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2834B - 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2834B
CN109422834B CN201710791532.5A CN201710791532A CN109422834B CN 109422834 B CN109422834 B CN 109422834B CN 201710791532 A CN201710791532 A CN 201710791532A CN 109422834 B CN109422834 B CN 1094228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thoxypropane
methyl
phosphate
isopropyl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915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2834A (zh
Inventor
邹发生
宋文波
胡慧杰
张晓萌
李德展
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7107915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28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2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2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2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2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10/06Propen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丙烯的VOC组分含量低于40μg·C/g;弯曲模量大于1800Mpa;拉伸强度大于37MPa,230℃、2.16kg载荷下的熔融指数≥35g/10min,优选熔融指数≥40g/10min;优选地,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分布≤5.0。本发明的聚丙烯同时具有低VOC、高刚性和高流动性。

Description

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材料因具有相对密度小、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较高的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食品容器和卫生用品等领域。为了缩短成型周期、增加生产效率和尽可能降低成本,汽车改性厂家、食品容器制造商等下游用户对聚丙烯的流动性和刚性指标提出了日益严格的要求。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聚丙烯及其制品的挥发性有机物也期待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和降低。
随着聚丙烯聚合工艺的改进和催化剂技术的进步,过去那种靠降解法生产高流动聚丙烯的技术路线已逐步被氢调直接聚合法所取代。借助高氢调敏感性外给电子体,如专利文献CN101993599A中提到的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外给电子体,和专利文献CN102532381A、CN102532380A中提到的非对称外给电子体技术,直接聚合法生产的聚丙烯融指可达50-300g/10min。由于不存在过氧化物,因而产品的融指更加稳定,同时也不会出现变黄,异味等问题。
然而,使用氢调敏感性好的外给电子体固然可以提高聚丙烯的流动性,但通常也会造成聚丙烯模量较低。这是因为现有Ziegler-Natta催化剂很难同时满足高氢调敏感性和高立构规整度。通过增加成核剂的用量可以弥补聚丙烯的模量,但会明显提高成本。另外现有高氢调性能Ziegler-Natta催化剂和/或外给电子体所制备的聚丙烯还存在分子量分布较宽的问题,导致含有较多的低分子量部分,进而提高了聚丙烯粒料及其制品的VOC。虽然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添加自由基捕捉剂(CN201210071024.7)、VOC抑制剂(CN105524349A)、气味去除剂(CN103571054A、CN105037941A)、高分子量稳定剂(CN106380699A)等得到改善。但是,尚未能通过连续聚合直接制得同时具有低VOC、高刚性和高流动性的聚丙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可通过连续聚合制得,并且同时具有低VOC、高刚性和高流动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所述聚丙烯的VOC组分含量低于40μg·C/g;弯曲模量大于1800MPa;拉伸强度大于37MPa,230℃、2.16kg载荷下的熔融指数≥35g/10min,优选熔融指数≥40g/10min;优选地,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分布≤5.0。
本发明中,所述VOC组分含量按照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的标准VDA277测试。所述弯曲模量根据ASTM D790测量注塑样品。所述拉伸强度根据ASTM D638测量注塑样品。所述熔融指数根据ASTM D1238,在230℃、2.16kg载荷下测定。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Ziegler-Natta催化剂存在下,使丙烯进行连续聚合;
所述Ziegler-Natta催化剂含有:
(i)固体催化剂组分,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含有由镁源、钛源和内给电子体反应得到的产物,所述内给电子体含有磷酸酯类化合物和二醚类化合物,以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中以磷元素计的磷含量不大于0.06重量%;
(ii)有机铝化合物;以及
(iii)任选的外给电子体。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以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中以磷元素计的磷含量为0.002-0.0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05-0.04重量%。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所述内给电子体同时含有二醚类化合物和磷酸酯类化合物,并且当以所述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组分中以磷元素计的磷含量为不大于0.06重量%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和立构定向性,并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窄分布的特点。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还发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以二醚类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制备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过程中,加入微量的磷酸酯时,即,当所述磷酸酯与二醚类化合物的用量的摩尔比为0.02-0.25:1、优选为0.04-0.15:1时,这两种内给电子体之间能够进行非常完美地配合,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和立构定向性,并且有效避免了大量的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存在带来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当所述内给电子体含有二醚类化合物和磷酸酯类化合物时便能够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优选地,以所述内给电子体的用量为基准,所述磷酸酯类化合物和二醚类化合物的总用量为70-100重量%,更优选为80-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0-100重量%,最优选为100重量%。
在本发明中,催化剂组分中磷元素的含量可以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得。
本发明对所述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为现有的各种能够用作烯烃聚合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磷酸酯类化合物,优选情况下,所述磷酸酯类化合物选自式(1)所示磷酸酯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1399365190000031
其中,R13、R14和R15各自独立地选自C1-C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烷芳基和C7-C20的芳烷基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R13、R14和R15各自独立地选自C1-C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12的环烷基、C6-C12的芳基、C7-C12的烷芳基和C7-C12的芳烷基中的一种,所述芳基、烷芳基和芳烷基中苯环上的氢原子任选被卤原子取代;更进一步优选R13、R14和R15各自独立地选自C1-C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6的环烷基、C6-C8的芳基、C7-C8的烷芳基和C7-C8的芳烷基中的一种,所述芳基、烷芳基和芳烷基中苯环上的氢原子任选被卤原子取代;例如R13、R14和R15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苯基、甲苯基、二甲基苯基、乙苯基、苄基、甲基苄基或苯乙基。
优选地,所述磷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异丙基苯酯、磷酸三甲氧基苯酯、磷酸苯基二甲酯、磷酸甲苯基二丁酯、磷酸异丙苯基二甲酯、磷酸异丙苯基二乙酯、磷酸异丙苯基二丁酯、磷酸苯基二甲苯酯、磷酸苯基二异丙基苯酯、磷酸对甲苯基二丁酯、磷酸间甲苯基二丁酯、磷酸对异丙苯基二甲酯、磷酸对异丙苯基二乙酯、磷酸对叔丁基苯基二甲酯和磷酸邻甲苯基对二叔丁苯基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二醚类化合物可以为各种能够用作烯烃聚合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二醚类化合物,优选地,所述二醚类化合物选自式(2)所示二醚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R1R2C(CH2OR3)(CH2OR4) 式(2)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芳烷基和C7-C20的烷芳基中的一种,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C1-C10的烷基。
优选地,所述二醚类化合物选自2-(2-乙基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仲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苯基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环己基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对-氯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二苯基甲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环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苄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双(2-环己基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2-乙基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苄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双(环己基甲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丁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1-甲基丁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2-苯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苯基-2-仲-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苄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戊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戊基-2-仲-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己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己基-2-仲-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仲-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己基-2-环己基甲基-1,3-二甲氧基丙烷和9,9-二甲氧基甲基芴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优选将磷酸三丁酯与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作为内给电子体配合使用,此时能够特别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和立构定向性,并且使得到的聚合物具有分子量分布窄的特点,最优选当将磷酸三丁酯与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作为内给电子体配合使用时,将磷酸三丁酯与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的摩尔比控制在0.04-0.15:1,这样能够进一步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和立构定向性,并且使得到的聚合物具有更窄分子量分布。
在本发明中,所述镁源可以为各种能够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的含镁化合物,例如,所述镁源可以为卤化镁、镁的醇化物或卤代醇化物和卤化镁加合物载体等;所述卤化镁例如可以为氯化镁和/或溴化镁;所述镁的醇化物例如可以为二乙氧基镁;所述镁的卤代醇化物例如可以为氯化乙氧基镁;所述卤化镁加合物载体的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例如,CN1091748A、CN101050245A、CN101486722A、201110142357.X、201110142156.X及201110142024.7等公开的卤化镁加合物载体,并将这些专利公开的相关内容全部引入本申请中作为参考。所述卤化镁加合物载体的具体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形成卤化镁加合物的各组分进行混合,升温反应生成卤化镁加合物熔体,反应温度为90-140℃,在分散介质中经高剪切作用后放入冷却介质中,形成球形卤化镁加合物颗粒,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球形载体,在此过程中或之后可以选择性地加入内给电子体。所述高剪切作用可采用常规的方法获得,如高速搅拌法(如CN1330086A)、喷雾法(如US6020279)以及超重力旋转床(如CN1580136A)和乳化机法(CN1463990A)等。所述分散介质例如可以为烃类惰性溶剂,如煤油、白油、硅油、石蜡油、凡士林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冷却介质例如可以选自戊烷、己烷、庚烷、石油醚、抽余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钛源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例如,所述钛源可以为通式为Ti(OR’)3-aZa和/或Ti(OR’)4-bZb的物质,其中,R’为C1-C20的烷基,Z为F、Cl、Br或I,a为1-3的整数,b为1-4的整数。优选情况下,所述钛源为四氯化钛、四溴化钛、四碘化钛、三丁氧基氯化钛、二丁氧基二氯化钛、丁氧基三氯化钛、三乙氧基氯化钛、二乙氧基二氯化钛、乙氧基三氯化钛和三氯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对催化剂组分中镁、钛以及内给电子体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为本领域常规催化剂组分中的含量任意值,优选地,以镁元素计的镁源、以钛元素计的钛源与内给电子体的用量摩尔比为1:20-150:0.1-0.9,优选为1:30-120:0.15-0.6。
本发明中,催化剂组分中钛元素、镁元素的含量可以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得;催化剂组分中内给电子体(磷酸酯类化合物和二醚类化合物)的含量可通过色谱和质谱分析得到。
本发明的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将镁源与钛源进行接触反应,并在所述镁源与钛源进行接触反应之前、期间和之后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段内加入内给电子体。
具体地,所述镁源与钛源的反应可以按照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方式进行,例如,可以将钛源冷却至0℃以下(优选为-5至-25℃),然后加入镁源,并在该温度下搅拌混合10-60分钟,之后升温至反应温度(约60-130℃),并在该反应温度下维持0.5-10小时。在所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内给电子体在所述镁源与钛源的反应之前、期间和之后中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段内加入。所述镁源与钛源的反应之前的时间段是指在所述镁源加入反应器中之后且在升温至反应温度之前的时间段。
本发明中,所述固体催化剂、有机铝以及外给电子体的用量可根据需要确定,优选地,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与有机铝化合物以钛/铝摩尔比计的用量比为1:25-100;所述有机铝化合物与外给电子体的重量比为0-150:1,优选为2-150:1。
本发明中,所述有机铝化合物作为助催化剂,优选为烷基铝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一氯二异丁基铝、一氯二正丁基铝、一氯二正己基铝、二氯一乙基铝、二氯一异丁基铝、二氯一正丁基铝和二氯一正己基铝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烷基铝化合物更优选为三烷基铝,如: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丁基铝。
根据本发明,所述外给电子体优选为有机硅化合物,其通式为RnSi(OR')4-n,式中0<n≤3,R选自氢原子、卤素、烷基、环烷基、芳基、卤代烷基,R'选自烷基、环烷基、芳基、卤代烷基。具体可包括但不限于: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三甲基甲氧基硅烷、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三甲基苯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氧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2-乙基哌啶基-2-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1,1,1-三氟-2-丙基)-2-乙基哌啶基二甲氧基硅烷和(1,1,1-三氟-2-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
作为外给电子体的有机硅化合物可以在两个以上串联操作反应器内一并加入也可以分别加入,可以直接加入到反应器内,也可加到反应器进料相关的设备或管线上。
根据本发明,在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有机铝化合物和任选的外给电子体可以分别与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混合后反应,或者也可以将有机铝化合物和任选的外给电子体事先混合后再与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混合并反应。
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可以直接加入到反应器内,也可以经过业界共知的预络合和/或预聚合之后,再加入到反应器内。
所述预络合过程可以在有或无聚合单体的环境,如预络合或聚合反应器内进行。当单独进行预络合反应时,反应器的形式可以是连续搅拌釜反应器,也可以是能获得充分混合效果的其它形式,如环管反应器、含静态混合器的一段管路,甚至也可以是一段物料处于湍流状态的管路。预络合的温度可控制在-10~60℃之间,优选的温度为0-30℃。预络合的时间控制在0.1-180min,优选的时间为5-30min。
经过或不经过预络合的催化剂还可以进行任选地进行预聚合处理。预聚合可在液相本体条件下连续进行,也可以在惰性溶剂中间歇进行。预聚合反应器可以是连续搅拌釜、环管反应器等。预聚合的温度可控制在-10~60℃之间,优选的温度为0-40℃。预聚合的倍数控制在0.5-1000倍,优选的倍数为1.0-500倍。
根据本发明,所述烯烃的聚合反应可以按照现有的方法进行,具体地,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在液相单体或含聚合单体的惰性溶剂中,或在气相中,或通过在气液相中的组合聚合工艺进行连续聚合反应。
在烯烃的聚合反应过程中,所述惰性气体、溶剂的种类和用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在此将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所述连续聚合为液相聚合和/或气相聚合;
液相聚合时,采用氢气作为分子量调节剂,聚合温度为0-150℃,优选为40-100℃;聚合压力高于丙烯在相应聚合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
气相聚合时,聚合温度为0-150℃,优选为40-100℃;聚合压力大于等于常压,优选为0.5-2.5MPa。本发明的压力均指表压。
本发明的聚丙烯可形成组合物,可以含有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添加剂,如抗氧剂、抗静电剂、着色剂等。
采用本发明聚丙烯的组合物可以用于汽车改性,生产食品容器,如一次性餐盒等。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中数据根据以下测试方法获得:
熔融指数(MFR):根据ASTM D1238,在230℃、2.16kg载荷下测定。
气体挥发性有机物(VOC):按照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的标准VDA277测试。
反应器内气体摩尔比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二甲苯可溶物含量:按ASTM D5492-98测定。
拉伸强度:根据ASTM D638测量注塑样品。
弯曲模量:根据ASTM D790测量注塑样品。
Izod冲击强度:根据ASTD D256,在23℃下测量注塑样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聚丙烯,以及聚丙烯组合物按以下方法获得:
在300ml的玻璃反应瓶中,加入90ml(820mmol)的四氯化钛并冷却至-20℃,将以镁元素计的37mmol的卤化镁载体(按CN1330086A实施例1公开的方法制备)加入其中,然后升温至110℃,并在升温过程中加入0.3mmol的磷酸三丁酯和7.3mmol的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在110℃下维持30min后滤去液体,用四氯化钛洗涤2次,用已烷洗涤5次,真空干燥后得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Cat-1。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得,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中以磷元素计的磷含量为0.011重量%。
聚合反应在一套聚丙烯中试装置上进行。
聚合方法及步骤如下:
预聚合:主催化剂Cat-1、助催化剂(三乙基铝)、外给电子体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CHMMS)经10℃、20min预接触反应后,连续地加入预聚反应器进行预聚合反应器,三乙基铝(TEAL)流量为6g/hr,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流量为1.02g/hr,主催化剂流量为0.36g/hr。预聚合在丙烯液相本体环境下进行,温度为15℃,停留时间约为4min。
预聚后催化剂连续地进入环管反应器中,在环管反应器内完成丙烯均聚反应,环管聚合反应温度70℃,反应压力为4.0MPa,环管反应器的进料中加入氢气,在线色谱检测的氢气浓度为0.22mol%。
反应得到的聚合物经脱气、湿氮气去活处理后,得到聚合物产品。
将聚合得到的粉料中加入0.1重量%的IRGAFOS 168添加剂、0.1重量%的IRGANOX1010添加剂、0.05重量%的硬脂酸钙以及0.04重量%的Millad HPN-20E成核剂,用双螺杆挤出机造粒。注塑机制备符合GB标准的注塑样品,并测定其物理性质。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
实施例2所使用的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外给电子体和聚合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环管反应器内氢气浓度为0.26mol%。具体工艺条件如表1所示,性能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3
实施例3所使用的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外给电子体和聚合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环管反应器内氢气浓度为0.34mol%。具体工艺条件如表1所示,性能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4
实施例4所使用的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聚合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用外给电子体为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DIPMS)。具体工艺条件如表1所示,性能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对比例1
对比例1所使用的助催化剂、外给电子体和聚合工艺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主催化剂(含钛的活性固体催化剂组分)采用中国专利CN93102795中实施例1描述的方法得到,其Ti含量:2.2重量%,Mg含量18.0重量%,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含量:11.2重量%;环管反应器内氢气浓度为0.45mol%。具体工艺条件如表1所示,性能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399365190000121
表2
Figure BDA0001399365190000122
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聚丙烯相比常规催化剂制得的聚丙烯具有更低的VOC,同时具有更高的刚性和流动性。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8)

1.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Ziegler-Natta催化剂存在下,使丙烯进行连续聚合;
所述Ziegler-Natta催化剂含有:
(i)固体催化剂组分,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含有由镁源、钛源和内给电子体反应得到的产物,所述内给电子体含有磷酸酯类化合物和二醚类化合物,以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中以磷元素计的磷含量不大于0.06重量%;以所述内给电子体的用量为基准,所述磷酸酯类化合物和二醚类化合物的总用量为70-100重量%;相对于每摩尔二醚类化合物,所述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用量为0.02-0.25摩尔;所述镁源为卤化镁加合物载体;
(ii)有机铝化合物;以及
(iii)任选的外给电子体;
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与有机铝化合物以钛/铝摩尔比计的用量比为1:25-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以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中以磷元素计的磷含量为0.002-0.05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以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中以磷元素计的磷含量为0.005-0.04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相对于每摩尔二醚类化合物,所述磷酸酯类化合物的用量为0.04-0.15摩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磷酸酯类化合物选自式(1)所示磷酸酯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FDA0002961985740000021
其中,R13、R14和R15各自独立地选自C1-C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烷芳基和C7-C20的芳烷基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磷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异丙基苯酯、磷酸三甲氧基苯酯、磷酸苯基二甲酯、磷酸甲苯基二丁酯、磷酸异丙苯基二甲酯、磷酸异丙苯基二乙酯、磷酸异丙苯基二丁酯、磷酸苯基二甲苯酯、磷酸苯基二异丙基苯酯、磷酸对甲苯基二丁酯、磷酸间甲苯基二丁酯、磷酸对异丙苯基二甲酯、磷酸对异丙苯基二乙酯、磷酸对叔丁基苯基二甲酯和磷酸邻甲苯基对二叔丁苯基酯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二醚类化合物选自式(2)所示二醚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R1R2C(CH2OR3)(CH2OR4) 式(2)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芳烷基和C7-C20的烷芳基中的一种,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C1-C10的烷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二醚类化合物选自2-(2-乙基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仲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苯基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环己基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对-氯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二苯基甲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环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苄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双(2-环己基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2-乙基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苄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双(环己基甲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丁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1-甲基丁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2-苯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苯基-2-仲-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苄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戊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戊基-2-仲-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己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己基-2-仲-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仲-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己基-2-环己基甲基-1,3-二甲氧基丙烷和9,9-二甲氧基甲基芴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以镁元素计的镁源、以钛元素计的钛源与内给电子体的用量摩尔比为1:20-150:0.1-0.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优以镁元素计的镁源、以钛元素计的钛源与内给电子体的用量摩尔比为1:30-120:0.15-0.6。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铝化合物与外给电子体的重量比为0-150: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铝化合物与外给电子体的重量比为2-150:1。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外给电子体为有机硅化合物,其通式为RnSi(OR')4-n,式中0<n≤3,R选自氢原子、卤素、烷基、环烷基、芳基、卤代烷基,R'选自烷基、环烷基、芳基、卤代烷基。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预络合和/或预聚合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连续聚合为液相聚合和/或气相聚合;
液相聚合时,采用氢气作为分子量调节剂,聚合温度为0-150℃;聚合压力高于丙烯在相应聚合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
气相聚合时,聚合温度为0-150℃;聚合压力大于等于常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液相聚合时,聚合温度为40-100℃。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气相聚合时,聚合温度为40-100℃。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气相聚合时,聚合压力为0.5-2.5MPa。
CN201710791532.5A 2017-09-05 2017-09-05 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4228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1532.5A CN109422834B (zh) 2017-09-05 2017-09-05 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1532.5A CN109422834B (zh) 2017-09-05 2017-09-05 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2834A CN109422834A (zh) 2019-03-05
CN109422834B true CN109422834B (zh) 2021-07-30

Family

ID=65514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91532.5A Active CN109422834B (zh) 2017-09-05 2017-09-05 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228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7263B (zh) * 2020-10-20 2023-12-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voc低气味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003904A (zh) * 2021-10-21 2023-04-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voc超高流动高刚的抗冲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0684A (zh) * 2009-10-23 201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5504109A (zh) * 2014-10-17 2016-04-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反应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7629155A (zh) * 2016-07-18 2018-01-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0684A (zh) * 2009-10-23 201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5504109A (zh) * 2014-10-17 2016-04-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反应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CN107629155A (zh) * 2016-07-18 2018-01-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2834A (zh)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2959B (zh) 一种抗冲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29155B (zh) 一种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629156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9422958B (zh) 一种高流动高刚高韧聚烯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6076328B2 (ja) シート成形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US20090253873A1 (en) Solid catalyst component and catalyst for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mer or copolymer of olefin using the same
KR20170041703A (ko) 고 용융 강도 폴리프로필렌 및 용융 강도를 보존하기 위한 압출 방법
US9751965B2 (en) Methods for preparation of propylene polymers
CN107629154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22834B (zh) 一种低voc、高刚高流动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4426B (zh) 一种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48153B (zh) 固体催化剂以及使用其制备丙烯聚合物或共聚物的方法
EP3083724B1 (en) Catalyst system for polymerization of an olefin
CN110016097B (zh) 一种低溶出物、低熔点、窄分子量分布、热氧稳定的乙丙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04065429A1 (ja)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及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14437263B (zh) 一种低voc低气味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598285B2 (ja) α−オレフィン類の重合方法
CN114106454B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03904A (zh) 一种低voc超高流动高刚的抗冲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26614B (zh) 一种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26615B (zh) 一种丙丁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26607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应用和烯烃聚合方法与聚合物
JPH11269218A (ja) オレフィン重合体製造用固体触媒成分、オレフィン重 合体製造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15975076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和应用
JP2023545529A (ja) プロピレン-ブテン共重合体ならびにその調製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