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6537A - 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6537A
CN109306537A CN201710623976.8A CN201710623976A CN109306537A CN 109306537 A CN109306537 A CN 109306537A CN 201710623976 A CN201710623976 A CN 201710623976A CN 109306537 A CN109306537 A CN 109306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temperature
white oil
antioxidant
uhmw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239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6537B (zh
Inventor
许健君
孙丹萍
周洁
徐阳
瞿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Hengsh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SIXTH ELEMENT (CHANGZHOU)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XTH ELEMENT (CH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XTH ELEMENT (CH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SIXTH ELEMENT (CH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239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65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06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6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6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6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2Heat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12Stretch-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8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hile mixing different spinning solutions or melts during the spinning operation;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0Conjugate filaments;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4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46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olefi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组分A、组分B加入到白油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组分A、组分B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溶液自然冷却到室温,其中,所述组分A为抗氧剂,所述组分B为分散剂和/或改性剂;2)室温下,将石墨烯粉体在高速搅拌下,加入到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中,持续搅拌至形成均匀分散的石墨烯/白油浆料。

Description

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与UHMWPE的复 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了一种用于改进UHMWPE纤维的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也称超高强度聚乙烯(UHMWPE)纤维、超高模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由于UHMWPE具有朝拉伸取向必备的结构特征,所以有无可匹敌的超高拉伸强度,因此可通过凝胶纺丝法制得超高弹性模量和强度的纤维,其拉伸强度高达3~3.5GPa,拉伸弹性模量高达100~125GPa;纤维比强度是迄今已商品化的所有纤维中最高的,比碳纤维大4倍,比钢丝大10倍,比芳纶纤维大50%。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航空航天、海洋作业、体育器材等领域。
本发明申请人于2016年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06149084A)首次提出采用石墨烯改性UHMWPE纤维的力学性能,制作石墨烯、UHMWPE复合纤维。在该项专利技术中,先制备出吸附有石墨烯的UHMWPE粒子,再进一步将粒子制作成纤维。该方法是开创了石墨烯在UHMWPE纤维中应用的先河,经过长期大批量的投产,也证明了石墨烯在UHMWPE纤维中应用的可行性。目前,科学家们又提出了新的概念,即石墨烯/白油浆料,用这种浆料应用于UHMWPE复合纤维,但由于其分散性较差,石墨烯粒径分布广,团聚严重,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均匀稳定分散。该浆料用于石墨烯/UHMWPE复合纤维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仅反应7~8h就会使喷丝板堵孔,需要停止生产,进行喷丝板的清理工作,而正常情况下可连续生产10天以上。因此,这种浆料中石墨烯能否在白油中分散混匀,成为制约其应用于UHMWPE复合纤维发展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高分散性的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方法制得的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采用上述白油浆料制备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以白油浆料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白油浆料中含有0.01-1wt%的组分A、0.01-1wt%的组分B、0.01-0.5wt%的石墨烯,其中,所述组分A为抗氧剂,所述组分B为分散剂和/或改性剂。
作为上述的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的优选方案,以白油浆料的总质量为100wt%计,该白油浆料中含有:0.1-0.5wt%的组分A、0.1-0.5wt%的组分B、0.1-0.2wt%的石墨烯。
上述分散有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必然的含有组分A(抗氧剂)、组分B(分散剂和/或改性剂)、石墨烯以及白油,但是不排除还具有一些不影响本公开的分散有石墨烯的白油浆料性能的杂质或添加剂。其中,白油含量为97.5-99.7wt%。
一种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组分A、组分B加入到白油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组分A、组分B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溶液自然冷却到室温,其中,所述组分A为抗氧剂,所述组分B为分散剂和/或改性剂;
2)室温下,将石墨烯粉体在高速搅拌下,加入到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中,持续搅拌至均匀分散的石墨烯/白油浆料。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1中,所述加热方法如下:
搅拌条件下,先加热至第一温度,保温0.2~3h,再升温至第二温度,并保温2~15h,即可形成均匀的溶液,其中,所述第二温度比所述第一温度高20-40℃。
优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为80~130℃,和/或所述第二温度为120~18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度为110~120℃,加热到第一温度后保温0.5~1h;和/或,所述第二温度为130~160℃,加热到第二温度后保温2~8h。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由第一温度加热至第二温度的升温速度为20~30℃/h。
发明人经反复的深入研究后发现,无论加热温度多高,直接加热到设定的目标温度,要么所得浆料粘度过高,无法真正应用于UHMWPE纤维的生产中,造成堵孔问题,要么所得浆料中石墨烯的分散度不够,稍微量多一点点,就会出现严重团聚问题,最终导致对UHMWPE纤维的机械性能的提升效果不够,UHMWPE纤维的机械性能的稳定性能无保证,使浆料失去真正的产业化应用的价值。然而,温度条件至关重要,一方面温度的升高有助于分散剂更好的溶胀于白油中,温度较低或者时间较短,将造成混合液在常温下析出分散剂;另一方面,设备对高温的耐受度有限,同时温度达到180℃后再升高,效果提升一般,还会导致能量的浪费。基于以上的研究,为了实现本发明浆料中石墨烯的真正的更好的分散,本发明通过对工艺的巧妙改进,采用设置两个升温段的方法,第一温度的温区设定的目的是使物料在具备一定流动性的条件下进行初步分解和吸附,同时减少分散剂和/或改性剂在高温下的断链;第二温度的温区设定目的是使体系的黏度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有助于分散更充分均匀。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2中,所述高速搅拌的速度为60-110rpm,优选100rpm,搅拌持续时间为0.5~10h,优选1~5h。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抗氧剂、分散剂和/或改性剂和石墨烯粉体的用量,以浆料总质量为100%计,抗氧剂的用量为0.01~1wt%、分散剂和/或改性剂的用量为0.01~1wt%、石墨烯粉体的用量为0.01~0.5wt%;优选地,抗氧剂的用量为0.1~0.5wt%、分散剂和/或改性剂的用量为0.1~0.5wt%、石墨烯粉体的用量为0.1~0.2wt%。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CA、抗氧剂164、抗氧剂DNP、抗氧剂DLTP、抗氧剂TNP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抗氧剂1010、抗氧剂164、抗氧剂DNP中的一种。
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CA、抗氧剂164、抗氧剂DNP、抗氧剂DLTP、抗氧剂TNP中的数字和字母表示抗氧剂的型号,不同型号的抗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抗氧剂1010,呈白色流动性粉末,溶点是120-125℃,毒性较低,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剂。他在聚丙烯树脂中应用较多,是一种热稳定性高、非常适合于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助剂,能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一般的,在大多数树脂中的加入量不能大于0.5%。
抗氧剂1076,呈白色或微黄结晶粉末,熔点为50-55℃,无毒,不溶于水,可溶于苯、丙酮、乙烷和酯类等溶剂。可作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ABS和丙烯酸等树脂的抗氧剂。具有抗氧性好、挥发性小、耐洗涤等特性。在上述树脂中的一般用量不大于0.5%。
抗氧剂CA,呈白色结晶粉末,溶点180-188℃,毒性低,溶于丙酮、乙醇、甲苯和醋酸乙酯。适合于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和聚酰胺树脂中的抗氧助剂,并可用于与铜接触的电线、电缆。在上述树脂中的一般用量不超过0.5%。
抗氧剂164,呈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粉末或片状物。熔点在70℃,沸点在260℃左右,无毒。更适合用于食品包装成型用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聚酯和聚苯乙烯)树脂中,在上述材料中的用量一般不超过0.5%。
抗氧剂DNP,呈浅灰色粉末,熔点230℃左右,易溶于苯胺和硝基苯中,不溶于水。适合于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树脂,除具有抗氧效能外,还有较好的热稳定作用和抑制铜、锰金属的影响。在上述材料中的用量一般应不超过2%。
抗氧剂DLTP,呈白色结晶粉末,熔点在40℃左右,毒性低,不溶于水,能溶于苯、四氯化碳、丙酮。用于聚乙烯、聚丙烯、ABS和聚氯乙烯树脂的辅助抗氧剂,可改变制品的耐热性和抗氧性。在上述材料中一般用量为0.05%-1.5%。
抗氧剂TNP,浅黄色透明液体,凝固点19-24℃,沸点220℃,溶于醇、苯、丙酮。适合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和ABS树脂的辅助抗氧剂,在上述材料中的使用量应不超过3%。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分散剂和/或改性剂采用聚烯烃类,如PE、PVC、PP等;或者采用PSS、SDBS、SDS、商用BYK或商用AFCONA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采用PE、PP、PSS、SDBS或SDS中的一种。
聚乙烯(PE)是塑料中分子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以及很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容易加工成型。低密度聚乙烯LDPE密度为0.910-0.925g/cm3,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0.941-0.965g/cm3
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PVC很坚硬,溶解性也很差,只能溶于环己酮、二氯乙烷和四氢呋喃等少数溶剂中,对有机和无机酸、碱、盐均稳定,化学稳定性随使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聚丙烯PP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密度只有0.90~0.91g/cm3,是目前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它对水特别稳定,在水中24h的吸水率仅为0.01%,分子量约8~15万之间。成型性好,但因收缩率大,厚壁制品易凹陷。制品表面光泽好,易于着色。
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为淡琥珀色液体,无臭味、易溶于水。聚苯乙烯磺酸钠溶液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水溶性聚合物,应用于反应性乳化剂、水溶性高分子(凝聚剂、分散剂、容器清洗剂、化妆品等)、水处理剂(分散剂、凝絮剂)、硫磺交换树脂(膜)、写真药剂(膜片)、半导体、影像胶片、热传导产品等方面。
SDBS为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或片状固体,溶于水而成半透明溶液。主要用作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10.638,分解温度为450℃,失重率达60%。易溶于水,易吸潮结块。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是白色或淡黄色粉状物质,溶于水,对碱和硬水不敏感。具有去污、乳化和优异的发泡力。是一种对人体微毒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生物降解度>90%。现在的用途有:用作乳化剂、灭火剂、发泡剂及纺织助剂,也用作牙膏和膏状、粉状、洗发香波的发泡剂。
商用BYK是由德国毕克化学助剂公司生产的一系列分散剂。如BYK-P104S化学组成为低分子量不饱和多元羧酸聚合物与聚硅氧烷共聚体的溶液,溶剂为二甲苯/二异丁酮,用于改善颜料润湿并使颜料分散稳定化的润湿和分散剂,它使颜料和体质颜料产生控制的絮凝,因此防止了浮色/发花及硬沉结。
商用AFCONA为一种高分子量的分散剂,包括聚氨酯类、聚丙烯酸酯类和聚酯类分散剂。如AFCONA 4010是聚氨酯类分散剂,分子结构上含有特殊的具有弹性结构的锚定基团,锚定效率比一般刚性结构的分散剂高很多,能很好的润湿分散于颜料的表面,同时其高分子链又能很好的防止颜料粒子之间聚集,达到理想的防絮凝效果。对于哑粉的分散,一般建议添加3-5%。AFCONA 4700为三级嵌段的聚丙烯酸酯型高分子分散剂。外观为透明至极轻微浑浊液体,密度为1.028-1.038g/cm3,胺值25-31mg KOH/g,闪点24℃,色泽不大于18,溶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活性含量为49-52%。以助剂的活性成分重量对颜料重量的百分数计,在有机颜料中一般添加20-40%,在碳黑中20-6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的石墨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的石墨烯粉末,其片径为0.5~5um,厚度为0.5~30nm,比表面积为170~320m2/g。
石墨烯的结构特点在制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工艺效果的影响很大。经研究发现,由于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粉末加入到UHMWPE纤维生产工艺中时,会导致UHMWPE纤维前体浆料粘稠度高,造成纺丝堵孔现象,导致工艺无法连续进行,本发明通过对石墨烯粉末生产的自由控制,可以实现任何不同形貌要求以及不同比表面积要求的石墨烯粉末,在这样的基础上,本发明通过对石墨烯形貌及比表面积等诸多因素以及对用于UHMWPE纤维的浆料实际生产中的影响因素,得到上述石墨烯形貌及比表面积的特征,即“片径为0.5-5um,厚度为0.5-30nm,比表面积为170-320m2/g”的石墨烯粉末,所得到的白油浆料在UHMWPE纤维应用时,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纺丝堵孔现象。
一种石墨烯的白油浆料,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而成。
一种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所述纤维中含有石墨烯、UHMWPE,且石墨烯占UHMWPE的0.1wt%-3wt%,优选0.2wt%-2wt%。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石墨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的石墨烯粉末,其片径为0.5-5um,厚度为0.5-30nm,比表面积为170-320m2/g。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UHMWPE的平均分子量为(1-10)×106,优选为4×106
一种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由所述石墨烯的白油浆料、UHMWPE粉末和白油制成前纺丝液,前纺丝液再制作成冻胶丝,冻胶丝经萃取、干燥、牵伸,得到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加入UHMWPE粉末和白油的量使前纺丝液中的石墨烯占UHMWPE的0.1%-3%,优选0.2wt%-2wt%。进一步优选地,加入UHMWPE粉末和白油的量使前纺丝液中的UHMWPE与白油质量比为9:91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前纺丝液先进入溶胀釜中升温至100℃,再经过溶解釜、喂料釜、双螺杆挤出机挤出,从100℃阶梯式升温至268℃,阶梯式为100/130/160/210/240/268,再骤冷成冻胶丝,其中,所述双螺杆挤出机长径比为54:70,由进料段、升温段、溶解段、匀混段构成。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萃取采用连续多级密闭超声波萃取机,萃取温度为40℃。
优选地,所述萃取采用多级多槽、定量补液排液的工艺。这样有利于控制冻胶丝萃取后的含油量。
优选地,萃取率≥99%。萃取机还增设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充分萃取,以及配备水循环模温控制器,精确控制萃取液的温度,萃取温差≤±1℃,萃取率≥99%。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牵伸采用4级超倍热牵伸,热牵伸温度为130℃-150℃之间。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浆料分散稳定性差,团聚现象明显,易分层,货架期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分散性极好的石墨烯/白油浆料及其制备工艺。通过对石墨烯在白油中的分散工艺进行了调整及改进,有效避免了石墨烯的团聚,为后续石墨烯/UHMWPE复合纤维的实际生产提供高质量高分散性的浆料,能够防止生产中喷丝板堵孔现象,同时提高产品的耐磨性、抗切割性能。具体的,本发明对石墨烯/白油浆料的旧工艺进行了配方调整及参数改进,得到均匀分散的石墨烯/白油浆料(工艺流程见附图1)。本发明制备的石墨烯/白油浆料相对于传统工艺制备的浆料而言,具有更优异的分散稳定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石墨烯颗粒分散均匀,颗粒之间没有形成明显的团聚(见附图2,本发明工艺所得石墨烯/白油浆料显微镜下照片(倍数:10*5))。浆料在室温下可以快速通过400目筛网,且无任何筛留物,有效地解决了超纤维生产中喷丝板堵孔的难题,同时制备的复合纤维拉伸强度可达35cN/dtex,拉伸模量可达1520cN/dtex,切割强度为562,达到国际认证2级水平。另外,本发明采用的新工艺并不改变原有的冻胶纺丝工艺,生产成本方面仅仅增加了有限石墨烯的成本,性价比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石墨烯/白油浆料制备工艺流程;
图2是采用本公开的方法制得的石墨烯/白油浆料显微镜下照片(倍数:10*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个实施例,石墨烯的白油浆料,以白油浆料的总质量为100wt%计,该白油浆料中含有:0.01-1wt%的组分A、0.01-1wt%的组分B、0.01-0.5wt%的石墨烯,其中,所述组分A为抗氧剂,所述组分B为分散剂和/或改性剂。例如:白油浆料所含抗氧剂的量是0.02~0.8wt%、0.05~0.5wt%、0.1~0.2wt%,等;白油浆料所含分散剂和/或改性剂的量是0.02~0.8wt%、0.05~0.5wt%、0.1~0.2wt%,等;白油浆料所含石墨烯粉体的量是0.02~0.4wt%、0.05~0.2wt%、0.07~0.1wt%、0.1~0.2wt%,等。
作为上述的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的优选方案,以白油浆料的总质量为100wt%计,该白油浆料中含有:0.1-0.5wt%的抗氧剂、0.1-0.5wt%的分散剂和/或改性剂、0.1-0.2wt%的石墨烯。例如:白油浆料所含抗氧剂的量是0.1wt%、0.2wt%、0.25wt%、0.3wt%、0.45wt%、0.5wt%,等;白油浆料所含分散剂和/或改性剂的量是0.1wt%、0.2wt%、0.25wt%、0.3wt%、0.45wt%、0.5wt%,等;白油浆料所含石墨烯粉体的量是0.1wt%、0.12wt%、0.15wt%、0.17wt%、0.2wt%,等。
上述分散有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必然的含有组分A(抗氧剂)、组分B(分散剂和/或改性剂)、石墨烯以及白油,但是不排除还具有一些不影响本公开的分散有石墨烯的白油浆料性能的杂质或添加剂。其中,白油含量为97.5-99.7wt%。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1)白油的前处理
将组分A、组分B加入到白油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组分A、组分B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溶液自然冷却到室温,其中,所述组分A为抗氧剂,所述组分B为分散剂和/或改性剂;
2)石墨烯/白油浆料的形成
室温下,将石墨烯粉体在高速搅拌下,加入到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中,持续搅拌至形成均匀分散的石墨烯/白油浆料。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1中,所述加热方法如下:
搅拌条件下,先加热至第一温度,保温0.2~3h,再升温至第二温度,并保温2~15h,即可形成均匀的溶液,其中,所述第二温度比所述第一温度高20-40℃。优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为80~130℃,和/或所述第二温度为120~180℃。例如:第一温度为80℃、第二温度为120℃,第一温度为90℃、第二温度为120℃,第一温度为100℃、第二温度为135℃,第一温度为120℃、第二温度为140℃,第一温度为130℃、第二温度为170℃,等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度为110~120℃,加热到第一温度后保温0.5~1h;和/或,所述第二温度为130~160℃,加热到第二温度后保温2~8h。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由第一温度加热至第二温度的升温速度为20~30℃/h。例如:20℃/h、22℃/h、25℃/h、28℃/h、30℃/h,等。
为了实现本发明浆料中石墨烯的真正的更好的分散,本发明通过对工艺的巧妙改进,采用设置两个升温段的方法,第一温度的温区设定的目的是使物料在具备一定流动性的条件下进行初步分解和吸附,同时减少分散剂在高温下的断链;第二温度的温区设定目的是使体系的黏度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有助于分散更充分均匀。经反复的深入研究后发现,无论加热温度多高,直接加热到设定的目标温度,要么所得浆料粘度过高,无法真正应用于UHMWPE纤维的生产中,造成堵孔问题,要么所得浆料中石墨烯的分散度不够,稍微量多一点点,就会出现严重团聚问题,最终导致对UHMWPE纤维的机械性能的提升效果不够,UHMWPE纤维的机械性能的稳定性能无保证,使浆料失去真正的产业化应用的价值。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2中,所述高速搅拌的速度为60-110rpm,例如:60rpm、70rpm、78rpm、85rpm、100rpm、103rpm、110rpm,等;优选100rpm。搅拌持续时间为0.5~10h,例如:0.5h、1h、1.5h、2h、3h、4h、4.5h、5h、6h、6.5h、7h、8h、9.5h、10h,等;优选1~5h。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抗氧剂、分散剂和石墨烯粉体的用量按照上述的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的组分。即:浆料中,抗氧剂0.01~1wt%、分散剂和/或改性剂0.01~1wt%、石墨烯粉体0.01~0.5wt%,其余为白油;优选抗氧剂0.1~0.5wt%、分散剂0.1~0.5wt%、石墨烯粉体0.1~0.2wt%,其余为白油。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CA、抗氧剂164、抗氧剂DNP、抗氧剂DLTP、抗氧剂TNP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抗氧剂1010、抗氧剂164、抗氧剂DNP中的一种。这些抗氧剂均为市售产品。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CA、抗氧剂164、抗氧剂DNP、抗氧剂DLTP、抗氧剂TNP中的数字和字母表示抗氧剂的型号,不同型号的抗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抗氧剂1010,呈白色流动性粉末,溶点是120-125℃,毒性较低,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剂。他在聚丙烯树脂中应用较多,是一种热稳定性高、非常适合于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助剂,能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一般的,在大多数树脂中的加入量不能大于0.5%。抗氧剂1076,呈白色或微黄结晶粉末,熔点为50-55℃,无毒,不溶于水,可溶于苯、丙酮、乙烷和酯类等溶剂。可作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ABS和丙烯酸等树脂的抗氧剂。具有抗氧性好、挥发性小、耐洗涤等特性。在上述树脂中的一般用量不大于0.5%。抗氧剂CA,呈白色结晶粉末,溶点180-188℃,毒性低,溶于丙酮、乙醇、甲苯和醋酸乙酯。适合于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和聚酰胺树脂中的抗氧助剂,并可用于与铜接触的电线、电缆。在上述树脂中的一般用量不超过0.5%。抗氧剂164,呈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粉末或片状物。熔点在70℃,沸点在260℃左右,无毒。更适合用于食品包装成型用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聚酯和聚苯乙烯)树脂中,在上述材料中的用量一般不超过0.5%。抗氧剂DNP,呈浅灰色粉末,熔点230℃左右,易溶于苯胺和硝基苯中,不溶于水。适合于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树脂,除具有抗氧效能外,还有较好的热稳定作用和抑制铜、锰金属的影响。在上述材料中的用量一般应不超过2%。抗氧剂DLTP,呈白色结晶粉末,熔点在40℃左右,毒性低,不溶于水,能溶于苯、四氯化碳、丙酮。用于聚乙烯、聚丙烯、ABS和聚氯乙烯树脂的辅助抗氧剂,可改变制品的耐热性和抗氧性。在上述材料中一般用量为0.05%-1.5%。抗氧剂TNP,浅黄色透明液体,凝固点19-24℃,沸点220℃,溶于醇、苯、丙酮。适合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和ABS树脂的辅助抗氧剂,在上述材料中的使用量应不超过3%。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分散剂和/或改性剂采用聚烯烃类,如PE、PVC、PP等;或者采用PSS、SDBS、SDS、商用BYK或商用AFCONA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采用PE、PP、PSS、SDBS或SDS中的一种。这些分散剂和/或改性均为市售产品。聚乙烯(PE)是塑料中分子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以及很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容易加工成型。低密度聚乙烯LDPE密度为0.910-0.925g/cm3,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0.941-0.965g/cm3。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PVC很坚硬,溶解性也很差,只能溶于环己酮、二氯乙烷和四氢呋喃等少数溶剂中,对有机和无机酸、碱、盐均稳定,化学稳定性随使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聚丙烯PP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密度只有0.90~0.91g/cm3,是目前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它对水特别稳定,在水中24h的吸水率仅为0.01%,分子量约8~15万之间。成型性好,但因收缩率大,厚壁制品易凹陷。制品表面光泽好,易于着色。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为淡琥珀色液体,无臭味、易溶于水。聚苯乙烯磺酸钠溶液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水溶性聚合物,应用于反应性乳化剂、水溶性高分子(凝聚剂、分散剂、容器清洗剂、化妆品等)、水处理剂(分散剂、凝絮剂)、硫磺交换树脂(膜)、写真药剂(膜片)、半导体、影像胶片、热传导产品等方面。SDBS为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或片状固体,溶于水而成半透明溶液。主要用作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10.638,分解温度为450℃,失重率达60%。易溶于水,易吸潮结块。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是白色或淡黄色粉状物质,溶于水,对碱和硬水不敏感。具有去污、乳化和优异的发泡力。是一种对人体微毒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生物降解度>90%。现在的用途有:用作乳化剂、灭火剂、发泡剂及纺织助剂,也用作牙膏和膏状、粉状、洗发香波的发泡剂。商用BYK是由德国毕克化学助剂公司生产的一系列分散剂。如BYK-P104S化学组成为低分子量不饱和多元羧酸聚合物与聚硅氧烷共聚体的溶液,溶剂为二甲苯/二异丁酮,用于改善颜料润湿并使颜料分散稳定化的润湿和分散剂,它使颜料和体质颜料产生控制的絮凝,因此防止了浮色/发花及硬沉结。商用AFCONA为一种高分子量的分散剂,包括聚氨酯类、聚丙烯酸酯类和聚酯类分散剂。如AFCONA 4010是聚氨酯类分散剂,分子结构上含有特殊的具有弹性结构的锚定基团,锚定效率比一般刚性结构的分散剂高很多,能很好的润湿分散于颜料的表面,同时其高分子链又能很好的防止颜料粒子之间聚集,达到理想的防絮凝效果。对于哑粉的分散,一般建议添加3-5%。AFCONA 4700为三级嵌段的聚丙烯酸酯型高分子分散剂。外观为透明至极轻微浑浊液体,密度为1.028-1.038g/cm3,胺值25-31mg KOH/g,闪点24℃,色泽不大于18,溶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活性含量为49-52%。以助剂的活性成分重量对颜料重量的百分数计,在有机颜料中一般添加20-40%,在碳黑中20-60%
根据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的石墨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的石墨烯粉末,其片径为0.5~5um,厚度为0.5~30nm,比表面积为170~320m2/g。石墨烯的结构特点在制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工艺效果的影响很大,经研究发现,当石墨烯片径为0.5~5um,厚度为0.5~30nm,比表面积为170~320m2/g时,石墨烯在浆料及制作成的UHMWPE的复合纤维中的分散度大,无团聚现象,UHMWPE的复合纤维预分散液粘度低,纺丝时不堵孔。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一种石墨烯的白油浆料,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而成。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一种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中含有石墨烯、UHMWPE,且石墨烯占UHMWPE的0.1wt%-3wt%;例如:石墨烯占UHMWPE的0.1wt%、石墨烯占UHMWPE的0.2wt%、石墨烯占UHMWPE的0.5wt%、石墨烯占UHMWPE的0.8wt%、石墨烯占UHMWPE的1wt%、石墨烯占UHMWPE的2wt%、石墨烯占UHMWPE的3wt%,等。优选地,石墨烯占UHMWPE的0.2wt%-2wt%,最佳情形是石墨烯占UHMWPE的2wt%。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一种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由所述石墨烯的白油浆料、UHMWPE粉末和白油制成前纺丝液,前纺丝液再制作成冻胶丝,冻胶丝经萃取、干燥、牵伸,得到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其中,加入UHMWPE粉末和白油的量使前纺丝液中的石墨烯占UHMWPE的0.1%-3%,且UHMWPE与白油质量比为9:91。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前纺丝液先进入溶胀釜中升温至100℃,再经过溶解釜、喂料釜、双螺杆挤出机挤出,从100℃阶梯式升温至268℃,阶梯式为100/130/160/210/240/268,再骤冷成冻胶丝,其中,所述双螺杆挤出机长径比为54:70,由进料段、升温段、溶解段、匀混段构成。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萃取采用连续多级密闭超声波萃取机,萃取温度为40℃。
优选地,所述萃取采用多级多槽、定量补液排液的工艺。这样有利于控制冻胶丝萃取后的含油量。
优选地,萃取率≥99%。萃取机还增设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充分萃取,以及配备水循环模温控制器,精确控制萃取液的温度,萃取温差≤±1℃,萃取率≥9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牵伸采用4级超倍热牵伸,热牵伸温度为130℃-150℃之间。
实施例1:
白油浆料的制备,如图1:
将抗氧剂1010(0.01kg)、PSS(0.01kg)加入到白油(99.96kg)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110℃保温0.5h,然后以20℃/h的升温速度逐渐升温至130℃,并保温4h,直至抗氧剂1010、PSS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自然冷却;
室温下,将石墨烯粉体(0.02kg)在高速搅拌下,逐步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持续搅拌1h,得到均匀分散的石墨烯/白油浆料。
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
向上述方法得到的白油浆料中添加20kg(石墨烯占UHMWPE的0.1wt%)UHMWPE粉末及102.26kg白油,制成前纺丝液,进入溶胀釜中升温至100℃,再经过溶解釜、喂料釜、双螺杆挤出机,从100℃阶梯式升温至268℃,阶梯式为100/130/160/210/240/268,再骤冷成冻胶丝。静置平衡后的冻胶丝经萃取、干燥、4级超倍热牵伸,即制得复合纤维。萃取采用连续多级密闭超声波萃取机,萃取温度为40±1℃;所述萃取采用多级多槽、定量补液排液的工艺,以控制冻胶丝萃取后的含油量;萃取机还增设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充分萃取,以及配备水循环模温控制器,精确控制萃取液的温度,使萃取温差≤±1℃,萃取率≥99%。牵伸采用4级超倍热牵伸,牵伸温度为130℃-150℃之间。
实施例2,如图1:
白油浆料的制备:
将抗氧剂1010(0.02kg)、PSS(0.02kg)加入到白油(99.94kg)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115℃保温0.5h,然后以25℃/h的升温速度逐渐升温至135℃,并保温5h,直至抗氧剂1010、PSS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自然冷却;
室温下,将石墨烯粉体(0.02kg)在高速搅拌下,逐步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持续搅拌2h,得到均匀分散的石墨烯/白油浆料。
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
向上述方法得到的石墨烯/白油浆料中添加10kg(石墨烯占UHMWPE的0.2wt%)UHMWPE粉末及1.17kg白油,制成前纺丝液,进入溶胀釜中升温至100℃,再经过溶解釜、喂料釜、双螺杆挤出机,从100℃阶梯式升温至268℃,阶梯式为100/130/160/210/240/268,再骤冷成冻胶丝。静置平衡后的冻胶丝经萃取、干燥、4级超倍热牵伸,即制得复合纤维。萃取采用连续多级密闭超声波萃取机,萃取温度为40±1℃;所述萃取采用多级多槽、定量补液排液的工艺,以控制冻胶丝萃取后的含油量;萃取机还增设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充分萃取,以及配备水循环模温控制器,精确控制萃取液的温度,使萃取温差≤±1℃,萃取率≥99%。牵伸采用4级超倍热牵伸,牵伸温度为130℃-150℃之间。
实施例3
白油浆料的制备,如图1:
将抗氧剂164(0.1kg)、AFCONA(1kg)加入到白油(98.89kg)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118℃保温0.8h,然后以30℃/h的升温速度逐渐升温至138℃,并保温6h,直至抗氧剂164、AFCONA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自然冷却;
室温下,将石墨烯粉体(0.01kg)在高速搅拌下,逐步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持续搅拌3h,得到均匀分散的石墨烯/白油浆料。
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
向上述方法得到的石墨烯/白油浆料中添加10kg(石墨烯占UHMWPE的0.1wt%)UHMWPE粉末及2.22kg白油,制成前纺丝液,进入溶胀釜中升温至100℃,再经过溶解釜、喂料釜、双螺杆挤出机,从100℃阶梯式升温至268℃,阶梯式为100/130/160/210/240/268,再骤冷成冻胶丝。静置平衡后的冻胶丝经萃取、干燥、4级超倍热牵伸,即制得复合纤维。萃取采用连续多级密闭超声波萃取机,萃取温度为40±1℃;所述萃取采用多级多槽、定量补液排液的工艺,以控制冻胶丝萃取后的含油量;萃取机还增设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充分萃取,以及配备水循环模温控制器,精确控制萃取液的温度,使萃取温差≤±1℃,萃取率≥99%。牵伸采用4级超倍热牵伸,牵伸温度为130℃-150℃之间。
实施例4:
白油浆料的制备,如图1:
将抗氧剂164(1kg)、SDBS(0.1kg)加入到白油(98.4kg)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118℃保温0.8h,然后以28℃/h的升温速度逐渐升温至145℃,并保温7h,直至抗氧剂164、SDBS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自然冷却;
室温下,将石墨烯粉(0.5kg)体在高速搅拌下,逐步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持续搅拌4h,得到均匀分散的石墨烯/白油浆料。
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
向上述方法得到的石墨烯/白油浆料中添加16.67kg(石墨烯占UHMWPE的3wt%)UHMWPE粉末及70.12kg白油,制成前纺丝液,进入溶胀釜中升温至100℃,再经过溶解釜、喂料釜、双螺杆挤出机,从100℃阶梯式升温至268℃,阶梯式为100/130/160/210/240/268,再骤冷成冻胶丝。静置平衡后的冻胶丝经萃取、干燥、4级超倍热牵伸,即制得复合纤维。萃取采用连续多级密闭超声波萃取机,萃取温度为40±1℃;所述萃取采用多级多槽、定量补液排液的工艺,以控制冻胶丝萃取后的含油量;萃取机还增设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充分萃取,以及配备水循环模温控制器,精确控制萃取液的温度,使萃取温差≤±1℃,萃取率≥99%。牵伸采用4级超倍热牵伸,牵伸温度为130℃-150℃之间。
实施例5:
白油浆料的制备,如图1:
将抗氧剂DNP(0.5kg)、PP(0.3kg)加入到白油(99.1kg)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120℃保温1h,然后以22℃/h的升温速度逐渐升温至160℃,并保温8h,直至抗氧剂DNP、PP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自然冷却;
室温下,将石墨烯粉体(0.1kg)在高速搅拌下,逐步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持续搅拌5h,得到均匀分散的石墨烯/白油浆料。
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
向上述方法得到的石墨烯/白油浆料中添加20kg(石墨烯占UHMWPE的0.5wt%)UHMWPE粉末及103.12kg白油,制成前纺丝液,进入溶胀釜中升温至100℃,再经过溶解釜、喂料釜、双螺杆挤出机,从100℃阶梯式升温至268℃,阶梯式为100/130/160/210/240/268,再骤冷成冻胶丝。静置平衡后的冻胶丝经萃取、干燥、4级超倍热牵伸,即制得复合纤维。萃取采用连续多级密闭超声波萃取机,萃取温度为40±1℃;所述萃取采用多级多槽、定量补液排液的工艺,以控制冻胶丝萃取后的含油量;萃取机还增设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充分萃取,以及配备水循环模温控制器,精确控制萃取液的温度,使萃取温差≤±1℃,萃取率≥99%。牵伸采用4级超倍热牵伸,牵伸温度为130℃-150℃之间。
实施例6:
白油浆料的制备,如图1:
将抗氧剂DNP(0.2kg)、PVC(0.5kg)加入到白油(99kg)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120℃保温1h,然后以22℃/h的升温速度逐渐升温至160℃,并保温8h,直至抗氧剂DNP、PVC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自然冷却;
室温下,将石墨烯粉体(0.3kg)在高速搅拌下,逐步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持续搅拌5h,得到均匀分散的石墨烯/白油浆料。
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
向上述方法得到的石墨烯/白油浆料中添加30kg(石墨烯占UHMWPE的1wt%)UHMWPE粉末及204.33kg白油,制成前纺丝液,进入溶胀釜中升温至100℃,再经过溶解釜、喂料釜、双螺杆挤出机,从100℃阶梯式升温至268℃,阶梯式为100/130/160/210/240/268,再骤冷成冻胶丝。静置平衡后的冻胶丝经萃取、干燥、4级超倍热牵伸,即制得复合纤维。萃取采用连续多级密闭超声波萃取机,萃取温度为40±1℃;所述萃取采用多级多槽、定量补液排液的工艺,以控制冻胶丝萃取后的含油量;萃取机还增设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充分萃取,以及配备水循环模温控制器,精确控制萃取液的温度,使萃取温差≤±1℃,萃取率≥99%。牵伸采用4级超倍热牵伸,牵伸温度为130℃-150℃之间。
实施例6:
白油浆料的制备,如图1:
将抗氧剂DNP(0.3kg)、PE(0.2kg)加入到白油(99.3kg)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120℃保温1h,然后以20℃/h的升温速度逐渐升温至160℃,并保温8h,直至抗氧剂DNP、PE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自然冷却;
室温下,将石墨烯粉体(0.2kg)在高速搅拌下,逐步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持续搅拌5h,得到均匀分散的石墨烯/白油浆料。
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
向上述方法得到的石墨烯/白油浆料中添加10kg(石墨烯占UHMWPE的2wt%)UHMWPE粉末及1.81kg白油,制成前纺丝液,进入溶胀釜中升温至100℃,再经过溶解釜、喂料釜、双螺杆挤出机,从100℃阶梯式升温至268℃,阶梯式为100/130/160/210/240/268,再骤冷成冻胶丝。静置平衡后的冻胶丝经萃取、干燥、4级超倍热牵伸,即制得复合纤维。萃取采用连续多级密闭超声波萃取机,萃取温度为40±1℃;所述萃取采用多级多槽、定量补液排液的工艺,以控制冻胶丝萃取后的含油量;萃取机还增设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充分萃取,以及配备水循环模温控制器,精确控制萃取液的温度,使萃取温差≤±1℃,萃取率≥99%。牵伸采用4级超倍热牵伸,牵伸温度为130℃-150℃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其特征在于:以白油浆料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白油浆料中含有0.01-1wt%的组分A、0.01-1wt%的组分B、0.01-0.5wt%的石墨烯,其中,所述组分A为抗氧剂,所述组分B为分散剂和/或改性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其特征在于:以白油浆料的总质量为100wt%计,所述白油浆料中含有0.1-0.5wt%的组分A、0.1-0.5wt%的组分B、0.1-0.2wt%的石墨烯。
3.一种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组分A、组分B加入到白油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组分A、组分B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溶液自然冷却到室温,其中,所述组分A为抗氧剂,所述组分B为分散剂和/或改性剂;
2)室温下,将石墨烯粉体在高速搅拌下,加入到步骤1)中得到的溶液中,持续搅拌至形成均匀分散的石墨烯/白油浆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加热方法如下:
搅拌条件下,先加热至第一温度,保温0.2~3h,再升温至第二温度,并保温2~15h,即可形成均匀的溶液,其中,所述第二温度比所述第一温度高20-40℃;
优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为80~130℃,和/或所述第二温度为120~1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为110~120℃,加热到第一温度后保温0.5~1h;和/或,所述第二温度为130~160℃,加热到第二温度后保温2~8h。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温度加热至第二温度的升温速度为20~30℃/h。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高速搅拌的速度为60-110rpm,优选100rpm,搅拌持续时间为0.5~10h,优选1~5h。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浆料总质量为100%计,抗氧剂的用量为0.01~1wt%、分散剂和/或改性剂的用量为0.01~1wt%、石墨烯粉体的用量为0.01~0.5wt%;优选地,抗氧剂的用量为0.1~0.5wt%、分散剂和/或改性剂的用量为0.1~0.5wt%、石墨烯粉体的用量为0.1~0.2wt%;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CA、抗氧剂164、抗氧剂DNP、抗氧剂DLTP、抗氧剂TNP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抗氧剂1010、抗氧剂164、抗氧剂DNP中的一种;
和/或,所述分散剂和/或改性剂采用聚烯烃类,如PE、PVC、PP等;或者采用PSS、SDBS、SDS、商用BYK、商用AFCONA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采用PE、PP、PSS、SDBS或SDS中的一种;
和/或,所述的石墨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的石墨烯粉末,其片径为0.5~5um,厚度为0.5~30nm,比表面积为170~320m2/g。
9.一种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中含有石墨烯、UHMWPE,且石墨烯占UHMWPE的0.1wt%-3wt%,优选0.2wt%-2wt%;优选地,所述石墨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的石墨烯粉末,其片径为0.5-5um,厚度为0.5-30nm,比表面积为170-320m2/g;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UHMWPE的平均分子量为(1-10)×106,优选为4×106
10.一种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得石墨烯的白油浆料,由所述石墨烯的白油浆料、UHMWPE粉末和白油制成前纺丝液,前纺丝液再制作成冻胶丝,冻胶丝经萃取、干燥、牵伸,得到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
优选地,加入UHMWPE粉末和白油的量使前纺丝液中的石墨烯占UHMWPE的0.1%-3%;进一步优选地,加入UHMWPE粉末和白油的量使前纺丝液中的UHMWPE与白油质量比为9:9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纺丝液先进入溶胀釜中升温至100℃,再经过溶解釜、喂料釜、双螺杆挤出机挤出,从100℃阶梯式升温至268℃,阶梯式为100/130/160/210/240/268,再骤冷成冻胶丝,其中,所述双螺杆挤出机长径比为54:70,由进料段、升温段、溶解段、匀混段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采用连续多级密闭超声波萃取机,萃取温度为40℃±1℃;优选地,所述萃取采用多级多槽、定量补液排液的工艺;优选地,萃取机还增设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充分萃取,以及配备水循环模温控制器,精确控制萃取液的温度,使萃取温差≤±1℃,萃取率≥99%;
和/或,所述牵伸采用4级超倍热牵伸,牵伸温度为130℃-150℃之间。
CN201710623976.8A 2017-07-27 2017-07-27 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3065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3976.8A CN109306537B (zh) 2017-07-27 2017-07-27 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3976.8A CN109306537B (zh) 2017-07-27 2017-07-27 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6537A true CN109306537A (zh) 2019-02-05
CN109306537B CN109306537B (zh) 2023-05-09

Family

ID=6520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3976.8A Active CN109306537B (zh) 2017-07-27 2017-07-27 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0653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6536A (zh) * 2017-07-27 2019-02-05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散有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uhmwpe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3969034A (zh) * 2021-11-05 2022-01-25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微纳米石墨烯增韧abs树脂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2683A (zh) * 2015-04-09 2015-07-08 江苏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石墨烯复合改性高强度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22780A (zh) * 2016-06-23 2016-12-14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uhmwpe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2683A (zh) * 2015-04-09 2015-07-08 江苏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石墨烯复合改性高强度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22780A (zh) * 2016-06-23 2016-12-14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uhmwpe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6536A (zh) * 2017-07-27 2019-02-05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散有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uhmwpe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9306536B (zh) * 2017-07-27 2023-05-02 南通恒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分散有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uhmwpe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3969034A (zh) * 2021-11-05 2022-01-25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微纳米石墨烯增韧abs树脂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6537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9919450T2 (de) Aromatische flüssigkristalline Polyester und daraus hergestellte Harzzusammensetzung
CN107973976A (zh) 高抗冲高光泽免喷涂pp/petg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667B (zh) 一种高级脂肪酸金属盐及其制备方法
JPH04345697A (ja) 石鹸−アシルイセチオネート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TWI713998B (zh) 一種含二氧化鈦漿料的製作及應用於回收聚酯纖維
CN109306537A (zh) 复合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与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3667182B (zh) 一种连续生产水性抗氧剂乳液的方法
CN112063166A (zh) 聚酰胺6纤维用蓝相黑母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943458B (zh) 一种聚碳酸酯/聚丙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30531A (zh) 用于电力领域的聚氯乙烯复合电缆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27253B (zh) 一种纺丝用pvdc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206406B (zh) 透明耐热聚乳酸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575469B (zh) Pvc热稳定剂专用乙酰丙酮钙的制备方法
CN107619508A (zh) 一种橡胶复合材料
CN109153945A (zh) 用于使用熔融的官能化试剂制备碱金属碳酸盐、碳酸氢盐和倍半碳酸盐配制品的(熔融)挤出方法
CN107723833B (zh) 一种α-纳米氧化铝改性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1016397A (zh) 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制备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纳米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4610783B (zh) 一种透明氢氧化铝液相分散体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194190A (zh) 一种抗老化改性轻质碳酸钙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14250B (zh) 环保型高流动性高热稳定性改性聚氯乙烯母粒的制备方法
CN109306536A (zh) 分散有石墨烯的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uhmwpe纤维的制备方法
CA2545789C (en) Spherical pearlescent pigment concentrate comprising a wax and a surfactant
CN107189223A (zh) 一种聚丙烯熔喷布专用超分散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1024A (zh) 一种阻燃性压延薄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09306540A (zh) 一种复合白油浆料及其制备方法、uhmwpe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ou Jie

Inventor after: Sun Danping

Inventor after: Xu Jianjun

Inventor after: Xu Yang

Inventor after: Qu Yan

Inventor after: Zhou Haiyan

Inventor before: Xu Jianjun

Inventor before: Sun Danping

Inventor before: Zhou Jie

Inventor before: Xu Yang

Inventor before: Qu Y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5

Address after: 213100 No. 9 West Taihu Avenue, Wuj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THE SIXTH ELEMENT (CHANGZHOU)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RUDONG HIGH-TECH GRAPHEN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100 No. 9, West Taihu Avenue, Wujin Jingfa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THE SIXTH ELEMENT (CHANGZHOU)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9

Address after: 226499 west side of Huangshan Road, new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Rudong Coun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ntong Hengsh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THE SIXTH ELEMENT (CHANGZHOU)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100 No. 9 West Taihu Avenue, Wuj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THE SIXTH ELEMENT (CHANGZHOU)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RUDONG HIGH-TECH GRAPHEN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