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7682A - 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及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及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7682A
CN109247682A CN201811001684.1A CN201811001684A CN109247682A CN 109247682 A CN109247682 A CN 109247682A CN 201811001684 A CN201811001684 A CN 201811001684A CN 109247682 A CN109247682 A CN 109247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uggage case
sliding
pull rod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016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仲兴
柳亚子
江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0016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76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7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7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4Trunks; Travelling baskets
    • A45C5/045Travelling bask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001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9/00Purses, Luggage or bags convertible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9/00Purses, Luggage or bags convertible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 A45C2009/002Purses, Luggage or bags convertible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into a seat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及工作方法,行李箱本体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左侧支架的内侧设置两个均前后水平左旋梯形丝杆和右旋梯形丝杆,右侧支架的内侧设置两个均前后水平的上导杆和下导杆,通过电机分别带动两根螺旋方向相反的梯形丝杆转动,带动上板、上滑动板前移动,下板和下滑动板向后移动,以此增加前后纵向长度,将传统行李箱的拉杆在满足已有功能的同时还能在供行人休息时作为上板的支撑部分,拉杆通过沉孔销固定在支撑导轨上,以此改变支撑导轨与拉杆的总长度,通过改变拉杆与地面接触点所在位置与行李箱的距离能够改变上板的倾斜程度,以此满足外出行人对平躺以及不同角度坐靠着休息的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及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旅行用行李箱,更确切的说是一种通过改变自身形状以满足旅客中途短暂休息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旅客在旅途中经常难以找到短暂休息的场所,特别是像在火车站和机场等人流量很大但所提供给旅途人休息的座位数量有限的场所。而行李箱是大多数旅途人需要携带的工具,因此设计一种将行李箱改变为可供旅途人短暂休息的工具显得很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16669.9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旅行拉杆箱变旅行箱车的行李箱改装设计,该结构设计了一种箱与车联成一体的拉杆,把拉杆转动至拉杆插座内后固定,此时拉杆就成为乘人车的靠背及推车手把,该结构是一种将拉杆箱与轮椅车联系在一起,在无需拿出行李箱内物品的情况下,运用拉杆变换使行李箱与轮椅车快速互相变换的结构设计。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554635.8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有靠椅功能的行李箱,通过改进的拉杆能够在行李箱主箱体里的空槽中拔出和插进,拔出空槽后,转动可活动支脚,就可以变成靠椅;插入空槽后,连接在行李箱主箱体上的滑动盖板封合,就可以变成行李箱,即可拉动行李箱。是一种行李箱和靠椅两用的设计,该结构在对行李箱拉杆予以巧妙运用的同时也节约了制造成本。但是以上所述的结构均只是让拉杆成为固定靠椅,没有考虑满足旅客的不同躺姿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及其需要休息时的工作方法,既然利用拉杆的旋转作用实现靠椅角度可调,既能实现行李箱的靠椅功能,又能实现行李箱的躺床功能,满足旅客对半靠和平躺的需求。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行李箱本体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左侧支架的内侧设置两个均前后水平左旋梯形丝杆和右旋梯形丝杆,左旋梯形丝杆和右旋梯形丝杆的后端面各自固定接有一个丝杆齿轮,两个丝杆齿轮与一个电机齿轮相啮合,电机齿轮固结电机的输出轴;右侧支架的内侧设置两个均前后水平的上导杆和下导杆,在下导杆和右旋梯形丝杆前段之间连接水平放置的下滑动板,下滑动板前端面的左侧与右旋梯形丝杆啮合且右侧与下导杆间隙配合, 下滑动板后端铰接一块位于其正后方的水平放置的下板,下板的后端铰接一块水平放置的支撑板,在下滑动板和下板的正上方是水平放置的上滑动板和上板,上滑动板在上板的正后方且两者相铰接,上滑动板的后端面的左侧与左旋梯形丝杆啮合且右侧与上导杆间隙配合,上板的下端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一个前后水平放置的导轨,每个导轨的前段开有矩形滑槽,每个矩形滑槽的下端面的前后分别开有圆柱形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滑块与矩形滑槽相配合,滑块的下端面开有滑块槽,滑块槽中设有弹簧销和弹簧,弹簧销上端外径大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内径,弹簧销的下端呈半球形且其外径小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内径;滑块的前端是能伸出滑槽前端开口处的滑块凸起,两个滑块凸起分别各铰接一个前后水平放置的支撑导轨的后端,两个支撑导轨前端连接水平放置的呈U状的拉杆,拉杆的两条滑动长杆上开有多个通孔,通过沉孔销穿过滑动长杆的通孔连接于支撑导轨前端。
进一步地,滑块移动到前侧的第一定位孔中时,滑块凸起与支撑导轨之间的铰接处位于滑槽内部;滑块移动到滑槽最前端时,滑块凸起与支撑导轨之间的铰接处位于滑槽外部。
进一步地,电机不工作时,下滑动板位于右旋梯形丝杆的最前端,上滑动板位于左旋梯形丝杆的最后端,弹簧销位于第二定位孔中,支撑导轨与拉杆的总长度最短。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的工作方法是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A:当需要坐靠在行李箱上休息时,电机工作,右旋梯形丝杆带动下滑动板、下板与支撑板向后方移动,左旋梯形丝杆带动上滑动板、上板及其与之相连接的部件向前方移动;
步骤B:当下滑动板移动到最后端、上滑动板移动到最前端时,电机停止转动;下板与支撑板从行李箱本体的后端伸出,下板与支撑板在重力的作用下绕下滑动板向下转动与地面接触;上板从行李箱本体的前端伸出,向上转动上板,向前上方拉动拉杆,支撑导轨将滑块拉至滑槽最前端,此时滑块与支撑导轨之间的铰接处位于滑槽外;
步骤C:向下转动支撑导轨,拔出沉孔销,选择支撑导轨和拉杆的总长度后,将沉孔销插入,拉杆接触于地面。
进一步地,当需要平躺在行李箱上休息时,将支撑板绕下板后端面转动至支撑板垂直于地面,使下板平行于地面,调节支撑导轨与拉杆之间的总长度,上板为水平状态。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供休息的两块板均采用角度可以调节的结构设计,通过电机分别带动两根螺旋方向相反的梯形丝杆转动,带动上板、上滑动板前移动,下板、下滑动板向后移动,以此增加本发明可供旅客休息的前后纵向长度。
2、本发明通过结构优化将传统行李箱的拉杆在满足已有功能的同时,还能在供行人休息时作为上板的支撑部分,拉杆通过沉孔销固定在支撑导轨上,能改变支撑导轨与拉杆的总长度。通过改变拉杆与地面接触点所在位置与行李箱的距离能够改变上板的倾斜程度,以此满足外出行人对平躺以及不同角度坐靠着休息的需要。
3、本发明中的拉杆两端还固定有绕线器,通过绕线器中的线与行李箱本体上的挂钩连接,起到稳固上板的作用。
4、本发明的展开过程采用半自动化设计,结构简单,在保证操作便捷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且结构紧凑,有利于增大行李箱的可用容积,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为图1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左右两侧支架2、4与支架上的零件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4为从图3右后侧方向看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5为图2中下滑动板11、下板7和支撑板6的安装关系爆炸放大图;
图6为图2中上滑动板8、上板9、导轨17、拉杆10等关联部件的安装关系爆炸放大图;
图7为图6中导轨17、滑块16以及支撑导轨15的安装关系爆炸图;
图8为图7中H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6中支撑导轨15、拉杆10以及绕线器24的安装关系爆炸放大图;
图10为图7中弹簧销位于第二定位孔17b时的安装关系放大图;
图11为图7中弹簧销位于第一定位孔17a时的安装关系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行李箱拉动状态时的整体轴测图;
图13为本发明行李箱供坐靠着休息状态时的整体轴测图;
图14本发明滑块16位于滑槽17c最前端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行李箱供平躺着休息状态时的整体轴测图。
图中:1.行李箱本体;1a.滚轮;1b.扣环;2.左侧支架;2a.第一安装孔;2b.第二安装孔;2c.第三安装孔;2d.第四安装孔;2e.丝杆齿轮;2f.电机齿轮;3.盖板;4.右侧支架;5.电机;6.支撑板;7.下板;8.上滑动板;9.上板;10.拉杆;10a.滑动长杆;11.下滑动板;12.左旋梯形丝杆;13.右旋梯形丝杆;14.上导杆;15.支撑导轨;16.滑块;16a.滑块凸起;17.导轨;17a.第一定位孔;17b.第二定位孔;17c.滑槽;18.弹簧;19.弹簧销;20.电池;21.下导杆;22.开关;23.沉孔销;24.绕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现规定本发明的空间方位是:在行李箱的纵向方向上,规定以图1中开关22所在位置为“前”,滚轮1a所在位置为“后”;在行李箱的横向方向上,规定以图1中左侧支架2所在位置为“左”,右侧支架4所在位置为“右”;规定以图1中盖板3所在位置为“上”,扣环1b所在位置为“下”, 规定以靠近行李箱中心所在位置为“内”,以远离行李箱中心所在位置为“外”。
本发明在左右方向上以行李箱的纵向中心线为轴线,呈左右对称安装,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图2,外部是行李箱本体1,行李箱本体1是传统行李箱的储物部位,呈前后方向放置在地面上,其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螺钉安装有左侧支架2和右侧支架4,左侧支架2和右侧支架4的外形相同,左右对称地安装,均呈F型。左侧支架2和右侧支架4的上表面之间安装一个盖板3,盖板3为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板块,盖板3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左侧支架2和右侧支架4上。在行李箱本体1前端面下方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扣环1b,扣环1b为水平放置的半圆环,两个扣环1b分别通过螺栓对称安装在行李箱本体1前端面下方的左右两侧。在行李箱本体1前端面的中间位置还安装有开关22。
参见图2、图3,左侧支架2的内侧设置两个均前后水平的丝杆,分别是左旋梯形丝杆12和右旋梯形丝杆13,左旋梯形丝杆12与右旋梯形丝杆13的螺旋方向相反。左旋梯形丝杆12在右旋梯形丝杆13的正上方。左侧支架2前端的横向侧板上开有两个纵向的第一安装孔2a和第二安装孔2b,第一安装孔2a和第二安装孔2b分别上下分布。左侧支架2离后端面一定距离的横向侧板上也呈上下分布地分别开有第三安装孔2c、第四安装孔2d,且第一安装孔2a和第三安装孔2c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前后对称,第二安装孔2b和第四安装孔2d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前后对称。左旋梯形丝杆12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安装孔2a和第三安装孔2c上,右旋梯形丝杆1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安装孔2b和第四安装孔2d上。左旋梯形丝杆12和右旋梯形丝杆13的后端面还各自固定焊接有一个丝杆齿轮2e。在左旋梯形丝杆12和右旋梯形丝杆13的后方还设置一个电机5,电机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左侧支架2的后端,电机5的输出轴前后水平,输出轴同轴固结有电机齿轮2f,电机齿轮2f分别与两个丝杆齿轮2e相啮合,电机5的转动能带动左旋梯形丝杆12和右旋梯形丝杆13转动。
参见图2、图4,右侧支架4的内侧设置两个均前后水平的导杆,分别是上导杆14和下导杆21,上导杆14在下导杆21的正上方。类似于左侧支架2,右侧支架4的前后端的横向侧板上也各呈上下分布的开有两个通孔,上导杆14和下导杆21外形均为长圆柱形杆状,且上导杆14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右侧支架4的前后横向侧板上端的两个通孔上,下导杆2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右侧支架4前后横向侧板下端的两个通孔上。在右侧支架4后端侧板上通过胶水固定粘合电池20。
参见图2、图4、图5,在下导杆21和右旋梯形丝杆13前段之间连接水平放置的下滑动板11,下滑动板11的外形为长方形的长板,其前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各有一个凸出块,左侧凸出块上开有前后方向上的螺纹孔,通过螺纹孔与右旋梯形丝杆13啮合,右侧凸出块上开有前后方向上的通孔,通过通孔与下导杆21有间隙地配合,以此使得电机5的转动能通过右旋梯形丝杆13带动下滑动板11前后移动,且由于右旋梯形丝杆13的自锁作用使得在电机5没有转动的情况下,下滑动板11不会前后移动。
参见图2、图5,在下滑动板11的正后方是一块水平放置的下板7,下滑动板11和下板7这两者之间铰接在一起,即下板7前侧下端面与下滑板11后侧下端面通过合页铰接。下滑动板11的上表面与下板7的上表面相平齐。下板7的后段下方是一块水平放置的支撑板6。下板7和支撑板6均为外形为长方形的长板,支撑板6位于下板7的下方。下板7的后段下端面开有与支撑板6外形相同的方槽区域,使得支撑板6能刚好放置在该方槽区域中,支撑板6的下表面、下板7前段的下表面和下滑板11的下表面三者相平齐。支撑板6的后端面与下板7的后端面通过合页铰接在一起,使支撑板6能绕下板7的后端面转动。
参见图2、图6,在下滑动板11和下板7的正上方是上滑动板8和上板9,上滑动板8在上板9的正后方。上滑动板8为水平放置的外形为长方形的长板,其后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各有一个凸出块,左侧凸出块上开有前后方向上的螺纹孔,右侧凸出块上开有前后方向上的通孔,左侧的螺纹孔与左旋梯形丝杆12啮合,右侧的通孔与上导杆14间隙配合,以此使得电机5的转动能通过左旋梯形丝杆12带动上滑动板8前后移动,且由于左旋梯形丝杆12的自锁作用使得在电机5没有转动的情况下,上滑动板8不会移动。上板9为水平放置的外形为长方形的长板,其位于上滑动板8的正前方,且上板9后侧上端面与上滑动板8前侧上端面通过合页铰接。上板9的下端面左右两侧还通过螺钉分别固定有一个导轨17。
参见图6、图7、图8,导轨17外形为长条形,在水平面上呈前后方向放置,导轨17的前段开有矩形滑槽17c,每个矩形滑槽17c中安装一个滑块16,滑块16外形也为长条形。每个矩形滑槽17c的下端面的前后分别开有圆柱形第一定位孔17a和第二定位孔17b,第一定位孔17a和第二定位孔17b均是上下贯通的圆孔。滑块16的下端面开有滑块槽,滑块槽中安装弹簧销19和弹簧18,弹簧18套在弹簧销19上,弹簧销19上端固定连接滑块槽并且上端为扁平的圆柱形,上端外径大于第一定位孔17a和第二定位孔17b的内径,以此使得弹簧销19不会从第一定位孔17a和第二定位孔17b中弹出;弹簧销19的下端呈半球形,其外径小于第一定位孔17a和第二定位孔17b的内径,当滑块16在滑槽17c中滑动经过第一定位孔17a或第二定位孔17b时,由于弹簧18对弹簧销19的推力作用,使得弹簧销19下端的半球形能向下运动进入第一定位孔17a或第二定位孔17b中,从而将滑块16固定在第一定位孔17a或第二定位孔17b中,且当作用在滑块16上的水平方向上的力大于某一特定值时,由于弹簧销19下端半球形的作用,使得弹簧销19能退出第一定位孔17a或第二定位孔17b,以此使得滑块16能继续在滑槽17c中前后滑动。滑槽17c的前端开口处向内延申,使得其开口处的横截面积小于其中间段的横截面积,且滑块16的前端向内凹陷形成滑块凸起16a,滑块凸起16a的横截面小于滑槽17c前端开口处的横截面积,使得滑块凸起16a能够向前运动直至滑出滑槽17c,滑块16后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滑槽17c开口处的横截面积,以此保证滑块16无法向后滑出滑槽17c。
参见图7、图8、图9,左右两个滑块16前端的滑块凸起16a分别各铰接一个支撑导轨15的后端,支撑导轨15能沿滑块16前端转动。支撑导轨15为在水平方向上呈前后放置的管状长条,其横截面为空心矩形,两个支撑导轨15后侧下端面通过合页与分别与左右两侧两个滑块凸起16a的前侧下端面铰接,使得支撑导轨15能带动滑块16在滑槽17c中前后滑动,且当滑块16移动到前侧的第一定位孔17a时,滑块凸起16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能够保证滑块凸起16a与支撑导轨15之间的铰接部位位于滑槽17c内部,此时由于滑槽17c的限制,使滑块16与支撑导轨15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转动。当滑块16移动到滑槽7c最前端时,滑块凸起16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能够保证滑块凸起16a与支撑导轨15之间的铰接部位位于滑槽17c外部,此时滑块16与支撑导轨15之间能发生相对转动。支撑导轨15的前侧还开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通孔。
参见图9,支撑导轨15的前端连接拉杆10。拉杆10为水平放置的U状框架结构,U状框架的开口朝向支撑导轨15,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条滑动长杆10a,两条滑动长杆10a的左右侧面上开有多个通孔,两条滑动长杆10a分别套接在左右两侧两个支撑导轨15中。滑动长杆10a和支撑导轨15通过沉孔销23连接,左右两侧两个沉孔销23分别穿过支撑导轨15前侧的通孔和滑动长杆10a上的通孔,以此固定支撑导轨15和拉杆10之间的相对位置,且通过沉孔销23穿过滑动长杆10a上的不同的通孔,能够改变支撑导轨15与拉杆10的总长度。在拉杆10的最右端的左右两侧还各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一个绕线器24,绕线器24中是线绳。
电池20为电机5及其控制元件提供电能,并且在电机5和电池20之间连接开关22,开关22控制电机5的启动和停止。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具体按以下方法工作:
参见图1、图2、图10,当本发明作为传统的普通行李箱时,电机5不工作,下滑动板11位于右旋梯形丝杆13的最前端,上滑动板8位于左旋梯形丝杆12的最后端,由于左旋梯形丝杆12和右旋梯形丝杆13具有的自锁作用,使得上滑动板8和下滑动板11及其与之固定安装的零部件无法移动。弹簧销19位于导轨17上的后方的第二定位孔17b中,沉孔销23穿过支撑导轨15前侧的通孔和滑动长杆10a上最前端的通孔,即支撑导轨15与拉杆10的总长度最短。
当需要移动行李箱时,参见图7、图8、图11、图12,向前拉动拉杆10,由于弹簧销19下端半球形的作用,拉杆10通过支撑导轨15带动滑块16运动,使得弹簧销19退出第二定位孔17b,滑块16、支撑导轨15以及拉杆10整体向前移动,以此使拉杆10作为传统行李箱的拉杆用来拉动行李箱。当弹簧销19向前运动到达第一定位孔17a时,弹簧18将弹簧销19推入到第一定位孔17a中,使滑块16、支撑导轨15以及拉杆10停止运动,此时第一定位孔17a给弹簧销19下端半球形的作用力应满足拉动行李箱时弹簧销19不会从第一定位孔17a中滑出。且此时滑块16与支撑导轨15之间的铰接处位于滑槽17c中,以此保证在拉动行李箱时支撑导轨15不会绕滑块16发生相对转动。
当需要坐靠在行李箱上休息时,参见图2、图13、图14,按下开关22,电机5工作,由于左旋梯形丝杆12与右旋梯形丝杆13的螺旋方向相反,电机5分别带动左旋梯形丝杆12与右旋梯形丝杆13旋转,由右旋梯形丝杆13带动下滑动板11、下板7与支撑板6向后方移动,左旋梯形丝杆12带动上滑动板8、上板9及其与之相连接的部件向前方移动,当下滑动板11移动到最后端、上滑动板8移动到最前端时,电机5停止转动,参见图13,此时下板7与支撑板6从行李箱本体1的后端伸出,运动到行李箱本体1外部后方,此时下板7与支撑板6在重力的作用下绕下滑动板11后端面顺时针向下转动一定角度后与地面接触。而此时上板9从行李箱本体1的前端伸出,运动到行李箱本体1外部前方,此时绕上滑动板8的前端面逆时针向上转动上板9,使上板9成为休息的靠背,将上板9调整至合适的靠背角度后,向前上方拉动拉杆10,通过沉孔销23固定的支撑导轨15将滑块16拉至滑槽17c最前端,此时滑块16与支撑导轨15之间的铰接处位于滑槽17c外,再绕滑块16的前端面顺时针向下转动支撑导轨15,拔出左右两侧两个沉孔销23,选择合适的支撑导轨15和拉杆10的总长度后,将两个沉孔销23分别插入左右两侧两个支撑导轨15前侧的通孔和对应的滑动长杆10a上合适的通孔中,以使得当拉杆10接触地面时,支撑导轨15、拉杆10对上板9起到支撑作用。拉出左右两侧绕线器24中的线绳,分别系于行李箱本体1上的左右两侧两个扣环1b上,并将线绳固定,以此稳固支撑导轨15、拉杆10对上板9的支撑作用,实现行李箱的靠椅功能。
当需要平躺下睡在行李箱上休息时,参见图13、图14、图15,在行李箱靠椅形状的基础上,在将下板7与支撑板6在重力的作用下绕下滑动板11后端面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接触地面后,再将支撑板6绕下板7后端面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至支撑板6垂直于地面,以此使下板7平行于地面,提供休息时放脚。适当调节支撑导轨15与拉杆10之间的总长度,保证上板9为水平状态,以此提供休息时放置上身部位,实现行李箱的平躺功能。

Claims (8)

1.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包括前后方向放置在地面上的行李箱本体1,其特征是:行李箱本体(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左侧支架(2)和右侧支架(4),左侧支架(2)的内侧设置两个均前后水平左旋梯形丝杆(12)和右旋梯形丝杆(13),左旋梯形丝杆(12)和右旋梯形丝杆(13)的后端面各自固定接有一个丝杆齿轮(2e),两个丝杆齿轮(2e)与一个电机齿轮(2f)相啮合,电机齿轮(2f)固结电机(5)的输出轴;右侧支架(4)的内侧设置两个均前后水平的上导杆(14)和下导杆(21),在下导杆(21)和右旋梯形丝杆(13)前段之间连接水平放置的下滑动板(11),下滑动板(11)前端面的左侧与右旋梯形丝杆(13)啮合且右侧与下导杆(21)间隙配合,下滑动板(11)后端铰接一块位于其正后方的水平放置的下板(7),下板(7)的后端铰接一块水平放置的支撑板(6),在下滑动板(11)和下板(7)的正上方是水平放置的上滑动板(8)和上板(9),上滑动板(8)在上板(9)的正后方且两者相铰接,上滑动板(8)的后端面的左侧与左旋梯形丝杆(12)啮合且右侧与上导杆(14)间隙配合,上板(9)的下端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一个前后水平放置的导轨(17),每个导轨(17)的前段开有矩形滑槽(17c),每个矩形滑槽(17c)的下端面的前后分别开有的是第一定位孔(17a)、第二定位孔(17b),滑块(16)与矩形滑槽(17c)相配合,滑块(16)的下端面开有滑块槽,滑块槽中设有弹簧销(19)和弹簧(18),弹簧销(19)上端外径大于第一定位孔(17a)和第二定位孔(17b)的内径,弹簧销(19)的下端呈半球形且其外径小于第一定位孔(17a)和第二定位孔(17b)的内径;滑块(16)的前端是能伸出滑槽(17c)前端的滑块凸起(16a),两个滑块凸起(16a)分别各铰接一个前后水平放置的支撑导轨(15)的后端,两个支撑导轨(15)前端连接水平放置的呈U状的拉杆(10),拉杆(10)的两条滑动长杆(10a)上开有多个通孔,通过沉孔销(23)穿过滑动长杆(10a)的通孔连接于支撑导轨(15)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其特征是:滑块(16)移动到前侧的第一定位孔(17a)中时,滑块凸起(16a)与支撑导轨(15)之间的铰接处位于滑槽(17c)内部;滑块(16)移动到滑槽(7c)最前端时,滑块凸起(16a)与支撑导轨(15)之间的铰接处位于滑槽(17c)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其特征是:电机(5)不工作时,下滑动板(11)位于右旋梯形丝杆(13)的最前端,上滑动板(8)位于左旋梯形丝杆(12)的最后端,弹簧销(19)位于第二定位孔(17b)中,支撑导轨(15)与拉杆(10)的总长度最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其特征是:拉杆(10)的最右端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一个绕线器(24),绕线器(24)中是线绳;行李箱本体(1)前端面下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扣环(1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其特征是:电机(5)通过开关(22)连接电池(20),开关(22)设有行李箱本体(1)前端面的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其特征是:下板(7)的后段下端面开有与支撑板(6)外形相同的方槽,支撑板(6)放置在该方槽中,支撑板(6)的下表面、下板(7)前段的下表面和下滑板(11)的下表面三者相平齐,下滑动板(11)的上表面与下板(7)的上表面相平齐。
7.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的工作方法,其特征是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A:当需要坐靠在行李箱上休息时,电机(5)工作,右旋梯形丝杆(13)带动下滑动板(11)、下板(7)与支撑板(6)向后方移动,左旋梯形丝杆(12)带动上滑动板(8)、上板(9)及其与之相连接的部件向前方移动;
步骤B:当下滑动板(11)移动到最后端、上滑动板(8)移动到最前端时,电机(5)停止转动;下板(7)与支撑板(6)从行李箱本体(1)的后端伸出,下板(7)与支撑板(6)在重力的作用下绕下滑动板(11)向下转动与地面接触;上板(9)从行李箱本体(1)的前端伸出,向上转动上板(9),向前上方拉动拉杆(10),支撑导轨(15)将滑块(16)拉至滑槽(17c)最前端,滑块(16)与支撑导轨(15)之间的铰接处位于滑槽(17c)外;
步骤C:向下转动支撑导轨(15),拔出沉孔销(23),选择支撑导轨(15)和拉杆(10)的总长度后,将沉孔销(23)插入,拉杆(10)接触于地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的工作方法,其特征是:当需要平躺在行李箱上休息时,将支撑板(6)绕下板(7后)端面转动至支撑板(6)垂直于地面,使下板(7)平行于地面,调节支撑导轨(15)与拉杆(10)之间的总长度,上板(9)为水平状态。
CN201811001684.1A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及工作方法 Pending CN1092476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1684.1A CN109247682A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及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1684.1A CN109247682A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及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7682A true CN109247682A (zh) 2019-01-22

Family

ID=65048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01684.1A Pending CN109247682A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及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768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4567A (zh) * 2019-03-28 2019-05-21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车载抽拉翻转工作台
CN109907451A (zh) * 2019-02-18 2019-06-21 江苏大学 一种可以展开成床的半自动行李箱
CN112223234A (zh) * 2020-10-28 2021-01-15 广州鼎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安装工程用便携式工具储纳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00591A1 (fr) * 1999-11-05 2001-05-11 Andre Alhambra Lit de plage avec matelas incorpore dans une coquille rigide en 3 parties, se repliant pour former une valise
US20120222931A1 (en) * 2011-03-04 2012-09-06 Zeev Zuckerman Apparatus that includes a suitcase with integrated support arrangements for conversion to a bed or a chaise lounge
CN204812505U (zh) * 2015-07-31 2015-12-02 三峡大学 一种可作座椅式行李箱
US20180168354A1 (en) * 2016-12-16 2018-06-21 Brendan O'Neill Portable Surface for Lounging or Sleep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00591A1 (fr) * 1999-11-05 2001-05-11 Andre Alhambra Lit de plage avec matelas incorpore dans une coquille rigide en 3 parties, se repliant pour former une valise
US20120222931A1 (en) * 2011-03-04 2012-09-06 Zeev Zuckerman Apparatus that includes a suitcase with integrated support arrangements for conversion to a bed or a chaise lounge
CN204812505U (zh) * 2015-07-31 2015-12-02 三峡大学 一种可作座椅式行李箱
US20180168354A1 (en) * 2016-12-16 2018-06-21 Brendan O'Neill Portable Surface for Lounging or Sleeping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7451A (zh) * 2019-02-18 2019-06-21 江苏大学 一种可以展开成床的半自动行李箱
CN109774567A (zh) * 2019-03-28 2019-05-21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车载抽拉翻转工作台
CN109774567B (zh) * 2019-03-28 2024-04-23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车载抽拉翻转工作台
CN112223234A (zh) * 2020-10-28 2021-01-15 广州鼎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安装工程用便携式工具储纳箱
CN112223234B (zh) * 2020-10-28 2021-10-01 西藏世通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安装工程用便携式工具储纳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7682A (zh) 一种能供外出休息的行李箱及工作方法
CN105722752B (zh) 可折叠电动车辆
US9975454B2 (en) Compact seat kinematic
CN105852359B (zh) 伸缩式可乘坐电动行李箱车及其使用方法
KR200440263Y1 (ko) 차량 시트용 다리받침대
KR101426544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레그 레스트
US7032947B2 (en) Vehicle back shelf
WO2020042748A1 (zh) 一种改进型汽车座椅电动地滑轨系统
CN106510148B (zh) 可切换转向组件及电动载人旅行箱
US20180208089A1 (en) Vehicle seat with a reconfigurable side armrest
CN205365291U (zh) 一种双向滑动的电动乘客座椅
CN204547850U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CN107933289B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景区观光用乘用车
CN201523864U (zh) 一种设有可伸展腿部结构的沙发椅
CN104724186B (zh) 用于车辆的脚踏板组件
CN203087940U (zh) 可载人自动滑行的太阳能旅行箱
CN211468229U (zh) 座椅靠背
CN107095467B (zh) 一种方便档案管理的收藏装置
CN205632187U (zh) 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
JP511973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KR20180091347A (ko) 슬라이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트레일
CN201712499U (zh) 座椅控制拉索
CN206049422U (zh) 一种电动车可调整安全座椅
CN205671692U (zh) 伸缩式可乘坐电动行李箱车
CN212878065U (zh) 一种助力行李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