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1510B - 一种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1510B
CN109281510B CN201710593576.7A CN201710593576A CN109281510B CN 109281510 B CN109281510 B CN 109281510B CN 201710593576 A CN201710593576 A CN 201710593576A CN 109281510 B CN109281510 B CN 109281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box body
layer frame
parking box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35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81510A (zh
Inventor
王仁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5935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81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81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1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81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1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库,选定车辆所需要进出的停车箱体;S2:循环移库,直至选出需要进出车辆的停车箱体;若所选定需要进出车辆的停车箱体处于底层框架中底层初始位置,则直接进入步骤S3;S3:车辆进出,车辆进出处于底层框架中底层初始位置停车箱体,车辆进出的方向与停车箱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车辆进出的方向与停车箱体的循环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重合;本发明通过选库、循环移库和车辆进出三步的配合,实现了车辆的停放与提取,操作方法简单,存取车辆用时大为降低,因此具有明显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停车库,特别是涉及一种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汽车不断增加,与日俱增的车与有限的停车空间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深化, “停车难”成为汽车消费迅速增长带来的突出的现象。正是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立体车库的研究应运而生,立体车库能够很好的利用地面以上有限的空间,成为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有效的途径,我国立体车库停车产业与其配套产业目前正在成为潜力巨大的前途性产业。然而由于技术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立体车库目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专利CN202672812U公开了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停车库(参考附图1),主要由5部分组成:钢结构部分、传动部分、托盘部分、托盘轨道部分、动力部分,其通过动力部分的电机和减速机动力输出及传导,带动传动部分的托盘支撑板上下循环往复转动;托盘辊轮在托盘轨道内上下滑动,并且保证载车板的平衡。在该专利中采用单电机作为动力源控制链条转动。
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垂直立体型车库很多与以上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相类似(或采用类似“风车”的结构),以单个中央核心电机作为旋转动力,采用如此方式,中央核心电机往往负荷所有车厢的旋转动能,输出较大。另外,由于使用时,停车车厢一般会按序分配,会出现车辆均停泊在同一侧厢体中,而另一侧厢体全空的情况,则该电机将要负荷所有车辆提升的功率。例如:若立体车库有5层车库结构,现有5辆车全部停置于立体车库的一侧,则中央核心电机的输出功率至少需要支撑接近10吨左右重量物体的提升,如此导致电机选择必须为大功率电机,从而出现高能耗的问题;而且大功率电机的使用会带来较大的噪音污染,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操作立体停车库的方法。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以期能较好的克服以上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可靠性高的、安全性高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
所述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包括顶层单元、底层单元、中层单元及停车箱体;所述顶层单元由1个顶层框架构成,所述底层单元由1个底层框架构成,所述中层单元由n层中层框架构成,所述n为自然数,所述中层框架被设置于中层单元中部的垂直分割面分为第一中层框架和第二中层框架;所述停车箱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停车箱体数量为2n+2个,分别放置于所述顶层框架、所述底层框架以及n个所述第一中层框架和n个所述第二中层框架内;所述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还包括循环移动系统,所述循环移动系统带动所述车库内部所述停车箱体进行循环移动,所述长方体结构停车箱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停车箱体的循环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重合;
所述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库,
选定车辆所需要进出的停车箱体;
S2:循环移库,
若所选定需要进出车辆的停车箱体不处于底层框架中,则所述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中的全部停车箱体按一定的运行方式进行循环移动,即所述底层框架中处于底层初始位置的所述停车箱体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作用下运行至所述车库的第一中层框架一侧下方,然后与第一中层框架一侧的其它停车箱体一起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作垂直上升动作;与此同时,所述顶层框架中处于顶层初始位置的所述停车箱体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运行至所述车库第二中层框架一侧上方,然后与第二中层框架一侧的其它停车箱体一起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作垂直下降动作;在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位于所述底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上移进入第1层所述第一中层框架中,位于第1层所述第一中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上移进入第2层所述第一中层框架,以此类推,位于第n层所述第一中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进入所述顶层框架中;位于所述顶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下移进入第n层所述第二中层框架中,位于第n层所述第二中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下移进入第n-1层所述第二中层框架,以此类推,位于第1层所述第二中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进入所述底层框架中;紧接着,进入所述顶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移动到顶层初始位置,进入所述底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移动到底层初始位置;重复以上循环移动的运行方式直至所选定需要进出车辆的停车箱体处于底层框架中并移动至底层初始位置,然后进入步骤S3;
若所选定需要进出车辆的停车箱体处于底层框架中底层初始位置,则直接进入步骤S3;
S3:车辆进出,
车辆进出处于底层框架中底层初始位置停车箱体,车辆进出的方向与停车箱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车辆进出的方向与所述停车箱体的循环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重合。
所述长方体结构停车箱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停车箱体的循环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重合,即车厢架构依车辆方向首尾相连排列后再堆叠,升降时首尾连接旋转,车辆进出车库位置在车库窄侧,适合较为狭长的地块。
根据本发明背景技术中对现有技术所述,随着社会发展,汽车不断增加,与日俱增的车与有限的停车空间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深化,“停车难”成为汽车消费迅速增长带来的突出的现象;正是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立体车库的研究应运而生,立体车库能够很好的利用地面以上有限的空间,成为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有效的途径,我国立体车库停车产业与其配套产业目前正在成为潜力巨大的前途性产业,然而由于技术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立体车库目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本发明通过选库、循环移库和车辆进出三步的配合,实现了车辆的停放与提取,操作方法简单,存取车辆用时大为降低,因此具有明显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公开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顶层框架、底层框架、中层框架均为长方体结构。
此处,长方体结构有利于配合长方体结构停车箱体,在实际情况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形状。
更进一步地,构成所述中层单元的相邻两个所述中层框架之间均具有结构相同的配合机构,所述配合机构由设置在所述中层框架顶部的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与设置在所述中层框架底部相匹配的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共同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顶层单元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中层单元顶部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相匹配的凸起或凹陷结构,所述底层单元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中层单元底部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相匹配的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
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设置凹陷结构与凸起结构的目的在于可稳定叠加,模块化的设计使得在稳定叠加的同时又可根据实际车流量加减整个车库的高度,即根据车流量设计车库的大小,极大的节省了成本。
更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移动系统包括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垂直移动机构、底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所述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用于移动处于所述顶层框架内部的所述停车箱体;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用于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中层框架内部所述停车箱体;所述底部移动机构用于移动处于所述底层框架内部的停车箱体。
更进一步地,构成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所述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包括第一升降部件及第一平移部件,所述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托板,所述第一升降部件用于提升或降低处于所述顶层框架中所述停车箱体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平移部件用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处于所述顶层框架中所述停车箱体的位置,所述第一托板用于直接支撑进入所述顶层框架中的停车箱体。
更进一步地,构成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所述底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包括第二升降部件及第二平移部件,所述底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二托板,所述第二升降部件用于提升或降低处于所述底层框架中所述停车箱体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平移部件用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处于所述底层框架中所述停车箱体的位置,所述第二托板用于直接支撑进入所述底层框架中的停车箱体。
对于顶层框架的第一托板和底层框架的第二托板,可以默认其初始位置为顶层框架和底层框架的水平中心位,亦即停车箱体处于水平中心位,方便车辆的进出和循环移库。
更进一步地,构成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由电机及相配套传送链条构成,用于控制处于所述中层框架中停车箱体的上升或下降。
更进一步地,构成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的所述电机及链条对称的分布于所述中层单元上,所述停车箱体位于所述链条形成的包裹内部,所述停车箱体有四条垂直棱边,每个垂直棱边上的齿轮与所述链条相啮合或配合,或每个面上的垂直支撑结构上的齿轮与所述链条相啮合或配合。
所述垂直移动机构包含M台电机以及N条与所述电机相匹配的链条,M台所述电机排成N列且分布在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前后或左右侧面或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顶角并与N条所述链条一一对应,其中,M、N为自然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M为偶数,所述M台所述电机均匀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前/后面或左/右侧面或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顶角,所述链条与均匀对称分布的N列所述电机一一对应。
更进一步地,所述M台所述电机均匀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前/后面上时,所述电机放置的位置不影响所述停车箱体前/后面的运行。
更进一步地,全部所述链条的运行速度一致,其中,设置在所述n层第一中层框架、所述n层第二中层框架相背离两侧的两链条组的运行方向相反,设置在所述中层单元中部的所述垂直分割面上的链条组的运行方向与另两链条组的运行方向相同。
本发明采用分立式电机排布法,将所述电机分布于所述停车箱体中,每两台或一台所述电机共同驱动一条相匹配的所述链条,所述停车箱体有八个顶角,所以所述停车箱体应该有8个所述电机与所述链条相匹配;也可以有4个所述电机与所述链条相匹配,即所述停车箱体前/后面或左/右侧或四个角安装四个所述电机,且电机及链条在所述中层单元的所述第一中层框架和第二中层框架呈对称分布,当链条的运行满足条件:全部所述链条的运行速度一致,其中,设置在所述n层第一中层框架、所述n层第二中层框架相背离两侧的两链条组的运行方向相反,设置在所述中层单元中部的所述垂直分割面上的链条组的运行方向与另两链条组的运行方向相同时,保证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各个停车箱体保持一致,使得在其中的车辆能够稳定停放,且能够顺序、依次取停车辆,同时分立式电机排布方法有效避免了单核电机作为启动动力源瞬间启动的损害,启停运行速度都较快,又降低了电机功率、能耗,由于电机工作噪音与功率正相关,因此减少了工作噪音的产生,有利于人机交互;
优选地,链条可采用减震合金,可以大幅度降低链条传动摩擦造成的噪音。
更进一步地,所述停车箱体由箱体框架、传动齿轮、承重托板构成;
所述箱体框架为长方体框架,所述长方体框架上部与下部均设置有横梁结构,所述箱体框架的上部与下部设置有相互匹配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能够锁定两个相邻叠合的停车箱体;
所述传动齿轮固定于停车箱体上,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的链条相匹配,所述停车箱体通过所述链条对所述传动齿轮的作用实现上升或下降;
所述承重托板固定于所述停车箱体的下部,用于承载进入停车箱体的车辆。
所述停车箱体为长方体框架,为了配合所述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的所述第一托板进入停车箱体的底部进而承载整个停车箱体,可以将需要进出所述第一托板的一侧或两侧的横梁结构设置有凹陷部分,方便所述第一托板的进出,从而所述停车箱体与其相邻的所述停车箱体在顶层框架内实现了叠合、分离,保证所述停车箱体在立体停车库内的循环移动;为了配合所述底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的运作,上述方式也可以实现。
所述横梁结构的设置使得停车箱体更加结实耐用,且方便更换维修,锁紧机构的运用使得停车箱体相互之间叠合更为紧密且稳定,又可方便脱离,实现了停车箱体在整个系统循环移动时的锁紧与分离。
优选地,传动齿轮在采用减震合金的基础上增加弹性相对较大的缓冲层,可以为弹性系数更大的合金或者强力橡胶等合金材料。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上方横梁上的多个凹槽,及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下方横梁上与多个凹槽相匹配的锁爪。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的锁爪是通过电磁控制锁定与释放。
“相匹配”即为凹槽与锁爪数量一一对应,凹槽与锁爪之间相互配合抓紧相邻的停车箱体,且锁爪由电磁控制抓合与释放,当两个停车箱体垂直叠放时,若上方停车箱体的底部锁爪抓合下方停车箱体顶部的凹槽部位,则可以锁定两个停车箱体,便于同方向运动,且在同向运动的过程中保持了稳定,确保了车辆在停车箱体中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齿轮固定于所述停车箱体的8个顶端,处于所述中层单元中的所述停车箱体的传动齿轮均与其两侧的两链条组相匹配。
停车箱体的8个顶端各设置一个传动齿轮确保了停车箱体运行过程中的稳定与快速。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托板上设置导道与止停模块,所述导道用于车辆进入所述停车箱体的导向,所述止停模块用于控制车辆进入所述停车箱体中的停车位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托板上还设置有车辆固定机构,所述车辆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停止在所述停车箱体中的车辆。
由于停车箱体会进行上下行和左右行两个维度方向的运动,在托板上设置车辆固定机构有效的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固定机构至少包含一组相对的夹板,所述夹板的用于夹持的一面为弧形面结构,另一面通过夹板支撑杆活动的固定在所述承重托板上;所述车辆固定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相对的夹板向两侧张开;所述车辆固定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相对的夹板在所述夹板支撑杆的作用下分别向中间闭合,以夹住承重托板上车辆的车轮;可以夹住车轮的轮毂和轮胎。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固定装置的所述夹板上表面为橡胶材质。
橡胶材质制成的夹板表面,保证了其和车轮、轮毂接触时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但又不会对车辆及轮毂造成损伤。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固定机构包含两组相对的夹板。
以便配合车辆的前后轮,保证车辆在停车箱体内的安全性。
优选地,可以将本发明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设计为地表与地下对称的结构,增加空间利用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示意图;
图3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顶层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顶层框架中托板支撑停车箱体的示意图;
图6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中层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底层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底层框架中托板支撑停车箱体的示意图;
图9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停车箱体的机构外部示意图;
图10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停车箱体与链条的配合示意图,即图6中A-A放大图;
图11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停车箱体内部示意图;
图12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车辆停止在承重托板上的俯视图;
其中,100顶层框架、110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111第一升降部件、112第一平移部件、113第一托板、200中层框架、210链条、300底层框架、310底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311第二平移部件、312第二升降部件、313第二托板、400停车箱体、410传动齿轮、420锁爪、430夹板、440凹槽、450承重托板、460导道、470止停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如下,通过选库、循环移库和车辆进出三步的配合,实现了车辆的停放与提取,操作方法简单,存取车辆用时大为降低,因此具有明显的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图2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示意图;图3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整体示意图;图4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顶层框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顶层框架中托板支撑停车箱体的示意图;图6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中层框架结构示意图;图7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底层框架结构示意图;图8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底层框架中托板支撑停车箱体的示意图;图9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停车箱体的机构外部示意图;图10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停车箱体与链条的配合示意图,即图6中A-A放大图;图11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停车箱体内部示意图;图12为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中停车库的车辆停止在承重托板上的俯视图。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如下,本发明通过选库、循环移库和车辆进出三步的配合,实现了车辆的停放与提取,操作方法简单,存取车辆用时大为降低,因此具有明显的优点。
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包括顶层单元、底层单元、中层单元及停车箱体400, 所述顶层单元由1个顶层框架100构成,所述底层单元由1个底层框架300构成,所述中层单元由n层中层框架200构成,所述n为自然数,所述中层框架200被设置于中层单元中部的垂直分割面分为第一中层框架和第二中层框架;所述停车箱体400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停车箱体400数量为2n+2个,分别放置于所述顶层框架100、所述底层框架300以及n个所述第一中层框架和n个所述第二中层框架内;
所述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还包括循环移动系统,所述循环移动系统带动所述车库内部所述停车箱体400进行循环移动,所述长方体结构停车箱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停车箱体的循环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重合;
所述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库,
选定车辆所需要进出的停车箱体400;
S2:循环移库,
若所选定需要进出车辆的停车箱体400不处于底层框架中,则所述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中的全部停车箱体按一定的运行方式进行循环移动,即所述底层框架300中处于底层初始位置的所述停车箱体400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作用下运行至所述车库的第一中层框架一侧下方,然后与第一中层框架一侧的其它停车箱体400一起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作垂直上升动作;与此同时,所述顶层框架100中处于顶层初始位置的所述停车箱体400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运行至所述车库第二中层框架一侧上方,然后与第二中层框架一侧的其它停车箱体400一起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作垂直下降动作;在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位于所述底层框架300中的所述停车箱体400上移进入第1层所述第一中层框架中,位于第1层所述第一中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400上移进入第2层所述第一中层框架,以此类推,位于第n层所述第一中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400进入所述顶层框架100中;位于所述顶层框架100中的所述停车箱体400下移进入第n层所述第二中层框架中,位于第n层所述第二中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400下移进入第n-1层所述第二中层框架,以此类推,位于第1层所述第二中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400进入所述底层框架300中;紧接着,进入所述顶层框架100中的所述停车箱体400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移动到顶层初始位置,进入所述底层框架300中的所述停车箱体400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移动到底层初始位置,然后进入步骤S3;
若所选定需要进出车辆的停车箱体400处于底层框架300中底层初始位置,则直接进入步骤S3;
S3:车辆进出,
车辆进出处于底层框架300中底层初始位置停车箱体400,车辆进出的方向与停车箱体40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车辆进出的方向与所述停车箱体400的循环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重合。
所述长方体结构停车箱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停车箱体400的循环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重合,即车箱架构依车辆方向首尾相连排列后再堆叠,升降时首尾连接旋转,车辆进出车库位置在车库窄侧,适合较为狭长的地块。
根据本发明背景技术中对现有技术所述,随着社会发展,汽车不断增加,与日俱增的车与有限的停车空间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深化,“停车难”成为汽车消费迅速增长带来的突出的现象;正是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立体车库的研究应运而生,立体车库能够很好的利用地面以上有限的空间,成为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有效的途径,我国立体车库停车产业与其配套产业目前正在成为潜力巨大的前途性产业,然而由于技术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立体车库目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本发明通过选库、循环移库和车辆进出三步的配合,实现了车辆的停放与提取,操作方法简单,存取车辆用时大为降低,因此具有明显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公开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层框架100、底层框架300、中层框架200均为长方体结构。
此处,长方体结构有利于配合长方体结构停车箱体400,在实际情况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构成所述中层单元的相邻两个所述中层框架200之间均具有结构相同的配合机构,所述配合机构由设置在所述中层框架200顶部的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与设置在所述中层框架200底部相匹配的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共同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层单元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中层单元顶部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相匹配的凸起或凹陷结构,所述底层单元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中层单元底部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相匹配的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
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设置凹陷结构与凸起结构的目的在于可稳定叠加,模块化的设计使得在稳定叠加的同时又可根据实际车流量加减整个车库的高度,即根据车流量设计车库的大小,极大的节省了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循环移动系统包括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110、垂直移动机构、底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310,所述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110用于移动处于所述顶层框架100内部的所述停车箱体400;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用于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中层框架200内部所述停车箱体400;所述底部移动机构310用于移动处于所述底层框架300内部的停车箱体40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构成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所述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110包括第一升降部件111及第一平移部件112,所述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110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托板113,所述第一升降部件111用于提升或降低处于所述顶层框架100中所述停车箱体400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平移部件112用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处于所述顶层框架100中所述停车箱体400的位置,所述第一托板113用于直接支撑进入所述顶层框架100中的停车箱体40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构成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所述底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310包括第二升降部件312及第二平移部件311,所述底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310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二托板313,所述第二升降部件312用于提升或降低处于所述底层框架300中所述停车箱体400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平移部件311用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处于所述底层框架300中所述停车箱体400的位置,所述第二托板313用于直接支撑进入所述底层框架300中的停车箱体400。
对于顶层框架100的第一托板113和底层框架300的第二托板313,可以默认其初始位置为顶层框架100和底层框架300的水平中心位,亦即停车箱体400处于水平中心位,方便车辆的进出和循环移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构成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由电机(图中未示出)及相配套链条210构成,用于控制处于所述中层框架200中停车箱体400的上升或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构成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的所述电机及链条210对称的分布于所述中层单元上,所述停车箱体400位于所述链210条形成的包裹内部,所述停车箱体400有四条垂直棱边,每个垂直棱边上的齿轮与所述链条210相啮合或配合,或每个面上的垂直支撑结构上的齿轮与所述链条210相啮合或配合。
所述垂直移动机构包含M台电机以及N条与所述电机相匹配的链条210,M台所述电机排成N列且分布在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前后或左右侧面或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顶角并与N条所述链条210一一对应,其中,M、N为自然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M为偶数,所述M台所述电机均匀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前/后面或左/右侧面或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顶角,所述链条210与均匀对称分布的N列所述电机一一对应。
更进一步地,所述M台所述电机均匀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前/后面上时,所述电机放置的位置不影响所述停车箱体400前/后面的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全部所述链条210的运行速度一致,其中,设置在所述n层第一中层框架、所述n层第二中层框架相背离两侧的两链条组的运行方向相反,设置在所述中层单元中部的所述垂直分割面上的链条组的运行方向与另两链条组的运行方向相同。
本发明采用分立式电机排布法,将所述电机分布于所述停车箱体400中,每两台或一台所述电机共同驱动一条相匹配的所述链条210,所述停车箱体400有八个顶角,所以所述停车箱体400应该有8个所述电机与所述链条210相匹配;也可以有4个所述电机与所述链条210相匹配,即所述停车箱体400前/后面或左/右侧或四个角安装四个所述电机,且电机及链条210在所述中层单元的所述第一中层框架和第二中层框架呈对称分布,当链条210的运行满足条件:全部所述链条210的运行速度一致,其中,设置在所述n层第一中层框架、所述n层第二中层框架相背离两侧的两链条组的运行方向相反,设置在所述中层单元中部的所述垂直分割面上的链条组的运行方向与另两链条组的运行方向相同时,保证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各个停车箱体400运动速度保持一致,使得在其中的车辆能够稳定停放,且能够顺序、依次取停车辆,同时分立式电机排布方法有效避免了单核电机作为启动动力源瞬间启动的损害,启停运行速度都较快,又降低了电机功率、能耗,由于电机工作噪音与功率正相关,因此减少了工作噪音的产生,有利于人机交互;
优选地,链条210可采用减震合金,可以大幅度降低链条210传动摩擦造成的噪音。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停车箱体400由箱体框架、传动齿轮410、承重托板450构成;
所述箱体框架为长方体框架,所述长方体框架上部与下部均设置有横梁结构,所述箱体框架的上部与下部设置有相互匹配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能够锁定两个相邻叠合的停车箱体400;
所述传动齿轮410固定于停车箱体400上,所述传动齿轮410与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的链条210相匹配,所述停车箱体400通过所述链条210对所述传动齿轮410的作用实现上升或下降;
所述承重托板450固定于所述停车箱体400的下部,用于承载进入停车箱体400的车辆。
所述停车箱体400为长方体框架,为了配合所述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110的所述第一托板113进入停车箱体400的底部进而承载整个停车箱体400,可以将需要进出所述第一托板113的一侧或两侧的横梁结构设置有凹陷部分,方便所述第一托板113的进出,从而所述停车箱体400与其相邻的所述停车箱体400在顶层框架内实现了叠合、分离,保证所述停车箱体400在立体停车库内的循环移动;为了配合所述底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310的运作,上述方式也可以实现。
所述横梁结构的设置使得停车箱体400更加结实耐用,且方便更换维修,锁紧机构的运用使得停车箱体400相互之间叠合更为紧密且稳定,又可方便脱离,实现了停车箱体400在整个系统循环移动时的锁紧与分离。
优选地,传动齿轮410在采用减震合金的基础上增加弹性相对较大的缓冲层,可以为弹性系数更大的合金或者强力橡胶等合金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上方横梁上的多个凹槽440,及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下方横梁上与多个凹槽440相匹配的锁爪4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紧机构的锁爪420是通过电磁控制锁定与释放。
“相匹配”即为凹槽440与锁爪420数量一一对应,凹槽440与锁爪420之间相互配合抓紧相邻的停车箱体400,且锁爪420由电磁控制抓合与释放,当两个停车箱体400垂直叠放时,若上方停车箱体400的底部锁爪420抓合下方停车箱体400顶部的凹槽440部位,则可以锁定两个停车箱体400,便于同方向运动,且在同向运动的过程中保持了稳定,确保了车辆在停车箱体400中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齿轮410固定于所述停车箱体400的8个顶端,处于所述中层单元中的所述停车箱体400的传动齿轮410均与其两侧的两链条组相匹配。
停车箱体400的8个顶端各设置一个传动齿轮410确保了停车箱体400运行过程中的稳定与快速。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承重托板450上设置导道460与止停模块470,所述导道460用于车辆进入所述停车箱体400的导向,所述止停模块470用于控制车辆进入所述停车箱体400中的停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承重托板450上还设置有车辆固定机构,所述车辆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停止在所述停车箱体400中的车辆。
由于停车箱体400会进行上下行和左右行两个维度方向的运动,在承重托板450上设置车辆固定机构有效的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固定机构至少包含一组相对的夹板430,所述夹板430的用于夹持的一面为弧形面结构,另一面通过夹板支撑杆活动的固定在所述承重托板450上;所述车辆固定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相对的夹板430向两侧张开;所述车辆固定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相对的夹板430在所述夹板支撑杆的作用下分别向中间闭合,以夹住承重托板450上车辆的车轮;可以夹住车轮的轮毂和轮胎。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固定装置的所述夹板430上表面为橡胶材质。
橡胶材质制成的夹板表面,保证了其和车轮、轮毂接触时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但又不会对车辆及轮毂造成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固定机构包含两组相对的夹板430。
以便配合车辆的前后轮,保证车辆在停车箱体400内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将本发明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设计为地表与地下对称的结构,增加空间利用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包括顶层单元、底层单元、中层单元及停车箱体,所述顶层框架、底层框架、中层框架均为长方体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所述顶层单元由1个顶层框架构成,所述底层单元由1个底层框架构成,所述中层单元由n层中层框架构成,所述n为自然数,所述中层框架被设置于中层单元中部的垂直分割面,分为第一中层框架和第二中层框架;所述停车箱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停车箱体数量为2n+2个,分别放置于所述顶层框架、所述底层框架以及n个所述第一中层框架和n个所述第二中层框架内;所述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还包括循环移动系统,所述循环移动系统带动所述车库内部所述停车箱体进行循环移动,所述长方体结构停车箱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停车箱体的循环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重合;
所述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库,
选定车辆所需要进出的停车箱体;
S2:循环移库,
若所选定需要进出车辆的停车箱体不处于底层框架中,则所述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中的全部停车箱体按一定的运行方式进行循环移动,即所述底层框架中处于底层初始位置的所述停车箱体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作用下运行至所述车库的第一中层框架一侧下方,然后与第一中层框架一侧的其它停车箱体一起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作垂直上升动作;与此同时,所述顶层框架中处于顶层初始位置的所述停车箱体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运行至所述车库第二中层框架一侧上方,然后与第二中层框架一侧的其它停车箱体一起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作垂直下降动作;在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位于所述底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上移进入第1层所述第一中层框架中,位于第1层所述第一中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上移进入第2层所述第一中层框架,以此类推,位于第n层所述第一中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进入所述顶层框架中;位于所述顶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下移进入第n层所述第二中层框架中,位于第n层所述第二中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下移进入第n-1层所述第二中层框架,以此类推,位于第1层所述第二中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进入所述底层框架中;紧接着,进入所述顶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移动到顶层初始位置,进入所述底层框架中的所述停车箱体在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作用下移动到底层初始位置;重复以上循环移动的运行方式直至所选定需要进出车辆的停车箱体处于底层框架中并移动至底层初始位置,然后进入步骤S3;
若所选定需要进出车辆的停车箱体处于底层框架中底层初始位置,则直接进入步骤S3;
S3:车辆进出,
车辆进出处于底层框架中底层初始位置停车箱体,车辆进出的方向与停车箱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车辆进出的方向与所述停车箱体的循环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重合;
其中,构成所述中层单元的相邻两个所述中层框架之间均具有结构相同的配合机构,所述配合机构由设置在所述中层框架顶部的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与设置在所述中层框架底部相匹配的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共同构成;所述顶层单元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中层单元顶部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相匹配的凸起或凹陷结构,所述底层单元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中层单元底部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相匹配的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
所述停车箱体之间均具有结构相同的配合机构,所述配合机构由设置在所述停车箱体顶部的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与设置在所述停车箱体底部相匹配的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共同构成;
所述循环移动系统包括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垂直移动机构、底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所述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用于移动处于所述顶层框架内部的所述停车箱体;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用于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中层框架内部所述停车箱体;所述底部移动机构用于移动处于所述底层框架内部的停车箱体;构成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所述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包括第一升降部件及第一平移部件,所述顶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托板,所述第一升降部件用于提升或降低处于所述顶层框架中所述停车箱体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平移部件用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处于所述顶层框架中所述停车箱体的位置,所述第一托板用于直接支撑进入所述顶层框架中的停车箱体;构成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所述底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包括第二升降部件及第二平移部件,所述底部停车箱体移动机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二托板,所述第二升降部件用于提升或降低处于所述底层框架中所述停车箱体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平移部件用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处于所述底层框架中所述停车箱体的位置,所述第二托板用于直接支撑进入所述底层框架中的停车箱体;
其中,构成所述循环移动系统的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由电机及相配套传送链条构成,用于控制处于所述中层框架中停车箱体的上升或下降;构成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的所述电机及链条对称的分布于所述中层单元上,所述停车箱体位于所述链条形成的包裹内部,所述垂直移动机构包含M台电机以及N条与所述电机相匹配的链条,M台所述电机排成N列且分布在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前后或左右侧面或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顶角并与N条所述链条一一对应,其中,M、N为自然数;
其中,构成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的所述电机及链条对称的分布于所述中层单元上,所述停车箱体位于所述链条形成的包裹内部;全部所述链条的运行速度一致,其中,设置在所述n层第一中层框架、所述n层第二中层框架相背离两侧的两链条组的运行方向相反,设置在所述中层单元中部的所述垂直分割面上的链条组的运行方向与另两链条组的运行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偶数,M台所述电机均匀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前后或左右侧面或所述第一中层框架/所述第二中层框架的顶角,所述链条与均匀对称分布的N列所述电机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箱体由箱体框架、传动齿轮、承重托板构成;
所述箱体框架为长方体框架,所述长方体框架上部与下部均设置有横梁结构,所述箱体框架的上部与下部设置有相互匹配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能够锁定两个相邻叠合的停车箱体;
所述传动齿轮固定于停车箱体上,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的链条相匹配,所述停车箱体通过所述链条对所述传动齿轮的作用实现上升或下降;
所述承重托板固定于所述停车箱体的下部,用于承载进入停车箱体的车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上方横梁上的多个凹槽,及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下方横梁上与多个凹槽相匹配的锁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的锁爪是通过电磁控制锁定与释放。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于所述停车箱体的8个顶端,处于所述中层单元中的所述停车箱体的传动齿轮均与其两侧的两链条组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托板上设置导道与止停模块,所述导道用于车辆进入所述停车箱体的导向,所述止停模块用于控制车辆进入所述停车箱体中的停车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托板上还设置有车辆固定机构,所述车辆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停止在所述停车箱体中的车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固定机构至少包含一组相对的夹板,所述夹板的用于夹持的一面为弧形面结构,另一面通过夹板支撑杆活动的固定在所述承重托板上;所述车辆固定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相对的夹板向两侧张开;所述车辆固定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相对的夹板在所述夹板支撑杆的作用下分别向中间闭合,以夹住承重托板上车辆的车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固定装置的所述夹板上表面为橡胶材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固定机构包含两组相对的夹板。
CN201710593576.7A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 Active CN109281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3576.7A CN109281510B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3576.7A CN109281510B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1510A CN109281510A (zh) 2019-01-29
CN109281510B true CN109281510B (zh) 2021-08-24

Family

ID=65184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3576.7A Active CN109281510B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81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0692A (zh) * 2019-06-06 2019-08-16 杨洪春 一种环型轨道立体车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4280Y (zh) * 2002-07-09 2003-06-04 德阳市八角机械厂 循环式存车立体车库
CN200951751Y (zh) * 2006-09-25 2007-09-26 徐杰敖 汽车及轮胎防盗装置
CN201024702Y (zh) * 2007-04-13 2008-02-20 福州纳百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空中停车层架
CN201095883Y (zh) * 2007-09-28 2008-08-06 彭继源 一种单元循环式立体车库
CN202347899U (zh) * 2011-12-14 2012-07-25 丁巨国 一种循环移动的立体移动库
CN205224770U (zh) * 2015-11-27 2016-05-11 青岛茂源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抱夹装置
CN105971347A (zh) * 2015-03-12 2016-09-28 宁波保税区欧冠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节约空间的停车场设施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4280Y (zh) * 2002-07-09 2003-06-04 德阳市八角机械厂 循环式存车立体车库
CN200951751Y (zh) * 2006-09-25 2007-09-26 徐杰敖 汽车及轮胎防盗装置
CN201024702Y (zh) * 2007-04-13 2008-02-20 福州纳百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空中停车层架
CN201095883Y (zh) * 2007-09-28 2008-08-06 彭继源 一种单元循环式立体车库
CN202347899U (zh) * 2011-12-14 2012-07-25 丁巨国 一种循环移动的立体移动库
CN105971347A (zh) * 2015-03-12 2016-09-28 宁波保税区欧冠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节约空间的停车场设施
CN205224770U (zh) * 2015-11-27 2016-05-11 青岛茂源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抱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1510A (zh)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8837A1 (en) Battery swapping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EP3725732B1 (en) Vehicle lifting mechanism and automatic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107758261B (zh) 一种货物转接系统
CN102887319A (zh) 一种仓储输送系统及其输送方法
CN107777218B (zh) 一种地下管道运输货物转接系统
CN101158249A (zh) 垂直移动类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库
CN104471161A (zh) 用于停车和供电动车辆再充电的设备
EP3778323A1 (en) Positioning device and battery replacement apparatus
CN104443976A (zh) 密集式立体仓库穿梭车的换层方法及所用单立柱升降机
CN109281510B (zh) 一种首尾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
CN110821237A (zh) 一种垂直避让、循环存取车辆、集装箱存取系统
CN111332672A (zh) 一种堆栈系统
CN105015713A (zh) 一种船用集装箱定位导轨装置
CN114000746B (zh) 一种停车架及具有该停车架的立体停车充电综合体
CN109281514B (zh) 一种平行式垂直立体停车库的运行方法
CN206344129U (zh) 一种用于智能化集成移动充换电站的机械手
CN110606377A (zh) 托盘叠盘机
CN104612444A (zh) 一种多功能泊车机器人
CN209958880U (zh) 行车式立体停车库
CN109281521B (zh) 一种立体停车库的选库方法
CN207496532U (zh) 翻斗自卸举升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三轮车
CN203271215U (zh) 一种自动停车装置
CN214647903U (zh) 一种储氢瓶运输货车的储氢瓶装卸结构
CN211997314U (zh) 一种堆栈系统
CN201186829Y (zh) 一种装载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