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38560A - 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及其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及其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38560A
CN109338560A CN201811100827.4A CN201811100827A CN109338560A CN 109338560 A CN109338560 A CN 109338560A CN 201811100827 A CN201811100827 A CN 201811100827A CN 109338560 A CN109338560 A CN 109338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abric
latitude
weft
auxiliary
wire dra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08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38560B (zh
Inventor
朱惠贤
孟彪
柏荣良
李伟强
张国华
庄美
庄一美
汪的优
许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008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385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38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38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38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385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11/02Fabrics formed with pockets, tubes, loops, folds, tucks or flap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及其生产工艺,采用双梭口丝绒剑杆织机并结合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及辅助纬纱进行织造,能够制得下层基布平整,上层基布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本发明所涉及的经纬向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布及其生产工艺,采用双梭口丝绒剑杆织机并结合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及辅助纬纱织造出经向与纬向具有弧度的中空双壁充气部,经向与纬向具有弧度是通过辅助纬纱的运动,使得拉丝位于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的距离,可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变化,能够实现经纬向均具有弧度形高度,解决人们迫切希望的技术需求。

Description

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及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类特殊的纺织品也逐渐面世,单就一种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就有各种各样的要求,除各种平坦的,例如冲浪板、运动垫子、海上平台、水面道路等之外,飞机机翼、风力发电机叶子、人体睡垫等要求有一定的弧度、坡度。这就给常规织造带来一定的难度,人们按常规思维,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经向弧度形高度的,只要织造时送绒(拉丝)量快慢即可实现。但要纬向弧度形高度的,并非放在大提花织机上就能解决的了的问题。但只要攻克这一难题,这一领域的技术就能突飞猛进!因此人们迫切希望能有经纬向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面料,以解决这一领域的技术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弧度形高度的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使得充气拉丝布有上层基布的经向与纬向具有弧度形高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弧度形高度的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的生产工艺,能够较为方便的织造出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的上层基布的经向和纬向具有弧度形高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具有弧度形高度的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包括上层基布、下层基布及连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拉丝;所述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0.5cm×0.5cm~1cm×1cm的范围内至少有一根拉丝;所述的上层基布为由上层基布经纱和上层基布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下层基布为由下层基布经纱和下层基布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上层基布经纱和上层基布纬纱为有弹性的高强工业涤纶丝;所述的下层基布经纱和下层基布纬纱为刚性的高强工业涤纶丝;所述的拉丝包括第一拉丝和第二拉丝,也为高强工业涤纶丝;所述的上层基布在经向与纬向的高度方向上可以具有弧度形凸起;所述的下层基布平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上层基布经纱与上层基布纬纱按照平纹组织交织,所述的下层基布经纱与下层基布纬纱按照平纹交织。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具有弧度形高度的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整经:将上层经纱按照顺序排列整经在织轴上,为上轴;将下层经纱按照顺序整经织轴上,为下轴;将拉丝放置于筒子架上;
(2)穿综插筘:按工艺要求,将上层经纱、下层经纱和拉丝按照顺序要求穿综插筘;
(3)提综投纬织造:采用双梭口丝绒剑杆织机并结合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及辅助纬纱织造;
所述的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为一长方形平板,安装于剑杆织机钢筘与织机的前胸梁之间在下层基布的经位置线下面;所述的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一端与剑杆织机钢筘筘幅左端不少于外露5cm,另一端与剑杆织机钢筘筘幅右端外露一整个筘幅再加不少于5cm;所述的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位于钢筘位置的部分称为左平台,位于钢筘右端外侧的部分称为右平台;
所述的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纵横阵列排列独立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所述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通过电线与剑杆织机控制器相连接,且被剑杆织机控制器控制;所述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可形成磁场,断电则磁场消失,通电时形成磁场对辅助纬纱有吸附作用;
所述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从右至左顺钢筘方向按经1、经2、经3至经n1排列,从前住后即从钢筘往胸梁方向按纬1、纬2、纬3至纬n2;其中,n1不小于10,n2不小于织造定型区内的经纱根数;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位置可用纬1经1、纬1经2至纬n2经n1来表示;
辅助纬纱的运动循环规律如下:辅助纬纱位于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右平台上靠近钢筘的初始位置,控制不同位置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可将辅助纬纱引入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的左平台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即在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长方形平板的左平台上面,而所述的辅助纬纱在织造打纬结束后整个拉纬过程时位于即在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长方形平板的右平台上面;
辅助纬纱的运动循环规律如下:辅助纬纱位于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右平台上靠近钢筘的初始位置,控制不同位置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可将辅助纬纱引入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的左平台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
通过控制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使得辅助纬纱完成引纬、打引、拉纬动作;所述辅助纬纱的引纬是辅助纬纱度在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的右平台上的初始位置平移至左平台;所述辅助纬纱的打纬是辅助纬纱从钢筘位置以平直、倾斜或弯曲的状态移动至织机前胸梁位置;所述的辅助纬纱的拉纬是控制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将辅助纬纱导入至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的右平台,接着控制右平台的不同位置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将辅助纬纱导入至右平台近钢筘的初始位置;辅助纬纱的引纬、打纬、拉纬即完成一个循环,进入下一个辅助纬纱的运动循环;
当辅助纬纱从钢筘位置平直、倾斜或弯曲的状态完成运动过程,可使得与辅助纬纱相接触的拉丝被辅助纬纱牵引具有不同的长度,将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拉开时成为或平坦或经纬向具有弧度形高度的拉丝充气布。
整个织造过程如下∶
结合上述所说的辅助纬纱的引纬、打纬和拉纬的全部运动过程,结合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织造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经纬向具有弧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的生产过程作如下说明。
上层基布经纱与上层基布纬纱,下层基布经纱与下层基布纬纱进行平纹交织时,拉丝与上层基布纬纱和下层基布纬纱采用三纬W固结,故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基布纬纱循环数均为6,即六梭为一循环。上层基布经纱和上层基布纬纱采用平纹组织交织形成的上层基布,下层基布经纱和下层基布纬纱采用平纹组织交织形成的下层基布。
第一拉丝先与上层基布第一纬纱,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三纬纱采用W固结方式进行上下上三梭织造后返至下层,与此同时第二拉丝与下层基布第一纬纱,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采用W固结方式进行下上下三梭织造,返至上层基布,此时,本发明中的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开始工作。在双梭口剑杆织机中织造上层基布第四纬和下层基布第四纬纱时进行引纬,由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进行辅助纬纱的引纬动作,将辅助纬纱引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之间。然后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进行打纬动作,将辅助纬纱向织机前胸梁方向移动,此时辅助纬纱上挂着从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交织返到下层基布第四纬纱处的第一拉丝和从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交织返到上层基布第四纬纱处的第二拉丝,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将辅助纬纱向织机前胸梁方向移动至到达设定距离值为止。此时第一拉丝被上层基布第三纬纱压住被串过下层基布第四纬纱处的综丝孔挂着,第一拉丝的送经程序也在等待着。第二拉丝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压住被串过上层基布第四纬纱处的综丝孔挂着,第二拉丝的送经程度也在等待着。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对辅助纬纱的打纬动作,结合第一拉丝、第二拉丝的送经程序,可将第一拉丝、第二拉丝快速的分别从综丝孔移动被辅助纬纱牵引引导至设定位置。此时第一拉丝的长度在上层基布第三纬纱至辅助纬纱再到下层基布第四纬纱,近似一个往返,即第一拉丝的长度等于辅助纬纱往织机前胸梁所运动设定距离的二倍。第二拉丝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至辅助纬纱再至上层基布第四纬纱,也近似的一个往返,第二拉丝的长度等于辅助纬纱往织机前胸梁运动所设定距离的二倍。
在辅助纬纱将第一拉丝和第二拉丝牵引引导至设定位置后,双梭口剑杆织机继续进行织造,将第二拉丝由上层基布第四纬纱上层基布第五纬纱和上层基布第六纬纱进行上下上三纬W固结织造,第一拉丝由下层基布第四纬纱下层基布第五纬纱和下层基布第六纬纱进行下上下三纬W固结织造,此时第二拉丝被上层基布第六纬纱压住被串过下层基布下一循环的第一纬纱处的综丝孔挂着,第二拉丝的送经程序也在等待着。第一拉丝由下层基布第六纬纱压住被串过上层基布下一循环的第一纬纱处的综丝孔挂着,第一拉丝的送经程序也在等待着。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对辅助纬纱的打纬动作,结合第一拉丝第二拉丝的送经程序,可将第一拉丝第二拉丝快速的分别从综丝孔移动被另一根辅助纬纱牵引引导至设定位置。此时第二拉丝的长度在上层基布第六纬纱至辅助纬纱再到下层基布下一循环第一纬纱处,近似一个往返,即第二拉丝的长度等于辅助纬纱往织机前胸梁所运动设定距离的二倍。第一拉丝由下层基布第六纬纱至辅助纬纱再至上层基布下一循环的第一纬纱处,也近似的一个往返,第一拉丝的长度等于辅助纬纱往织机前胸梁运动所设定距离的二倍。
在织造过程中,此时前一根辅助纬纱度过了织造定型区后,引纬打纬拉纬辅助机构继续工作,这时辅助纬纱开始拉纬动作,如前所述,将这根辅助纬纱拉出布幅,到达辅助纬纱装置的右平台,并且同时又将这根辅助纬纱向右平台靠近钢筘的方向移动至辅助纬纱的最初位置,作好下一个工作循环。完成第一个辅助纬纱的运动过程。
当辅助纬纱移出布幅后,原先挂在辅助纬纱上的第一拉丝、第二拉丝将消除与辅助纬交织控制点,当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拉开时,将达到我们设定的高度和设定的弧度形高度。
前面所涉及的设定距离位置,是指织造所需经纬向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的高度的一半,根据弧度形高度的高低,将辅助纬纱所需到达位置逐纬输入电脑,象普通大提花设计一样,由电脑控制每根辅助纬纱所到过距离。由于弧形度高度,因此辅助纬纱肯定有弯曲,而且辅助纬纱也可以弯曲。之所以辅助纬纱在弯曲时亦可以挂住织物边缘的拉丝,是因为引纬打纬拉纬辅助机构的左端距离钢筘的左端有不小于5cm的距离,使得辅助纬纱的长度在弯曲时亦可挂住织物边缘的拉丝。
例如,经纬向有弧度形高低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对应点最高处为20cm,那么我们在这对应点的辅助纬纱到达设定距离为那根压住第一拉丝或压住第二拉丝的纬纱距离为20cm的一半为10cm,而当对应点最低处为10cm时,那么我们在这对应点的辅助纬纱离为那根压住第一拉丝或第二拉丝的纬纱的距离为10cm的一半为5cm,那么当该织物离开辅助纬纱时而拉开时,就分别为20cm和10cm。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右平台前胸梁位置处与左平台相平齐,方便辅助纬纱从左平台到右平台过度;所述的右平台钢筘位置处略高于左平台至织造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中间位置,方便辅助纬纱从右平台进入左平台织机织造织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经纬向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布及其生产工艺,采用双梭口丝绒剑杆织机并结合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及辅助纬纱织造出经向与纬向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壁充气布,经向与纬向具有弧度形高度是通过辅助纬纱的运动,使得拉丝位于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的距离,可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变化,能够实现经纬向均具有弧度形高度,解决人们迫切希望的技术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经纬向均具有弧度形高度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与钢筘、织机前胸梁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经纬向均具有弧度形高度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纬纱与拉丝、辅助纬纱交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辅助纬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中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布置图。
图6是电磁阀构成辅助纬纱弯曲的原理图和辅助纬纱弯曲形成经纬向可高低的拉丝充气布的原理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F1-上层基布;F2-下层基布;R-拉丝;W上1-上层基布第一纬纱;W上2-上层基布第二纬纱;W上3-上层基布第三纬纱;W上4-上层基布第四纬纱;W上5-上层基布第五纬纱;W上6-上层基布第六纬纱;W下1-下层基布第一纬纱;W下2-下层基布第二纬纱;W下3-下层基布第三纬纱;W下4-下层基布第四纬纱;W下5-下层基布第五纬纱;W下6-下层基布第六纬纱;R1-第一拉丝;R2-第二拉丝; A-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左平台;A-右平台;C-钢筘;D-织机前胸梁;E-软管;F-不锈铁粉末;G-辅助纬纱;T上1-上层基布第一经纱;T上2-上层基布第二经纱;T下1-下层基布第一经纱;T下2-下层基布第二经纱;X代表电磁阀通电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织造定型区是指使用剑杆织机、喷水织机、喷气织机或片梭织机等需要钢筘打纬的织机,在织造织物时,在进行打纬后经纱交错将纬纱固定后,进行下一纬打纬时,会对前一纬有作用力传递。当钢筘进行打纬时力量不能传递至之前所引入的纬纱时,则该纬纱的纬密以及纬缩均固定,使得织物的经纬密均得到固定。则从织口至织物的经纬密等技术参数稳定的纬纱间的区域,具体为纬纱的根数。对于不同的织物来讲织造定型区的纬纱根数是不相同的,与经纬纱的交织次数、以及经纬纱的支数、摩擦性能相关。平纹的交织次数最多,其织造定型区中的纬纱根数最少。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包括上层基布F1、下层基布F2及连接上层基布F1和下层基布F2的拉丝R。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0.5cm×0.5cm~1cm×1cm的范围内至少有一根拉丝R。上层基布F1为由上层基布经纱和上层基布纬纱按照平纹组织交织而成,下层基布F2为由下层基布经纱和下层基布纬纱按照平纹组织交织而成。上层基布经纱和上层基布纬纱为有弹性的高强工业涤纶丝。下层基布经纱和下层基布纬纱为刚性的高强工业涤纶丝。拉丝R包括第一拉丝和第二拉丝,为高强工业涤纶丝。上层基布F1在经向与纬向方向上可以具有弧度形凸起,下层基布F2平坦。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经纬向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整经:将上层基布经纱按照顺序排列整经在织轴上,为上轴。将下层基布经纱按照顺序整经在织轴上,为下轴。将拉丝放置于筒子架上。上层基布经纱和下层基布经纱分别于上轴和下轴上,可进行单独送经。
(2)穿综插筘:按工艺要求,将上层基布经纱、下层基布经纱和拉丝按照顺序要求穿综插筘。本发明所涉及的穿综插筘与常规织造充气拉丝布相同,并无特别之处,只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对上层基布经纱、下层基布经纱和拉丝按工艺要求进行穿综和插筘。
(3)提综投纬织造:采用双梭口丝绒剑杆织机并结合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及辅助纬纱G进行织造。本发明织造上层基布经纬向具有弧度形高度的表面,需要配合特殊的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及辅助纬纱G织造,使得连接上层基布F1与下层基布F2之间的拉丝R的长度有变化,从而获得经纬向具有弧度形高度。
本发明所使用的剑杆织机为不带割绒刀的双梭口丝绒剑杆织机。此种织机在织造双层织物时的常规选择,在此不作赘述。
在此步骤中所使用的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为一长方形平板,安装于剑杆织机上钢筘C与织机前胸梁D之间在下层基布经位置线下面。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一端与剑杆织机钢筘C筘幅左端不少于外露5cm,另一端与剑杆织机钢筘C筘幅右端外露一整个筘幅再加不少于5cm。之所以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的左端外露钢筘C不小物5cm,是让辅助纬纱在运动时,其左端可以有一部分位于织口的外侧,能够将全部将拉丝R按照设定的工艺要求向织机前胸梁D部位移动设定的距离,不会由于辅助纬纱G长度的不够,特别是由于辅助纬纱G按设定要求需弯曲时其相对长度的不够,而使用织口边缘的拉丝R不与辅助纬纱G相接触,从而使得面料在织口边缘出现疵点。定义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位于钢筘位置的部分称为左平台A,位于钢筘右端外侧的部分称为右平台A
作为优选方案方便辅助纬纱在左平台A与右平台A上进行平移,右平台前A靠近前胸梁D位置处与左平台A相平齐,可方便辅助纬纱G从左平台A到右平台A过度。右平台A靠近钢筘C位置处略高于左平台A至织造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中间位置,方便辅助纬纱G从右平台A进入左平台A织机织造织口。
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的底部设置有阵列排列独立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通过电线与剑杆织机控制器相连接,且被剑杆织机控制器控制。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可形成磁场,断电则磁场消失,通电时形成磁场对辅助纬纱G有吸附作用。
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顺钢筘方向从右至左按经1、经2、经3至经n1排列,从前住后即从钢筘向织机前胸梁方向按纬1、纬2、纬3至纬n2;其中,n1不小于10,n2不小于织造定型区内的纬纱根数。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位置可用纬1经1、纬1经2至纬n2经n1来表示。
辅助纬纱G为内部具有不锈铁粉末F且管状直径不小于3mm的管状柔性材料,长度大于钢筘C筘幅,小于或等于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长度的一半。辅助纬纱G中所使用的柔性材料为一软管E,辅助纬纱G在织造引纬结束和整个打纬过程时位于双梭口剑杆织机的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即在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长方形平板的左平台上面,而辅助纬纱G在织造打纬结束后整个拉纬过程时位于即在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长方形平板的右平台上面,
辅助纬纱G的运动循环规律如下:辅助纬纱G位于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右平台A纬1行的位置,控制纬1一行中的不同位置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可将辅助纬纱G引入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的左平台A,位于织机的梭口位置;通过控制左平台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使得辅助纬纱G从钢筘C位置以平直、倾斜或弯曲的状态向织机前胸梁D位置方向移动;再在辅助纬纱G度过织造定型区后,控制纬n2一行中的不同位置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将辅助纬纱引入至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的右平台A,接着控制右平台A的不同位置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将辅助纬纱G引入至右平台A纬1行的位置,进入下一个辅助纬纱G的运动循环。
以n2、n1均为10为例。即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的下表面设置有10×10数量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从右至左依次为经1、经2、经3直至经10的顺序排列,从钢筘向前胸梁方向按纬1、纬2、纬3直至纬10的顺序排列。
在织造时,辅助纬纱G初始位置位于纬1经1、纬1经2、纬1经3、纬1经4、纬1经5的位置上。辅助纬纱G从初始位置运动至纬1经6、纬1经7、纬1经8、纬1经9、纬1经10的位置,此过程称为辅助纬纱G的引纬。
辅助纬纱G从纬1经6、纬1经7、纬1经8、纬1经9、纬1经10的位置运动至纬10经6、纬10经7、纬10经8、纬10经9、纬10经10的位置,此过程辅助纬纱G将拉丝R从钢筘C位置拉至织机前胸梁D方向设定位置,此过程称为辅助纬纱G的打纬。
当辅助纬纱G从纬10经6、纬10经7、纬10经8、纬10经9、纬10经10的位置被导引至纬10经1、纬10经2、纬10经3、纬10经4、纬10经5的位置,再从纬10经1、纬10经2、纬10经3、纬10经4、纬10经5的位置将辅助纬纱G导引至纬1经1、纬1经2、纬1经3、纬1经4、纬1经5的位置,此时辅助纬纱G完成一个循环再将回到初始位置,此过程称为辅助纬纱G的拉纬。
根据上述辅助纬纱G的运动轨迹,所以把引导辅助纬纱G运动的装置命名为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
上述辅助纬纱G的引纬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织造的经纱呈开口状态时,辅助纬纱G位于初始位置即纬1经1、纬1经2、纬1经3、纬1经4、纬1经5的位置上。按照工艺的设计需要将辅助纬纱G引入至经纱梭口里面,此时剑杆织机的控制器按照设计指令纬1经1、纬1经2、纬1经3、纬1经4、纬1经5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处于通电状态,能够产生磁场,对辅助纬纱G具有吸附作用。此时,纬1经6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通电、纬1经1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断电,两者同时发生,纬1经6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通电可在纬1经6位置产生磁场对辅助纬纱G产生吸附作用,纬1经1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断电使得纬1经1位置上的磁场消失对辅助纬纱G的吸附作用消失,可使得辅助纬纱G向左移动一个位置,即位于纬1经2、纬1经3、纬1经4、纬1经5、纬1经6的位置上。接着纬1经7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通电产生磁场,对辅助纬纱G具有吸附作用。纬1经2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断电有磁场消失,对辅助纬纱G的吸附作用亦消失,使得辅助纬纱G又向左移动一格,即辅助纬纱G位于纬1经3、纬1经4、纬1经5、纬1经6、纬1经7的位置上。依次类推,通过纬1行的通过对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通电断电状态的改变,可将辅助纬纱G导引至纬1经6、纬1经7、纬1经8、纬1经9、纬1经10的位置,即位于经纱梭口的位置,此时辅助纬纱G的引纬动作完成。
上述辅助纬纱的打纬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辅助纬纱G的打纬动作亦是通过改变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通电断电状态来实现。当辅助纬纱G完成引纬动作时,是位于纬1经6、纬1经7、纬1经8、纬1经9、纬1经10的位置上,该5个位置上磁场发射器电磁阀处于通电状态,使用这5个位置上的磁场对辅助纬纱G具有吸附作用。接下来,纬1经6、纬1经7、纬1经8、纬1经9、纬1经10的位置上磁场发射器电磁阀处于断电状态磁场消失,不再对辅助纬纱G具有吸附作用,在此同时,纬2经6、纬2经7、纬2经8、纬2经9、纬2经10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处于通电状态,产生磁场,对辅助纬纱G产生吸附作用,将辅助纬纱G向织机前胸梁D的方向移动一格。紧接着纬3经6、纬3经7、纬3经8、纬3经9、纬3经10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处于通电状态,与此同时,纬2经6、纬2经7、纬2经8、纬2经9、纬2经10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处于断电状态,使得辅助纬纱G又向前胸梁的位置移到一格,位于纬3经6、纬3经7、纬3经8、纬3经9、纬3经10位置上。按照此类规律一排磁场发射器电磁阀断电,一排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通电,可让辅助纬纱G不断向前胸梁D方向移动,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位置为止。在经过几次上层基布F1和下层基布F2的引纬过程后,辅助纬纱G度过了设定的位置及织造定型区。上层基布F1和下层基布F2采用平纹组织织造,假设织造定型区中的纬纱根数为5根左右,当辅助纬纱G度过了织造定型区后还位于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的左平台上A上。当辅助纬纱运动至纬10经6、纬10经7、纬10经8、纬10经9、纬10经10的位置,至此辅助纬纱G完成打纬运动,
上述辅助纬纱G的拉纬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辅助纬纱G完成打纬动作及度过了织造定型区后,运动至纬10经6、纬10经7、纬10经8、纬10经9、纬10经10的位置。此时纬10经5位置上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使得该位置产生磁场,与此同时,纬10经10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断电失去磁场,使得辅助纬纱G向右移动一格,位于纬10经5、纬10经6、纬10经7、纬10经8、纬10经9的位置。接着纬10经4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通电,纬10经9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断电,使得辅助纬纱G向右移动一格。依次类推,辅助纬纱一直向右移动下去脱离了经纱开口区域,位于纬10经1、纬10经2、纬10经3、纬10经4、纬10经5的位置上。此时辅助纬纱G的拉纬动作还没有完成,接下来,纬9经1、纬9经2、纬9经3、纬9经4、纬9经5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通电产生磁场,纬10经1、纬10经2、纬10经3、纬10经4、纬10经5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断电失去磁场,使得辅助纬纱G向钢筘方向移动一格。接下来,纬8经1、纬8经2、纬8经3、纬8经4、纬8经5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通电产生磁场,与此同时,纬9经1、纬9经2、纬9经3、纬9经4、纬9经5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断电失去磁场,使得辅助纬纱G再向钢筘C方向移动一格。依次类推,通过一排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通电,一排磁场发射器电磁阀断电,最终使用辅助纬纱G运动至纬1经1、纬1经2、纬1经3、纬1经4、纬1经5的位置,至此辅助纬纱G运动至初始位置,一个循环完成。接下为是下一个辅助纬纱G运动循环。以上通过一个示例说明了辅助纬纱G的引纬、打纬和拉纬的全部运动过程,以及其全部的运动规律。
而当辅助纬纱G根据设计要求需要斜向或弯曲时,参见图6,只需要将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中不同位置上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规律,使得辅助纬纱G的运动变成斜向或弯曲状态运动,即辅助纬纱G可以不是直线垂直于经纱的方向进行打纬,可以是斜向或弯曲状态进行打纬,从而使得拉丝R的长短不一致,能够使用上层基布F1表面经纬向具有弧度形高度。再继续参见图6,为进一步说明辅助纬纱弯曲状况的情形。当经10纬8,经9纬7,经8纬8,经7纬8,经6纬8,经5纬7,经4纬8,经3纬8,经2纬7,经1纬6的电磁阀通电时产生磁场,辅助纬纱G就被吸附成如图6下图所示弯曲状,而被辅助纬纱G所交织牵引的拉丝R也形成相对应点的长短不一,从而形成如图6上图所似的经纬向有弧度形高低的充气拉丝布。
结合上述所说的辅助纬纱的引纬、打纬和拉纬的全部运动过程,结合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经纬向具有弧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的生产过程作如下说明。
本发明拉丝R与上层基布F1和下层基布F2采用三纬W固结,故上层基布F1和下层基布F2的基布纬纱循环数均为6,即六梭为一循环。上层基布F1是上层基布经纱和上层基布纬纱采用平纹组织交织形成的基布,下层基布F2是下层基布经纱和下层基布纬纱采用平纹组织交织形成的基布,均采用双梭口剑杆织机的平纹交织法进行织造。
第一拉丝R1先与上层基布第一纬纱W上1、上层基布第二纬纱W上2、上层基布第三纬纱W上3采用W固结方式进行上下上三梭织造,在经过W固结后,第一拉丝R1会返至下层基布F2。与此同时第二拉丝R2与下层基布第一纬纱W下1、下层基布第二纬纱W下2、下层基布第三纬纱W下3采用W固结方式进行下上下三梭织造,返至上层基布F1
此时,本发明中的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开始工作。在双梭口剑杆织机中上层基布第四纬W上4和下层基布第四纬纱W下4进行引纬时,由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进行辅助纬纱G的引纬动作,将辅助纬纱G引入上层基布F1和下层基布F2之间。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进行打纬动作,将辅助纬纱G向织机前胸梁D方向移动,此时辅助纬纱G上挂着从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交织返到下层基布第四纬纱处的第一拉丝R1和从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交织返到上层基布第四纬纱处的第二拉丝R2,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将辅助纬纱G向织机前胸梁D方向移动至织口的距离到达设定值为止。此时第一拉丝R1被上层基布第三纬纱W上3压住被串过下层基布第四纬纱处的综丝孔挂着,第一拉丝R1的送经程序也在等待着。 第二拉丝R2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W下3压住被串过 上层基布第四纬纱W上4处的综丝孔挂着,第二拉丝R2的送经程度也在等待着。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对辅助纬纱G的打纬动作,结合第一拉丝R1、第二拉丝R2的送经程度,可将第一拉丝R1、第二拉丝R2快速的分别从综丝孔移动被辅助纬纱牵引引导至设定位置。此时第一拉丝R1的长度在上层基布第三纬纱W上3至辅助纬纱G,再到下层基布第四纬纱W下4,近似一个往返,即第一拉丝R1的长度等于辅助纬纱G往织机前胸梁D所运动设定距离的二倍。第二拉丝R2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W下3至辅助纬纱G,再至上层基布第四纬纱W上4,也近似的一个往返,第二拉丝R2的长度等于辅助纬纱G往织机前胸梁D运动所设定距离的二倍。
在辅助纬纱G将第一拉丝R1和第二拉丝R2牵引引导至设定位置后,双梭口剑杆织机继续进行织造,将第二拉丝R2由上层基布第四纬纱W上4、上层基布第五纬纱W上5和上层基布第六纬W上6W进行上下上三纬W固结,第一拉丝R1由下层基布第四纬纱W下4、下层基布第五纬纱W下5和下层基布第六产纬纱W下6进行下上下三纬W固结织造。此时第二拉丝R2被上层基布第六纬纱W上6压住被串过下层基布下一循环的第一纬纱处的综丝孔挂着,第二拉丝R2的送经程序也在等待着。第一拉丝R1由下层基布第六纬纱W下6压住被串过上层基布下一循环的第一纬纱W上1处的综丝孔挂着,第一拉丝R1的送经程序也在等待着。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A对辅助纬纱G的打纬动作,结合第一拉丝R1、第二拉丝R2的送经程度,可将第一拉丝R1、第二拉丝R2快速的分别从综丝孔移动被辅助纬纱牵引引导至设定位置。此时第二拉丝R2的长度在上层基布第六纬纱W上6至辅助纬纱G,再到下层基布下一循第一纬纱W下4,近似一个往返,即第二拉丝R2的长度等于辅助纬纱G往织机前胸梁D所运动设定距离的二倍。第一拉丝R1由下层基布第六纬纱W下3至辅助纬纱G,再至上层基布下一循环的第一纬纱W上4,也近似的一个往返,第一拉丝R1的长度等于辅助纬纱G往织机前胸梁D运动所设定距离的二倍。在织造过程中,此时这根辅助纬纱G度过了织造定型区后,引纬打纬拉纬辅助机构A继续工作,这时辅助纬纱G开始拉纬动作,如前所述,将这根辅助纬纱G拉出布幅,到达辅助纬纱装置的右平台A,并且同时又将这根辅助纬纱G向右平台A靠近钢筘C的方向移动至辅助纬纱G的最初位置,作好下一个工作循环。完成第一个辅助纬纱G的运动过程。
当辅助纬纱G移出布幅后,原先挂在辅助纬纱G上的第一拉丝R1、第二拉丝R2将消除与辅助纬G交织控制点,当上层基布F1与下层基布F2拉开时,将达到我们设定的高度和设定的弧度形高度。
前面所涉及的设定距离位置,是指织造所需经纬向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的高度的一半,根据弧度形高度的高低,将辅助纬纱所需到达位置逐纬输入电脑,象普通大提花设计一样,由电脑控制每根辅助纬纱所到过距离。由于弧形度高度,因此辅助纬纱肯定有弯曲,而且辅助纬纱也可以弯曲。之所以辅助纬纱在弯曲时亦可以挂住织物边缘的拉丝,是因为引纬打纬拉纬辅助机构的左端距离钢筘的左端有不小于5cm的距离,使得辅助纬纱的长度在弯曲时亦可挂住织物边缘的拉丝。
例如,经纬向有弧度形高低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对应点最高处为20cm,那么我们在这对应点的辅助纬纱到达设定距离为那根压住第一拉丝R1或压住第二拉丝R2的纬纱距离为20cm的一半为10cm,而当对应点最低处为10cm时,那么我们在这对应点的辅助纬纱离为那根压住第一拉丝R1或第二拉丝R2的纬纱的距离为10cm的一半为5cm,那么当该织物离开辅助纬纱时而拉开时,就分别为20cm和10cm。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基布、下层基布及连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拉丝;所述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0.5cm×0.5cm~1cm×1cm的范围内至少有一根拉丝;所述的上层基布为由上层基布经纱和上层基布纬纱交织交织而成,所述的下层基布为由下层基布经纱和下层基布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上层基布经纱和上层基布纬纱为有弹性的高强工业涤纶丝;所述的下层基布经纱和下层基布纬纱为刚性的高强工业涤纶丝;所述的拉丝包括第一拉丝和第二拉丝,为高强工业涤纶丝;上层基布在经向与纬向的高度方向上可以具有弧度形凸起;所述的下层基布平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基布经纱与上层基布纬纱按照平纹组织交织,所述的下层基布经纱与下层基布纬纱按照平纹组织交织。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整经:将上层经纱按照顺序排列整经在织轴上,为上轴;将下层经纱按照顺序整经织轴上,为下轴;将拉丝放置于筒子架上;
(2)穿综插筘:按工艺要求,将上层经纱、下层经纱和拉丝按照顺序要求穿综插筘;
(3)提综投纬织造:采用双梭口丝绒剑杆织机并结合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及辅助纬纱织造;
所述的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为一长方形平板,安装于剑杆织机钢筘与织机的前胸梁之间在下层基布的经位置线下面;所述的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一端与剑杆织机钢筘筘幅左端不少于外露5cm,另一端与剑杆织机钢筘筘幅右端外露一整个筘幅再加不少于5cm;所述的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位于钢筘位置的部分称为左平台,位于钢筘右端外侧的部分称为右平台;
所述的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纵横阵列排列独立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所述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通过电线与剑杆织机控制器相连接,且被剑杆织机控制器控制;所述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可形成磁场,断电则磁场消失,通电时形成磁场对辅助纬纱有吸附作用;
所述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从右至左顺钢筘方向按经1、经2、经3至经n1排列,从前住后即从钢筘往胸梁方向按纬1、纬2、纬3至纬n2;其中,n1不小于10,n2不小于织造定型区内的经纱根数;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位置可用纬1经1、纬1经2至纬n2经n1来表示;
所述的辅助纬纱为内部具有不锈铁粉且直径不小于3mm的管状柔性材料,长度大于钢筘筘幅,小于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长度的一半;所述的辅助纬纱在织造时位于双梭口剑杆织机的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
辅助纬纱的运动循环规律如下:辅助纬纱位于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右平台上靠近钢筘的初始位置,控制不同位置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可将辅助纬纱引入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的左平台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
通过控制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使得辅助纬纱完成引纬、打引、拉纬动作;所述辅助纬纱的引纬是辅助纬纱在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的右平台上的初始位置平移至左平台;所述辅助纬纱的打纬是辅助纬纱从钢筘位置以平直、倾斜或弯曲的状态移动至织机前胸梁位置;所述的辅助纬纱的拉纬是控制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将辅助纬纱导入至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的右平台,接着控制右平台的不同位置的磁场发射器电磁阀的通电与断电,将辅助纬纱导入至右平台近钢筘的初始位置;辅助纬纱的引纬、打纬、拉纬即完成一个循环,进入下一个辅助纬纱的运动循环;
当辅助纬纱从钢筘位置平直、倾斜或弯曲的状态完成运动过程,可使得与辅助纬纱相交织的拉丝被辅助纬纱牵引具有不同的长度,将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拉开时成为或平坦或经纬向具有弧度形高度的拉丝充气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的具有织造过程如下:
上层基布经纱与上层基布纬纱,下层基布经纱与下层基布纬纱进行平纹交织时,拉丝与上层基布纬纱和下层基布纬纱采用三纬W固结,故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基布纬纱循环数均为6,即六梭为一循环;
第一拉丝先与上层基布第一纬纱,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三纬纱采用W固结方式进行上下上三梭织造后返至下层,与此同时第二拉丝与下层基布第一纬纱,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采用W固结方式进行下上下三梭织造,返至上层基布,此时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开始工作;
在双梭口剑杆织机中织造上层基布第四纬和下层基布第四纬纱时进行引纬,由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进行辅助纬纱的引纬动作,将辅助纬纱引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之间;
然后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进行打纬动作,将辅助纬纱向织机前胸梁方向移动,此时辅助纬纱上挂着从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交织返到下层基布第四纬纱处的第一拉丝和从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交织返到上层基布第四纬纱处的第二拉丝,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将辅助纬纱向织机前胸梁方向移动至到达设定距离值为止;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对辅助纬纱的打纬动作,结合第一拉丝、第二拉丝的送经程序,可将第一拉丝、第二拉丝被辅助纬纱牵引引导至设定位置;
辅助纬纱度过了织造定型区后,引纬打纬拉纬辅助机构继续工作,辅助纬纱的拉纬动作将辅助纬纱拉出布幅,到达辅助纬纱装置的右平台,并且同时又将这根辅助纬纱向右平台靠近钢筘的方向移动至辅助纬纱的最初位置,作好下一个工作循环;
在这根辅助纬纱运动过程中,第二拉丝由上层基布第四纬纱上层基布第五纬纱和上层基布第六纬纱进行上下上三纬W固结织造,第一拉丝由下层基布第四纬纱下层基布第五纬纱和下层基布第六纬纱进行下上下三纬W固结织造;引纬打纬拉纬辅助装置进行另一根辅助纬纱的引纬动作,将辅助纬纱引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之间;并按照运动规律完成此根辅助纬纱的打纬和拉纬动作;
当辅助纬纱从钢筘位置以平直或倾斜或弯曲的状态完成运动过程时,可使得辅助纬纱相交织的拉丝被辅助纬纱牵引至设定位置;第一拉丝、第二拉丝的长度为从上层基布固结的交织点至辅助纬纱运动至的设定位置再至下层基布固结的交织点的长度;在辅助纬纱被拉纬至左平台时,第一拉丝、第二拉丝与辅助纬纱失去交织点,把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拉开时,第一拉丝被拉直时其长度为织造时把辅助纬纱打纬所至的设定距离的二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平台前胸梁位置处与左平台相平齐,方便辅助纬纱从左平台到右平台过度;所述的右平台钢筘位置处略高于左平台至织造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中间位置,方便辅助纬纱从右平台进入左平台织机织造织口。
CN201811100827.4A 2018-09-20 2018-09-20 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及其生产工艺 Active CN1093385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0827.4A CN109338560B (zh) 2018-09-20 2018-09-20 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及其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0827.4A CN109338560B (zh) 2018-09-20 2018-09-20 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及其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38560A true CN109338560A (zh) 2019-02-15
CN109338560B CN109338560B (zh) 2020-03-31

Family

ID=65305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0827.4A Active CN109338560B (zh) 2018-09-20 2018-09-20 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及其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3856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7873A (zh) * 2020-06-10 2020-09-01 何小斌 一种椭圆形中空拉丝布及其织造方法
CN112410972A (zh) * 2020-10-11 2021-02-26 邵力群 一种纬向拉丝的中空拉丝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12680869A (zh) * 2020-12-11 2021-04-20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织物的篮球的制备方法
CN113417049A (zh) * 2021-07-08 2021-09-21 福建思嘉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床用高强度空间布编织工艺及表面处理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4859A (zh) * 2010-05-07 2011-11-09 盐城悦弘织造有限公司 中空透气双层布的织造方法
CN106467991A (zh) * 2015-08-18 2017-03-01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双层壁充气梭织基布及其织造方法
KR20170112047A (ko) * 2016-03-30 2017-10-12 도레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전자기파 제거재용 직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파 제거재
CN206599636U (zh) * 2017-01-12 2017-10-31 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层的双层面料
CN207047583U (zh) * 2017-07-12 2018-02-27 天台县新荣网业有限公司 一种单复丝双层滤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4859A (zh) * 2010-05-07 2011-11-09 盐城悦弘织造有限公司 中空透气双层布的织造方法
CN106467991A (zh) * 2015-08-18 2017-03-01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双层壁充气梭织基布及其织造方法
KR20170112047A (ko) * 2016-03-30 2017-10-12 도레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전자기파 제거재용 직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파 제거재
CN206599636U (zh) * 2017-01-12 2017-10-31 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层的双层面料
CN207047583U (zh) * 2017-07-12 2018-02-27 天台县新荣网业有限公司 一种单复丝双层滤布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邵苏秀等: ""新型中空双层控高织物的研究"", 《产业用纺织品》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7873A (zh) * 2020-06-10 2020-09-01 何小斌 一种椭圆形中空拉丝布及其织造方法
CN111607873B (zh) * 2020-06-10 2021-09-10 淮北市凯莱智能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椭圆形中空拉丝布及其织造方法
CN112410972A (zh) * 2020-10-11 2021-02-26 邵力群 一种纬向拉丝的中空拉丝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12410972B (zh) * 2020-10-11 2022-02-11 佛山市晟博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纬向拉丝的中空拉丝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12680869A (zh) * 2020-12-11 2021-04-20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织物的篮球的制备方法
CN112680869B (zh) * 2020-12-11 2022-05-10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织物的篮球的制备方法
CN113417049A (zh) * 2021-07-08 2021-09-21 福建思嘉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床用高强度空间布编织工艺及表面处理设备
CN113417049B (zh) * 2021-07-08 2022-08-02 福建思嘉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床用高强度空间布编织工艺及表面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38560B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8560A (zh) 具有弧度形高度的中空双层壁充气拉丝布及其生产工艺
US2848018A (en) Fabric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8442017B (zh) 一种织造拉丝充气布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9208157A (zh) 一种拉丝充气布的织造设备及织造方法
US3910317A (en) Weaving machine for terry cloth
CN103510236B (zh) 一种机织布、多幅机织布织造机及织造方法
CN106567173A (zh) 一种六层布织物的织造工艺
CN109208159B (zh) 一种无需钢筘打纬的织布机及织布方法
US20110253246A1 (en) Warp and weft type weaving machine
EP0393736A1 (en) Method for supplying weft threads into the shed of a weaving machine, and a device which uses this method
US2095382A (en) Method of weaving frieze pile fabrics
EP4108819B1 (en) Loom and method for weaving multilayer fabric
CN203373508U (zh) 用于圆筒状色织提花纬弹毛巾织物的同机多幅织机
US2740430A (en) Backing fabrics and method of weaving them
US3042081A (en) High speed carpet loom and method of weaving
JP2537006B2 (ja) タオル織物のパイル出し方法
US3532134A (en) Method of weaving and a fabric woven according to this method of weaving
JP3248058B2 (ja) 二重パイル織物原反製織法と織機
JP3581965B2 (ja) 工芸織物と製織法
GB2287479A (en) Weaving terry fabrics
Taylor Woven Fabrics
JP5534764B2 (ja) 間欠接結二重織物の製造方法
JP2005015954A (ja) 柄糸経緯織込織機と織物
JPH04119146A (ja) 立体織物の製織方法および製織装置
US2715919A (en) Methods of weaving frieze fabr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