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1637B - 用于插入底切开口的止动点 - Google Patents

用于插入底切开口的止动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1637B
CN109311637B CN201780039039.6A CN201780039039A CN109311637B CN 109311637 B CN109311637 B CN 109311637B CN 201780039039 A CN201780039039 A CN 201780039039A CN 109311637 B CN109311637 B CN 1093116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ing point
rod
lever
point
sto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90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1637A (zh
Inventor
迈克尔·贝茨勒
安德烈亚斯·温德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D Kettenfabrik Rieger und Dietz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RUD Kettenfabrik Rieger und Dietz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D Kettenfabrik Rieger und Dietz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RUD Kettenfabrik Rieger und Dietz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9311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1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62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comprising article-engaging members of a shape complementary to that of the articles to be handled
    • B66C1/66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comprising article-engaging members of a shape complementary to that of the articles to be handled for engaging holes, recesses, or abutments on articles specially provided for facilitating handl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5/00Chain couplings, Shackles; Chain joints; Chain links; Chain bushes
    • F16G15/08Swiv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插入底切开口(61)的止动点(1)。所述止动点(1)具有止动区域(3)用于止动绑扎、吊装或止动装置,具有沿杆纵轴(L)远离所述止动区域(3)延伸的杆(9)用于插入所述开口(61),和具有在所述杆(9)与所述止动区域(3)相对的末端(11)的保持凸起(13),所述凸起横向伸出所述杆纵轴(L)。为了提高止动点的稳定性,特别是轴向承载能力,根据本发明所述保持凸起(13)与所述杆(9)为不可移动的连接。

Description

用于插入底切开口的止动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入到底切开口的止动点,其中所述止动点具有止动区域用于止动绑扎、吊装、或止动装置,具有杆其沿杆纵轴远离所述止动区域延伸以插入到开口中,和具有保持凸起其位于相对于止动区域远离的杆末端,所述凸起横向伸出于杆纵轴。
背景技术
插入至底切开口的止动点是已知的。一方面,它们可被用于吊装或绑扎负载,也可以用于固定负载或人。例如,当在外墙或屋顶工作时,通常希望止动点不是固定地安装在物体上例如建筑物。为此,止动点用于可以迅速和容易地插入到底切开口。优选的,止动点也可以快速和容易地从开口移除。该开口可以是孔,其截面在一个点处变宽从而形成底切。也可以先将相应的套筒插入墙壁或天花板等物体上的钻孔中,使得具有相应内径和底切的开口用于止动点。
已知的止动点通常具有相对元件,如球或圆柱体,这些元件相对于杆纵轴可以横向偏转,以便在与止动区域相对的杆末端与开口的底切进行联锁。所述元件在杆插入开口期间可设置在杆内部,且在到达末端位置时可从杆内部偏转,使得它们伸出杆外且设置在开口的底切处。这就将止动点固定于开口内。然而,这些已知形式的止动点的缺点是,伸出到开口的底切处并保持止动点在那里的偏转元件,其轴向载荷不够,即与杆纵轴平行方向的载荷。特别是止动点上的拉伸载荷会导致杆内部的元件和/或相应的对应物的变形,从而使止动点从开口中释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轴向承载力得到提高的止动点,同时便于操作,制造成本低廉。
对于上述类型的止动点,问题根据本发明的通过所述保持凸起与所述杆不可移动的连接而解决。
因此,与已知的技术水平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止动点没有可移动或可偏转的保持凸起。因此,保持凸起与杆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保持凸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从而具有较高的轴向承载力。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可以通过不同的、在每种情况下有利的、任意可组合实施例进一步改进。下面将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形式及其相关的优点。
根据第一有利实施例,所述保持凸起可与所述杆整体形成。这使得特别容易地创建不可移动的连接。整体的意思是,保持凸起最初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制造,然后连接到杆。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例,杆可以固定地连接到止动区域。特别是止动区域和杆可能是整体形成的。杆优选的最初不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制造,然后连接到止动区域。
所述止动点的止动区域可用于止动绑扎、吊装或止动装置。为此,它可以,例如,具有眼部。或者,止动区域不是眼部,也可以有钩、钩环、卸扣或连接到另一个部件的连接环。
止动区域也可以旋转安装在杆的对面。例如,轴承可以设置在止动区域和杆之间,以允许旋转。特别是止动点可以有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为此,止动点可以具有轴承套筒,杆从中伸出,反过来轴承套筒被止动区域围绕。
如果止动区域、杆和保持凸起彼此相对不移动的,是优选的。这三个元件也可以互相形成为一个整体。例如,止动点可以形成为锻件。初始材料通过锻造成形可以实现止动点的高承载能力,使得特别是提高轴向承载能力,尤其是在保持凸起区域。
或者,止动点也可形成为铸件或通过其它适当的方法制造。
根据本发明,所述止动点的保持凸起优选的与杆偏心形成。这样,可以得到一种结构简单、同时具有承载能力的保持凸起。特别是,保持凸起可以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并且可以通过杆纵轴的横向偏心量与杆的其余部分偏移。
为了避免止动点从底切开口意外释放,止动点可具有在保持凸起和止动区域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保持凸起和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彼此可移动。止动点插入到底切开口之后,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可以被设置在开口的内壁和止动点或杆的其余部分之间,从而防止止动点特别是在开口中的杆相对于杆纵轴横向移动。这意味着杆末端的保持凸起可以固定地与开口的底切接合,而不能滑进开口本身。所谓开口的内壁是指环绕开口或者露出开口的壁。
如果具有保持位置,在所述保持位置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和保持凸起相对于杆纵轴彼此完全的相对设置,则止动点可可靠地保持在开口中。
例如,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可以这样设置在保持位置上,即它压或被压在内壁上。这意味着除了强制联锁之外,止动点还可以以非强制联锁方式保持。特别地,可以防止止动点绕杆纵轴旋转。
或者,在保持位置上,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仅松散地与开口的内壁相靠,以防止开口中的止动点倾斜。这使得止动点可以保持在开口中,使得它可以围绕杆纵轴旋转。
提供锁定装置,通过所述锁定装置止动点固定在保持位置。锁定装置可以例如确保支撑元件停留在保持位置从而保证了支撑元件的功能。
为了防止止动点在杆纵轴横向倾斜以及为了提高在开口中的止动点的支撑,杆可能具有至少两个沿杆纵轴间隔的支撑元件。
如果第一支撑元件设置在止动区域的杆侧接触面上,第二支撑元件设置在保持凸起上,两个支撑元件可以很好的支撑止动点,或固定其位置。换句话说,支撑元件应该尽量靠近这些元件而设置。因此,在所述止动点的插入状态,所述支撑元件靠近所述开口的相反两端设置。如果支撑元件与开口的内壁紧靠或压紧,则可以有效防止开口中的止动点倾斜。为了使支撑元件尽可能靠近接触面或保持凸起,它们与这些元件之间的距离最好不超过杆直径的五分之一。
为了便于将止动点插入底切开口,并提供尽可能紧凑的止动点,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可被移出杆。这意味着为了将止动点插入开口,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可被移入杆中,使止动点能够通过开口。如果止动点插入到开口中,则支撑元件可以从杆中移出,以便它与开口的内壁紧靠或压紧。特别是,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可相对杆纵轴横向穿过所述杆的壁。杆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贯穿孔,用于至少一个支撑元件。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优选地以下述方式穿过所述杆,即其仍固定在所述杆上,以避免丢失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
为了使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对所述开口的壁进行特别有效的挤压,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在外部可能具有圆柱体表面的形状。这可以特别这样形成,即它可以基本上无缝地与开口的内壁紧靠。例如,圆柱的半径可以近似地与开口的半径相对应。
为了从外部驱动或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所述止动点可以具有在所述止动区域可接近且以力传递方式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的驱动元件。例如,驱动元件可以这样设计,即它可以在插入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止动点插入所述开口之前,可将所述驱动元件带入所述插入位置,使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不设置在所述保持位置。然后可以很容易地将止动点插入到开口中。一旦止动点插入到开口中,驱动机构可以被驱动或移动到保持位置,对至少一个支撑元件施加力,并使其进入保持位置。然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紧靠或压在所述开口的内壁,从而固定开口中的止动点。
至少有一个驱动元件配置为设置在杆内的主轴,其旋转轴与杆纵轴同轴,可以得到特别紧凑的止动点。然后驱动元件的旋转运动,即围绕杆纵轴旋转,可以转换为至少一个支撑元件的运动。如果所述支撑元件配置成它能够横向地从杆纵轴移出,则所述驱动元件的旋转可导致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相对于所述杆纵轴横向地平移。
所述主轴,特别是销形主轴,可在至少一个力传递部分上具有偏离圆形的截面,为了将力传递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例如,截面可以是椭圆形的。
当在纵截面观察时,主轴可以有至少一个凹槽,在凹槽处的横截面减小。当从杆纵轴的横截面观察时,凹槽可形成横截面扁平部。特别是,这允许可以从杆被移出的至少一个支撑元件被移动。在插入位置,至少一个支撑元件设置在主轴的凹槽内,使支撑元件设置在杆内足够远的位置上,使其插入开口。为了固定开口中的止动点,驱动元件的旋转可以使力传递部分旋转,以使支撑元件移出杆。在保持位置,所述支撑元件优选地设置成这样,即它与主轴的非扁平区域紧靠。或者,主轴也可以至少一个力传递部分形成为偏心。
支撑元件的后侧可具有相对杆纵轴横向延伸的橫截面加宽部,可防止支撑元件从杆中脱落或穿过穿孔。与橫截面加宽部对应,杆可以在至少一个穿孔区域有挤压部件,通过与截面加宽部强制联紧防止支撑元件从杆中脱落。这些可以在将支撑元件插入杆上的穿孔后形成。
为了使驱动元件特别容易操作,可以具有从杆纵轴径向伸出的杠杆,可以在止动区域。为此,所述止动点在所述止动区域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窗口,所述驱动元件的杠杆通过该窗口向外伸出。窗口的槽特别可以相对于杆纵轴横向延伸。
为了增加止动点的安全性,所述止动点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返回元件,该返回元件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元件连接,并通过该返回元件可将所述驱动元件移动到所述保持位置。这允许选择保持位置作为优选位置,这样,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在驱动机构上,它总是通过返回元件被移动到保持位置。返回元件可以是止动点的锁定装置。
一种结构特别简单的返回元件,可以通过将其配置为设置在杆内的弹簧来获得,该弹簧通过弹簧力与杆和驱动元件连接。弹簧可以这样预先加载,即它总是在保持位置的方向上产生弹簧力。
如果止动点具有属于驱动元件的杠杆,杠杆可以从止动区域的外部接近,止动点也可以具有外部弹簧或者还有内部弹簧,弹簧设置在止动点的槽型窗口和止动区域的接触面之间的区域。然后弹簧的一端可以连接到杠杆上,且另一端可以连接到止动点上。弹簧可以这样预先加载,即它在保持位置的方向上施加弹簧力。所述弹簧优选配置为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围绕所述止动点的外表面缠绕至少一次。
下面,本发明通过优选的实施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根据上述说明,实施例中所示的特征组合示例可以针对具体的应用案例补充更多的特征。根据上述说明,如果该特征在特定应用案例中的效果不重要,则也可以从所述实施例中省略单个特征。
图中具有相同功能和/或结构的元件,一致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
附图说明
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插入位置的止动点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a示出图1中止动点的侧视图和不同截面;
图2b示出图1中止动点的纵截面;
图2c示出图1中在保持凸起区域内的止动点的横截面;
图2d示出图1中在支撑元件区域内的止动点的横截面;
图3示出图1中位于保持位置的止动点的透视图;
图4a-4d按照图2a-2d的不同视图示出图3中位于保持位置的止动点;
图5a-5d按照图2a-2d的不同视图示出根据图4中位于附属于物体上的位置位于保持位置的止动点;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止动点的第二实施例;和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止动点的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在图1的基础上,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止动点1的一般结构。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插入位置E的止动点1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止动点1具有止动区域3。止动区域3可用于止动绑扎、吊装或止动装置(未显示)。为此,它优选的具有眼部5。或者,止动区域3也可以有钩、钩环、卸扣或连接环替代眼部,用于连接另一个部分。
所述止动区域3进一步具有用于与物体接触的接触面7。杆9从止动区域3延伸,并且可以插入到底切开口中。杆9沿杆纵轴L纵向延伸,接触面7优选地垂直于杆纵轴L设置。
在杆9与止动区域3相对的末端11,止动点1显示出保持凸起13。保持凸起13从剩余的杆9横向伸出杆纵轴L。保持凸起13与杆9一起固定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杆9还与所述止动区域3固定形成。这意味着所述止动区域3与所述杆9固定连接,且所述杆9与所述保持凸起13固定连接。保持凸起13、杆9和止动区域3,优选的彼此形成整体,例如通过锻造。
杆9在壁17上显示有两个穿孔15。在这些内部,支撑元件19可以穿入杆9的壁17。图2a-2d、图4a-4d和图5a-5d更详细地描述了支撑元件19及其功能。在插入位置E中,支撑元件19优选地设置在杆9中,使得在径向R其不会越过杆9的壁17朝向A向外伸出。
在止动区域3中,优选在接触面7和眼部5之间,止动点1具有槽形窗口21。槽形窗口21的槽23径向延伸至杆纵轴L,从而平行于接触面7。驱动元件27的杠杆25可以移动到槽23中。支撑元件19可以通过驱动所述驱动元件27来移动。这是参照图2a-2d来描述的。
图2a-2d示出图1中止动点的侧视图和三个不同的截面图,侧视图的视图方向为支撑元件19,其中对应的截面绘制在侧视图中。如同图1,图2a-2d为在插入位置E的止动点1。
驱动元件27沿杆纵轴L延伸通过杆内部29,该杆内部29被壁17与外部A分隔。所述驱动元件27优选配置为销形主轴31。因此,主轴31的旋转轴33与杆纵轴L同轴设置。杆内部29可以由一个盲孔形成,该盲孔从与止动区域3相对的端部11延伸至止动区域3。
在止动区域3中,驱动元件27的杠杆25通过槽形窗口21延伸,使驱动元件27可以从外部A接近或驱动。
驱动元件27以力传递方式连接到两个支撑元件19。被配置为主轴31的驱动元件27围绕旋转轴33的旋转导致支撑元件19在径向R上的平移。驱动元件27有两个力传递部分35。从支撑元件19的高度上看,力传递部分35位于杆纵轴L的方向。
在力传递部分35,主轴31显示为偏离圆形的横截面。主轴31在力传递部分35的橫截面如横截面视图B-B所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力传递部分35由横截面扁平部37形成。由于横截面扁平部37,在驱动元件27上形成了凹槽39。凹槽39如纵截面A-A所示。
下面,将讨论支撑元件19的形式。之后,描述了驱动元件27与支撑元件19的相互作用。
支撑元件19沿杆纵轴L间隔。第一支撑元件19a设置在接触面7区域。第二支撑元件19b设置在保持凸起13区域。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在开口(未示出)中的止动点1倾斜。支撑元件19可以被移出杆9。它们相对于杆纵轴L横向穿入杆9的壁17。在插入位置E,支撑元件19设置在驱动元件27的凹槽39中。优选的它们位于横截面扁平部37。
为了紧靠橫截面扁平部37,支撑元件19具有平的后侧41。在后侧41相对的外侧43,每个支撑元件19具有圆柱体侧面的形状。因此,一个圆柱轴平行于杆纵轴L运行。外侧43的形状可以这样选择使得它近似对应止动点将要被插入的开口的内壁的轮廓(未示出)。
或者,至少在插入位置E,外侧43也可以顺着杆9的表面的轮廓。这在截面图B-B中示出。
为了利于止动点1插入开口61,支撑元件19包括初始斜坡45。初始斜坡45在支撑元件19面对末端11的侧面形成。它们从末端11侧向上升至止动区域3。当止动点1被插入开口时,初始斜坡45可被用于移动支撑元件19至杆内部29。
支撑元件19在后侧41也可具有横截面加宽部53,其相对于杆纵轴L横向延伸,可用于防止支撑元件19从杆9中或通过穿孔15脱落。
与横截面加宽部53对应的是,在至少一个穿孔15的区域内,杆9具有挤压部件54,这些挤压部件54通过与横截面加宽部53的强制联锁防止支撑元件19从杆9中脱落。挤压部件54可在插入支撑元件19后形成于穿孔15内。
所述支撑元件19,优选地相对于所述杆纵轴L横向设置在所述杆9的端部11,并与所述保持凸起13相对。在保持凸起13的区域内,杆9优选具有圆形截面。杆9在保持凸起13区域的直径47优选地略小于用于止动点1的开口的内径。
在保持凸起13的高度的杆内部29,优选的以弹簧51的形式设置返回元件49,返回元件49与杆9和驱动元件27两者都连接,使得返回元件49对驱动元件27施加力,其优选的将驱动元件27从插入位置E移动到保持位置(这里没有显示)。所述弹簧51优选为螺旋弹簧,其围绕杆纵轴L延伸。所述返回元件49同时形成锁定装置52,该锁定装置52确保所述止动点1在保持位置H中。
图3和图4a-4d示出图1和图2a-2d中的在保持位置H的止动点1。为了简洁起见,只讨论与前面描述的插入位置E的区别。
在保持位置H,支撑元件19从杆9中移出,使得它们伸出于杆9的壁17之外。支撑元件19向远离保持凸起13的方向移开。在保持位置H,支撑元件19优选的伸出杆9到达下述状态,即当从杆纵轴L观察时,杆9和横向伸出于杆纵轴L的支撑元件19的最大厚度55对应末端11在保持凸起13区域内的直径47。
换句话说:支撑元件19的凸起56基本上对应于保持凸起13的凸起58。凸起56和58表示到杆9的外周60的距离。
因此,厚度55基本上对应于止动点1要插入的开口的内径。这意味着止动点1可以保持在开口,几乎很少或没有间隙。同样,也能有效防止杆纵轴L横向的倾斜。
通过驱动所述驱动元件27,所述支撑元件19被移动到所述保持位置H。这可通过将驱动元件27的杠杆25移动到保持位置来完成。驱动元件27的移动导致主轴31绕杆纵轴L或旋转轴33旋转。因此,驱动元件27的橫截面扁平部37从各自支撑元件19的后侧41移开,使得主轴31以全宽57紧靠后侧41。因此,主轴31在力传递部分35需要更多的空间。这个空间通过向外移动支撑元件19而释放出来。
在保持位置H,橫截面扁平部37优选的垂直于支撑元件19的后侧41。优选的,两个支撑元件19中的每个元件的后侧41紧靠主轴31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它具有主轴全宽57且与横截面扁平部37不接触。这样就可以避免支撑元件19在横截面扁平部37的区域内对主轴31的力传递。这反过来又有利于防止驱动元件27跳回插入位置。
此外,被设计为弹簧51的返回部件49,通过在保持位置H的方向上对驱动元件27施加弹簧力,使驱动元件27保持在保持位置H上,这有助于安全。
或者,或另外,止动点1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进一步的锁定装置。例如,止动点1可能具有进一步的锁定装置(这里没有显示),其强制防止驱动元件27,尤其是杠杆25,从保持位置H向外移动。例如,止动区域3有缺口、开口销或锁,其可防止杠杆25从保持位置H移出。
下面,已经参考图3和图4a-4d描述的在保持位置H的止动点1将参考图5a-5d进行描述。所述止动点1对应于前述实施例的所述止动点1。保持位置H也与参考图3、图4a-4d所述保持位置H相同。此外,图5a-5d中还显示了一个套筒59,可以作为具有底切开口61的物体的例子。在套筒59的情况下,底切63由套筒末端65形成或由套筒末端65释放。
如前所述,在保持位置H,支撑元件19从杆9中移出,使在支撑元件19的高度处的止动点1的厚度55与开口61的直径67相对应。因此,两个支撑元件19都松散地靠在开口的壁69上或受到开口的壁69的压力。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止动点1在杆纵轴L的横向运动。
为了使止动点1或其杆9能够顺利插入开口61,在所述保持凸起13区域内的直径47优选小于所述开口61的内径67。
保持凸起13设置在套筒59的底切63处或端部65的后面,且紧靠套筒59。这在杆纵轴L的方向上的保持凸起13和套筒59之间创建了强制的锁紧连接,并且止动点1被安全地保持。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止动点1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为了简洁起见,只描述了与参照图1-5d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
止动点1的第二实施例没有设置在杆内部29中的返回元件49。相反,它有以弹簧51形式的返回元件49,该弹簧51位于槽形窗口21和第一支撑元件19a之间。返回元件49被配置为螺旋弹簧51,该螺旋弹簧绕在止动区域3中的止动点1的外侧。弹簧51与杠杆25连接,以及连接在止动点1上没有显示的点上。所述弹簧51优选地这样预加载,即它对所述杠杆25施加力至所述保持位置。返回元件49代表了止动点1的锁定装置52。
根据本发明的止动点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如图7所示。第三实施例的止动点1优选地具有杆9和与参照图1-5d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保持凸起13。或者,该区域的止动点1也可以配置为参照图6所述的第二种设计。
下面只涉及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的区别。
与上述实施例相比,第三实施例的止动区域3相对于杆9可旋转安装。
为此,止动点1及其接触面7与具有开口61的物体71不直接抵靠。相反,止动点1具有轴承套筒73,轴承套筒73紧靠接触面7,且被杆9贯穿。轴承套筒73沿杆纵轴L在杆9的末端方向上延伸。
在装配状态下,如图7所示,轴承套筒73的下端75紧靠物体71。轴承套筒73优选为两件式轴承套筒73,由上套筒73a和下套筒73b组成。这样可以更容易组装止动点。或者,轴承套73也可以形成为一个整体。
轴承套筒73优选的固定在杆9上。但是,也不排除移动连接。
轴承套筒73穿过连接部件77,该连接部件77具有止动部件79。所述止动部件79可以是眼部、钩、卸扣或任何其它适当的连接止动装置的方式(未显示)。在轴承套筒73和连接部件77之间可至少有一个滚动轴承。适合的滚动轴承有,例如减摩轴承或滚珠轴承。
在可旋转实施例中,所述驱元件27的杠杆25在止动点1与末端11相对的头部81处是可接近的,且其属于所述止动区域3。槽23设置在头部81中,杠杆25从所述槽23中伸出。
作为具有轴承套筒73的实施例的一种替代,所述止动点1还可以具有连接部件77,该连接部件77被杆9穿过,而没有中间轴承套筒75。
附图标记
1 止动点
3 止动区域
5 眼部
7 接触面
9 杆
11 末端
13 保持凸起
15 穿孔
17 杆壁
19 支撑元件
21 窗口
23 槽
25 杠杆
27 驱动元件
29 杆内部
31 主轴
33 旋转轴
35 力传递部分
37 横截面扁平部
39 凹槽
41 后侧
43 外侧
45 初始斜坡
47 直径
49 返回元件
51 弹簧
52 锁定装置
53 横截面加宽部
54 挤压部件
55 厚度
56 支撑元件的凸起
57 主轴宽度
58 保持凸起的突出
59 套筒
60 杆的外周
61 开口
63 底切
65 套筒末端
67 开口的内径
69 开口的内壁
71 物体
73 轴承套筒
73a 上套筒
73b 下套筒
75 轴承套筒的下端
77 连接部件
79 止动部件
81 头部
A 外部
E 插入位置
H 保持位置
L 杆纵轴
R 径向

Claims (57)

1.用于插入底切开口(61)的止动点(1),其中所述止动点(1)具有止动区域(3)用于止动绑扎、吊装或止动装置,具有沿杆纵轴(L)远离所述止动区域(3)延伸的杆(9)用于插入所述开口(61),和具有在所述杆(9)与所述止动区域(3)相对的末端(11)的保持凸起(13),所述凸起相对于所述杆纵轴(L)横向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凸起(13)与所述杆(9)为不可移动的连接;
所述止动点(1)具有位于所述保持凸起(13)和所述止动区域(3)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其中所述保持凸起(13)和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彼此可移动;
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配置为关于所述杆(9)的所述杆纵轴(L)横向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持位置(H),在所述保持位置(H)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和所述保持凸起(13)关于所述杆纵轴(L)彼此完全相反被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杆(9)具有沿所述杆纵轴(L)间隔的至少两个支撑元件(1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杆(9)具有沿所述杆纵轴(L)间隔的至少两个支撑元件(1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元件(19a)设置在所述止动区域(3)的杆侧接触面(7),第二支撑元件(19b)设置在所述保持凸起(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元件(19a)设置在所述止动区域(3)的杆侧接触面(7),第二支撑元件(19b)设置在所述保持凸起(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可以从所述杆(9)被移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可以从所述杆(9)被移出。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可以从所述杆(9)被移出。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可以从所述杆(9)被移出。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可以从所述杆(9)被移出。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可以从所述杆(9)被移出。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穿过所述杆(9)的壁(17)横向进入所述杆纵轴(L)。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穿过所述杆(9)的壁(17)横向进入所述杆纵轴(L)。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穿过所述杆(9)的壁(17)横向进入所述杆纵轴(L)。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穿过所述杆(9)的壁(17)横向进入所述杆纵轴(L)。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穿过所述杆(9)的壁(17)横向进入所述杆纵轴(L)。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穿过所述杆(9)的壁(17)横向进入所述杆纵轴(L)。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在外侧面(43)具有圆柱体侧面的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具有至少一个初始斜坡(45),其从所述末端(11)向所述止动区域(3)方向上升。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具有至少一个初始斜坡(45),其从所述末端(11)向所述止动区域(3)方向上升。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驱动元件(27),其从所述止动区域(3)可接近且以力传递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驱动元件(27),其从所述止动区域(3)可接近且以力传递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驱动元件(27),其从所述止动区域(3)可接近且以力传递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驱动元件(27),其从所述止动区域(3)可接近且以力传递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27)配置为主轴(3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它的旋转轴(33)被设置为与所述杆纵轴(L)同轴。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27)配置为主轴(3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它的旋转轴(33)被设置为与所述杆纵轴(L)同轴。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27)配置为主轴(3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它的旋转轴(33)被设置为与所述杆纵轴(L)同轴。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27)配置为主轴(3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它的旋转轴(33)被设置为与所述杆纵轴(L)同轴。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力传递部分(35)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力传递的所述主轴(31)具有至少一个偏离圆形的横截面。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力传递部分(35)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力传递的所述主轴(31)具有至少一个偏离圆形的横截面。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力传递部分(35)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力传递的所述主轴(31)具有至少一个偏离圆形的横截面。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力传递部分(35)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9)力传递的所述主轴(31)具有至少一个偏离圆形的横截面。
3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元件(27)连接,通过所述返回元件(49)所述驱动元件(27)可被移动进入所述保持位置(H)。
3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元件(27)连接,通过所述返回元件(49)所述驱动元件(27)可被移动进入所述保持位置(H)。
3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元件(27)连接,通过所述返回元件(49)所述驱动元件(27)可被移动进入所述保持位置(H)。
3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元件(27)连接,通过所述返回元件(49)所述驱动元件(27)可被移动进入所述保持位置(H)。
3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元件(27)连接,通过所述返回元件(49)所述驱动元件(27)可被移动进入所述保持位置(H)。
3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元件(27)连接,通过所述返回元件(49)所述驱动元件(27)可被移动进入所述保持位置(H)。
4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元件(27)连接,通过所述返回元件(49)所述驱动元件(27)可被移动进入所述保持位置(H)。
4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元件(27)连接,通过所述返回元件(49)所述驱动元件(27)可被移动进入所述保持位置(H)。
4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元件(27)连接,通过所述返回元件(49)所述驱动元件(27)可被移动进入所述保持位置(H)。
4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元件(27)连接,通过所述返回元件(49)所述驱动元件(27)可被移动进入所述保持位置(H)。
4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元件(27)连接,通过所述返回元件(49)所述驱动元件(27)可被移动进入所述保持位置(H)。
4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点(1)具有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其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元件(27)连接,通过所述返回元件(49)所述驱动元件(27)可被移动进入所述保持位置(H)。
4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被配置为弹簧(5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与所述杆(9)和所述驱动元件(27)两者连接,施加弹簧力。
4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被配置为弹簧(5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与所述杆(9)和所述驱动元件(27)两者连接,施加弹簧力。
4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被配置为弹簧(5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与所述杆(9)和所述驱动元件(27)两者连接,施加弹簧力。
4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被配置为弹簧(5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与所述杆(9)和所述驱动元件(27)两者连接,施加弹簧力。
5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被配置为弹簧(5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与所述杆(9)和所述驱动元件(27)两者连接,施加弹簧力。
5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被配置为弹簧(5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与所述杆(9)和所述驱动元件(27)两者连接,施加弹簧力。
5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被配置为弹簧(5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与所述杆(9)和所述驱动元件(27)两者连接,施加弹簧力。
5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被配置为弹簧(5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与所述杆(9)和所述驱动元件(27)两者连接,施加弹簧力。
5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被配置为弹簧(5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与所述杆(9)和所述驱动元件(27)两者连接,施加弹簧力。
5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被配置为弹簧(5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与所述杆(9)和所述驱动元件(27)两者连接,施加弹簧力。
5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被配置为弹簧(5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与所述杆(9)和所述驱动元件(27)两者连接,施加弹簧力。
5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止动点(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返回元件(49)被配置为弹簧(51),其被设置在杆内部(29)且与所述杆(9)和所述驱动元件(27)两者连接,施加弹簧力。
CN201780039039.6A 2016-06-21 2017-06-16 用于插入底切开口的止动点 Active CN1093116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11078.0 2016-06-21
DE102016211078.0A DE102016211078A1 (de) 2016-06-21 2016-06-21 Anschlagpunkt zum Einsetzen in eine hinterschnittene Öffnung
PCT/EP2017/064741 WO2017220438A1 (de) 2016-06-21 2017-06-16 Anschlagpunkt zum einsetzen in eine hinterschnittene öff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1637A CN109311637A (zh) 2019-02-05
CN109311637B true CN109311637B (zh) 2021-02-26

Family

ID=59067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9039.6A Active CN109311637B (zh) 2016-06-21 2017-06-16 用于插入底切开口的止动点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7091B2 (zh)
EP (1) EP3472086B1 (zh)
CN (1) CN109311637B (zh)
DE (1) DE102016211078A1 (zh)
ES (1) ES2953509T3 (zh)
WO (1) WO20172204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69632B2 (ja) * 2018-08-23 2022-11-11 中川ヒューム管工業株式会社 吊具
USD922185S1 (en) * 2020-11-17 2021-06-15 Haoliang Liu Bolt
JP1685917S (zh) * 2020-12-21 2021-05-24
USD974882S1 (en) * 2021-05-17 2023-01-10 Leon Griffin Lifting eye
JP1711641S (ja) * 2021-06-29 2022-04-04 吊り金具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70653U (zh) * 2010-06-07 2010-12-15 孙效 快速装卸吊钩
DE102010029536A1 (de) * 2010-05-31 2011-12-01 Sgl Carbon Se Verfahren zum Heben von Lasten und Hebevorrichtung hierfür
CN203833485U (zh) * 2014-03-05 2014-09-1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落模具起吊连接销
US9233816B1 (en) * 2014-09-08 2016-01-1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Blind flange lif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0687A (en) 1950-05-10 1956-01-10 Interlock Corp Self locking connecting device for detachably connecting two elements
US4079983A (en) * 1977-02-04 1978-03-21 W. C. Dillon And Company, Inc. Weight lifting eye and socket
US4315651A (en) * 1980-04-03 1982-02-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Coupling for quick attachment to plate-like structure
US4630982A (en) * 1985-11-27 1986-12-23 The Boeing Company Cargo tie-down system
DE8814211U1 (zh) 1988-11-12 1989-01-19 Maier, Josef, 7619 Steinach, De
FR2677969B1 (fr) * 1991-06-21 1997-04-18 Aerospatiale Dispositif d'accrochage d'une charge a manutentionner sur une elingue de levage.
FR2762815B1 (fr) 1997-04-30 1999-07-16 Renault Agencement pour le reglage de la position longitudinale et la fixation d'un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TE345307T1 (de) * 2000-06-15 2006-12-15 S H B L S A Hebering
US6585465B1 (en) 2002-05-07 2003-07-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otor vehicle cargo restraint system
US8388034B2 (en) * 2011-07-19 2013-03-05 Mjt Holdings Llc Lift stub
DE102014208819A1 (de) * 2014-05-09 2015-11-12 Rud Ketten Rieger & Dietz Gmbh U. Co. Kg Ringelement mit einem geteilten Sockel für ein Zurr- oder Anschlagmittel
GB2553820B (en) * 2016-09-15 2020-07-15 Balltec Ltd A lif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9536A1 (de) * 2010-05-31 2011-12-01 Sgl Carbon Se Verfahren zum Heben von Lasten und Hebevorrichtung hierfür
CN201670653U (zh) * 2010-06-07 2010-12-15 孙效 快速装卸吊钩
CN203833485U (zh) * 2014-03-05 2014-09-1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落模具起吊连接销
US9233816B1 (en) * 2014-09-08 2016-01-1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Blind flange lif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72086B1 (de) 2023-06-07
US10947091B2 (en) 2021-03-16
EP3472086A1 (de) 2019-04-24
CN109311637A (zh) 2019-02-05
WO2017220438A1 (de) 2017-12-28
US20190202669A1 (en) 2019-07-04
ES2953509T3 (es) 2023-11-14
DE102016211078A1 (de) 2017-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1637B (zh) 用于插入底切开口的止动点
JP4282424B2 (ja)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JP6216072B2 (ja) 拡張アンカー
US6651784B1 (en) Automatically-adjusting, hand-brake actuator and housing of light weight material
US20150008092A1 (en) Locking unit, in particular for a parking lock of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4601312B2 (ja) プッシュボタン制御で軸方向にロックし且つベアリングを開放するロックピン
JP2007238083A (ja) 自転車のボトム・ブラケッ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アセンブリのためのアダプタ装置
JPH06173938A (ja) 係留ボール及び終端連結装置
DE102006051809A1 (de) Stellvorrichtung
US20080238001A1 (en) Spindle Lock for a Hand-Held Combination Drill and Chisel Hammer
CN113795414B (zh) 用于液压的车辆制动设备的液压机组
US6799502B2 (en) Spring brake cylinder with an emergency release device
CN113994126B (zh) 驻车锁止器
EP1267090A2 (en) A mounting means
WO2008074308A1 (de) Kugelgelenk mit verschlussring
DE102005026945B4 (de) Elektromagnetventil
WO2007114601A3 (en) Attachment coupler for heavy machinery having automatic safety device
CN100585199C (zh) 使用径向和轴向弹簧的球保持、锁栓和锁定装置
US7404475B2 (en) Bidirectional drive
EP1426665B1 (de) Elektro-mechanische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JP2008308006A (ja) 状態切替要素の駆動装置、パーキング装置ならびに自動変速機のレンジ切替装置
US20060151279A1 (en) Parking lock mechanism for a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on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particularly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belt drive transmission
WO1992014073A1 (de) Stabilisierungs- und abstützeinrichtung für die schwenklagerung eines kupplungshebels
JP5030885B2 (ja) 駐車ブレーキ付きブレーキ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9299011U (zh) 球形件上锁的双卡挂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