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1032A - 分离盘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分离盘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1032A
CN109311032A CN201680085956.3A CN201680085956A CN109311032A CN 109311032 A CN109311032 A CN 109311032A CN 201680085956 A CN201680085956 A CN 201680085956A CN 109311032 A CN109311032 A CN 109311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or disk
mentioned
oil
rib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59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1032B (zh
Inventor
渡边佳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R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R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R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yo R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11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1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7/00Elements of centrifuges
    • B04B7/08Rotary bowls
    • B04B7/12Inserts, e.g. armouring plates
    • B04B7/14Inserts, e.g. armouring plates for separating walls of conical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5/00Other centrifuges
    • B04B5/12Centrifuges in which rotors other than bowls generate centrifugal effects in stationary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5/00Other centrifuges
    • B04B5/12Centrifuges in which rotors other than bowls generate centrifugal effects in stationary containers
    • B04B2005/125Centrifuges in which rotors other than bowls generate centrifugal effects in stationary containers the rotors comprising separating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5/00Other centrifuges
    • B04B5/005Centrifugal separators or filters for fluid circulation systems, e.g. for lubricant oil circulation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01M2013/0422Separating oil and gas with a centrifug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中,在第一分离盘(63A)形成向第一方向延伸的肋(63a),该第一方向相对于从旋转中心起的放射方向朝旋转方向的一个方向倾斜,在第二分离盘(63B)形成向第二方向延伸的肋(63b),该第二方向朝旋转方向的与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倾斜,在支柱(52)的轴线方向上交替地层叠上述第一及第二分离盘(63A、63B)而成分的离盘组(61)中,上下相邻的肋(63a)和肋(63b)能以至少在一个部位交叉的状态层叠,提高旋转时的上下方向的刚性,从而能调整作为层叠的分离盘(63)整体的平衡。并且,能以均匀的状态确保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分离盘(63A、63B)间的间隙,从而能防止分离效率的降低且能抑制对气体的流动施加的阻力。

Description

分离盘层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处理对象气体所含有的雾状油从该气体分离的油分离器中使用的分离盘的层叠体。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采用了由堆叠的多片分离盘构成的分离盘层叠体的油分离器。在该油分离器的情况下,若处理对象气体从旋转中的分离盘的内侧向分离盘之间的缝隙流入,则处理对象气体所含有的雾状油因离心力而在分离盘的表面凝结,从而处理对象气体所含有的油从处理对象气体分离。
专利文献1记载的油分离器所采用的分离盘由圆锥台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也就是说,该分离盘的外周侧部分形成为圆锥面型的板状,比其外周侧部分靠中心侧的内周侧部分形成为圆环型的板状。因此,分离盘的内周侧部分相对于由周向以及径向规定的面平行,分离盘的外周侧部分相对于由周向以及径向规定的面倾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137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分离盘层叠体中,在外周侧部分的上表面侧形成有多个从各分离盘的中心呈放射状地延伸的肋,并在通过经由上述肋层叠而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分离盘间确保了缝隙(间隙)。
然而,这样的分离盘使用注射成形、真空成形以及冲压成形等方法来成形。
例如,在通过注射成形而得到的分离盘中,仅在上表面侧呈凸状地形成肋,其背面侧形成为平坦的形状,而并未形成与该凸状的肋对应的凹部。因此,肋部分的厚度变厚,从而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肋彼此堆叠,或者以使在一个分离盘的在周向上相邻的肋间存在另一个分离盘的肋的方式交替地配置肋,都能够确保上下方向的刚性。
与此相对,在通过真空成形、冲压成形而得到的分离盘中,在上表面侧呈凸状地形成肋,并在其背面侧形成与该凸状的肋对应的凹状的凹陷,从而肋部分的厚度比通过注射成形而得到的分离盘的情况较薄,与此相应地能够实现盘本身的轻型化。
然而,在这样的分离盘的情况下,由于肋的背面侧呈凹状地凹下,所以若以堆叠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肋彼此的方式进行配置,则位于下方的分离盘的肋进入位于上方的分离盘的肋的凹陷,从而无法在上下相邻的分离盘间确保上述的间隙。因而,在使用了通过真空成形、冲压成形而得到的分离盘的分离盘层叠体的情况下,交替配置上述的肋。
然而,在以肋交替的配置来层叠了分离盘的情况下,各分离盘的肋部分的厚度较薄,从而上下方向的刚性变低,因离心力的作用,上方的分离盘的肋间的部分被下方的分离盘的肋向上方推动而变形,因此在旋转时有作为层叠的分离盘整体的平衡崩塌的担忧。
其结果,难以均匀地确保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分离盘间的间隙(缝隙),从而有处理对象气体所含有的雾状油的分离效率降低的担忧。除此之外,还有如下问题:上述分离盘间的间隙的开口面积(沿与气体的流动正交的面的缝隙的面积)的总量变小,从而对气体的流动施加的阻力变大。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分离盘的上下方向的刚性,能够抑制作为层叠的分离盘整体的平衡崩塌,并且通过以均匀的状态确保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分离盘间的间隙,能够防止分离效率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对气体的流动施加的阻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分离盘层叠体在油分离器中使用,上述油分离器通过向能够与支柱一起旋转地设置的转子的内周侧空间导入含有雾状油的处理对象气体和分离用油而使上述转子旋转,由此从上述处理对象气体分离上述雾状油,上述分离盘层叠体在上述支柱的轴线方向上层叠来构成上述转子,上述分离盘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分离盘,其由圆锥台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并且在圆锥台的倾斜面形成有向第一方向延伸的肋,上述第一方向是相对于从旋转中心起的放射方向朝旋转方向的一个方向倾斜的方向;以及
第二分离盘,其由圆锥台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并且在圆锥台的倾斜面形成有向第二方向延伸的肋,上述第二方向是相对于从旋转中心起的放射方向朝上述旋转方向的与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倾斜的方向,
上述第一分离盘和上述第二分离盘在上述支柱的轴线方向上交替地层叠,该层叠的上下相邻的上述第一分离盘的肋和上述第二分离盘的肋配置为至少在一个部位交叉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当在轴向上交替地堆叠第一分离盘和第二分离盘后,轴向上下相邻的第一分离盘的肋和第二分离盘的肋以至少在一个部位交叉的状态层叠,从而即使是在背面侧形成与肋对应的凹状的凹陷的分离盘,也能够提高旋转时的上下方向的刚性,提前防止因下方的分离盘的肋而使上方的分离盘变形,并且能够抑制作为层叠的分离盘整体的平衡崩塌。并且,能够以均匀的状态确保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分离盘间的间隙,从而能够防止分离效率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对气体的流动施加的阻力。而且,由于第一分离盘的肋与第二分离盘的肋向不同的方向(相反方向)形成,所以能够目视观察来辨别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分离盘,从而当堆叠组装它们时,能够防止重叠组装肋的方向相同的分离盘彼此的误组装。
在上述的分离盘层叠体中,
上述肋的上述外周侧部分的表面侧形成为凸状,并且背面侧形成为凹状,
上述肋从上述旋转中心朝向外侧呈直线状或者曲线状地配置。
由此,与背面侧未形成为凹状的分离盘相比,能够实现轻型化。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分离盘彼此的、向相对于从旋转中心起的放射方向朝旋转侧倾斜的第一方向延伸的肋和向相对于从旋转中心起的放射方向朝旋转的相反侧倾斜的第二方向延伸的肋从旋转中心朝向外侧呈直线状或者曲线状地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使上述肋彼此至少在一个部位交叉。因而,能够提供高刚性的分离盘层叠体。
并且,在上述的分离盘层叠体中,
上述外周侧部分向上述支柱的径向的一个轴向倾斜,构成为包括向设于上述旋转中心侧的上述径向的另一个轴向倾斜而成的内周侧部分,
在上述内周侧部分与上述外周侧部分之间形成有角部。
由此,分离盘的外周侧部分和内周侧部分均相对于径向倾斜,从而不使分离盘的直径变长就长就能够增加分离盘的表面积。
并且,由于分离盘的外周侧部分的倾斜方向与内周侧部分的倾斜方向相反,所以能够抑制分离盘沿轴向的高度。因而,在交替地堆叠第一分离盘和第二分离盘来构成分离盘组的情况下,即使堆叠片数增加,也能够抑制堆叠高度。并且,在将多片分离盘堆叠至有限的高度的情况下,能够增加堆叠片数。并且,若分离盘的堆叠片数较多,则分离盘彼此之间的缝隙的开口面积的总量增大,从而实现气体的流动的阻力的降低。
另外,通过在分离盘的内周侧部分与外周侧部分之间形成角部,来相对于径向折弯,从而提高分离盘的刚性。因而,能够实现分离盘的轻薄化。因此,在将多片分离盘堆叠至有限的高度的情况下,能够增加堆叠片数。
另外,在上述的分离盘层叠体中,被上述内周侧部分与上述外周侧部分所夹的角部是直角或者钝角。
因而,能够抑制堆叠的第一分离盘与第二分离盘之间的缝隙扩大。
并且,在上述的分离盘层叠体中,上述内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的倾斜角为45°以下。
因而,能够抑制堆叠的分离盘彼此之间的缝隙扩大。
并且,在上述的分离盘层叠体中,上述外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的倾斜角为45°以下。
因而,能够抑制堆叠的分离盘彼此之间的缝隙扩大。
另外,在上述的分离盘层叠体中,
夹在上述内周侧部分与上述外周侧部分之间的角部被倒角成圆角。
因而,能够提供高刚性的分离盘层叠体,并且能够实现分离盘层叠体的轻薄化。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通过提高分离盘的上下方向的刚性,能够抑制作为层叠的分离盘整体的平衡崩塌,并且通过以均匀的状态确保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分离盘间的间隙,能够防止分离效率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对气体的流动施加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封闭型曲轴箱换气系统的简图。
图2是从右侧、上侧以及后侧观察油分离器的立体图。
图3是油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4是油分离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朝向箭头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沿V-V的面来示出的剖视图。
图6是朝向箭头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沿VI-VI的面来示出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上侧的放大图。
图8是图6的下侧的放大图。
图9是图6的中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在沿图3所示的VI-VI截面切开油分离器的状态下从右侧、下侧以及后侧观察来示出的立体图。
图11是在沿图3所示的VI-VI截面切开油分离器的状态下从右侧、下侧以及后侧观察来示出的立体图。
图12是在沿图3所示的VI-VI截面切开油分离器的状态下从右侧、下侧以及后侧观察来示出的立体图。
图13是从侧方以及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14放大示出图13的分离盘,(a)是示出分离盘的俯视图,(b)是从侧面以及上侧观察分离盘的立体图。
图15是从侧面以及上侧观察基于图14的分离盘的分离盘组来示出的放大立体图。
图16是透视地示出在图15的分离盘组中交叉的肋的俯视图。
图17放大地示出其它实施方式的分离盘,(a)是示出分离盘的俯视图,(b)是从侧面以及上侧观察分离盘的立体图。
图18是从侧面以及上侧观察基于图17的分离盘的分离盘组的放大立体图。
图19是透视地示出在图18的分离盘组中交叉的肋的俯视图。
图20是从侧方以及上侧观察其它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1放大地示出图20的分离盘,(a)是示出分离盘的俯视图,(b)是从侧面以及上侧观察分离盘的立体图。
图22是从侧面以及上侧观察基于图21的分离盘的分离盘组的放大立体图。
图23是透视地示出在图22的分离盘组中交叉的肋的俯视图。
图24放大地示出其它实施方式的分离盘,(a)是示出分离盘的俯视图,(b)是从侧面以及上侧观察分离盘的立体图。
图25是从侧面以及上侧观察基于图24的分离盘的分离盘组的放大立体图。
图26是透视地示出在图25的分离盘组中交叉的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为了实施本发明而附加了在技术方面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图示例子。
此处,在说明本发明的分离盘层叠体前,对具备应用了该分离盘层叠体的油分离器的换气系统进行说明。此外,油分离器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装置,当然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申请人开发出的包括PCT/JP2016/61208(国际申请号)、PCT/JP2016/61209(国际申请号)等在内的油分离器、其它离心分离式油分离器。
如图1所示,换气系统1(封闭型曲轴箱换气系统1)具有油分离器2、通气管3、气体导出管5、以及供油管10。油分离器2安装于发动机4的侧面。气体导出管5连接于发动机4和油分离器2,从发动机4的曲轴箱排出的窜气通过气体导出管5向油分离器2供给。从发动机4的曲轴箱向油分离器2供给的窜气是处理对象气体,该窜气含有雾状油。油分离器2对被供给来的窜气进行处理,从该窜气分离雾状油。
通气管3连接于油分离器2的上部与发动机4的吸气侧流路6之间,从油分离器2排出的处理后的窜气通过通气管3向吸气侧流路6返回。具体而言,处理后的窜气返回至吸气侧流路6的连接空气过滤器7与涡轮增压器8的部分。所返回的窜气与来自空气过滤器7的新鲜的空气混合,并且被涡轮增压器8压缩。之后,窜气被增压冷却器9冷却,而后向发动机4供给。
供油管10连接于油分离器2的下部与发动机4之间,从发动机4送出的油通过供油管10向油分离器2供给。被供给至油分离器2的油(驱动用油和分离用油中的前者)的流动用于油分离器2的动力,油分离器2(尤其是后述的转子单元50)因该动力进行动作。由于被供给至油分离器2的油是在发动机4中使用的润滑油的一部分,所以该油的温度为80~110℃位的温度。若油分离器2因油进行动作,则由油分离器2使雾状油从窜气分离。该分离出的雾状油在油分离器2的内部,与通过供油管10被供给至油分离器2的油混合。该混合后的油向发动机4返回。
接下来,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分离盘的油分离器2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图6所示,该油分离器2具备壳体20、下部隔壁部件31、中部隔壁部件32、上部隔壁部件33、转子单元50以及PCV阀90。壳体20具有下部箱体21、中部箱体22以及上部箱体23,通过相互组合上述下部箱体21、中部箱体22以及上部箱体23来组装壳体20,并在壳体20的内侧形成有内部空间。在壳体20组装下部隔壁部件31、中部隔壁部件32以及上部隔壁部件33,并且壳体20的内部空间由下部隔壁部件31、中部隔壁部件32以及上部隔壁部件33区隔。而且,在壳体20,以收纳在壳体20的内部空间内的状态组装有转子单元50以及PCV阀90等。
以下,只要没有特别限定,轴向表示与转子单元50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周向表示以转子单元5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径向表示与转子单元50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在油分离器2安装于发动机4的状态下,转子单元50的旋转轴沿上下方向(具体为铅垂方向)延伸。
对壳体20以及其内部空间进行说明,并且对利用下部隔壁部件31、中部隔壁部件32以及上部隔壁部件33进行的壳体20的内部空间的区隔进行说明。
如图4~图7以及图9所示,中部箱体22是划分壳体20的内部空间的中央部分的部分。中部箱体22设为筒状,并且中部箱体22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敞开。在中部箱体22的内侧的上部设有隔壁部22a,并且中部箱体22的中空部由隔壁部22a分隔成比隔壁部22a靠上侧的空间和靠下侧的空间。
在中部箱体22的外周面形成有进气孔22b。进气孔22b的位置是中部箱体22的上部,并且比隔壁部22a靠下侧,从而进气孔22b连通至比隔壁部22a靠下侧的中空部。在进气孔22b连接有吸入管24的一端。吸入管24的另一端与气体导出管5(参照图1以及图3)连接。因此,从发动机4向油分离器2供给的窜气通过吸入管24以及进气孔22b被导入至壳体20的内部空间的比隔壁部22a靠下侧的部分(具体为后述的导入路41)。
在中部箱体22的内侧且在从隔壁部22a向下方分离的位置收纳有设为圆盘状的中部隔壁部件32。中部隔壁部件32的周缘部与中部箱体22的内周面接合,中部箱体22的中空部(比隔壁部22a靠下侧的中空部)由中部隔壁部件32上下区隔。在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下表面的中央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圆筒状的嵌合部32b。如图7所示,嵌合部32b的中空部(供给孔32a)在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上表面开口,并且在嵌合部32b的下端也开口。在嵌合部32b的下端的开口设有支撑部32d,该支撑部32d从该开口的中心呈放射状地延伸且与嵌合部32b的内周面连结。在该支撑部32d的中央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32e。由于支撑部32d设为放射状,所以嵌合部32b的中空部不会由支撑部32d封堵。此外,支撑部32d支撑后述的主轴51的上端。
图11中,为了容易观察壳体20的内部构造,省略了转子单元50的转子60的图示。图12中,为了容易观察壳体20的内部构造,省略了转子单元50的转子60以及中部隔壁部件32的图示。如图7以及图10~图12所示,在隔壁部22a的下表面,以突出的状态设有肋(区隔部)22c,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上表面与肋22c紧密接触,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上表面与肋22c的接触部分成为气密状态。该肋22c形成为从下观察时呈U字型(图12中示出该U字的一半),肋22c的U字型的两端与中部箱体22的内周面连接,并在这两端之间配置有进气孔22b。中部隔壁部件32与隔壁部22a之间的空间由肋22c分隔成嵌合部32b的上部开口以及进气孔22b侧的空间41(以下称作导入路41)、和包围该导入路41的空间42(以下称作第一腔42)。通过进气孔22b被导入至壳体20的内侧的窜气通过导入路41、嵌合部32b的内侧向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下侧输送。
导入路41是向转子单元50导入前的窜气的路径,第一腔42是从转子单元50排出后的窜气的路径。转子单元50从窜气分离雾状油,从而从转子单元50排出的窜气中的雾状油被除去。
能够将以上那样的导入路41以及第一腔42设于转子单元50的上方是因为:由肋22c分割出隔壁部22a与中部隔壁部件32之间的空间。而且,由于导入路41位于转子单元50的上方,所以能够将导入路41以及进气孔22b均设于壳体20的上部。
在隔壁部22a形成有连通孔22d(尤其是参照图12),该连通孔22d上下贯通隔壁部22a。连通孔22d的位置是肋22c的外侧,隔壁部22a的上侧的中空部与第一腔42通过连通孔22d连通。连通孔22d是雾状油被除去了的处理完毕的窜气的流路。
另一方面,导入路41的上侧由隔壁部22a封堵,隔壁部22a的上侧的中空部与导入路41由隔壁部22a分隔。
在中部隔壁部件32的周缘部形成有多个连通孔32c,上述连通孔32c上下贯通中部隔壁部件32。上述连通孔32c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连通孔32c的位置是肋22c的外侧,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下侧的中空部与第一腔42通过连通孔22d连通。连通孔22d是雾状油被除去了的处理完毕的窜气的流路。
在中部箱体22的上端,以气密状态安装有上部隔壁部件33,中部箱体22的上侧开口由上部隔壁部件33封堵。上部隔壁部件33从隔壁部22a向上分离,在上部隔壁部件33与隔壁部22a之间形成有中空部45(以下称作第二腔45)。在上部隔壁部件33的中央部形成有连通孔(阀孔)33a,该连通孔33a上下贯通上部隔壁部件33。连通孔33a是雾状油被除去了的处理完毕的窜气的流路。
上部箱体23是划分壳体20的内部空间的上侧部分的部分。上部箱体23由下表面敞开的穹顶状部件构成。该上部箱体23从上部隔壁部件33的上方覆盖上部隔壁部件33,上部箱体23的下部开口的缘部分以气密状态安装于上部隔壁部件33的周缘部,上部隔壁部件33的周缘部被夹持在上部箱体23的下部开口的缘部分与中部箱体22的上端之间。具体而言,上部箱体23的下部开口的缘部分通过焊接、熔敷或者螺栓紧固等接合于上部隔壁部件33的周缘部。在上部箱体23的内侧形成有中空部46(以下称作第三腔46)。第三腔46与第二腔45由上部隔壁部件33分隔,连通孔33a从第二腔45连通至第三腔46。
在上部箱体23的侧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地设有圆筒状的气体排出部23a。该气体排出部23a与通气管3连接,雾状油被除去了的处理完毕的窜气从第三腔46通过气体排出部23a向通气管3排出。此外,当将上部箱体23安装于上部隔壁部件33时,通过沿周向调整上部箱体23的位置,能够调整气体排出部23a的突出方向。
如图8以及图10~图12所示,下部箱体21是划分壳体20的内部空间的下侧部分的部分。该下部箱体21由上表面敞开的有底的箱状部件构成。下部箱体21的上端部嵌入至中部箱体22的下端部,下部箱体21与中部箱体22通过螺栓25(参照图2以及图3)固定。另外,环状的密封件34和下部隔壁部件31嵌入至中部箱体22的下端部,下部隔壁部件31的周缘部以及密封件34被夹在下部箱体21的上端部与中部箱体22的下端部之间。由该密封件34提高气密性。
如图9所示,该下部隔壁部件31从中部隔壁部件32向下分离,在中部隔壁部件32与下部隔壁部件31之间形成有分离室43。该分离室43是中部箱体22内的中空部的一部分。
下部隔壁部件31设为圆盘状。在该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中央部形成有通孔31a。由该下部隔壁部件31分隔下部箱体21的中空部44(以下称作喷射室44)与分离室43。换言之,下部箱体21覆盖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表面侧,并在该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方划分喷射室44。
如图8以及图10~图12所示,在下部箱体21的前表面(正面)侧,朝向下方设有连通筒部21a。连通筒部21a是成为由后述的喷嘴53喷射出的油的出口的筒状部件。连通筒部21a的内部空间与下部箱体21的内部空间连通。供油管10与连通筒部21a的前端部连接,并且连通筒部21a的前端部经由供油管10而与发动机4的侧面结合(参照图3)。因此,连通筒部21a的内部空间与发动机4的内部空间连通。并且,连通筒部21a作为窜气的流路发挥功能。
下部箱体21的底面朝向连通筒部21a地向下倾斜。而且,从下部箱体21的底面朝向上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导油管21b设于下部箱体21的内侧。在导油管21b的下端设有接合部21c,该接合部21c面向下部箱体21的底面。该接合部21c与供油管10连接,如图6中箭头A所示,从发动机4向油分离器2供给的油在导油管21b的内侧向上方流动。在导油管21b内向上流动了的油的一部分(驱动用油)经由后述的主轴51以及支柱52的内侧向喷嘴53流动。喷嘴53在喷射室44内从支柱52的外周面突出设置,且朝向周向喷射驱动用油,来使支柱52以及转子60旋转。在接合部21c内设有过滤器35,由过滤器35来过滤油。该过滤器35由过滤网35a、弹簧35b以及芯棒35c构成,通过利用旋转传感器(后述的磁传感器85以及多个永久磁铁86)检测转子60的转速的降低,来检测堵塞的产生,从而能够进行清洁。
并且,在连通筒部21a的内部,且在比设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表面的作为第二隔壁部的后述的油挡31g靠外周侧的位置,设有用于促进分离后的油的排出的通气口21d。该通气口21d经由后述的流路44a而与使油从分离室43向下部箱体21内排出的后述的排泄孔31c连通,其中,流路44a利用下部箱体21内的油挡31g而与喷射室44区隔。
这样,通过在比成为从喷嘴53排出的油的轨迹的外侧的油挡31g靠外周侧的位置设置通气口21d,能够使气体的移动变得容易,促进油的排出,从而能够提高从中部箱体22内部(分离室43)排出油的排出性。因而,当从分离室43经由下部箱体21从成为最下部的排出口的连通筒部21a排出分离后的油时,能够防止油的体积移动来避免在下部箱体21内部产生负压,从而能够提高油的排出性(排出能力)。并且,利用油挡31g来限制从喷嘴53喷射出的油的飞散,能够防止使油从分离室43向下部箱体21内排出的排泄孔31c被油浸没,从而能够使油通过该排泄孔31c有效地向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方的下部箱体21侧排出。
如图4~图6、图8、图9所示,在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表面侧设有:遍及中部箱体22的内壁面22f与下部支架72的外周缘之间的整周竖立设置的第一隔壁部31b;以及配置于第一隔壁部31b的整周的至少一部分的下方并上下贯通下部隔壁部件31的排泄孔31c。具体而言,在第一隔壁部31b的外周以预定间隔设有肋31d,并在上述相邻的肋31d、31d间的第一隔壁部31b的下方贯通设置有排泄孔31c。
并且,在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表面侧,设有在比喷嘴53的旋转轨迹靠外周侧的位置向下方垂下的筒状的油挡31g、和沿该油挡31g的外周以预定间隔配置的加强部31e。此时,油挡31g可以设为多棱柱形状,也可以设为圆筒形状。但是,虽省略图示,但优选在油挡31g的内周面31f形成有多个上下延伸的凸部以及凹部的至少一方。尤其是在油挡31g设为圆筒形状的情况下,上述多个凸部以及凹部的至少一方的形成是必需的。
另外,在油挡31g的外侧形成有利用油挡31g而与喷射室44区隔的流路44a。流路44a沿周向延伸,流路44a的周向上的靠连通筒部21a侧的下方开口而与通气口21d连通。在流路44a的顶面设有排泄孔31c,流路44a经由排泄孔31c而与分离室43连通。这样,分离后的油从分离室43经由排泄孔31c向下部箱体21内的流路44a流入,在流路44a内垂下而通过通气口21d,之后从连通筒部21a排出。
利用竖立设置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表面侧的第一隔壁部31b,提前防止应沿中部箱体22的内壁面22f垂下而排出的油在成为超高流量的窜气的逸出路的转子60下部的外周的缝隙43a处被转子60的旋转所产生的旋转流(风)携带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油停滞于中部箱体22的内壁面22f。由此,朝向下方的油与朝向相反方向的气体能够不相互干涉地错开,从而能够从具有转子60的分离室43向下部箱体21连续地排出油,能够避免油积存于分离室43而防止转子60被油浸没。
并且,利用肋31d能够防止位于下部隔壁部件31上的第一隔壁部31b外周侧的油被在转子60的旋转中产生的回旋流(风)携带的情况,并且利用该肋31d能够使位于第一隔壁部31b外周侧的油容易向排泄孔31c流入,作为结果,能够使该油高效地向形成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方的下部箱体21内的流路44a侧排出。并且,加强部31e不仅加强下部隔壁部件31的强度,还能够禁止从排泄孔31c排出的油向外周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促进油向下方垂下。
另外,由于在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表面侧设有油挡31g,所以限制从喷嘴53喷射出的油的飞散,从而能够防止使油从分离室43向下部箱体21内排出的排泄孔31c被油浸没。并且,通过在油挡31g的内周面31f形成多个上下延伸的凸部以及凹部的至少一方,能够防止一边伴随支柱52的旋转而回旋一边被吹送至油挡31g的内周面31f的油因离心力而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情况,从而能够使油容易向下方垂下。此时,若油挡31g设为多棱柱形状,则上述凸部、凹部的形成不是必需的。
接着,参照图5~图9对转子单元50进行详细说明。
转子单元50是用于从窜气分离雾状油的机构。转子单元50具备主轴51、支柱52、转子60以及多个喷嘴53等。
主轴51是柱状部件。该主轴51在下部箱体21以及中部箱体22内沿上下方向延伸,并通往下部隔壁部件31的通孔31a。主轴51的下端部与导油管21b连接。并且,在位于支撑部32d的下表面的凹部32e插入主轴51的上端部,主轴51的上端部支撑于支撑部32d以及中部隔壁部件32。在主轴51的内部,沿主轴51的中心线形成有第一供油路51b。第一供油路51b的下端在主轴51的下端面开口,第一供油路51b与导油管21b内连通。第一供油路51b的上部在主轴51的中间部朝向径向外侧分支成多个,并且第一供油路51b的端部在主轴51的外周面开口。
支柱52是筒状部件。在该支柱52内通过主轴51,主轴51的上部从支柱52的上端向上方突出,并且主轴51的下部从支柱52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在主轴51的外周面与支柱5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缝隙,该缝隙是第二供油路52a。在支柱52的上端部,下侧轴承55被夹在主轴51的外周面与支柱52的内周面之间,在支柱52的下端部,下侧轴承55被夹在主轴51的外周面与支柱52的内周面之间。在导油管21b内朝上流动了的油经由后述的主轴51以及支柱52的内侧向后述的喷嘴53流动。在接合部21c内设有过滤器35,由过滤器35过滤油。该过滤器35具备设于接合部21c内的过滤网35a、用于固定该过滤网35a的弹簧35b以及芯棒35c,由该过滤网35a过滤发动机油。并且,通过拆下芯棒35c能够取下过滤器35,从而能够进行过滤网35a的清洁。
此处,在因混在发动机油内的异物而在喷嘴53产生了堵塞的情况下,由于妨碍转子60的旋转,所以有分离性能降低的担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2中,作为旋转传感器而利用磁传感器85以及多个永久磁铁86,通过检测转子60的旋转速度或者转速,来检测转子60的旋转异常(参照图6以及图7)。此时,多个永久磁铁86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于上部支架71的外周面。另一方面,在形成于中部箱体22的后表面的上部的安装孔22e装配有磁传感器85。在安装孔22e的内表面与磁传感器85的外表面之间夹持橡胶制的环状密封件87。磁传感器85例如是霍尔元件,在转子60的旋转中,永久磁铁86向磁传感器85接近,若由磁传感器85检测到永久磁铁86的通过,则磁传感器85输出脉冲。由于磁传感器85在中部箱体22的内侧露出,所以磁传感器85的检测精度较高。
支柱52的径向载荷经由轴承55、56而由主轴51承接,支柱52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支撑于主轴51。在主轴51的上端部螺纹结合有螺母58,并在设于导油管21b的上端面的轴承54插入有主轴51的下端部。而且,在螺母58与轴承54之间夹持有垫圈57、上侧轴承56、支柱52以及下侧轴承55,支柱52的轴向载荷由轴承54以及螺母58承接。
在下侧轴承55与轴承54之间、上侧轴承56与垫圈57之间、垫圈57与螺母58之间存在微小的缝隙,以便支柱52以及轴承55、56能够沿轴向稍微移动。具体而言,在转子60的旋转时,支柱52以及轴承55、56沿轴向上升,并在转子60的停止时,支柱52以及轴承55、56下降。
并且,在支柱52的内周面与上侧轴承56之间存在微小的缝隙,供油路52a内的油通过该缝隙向支柱52外流出。
在支柱52支撑于主轴51的状态下,支柱52在下部隔壁部件31的通孔31a通过,该支柱52从通孔31a向上方延长,并且从通孔31a向下方延长。从支柱52的下部(尤其是比下部隔壁部件31靠下侧的部分)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多个喷嘴53,上述喷嘴53沿周向等间隔(例如120°的间隔)地排列。上述喷嘴53配置于喷射室44内,并且配置于油挡31g的内侧。上述喷嘴53喷射油,利用油的喷射压来产生支柱52的旋转的动力。
喷嘴53设为圆筒状,喷嘴53的中空部在喷嘴53的基端处开口,并且喷嘴53的中空部在喷嘴53的前端处被封堵。喷嘴53的基端从支柱52的外周面朝向内周面通过之后与支柱52连接,喷嘴53的中空部与第二供油路52a连通。喷嘴53以相对于支柱52的轴线方向朝下倾斜45度的角度安装。在喷嘴53的前端部的圆周面形成有喷射口53a,该喷射口53a与喷嘴53的中空部连通。喷射口53a朝向以支柱52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喷射口53a和门31c向周向上的同一方向开口。
转子60是从窜气分离油雾的部分。该转子60呈筒状的外观,转子60的中心部作为空间62,该中心侧空间62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转子60,并且中心侧空间62的上下敞开。在该中心侧空间62插入有支柱52,支柱52与转子60相互结合。因此,转子60利用喷嘴53所产生的油的喷射压来与支柱52一起旋转。
如图9以及图13所示,该转子60具备分离盘组61、上部支架71、下部支架72以及盘保持部73。并且,作为本发明的分离盘层叠体的分离盘组61通过在支柱52的轴线方向上层叠多片分离盘63来构成。
此处,对分离盘63进行详细说明。分离盘63是绕支柱52的轴线的旋转体。更具体而言,分离盘63设为通过使从支柱52的轴线朝向径向外侧分离的上下倒V字绕轴线旋转而得到的形状。因此,在分离盘63的中央部形成有安装开口66。伴随堆叠分离盘63,形成由上述安装开口66构成的中心侧空间62(参照图9等)。
分离盘63具备内周侧部分65、和比内周侧部分65靠径向外侧的外周侧部分64。
内周侧部分65形成为以分离盘63的中心的下方为顶点的锥面型的板状。因此,内周侧部分65朝向径向外侧地向上倾斜。外周侧部分64形成为以分离盘63的中心的上方为顶点的锥面型的板状。因此,外周侧部分64朝向径向外侧地向下倾斜。外周侧部分64的内周缘与内周侧部分65的外周缘连接,外周侧部分64从内周侧部分65的外周缘向外侧连续,外周侧部分64与内周侧部分65一体成形。此处,锥面是指无头锥体的外周面。
这样,外周侧部分64从内周侧部分65的外周缘向下侧折弯,内周侧部分65的倾斜方向与外周侧部分64的倾斜方向相反。由于分离盘63在其内周缘与外周缘之间折弯,所以提高分离盘63的刚性。并且,由于夹在内周侧部分65与外周侧部分64之间的角部67(山脊部)被倒角成圆角的状态,所以提高分离盘63的刚性。因此,即使分离盘63较薄,也能够抑制分离盘63的变形。若分离盘63较薄,则能够增加分离盘63的堆叠片数。
由于分离盘63折弯,所以能够增大从分离盘63的内周缘沿分离盘63的表面至分离盘63的外周缘为止的长度,进而能够增大分离盘63的表面积。因而,提高油的分离效率。
另外,即使分离盘63的堆叠片数增加,也能够抑制上述分离盘63的堆叠高度变高。
并且,由于分离盘63折弯,所以即使在使内周侧部分65以及外周侧部分64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陡峭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分离盘63本身的高度。若内周侧部分65以及外周侧部分64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陡峭,则油的分离效率较高。
此时,优选为,内周侧部分65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为45°以下,外周侧部分64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为45°以下。若内周侧部分65和外周侧部分64的倾斜角均为45°以下,则由内周侧部分65和外周侧部分64所夹的角部67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若由内周侧部分65和外周侧部分64所夹的角部67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则能够抑制堆叠的分离盘63彼此的间隔扩大。因而,能够堆叠更多的分离盘63。若内周侧部分65以及外周侧部分64的倾斜角为45°,则能够防止分离盘63彼此的间隔增大并且防止分离效率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分离盘63通过真空成形、冲压成形来形成,如图14~图16所示地具备第一分离盘63A和第二分离盘63B这两种,通过交替地层叠它们来构成分离盘组61。
第一分离盘63A由圆锥台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并且在其上表面(即与圆锥台的倾斜面相当的上述的外周侧部分64以及内周侧部分65),设有向第一方向延伸的凸状的肋63a,该第一方向相对于从旋转中心起的放射方向朝旋转方向的一个方向倾斜。此时,肋63a的背面(第一分离盘63A的下表面)根据该肋63a的凸状而呈凹状地凹陷。
第二分离盘63B由圆锥台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并且在其上表面(外周侧部分64以及内周侧部分65),设有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凸状的肋63b,该第二方向相对于从旋转中心起的放射方向朝旋转方向的与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倾斜。此时,肋63b的背面(第二分离盘63B的下表面)根据该肋63b的凸状而呈凹状地凹陷(图示省略)。而且,上述肋63a、63b从上述旋转中心朝向外侧呈直线状地配置。
即,第一分离盘63A和第二分离盘63B构成为,设于其上表面的肋63a、63b相对于从旋转中心起的放射方向的倾斜方向不同,除此之外大致相同。
而且,在沿轴向(支柱52的轴线方向)交替地层叠上述第一分离盘63A和第二分离盘63B而成的分离盘组61中,在层叠的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分离盘63A的多个肋63a和第二分离盘63B的多个肋63b配置为至少在一个部位交叉的状态,从而在所堆叠的分离盘63彼此之间形成缝隙。此外,图4~图11、图15中,空开分离盘63彼此(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一以及第二分离盘63A、63B)的间隔来描绘,但实际的间隔极窄,例如设定为0.3mm以下。分离盘63彼此(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一以及第二分离盘63A、63B)的间隔由肋63a、63b的高度决定。
而且,如图9、图13所示,在上部支架71、下部支架72以及盘保持部73组装上述的多片分离盘63(第一分离盘63A以及第二分离盘63B),从而组成转子60。该转子60收纳在分离室43内。
通过如上所述地设计分离盘63(第一分离盘63A以及第二分离盘63B)的形状,在沿轴向(支柱52的轴线方向)交替地堆叠第一分离盘63A和第二分离盘63B后,轴向上下相邻的第一分离盘63A的肋63a和第二分离盘63B的肋63b以至少在一个部位交叉的状态层叠,从而即使是在背面侧形成与肋63a、63b对应的凹状的凹陷的分离盘63A、63B,也能够提高旋转时的上下方向的刚性,提前防止因位于下方的分离盘63B的肋63b使位于上方的分离盘63A变形的情况,进而能够抑制作为层叠的分离盘63整体的平衡崩塌的情况。并且,由于能够以均匀的状态确保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分离盘63A、63B间的间隙,所以能够防止分离效率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对气体的流动施加的阻力。
并且,与肋63a、63b的背面侧未形成为凹状的注射成形的分离盘相比,能够实现轻型化。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分离盘63A、63B彼此的、向相对于从旋转中心起的放射方向朝旋转侧倾斜的第一方向延伸的肋63a和向相对于从旋转中心起的放射方向朝旋转的相反侧倾斜的第二方向延伸的肋63b从旋转中心朝向外侧呈直线状地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使上述肋63a、63b彼此至少在一个部位交叉。因而,能够提供高刚性、高强度的分离盘63(第一分离盘63A以及第二分离盘63B)。
而且,由于第一分离盘63A的肋63a与第二分离盘63B的肋63b向不同的方向(相反方向)形成,所以能够目视观察来辨别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分离盘63A、63B,从而当堆叠组装它们时,能够防止重叠组装肋63a、63b的方向相同的分离盘63A、63A或者63B、63B彼此的误组装。
另外,由于能够使转子60的高度较低,所以分离室43的高度也能够较低。并且,能够缩短从下部隔壁部件31至中部隔壁部件32的距离,并且能够将下部隔壁部件31配置于靠上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喷嘴53(尤其是喷射口53a)配置为比下部隔壁部件31以及最下的分离盘63靠下方。故而,能够使从喷嘴53喷射的油不朝向下部隔壁部件31喷射。
如图8以及图9所示,由于分离盘63(图14等所示的第一分离盘63A以及第二分离盘63B)折弯,所以分离盘63的内周缘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接近外周缘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优选为,分离盘63的内周缘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外周缘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一致。而且,将下部隔壁部件31设为在周向以及径向上扩展。因此,能够抑制分离室43的上下长度,从而能够实现壳体20的小型化。
并且,即使喷嘴53配置为比下部隔壁部件31靠下方,也能够将喷嘴53配置于靠上的位置,从而该喷嘴53配置于下部隔壁部件31的附近。即使喷嘴53配置于靠上的位置,由于下部隔壁部件31沿由周向以及径向规定的面,所以即使喷嘴53配置于靠上的位置,也不会将从喷嘴53(尤其是喷射口53a)喷射的油吹送至下部隔壁部件31。并且,由于喷嘴53配置于下部隔壁部件31的附近,所以能够抑制喷射室44的上下长度,从而能够实现壳体20的小型化。
如图9所示,在分离盘63的安装开口66插入有盘保持部73,并且分离盘63安装于盘保持部73。而且,在盘保持部73插入有支柱52,支柱52的外周面抵接于盘保持部73。而且,利用未图示的卡环以及垫圈等将支柱52安装于盘保持部73。该盘保持部73具有毂部73a以及多个辐部73b。毂部73a设为环状,在毂部73a插入有支柱52,并且支柱52固定于毂部73a。辐部73b设为从毂部73a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地延伸的板状。在堆叠的分离盘63的安装开口66,沿上下方向插入有上述辐部73b。并且,由于上述辐部73b沿安装开口66的缘的周向空开间隔地排列,所以在相邻的辐部73b之间形成有缝隙。而且,辐部73b固定于分离盘63。
上部支架71从上保持层叠的多片分离盘63。下部支架72从下保持上述分离盘63。上述分离盘63被夹在上部支架71与下部支架72之间,上部支架71以及下部支架72保持分离盘63。此处,多个卡合钩74设为从上部支架71的外周部向下方垂下,并且卡合钩74的下端部卡定于下部支架72的外周部。
与分离盘63相同,上部支架71设为通过使从支柱52的轴线向径向外侧分离的上下倒V字绕轴线旋转而得到的形状。因此,上部支架71的内周侧部分朝向径向外侧地向上倾斜,上部支架71的外周侧部分朝向径向外侧地向下倾斜。下部支架72也相同。
如图9所示,在上部支架71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71a,该开口71a是中心侧空间62的上侧的开口。上部支架71的内周缘与辐部73b的上端连接,辐部73b与上部支架71一体成形。在上部支架71的开口71a插入有中部隔壁部件32的嵌合部32b。
如图6以及图8所示,在下部支架72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72a,该开口72a是中心侧空间62的下侧的开口。在下部支架72的开口72a插入有支柱52,开口72a的周缘部被夹持在支柱52的下部的外周面与盘保持部73的下端之间。而且,利用卡环将支柱52固定于下部支架72。并且,支柱52的下部的外周面与下部支架72的开口72a的缘接合,中心侧空间62的下侧开口由支柱52封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下部支架72设有作为使支柱52插通的插通孔的开口72a,除此之外未设置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由此,通过取消在转子60中的下部支架72的中央侧设置的连通孔,能够防止处理对象气体从下部支架72的内周缘的内侧向下方漏出,并且即使在吸入了在高温下产生的油烟的情况下,也不会吸入在低温时不存在的大粒的雾,从而能够避免分离效率的降低。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下部支架72的外周缘设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筒状(在该情况下呈圆筒状)的分隔壁72c。在分隔壁72c的上端设有向径向外侧呈凸边状地突出的凸缘72d。凸缘72d的外周缘远离中部箱体22的内周面22f,从而在凸缘72d的外周缘与中部箱体22的内周面22f之间形成有缝隙43a。在中部箱体22的内周面22f与分隔壁72c之间配置有下部隔壁部件31的第一隔壁部31b。凸缘72d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表面向上分离,从而在凸缘72d的下方形成有油处理室43b。油处理室43b与分离室43通过缝隙43a连通。并且,排泄孔31c在油处理室43b内的部位上下贯通下部隔壁部件31。
由于油处理室43b内的压力比分离室43内的压力低,并且油处理室43b内的压力与喷射室44内的压力的差较小,所以比下部隔壁部件31靠上方的油连续地向排泄孔31c流入,难以引起油的逆流。
如图9所示,在转子60组装于支柱52的状态下,喷嘴53位于比最下的分离盘63的内周侧部分65的内周缘靠下的位置。另外,喷嘴53位于比最下的分离盘63的外周侧部分64的外周缘靠下的位置。因此,比喷嘴53靠径向外侧的部位未被分离盘63包围。这样,能够如上所述地沿径向配置下部隔壁部件31。另外,能够使由喷嘴53喷射的油不与下部隔壁部件31以及转子60等干涉,从而能够确保喷射出的油的飞溅区域。
如图7所示,在如上所述地转子单元50以能够在壳体20内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0的状态下,分离盘63在中部隔壁部件32的连通孔32c的下方从径向内侧横跨至径向外侧。因此,连通孔32c配置为比分离盘63的外周缘靠径向内侧。
接着,参照图7对PCV阀90进行详细说明。
PCV阀90通过对环流的窜气的流量进行调整,来适当地调整发动机4的吸气压力、曲轴箱侧的压力。具体而言,PCV阀90通过对上部隔壁部件33的连通孔33a的打开程度进行调整来调整窜气的流量。
PCV阀90安装在第二腔45内。该PCV阀90具备膜片91、上侧弹簧92以及下侧弹簧93。膜片91是圆盘状的阀芯,通过成形橡胶和树脂来制成。该膜片91收纳在第二腔45内,并且配置于上部隔壁部件33的连通孔33a的下方。该膜片91的外缘部与隔壁部22a的上表面接合。而且,隔壁部22a的连通孔22d配置为比膜片91的外缘部靠外侧。
上侧弹簧92以及下侧弹簧93是用于以使膜片91的中央部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撑膜片91的中央部的弹性部件。上侧弹簧92在膜片91的中央部的上方被夹在膜片91与上部隔壁部件33之间。下侧弹簧93在膜片91的中央部的下方被夹在膜片91与隔壁部22a之间。而且,由上述上侧弹簧92和下侧弹簧93夹住膜片91,并以使膜片91能够移动的状态支撑膜片91。
接着,对油分离器2的动作进行说明。
从发动机4向油分离器2供给的油的一部分(驱动用油)通过导油管21b、第一供油路51b以及第二供油路52a向喷嘴53内流入。而且,喷嘴53内的驱动用油从喷射口53a喷射。来自喷射口53a的驱动用油的喷射方向是以支柱52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更具体而言,驱动用油的喷射方向是垂直于支柱52的轴线的方向,且在支柱52的轴线沿铅垂方向的情况下,驱动用油的喷射方向是水平方向。支柱52以及转子60因驱动用油的喷射压而以支柱52的轴线为中心旋转。支柱52以及转子60的旋转方向与驱动用油的喷射方向相反。
然而,有时在转子60的旋转中转子60产生进动。但是,通过如上所述地设计分离盘63的形状,转子60的高度较小,从而转子60的重心接近进动的支点。因此,转子60的轴线的摆动幅度较小,能够减少产生转子60的进动。因而,实现转子60的旋转速度的提高。
通过设计分离盘63的形状,转子60的高度较小,从而转子60的空气阻力较小。因此,实现转子60的旋转速度的提高。
从喷射口53a喷射出的驱动用油被吹送至油挡31g。因此,能够利用该势头来防止喷射出的驱动用油进入排泄孔31c。
被吹送至油挡31g的驱动用油沿油挡31g的内周面31f流下。该驱动用油的温度高达80~110℃,从而该驱动用油从下部箱体21的一侧加热油分离器2。由此,即使在寒冷地域使用,也能够抑制因冻结等产生油分离器2的动作不良。所流下的驱动用油从下部箱体21内的底部通过连通筒部21a向发动机4返回。
在支柱52以及转子60的旋转中,含有雾状油的窜气从发动机4通过气体导出管5向油分离器2供给。通过吸入管24以及进气孔22b向导入路41内导入该窜气。而且,该窜气从导入路41通过嵌合部32b的中空部以及上部支架71的开口71a向盘保持部73的内侧(更具体为辐部73b的内侧)流入。流入至盘保持部73的内侧的窜气在辐部73b彼此之间的缝隙朝向径向外侧流动,之后向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缝隙流入。流入至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缝隙的窜气向径向外侧流动。此处,对于流入至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缝隙的窜气,作用来自上游侧的压力(从发动机4向油分离器2的气体供给压),在此基础上还作用转子60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就是说,因转子60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而产生向盘保持部73的内侧吸引导入路41内的窜气的吸引压,从而窜气的流速上升。
另一方面,第二供油路52a内的油的一部分(分离用油)通过支柱52的内周面与上侧轴承56之间的微小的缝隙向盘保持部73的内侧(更具体为辐部73b的内侧)流出。由于该分离用油的温度高达80~110℃,所以从内部加热转子60以及其附近。由此,即使在寒冷地域使用,也能够抑制因冻结等产生油分离器2的动作不良。
从第二供油路52a流出至盘保持部73的内侧的分离用油与窜气一起向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缝隙流入。位于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缝隙的油因离心力而在分离盘63的表面扩展,从而在分离盘63的表面形成油膜。主要在分离盘63的内周侧部分65的上表面和外周侧部分64的下表面形成油膜。此外,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膜不仅含有从第二供油路52a流出至盘保持部73的内侧的分离用油,还含有如在下文中说明那样从窜气分离出的油。
若窜气在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缝隙流动,则窜气所含有的油状雾被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膜吸收。由此,窜气中的雾状油被分离盘63捕捉,从而从窜气分离雾状油。如上所述,由于分离盘63的表面积较大,且分离盘63的堆叠片数也较多,所以容易利用分离盘63来捕捉雾状油,从而油的分离效率较高。
并且,不仅从窜气分离出的油,从第二供油路52a流出的分离用油也成为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膜的成分,从而在分离盘63的表面形成足够的油膜。而且,窜气中的雾状油被这样的油膜吸收,从而雾状油的分离效率较高。
并且,从第二供油路52a流出的分离用油的物理性质(润湿性)与窜气中的雾状油的物理性质(润湿性)相同。因此,从第二供油路52a流出的分离用油与窜气中的雾状油的亲和性较高,并且窜气中的雾状油与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膜的亲和性也较高。因而,窜气中的雾状油容易被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膜吸收,从而雾状油的分离效率较高。
油雾被除去了的处理后的窜气在从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缝隙的外周排出至外侧后,在分离室43内上升。而且,上升了的处理后的窜气从分离室43通过连通孔32c向第一腔42流入,并且从第一腔42通过连通孔22d向第二腔45流入。而且,窜气从第二腔45通过上部隔壁部件33的连通孔33a、第三腔46以及气体排出部23a向通气管3排出。由此,窜气向发动机4环流。此处,若窜气从连通孔32c向第一腔42内流入,则该窜气的流速在第一腔42内失速。同样,窜气的流速在第二腔45以及第三腔46内失速。
分离室43与油处理室43b仅通过缝隙43a连通,从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缝隙排出了的窜气的压力作用于缝隙43a。因此,能够防止发动机4的曲轴箱内的窜气通过连通筒部21a、喷射室44、排泄孔31c、油处理室43b以及缝隙43a向分离室43流入。
当处理后的窜气通过上部隔壁部件33的连通孔33a时,调整该窜气的流量。也就是说,在发动机4的吸气压力(负压)过大的情况下,膜片91的中央部向上方移动,连通孔33a的打开程度变小,从而窜气的流量降低。另一方面,在曲轴箱侧的压力较高的情况下,膜片91的中央部向下方移动,连通孔33a的打开程度变大,从而窜气的流量上升。由此,利用膜片91来适当地调整窜气的流量。并且,也适当地调整发动机4、尤其是曲轴箱的压力。
附着于分离盘63的表面的含有分离用油的油因离心力而沿分离盘63的表面向外周侧流动。尤其是,在分离盘63的折弯的部分,位于内周侧部分65的上表面的外缘的油因离心力而移动至上邻的分离盘63的外周侧部分64的下表面。
在分离盘63的外周缘,附着于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因离心力而从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缝隙的外周向外侧释放。更具体而言,由于分离盘63高速旋转,所以在从上观察的情况下,释放出的油向合成径向外侧的离心力和切线方向的旋转惯性力而成的合成力的方向飞溅。另外,由于分离盘63的外周侧部分64朝向径向外侧地向下倾斜,所以在从横向观察的情况下,释放出的油朝向径向外侧且朝向斜下地飞溅。因此,能够抑制释放出的油向上升中的窜气分散而成为雾状的情况。因而,从油分离器2排出的窜气基本不含油。
能够防止飞溅中的油因窜气的上升气流而向中部隔壁部件32的连通孔32c流入。这是因为,连通孔32c配置为比分离盘63的外周缘靠径向内侧。
而且,飞溅出的油附着于中部箱体22的内周面,并且沿内壁面22f向收纳有分离室43的内部空间的下方滴下。
利用下部隔壁部件31的第一隔壁部31b,能够提前防止沿中部箱体22的内壁面22f滴下(垂下)了的油在成为超高流量的窜气的逸出路的转子60下部的外周的缝隙43a处被转子60的旋转所产生的回旋流E携带,并且能够防止油停滞于中部箱体22的内壁面22f。由此,朝向下方的油与朝向相反方向的气体能够不相互干涉地错开,从而能够从具有转子60的分离室43向下部箱体21连续地排出油,进而能够避免油积存于分离室43来防止转子60被油浸没。
并且,利用肋31d能够防止位于下部隔壁部件31上的第一隔壁部31b外周侧的油被在转子60的旋转中产生的回旋流E携带,并且利用该肋31d能够使位于第一隔壁部31b外周侧的油容易向排泄孔31c流入,作为结果,能够使该油高效地向形成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方的下部箱体21内的流路44a侧排出。并且,加强部31e不仅加强下部隔壁部件31的强度,还能够禁止从排泄孔31c排出的油向外周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促进该油向下方垂下。
另外,利用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表面侧的油挡31g,来限制从喷嘴53喷射出的油的飞散,从而能够防止使油从分离室43向下部箱体21内排出的排泄孔31c被油浸没。并且,在使油挡31g形成为多棱柱状、或者圆筒状的情况下,通过在其内周面31f设置上下延伸的凸部、凹部的至少一方,能够防止一边伴随支柱52的旋转而回旋一边被吹送至油挡31g的内周面31f的油因离心力而在水平方向上旋转,从而能够容易地使油向下方垂下。此时,若油挡31g设为多棱柱状,则上述凸部、凹部的形成不是必需的。
并且,油挡31g成为从喷嘴53排出的油的轨迹的外侧,利用设为比该油挡31g靠外周侧的通气口21d,能够使气体的移动变得容易,促进油的排出,从而能够提高从中部箱体22内部(分离室43)排出油的排出性。因而,当分离后的油从分离室43经由下部箱体21从成为最下部的排出口的连通筒部22a排出时,能够防止油的体积移动来避免在下部箱体21内部产生负压,从而能够提高油的排出性(排出能力)。另外,利用油挡31g来限制从喷嘴53喷射出的油的飞散,能够防止使油从分离室43向下部箱体21内排出的排泄孔31c被油浸没,并且能够使油通过该排泄孔31c有效地向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方的下部箱体21侧排出。
分离后的油从分离室43经由排泄孔31c向下部箱体21内的流路44a流入,沿流路44a垂下并通过通气口21d,之后从连通筒部21a排出。
此外,在该情况下,在下部支架72设有作为使支柱52插通的插通孔的开口72a,除此之外未设置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由此能够取消在转子60中的下部支架72的中央侧设置的连通孔,因而,能够防止处理对象气体从下部支架72的内周缘的内侧向下方漏出,并且即使在吸入了在高温下产生的油烟的情况下,也不会吸入在低温时不存在的大粒的雾,从而能够避免分离效率的降低。
在下部支架72的凸缘72d的外周缘与中部箱体22的内周面22f之间形成有缝隙43a,并在中部箱体22的内周面22f与分隔壁72c之间配置有下部隔壁部件31的第一隔壁部31b,凸缘72d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表面向上分离,从而形成于凸缘72d下方的油处理室43b与分离室43通过缝隙43a连通,并且排泄孔31c在油处理室43b内的部位上下贯通下部隔壁部件31,从而油处理室43b内的压力比分离室43内的压力低,并且油处理室43b内的压力与喷射室44内的压力之差较小,因此比下部隔壁部件31靠上方的油连续地向排泄孔31c流入,难以引起油的逆流。
由于中部隔壁部件32的连通孔32c配置为比中部箱体22的内周面靠径向内侧,所以即便附着于中部箱体22的内周面22f的油的一部分被窜气的上升气流向上方推动,也能够抑制附着的油进入连通孔32c。
即使被分离室43内的窜气的上升气流向上推动了的油流入了中部隔壁部件32的连通孔32c,该油也会滞留于第一腔42。尤其是,由于窜气的流速在第一腔42内失速,所以油容易滞留在第一腔42内。例如,油附着于第一腔42的内壁面,从而滞留在第一腔42内。因此,能够抑制油附着于PCV阀90,在此基础上从油分离器2排出的窜气基本不含油。
在从第一腔42至气体排出部23a为止的路径的中途存在第二腔45以及第三腔46,并且第二腔45以及第三腔46与第一腔42相同地成为油的滞留空间。因此,从油分离器2排出的窜气基本不含油。
例如,在产生超高流量的窜气,并相对于该油分离器2在通常时处理的少量的油量,暂时地流入了大量的油的情况下,发动机4的曲轴箱内的窜气也在连通筒部21a内通过之后向喷射室44内流入。该窜气所含有的雾状油与从喷嘴53喷射出的油相遇而被捕捉。由此,从窜气分离雾状油。
此时,喷射室44内的窜气通过下部隔壁部件31的排泄孔31c向分离室43流入。这样,与所排出的油大致同量的窜气向分离室43流入,由此当分离后的油从分离室43经由下部箱体21从最下部的排出口(连通筒部21a)排出时,能够避免油的体积移动而在中部箱体22内部产生负压,从而能够提高油的排出性(排出能力)。
然而,在非常时(例如在气体导出管5的冻结时),从导入路41向中心侧空间62流入的窜气的流量降低。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发动机4通过连通筒部21a、喷射室44以及调压孔72b向中心侧空间62流入的窜气的流量也上升。因此,即使在非常时,也继续从窜气分离油状雾。
以上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包括其等价物。以下,对相对于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变更点进行说明。也可以将以下说明的各变更点组合来应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处理对象气体而示例出窜气。与此相对,若是含有成为分离对象的雾状油的气体,则能够成为处理对象气体。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设于作为分离盘63的第一分离盘63A以及第二分离盘63B的肋63a、63b从旋转中心朝向外侧呈直线状地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对与图14~图16的对应部分标注同一符号的图17~图19所示,从旋转中心朝向外侧呈包括折曲、弯曲在内的曲线状地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至少在两处确保上下方向的肋63a、63b的交叉部分,从而能够更可靠地确保分离盘63间的间隙。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分离盘63的内周侧部分65或者外周侧部分64又或者它们双方的母线可以不是直线,而是预定曲率的曲线(例如圆弧、椭圆曲线、抛物线、双曲线)。
并且,作为分离盘63(第一分离盘63A以及第二分离盘63B)的外周侧部分64以及内周侧部分65的倾斜面也可以不折弯,如对与图13~图16的对应部分标注同一符号的图20~图23所示,第一分离盘63A以及第二分离盘63B的倾斜面68形成为锥面板状。
此时,设于第一分离盘63A以及第二分离盘63B的肋63a、63b也可以从旋转中心朝向外侧呈直线状地配置,也可以如对与图17~图19的对应部分标注同一符号的图24~图26所示,从旋转中心朝向外侧呈包括折曲、弯曲在内的曲线状地配置。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转子60以及支柱52的旋转动力利用了从发动机4供给的油的液压。与此相对,发动机4的动力也可以通过动力传动机构(例如带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传动至转子60以及支柱52,使转子60以及支柱52旋转。并且,也可以设为与发动机4独立的动力源(例如电动马达)使转子60以及支柱52旋转。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油分离器2安装于发动机4的侧面(参照图1),但安装油分离器2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发动机4的侧面。例如,油分离器2也可以安装于发动机4的前表面、后表面、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另外,油分离器2也可以不安装于发动机4,而安装于车身(尤其是发动机室)。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从连通筒部21a配管至发动机4的油流通管。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换气系统1是被油分离器2处理了的窜气通过通气管3向吸气侧流路6返回的封闭型系统。与此相对,换气系统1也可以是被油分离器2处理了的窜气向大气排出的大气开放型系统。在换气系统1是大气开放型系统的情况下,可以如上所述地设置PCV阀90,也可以不设置PCV阀90。
符号的说明
1—封闭型曲轴箱换气系统,2—油分离器,20—壳体,21—下部箱体,22—中部箱体(箱体),22a—隔壁部,22b—进气孔,22c—肋,22d—连通孔,22e—安装孔,22f—内壁面,22g—凸部,22h—槽,23—上部箱体,23a—气体排出部,24—吸入管,31—下部隔壁部件,31a—通孔,31b—第一隔壁部,31c—排泄孔,31d—肋,31e—加强部,31f—内周面,31g—油挡,32—中部隔壁部件,32b—嵌合部,32c—连通孔,33—上部隔壁部件,33a—连通孔,35—过滤器,35a—过滤网,35b—弹簧,35c—芯棒,41—空间(导入路),42—空间(第一腔),43—空间(分离室),43a—缝隙,43b—油处理室,44—中空部(喷射室),44a—流路,45—中空部(第二腔),46—中空部(第三腔),50—转子单元,51—主轴,51b—第一供油路,52—支柱,52a—第二供油路,53—喷嘴,53a—喷射口,54—轴承,55—下侧轴承,56—上侧轴承,60—转子,61—分离盘组(分离盘层叠体),62—中心侧空间,63—分离盘,63A—第一分离盘,63B—第二分离盘,63a、63b—肋,64—分离盘的外周侧部分,65—分离盘的内周侧部分,66—安装开口,67—角部,68—倾斜面,71—上部支架,71a—开口,72—下部支架,72a—开口,72c—分隔壁,72d—凸缘,73—盘保持部,73a—毂部,73b—辐部,85—磁传感器,86—永久磁铁,87—密封件,90—PCV阀,91—膜片,92—上侧弹簧,93—下侧弹簧。

Claims (7)

1.一种分离盘层叠体,在油分离器中使用,上述油分离器通过向能够与支柱一起旋转地设置的转子的内周侧空间导入含有雾状油的处理对象气体和分离用油而使上述转子旋转,由此从上述处理对象气体分离上述雾状油,上述分离盘层叠体在上述支柱的轴线方向上层叠来构成上述转子,上述分离盘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分离盘,其由圆锥台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并且在圆锥台的倾斜面形成有向第一方向延伸的肋,上述第一方向是相对于从旋转中心起的放射方向朝旋转方向的一个方向倾斜的方向;以及
第二分离盘,其由圆锥台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并且在圆锥台的倾斜面形成有向第二方向延伸的肋,上述第二方向是相对于从旋转中心起的放射方向朝上述旋转方向的与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倾斜的方向,
上述第一分离盘和上述第二分离盘在上述支柱的轴线方向上交替地层叠,该层叠的上下相邻的上述第一分离盘的肋和上述第二分离盘的肋配置为至少在一个部位交叉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盘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的上述外周侧部分的表面侧形成为凸状,并且背面侧形成为凹状,
上述肋从上述旋转中心朝向外侧配置为直线状或者曲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盘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侧部分向上述支柱的径向的一个轴向倾斜,
构成为包括向设于上述旋转中心侧的上述径向的另一个轴向倾斜而成的内周侧部分,
在上述内周侧部分与上述外周侧部分之间形成有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盘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被上述内周侧部分与上述外周侧部分所夹的角部是直角或者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分离盘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的倾斜角为4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中所述的分离盘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的倾斜角为45°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中所述的分离盘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夹在上述内周侧部分与上述外周侧部分之间的角部被倒角成圆角。
CN201680085956.3A 2016-05-23 2016-05-23 分离盘层叠体 Active CN1093110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5177 WO2017203565A1 (ja) 2016-05-23 2016-05-23 分離ディスク積層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1032A true CN109311032A (zh) 2019-02-05
CN109311032B CN109311032B (zh) 2021-04-16

Family

ID=60412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956.3A Active CN109311032B (zh) 2016-05-23 2016-05-23 分离盘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16501A1 (zh)
EP (1) EP3466543A4 (zh)
JP (1) JP6726739B2 (zh)
CN (1) CN109311032B (zh)
WO (1) WO20172035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36021A1 (en) * 2022-09-12 2024-03-13 Alfdex AB Crankcase gas separato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58775A (en) * 1947-10-24 1951-10-10 Separator Ab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entrifugal separators
JPS56144758A (en) * 1980-04-11 1981-11-11 Hitachi Ltd Centrifugal separator
CN1042671A (zh) * 1988-11-08 1990-06-06 艾尔费·拉瓦尔分离技术公司 把分散在液体中而且比液体密度更大的物质从液体中分离出的方法和装置
CN1620338A (zh) * 2001-11-01 2005-05-25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同时净化液体和气体的装置
CN102227266A (zh) * 2008-09-30 2011-10-26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离心转子的盘组件
US20160082378A1 (en) * 2013-03-28 2016-03-24 Tokyo Roki Co., Ltd. Oil separ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6622A (en) * 1910-08-25 1911-10-24 Edgerly R Bailey Centrifugal separator.
SU797778A1 (ru) * 1977-10-26 1981-01-23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7555 Коническа тарелка к сепаратору
SE515302C2 (sv) 1999-11-15 2001-07-09 Alfa Laval Ab Ett sätt och en apparat för rening av gas
SE522473C2 (sv) * 2002-06-20 2004-02-10 Alfa Laval Corp Ab Ett sätt och en anordning för rening av vevhusgas
SE528750C2 (sv) * 2005-06-27 2007-02-06 3Nine Ab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separering av partiklar ur ett gasflöde
SE528844C2 (sv) * 2005-09-01 2007-02-27 Alfa Laval Corp Ab Ett förfarande och en anordning för framställning av en separeringsskiva för en centrifugalseparator
SE529611C2 (sv) * 2006-02-13 2007-10-02 Alfa Laval Corp Ab Centrifugalseparator
US8679214B2 (en) * 2009-07-10 2014-03-25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Gas cleaning separator
EP2529839B1 (en) * 2009-07-10 2017-10-11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A separator
JP6286530B2 (ja) * 2014-03-27 2018-02-28 東京濾器株式会社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JP2016061209A (ja) 2014-09-17 2016-04-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圧縮機
JP6548880B2 (ja) 2014-09-17 2019-07-24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7427845B (zh) * 2015-03-02 2019-10-25 东京滤器株式会社 分离盘及油分离器
DE112017005552T5 (de) * 2016-12-09 2019-07-25 Cummins Filtration Ip, Inc. Zentrifugalabscheider mit verbesserter volumetrischer oberflächenverpackungsdichte und trennleist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58775A (en) * 1947-10-24 1951-10-10 Separator Ab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entrifugal separators
JPS56144758A (en) * 1980-04-11 1981-11-11 Hitachi Ltd Centrifugal separator
CN1042671A (zh) * 1988-11-08 1990-06-06 艾尔费·拉瓦尔分离技术公司 把分散在液体中而且比液体密度更大的物质从液体中分离出的方法和装置
CN1620338A (zh) * 2001-11-01 2005-05-25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同时净化液体和气体的装置
CN102227266A (zh) * 2008-09-30 2011-10-26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离心转子的盘组件
US20160082378A1 (en) * 2013-03-28 2016-03-24 Tokyo Roki Co., Ltd. Oil separ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203565A1 (ja) 2018-08-23
US20190316501A1 (en) 2019-10-17
CN109311032B (zh) 2021-04-16
JP6726739B2 (ja) 2020-07-22
EP3466543A4 (en) 2019-12-11
WO2017203565A1 (ja) 2017-11-30
EP3466543A1 (en) 2019-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8870B (zh) 油分离器
CN108883424A (zh) 油分离器
JP6286530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109070098A (zh) 油分离器
EP3266523B1 (en) Oil separator
CN107427845B (zh) 分离盘及油分离器
CA2972837A1 (en) Centrifugal separator for cleaning gas
CN109311032A (zh) 分离盘层叠体
CN113167149B (zh) 用于冲击管喷嘴和集成组件的遮挡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