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51082B - 一种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51082B
CN104151082B CN201410425445.4A CN201410425445A CN104151082B CN 104151082 B CN104151082 B CN 104151082B CN 201410425445 A CN201410425445 A CN 201410425445A CN 104151082 B CN104151082 B CN 104151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inorganic
chemical mixed
preparation
aeromonas salmonicid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54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51082A (zh
Inventor
王敬敬
黄志勇
柳影
银婷婷
梁亚杰
王兴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Ti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4104254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510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51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51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51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51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在制备微生物肥料中的应用。本发明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微生物复混肥,包含有鲑气单胞菌菌剂及腐殖酸和无机肥;其中微生物菌剂中活菌的数量为1~5亿个/克,腐殖酸和无机肥的质量比为5:5。本发明的微生物复混肥营养丰富,可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与普通复混肥相比,在等量投入的情况下,可使产量提高28%,VC含量提高37%。且能够促进根际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以利于作物的生长,还可提高化肥利用率,活化与协助释放土壤中的潜在养分,提高作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抑制病虫害。

Description

一种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微生物肥料具有培肥土壤肥力,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农作产品中硝态氮、重金属、农药的含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净化和修复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抗逆性等特点。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和使用是维持与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土壤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支撑。然而,尽管目前的微生物肥料产品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产品都存在营养不够全面,配伍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大力开展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对缓解我国粮食、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在制备微生物肥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微生物复混肥,包含有杀鲑气单胞菌菌剂及腐殖酸和无机肥;其中微生物菌剂中活菌的数量为1~5亿个/克,腐殖酸和无机肥的质量比为5:5。
所述无机肥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且N:P2O5:K2O的比例为8:30:4。
上述的微生物复混肥,是将杀鲑气单胞菌菌剂吸附到腐殖酸上,阴干后,再加入无机肥完成制备。
所述杀鲑气单胞菌菌剂,是通过如下的培养基扩大培养制备的:蔗糖1%,氯化钠0.02%,磷酸氢二钾0.2%,硫酸镁0.05%,硫酸铵0.1%,酵母膏0.1%,氯化铁0.0005%,碳酸钙0.01%,培养基的pH为7.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微生物复混肥营养丰富,可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与普通复混肥相比,在等量投入的情况下,可使产量提高28%,VC含量提高37%。
2、本发明的微生物复混肥中的功能菌能够促进根际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以利于作物的生长,还可提高化肥利用率,活化与协助释放土壤中的潜在养分,提高作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抑制病虫害。
3、微生物复混肥中的腐殖酸能够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有机质,其次还能改良土壤、刺激植物生长、改善作物品质、增加肥效、增强抗病防虫等抗逆性能,尤其对瓜果类能促进外形规整,提高VC含量,口感甜脆,色泽美观。
4、微生物复混肥可大大减少化肥的用量,从而可以减少化肥带来的一系列水、土、空气等污染问题,这对改变我国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化肥,加强农业生态保护方面能用很大的帮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微生物复混肥营养丰富,功能全面,其中含有的土壤有益微生物可通过提供营养,分泌激素等机制促进作物生长;无机肥为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氮、磷、钾营养;有机肥即腐殖酸为作物提供了丰富的碳源和其他营养因子。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过程作详尽描述。
实施例1: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阿须贝培养基(甘露醇1%,磷酸二氢钾0.02%,硫酸镁0.02%,氯化钠0.02%,硫酸钙0.01%,碳酸钙0.5%,pH 7.0)对微生物进行筛选,通过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能力,从中挑选具有较强固氮能力的微生物。
最终选择了固氮菌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构建了微生物菌剂。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具有较强的固氮、解磷、解钾能力,可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可被植物吸收的氮肥,促进氮素循环代谢,源源不断的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可将土壤中不溶性的磷和钾,转变为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和有效钾,促进磷素、钾素循环代谢,为植物提供大量的磷素、钾素营养。此外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还能产生吲哚乙酸等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将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进行摇床扩大培养、种子罐发酵和发酵罐发酵。所用培养基制备如下:蔗糖1%,氯化钠0.02%,磷酸氢二钾0.2%,硫酸镁0.05%,硫酸铵0.1%,酵母膏0.1%,氯化铁0.0005%,碳酸钙0.01%,培养基的pH为7.0。在此培养基中,杀鲑气单胞菌的数量可在20小时达到100~400亿个/ml。将发酵好的杀鲑气单胞菌发酵液以1:34体积(L)/质量(kg)的比例与腐殖酸进行吸附,搅拌,以松散不结块为准,阴干后即制成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在长期常温保存中,有效活菌数可稳定保持在30~40亿个/ml以上。
实施例2:微生物复混肥的制备
将实施例1中制备的微生物菌剂与化肥根据作物营养需求以1:1的比例进行合理配比,即制成微生物复混肥。化肥各组分及比例为: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为1:4.44。研制的微生物复混肥可为作物提供充足、合理的氮、磷、钾营养,且益生菌的有效活菌数量稳定保持在1~4亿个/ml以上,不仅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还可防止土壤污染,改良土壤。
微生物复混肥在黄瓜种植上的应用效果
1)、供试土壤
前茬作物:玉米
土壤类型:黑土
土壤分析结果:pH:6.8,有机质:23.5g/kg,全氮:1.42g/kg,全磷:107mg/kg,全钾:3.1g/kg,缓效钾:270mg/kg,水解性氮:147mg/kg,速效钾:376mg/kg,有效磷:6mg/kg。
2)、供试品种:精品新秀黄瓜
3)、实验方法
实验设3个处理:
处理一,微生物复混肥68kg/667m2
处理二,复混肥(无微生物菌剂)68kg/667m2
处理三,不施肥。
实验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40m2
实验肥料分三次施入,一次基肥,两次追肥。开沟10cm左右覆土,其他管理水平一致。挖坑点播,间距33~38cm,每个坑内播种2至3颗。
4)、不同处理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在黄瓜结果期的21天中,统计每个小区黄瓜的重量。
表1 不同施肥处理的黄瓜产量
结果如表1所示,处理一比处理三的总产量增加了18%,比处理二增加了28%。这说明在黄瓜的种植中,施用微生物复混肥要优于普通复混肥,能达到良好的增产效果。
5)、不同处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每个小区随机挑选5个黄瓜进行Vc含量测定。
表2 不同施肥处理的黄瓜品质
如表2所示,处理一比处理三的Vc含量略低,降低了26%,比处理二增加了37%。这说明在黄瓜的种植中,施用微生物复混肥要优于普通复混肥,能达到良好的提高作物品质的效果。

Claims (5)

1.一种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应用,是在制备微生物肥料中的应用。
2.一种微生物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复混肥包含有杀鲑气单胞菌菌剂及腐殖酸和无机肥,其中腐殖酸和无机肥的质量比为5:5;所述的无机肥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且N:P2O5:K2O的比例为8:3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混肥中杀鲑气单胞菌活菌的数量为1~5亿个/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鲑气单胞菌菌剂,是通过如下的培养基扩大培养制备的:蔗糖1%,氯化钠0.02%,磷酸氢二钾0.2%,硫酸镁0.05%,硫酸铵0.1%,酵母膏0.1%,氯化铁0.0005%,碳酸钙0.01%,培养基的pH为7.0。
5.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混肥的制备方法,是将杀鲑气单胞菌菌剂吸附到腐殖酸上,阴干后,再加入无机肥完成制备。
CN201410425445.4A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151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5445.4A CN104151082B (zh)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5445.4A CN104151082B (zh)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51082A CN104151082A (zh) 2014-11-19
CN104151082B true CN104151082B (zh) 2016-08-17

Family

ID=51876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5445.4A Active CN104151082B (zh)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510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8300A (zh) * 2016-08-08 2018-02-16 东莞市保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固氮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1187A (zh) * 2017-03-18 2017-06-13 广州聚禅现代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含微生物活性菌种的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02004B (zh) * 2018-11-07 2020-08-25 山东农业大学 一株简氏气单胞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76087C1 (ru) * 1995-02-07 1997-03-27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Диапазон"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жидко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гуминового удобрения
CN100572337C (zh) * 2007-02-06 2009-12-23 济南神力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全肥素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53384A (zh) * 2010-12-20 2011-08-17 北京华信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利用复混肥生产设备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方法
CN102181377B (zh) * 2010-12-28 2013-03-20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气单胞菌6-38及其应用
JP5511112B2 (ja) * 2011-06-14 2014-06-04 有限会社バイオメディカルリサーチグループ 菌体破砕物及びその配合物
CN103265338A (zh) * 2013-05-27 2013-08-28 黄裕蘅 一种处理餐厨垃圾转化肥料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51082A (zh) 2014-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4284A (zh) 一种秸秆发酵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6748341A (zh) 马铃薯专用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8698A (zh) 一种利用沼渣好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61611A (zh) 一种具有盐碱地改良功效的微生物有机肥料
CN102491802A (zh) 茶粕生物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7162816A (zh) 一种秸秆半腐熟盐碱地改良肥料
CN104262047A (zh) 一种高活性腐植酸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30685A (zh) 一种含γ-聚谷氨酸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5950520B (zh) 一种高效解磷的根瘤菌及其应用
CN109650986A (zh) 一种改良退化蔬菜地土壤的炭基生物有机肥及其应用
CN103194407A (zh) 一种稻草腐解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73786A (zh)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的方法
CN105085121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
CN104962489A (zh) 一种液体秸秆腐熟剂及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9721421A (zh) 一种含海藻多糖和黄腐酸复合增效磷肥的制备及应用
CN107285925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剂秸秆堆沤还田的方法
CN107298633A (zh) 一种秸秆堆沤用生物制剂
CN107129327A (zh) 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45694A (zh) 一种复合生化制剂及其在秸秆还田中应用
CN109835881A (zh) 一种改性生物炭、生物炭基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194410A (zh) 一种胶冻样类芽孢杆菌以及利用其生产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方法
CN109400401A (zh) 一种适合多种作物生长的新型高效复合微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935244B (zh) 水葫芦发酵液冲施肥及其应用
CN108821811A (zh) 一种以秸秆为原料的复合微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5080A (zh) 一种利用生活排泄物和秸秆发酵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