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2136A - 纱线卷取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2136A
CN109422136A CN201811009003.6A CN201811009003A CN109422136A CN 109422136 A CN109422136 A CN 109422136A CN 201811009003 A CN201811009003 A CN 201811009003A CN 109422136 A CN109422136 A CN 109422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ackage
yarn
unit
wind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090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2136B (zh
Inventor
谷川保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22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2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2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2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B65H67/085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end-finding at the take-up package,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54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cores or formers at winding stations; Securing cores or formers to driving members
    • B65H54/553Both-ends suppor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44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in which the package, core, or former is engaged with, or secured to, a driven member rotatable about the axis of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0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 B65H67/0411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纱线卷取机,络纱单元(10)具备:摇架(23),将卷装(30)保持为能够旋转;接触辊(29),能够与卷装(30)的表面接触;气缸(60),使卷装(30)在与接触辊(29)接触的位置和从接触辊(29)离开的位置之间移动;上纱线吸引口(35),进行移动以便接近卷装(30)的表面或从卷装(30)的表面离开,与此同时捕捉卷装(30)的纱头;角度传感器(44),检测摇架(23)的旋转角度;单元控制部(50),控制上纱线吸引口(35)的移动。单元控制部(50)在抬起时基于利用角度传感器(44)取得的摇架(23)的旋转角度使上纱线吸引口(35)移动,以便使其接近至距卷装(30)的表面为设定距离的位置。

Description

纱线卷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取机。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纱线卷取机,例如公知有日本特开2010-13259号公报所记载的纱线卷取机。在该纱线卷取机中,当在纱线的卷取动作中纱线被切断的情况下,在通过气缸的驱动而使卷装从接触辊离开(所谓的抬起(liftup))后,使吸引管嘴移动恒定量以便使其接近卷装的表面,利用该吸引管嘴捕捉卷装的纱头。
在这样的纱线卷取机中,能够准确地调整抬起量(使卷装从接触辊离开的量),以便在抬起时从接触辊到卷装的表面的距离始终恒定。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纱线卷取机中,存在抬起量产生偏差、无法可靠地捕捉卷装的纱头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捕捉卷装的纱头的纱线卷取机。
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具备:保持部,将卷装保持为能够旋转;接触部,能够与卷装的表面接触;移动部,使卷装在与接触部接触的位置和从接触部离开的位置之间移动;纱线捕捉部,进行移动以便接近卷装的表面或从卷装的表面离开,与此同时捕捉卷装的纱头;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取得与卷装的表面的位置相关的表面位置信息;以及控制部,对纱线捕捉部的移动进行控制,在利用移动部使卷装相对于接触部离开的离开状态下,基于利用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表面位置信息,使纱线捕捉部移动,以便使其接近至距卷装的表面的距离为预先确定的设定距离的位置。
在该纱线卷取机中,在使卷装相对于接触部离开的离开状态(抬起时)下,基于所取得的表面位置信息使纱线捕捉部移动。由此,即便在抬起量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容许该偏差,能够可靠地使纱线捕捉部移动至距卷装的表面为设定距离的位置。因而,能够可靠地捕捉卷装的纱头。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形成为:保持部具有转动轴,且构成为能够以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移动部使保持部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以便使卷装在与接触部接触的位置和从接触部离开的位置之间移动,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是检测保持部绕转动轴的旋转角度来作为表面位置信息的角度传感器。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在抬起量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角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准确地掌握该抬起量。由此,通过基于角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使纱线捕捉部移动,能够可靠地使纱线捕捉部移动至距卷装的表面为设定距离的位置。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形成为: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是设置于纱线捕捉部并检测与卷装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来作为表面位置信息的距离传感器。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在抬起量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距离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准确地掌握该抬起量。由此,通过基于距离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使纱线捕捉部移动,能够可靠地使纱线捕捉部移动至距卷装的表面为设定距离的位置。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形成为:移动部由压缩空气驱动。在移动部由压缩空气驱动的情况下,抬起量的偏差容易变得显著,因此,能够可靠地捕捉卷装的纱头的上述效果特别有效。
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也可以形成为:具备驱动卷装旋转的卷装驱动部,控制部对卷装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便当在离开状态下利用纱线捕捉部捕捉卷装的纱头时,使卷装朝卷取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捕捉卷装的纱头。
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也可以形成为:具备注意唤起部,该注意唤起部基于在离开状态下利用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表面位置信息来输出注意唤起。发明人发现:根据离开状态下的利用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表面位置信息,能够掌握抬起量的随时间的变化。因此,通过在离开状态下基于利用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该表面位置信息输出注意唤起,能够促使注意该随时间的变化。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纱线卷取机中,也可以形成为:设定距离由设定部能够变更地设定。在该情况下,能够自由地设定以及变更设定距离。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可靠地捕捉卷装的纱头的纱线卷取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络纱单元的自动络纱机的简要主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络纱单元的结构的简要主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络纱单元的摇架附近的简要侧视图。
图4的(a)是示出图1的络纱单元的摇架附近的示意图。
图4的(b)是示出图1的络纱单元的摇架附近的其他示意图。
图5的(a)是用于说明图1的络纱单元的抬起时的示意图。
图5的(b)是示出图5的(a)的后续状态的示意图。
图6的(a)是用于说明图1的络纱单元的抬起时的其他示意图。
图6的(b)是示出图6的(a)的后续状态的示意图。
图7的(a)是用于说明变形例所涉及的络纱单元的抬起时的示意图。
图7的(b)是用于说明图7的(a)的络纱单元的抬起时的其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针对各图中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上游”以及“下游”意味着纱线卷取时的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以及下游。
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1作为主要结构具备并排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纱线卷取机)10、自动落纱装置80以及机体控制装置90。各络纱单元10一边使从供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往复移动(横动)一边进行卷取,形成卷装30。
自动落纱装置80当在各络纱单元10中卷装30满筒时行进至该络纱单元10的位置,从该络纱单元10将满筒的卷装30排出。自动落纱装置80朝该络纱单元10供给空筒管。
机体控制装置90作为主要结构具备设定部91以及显示部92。设定部91根据由操作人员进行的设定值的输入直至控制方法的选择等而进行针对各络纱单元10的设定。显示部92显示各络纱单元10的纱线20的卷取状况以及所产生的故障的内容等。另外,也可以形成为:显示部92由触摸面板构成,设定部91被包含于显示部92。设定部91能够变更地设定上纱线吸引口35相对于卷装30的表面接近的设定距离(后述)。
各络纱单元10如图2所示作为主要结构具备卷取单元主体16和单元控制部(控制部)50。单元控制部50例如构成为具备CPU、RAM、ROM、I/O端口以及通信端口。在上述ROM中存储有用于对卷取单元主体16的各结构进行控制的程序。在I/O端口以及通信端口连接有卷取单元主体16所具备的各部(详细情况后述)以及机体控制装置90,构成为能够进行控制信息等的通信。由此,单元控制部50能够控制卷取单元主体16所具备的各部的动作。
卷取单元主体16在供纱筒管21与接触辊(接触部)29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中从供纱筒管21侧开始依次具有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张力施加装置13、接头装置14以及纱线监视装置15。在卷取单元主体16的下部设置有供纱部11。供纱部11构成为能够将由省略图示的筒管输送系统输送来的供纱筒管21保持在预定的位置。
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通过使覆盖在供纱筒管21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40与纱线20从供纱筒管21的退绕联动地下降而对纱线20从供纱筒管21的退绕进行辅助。限制部件40与借助从供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的旋转和离心力而在供纱筒管21上部形成的纱线20的气圈接触,通过将纱线20的气圈控制为合适的大小来对纱线20的退绕进行辅助。在限制部件40的附近设置有用于检测供纱筒管21的上部锥面部的省略图示的传感器。若该传感器检测到上部锥面部的下降,则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追随于上部锥面部的下降而利用例如气缸(未图示)使限制部件40下降。
张力施加装置13对行进的纱线20施加预定的张力。作为张力施加装置13,例如能够使用相对于固定的梳齿而配置有可动的梳齿的棚栏式的装置。可动侧的梳齿能够借助旋转式的螺旋管转动,以便梳齿彼此成为啮合状态或者释放状态。另外,张力施加装置13除了能够采用上述棚栏式的装置以外,例如也能够采用圆盘式的装置。
接头装置14在纱线监视装置15检测到纱疵而进行的纱线切断时或者来自供纱筒管21的退绕中的纱线断线时等对来自供纱筒管21的下纱线和来自卷装30的上纱线进行接头。作为这样的对上纱线和下纱线进行接头的接头装置,能够使用机械式的打结器或者使用压缩空气等流体的装置等。
纱线监视装置15具备头49和分析器52,在头49配置有用于检测纱线20的粗细的省略图示的传感器,分析器52对来自上述传感器的纱线粗细信号进行处理。纱线监视装置15通过监视来自上述传感器的纱线粗细信号来检测粗节纱等纱疵。在头49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当纱线监视装置15检测到纱疵时立即将纱线20切断的切断器39。
在接头装置14的下侧设置有捕捉下纱线的纱头并朝接头装置14引导的下纱线捕捉部件25。在接头装置14的上侧设置有捕捉上纱线的纱头并朝接头装置14引导的上纱线捕捉部件26。下纱线捕捉部件25具备下纱线管臂33和形成在该下纱线管臂33的前端的下纱线吸引口32。上纱线捕捉部件26具备上纱线管臂36和形成在该上纱线管臂36的前端的上纱线吸引口(纱线捕捉部)35。
下纱线捕捉部件25的下纱线管臂33由支轴34支承为能够转动。对于下纱线捕捉部件25,通过步进马达等驱动部的驱动,下纱线管臂33以支轴34为中心转动。由此,下纱线捕捉部件25在待机位置、下纱线吸引口32捕捉下纱线的纱头的纱线捕捉位置以及将所捕捉到的纱头朝接头装置14引导的纱线引导位置之间移动。在下纱线捕捉部件25中,借助单元控制部50,该驱动部的驱动被控制,从而下纱线吸引口32的移动被控制。
上纱线捕捉部件26的上纱线管臂36由支轴37支承为能够转动。对于上纱线捕捉部件26,通过步进马达等驱动部的驱动,上纱线管臂36以支轴37为中心转动,上纱线吸引口35移动以便接近卷装30的表面或从卷装30的表面离开。由此,上纱线捕捉部件26在待机位置、上纱线吸引口35捕捉卷装30的纱头(换言之,卷装30所具有的纱头或者与卷装30相连的纱线的纱头)的纱线捕捉位置以及将所捕捉到的纱头朝接头装置14引导的纱线引导位置之间移动。在上纱线捕捉部件26中,借助单元控制部50,该驱动部的驱动被控制,从而上纱线吸引口35的移动被控制。
在下纱线管臂33以及上纱线管臂36上分别连接有合适的负压源。下纱线管臂33构成为使得在下纱线吸引口32产生吸引流,从而能够对下纱线的纱头进行吸引捕捉。上纱线管臂36构成为使得在上纱线吸引口35产生吸引流,从而能够对上纱线的纱头进行吸引捕捉。在下纱线管臂33以及上纱线管臂36上,在其基端侧分别设置有闸门(未图示)。各闸门根据来自单元控制部50的信号开闭。由此,对来自下纱线吸引口32以及上纱线吸引口35的吸引流的停止以及产生进行控制。
卷取单元主体16具备:将卷取筒管2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支承的摇架23;以及能够与卷取筒管22或者卷装30的周面(表面)接触的接触辊29。卷取单元主体16在摇架23的附近具备用于使纱线20横动的臂式的横动装置70。在卷取单元主体16中,能够一边利用横动装置70使纱线20横动一边将纱线20卷取至卷装30。在横动部位的上游设置有引导板28。引导板28将上游侧的纱线20朝横动部位引导。在该引导板28的更上游设置有陶瓷制的横动支点部27。横动装置70以该横动支点部27作为支点而在图2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使纱线20横动。
摇架23是将卷装30保持为能够旋转的保持部。摇架23(保持部)具有转动轴48,构成为能够以该转动轴48为中心转动。摇架23通过转动来吸收伴随纱线20朝卷取筒管22的卷取而产生的卷装30的纱层直径的增大。在摇架23上设置有测定卷装30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传感器24。
在摇架23上设置有由伺服马达构成的卷装驱动马达(卷装驱动部)41。卷装驱动马达41驱动卷取筒管22旋转,从而将纱线20卷取至卷取筒管22。卷装驱动马达41以将卷取方向作为旋转方向的正转旋转驱动卷装30(卷取筒管22)旋转。卷装驱动马达41以将反卷取方向(卷取方向的相反方向)作为旋转方向的反转旋转驱动卷装30(卷取筒管22)旋转。卷装驱动马达41的动作由单元控制部50控制。单元控制部50对卷装驱动马达41的运转以及停止进行控制。作为卷装驱动马达41,并不限于伺服马达,能够采用步进马达、感应马达之类的各种马达。
横动装置70具备由伺服马达等横动驱动马达驱动的横动臂74。在横动装置70中,通过横动臂74在卷装30的卷绕宽度方向进行往复回转运动而使纱线20横动。横动驱动马达的动作由单元控制部50控制。
其次,参照图3对摇架23的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卷取单元主体16具有能够以转动轴48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板17。摇架23构成为以转动轴48为中心而与旋转板17一体地转动。在旋转板17上连接有构成为拉伸弹簧的用于使接触压力逐渐减小的弹簧18和气缸60。能够利用弹簧18以及气缸60对摇架23施加预定的旋转力矩。
气缸60由压缩空气驱动。气缸60构成为在内部具备活塞601的复动型缸。活塞601的距旋转板17近的一侧的缸室被供给空气压P1的压缩空气。活塞601的距旋转板17远的一侧的缸室被供给空气压P2的压缩空气。在用于朝气缸60供给空气压P2的压缩空气的管上连接有电磁阀61。电磁阀61对空气压P2的控制基于从单元控制部50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
在图3的结构中,若使空气压P2减小,则气缸60拉拽摇架23的力增大,因此,以转动轴48为中心朝卷取单元主体16的正面侧使摇架23旋转的力矩增大。由于接触辊29配置在相比转动轴48靠卷取单元主体16的正面侧的位置,因此,通过空气压P2的减小,能够提高卷装30与接触辊29之间的接触压力。相反,若使空气压P2增加,则气缸60拉拽摇架23的力变弱,因此以转动轴48为中心朝卷取单元主体16的背面侧使摇架23旋转的力矩增大。由此,能够使卷装30从接触辊29的表面离开(抬起)。
基于上述结构,气缸60能够使摇架23移动从而使卷装30移动。即、能够使保持卷装30的摇架23以转动轴48为中心转动,以使得卷装30在与接触辊29接触的位置和从接触辊29离开的位置之间移动。气缸60是使卷装30移动的移动部。
在摇架23的转动轴48安装有检测摇架23的旋转角度(绕转动轴48的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44。角度传感器44例如由旋转编码器构成,对单元控制部50发送与摇架23的旋转角度对应的角度信号。
如图4的(a)以及图4的(b)所示,随着卷装30卷粗而摇架23的旋转角度变化,因此,在并未抬起的非抬起时,通过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该旋转角度,能够掌握卷装30的直径。并且,如图5的(a)以及图6的(a)所示,摇架23的旋转角度根据抬起量(卷装30从接触辊29离开的量)而变化,因此,通过在抬起时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该旋转角度,能够掌握抬起量。因而,通过在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到的非抬起时的卷装30的直径的基础上考虑抬起量,能够掌握抬起时的卷装30的表面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传感器44构成取得与卷装30的表面的位置相关的表面位置信息的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摇架23的旋转角度与表面位置信息对应。
返回图3,单元控制部50对气缸(移动部)60的驱动进行控制而使摇架23旋转,对卷装30在与接触辊29接触的位置和从接触辊29离开的位置之间的移动进行控制。单元控制部50对下纱线捕捉部件25以及上纱线捕捉部件26的捕捉动作(下纱线管臂33和上纱线管臂36的转动)进行控制。单元控制部50对设置于下纱线管臂33以及上纱线管臂36的闸门的开闭进行控制,对来自下纱线吸引口32以及上纱线吸引口35的吸引流的停止以及产生进行控制。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控制部50在例如产生纱线监视装置15检测到纱疵而进行的纱线切断或者来自供纱筒管21的退绕中的纱线断线(以下称为“纱线切断等”)的情况下,对气缸60的驱动进行控制而使摇架23旋转,将卷装30朝从接触辊29离开的位置抬起,使其成为离开状态。在该离开状态(抬起时)下,单元控制部50基于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到的旋转角度,对上纱线管臂36的旋转进行控制,以使得上纱线吸引口35接近至距卷装30的表面为设定距离的位置。设定距离预先确定且存储于单元控制部50。设定距离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是可变值。设定距离由设定部91能够变更地设定(变更)。
其次,对当产生纱线切断等的情况下由单元控制部50执行的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
例如当在卷取动作中产生纱线切断等时,卷装驱动马达41被控制,卷装30的正转旋转减速停止。气缸60的驱动被控制,卷装30被抬起。在抬起时,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摇架23的旋转角度,基于所检测到的旋转角度使上纱线管臂36旋转从而使得上纱线吸引口35接近卷装30。由此,上纱线吸引口35移动至距离离开状态的卷装30的表面为设定距离的位置。
作为使上纱线吸引口35移动的控制的一例,具体地说,首先,在即将抬起之前,基于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到的旋转角度,掌握即将抬起之前的卷装30的表面位置。基于所掌握的卷装30的表面位置,运算在即将抬起之前使上纱线吸引口35接近至距卷装30的表面为设定距离的位置的上纱线管臂36的旋转驱动量(以下称为“基准旋转驱动量”)。接着,在抬起时,基于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到的旋转角度来掌握抬起量。使用所掌握的抬起量和预定的系数,运算因卷装30抬起而为了维持该接近所需要的上纱线管臂36的进一步的旋转驱动量(以下称为“增加份旋转驱动量”)。进而,利用对基准旋转驱动量加上增加份旋转驱动量而得的驱动量使上纱线管臂36旋转。结果,即便抬起量产生偏差,也能够根据该抬起量来追随卷装30的表面位置,能够使上纱线吸引口35移动到距卷装30的表面为设定距离的位置。
在上纱线吸引口35移动的同时,上纱线管臂36的闸门打开,从上纱线吸引口35产生吸引流。与此同时,卷装驱动马达41被控制,卷装30的反转旋转开始。由此,在抬起状态下反向旋转的卷装30的纱头由位于距卷装30的表面为设定距离的位置的上纱线吸引口35吸引捕捉。
在吸引捕捉卷装30的纱头后,上纱线管臂36旋转,上纱线吸引口35朝接头位置移动。由此,卷装30的纱头被朝接头装置14引导,卷装30的反转旋转减速停止。在接头装置14中,开始进行由下纱线吸引口32捕捉到的下纱线和由上纱线吸引口35捕捉到的上纱线的接头。接头完毕后,上纱线管臂36的闸门关闭,来自上纱线吸引口35的吸引流停止。
此处,关于抬起量,存在因各种条件(例如与接触辊29之间的接触压力设定、锭子间的部件偏差、或者随时间的变化)而如图5的(a)以及图6的(a)所示产生偏差的情况。对于这点,在络纱单元10中,在抬起时,基于摇架23的旋转角度使上纱线吸引口35移动。由此,即便在抬起量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允许(吸收)该偏差,如图5的(b)以及图6的(b)所示能够可靠地使上纱线吸引口35移动至距卷装30的表面为设定距离的位置。在抬起时,上纱线吸引口35能够根据抬起量而接近卷装30,能够确保与卷装30之间的合适的间隙。由于在每次抬起时都检测抬起量,因此能够抑制抬起量的偏差的影响。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捕捉卷装30的纱头的引线位置。因而,根据络纱单元10,能够可靠地捕捉卷装30的纱头。能够提高引线效率以及时间效率,进而能够提高生产率。
在络纱单元10中,摇架23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48为中心转动。摇架23借助气缸60而以转动轴48为中心转动,以使得卷装30在与接触辊29接触的位置和从接触辊29离开的位置之间移动。作为与卷装30的表面的位置相关的表面位置信息,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摇架23的旋转角度。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在抬起量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角度传感器44的检测结果准确地掌握该抬起量。由此,通过基于角度传感器44的检测结果使上纱线吸引口35移动,能够可靠地使上纱线吸引口35移动至距卷装30的表面为设定距离的位置。
在络纱单元10中,气缸60由压缩空气驱动。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与抬起相关的响应性。并且,在该情况下,抬起量的偏差容易变得显著,因此,能够可靠地捕捉卷装30的纱头的上述效果特别有效。
络纱单元10具备驱动卷装30旋转的卷装驱动马达41。单元控制部50当在离开状态下利用上纱线吸引口35捕捉卷装30的纱头时,对卷装驱动马达41进行控制以使得卷装30朝卷取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捕捉卷装30的纱头。
在络纱单元10中,设定距离由设定部91能够变更地设定。在该情况下,能够自由地设定以及变更设定距离。此处,设定距离是卷装30的表面与为了进行吸引捕捉而上升后的上纱线吸引口35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可以规定为卷装30的左右任一方的端部与上纱线吸引口35的同一端部的最短距离。并且,也可以规定为卷装30的宽度方向中央与上纱线吸引口35的宽度方向中央的最短距离。
另外,在络纱单元10中,在掌握卷装30的直径以及表面位置时,基于由角度传感器44检测到的摇架23的旋转角度来掌握,由此,能够不需要光电式定长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具备注意唤起部,该注意唤起部基于在离开状态下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到的旋转角度(利用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表面位置信息)输出注意唤起。例如,在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到的旋转角度比上限阈值大、或者比下限阈值小、或者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到的旋转角度的偏差超过预定范围等情况下,能够掌握抬起量的随时间的变化。由此,通过在该情况下输出注意唤起,能够促使注意该随时间的变化。能够判断气缸60等的部件磨损或者有无维修的必要性。例如,作为注意唤起部,能够使用输出警报的警报装置等。作为一例,可以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且在旋转角度小于下限阈值的情况下产生因抬起量不足而导致的警报。也可以在显示部92显示注意唤起部所用的消息。在该情况下,显示部92成为注意唤起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具备角度传感器44,但也可以代替于此或者除此之外具备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设置于上纱线吸引口35,并检测与卷装3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来作为表面位置信息。例如,如图7所示,在上纱线吸引口35(在图中为上纱线捕捉部件26的上纱线吸引口35周边的部位)设置沿着上纱线吸引口35的开口方向射出光的光学式传感器等距离传感器81。距离传感器81检测与卷装3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取得该卷装30的表面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在抬起量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距离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准确地掌握该抬起量。通过基于距离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使上纱线吸引口35移动,能够可靠地使上纱线吸引口35移动至距卷装30的表面为设定距离的位置。另外,距离传感器并无特殊限定,能够使用各种公知的距离传感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了利用气缸60使卷装30移动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利用液压缸等使卷装30移动的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单元控制部50控制闸门的开闭动作从而对来自上纱线吸引口35的吸引流的停止以及产生进行控制,但闸门也可以始终打开。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实现单元控制部50的控制的简单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卷装驱动马达41直接驱动卷装30旋转,但也可以驱动接触辊29旋转而使卷装30从动地旋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非抬起时的卷装30的直径的检测方法并无限定,也可以按照以下所例示的方式检测。例如,在纱线行进路径设置专用的纱线速度传感器,检测纱线20的行进速度。利用单元控制部50根据纱线20的行进速度以及横动速度计算横动角,并根据横动角以及纱线20的行进速度计算卷装30的圆周速度。进而,可以基于卷装30的旋转速度和卷装30的圆周速度计算卷装30的直径。并且,例如也可以基于卷取于卷装30的纱线20的总长、纱线20的卷取速度以及纱线20的种类(粗细等)来计算卷装30的直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抬起时,可以在使卷装30暂时反转旋转后使卷装30正转旋转,也可以在使卷装30暂时正转旋转后使卷装30反转旋转。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抬起时,也可以按照能够在所设定的设定时间内将卷装30的纱头剥下的旋转速度使卷装30正转旋转或者反转旋转。在这些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从卷装30将纱头剥离。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部91也可以设置于络纱单元10。

Claims (7)

1.一种纱线卷取机,具备:
保持部,将卷装保持为能够旋转;
接触部,能够与上述卷装的表面接触;
移动部,使上述卷装在与上述接触部接触的位置和从上述接触部离开的位置之间移动;
纱线捕捉部,进行移动以便接近上述卷装的表面或从上述卷装的表面离开,与此同时捕捉上述卷装的纱头;
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取得与上述卷装的表面的位置相关的表面位置信息;以及
控制部,对上述纱线捕捉部的移动进行控制,在利用上述移动部使上述卷装相对于上述接触部离开的离开状态下,基于利用上述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表面位置信息,使上述纱线捕捉部移动,以便使其接近至距上述卷装的表面的距离为预先确定的设定距离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保持部具有转动轴,且构成为能够以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
上述移动部使上述保持部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以使得上述卷装在与上述接触部接触的位置和从上述接触部离开的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是检测上述保持部绕上述转动轴的旋转角度来作为上述表面位置信息的角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是设置于上述纱线捕捉部并检测与上述卷装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来作为上述表面位置信息的距离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移动部由压缩空气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具备驱动上述卷装旋转的卷装驱动部,
上述控制部对上述卷装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便当在上述离开状态下利用上述纱线捕捉部捕捉上述卷装的纱头时,使上述卷装朝卷取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具备注意唤起部,该注意唤起部基于在上述离开状态下利用上述表面位置信息取得部取得的上述表面位置信息来输出注意唤起。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中,
上述设定距离由设定部能够变更地设定。
CN201811009003.6A 2017-09-04 2018-08-31 纱线卷取机 Active CN109422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9758 2017-09-04
JP2017169758A JP2019043737A (ja) 2017-09-04 2017-09-04 糸巻取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2136A true CN109422136A (zh) 2019-03-05
CN109422136B CN109422136B (zh) 2021-12-10

Family

ID=63174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09003.6A Active CN109422136B (zh) 2017-09-04 2018-08-31 纱线卷取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453662B1 (zh)
JP (1) JP2019043737A (zh)
CN (1) CN1094221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3523A (zh) * 2019-12-19 2020-04-10 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纱锭直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11377A (ja) * 2019-07-09 2021-02-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31771A (ja) * 1988-03-11 1989-09-18 Toray Eng Co Ltd ターレット型巻取機における糸条切替方法
US5170953A (en) * 1988-08-12 1992-12-15 Hans Stahlecker Servicing apparatus which can be moved along a spinning machine and has devices for seeking a yarn end from a spool package
US5950957A (en) * 1996-12-07 1999-09-14 W. Schlafhorst Ag & Co. Bobbin winding unit of a textile machine for producing cross-wound bobbins
JP2003095539A (ja) * 2001-09-27 2003-04-03 Murata Mach Ltd 糸条捕捉案内用サクション部材及び糸条巻取機
CN1438164A (zh) * 2002-02-15 2003-08-27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一个工作位置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CN1899940A (zh) * 2005-04-27 2007-01-24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在纺织机械的筒管上搜索纱线末端的方法以及伺服装置
DE202007011864U1 (de) * 2007-08-25 2007-10-25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der Arbeitsstellen von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n
CN101454231A (zh) * 2006-06-08 2009-06-10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工作站的操作方法
JP2010013259A (ja) * 2008-07-04 2010-01-21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及びクレードルの移動制御方法
JP2011042449A (ja) * 2009-08-21 2011-03-03 Murata Machinery Ltd 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CN102602748A (zh) * 2011-01-11 2012-07-25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校准纱线调节器的枢转路径的方法及纱线接头装置
CN102730482A (zh) * 2011-04-13 2012-10-1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引出方法
CN103848286A (zh) * 2012-11-30 2014-06-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3848285A (zh) * 2012-11-30 2014-06-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引出方法
CN104030090A (zh) * 2013-03-08 2014-09-10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及关联工位
DE102013009653A1 (de) * 2013-06-08 2014-12-11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r Drehwinkelstellung eines eine Spulenhülse drehbeweglich halternden Spulenrahmens und 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mit mehreren Spulstellen
CN106048797A (zh) * 2015-04-16 2016-10-2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27345A1 (de) * 1988-08-12 1990-03-01 Fritz Stahlecker Entlang einer spinnmaschine verfahrbares wartungsgeraet mit mitteln zum suchen eines fadens von einer spule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31771A (ja) * 1988-03-11 1989-09-18 Toray Eng Co Ltd ターレット型巻取機における糸条切替方法
US5170953A (en) * 1988-08-12 1992-12-15 Hans Stahlecker Servicing apparatus which can be moved along a spinning machine and has devices for seeking a yarn end from a spool package
US5950957A (en) * 1996-12-07 1999-09-14 W. Schlafhorst Ag & Co. Bobbin winding unit of a textile machine for producing cross-wound bobbins
JP2003095539A (ja) * 2001-09-27 2003-04-03 Murata Mach Ltd 糸条捕捉案内用サクション部材及び糸条巻取機
CN1438164A (zh) * 2002-02-15 2003-08-27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一个工作位置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CN1899940A (zh) * 2005-04-27 2007-01-24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在纺织机械的筒管上搜索纱线末端的方法以及伺服装置
CN101454231A (zh) * 2006-06-08 2009-06-10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工作站的操作方法
DE202007011864U1 (de) * 2007-08-25 2007-10-25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der Arbeitsstellen von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n
JP2010013259A (ja) * 2008-07-04 2010-01-21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及びクレードルの移動制御方法
JP2011042449A (ja) * 2009-08-21 2011-03-03 Murata Machinery Ltd 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CN102602748A (zh) * 2011-01-11 2012-07-25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校准纱线调节器的枢转路径的方法及纱线接头装置
CN102730482A (zh) * 2011-04-13 2012-10-1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引出方法
CN103848286A (zh) * 2012-11-30 2014-06-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3848285A (zh) * 2012-11-30 2014-06-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引出方法
CN104030090A (zh) * 2013-03-08 2014-09-10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及关联工位
DE102013009653A1 (de) * 2013-06-08 2014-12-11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r Drehwinkelstellung eines eine Spulenhülse drehbeweglich halternden Spulenrahmens und 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mit mehreren Spulstellen
CN106048797A (zh) * 2015-04-16 2016-10-2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3523A (zh) * 2019-12-19 2020-04-10 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纱锭直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43737A (ja) 2019-03-22
EP3453662A1 (en) 2019-03-13
EP3453662B1 (en) 2021-12-22
CN109422136B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9076B (zh) 带引纱的环锭细纱断头自动智能接头方法与装置
CN108975070B (zh) 纱线监视装置、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监视方法
CN102602744B (zh) 纱线卷取装置
CN103848287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具备纱线卷取机的纤维机械
CN109250585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引出方法
CN101659361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具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3848285B (zh) 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引出方法
CN109422136A (zh) 纱线卷取机
CN105270915B (zh) 纱线卷绕机
JP2012250810A (ja) 糸巻取装置
CN105270922B (zh) 纱线卷取装置
CN103848286B (zh) 纱线卷绕机
JP2010037083A (ja) 糸巻取機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JP2013154991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CN105775905A (zh) 纱线卷取机、卷装以及卷装的制造方法
CN104129679B (zh) 纱线卷绕机
EP2567920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JP2014218314A (ja) 糸巻取機
JP2013063838A (ja) 糸巻取機
US5390483A (en) Traveler changing method and traveler changing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the same
EP3689803B1 (en) Thread winding device
EP4197949A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4129680B (zh) 纱线卷绕机
CN112110281A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包头纱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