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4421B - 马达转子、增压器以及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马达转子、增压器以及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4421B
CN109314421B CN201780036521.4A CN201780036521A CN109314421B CN 109314421 B CN109314421 B CN 109314421B CN 201780036521 A CN201780036521 A CN 201780036521A CN 109314421 B CN109314421 B CN 109314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motor rotor
concave shape
concave
inn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65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4421A (zh
Inventor
小篠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14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4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4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4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02K1/30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using intermediate parts, e.g. spi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04Engines with exhaust drive and other drive of pumps, e.g. with exhaust-driven pump and mechanically-driven second pump
    • F02B37/10Engines with exhaust drive and other drive of pumps, e.g. with exhaust-driven pump and mechanically-driven second pump at least one pump being alternatively or simultaneously driven by exhaust and other drive, e.g. by pressurised fluid from a reservoir or an engine-driven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04Engines with exhaust drive and other drive of pumps, e.g. with exhaust-driven pump and mechanically-driven second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02B39/02Drives of pumps; Varying pump drive gear ratio
    • F02B39/08Non-mechanical drives, e.g. fluid drives having variable gear ratio
    • F02B39/10Non-mechanical drives, e.g. fluid drives having variable gear ratio electri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马达转子、增压器以及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马达转子具备:环状的磁铁、覆盖磁铁的外周面的筒状的外装部件、在磁铁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比磁铁靠外侧的位置的其他部件。磁铁包括表示在磁铁的周向上相邻的磁极的中间位置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凹形状。其他部件包括在磁铁的周向上与第一凹形状的位置对应地设置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凹形状。在外装部件覆盖磁铁的状态下,第二凹形状配置于从外部能够辨认的位置。

Description

马达转子、增压器以及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转子、增压器以及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对在增压器内与压缩机叶轮连结的旋转轴施加旋转驱动力的电动机的电动增压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搭载于增压器的电动机具备固定于旋转轴的马达转子(转子)。该马达转子具备安装于旋转轴的内套筒、绕轴包围该内套筒的永久磁铁、以及绕轴包围该永久磁铁的圆筒状的外套筒。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36737号公报
在现有的技术中,组装构成马达转子的各部件(内套筒、磁铁、外套筒)之后,对磁铁进行磁化,使磁铁的磁力增大。虽在磁铁设置有表示极性的标记,但在作为马达转子组装之后,磁铁被外套筒等其他部件覆盖,从外部无法辨认表示极性的标记。因此在现有的技术中,在组装马达转子后,进行预备磁化而使磁铁的磁力预先稍微增加之后,测定磁力并辨别磁铁的极性。而且,极性与磁化装置匹配地设置马达转子,进行真正磁化。这样考虑磁铁的极性的位置来进行真正磁化,从而高效地增大磁力。
这样,在进行了预备磁化之后测定磁力,在辨别磁铁的极性的情况下,花费工夫,因此在马达的组装工序中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说明一种能够实现作业工序的简化,实现组装作业效率的提高的马达转子、增压器以及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马达转子具备:环状的磁铁;覆盖磁铁的外周面的筒状的外装部件;以及在磁铁的轴线方向上存在于比磁铁靠外侧的位置的其他部件,磁铁包括表示在磁铁的周向上相邻的磁极的中间位置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凹形状,其他部件包括在磁铁的周向上与第一凹形状的位置对应地设置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凹形状,在外装部件覆盖了磁铁的状态下,第二凹形状配置于从外部能够辨认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对马达转子的磁铁进行磁化时,能够实现作业工序的简化,实现组装作业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包括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的电动机的电动增压器的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中的马达转子的剖视图。
图3是从轴线方向表示图2所示的马达转子的主视图。
图4的(a)~图4的(e)是表示马达转子的组装顺序的图。
图5的(a)、图5的(b)是表示设置于磁铁的凹形状和设置于内套筒的凹形状对位后的状态的马达转子的侧视图。
图6的(a)、图6的(b)是表示马达转子的磁化工序的图。
图7的(a)、图7的(b)是表示具备四极磁铁的马达转子的磁化工序的图。图7的(c)、图7的(d)是表示具备六极磁铁的马达转子的磁化工序的图。
图8的(a)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马达转子的侧视图,图8的(b)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马达转子的侧视图,图8的(c)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马达转子的侧视图,图8的(d)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马达转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马达转子具备:环状的磁铁;覆盖磁铁的外周面的筒状的外装部件;在磁铁的轴线方向上存在于比磁铁靠外侧的位置的其他部件,磁铁包括表示在磁铁的周向上相邻的磁极的中间位置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凹形状,其他部件包括在磁铁的周向上与第一凹形状的位置对应地设置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凹形状,在外装部件覆盖磁铁的状态下,第二凹形状配置于从外部能够辨认的位置。
在该马达转子中,利用外装部件覆盖磁铁,从外部看不到第一凹形状。即使在从外部看不到第一凹形状的状态下,与第一凹形状的位置对应地设置的第二凹形状配置于从外部能够辨认的位置。因此通过确认第二凹形状的位置,从而能够把握在周向上相邻的磁极的中间位置,能够辨别磁极对置的方向。因此在马达转子的组装中,在对磁铁磁化时,能够辨认第二凹形状的位置,能够正确地配置磁铁的位置并进行磁化。其结果,不需要现有技术那样的进行预备磁化来把握磁铁的磁极的方向。由此能够实现作业工序的简化,并且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也可以构成为:在其他部件形成有在磁铁的径向上隔着磁铁的轴线而对称地配置的一对第二凹形状。在该结构中,一对第二凹形状隔着磁铁的轴线而对称地配置,因此能够抑制磁铁的旋转中心的偏移。在修正马达转子的旋转中心的偏移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平衡修正的麻烦。若隔着磁铁的轴线对称地形成有一对第二凹形状,则能够容易把握第二凹形状的位置,在进行磁化时,能够迅速地将马达转子配置于正确的位置。
也可以构成为:其他部件包括插通于磁铁的开口部内的内套筒,内套筒包括在磁铁的轴线方向上从磁铁伸出至外侧的位置的伸出部,第二凹形状设置于内套筒的伸出部。由此能够辨认形成于内套筒的第二凹形状,能够将马达转子配置于正确的位置并进行磁化。
也可以构成为:第二凹形状在磁铁的轴线方向上形成于其他部件的磁铁侧的部分。由此,能够与形成于磁铁的第一凹形状接近地配置第二凹形状。因此能够使第二凹形状相对于第一凹形状高精度地进行对准。
也可以构成为:第二凹形状在磁铁的轴线方向上形成于比外装部件靠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在未被外装部件覆盖的位置配置第二凹形状,能够将第二凹形状配置于容易辨认的位置。
也可以构成为:其他部件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在磁铁的径向上比磁铁的内周面向外侧伸出,第二凹形状形成于凸缘部的外周缘部。由此,能够在磁铁的径向上在配置于比磁铁的内周面靠外侧的位置的凸缘部的外周缘部设置第二凹形状,能够将第二凹形状配置于更容易辨认的位置。另外,能够在容易加工的位置配置第二凹形状。
本发明的增压器具备包括上述马达转子的电动机,具备:旋转轴、与旋转轴的一端侧连结的涡轮叶轮、与旋转轴的另一端侧连结的压缩机叶轮、以及包括安装于旋转轴的马达转子的电动机。
该增压器具备上述马达转子,因此在对马达转子的磁铁进行磁化时,确认第二凹形状的位置,从而能够把握磁铁的磁极的中间位置,能够辨认磁极对置的方向。因此,能够将磁铁的位置配置于正确的位置并进行磁化,不需要现有技术那样的进行预备磁化来把握磁铁的磁极的方向。其结果是,能够实现作业工序的简化并且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本发明的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相对于磁铁安装其他部件的第一安装工序、相对于磁铁安装外装部件的第二安装工序、对磁铁进行磁化的磁化工序,在第一安装工序中,在磁铁的周向上使第一凹形状与第二凹形状的位置一致,并将其他部件安装于磁铁,在磁化工序中,以第二凹形状为基准来进行定位,对磁铁进行磁化。
在该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在磁铁的周向,能够相对于第一凹形状对第二凹形状进行对位。在磁化工序中,能够以第二凹形状为基准,配置磁铁的位置,把握磁铁的磁极对置的方向,对磁铁进行磁化。不需要现有技术那样的进行预备磁化来把握磁铁的磁极的方向,因此能够实现作业工序的简化并且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部分或者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电动增压器)
图1所示的电动增压器1是车辆用的增压器,是利用从未图示的发动机排出的排气气体,压缩向发动机供给的空气的装置。该电动增压器1具备涡轮2、压缩机(离心压缩机)3以及电动机4。电动机4对与压缩机3的压缩机叶轮9连结的旋转轴5施加旋转驱动力。
涡轮2具备:涡轮外壳6、和收纳于涡轮外壳6的涡轮叶轮8。压缩机3具备:压缩机外壳7、和收纳于压缩机外壳7的压缩机叶轮9。
在旋转轴5的一端设置有涡轮叶轮8,在旋转轴5的另一端设置有压缩机叶轮9。在旋转轴5的轴线L5方向上,在涡轮叶轮8与压缩机叶轮9之间设置有轴承10以及电动机4。
在涡轮外壳6与压缩机外壳7之间设置有轴承外壳11。旋转轴5经由轴承10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轴承外壳11。
在涡轮外壳6设置有排气气体流入口(未图示)以及排气气体流出口13。从发动机排出的排气气体通过排气气体流入口而流入涡轮外壳6内,使涡轮叶轮8旋转,然后通过排气气体流出口13向涡轮外壳6外流出。
在压缩机外壳7设置有吸入口14以及排出口(未图示)。如上述那样若涡轮叶轮8旋转,则旋转轴5以及压缩机叶轮9旋转。旋转的压缩机叶轮9通过吸入口14吸入外部的空气,并进行压缩而从排出口排出。从排出口排出的压缩空气向发动机供给。
(电动机)
电动机4例如是无刷的交流电动机,具备作为转子的马达转子16、以及作为定子的马达定子17。马达转子16固定于旋转轴5,能够与旋转轴5一起绕轴旋转。马达转子16在旋转轴5的轴线L5方向上配置于轴承10与压缩机叶轮9之间。
马达定子17具备多个线圈以及铁心。马达定子17以沿旋转轴5的周向包围马达转子16的方式配置。马达定子17收纳于轴承外壳11。马达定子17在旋转轴5的周围产生磁场,使马达转子16旋转。
电动机4与旋转轴5的高速旋转(例如10万rpm~20万rpm)对应。优选电动机4能够进行加速时的旋转驱动和减速时的再生运转。优选电动机4的驱动电压与搭载于车辆的电池的直流电压相同或者比其高。
(马达转子)
接下来,参照图2以及图3对马达转子16进行说明。图2是放大表示图1中的马达转子16的剖视图。图3是从轴线L5方向表示马达转子的主视图。此外,图2示出在马达转子16的轴线方向切断的截面。马达转子16具备内套筒21、环状的磁铁22、一对端环23、24以及铠装(外装部件)25。
作为内套筒21的材质,例如可举出不锈钢等。作为端环23、24的材质,例如可举出不锈钢等。作为铠装25的材质,例如可举出高合金钢等。作为磁铁22的材质,例如可举出钕磁铁等。
内套筒21具备圆筒部26和凸缘部(伸出部)27。旋转轴5插通于圆筒部26的开口部的内部。圆筒部26沿旋转轴5的轴线L5方向延伸。在内套筒21的轴线L21方向上,圆筒部26比磁铁22长并延伸到磁铁22的外侧的位置。
凸缘部27在轴线L21方向上设置于圆筒部26的一端侧。凸缘部27与圆筒部26的外周面26a(磁铁22的内周面)相比向径向外侧伸出。凸缘部27在轴线L21方向上,配置于比磁铁22靠外侧。例如凸缘部27的外周面27a相对于内套筒21的轴线L21倾斜。凸缘部27的外周面27a在轴线L21方向上,随着从一端侧(图示左侧)朝向另一端侧(图示右侧),配置于径向外侧(外周缘部)。在内套筒21安装于旋转轴5的状态下,内套筒21的一端侧配置于涡轮叶轮8侧,内套筒21的另一端侧配置于压缩机叶轮9侧。
磁铁22例如以形成圆筒状的方式形成。磁铁22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磁极。在本实施方式的磁铁22中,在周向上一个一个地形成N极以及S极,形成有合计两极的磁极。
一对端环23、24在内套筒21的轴线L21方向上隔着磁铁22配置。一对端环23、24以覆盖轴线L21方向的磁铁22的端面22a、22b的方式配置。
而且,内套筒21的圆筒部26插通于磁铁22以及一对端环23、24的开口部的内部。端环23覆盖磁铁22的凸缘部27侧的端面22a,端环24覆盖与磁铁22的凸缘部27相反的一侧的端面22b。
磁铁22的外周面22c以及一对端环23、24的外周面23a、24a在旋转轴5的径向上形成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铠装25以形成圆筒状的方式形成。在铠装25的开口部的内部配置有磁铁22以及一对端环23、24。铠装25覆盖磁铁22的外周面22c以及一对端环23、24的外周面23a、24a。铠装25在内套筒21的轴线L21方向上,延伸到一对端环23、24的外侧的位置。铠装25在整周覆盖磁铁22以及一对端环23、24。
即对于磁铁22而言,从轴线L21方向的两侧被端环23、24覆盖,从径向的外侧被铠装25覆盖,从外部无法辨认。
这里,在磁铁22形成有表示在磁铁22的周向相邻的磁极的中间位置的一对凹形状(第一凹形状)28。例如在旋转角度,在0度-180度的位置配置有N极、S极的情况下,90度-270度的位置成为磁极的中间位置。
在内套筒21在内套筒21的周向上,在与一对凹形状28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凹形状(第二凹形状)29。在内套筒21中,形成有一对凹形状29。
凹形状28在磁铁22中,形成于轴线L21方向的一方的端面22a。即凹形状28形成于凸缘部27侧的端面、且与涡轮叶轮8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凹形状28在磁铁22的径向从内周侧连续到外周侧。一对凹形状28以轴线L21为中心对称地设置。凹形状28例如使立铣刀的侧面抵靠端面22a,从而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此外,凹形状28也能够利用切削加工以外的加工方法来形成。
凹形状29在内套筒21中,形成于凸缘部27的外周面27a。具体而言,凹形状29在轴线L21方向上,设置于端环23侧的端部。凹形状29在轴线L21方向连续。一对凹形状29在磁铁22的径向上隔着轴线L21对称地配置。凹形状29例如使立铣刀的侧面抵靠外周面27a,从而利用切削加工而形成。此外,凹形状29也能够利用切削加工以外的加工方法而形成。另外,优选凹形状29的宽度是凹形状28的宽度的长度,凹形状28、29的宽度也可以不同。
(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4以及图5对马达转子16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的(a)所示,准备内套筒21。例如以凸缘部27配置于下方的方式,且内套筒21的轴线L21方向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内套筒的21。此外,内套筒21的配置并不限于上下方向,也可以配置于其他方向。
接下来,如图4的(b)所示,将端环23热装在内套筒21的圆筒部26。具体而言,使圆筒部26插通在端环23的开口部,将端环23热装在内套筒21的圆筒部26。
接下来,如图4的(c)所示,将磁铁22安装在内套筒21的圆筒部26。具体而言,将形成有凹形状28的端面22a配置于端环23侧,并将圆筒部26插通于磁铁22的开口部。
此时,如图5的(a)所示,在内套筒21的周向上,使磁铁22的凹形状28的位置与内套筒21的凹形状29的位置一致。
接下来,如图4的(d)所示,将端环24热装在内套筒21的圆筒部26。具体而言,使圆筒部26插通在端环24的开口部,并将端环24热装于内套筒21的圆筒部26。
接下来,如图4的(e)所示,将铠装25热装于端环23、24以及磁铁22。使内套筒21、磁铁22以及端环23、24插通于铠装25的开口部,并对铠装25进行热装。
此时,如图5的(b)所示,端环23的外周面、磁铁22的外周面、端环24的外周面被铠装25覆盖,成为从外部无法辨认的状态。
形成于内套筒21的凸缘部27的凹形状29未被铠装25覆盖,成为从外部能够辨认的状态。如图6的(a)所示,凹形状29在马达转子16的周向上,配置于与磁铁22的凹形状28相同的位置。
接下来,对马达转子16进行磁化。如图6所示,在对双极的马达转子16的磁铁22进行磁化的情况下,使用具备一对线圈41的磁化装置来进行磁化。使磁铁22的磁极对置的方向、与一对线圈41的轴线方向一致。在磁铁22中,在周向上一个一个地设置有N极以及S极,例如在图6中,上侧是N极,下侧是S极。在图6中,磁极对置的方向是图示上下方向,在磁极的中间位置B22配置有一对凹形状29。在图6中,一对凹形状29配置为在图示左右方向对置。
作业者辨认内套筒21的凹形状29,将一对凹形状29对置的方向配置为与线圈41的轴线L41延伸的方向正交,将马达转子16配置于一对线圈41之间。而且,在一对线圈41中流动电流而产生磁通,进行磁铁22的磁化。
接下来,进行马达转子16的平衡调整。以马达转子16的旋转中心不偏移的方式,例如通过切削铠装25的端部,进行平衡调整。
而且,将马达转子16安装于旋转轴5。具体而言,将内套筒21的凸缘部27配置于涡轮叶轮8侧(与压缩机叶轮9相反的一侧),使旋转轴5插通在内套筒21的开口部内。
在将内套筒21安装于旋转轴5之后,将压缩机叶轮9安装于旋转轴5,将螺母18安装在设置于旋转轴5的端部的螺纹部。紧固螺母18,从而马达转子16以及压缩机叶轮9被向涡轮叶轮8侧按压而固定于旋转轴5。
接下来,对电动增压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
从排气气体流入口(未图示)流入的排气气体通过涡轮涡旋流路12a,向涡轮叶轮8的入口侧供给。涡轮叶轮8利用被供给的排气气体的压力,产生旋转力,使旋转轴5以及压缩机叶轮9与涡轮叶轮8一体地旋转。由此,使用压缩机叶轮9压缩从压缩机3的吸入口14吸入的空气。被压缩机叶轮9压缩的空气通过扩散器流路7a以及压缩机涡旋流路7b并从排出口(未图示)排出。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向发动机供给。
该电动增压器1的电动机4与旋转轴5的高速旋转(例如10万rpm~20万rpm)对应。例如在车辆的加速时,在旋转轴5的旋转扭矩不足的情况下,电动机4向旋转轴5传递旋转扭矩。作为电动机4的驱动源,能够应用车辆的电池。在车辆的减速时,电动机4也可利用旋转轴5的旋转能量进行再生发电。
在电动机4中,利用马达定子17产生磁场,利用该磁场使马达转子16的磁铁22产生旋转力。而且,磁铁22的旋转力经由铠装25、一对端环23、24被向旋转轴5传递。伴随着旋转轴5的旋转,压缩机叶轮9旋转,对向发动机供给的空气进行压缩。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16中,通过铠装25覆盖磁铁22,从外部看不到凹形状28。即使在从外部看不到凹形状28的状态下,与凹形状28的位置对应地设置的凹形状29也配置于从外部能够辨认的位置。如图6的(b)所示,确认设置于内套筒21的一对凹形状29的位置,从而能够把握磁铁22的磁极的中间位置B22。由此,在磁铁22中,磁极对置的方向被辨别。
因此,在马达转子16中对磁铁22进行磁化时,能够辨认凹形状29的位置并正确地配置磁铁22的位置来进行磁化。其结果是,不需要现有技术那样的进行预备磁化来把握磁铁22的磁极的配置。其结果是,能够实现作业工序的简化并且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在马达转子16中隔着磁铁22的轴线而对称地形成有一对凹形状29,因此能够抑制马达转子16的旋转中心的偏移,能够减轻平衡调整的麻烦。另外,若形成有一对凹形状29,则可视性得以提高,因此马达转子16的对位变得容易。
在马达转子16中,在内套筒21的凸缘部27的外周面27a设置有凹形状29。内套筒21的凸缘部27在轴线L21方向上,配置于比铠装25靠外侧,因此能够在未被铠装25覆盖的位置配置凹形状29。此外,在从侧方(与轴线L21交叉的方向)观察马达转子16的情况下,凹形状29也可形成于局部被隐藏的位置。例如即使在从侧方观察时无法辨认凹形状29的情况下,只要在从轴线L21方向观察马达转子16时能够辨认凹形状29即可。
凹形状29在内套筒21的轴线L21方向上,配置于与端环23邻接的位置。凹形状29隔着端环23而配置于与磁铁22接近的位置,因此相对于凹形状28进行对位变得容易。
凹形状29形成于内套筒21的凸缘部27的外周面27a,因此例如仅通过从侧方抵接立铣刀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加工。如图5所示,若使凹形状29的宽度与凹形状28的宽度一致,则使凹形状29对位于凹形状28变得容易。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7的(a)、图7的(b)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16B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16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16的不同点是代替极数为2个的磁铁22,具备极数是4个的磁铁22这一点。马达转子16B的各部件的配置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16相同。
在马达转子16B的磁铁22中,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各2个N极以及S极,形成有合计四极的磁极。而且,在4个地方的磁极的中间位置B22的位置中、与隔着磁铁22的轴线而对置的一对中间位置B2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形状28、29。在图7的(a)、图7的(b)中,与图示左右方向对置地形成有一对凹形状28以及一对凹形状29。此外,一对凹形状28以及一对凹形状29也可以配置为与其他方向对置。也可与4个地方的磁极的中间位置B22的全部对置地形成有凹形状28、29。
在对这样的四极马达转子16B的磁铁22进行磁化的情况下,如图7的(b)所示,使用具备4个线圈41的磁化装置进行磁化。该磁化装置具备2对线圈41,上述2对线圈41对置的方向相互正交。即在磁铁22的周向上,在各90度不同的位置配置有线圈41。
在对马达转子16B进行磁化的情况下,在相对于一对线圈41的轴线L41,在绕磁铁22的轴线偏移45度的位置配置一对凹形状28。由此,使磁铁22的磁极对置的方向、与一对线圈41的轴线L41延伸的方向一致。
即使在这样四极的情况下,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相对于磁化装置的线圈41,能够正确地配置磁极的位置并进行磁化。相对于线圈41正确地配置,从而能够提高磁化效率。另外,通过辨认凹形状28,能够把握磁铁22的磁极的中间位置B22,能够辨别磁极对置的方向。因此,不需要现有技术那样的预备磁化,作业效率得以提高。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7的(c)、图7的(d)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16C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16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16不同的点是代替极数为2个的磁铁22,具备极数是6个的磁铁22这一点。马达转子16C的各部件的配置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16相同。
在马达转子16B的磁铁22中,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各3个N极以及S极,形成有合计六极的磁极。而且,在6个地方的磁极的中间位置B22位置中、与隔着磁铁22的轴线而对置的一对中间位置B2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形状28、29。在图7的(c)、图7的(d)中,与图示左右方向对置地形成有一对凹形状28以及一对凹形状29。此外,一对凹形状28以及一对凹形状29也可以配置为与其他方向对置。也可以与6个地方的磁极的中间位置B22的全部对置地形成有凹形状28、29。
在对这样的六极马达转子16C的磁铁22进行磁化的情况下,如图7的(d)所示,使用6个线圈41的磁化装置来进行磁化。该磁化装置具备3对线圈41,上述3对线圈41对置的方向相互各偏移60度。线圈41在磁铁22的周向上,配置于60度不同的位置。
在对马达转子16C进行磁化的情况下,相对于一对线圈41的轴线L41,在绕磁铁22的轴线偏移30度的位置配置一对凹形状28。在磁铁22的周向上,在相邻的轴线L41的中间位置配置凹形状28。由此,使磁铁22的磁极对置的方向、与一对线圈41的轴线L41延伸的方向一致。
这样即使在六极的情况下,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相对于磁化装置的线圈41,能够正确地配置磁极的位置并进行磁化。通过相对于线圈41正确地进行配置,从而能够提高磁化效率。另外,通过辨认凹形状28,能够把握磁铁22的磁极的中间位置B22位置,因此不需要现有技术那样的预备磁化,作业效率得以提高。
(变形例)接下来,参照图8对变形例的马达转子进行说明。变形例的马达转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16不同的点是凹形状的配置不同这一点。
如图8的(a)所示,在第一变形例的马达转子中,在端环23设置有凹形状(第二凹形状)30。在这种情况下,在马达转子的周向上,凹形状29、30、28的位置一致。由此,在使凹形状28、29的位置一致时,能够经由位于其间的凹形状30来进行对位,因此容易进行对位。
如图8的(b)所示,在第二变形例的马达转子中,在内套筒21的轴线L21方向上,在凸缘部2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凹形状(第二凹形状)29B。在这种情况下,在马达转子的周向,凹形状的28、29B的位置一致。这样,凹形状29B也可不设置于端环23侧的端部。
如图8的(c)所示,在第三变形例的马达转子中,在铠装25设置有凹形状(第二凹形状)31。在这种情况下,在马达转子的周向,凹形状28、31的位置一致。这样,凹形状31也可设置于内套筒21以外的其他部件。
如图8的(d)所示,在第四变形例的马达转子中,代替凹形状28,设置有凹形状(第一凹形状)28B,代替凹形状29设置有凹形状(第二凹形状)32。设置于磁铁22的凹形状28B在轴线L21方向上,设置于与凸缘部27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于内套筒21的凹形状32在轴线L21方向上,设置于与凸缘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这样凹形状也可配置于与凸缘部27相反的一侧(压缩机叶轮侧)的端部。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能够进行下述那样的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在内套筒21设置有凸缘部27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内套筒21也可是不设置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27的构成。内套筒21也可是其他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内套筒21与端环23一体地形成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例示出将电动增压器1作为车辆用的例子,但电动增压器1并不限于车辆用,也可用于船舶用的发动机,也可用于其他发动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设为电动增压器1具备涡轮2的构成,但电动增压器1也可不具备涡轮2,通过电动机4而被驱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将马达转子16应用于电动增压器1的电动机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马达转子16也可以用于其他电动机,也可用于发电机的转子而不用于电动增压器。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在对马达转子的磁铁进行磁化时,能够实现作业工序的简化,并能够实现组装作业效率的提高。
附图标记说明:1…电动增压器;2…涡轮;3…压缩机;4…电动机;5…旋转轴;8…涡轮叶轮;9…压缩机叶轮;16、16B、16C…马达转子;21…内套筒;22…磁铁;22c…磁铁的外周面;25…铠装(外装部件);27…凸缘部(伸出部);28、28B…凹形状(第一凹形状);29、29B、30、31、32…凹形状(第二凹形状);B22…相邻的磁极的中间位置;L21…内套筒的轴线(磁铁的轴线)。

Claims (7)

1.一种马达转子,其中,具备:
环状的磁铁;
覆盖所述磁铁的外周面的筒状的外装部件;以及
在所述磁铁的轴线方向上存在于比所述磁铁靠外侧的位置的其他部件,
所述磁铁包括表示在所述磁铁的周向上相邻的磁极的中间位置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凹形状,
所述其他部件包括在所述磁铁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凹形状的位置对应地设置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凹形状,
在所述外装部件覆盖所述磁铁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凹形状配置于从外部能够辨认的位置,
所述其他部件包括插通于所述磁铁的开口部内的内套筒,
所述内套筒包括伸出部,该伸出部在所述磁铁的轴线方向上从所述磁铁伸出到外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凹形状设置于所述内套筒的所述伸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转子,其中,
在所述其他部件形成有一对所述第二凹形状,一对所述第二凹形状在所述磁铁的径向上隔着所述磁铁的轴线对称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凹形状在所述磁铁的轴线方向上形成于所述其他部件的所述磁铁侧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凹形状在所述磁铁的轴线方向上形成于比所述外装部件靠外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转子,其中,
所述其他部件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在所述磁铁的径向上比所述磁铁的内周面向外侧伸出,
所述第二凹形状形成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缘部。
6.一种增压器,具备包括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转子的电动机,其中,具备:
旋转轴;
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侧连结的涡轮叶轮;
与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侧连结的压缩机叶轮;以及
包括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马达转子的所述电动机。
7.一种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是制造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转子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工序:
相对于所述磁铁安装所述其他部件的第一安装工序;
相对于所述磁铁安装所述外装部件的第二安装工序;以及
对所述磁铁进行磁化的磁化工序,
在所述第一安装工序中,在所述磁铁的周向上使所述第一凹形状与所述第二凹形状的位置一致,并将所述其他部件安装于所述磁铁,
在所述磁化工序中,以所述第二凹形状为基准来进行定位,并对所述磁铁进行磁化。
CN201780036521.4A 2016-07-13 2017-06-07 马达转子、增压器以及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3144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8586 2016-07-13
JP2016138586 2016-07-13
PCT/JP2017/021174 WO2018012153A1 (ja) 2016-07-13 2017-06-07 モータロータ、過給機、及びモータ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4421A CN109314421A (zh) 2019-02-05
CN109314421B true CN109314421B (zh) 2020-08-21

Family

ID=60951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6521.4A Active CN109314421B (zh) 2016-07-13 2017-06-07 马达转子、增压器以及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07448A1 (zh)
JP (1) JP6579270B2 (zh)
CN (1) CN109314421B (zh)
DE (1) DE112017003519T5 (zh)
WO (1) WO20180121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28827A1 (de) * 2018-11-16 2020-05-2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ompressor für einen Ansaugtrakt eine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eines Kraftfahrzeugs,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Kraftfahrzeug
WO2020209051A1 (ja) 2019-04-10 2020-10-15 株式会社Ihi モーターローター
DE202019104522U1 (de) * 2019-08-16 2020-08-19 MS-Schramberg Holding GmbH Elektromagnetisches Bauteil
JP7435490B2 (ja) 2021-01-26 2024-02-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5527A (en) * 1997-05-15 2000-07-11 Turbodyne Systems, Inc. Magnet assemblies for motor-assisted turbocharg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9593A (ja) * 2002-04-25 2003-11-07 Aichi Elec Co 電動機の固定子
JP4285054B2 (ja) * 2003-04-11 2009-06-24 株式会社Ihi 過給機
JP4591828B2 (ja) * 2005-08-22 2010-12-01 株式会社Ihi 電動機付過給機
JP2007336737A (ja) * 2006-06-16 2007-12-27 Ihi Corp モータロータ及びその回転バランス修正方法
CN101705861A (zh) * 2009-11-24 2010-05-12 张学义 废气涡轮驱动电励磁发电机
CN103715794B (zh) * 2013-12-05 2016-05-0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汽车用起动发电一体化的开关磁通电机
CN105406675B (zh) * 2015-12-01 2018-02-09 浙江省东阳市东磁诚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用直流无刷马达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5527A (en) * 1997-05-15 2000-07-11 Turbodyne Systems, Inc. Magnet assemblies for motor-assisted turbocharg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7003519T5 (de) 2019-03-28
CN109314421A (zh) 2019-02-05
US20190207448A1 (en) 2019-07-04
JPWO2018012153A1 (ja) 2018-12-13
WO2018012153A1 (ja) 2018-01-18
JP6579270B2 (ja) 2019-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4421B (zh) 马达转子、增压器以及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
JP5897110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圧縮機
US9627933B2 (en) Brushless motor
JP3208939U (ja) 流体発生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電気装置
WO2012141085A1 (ja) 電動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圧縮機
US11515742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gging torque in an electric machine
EP1942571A1 (en) Motor with two rotors and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CN104604109B (zh) 旋转电动机及内燃机用增压器
US20120299402A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US11808279B1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CN111886414B (zh) 电动鼓风机、电动吸尘器及干手装置
CN108886280B (zh) 马达转子、增压器以及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
JP5359112B2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圧縮機
US8810102B2 (en) Ro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with reduced detent torque
WO2020196325A1 (ja) スラスト磁気軸受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ターボ圧縮機
CN211351856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
TWI601361B (zh) Axial gap type rotary motor
WO2020008813A1 (ja) モータロータおよび過給機
JP2016105679A (ja) 磁石埋込型回転電機
JP4377325B2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空気圧縮機及びタービン発電機
US20220173626A1 (en) Electric compressor
WO2021192656A1 (ja) 電動送風機
KR101448649B1 (ko) 모터
CN116635616A (zh) 马达转子以及增压器
CN113366221A (zh) 由具有实心圆柱形磁铁的转子的电机驱动的流体压缩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