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5179A - 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5179A
CN109415179A CN201680087374.9A CN201680087374A CN109415179A CN 109415179 A CN109415179 A CN 109415179A CN 201680087374 A CN201680087374 A CN 201680087374A CN 109415179 A CN109415179 A CN 109415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flat
blade forming
forming body
finned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73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5179B (zh
Inventor
西泽准
西泽准一
森下圭
森下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daka Seiki KK
Original Assignee
Hidaka Seik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daka Seiki KK filed Critical Hidaka Seiki KK
Publication of CN109415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5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5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51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20Advancing webs by web-penetrating means, e.g. p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10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 B65H2301/12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of sheets or web
    • B65H2301/121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of sheets or web for sheet handling processes, i.e. wherein the web is cut into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5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rotat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face of material and perpendicular to transport direction, e.g. st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5/00Actuating means
    • B65H2555/20Actuating means angular
    • B65H2555/24Servo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3Meta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高速输送、防止输送时产生噪音、实现小型化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40)沿预定方向输送处于在金属制薄板(11)形成了缺口部(31)之后且在沿输送方向将金属制薄板(11)以预定长度切断之前的阶段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其中,该输送装置(40)具备:旋转输送体(56),其具有多个能够进入缺口部的顶端细的突起(52A),且具有沿相对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方向在水平面内正交的方向的旋转轴(54);以及旋转输送体驱动部(58),其驱动旋转输送体(56)而使其旋转,各突起(52A)的侧面形状为如下形状,即,能与旋转轴(54)的旋转同步地,以相对于缺口部(31)维持有间隙的状态进入缺口部(31),且一边与缺口部(31)相抵接来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一边自缺口部(31)退回。

Description

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输送具有多个缺口部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等的换热器是通过层叠多个换热器用翅片而构成的,在换热器用翅片上穿设有多个供换热管插入的通孔或缺口部。
该换热器用翅片能够利用如图15所示的换热器用翅片的制造装置来制造。
在换热器用翅片制造装置200中设有展卷机212,在该展卷机212上呈线圈状卷绕有作为薄板材料的铝等的金属制薄板210。将自展卷机212经由夹送辊214拉出的金属制薄板210插入给油装置216,使加工用油附着于金属制薄板210的表面,之后,将该金属制薄板210向被设在模具冲压部218内的模具装置220供给。
在模具装置220中设有能够在模具装置220的内部空间内上下运动的上模组222和处于静止状态的下模组224。利用该模具装置220在预定方向上以预定间距(矩阵状排列)形成多个带凸缘(日文:カラー)的通孔、缺口部,该带凸缘的通孔在通孔的周围形成有预定高度的凸缘。
以下,将在金属制薄板210上加工有通孔、缺口部等而得到的产物称作金属带状体211。
在此,加工得到的金属带状体211以在宽度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成为产品的换热器用翅片的状态形成。
因此,在模具装置220的下游位置设有列间分割装置(日文:列間スリット装置)225。列间分割装置225利用啮合起来的上刀225A和下刀225B将在通过模具冲压部218形成后由被输送装置226间歇输送过来的金属带状体211以预定的产品宽度切断,从而形成在输送方向上较长的带状的产品宽度金属带状体211A。
通过列间分割装置225形成的产品宽度金属带状体211A被切割机227以预定的产品长度尺寸切断,从而形成为作为制造目标产品的换热器用翅片213。如此形成的换热器用翅片213被收纳于堆叠器228。在堆叠器228中,沿铅垂方向竖立设置有多个销229,通过将销229插入在换热器用翅片213上形成的通孔、缺口部,从而将换热器用翅片213层叠地保持于堆叠器228。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8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换热器用翅片制造装置200中的输送装置226利用被称作所谓的断续输送机构的间歇输送机构来输送通过模具装置220(模具冲压部218)成形的金属带状体211。
在这样的以断续输送机构为代表的间歇输送机构中,在输送金属带状体211之际使连接销(日文:ヒッチピン)进入金属带状体211,在使断续输送机构自金属带状体211的输送方向返回之际,不得不使连接销自金属带状体211退回,从而金属带状体211的高速输送存在极限。
另外,当欲利用断续输送机构来高速输送金属带状体211时,还存在因构成断续输送机构的部件彼此间的碰撞而产生噪音、使构成断续输送机构的部件发生破损这样的风险。
特别是,在为形成有供作为换热管的扁平管插入的缺口部的金属带状体的情况下,与形成有供为圆管的换热管插入的通孔的金属带状体相比,被切缺口的开口侧的强度变弱,因此考虑构成断续输送机构的部件彼此间的碰撞等对输送造成的影响较大,从而期望一种构成断续输送机构的部件彼此间的碰撞等对输送造成的影响较小的结构。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够高速输送通过模具装置成形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且通过稳定且高精度的输送来防止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变形、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输送时的噪音的产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在制造形成有供换热用的扁平管插入的缺口部的扁平管用翅片之际,沿预定方向输送处于在金属制薄板形成了所述缺口部之后且在沿输送方向将金属制薄板以预定长度切断之前的阶段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旋转输送体,其具有多个能够进入所述缺口部的顶端细的突起,且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输送方向在水平面内正交的方向的旋转轴;以及旋转输送体驱动部,其驱动所述旋转输送体而使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各所述突起的侧面形状为如下形状,即,能够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同步地,以相对于所述缺口部维持有间隙的状态进入所述缺口部,且一边与所述缺口部相抵接来输送所述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一边自所述缺口部退回。
通过采用该结构,可以不采用断续输送机构,因此,能够防止噪音的产生、部件的破损,能够高速地输送扁平用翅片成形体。
另外,也可以是,该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侧面形状的至少一部分由渐开曲线形成。
另外,也可以是,该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装置设有:下引导板,其支承所述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下表面;以及上引导板,其覆盖所述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上表面。
采用该结构,能够防止在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时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在板厚方向上摆动。另外,能够使突起进入形成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缺口部的进入深度为恒定,能够稳定地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
另外,也可以是,该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输送体驱动部是伺服马达,该伺服马达的旋转轴直接连接于所述旋转输送体的所述旋转轴。
采用该结构,能够通过控制伺服马达的旋转角度容易地改变输送距离。另外,能够使构造廉价且紧凑。
另外,也可以是,该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输送体驱动部将来自曲轴的旋转动力作为动力源,该曲轴执行模具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缺口部的模具冲压动作。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高速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且通过稳定且高精度的输送来防止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变形、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输送时的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俯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每个输送单元的旋转盘的突起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能插入管插入部的突起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金属带状体和输送单元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金属带状体和输送单元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突起的其他形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突起的其他形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3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模具冲压部的主视图。
图14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模具冲压部的俯视图。
图15是以往技术中的换热器用翅片制造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将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100的整体结构表示在图1中。扁平管用翅片是通过使利用模具冲压部20对金属制薄板11进行冲压加工而得到的金属带状体成形为扁平管用翅片的产品宽度且产品长度而成的。
另外,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是包含利用模具冲压部20对金属制薄板11进行冲压加工而得到的金属带状体和将金属带状体按照扁平管用翅片的产品宽度分割而得到的产品宽度金属带状体中的任意一者的状态的概念。
换言之,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指的是,在金属制薄板11形成了缺口部之后且在沿输送方向将金属制薄板11以预定长度切断之前(以产品长度切断之前)的阶段的金属带状体。
作为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材料的铝等的未加工的金属制薄板11呈线圈状卷绕于展卷机12。自展卷机12拉出的金属制薄板11经由夹送辊14拉出,由给油装置16供给加工用油,之后,金属制薄板11被间歇输送至在内部配置有模具装置22的模具冲压部20。在此,由展卷机12、夹送辊14、给油装置16构成了材料供给部10。此外,材料供给部10的结构只是一个例子,因此,材料供给部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22具有上模组22A和下模组22B,设置为上模组22A以能够相对于下模组22B接近和远离的方式运动。在具有这样的模具装置22的模具冲压部20中在金属制薄板11形成具有作为供换热用的扁平管插入的缺口部的管插入部31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
将通过模具装置22形成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表示在图2中。在图2所示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中,以沿在水平面内与预定的输送方向(图2中的横向的箭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列产品组。
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在输送方向上和在水平面内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连续,在图2中抽出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一部分进行表示。
在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多处形成有管插入部31,该管插入部31供用于使换热用介质流通的扁平管相对于使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单片化而得到的各个产品插入。
在管插入部31与管插入部31之间形成有板状部33,在该板状部33形成有百叶窗部32。另外,在百叶窗部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侧形成有翻折部(日文:切り起し部)34,该翻折部34是通过将板状部33的一部分切开再将该部分翻折起来而形成的。
1个百叶窗部32所对应的两个翻折部34、34中的一侧的翻折部34形成在板状部33的顶端部侧。
管插入部31仅是从作为最终产品的扁平管用翅片30A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形成的。因而,管插入部31与管插入部31之间的多个板状部33由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连结部35连结起来。
上述1个百叶窗部32所对应的两个翻折部34、34中的另一侧的翻折部34形成在该连结部35上。此外,在此,将板状部33和连结部35这两者中未被实施冲压加工的部位中的、沿着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方向相连续的部位作为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平坦的部位(以下,有时仅称作平坦部位)。
图2所示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将以如下状态配置的两个扁平管用翅片30A作为一组,形成有两组,该两个扁平管用翅片30A以彼此的管插入部31的开口侧以邻接的方式面对的状态配置。即,两个产品的管插入部31的开口侧相对地配置而成的组配置为彼此的连结部35邻接。
返回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说明。通过被容纳于模具冲压部20的模具装置22形成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被在模具冲压部20的下游侧设置的输送装置40以间歇的方式沿预定方向(在此朝向列间分割装置70)输送。
对于输送装置40的输送时刻而言,输送装置40的动作被后述的动作控制部90进行控制,使得输送装置40与模具冲压部20的动作同步(连动)地进行动作,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间歇输送。
在图3中示出输送装置40的侧视图,在图4中示出输送装置40的俯视图,在图5中示出输送装置40的主视图。另外,在图6中示出表示构成输送单元50的旋转输送体56的突起52A的状态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输送装置40由输送单元50构成,该输送单元50在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方向上隔开所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本实施方式中的输送单元50具有旋转输送体56和旋转输送体驱动部58,该旋转输送体驱动部58对旋转输送体56进行驱动而使其绕在水平面内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旋转轴旋转。
旋转输送体56包括:多个旋转盘52,其在外周面形成有突起52A;以及旋转轴54,其贯穿旋转盘52的主平面中心部分,该旋转轴54沿在水平面内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相对于1根旋转轴54,旋转盘52设置有与在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宽度方向上形成的管插入部31的数量相同的数量或比其少的数量。
在图7中示出突起52A的放大图。
突起52A在旋转盘52的外周面上沿径向突出的方向形成有多个。
突起52A能插入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管插入部31,具有利用旋转输送体56的旋转将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沿输送方向牵引的功能。
突起52A形成为随着远离旋转盘52的外周面(基部)而(上端部侧)逐渐变窄的所谓的顶端细的形状。
突起52A的侧面形状为如下形状,即,突起52A能够与旋转轴54的旋转同步地,以相对于管插入部31维持有间隙的状态进入管插入部31,且一边与管插入部31相抵接来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一边自管插入部31退回。
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对于被插入管插入部31的突起52A,在旋转盘52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之际的旋转方向上,突起52A的外表面中的至少处于前表面侧(扁平管用翅片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部分由渐开曲线形成。但是,在图6中,突起52A的外表面中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这两部分都由渐开曲线形成。
此外,突起52A的外表面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渐开曲线。
通过利用渐开曲线来形成突起52A的外表面的前表面侧的部分,能够在随着旋转盘52旋转突起52A逐渐进入管插入部31内之际降低突起52A的外表面与管插入部31的内壁面之间的接触阻力而使突起52A顺畅地进入。
并且,在随着旋转盘52的旋转突起52A自管插入部31脱出之际,也能够降低突起52A的外表面与管插入部31的内壁面之间的接触阻力而使突起52A顺畅地脱出。
此外,优选的是,突起52A在旋转盘52的外周面上的配设角度间隔设为,在旋转盘52的外周面上的突起52A的配设间隔角度除以输送单元50的配设数量(驱动轴的轴数)时的值为14度以下。
通过申请人的实验可明确,通过采用这样的突起52A的配设角度间隔,在形成于旋转盘52的突起52A自管插入部31完全脱出之前下一个突起52A会进入下一个管插入部31,因此,能够对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可靠地进行定位,由此能够顺利地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
另外,在同一输送单元50内,如图6所示,对于旋转盘52上的各个突起52A的位置,配置为在旋转轴54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一条直线上。换言之,在使旋转输送体56(旋转轴54)旋转时,突起52A通过旋转输送体56的旋转方向上的特定位置的时刻在旋转输送体56的长度方向上均是一致的。通过采用如此形成的同一构造的多个输送单元50,能够设定成在各个输送单元50中的突起52A成为相对于输送面(水平面)正交的状态的时刻成为均等间隔。
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在输送单元50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之际使突起52A相对于管插入部31进入和退出的时刻在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内的宽度方向上相同。由此,能够使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时的对管插入部31作用的负荷分散,因此能够防止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变形。由此,容易使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速度高速化,在这方面较为合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伺服马达作为旋转输送体驱动部58(以下,也对伺服马达标注附图标记58)。伺服马达58以其旋转轴朝向铅垂下方的方式配置,伺服马达58的旋转轴经由凸轮分度器(日文:カムインデックス)59连结于旋转轴54。
由于如此借助凸轮分度器59将伺服马达58和旋转轴54连结起来,因此,即使使伺服马达58以恒定速度进行驱动,也能够对旋转轴54进行驱动而使其间歇旋转。
在此,采用了形成为与模具冲压部20的冲压动作同步那样的凸轮轮廓的凸轮分度器59。另外,该凸轮分度器59的输出轴还形成为如下那样的凸轮轮廓:能够重复执行如下动作,即,与设于旋转盘52的突起52A的配设状态相应地,在一个循环的动作下将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输送预定长度。
另外,优选的是,凸轮分度器59预先设为如下那样的凸轮轮廓:在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100间歇输送扁平管用翅片30之际的一个循环的动作结束时,进入扁平管用翅片30的管插入部31的突起52A的进入角度沿相对于输送面正交的方向立起。通过如此使突起以最佳的状态进入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管插入部31,能够在开始输送时顺利地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并且能够防止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变形,在这方面较为合适。
对于具有这样的结构的输送单元50的配设间隔(轴间距离),能够采用适宜的配设间隔,优选采用通过表1所示的计算式计算出来的配设间隔。
(表1)
L=P1×(M+1/N)
L:输送单元的轴间距离
P1:成形品间距(产品间距)
M:任意的整数
N:输送单元的配设数量(输送单元的轴数)
如图4所示,输送单元50在旋转轴54的一端侧连结有伺服马达58,输送单元50的另一端部侧由以轴承支架等为代表的保持体55以能够旋转的状态保持。伺服马达58以配置为比旋转轴54的中心轴(旋转轴)的轴线上位置偏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状态(也可以配置为偏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经由减速器57和凸轮分度器59连结有旋转轴54(伺服马达的输出轴)。
在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输送单元50设置为,各自的旋转输送体驱动部58成为在如下方向上交替的配置,该方向为在水平面内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
通过采用这样的输送单元50的平面配置形态,能够以接近模具冲压部20的状态配设伺服马达58。另外,能够使多个伺服马达58的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的一部分在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方向上相重叠。即,能够削减输送装置40的占有空间,因此,能够使输送装置40小型化,进而还能够使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100整体小型化。
另外,对于各个输送单元50中的伺服马达58与旋转轴54之间的连结,除了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伺服马达58经由减速器57和凸轮分度器59连结于旋转轴54的形态之外,还可以为仅经由凸轮分度器59连结于旋转轴54的形态、仅经由减速器57连结于旋转轴54的形态,而且,还能够使伺服马达58的输出轴和旋转输送体56(旋转轴54)直接连结。
即,旋转输送体56(旋转轴54)与伺服马达58之间的连结形态并不特别限定。
并且,各个输送单元50中的伺服马达58的动作由动作控制部90进行控制,使得至少彼此的旋转驱动动作与模具冲压部20的冲压动作(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间歇输送动作)同步(使转速同步)。
另外,优选的是,预先与构成输送装置40的输送单元50的配设数量相应地,使各个输送单元50中的旋转盘52的突起52A成为相对于输送面(水平面)正交的状态的时刻为均等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两个输送单元50构成输送装置40,因此,使各个输送单元50中的突起52A的角度相位差为将形成于旋转盘52的突起52A的配设角度间隔的值除以2而得到的角度间隔的值。即,相对于一个旋转轴54而言另一个旋转轴54,通过在成为将形成于旋转盘52的突起52A的配设角度间隔的值除以2而得到的角度间隔的值的位置处使凸轮分度器59的输出轴和旋转轴54相连结,从而设置了针对突起52A在与输送面正交的方向上立起的状态的角度相位差。
通过如以上那样对输送单元50中的突起52A设置角度相位差,能够使沿着输送方向配设有多个的输送单元50中的、任意一个输送单元50的突起52A相对于管插入部31进入和退出。即,能够使在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中作用的外力为恒定的大小,能够防止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变形且能够顺利地进行输送,在这方面较为合适。
另外,如图3、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模具冲压部20的出口位置配设有下引导板62,该下引导板62以使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下表面高度位置在所需长度范围内成为同一高度位置的方式引导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支承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下表面)。
下引导板62设置在多个输送单元50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范围内。下引导板62既可以是一体的构件,也可以分别单独地配设于输送单元50的上游部分、中间部分以及下游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下引导板62的上表面形成有凹槽62A。下引导板62的凹槽62A形成于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管插入部31的形成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和与百叶窗部32的形成部位相对应的位置。
在下引导板62的凹槽62A,穿设有沿板厚方向贯通下引导板62的通孔62B,在使突起52A(旋转盘52)的一部分自该通孔突出的状态下容纳输送单元50的旋转盘52。突起52A的顶端部分设置为,在突起52A相对于输送面直立时(完成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一个循环的间歇输送动作时)位于比下引导板62的上表面高度位置靠上侧的位置。
另外,通过使凹槽62A形成在与形成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百叶窗部32的配设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从而防止了在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时下引导板62与百叶窗部32之间的接触。
在下引导板62的上方配设有能够覆盖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上表面的上引导板64。
上引导板64设为能够以模具冲压部20侧的端缘部为转动的轴而切换成(能够转动至)与下引导板62重叠的状态和自下引导板62上翻的状态。在通常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时,成为上引导板64在板厚方向上隔着预定间隙的状态堆叠于下引导板62的状态。该间隙通过在下引导板62与上引导板64之间配设的间隔件65而形成。
在上引导板64的上表面安装有手柄64A和加强构件64B,作业人员通过把持并抬起手柄64A,能够使上引导板64为自下引导板62上翻的状态。
在上引导板64的下表面的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平坦部位相对应的位置配设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凸部64C。在通常的状态下,设置为在凸部64C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平坦部位之间空开间隙。
另外,配设有使上引导板64和下引导板62固定的引导板压紧螺栓66。以在下引导板62与上引导板64之间配设有间隔件65的状态下利用引导板压紧螺栓66进行紧固的状态安装了下引导板62和上引导板64。
仅在自模具冲压部20排出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产生了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板厚方向上的变动(摆动)时,上引导板64的凸部64C才抵接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平坦部位,由此能够限制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变动。由此,能够抑制输送单元50的突起52A进入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管插入部31的进入深度的偏差,从而能够将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面的高度位置维持在预定高度位置。另外,这样的对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板厚方向上的变动的限制是通过使凸部64C抵接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平坦部分而实现的,因此,不会使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产生变形。
此外,在输送装置40的下游侧设有列间分割装置70。列间分割装置70具有配置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上表面侧的上刀72和配置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下表面侧的下刀74。
对于列间分割装置70的动力源,既可以设置独立的动力源,也可以利用模具冲压部20的上下运动动作来使列间分割装置70进行动作。列间分割装置70的上刀72和下刀74沿输送方向纵长地形成,利用啮合起来的上刀72和下刀74将间歇输送过来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切断,形成作为在输送方向上较长的产品的中间体的产品宽度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B。在此,将列间分割装置70配设于输送装置40的下游侧,但列间分割装置70也可以配设于输送装置40的上游侧位置。
由列间分割装置70以产品宽度切断得到的、多个产品宽度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B被送入切割装置80内,将各个产品宽度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B以预定长度切断。这样一来,能够获得作为最终产品的扁平管用翅片30A。扁平管用翅片30A以多个层叠的方式堆叠于堆叠装置82,在堆叠了预定数量的扁平管用翅片30A后,将其输送至下一工序,组装成未图示的换热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100包括动作控制部90,该动作控制部90具有CPU和存储部(均未图示)。在动作控制部90的存储部预先存储有动作控制程序,该动作控制程序用于对构成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100的各结构进行动作控制,CPU自存储部读取动作控制程序,并按照动作控制程序对各结构进行动作控制。通过如此利用CPU和动作控制程序对各结构进行动作控制,能够使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100中的各结构的一系列的动作相协调。
动作控制部90对旋转输送体驱动部58的动作进行控制,使得各个旋转轴54的旋转动作同步且也与模具冲压部20的曲轴的旋转同步。另外,使得在完成了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动作)的间歇输送时成为某1个旋转盘52的突起52A相对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面沿与输送面正交的方向立起的状态。具体而言,以旋转盘52的突起52A在凸轮分度器59的间歇动作(一个循环动作)的动作开始位置处的位置为立起的状态的方式使凸轮分度器59的输出轴和旋转轴54相连结。
(第2实施方式)
图9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扁平管用翅片30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和与其相对应的输送单元50的结构。
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扁平管用翅片30,在作为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方向上,一侧(图9内的纸面上半部分)的产品的形成间距和另一侧(图9内的纸面下半部分)的产品的形成间距不一致,成为在输送方向上偏移了相当于产品尺寸的一半的量的状态(错开的状态)。
与这样的扁平管用翅片30的管插入部31的位置相对应的输送单元50的结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点。
具体而言,在旋转轴54的长度方向上,在顶端部侧那一半部分的范围和另一侧那一半部分的范围内,分别使突起52A的配设位置沿着旋转轴54的长度方向错开。更具体而言,在沿长度方向观察旋转轴54时,是使旋转盘52的周向上的突起52A的位置分别在旋转轴54的顶端部侧那一半部分的范围内和在另一侧那一半部分的范围内对齐的状态。
即,成为使另一侧那一半部分中的旋转盘52的外周面的谷部分的位置(突起52A与突起52A之间的中间位置)与旋转轴54的顶端部侧那一半部分中的旋转盘52的外周的峰部分的位置(突起52A的配设位置)对位的状态。若将图9所示的带旋转盘52的旋转轴54在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方向上隔开所需间隔地配设两个,则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是在输送面内沿与输送方向在同一面内正交的方向形成有多个扁平管用翅片30A的、所谓的带类型的形态。
但是,对于如图10所示,在输送面内沿与输送方向在同一面内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形成有单个扁平管用翅片的、所谓的标准翅片类型(日文:フィンパータイプ)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9,也能够适用本发明。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有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标准翅片类型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9指的是在输送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在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9的宽度方向上成为纵长的扁平管用翅片8而形成的成形体。
本实施方式的扁平管用翅片8的管插入部7是在各扁平管用翅片8的侧面(也就是输送方向侧的面)开口的缺口部,其在输送方向上较长地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单元50沿着输送方向配置有多个。在图10中沿着输送方向设有两个输送单元50。各输送单元50具有沿输送方向旋转的旋转轴54和沿着旋转轴54的轴线方向设置的多个旋转盘52。
在旋转盘52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突起52B。该突起52B形成为上端部侧变窄的所谓的顶端细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突起52B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突起52A不同,突起52B形成为在宽度方向较窄且在旋转方向上较宽。其原因在于,由于管插入部7在宽度方向较窄且在输送方向上较宽,因此突起52B与这样的管插入部7的形状相对应。
突起52B的侧面形状为如下形状,即,能够与旋转轴54的旋转同步地,以相对于管插入部7维持有间隙的状态进入管插入部7,且一边与管插入部7相抵接来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一边自管插入部7退回。
对于被插入管插入部7的突起52B,在旋转盘52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9之际的旋转方向上,突起52B的外表面中的至少处于前表面侧(扁平管用翅片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部分由渐开曲线形成。
但是,在图10中,突起52B的外表面中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这两部分都由渐开曲线形成。
此外,突起52B的外表面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渐开曲线。
通过利用渐开曲线来形成突起52B的外表面的前表面侧的部分,能够在随着旋转盘52旋转突起52B逐渐进入管插入部7内之际降低突起52B的外表面与管插入部7的内壁面之间的接触阻力而使突起52B顺畅地进入。
并且,在随着旋转盘52的旋转突起52B自管插入部7脱出之际,也能够降低突起52B的外表面与管插入部7的内壁面之间的接触阻力而使突起52B顺畅地脱出。
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用于输送标准翅片类型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9的旋转盘的其他形状。
在图11中,旋转盘52的突起52C的前表面侧的外表面由渐开曲线形成,突起52C的后表面侧的外表面由笔直地朝向旋转盘52的旋转中心的平面形成。对于这样的形状,由于至少突起52C的输送方向上的前表面侧的外表面为渐开曲线,因此也能够使突起52C相对于管插入部7顺畅地进入和脱出,而不会存在问题。并且,突起52C的后表面侧的外表面为平面,而非曲线。渐开曲线的加工极为费劲,通过设成这样的形状,从而使旋转盘52的加工变得容易。
与图11同样地,图12所示的旋转盘52的突起52D的前表面侧的外表面也由渐开曲线形成,突起52D的后表面侧的外表面由笔直地朝向旋转盘52的旋转中心的平面形成。但是,突起52D的旋转方向上的长度是所插入的管插入部7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的大约一半左右。对于这样的形状,由于至少突起52D的输送方向上的前表面侧的外表面为渐开曲线,因此也能够使突起52C相对于管插入部7顺畅地进入和抽出,而不会存在问题。并且,突起52D的后表面侧的外表面为平面,从而使旋转盘52的加工变得容易。
此外,在标准翅片类型的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100中,不用沿着输送方向以产品宽度切断,因此能够省略列间分割装置70的配设。另外,旋转输送体56只要采用与所制造的扁平管用翅片的形态相配合的适宜的形态即可。
(第4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是采用伺服马达作为驱动旋转输送体56而使其旋转的旋转输送体驱动部58的实施方式。
然而,旋转输送体驱动部58也可以是模具冲压部20的曲轴。
对于该实施方式,示出在图13和图14中。图13是自输送方向下游侧看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100的主视图,图14是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100的俯视图。
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100的模具冲压部20包括使模具装置22的上模组22A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未图示),在构成该驱动装置的曲轴110的轴线上设置了带轮112。利用自该带轮112经过多个带轮的多个同步带向两个凸轮分度器59的各自的输入轴输入旋转驱动力。
在模具冲压部20的侧面,沿上下方向配置有两个带轮116、118。在该侧面的带轮中的位于上部的带轮116与曲轴110的带轮112之间张设有第1同步带114。
在侧面的带轮中的位于下部的带轮118与位于上部的带轮116之间张设有第2同步带119。
另外,在输送装置4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下方设有带轮120,在该带轮120与侧面的下部的带轮118之间张设有第3同步带121。
在带轮120的旋转轴上还设有两个带轮122、123。在该带轮122的侧面侧设有带轮126,在带轮123的侧面侧设有带轮128。
在带轮122与带轮126之间张设有第4同步带124。在图13的右侧的凸轮分度器59的输入轴上也设有带轮129,在带轮126与右侧的凸轮分度器59的带轮129之间张设有第5同步带131。
这样一来,曲轴110旋转驱动力被输入到右侧的凸轮分度器59的输入轴。
在带轮123与带轮128之间张设有第6同步带125。在图13的左侧的凸轮分度器59的输入轴上也设有带轮130,在带轮128与左侧的凸轮分度器59的带轮130之间张设有第7同步带132。
这样一来,曲轴110的旋转驱动力被输入到左侧的凸轮分度器59的输入轴。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不将马达使用于旋转输送体56的旋转驱动,而将来自模具冲压部20的冲压动力使用于旋转输送体56的旋转驱动的情况下,可以不像以往那样采用断续输送机构,能够防止噪音的产生、部件的破损,能够高速地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输送装置40中设有两个输送单元50的形态,但并不限定于该形态。即,作为输送装置40,还能够采用沿着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输送方向配设有3个以上的输送单元50的形态(未图示)。另外,作为输送装置40,还能够采用仅设有1个输送单元50的形态(未图示)。
另外,输送单元50的配设间隔只要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产品间隔对应即可,也可以不是均等间隔。总之,只要以使构成输送装置40的多个输送单元50的旋转输送体56的旋转动作(转速)分别同步的方式由动作控制部90进行动作控制即可。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旋转输送体56采用了将形成有突起52A的旋转盘52安装于旋转轴54而成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使旋转轴54的外周面形成为凹凸形状(具有大径部和小径部的形状)且使凸部分(大径部)实现作为突起52A的功能而成的旋转输送体56的结构。
并且,说明了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100在间歇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之际的一个循环动作结束时进入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管插入部31的突起52A的进入角度沿相对于输送面正交的方向立起的形态,但并不限定于该形态。对于突起52A相对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管插入部31的进入角度而言,根据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材料、板厚尺寸来预先计算出在再次开始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时不会因突起52A再次被驱动旋转而使管插入部31变形的角度范围,将突起52A相对于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管插入部31的进入角度预先设定在计算得到的角度范围内即可。
另外,还能够采用如下形态,即,在输送单元50中使旋转轴54和旋转输送体驱动部58相连结之际不经由凸轮分度器59,而是动作控制部90以使模具冲压部20的冲压动作(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30的间歇输送动作)和旋转输送体驱动部58的旋转驱动动作同步的方式对旋转输送体驱动部58进行动作控制。
另外,还能够采用将以上说明的全部的实施方式、变形例适宜组合而成的扁平管用翅片制造装置100的结构。

Claims (5)

1.一种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在制造形成有供换热用的扁平管插入的缺口部的扁平管用翅片之际,沿预定方向输送处于在金属制薄板形成了所述缺口部之后且在沿输送方向将金属制薄板以预定长度切断之前的阶段的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输送体,其具有多个能够进入所述缺口部的顶端细的突起,且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输送方向在水平面内正交的方向的旋转轴;以及
旋转输送体驱动部,其驱动所述旋转输送体而使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各所述突起的侧面形状为如下形状,即,能够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同步地,以相对于所述缺口部维持有间隙的状态进入所述缺口部,且一边与所述缺口部相抵接来输送所述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一边自所述缺口部退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的侧面形状的至少一部分由渐开曲线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设有:
下引导板,其支承所述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下表面;以及
上引导板,其覆盖所述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输送体驱动部是伺服马达,
该伺服马达的旋转轴直接连接于所述旋转输送体的所述旋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输送体驱动部将来自曲轴的旋转动力作为动力源,该曲轴执行模具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缺口部的模具冲压动作。
CN201680087374.9A 2016-10-20 2016-10-20 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 Active CN1094151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1053 WO2018073927A1 (ja) 2016-10-20 2016-10-20 扁平チューブ用フィン成形体の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5179A true CN109415179A (zh) 2019-03-01
CN109415179B CN109415179B (zh) 2021-02-05

Family

ID=62018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7374.9A Active CN109415179B (zh) 2016-10-20 2016-10-20 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9569B2 (zh)
JP (1) JP6748728B2 (zh)
KR (1) KR102046824B1 (zh)
CN (1) CN109415179B (zh)
WO (1) WO2018073927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88557A (ja) * 1988-05-16 1989-11-20 Rohm Co Ltd 長尺状リードフレームの間欠移送装置
JP2013111600A (ja) * 2011-11-28 2013-06-10 Hidaka Seiki Kk 金属帯状体の送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94242A (en) * 1976-02-03 1977-08-08 Tetsuo Kuwata Head of golf club
JPS5443411U (zh) * 1977-08-30 1979-03-24
JPS5443411A (en) * 1977-09-13 1979-04-06 Ricoh Co Ltd Scanning head positioning system
JPH02251944A (ja) * 1989-03-27 1990-10-09 Nikon Corp カメラのフィルム駆動装置
US5139190A (en) 1991-04-22 1992-08-18 Precision Handling Devices Inc. Document feed tractor with height adjustable web support surface
JP3881991B2 (ja) 2004-07-08 2007-02-14 日高精機株式会社 金属帯状体の送り装置
JP5912446B2 (ja) 2011-11-18 2016-04-2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ット装置
KR101625395B1 (ko) 2014-12-31 2016-06-02 허예준 롤형 연속 약봉지의 보관 및 배출 장치
KR102094977B1 (ko) * 2016-10-20 2020-03-30 히다카 세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열교환기용 핀 성형체의 반송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88557A (ja) * 1988-05-16 1989-11-20 Rohm Co Ltd 長尺状リードフレームの間欠移送装置
JP2013111600A (ja) * 2011-11-28 2013-06-10 Hidaka Seiki Kk 金属帯状体の送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99569B2 (en) 2021-01-26
KR20180122400A (ko) 2018-11-12
US20200115180A1 (en) 2020-04-16
WO2018073927A1 (ja) 2018-04-26
JPWO2018073927A1 (ja) 2018-12-27
JP6748728B2 (ja) 2020-09-02
KR102046824B1 (ko) 2019-11-20
CN109415179B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1712A (zh) 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
JP5297704B2 (ja) 段ボールシートの製函装置
CN109415178A (zh) 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
US9089935B2 (e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flattened tube fins
CN109414750A (zh) 换热器用翅片的制造装置
US20140115881A1 (e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flattened tube fins
CN109415179A (zh) 用于输送扁平管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
JP6788602B2 (ja) 熱交換器のための板部品を作成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0108707B1 (en) An apparatus for forming fins for heat exchangers
CN109689548A (zh) 用于输送换热器用翅片成形体的装置
US138264A (en) Improvement in machines for cutting out planchets of sheet metal
US1124619A (en) Adjustable tray-making machine.
US1118867A (en) Machine for scoring and dieing box-blanks.
JPS59225832A (ja) プレス型
JP2005119245A (ja) 製函装置
JP2008100294A (ja) コルゲートフィン切断方法及びコルゲートフィン切断装置
SE508949C2 (sv) Förfarande och anläggning för tillverkning av nållistvärmeväxlarkonstruk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