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9974A - 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9974A
CN109309974A CN201810735079.0A CN201810735079A CN109309974A CN 109309974 A CN109309974 A CN 109309974A CN 201810735079 A CN201810735079 A CN 201810735079A CN 109309974 A CN109309974 A CN 109309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heating furnace
heating
heating devic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350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羽田浩二
田渊雅尚
大塚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reen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reen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reen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reen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09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99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62Hea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rnaces
    • H05B3/64Hea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rnaces using ribbon, rod, or wire heat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62Hea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rnaces
    • H05B3/66Supports or mountings for heaters on or in the wall or roof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为了插拔加热器而应在加热炉的左右确保的空间的加热装置。本发明的加热装置(1)具有加热炉(10)及多个棒状加热器(20)。多个棒状加热器(20)在加热炉(10)的内部沿着基板(9)的表面而配置。另外,多个棒状加热器(20)在左右方向上空开间隔而排列。各棒状加热器(20)能够经由设于加热炉(10)的后壁(12)中的插入孔而在前后方向上插拔。因此,能够减小为了插拔棒状加热器(20)而应在加热炉(10)的左右确保的空间。因此,能够将多个加热装置(1)在左右方向上紧密地配置。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棒状加热器对多个基板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柔性显示器(flexible display)用基板,聚酰亚胺膜受到关注。现有的聚酰亚胺膜例如已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如专利文献1的段落0004及段落0124中记载那样,制造聚酰亚胺膜时,在载体基板上形成聚酰亚胺膜。另外,如专利文献1的段落0110中记载那样,聚酰亚胺树脂是通过将聚酰亚胺树脂前驱物、或四羧酸二酐及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存在溶剂的条件下加热(加热酰亚胺化)而获得。
另外,如专利文献1的段落0126中记载那样,在对聚酰亚胺膜要求无色透明性的情况下,为了抑制着色,优选在氮气等惰性环境下进行加热。
另一方面,对基板进行加热的现有装置例如已记载在专利文献2中。专利文献2的热处理装置具有能够装载多个基板的腔室、及设置在腔室内的多个加热器。如专利文献2的段落0055中记载那样,多个加热器是以覆盖基板的整个面积的方式配置在各基板的上方及下方。另外,专利文献2的段落0069中记载有对腔室内供给氮气等环境气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654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9737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可用于聚酰亚胺膜的加热酰亚胺化的装置,例如想到专利文献2那样的装置。但是,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多个棒状加热器在相对于基板的搬入搬出方向而垂直的方向(左右方向)上延伸。对于此种构成来说,在将已使用的加热器更换为新加热器时,需要在左右方向上插拔加热器。此情况下,需要预先在装置的左右确保加热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以上的空间。因此,无法将多个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紧密地配置。
本发明是鉴于此种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此加热装置能够减小为了插拔加热器而应在加热炉的左右确保的空间。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申请的第一发明为一种加热装置,对多个基板进行加热,且所述加热装置具备:加热炉,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多段地收纳所述多个基板;以及多个棒状加热器,在所述加热炉的内部沿着所述基板的表面而配置,且在左右方向上空开间隔而排列,并且所述加热炉具有设有用于搬入及搬出所述基板的搬入搬出口的前壁、及隔着收容所述多个基板的空间而与所述前壁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后壁,所述后壁具有多个插入孔,所述多个棒状加热器能够分别经由所述插入孔而插入到所述加热炉中或从所述加热炉中拔出。
本申请的第二发明为第一发明的加热装置,且所述多个棒状加热器彼此平行地排列。
本申请的第三发明为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的加热装置,且具有多个加热器群,所述加热器群是通过将所述棒状加热器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排列多个而构成,在所述加热炉的内部,将所述加热器群与所述基板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本申请的第四发明为第三发明的加热装置,且所述加热器群所含的多个所述棒状加热器中,位于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附近的棒状加热器彼此的间隔比位于所述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的棒状加热器彼此的间隔窄。
本申请的第五发明为第一发明至第四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加热装置,且具备:多个主加热器,为所述棒状加热器;以及多个次加热器,为与所述多个主加热器不同的棒状加热器,在俯视时相对于所述主加热器而垂直地配置,且沿着所述加热炉的壁面而延伸,并且所述加热炉具有隔着收容所述多个基板的空间而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相向的一对侧壁,一部分所述次加热器在所述一对侧壁中的一者与所述加热炉的所述左右方向的中央之间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其他所述次加热器在所述一对侧壁中的另一者与所述加热炉的所述左右方向的中央之间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
本申请的第六发明为第五发明的加热装置,且所述次加热器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加热炉的所述左右方向的一半长度短。
本申请的第七发明为第一发明至第六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加热装置,且还具备向所述加热炉内供给气体的供气部,所述供气部连接于所述后壁。
本申请的第八发明为第一发明至第七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加热装置,且还具备将所述加热炉内的气体排出的排气部,所述排气部连接于所述后壁。
本申请的第九发明为第一发明至第八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加热装置,且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
本申请的第十发明为第一发明至第九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加热装置,且加热前的所述基板在上表面具有包含有机溶剂的薄膜。
本申请的第十一发明为第十发明的加热装置,且所述薄膜包含聚酰亚胺前驱物。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发明~第十一发明,能够减小为了插拔棒状加热器而应在加热炉的左右确保的空间。因此,能将多个加热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紧密地配置。
尤其根据本申请的第四发明,能够减小基板的中央部与端缘部的加热量之差。
尤其根据本申请的第五发明,能够在加热装置的左右减小插拔次加热器所需要的空间。因此,能将多个加热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紧密地排列。
尤其根据本申请的第七发明,与将供气部连接于左右的侧壁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用户在装置的左右空间中的可动范围。
尤其根据本申请的第八发明,与将排气部连接于左右的侧壁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用户在装置的左右空间中的可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加热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加热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3为加热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4为主加热器及外管的局部截面图。
图5为表示将两台加热装置并排配置在左右方向上时的状况的图。
图6为表示控制部与加热装置内的各部的连接的方块图。
图7为表示加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形成于加热装置内的气体流的流程图。
[符号的说明]
1:加热装置
9:基板
10:加热炉
11:前壁
12:后壁
13:右侧壁
14:左侧壁
15:底板部
16:顶板部
17:搬入搬出口
18:挡闸
19:处理空间
20:主加热器(棒状加热器)
20G:加热器群
21:基端部
22:前端部
30:外管
31:供气口
32:喷出口
33:基板支撑部
40:次加热器
41:右侧次加热器
42:左侧次加热器
50:供气部
51:主配管
52:分支配管
53:第一开闭阀
54:氮气供给源
60:排气部
61:个别配管
62:集合配管
63:第二开闭阀
70:控制部
71:处理器
72:存储器
73:存储部
100:空间
120、130、140:插入孔
121:排气口
d1、d2:间隔
d3:长度
P:计算机程序
S1~S3、S21~S25: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申请的各图中,为了容易掌握方向关系而示出共同的xyz正交坐标系。x方向相当于加热装置的左右方向。y方向相当于加热装置的前后方向。z方向相当于加热装置的上下方向。此外,加热装置是设置在水平的地板面上。因此,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均为水平方向。
<1.加热装置的构成>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1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以相对于左右方向而正交的平面切断的加热装置1的纵截面图。图3为以相对于上下方向而正交的平面切断的加热装置1的横截面图。此加热装置1为统一加热多个基板9的装置。加热装置1例如是用于柔性显示器中所用的聚酰亚胺膜的制造工序。在加热前的基板9的上表面,形成有包含聚酰亚胺前驱物及有机溶剂的薄膜。若在加热装置1中加热基板9,则薄膜中的聚酰亚胺前驱物经酰亚胺化而成为聚酰亚胺。
如图1~图3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1具备加热炉10、多个主加热器20、多个外管30、多个次加热器40、供气部50、排气部60及控制部70。
加热炉10为包含耐热性的材料的框体。在加热炉10的内部,设有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多段地收纳多个基板9的处理空间19。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炉10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外形。具体而言,加热炉10具有前壁11、后壁12、右侧壁13、左侧壁14、底板部15及顶板部16。前壁11与后壁12隔着处理空间19而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相向。右侧壁13与左侧壁14隔着处理空间19而在左右方向(x方向)上相向。底板部15与顶板部16隔着处理空间19而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相向。
在前壁11中设有多个搬入搬出口17、及开闭各搬入搬出口17的多个挡闸18。挡闸18是由省略图示的驱动机构开闭。若打开挡闸18,则能够经由搬入搬出口17而搬入或搬出基板9。另一方面,若关闭挡闸18,则阻断经由搬入搬出口17的气体进出。
主加热器20为用于对配置在加热炉10的内部的基板9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对于主加热器20,使用棒状的红外线加热器(棒状加热器)。主加热器20例如具有借由通电而发热的Fe-Cr-Al系加热丝。多个主加热器20沿着基板9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而彼此平行地排列。另外,多个主加热器20在左右方向上空开间隔而排列。各主加热器20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各主加热器20的基端部21位于后壁12的附近。各主加热器20的前端部22位于前壁11的附近。此外,也可使用镍铬(Ni-Cr)丝代替所述Fe-Cr-Al系加热丝。
在加热炉10的后壁12中设有多个插入孔120。主加热器20能够经由此插入孔120而插入到加热炉10中或从加热炉10中拔出。主加热器20必须每隔一定使用时间更换为新品。在更换主加热器20时,首先将已使用的主加热器20从加热炉10的内部经由插入孔120向加热炉10的后方抽出。然后,从加热炉10的后方经由插入孔120向加热炉10的内部插入新的主加热器20。
如此,若在加热炉10的后方在前后方向上插拔主加热器20,则与在左右方向上插拔主加热器20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加热炉10的右方及左方减小为了插拔主加热器20而应确保的空间。因此,能够将多个加热装置1在左右方向上紧密地配置。即,能够减少一台加热装置1所需要的左右方向的地板尺寸。
本实施方式中,在同一高度位置将多个主加热器20排列在左右方向上,由此构成一个加热器群20G。在加热炉10的内部,在上下方向上空开间隔而排列有多个此种加热器群20G。在已将多个基板9搬入至加热炉10的内部时,加热器群20G与基板9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地配置。另外,加热器群20G不仅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基板9之间,而且也配置在最上段的基板9的上方及最下段的基板9的下方。因此,在所有基板9的上方及下方配置有加热器群20G。
基板9的端缘部与中央部相比而散热量较多,所以与中央部相比温度不易上升。因此,如图3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群20G所含的多个主加热器20中,位于左右方向的两端部附近的主加热器20彼此的间隔d1比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的主加热器20彼此的间隔d2窄。若如此设定,则能够对基板9的左右方向的端缘部供给比中央部多的热量。因此,能够在基板9的左右方向的端缘部与中央部之间降低加热后的温度差。
外管30为包覆各主加热器20的构件。外管30是由能够使红外线穿透的材料(例如玻璃)所形成。多个外管30分别固定于加热炉10。各外管30具有以下形状:从后壁12的所述插入孔120向前壁11侧呈管状地延伸,且其前端部经封闭。外管30的基端部的开口成为接受从下文将述的供气部50供给的氮气的供气口31。即,外管30在主加热器20的基端部21的附近具有供气口31。
主加热器20能够经由插入孔120而插入到外管30中或从外管30中拔出。加热装置1的用户能够在主加热器20及外管30中仅更换作为消耗品的主加热器20。在加热装置1运转时,对主加热器20供给驱动电流,由此主加热器20发热。而且,从主加热器20辐射的红外线穿透外管30而照射至基板9的表面。由此对基板9进行加热。
图4为主加热器20及外管30的前端部附近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外管30在主加热器20的前端部22的附近具有多个喷出口32。喷出口32为用于向基板9的表面喷出外管30的内部的气体的开口。喷出口32在主加热器20的前端部22的上方及下方,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外管30。然而,喷出口32的位置、喷出口32的个数及喷出口32的形状也可未必如图4那样。
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在外管30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基板支撑部33。搬入到加热炉10的内部的基板9载置在多个基板支撑部33上。而且,基板9是由多个基板支撑部33支撑为水平姿势。若如此将用于支撑基板9的基板支撑部33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外管30,则无需在加热炉10的内部与外管30无关而另设置用于设置基板支撑部33的梁等。因此,能够减少加热装置1的零件数,并且容易使加热装置1小型化。
多个次加热器40为用于辅助加热基板9的前后方向的端缘部的加热器。对于次加热器40,使用棒状的红外线加热器(棒状加热器)。次加热器40例如具有借由通电而发热的Fe-Cr-Al系加热丝。如图2及图3所示那样,多个次加热器40沿着加热炉10的前壁11及后壁12的壁面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即,多个次加热器40在俯视时相对于主加热器20而垂直地配置。此外,也可使用镍铬(Ni-Cr)丝代替所述Fe-Cr-Al系加热丝。
如上文已述那样,基板9的端缘部与中央部相比而散热量较多,所以与中央部相比温度不易上升。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基板9的前后方向的端缘部是由主加热器20与次加热器40两者进行加热。若如此设定,则能够对基板9的前后方向的端缘部供给比中央部多的热量。因此,能够在基板9的前后方向的端缘部与中央部之间降低加热后的温度差。
多个次加热器40包含多个右侧次加热器41和多个左侧次加热器42。右侧次加热器41从设于加热炉10的右侧壁13中的插入孔130向加热炉10的内部插入。左侧次加热器42从设于加热炉10的左侧壁14中的插入孔140向加热炉10的内部插入。所述主加热器20经外管30包覆,相对于此,次加热器40未经外管30包覆,而在加热炉10内的空间中露出。
另外,各次加热器4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加热炉10的左右方向的一半长度略短。多个右侧次加热器41分别在右侧壁13与加热炉1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多个左侧次加热器42分别在左侧壁14与加热炉1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而且,右侧次加热器41的前端部与左侧次加热器42的前端部在加热炉1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在左右方向上相向。
图5为表示将两台加热装置1并排配置在左右方向上时的状况的图。如图5所示那样,在相邻的加热装置1之间设有维护用的空间100。在将已使用的次加热器40更换为新的次加热器40时,利用此空间100进行次加热器40的插拔。此处,如上文所述那样,各次加热器4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加热炉10的左右方向的一半长度短。由此,能够减小插拔次加热器40所需要的空间10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d3。因此,能够将多个加热装置1在左右方向上紧密地排列。
供气部50为用于对加热炉10内的多个外管30供给氮气的配管系统。如图2所示那样,供气部50具有一根主配管51、多个分支配管52及第一开闭阀53。主配管51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于氮气供给源54,此氮气供给源54能够供给压力高于环境压力的氮气。在主配管51的下游侧的端部,连接着多个分支配管52各自的上游侧的端部。多个分支配管52各自的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外管30的供气口31。另外,第一开闭阀53插入到主配管51的路径上。因此,若打开第一开闭阀53,则从氮气供给源54经过主配管51及多个分支配管52对多个外管30各自的内部供给氮气。
如此,此加热装置1中,供气部50连接于加热炉10的后壁12。因此,与将供气部50连接于右侧壁13或左侧壁14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用户在所述空间100中的可动范围。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对加热炉10插拔次加热器40的作业。
排气部60为用于向外部排出加热炉10内的气体的配管系统。如图2所示那样,排气部60具有多个个别配管61、一根集合配管62及第二开闭阀63。多个个别配管61各自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于设于加热炉10的后壁12中的排气口121。多个个别配管61的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集合配管62的上游侧的端部。集合配管62的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作为气流产生机构的鼓风机(图示省略)。另外,第二开闭阀63插入到集合配管62的路径上。因此,若打开第二开闭阀63并使鼓风机动作,则加热炉10内的气体经过多个个别配管61及集合配管62而向加热炉10的外部排出。
如此,此加热装置1中,排气部60连接于加热炉10的后壁12。因此,与将排气部60连接于右侧壁13或左侧壁14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用户在所述空间100中的可动范围。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对加热炉10插拔次加热器40的作业。
如图2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中,在后壁12中与基板9相同的高度位置设有排气口121。即,排气口121是设于后壁12中上下相邻的插入孔120之间的高度位置。因此,若使排气部60动作,则在加热炉10的内部产生沿着基板9的表面从前方朝向后方的气流。
控制部70为对加热装置1内的各部进行动作控制的机构。图6为表示控制部70与加热装置1内的各部的连接的方块图。如图6中概念性地表示,控制部70是由具有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处理器71、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存储器72及硬盘驱动器等存储部73的计算机所构成。在存储部73内安装有用于控制加热装置1的动作的计算机程序P。
另外,如图6所示那样,控制部70与所述多个挡闸18、多个主加热器20、多个次加热器40、第一开闭阀53及第二开闭阀63分别可通信地连接。
控制部70将存储部7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P或数据暂且读取到存储器72中,处理器71根据此计算机程序P进行运算处理,由此对所述各部进行动作控制。借此,进行加热装置1中的基板9的加热处理。
<2.处理流程>
接下来,对所述加热装置1中的加热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加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加热装置1中对多个基板9进行加热时,首先打开加热炉10的多个挡闸18。然后,经由搬入搬出口17向加热炉10的内部搬入加热前的基板9(步骤S1)。此基板9的搬入例如是由专用的搬送机器人进行。将各基板9载置在设于外管30的多个基板支撑部33上。借此,成为在加热炉10的内部在上下方向上空开间隔而排列有多个基板9的状态。若多个基板9的搬入完成,则关闭多个挡闸18。
然后,对多个主加热器20及多个次加热器40供给驱动电流。于是,多个主加热器20及多个次加热器40升温,从各加热器向基板9的表面照射红外线。借此对基板9进行加热(步骤S2)。
若规定时间的加热处理完成,则停止向多个主加热器20及多个次加热器40供给驱动电流。然后,再次打开多个挡闸18,经由搬入搬出口17将加热后的基板9向加热炉10的外部搬出(步骤S3)。此基板9的搬出例如也是由所述搬送机器人进行。
图8表示在步骤S2的基板9的加热中形成于加热装置1内的气体流的流程图。此外,图8中以流程图的形式来表示着眼于特定气体分子时的时序变化,但实际上在加热装置1内的各部,步骤S21~步骤S25同时进行。
若向加热炉10的基板9的搬入完成,则控制部70打开供气部50的第一开闭阀53及排气部60的第二开闭阀63,使鼓风机动作。于是,从氮气供给源54经过主配管51及多个分支配管52对多个外管30各自的内部供给氮气(步骤S21)。
供给至外管30的内部的氮气沿着主加热器20向前方流动。此时,氮气被主加热器20的热所加热(步骤S22)。然后,流到主加热器20的前端附近的氮气从外管30的喷出口32向基板9的表面喷出(步骤S23)。所喷出的氮气因来自排气部60的抽吸压力而形成沿着基板9的表面朝向后方的气流(步骤S24)。
若利用从主加热器20及次加热器40辐射的红外线将基板9加热,则由形成于基板9的上表面的薄膜产生不需要的气体(有机溶剂等)。此不需要的气体与所述氮气一起向后方流动。结果将不需要的气体从基板9的表面除去。另外,沿着基板9的表面流动的是经加热的高温氮气。因此,由氮气与基板9接触所致的基板9的温度降低得到抑制。另外,也不易发生所述不需要的气体的液化。
然后,包含氮气及所述不需要的气体的气体经过排气口121、多个个别配管61及集合配管62而向加热炉10的外部排出(步骤S25)。
如以上那样,此加热装置1中,向基板9的表面喷出在外管30的内部经加热的氮气,并利用此氮气将基板9的表面附近的不需要的气体向加热炉10的外部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基板9的温度降低或发生不需要的气体的液化,并且将不需要的气体从基板9的表面附近除去。
尤其此加热装置1中,主加热器20发挥加热基板9的作用与加热氮气的作用此两个作用。因此,与分别设置加热基板9的加热器与加热氮气的加热器的情况相比,容易使加热装置1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喷出经加热的氮气的喷出口32设于外管30的前端部附近,另一方面在加热炉10的后壁12中设有排出气体的排气口121。因此,从外管30的喷出口32喷出的氮气从基板9的前端缘向后端缘流动。借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板9的表面附近的气体的置换效率。
另外,从外管30的喷出口32喷出的氮气向远离搬入搬出口17及挡闸18的方向流动。因此,利用氮气加以除去的不需要的气体也向远离搬入搬出口17及挡闸18的方向流动。若如此设定,则能够抑制不需要的气体所含的不需要的成分附着于挡闸18而形成颗粒。
<3.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
所述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1具备包覆主加热器20的外管30。但是,本发明的加热装置也可未必具备外管。从供气部供给的氮气也可由与主加热器不同的加热机构加热并向加热炉的内部导入。
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从供气部50供给氮气。然而,从供气部50供给的气体也可为氮气以外的气体。但是,为了抑制不需要的化学反应,从供气部50供给的气体优选氮气或氩气等惰性气体。
另外,加热炉内能够配置的基板的个数、主加热器的个数、次加热器的个数、外管的形状等细节部分的构成也可与本申请的各图不同。另外,也可将所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Claims (11)

1.一种加热装置,对多个基板进行加热,且所述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炉,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多段地收纳多个所述基板;以及
多个棒状加热器,在所述加热炉的内部沿着所述基板的表面而配置,且在左右方向上空开间隔而排列,并且
所述加热炉具有:
前壁,设有用于搬入及搬出所述基板的搬入搬出口;以及
后壁,隔着收容多个所述基板的空间而与所述前壁在前后方向上相向,
所述后壁具有多个插入孔,
多个所述棒状加热器能够分别经由所述插入孔而插入到所述加热炉中或从所述加热炉中拔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棒状加热器彼此平行地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加热器群,所述加热器群是通过将所述棒状加热器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排列多个而构成,且
在所述加热炉的内部,将所述加热器群与所述基板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群所含的多个所述棒状加热器中,
位于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附近的棒状加热器彼此的间隔比位于所述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的棒状加热器彼此的间隔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主加热器,为所述棒状加热器;以及
多个次加热器,为与多个所述主加热器不同的棒状加热器,在俯视时相对于所述主加热器而垂直地配置,且沿着所述加热炉的壁面而延伸,且
所述加热炉具有隔着收容多个所述基板的空间而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相向的一对侧壁,
一部分所述次加热器在所述一对侧壁中的一者与所述加热炉的所述左右方向的中央之间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
其他所述次加热器在所述一对侧壁中的另一者与所述加热炉的所述左右方向的中央之间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加热器的所述左右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加热炉的所述左右方向的一半长度短。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所述加热炉内供给气体的供气部,
所述供气部连接于所述后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加热炉内的气体排出的排气部,
所述排气部连接于所述后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前的所述基板在上表面具有包含有机溶剂的薄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包含聚酰亚胺前驱物。
CN201810735079.0A 2017-07-26 2018-07-06 加热装置 Pending CN1093099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4752A JP2019029102A (ja) 2017-07-26 2017-07-26 加熱装置
JP2017-144752 2017-07-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9974A true CN109309974A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25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35079.0A Pending CN109309974A (zh) 2017-07-26 2018-07-06 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29102A (zh)
CN (1) CN109309974A (zh)
TW (1) TWI6799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90692B2 (ja) 2022-02-03 2024-05-27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有機膜形成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219A (zh) * 2004-09-16 2006-03-22 大日本网目版制造株式会社 基板烧成装置
KR20140079279A (ko) * 2012-12-18 2014-06-26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개선된 기판 열처리 챔버 및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기판 열처리 장치
CN104178748A (zh) * 2013-05-21 2014-12-03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气体供给头、气体供给机构和基板处理装置
CN104576445A (zh) * 2013-10-24 2015-04-29 泰拉半导体株式会社 批处理式基板处理装置
CN104952727A (zh) * 2014-03-24 2015-09-30 泰拉半导体株式会社 热处理装置
CN105140157A (zh) * 2008-07-16 2015-12-09 泰拉半导体株式会社 批处理式热处理装置以及适用于该热处理装置的加热器
JP2016196999A (ja) * 2015-04-02 2016-11-2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加熱装置
CN205946213U (zh) * 2016-08-12 2017-02-08 东莞市海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装的发热管模块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烤箱
CN106971938A (zh) * 2015-10-30 2017-07-21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基板加热装置及基板加热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3447Y2 (zh) * 1980-09-29 1986-09-30
JPH01281394A (ja) * 1988-05-06 1989-11-13 Shimadzu Corp 熱処理炉
JPH10149994A (ja) * 1996-11-15 1998-06-02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製造装置の基板加熱装置
JP3929239B2 (ja) * 2000-12-06 2007-06-13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遠赤外線薄型ヒータおよび基板加熱炉
US20050166844A1 (en) * 2004-02-03 2005-08-04 Nicholas Gralenski High reflectivity atmospheric pressure furnace for 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of a work piece
JP5732655B2 (ja) * 2008-12-03 2015-06-10 東海高熱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チ式焼成炉
JP5858891B2 (ja) * 2012-09-27 2016-02-10 オリジン電気株式会社 熱処理装置
JP2015165491A (ja) * 2014-02-06 2015-09-1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88041B2 (ja) * 2017-01-27 2018-09-12 株式会社九州日昌 加熱装置および加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219A (zh) * 2004-09-16 2006-03-22 大日本网目版制造株式会社 基板烧成装置
CN105140157A (zh) * 2008-07-16 2015-12-09 泰拉半导体株式会社 批处理式热处理装置以及适用于该热处理装置的加热器
KR20140079279A (ko) * 2012-12-18 2014-06-26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개선된 기판 열처리 챔버 및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기판 열처리 장치
CN104178748A (zh) * 2013-05-21 2014-12-03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气体供给头、气体供给机构和基板处理装置
CN104576445A (zh) * 2013-10-24 2015-04-29 泰拉半导体株式会社 批处理式基板处理装置
CN104952727A (zh) * 2014-03-24 2015-09-30 泰拉半导体株式会社 热处理装置
JP2016196999A (ja) * 2015-04-02 2016-11-2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加熱装置
CN106971938A (zh) * 2015-10-30 2017-07-21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基板加热装置及基板加热方法
CN205946213U (zh) * 2016-08-12 2017-02-08 东莞市海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装的发热管模块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烤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9918B (zh) 2019-12-11
JP2019029102A (ja) 2019-02-21
TW201911966A (zh) 2019-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7422A (zh) 利用集成的精密气流的计算机服务器热调节
CN102472497B (zh) 加热烹调器
CN109309974A (zh) 加热装置
DE69415814D1 (de) Wärmetausche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103472610B (zh) 一种基板干燥装置及基板清洗系统
CN109309973A (zh) 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CN103374709A (zh) 化学气相沉积系统
TW201910784A (zh) 電子元件壓接機構之壓接器及其應用之測試分類設備
KR101791572B1 (ko) 기판 경화 장치
WO2009092604A3 (de) Regal für ladenbau
CN103808135A (zh) 一种适用于大型工件的宽炉腔隧道炉
EP1816411A3 (de) Raumheizvorrichtung für einen Caravan
CN202973860U (zh) 一种宽炉腔隧道炉
US20090014429A1 (en) Heating Element for Baking Ovens
ATE555231T1 (de) Heizvorrichtung vom partitionstyp
KR101686159B1 (ko) 히팅블록
CN103782367A (zh) 基板处理装置
CN105235161A (zh) 一种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Tanchuk et al. Numerical study for optimization of the air cooling system for the Fast Discharge Resistors protecting the ITER magnets
CN201082256Y (zh) 热风循环高温消毒柜
CN101540281A (zh) 基板处理装置
CN207664041U (zh) 载板的加热治具
EP1512929A2 (en) An oven particularly for treatment of glass articles and a method of heating glass articles
CN2919163Y (zh) 太阳能电池基板烧成炉的快速冷却装置
Allgayer Air and heat movement by revolving do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1126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