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4939B - 墨盒再生方法及再生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再生方法及再生墨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04939B CN109304939B CN201710625651.3A CN201710625651A CN109304939B CN 109304939 B CN109304939 B CN 109304939B CN 201710625651 A CN201710625651 A CN 201710625651A CN 109304939 B CN109304939 B CN 1093049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positioning
- partition plate
- partition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4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再生方法以及墨盒。所述墨盒具有存储墨水的腔室,所述腔室内设置有负压控制机构,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墨盒的表面上加工定位隔板用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腔室连通;将所述隔板插入所述腔室内;通过所述定位孔将所述隔板定位至预定位置,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隔板与所述负压控制机构相贴合的位置;将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固定。本申请能够对隔板固定前起到定位的作用,进而防止隔板与负压控制机构之间产生间隙,防止再生墨盒漏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再生方法及再生墨盒。
背景技术
目前,有的喷墨打印设备利用可更换墨盒来作为存储墨水的容器,墨盒中一般设置有进气口、出墨口和负压控制机构,负压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墨盒内部的负压。当墨盒内部的墨水用尽后,用户将更换新的墨盒。而对于旧的墨盒,一般会进行回收处理,即用户对该墨盒进行再填充墨水,或者送至回收工厂对墨盒进行批量回收再生。
用户在购买打印设备时,打印设备里一般会附送一套墨盒。而为了节约成本,有的厂商把附送墨盒所存储的墨水量设置成小于该墨盒的最大容量。如:现有一种墨盒,其内部设有一个腔室,在腔室内靠近出墨口的一侧设置有海绵作为负压控制机构。填充墨水时,只往海绵部分填充墨水,由于海绵的吸附力,因此腔室内的另一侧不具有墨水,从而使墨盒存储的墨水量小于墨盒的最大容量,如图1和图2所示,图1、图2是废旧墨盒(再生之前的)的示意图。墨盒1的壳体由底壳11和面盖12组成,面盖12通过焊接的形式与底壳11熔接在一起,内部形成腔室111(如图2所示)。壳体具有多个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墨盒1的底壳11形成了壳体的一个前表面、一个后表面、一个底表面和两个侧表面,面盖12形成了壳体的顶表面。
设立一个三维坐标,该坐标包括一个x轴,一个y轴和一个z轴,其中x轴,y轴和z轴之间相互垂直。当墨盒1处于正立姿势时(图1所示),面盖12比底壳11更靠近z轴的正方向;墨盒1的前表面与后表面对立设置,前表面比后表面更靠近y轴的正方向;此外,两个侧表面沿x轴方向对立设置。
面盖12上具有进气通道120,该进气通道120的一端为进气口,该进气口与墨盒1的腔室111连通,而另一端与大气连通。底壳11的底表面上设置有出墨口114,该出墨口114的一端与腔室111连通,另一端可将腔室111内部的墨水输出至外部。出墨口114也位于墨盒1上的靠近y轴正方向的一侧,即靠近前表面的一侧(第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出墨口114里设置了绵芯14,该绵芯14由多孔的毛细材料形成,对墨水产生毛细力,能控制墨水从出墨口114传输的速度,和减小墨水从出墨口114泄漏的可能性。
底壳11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13,后表面设置有把手112,把手112上具有第二卡合部1120。该把手112可相对于底壳11绕轴旋转,旋转方向为靠近或远离底壳11的后表面。在墨盒1安装至打印设备时,第一卡合部113和第二卡合部1120与打印设备的固定装置配合,用于固定墨盒1。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墨盒1的后表面以及把手112也可以与面盖12一体形成,当面盖12通过焊接的形式与底壳11熔接在一起时,墨盒1的后表面以及把手112也与底壳11接合在一起。
墨盒1的底表面还设置了芯片13,芯片13具有存储器,存储与墨盒1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与打印设备的控制器形成电连接,使控制器可以读写芯片13存储器内部的信息。
该墨盒1的腔室111设置有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位于腔室111内靠近y轴正方向的一侧。即进气通道120的进气口、出墨口114和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都位于墨盒1的同一侧。该负压控制机构16能存储一定量的墨水,而且具有毛细吸引力,能控制腔室111内的负压。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为海绵。
上述墨盒1一般为打印设备里附送的墨盒,为了节约成本,有的厂商在制造这种附送的墨盒时,只往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所在的一侧填充墨水,在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存储的墨水量饱和时或饱和前,停止填充墨水。可见,通过这样的方式所填充的墨水量小于腔室111的最大容量的60%。然而,在这种墨盒再生过程中,如果将墨盒1的墨水量填充至腔室111的最大容量,由于墨水自身的重力作用,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的毛细吸引力不足以将墨水维持在腔室111中,则可能会出现出墨口114漏墨的现象。另外,如果在再生过程中,仍然采用该墨盒制造时的填充方式,则无法满足用户对墨盒墨水量的需求。
中国专利CN201510379084.9给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在墨盒1的一个表面上形成通孔110,从通孔110往腔室111内部装入第二负压控制机构17。与之相对应的结构是:再生墨盒1具有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和与第二负压控制机构17,且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和与第二负压控制机构17紧密贴合,可共同存储墨水。扩大了墨盒的存储墨水的能力。然而,因海绵的容纳墨水量有限,第一负压控制机构16与第二负压控制机构17所容纳的墨水量远远小于腔室111本身可容纳的墨水量,故所增加的墨水量也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一个进一步增加墨水量的技术方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墨盒再生方法及再生墨盒,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墨盒再生方法,所述墨盒具有存储墨水的腔室,所述腔室内设置有负压控制机构,所述方法包括:
S1:在所述墨盒的表面上加工出定位隔板用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腔室连通;
S2:将所述隔板插入至所述腔室内;
S3:通过所述定位孔将所述隔板定位至预定位置,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隔板与所述负压控制机构相贴合的位置;
S4:将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固定。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再生墨盒,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室,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连通至所述腔室,所述定位孔用于将所述隔板定位至预定位置;
隔板,所述隔板插入所述腔室,且所述隔板的边缘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以将所述腔室分割为负压腔和墨水腔;
负压控制机构,所述负压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负压腔内;
其中,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隔板与所述负压控制机构相贴合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机构通过所述定位孔使所述隔板定位至所述预定位置。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墨盒再生方法,首先在墨盒(即旧的墨盒)上加工一定位孔,将隔板插入墨盒的腔室,然后通过定位孔使隔板定位至与负压控制机构(海绵)相贴合的位置,然后再将隔板与壳体之间固定,这种方式隔板将腔室分割为负压腔(海绵腔)和墨水腔,明显扩大了墨盒的墨水存储量;且通过加工的定位孔,能够对隔板固定前起到定位的作用,进而防止隔板与负压控制机构(海绵)之间产生间隙,防止再生墨盒漏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3为背景技术中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再生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隔板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7a-7c为本申请所提供第一实施例中,隔板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8a-8b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再生墨盒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密封材料供给针将密封材料注入壳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再生墨盒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再生墨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a-12b为本申请所提供第二实施例中,隔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3a-13b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再生墨盒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密封材料供给针将密封材料注入壳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再生墨盒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6a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三实施例中,隔板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16b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三实施例中,再生墨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三实施例中,再生墨盒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a-18b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四实施例中,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a-19b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四实施例中,再生墨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五实施例中,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墨盒再生方法的流程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2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再生方法,该墨盒即为旧的墨盒,具有存储墨水的腔室,腔室内设置有负压控制机构,所述方法包括:
S1:在墨盒的表面上加工出定位隔板用的定位孔,定位孔与腔室连通;
S2:将隔板插入至腔室内;
S3:通过定位孔将隔板定位至预定位置,其中,预定位置为隔板与负压控制机构相贴合的位置;
S4:将隔板与壳体固定。
上述墨盒再生方法,首先在旧的墨盒上加工出定位孔,将隔板插入至墨盒的腔室内,然后通过定位孔使隔板定位至与负压控制机构相贴合的位置,然后再将隔板与壳体之间固定,这种方式隔板将腔室分割为负压腔和墨水腔,明显扩大了墨盒的墨水存储量;且通过加工的定位孔,能够对隔板固定前起到定位的作用,进而防止隔板固定后隔板与负压控制机构之间产生间隙,防止重新加注墨水后漏墨。
可以理解地,壳体上还加工有用于插入隔板的安装孔,安装孔与定位孔可以为同一个孔,也可以为不同的孔。
进一步地,步骤S3具体为:
将定位机构插入定位孔,以抵推隔板至预定位置。
通过采用定位机构,如定位块,能够对隔板的定位更准确,且定位更可靠。当然,也可以采用手动方式对隔板进行定位。
上述定位机构与壳体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不可拆卸连接,在为可拆卸连接时,步骤S4之后还包括:
S5:从定位孔取出定位机构。在隔板与壳体固定之后,将定位机构取出,防止定位机构占用腔室空间,影响再生墨盒的墨水量。
之后,还包括检查隔板与壳体之间密封是否良好,如果密封不良,则需要补涂密封材料。然后注入墨水(可以从出墨口注入墨水或者注墨口注入墨水),并密封定位孔和隔板,可以通过密封膜密封定位孔和隔板。
隔板与壳体的固定通常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连接,密封材料可以为密封胶,优选为液体密封胶,具有流动性,例如:520胶水、415胶水等。具体地,密封材料的涂覆可以有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在步骤S1与步骤S2之间增加步骤S11:在隔板的表面上涂覆密封材料,也就是说,先在隔板上涂覆密封材料,然后再将隔板插入腔室。
第二种方式,在步骤S3与步骤S4之间增加步骤S31:将密封材料注入隔板与腔室的内壁之间,也就是说,先将隔板插入腔室,然后再注入密封材料。
在隔板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具有连通至壳体表面的注入口时,步骤S31具体为:
密封材料通过注入口注入至隔板与腔室之间,以对密封材料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密封材料的注入更方便。
为了使密封材料的流动更顺利,步骤S3与步骤S31之间还包括步骤S30:使注入口的开口方向朝上,以使密封材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更快地流动至隔板与腔室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未设置注入口时,可以将安装孔朝上,然后再进行密封材料的注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再生墨盒2,再生墨盒2可以采用上述再生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再生得到。具体地,如图4-20所示,再生墨盒2包括壳体21、隔板22和负压控制机构23,壳体21具有腔室210,壳体21的表面设置有定位孔211,定位孔211连通至腔室210,定位孔211用于将隔板22定位至预定位置,其中,预定位置为隔板22与负压控制机构23相贴合的位置。隔板22插入腔室210,且隔板22的边缘与壳体21密封连接,以将腔室210分割为负压腔2101和墨水腔2102;隔板22具有过水槽220,负压腔2101与墨水腔2102通过过水槽220连通;负压控制机构23设置于负压腔内,负压控制机构23通常为多孔的毛细材料形成,对墨水能够产生毛细力,如多孔体海绵;负压控制机构23优选为多孔体海绵,负压腔2101则为海绵腔。
采用上述再生墨盒2,通过隔板22将腔室分割为负压腔2101与墨水腔2102,能够增加墨水的存储量,由于增加有隔板22,且隔板与负压控制机构23之间是密封的且没有间隙,因此,即使再生墨盒2内注满墨水,也不会因为隔板22与负压控制机构23之间的间隙造成漏墨现象,从而保证再生墨盒2的储墨量,以及能够防止再生墨盒2滴墨现象的发生。
通常,再生墨盒2还包括定位机构24,定位机构24与壳体21可拆卸连接,定位机构24通过定位孔211使隔板22定位至上述预定位置,通过增加定位机构24,在隔板22插入腔室210时,定位机构24插入定位孔211对隔板22进行定位,待隔板22与壳体21固定后,能够将定位机构24取出,以进一步增加腔室210的储墨量。可以理解地,定位机构24与壳体21也可以为固定连接。
一般地,壳体21上还设置有安装孔212,安装孔212与腔室210连通,隔板22通过安装孔212插入至再生墨盒2内。其中,安装孔212与定位孔211可以为同一个孔,也可以为不同的孔。
壳体21一般呈长方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顶表面213与底表面214、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表面215与第二侧表面216,以及相对设置的前表面217与后表面218,第一侧表面215、第二侧表面216连接顶表面213与底表面214,前表面217、后表面218连接第一侧表面215、第二侧表面216、顶表面213和底表面214。
设立一个三维坐标,该坐标包括一个x轴,一个y轴和一个z轴,其中x轴,y轴和z轴之间相互垂直。当再生墨盒2处于正立姿势时(如图4所示),顶表面213与底表面214沿z轴方向相对设置,且顶表面213较底表面214更靠近z轴的正方向;第一侧表面215与第二侧表面216沿x轴方向相对设置,且第一侧表面215较第二侧表面216更靠近x轴的正方向;前表面217与后表面218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且前表面217比后表面218更靠近y轴的正方向。
其中,壳体21包括底壳和面盖,可以顶表面213和后表面218设置于面盖,底表面214、第一侧表面215、第二侧表面216以及前表面217设置于底壳。底壳与面盖可以通过焊接、粘贴等方式连接。
具体地,底表面214设置有出墨口2141,出墨口2141的一端与腔室210连通,另一端可将腔室210内部的墨水输出至外部,出墨口2141也位于再生墨盒2上的靠近y轴正方向的一侧,即靠近前表面217的一侧。出墨口2141里设置了绵芯27,该绵芯27由多孔的毛细材料形成,对墨水产生毛细力,能控制墨水从出墨口2141传输的速度,和减小墨水从出墨口2141泄漏的可能性。顶表面213上具有进气口(图中未示出),腔室210通过进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前表面217设置有第一卡合部2171,后表面218设置有把手2181,把手2181上具有第二卡合部2181a,该把手2181可相对于底壳绕轴旋转,旋转方向为靠近或远离底壳的后表面218的方向。在再生墨盒2安装至打印设备时,第一卡合部2171和第二卡合部2181a与打印设备的固定装置配合,用于固定再生墨盒2。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21的后表面218以及把手2181也可以与面盖一体形成,当面盖通过焊接的形式与底壳熔接在一起时,壳体21的后表面218以及把手2181也与底壳接合在一起。
底表面214还设置了芯片2142,芯片2142具有存储器,存储与再生墨盒2相关的信息,且芯片2142上具有端子2142a,端子2142a可以与打印设备的控制器形成电连接,使控制器可以读写芯片2142的存储器的内部信息。
其中,定位孔211可以设置于顶表面213、底表面214、第一侧表面215以及第二侧表面216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且定位孔211贯穿该表面。定位孔211可以仅用于将隔板22定位至预定位置;也可以同时包括定位口2112和插入口2111,插入口2111用于将隔板22插入至腔室210内,通过定位口2112可将隔板22定位至预定位置。
在设置有安装孔212时,可以定位孔211位于底表面214,安装孔212位于顶表面;或者,定位孔211位于顶表面213,安装孔212位于底表面214;或者,定位孔211和安装孔212均设置在顶表面213;或者,定位孔211和安装孔212均设置在底表面214。
可以理解地,定位孔211还可以为用于检查隔板22与壳体21是否密封的检查窗口,或者定位孔211为用于注入密封材料的注入口,检查窗口、注入口均为定位孔211的一部分。或者检查窗口2121为安装孔212的一部分。
通常,再生墨盒2还包括密封膜25,密封膜25设置于壳体21的表面,且密封定位孔211与隔板22。
第一实施例
如图4-10所示,在再生墨盒2上设置了隔板22,将腔室210分隔为负压腔2101(海绵腔)、墨水腔2102。如此结构设置,扩大了再生墨盒2的墨水存储量。因再生前的墨盒1是没有隔板22的,再生过程中增加了隔板22,隔板22需要与负压控制机构23(如海绵)紧密贴合(即二者之间没有间隙),才能起到分隔腔室210的作用,如果隔板22与负压控制机构23不紧密贴合的话,容易在负压控制机构23与隔板22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可能会使得再生墨盒2的出墨口2141与进气口之间连通导致出墨口2141滴墨。当隔板22放入腔室210内时,负压控制机构23与隔板22需要紧密贴合,隔板22会受到负压控制机构23给予的一个力的作用,这就会在插入隔板22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由于没有支撑,可能导致隔板22在密封前(即隔板22与壳体21固定前)发生移动,在隔板22与负压控制机构23之间产生间隙,引起出墨口2141滴墨。为了防止隔板22与负压控制机构23之间出现间隙,壳体21设置了定位隔板22用的定位孔211,定位隔板22用的定位孔211用于将隔板22定位,让隔板22紧靠负压控制机构23,从而使得隔板22在预定位置上与壳体21密封良好,防止出墨口2141滴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21的定位孔211可以利用铣刀切削形成。当然,定位孔211也可以通过人工手动切割的方式形成。定位孔211是贯穿底表面214的,且与腔室210相连通。
一般地,在铣刀切削定位孔211的过程中,旧的墨盒的摆放姿势是:被切削的底表面214朝下或者处于水平方向上,这样能避免碎屑进入腔室210。
可选地,定位孔211整个位于负压控制机构23的邻近位置,较后表面218,定位孔211更靠近隔板22,即定位孔211较后表面218更靠近y轴的正方向。
如图6所示,过水槽220的位置是贯穿前面225和后面226的,这样,隔板22放置在再生墨盒2上时,才可以让墨水腔2102和负压腔2101之间连通。隔板22与壳体21的第一侧表面215、第二侧表面216均密封连接。具体地,隔板22基本呈长方体形状,其形状、尺寸与再生墨盒2内部的放置隔板22处的腔室210的形状、尺寸相对应。隔板22具有顶面221、底面222、第一侧面223、第二侧面224、前面225、后面226。隔板22的顶面221与壳体21的顶表面213相邻或者抵接,隔板22的底面222与壳体21的底表面214相邻或者抵接;隔板22的前面225与壳体21的前表面217相对应,隔板22的后面226与壳体21的后表面218相对应,即隔板22的前面225较后面226更靠近y轴的正方向。定位孔211的作用是:定位机构24从定位孔211穿入,将隔板22固定到预定位置上。例如:定位机构24通过定位孔211后,将隔板22的顶面221位置处或者靠近顶面221的位置处向负压控制机构23所在的方向(即向y轴的正方向)施加一个推力,从而使隔板22与负压控制机构23贴合,即将隔板22定位至预定位置。隔板22定位至预定位置后,密封材料(例如,密封胶)开始凝固或者开始注入密封材料,待密封材料凝固后,可以取出定位机构24。此种方式使得负压控制机构23与隔板22紧密贴合,防止了二者之间产生间隙。定位孔211还可以用于涂密封材料或者检查隔板22与壳体21是否密封完好。
如图6所示,隔板22与第一侧表面215、第二侧表面216密封连接,可以采用在隔板22插入壳体21之前在隔板22的第一侧面223和第二侧面224密封抵接的方式实现,在二者密封抵接后可以涂密封材料来密封;或者采用将隔板22插入壳体21后,从定位孔211处将密封材料涂到隔板22与第一侧表面215之间、隔板22与第二侧表面216之间的间隙中,此时,隔板22与第一侧表面215和第二侧表面216之间留有间隙,可容纳密封材料;当然,也可以仅第一侧表面215与隔板22之间,或者第二侧表面216与隔板22之间留有间隙,在该间隙内涂覆密封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22也可以为如图7a-7c所示的结构,其与图6所示的隔板22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隔板22上还设置有凹槽227,隔板22上与第一侧表面215相对的一侧(即第一侧面223)和隔板22上与第二侧表面216相对的一侧(即第二侧面224)均设置有凹槽227,当然,也可以仅隔板22上与第一侧表面215相对的一侧(即第一侧面223)设置有凹槽227,或者仅隔板22上与第二侧表面216相对的一侧(即第二侧面224)设置有凹槽227,凹槽227内填充有密封材料,采用该种结构,能够使隔板22与壳体21的连接更可靠,密封性更好。
进一步地,隔板22与顶表面213相对的一侧(即顶面221)也设置有凹槽227,位于隔板22上与第一侧表面215相对的一侧的凹槽227、位于隔板22上与第二侧表面216相对的一侧的凹槽227通过位于隔板22与顶表面213相对的一侧的凹槽227连通,也就是说,第一侧面223、第二侧面224以及顶面221均设置有凹槽227,且三个位置上的凹槽227相互连通。其中,凹槽227可以沿隔板22的厚度方向(即前面225指向后面226的方向)上并列设置有多条。
为了方便密封材料的注入,隔板22设置有注入口2271,凹槽227延伸至壳体21的外表面的一端形成该注入口2271,可以理解地,注入口2271设置于底面222上,可以第一侧面223上的凹槽227延伸至底面222,也可以第二侧面224上的凹槽227延伸至底面222,如图7a-7c所示,第一侧面223上的凹槽227、第二侧面224上的凹槽227均延伸至底面222,形成两个注入口2271。
当隔板22通过定位孔211放置到壳体21内时,凹槽227具有在底表面214上与外界相连通的注入口2271,且注入口2271与隔板22上的凹槽227相连通;如图9所示,通过密封材料供给针3可以将密封材料注入到凹槽227内和隔板22与壳体21的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尤其在通过定位孔211检查到密封材料并未密封好时,可以通过注入口2271从定位孔211处将密封材料补涂到隔板22与第一侧表面215、第二侧表面216之间。
如图8a-8b所示,定位孔211包括插入口2111和定位口2112,插入口2111较定位口2112靠近负压控制机构23;隔板22通过插入口2111插入腔室210,即此处的插入口2111作为安装孔212;定位口2112用于将隔板22定位至预定位置,如定位机构24通过插入定位口2112对隔板22进行定位,即定位机构24通过定位口2112穿过底表面214,且和隔板22的顶面221或者顶面221附近的部分相抵接,定位机构24给隔板22的顶面221或者顶面221附近的部分一个作用力,使得隔板22与负压控制机构23紧密贴合。在这种方式中,插入口2111只是定位孔211的一部分,隔板22装入到壳体21上时,只是占用了定位孔211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定位口2112不能设置在负压控制机构23所在的一侧,否则,定位机构24不能进入腔室210内固定隔板22。当隔板22安装到壳体21上时,定位口2112在隔板22的-y轴方向上,即定位口2112比起隔板22来更靠近后表面218,定位口2112设置在墨水腔2102的这一侧。同时为了方便定位隔板22和观察密封情况,定位口2112相比后表面218来说更靠近隔板。
值得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定位孔211设置于底表面214,插入口2111和定位口2112相连通。如此,在旧墨盒的表面加工时,可以一次性同时加工出插入口2111和定位口2112,以节约成本,减少工序。
当再生墨盒2使用图6所示的隔板22时,该再生墨盒2的再生方法如下:
S101:清洗旧的墨盒,抽取旧的墨盒内剩余的墨水;
S102:在壳体21的底表面214上加工出定位隔板22用的定位孔211,定位孔211靠近负压控制机构23设置,并且与腔室210连通(如图4、图5所示);
S103:从定位孔211往腔室210内部装入隔板22,(如图8a所示);
S104:定位机构24通过定位孔211将隔板22定位到预定位置上,使隔板22与负压控制机构23抵接;
S105:从定位孔211处在隔板22与壳体21的表面之间涂密封材料;
S106:使隔板22与壳体21固定;
S107:从定位孔211处检查隔板22与壳体21的密封是否良好;
S108:若隔板22与壳体21的密封良好,则将定位机构24从定位孔211处取出;
S109:密封定位孔211(如图10所示),可以采用密封膜25密封定位孔211;
S110:密封进气口;
S111:通过出墨口2141从腔室210的内部抽吸气体,使腔室210的内部形成负压;
S112:从出墨口2141向腔室210内部填充墨水;
S113:密封出墨口2141。
或者,以上再生方法中的步骤S103~S105可以变更为:
S103':在隔板22的第一侧面223和第二侧面224上涂密封材料;
S104':从定位孔211往腔室210内部装入隔板22,(如图8a所示);
S105':定位机构24通过定位孔211将隔板22定位到预定位置上,使隔板22与负压控制机构23抵接。
本实施例中,当再生墨盒2使用图7a-7c所示的隔板22时,该隔板22具有凹槽227,该再生墨盒2的再生方法如下:
S201:清洗旧的墨盒,抽取旧的墨盒内的剩余墨水;
S202:在壳体21的底表面214上加工出定位隔板22用的定位孔211,定位孔211靠近负压控制机构23设置,并且与腔室210连通(如图4、图5所示);
S203:从定位孔211往腔室210内部装入隔板22,(如图8a、8b所示);
S204:定位机构24通过定位孔211将隔板22定位到预定位置上,使隔板22与负压控制机构23抵接;
S205:凹槽227在隔板22的底面222上形成了注入密封材料的注入口2271,从注入口2271处将密封材料注入到凹槽227内和隔板22与壳体21的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如图9所示,其中为了注入方便可以将墨盒的-Z轴侧朝向铅垂方向的上方,即使注入口2271朝向铅锤方向的上方);
S206:使隔板22与壳体21固定;
S207:从定位孔211处检查隔板22与壳体21的密封是否良好;
S208:若隔板22与壳体21的密封良好,则将定位机构24从定位孔211处取出;
S209:密封定位孔211(如图10所示),可以采用密封膜25密封定位孔211;
S210:密封进气口;
S211:通过出墨口2141从腔室210的内部抽吸气体,使腔室210的内部形成负压;
S212:从出墨口2141向腔室210内部填充墨水;
S213:密封出墨口214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各种再生墨盒2的生产方法中,在步骤S107与步骤S108之间,或者步骤S207与步骤S208之间,若隔板22与壳体21密封不良好,则从定位孔211处(或者注入口2271)在隔板22与壳体21的表面之间补涂密封材料。或者,从步骤S103、S103'或者S203开始返工,重新执行。
当注入完密封材料且隔板22检查密封良好后,或者注入墨水完成后,将定位孔211(包括定位口2112)使用密封膜25密封。密封膜25与定位孔211的密封方式可以为焊接的方式密封,例如电焊、氩弧焊、超声波焊接、摩擦焊等。其中,以超声波焊接与摩擦焊为优选,超声波焊接与摩擦焊是不需要第三介质的焊接方式,从而避免了受到第三介质的介入导致的密封不严的问题。
上述几种再生方法,均可以达到在隔板22密封前将隔板22固定在预定位置上,保证了再生墨盒2可存储充足的墨水量,且隔板22与负压控制机构23之间没有间隙。
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几种再生方法是采用负压注墨的方式来将墨水注入到腔室210中,与可以采用正压注墨的方式将墨水注入到腔室210中相比,该种方式不需要除注墨处(如出墨口2141)之外的其他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将墨水注入到墨盒中。
第二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1-15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定位孔211设置于顶表面213,如图11所示。
如图12a-12b所示,隔板22包括定位板228与分隔板229,分隔板229插入腔室210内,且将腔室210分割为负压腔2101和墨水腔2102;定位板228与顶表面213相抵靠,以通过设置定位板228能够对隔板22与顶表面213进行定位,进一步保证隔板22的定位精度。
其中,定位板228和分隔板229可以相互垂直设置。定位板228主要是靠在顶表面213上,用于固定隔板22的。分隔板229上设置有上述过水槽220、凹槽227,此时注入口2271延伸至定位板228,即凹槽227贯通定位板228。进一步地,定位板228上还设置有定位口2281,且注入口2271较定位口2281靠近负压控制机构23,定位机构24由定位口2281插入腔室210内对隔板22起定位作用。
进一步地,定位板228上还可以设置注墨口2282,以用于抽吸腔室210内的气体,使腔室210呈负压状态,并可以通过注墨口2282往腔室210内注入墨水。在本实施例中,当再生墨盒使用图12a-12b所示的隔板22时,该隔板22具有凹槽227,该再生墨盒2的再生方法如下:
S301:清洗旧的墨盒,抽取旧的墨盒内的剩余墨水;
S302:在壳体21的顶表面213上加工出定位隔板22用的定位孔211,定位孔211靠近负压控制机构23设置,并且与腔室210连通(如图11所示);
S303:从定位孔211往腔室210内部装入隔板22,(如图13a、13b所示);
S304:定位机构24通过定位孔211将隔板22定位到预定位置上,使隔板22与负压控制机构23抵接;
S305:凹槽227在隔板22的顶面221上形成了注入密封材料的注入口2271,从注入口2271处将密封材料注入到凹槽227内和隔板22与壳体21的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如图14所示);
S306:使隔板22与壳体21固定;
S307:从定位口2281处检查隔板22与壳体21的密封是否良好;
S308:若隔板22与壳体21的密封良好,则将定位机构24从定位孔211处取出;
S309:密封定位口2281处、进气口、注入口2271和出墨口2141;
S310:通过注墨口2282从腔室210的内部抽吸气体,使腔室210的内部形成负压;
S311:从注墨口2282向腔室210内部填充墨水;
S312:密封注墨口2282。
在本实施例的再生墨盒的生产方法中,在步骤S307与步骤S308之间,若隔板22与壳体21密封不良好,则从定位口2281处在隔板22与壳体21的表面之间补涂密封材料。或者,从步骤S3033开始返工,重新执行。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隔板22上也可以不设置有凹槽227,如同实施例一的图6所示的隔板22的结构。当然,该实施例中的隔板22也可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定位孔211(即定位孔211设置于底表面214)配合,此时,定位板228与底表面214相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对腔室210抽吸气体以及注入墨水可以从出墨口2141处注入,此时,则不需要在隔板22上设置注墨口2282。
如图15所示,有的再生墨盒2还包括保护罩26,保护罩26包裹底表面214和后表面218,是用来密封出墨口2141且保护把手2181的,如果采用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方式来铣削通孔,放置隔板22的回收方式,即将定位孔211均设置于底表面214,因保护罩26密封出墨口2141导致了定位孔211被保护罩26遮挡,如果定位孔211与密封膜25之间有墨水泄漏或者密封膜25破损,在取下保护罩26之前不会被使用者发现。在取下保护罩26的时候,会出现墨水洒出,导致污染工作台面或者使用者衣物。如果采用第二实施例所示的方式来铣削定位孔211,放置隔板22的回收方式,即将定位孔211设置于顶表面213,如果定位孔211与密封膜25之间有墨水泄漏或者密封膜25破损,因出墨口2141在底表面214,定位孔211在顶表面213,没有保护罩26的遮挡,会很快发现,避免了墨水的污染。
第三实施例:
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
如图16a-17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6a和图16b所示,隔板22上不具有定位口2281,定位孔211的一部分为定位口2112,即定位口2112是定位孔211未被隔板22所占据的那一部分。定位口2112在隔板22的-Y轴方向上,即在墨水腔2102的那一侧。
图17为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墨盒还包括安装孔212。本实施例的安装孔212相当于实施例一的插入口2111。在铣削旧墨盒的时候,铣削出两个孔,分别为定位孔211和安装孔212。定位孔211和安装孔212位于墨盒2的顶表面213上。安装孔212用于安装隔板22,即隔板22通过安装孔212插入腔室210,定位孔211用于穿过定位机构24,定位机构24可以伸入到再生墨盒2内部固定隔板22。安装孔212较定位孔211靠近负压控制机构23,如图17所示,定位孔211在安装孔212的-y轴方向上,进一步地,定位孔211与安装孔212之间在y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间隙S。
可以理解地,在该实施例中,定位孔211与安装孔212也可以均设置于底表面214。
第四实施例:
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
图18a-19b所示是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8a-19b所示,定位孔211孔设置在底表面214,安装孔212设置在顶表面213上,定位孔211与安装孔212可以沿z轴方向相对设置,此结构,定位隔板22用的定位孔211不需要过度伸入腔室210内部就可以定位隔板22,即在隔板22插入方向上(即-z轴方向上),隔板22的后端侧(即顶面221所在的一侧)有定位板228的固定,在隔板22的前端侧(即底面222所在的一侧)定位机构24通过定位孔211来固定隔板22,进而隔板22的位置被锁定在预定位置上,从而保证隔板22可以轻松定位。
在该实施例中,检查窗口2121可以为安装孔212的一部分,如图19a所示。
第五实施例:
与第四实施例不同的是:
图20所示是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0所示,安装孔212设置于顶表面213;定位孔211设置在第一侧表面215上,且较顶表面213,定位孔211更靠近底表面214,在隔板22沿着-Z轴方向插入到腔室210内时,定位机构24可以由设置在靠近底表面214的第一侧表面215的定位孔211对隔板22的底面222所在的一侧进行定位,显然,这种结构能够轻松定位隔板。
可以理解,定位孔21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侧表面216上;或者定位孔211设置在第一侧表面215和第二侧表面216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墨盒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具有存储墨水的腔室,所述腔室内设置有负压控制机构,所述方法包括:
S1:在所述墨盒的表面上加工出定位隔板用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腔室连通;
S2:将所述隔板插入至所述腔室内;
S3:通过所述定位孔将所述隔板定位至预定位置,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隔板与所述负压控制机构相贴合的位置;
S4:将所述隔板与壳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
将定位机构插入所述定位孔,以抵推所述隔板至所述预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盒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之间还包括:
S11:在所述隔板的表面上涂覆密封材料;
或者,
所述步骤S3与所述步骤S4之间还包括:
S31:将密封材料注入所述隔板与所述腔室的内壁之间;
或者,
所述步骤S3与所述步骤S4之间还包括:
S31:将密封材料通过注入口注入至凹槽,和所述隔板与所述腔室的内壁之间,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隔板上,且所述凹槽具有连通至所述壳体表面的注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
将所述隔板通过所述定位孔插入至所述腔室内;
或者,
所述步骤2具体为:
将所述隔板通过安装孔插入至所述腔室内,所述安装孔是在所述墨盒的表面上加工出的且用于安装所述隔板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与所述步骤S31之间还包括:
S30:使所述注入口的开口方向朝向铅垂方向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
S5:从所述定位孔取出所述定位机构。
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再生方法再生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室,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连通至所述腔室,所述定位孔用于将所述隔板定位至预定位置;
隔板,所述隔板插入所述腔室,且所述隔板的边缘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以将所述腔室分割为负压腔和墨水腔;
负压控制机构,所述负压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负压腔内;
其中,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隔板与所述负压控制机构相贴合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用于使定位机构穿过所述定位孔,将所述隔板定位至预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控制机构为多孔体海绵,所述负压腔为海绵腔;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表面与后表面,所述后表面设置有把手,较所述后表面所述定位孔更靠近所述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表面与底表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表面与第二侧表面,所述底表面设置有出墨口,所述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二侧表面连接所述顶表面与所述底表面;
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二侧表面均密封抵接;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侧表面之间、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表面之间中,至少一个位置处填充有所述密封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相对的一侧、所述隔板上与所述第二侧表面相对的一侧中至少一个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有所述密封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墨盒还包括出墨口、底表面、与所述底表面相对的顶表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表面与第二侧表面;所述出墨口设置在所述底表面;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底表面、所述顶表面、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且所述定位孔贯穿该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置有用于注入所述密封材料的注入口和有用于将所述隔板定位至所述预定位置的定位口,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一端形成所述注入口;所述注入口较所述定位口更靠近所述负压控制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定位板与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插入所述腔室内,且将所述腔室分割为所述负压腔和所述墨水腔;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底表面或者所述顶表面相抵靠。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包括用于将所述隔板插入至所述腔室的插入口和用于将所述隔板定位至所述预定位置的定位口,所述插入口较所述定位口更靠近所述负压控制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7-14任一项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隔板通过所述安装孔插入所述腔室;
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表面与底表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表面与第二侧表面,所述底表面设置有出墨口,所述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二侧表面连接所述顶表面与所述底表面;
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底表面,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顶表面;
或者,
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顶表面,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底表面;
或者,
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安装孔均设置在所述顶表面;
或者,
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安装孔均设置在所述底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相比所述顶表面来说,所述定位孔更靠近所述底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7-14任一项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膜,所述密封膜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表面,且密封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隔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25651.3A CN109304939B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墨盒再生方法及再生墨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25651.3A CN109304939B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墨盒再生方法及再生墨盒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04939A CN109304939A (zh) | 2019-02-05 |
CN109304939B true CN109304939B (zh) | 2020-01-24 |
Family
ID=65202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25651.3A Active CN109304939B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墨盒再生方法及再生墨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049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72206B (zh) * | 2020-03-27 | 2021-07-27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墨盒及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 |
CN113895154B (zh) * | 2021-09-01 | 2022-11-25 |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 再生方法和再生后的墨盒 |
CN115583107B (zh) * | 2022-08-30 | 2024-06-14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再生墨盒及制造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21390A (ja) * | 1999-11-30 | 2001-08-17 | Takiron Co Ltd | コルゲート管の接続構造 |
CN2740403Y (zh) * | 2004-04-22 | 2005-11-16 | 张家伟 | 方便加墨的墨盒 |
CN2813295Y (zh) * | 2005-08-30 | 2006-09-06 | 浙江天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带隔板的墨盒 |
CN101234557A (zh) * | 2007-01-30 | 2008-08-06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方法 |
CN102514381A (zh) * | 2011-12-02 | 2012-06-27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墨盒的扩容方法 |
CN202862816U (zh) * | 2012-09-07 | 2013-04-10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墨盒 |
CN202934937U (zh) * | 2012-11-14 | 2013-05-15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墨盒 |
CN103660580A (zh) * | 2012-09-01 | 2014-03-26 | 常州纳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便捷墨盒 |
CN204547352U (zh) * | 2015-04-17 | 2015-08-12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墨盒 |
CN106364166A (zh) * | 2015-06-27 | 2017-02-01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墨盒的再生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再生的墨盒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2606B (zh) * | 2012-01-05 | 2016-03-30 | 深圳市壹办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分体式喷墨打印机墨盒 |
CN202428825U (zh) * | 2012-01-05 | 2012-09-12 | 深圳市打印王耗材有限公司 | 分体式喷墨打印机墨盒 |
CN204109566U (zh) * | 2014-09-17 | 2015-01-21 | 珠海市拓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导气膜完成简便密封的墨盒 |
CN204894791U (zh) * | 2015-06-27 | 2015-12-23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再生的墨盒 |
CN105437778A (zh) * | 2015-12-08 | 2016-03-30 | 北海市天硌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打印机墨盒再生方法 |
-
2017
- 2017-07-27 CN CN201710625651.3A patent/CN1093049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21390A (ja) * | 1999-11-30 | 2001-08-17 | Takiron Co Ltd | コルゲート管の接続構造 |
CN2740403Y (zh) * | 2004-04-22 | 2005-11-16 | 张家伟 | 方便加墨的墨盒 |
CN2813295Y (zh) * | 2005-08-30 | 2006-09-06 | 浙江天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带隔板的墨盒 |
CN101234557A (zh) * | 2007-01-30 | 2008-08-06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墨盒再生方法 |
CN102514381A (zh) * | 2011-12-02 | 2012-06-27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墨盒的扩容方法 |
CN103660580A (zh) * | 2012-09-01 | 2014-03-26 | 常州纳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便捷墨盒 |
CN202862816U (zh) * | 2012-09-07 | 2013-04-10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墨盒 |
CN202934937U (zh) * | 2012-11-14 | 2013-05-15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墨盒 |
CN204547352U (zh) * | 2015-04-17 | 2015-08-12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墨盒 |
CN106364166A (zh) * | 2015-06-27 | 2017-02-01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墨盒的再生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再生的墨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04939A (zh) | 2019-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373933U (zh) | 再生墨盒 | |
CN109304939B (zh) | 墨盒再生方法及再生墨盒 | |
JP7464083B2 (ja) | タンク | |
JP5338415B2 (ja) |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 |
JP6311261B2 (ja) | 液体収容体の再生方法、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 | |
JP4924273B2 (ja) | 液体収容体 | |
EP2080621B1 (en) | Liquid container | |
US7926926B2 (en) | Liquid container | |
EP2669092B1 (en) | Method of refilling liquid, liq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quid container | |
US8235513B2 (en) | Liquid injecting method and liquid container | |
JP2008044193A (ja) | 液体注入方法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 |
JP2005289071A (ja)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包装体 | |
CN219076849U (zh) | 一种墨盒和再生墨盒 | |
JP2015063098A (ja) | 液体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 | |
EP1510347A1 (en) | Ink cartridge | |
CN111890804A (zh) | 打印头墨盒及打印头墨盒的再生方法、喷墨打印机 | |
WO2017000641A1 (zh) | 一种墨盒的再生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再生的墨盒 | |
JP2005246922A (ja) | インクの供給構造 | |
CN101342816B (zh) | 墨水贮存装置及包含该墨水贮存装置的墨水匣 | |
JP3944192B2 (ja) | 液体タンク | |
CN220904435U (zh) | 一种再生墨盒 | |
CN113895154B (zh) | 再生方法和再生后的墨盒 | |
JP6056723B2 (ja)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キャップ | |
CN118238523A (zh) | 墨盒再生方法和再生墨盒 | |
CN118849626A (zh) | 一种再生墨盒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