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69593A - 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69593A
CN109369593A CN201811455271.0A CN201811455271A CN109369593A CN 109369593 A CN109369593 A CN 109369593A CN 201811455271 A CN201811455271 A CN 201811455271A CN 109369593 A CN109369593 A CN 109369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aempferol
reaction
added
preparation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52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69593B (zh
Inventor
肖金霞
郭文华
杨雪峰
杨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JIAHE PHYTOCH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JIAHE PHYTOCH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JIAHE PHYTOCH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JIAHE PHYTOCH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552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69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69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9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69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9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11/04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 C07D311/22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 C07D311/26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3
    • C07D311/28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3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nly
    • C07D311/30Benzo[b]pyrans,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carbocyclic ring with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3 with aromatic ring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nly not hydrogenated in the hetero ring, e.g. flavo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料药物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为解现有技术从植物中分离纯化山奈酚时,存在对植物资源和溶剂的浪费均较大,而山奈酚全合成方法存在合成路线长、步骤多、收率低、难以达到工业化生产要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选用二氢杨梅素作为起始原料,经过水解、催化闭环、氧化三步反应得到山奈酚粗品,将山奈酚粗品纯化精制得到质量合格的山奈酚精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山奈酚,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料药物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山奈酚,英文名为:Kaempferol,化学名为:5,7,4’-三羟基黄酮醇,别名莰菲醇、百蕊草素Ⅲ、山柰酚-3、山柰黄酮醇。山奈酚主要来源于姜科植物山奈(Kaempfer riagalangal L)的根茎,此外,山奈酚还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及饮料中,目前已经可以从茶叶、椰菜、亚榛子、蜂胶、柚子等绿色植物中提取得到山奈酚的纯品。山奈酚作为最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且安全无毒,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山奈酚的分子式为C15H10O6,分子量为286.24,CAS号为520-18-3。山奈酚的结构式如下:
目前,山奈酚主要是从上述植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但是由于这些植物中山奈酚含量较低,因而难以得到高含量的山奈酚纯品,且现有的提取方法对植物资源和溶剂的浪费均较大。虽然目前也有关于山奈酚全合成方法的报道,但是由于全合成方法的合成路线长,步骤多,收率低,目前这些方法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达到工业化的要求,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从植物中分离纯化山奈酚时,存在对植物资源和溶剂的浪费均较大,而山奈酚全合成方法存在合成路线长、步骤多、收率低、难以达到工业化生产要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是:选用二氢杨梅素作为起始原料,经过水解、催化闭环、氧化三步反应得到山奈酚粗品,再经过纯化精制得到质量合格的山奈酚精品。具体合成路线为:
上述合成路线中的主要原料为二氢杨梅素和对羟基苯甲醛。其中,二氢杨梅素,化学名为5,7,3',4',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可以由植物原料藤茶中提取得到。藤茶是一种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其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广州、广西、江西、福建等省份,资源丰富。藤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以二氢杨梅素为主)、藤茶多糖、藤茶多酚等成分,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在30%左右。由于藤茶来源丰富且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较高,所以由二氢杨梅素制备山奈酚,原料简单易得且技术成熟。对羟基苯甲醛又名尼泊金醛,价格便宜,是常用化工原料,市场供应充足。
二氢杨梅素,在一定的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得到羟基苯乙酮中间体(即2-羟基-1-(2,4,6-三羟基苯基)乙酰);羟基苯乙酮再与对羟基苯甲醛催化环合生成二氢山奈酚,二氢山奈酚经过氧化反应得到山奈酚粗品,最后精制得到含量98%以上的纯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水解制备羟基苯乙酮中间体
1.1)将二氢杨梅素和碱性溶液混合均匀,升温回流,进行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向反应液中滴加酸性溶液调节pH至6~7,静置、过滤得淡黄色粘状固体;
1.2)向步骤1.1)所得的淡黄色粘状固体中加醇回流,过滤、干燥,得到羟基苯乙酮中间体(即生成2-羟基-1-(2,4,6-三羟基苯基)乙酰);
2)催化闭环制备二氢山奈酚粗品
2.1)向步骤1.2)所得的羟基苯乙酮中间体中加入有机溶剂将其溶解;
2.2)向步骤2.1)的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的脯氨酸,升温并保持温度不变,缓慢滴加对羟基苯甲醛溶液;滴加完成后,再次升温回流,进行催化闭环反应;其中,所述对羟基苯甲醛溶液由对羟基苯甲醛与有机溶剂配制而成,该有机溶剂与步骤2.1)中的有机溶剂相同;
2.3)待催化闭环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加入冰乙酸溶液搅拌待固体析出,静置过滤,将滤饼水洗至中性并干燥,得到二氢山奈酚粗品,直接进行下步反应;
3)氧化制备山奈酚
向步骤2.3)中得到的二氢山奈酚粗品中加入反应溶剂搅拌均匀,加入无水碳酸钾,通入氧气,升温至回流,进行氧化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静置,过滤、干燥、水洗打浆,得到山奈酚。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1)中,所述二氢杨梅素采用液相含量为98%以上的二氢杨梅素,所述碱性溶液采用质量浓度均为15%~25%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其用量为所述二氢杨梅素质量的7~15倍;所述酸性溶液为盐酸溶液或硫酸溶液。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高纯度的羟基苯乙酮中间体,为后续制备提供较好的反应基础,所述步骤1.2)的具体步骤为,将所述淡黄色粘状固体首先加醇回流,然后趁热过滤、收集固体,将收集到的固体再次加醇回流打浆,室温下静置、过滤、干燥,得到羟基苯乙酮中间体;其中,两次回流所用的醇均为甲醇或乙醇,每次醇的用量均为淡黄色粘状固体质量的3~5倍。
进一步地,步骤2.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四氢呋喃或N,N-二甲基甲酰胺(即DMF);所述有机溶剂优选N,N-二甲基甲酰胺。
进一步地,步骤2.2)中,所述脯氨酸的用量为羟基苯乙酮中间体质量的10%~20%;所述对羟基苯甲醛与羟基苯乙酮中间体的摩尔比为0.8~1.2:1;对羟基苯甲醛溶液的滴加温度为65℃~85℃;滴加完毕的反应温度为70℃~100℃。
进一步地,步骤2.1)和步骤2.2)中有机溶剂质量之和为所述羟基苯乙酮中间体质量的3~8倍。
进一步地,步骤2.3)中,所述冰乙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5%,其用量为步骤2.1)和步骤2.2)中有机溶剂质量之和的3~5倍。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反应溶剂为甲醇、乙醇或水,该反应溶剂用量为二氢山奈酚粗品质量的5-10倍,所述无水碳酸钾的加入量以保证反应液的pH控制在7-8。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反应溶剂为乙醇,其体积浓度为60%-80%。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控制反应进度,对步骤1.1)中的水解反应、步骤2.2)中的催化闭环反应以及步骤3)中的氧化反应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产物不再增多为反应终点。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相比于从植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山奈酚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半合成法,节约了植物资源和溶剂,降低了成本,且对环境友好污染少;相比于现有的全合成法,本发明采用的半合成法具有合成路线短、步骤少、收率高的优点。总体而言,采用本发明的半合成法制备山奈酚,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污染少,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水解制备羟基苯乙酮中间体
1.1)将30g含量98%以上的二氢杨梅素投入反应器中,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400g,搅拌混合均匀,升温回流,进行水解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羟基苯乙酮中间体不再增加为反应控制终点,2h后,停止反应。降温至30℃,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50%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6.2左右,搅拌2h、静置1h、过滤,得到淡黄色粘状固体。
1.2)向步骤1.1)所得淡黄色粘状固体中加入95%乙醇150g,升温回流1h,然后趁热过滤得到固体,再向该固体中加入95%的乙醇90g,再次升温回流打浆1h,降至室温,静置2h,然后过滤、干燥,得到淡黄色固体,即羟基苯乙酮中间体(2-羟基-1-(2,4,6-三羟基苯基)乙酰)17.8g。
2)催化闭环制备二氢山奈酚粗品
2.1)将步骤1.2)反应得到的羟基苯乙酮中间体17.8g投入到反应瓶中,加入DMF92g,搅拌使得羟基苯乙酮中间体完全溶解。
2.2)向步骤2.1)的溶液中加入脯氨酸3.55g,升温至65℃并保持温度不变,将13.9g对羟基苯甲醛用20g DMF溶解后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2h滴完。滴完后将温度上升至70℃保温,进行催化闭环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二氢山奈酚中间体不再增加为反应控制终点,约7h后反应结束。
2.3)将步骤2.2)所得的溶液降至室温,加入5%的冰乙酸溶液350g,搅拌2h,慢慢析出固体。过滤,将滤饼用水洗至中性并干燥,得到二氢山奈酚粗品27.6g。
3)氧化制备山奈酚
将步骤2.3)所得的二氢山奈酚粗品27.6g投入反应瓶中,加入65%的乙醇275ml,搅拌均匀,再加入无水碳酸钾6g,通入氧气,然后升温回流,进行氧化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山奈酚不再增加为反应控制终点,约8h后反应结束。降至室温并放置过夜,过滤,得到黄色固体,再加入水200g,回流2h后过滤,滤饼水洗并干燥,得到山奈酚22.3g,含量98%(HPLC)。
实施例2
1)水解制备羟基苯乙酮中间体
1.1)将30g含量98%以上的二氢杨梅素投入反应器中,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7.5%的氢氧化钠溶液325g,搅拌混合均匀,升温回流,进行水解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羟基苯乙酮中间体不再增加为反应控制终点,2h后,停止反应。降温至30℃,并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50%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6.5左右,搅拌2h、静置1h、过滤,得到淡黄色粘状固体。
1.2)向步骤1.1)所得淡黄色粘状固体中加入95%乙醇145g,升温回流1h,然后趁热过滤得到固体,再向该固体中加入95%的乙醇100g,再次升温回流打浆1h,降至室温,静置2h,然后过滤、干燥,得到淡黄色固体,即羟基苯乙酮中间体(2-羟基-1-(2,4,6-三羟基苯基)乙酰)19.6g。
2)催化闭环制备二氢山奈酚粗品
2.1)将步骤1.2)反应得到的羟基苯乙酮中间体19.6g投入到反应瓶中,加入DMF80g,搅拌使得羟基苯乙酮中间体完全溶解。
2.2)向步骤2.1)的溶液中加入脯氨酸1.96g,升温至75℃并保持温度不变,将15.5g对羟基苯甲醛用25g DMF溶解后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2h滴完。滴完后将温度上升至80℃保温,进行催化闭环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二氢山奈酚中间体不再增加为反应控制终点,约7h后反应结束。
2.3)将步骤2.2)所得的溶液降至室温,加入5%的冰乙酸溶液520g,搅拌2h,慢慢析出固体。过滤,将滤饼用水洗至中性并干燥,得到二氢山奈酚粗品28.6g。
3)氧化制备山奈酚
将步骤2.3)所得的二氢山奈酚粗品28.6g投入反应瓶中,加入80%的乙醇150ml,搅拌均匀,再加入无水碳酸钾6.3g,通入氧气,然后升温回流,进行氧化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山奈酚不再增加为反应控制终点,约7h后反应结束。降至室温并放置过夜,过滤,得到黄色固体,再加入水200g,回流2h后过滤,滤饼水洗并干燥,得到山奈酚22.3g,含量98%(HPLC)。
实施例3
1)水解制备羟基苯乙酮中间体
1.1)将30g含量98%以上的二氢杨梅素投入反应器中,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210g,搅拌混合均匀,升温回流,进行水解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羟基苯乙酮中间体不再增加为反应控制终点,约1.5h后,停止反应。降温至30℃,并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50%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6.3左右,搅拌2h、静置1h、过滤,得到淡黄色粘状固体。
1.2)向步骤1.1)所得淡黄色粘状固体中加入95%乙醇100g,升温回流1h,然后趁热过滤得到固体,再向该固体中加入95%的乙醇120g,再次升温回流打浆1h,降至室温,静置2h,然后过滤、干燥,得到淡黄色固体,即羟基苯乙酮中间体(2-羟基-1-(2,4,6-三羟基苯基)乙酰)16.7g。
2)催化闭环制备二氢山奈酚粗品
2.1)将步骤1.2)反应得到的羟基苯乙酮中间体16.7g投入到反应瓶中,加入DMF56g,搅拌使得羟基苯乙酮中间体完全溶解。
2.2)向步骤2.1)的溶液中加入脯氨酸2.7g,升温至75℃并保持温度不变,将11.0g对羟基苯甲醛用25g DMF溶解后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2h滴完。滴完后将温度上升至80℃保温,进行催化闭环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二氢山奈酚中间体不再增加为反应控制终点,约7h后反应结束。
2.3)将步骤2.2)所得的溶液降至室温,加入5%的冰乙酸溶液300g,搅拌2h,慢慢析出固体。过滤,将滤饼用水洗至中性并干燥,得到二氢山奈酚粗品24.8g。
3)氧化制备山奈酚
将步骤2.3)所得的二氢山奈酚粗品24.8g投入反应瓶中,加入80%的乙醇180ml,搅拌均匀,再加入无水碳酸钾6g,通入氧气,然后升温回流,进行氧化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山奈酚不再增加为反应控制终点,约8h后反应结束。降至室温并放置过夜,过滤,得到黄色固体,再加入水180g,回流2h后过滤,滤饼水洗并干燥,得到山奈酚19.8g,含量98%(HPLC)。
实施例4
1)水解制备羟基苯乙酮中间体
1.1)将30g含量98%以上的二氢杨梅素投入反应器中,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7.5%的氢氧化钠溶液450g,搅拌混合均匀,升温回流,进行水解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羟基苯乙酮中间体不再增加为反应控制终点,约2.5h后,停止反应。降温至30℃,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50%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6.3左右,搅拌2h、静置1h、过滤,得到淡黄色粘状固体。
1.2)向步骤1.1)所得淡黄色粘状固体中加入95%乙醇150g,升温回流1h,然后趁热过滤得到固体,再向该固体中加入95%的乙醇120g,再次升温回流打浆1h,降至室温,静置2h,然后过滤、干燥,得到淡黄色固体,即羟基苯乙酮中间体(2-羟基-1-(2,4,6-三羟基苯基)乙酰)21.9g。
2)催化闭环制备二氢山奈酚粗品
2.1)将步骤1.2)反应得到的羟基苯乙酮中间体21.9g投入到反应瓶中,加入四氢呋喃88g,搅拌使得羟基苯乙酮中间体完全溶解。
2.2)向步骤2.1)的溶液中加入脯氨酸3.3g,升温至85℃并保持温度不变,将11.8g对羟基苯甲醛用30g四氢呋喃溶解后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2h滴完。滴完后将温度上升至100℃保温,进行催化闭环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二氢山奈酚中间体不再增加为反应控制终点,约7h后反应结束。
2.3)将步骤2.2)所得的溶液降至室温,加入5%的冰乙酸溶液380g,搅拌2h,慢慢析出固体。过滤,将滤饼用水洗至中性并干燥,得到二氢山奈酚粗品36.3g。
3)氧化制备山奈酚
将步骤2.3)所得的二氢山奈酚粗品36.3g投入反应瓶中,加入70%的乙醇185ml,搅拌均匀,再加入无水碳酸钾6.8g,通入氧气,然后升温回流,进行氧化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山奈酚不再增加为反应控制终点,约8h后反应结束。降至室温并放置过夜,过滤,得到黄色固体,再加入水180g,回流2h后过滤,滤饼水洗并干燥,得到山奈酚23.4g,含量98%(HPLC)。
以上各个实施例的步骤1.1)中的水解反应、步骤2.2)中的催化闭环反应以及步骤3)中的氧化反应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产物不再增多为反应终点,所述高效液相色谱监控采用的检测仪器和条件为:
仪器:岛津CTO-15C;
色谱柱:LunaC18,4.6mm×250mm,5μm;
流动相:1%磷酸溶液:甲醇=40:60;
柱温:25℃;
流速:1.0mL/min;
检测波长:350n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保护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水解制备羟基苯乙酮中间体
1.1)将二氢杨梅素和碱性溶液混合均匀,升温回流,进行水解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向反应液中滴加酸性溶液调节pH至6~7,静置、过滤得淡黄色粘状固体;
1.2)步骤1.1)所得的淡黄色粘状固体加醇回流,过滤、干燥,得到羟基苯乙酮中间体;
2)催化闭环制备二氢山奈酚粗品
2.1)向步骤1.2)所得的羟基苯乙酮中间体中加入有机溶剂将其溶解;
2.2)向步骤2.1)的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的脯氨酸,升温并保持温度不变,缓慢滴加对羟基苯甲醛溶液;滴加完成后,再次升温回流,进行催化闭环反应;其中,所述对羟基苯甲醛溶液由对羟基苯甲醛与有机溶剂配制而成,该有机溶剂与步骤2.1)中的有机溶剂相同;
2.3)待催化闭环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加入冰乙酸溶液搅拌待固体析出,静置过滤,将滤饼水洗至中性并干燥,得到二氢山奈酚粗品;
3)氧化制备山奈酚
向步骤2.3)中得到的二氢山奈酚粗品中加入反应溶剂搅拌均匀,加入无水碳酸钾,通入氧气,升温至回流,进行氧化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静置、过滤、干燥、水洗打浆,得到山奈酚。
2.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山奈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所述二氢杨梅素采用液相含量为98%以上的二氢杨梅素,所述碱性溶液采用质量浓度均为15%~25%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其用量为所述二氢杨梅素质量的7~15倍;所述酸性溶液为盐酸溶液或硫酸溶液。
3.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山奈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的具体步骤为,将所述淡黄色粘状固体首先加醇回流,然后趁热过滤、收集固体,将收集到的固体再次加醇回流打浆,室温下静置、过滤、干燥,得到羟基苯乙酮中间体;
其中,两次回流所用的醇均为甲醇或乙醇,每次醇的用量均为淡黄色粘状固体质量的3~5倍。
4.根据权利要3所述的山奈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四氢呋喃或N,N-二甲基甲酰胺。
5.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山奈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中,所述脯氨酸的用量为羟基苯乙酮中间体质量的10%~20%;
所述对羟基苯甲醛与羟基苯乙酮中间体的摩尔比为0.8~1.2:1;
对羟基苯甲醛溶液的滴加温度为65℃~85℃;滴加完毕的反应温度为70℃~100℃。
6.根据权利要5所述的山奈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和步骤2.2)中有机溶剂质量之和为所述羟基苯乙酮中间体质量的3~8倍。
7.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山奈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中,所述冰乙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5%,其用量为步骤2.1)和步骤2.2)中有机溶剂质量之和的3~5倍。
8.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山奈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反应溶剂为甲醇、乙醇或水,该反应溶剂用量为二氢山奈酚粗品质量的5-10倍,所述无水碳酸钾的加入量以保证反应液的pH控制在7-8。
9.根据权利要8所述的山奈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反应溶剂为乙醇,其体积浓度为60%-8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山奈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步骤1.1)中的水解反应、步骤2.2)中的催化闭环反应以及步骤3)中的氧化反应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监控,以产物不再增多为反应终点。
CN201811455271.0A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369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5271.0A CN109369593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5271.0A CN109369593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9593A true CN109369593A (zh) 2019-02-22
CN109369593B CN109369593B (zh) 2022-04-08

Family

ID=65375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5271.0A Active CN109369593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695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8259A (zh) * 2021-01-25 2021-05-11 三原润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桑黄素的半合成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3044A (zh) * 2016-01-15 2016-04-06 扬州大学 一种酶促合成紫云英苷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3044A (zh) * 2016-01-15 2016-04-06 扬州大学 一种酶促合成紫云英苷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EI XIANG YANG等: "Design, Synthesis, and Examination of Neuron 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Alkenylated and Amidated Dehydro-Silybin Derivatives", 《J. MED. CHEM.》 *
MIZUHO SATO等: "Site-specific Inhibitory Mechanism for Amyloid β42 Aggregation by Catechol-type Flavonoids Targeting the Lys Residues",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8259A (zh) * 2021-01-25 2021-05-11 三原润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桑黄素的半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9593B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05196B1 (en) Preparation method for high optical indoxacarb intermediate
CN103435564B (zh) 一种戊唑醇的制备方法
CN106905284B (zh) 一种杂蒽酮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合成方法
CN113402511A (zh) 一种苯唑草酮的制备方法
CN113735847B (zh) 一种盐酸小檗碱的合成制备方法
CN101906024B (zh) 一种檀香醚的制备方法
CN109369593A (zh) 一种山奈酚的制备方法
CN102863361B (zh) 甲砜霉素的手性催化合成方法
CN105367390B (zh) 一种合成紫檀芪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CN105175317B (zh) 一种制备匹可硫酸钠的方法
CN102766088B (zh) 一种合成4,4'-二溴-2,2'-联吡啶的新工艺
CN103846103A (zh) 一种硅胶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在Baeyer-Villiger反应中的应用
CN103214534A (zh) 一种3’-脱氧腺苷的制备方法
CN114853711B (zh) 一种铜催化一锅法制备大麻酚的方法
CN111303105A (zh) 一种7,8-二羟基黄酮的制备方法
CN106977974B (zh) 一种苝醌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69596A (zh) 一种花旗松素的制备方法
CN101880278B (zh) 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络啉的一步合成方法
CN105693741B (zh) 一种易降解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二氢色烯并[4,3‑b]苯并吡喃酮的方法
CN109369749B (zh) 一种落新妇甙的制备方法
CN104151283A (zh) 一种催化合成12-芳基-8,9,10,12-四氢苯并[α]氧杂蒽-11-酮衍生物的方法
CN102558127A (zh) 一种微波辅助合成多羟基黄酮化合物的方法
CN218530890U (zh) 一种含双二硫结构化合物的制备系统
CN115521278B (zh) 一种苯并呋喃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3512074B (zh) (e)-4-甲基-7-羟基-8-(3-(二茂铁基)丙烯酰基)香豆素及制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