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3633A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3633A
CN109273633A CN201811084898.XA CN201811084898A CN109273633A CN 109273633 A CN109273633 A CN 109273633A CN 201811084898 A CN201811084898 A CN 201811084898A CN 109273633 A CN109273633 A CN 109273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re
new
bracket
energy automobil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48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克坚
范刘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848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736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73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36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第一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n个电芯安装位,其中n为大于一的正整数;第二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n个电芯安装位,其中所述第二电芯支架堆叠在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上方;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成对地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的上边缘;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成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并沿伸至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的底板下方与所述第一凸起卡合。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启动电源对高度并无严苛要求,既有利于电流传导,还可以抵抗震动导致的形变,还适于容纳温度传感器和包含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电路板。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能源短缺、石油危机和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降低石油消耗、低污染、低噪声的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混合动力汽车同时兼顾纯电动汽车和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优势,在满足汽车动力性要求和续驶里程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排放,被认为是当前节能和减排的有效路径之一。
汽车启动电源(car jump starter),也叫汽车应急启动电源,是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启动电源,可以在汽车熄火抛锚无法启动汽车时可以应急帮助汽车启动,同时也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传统的铅酸蓄汽车启动电源,体积大,质量重,用起来不方便。目前出现了由锂电芯作为储电单元的启动电源,相对于手机移动电源来说汽车启动电源的容量大,使用方便快捷。
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的电芯普遍为层叠排布方式,对布置空间的高度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从而节约空间高度。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能源汽车启动电源,包括:
第一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n个电芯安装位,其中n为大于一的正整数;
第二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n个电芯安装位,其中所述第二电芯支架堆叠在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上方;
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成对地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的上边缘;
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成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并沿伸至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的底板下方与所述第一凸起卡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成对地形成于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的下边缘;
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成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并沿伸至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顶板上方与所述第二凸起卡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n为9;9个电芯安装位依次容纳有第一电芯、第二电芯、第三电芯、第四电芯、第五电芯、第六电芯、第七电芯、第八电芯和第九电芯,其中所述第一电芯、第二电芯和第三电芯并联以构成第一组,所述第四电芯、第五电芯和第六电芯并联以构成第二组,所述第七电芯、第八电芯和第九电芯并联以构成第三组;所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串联;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布置在所述第四电芯上;
第二温度传感器,布置在所述第六电芯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第一铜镍复合结构,布置在所述第一组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三组的下端;
第二铜镍复合结构,布置在所述第一组的下端与第二组的下端以及所述第二组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组的上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铜镍复合结构包括:
铜排,具有铜排本体及适配于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的连接端;
镍带,具有第一水平部、垂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垂直部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之间,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铜排本体贴合,所述第二水平部自所述垂直部的底端侧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铜镍复合结构包括:
铜排,具有铜排本体;
镍带,具有第一水平部、垂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垂直部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之间,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铜排本体贴合,所述第二水平部自所述垂直部的底端侧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第一槽;
第二槽;
其中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同一侧壁上,第一槽适配于容纳所述第四电芯上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槽适配于容纳所述第六电芯上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第一固定件;
第二固定件;
第三固定件;
第四固定件;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同一侧壁上,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第四固定件形成于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的同一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第四固定件适配于固定包含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线束固定夹,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侧壁上,或形成于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的侧壁上。
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n个电芯安装位,其中n为大于一的正整数;第二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n个电芯安装位,其中第二电芯支架堆叠在第一电芯支架的上方;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成对地形成于第一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的上边缘;第一卡扣,第一卡扣成对地设置在第二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并沿伸至第二电芯支架的底板下方与所述第一凸起卡合。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启动电源具有适于容纳直线排列电芯的卡合结构,启动电源对高度并无严苛要求,尤其适合高度有限的布置空间。
而且,通过在第四电芯和第六电芯上分别布置温度传感器,还可以在优化的电芯位置处执行温度监控。另外,在各个电芯的正负极处布置的第一铜镍复合结构和第二铜镍复合结构,既有利于电流传导,还可以抵抗震动导致的形变。
另外,通过在卡合结构上开槽和设置固定件,还适于容纳温度传感器和包含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电路板。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的示范性结构图。
图2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的示范性主视图。
图3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的示范性左视图。
图4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的示范性俯视图。
图5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的铜镍复合结构的示范性结构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的示范性结构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的示范性主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的示范性左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的示范性俯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二电芯支架的示范性结构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二电芯支架的示范性主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二电芯支架的示范性左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二电芯支架的示范性俯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与第二电芯支架的装配后结构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与第二电芯支架的装配后示范性主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与第二电芯支架的装配后示范性左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与第二电芯支架的装配后示范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为了描述上的简洁和直观,下文通过描述若干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阐述。实施方式中大量的细节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案。但是很明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时可以不局限于这些细节。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了本发明的方案,一些实施方式没有进行细致地描述,而是仅给出了框架。下文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根据……”是指“至少根据……,但不限于仅根据……”。由于汉语的语言习惯,下文中没有特别指出一个成分的数量时,意味着该成分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或可理解为至少一个。
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普遍为电芯层叠排布方式,电芯具有上下层叠结构,因此对布置空间的高度有严苛要求。申请人考虑到很多情形下安装空间难以满足高度要求,提出一种具有直线排列电芯结构的启动电源。
而且,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电芯层叠排布方式时,由于电芯层叠结构复杂,难以合理布置温度传感器的缺点,申请人还发现:当采用直线排列电芯结构时,可以简便地在优化位置处布置温度传感器。
图1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的示范性结构图。图2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的示范性主视图。图3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的示范性左视图。
图4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的示范性俯视图。在图2-图4中,省略了图1中的第一铜镍复合结构和第二铜镍复合结构。
如图1-图4所示,启动电源包括:
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第三电芯13;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第六电芯16;第七电芯17;第八电芯18;第九电芯19;
其中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第三电芯13、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第六电芯16、第七电芯17、第八电芯18和第九电芯19在水平方向上依次直线排列。而且,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和第三电芯13并联以构成第一组;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和第六电芯16并联以构成第二组;第七电芯17、第八电芯18和第九电芯19并联以构成第三组;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串联;
其中启动电源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70,布置在第四电芯14上;第二温度传感器80,布置在第六电芯16上。
在这里,申请人针对包含直线排列的九个电芯的启动电源进行大量仿真测试发现,将温度传感器布置在第四电芯14和第六电芯16上,可以准确获取启动电源温度检测值,并实现重点监控以及保证启动电源的稳定运行。
第一温度传感器7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0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BMS)连接,用于向BMS提供各自的温度检测值。优选的,第一温度传感器70经由第一导热硅胶粘合在第四电芯14上,第二温度传感器80经由第二导热硅胶粘合在所述第六电芯上。更优选的,第一温度传感器70粘合在第四电芯14的高度方向上的三等分位置处;第二温度传感器80粘合在第六电芯16的高度方向上的三等分位置处。比如,第一温度传感器70粘合在第四电芯14的高度方向上从上到下的第一个三等分位置处或第二个三等分位置处,优选的,第一温度传感器70粘合在第二个三等分位置处。比如,第二温度传感器80粘合在第六电芯16的高度方向上从上到下的第一个三等分位置处或第二个三等分位置处,优选的,第二温度传感器80在第二个三等分位置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启动电源还包括:
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布置在第一组的上端以及第三组的下端;
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布置在第一组的下端与第二组的下端以及第二组的上端与第三组的上端。
具体的,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的数目为两个,一个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布置在第一组的上端,另一个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布置在第三组的下端。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的数目为两个,一个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布置在第一组的下端与第二组的下端,另一个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布置在第二组的上端与第三组的上端。
可见,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层叠排布方式,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第三电芯13、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第六电芯16、第七电芯17、第八电芯18和第九电芯19在水平方向上依次直线排列,因此本发明的启动电源对高度并无严苛要求,尤其适合高度有限的布置空间。
而且,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第三电芯13、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第六电芯16、第七电芯17、第八电芯18和第九电芯19具有三并三串的连接关系,其中三个电芯之间并联成一组,然后再组间串联。
优选的,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第三电芯13、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第六电芯16、第七电芯17、第八电芯18和第九电芯19的电压都是3.65伏特。因此,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第三电芯13、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第六电芯16、第七电芯17、第八电芯18和第九电芯19共同构成的启动电源的总电压为12伏特。
另外,在各个电芯的正负极处布置的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和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既有利于电流传导,还可以抵抗震动导致的形变。
具体的,在第一组的上端布置有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而且,在第三组的下端布置有同样结构的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在第一组的下端与第二组的下端,还布置有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而且,在第二组的上端与第三组的上端,布置有同样结构的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
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布置在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和第三电芯13的第一端,而且在第七电芯17、第八电芯18和第九电芯19的第二端布置有同样的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其中第一端与第二端为启动电源的相对两端。
而且,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布置在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第六电芯16、第七电芯17、第八电芯18和第九电芯19的第一端,而且在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第三电芯13、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和第六电芯16的第二端布置有同样的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
优选的,第一电芯11的正极、第二电芯12的正极、第三电芯13的正极、第四电芯14的负极、第五电芯15的负极、第六电芯16的负极、第七电芯17的正极、第八电芯18的正极和第九电芯19的正极都位于第一端;第一电芯11的负极、第二电芯12的负极、第三电芯13的负极、第四电芯14的正极、第五电芯15的正极、第六电芯16的正极、第七电芯17的负极、第八电芯18的负极和第九电芯19的负极都位于第二端。对应于图2所示,第一端为启动电源的上端,第二端为启动电源的下端。
优选的,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第三电芯13、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第六电芯16、第七电芯17、第八电芯18和第九电芯19均为锂离子电芯。
图5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的铜镍复合结构的示范性结构图。在图5中,省去了图1所示的第一温度传感器7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0。结合图1-图4,可见:
布置在第一组的上端的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包括:
铜排,具有铜排本体30及适配于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的连接端221;
镍带,具有第一水平部31、垂直部32和第二水平部33,垂直部32在第一水平部31和第二水平部33之间,第一水平部31与铜排本体30贴合,第二水平部33自垂直部32的底端侧向延伸。
可见,对应于三个电芯(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和第三电芯13),垂直部32的数目为3个,而且相应的第二水平部33也为三个。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和第三电芯13中的每一个电芯,都对应于一个垂直部32和一个第二水平部33。第二水平部33通过焊接等方式与各自对应的电芯相贴合。
类似地,布置在第三组的下端的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与布置在第一组的上端的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具有相同的结构。具体的,布置在第三组的下端的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包括:铜排,具有铜排本体及适配于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的连接端231;镍带,具有第一水平部、垂直部和第二水平部,垂直部在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第一水平部与铜排本体贴合,第二水平部自垂直部的底端侧向延伸。
而且,布置在第一组的下端与第二组的下端的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包括:
铜排,具有铜排本体40;
镍带,具有第一水平部41、垂直部42和第二水平部43,垂直部42在第一水平部41和第二水平部43之间,第一水平部41与铜排本体40贴合,第二水平部43自垂直部42的底端侧向延伸。
可见,对应于六个电芯(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第三电芯13、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和第六电芯16),垂直部42的数目为6个,而且相应的第二水平部43也为6个。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第三电芯13、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和第六电芯16中的每一个电芯,都对应于一个垂直部42和一个第二水平部43。第二水平部43通过焊接等方式与各自对应的电芯相贴合。
类似地,布置在第二组的上端与第三组的上端的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具有相同的结构。具体的,布置在第二组的上端与第三组的上端的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包括:铜排,具有铜排本体;镍带,具有第一水平部、垂直部和第二水平部,垂直部在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第一水平部与铜排本体贴合,第二水平部自垂直部的底端侧向延伸。
而且,优选的,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还包括:导线;导线焊接在第一水平部上,并具有适配于连接到电池管理系统的端子。
结合图1所示,针对布置在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第六电芯16、第七电芯17、第八电芯18和第九电芯19的第一端的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还包含焊接在第一水平部上的导线50。针对布置在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第三电芯13、第四电芯14、第五电芯15和第六电芯16的第二端的第二铜镍复合结构23,还包含焊接在第一水平部上的导线60。
其中,导线50和导线60都具有适配于连接到BMS的连接端子。导线60与布置在第一电芯11、第二电芯12和第三电芯13上的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所包含的连接端221之间的电势差,即为第一组的电压。导线50与布置在第七电芯17、第八电芯18和第九电芯19上的第一铜镍复合结构22的连接端231之间的电势差,即为第三组的电压。导线60与导线50之间的电势差,即为第二组的电压。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出一种适于容纳具有直线排列电芯结构的启动电源的电芯框架。该电芯框架适于容纳具有直线排列电芯结构类型的启动电源。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新能源汽车启动电源包括:第一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n个电芯安装位,其中n为大于一的正整数;第二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n个电芯安装位,其中第二电芯支架堆叠在第一电芯支架的上方;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成对地形成于第一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的上边缘;第一卡扣,第一卡扣成对地设置在第二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并沿伸至第二电芯支架的底板下方与第一凸起卡合。
可见,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还提出一种适于容纳具有直线排列电芯结构且具有卡扣结合的启动电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凸起,第二凸起成对地形成于第二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的下边缘;第二卡扣,第二卡扣成对地设置在第一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并沿伸至第一电芯支架的顶板上方与所述第二凸起卡合。
优选的,n为9;9个电芯安装位依次容纳有第一电芯、第二电芯、第三电芯、第四电芯、第五电芯、第六电芯、第七电芯、第八电芯和第九电芯,其中第一电芯、第二电芯和第三电芯并联以构成第一组,第四电芯、第五电芯和第六电芯并联以构成第二组,第七电芯、第八电芯和第九电芯并联以构成第三组;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串联;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布置在第四电芯上;第二温度传感器,布置在第六电芯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铜镍复合结构,布置在第一组的上端以及第三组的下端;第二铜镍复合结构,布置在第一组的下端与第二组的下端以及第二组的上端与第三组的上端。第一铜镍复合结构包括:铜排,具有铜排本体及适配于与BMS连接的连接端;镍带,具有第一水平部、垂直部和第二水平部,垂直部在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第一水平部与铜排本体贴合,第二水平部自垂直部的底端侧向延伸。第二铜镍复合结构包括:铜排,具有铜排本体;镍带,具有第一水平部、垂直部和第二水平部,垂直部在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第一水平部与铜排本体贴合,第二水平部自垂直部的底端侧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槽;第二槽;其中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形成于第二电芯支架的同一侧壁上,第一槽适配于容纳第四电芯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槽适配于容纳第六电芯上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三固定件;第四固定件;其中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形成于第一电芯支架的同一侧壁上,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形成于第二电芯支架的同一侧壁上;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适配于固定包含BMS的电路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线束固定夹,形成于第一电芯支架的侧壁上,或形成于第二电芯支架的侧壁上
下面以n为9为实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方式。
图6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的示范性结构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的示范性主视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的示范性左视图。图9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的示范性俯视图。
由图6-图9可见,第一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9个电芯安装位90。而且,第一凸起71成对地形成于第一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的上边缘;第二卡扣72成对地设置在第一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第一槽76和第二槽77形成于第一电芯支架的同一侧壁上。第一固定件73和第二固定件74形成于第一电芯支架的同一侧壁上,且与第一槽76和第二槽77所在的侧壁为相同侧壁。第一电芯支架上还具有多个线束固定夹75,线束固定夹75形成在第一槽76和第二槽77所在的侧壁。
图10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二电芯支架的示范性结构图。图11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二电芯支架的示范性主视图。图12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二电芯支架的示范性左视图。图13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二电芯支架的示范性俯视图。
由图10-图13可见,第二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9个电芯安装位90。而且,第二凸起81成对地形成于第二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的下边缘;第一卡扣82成对地设置在第二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第三固定件83和第四固定件84形成于第二电芯支架的同一侧壁上。第二电芯支架上还具有多个线束固定夹85。
将第二电芯支架堆叠在第一电芯支架的上方,第一卡扣82沿伸至第二电芯支架的底板下方与第一凸起71卡合;第二卡扣72沿伸至第一电芯支架的顶板上方与第二凸起81卡合,从而第二电芯支架与第一电芯支架卡合成一个适于容纳如图1-5所示的九个直线排列电芯的电芯框架。
图14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与第二电芯支架的装配后结构图。图15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与第二电芯支架的装配后示范性主视图。图16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与第二电芯支架的装配后示范性左视图。图17为根据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电芯支架与第二电芯支架的装配后示范性俯视图。
其中,第一槽76适配于容纳第四电芯14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70,第二槽适配于容纳第六电芯16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80。第一固定件74、第二固定件74、第三固定件83和第四固定件84适配于固定包含BMS的电路板。第一电芯支架上的线束固定夹75和第二电芯支架上的线束固定夹85,可以用于容纳导线50和导线60。
以上以9个电芯为实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发明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数目的电芯,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此并无限定。
可以将本发明的启动电源应用到各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中,比如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等等。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n个电芯安装位,其中n为大于一的正整数;第二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n个电芯安装位,其中第二电芯支架堆叠在第一电芯支架的上方;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成对地形成于第一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的上边缘;第一卡扣,第一卡扣成对地设置在第二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并沿伸至第二电芯支架的底板下方与所述第一凸起卡合。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启动电源适于容纳直线排列电芯的卡合结构,启动电源对高度并无严苛要求,尤其适合高度有限的布置空间。
而且,通过在第四电芯和第六电芯上分别布置温度传感器,还可以在优化的电芯位置处执行温度监控。另外,在各个电芯的正负极处布置的第一铜镍复合结构和第二铜镍复合结构,既有利于电流传导,还可以抵抗震动导致的形变。
另外,通过在卡合结构上开槽和设置固定件,还适于容纳温度传感器和包含BMS的电路板。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启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n个电芯安装位,其中n为大于一的正整数;
第二电芯支架,包含在水平方向上直线排列的n个电芯安装位,其中所述第二电芯支架堆叠在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上方;
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成对地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的上边缘;
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成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并沿伸至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的底板下方与所述第一凸起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启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成对地形成于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的下边缘;
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成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壁、并沿伸至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顶板上方与所述第二凸起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启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9;9个电芯安装位依次容纳有第一电芯、第二电芯、第三电芯、第四电芯、第五电芯、第六电芯、第七电芯、第八电芯和第九电芯,其中所述第一电芯、第二电芯和第三电芯并联以构成第一组,所述第四电芯、第五电芯和第六电芯并联以构成第二组,所述第七电芯、第八电芯和第九电芯并联以构成第三组;所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串联;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布置在所述第四电芯上;
第二温度传感器,布置在所述第六电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启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铜镍复合结构,布置在所述第一组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三组的下端;
第二铜镍复合结构,布置在所述第一组的下端与第二组的下端以及所述第二组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组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启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镍复合结构包括:
铜排,具有铜排本体及适配于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的连接端;
镍带,具有第一水平部、垂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垂直部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之间,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铜排本体贴合,所述第二水平部自所述垂直部的底端侧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启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铜镍复合结构包括:
铜排,具有铜排本体;
镍带,具有第一水平部、垂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垂直部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之间,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铜排本体贴合,所述第二水平部自所述垂直部的底端侧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启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槽;
第二槽;
其中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同一侧壁上,第一槽适配于容纳所述第四电芯上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槽适配于容纳所述第六电芯上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启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固定件;
第二固定件;
第三固定件;
第四固定件;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同一侧壁上,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第四固定件形成于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的同一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第四固定件适配于固定包含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启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线束固定夹,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侧壁上,或形成于所述第二电芯支架的侧壁上。
10.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
CN201811084898.XA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Pending CN1092736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4898.XA CN109273633A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4898.XA CN109273633A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3633A true CN109273633A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89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4898.XA Pending CN109273633A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7363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45962U (zh) * 2016-04-13 2016-10-12 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合结构
CN206546840U (zh) * 2017-01-12 2017-10-10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的散热支架
WO2018059143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新能源汽车
CN207651556U (zh) * 2017-11-22 2018-07-24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启动电源电芯支架
CN208848956U (zh) * 2018-09-18 2019-05-10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45962U (zh) * 2016-04-13 2016-10-12 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合结构
WO2018059143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新能源汽车
CN206546840U (zh) * 2017-01-12 2017-10-10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的散热支架
CN207651556U (zh) * 2017-11-22 2018-07-24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启动电源电芯支架
CN208848956U (zh) * 2018-09-18 2019-05-10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haligh et al. Battery, ultracapacitor, fuel cell, and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ic, hybrid electric, fuel cell, and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State of the art
CN106696746A (zh) 一种可移动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US20110189507A1 (en) Extended energy storage unit
CN205311820U (zh) 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混合动力系统
CN205622280U (zh) 模组化急救电池
CN20884895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CN202353290U (zh) 电池动力供应装置
CN10927363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CN207931446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智能车衣
CN20888974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CN20890823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电源和新能源汽车
CN204834758U (zh) 一种电动车用轻便型通用的电池标准模组
CN212219966U (zh) 一种应用并联电池包的动力电池系统
CN204441348U (zh) 载具用蓄电池模组
CN21085206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车载供电装置
CN204794139U (zh) 一种柴油机专用启动电源
CN209843817U (zh) 一种可单手快换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
CN201156568Y (zh) 多功能充电器
CN202004477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庭
CN209729976U (zh) 一种高性能的聚合物动力电池组
CN205901334U (zh) 移动电源
CN220106650U (zh) 电池包
CN202586413U (zh) 一种电动车的电源电路
CN219740009U (zh) 一种汽车应急启动电源
CN205292312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动车自助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