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7845B - 分离盘及油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分离盘及油分离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27845B CN107427845B CN201580077361.9A CN201580077361A CN107427845B CN 107427845 B CN107427845 B CN 107427845B CN 201580077361 A CN201580077361 A CN 201580077361A CN 107427845 B CN107427845 B CN 1074278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oil
- separator disk
- inner circumferential
- circumferential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7/00—Elements of centrifuges
- B04B7/08—Rotary bowls
- B04B7/12—Inserts, e.g. armouring pl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12—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centrifugal for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12—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14—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centrifugal forces generated by rotating vanes, discs, drums or brush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11/00—Feeding,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bowls
- B04B11/02—Continuous feeding or discharging; Contro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5/00—Other centrifuges
- B04B5/08—Centrifuges for separating predominantly gaseous mixtu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5/00—Other centrifuges
- B04B5/12—Centrifuges in which rotors other than bowls generate centrifugal effects in stationary contai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7/00—Elements of centrifuges
- B04B7/08—Rotary bowls
- B04B7/12—Inserts, e.g. armouring plates
- B04B7/14—Inserts, e.g. armouring plates for separating walls of conical sh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9/00—Dr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centrifuges; 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ransmission gearing; Suspending or balancing rotary bowls
- B04B9/06—Fluid driv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B—CENTRIFUGES
- B04B5/00—Other centrifuges
- B04B5/12—Centrifuges in which rotors other than bowls generate centrifugal effects in stationary containers
- B04B2005/125—Centrifuges in which rotors other than bowls generate centrifugal effects in stationary containers the rotors comprising separating wal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3—Mounting or connecting of lubricant purifying means relative to the machine or engine; Details of lubricant purify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01M2013/0422—Separating oil and gas with a centrifug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即使增加被堆叠的分离盘的张数,也能够抑制其堆叠高度,设计紧凑的油分离器,不会导致分离效率的降低。从含有雾状液体的处理对象气体分离雾状油的油分离器(2)具备绕轴旋转并且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而堆叠的多个分离盘(63)。分离盘(63)具备内周侧部分(65)和外周侧部分(64),内周侧部分(65)设置为绕轴的锥面型板状,且相对于径向向一方的轴向侧倾斜,外周侧部分(64)从内周侧部分(65)的外周缘向外侧连续,设置为绕轴的锥面型板状,而且相对于径向向另一方的轴向侧倾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处理对象气体含有的雾状油从该气体分离的油分离器和用于该油分离器的分离盘。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采用了堆叠的多张分离盘的油分离器。也就是,当处理对象气体从旋转中的分离盘的内侧流入分离盘之间的间隙时,处理对象气体含有的雾状油受离心力而在分离盘的表面凝结,因此从处理对象气体分离处理对象气体含有的油。
专利文献1记载的油分离器采用的分离盘由圆锥台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也就是,该分离盘的外周侧部分呈圆锥面型的板状,比其外周侧部分靠中心侧的内周侧部分呈圆环型的板状。因此,分离盘的内周侧部分相对于由周向及径向限定的面平行,分离盘的外周侧部分相对于由周向及径向限定的面倾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137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若使分离盘的直径增大,则离心力增大,而且雾状油与分离盘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油的分离效率提高。另外,增加分离盘的堆叠张数,油的分离效率也提高。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分离盘由圆锥台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因此若堆叠多张专利文献1记载的分离盘,则其堆叠高度会增高,油分离器整体的高度增高,该油分离器在搭载上产生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油分离器的紧凑化,若减少专利文献1记载的分离盘的堆叠张数,则分离效率会降低。
另外,若将专利文献1记载的分离盘的倾斜角度减缓,则虽然容易堆叠这些分离盘,但是难以向分离盘传递离心力,分离效率降低。
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分离盘的薄型化存在极限。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记载的分离盘存在受离心力而变形的问题,因此,为了防止分离盘的刚性不足,会加厚分离盘。因此,在将专利文献1记载的分离盘堆叠特定的高度的情况下,分离盘的堆叠张数减少,分离效率低。而且,若分离盘的堆叠张数少,则分离盘彼此间的缝隙间的开口面积(开口面积是指沿与气流正交的面的间隙的面积)的总量小,因此对气流施加的阻力会增大。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而作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增加被堆叠的分离盘的张数,也能够抑制其堆叠高度,能够设计紧凑的油分离器,不会导致分离效率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分离盘绕轴旋转,且捕捉处理对象气体含有的雾状油,其特征在于,具备:内周侧部分,设置为绕上述轴的锥面型板状,相对于径向向一方的轴向侧倾斜;以及外周侧部分,从上述内周侧部分的外周缘向外侧连续,设置为绕上述轴的锥面型板状,且相对于上述径向向另一方的轴向侧倾斜。
另外,本发明的油分离器,从含有雾状油的处理对象气体分离上述雾状油,其特征在于,具备绕轴旋转且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而堆叠的多个分离盘,上述分离盘具备:内周侧部分,设置为绕上述轴的锥面型板状,相对于径向向一方的轴向侧倾斜;以及外周侧部分,从上述内周侧部分的外周缘向外侧连续,设置为绕上述轴的锥面型板状,且相对于上述径向向另一方的轴向侧倾斜。
分离盘的外周侧部分和内周侧部分都相对于径向倾斜,因此,即使不增长分离盘的直径,也能够增大分离盘的表面积。
另外,分离盘的外周侧部分的倾斜的方向和内周侧部分的倾斜的方向相反,因此能够抑制沿轴向的分离盘的高度。因此,在堆叠多张分离盘的情况下,即使堆叠张数增加,也能够抑制堆叠高度。在将多张分离盘堆叠为被限定的高度的情况下,能够增多堆叠张数。当分离盘的堆叠张数多时,分离盘彼此之间的间隙的开口面积的总量增大,实现了气流的阻力的降低。
另外,分离盘在内周侧部分与外周侧部分之间被折弯,因此提高该分离盘的刚性。因此,能够进行分离盘的薄型化。因此,在将多张分离盘堆叠为被限定的高度的情况下,能够增多堆叠张数。
在上述的分离盘及油分离器中,被上述内周侧部分和上述外周侧部分夹着的角部是直角或钝角。
因此,能够抑制被堆叠的分离盘彼此间的间隙扩展。
在上述的分离盘及油分离器中,上述内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的倾斜角为45°以下。
因此,能够抑制被堆叠的分离盘彼此间的间隙扩展。
在上述的分离盘及油分离器中,上述外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的倾斜角为45°以下。
因此,能够抑制被堆叠的分离盘彼此间的间隙扩展。
在上述的分离盘及油分离器中,夹在上述内周侧部分与上述外周侧部分之间的角部被进行了倒圆角。
因此,能够提供高刚性、高强度的分离盘,能够实现分离盘的薄型化。
在上述的油分离器中,上述轴向是铅垂方向,上述内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向上侧倾斜,上述外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向下侧倾斜。
因此,当处理对象气体流入分离盘彼此之间的间隙时,处理对象气体含有的气体被分离盘捕捉,从处理对象气体分离雾状油。而且,液体利用离心力而从分离盘的外周侧部分的外缘向径向外方斜下方排出。
前述的油分离器具备:外壳,收纳多个上述分离盘;隔壁部件,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侧的空间中多个上述分离盘的下方,且上下区分上述外壳的内侧的空间;通孔,以上下贯通上述隔壁部件的方式形成于上述隔壁部件;支柱,配置于上述内周侧部分的内侧,与上述分离盘成为一体并绕上述轴旋转,且在上述通孔中通过而从上述通孔上下伸出;以及喷嘴,从上述支柱中比上述通孔靠下的部位的外周面突出设置,且向周向喷射油,从而使上述支柱及上述分离盘旋转,上述隔壁部件设置为向上述径向及上述周向扩展。
因此,能够抑制比隔壁部件靠上侧的空间的上下长度,能够实现外壳的紧凑化。另外,即使喷嘴配置于该上方的隔壁部件附近,隔壁部件也沿着径向,因此能够抑制从喷嘴喷射的油吹到隔壁部件。因此,能够将喷嘴配置于隔壁部件的附近,能够抑制比隔壁部件靠下侧的空间的上下长度,能够实现外壳的紧凑化。
上述的油分离器还具备回油件,该回油件在上述隔壁部件的下表面形成为凹状,且设于上述通孔的周围,上述隔壁部件的上表面中上述回油件的相反侧的部位形成为凸状,并且配置于上述分离盘的下方。
分离盘在其外周侧部分的内周缘成为山形折叠,因此在分离盘的下方具有空间。而且,液体返回的相反侧的凸状部位配置于分离盘的下方,因此能够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
上述油分离器还具备:支柱,配置于上述内周侧部分的内侧,与上述分离盘成为一体而绕上述轴旋转;以及喷嘴,从上述支柱的外周面突出设置,向周向喷射液体,从而使上述支柱及上述分离盘旋转,上述内周侧部分的内周缘位于比上述喷嘴靠上方,上述外周侧部分的外周缘位于比上述喷嘴靠上方。
因此,能够使由喷嘴喷射的油不干涉分离盘,能够确保油的飞溅区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堆叠多张分离盘的情况下,即使堆叠张数增加,也能够抑制其堆叠度。因此,在从气体分离处理对象气体含有的雾状油时,不仅不会导致分离效率的降低,而且还能够实现油分离器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封闭型曲轴箱换气系统的概要图。
图2是从右侧、上侧且后侧观察油分离器的立体图。
图3是油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4是油分离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向箭头方向观察沿图3所示的V-V面而示出的剖视图。
图6是向箭头方向观察沿图3所示的VI-VI面而示出的剖视图。
图7是图5的上侧的放大图。
图8是图5的下侧的放大图。
图9是图5的中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在沿图3所示的V-V剖面剖切油分离器的状态下,从前侧、上侧以及右侧观察而示出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在沿图3所示的VI-VI剖面剖切油分离器的状态下,从右侧、下侧且后侧观察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2是在沿图3所示的VI-VI剖面剖切油分离器的状态下,从右侧、下侧且后侧观察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3是在沿图3所示的VI-VI剖面剖切油分离器的状态下,从右侧、下侧且后侧观察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4是在沿图3所示的V-V剖面剖切油分离器的状态下,从前侧、上侧以及右侧观察而示出的放大立体图。
图15是转子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在沿图3所示的V-V剖面剖切油分离器的状态下,从前侧、下侧以及左侧观察而示出的放大立体图。
图17是在沿图3所示的V-V剖面剖切油分离器的状态下,从前侧、上侧以及右侧观察而示出的放大立体图。
图18是第一实施例的分离盘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第二实施例的分离盘的局部剖视图。
图20是第三实施例的分离盘的局部剖视图。
图21是第四实施例的分离盘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为了比较第五实施例的分离盘和比较例的分离盘而将这些分离盘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图23是为了比较第六实施例的分离盘的层叠体和比较例的分离盘的层叠体而将这些层叠体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图23所示的实施例的分离盘层叠体和比较例的分离盘层叠体的分离效率的图表。
图25表示变形例的油分离器,并且是与图7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以下叙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发明,添加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因此并非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图示例。
图1所示的封闭型曲轴箱换气系统1(以下,称为换气系统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例。如图1所示,换气系统1具有油分离器2、通气管3、排气管5、以及供油管10。油分离器2安装于发动机4的侧面。排气管5与发动机4和油分离器2连接,从发动机4的曲轴箱排出的窜气通过排气管5供给至油分离器2。从发动机4的曲轴箱供给至油分离器2的窜气是处理对象气体,该窜气含有雾状油。油分离器2处理供给来的窜气,从该窜气分离雾状油。
通气管3连接于油分离器2的上部与发动机4的吸气侧流路6之间,从油分离器2排出的处理后的窜气通过通气管3而返回吸气侧流路6。具体而言,处理后的窜气返回吸气侧流路6的连接空气过滤器7和涡轮增压器8的部分。返回的窜气与来自空气过滤器7的新鲜的空气混合,通过涡轮增压器8进行压缩。然后,通过增压空气冷却器9冷却窜气,供给至发动机4。
供油管10连接于油分离器2的下部与发动机4之间,从发动机4输出的油通过供油管10而供给至油分离器2。供给至油分离器2的油的流动用作油分离器2的动力,油分离器2(特别是后述的转子单元50)利用该动力工作。供给至油分离器2的油是在发动机4使用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因此该油的温度成为80~110℃左右温度。当油分离器2利用油工作时,雾状油被油分离器2从窜气分离。该分离出的雾状油在油分离器2的内部与通过供油管10所供给至油分离器2的油混合。该混合后的油向发动机4返回。
对油分离器2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2~图6所示,该油分离器2具备外壳20、下部隔壁部件31、中部隔壁部件32、上部隔壁部件33、转子单元50以及PCV阀90。外壳20具有下部壳体21、中部壳体22以及上部壳体23,这些下部壳体21、中部壳体22以及上部壳体23互相组合,从而组装外壳20,且在外壳20的内侧形成有内部空间。下部隔壁部件31、中部隔壁部件32以及上部隔壁部件33组装于外壳20,外壳20的内部空间被下部隔壁部件31、中部隔壁部件32以及上部隔壁部件33区分。而且,转子单元50及PCV阀90等以被收纳于外壳20的内部空间内的状态组装于外壳20。
以下,只要没有特别指明,则轴向是指平行于转子单元50的旋转轴的方向,周向是指以转子单元5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径向是指与转子单元50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在油分离器2被安装于发动机4的状态下,转子单元50的旋转轴在上下方向(具体而言,铅垂方向)上延伸。
对外壳20及其内部空间进行说明,并且对下部隔壁部件31、中部隔壁部件32以及上部隔壁部件33对外壳20的内部空间的区分进行说明。
如图4~图6以及图9所示,中部壳体22是划分外壳20的内部空间的中央部分的部分。中部壳体22设置为筒状,中部壳体22的上面及下面开放。在中部壳体22的内侧的上部设置隔壁部22a,中部壳体22的中空被隔壁部22a分隔成比隔壁部22a靠上侧的空间和靠下侧的空间。
在中部壳体22的外周面形成有进气孔22b。进气孔22b的位置为中部壳体22的上部且为比隔壁部22a靠下侧,因此进气孔22b通过比隔壁部22a靠下侧的中空。在进气孔22b连接有吸入管24的一端。吸入管24的另一端连接于排气管5(参照图1及图3)。因此,从发动机4向油分离器2供给的窜气通过吸入管24及进气孔22b而导入外壳20的内部空间中比隔壁部22a靠下侧的部分(具体而言,后述的导入路41)。
在中部壳体22的内侧,在向下方远离隔壁部22a的位置收纳有中部隔壁部件32。中部隔壁部件32被设置成圆盘状。中部隔壁部件32的周缘部接合于中部壳体22的内周面,中部壳体22的中空(比隔壁部22a靠下侧的中空)被中部隔壁部件32上下区分。在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下面的中央部,向下突出设置有圆筒状的嵌合部32b。如图10所示,嵌合部32b的中空(供给孔32a)在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上表面开口,并且在嵌合部32b的下端也开口。在嵌合部32b的下端的开口设有从该开口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并且连结于嵌合部32b的内周面的支撑部32d。在该支撑部32d的中央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32e。支撑部32d设置为放射状,因此嵌合部32b的中空未被支撑部32d堵塞。此外,支撑部32d支撑后述的主轴51的上端。
在图12中,为了便于观察外壳20的内部构造,省略转子单元50的转子60的图示。在图13中,为了便于观察外壳20的内部构造,省略转子单元50的转子60及中部隔壁部件32的图示。如图7及图11~图13所示,在隔壁部22a的下表面以突出的状态设置肋(区分部)22c,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上表面紧贴肋22c,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上表面与肋22c的接触部分成为气密状态。从下观察,该肋22c呈U字型(在图13中,图示该U字的一半),肋22c的U字型的两端与中部壳体22的内周面相连,在这些两端之间配置有进气孔22b。中部隔壁部件32与隔壁部22a之间的空间被肋22c分隔成嵌合部32b的上部开口及进气孔22b侧的空间41(以下,称为导入路41。)和包围该导入路41的空间42(以下,称为第一腔室42。)。通过进气孔22b而导入到外壳20的内侧的窜气通过导入路41、嵌合部32b的内侧而向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下侧输送。
导入路41是导入至转子单元50前的窜气的路径,第一腔室42是从转子单元50排出后的窜气的路径。转子单元50从窜气分离雾状油,从转子单元50所排出的窜气被去除了雾状油。
能够将以上的导入路41及第一腔室42设于转子单元50的上方是因为,利用肋22c分割了隔壁部22a与中部隔壁部件32之间的空间。而且,导入路41位于转子单元50的上方,因此能够将导入路41及进气孔22b一起设于外壳20的上部。
在隔壁部22a形成连通孔22d(特别地,参照图13),该连通孔22d上下贯通隔壁部22a。连通孔22d的位置是肋22c的外侧,隔壁部22a的上侧的中空和第一腔室42通过连通孔22d而连通。连通孔22d是去除了雾状油的处理完的窜气的流路。
另一方面,导入路41的上侧被隔壁部22a堵塞,隔壁部22a的上侧的中空和导入路41被隔壁部22a分隔。
在中部隔壁部件32的周缘部形成多个连通孔32c,这些连通孔32c上下贯通中部隔壁部件32。这些连通孔32c沿周向等间隔排列。连通孔32c的位置是肋22c的外侧,中部隔壁部件32的下侧的中空和第一腔室42通过连通孔22d而连通。连通孔22d是去除了雾状油的处理完的窜气的流路。
在中部壳体22的上端以气密状态安装上部隔壁部件33,中部壳体22的上侧开口被上部隔壁部件33堵塞。上部隔壁部件33向上远离隔壁部22a,在上部隔壁部件33与隔壁部22a之间形成有中空45(以下,称为第二腔室45)。在上部隔壁部件33的中央部形成连通孔(阀孔)33a,该连通孔33a上下贯通上部隔壁部件33。该连通孔33a是去除了雾状油的处理完的窜气对流路。
上部壳体23是划分外壳20的内部空间的上侧部分的部分。上部壳体23由下面开放的拱顶状部件构成。该上部壳体23从上部隔壁部件33上覆盖上部隔壁部件33,上部壳体23的下部开口的缘部分以气密状态安装于上部隔壁部件33的周缘部,上部隔壁部件33的周缘部被夹持于上部壳体23的下部开口的缘部分与中部壳体22的上端之间。具体而言,上部壳体23的下部开口的缘部分通过焊接、熔敷或者螺栓紧固等接合于上部隔壁部件33的周缘部。在上部壳体23的内侧形成有中空46(以下,称为第三腔室46)。第三腔室46和第二腔室45被上部隔壁部件33分隔,连通孔33a从第二腔室45连通至第三腔室46。
在上部壳体23的侧面以向径向外方突出的方式设有圆筒状的气体排出部23a。该气体排出部23a连接于通气管3,去除了雾状油的处理完的窜气从第三腔室46通过气体排出部23a而排出至通气管3。此外,在将上部壳体23安装于上部隔壁部件33时,沿周向调整上部壳体23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气体排出部23a突出的朝向。
如图8及图11~图13所示,下部壳体21是划分外壳20的内部空间的下侧部分的部分。该下部壳体21由上面开放的有底的箱状部件构成。下部壳体21的上端部嵌入中部壳体22的下端部,下部壳体21和中部壳体22通过螺栓25(参照图2及图3)而固定。而且,向中部壳体22的下端部嵌入环状的密封件34和下部隔壁部件31,下部隔壁部件31的周缘部及密封件34夹持于下部壳体21的上端部与中部壳体22的下端部之间。利用密封件34,提高气密性。
如图9所示,该下部隔壁部件31向下远离中部隔壁部件32,在中部隔壁部件32与下部隔壁部件31之间形成有分离室43。该分离室43是中部壳体22内的中空的一部分。
下部隔壁部件31设置为圆盘状。在该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中央部形成有通孔31a,通过该下部隔壁部件31分隔下部壳体21的中空44(以下,称为喷射室44)和分离室43。
如图8及图11~图13所示,在下部壳体21的背面,朝向后方设置有连通筒部21a。连通筒部21a是成为由后述的喷嘴53所喷射的油的出口的筒状部件。连通筒部21a的内部空间连通于下部壳体21的内部空间。在连通筒部21a的前端部的外周面设置凸缘21d,连通筒部21a的前端部及凸缘21d结合于发动机4的侧面(参照图3)。因此,连通筒部21a的内部空间连通于发动机4的内部空间。另外,连通筒部21a作为窜气的流路而发挥功能。
下部壳体21的底面朝向连通筒部21a向下倾斜。而且,从下部壳体21的底面向上方延伸的圆筒状的油引导管21b设于下部壳体21的内侧。在油引导管21b的下端设有接合部21c,该接合部21c相面下部壳体21的底面。该接合部21c连接于供油管10,从发动机4供给至油分离器2的油在油引导管21b的内侧流向上方。在油引导管21b内流至上方的油经由后述的主轴51及支柱52的内侧而流向后述的喷嘴53。在接合部21c内设置过滤器35,利用过滤器35过滤油。
如图4、图5以及图14所示,在下部隔壁部件31的周缘部形成有两个排泄孔31b,这些排泄孔31b配置于关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中心相对的位置。这些排泄孔31b上下贯通下部隔壁部件31。在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表面,排泄孔31b在中部壳体22的内周面的附近开口,更具体而言,沿中部壳体22的内周面设有排泄孔31b。
在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表面呈突状地设有门31c。门31c以不堵塞排泄孔31b的方式,从排泄孔31b上方覆盖排泄孔31b,并且向周向一方侧(例如,从上向下观察,向逆时针侧)开口。具体而言,门31c具有立壁部31d及顶棚部31e。立壁部31d在排泄孔31b的径向内侧的缘竖立设置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表面。顶棚部31e从立壁部31d的上端向径向外方伸出,顶棚部31e的径向外方端部抵接于中部壳体22的内周面。而且,顶棚部31e设于排泄孔31b的上方,该顶棚部31e从排泄孔31b的周向一侧的缘部向周向另一侧的缘部,向下倾斜,顶棚部31e的最下部连接于排泄孔31b的周向另一侧的缘部。由顶棚部31e及立壁部31d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包围的开口是门31c的开口。
如图8及图11~图13所示,在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表面的通孔31a的周围设有回油件31f。回油件31f设置为凹状。具体而言,沿径向的剖面上的回油件31f的剖面形状形成半圆状。
在回油件31f的周围以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表面下垂的方式设置有筒状的油挡31g。油挡31g配置于比排泄孔31b靠径向内侧。
如图5及图14所示,在下部壳体21的内面的左右两侧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有一对壁部21f。壁部21f配置于比排泄孔31b靠径向内侧。在这些壁部21f之间设置油挡31g。壁部21f的上端抵接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下表面。在壁部21f的外侧形成有利用壁部21f而与喷射室44区分开的流路44a。流路44a在周向延伸,流路44a的周向两端开口而与喷射室44连通。在流路44a的顶棚面设置排泄孔31b,流路44a通过排泄孔31b而与分离室43连通。
接下来,参照图8、图9以及图15,对转子单元50详细地进行说明。
转子单元50是用于从窜气分离雾状油的机构。转子单元50具备主轴51、支柱52、转子60以及多个喷嘴53等。此外,在图15中,为了便于观察转子60,省略主轴51的图示。
主轴51是柱状部件。该主轴51在下部壳体21及中部壳体22内沿上下方向延伸,并穿通下部隔壁部件31的通孔31a。主轴51的下端部连接于油引导管21b。另外,主轴51的上端部插入位于支撑部32d的下表面的凹部32e,主轴51的上端部支撑于支撑部32d及中部隔壁部件32。在主轴51的内部,沿主轴51的中心线形成有第一油供给路51b。第一油供给路51b的下端在主轴51的下端面开口,从而第一油供给路51b连通至油引导管21b内。第一油供给路51b的上部在主轴51的中间部向径向外方分支成多个,第一油供给路51b的端部在主轴51的外周面开口。
支柱52是筒状部件。在该支柱52内插通有主轴51,主轴51的上部从支柱52的上端向上方突出,并且主轴51的下部从支柱52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在主轴51的外周面与支柱5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是第二油供给路52a。在支柱52的上端部,在主轴51的外周面与支柱52的内周面之间夹着下侧轴承55,在支柱52的下端部,在主轴51的外周面与支柱52的内周面之间夹着下侧轴承55。在油引导管21b内流至上侧的油经由后述的主轴51及支柱52的内侧而流向后述的喷嘴53。在接合部21c内设置过滤器35,利用过滤器35过滤油。
支柱52的径向载荷经由轴承55、56而由主轴51承受,支柱52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支撑于主轴51。在主轴51的上端部螺纹结合螺母58,主轴51的下端部插入设于油引导管21b的上端面的轴承54。而且,在螺母58与轴承54之间夹设垫圈57、上侧轴承56、支柱52以及下侧轴承55,支柱52的轴向载荷由轴承54及螺母58承受。
为了使支柱52及轴承55、56能够沿轴向稍微移动,在下侧轴承55与轴承54之间、上侧轴承56与垫圈57之间、垫圈57与螺母58之间存在稍微的间隙。具体而言,在转子60旋转时,支柱52及轴承55、56沿轴向上升,在转子60停止时,支柱52及轴承55、56下降。
另外,在支柱52的内周面与上侧轴承56之间存在稍微的间隙,油供给路52a内的油通过该间隙而流出至支柱52外。
在支柱52被主轴51支撑的状态下,支柱52穿通下部隔壁部件31的通孔31a,该支柱52从通孔31a向上方伸出,并且从通孔31a向下方伸出。从支柱52的下部(特别是比下部隔壁部件31靠下侧的部分)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多个喷嘴53,这些喷嘴53沿周向等间隔(例如,120°的间隔)排列。这些喷嘴53配置于喷射室44内,并且配置于油挡31g的内侧。这些喷嘴53喷射油,利用油的喷射压,产生支柱52旋转的动力。
喷嘴53设置为圆筒状,在喷嘴53的基端,喷嘴53的中空开口,在喷嘴53的前端,喷嘴53的中空被堵塞。喷嘴53的基端以从支柱52的外周面向内周面贯通的方式连接于支柱52,喷嘴53的中空连通于第二油供给路52a。喷嘴53以相对于支柱52的轴线方向向下倾斜45度的角度安装。在喷嘴53的前端部的周面形成有喷射口53a,该喷射口53a与喷嘴53的中空连通。喷射口53a朝向以支柱52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喷射口53a和门31c向周向相同方向开口。
转子60是从窜气分离油雾的部分。该转子60呈筒状的外观,转子60的中心部做成空间62,该中心侧空间62在上下方向贯通转子60,中心侧空间62的上下开放。在该中心侧空间62插入有支柱52,支柱52和转子60互相结合。因此,转子60利用由喷嘴53产生的油的喷射压与支柱52一起旋转。
该转子60具备分离盘组61、上部保持件71、下部保持件72以及盘保持部73。分离盘组61由多张分离盘63构成,这些分离盘63在支柱52的轴线方向上堆叠。在分离盘63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或者这两面,设有多个凸状部(例如,肋、突起等)。凸状部与相邻的分离盘63抵接,在堆叠的分离盘63彼此之间形成间隙。如图8所示,在凸状部是肋63a的情况下,这些肋63a从分离盘63的内周缘到外周缘呈放射状设置。此外,在图4~图11、图14以及图15中,虽然描绘为隔开分离盘63彼此的间隔,但是实际的间隔极窄,设定为例如0.3mm以下。分离盘63彼此的间隔由凸状部(肋63a)的高度决定。
对分离盘63详细地进行说明。分离盘63是绕支柱52的轴线的旋转体。更具体而言,分离盘63设为通过将从支柱52的周向向径向外分离的上下倒V字绕轴线旋转而得到的形状。因此,在分离盘63的中央部形成有安装开口66。随着堆叠分离盘63,形成由这些安装开口66构成的中心侧空间62。
分离盘63具备内周侧部分65、和比内周侧部分65靠径向外侧的外周侧部分64。
内周侧部分65呈以分离盘63的中心的下方为定点的锥面型的板状。因此,内周侧部分65朝向径向外方向上倾斜。外周侧部分64呈以分离盘63的中心的上方为定点的锥面型的板状。因此,外周侧部分64朝向径向外方向下倾斜。外周侧部分64的内周缘与内周侧部分65的外周缘相连,外周侧部分64从内周侧部分65的外周缘向外侧连续,外周侧部分64和内周侧部分65一体成形。在此,锥面是指无头锥体的外周面。
如上所述地,外周侧部分64从内周侧部分65的外周缘向下侧折弯,内周侧部分65的倾斜朝向和外周侧部分64的倾斜朝向相反。分离盘63在其内周缘与外周缘之间折弯,因此分离盘63的刚性提高。而且,夹在内周侧部分65与外周侧部分64之间的角部(山脊部)成为进行了倒圆角的状态,因此分离盘63的刚性提高。因此,即使分离盘63薄,也能够抑制分离盘63的变形。若分离盘63变薄,则能够增加分离盘63的堆叠张数。
分离盘63折弯,因此能够增大从分离盘63的内周缘沿分离盘63的表面到分离盘63的外周缘的长度,能够增大分离盘63的表面积。由此,提高油的分离效率。
而且,即使分离盘63的堆叠枚数增加,也能够抑制这些分离盘63的堆叠高度变高。
另外,分离盘63折弯,因此即使在使内周侧部分65及外周侧部分64的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陡峭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分离盘63本身的高度。若内周侧部分65及外周侧部分64的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陡峭,则油的分离效率高。
若参照图18,对内周侧部分65及外周侧部分64的优选的倾斜角进行说明,则内周侧部分65的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θ1为45°以下,外周侧部分64的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θ2为45°以下。若倾斜角θ1、θ2均为45°以下,则由内周侧部分65和外周侧部分64夹着的角部的角度θ3为直角或钝角。若由内周侧部分65和外周侧部分64夹着的角部的角度θ3为直角或钝角,则能够抑制堆叠的分离盘63彼此的间隔扩大。因此,能够堆叠更多的分离盘63。若内周侧部分65及外周侧部分64的倾斜角θ1、θ2为45°,则能够兼顾防止分离盘63彼此的间隔增大和防止分离效率降低。
参照图19~图21,对内周侧部分65与外周侧部分64的优选的比率进行说明。在此,在图19~图21中,内周侧部分65及外周侧部分64的倾斜角θ1、θ2(参照图18)互相相等。如图19所示,分离盘63在外周缘与内周缘之间的中点被折弯,从内周侧部分65的内周缘沿径向到内周侧部分65的外周缘的距离L1等于从外周侧部分64的内周缘沿径向到外周侧部分64的外周缘的距离L2。
如图20所示,距离L1比距离L2长。另外,从内周侧部分65的内周缘沿轴向到内周侧部分65的外周缘的距离L3比从外周侧部分64的内周缘沿轴向到外周侧部分64的外周缘的距离L4长,且该距离L4比从内周侧部分65的内周缘沿轴向到外周侧部分64的外周缘的距离L5长。而且,距离L1优选超过距离L1与距离L2的和的50%,且为60%以下。
如图21所示,距离L1比距离L2短。另外,距离L4比距离L3长,其距离L3比距离L5长。而且,距离L1优选为距离L1与距离L2的和的40%以上且不足50%。
此外,参照图19~图21所说明的距离L1、L2、L3、L4、L5的比率在倾斜角θ1和倾斜角θ2不同的情况下也适用。
对图22所示的实施例的分离盘63和比较例的分离盘163及分离盘263进行比较,详细说明采用了分离盘63的优点。图22所示的分离盘63、分离盘163以及分离盘263设定为,内周径均相等,而且外周径均相等,厚度均相等。对于实施例的分离盘63,设定为,以径向为基准的内周侧部分65的倾斜角和外周侧部分64的倾斜角相等,图22所示的长度L6和长度L7相等。比较例的分离盘163呈锥面型的板状,分离盘63的高度H1和分离盘163的高度H2相等。比较例的分离盘263呈锥面型的板状,以径向为基准的分离盘263的外周面的倾斜角θ4等于分离盘63的外周侧部分64的倾斜角θ2。分离盘263的高度H3是分离盘63的高度H1的两倍。
在分离盘63的堆叠张数和分离盘163的堆叠张数相等,且分离盘63彼此的间隔和分离盘163彼此的间隔相等的情况下,分离盘63的层叠体的高度和分离盘163的层叠体的高度相等。但是,分离盘63的表面积比分离盘163的表面积大,分离盘63的层叠体的表面积比分离盘163的层叠体的表面积大。表面积越大,油分离效率就越高,因此可知,分离盘63比分离盘163有效。也就是,若分离盘63的层叠体和分离盘163的层叠体是同程度的大小,则分离盘63的层叠体比分离盘163的层叠体的油分离效果高。
另一方面,在分离盘63的层叠体的表面积和分离盘163的层叠体的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分离盘63的堆叠张数比分离盘163的堆叠张数少,而且分离盘63的层叠体比分离盘163的层叠体低。若考虑装置的紧凑化的观点,则可知分离盘63比分离盘163有效。也就是,若分离盘63的层叠体和分离盘163的层叠体是同程度的油分离效果,则分离盘63的层叠体比分离盘163的层叠体紧凑。
在分离盘63的堆叠张数和分离盘263的堆叠张数相等,且分离盘63彼此的间隔和分离盘263彼此的间隔相等的情况下,分离盘63的层叠体的表面积等于分离盘163的层叠体的表面积。但是,分离盘63的层叠体比分离盘263的层叠体低。因此,若分离盘63对层叠体和分离盘263的层叠体是同程度的油分离效果,则分离盘63的层叠体比分离盘263的层叠体更紧凑。
另一方面,在分离盘63的层叠体的高度和分离盘263的层叠体的高度相等的情况下,分离盘63的堆叠张数比分离盘263的堆叠张数多,而且分离盘63的层叠体的表面积比分离盘263的层叠体的表面积大。因此,若分离盘63的层叠体和分离盘263的层叠体是同程度的大小,则分离盘63的层叠体比分离盘263的层叠体的油分离效率高。
另外,如上所述,分离盘63是高刚性,因此实现了分离盘63的薄型化,也实现了分离盘63的堆叠张数的增大。具体而言,对图23所示的实施例的分离盘63的层叠体和分离盘363的层叠体进行比较。分离盘63及分离盘363的内周径均相等,而且外周径均相等。另外,以径向为基准的内周侧部分65的倾斜角和外周侧部分64的倾斜角相等,外周侧部分64的倾斜角和分离盘363的倾斜角相等。而且,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间隙的间隔等于分离盘363彼此之间的间隙的间隔。而且,设定为,分离盘63的层叠体的高度和分离盘363的层叠体的高度相等。在这种条件的基础上,分离盘63的表面积和分离盘363的表面积大致相等。即便如此,能够使分离盘63比分离盘363薄,因此分离盘63的层叠张数(例如,83张)比分离盘363的层叠张数(例如,63张)多,而且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间隙的纵容积及开口面积比分离盘363彼此之间的间隙的总容积及开口面积大。而且,分离盘63的层叠体的总表面积比分离盘363的层叠体的总表面积大。因此,如图24所示,分离盘63的层叠体比分离盘363的层叠体的油分离效率高。而且,就对窜气流施加的阻力而言,分离盘63比分离盘363小。在此,在图24中,“实施例”示出了分离盘63的层叠体的转速与油分离效率的关系,“比较例”示出了分离盘363对层叠体的转速与油分离效率的关系。
如图9及图15所示,类似于以上的多张分离盘63组装至上部保持件71、下部保持件72以及盘保持部73,从而组成转子60。该转子60收纳于分离室43内。
如上所述,通过改善分离盘63的形状,转子60的高度较低,因此也能够降低分离室43的高度。而且,能够缩短从下部隔壁部件31到中部隔壁部件32的距离,能够将下部隔壁部件31配置得更靠上方。因此,能够将喷嘴53(特别是喷射口53a)配置于比下部隔壁部件31及最下的分离盘63更靠下方。因此,能够使从喷嘴53喷射的油不向下部隔壁部件31喷射。
如图8及图9所示,分离盘63折弯,因此分离盘63的内周缘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靠近外周缘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优选的是,分离盘63的内周缘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外周缘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一致。而且,将下部隔壁部件31设置为向周向及径向扩展。因此,能够抑制分离室43的上下长度,能够实现外壳20的紧凑化。
另外,即使喷嘴53配置于比下部隔壁部件31靠下方,也能够将喷嘴53配置得的更靠上方,从而该喷嘴53配置于下部隔壁部件31的附近。即使喷嘴53配置得更靠上方,由于下部隔壁部件31沿着被周向及径向限定的面,因此即使喷嘴53配置得更靠上方,也能够使从喷嘴53(尤其是喷射口53a)喷射的油不吹到下部隔壁部件31。另外,喷嘴53配置于下部隔壁部件31的附近,因此能够抑制喷射室44的上下长度,能够实现外壳20的紧凑化。
如上所述地,回油件31f形成凹状,因此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表面中回油件31f的相反侧的部位形成凸状。回油件31f的相反侧的部位位于最下的分离盘63及下部保持件72下方的空间,能够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这是因为分离盘63成为山形折叠。
如图8及图15所示,盘保持部73插入分离盘63的安装开口66,分离盘63安装于盘保持部73。然后,支柱52插入盘保持部73,支柱52的外周面抵接盘保持部73。然后,利用卡环78及垫圈75~77,支柱52安装于盘保持部73。该盘保持部73具有轮毂部73a及多个轮辐部73b。轮毂部73a设置为环状,支柱52插入轮毂部73a,支柱52固定于轮毂部73a。轮辐部73b设置为从轮毂部73a向径向外方呈放射状延伸的板状。这些轮辐部73b沿上下方向插入被堆叠着的分离盘63的安装开口66。另外,这些轮辐部73b沿安装开口66的缘的周向隔开间隔地排列,因此在相邻的轮辐部73b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且轮辐部73b固定于分离盘63。
上部保持件71从上保持被层叠的多个分离盘63。下部保持件72从下保持这些分离盘63。这些分离盘63被夹在上部保持件71与下部保持件72之间,上部保持件71及下部保持件72保持分离盘63。在此,多个卡合钩74设置为从上部保持件71的外周部向下方垂下,卡合钩74的下端部卡定于下部保持件72的外周部。
上部保持件71与分离盘63同样地设置为通过将从支柱52的轴线向径向外方分离的上下倒V字绕轴线旋转而得到的形状。因此,上部保持件71的内周侧部分朝向径向外方向上倾斜,上部保持件71的外周侧部分朝向径向外方向下倾斜。下部保持件72也同样。
如图7及图15所示,在上部保持件71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71a,该开口71a是中心侧空间62的上侧的开口。上部保持件71的内周缘连接于轮辐部73b的上端,轮辐部73b和上部保持件71一体成形。中部隔壁部件32的嵌合部32b插入于上部保持件71的开口71a。
如图8及图15所示,在下部保持件72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72a,该开口72a是中心侧空间62的下侧的开口。支柱52插入下部保持件72的开口72a,开口72a的周边部夹在支柱52的下部的外周面与盘保持部73的下端之间。而且,支柱52利用卡环78固定于下部保持件72。另外,支柱52的下部的外周面与下部保持件72的开口72a的缘接合,中心侧空间62的下侧开口被支柱52堵塞。
如图16所示,在下部保持件72的开口72a的周边部形成有多个调压孔72b。调压孔72b配置于比下部隔壁部件31的通孔31a的缘靠内侧,通过调压孔72b,转子60的中心侧空间62和喷射室44连通。
如图17所示,在下部保持件72的外周缘设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的分隔壁72c。在分隔壁72c的上端设有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凸缘72d。凸缘72d的外周缘与中部壳体22的内周面分离,在凸缘72d的外周缘与中部壳体2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43a。凸缘72d在上侧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表面分离,在凸缘72d下形成有油处理室43b。油处理室43b和分离室43利用间隙43a而连通。另外,排泄孔31b在油处理室43b内的部位上下贯通下部隔壁部件31。而且,门31c配置于凸缘72d下方。
在转子60被组装至支柱52的状态下,喷嘴53位于比最下的分离盘63的内周侧部分65的内周缘更靠下。而且,喷嘴53位于比最下的分离盘63的外周侧部分64的外周缘更靠下。因此,比喷嘴53靠径向外侧未被分离盘63包围。由此,如上所述地,能够沿径向配置下部隔壁部件31。而且,能够使由喷嘴53喷射的油不干涉下部隔壁部件31及转子60等,且确保喷射出的油的飞溅区域。
如图7所示,在如上所述地转子单元50在外壳20内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外壳20的状态下,分离盘63在中部隔壁部件32的连通孔32c的下方从径向内侧跨向径向外侧。因此,连通孔32c配置于比分离盘63的外周缘靠径向内侧。
如图8所示,下部保持件72的下表面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表面之间设有迷宫式密封件80。迷宫式密封件80具有多个第一密封鳍片81及多个第二密封鳍片82。第一密封鳍片81从下部保持件72的下表面向下方的下部隔壁部件31突出。这些第一密封鳍片81以包围下部保持件72的开口72a的方式呈环状设置,并且以开口72a为中心,配置成同心状。因此,在这些第一密封鳍片81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槽。第二密封鳍片82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表面向上方的下部保持件72突出。这些第二密封鳍片82以包围下部隔壁部件31的通孔31a的方式呈环状设置,并且以通孔31a为中心,配置成同心状。因此,在这些第二密封鳍片82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槽。
第一密封鳍片81和第二密封鳍片82以互相啮合的方式配置。也就是,第一密封鳍片81具有游隙地插入第二密封鳍片82的彼此间的槽内,第二密封鳍片82具有游隙地插入第一密封鳍片81的彼此间的槽内。
接下来,参照图7,对PCV阀90详细地进行说明。
PCV阀90通过调整环流的窜气的流量而适当地调整发动机4的吸气压力、曲轴箱侧的压力。具体而言,PCV阀90通过调整上部隔壁部件33的连通孔33a的打开程度来调整窜气的流量。
PCV阀90安装于第二腔室45内。该PCV阀90具备膜片91、上侧弹簧92以及下侧弹簧93。膜片91是圆盘状的阀芯,通过成形橡胶和树脂而制作。该膜片91收纳于第二腔室45内,并且配置于上部隔壁部件33的连通孔33a的下方。该膜片91的外缘部与隔壁部22a的上表面接合。而且,隔壁部22a的连通孔22d配置于比膜片91的外缘部靠外侧。
上侧弹簧92及下侧弹簧93是用于将膜片91的中央部支撑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状态的弹性部件。上侧弹簧92在膜片91的中央部的上方夹在膜片91与上部隔壁部件33之间。下侧弹簧93在膜片91的中央部的下方夹在膜片91与隔壁部22a之间。并且,通过这些上侧弹簧92和下侧弹簧93夹持膜片91,而支撑为能够移动的状态。
接下来,对油分离器2的动作进行说明。
从发动机4向油分离器2供给的油经由油引导管21b、第一油供给路51b以及第二油供给路52a而流入喷嘴53内。然后,喷嘴53内的油从喷射口53a喷射。来自喷射口53a的油的喷射方向是以支柱52的周向为中心的周向。更具体而言,油的喷射方向是垂直于支柱52的轴线的方向,且在支柱52的轴线沿铅垂方向的情况下,油的喷射方向是水平方向。利用油的喷射压,支柱52及转子60以支柱52的轴线为中心旋转。支柱52及转子60的旋转的方向与油的喷射的方向相反。
另外,在转子60旋转中,存在转子60产生进动的情况。但是,如上所述,改善了分离盘63的形状,从而转子60的高度小,转子60的重心靠近进动的支点。因此,转子60的轴线的摆幅小,能够降低转子60的进动的发生。因此,实现转子60的转速的提高。
改善了分离盘63的形状,从而转子60的高度小,因此转子60的空气阻力小。因此,实现转子60的转速的提高。
从喷射口53a喷射出的油被吹到油挡31g。因此,能够利用该形式来防止喷射出的油进入排泄孔31b。
被吹到油挡31g的油沿油挡31g、下部壳体21的内周面流下。该油的温度高达80~110℃,因此该油从下部壳体21侧对油分离器2进行加温。由此,即使在寒冷地域使用,也能够抑制因冻结而导致的油分离器2的工作失常的发生。流下的油从下部壳体21内的底部经连通筒部21a而返回发动机4。
另外,油分离器2因汽车的加速、减速、回旋、振动、倾斜等而摇动。随之,喷射室44内的油振动,在该油的液面产生晃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油被回油件31f拦截,返回径向内侧。因此,能够抑制油经下部隔壁部件31的通孔31a而流入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方。而且,还能够抑制喷嘴53被浇喷射室44内的油,能够抑制因喷嘴53的喷射压降低而导致的支柱52及转子60的转速降低。
在支柱52及转子60旋转中,含有雾状油的窜气从发动机4经排气管5而供给至油分离器2。该窜气经吸入管24及进气孔22b而被导入导入路41内。然后,该窜气从导入路41经嵌合部32b的中空以及上部保持件71的开口71a而向盘保持部73的内侧(更具体而言,轮辐部73b对内侧)流入。流入盘保持部73的内侧的窜气在轮辐部73b彼此之间的间隙向径向外方流动而流入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间隙的窜气向径向外方流动。在此,对于流入到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间隙的窜气,在作用来自上流侧的压力(从发动机4向油分离器2的气体供给压)的基础上,还作用转子60旋转的离心力。也就是,向盘保持部73的内侧吸引导入路41内的窜气的吸引压因转子60的旋转的离心力而产生,窜气的流速上升。
另一方面,第二油供给路52a内的油经支柱52的内周面与上侧轴承56之间的稍微的间隙而流出到盘保持部73的内侧(更具体而言,轮辐部73b的内侧)。从第二油供给路52a流出至盘保持部73的内侧的油的温度高达80~110℃,因此从内部对转子60及其附近进行加温。由此,即使在寒冷地域使用,也能够抑制因冻结等而导致的油分离器2的工作失常的发生。
从第二油供给路52a流出到盘保持部73的内侧的油与窜气一起流入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间隙。位于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间隙的油受离心力而在分离盘63的表面扩散,在分离盘63的表面形成油膜。主要在分离盘63的内周侧部分65的上表面和外周侧部分64的下表面形成油膜。此外,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膜不仅含有从第二油供给路52a流出到盘保持部73的内侧的油,还含有如后述地从窜气分离出的油。
当窜气在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间隙流动时,窜气含有的油状雾被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膜吸收。由此,窜气中的雾状油被分离盘63捕捉,从而从窜气分离雾状油。如上所述,分离盘63的表面积大,分离盘63的堆叠张数也多,因此容易通过分离盘63捕捉雾状油,油的分离效率高。
另外,不仅从窜气分离出的油,而且从第二油供给路52a流出的油也成为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膜的成分,因此在分离盘63的表面形成充分的油膜。而且,这种油膜吸收窜气中的雾状油,因此雾状油的分离效率高。
另外,从第二油供给路52a流出的油的物理性质(润湿性)和窜气中的雾状油的物理性质(润湿性)相同。因此,从第二油供给路52a流出的油与窜气中的雾状油的亲和性高,而且窜气中的雾状油与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膜的亲和性也高。因此,窜气中的雾状油容易被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膜吸收,雾状油的分离效率高。
去除了油雾的处理后的窜气在从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间隙的外周排出到外侧后,在分离室43内上升。而且,上升了的处理后的窜气从分离室43经连通孔32c而流入第一腔室42,再从第一腔室42经连通孔22d流入第二腔室45。然后,窜气从第二腔室45经上部隔壁部件33的连通孔33a、第三腔室46以及气体排出部23a而排出到通气管3。由此,窜气环流至发动机4。在此,当窜气从连通孔32c流入第一腔室42内时,该窜气的流速在第一腔室42内失速。同样地,窜气的流速在第二腔室45及第三腔室46内。
分离室43和油处理室43b仅通过间隙43a连通,从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间隙排出的窜气的压力作用于间隙43a。因此,能够防止发动机4的曲轴箱内的窜气经连通筒部21a、喷射室44、排泄孔31b、油处理室43b以及间隙43a流入分离室43。
另外,迷宫式密封件80设于下部保持件72的下表面与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表面之间,因此窜气不会在分离室43与喷射室44之间泄露。
在处理后的窜气通过上部隔壁部件33的连通孔33a时,调整该窜气的流量。也就是,在发动机4的吸气压力(负压)过度大的情况下,膜片91的中央部向上方移动,连通孔33a的打开程度变小,窜气的流量降低。另一方面,在曲轴箱侧的压力高的情况下,膜片91的中央部向下方移动,连通孔33a的打开程度变大,窜气的流量上升。由此,通过膜片91合适地调整窜气的流量。另外,也合适地调整发动机4、尤其是曲轴箱的压力。
附着于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受离心力而沿分离盘63的表面流向外周侧。特别地,在分离盘63的折弯的部分,位于内周侧部分65的上表面的外缘的油受离心力而移动到上邻的分离盘63的外周侧部分64的下表面。
在分离盘63的外周缘,附着于分离盘63的表面的油受离心力而从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间隙的外周排出到外侧。更具体而言,分离盘63高速旋转,因此在从上向下观察的情况下,排出的油向合成了径向外方的离心力和切线方向的旋转惯性力的合成力的方向飞溅。而且,分离盘63的外周侧部分64朝向径向外方向下倾斜,因此,在从横向观察的情况下,排出的油向径向外侧且向斜下飞溅。因此,能够抑制排出的油向上升中的窜气分散而成为雾状。因而,从油分离器2排出的窜气基本不含油。
能够防止飞溅中的油因窜气的上升气流而流入中部隔壁部件32的连通孔32c。这是因为,连通孔32c配置于比分离盘63的外周缘靠径向内侧。
飞溅的油附着于中部壳体22的内周面。然后,该油利用飞溅的惯性力而沿中部壳体22的内周面呈螺旋状流向下方。该油经凸缘72d的外周缘与中部壳体22的内周面的间隙43a而流入油处理室43b。然后,到达下部隔壁部件31的上表面的油在周向上流动而向门31c的开口流入。如上所述,转子60的旋转被用于油的流动,因此油效率良好地向门31c的开口流入。而且,油被转子60的旋转所产生的风推入门31c的开口。由此,油从油处理室43b经门31c及排泄孔31b而向喷射室44排出。排出到喷射室44内的油与从喷嘴53喷出的油混合,该混合的油从喷射室44经连通筒部21a而排出。
另外,分离室43和油处理室43b仅通过间隙43a而连通,油处理室43b内的压力比分离室43内的压力低,且油处理室43b内的压力与喷射室44内的压力的差小。油处理室43b内的油连续地流入排泄孔31b,难以引起油的逆流。
附着于中部壳体22的内周面的油被窜气的上升气流推向上方。即便如此,由于中部隔壁部件32的连通孔32c配置于比中部壳体22的内周面靠径向内侧,因此能够抑制所附着的油进入连通孔32c。
即使被分离室43内的窜气的上升气流上推的油流入中部隔壁部件32的连通孔32c,该油也滞留于第一腔室42。特别地,窜气的流速在第一腔室42内失速,因此油容易滞留于第一腔室42内。例如,油附着于第一腔室42的内壁面而滞留于第一腔室42内。因此,能够抑制油附着于PCV阀90,而且从油分离器2排出的窜气基本不含油。
在从第一腔室42到气体排出部23a的路径的途中具有第二腔室45及第三腔室46,第二腔室45及第三腔室46与第一腔室42同样地成为油的滞留空间。因此,从油分离器2排出的窜气基本不含油。
发动机4的曲轴箱内的窜气经连通筒部21a内也流入喷射室44内。该窜气含有的雾状油与从喷嘴53喷射出的油碰撞而被捕捉。由此,从窜气分离雾状油。
喷射室44内的窜气经下部保持件72的多个调压孔72b而流入转子60的中心侧空间62。然后,从喷射室44流入中心侧空间62的窜气和从导入路41流入中心侧空间62的窜气混合。如上所述,该混合的窜气在分离盘63彼此之间的间隙向外周侧流动,从而从该窜气分离雾状油。
另外,在紧急情况下(例如,排气管5冻结时),从导入路41向中心侧空间62流入的窜气的流量降低。即使这种情况,从发动机4经连通筒部21a、喷射室44以及调压孔72b而向中心侧空间62流入的窜气的流量上升。因此,即使在紧急时刻,也能够持续进行从窜气分离油状雾。
以上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并非限定本发明。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宗旨而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包含其等价物。以下,对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变更点进行说明。也可以组合以下说明的各变更点来应用。
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对象气体示例了窜气。与之相对,只要是含有成为分离对象的雾状油的气体,就能够成为处理对象气体。
以上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分离盘63的内周侧部分65及外周侧部分64示出了形成圆锥面型板状的示例。与之相地,内周侧部分65及外周侧部分64也可以是其它锥面型板状。例如,可以是,分离盘63是绕支柱52的轴线的旋转对称体,内周侧部分65及外周侧部分64做成棱锥面型板状(例如,三棱锥面型板状、四棱锥面型板状等)。另外,也可以,内周侧部分65或者外周侧部分64或者这双方的母线不是直线,而是预定曲率的曲线(例如,圆弧、椭圆曲线、抛物线、双曲线)。
以上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油分离器2安装于发动机4的侧面(参照图1)但安装油分离器2的部位不限于发动机4的侧面。例如,油分离器2可以安装于发动机4的前表面、后表面、上表面或下表面。而且,油分离器2也可以不安装于发动机4,而安装于车身(特别是发动发动机室)。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有从连通筒部21a配置到发动机4的油流通管。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换气系统1是被油分离器2处理后的窜气经通气管3而返回吸气侧流路6的封闭型系统。与之相对地,换气系统1也可以为向大气排出被油分离器2处理后的窜气的大气开放型系统。在换气系统1是大气开放型系统的情况下,PCV阀90可以如上所述地设置,也可以不设置。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转子60及支柱52旋转动力利用从发动机4供给的油的液压。与之相对,也可以发动机4的动力通过动力传动机构(例如,带式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链条传动机构)而传递至转子60及支柱52,从而转子60及支柱52旋转。另外,也可以与发动机4独立的动力源(例如,电动马达)使转子60及支柱52旋转。
以上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不检测转子60的转速或旋转数。与之相对,也可以如图25所示,利用磁传感器85及多个永久磁铁86,检测转子60的转速或者旋转数。在此,多个永久磁铁86在上部保持件71的外周面沿周向等间隔排列。另一方面,磁传感器85装配于形成于中部壳体22的后表面的上部的安装孔22e。在安装孔22e的内面与磁传感器85的外表面之间夹着橡胶制的环状密封件87。磁传感器85例如为霍尔元件,在转子60旋转中,永久磁铁86靠近磁传感器85,当利用磁传感器85检测到永久磁铁86的通过时,磁传感器85输出脉冲。磁传感器85在中部壳体22的内侧露出,因此磁传感器85的检测精度高。
符号说明
1—封闭型曲轴箱换气系统,2—油分离器,20—外壳,21—下部壳体,22—中部壳体,22a—隔壁部,22b—进气孔,22c—肋,22d—连通孔,22e—安装孔,23—下部壳体,23a—气体排出部,24—管,31—下部隔壁部件,31a—通孔,31b—排泄孔,31c—门,31d—立壁部,31e—顶棚部,31g—油挡,32—中部隔壁部件,32b—嵌合部,32c—连通孔,33—上部隔壁部件,33a—连通孔,35—过滤器,41—空间(导入路),42—空间(第一腔室),43—空间(分离室),44—中空(喷射室),45—中空(第二腔室),46—中空(第三腔室),50—转子单元,51—主轴,51b—第一油供给路,52—支柱,52a—第二油供给路,53—喷嘴,53a—喷射口,54—轴承,55—下侧轴承,56—上侧轴承,60—转子,61—分离盘组,62—中心侧空间,63—分离盘,63a—肋,64—分离盘的外周侧部分,65—分离盘的内周侧部分,66—安装开口,71—上部保持件,71a—开口,72—下部保持件,72a—开口,72b—调压孔,72c—立壁,73—盘保持部,73a—轮毂部,73b—轮辐部,74—钩,80—迷宫式密封件,81—第一密封鳍片,82—第二密封鳍片,85—磁传感器,86—永久磁铁,87—密封件,90—PCV阀,91—膜片,92—上侧弹簧,93—下侧弹簧。
Claims (14)
1.一种分离盘,其绕轴旋转,且捕捉处理对象气体含有的雾状油,
上述分离盘的特征在于,具备:
内周侧部分,设置为绕上述轴的锥面型板状,相对于径向向一方的轴向侧倾斜;以及
外周侧部分,从上述内周侧部分的外周缘向外侧连续,设置为绕上述轴的锥面型板状,且相对于上述径向向另一方的轴向侧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盘,其特征在于,
被上述内周侧部分和上述外周侧部分夹着的角部是直角或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的倾斜角为4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的倾斜角为45°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盘,其特征在于,
夹在上述内周侧部分与上述外周侧部分之间的角部被进行了倒圆角。
6.一种油分离器,从含有雾状油的处理对象气体分离上述雾状油,
上述油分离器的特征在于,
具备绕轴旋转且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而堆叠的多个分离盘,
上述分离盘具备:
内周侧部分,设置为绕上述轴的锥面型板状,相对于径向向一方的轴向侧倾斜;以及
外周侧部分,从上述内周侧部分的外周缘向外侧连续,设置为绕上述轴的锥面型板状,且相对于上述径向向另一方的轴向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被上述内周侧部分和上述外周侧部分夹着的角部是直角或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的倾斜角为45°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的倾斜角为45°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夹在上述内周侧部分与上述外周侧部分之间的角部被进行了倒圆角。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向是铅垂方向,
上述内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向上侧倾斜,
上述外周侧部分相对于上述径向向下侧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壳,收纳多个上述分离盘;
隔壁部件,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侧的空间中多个上述分离盘的下方,且上下区分上述外壳的内侧的空间;
通孔,以上下贯通上述隔壁部件的方式形成于上述隔壁部件;
支柱,配置于上述内周侧部分的内侧,与上述分离盘成为一体并绕上述轴旋转,且在上述通孔中通过而从上述通孔上下伸出;以及
喷嘴,从上述支柱中比上述通孔靠下的部位的外周面突出设置,且向周向喷射油,从而使上述支柱及上述分离盘旋转,
上述隔壁部件设置为向上述径向及上述周向扩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回油件,该回油件在上述隔壁部件的下表面形成为凹状,且设于上述通孔的周围,
上述隔壁部件的上表面中上述回油件的相反侧的部位形成为凸状,并且配置于上述分离盘的下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支柱,配置于上述内周侧部分的内侧,与上述分离盘成为一体而绕上述轴旋转;以及
喷嘴,从上述支柱的外周面突出设置,向周向喷射液体,从而使上述支柱及上述分离盘旋转,
上述内周侧部分的内周缘位于比上述喷嘴靠上方,上述外周侧部分的外周缘位于比上述喷嘴靠上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5/056067 WO2016139716A1 (ja) | 2015-03-02 | 2015-03-02 | 分離ディスク及び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27845A CN107427845A (zh) | 2017-12-01 |
CN107427845B true CN107427845B (zh) | 2019-10-25 |
Family
ID=56849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77361.9A Active CN107427845B (zh) | 2015-03-02 | 2015-03-02 | 分离盘及油分离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53410B2 (zh) |
EP (1) | EP3266524B1 (zh) |
JP (1) | JPWO2016139716A1 (zh) |
CN (1) | CN107427845B (zh) |
WO (1) | WO20161397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75323A1 (ja) * | 2016-04-06 | 2017-10-12 | 東京濾器株式会社 |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JP6726739B2 (ja) * | 2016-05-23 | 2020-07-22 | 東京濾器株式会社 | 分離ディスク積層体 |
EP3788265B1 (en) | 2018-05-02 | 2023-07-05 | Parker Hannifin EMEA S.à.r.l. | Jet pump diffuser for a separator |
CN112648044B (zh) * | 2019-10-11 | 2022-02-25 | 东京滤器株式会社 | 分油器 |
SE2250255A1 (en) * | 2022-02-25 | 2023-08-26 | Grimaldi Dev Ab | A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144758A (en) * | 1980-04-11 | 1981-11-11 | Hitachi Ltd | Centrifugal separator |
CN2450385Y (zh) * | 2000-09-22 | 2001-09-26 | 胜利石油管理局无杆采油泵公司 | 多级高效油气分离器 |
CN101189414A (zh) * | 2005-05-09 | 2008-05-28 | 阿法拉伐特木堡公司 | 用于在对曲柄箱进行抽气的同时净化气体的装置 |
CN201454276U (zh) * | 2009-06-11 | 2010-05-12 | 高建成 | 离心式油气分离器 |
CN103038467A (zh) * | 2010-06-24 | 2013-04-10 | 东京滤器株式会社 | 雾状油的分离装置 |
CN103657288A (zh) * | 2012-08-31 | 2014-03-26 | 株式会社日气 | 气体用过滤器装置 |
WO2014155613A1 (ja) * | 2013-03-28 | 2014-10-02 | 東京濾器株式会社 |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606062A (en) * | 1946-01-09 | 1948-08-05 | Harold William Fawcett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entrifugal separators |
JPS6290753U (zh) * | 1985-11-28 | 1987-06-10 | ||
US5637217A (en) | 1995-01-25 | 1997-06-10 | Fleetguard, Inc. | Self-driven, cone-stack type centrifuge |
SE515302C2 (sv) | 1999-11-15 | 2001-07-09 | Alfa Laval Ab | Ett sätt och en apparat för rening av gas |
SE520952C2 (sv) * | 2002-01-25 | 2003-09-16 | Alfa Laval Corp Ab | En apparat för samtidig rening av en vätska och en gas |
DE102008030028A1 (de) * | 2008-06-13 | 2009-12-24 | Elringklinger Ag | Zentrifugalabscheider, insbesondere Ölabscheider für die Kurbelgehäuseentlüftung eines Hubkolben-Verbrennungsmotors |
WO2014155614A1 (ja) * | 2013-03-28 | 2014-10-02 | 東京濾器株式会社 |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
2015
- 2015-03-02 WO PCT/JP2015/056067 patent/WO201613971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3-02 JP JP2017503223A patent/JPWO2016139716A1/ja active Pending
- 2015-03-02 US US15/552,449 patent/US10953410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3-02 CN CN201580077361.9A patent/CN107427845B/zh active Active
- 2015-03-02 EP EP15883886.2A patent/EP3266524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144758A (en) * | 1980-04-11 | 1981-11-11 | Hitachi Ltd | Centrifugal separator |
CN2450385Y (zh) * | 2000-09-22 | 2001-09-26 | 胜利石油管理局无杆采油泵公司 | 多级高效油气分离器 |
CN101189414A (zh) * | 2005-05-09 | 2008-05-28 | 阿法拉伐特木堡公司 | 用于在对曲柄箱进行抽气的同时净化气体的装置 |
CN201454276U (zh) * | 2009-06-11 | 2010-05-12 | 高建成 | 离心式油气分离器 |
CN103038467A (zh) * | 2010-06-24 | 2013-04-10 | 东京滤器株式会社 | 雾状油的分离装置 |
CN103657288A (zh) * | 2012-08-31 | 2014-03-26 | 株式会社日气 | 气体用过滤器装置 |
WO2014155613A1 (ja) * | 2013-03-28 | 2014-10-02 | 東京濾器株式会社 |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266524B1 (en) | 2021-12-01 |
EP3266524A4 (en) | 2018-11-14 |
EP3266524A1 (en) | 2018-01-10 |
WO2016139716A1 (ja) | 2016-09-09 |
US10953410B2 (en) | 2021-03-23 |
JPWO2016139716A1 (ja) | 2017-08-31 |
US20180029046A1 (en) | 2018-02-01 |
CN107427845A (zh) | 2017-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08870B (zh) | 油分离器 | |
CN107427846B (zh) | 油分离器 | |
CN107427845B (zh) | 分离盘及油分离器 | |
US7235177B2 (en) | Integral air/oil coalescer for a centrifuge | |
US5954035A (en) | Venting arrangement for a crankcas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6641002B2 (ja) | ガスを浄化するための分離手段 | |
RU2663748C1 (ru) | Центробежный сепаратор для очистки газа | |
US20170001133A1 (en) | Oil separator | |
CN108883424B (zh) | 油分离器 | |
JP2004082117A (ja) | ガス流から液体を分離する分離装置 | |
US8696799B2 (en) | Multi-stage filtration device | |
JP6934471B2 (ja) |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
EP3112032B1 (en) | Oil separator | |
CN109311032B (zh) | 分离盘层叠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