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7528B -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7528B
CN109417528B CN201780041216.4A CN201780041216A CN109417528B CN 109417528 B CN109417528 B CN 109417528B CN 201780041216 A CN201780041216 A CN 201780041216A CN 109417528 B CN109417528 B CN 1094175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fdm
additional
carriers
signa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12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7528A (zh
Inventor
拉克伦·布鲁斯·迈克尔
高桥和幸
冈田谕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17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7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7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7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28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modulators, e.g.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Abstract

本技术涉及使得可以充分确保物理层中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的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发送设备生成并且发送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信号中,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载波之中用于发送物理层的附加信息的附加载波被分组成各个组,其中,分组数目基于执行OFDM信号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时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大小。接收设备接收OFDM信号并且从OFDM信号获取与基于DFT大小的分组数目对应的附加信息。例如,当发送或接收OFDM信号时,能够应用该技术。

Description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更具体地,例如,涉及用于充分确保物理层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的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地面综合服务数字广播(ISDB-T)(其为地面数字广播的标准)中,定义了信道(物理信道)(即,超高频率(UHF)频段内的6-MHz频率频段)划分成13个区段等(例如,见非专利文献1)。
进一步地,在ISDB-T中,假设通过局部接收,即,通过13个区段之中的中心的一个区段,用于便携式终端的一个区段广播是可能的。
而且,在ISDB-T中,定义了利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的不同载波间隔(子载波间隔)的三种传输模式:模式1、2、以及3。
在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符合ISDB-T的地面数字广播)中,仅操作模式1至3中的模式3。
在模式3中,采用8K点(1K为1024)作为执行OFDM信号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时的DFT大小,即,执行OFDM信号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时的FFT大小。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ARIB STD-B31 2.2版”,电波产业会
发明内容
发明解决的问题
目前,已经开始构建新一代地面数字广播的标准(以下也被称之为高级地面数字广播)。预期,在高级地面数字广播中,采用比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模式3的载波间隔更窄的载波间隔,并且采用比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8K点更大的FFT大小(例如,16K点、32K点等)。
例如,以OFDM符号为单位执行OFDM信号的IFFT。随着载波间隔变得越窄(载波数目变大)并且FFT大小变得越大,OFDM符号的符号长度(时间)变得越大。
在当前地面数字广播中,204个OFDM符号构成一个帧的OFDM信号。现在,假设FFT大小较大并且作为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OFDM帧由204个OFDM符号构成,与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相似,例如,符号长度变大,因此,OFDM帧的帧长度变得比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帧长度更大。
顺便提及,OFDM帧被配置成使得在物理层中将物理层的信息添加到比物理层更高的上层(开放式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达层、以及应用层)的上层数据中。
假设将添加到物理层中的信息称之为附加信息,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附加信息包括发送和多路复用配置及控制(TMCC)信号和辅助信道(AC)信号。
只有接收端获取OFDM帧中包括的全部TMCC信号时,接收端才能基于TMCC信号执行处理。这也适用于AC信号。
因此,在FFT大小较大并且OFDM帧由204个OFDM符号构成的情况下,与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相似,当执行信道切换时,需要时间来接收OFDM帧并且基于TMCC信号和AC信号执行处理。因此,同步处理等所需的时间增加,并且信道切换的时间(即,信道切换之后输出内容的时间)增加。
如上所述,例如,作为抑制信道切换的时间增加的方法,构思了由比当前地面数字广播更少的OFDM符号数目构造OFDM帧,以使得帧长度与当前地面数字广播处于相同的水平的方法。
然而,例如,可包括在OFDM帧中的物理层的附加信息(即,TMCC信号和AC信号的信息量(比特深度))与构成OFDM帧的OFDM符号的数目成比例。
因此,如果构成OFDM帧的OFDM符号的数目减少,则可包括在OFDM帧中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变小,并且确保OFDM帧中包括的物理层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充分变得困难。
鉴于上述内容提出了本技术,并且本技术能够充分确保物理层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技术的发送设备是包括生成单元和发送单元的发送设备,其中,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在OFDM信号中,物理层的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其中,通过将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载波中用于发送附加信息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执行OFDM信号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时的D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而获得各组,并且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发送OFDM信号。
根据本技术的发送方法是这样一种发送方法,包括:生成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在OFDM信号中,物理层的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通过将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载波中用于发送附加信息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执行OFDM信号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时的D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而获得各组;以及发送OFDM信号。
在根据本技术的发送设备和发送方法中,生成并且发送物理层的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其中,通过将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载波中用于发送附加信息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执行OFDM信号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时的D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而获得各组。
根据本技术的接收设备是包括接收单元和获取单元的接收设备,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其中物理层的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其中,通过将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载波中用于发送附加信息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执行OFDM信号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时的D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而获得各组,并且获取单元被配置为从OFDM信号获取与基于DFT大小的分组数目对应的附加信息。
根据本技术的接收方法是这样一种接收方法,包括:接收其中物理层的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通过将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载波中用于发送附加信息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执行OFDM信号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时的D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而获得各组;以及从OFDM信号获取与基于DFT大小的分组数目对应的附加信息。
在根据本技术的接收设备和接收方法中,接收其中物理层的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其中,通过将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载波中用于发送附加信息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执行OFDM信号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时的D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而获得各组;以及从OFDM信号获取与基于DFT大小的分组数目对应的附加信息。
应注意,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可以是配置一个设备的内部块。
进一步地,通过使计算机运行程序能够实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通过经由传输介质传输或通过记录在记录介质上能够提供用于实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程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技术,能够充分确保物理层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
应注意,此处描述的效果不一定必须受限制,并且可以表现出本公开中描述的任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ISDB-T的模式3的OFDM帧的构成的概况的示图。
图2是用于描述构成OFDM帧的OFDM符号的参数的示图。
图3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传输系统的实施方式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发送设备11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在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中执行的、将OFDM区段中包括的附加载波进行分组的分组模式的实例的示图。
图6是用于描述通过发送设备11执行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接收设备12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图8是用于描述通过接收设备12执行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基于FFT大小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模式的实例的示图。
图10是示出不包括帧同步符号的OFDM帧的实例的示图。
图11是示出包括帧同步符号的OFDM帧的第一实例的示图。
图12是示出包括帧同步符号的OFDM帧的第二示例的示图。
图13是示出包括帧同步符号的OFDM帧的第三示例的示图。
图14是示出包括在帧同步符号中的FFT大小信令的示例的示图。
图15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计算机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描述实施方式之前,作为预备步骤中的准备,将描述OFDM帧的概况。
<OFDM帧>
图1是示出ISDB-T的模式3的OFDM帧的构成的概况的示图。
在图1中,水平轴代表频率并且竖直轴代表时间。
OFDM帧被配置为使得布置各自具有1008us(微秒)的符号长度的204个OFDM符号。
OFDM符号由在频率方向上延伸的13个部分构成。各部分对应于构成一个信道的13个区段。在本说明书中,为便于描述,将与构成OFDM符号的一个信道的13个区段对应的13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称之为OFDM区段。
OFDM区段包括432个载波(子载波)。
因此,OFDM符号包括5616个载波=432个载波×13个区段。
应注意,在ISDB-T中,在信道的高频段内发送用于接收同步的导频(连续导频(CP))载波。因此,在一个信道上发送的OFDM信号的载波的总数目为5617个载波=5616个载波+1个载波。
在ISDB-T中,作为上层数据的载波调制方法,定义了包括作为同步调制的四相移相键控(QPSK)、正交振幅调制(16QAM)以及64QAM以及作为差分调制的差分QPSK(DQPSK)的四种调制方法。
在采用同步调制的情况下,使用OFDM区段的432个载波之中的384个载波发送上层数据,并且使用432个载波之中的36个载波发送导频信号(分散导频(SP))。进一步地,使用4个载波发送作为物理层的附加信息的TMCC信号,并且使用8个载波发送作为物理层的附加信息的AC信号。
在下文中,还将发送上层数据时使用的载波称之为数据载波,并且将发送物理层的附加信息(诸如TMCC信号或AC信号等)时使用的载波称之为附加载波。
此处,在非专利文献1中,将TMCC信号定义为用于辅助解调等的控制信息,并且将AC信号定义为关于广播的附加信息。然而,因为TMCC信号和AC信号二者(附加载波)是被添加至数据载波的物理层的信息,所以在本说明书中将TMCC信号和AC信号称之为附加信息。除TMCC信号和AC信号之外,附加信息中可包括被添加至数据载波的物理层的任何信息。
OFDM区段包括总共12个附加载波:发送TMCC信号时使用的4个附加载波(TMCC载波)和发送AC信号时使用的8个附加载波(AC载波)。
根据TMCC信号和AC信号通过BPSK(DBPSK)调制附加载波。
因此,通过一个附加载波发送的TMCC信号和AC信号是一个比特。
进一步地,在OFDM区段的12个附加载波之中的4个TMCC载波中发送相同的TMCC信号。换言之,以TMCC信号的同一个比特调制OFDM区段的4个TMCC载波。因此,通过OFDM区段的4个TMCC载波发送的TMCC信号是一个比特。
同样,在OFDM区段的12个附加载波之中的8个AC载波中发送相同的AC信号。因此,通过OFDM区段的8个AC载波发送的AC信号也是一个比特。
在ISDB-T中,定义了分层发送,并且能够同时发送应用了不同类型的传输路径编码的OFDM区段。
在本说明书中,为描述简便起见,假设执行一层发送13个OFDM区段,在ISDB-T中,利用一层中的13个OFDM区段发送相同的TMCC信号和相同的AC信号。
因此,通过构成一个OFDM符号的13个OFDM区段中的4×13个TMCC载波发送的TMCC信号和通过8×13个AC载波发送的AC信号是一个比特。
如上所述,通过构成一个OFDM符号的13个OFDM区段中的4×13个TMCC载波发送TMCC信号的一个比特。同样,通过构成一个OFDM符号的13个OFDM区段中的8×13个AC载波发送AC载波的一个比特。
因此,因为以高冗余性发送TMCC信号和AC信号,所以即使附加载波(TMCC载波和AC载波)中的一个由于例如多路衰减等而崩溃,接收端也能使用其他附加载波恢复TMCC信号或AC信号,并且能够执行高鲁棒性的发送。
应注意,在ISDB-T中,在不同的OFDM符号中发送TMCC信号的不同比特。因此,可在OFDM帧中发送的TMCC信号的信息量是等于构成OFDM帧的204个OFDM符号的数目的204个比特。这同样应用于AC信号。
图2是用于描述构成OFDM帧的OFDM符号的参数的示图。
OFDM符号的符号长度T等于OFDM符号中包括的载波的载波间隔f0的倒数。
因此,当载波间隔f0较小并且OFDM符号的载波的数目并且由此OFDM符号的FFT大小较大时,符号长度T变大。
在ISDB-T中,将OFDM符号的后部的一部分的副本作为保护间隔(GI)添加至OFDM符号的标头,并且发送合成的OFDM信号。通过添加GI,能够抑制具有高至GI的长度(GI长度)的延迟时间的延迟波的干扰。
顺便提及,在高级地面数字广播中,即,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下一代地面数字广播,如图2中描述的,在采用比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载波间隔更窄的载波间隔并且采用比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8K点更大的FFT大小(例如,16K点、32K点等)的情况下,OFDM符号的符号长度变大。
然后,与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相似,假设OFDM帧由204个OFDM符号构成,例如,符号长度变大,并且结果,OFDM帧的帧长度变得比当前地面数字广播时更大。
此处,还将采用诸如比例如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8K点更大的16K点或32K点等FFT大小的OFDM帧称为新的OFDM帧。进一步地,还将采用当前地面数字广播(模式3)的8K点的FFT大小的OFDM帧称为当前OFDM帧。
关于新的OFDM帧,添加具有与当前OFDM帧的情况相同的GI长度的GI,因此,能够抑制高至与当前OFDM帧的情况相同的延迟时间的延迟波的干扰。
进一步地,因为新的OFDM帧比当前OFDM帧具有更长的符号长度,所以GI长度变得比符号长度相对更短。因此,与当前OFDM帧相比较,根据新的OFDM帧,能够改善发送效率。
应注意,与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相似,因为新的OFDM帧比当前OFDM帧具有更长的符号长度,所以在新的OFDM帧由204个OFDM符号构成的情况下,帧长度变长。
现在,为描述简便起见,假设新的OFDM帧中包括与当前OFDM帧的信息相似的附加信息的(附加载波),与当前OFDM帧的情况相比,具有更长帧长度的新的OFDM帧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获取一个帧的TMCC信号和AC信号并且基于TMCC信号和AC信号执行处理。
因此,在执行信道切换的情况下,换言之,信道切换所需的时间,信道切换之后输出内容的时间增加。
如上所述,作为抑制信道切换的时间增加的方法,例如,构思了由比当前地面数字广播更少的OFDM符号的数目构成OFDM帧的方法。
然而,例如,OFDM帧中可包括的物理层的附加信息(即,TMCC信号和AC信号的信息量(比特深度))与构成OFDM帧的OFDM符号的数目成比例。
因此,如果构成OFDM帧的OFDM符号的数目减少,则OFDM帧中可包括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变少,并且充分确保OFDM帧中包括的物理层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变得困难。
顺便提及,如图1中描述的,在当前OFDM帧中,向诸如TMCC信号和AC信号等附加信息赋予了高冗余性,因此,执行高鲁棒性的发送。
在本技术中,通过在一定程度上牺牲鲁棒性而充分确保新的OFDM帧中包括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
<应用本技术的传输系统的实施方式>
图3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传输系统(系统是多个逻辑聚集设备的组合,并且与构成设备是否在同一壳体中无关)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在图3中,传输系统包括发送设备11、接收设备12、以及输出设备13。
例如,发送设备11执行电视广播节目等的发送(广播)。换言之,例如,发送设备11执行诸如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等节目的内容所必须的发送处理,节目的内容作为目标数据,即,用于发送的对象。例如,发送设备11经由诸如卫星线、地面波、或线缆(有线线路)等发送路径将通过对目标数据应用了发送处理而获得的发送数据发送。
除节目的内容之外,通过发送设备11发送的发送数据包括导频信号和物理层的附加信息。
接收设备12接收经由发送路径从发送设备11发送的发送数据,恢复发送数据中包括的节目的内容,并且将恢复内容提供至输出设备13。
输出设备13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器和用于输出音频(声音)的扬声器,并且作为来自接收设备12的内容等显示图像和输出音频。
<发送设备11的构成示例>
图4是示出图3中的发送设备11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在图4中,例如,发送设备11是使用ISDB-T的发送方法的发送设备并且包括上层处理单元21和物理层处理单元22。
将节目的内容的图像、音频等提供至上层处理单元21。
上层处理单元21对节目的内容的图像、音频等执行上层处理,该上层处理以上层中定义的格式生成上层数据;以及将上层数据提供至物理层处理单元22。
换言之,例如,上层处理单元21将节目的内容的图像、音频等编码作为上层处理、生成包括编码的图像、音频等的上层数据、并且将上层数据提供至物理层处理单元22。
例如,作为上层数据,能够采用诸如传输流(TS)或类型长度值(TLV)/MPEG媒体传送(MMT)等流。
物理层处理单元22对来自上层处理单元21的上层数据应用物理层处理,并且例如发送OFDM信号作为合成的发送数据。
换言之,物理层处理单元22包括大小设置单元41、附加信息生成单元42、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运算单元44、保护间隔(GI)添加单元45、以及发送单元46。
例如,大小设置单元41根据发送设备11的运算符的运算通过从多个预定的FFT大小之中选择FFT大小而设置用于执行OFDM信号的IFFT的FFT大小,并且将选择的FFT大小提供至附加信息生成单元42、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以及IFFT运算单元44。
附加信息生成单元42生成附加信息(即,物理层数据)(物理层的数据),并且将生成的附加信息提供至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例如,在ISDB-T中,TMCC信号和AC信号是附加信息,即,物理层数据。
此处,附加信息包括在通过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获得的OFDM帧中。根据FFT大小等确定一个OFDM帧中能够包括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以下也被称之为可允许的信息量)。因此,附加信息生成单元42使用从大小设置单元41提供的FFT大小获得可允许的信息量,并且在可允许信息量的范围内生成信息量的附加信息。
从大小设置单元41将FFT大小提供至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并且从附加信息生成单元42将附加信息提供至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并且此外,从上层处理单元21将上层数据提供至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
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对来自上层处理单元21的上层数据应用预定的传输路径编码,以生成添加了来自附加信息生成单元42的附加信息并且进一步添加了诸如必须的导频信号的物理层数据的OFDM帧。
因此,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用作生成OFDM帧的生成单元。
此处,例如,在ISDB-T的传输路径编码中,例如,执行上层数据的纠错编码、根据上层数据进行映射作为数据载波的调制(上层数据至IQ星座的映射)、频率交织、时间交织等。
例如,在通过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的传输路径编码中,执行与ISDB-T的传输线路编码相似的处理。而且,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将与附加信息对应的附加载波(根据附加信息调制的载波)、与导频信号对应的载波(根据导频信号调制的载波)等添加至与通过传输路径编码获得的上层数据对应的数据载波(根据上层数据调制的载波),由此构成OFDM区段。
而且,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通过Nseg个OFDM区段构造一个OFDM符号,并且构造一个帧的OFDM信号,换言之,通过基于来自大小设置单元41的FFT大小的多个OFDM符号构成一个OFDM帧。Nseg代表构成OFDM符号的OFDM区段的区段数目。在ISDB-T中,区段数目Nseg是13。
此处,构成OFDM区段的附加载波的数目被预定为固定数目。应注意,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根据大小设置单元41的FFT大小将固定数目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多个组,并且将附加信息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根据被分配至附加载波的附加信息调制附加载波。
换言之,在图3的传输系统中,例如,相对于通过大小设置单元41设置的各个FFT大小提前确定基于FFT大小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模式(分组的模式)。
例如,与图1中描述的ISDB-T的模式3的情况相似,假设构成OFDM区段的附加载波的数目是12。
在这种情况下,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将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通过大小设置单元41设置的F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
现在,例如,假设关于通过大小设置单元41设置的FFT大小,附加载波的分组模式被确定为,使得将12个载波分组成各自包括3个附加载波的4个组,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则将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各自包括3个附加载波的4个组。
作为附加载波调制方法,在IQ星座上的信号点采用2个BPSK(DBPSK)的情况下,与ISDB-T相似,例如,通过一个附加载波发送一个比特。进一步地,作为附加载波调制方法,在IQ星座上的信号点采用22个QPSK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一个附加载波发送两个比特。
与ISDB-T相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描述简便起见,例如,作为附加载波调制方法,IQ星座上的信号点采用2个BPSK。在这种情况下,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将通过一个附加载波可发送的1比特附加信息分配至一个附加载波。
应注意,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将相同的附加信息分配至同一组中的附加载波。
因此,例如,如上所述,在将OFDM区段中包括的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各自包括3个附加载波的4个组的情况下,在OFDM区段中发送与分组数目相同数目的3比特附加信息。
现在,如上所述,以Nseg表示构成OFDM符号的OFDM区段的区段数目,并且与图1中的情况相似,在构成OFDM符号的Nseg个OFDM区段中发送相同的附加信息。而且,以Nsym表示构成OFDM帧的OFDM符号的数目。进一步地,将OFDM区段中包括的附加载波分组成Ng个组。
在这种情况下,可允许的信息量(即,一个OFDM帧中可包括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是Nseg×Nsym×Ng比特。
在传输系统中,因为根据FFT大小确定分组数目(分组的数目)Ng,所以能够根据FFT大小确定作为可允许信息量的Nseg×Nsym×Ng比特。
如上所述,因为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将相同的附加信息分配至同一组中的附加载波,所以冗余性随着构成组的附加载波的数目变得越大而变大,并且能够改善被分配至附加载波的附加信息的鲁棒性。
进一步地,因为可允许信息量为Nseg×Nsym×Ng比特,所以当分组数目Ng更大时,能够改善通过一个OFDM帧可发送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
如上所述,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生成OFDM帧作为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的OFDM信号,通过将OFDM区段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FFT大小的分组数目为Ng的组而获得分组,并且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将OFDM帧提供至IFFT运算单元44。
IFFT运算单元44对从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提供的、作为频域信号的OFDM帧以来自大小设置单元41的FFT大小执行IFFT、以将OFDM帧转换成时域OFDM帧,并且IFFT运算单元44将转换的OFDM帧提供至GI添加单元45。
GI添加单元45将具有与构成时域OFDM帧的各个OFDM符号的符号长度的倒数对应的长度的GI添加至OFDM符号,以构成OFDM信号作为发送数据,时域OFDM帧来自IFFT运算单元44,并且GI添加单元45将OFDM信号提供至发送单元46。
发送单元46对来自GI添加单元45的发送数据执行频率转换并且在频率转换之后发送OFDM信号作为发送数据。
图5是示出OFDM区段中包括的附加载波的分组的分组模式的示例的示图,通过图4中的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执行分组。
图5示出了12个附加载波的分组模式的示例。
图5中的A示出了将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各自具有6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2个组G1和G2的分组模式。
图5中的B示出了将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各自具有4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3个组G1、G2、以及G3的分组模式。
图5中的C示出了将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各自具有3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4个组G1、G2、G3、以及G4的分组模式。
图5中的D示出了将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各自具有2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6个组G1、G2、G3、G4、G5、以及G6的分组模式。
图5中的E示出了将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各自具有一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12个组G1、G2、G3、G4、G5、G6、G7、G8、G9、G10、G11、以及G12的分组模式。
在图5的A至E中,作为组中的成员的附加载波的数目相同,与组无关,但是,对于各个组,作为组中的成员的附加载波的数目可以不同。
图5中的F和G示出了对于每个组,作为成员的附加载波的数目不同的分组模式的示例。
即,图5中的F示出了将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具有4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组G1和具有8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组G2的分组模式。
图5中的G示出了将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各自具有2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两组G1和G2及各自具有4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两组G3和G4的分组模式。
如参考图4描述的,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根据提前确定的分组模式,将OFDM区段的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通过大小设置单元41设置的FFT大小的多个组。
然后,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将相同的附加信息分配至同一组中的附加载波。
因此,通过采用具有较大分组数目的分组模式,能够使得通过附加载波可发送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较大。
应注意,因为OFDM区段的附加载波的数目是固定的数目,所以在采用具有较大分组数目的分组模式的情况下,作为组的成员的附加载波的数目变小。因此,通过附加载波发送的附加信息的冗余性降低并且鲁棒性下降。
如上所述,在采用具有较大分组数目的分组模式的情况下,能够确保通过附加载波可发送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而牺牲鲁棒性。
此处,在发送设备11中,例如,能够采用由使得OFDM帧的帧长度成为预定值的符号数目Nsym构成的OFDM帧。
例如,在先进的地面数字广播中,已经调研了信道的区段数目Nseg从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13区段至35区段的变化。
在先进的地面数字广播中,假设采用432作为一个OFDM区段中包括的载波数目,与图1中描述的当前地面数字广播(ISDB-T)相似,例如,在区段数目Nseg是35个区段的情况下,OFDM符号的载波数目变为15120个载波=432载波×35个区段。进一步地,一个信道的OFDM信号的载波数目变成包括用于接收同步的导频载波的15121个载波。
而且,在先进的地面数字广播中,假设采用12作为一个OFDM区段中包括的附加载波的数目,与图1中描述的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相似,例如,OFDM符号的附加载波的数目变为420个载波=12个载波×35个区段。
假设在构成OFDM符号的35个OFDM区段的每个区段中发送相同的附加信息,与图1中的情况相似,在先进的地面数字广播中,以约为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2.7倍(≈420个载波/(12个载波×13个区段))的冗余性发送附加信息。
顺便提及,在先进的地面数字广播中,在一个信道的OFDM信号的载波数目为15121个载波的情况下,如上所述,FFT大小变成16K点、32K点等,即,比载波的数目大。
现在,例如,在先进的地面数字广播中,假设采用16K点(即,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8K点的两倍)作为FFT大小,并且相应地,采用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模式3的载波间隔的1/2的间隔作为载波间隔。
换言之,例如,在当前地面数字广播中,每次模式增加1时,载波间隔为减半并且FFT大小加倍。例如,在模式2中,载波间隔变成模式1时的载波间隔的1/2,并且FFT大小变成4K点,即,模式1时的FFT大小的2K点的两倍。进一步地,例如,在模式3中,载波间隔变成模式2时的载波间隔的1/2,并且FFT大小变成8K点,即,模式2时的FFT大小的4K点的两倍。
在先进的地面数字广播中,在采用16K点作为FFT大小的情况下,该FFT大小是作为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模式3时的FFT大小的8K点的两倍。因此,例如,在当前地面数字广播之后,采用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模式3时的载波间隔的1/2间隔作为采用16K点作为FFT大小时的载波间隔。
在采用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模式3时的载波间隔的1/2间隔作为载波间隔的情况下,符号长度变成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模式3时的符号长度的两倍。
因此,在先进的地面数字广播中,与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情况相似,假设由204个OFDM符号构成OFDM帧,OFDM帧的帧长度是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模式3时的帧长度的两倍。
在这种情况下,粗略地,信道切换所需的时间变成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情况下的时间的两倍。
在先进的地面数字广播中,为了将信道切换所需的时间设置成与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情况所需的时间处于相同的水平,新的OFDM帧(即,先进地面数字广播的OFDM帧)的帧长度需要与当前OFDM帧(即,当前地面数字广播的OFDM帧)的帧长度处于相同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得新的OFDM帧的帧长度与当前OFDM帧的帧长度处于相同的水平,构成新的OFDM帧的新的OFDM符号的数目需要减少至当前OFDM帧的数目的约1/2。
作为通过发送设备11生成的OFDM帧,换言之,例如,作为先进地面数字广播的新的OFDM符号,例如,能够采用由使得OFDM帧的帧长度成为当前OFDM帧的OFDM帧长度(或接近于当前OFDM帧的帧长度的值)的符号数目Nsym构成的OFDM帧。
在这种情况下,在发送设备11中,生成由102个符号=204个符号/2的OFDM符号构成的OFDM帧。
顺便提及,如图1等中描述的,作为通过当前OFDM帧可发送的附加信息的TMCC信号的信息量是204个比特,即,与构成OFDM帧的204个OFDM符号的数目相同。这同样适用于AC信号。
另一方面,当将构成在发送设备11中生成的新的OFDM帧的OFDM符号的符号数目设置成当前OFDM帧的情况的1/2时,通过新的OFDM帧可发送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变为102个比特,即,当前OFDM帧的情况的204个比特的1/2。
换言之,在通过由为当前OFDM帧的符号数目的1/2的符号数目的OFDM符号构成的新的OFDM帧发送作为附加信息的TMCC信号和AC信号的情况下,与当前OFDM帧相似,作为通过新的OFDM帧可发送的附加信息的TMCC信号和AC信号从204个比特减少至102个比特。
因此,如图5中的C示出的,例如,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根据16K点(即,新的OFDM帧的FFT大小)将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各自具有3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4个组G1、G2、G3、以及G4。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OFDM区段可发送的附加信息是等于分组数目的4个比特,并且根据包括由该OFDM区段构成的102个OFDM符号的新的OFDM帧,能够发送408个比特=4个比特×102个符号的附加信息。
在当前OFDM帧中,能够发送204-比特的TMCC信号和204-比特的AC信号的总共408个比特的附加信息。
因此,根据新的OFDM帧,其中,将12个载波分组成各自具有3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4个组G1、G2、G3、以及G4,能够发送与当前OFDM帧为相同信息量的附加信息。
换言之,能够充分确保附加信息的信息量。
应注意,根据新的OFDM帧,通过将附加载波分组成多个组(即,大于4),能够发送比当前OFDM帧更大的信息量的附加信息。
例如,在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中,基于新的OFDM帧的帧长度所需的所需帧长度Tf、通过新的OFDM帧发送的附加信息的信息量所需的所需信息量Nb、以及包括具有关于FFT大小的载波间隔的载波的OFDM符号的符号长度Tsym,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分组作为基于FFT大小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模式。
换言之,从所需帧长度Tf和符号长度Tsym获得构成满足了所需帧长度Tf的新的OFDM帧的OFDM符号的符号数目Nsym,并且能够采用获得分组数目Ng(由此Nsym×Ng变成所需信息量Nb以上)的分组作为基于FFT大小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模式。
根据该分组模式,通过满足基于FFT大小的所需帧长度Tf的新的OFDM帧能够发送满足所需信息量Nb的信息量的附加信息。
图6是用于描述通过图4中的发送设备11执行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在发送处理中,生成并且发送作为发送数据的OFDM信号。
具体地,在步骤S11中,大小设置单元41设置FFT大小并且将FFT大小提供至附加信息生成单元42、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以及IFFT运算单元44,并且处理进行至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上层处理单元21生成上层数据并且将上层数据提供至物理层处理单元22,并且处理进行至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物理层处理单元22的附加信息生成单元42生成与来自大小设置单元41的FFT大小对应的信息量的附加信息,并且将附加信息提供至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并且处理进行至步骤S14。
换言之,附加信息生成单元42生成可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的比特深度的附加信息,通过将一个帧的OFDM信号(OFDM帧)中包括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来自大小设置单元41的F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多个组而获得分组。
更具体地,例如,在将OFDM区段中包括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来自大小设置单元4的FFT大小的Ng个组,并且由Nsym个(符号)OFDM符号构成OFDM帧的情况下,附加信息生成单元42生成Ng×Nsym比特(或更少)的附加信息作为基于来自大小设置单元41的FFT大小的信息量的附加信息。然后,附加信息生成单元42将Ng×Nsym比特的附加信息作为OFDM帧中包括的附加信息提供至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
在步骤S14中,物理层处理单元22将通过附加信息生成单元42生成的附加信息添加至来自上层处理单元21的上层数据,以生成OFDM信号作为发送数据。
换言之,在物理层处理单元22中,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对来自上层处理单元21的上层数据应用传输路径编码。通过传输路径编码获得与上层数据(利用上层数据调制的数据载波)对应的数据载波。
进一步地,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生成与来自附加信息生成单元42的附加信息对应的附加载波(利用附加信息调制的附加载波),并且生成与导频信号对应的导频载波(利用导频信号调制的导频载波)。
而且,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将附加载波和导频载波添加至数据载波,由此生成其中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的OFDM帧,通过将OFDM帧中包括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来自大小设置单元41的F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而获得分组。将OFDM帧从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提供至IFFT运算单元44。
IFFT运算单元44对来自传输路径编码单元43的OFDM帧执行基于来自大小设置单元41的FFT大小的IFFT,并且将合成的时域OFDM帧提供至GI添加单元45。
GI添加单元45将GI添加至构成来自IFFT运算单元44的时域OFDM帧的各个OFDM符号,以构成OFDM信号作为发送数据。
GI添加单元45将OFDM信号作为发送数据提供至发送单元46,并且处理从步骤S14进行至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发送单元46对来自GI添加单元45的发送数据执行频率转换并且在频率转换之后发送OFDM信号作为发送数据。
在发送设备11中,流水线式重复执行步骤S12至S15中的处理。
<接收设备12的构成示例>
图7是示出图3中的接收设备12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在图7中,例如,接收设备12是使用ISDB-T的传输方法的接收设备并且包括物理层处理单元51和上层处理单元52。
物理层处理单元51接收作为从发送设备11发送的发送数据的OFDM信号并且对发送数据执行物理层处理。
换言之,物理层处理单元51包括调谐器61、模数转换器(ADC)62、正交解调单元63、FFT运算单元64、附加信息获取单元65、以及传输路径解码单元66。
调谐器61用作接收作为从发送设备11发送的预定信道(频段)的发送数据的OFDM信号的接收单元并且将OFDM信号提供至ADC 62。
ADC 62对作为来自调谐器61的发送数据的OFDM信号执行AD转换并且将OFDM信号提供至正交解调单元63。
正交解调单元63对作为来自ADC 62的发送数据的OFDM信号执行正交解调并且将合成的时域OFDM信号提供至FFT运算单元64。
FFT运算单元64对来自正交解调单元63的时域OFDM信号执行FFT,并且将合成的频域OFDM信号提供至附加信息获取单元65和传输路径解码单元66。
应注意,例如,在执行OFDM信号的FFT时,FFT运算单元64可使用OFDM信号等的相关性从多个预定的FFT大小之中估计在发送设备11中执行的OFDM信号的IFFT的FFT大小,并且能够以该FFT大小执行FFT。FFT运算单元64能够将从OFDM信号估计的FFT大小提供至附加信息获取单元65。
附加信息获取单元65获取附加信息(例如,与ISDB-T中的TMCC信号和AC信号对应的信息),即,来自FFT运算单元64的OFDM信号的物理层数据,并且附加信息获取单元65将附加信息提供至传输路径解码单元66。
传输路径解码单元66根据需要使用从附加信息获取单元65提供的附加信息,对来自FFT运算单元64的OFDM信号应用预定的传输路径解码、以恢复上层数据,并且传输路径解码单元66将上层数据提供至上层处理单元52。
此处,例如,在ISDB-T的传输路径解码中,例如,执行时间解交织、频率解交织、作为数据载波解调的解映射、纠错解码等,并且恢复上层数据。例如,附加信息包括数据载波调制方法等的信息,并且根据需要使用从附加信息获取单元65提供至传输路径解码单元66的附加信息执行传输路径解码。
上层处理单元52对来自物理层处理单元51(传输路径解码单元66)的上层数据执行上层处理。
换言之,上层处理单元52包括DEMUX 71和上层数据处理单元72。
将上层数据从物理层处理单元51提供至DEMUX 71。
DEMUX 71从来自物理层处理单元51的上层数据中分离出编码图像和音频,并且将编码图像和音频提供至上层数据处理单元72。
上层数据处理单元72将来自DEMUX 71的编码数据和音频解码,并且将解码图像和音频提供至输出设备13(图3)。
图8是用于描述通过图7中的接收设备12执行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在接收处理中,接收作为发送数据的OFDM信号,并且执行获取OFDM信号中包括的上层数据中包含的图像和音频的上层处理。
具体地,在步骤S21中,物理层处理单元51的调谐器61接收作为从发送设备11发送的发送数据的OFDM信号,并且将OFDM信号提供至ADC 62。ADC 62对来自调谐器61的OFDM信号执行AD转换,并且将OFDM信号提供至正交解调单元63。正交解调单元63对来自ADC 62的OFDM信号执行正交解调,并且将OFDM信号提供至FFT运算单元64。
FFT运算单元64通过估计来自正交解调单元63的OFDM信号的FFT大小,识别FFT大小,并且根据FFT大小执行OFDM信号的FFT。FFT运算单元64将经过FFT之后的OFDM信号提供至附加信息获取单元65和传输路径解码单元66,并且将FFT大小提供至附加信息获取单元65,并且处理从步骤S21进行至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附加信息获取单元65根据来自FFT运算单元64的FFT大小,识别构成OFDM帧的OFDM区段(OFDM符号)中包括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数目Ng,其中,OFDM帧是来自FFT运算单元64的一个帧的OFDM信号。
而且,附加信息获取单元65从构成来自FFT运算单元64的OFDM帧的OFDM区段中包括的附加载波中获取(调制)与分组数目Ng对应的附加信息,换言之,分组数目为Ng的比特深度的附加信息,并且将附加信息提供至传输路径解码单元66,并且处理从步骤S22进行至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传输路径解码单元66根据需要使用来自附加信息获取单元65的附加信息,对来自FFT运算单元64的OFDM帧应用传输路径解码,以恢复上层数据,并且传输路径解码单元66将上层数据提供至上层处理单元52,并且处理进行至步骤S24。
在步骤S24中,在上层处理单元52中,DEMUX 71从来自物理层处理单元51的(传输路径解码单元66)的上层数据分离出编码图像和音频,并且将图像和音频提供至上层数据处理单元72。
而且,在步骤S24中,上层数据处理单元72对来自DEMUX 71的编码图像和音频执行诸如解码等处理,以恢复(获取)原始图像和音频,并且上层数据处理单元72将原始图像和音频提供至输出设备13(图3)。
在接收设备12中,流水线式重复执行上述接收处理。
应注意,在图8中,在接收设备12中,FFT运算单元64通过从OFDM信号估计FFT大小识别OFDM信号的FFT大小。然而,例如,FFT运算单元64能够通过信令识别FFT大小。
换言之,在发送设备11中,OFDM帧被构造为包括用作前导码的OFDM符号,并且前导码能够包括FFT大小信息的信令。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设备12能够从OFDM帧中包括的前导码识别FFT大小并且能够根据FFT大小进一步识别OFDM区段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数目。
进一步地,在OFDM帧被构造为包括用作前导码的OFDM符号的情况下,前导码能够包括OFDM区段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数目的信息的信令以及FFT大小的信息或者包括OFDM区段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数目的信息的信令来代替FFT大小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设备12能从OFDM帧中包括的前导码直接识别OFDM区段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数目。
应注意,在上述描述中,(OFDM符号构造的)OFDM帧由多个OFDM区段构成。然而,除由OFDM区段构成OFDM帧之外,本技术还能够应用于OFDM帧,而不根据该OFDM区段的构思对频率方向进行划分。
<基于FFT大小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模式的示例>
图9是示出基于FFT大小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模式的示例的示图。
图9示出了大小设置单元41(图4)设置8K点、16K点、或32K点作为FFT大小的情况下,附加载波的分组模式的示例。
应注意,在图9中,例如,OFDM符号由13个OFDM区段构成,并且每个OFDM区段的附加载波发送相同的附加信息。而且,在FFT大小是8K点的情况下,OFDM区段包括432个载波(子载波)。进一步地,在FFT大小是16K点(=8K点×2)的情况下,OFDM区段包括432×2个载波,即,FFT大小是8K点的情况下的载波的两倍。在FFT大小是32K点(8K点×4)的情况下,OFDM区段包括432×4个载波,即,FFT大小是8K点的情况下的载波的四倍。
而且,在图9中,在FFT大小是8K点的情况下,包括432个载波的每个OFDM区段中存在12个附加载波(12个载波/区段),在FFT大小是16K点(=8K点×2)的情况下,包括432×2个载波的每个OFDM区段中存在24=12×2个附加载波,即,FFT大小是8K点的情况的附加载波的两倍,并且在FFT大小是32K点(=8K点×4)的情况下,包括432×4个载波的每个OFDM区段中存在48=12×4个附加载波,即,FFT大小是8K点的情况的附加载波的四倍。
进一步地,在图9中,引入了用于指定附加载波的分组模式的类型的分组索引,使得从相同FFT大小的若干类型之中能够选择附加载波的分组模式。
根据图9,在指定1作为分组索引的情况下,例如,将有关8K点的FFT大小的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具有12个附加载波(载波/区段)作为成员的一个组(分组数目(Ng)),将有关16K点的FFT大小的24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具有24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一个组,并且将有关32K点的FFT大小的48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具有48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一个组。
进一步地,根据图9,在指定6作为分组索引的情况下,例如,将有关8K点的FFT大小的12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各自具有一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12组,将有关16K点的FFT大小的24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各自具有3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8组,并且将有关32K点的FFT大小的48个附加载波分组成各自具有6个附加载波作为成员的8组。
应注意,构成OFDM符号的OFDM区段的数目并不局限于13,并且可以是例如33、35等。而且,OFDM区段中包括的载波的数目并不局限于432、432×2、或432×4。
例如,关于基于FFT大小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模式,仅能够根据标准等定义发送设备11中所使用的FFT大小与分组索引的集合。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设备12能够以标准中定义的FFT大小执行FFT并且能够根据标准中定义的分组索引中指定的分组模式从附加载波获取附加信息。
进一步地,例如,关于基于FFT大小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模式,能够根据标准等定义发送设备11中可使用的FFT大小与分组索引的多个集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根据运算规则从标准中定义的FFT大小与分组索引的多个集合之中,确定发送设备11的实际运算中所使用的FFT大小与分组索引的集合。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设备12能够以运算规则中定义的FFT大小执行FFT并且能够根据运算规则定义的分组索引中指定的分组模式从附加载波中获取附加信息。
此外,如上所述,在通过标准等定义发送设备11中可使用的FFT大小与分组索引的多个集合的情况下,接收设备12能够指定发送设备11中使用的FFT大小与分组索引。
换言之,例如,接收设备12以标准中定义的多个FFT大小中的每个FFT大小执行FFT,并且尝试物理层处理,诸如从利用标准中定义的多个分组索引的每个分组索引中指定的分组模式分组的附加载波获取附加信息,并且能够根据例如在物理层处理中获得的CRC结果、传输路径编码的结果等指定发送设备11中所使用的FFT大小与分组索引。
进一步地,例如,在发送设备11中,构造包括FFT大小信令(作为用于通知发送设备11中使用的FFT大小和分组索引的信令)的OFDM帧,并且接收设备12能够通过OFDM帧中包括的FFT大小信令指定发送设备11中使用的FFT大小与分组索引。
除FFT大小与分组索引的信息之外,例如,根据需要,FFT大小信令能够包括GI长度等。进一步地,在发送设备11中使用的分组索引是预定的默认分组索引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在不包括分组索引的信息的情况下构造FFT大小信令。
关于FFT大小信令,将作为帧同步符号的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布置在OFDM帧的标头中,并且例如,帧同步符号中能够包括FFT大小信令。
<具有帧同步符号的OFDM帧的示例>
图10是示出不包括帧同步符号的OFDM帧的示例的示图。
在图10中,水平方向代表频率并且竖直方向代表时间。这同样也适用于下述所述图11至图13。
在图10中,OFDM符号由N个OFDM区段构成。这同样也适用于下述所述图11至图13。
进一步地,在图10中,OFDM符号是具有8K点的FFT大小的OFDM符号,换言之,利用8K点的FFT大小执行FFT和IFFT的OFDM符号。OFDM帧由M1个OFDM符号构成。
图11是示出包括帧同步符号的OFDM帧的第一示例的示图。
与图10相似,在图11中,OFDM符号是具有8K点的FFT大小的OFDM符号,并且OFDM帧由M1+1个OFDM符号构成,其中,图10的M1个OFDM符号的标头中包括一个OFDM符号作为包括FFT大小信令的帧同步符号。
例如,作为FFT大小信令,能够采用8比特等。例如,根据8比特FFT大小信令,能够发送256=28种信息。
应注意,相同的FFT大小信令能够包括在构成作为帧同步符号的OFDM符号的各个OFDM区段中。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接收设备12能够通过仅执行一个区段的局部接收、而非接收N个区段的全部来获取FFT大小信令。
图12是示出包括帧同步符号的OFDM帧的第二示例的示图。
在图12中,OFDM符号是具有16K点的FFT大小的OFDM符号,并且OFDM帧由小于图10或图11中的M1个符号的M2个OFDM符号构成,并且作为帧同步符号的一个OFDM符号布置在标头中。
因为具有16K点的FFT大小的OFDM符号的符号长度(时间)大于图11中具有8K点的FFT大小的OFDM符号的符号长度,所以图12中的OFDM帧由M2+1个OFDM符号构成,即,小于构成图11中的OFDM帧的M1+1个OFDM符号,因此,图12中的帧长度(时间)变得与图11中的OFDM帧处于相同的水平。作为M2,例如,能够采用M1的约1/2值。
图13是示出具有帧同步符号的OFDM帧的第三示例的示图。
在图13中,OFDM符号是具有32K点的FFT大小的OFDM符号,并且OFDM帧由小于图10或图11中的M1个符号的M3个OFDM符号构成,并且作为帧同步符号的一个OFDM符号布置在标头中。
因为具有32K点的FFT大小的OFDM符号的符号长度(时间)大于图11中具有8K点的FFT大小的OFDM符号的符号长度,所以图13中的OFDM帧由M3+1个OFDM符号构成,即,小于构成图11中的OFDM帧的M1+1个OFDM符号,因此,图13中的帧长度(时间)变得与图11中的OFDM帧处于相同的水平。作为M3,例如,能够采用约M1(M2的1/2值)的1/4值。
<FFT大小信令的示例>
图14是示出帧同步符号中包括的FFT大小信令的示例的示图。
在图14中,采用8比特作为FFT大小信令,并且将FFT大小、GI长度、分层发送配置、分组索引等分配至由8比特表示的值。
例如,在图14中,作为FFT大小信令的8比特的00000000指示FFT大小是8K点、GI长度是OFDM符号的1/4符号长度、第一层的分层发送由13个区段构成、并且分组索引(Gp_Index)是3。
进一步地,例如,在图14中,作为FFT大小信令的8比特的00000001指示FFT大小是8K点、GI长度是OFDM符号的1/4符号长度、构造分层发送总共两层(两层分别是12个区段和1个区段)、并且分组索引是3。
<应用本技术的计算机的描述>
接着,通过硬件或软件执行发送设备11和接收设备12的上述所述系列处理的至少部分。在通过软件运行该系列处理的情况下,将构成软件的程序安装在通用计算机等中。
图15是示出安装了用于执行上述所述系列处理的程序的计算机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能够将程序提前记录在硬盘105或ROM 103中,硬盘105或ROM 103作为内置于计算机中的记录介质。
可替代地,将程序存储(记录)在可移除记录介质111中。该可移除记录介质111能够被设置成所谓的软件包。此处,可移除记录介质111的示例包括软磁盘、压密盘只读存储器(CD-ROM)、磁光(MO)盘、数字通用光盘(DVD)、磁盘、半导体存储器等。
应注意,如上所述,除了将程序从可移除记录介质111安装至计算机之外,可经由通信网络或广播网络将程序下载至计算机并且将程序安装在内置硬盘105中。换言之,例如,经由用于数字卫星广播的人造卫星以无线方式将程序从下载站点转移至计算机,或者经由诸如局域网(LAN)或因特网等网络以有线方式将程序转移至计算机。
计算机整合了中央处理单元(CPU)102,并且输入/输出接口110经由总线101连接至CPU 102。
当操作输入单元107等的用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0输入命令时,CPU 102根据命令执行只读存储器(ROM)103中存储的程序。可替代地,CPU 102将存储在硬盘105中的程序加载至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4中并且执行程序。
因此,CPU 102根据流程图执行上述所述处理或执行框图的上述所述处理。然后,例如,根据需要,CPU 102使输出单元106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10输出处理结果,使通信单元108发送处理结果,并且使硬盘105记录处理结果。
应注意,输入单元107由键盘、鼠标、麦克风等构成。进一步地,输出单元106由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等构成。
此处,在本说明书中,计算机根据程序执行的处理不一定必须按照符合流程图描述的顺序的时间顺序执行。换言之,计算机根据程序执行的处理还包括并行或单独执行的处理(例如,并行处理或对象处理)。
进一步地,通过一个计算机(处理器)可以处理程序,或通过多个计算机以分布式方式处理程序。而且,可以将程序转移至远程计算机并且执行。
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系统“指多个构成元件(设备、模块(零件)等)的组合,并且与全部构成元件是否在同一壳体中无关。因此,容纳在单独壳体中并且经由网络连接的多个设备与将多个模块容纳在一个壳体中的一个设备是两个系统。
应注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所述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实质的情况下,能够做出各种改造。
例如,在本技术中,能够采用云计算的配置,其中,多个设备经由网络共享一个功能并且协作处理。
进一步地,通过一个设备能够执行在上述所述流程图中描述的步骤或通过多个设备能够共享并且执行在上述所述流程图中描述的步骤。
而且,在一个步骤中包括多个过程的情况下,通过一个设备执行一个步骤中包括的多个过程或通过多个设备共享并且执行一个步骤中包括的多个过程。
进一步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是示例并且不受限制,并且可以表现出其他效果。
应注意,本技术能够采用下列配置。
<1>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物理层的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其中,通过将发送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载波的附加信息所使用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执行OFDM信号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时的D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而获得组;和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发送OFDM信号。
<2>根据<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
一个帧的OFDM信号由多个OFDM符号构成;
OFDM符号由多个OFDM区段构成;并且
生成单元生成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的OFDM信号,其中,通过将OFDM区段的载波在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D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而获得组。
<3>根据<2>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
一个帧的OFDM信号由多个OFDM符号构成,OFDM符号的数目使得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帧长度成为预定的值。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
生成包括DFT大小或附加载波的分组数目的信息的信令的OFDM信号。
<5>一种发送方法,包括:
生成物理层的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其中,通过将发送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载波的附加信息所使用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执行OFDM信号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时的D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而获得组;并且
发送OFDM信号。
<6>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物理层的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其中,通过将发送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载波的附加信息所使用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执行OFDM信号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时的D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而获得组;和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根据DFT大小从OFDM信号获取基于分组数目的附加信息。
<7>根据<6>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一个帧的OFDM信号由多个OFDM符号构成;
OFDM符号由多个OFDM区段构成;并且
接收单元接收其中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的OFDM信号,通过将OFDM区段的载波中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D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而获得组。
<8>根据<7>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一个帧的OFDM信号由多个OFDM符号构成,OFDM符号的数目使得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帧长度成为预定的值。
<9>根据<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OFDM信号包括DFT大小或附加载波的分组数目的信息的信令;并且
获取单元获取与从OFDM信号中包括的信令识别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数目对应的附加信息。
<10>根据<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与从DFT大小识别的附加载波的分组数目对应的附加信息,从OFDM信号估计DFT大小。
<11>一种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物理层的附加信息被分配至各个组中的附加载波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其中,通过将发送一个帧的OFDM信号的载波的附加信息所使用的附加载波分组成基于执行OFDM信号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时的DFT大小的分组数目的组而获得组;并且
从OFDM信号获取与从DFT大小识别的分组数目对应的附加信息。
参考标号列表
11 发送设备
12 接收设备
13 输出设备
21 上层处理单元
22 物理层处理单元
41 大小设置单元
42 附加信息生成单元
43 传输路径编码单元
44 IFFT运算单元
45 GI添加单元
46 发送单元
51 物理层处理单元
52 上层处理单元
61 调谐器
62 ADC
63 正交解调单元
64 FFT运算单元
65 附加信息获取单元
66 传输路径解码单元
71 DEMUX
72 上层数据处理单元
101 总线
102 CPU
103 ROM
104 RAM
105 硬盘
106 输出单元
107 输入单元
108 通信单元
109 驱动器
110 输入/输出接口
111 可移除记录介质

Claims (12)

1.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生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基于执行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时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大小将OFDM区段的载波中用于发送附加信息的附加载波分组并且向多个组中的同一组中的附加载波分配物理层的相同附加信息,来生成所述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其中,所述OFDM区段构造一个帧的所述OFDM信号的OFDM符号;和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发送所述OFDM信号,所述OFDM信号包括所述FFT大小和所述附加载波的分组数目的信息的信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
一个帧的所述OFDM信号由多个所述OFDM符号构成,所述OFDM符号的数目使得一个帧的所述OFDM信号的帧长度成为预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每组中所述附加载波的数目根据所述FFT大小而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中,每组中所述附加载波的数目根据所述FFT大小而增加。
5.一种发送方法,包括:
通过基于执行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时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大小将OFDM区段的载波中用于发送附加信息的附加载波分组并且向多个组中的同一组中的附加载波分配物理层的相同附加信息,来生成所述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其中,所述OFDM区段构造一个帧的所述OFDM信号的OFDM符号;并且
发送所述OFDM信号,所述OFDM信号包括所述FFT大小和所述附加载波的分组数目的信息的信令。
6.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通过基于执行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时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大小将OFDM区段的载波中用于发送附加信息的附加载波分组并且向多个组中的同一组中的附加载波分配物理层的相同附加信息,来生成所述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其中,所述OFDM区段构造一个帧的所述OFDM信号的OFDM符号,所述OFDM信号包括所述FFT大小和所述附加载波的分组数目的信息的信令;和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OFDM信号获取与所述附加载波的组的所述分组数目对应的所述附加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一个帧的所述OFDM信号由多个所述OFDM符号构成,所述OFDM符号的数目使得一个帧的所述OFDM信号的帧长度成为预定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与从所述OFDM信号中包括的所述信令识别的所述附加载波的所述分组数目对应的所述附加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与从所述OFDM信号估计的所述FFT大小识别的所述附加载波的所述分组数目对应的所述附加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每组中所述附加载波的数目根据所述FFT大小而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每组中所述附加载波的数目根据所述FFT大小而增加。
12.一种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通过基于执行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时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大小将OFDM区段的载波中用于发送附加信息的附加载波分组并且向多个组中的同一组中的附加载波分配物理层的相同附加信息,来生成所述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信号,其中,所述OFDM区段构造一个帧的所述OFDM信号的OFDM符号,所述OFDM信号包括所述FFT大小和所述附加载波的分组数目的信息的信令;并且
从所述OFDM信号获取与所述附加载波的所述组的分组数目对应的所述附加信息。
CN201780041216.4A 2016-07-08 2017-06-23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Active CN1094175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5710 2016-07-08
JP2016-135710 2016-07-08
PCT/JP2017/023147 WO2018008427A1 (ja) 2016-07-08 2017-06-23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7528A CN109417528A (zh) 2019-03-01
CN109417528B true CN109417528B (zh) 2022-04-08

Family

ID=60901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1216.4A Active CN109417528B (zh) 2016-07-08 2017-06-23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7277B2 (zh)
EP (1) EP3484111B1 (zh)
JP (2) JP7046805B2 (zh)
CN (1) CN109417528B (zh)
AU (1) AU2017292436B2 (zh)
CA (1) CA3028937A1 (zh)
MX (1) MX2018016211A (zh)
WO (1) WO2018008427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5266A (zh) * 2006-02-09 2009-03-11 索尼株式会社 正交频分复用解调设备和方法
CN101779401A (zh) * 2008-06-16 2010-07-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集成电路、数字电视接收机、接收方法及接收程序
JP2011029922A (ja) * 2009-07-24 2011-02-10 Sony Corp 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2164020A (zh) * 2010-02-17 2011-08-24 索尼公司 接收装置、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半导体芯片
CN104054329A (zh) * 2012-02-01 2014-09-17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内容接收装置、内容接收方法和数字广播收发系统
JP2015070279A (ja) * 2013-09-26 2015-04-13 日本放送協会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チップ
JP2015076690A (ja) * 2013-10-08 2015-04-20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通信機及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9951B2 (ja) * 2000-04-13 2006-07-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Ofdm送信装置及び方法
US7483368B2 (en) * 2003-09-30 2009-01-27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Method and detecting carrier shift amount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ignal, method of correcting carrier shift amount, and receiver employing these methods
JP4949738B2 (ja) * 2006-05-29 2012-06-13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放送受信機、移動端末およびチャネルサーチ方法
JP5281078B2 (ja) * 2008-04-11 2013-09-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集積回路、デジタルテレビ受像機、受信方法、及び受信プログラム
WO2010067829A1 (ja) * 2008-12-12 2010-06-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EP2205030B1 (en) * 2009-01-06 2020-09-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07846B1 (ko) * 2009-01-06 2016-04-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동기 채널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JP5175761B2 (ja) * 2009-02-12 2013-04-03 株式会社東芝 Ofdm受信装置
JP5267874B2 (ja) * 2009-07-24 2013-08-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JP5577884B2 (ja) * 2010-06-28 2014-08-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並びに、受信システム
US8670505B2 (en) * 2011-03-31 2014-03-11 Subrahmanya Kondageri Shankaraiah Early detection of segment type using BPSK and DBPSK modulated carriers in ISDB-T receivers
US8395985B2 (en) * 2011-07-25 2013-03-1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ime alignment in multicarrier OFDM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5266A (zh) * 2006-02-09 2009-03-11 索尼株式会社 正交频分复用解调设备和方法
CN101779401A (zh) * 2008-06-16 2010-07-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集成电路、数字电视接收机、接收方法及接收程序
JP2011029922A (ja) * 2009-07-24 2011-02-10 Sony Corp 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2164020A (zh) * 2010-02-17 2011-08-24 索尼公司 接收装置、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半导体芯片
CN104054329A (zh) * 2012-02-01 2014-09-17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内容接收装置、内容接收方法和数字广播收发系统
JP2015070279A (ja) * 2013-09-26 2015-04-13 日本放送協会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チップ
JP2015076690A (ja) * 2013-10-08 2015-04-20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通信機及び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14910B2 (ja) 2023-01-30
CN109417528A (zh) 2019-03-01
WO2018008427A1 (ja) 2018-01-11
EP3484111B1 (en) 2022-03-09
JPWO2018008427A1 (ja) 2019-04-25
US10917277B2 (en) 2021-02-09
US20190182090A1 (en) 2019-06-13
EP3484111A4 (en) 2019-07-17
JP7046805B2 (ja) 2022-04-04
MX2018016211A (es) 2019-06-17
EP3484111A1 (en) 2019-05-15
JP2022075902A (ja) 2022-05-18
AU2017292436B2 (en) 2020-07-16
AU2017292436A1 (en) 2018-12-13
CA3028937A1 (en) 2018-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9381B (zh) 用于在多个无线环境中操作的参数化无线电波形
RU247913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сигнала,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сигнала и приемная система
CN102792655B (zh) 多载波数据传输系统中的ofdm传输和接收设备、方法及系统
JP2011151807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ofdm生成装置
JP2001077789A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受信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WO2015026136A1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media data via streaming service,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media data via streaming servic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edia data via streaming service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media data via streaming service
JP2019134485A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送受信方法
TW201025949A (en) New frame and data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KR20130115690A (ko) 계층변조 신호의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11451355B2 (en) Recept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JP4684194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方式を用いる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2024038416A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962130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segmen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417528B (zh)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JP7310983B2 (ja)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12468260B (zh) 物理帧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JP6379632B2 (ja)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2013128236A (ja)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データ送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
JP2017225092A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フレーム構成方法、チップ、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