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90843A - 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90843A
CN109290843A CN201811367936.2A CN201811367936A CN109290843A CN 109290843 A CN109290843 A CN 109290843A CN 201811367936 A CN201811367936 A CN 201811367936A CN 109290843 A CN109290843 A CN 109290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system
moment
torque
peak value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679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90843B (zh
Inventor
冯斌
宗学文
赵栓峰
于洋
魏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3679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90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90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0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90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0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5/00Automatic 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feed movement, cutt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of tool or work
    • B23Q15/007Automatic 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feed movement, cutt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of tool or work while the tool acts upon the workpiece
    • B23Q15/013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feed mov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本发明针对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可对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过程中的换向误差峰值有效预测,为研究换向误差抑制方法,进一步提升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奠定了基础。本发明可用于工业现场加工前评估倾斜进给系统加工误差,并采取换向误差抑制策略,从而在加工过程中有效保证了工件加工质量。

Description

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控机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倾斜进给系统常被用在数控机床中,相对于水平进给系统,倾斜进给系统具有结构设计紧凑、整体结构刚性高等优点,然而其运动过程中会受到外界重力分量的不利影响。换向误差是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换向时出现的运动误差。不同于水平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由反向间隙误差、装配制造引起的几何误差、外界重力分量、非线性摩擦力决定。然而对于全闭环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而言,换向过程中反向间隙误差与装配制造引起的几何误差比较小,因而换向误差主要受非线性摩擦力与重力分量的不利影响而决定。
为了克服倾斜进给系统中存在的外界重力分量,常采用数控系统重力分量补偿方法来抵消初始外界重力分量不利影响,然而加工过程中常出现负载质量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如需要添加或更换刀具、动力头),将导致未抵消重力分量的余量产生,其与摩擦力一起,造成较大的换向误差尖峰,严重影响倾斜进给系统运动精度。换向误差峰值是换向误差的重要特征参数,其大小直接影响工件加工误差。因此工件实际加工前,迫切需要能够准确预测换向误差峰值的方法,其对于研究换向误差抑制,降低加工误差,保证加工质量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以实现工件加工前对换向误差峰值的预测,从而为采取换向误差抑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提升工件加工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初始状态下的负载质量M0和倾斜角θ;
步骤二,根据负载质量M0和倾斜角θ计算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初始状态下重力分量力矩Tg0,将计算获得的初始状态下重力分量力矩Tg0输入到数控系统重力补偿功能相应参数中,并设置重力补偿功能GCP生效;
步骤三,通过数控系统获得倾斜进给系统运动轨迹插补指令xr、运动轨迹插补速度vr、运动轨迹插补加速度ar,通过运行参数设置界面得到倾斜进给系统伺服控制参数;
步骤四,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在插补器输出下完成多个恒速点的直线运动,并采集换向过程中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值u,得出伺服电机力矩平均值Tm_a,从而获得各个恒速条件下摩擦力矩Tf与速度的对应关系,进而获得倾斜进给系统的正负运动方向最大静摩擦力矩值Tfs
步骤五,获取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由添加刀具或动力头导致的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重力分量力矩Tg1
步骤六,依据换向过程运动学,建立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式及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求解方程;
步骤七,求解过渡时间Tb,迭代算法从换向时刻iT开始,计算(i+N)T时刻的跟随误差ex、速度环速度指令vc、实际运动速度v、速度环误差项ev、速度环比例增益项vpe、速度环积分项vie、伺服控制器部分产生的力矩控制变量uce、伺服控制器产生的输出力矩Tce,通过不断迭代计算,直至近似等式Tce((i+N)T)≈ΔTg+Tfs成立,得到迭代次数N,进而得到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Tb
步骤八,将获得的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Tb代入到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式,结合已知的倾斜进给系统运动轨迹插补指令xr、换向时刻t0、运动轨迹插补速度vr及响应时间系数λ,从而求出该工况下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ep
步骤一中,负载质量M0和倾斜角θ通过数控机床产品说明书获取。
步骤二中,计算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初始状态下重力分量力矩Tg0表示为:
Tg0=M0·gsinθ·rg (20)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rg为传动比;将计算获得的初始状态下重力分量力矩Tg0输入到数控系统重力补偿功能相应参数中,并设置重力补偿功能GCP生效以抵消重力分量力矩Tg0,此时伺服电机输出力矩Tm表示为:
Tm=Tce+Tg0 (21)
式中:Tce为伺服控制器产生的输出力矩;伺服电机输出力矩Tm通过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u生成,表示为:
Tm=u(t)·Kt (22)
式中:Kt为力矩常数,通过伺服驱动器说明书获得,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u表示为:
u=uce+ug0 (23)
式中:uce为伺服控制器部分产生的力矩控制变量;ug0为抵消重力分量力矩Tg0产生的力矩控制变量即:
步骤三中,进给系统伺服控制参数包括位置环比例增益Kpp、速度环比例增益Kvp、速度环积分增益Kvi、速度前馈系数KVF、加速度前馈系数KAF、速度环采样及控制周期T。
步骤四中,基于力矩平衡原理,该匀速条件下,伺服电机输出力矩平均值Tm_a与重力分量力矩Tg0差等于倾斜进给系统正负运动方向摩擦力矩值Tf
得到各个恒速条件下的摩擦力矩Tf与速度的对应关系,通过不同运动速度条件下摩擦力矩Tf变化趋势,得出零速时正负运动方向的最大静摩擦力矩值Tfs
步骤五中,重力分量力矩Tg1表示为:
Tg1=M1·gsinθ·rg (26)
其中,M1为添加刀具或动力头导致的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负载质量。
步骤六中,采集换向过程中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u,获取伺服电机输出力矩Tm,结合步骤四获取的倾斜进给系统正负运动方向最大静摩擦力矩Tfs,基于力矩平衡原理,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过程中满足下式:
式中:ΔTg为数控系统重力补偿生效后,未抵消重力分量的余量;若倾斜进给系统工作台在t0时刻到达换向位置,ts时刻开始滑动,te时刻到达换向误差峰值,依据换向过程运动学,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ep表示为:
式中:v为倾斜进给系统工作台实际运动速度;Δe为换向过程中的测量误差;Db为弹性约束;由于忽略Δe和Db值,同时从t0时刻开始到ts时刻之前,认为反馈位置x保持不变,其值近似为xr(t0)即x(t)≈xr(t0),t∈[t0,ts],因而换向过程中的换向误差峰值ep表示为:
同时由式(10)进一步推出换向时刻t0到滑动时刻ts之间的换向误差ex(t):
ex(t)≈xr(t)-xr(t0),t∈[t0,ts] (30)
由滑动时刻ts到峰值时刻te之间时间比较短,认为速度变化曲率较小,呈线性变化;在滑动时刻ts,倾斜进给系统工作台运动速度v从零开始变化且运动轨迹插补速度为vr(ts),在换向误差峰值时刻te,vr=v且换向误差到达最大峰值,从而形成底为vr(ts),高为(te-ts)的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即为该段时间内的换向误差,因此
将式(12)代入式(10),得到:
设(te-ts)=λ(ts-t0),其中λ为响应时间系数,其值与进给系统动态性能及位置轨迹指令xr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取响应时间系数λ为0.2;同时设换向时刻t0到滑动时刻ts之间的时间间隔为过渡时间Tb,即Tb=ts-t0,结合上述所述,式(13)写为:
式(14)即为建立的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式,同时由式(14)知,换向误差峰值预测的关键在于求取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Tb
倾斜进给系统的运动控制为离散控制系统,因而设iT时刻工作台到达换向位置即t0=iT,(i+N)·T时刻工作台开始滑动即ts=(i+N)·T,Tb=N·T,其中N为迭代次数,依据工作台滑动形成条件,结合式(8)及式(11),考虑到离散方程步距影响,力矩与误差的相关方程式均采用近似相等,建立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求解方程,如下式所示:
步骤七中,计算(i+N)T时刻的速度环速度指令vc、实际运动速度v、速度环误差项ev表示为:
式中:vff为速度前馈输出项vff=KVF·vr
计算(i+N)T时刻的速度环比例增益项vpe、速度环积分项vie表示为:
式中:iT时刻速度环积分项vie(iT)≈0;
计算(i+N)T时刻伺服控制器部分产生的力矩控制变量uce表示为:
uce((i+N)T)=vpe((i+N)T)+vie((i+N)T)+aff((i+N)T) (37)
式中:aff为加速度前馈输出项aff=KAF·ar
计算(i+N)T时刻伺服控制器产生的输出力矩Tce表示为:
Tce((i+N)T)=uce((i+N)T)·Kt (3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依据倾斜进给系统负载质量信息、倾斜角、运动轨迹参数、最大静摩擦力矩、相关动态特性信息及伺服控制参数,基于换向过程运动学、动力学及力矩平衡原理,通过数学推导,建立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式及过渡时间求解方程,采用动态迭代算法,获取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并将其代入到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式,从而计算出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本发明针对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可对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过程中的换向误差峰值有效预测,为研究换向误差抑制方法,进一步提升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奠定了基础。本发明可用于工业现场加工前评估倾斜进给系统加工误差,并采取换向误差抑制策略,从而在加工过程中有效保证了工件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倾斜进给系统模型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运动轨迹指令图;
图3为本发明的换向误差图;
图4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4,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数控机床产品说明书,获取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初始状态下的负载质量M0和倾斜角θ;
步骤二,计算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初始状态下重力分量力矩Tg0可表示为:
Tg0=M0·gsinθ·rg (39)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rg为传动比;将计算获得的初始状态下重力分量力矩Tg0输入到数控系统重力补偿功能相应参数中,并设置重力补偿功能GCP生效以抵消重力分量力矩Tg0,此时伺服电机输出力矩Tm可表示为:
Tm=Tce+Tg0 (40)
式中:Tce为伺服控制器产生的输出力矩;伺服电机输出力矩Tm通过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u生成,可表示为:
Tm=u(t)·Kt (41)
式中:Kt为力矩常数,可通过伺服驱动器说明书获得,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u可表示为:
u=uce+ug0 (42)
式中:uce为伺服控制器部分产生的力矩控制变量;ug0为抵消重力分量力矩Tg0产生的力矩控制变量即:
步骤三,通过数控系统可获得倾斜进给系统运动轨迹插补指令xr、运动轨迹插补速度vr、运动轨迹插补加速度ar,通过运行参数设置界面得到进给系统伺服控制参数,进给系统伺服控制参数包括位置环比例增益Kpp、速度环比例增益Kvp、速度环积分增益Kvi、速度前馈系数KVF、加速度前馈系数KAF、速度环采样及控制周期T;
步骤四,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在插补器输出下完成从零速到2mm/s的速度范围内,速度间隔为0.2mm/s条件下的多个恒速点的直线运动,并采集运动过程中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u,将加减速段的数据去除,求取匀速段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u的平均值ua,进而得出伺服电机力矩平均值Tm_a,基于力矩平衡原理,该匀速条件下,伺服电机输出力矩平均值Tm_a与重力分量力矩Tg0差(Tm_a-Tg0)等于倾斜进给系统正负运动方向摩擦力矩值Tf
最终可以得到各个恒速条件下的摩擦力矩Tf与速度的对应关系,通过运动速度0.2mm/s、0.4mm/s条件下摩擦力矩Tf变化趋势,可得出零速时正负运动方向的最大静摩擦力矩值Tfs
步骤五,若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需添加刀具或动力头,导致此时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负载质量变为M1,产生的重力分量力矩Tg1可表示为:
Tg1=M1·g·sinθ·rg (45)
步骤六,采集换向过程中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u,获取伺服电机输出力矩Tm,结合步骤四获取的倾斜进给系统正负运动方向最大静摩擦力矩Tfs,基于力矩平衡原理,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过程中应满足下式:
式中:ΔTg为数控系统重力补偿生效后,未抵消重力分量的余量;若倾斜进给系统工作台在t0时刻到达换向位置,ts时刻开始滑动,te时刻到达换向误差峰值,依据换向过程运动学,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ep可表示为:
式中:v为倾斜进给系统工作台实际运动速度;Δe为换向过程中的测量误差;Db为弹性约束;由于Δe和Db值较小可忽略,同时从t0时刻开始到ts时刻之前,可认为反馈位置x基本保持不变,其值近似为xr(t0)即x(t)≈xr(t0),t∈[t0,ts],因而换向过程中的换向误差峰值ep可表示为:
同时由式(10)可进一步推出换向时刻t0到滑动时刻ts之间的换向误差ex(t):
ex(t)≈xr(t)-xr(t0),t∈[t0,ts] (49)
由滑动时刻ts到峰值时刻te之间时间比较短,可认为速度变化曲率较小,呈线性变化。在滑动时刻ts,倾斜进给系统工作台运动速度v从零开始变化且运动轨迹插补速度为vr(ts),在换向误差峰值时刻te,vr=v且换向误差到达最大峰值,从而形成底为vr(ts),高为(te-ts)的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即为该段时间内的换向误差,因此
将式(12)代入式(10),可得:
设(te-ts)=λ(ts-t0),其中λ为响应时间系数,其值与进给系统动态性能及位置轨迹指令xr密切相关,依据经验,一般情况下取响应时间系数λ为0.2。同时设换向时刻t0到滑动时刻ts之间的时间间隔为过渡时间Tb,即Tb=ts-t0,结合上述所述,式(13)可写为:
式(14)即为建立的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式,同时由式(14)可见,换向误差峰值预测的关键在于求取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Tb
倾斜进给系统的运动控制为离散控制系统,因而设iT时刻工作台到达换向位置即t0=iT,(i+N)·T时刻工作台开始滑动即ts=(i+N)·T,Tb=N·T,其中N为迭代次数。依据工作台滑动形成条件,结合式(8)及式(11),考虑到离散方程步距影响,力矩与误差的相关方程式均采用近似相等,建立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求解方程,如下式所示:
步骤七,开始求解过渡时间Tb即求取迭代次数N,基于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求解方程式(15),首先由倾斜进给系统在iT时刻达到换向位置,得出从该时刻开始在(i+N)T时刻的跟随误差ex为:
ex((i+N)T)≈xr((i+N)T)-xr(iT) (54)
式中:迭代算法执行次数N初始值为1即N=1;
步骤八,计算(i+N)T时刻的速度环速度指令vc、实际运动速度v、速度环误差项ev可表示为:
式中:vff为速度前馈输出项vff=KVF·vr
步骤九,计算(i+N)T时刻的速度环比例增益项vpe、速度环积分项vie可表示为:
式中:iT时刻速度环积分项vie(iT)≈0;
步骤十,计算(i+N)T时刻伺服控制器部分产生的力矩控制变量uce可表示为:
uce((i+N)T)=vpe((i+N)T)+vie((i+N)T)+aff((i+N)T) (57)
式中:aff为加速度前馈输出项aff=KAF·ar
步骤十一,计算(i+N)T时刻伺服控制器产生的输出力矩Tce可表示为:
Tce((i+N)T)=uce((i+N)T)·Kt (58)
步骤十二,此时若近似等式Tce((i+N)T)≈ΔTg+Tfs不成立,则迭代算法执行次数N更新为:N=N+1;
步骤十三,重复执行步骤七至十二,直到近似等式Tce((i+N)T)≈ΔTg+Tfs成立,迭代算法结束,此时得到的迭代次数N即为满足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求解方程的解,进而得到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Tb=N·T;
步骤十四,基于获得的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Tb,将其代入到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式(14),结合已知的倾斜进给系统运动轨迹插补指令xr、换向时刻t0、工作台命令速度vr、及响应时间系数λ,从而可求出该工况下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ep
图1中,QUA为量化器,ZOH为保持器,ug0为抵消重力分量力矩产生的力矩控制变量,J为等效惯量。
实施例:
基于三轴精密伺服工作台开展本发明的实验验证工作。该平台采用高分辨率光栅尺进行全闭环运动控制,其垂直Z轴(倾斜角θ=90°)为典型倾斜进给系统,主要参数分别为:Kpp=98.5s-1;Kvp=0.112V·s/mm;Kvi=19.3V·s/mm;KAF=0.0013V·s2/mm;KVF=1V·s2/mm;Kt=2.6875N·m/V;rg=2.5465mm/rad;T=1ms;M0=80Kg。设置重力补偿功能GCP生效,以抵消Z轴工作台重力分量,通过采集多个恒速点换向过程中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u,获取正方向最大静摩擦力矩值Tfs=1.0841N·m,负方向最大静摩擦力矩值Tfs=-1.2548N·m,将质量为10Kg的负载质量块加载到Z轴工作台,此时Z轴工作台负载质量变为M1=90Kg,Z轴运动轨迹插补指令xr为正弦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其为幅度R=25mm,角速度ω=0.33rad/s,可见其包含B、C两处换向过程,下面以C处换向误差峰值预测为例进行说明,由运动轨迹插补指令xr可知,在换向时刻t0=14.137s到达换向位置,基于过渡时间求解方程,求出该工况下过渡时间Tb=0.086s,将上述值代入到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式(14),可得该工况下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ep为:
ep≈xr(t0+Tb)-xr(t0)+0.5·λvr(t0+Tb)·Tb
=Rsin(ω(t0+Tb))-Rsin(ωt0)+0.5λ·R·ωcos(ω(t0+Tb))·Tb
=25sin(0.33·(14.137+0.086))-25sin(0.33·(14.137))+
0.5·0.2·25·0.33·cos(0.33·(14.137+0.086))·0.086≈0.0123mm=12.3μm
Z轴运动过程中C处的换向误差如图3所示,C处实际换向误差峰值为11.2μm,而预测换向误差峰值ep为12.3μm,预测偏差为12.3-11.2=1.1μm,由于计算过程中存在积分近似、响应时间系数λ值难以精确等原因导致上述预测偏差产生。但预测偏差值相对实际换向误差峰值较小,因而预测换向误差峰值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换向误差峰值,可用于对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的有效预测。

Claims (8)

1.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初始状态下的负载质量M0和倾斜角θ;
步骤二,根据负载质量M0和倾斜角θ计算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初始状态下重力分量力矩Tg0,将计算获得的初始状态下重力分量力矩Tg0输入到数控系统重力补偿功能相应参数中,并设置重力补偿功能GCP生效;
步骤三,通过数控系统获得倾斜进给系统运动轨迹插补指令xr、运动轨迹插补速度vr、运动轨迹插补加速度ar,通过运行参数设置界面得到倾斜进给系统伺服控制参数;
步骤四,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在插补器输出下完成多个恒速点的直线运动,并采集换向过程中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值u,得出伺服电机力矩平均值Tm_a,从而获得各个恒速条件下摩擦力矩Tf与速度的对应关系,进而获得倾斜进给系统的正负运动方向最大静摩擦力矩值Tfs
步骤五,获取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由添加刀具或动力头导致的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重力分量力矩Tg1
步骤六,依据换向过程运动学,建立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式及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求解方程;
步骤七,求解过渡时间Tb,迭代算法从换向时刻iT开始,计算(i+N)T时刻的跟随误差ex、速度环速度指令vc、实际运动速度v、速度环误差项ev、速度环比例增益项vpe、速度环积分项vie、伺服控制器部分产生的力矩控制变量uce、伺服控制器产生的输出力矩Tce,通过不断迭代计算,直至近似等式Tce((i+N)T)≈ΔTg+Tfs成立,得到迭代次数N,进而得到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Tb
步骤八,将获得的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Tb代入到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式,结合已知的倾斜进给系统运动轨迹插补指令xr、换向时刻t0、运动轨迹插补速度vr及响应时间系数λ,从而求出该工况下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e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负载质量M0和倾斜角θ通过数控机床产品说明书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计算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初始状态下重力分量力矩Tg0表示为:
Tg0=M0·g·sinθ·rg (1)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rg为传动比;将计算获得的初始状态下重力分量力矩Tg0输入到数控系统重力补偿功能相应参数中,并设置重力补偿功能GCP生效以抵消重力分量力矩Tg0,此时伺服电机输出力矩Tm表示为:
Tm=Tce+Tg0 (2)
式中:Tce为伺服控制器产生的输出力矩;伺服电机输出力矩Tm通过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u生成,表示为:
Tm=u(t)·Kt (3)
式中:Kt为力矩常数,通过伺服驱动器说明书获得,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u表示为:
u=uce+ug0 (4)
式中:uce为伺服控制器部分产生的力矩控制变量;ug0为抵消重力分量力矩Tg0产生的力矩控制变量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进给系统伺服控制参数包括位置环比例增益Kpp、速度环比例增益Kvp、速度环积分增益Kvi、速度前馈系数KVF、加速度前馈系数KAF、速度环采样及控制周期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基于力矩平衡原理,该匀速条件下,伺服电机输出力矩平均值Tm_a与重力分量力矩Tg0差等于倾斜进给系统正负运动方向摩擦力矩值Tf
得到各个恒速条件下的摩擦力矩Tf与速度的对应关系,通过不同运动速度条件下摩擦力矩Tf变化趋势,得出零速时正负运动方向的最大静摩擦力矩值Tf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重力分量力矩Tg1表示为:
Tg1=M1·g·sinθ·rg (7)
其中,M1为添加刀具或动力头导致的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负载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采集换向过程中伺服电机力矩控制变量u,获取伺服电机输出力矩Tm,结合步骤四获取的倾斜进给系统正负运动方向最大静摩擦力矩Tfs,基于力矩平衡原理,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过程中满足下式:
式中:ΔTg为数控系统重力补偿生效后,未抵消重力分量的余量;若倾斜进给系统工作台在t0时刻到达换向位置,ts时刻开始滑动,te时刻到达换向误差峰值,依据换向过程运动学,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ep表示为:
式中:v为倾斜进给系统工作台实际运动速度;Δe为换向过程中的测量误差;Db为弹性约束;由于忽略Δe和Db值,同时从t0时刻开始到ts时刻之前,认为反馈位置x保持不变,其值近似为xr(t0)即x(t)≈xr(t0),t∈[t0,ts],因而换向过程中的换向误差峰值ep表示为:
同时由式(10)进一步推出换向时刻t0到滑动时刻ts之间的换向误差ex(t):
ex(t)≈xr(t)-xr(t0),t∈[t0,ts] (11)
由滑动时刻ts到峰值时刻te之间时间比较短,认为速度变化曲率较小,呈线性变化;在滑动时刻ts,倾斜进给系统工作台运动速度v从零开始变化且运动轨迹插补速度为vr(ts),在换向误差峰值时刻te,vr=v且换向误差到达最大峰值,从而形成底为vr(ts),高为(te-ts)的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即为该段时间内的换向误差,因此
将式(12)代入式(10),得到:
设(te-ts)=λ(ts-t0),其中λ为响应时间系数,其值与进给系统动态性能及位置轨迹指令xr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取响应时间系数λ为0.2;同时设换向时刻t0到滑动时刻ts之间的时间间隔为过渡时间Tb,即Tb=ts-t0,结合上述所述,式(13)写为:
式(14)即为建立的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式,同时由式(14)知,换向误差峰值预测的关键在于求取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Tb
倾斜进给系统的运动控制为离散控制系统,因而设iT时刻工作台到达换向位置即t0=iT,(i+N)·T时刻工作台开始滑动即ts=(i+N)·T,Tb=N·T,其中N为迭代次数,依据工作台滑动形成条件,结合式(8)及式(11),考虑到离散方程步距影响,力矩与误差的相关方程式均采用近似相等,建立倾斜进给系统过渡时间求解方程,如下式所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计算(i+N)T时刻的速度环速度指令vc、实际运动速度v、速度环误差项ev表示为:
式中:vff为速度前馈输出项vff=KVF·vr
计算(i+N)T时刻的速度环比例增益项vpe、速度环积分项vie表示为:
式中:iT时刻速度环积分项vie(iT)≈0;
计算(i+N)T时刻伺服控制器部分产生的力矩控制变量uce表示为:
uce((i+N)T)=vpe((i+N)T)+vie((i+N)T)+aff((i+N)T) (18)
式中:aff为加速度前馈输出项aff=KAF·ar
计算(i+N)T时刻伺服控制器产生的输出力矩Tce表示为:
Tce((i+N)T)=uce((i+N)T)·Kt(19)。
CN201811367936.2A 2018-11-16 2018-11-16 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 Active CN109290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7936.2A CN109290843B (zh) 2018-11-16 2018-11-16 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7936.2A CN109290843B (zh) 2018-11-16 2018-11-16 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90843A true CN109290843A (zh) 2019-02-01
CN109290843B CN109290843B (zh) 2021-02-05

Family

ID=65143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67936.2A Active CN109290843B (zh) 2018-11-16 2018-11-16 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908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1018A (zh) * 2021-11-08 2022-04-05 陕西科控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反向跃冲误差峰值离线预测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5238A (ja) * 1997-09-05 1999-03-30 Toshiba Mach Co Ltd Ncプログラム作成方法、作成装置及びnc工作機械の制御方法
CN1522829A (zh) * 2003-02-19 2004-08-25 ��ǿ�ʽ 数字控制装置及数字控制方法
CN102596496A (zh) * 2010-01-08 2012-07-18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机床的机械位移修正系统
CN103163830A (zh) * 2011-12-12 2013-06-19 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五轴端铣刀补偿中运动突变现象的控制方法
CN104070414A (zh) * 2013-03-27 2014-10-01 发那科株式会社 数控机床以及数控机床的主轴误差修正方法
CN108717287A (zh) * 2018-05-29 2018-10-30 西安科技大学 半闭环控制方式下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摩擦误差峰值预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5238A (ja) * 1997-09-05 1999-03-30 Toshiba Mach Co Ltd Ncプログラム作成方法、作成装置及びnc工作機械の制御方法
CN1522829A (zh) * 2003-02-19 2004-08-25 ��ǿ�ʽ 数字控制装置及数字控制方法
CN102596496A (zh) * 2010-01-08 2012-07-18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机床的机械位移修正系统
CN103163830A (zh) * 2011-12-12 2013-06-19 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五轴端铣刀补偿中运动突变现象的控制方法
CN104070414A (zh) * 2013-03-27 2014-10-01 发那科株式会社 数控机床以及数控机床的主轴误差修正方法
CN108717287A (zh) * 2018-05-29 2018-10-30 西安科技大学 半闭环控制方式下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摩擦误差峰值预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1018A (zh) * 2021-11-08 2022-04-05 陕西科控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反向跃冲误差峰值离线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90843B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0394B (zh) 一种直线运动模组精确控制方法
JP5327722B2 (ja) ロボットの負荷推定装置及び負荷推定方法
CN100562823C (zh) 一种复杂轨迹的轮廓控制方法
WO2021036630A1 (zh) 激光熔覆搭接控制方法、激光头动态调高方法及系统
CN107283828B (zh) 3d打印装置、打印方法及其运动控制方法
CN1217248C (zh) 数控方法
US2011001000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Manipulator
JP2013244550A (ja) ロボットプログラム変更装置
JPH05308044A (ja) 精密位置決め装置
KR101653084B1 (ko) 레이저 가공 장치
US20080141836A1 (en) Machining apparatus for noncircular shapes
CN101408764A (zh) 位置控制装置
JP3811088B2 (ja) サーボ制御方法
CN109290843A (zh) 精密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换向误差峰值预测方法
KR100450455B1 (ko) 서보 제어 방법
CN108829034B (zh) 一种数控机床倾斜进给系统摩擦误差补偿方法
JP2018128986A (ja) 経路補正方法及び多軸加工機の制御装置
CN106292279B (zh) 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电机位置伺服系统输出反馈控制方法
JP3936242B2 (ja) サーボモータ制御用コントローラにおけるゲイン設定法、コントローラの有効性検証法およびロボット制御法
JP6068779B2 (ja) 直進型及び回転型ロボットの制御装置
Bianco et al. Smooth profile generation for a tile printing machine
CN111353119A (zh) 一种基于轨道机械能的双足行走稳定性分析方法
CN117400237A (zh) 火箭固体燃料整形机器人的轨迹跟踪和力柔顺控制方法
CN110231823B (zh) 一种双轮机器人的直接控制方法
JP4137321B2 (ja) 移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