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913A - 变换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换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913A
CN1092913A CN94100879A CN94100879A CN1092913A CN 1092913 A CN1092913 A CN 1092913A CN 94100879 A CN94100879 A CN 94100879A CN 94100879 A CN94100879 A CN 94100879A CN 1092913 A CN1092913 A CN 1092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rectifier
switch element
power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00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34C (zh
Inventor
前原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3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02M1/42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using a single converter stage both for correction of AC input power factor and generation of a high frequency AC output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push-pull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变换器装置,被连接在用于对来自交流电源 的交流电压全波整流的全波整流器输出端,并包括一 个电感元件,该元件与负载电路形成一个包括LC串 联谐振的回路,用于通过一对开关元件中的一个对直 流电源电容器充电,从而保持了高输入功率因素,减 少了输入电流的任何失真,并能简化对起抑制任何冲 击电流作用的开关元件的控制。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换器装置,该变换器装置把来自交流电源的交流输入电压变换成直流电压并供给负载,该直流电压被一变换器变换成高频电压。
对于此类变换器装置,过去已经有人提出过,例如公开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No.60-134776,从同一发明人转让给作为本发明受让人的美国专利申请No.798652(对应于日本专利公开公报No.4-193067),美国专利No.5251119(对应于日本专利公开公报No.4-222468)等等文献中,当以这些已知器件提出的技术内容为基础,有可能用更简单的线路装置来改进输入功率因素,并抑制对负载工作有不良影响的任何脉动分量。但是,它们仍没能促进或提供足够的启示来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防止当接到电源时易于发生冲击电流的装置。
适用于防止连接电源时出现这种冲击电流的变换器装置已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No.5-56659中作了说明(公开迟于本发明的优先权日,因此本申请申请日之前并不知道),在该专利中,来自交流电源的交流输入电压经由全波整流器全波整流,一个连接于该全波整流器输出端的变换器设置有包括一个LC串联谐振回路的负载电路,该装置还包括一个直流电源电容器,用于向变换器提供直流电源,充电二极管根据变换器中再生功率时,向直流电源电容器提供充电电流,放电二极管用于从直流电源电容器向变换器提供直流功率,一个阻抗电容器连接于全波整流器的输出端和变换器中负载电路部件之间和一对开关元件,用于控制直流电源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
在上述的变换器装置中,由通过全波整流器,开关元件之一,充电二极管,直流电源电容器并再回到全波整流器的环路构成一电压降限幅器电路,而冲击电流看来可通过最佳地控制开关元件来防止。在连接到电源相当长时间后,变换器仍能稳定地工作的情况下,电流在由全波整流器,阻抗电容器,谐振电容器和形成串联谐振回路一部分的电感,另一个开关元件并再回到全波整流器所形成的环路中流通,因而输入功率因素能被提高,而输入电流的失真能被抑制。
但是,在上述的变换器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是,例如,由于充电通路中的阻抗是很小的,为了实现使一个开关元件从接近工业电源电压零交叉点的某点到开始导通的操作,极大地缩短一个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等等,均需要复杂的控制操作或控制电路以便把冲击电流抑制到足够低。
因此,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消除前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能保持高的输入功率因素,同时减小输入电流的失真,简化开关元件的控制,以便当与电源连接时能有效地抑制冲击电流的变换器装置。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一个变换器装置将得以实现,在该变换器装置中,来自交流电源的交流输入电压被一个全波整流器全波整流,连接到该全波整流器输出端的一个变换器接有包括一个LC串联谐振回路的负载电路,变换器是这样设置的,即来自直流电源电容器的直流功率被加到变换器,根据变换器功率再生而引起的充电电流通过充电二极管流到直流电源电容器,并使直流功率从直流电源电容器流经放电二极管到达变换器,一个阻抗元件连接在全波整流器的输出端和变换器负载电路的部件之间,直流电源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可通过一对开关元件被控,在环路中装有一个电感元件用于从交流电源通过全波整流器和变换器中的一个开关元件对直流电源电容器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随着参照附图对发明作详细说明后将会变得更清楚。
图1是示出本发明变换器装置基本原理的电路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变换器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变换器装置其他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5和图6是,要将其工作与本发明的变换器装置作比较的变换器装置的电路图;
图7(a)至图7(c)显示了图4变换器装置中负载电流的波形图;
图8(a)至图8(c)显示了图5和图6变换器装置中负载的波形图;和
图9到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电路图。
下面参照附图所示各个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本发明的意义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包括了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所有可能的改型,改进和相当的装置。
现在参照图1电路图,该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变换器装置的基本原理,全波整流器DB连接到交流电源Vs,一个变换器连接到该全波整流器DB的输出端,变换器包括一个LC谐振电路LCR的串联电路,作为LC串联谐振,和一个电感L1,以及一个连接在全波整流器DB和LC串联谐振电路之间的阻抗Z,而二极管D3与串联谐振电路并联连接。对于全波整流器DB,通过二极管D3还接有一对开关元件Q1和Q2,而开关元件Q1和Q2之间的接点E被连接到LC串联谐振电路,放电二极管D4和直流电源电容器C1与一对开关元件Q1和Q2并联连接,放电二极管D5被连接在一对开关元件Q1和Q2连接点E和放电二极管D4到直流电源电容器C1连接点F之间。在全波整流器DB的正和负输出线之间,还接有检测电路DET和控制电路CON。
另外,本例中,在图1中由虚线所示的环路中连接有电感元件L2,用于从交流电源Vs通过全波整流器DB和一个开关元件Q1向直流电源电容器C1充电。实际上,该电感元件L2被适当地有选择性地插入在交流电源Vs和全波整流器DB的一个输入端之间,全波整流器DB的正输出端和二极管D3之间,或另一个开关元件Q2和整流器DB的负输出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在交流电源Vs通过全波整流器DB到电容器所形成的向直流电源电容器C1充电的环路中插入电感元件L2,在环路中能有效地构成电压降限幅器,为抑制电源连接时的冲击电流,对开关元件Q1的控制也能被简化到显著的程度。
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一个电感作为电感元件L2插入在交流电源Vs和全波整流器DB之间的交流环路中。在这个实施例中,一旦一个开关元件Q1导通,形成为直流电源电容器C1充电的环路,如图2中的实线所示,通过从全波整流器DB正输出端,二极管D3,一个开关元件Q1,充电二极管D5,直流电源电容器C1和整流器DB负输出端的通路,从而构成了一个电压降抑制器。这里,一个开关元件Q1的控制只要以高频转换开和关(ON和OFF)便能简单地实现,而并不需要特别的操作。
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一个电感L2作为电感元件插入在全波整流器DB的正输出端和二极管D3之间。在这个实施例中,同样,基本上采用了与图2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在为直流电源电容器C1充电的环路中形成电压降限幅器。在图3的这个实施例中,相对于放电二极管D4和直流电源电容器C1,更好地连接了另一个电容器C5。而且,随着提供了另一个电容器C5,就有可能使电感L2的能量通过电压降二极管D3向电容器C5放电,并能获得稳定的工作。
图4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电感元件的电感L2被置于另一个开关元件Q2和全波整流器DB的负输出端之间,从而在本例中,事实上也采用了图2实施例相同的方法为在直流电源电容器C1充电的环路中形成电压降限幅器,特别是能把一个开关元件Q1的控制简化到显著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前述图2和3的实施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是在工业电源频率的部分周期中,供给负载的电流在正负极之间的不对称,以致容易引起失真,从而产生噪声,而且,尤其当负载U是放电灯时,使灯的发光效率下降。更准确地说,在处于稳定状态的直流电源电容器C1有一个基本上等于来自工业交流电源Vs输入电压Vin的峰值电压的电压Vdc,并当一对开关元件中的另一个Q2处于如图5的前述发明的那种变换器装置中的导通状态时,一个来自工业电源Vs的输入电流i流过如图5中实线所示的路径,从全波整流器DB通过电感L2,阻抗电容器C4,LC谐振电路LCR的谐振电容器C3,电感L1,另一个开关元件Q2回到全波整流器DB。在开关元件Q1和Q2均截止的情况下,来自工业电源Vs的输入电流i流过如图6中实线所示的路径,即从全波整流器DB,电感L2,阻抗电容器C4,负载U以及谐振电容器C2回到整流器DB。与此同时,一个变换器电流流过如图6中虚线所示的路径,即从电感L1,充电二极管D5,直流电源电容器C1,负载U以及谐振电容器C2,谐振电容器C3并回到电感L1。在图6的这种工作中,积累在电感L2中的能量被释放,以致产生一个流过如放电灯之类负载U的电流,从而抵消了通过变换器流过负载U的电流,由此方向的电流,即,使灯电流减小,造成正负端之间不对称,最后如已说明过的那样,使灯的发光效率降低。在图2和图3的实施例中也一样,负载电流Ia往往出现不对称,仍旧存在着降低发光效率的危险。
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变换器装置实施例中,电感L2适当地被插入在变换器环路中,即,当一个开关元件Q1导通时,直流电源电容器C1的放电电流流过的通路包括电容器C1,放电二极管D4,一个开关元件Q1,谐振电感L1,谐振电容器C3,放电灯之类的负载U以及谐振电容器C2,电感L2再回到电容器C1。另一方面,当另一个开关元件Q2导通时,电流流过的通路是电容器C3,电感L1,另一个开关元件Q2,电感L2,负载U以及电容器C2再回到电容器C3,而电感L2成了变换器谐振电路的组成部分。当另一个开关元件Q2导通时电流的方向是与流过电容器C4的电流方向相同的,即,电流流过的通路是从全波整流器DB,电容器C4和C3,电感L1,另一个开关元件Q2,电感L2再回到整流器DB,其摆动方向(oscillating    direction)与变换器的摆动相同。将会明白,当图4中变换器装置的负载电流波形(示于图7)与相关的图6中变换器装置的负载电流波形(示于图8)相比较时,就可以知道正负极之间的不对称性可获得显著的改进。在图7和图8中,波形(a)是工业电源频率下的负载电流波形,波形(b)是当Vin=OV时被放大了的负载电流波形,波形(c)是当Vin=峰值时被放大了的负载电流波形。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省去了图4实施例中使用的电感L1,而使用的另一个电感L2既起电感元件又起振荡元件的作用。按照这样的配置,减少一个电感的这种能力,有效地简化了装置,并能使制造成本和装置的尺寸减至最小。
在图10所示的另一个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实施例中,适当地应用了一个电感量比图4实施例中所用的电感L1要小的电感L3。当电流在流过如虚线所示的电容器C3和C4,二极管D3,一个开关元件Q1和电感L3这样的通路的情况下,尤其是突变电流易于流过,以抵消电容器C3和C4之间的电位差,但是即使电感L3的电感量相对较小,这种突变电流也能被其很好地抑制,所以,能有效地避免对一个开关元件Q1施加任何压力。在这个例子中,电感L3的体积能做得极小,从而使整个变换器装置的尺寸亦能减至最小。
在图11所示的另一个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实施例中,相对于全波整流器DB的正负输出端,用于图4实施例变换器中的相应组成部分均被颠倒配置,在本装置中,也可采用与图4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方式来组成电压降限幅器。
在图12所示的另一个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实施例中,阻抗电容器C4的连接位置从图4实施例中的电容器C3以及负载U和电容器C2之间的连接点变换到电容器C3和电感L1之间的连接点,在本装置中,采用与图4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方法组成的电压降限幅器。
在图1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另一个电感L4与相对于图4实施例中的阻抗电容器C4连接,该电感L4与谐振电容器C3,负载U和电容器C2之间的连接点连接。在这种装置中,能组成与图4实施例中同样或更有用的电压降限幅器。在本例子中,可以省略插入在电容器C3和一对开关元件Q1和Q2连接点之间的电感L1。
在图14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阻抗电容器C4直接连接在交流电源Vs的一端,而不是象图4实施例中连接在全波整流器DB的正输出端。根据本实施例,省略二极管D3不会引起任何对操作产生不良影响的脉动分量。
在图15所示的另一个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实施例中,电感L2被连接在一对开关元件Q1和Q2的连接点和充电二极管D5之间。在图16所示的仍是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感L2直接被连接在直流电源电容器C1上,该电感还被接在放电二极管D4和充电二极管D5之间的连接点上,而在图16的实施例中,一对开关元件Q1和Q2,二极管D4和D5,电感L2以及直流电源电容器C1的安排与例如图17所示的日本专利公开公报No.59-220081的线路相似。本实施例所不同的是变换器中所设置的阻抗电容器C4。特别是,由电容器C4的作用引起一个流过部分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该再生电流流过变换器使直流电源电容器C1有效地被充电并最终使电容器上的电压可高达电源电压Vs的峰值。这样,就可以防止经由全波整流器DB,一个开关元件Q1和电感L2的通路而对直流电源电容器C1的不希望有的充电。
在图3,图4和图9至16的各个实施例中,除上面说明之外的其他组成部分均与前面图2实施例中的相同,并可达到相同的功能,尤其是,图9至16的实施例非常类似于图4的实施例,能使输入电流的失真最小,并能显著地改善输入功率因素。同样,在图2至4和9至16的各个实施例中,可设置参照图1说明的检测电路DET和控制电路CON。
图17示出了另一个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与图3实施例相反,例如,象放电灯之类的负载U和振荡电容器C2被接在全波整流器DB的正输出端。更确切地说,二极管D3通过二极管D6接到全波整流器DB的正输出端,而电感L2被接到二极管D3。阻抗电容器C4被接在二极管D3和D6之间的连接点上,而负载U和振荡电容器C2的一端被接在二极管D3和电感L2之间的连接点上,电容器C3被接在电容器C4和负载U及电容器C2另一端的连接点之间。这种安排,除改进负载电流的不对称外,使检测电路DET能更容易检测输入电压。即,当控制电路CON的控制输出加到如MOSFET这样的另一个开关元件Q2的源极时,通过测量全波整流器DB正输出端的电位便能容易地测量输入电压。因此,有可能根据输入电压的幅度更有效地抑制负载电流的波动。把二极管D6直接连接到全波整流器DB的正输出端,是为了防止由于变换器的高频振荡电压通过全波整流器加到电源侧而引起的工作不稳定,使用高速二极管作为二极管D6,将允许用低频的廉价整流器来用作全波整流器DB。
在图18所示的另一个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实施例中,省去了图17实施例中连接到全波整流器DB正输出端的二极管D6,而与一对开关元件Q1和Q2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4和电容器C1被安排成与全波整流器DB的正端或负端并联,而且,随着二极管D4和电容器C1连接的改变,二极管D5也被安排成与图3实施例中的方向相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对开关元件中的另一个Q2可实现电压降限幅器的功能。
在图19所示的另一个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实施例中,与图4的实施例相反,电容器C5与由放电二极管D4和直流电源电容器C1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因而,当开关元件Q1和Q2被转换成截止时,任何可能加到该串联电路上的压力均能象已经参照图3所说明的那样被吸收。在这种情况下,电容器C5的电容量可显著地小于直流电源电容器C1的容量。
在图20所示的又一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实施例中,与图18的实施例相反,例如,负载U和电容器C2,电容器C3可彼此相互替代,阻抗电容器C4的一端连接在负载U,电容器C2和电感L1之间的连接点,而不是连接在负载U,电容器C2和电容器C3之间的连接点。此外,电容器C3与负载U,电容器C2和另一个电容器C6相连,并插入在正负输出线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当开关元件Q1和Q2被转换成截止时,即使没有电容器C5,仍可实现防止受压作用。
在图21所示的另一个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实施例中,省去了图20实施例中附加的电容器。
在图22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变换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变压器T被安置在图21实施例中电容器C3的位置上,而电容器C3本身被串接在电容器C4和电感L1之间。另外,如放电灯之类的负载U及电容器C2被接在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上,而电容器C2也可以接在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上。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一端接在电容器C3和C4之间的连接点上。
在图17至22所示的各个实施例中,除上面说明之外的组成部分均与前面图2和图4实施例中的这些部分相同,并建立相同的功能。在图18至22的实施例中,以图17实施例中的相同方式装置了检测电路DET和控制电路CON。

Claims (23)

1、一个变换器装置,包括一个交流电源,一个用于对来自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输入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的全波整流器,一个连接在所述全波整流器输出端的变换器,和包括具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的负载电路,以及一个用于向所述变换器提供直流电源的直流电源电容器。
所述变换器包括一对用于控制所述直流电源电容器充放电的开关元件,充电二极管用于当变换器中再生功率时产生一个流向所述直流电源电容器的充电电流,放电二极管用于产生一个从所述直流电源电容器流向变换器的直流电流,一个阻抗元件连接在所述全波整流器的输出端和变换器中所述负载电路部分之间,一个阻抗元件设置在为所述直流电源电容器从所述交流电源通过所述全波整流器和所述变换器中一对开关元件中的一个充电的环路中。
2、一个变换器装置包括:
一个交流电源;
一个用于对来自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输入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的全波整流器(DB);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两输出端的第一正向二极管(D3)和第二反向二极管(D4)以及第一电容器(C1)连接;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两输出端的第一正向二极管(D3),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连接;
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元件(Q1)和(Q2)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容器(C1)之间的第三正向二极管(D5);
一个由电感(L1),第二电容器(C3)和负载组成的串联电路跨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Q2)的两端;
一个第三电容器(C4)通过所述负载电路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的两输出端;
一个电感元件插入在环路中,用于从所述交流电源通过所述整流器(DB)和第一开关元件(Q1)向所述第一电容器(C1)充电。
3、一个变换器装置包括:
一个交流电源;
一个用于对来自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输入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的全波整流器(DB);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两输出端的第一正向二极管(D3)和第二反向二极管(D4)以及第一电容器(C1)连接;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两输出端的所述第一正向二极管(D3),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连接;
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元件(Q1),(Q2)连接点和所述第一电容器(C1)之间的第三正向二极管(D5);
一个跨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Q2)的两端由电感(L1),第二电容器(C3),放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
一个第三电容器(C4),通过所述放电灯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两输出端;
一个第三电容器(C4),通过所述放电灯跨接于所述放电灯非电源侧的两端;
一个电感元件,插入在环路中,用于从所述交流电源通过所述整流器(DB)和第一开关元件(Q1)向所述第一电容器(C1)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变换器装置,其中所述电感元件被连接在所述第二开关元件(Q2)和所述整流器(DB)输出端的一个负输出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的变换器装置,其中所述电感元件被连接在所述整流器(DB)输出端的一个正输出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3)、和第三电容器(C4)的连接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的变换器装置,其中所述电感元件被连接在所述交流电源和所述整流器(DB)的交流电源输入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的变换器装置,其中所述电感元件被连接在所述整流器(DB)输出端的一个正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器(C4)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的变换器装置,其中所述电感元件与所述第一电容器(C1)串联连接在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Q2)正输出端连接的所述第三二极管(D5)阴极和第二开关元件(Q2)负输出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的变换器装置,其中所述电感元件与所述第三二极管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开关元件(Q2)正端和所述第一电容器(C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的变换器装置,其中所述电感元件也被用作谐振电感。
11、根据权利要求4的变换器装置,其中一个第四电容器(C2)的一端被连接到所述交流电源的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换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容器(C4)包括一个含有电容器的阻抗。
13、一个变换器装置,包括:
一个交流电源;
一个用于对来自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输入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的全波整流器(DB);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两输出端的第一正向二极管(D3),和第二反向二极管(D4),第一电容器(C1)连接;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所述两输出端的所述第一正向二极管(D3),与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连接;
第三正向二极管(D5)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元件(Q1,Q2)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一电容器(C1)之间;
一个由电感(L1),第二电容器(C3)和负载电路组成的串联电路,跨接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Q1)的两端;
一个第三电容器(C4)通过所述负载电路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的两输出端;
一个插入在一环路中的电感元件,用于从所述交流电源通过所述整流器(DB)和第二开关元件(Q2)向所述第一电容器(C1)充电。
14、一个变换器装置,包括:
一个交流电源;
一个用于对来自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输入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的全波整流器(DB);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两输出端的第一正向二极管(D3),第二反向二极管(D4)和第一电容器(C1)连接;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两输出端的所述第一正向二极管(D3),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连接;
第三正向二极管(D5),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元件(Q1,Q2)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一电容器(C1)之间;
一个由电感(L1),第二电容器(C3)和放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跨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Q1)的两端;
一个第三电容器(C4),通过所述放电灯连接于所述整流器(DB)的两输出端;
一个第四电容器(C2),通过所述放电灯跨接于所述放电灯非电源侧的两侧;和
一个插入在一环路中的电感元件,用于从交流电源通过所述整流器(DB)和第二开关元件(Q2)向所述第一电容器(C1)充电。
15、一个变换器装置,包括:
一个交流电源;
一个用于对来自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输入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的全波整流器(DB);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两输出端的第一正向二极管(D3),第二反向二极管(D4)和第一电容器(C1)连接;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的所述两输出端的所述第一正向二极管(D3),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连接;
第三正向二极管(D5),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元件(Q1,Q2)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一电容器(C1)之间;
一个由电感(L1),第二电容器(C3)和放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跨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Q1)的两端;
一个第三电容器(C4),连接在所述整流器(DB)的一个所述输出端和与所述第一正向二极管(D3)连接的所述放电灯之间;
一个第四电容器(C2),通过所述放电灯跨接于所述放电灯的非电源侧一端;
一个插入在一环路中的电感元件,用于从所述交流电源通过所述整流器(DB)和第二开关元件(Q2)向所述第一电容器(C1)充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变换器装置,其中所述电感元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Q1)和所述放电灯之间。
17、一个变换器装置,包括:
一个交流电源;
一个对来自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输入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的全波整流器(DB);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两输出端的第一正向二极管(D3),第二反向二极管(D4)和第一电容器(C1)连接;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两输出端的所述第一正向二极管(D3),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连接;
第三正向二极管(D5),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元件(Q1,Q2)连接点和所述第一电容器(C1)之间;
一个由电感L1,第二电容器(C3)和负载电路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跨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Q1)的两端;
一个第三电容器(C4),连接在所述整流器(DB)的所述输出端之一和与所述第一正向二极管(D3)连接的所述负载电路之间;
一个电感元件插入在一环路中,用于从所述交流电源通过所述整流器(DB)和第一开关元件(Q1)向所述第一电容器(C1)充电。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变换器装置,其中所述电感元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Q1)和所述负载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7的变换器装置,其中所述负载电路装有一个变压器,所述放电灯被接在其次级线圈上,第四电容器(C2)连接在所述放电灯的非电源端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7的变换器装置,其中第六二极管(D6)被连接在所述整流器(DB)的一个输出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3)与所述第三电容器(C4)的连接点之间。
21、一个变换器装置,包括:
一个交流电源;
一个用于对来自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输入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的全波整流器(DB);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两输出端的第一正向二极管(D3),第二反向二极管(D4)和第一电容器(C1)连接;
一个串联电路,通过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两输出端的所述第一正向二极管(D3),第一开关元件(Q1)和第二开关元件(Q2)连接;
第三正向二极管(D5)连接在所述第一与第二开关元件(Q1,Q2)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一电容器(C1)之间;
一个由电感(L1),第二电容器(C3)和放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跨接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Q1)的两端;
第三电容器(C4)连接在所述整流器(DB)的一个输出端和由所述第二电容器(C3)与连接在所述第一正向二极管(D3)的所述放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之间;
第四电容器(C2),通过所述放电灯跨接于所述放电灯的非电源侧两端;
一个电感元件插入在一环路中,用于从所述交流电源通过所述整流器(DB)和第一开关元件(Q1)向所述第一电容器(C1)充电。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变换器装置,其中所述电感元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Q1)和所述放电灯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1的变换器装置,其中第六电容器(C6)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D3)和所述第二电容器(C3)跨接于所述整流器(DB)的两输出端。
CN94100879A 1993-02-23 1994-01-21 变换器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306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5033771A JPH06245530A (ja) 1993-02-23 1993-02-23 電源装置
JP033771/93 1993-0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913A true CN1092913A (zh) 1994-09-28
CN1030634C CN1030634C (zh) 1996-01-03

Family

ID=12395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0087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30634C (zh) 1993-02-23 1994-01-21 变换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517403A (zh)
JP (1) JPH06245530A (zh)
KR (1) KR970004502B1 (zh)
CN (1) CN1030634C (zh)
CA (1) CA2113031C (zh)
DE (1) DE4400436C2 (zh)
TW (1) TW22707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0201A (zh) * 2011-05-12 2012-11-14 Abb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中断dc电流通路中电流流动的电路和方法
CN103647462A (zh) * 2007-08-29 2014-03-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交流直流变换装置、使用该交流直流变换装置的压缩机驱动装置和空调机
CN110345973A (zh) * 2019-07-25 2019-10-18 深圳市普颂电子有限公司 电涡流传感器及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30397A1 (de) * 1994-08-26 1996-02-29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Betrieb von Niederdruckentladungslampen
US5578907A (en) * 1994-09-19 1996-11-26 Tao; Kuang Z. Power supply circuit
DE19508468B4 (de) * 1994-11-25 2006-05-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Kadoma Stromversorgungseinrichtung
US5488269A (en) * 1995-02-10 1996-01-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ulti-resonant boost high power factor circuit
CN1040272C (zh) * 1995-03-15 1998-10-14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逆变装置
AU2228097A (en) * 1996-03-06 1997-09-22 Tecninter Ireland Limited An electronic ballast for a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TW408558B (en) * 1996-12-25 2000-10-11 Tec Corp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discharge lamp lighting apparatusv
US5994847A (en) * 1997-01-31 1999-11-30 Motorola Inc. Electronic ballast with lamp current valley-fill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US6404658B1 (en) 1999-05-13 2002-06-11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a DC voltage to an AC voltage
US6642706B2 (en) * 2001-06-13 2003-11-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etection of asymmetrical load in an AC circuit
ES2336082T3 (es) * 2001-06-22 2010-04-08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Balasto electronico.
EP1274162A1 (en) * 2001-07-04 2003-01-08 Magnetek S.p.A.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JP4596866B2 (ja) * 2003-09-09 2010-12-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
EP2064923B1 (en) * 2006-09-07 2011-12-21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Resonant driver with low-voltage secondary side control for high power led lighting
JP6798179B2 (ja) * 2016-07-29 2020-12-0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3レベルチョッパ装置
JP7176914B2 (ja) * 2018-09-28 2022-11-2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充電制御装置、作業機械及び充電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4776A (ja) * 1983-12-23 1985-07-1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源装置
JPS61227679A (ja) * 1985-03-31 1986-10-09 Toshiba Electric Equip Corp 電源装置
CA2056010C (en) * 1990-11-27 1997-05-27 Minoru Maehara Inverter device for stable, high power-factor input current supply
JP3085703B2 (ja) * 1990-11-27 2000-09-1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
DE69118501T2 (de) * 1990-12-25 1996-09-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Wechselrichteranordnung
JP3252394B2 (ja) * 1990-12-25 2002-02-0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
JPH0556659A (ja) * 1991-08-22 1993-03-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源装置
US5408403A (en) * 1992-08-25 1995-04-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wer supply circuit with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A2104737C (en) * 1992-08-26 1997-01-28 Minoru Maehara Inverter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7462A (zh) * 2007-08-29 2014-03-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交流直流变换装置、使用该交流直流变换装置的压缩机驱动装置和空调机
CN103647462B (zh) * 2007-08-29 2017-04-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交流直流变换装置、使用该交流直流变换装置的压缩机驱动装置和空调机
CN102780201A (zh) * 2011-05-12 2012-11-14 Abb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中断dc电流通路中电流流动的电路和方法
US9159511B2 (en) 2011-05-12 2015-10-13 Abb Technology Oy Circuit and method for interrupting a current flow in a DC current path
CN110345973A (zh) * 2019-07-25 2019-10-18 深圳市普颂电子有限公司 电涡流传感器及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517403A (en) 1996-05-14
KR970004502B1 (en) 1997-03-28
CA2113031C (en) 1998-06-23
CN1030634C (zh) 1996-01-03
KR940020652A (ko) 1994-09-16
DE4400436A1 (de) 1994-08-25
DE4400436C2 (de) 2002-11-28
TW227079B (en) 1994-07-21
JPH06245530A (ja) 1994-09-02
CA2113031A1 (en) 1994-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34C (zh) 变换器装置
CN1080081C (zh) 变换装置
CN1066294C (zh) 波形因子改进和电磁干扰降低的次谐振串联谐振换能器
US8503199B1 (en) AC/DC power converter with active rectification and input current shaping
CN1101618C (zh) 用于产生电介质阻隔放电的脉冲电压序列的电路
CN1600048A (zh) 具有无损切换的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
WO2004042903A1 (fr) Circuit de correction du facteur de puissance quasi actif permettant de commuter une alimentation
CN1135155A (zh) 多谐振高功率因数提升电路
CN1234142A (zh) Ac/dc转换器
JPH08761U (ja) ガス放電ランプ用安定器
CN1149812A (zh) 降低母线电压的集成升压式高功率因数电路
CN87107913A (zh) 电火花腐蚀金属加工用的脉冲发生器
CN1158749C (zh) 控制电路的电源电路
CN1305210C (zh) 零电压软开关直流-直流电源变换装置
CN1592061A (zh) 推挽式变换器及用于电源供应器、不断电供电系统的方法
CN100446394C (zh) 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器的交直流变换器
EP0878900A2 (en) Quasiresonant boost power converter with bidirectional inductor current
CN1130000C (zh) 开关电源
CN1120561C (zh) 零电压零电流开关混合型全桥三电平直流变换器
JP3681960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CN1220324C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507143A (zh) 采用双重并联谐振逆变回路的大功率中频电源
JP4488130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96975A (zh) 一种电焊接或电切割设备中的高压引弧装置
CN109861578A (zh) 一种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6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