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02004B - 一株简氏气单胞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株简氏气单胞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02004B
CN109402004B CN201811318050.9A CN201811318050A CN109402004B CN 109402004 B CN109402004 B CN 109402004B CN 201811318050 A CN201811318050 A CN 201811318050A CN 109402004 B CN109402004 B CN 109402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aeromonas
yjd
alkali
microbial inocul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80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02004A (zh
Inventor
李旭刚
李立新
刘羽
赵振杰
赵翔宇
卢磊
陈涛
李树华
李鸿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3180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02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02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2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02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2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 C05F11/08Organic fertilisers containing added bacterial cultures, mycelia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简氏气单胞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简氏气单胞菌具体为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其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442。实验证明,向植物根系施加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 CCTCC NO:M 2018442,可以提高植物的盐碱抗逆性,具体表现为植物的干重、鲜重、总根长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本发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株简氏气单胞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简氏气单胞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严重问题,作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受到高碱和高盐等非生物逆境因素的胁迫影响,这些逆境胁迫因素在全球会引起作物大量减产。近年来,气候异常、水资源奇缺、可用耕地减少、盐碱地增多,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威胁我国国家粮食安全。目前,人们从生理、生化、代谢、生态、遗传、进化等角度对植物响应盐碱胁迫等逆境胁迫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能够在基因组成、表达调控及信号传导等分子水平上认识植物对盐碱胁迫的耐逆性机理,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植物的抗逆性能开拓了新的途径。由于植物抗逆性状的复杂性,采用传统的育种方法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十分困难,基因工程手段虽然开辟了植物抗逆育种的新途径,但高效抗逆基因的分离成为限制植物抗逆基因工程的主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植物抗逆性。
本发明首先保护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该菌株已于2018年07月0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442。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CCTCC NO:M 2018442简称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菌剂,该菌剂含有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
所述菌剂的用途可为提高植物对盐碱胁迫抗性。
所述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strain)YJD-CS1接种至细菌培养基并进行培养,获得OD600nm值为0.5-1.0的菌液,即为所述菌剂。
所述细菌培养基可为TSB液体培养基。
所述TSB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可为:将胰蛋白胨17g、大豆蛋白胨3g、氯化钠5g、K2HPO4 2.5g和葡萄糖2.5g溶于1L蒸馏水。
所述菌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培养的条件可为:25~35℃(如25~30℃、30~35℃、25℃、30℃或35℃)、100-150r/min(如100-130r/min、130-150r/min、100r/min、130r/min或150r/min)培养30~60h(如30~48h、48~60h、30h、48h或60h)。
除了活性成分,所述菌剂还可以包括载体。所述载体可为固体载体或液体载体。所述固体载体可为矿物材料、植物材料或高分子化合物。所述矿物材料可为粘土、滑石、高岭土、蒙脱石、白碳、沸石、硅石和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材料可为玉米粉、豆粉和淀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可为聚乙烯醇。所述液体载体可为有机溶剂、植物油、矿物油或水。所述有机溶剂可为癸烷和/或十二烷。所述菌剂中,所述活性成分可以以被培养的活细胞、活细胞的发酵液、细胞培养物的滤液或细胞与滤液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所述组合物的剂型可为多种剂型,如液剂、乳剂、悬浮剂、粉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根据需要,所述菌剂中还可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20、吐温80等)、粘合剂、稳定剂(如抗氧化剂)、pH调节剂等。
所述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 CCTCC NO:M 2018442或上述任一所述菌剂在调控植物抗盐碱胁迫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应用中,所述调控植物抗逆性可为提高植物抗盐碱性(即提高植物抗盐碱胁迫能力)。
所述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 CCTCC NO:M 2018442或上述任一所述菌剂在制备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产品中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所述产品可为微生物肥料。
上述任一所述的应用中,所述对盐碱胁迫抗性可为抗盐性、抗碱性和抗盐碱性中的三种、任两种或任一种。
上述任一所述的应用中,所述植物可为如下c1)至c10)中的任一种:c1)双子叶植物;c2)单子叶植物;c3)禾本科植物;c4)十字花科植物;c5)水稻;c6)水稻品种日本晴;c7)玉米;c8)玉米自交系B73;c9)拟南芥;c10)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0亚型。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微生物肥料,其含有所述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strain)YJD-CS1 CCTCC NO:M 2018442或上述任一所述菌剂。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可为采用简氏气单胞菌处理植物,从而提高植物抗逆性。
上述方法中,所述“采用简氏气单胞菌处理植物”可通过向植物根系施加简氏气单胞菌实现。
上述方法中,所述“采用简氏气单胞菌处理植物”还可通过向植物地上部分(如叶片)喷施简氏气单胞菌实现。
上述方法中,所述“采用简氏气单胞菌处理植物”具体可为采用上述任一所述菌剂处理植物。
上述方法中,所述“采用上述任一所述菌剂处理植物”可通过向植物根系施加上述任一所述菌剂实现。
上述方法中,所述“采用上述任一所述菌剂处理植物”还可通过向植物地上部分(如叶片)喷施上述任一所述菌剂实现。
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中,所述简氏气单胞菌可为所述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 strain)YJD-CS1 CCTCC NO:M 2018442。
上述方法中,所述“采用所述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CCTCC NO:M 2018442或上述任一所述菌剂处理植物”可为向植物根系施加所述微生物肥料或向植物地上部分(如叶片)喷施所述微生物肥料。
上述方法中,所述抗逆性可为抗盐性、抗碱性和抗盐碱性中的三种、任两种或任一种。
上述方法中,所述植物可为如下c1)至c10)中的任一种:c1)双子叶植物;c2)单子叶植物;c3)禾本科植物;c4)十字花科植物;c5)水稻;c6)水稻品种日本晴;c7)玉米;c8)玉米自交系B73;c9)拟南芥;c10)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0亚型。
上述任一所述微生物肥料可为复合微生物肥料和/或生物有机肥。所述复合微生物肥可为菌剂、营养物质和有机质复合而成的肥料。所述复合微生物肥既有微生物的作用,又有化肥的作用。所述生物有机肥可为菌剂和腐熟的有机肥复合而成的一类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和/或生物有机肥的剂型可为颗粒剂。
上述任一所述提高植物对盐碱胁迫抗性具体可表现在植物的干重和/或鲜重和/或总根长和/或根表面积增加。上述任一所述提高植物对盐碱胁迫抗性还可表现在植物的总根量和/或总根表面积增加和/或地上部分高度增加(即株高增加)和/或叶片长度增加和/或叶片总表面积增加和/或叶片枯萎减少。
实验证明,本发明提供的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CCTCC NO:M 2018442可以提高水稻、玉米和拟南芥的对盐碱胁迫抗性,具体表现为干重、鲜重、总根长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地上部分高度增加(即株高增加),叶片长度增加,叶片总表面积增加,叶片枯萎减少。本发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观察的细菌YJD-CS1的形态。
图2为盐碱胁迫条件下YJD-CS1菌剂对拟南芥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图3为盐碱处理条件下YJD-CS1菌剂处理后拟南芥幼苗根系的统计结果。
图4为碱胁迫条件下YJD-CS1菌剂对玉米幼苗全苗和地上部分的影响。
图5为碱胁迫条件下YJD-CS1菌剂对玉米幼苗的根部形态的影响。
图6为碱胁迫条件下YJD-CS1菌剂处理后玉米幼苗的干重、鲜重、平均总根长和平均根表面积的统计结果。
图7为碱胁迫条件下YJD-CS1菌剂对水稻幼苗全苗和地上部分的影响。
图8为碱胁迫条件下YJD-CS1菌剂对水稻幼苗的根部形态的影响。
图9为碱胁迫条件下YJD-CS1菌剂处理后水稻幼苗的干重、鲜重、平均总根长和平均根表面积的统计结果。
保藏说明
菌种名称:简氏气单胞菌
拉丁名:Aeromonas veronii strain
菌株编号:YJD-CS1
保藏机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保藏机构简称:CCTCC
地址:中国武汉大学
保藏日期:2018年07月04日
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CTCC NO:M 201844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实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LB液体培养基:向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和氯化钠30g中加入蒸馏水,调节pH至8.0,调节体积至1L,然后121℃灭菌15min,冷却使用。
LB固体培养基:向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并使其浓度为15g/L;然后121℃灭菌15min。将冷却到约55℃的LB液体培养基倒入培养皿,自然冷却。
TSB液体培养基:向胰蛋白胨17g、大豆蛋白胨3g、氯化钠5g、K2HPO4 2.5g和葡萄糖2.5g中加入蒸馏水,调节体积至1L,然后121℃灭菌15min,冷却使用。
TSB固体培养基:向TS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并使其浓度为10g/L;然后121℃灭菌15min。将冷却到约55℃的TSB液体培养基倒入培养皿,自然冷却。
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olumbia-0亚型记载于如下文献中:KimH,Hyun Y,Park J,Park M,Kim M,Kim H,Lee M,Moon J,Lee I,Kim J.A genetic linkbetween cold responses and flowering time through FVE in Arabidopsisthaliana.Nature Genetics.2004,36:167-171。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olumbia-0亚型在下文中简称拟南芥。
实施例1、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 CCTCC NO:M2018442的分离、鉴定与保藏
一、细菌YJD-CS1的分离
1、在45mL无菌蒸馏水中加入5g土壤样品(采自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郊区西大滩盐碱地植物盐爪爪的根际土壤),搅拌15min,静止放置10min,然后取上清液1mL,加入盛有9mL无菌水中的无菌试管中充分混匀(此时稀释度记为10-1),然后从此试管中吸取1mL加入到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无菌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制成10-2、10-3、10-4、10-5、10-6、10-7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将各稀释度取0.1mL均匀涂布在LB固体培养基上,30℃恒温静置培养2-3d。
2、完成步骤1后,挑取LB固体培养基上的单菌落,反复纯化3次以上。将筛选到的一株细菌命名为细菌YJD-CS1。
二、细菌YJD-CS1的鉴定
1、形态学鉴定
(1)将细菌YJD-CS1接种至LB固体培养基上,3天后观察单菌落的形态。
结果表明,细菌YJD-CS1的菌落圆形,直径1.069~0.606μm,边缘整齐,颜色为白色,菌落不透明。
(2)细菌YJD-CS1经染色后,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
(3)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菌YJD-CS1的形态。
结果见图1(1为细菌YJD-CS1的正常形态,2为细菌YJD-CS1进行分裂时的形态)。细菌YJD-CS1的大小为1.07μm×3.084μm,短杆形。
2、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细菌YJD-CS1的16S rDNA如序列表中的序列1所示。
利用Clustal X软件将序列表中的序列1所示的双链DNA分子和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细菌YJD-CS1与气单胞菌属菌株LMG 24681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8%。
三、保藏
根据上述形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将步骤一分离纯化得到的细菌YJD-CS1鉴定为气单胞菌属。细菌YJD-CS1已于2018年07月0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为:中国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442。细菌YJD-CS1的全称为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 CCTCC NO:M 2018442,简称为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或简氏气单胞菌YJD-CS1。
菌种保存:将简氏气单胞菌YJD-CS1的单菌落接种至LB液体培养基,30℃培养16h,得到培养菌液。将1体积份培养菌液和1体积份80%(v/v)甘油水溶液混匀,-80℃保存。
实施例2、YJD-CS1菌剂的制备
1、将实施例1中-80℃保存的菌种在TSB固体培养基上活化。
2、挑取TSB固体培养基单菌落接种于装有100mL TSB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规格为500mL)中,30℃、130r/min培养48h,得到OD600nm值约为1.0的菌液。该菌液即为制备的YJD-CS1菌剂。
实施例3、简氏气单胞菌YJD-CS1在提高拟南芥抗盐碱性中的应用
培养皿的规格为10cm×10cm。
一、培养基的制备
MS固体培养基:将2.37g MS基本培养基粉末、13g琼脂和NaCl溶于蒸馏水,然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L,调节pH值至5.8,然后121℃灭菌15min,冷却使用。
盐固体培养基:向MS固体培养基加入NaCl并使NaCl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00mM,调节pH值至8.0;然后121℃灭菌15min,将约55℃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个培养皿25mL),自然冷却。
碱固体培养基:向MS固体培养基加入NaHCO3并使NaHCO3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mM,调节pH值至8.0;然后121℃灭菌15min,将约55℃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个培养皿25mL),自然冷却。
盐碱固体培养基:向MS固体培养基加入NaHCO3和NaCl,并使NaHCO3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mM、NaCl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00mM,调节pH值至8.0;然后121℃灭菌15min,将约55℃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个培养皿25mL),自然冷却。
盐+菌剂固体培养基:取装有盐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在其下部四分之一以下的培养基表面涂布0.1mL YJD-CS1菌剂,自然风干。
碱+菌剂固体培养基:取装有碱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在其下部四分之一以下的培养基表面涂布0.1mL YJD-CS1菌剂,自然风干。
盐碱+菌剂固体培养基:取装有盐碱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在其下部四分之一以下的培养基表面涂布0.1mL YJD-CS1菌剂,自然风干。
MS+菌剂固体培养基:取装有MS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在其下部四分之一以下的培养基表面涂布0.1mL YJD-CS1菌剂,自然风干。
二、YJD-CS1菌剂对拟南芥盐碱胁迫抗性的影响
培养条件为:22℃;12h光照/12h黑暗;光照强度为5000Lx。
1、取拟南芥种子,用2.6%(v/v)次氯酸钠水溶液灭菌10min,然后用灭菌水清洗三次。
2、完成步骤1后,将拟南芥种子播种于固体培养基(盐固体培养基、碱固体培养基、盐碱固体培养基、盐+菌剂固体培养基、碱+菌剂固体培养基、盐碱+菌剂固体培养基、MS固体培养基或MS+菌剂固体培养基),4℃春化三天。需要注意的是,种子播种时不与菌剂直接接触,即播种于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的四分之一以上部分,后续竖直培养后,拟南芥根部也不生长至已涂布菌剂的培养基处(本实验研究菌剂的分泌物对拟南芥根部生长的影响)。
3、将完成步骤2的固体培养基竖直培养6天,观察拟南芥的生长状态。
拟南芥的生长状态见图2(1为盐固体培养基,2为盐+菌剂固体培养基,3为碱固体培养基,4为碱+菌剂固体培养基,5为盐碱固体培养基,6为盐碱+菌剂固体培养基,7为MS固体培养基,8为MS+菌剂固体培养基)。
4、将完成步骤2的固体培养基竖直培养12天,统计拟南芥幼苗的主根长(实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每次使用拟南芥种子为80粒)。
统计结果见表1和图3。
表1
固体培养基的类型 平均主根长(cm)
盐固体培养基 1.12
盐+菌剂固体培养基 1.98
碱固体培养基 0.82
碱+菌剂固体培养基 3.49
盐碱固体培养基 0.16
盐碱+菌剂固体培养基 2.01
MS固体培养基 5.84
MS+菌剂固体培养基 2.93
结果表明,无盐碱胁迫条件下,MS固体培养基和MS+菌剂固体培养基上拟南芥幼苗的平均主根长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未涂布YJD-CS1菌剂的拟南芥幼苗生长较好;盐碱胁迫条件下,涂布YJD-CS1菌剂的固体培养基上拟南芥幼苗的平均主根长显著高于对应的未涂布YJD-CS1菌剂的固体培养基。由此可见,简氏气单胞菌YJD-CS1可以提高拟南芥的抗盐碱性。
实施例4、简氏气单胞菌YJD-CS1在提高玉米抗碱胁迫中的应用
琼脂固体培养基:将5g琼脂粉溶于500mL蒸馏水,121℃灭菌15min。将约55℃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自然冷却。
碱液:由1体积份500×碱母液和499体积份水混合而成。500×碱母液:将5.2995gNa2CO3和4.2g NaHCO3溶于500mL去离子水,调节pH值为10.0,备用。
培养条件:28℃;12h光照/12h黑暗;光照强度为5000Lx。
1、取80粒玉米自交系B73种子,先用70%(v/v)乙醇水溶液灭菌5min,灭菌水清洗1次;再用2.6%(v/v)次氯酸钠水溶液灭菌15min,灭菌水清洗5次。
2、将玉米种子播种于琼脂固体培养基,竖直培养7天,得到幼苗。
3、将幼苗移栽至装有营养土的盆中(每盆2棵),得到40盆玉米幼苗共80棵。
4、取20盆玉米幼苗,每周浇灌一次碱液,每次浇灌300mL。取另外20盆玉米幼苗,每周浇灌一次去离子水,每次浇灌300mL。共浇灌6周。
5、将浇灌碱液的20盆玉米幼苗随机分为碱液对照组和碱液菌剂组两组,每组10盆。将浇灌去离子水的20盆玉米幼苗随机分为水对照组和水菌剂组两组,每组10盆。实验如下:
对碱液菌剂组每隔3天向每株玉米幼苗根部滴加60μL YJD-CS1菌剂,培养42天;对碱液对照组不施加菌剂,同等条件培养42天。
对水菌剂组每隔3天向每株玉米幼苗根部滴加60μL YJD-CS1菌剂,培养42天;对水对照组不施加菌剂,同等条件培养42天。
6、观察分析各组玉米生长发育的表型,并使用WinRHIZO根系扫描分析仪记录各组玉米幼苗根系形态。
玉米幼苗地上部分和全苗的表型见图4(1为水处理组地上部分,左边为水对照组、右边为水菌剂组;2为碱液处理组地上部分,左边为碱液对照组、右边碱液菌剂组;3为水处理组全苗,左边为水对照组、右边为水菌剂组;4为碱液处理组全苗,左边为碱液对照组、右边碱液菌剂组)。玉米根部形态见图5(1为水对照组,2为水菌剂组,3为碱液对照组,4为碱液菌剂组)。
7、碱胁迫条件下YJD-CS1菌剂处理42天对各株玉米幼苗的干重、鲜重、总根长和根表面积进行统计。
结果见表2和图6(A为干重、鲜重,B为总根长,C为根表面积)。水处理条件下,施加YJD-CS1菌剂和不滴加YJD-CS1菌剂的玉米幼苗的干重、鲜重、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均无显著差异;碱胁迫条件下,施加YJD-CS1菌剂的玉米幼苗的干重、鲜重、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均显著高于未施加YJD-CS1菌剂的玉米幼苗。由此可见,简氏气单胞菌YJD-CS1能够提高玉米的抗碱胁迫能力。
表2
平均干重(g) 平均鲜重(g) 平均总根长(cm) 平均根表面积(cm<sup>2</sup>)
碱液对照组 4.80 18.37 122.23 330.658
碱液菌剂组 5.50 22.53 139.44 355.151
水对照组 5.06 19.38 146.81 376.93
水菌剂组 6.96 24.62 156.48 431.90
实施例5、简氏气单胞菌YJD-CS1在提高水稻抗碱胁迫中的应用
培养条件:28℃;12h光照/12h黑暗;光照强度为5000Lx。
碱液:由1体积份500×碱母液和499体积份水混合而成。500×碱母液:将5.2995gNa2CO3和4.2g NaHCO3溶于500mL去离子水,调节pH值为10.0,备用。
1、将80粒水稻品种日本晴种子放入培养皿,加入少量水,然后置于37℃恒温培养箱培养至种子发出芽及短根。
2、将发芽的水稻幼苗移栽至装有营养土的盆中(每盆2棵),得到40盆水稻幼苗共80棵。
3、取20盆水稻幼苗,每周浇灌一次碱液,每次浇灌300mL。另外20盆水稻幼苗,每周浇灌一次去离子水,每次浇灌300mL。共浇灌6周。
4、将浇灌碱液的20盆水稻幼苗随机分为碱液对照组和碱液菌剂组两组,每组10盆。将浇灌去离子水的20盆水稻幼苗随机分为水对照组和水菌剂组两组,每组10盆。实验如下:
对碱液菌剂组每隔3天向每株水稻幼苗根部滴加60μL YJD-CS1菌剂,培养42天;对碱液对照组不施加菌剂,同等条件培养42天。
对水菌剂组每隔3天向每株水稻幼苗根部滴加60μL YJD-CS1菌剂,培养42天;对水对照组不施加菌剂,同等条件培养42天。
5、观察分析各组水稻生长发育的表型,并使用WinRHIZO根系扫描分析仪记录各组水稻幼苗根系形态。
水稻幼苗地上部分和全苗的表型见图7(1为水处理组地上部分,左边为水对照组、右边为水菌剂组;2为碱液处理组地上部分,左边为碱液对照组、右边碱液菌剂组;3为水处理组全苗,左边为水对照组、右边为水菌剂组;4为碱液处理组全苗,左边为碱液对照组、右边碱液菌剂组)。水稻根部形态见图8(1为水对照组,2为水菌剂组,3为碱液对照组,4为碱液菌剂组)。
7、碱胁迫条件下YJD-CS1菌剂处理42天对各株水稻幼苗的干重、鲜重、总根长和根表面积进行统计。
结果见表3和图9(A为干重、鲜重,B为总根长,C为根表面积)。
水处理条件下,施加YJD-CS1菌剂和未施加YJD-CS1菌剂的水稻幼苗的干重、鲜重、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均无显著差异;碱胁迫条件下,施加YJD-CS1菌剂的水稻幼苗的干重、鲜重、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均显著高于未施加YJD-CS1菌剂的水稻幼苗。由此可见,简氏气单胞菌YJD-CS1能够提高水稻的抗盐碱性碱胁迫能力。
表3
Figure BDA0001856816590000091
Figure BDA0001856816590000101
<110> 山东农业大学
<120> 一株简氏气单胞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160> 1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144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400> 1
cggggggcga ctacacatgc agtcgagcgg cagcgggaaa gtagcttgct acttttgccg 60
gcgagcggcg gacgggtgag taatgcctgg ggatctgccc agtcgagggg gataactact 120
ggaaacggta gctaataccg catacgccct acgggggaaa gcaggggacc ttcgggcctt 180
gcgcgattgg atgaacccag gtgggattag ctagttggtg aggtaatggc tcaccaaggc 240
gacgatccct agctggtctg agaggatgat cagccacact ggaactgaga cacggtccag 300
actcctacgg gaggcagcag tggggaatat tgcacaatgg gggaaaccct gatgcagcca 360
tgccgcgtgt gtgaagaagg ccttcgggtt gtaaagcact ttcagcgagg aggaaaggtt 420
ggtagctaat aactgccagc tgtgacgtta ctcgcagaag aagcaccggc taactccgtg 480
ccagcagccg cggtaatacg gagggtgcaa gcgttaatcg gaattactgg gcgtaaagcg 540
cacgcaggcg gttggataag ttagatgtga aagccccggg ctcaacctgg gaattgcatt 600
taaaactgtc cagctagagt cttgtagagg ggggtagaat tccaggtgta gcggtgaaat 660
gcgtagagat ctggaggaat accggtggcg aaggcggccc cctggacaaa gactgacgct 720
caggtgcgaa agcgtgggga gcaaacagga ttagataccc tggtagtcca cgccgtaaac 780
gatgtcgatt tggaggctgt gtccttgaga cgtggcttcc ggagctaacg cgttaaatcg 840
accgcctggg gagtacggcc gcaaggttaa aactcaaatg aattgacggg ggcccgcaca 900
agcggtggag catgtggttt aattcgatgc aacgcgaaga accttacctg gccttgacat 960
gtctggaatc ctgcagagat gcgggagtgc cttcgggaat cagaacacag gtgctgcatg 1020
gctgtcgtca gctcgtgtcg tgagatgttg ggttaagtcc cgcaacgagc gcaacccctg 1080
tcctttgttg ccagcacgta atggtgggaa ctcaagggag actgccggtg ataaaccgga 1140
ggaaggtggg gatgacgtca agtcatcatg gcccttacgg ccagggctac acacgtgcta 1200
caatggcgcg tacagagggc tgcaagctag cgatagtgag cgaatcccaa aaagcgcgtc 1260
gtagtccgga tcggagtctg caactcgact ccgtgaagtc ggaatcgcta gtaatcgcaa 1320
atcagaatgt tgcggtgaat acgttcccgg gccttgtaca caccgcccgt cacaccatgg 1380
gagtgggttg caccagaagt agatagctta accttcggga gggcgttacc acggttgatc 1440
tgc 1443

Claims (36)

1.简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strain)YJD-CS1,其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442。
2.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简氏气单胞菌YJD-CS1。
3.权利要求1所述简氏气单胞菌YJD-CS1或权利要求2所述菌剂在调控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所述调控植物抗逆性为提高植物抗盐碱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双子叶植物。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单子叶植物。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禾本科植物。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十字花科植物。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水稻。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水稻品种日本晴。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玉米。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玉米自交系B73。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拟南芥。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0亚型。
14.权利要求1所述简氏气单胞菌YJD-CS1或权利要求2所述菌剂在制备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抗逆性为抗盐碱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双子叶植物。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单子叶植物。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禾本科植物。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十字花科植物。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水稻。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水稻品种日本晴。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玉米。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玉米自交系B73。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拟南芥。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0亚型。
25.一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为采用简氏气单胞菌处理植物,从而提高植物抗逆性;
所述简氏气单胞菌为权利要求1所述简氏气单胞菌YJD-CS1;
所述抗逆性为抗盐碱性。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简氏气单胞菌处理植物为采用权利要求2所述菌剂处理植物。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双子叶植物。
28.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单子叶植物。
29.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禾本科植物。
30.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十字花科植物。
31.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水稻。
32.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水稻品种日本晴。
33.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玉米。
34.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玉米自交系B73。
35.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拟南芥。
36.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0亚型。
CN201811318050.9A 2018-11-07 2018-11-07 一株简氏气单胞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Active CN109402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8050.9A CN109402004B (zh) 2018-11-07 2018-11-07 一株简氏气单胞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8050.9A CN109402004B (zh) 2018-11-07 2018-11-07 一株简氏气单胞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2004A CN109402004A (zh) 2019-03-01
CN109402004B true CN109402004B (zh) 2020-08-25

Family

ID=65472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8050.9A Active CN109402004B (zh) 2018-11-07 2018-11-07 一株简氏气单胞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020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7315B (zh) * 2020-09-30 2023-12-22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 media)及其应用
CN114250177B (zh) * 2021-12-21 2022-05-24 东北林业大学 一株不动杆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6385A (zh) * 2008-09-19 2010-03-24 上海创博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土壤连作障碍的微生物制剂及制作方法
CN102492026A (zh) * 2011-11-17 2012-06-13 中国农业大学 Na+/H+逆向转运蛋白Nha-K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2391972B (zh) * 2011-11-23 2012-09-19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株樱桃根际促生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CN103789232B (zh) * 2014-01-08 2016-01-20 北京工商大学 一株高效处理含氮污水的施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CN104151082B (zh) * 2014-08-26 2016-08-17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80943B (zh) * 2018-12-06 2022-02-22 集美大学 镥铕共发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嗜水气单胞菌b11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2004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6847B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gt11及其应用
CN110846243B (zh) 生防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172507B (zh) 枯草芽孢杆菌hmb19198在防治黄瓜白粉病上的应用
CN111690578B (zh) 一株耐盐碱暹罗芽孢杆菌及其活菌制剂的生产方法与应用
CN113373180B (zh)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纳米硒合成活性菌液、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131641B (zh) 一种哈茨木霉多元发酵方法及其应用
CN107287130A (zh) 一种微白黄链霉菌菌株及其在农药中的应用
CN103952439B (zh) 拟南芥遗传转化后的抑菌培养方法
CN111172060A (zh) 一种具有防治香蕉枯萎病功能的芽孢杆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92987B (zh) 一株淡紫拟青霉菌及其在抑制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CN111670769B (zh) 一种提高水稻抗逆性的方法
KR20130056585A (ko) 물억새 뿌리로부터 분리한 미생물을 이용한 식물 생장 촉진방법
CN109402004B (zh) 一株简氏气单胞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CN109169712B (zh) 一种复合生防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67075B (zh) 一种短小芽孢杆菌作为水稻生长促进剂的用途
CN111944710B (zh) 一株希瓦氏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CN114250177B (zh) 一株不动杆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CN109749940B (zh) 一种真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09197423B (zh) 一种甜瓜白粉病抗性的扦插育苗鉴定方法
CN107529551B (zh) 一种具有转基因发根的混合型茶树的高效诱导方法
CN116694505A (zh) 一种可防治根肿病的绛红褐链霉菌及其应用
CN105316258A (zh) 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菌株1ln2及其应用
CN111471627B (zh) 一株粘质沙雷氏菌bsz及应用
CN111517863B (zh) 一种含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
CN111909863B (zh) 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