾板
CN204147195U (zh) * 2014-10-31 2015-02-11 王皓岳 方便轮椅上下机动车的全自动无障碍系统
CN205615420U (zh) * 2016-05-11 2016-10-05 江西科技学院 一种大巴汽车尾门伸缩踏板
CN106379245A (zh) * 2016-09-22 2017-02-08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新型上下车踏步装置
TWI577362B (zh) * 2015-11-09 2017-04-11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福祉車
TWM544923U (zh) * 2017-03-24 2017-07-11 Hua-Chuang Automobile Information Technical Center Co Ltd 福祉車的輪椅升降輔助系統
CN209285954U (zh) * 2018-12-21 2019-08-23 深圳市华海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3138A (ja) * 2001-03-09 2002-09-17 Hideaki Oka 車椅子用スロープリフト
JP2003126151A (ja) * 2001-10-22 2003-05-07 Hideaki Oka 車椅子乗降用自動車
CN103057479A (zh) * 2012-12-24 2013-04-2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轮椅上下车装置
CN103010108A (zh) * 2013-01-15 2013-04-03 福州福发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车载电站隐藏式爬梯及其安装方法
CN203047007U (zh) * 2013-01-21 2013-07-10 北京华林特装车有限公司 后上式车载滑动伸缩式尾板
CN204147195U (zh) * 2014-10-31 2015-02-11 王皓岳 方便轮椅上下机动车的全自动无障碍系统
TWI577362B (zh) * 2015-11-09 2017-04-11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福祉車
CN205615420U (zh) * 2016-05-11 2016-10-05 江西科技学院 一种大巴汽车尾门伸缩踏板
CN106379245A (zh) * 2016-09-22 2017-02-08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新型上下车踏步装置
TWM544923U (zh) * 2017-03-24 2017-07-11 Hua-Chuang Automobile Information Technical Center Co Ltd 福祉車的輪椅升降輔助系統
CN209285954U (zh) * 2018-12-21 2019-08-23 深圳市华海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82589B1 (en) Draw-bar box type portable folding electro-tricycle with folding chair function
CN202882482U (zh) 无避让二层立体车位
CN209285954U (zh) 一种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
CN202071743U (zh) 车载电动自行车运输固定充电一体化装置
CN202637309U (zh) 一种方便轮椅上下汽车的无障碍通道
CN206704082U (zh) 上下车辅助装置及汽车
CN109431697A (zh) 轮椅上下车及车载装置
CN206900565U (zh) 一种旅行箱式折叠电动车
CN20522040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供电触网、充电设施
CN205737167U (zh) 一种适用于行动不便人士的房车
CN106696726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供电触网、充电设施和电动汽车的城市运行方法
CN105480354A (zh) 多功能便携式电动车
CN207129045U (zh) 一种共享自行车用悬挂式停车装置
CN209891786U (zh) 一种重列纵送式升降横移停车设备
CN204137246U (zh) 一种翻座箱式折叠电动车
CN204192887U (zh) 助残机动车无障碍装置
JP7414302B2 (ja) 車両およびその駐車設備
CN101992757B (zh) 小型汽车横向移动装置
CN208039939U (zh) 一种组合式移动智能停车箱
CN203222404U (zh) 地下停车场双工位汽车提升机
CN204641908U (zh) 掀背车使用的自动上下车装置
CN106004630A (zh) 一种适用于行动不便人士的房车
CN204956790U (zh) 可折叠箱式电动车
CN212562694U (zh) 一种无人自动停车机械手夹抱轮式搬运器
CN207462251U (zh) 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