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49C - 以电子分类模式进行复制的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电子分类模式进行复制的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49C
CN1092349C CN96121887A CN96121887A CN1092349C CN 1092349 C CN1092349 C CN 1092349C CN 96121887 A CN96121887 A CN 96121887A CN 96121887 A CN96121887 A CN 96121887A CN 1092349 C CN1092349 C CN 109234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image
page
read
im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21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269A (zh
Inventor
高桥俊晴
今野美纪
柴木雅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6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3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4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48Storage of at least a part of one of two image bearing sides of a single sheet, e.g. for two sided cop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443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with asynchronous operation of the image input and out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the memo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459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for changing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tored data
    • H04N1/32464Changing the arrangement of pages or documents, e.g. for producing pages to be bou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85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2201/3288Storage of two or more complete document pages or image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85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2201/3295Deletion of stored data; Preventing such dele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将分为多次放置到原稿自动传送装置上的原稿按照指定的顺序堆放的电子分类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本发明中,首先,接受输入该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连续使用次数;然后读取由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传送到上述原稿读取位置的原稿的图像并输出图像信息;当接受到上述连续使用次数时在上述输出的图像信息中将按照接受的连续使用次数向上述原稿读取位置传送并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作为一连串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根据上述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Description

以电子分类模式进行复制的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具有调换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顺序的电子分类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近年来,具有调换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顺序的电子分类功能的数字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已实用化了。
这里,以将单面为1页总共由3页构成的原稿复印2份的情况为例说明利用原稿自动进给装置的电子分类。
首先,将作为复印对象物的原稿置于原稿自动进给装置的指定位置。这时,假定将原稿从上面开始按照1页→2页→3页的顺序置于原稿自动进给装置的指定位置。当指示了电子分类方式开始进行复印时,原稿就按照3页→2页→1页的顺序从原稿自动进给装置递送到原稿台上,按照3页→2页→1页的顺序通过扫描输入将图像数据读入页存储器。
接着,通过按照3页→2页→1页→3页→2页→1页的顺序从页存储器打印输出,图像便形成在复印纸上。由于排出的复印纸从上面开始是按照1页→2页→3页→1页→2页→3页的顺序堆放的,所以,操作人员只要将排出的复印纸分成两部分就可以获得2份原稿。
然而,当复印对象的原稿张数超过原稿自动进给装置的容许张数时,就必须分成多次进行,以使原稿张数小于原稿自动进给装置的容许张数,但是,由于是进行电子分类的,所以,便发生如下所述的问题。
下面,设复印对象的原稿张数为超过原稿自动进给装置的容许张数的200张以单面为1页将总共200页的原稿复印2份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为了使复印对象的原稿张数小于原稿自动进给装置的容许张数,例如假定分为2次,每次将100张原稿置于原稿自动进给装置的指定位置。
首先,假定开始放置的原稿从上面开始是按照1页→2页…99页→100页的顺序放置到原稿自动进给装置的指定位置上的。则当指示了电子分类方式开始进行复印时,原稿便按照100页→99页…2页→1页的顺序从原稿自动进给装置递送到原稿台上,从而按照100页→99页…2页→1页的顺序通过扫描输入将图像数据读入页存储器。
接着,通过按照100页→99页…2页→1页→100页→99页…2页→1页的顺序从页存储器打印输出,图像便形成在复印纸上。这时排出的复印纸从上面开始是按照1页→2页…99页→100页→1页→2页…99页→100页的顺序堆放的。
其次,假定放置的其余的原稿从上面开始是按照101页→10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放置到原稿自动进给装置的指定位置上的。当指示了电子分类方式开始进行复印时,原稿就按照200页→199页…102页→101页的顺序从原稿自动进给装置递送到原稿台上,从而按照200页→199页…102页→101页的顺序通过扫描输入将图像数据读入页存储器。
接着,通过按照200页→199页…102页→101页→200页→199页…102页→101页的顺序从页存储器打印输出,图像便形成在复印纸上。由于这时排出的复印纸是排出到前面堆放的复印纸上的,所以,从上面开始就成了是按照101页→102页…199页→200页→101页→102页…199页→200页→1页→2页…99页→100页→1页→2页…99页→100页的顺序堆放的。
这样,当复印对象的原稿超过原稿自动进给装置的容许张数时,就分为多次进行,每次使原稿张数小于原稿自动进给装置的容许张数执行电子分类方式。于是,就堆放成了与本来要求的原稿的顺序不同的顺序的原稿。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具有可以将分为多次放置到原稿自动进给装置上的原稿按照所希望所顺序堆放的电子分类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设有可以存放原稿的原稿供纸台并将放置在该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向指定的原稿读取位置传送的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为了将发为多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而接受输入该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连续使用次数的连续使用次数接受机构、读取利用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传送到上述原稿读取位置的原稿的图像并输出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当由上述接受机构接受了连续使用次数时将由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输出的图像信息中按照接受的连续使用次数向上述原稿读取位置传送并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作为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装置和根据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设有可以存放原稿的原稿供纸台并将放置在该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按照从上或下顺序取出向指定的原稿读取位置传送的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为了将发为多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而接受输入该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连续使用次数的连续使用次数接受机构、接受输入形成的图像的份数的份数接受机构、接受图像形成开始的指示同时使1次的图像形成开始的指示与上述连续使用次数的1次对应的图像形成开始接受机构、读取由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传送到上述原稿读取位置的原稿的图像并输出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为了在由上述连续使用次数接受机构接受到连续使用次数时将由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输出的图像信息中按照接受的连续使用次数向上述原稿读取位置传送并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作为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以使第1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最后读取的页与第2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开始读取的页连续或者第1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开始读取的页与第2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最后读取的页连续而存储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存储装置和根据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形成由上述份数接受机构接受的份数的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设有可以存放原稿的原稿供纸台并将放置在该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按照从上或下顺序取出向指定的原稿读取位置传送的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为了将发为多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而接受输入该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连续使用次数的连续使用次数接受机构、接受输入形成的图像的份数的份数接受机构、接受图像形成开始的指示同时使1次的图像形成开始的指示与上述连续使用次数的1次对应的图像形成开始接受机构、读取由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传送到上述原稿读取位置的原稿的图像并输出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在由上述连续使用次数接受机构接受到连续使用次数时将由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输出的图像信息中按照接受的连续使用次数向上述原稿读取位置传送并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作为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装置和当读出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时以使第1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最后读取的页与第2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开始读取的页连续或者第1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开始读取的页与第2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最后读取的页连续而读出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并按照该读出的顺序形成由上述份数接受机构接受的份数的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
本发明的第1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超过该存储装置的容量时,就中止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连续使用处理,同时抹去此前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或者形成基于此前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图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设有可以存放原稿的原稿供纸台并将放置在该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向指定的原稿读取位置传送的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为了将发为多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而接受有无该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继续使用的继续使用接受机构、读取由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传送到上述原稿读取位置的原稿的图像并输出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当由上述继续使用接受机构指示了继续使用时在由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信息中将按照指示的继续使用向上述原稿读取位置传送并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作为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装置和根据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设有可以存放原稿的原稿供纸台并将放置在该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按照从上或下顺序取出向指定的原稿读取位置传送的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为了将发为多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而接受有无该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继续使用的继续使用接受机构、接受输入形成的图像的份数的份数接受机构、接受图像形成开始的指示的图像形成开始接受机构、读取由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传送到上述原稿读取位置的原稿的图像并输出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当由上述继续使用接受机构指示了继续使用时为了在由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信息中将按照指示的继续使用向上述原稿读取位置传送并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作为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以使第1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最后读取的页与第2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开始读取的页连续或者第1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开始读取的页与第2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最后读取的页连续而存储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存储装置和根据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形成由上述份数接受机构接受的份数的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设有可以存放原稿的原稿供纸台并将放置在该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按照从上或下顺序取出向指定的原稿读取位置传送的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为了将发为多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而接受有无该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继续使用的继续使用接受机构、接受输入形成的图像的份数的份数接受机构、接受图像形成开始的指示的图像形成开始接受机构、读取由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传送到上述原稿读取位置的原稿的图像并输出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当由上述继续使用接受机构指示了继续使用时在由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信息中将按照指示的继续使用向上述原稿读取位置传送并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作为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装置和当读出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时以使第1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最后读取的页与第2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开始读取的页连续或者第1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开始读取的页与第2次放置到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内的最后读取的页连续而读出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并按照该读出的顺序形成由上述份数接受机构接受的份数的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
本发明的第5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超过该存储装置的容量时,就中止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连续使用处理,同时抹去此前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或者形成基于此前上述存储装置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图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为了将分为多次放置到具有可以存放原稿的原稿供纸台并将放置在该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向指定的原稿读取位置传送的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接受输入该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连续使用次数;读取由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传送到上述原稿读取位置的原稿的图像并输出图像信息;当接受到上述连续使用次数时在上述输出的图像信息中将按照接受的连续使用次数向上述原稿读取位置传送并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作为一连串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根据上述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为了将分为多次放置到具有可以存放原稿的原稿供纸台并将放置在该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向指定的原稿读取位置传送的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接受有无该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继续使用;读取由上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传送到上述原稿读取位置的原稿的图像并输出图像信息;当指示了上述继续使用时在上述输出的图像信息中将按照指示的继续使用向上述原稿读取位置传送并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作为一连串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根据上述存储的一连串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采用上述机构的结果是产生了如下作用。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分为多次放置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的图像信息是以一连串的图像信息存储到存储装置中的,所以,分为多次放置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的原稿可以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因此,即使是超过原稿自动传送机构的容许张数的原稿,通过分为多次放置到原稿自动传送机构中,便可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数字复印机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用于说明整理器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整理器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整理器的图。
图5是数字复印机控制系统等的页存储器的概略的框图。
图6是扫描部的概略的框图。
图7是数字复印机的主控制部的概略的框图。
图8是打印部的概略的框图。
图9是用于详细说明页存储器的图。
图10是ADF连续使用次数输入画面的示例图。
图11是表示是在原稿输入中的画面的示例图。
图12是ADF连续使用次数输入画面的示例图。
图13是ADF连续使用有无指定画面的示例图。
图14是说明ADF连续使用处理的具体例1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ADF连续使用处理的具体例2的流程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数字复印机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1所示,数字复印机具有装置本体10,在该装置本体10内设有后面所述的扫描部4和打印部6。
在装置本体10的上面,设置放置读取对象物即原稿D的由透明的玻璃构成的原稿放置台12。另外,在装置本体10的上面,还设置将原稿自动地向原稿放置台12上传送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7(以后,简称为ADF)。该ADF7设置为可以对原稿放置台12开闭,还具有挤压原稿使放置到原稿放置台12上的原稿D与原稿放置台12紧密接触的功能。
ADF7具有:放置原稿D的原稿托架8、检测有无原稿的空传感器9、从原稿托架8一页一页地取出原稿的拾取轮14、传送取出的原稿的进纸轮15、将原稿的前端调整对齐的调位滚轮对16和设置为基本上将整个原稿放置台12覆盖的传送带18。并且,向上放置到原稿托架8上的多张原稿次其最下面的一页即最后一页开始顺序取出,由调位滚轮对16调整对齐后,利用传送带18向原稿放置台12的指定位置传送。这里,说明的是从下面取出原稿的ADF7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使用从上面取出原稿的ADF。
在ADF7中,在将传送带18夹在中间而与调位滚轮对16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反转轮20、非反转传感器21、舌门22和排纸轮23。由后面所述的扫描部4读取了图像信息的原稿D,由传送带18从原稿放置台12上传送出,通过反转轮20、舌门22和排纸轮23排出到ADF7上面的原稿排纸部24上。读取原稿D的反面时,通过切换舌门22,由传送带18传送来的原稿D由反转轮20分转后,再次由传送带18传送到原稿放置台12上的指定位置。
设置在装置本体10内的扫描部4具有作为将放置在原稿放置台12上的原稿D照明的光源的曝光灯25和使从原稿D反射回来的反射光偏向指定的方向的第1反射镜26,曝光灯25和第1反射镜26安装在设在原稿放置台12的下方的第1支架27上。
第1支架27设置为可以与原稿放置台12平行地移动,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带齿的传送带等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在原稿放置台12的下方往复移动。
另外,在原稿放置台12的下方还设置可以与原稿放置台12平行地移动的第2支架28。将由第1反射镜26偏转了方向的从原稿D反射回来的反射光顺序偏转方向的第2和第3反射镜30、31相互成直角地安装在第2支架28上。第2支架28利用驱动第1支架27的带齿的传送带等随第1支架27从动,同时相对于第1支架以1/2的速度沿原稿放置台12平行地移动。
另外,在原稿放置台12的下方,还设置将从第2支架上的第3反射镜31反射回来的反射光聚焦的成像透镜32和接收由成像透镜聚焦的反射光并进行光电变换的CCD传感器34。成像透镜32设置在包含由第3反射镜31偏转了方向的光的光轴的面内,通过驱动机构可以移动,通过成像透镜本身移动而使反射光以所希望的倍率成像。并且,CCD传感器34将入射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输出与读取的原稿D对应的电信号。
另一方面,打印部6具有作为潜影形成机构的激光曝光装置40。激光曝光装置40具有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41、作为使从半导体激光器41射出的激光连续地偏转方向的扫描部件的多面反射镜36、作为以后面所述的指定的转数转动驱动多面反射镜36的扫描电机的多极电机37和使从多面反射镜36反射回来的激光偏转方向、向后面所述的感光体圆筒44导引的光学系统42。这种结构的激光曝光装置40固定在装置本体10的图中未示出的支持框架上。
半导体激光器41根据由扫描部4读取的原稿D的图像信息或传真收发文字信息等控制通/断,该激光通过多面反射镜36和光学系统42射向感光体圆筒44,通过扫描感光体圆筒44的圆周面,就在感光体圆筒44的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
另外,打印部6具有作为设置在装置本体10的大致中央的像载体的转动自由的感光体圆筒44,在感光体圆筒44的圆周面由激光曝光装置40的激光曝光后形成所希望的静电潜影。在感光体圆筒44的周围一体地具有使圆筒的圆周面带上指定的电荷的荷电器45、向在感光体圆筒44的圆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供给作为显影剂的调色涂料以所希望的图像浓度显影的显影器46和用于使从后面所述的复印纸盒供给的转印材料即复印纸P与感光体圆筒44分离的剥离器47,并顺序设置将在感光体圆筒44上形成的调色涂料像转印到复印纸P上的转印器48、将复印纸P从感光体圆筒44上剥离的剥离爪49、清扫在感光体圆筒44的圆周面上残留的调色涂料的清扫装置50和将感光体圆筒44的圆周面进行消电的消电灯51。
在装置本体10内的下部,相互以积层状态设置分别可以从装置本体抽出的上段盒52、中段盒53和下段盒54,尺寸不同的复印纸装在各盒内。大容量送料器55设置在这些盒的侧面一边,在该大容量送纸器55内存放着约3000张使用频度高的尺寸的复印纸P例如A4尺寸的复印纸。另外,在大容量送纸器55的上方,安装着兼作手动托架56的供纸盒57,可以自由装卸。
在装置本体10内,形成从各盒和大容量送纸器55到通过位于感光体圆筒44与转印器48之间的转印部延伸的传送路58,具有定影灯200的定影装置60设置在传送路58的终端。在与定影装置60相对的装置本体10的侧壁上形成排出口61,在排出口61处安装着整理器150。
在上段盒52、中段盒53、下段盒54、供纸盒57的附近和大容量送纸器55的附近分别设置从各盒或大容量送纸器一张一张地取出复印纸P的拾取轮63。另外,在传送路58中设置将由拾取轮63取出的复印纸P通过传送路58进行传送的多个供纸轮对64。
在传送路58中,阻挡轮对65设置在感光体圆筒44的上流一侧。阻挡轮对65修正取出的复印纸P的倾斜度,同时,将感光体圆筒44上的调色涂料像的前端与复印纸P的前端对齐,以与感光体圆筒44的圆周面的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将复印纸P向转印部供给。检测复印纸P的到达的对齐前传感器66设置在阻挡轮对65的前面即供纸轮64一侧。
由拾取轮63从各盒或大容量送纸器55一张一张地取出的复印纸P由供纸轮64向阻挡轮对65传送。并且,复印纸P由阻挡轮对65将前端调整对齐后,向转印部传送。
在转印部中,在感光体圆筒44上形成的显影剂像即调色涂料像由转印器48转印到复印纸P上。转印了调色涂料像的复印纸P利用剥离器47和剥离爪49的作用从感光体圆筒44的圆周面上剥离下来,通过构成传送路58的一部分的传送带67向定影装置60传送。并且,由定影装置60将显影剂像熔融定影到复印纸P上后,复印纸P就由供纸轮对68和排纸轮对69通过排出口61向整理器150上排出。
在传送路58的下方,设置将通过定影装置60的复印纸P反转后再次向阻挡轮对65传送的两面自动装置70。两面自动装置70具有暂时存放复印纸P的暂时存放部71、从传送路58分支的使通过定影装置60的复印纸P反转后向暂时存放部71导引的反转路72、将存放在暂时存放部的复印纸P一张一张地取出的拾取轮73和使取出的复印纸通过传送路74后向阻挡轮对65供纸的供纸轮75。另外,在传送路58与反转路72的分支部设置将复印纸P有选择地向排出口61或反转路72分拣的分拣门76。
进行两面复印时,通过定影装置60的复印纸P由分检门76向反转路72导引,在反转后的状态下暂时存放到暂时存放部71内后,由拾取轮73和供纸轮75通过传送路74向阻挡轮对65传送。并且,复印纸P由阻挡轮对65调整对齐后,再次向转印部传送,向复印纸P的反面转印色粉图像。然后,复印纸P通过传送路58、定影装置60和排纸轮69向整理器150排出。
整理器150是将排出的一部结构的文书以一部为单位进行装订并存储的机构。如图2所示,进行装订的复印纸P每从排出口61排出一张,就由导向杆151将其向进行装订的一侧对齐。当所有的复印纸全部排出时,压纸臂152将排出的一部单位的复印纸P压住,由装订单元153进行装订。然后,导向杆151下降到图3的虚线所示的位置,装订过的复印纸P按其一部单位由整理器排出轮155如图4所示的那样向该整理器排出托架154排出。整理器排出托架154的下降量根据排出的复印纸P的张数而决定为某一量,按每排出一部台阶式地下降。另外,将排出的复印纸P对齐的导向杆151位于不会碰到置于整理器排出托架154上的已装订过的复印纸P的高度的位置。
下面,参照图5~图8说明用图1说明过的数字复印机的控制电路。图5是数字复印机控制系统等的页存储器的概略的框图,图6是扫描部4的概略的框图,图7是数字复印机的主控制部的概略的框图,图8是打印部6的功率的框图。
数字复印机控制系统的总体由两个大方框构成,在扫描部4和打印部6之间由图像处理部314联系,由构成数字复印机的基本部301和接收并存储该基本部301的图像数据、通过将该存储的图像数据再次向基本部301传送而实现存储复制的页存储部302构成。
基本部301和页存储部302通过收发控制数据的基本部系统接口316和收发图像数据的基本部图像接口317连接。该基本部301由扫描部4、打印部6、图像处理部314和控制它们的基本部CPU311构成。
如图7所示,ROM102、RAM104、图像存储器106、定时器112、内部接口122、外部接口124、打印接口128与基本部CPU311的主CPU100连接。
操作面板114与内部接口122连接。在该操作面板144上,设置指示开始复印的打印键115、作为接收图像输出用的条件等的输入的输入装置的触模面板116和用于设定复印张数及复印倍率的数字键117等。触模面板116根据数字复印机的操作顺序或应输入的条件进行配置,例如显示图符号、数字、字符或字符串等。从这样的触模面板116进行复印张数、复印倍率、部分复印的装订、部分复印的区域的坐标输入和电子分类方式的指定等。
另外,外部装置125与外部接口124连接,外部装置138与打印接口128连接。
这里,图像信息的存储及调出等由主CPU100进行。例如,存储图像信息时,在扫描CPU160的控制下由扫描部4读入的图像信息按照主CPU100的指示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06内。主CPU100的指示由操作面板114的输入(键输入)决定模式。
下面,参照图6说明扫描部4的详细结构。
扫描部4的扫描CPU160与控制曝光灯25的灯控制部164、控制用于驱动第1支架27和第2支架28的扫描电机166的电机驱动器168、驱动控制传感器及开关以及螺旋线圈类170的驱动部172连接,对各部分进行控制。
此外,扫描CPU160还与用于对CCD传感器34的图像信息进行各种图像处理的A/D变换电路176、分辨率变换电路178、影像修正电路179、图像质量改善电路180和2值化电路182连接。
下面,参照图8详细说明打印部6。
打印部6的打印CPU190与驱动主电机192的主电机驱动器194、驱动控制传感器及开关以及螺旋线圈类196的驱动部198、控制定影灯200的定影灯控制部202、控制荷电器45及转印器48以及剥离器47和PCC装置210的高压输出控制部212、控制消电灯51的消电灯控制部216、控制供纸轮15和64及拾取轮14和63用的供纸电机222的供纸控制部224、控制驱动半导体激光器41和多面反射镜36的多极电机228用的激光驱动电路230的调制电路323连接,对这些部分进行控制。
下面,参照图5说明页存储部302。
页存储部302由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的页存储器PM323、生成页存储器PM323的地址的地址控制部306、进行页存储部302内的各器件间的数据传送的图像总线320、控制通过图像总线320进行页存储器PM323与其他器件的数据传送时的数据传送的数据控制部307、通过基本部图像接口317传送图像数据时将图像数据与基本部301接口的图像数据I/F308、向分辨率不同的机器发送图像数据时将图像数据变换为其他机器的分辨率或者将从分辨率不同的机器接收的图像数据变换为基本部301的打印部6的分辨率进行2值图像数据的90度转动处理的分辨率变换/2值转动部325、像传真发送及光盘存储那样为了将图像数据压缩后进行发送及存储的器件而压缩输入的图像数据或者为了使压缩过的图像数据通过打印部6实现可视化而解压的压缩/解压部324和与图像数据I/F308连接的当从打印部6输出图像数据时将图像数据转动90度或-90度输出时使用的多值转动存储器309构成。
下面,简单地说明原稿图像的读取。
放置在原稿放置台12上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利用扫描部4的CCD传感器进行读取,读取的图像信息进行量化后写入页存储器PM323内。
使用ADF7时,置于ADF7的原稿托架8上的原稿从下面即从最后一页开始向原稿放置台12上供给,读取该供给的原稿的图像信息,读取的图像信息量化后写入页存储器PM323内。当指示进行两面复印时,就从最后一页开始按照反面→正面的顺序读取到最开始一页。
这时,当页存储器PM323存储满时,就在中途使输入动作中止,全部删除至此输入、压缩、存储的图像数据,或者输出至此输入、压缩、存储的图像数据。
当置于ADF7的原稿托架8上的原稿全部读取完时,就按照复印纸的单面为单位开始进行图像的形成。当指定了进行两面复印时,就与放置到两面自动装置70内的顺序对应地开始进行图像的形成。
在两面自动装置中,首先堆放反面已复印过的复印纸。并且,供给供给该反面复印过的复印纸,在复印纸的正面形成应在该反面复印过的复印纸的正面形成的图像,然后排出。通过反复进行该动作,便可完成两面复印。或者,进行多张两面复印时,按照首先只顺序将应复印到复印纸的反面的图像复印到复印纸的反面的方式堆放到两面自动装置70中。并且,顺序供给该反面复印过的复印纸,在复印纸的正面顺序形成应在该反面复印过的复印纸的正面形成的图像。
下面,说明页存储器PM323。如图9所示,页存储器PM323分为写入由扫描部4读入的原稿的图像数据的页缓冲器区域M1和分割为写入将该图像数据压缩后的数据的以每1页为单位的文件区域M2。该文件区域M2的各页的开头地址存储到文件区域每页数据开头地址存储区域M3内。
下面,说明上述说明过的数字复印机中本发明的要点即电子分类。在本发明的电子分类中,可以将分为多次放置到ADF7上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一起说明第1和第2个具体例子。
首先,参照图14的流程图说明第1个具体例子。
例如,以原稿张数超过ADF7的容许张数的200张、按单面1页将全部200页的原稿复印2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这样的原稿的情况下,必须使复印对象的原稿少于ADF7的容许张数,例如分为2次放置到ADF7上。这时,不必特别均等分配。
开始放置的原稿假定从上面开始是按照1页→2页…n-1页→n页的顺序放置到ADF7的托架8上的(ST12、是)。这里,当利用模面板触116指示了电子分类方式时(ST14、是),在触模面板116上就显示出图10所示的ADF连续使用次数输入画面。从该ADF连续使用次数输入画面预先输入ADF的连续使用次数,即在现在的情况下就是输入连续使用次数“2”(ST16、是)。
当按下打印键115时(ST18、是),这时,由于原稿已放置到ADF7上(ST20、是),所以,便向原稿放置台12供给原稿(ST22),对原稿图像进行扫描(ST24)。
扫描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压缩后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ST26)。这时,如图11所示,在触模面板116上显示表示原稿在输入中的画面。以页存储器PM323的存储容量不满为条件(ST28、否)计数原稿张数(ST30),通过反复机组ST22~ST26的动作,读取开始放置到ADF7上的原稿。
当开始放置的原稿输入结束时即ADF上没有了原稿时(ST20、否),ADF连续使用次数输入画面的计数值就减少1(ST32)。这时,如图12所示,ADF连续使用次数输入画面的计数值的显示就从“2”变为“1”。ADF连续使用次数输入画面的计数值为“1”就是还要继续进行ADF的连续使用(ST34、是),在触模面板116上就进行催促放置其余的原稿的显示。
按照该显示,其余的原稿便从上面开始按照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放置到ADF7的托架8上(ST35、是)。当放置好原稿并按下了打印键115时(ST18、是),这时,由于原稿已放置在ADF7上(ST20、是),所以,便向原稿放置台12供给原稿(ST22),对原稿图像进行扫描(ST24)。
扫描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压缩后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ST26)。这时,如图11所示,在触模面板116上显示表示原稿在输入中的画面。以页存储器PM323的存储容量不满为条件(ST28、否)计数原稿张数(ST30),通过反复机组ST22~ST26的动作,读取第2次放置到ADF7上的原稿。
当第2次放置的原稿输入结束时即ADF上没有了原稿时(ST20、否),ADF连续使用次数输入画面的计数值就减少1(ST32)。这时,ADF连续使用次数输入画面的计数值的显示就从“1”变为“0”。ADF连续使用次数输入画面的计数值为“0”就是ADF的连续使用结束(ST36、否)。即,原稿已输入了1页~200页(ST36)。
然后,按照指定的顺序读出页存储器PM323存储的图像信息,开始进行打印输出(ST38)。这时,从页存储器PM323的读出是从原稿的最后一页即200页开始的。即,按照200页→199页…n+2页→n+1页→n页→n-1页…2页→1页的顺序读出图像信息,并按照该顺序进行打印输出。
即,在排纸托架154上从上面开始就变成是按照1页→2页…n-1页→n页→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堆放的,从而可以获得2部1页~200页的原稿。
在ST12,当ADF7上未放置原稿时(ST12、否),例如,可以直接将原稿放置到原稿放置台12上进行通常的复印处理(ST40)。在ST14,不执行电子分类方式时(ST14、否),对放置在ADF7上的原稿进行通常的复印处理(ST40)。在ST16,未从ADF连续使用次数输入画面输入ADF使用次数时(ST16、否),对放置在ADF7上的原稿进行通常的复印处理(ST40)。
另外,在ST28,当页存储器PM323的存储容量已满时(ST28、是),就中止一连串的处理(ST42、是),删除至此页存储器PM323存储的图像数据(ST44)。或者不中止一连串的处理(ST42、否),按照指定的顺序读出至此页存储器PM323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输出(ST46)。作为删除至此页存储器PM323存储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例如有指示中间折叠装订(周刊杂志装订)方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途打印输出页存储器存储的图像数据,也不会成为中间折叠装订形成的状态。
下面,说明向页存储器PM323内存储每页的图像数据的存储顺序。每页的图像数据的存储随原稿向ADF7上的放置方式和ADF的取出方式而不同。
在ADF7从下面取出即放置到ADF7上的原稿从下面开始顺序取出的情况下,假定第1次从上面开始按照1页→2页…n-1页→n页的顺序、第2次从上面开始按照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放置原稿(将这种原稿放置形式称为一连串原稿从上面开始的放置)。这时,以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开始一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最后一页连续的方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即,以使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n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n+1页连续但是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因此,就成为按照1页→2页…n-1页→n页→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的状态,从而便可将分为多次放置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
在ADF7从下面取出的情况下,假定第1次从上面开始按照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第2次从上面开始按照1页→2页…n-1页→n页的顺序放置原稿(将这种原稿放置形式称为一连串原稿从下面开始的放置)。这时,以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最后一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开始一页连续的方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即,以使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n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n+1页连续地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因此,就成为按照1页→2页…n-1页→n页→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的状态,从而便可将分为多次放置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
在ADF7从上面取出即放置到ADF7上的原稿从上面开始顺序取出的情况下,假定第1次从上面开始按照1页→2页…n-1页→n页的顺序、第2次从上面开始按照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放置原稿。这时,以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最后一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开始一页连续的方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即,以使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n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n+1页连续但是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因此,就成为按照1页→2页…n-1页→n页→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的状态,从而便可将分为多次放置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
在ADF7从上面取出的情况下,假定第1次从上面开始按照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第2次从上面开始按照1页→2页…n-1页→n页的顺序放置原稿。这时,以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开始一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最后一页连续的方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即,以使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n+1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n页连续但是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因此,就成为按照1页→2页…n-1页→n页→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的状态,从而便可将分为多次放置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
上述说明的一连串原稿从上面开始的放置或一连串原稿从下面开始的放置是根据复印机的种类预先设定的,用户按照与复印机的放置形式一致地放置原稿。或者用户也可以根据操作面板等指定放置形式。
如上所述,通过调整页存储器PM323的存储顺序,便可将分为多次放置到ADF7上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另外,作为别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存储的图像数据的读出顺序将分为多次放置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下面,说明这一方法。
在ADF7从下面取出的情况下,假定第1次从上面开始按照1页→2页…n-1页→n页的顺序、第2次从上面开始按照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放置原稿。第1次放置的原稿按照n页→n-1页…2页→1页的顺序读取,并按照读取的顺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其次,第2次放置原稿按照200页→199页…n+2页→n+1页的顺序读取,并按照读取的顺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这时,就以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开始一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最后一页连续地从页存储器PM323中读出。即,以使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n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n+1页连续地读出。因此,就成为按照1页→2页…n-1页→n页→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从页存储器PM323中读出图像数据,从而可以将分为多次放置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
在ADF7从下面取出的情况下,假定第1次从上面开始按照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第2次从上面开始按照1页→2页…n-1页→n页的顺序放置原稿。第1次放置的原稿按照200页→199页…n+2页→n+1页的顺序读取,并按照读取的顺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其次,第2次放置的原稿按照n页→n-1页…2页→1页的顺序读取,并按照读取的顺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这时,就以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最后一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开始一页连续地从页存储器PM323中读出。即,以使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n+1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n页连续地读出。因此,就成为按照1页→2页…n-1页→n页→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从页存储器PM323中读出图像数据,从而可以将分为多次放置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
在ADF7从上面取出的情况下,假定第1次从上面开始按照1页→2页…n-1页→n页的顺序、第2次从上面开始按照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放置原稿。第1次放置的原稿按照1页→2页…n-1页→n页的顺序读取,并按照读取的顺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其次,第2次放置的原稿按照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读取,并按照读取的顺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这时,就以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最后一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开始一页连续地从页存储器PM323中读出。即,以使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n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n+1页连续地读出。因此,就成为按照1页→2页…n-1页→n页→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从页存储器PM323中读出图像数据,从而可以将分为多次放置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
在ADF7从上面取出的情况下,假定第1次从上面开始按照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第2次从上面开始按照1页→2页…n-1页→n页的顺序放置原稿。第1次放置的原稿按照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读取,并按照读取的顺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其次,第2次放置的原稿按照1页→2页…n-1页→n页的顺序读取,并按照读取的顺序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这时,就以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开始一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最后一页连续地从页存储器PM323中读出。即,以使第1次放置的原稿的n+1页与第2次放置的原稿的n页连续地从页存储器PM323中读出。因此,就成为按照1页→2页…n-1页→n页→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从页存储器PM323中读出图像数据,从而可以将分为多次放置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
接着,参照图15的流程图说明第2个具体例子。
例如,以原稿张数超过ADF7的容许张数的200张、按单面1页将全部200页的原稿复印2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这样的原稿的情况下,必须使复印对象的原稿少于ADF7的容许张数,例如分为2次放置到ADF7上。这时,不必特别均等分配。
开始放置的原稿假定从上面开始是按照1页→2页…n-1页→n页的顺序放置到ADF7的托架8上的(ST52、是)。这里,当利用模面板触116指示了电子分类方式(ST14、是)、并按下了打印键115时(ST56、是),这时,由于在ADF7上已放置了原稿(ST58、是),所以,就向原稿放置台12上供给原稿(ST60),对原稿图像进行扫描(ST62)。
扫描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压缩后存储到页存储器PM323内(ST64)。这时,如图13所示,在触模面板116上显示表示是在原稿输入中的画面。在该画面上设有用于指示具有ADF的连续使用的有下一张原稿键,当按下了该有下一张原稿键时,ADF7就可以连续使用。
以页存储器323的存储容量未充满为条件(ST66、否)计数原稿张数(ST68),反复进行ST60~ST64的动作,读取开始放置到ADF7上的原稿。
当开始放置到ADF7上的原稿输入结束时,即当ADF7上没有了原稿(ST58、否)、并按下了有下一张原稿键时(ST70),就是还继续进行ADF的连续使用,在触模面板116进行催促放置其余的原稿的显示。
按照该显示,将其余的原稿从上面开始按照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放置到adf7的托架8上(ST71、是)。当放置好原稿并按下了打印键115时(ST56、是),这时,由于在ADF7上已放置了原稿(ST58、是),所以,就向原稿放置台12上供给原稿(ST60),对原稿图像进行扫描(ST62)。
扫描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压缩后存储到页存储器323内(ST64)。这时,如图13所示,在触模面板116上显示表示是在原稿输入中的画面。在本例中,由于应向ADF7上放置的原稿没有了,所以,就不再按有下一张原稿键。
以页存储器323的存储容量未充满为条件(ST66、否)计数原稿张数(ST68),反复进行ST60~ST64的动作,读取第2次放置到ADF7上的原稿。
当第2次放置到ADF7上的原稿输入结束时,即在ADF7上没有了原稿(ST58、否)、并且未按有下一张原稿键的情况下(ST70、否),当执行完ADF7的连续使用时(ST72、是),原稿就输入了1页~200页(ST74)。
其次,页存储器PM323存储的图像数据按照指定的顺序读出,开始进行打印输出(ST76)。这时,从页存储器PM323中的读出是从原稿的最后一页即200页开始的。即,按照200页→199页…n+2页→n+1页→n页→n-1页…2页→1页的顺序读出图像信息,并按照这一顺序进行打印输出。
即,在排纸托架154上就成为从上面开始按照1页→2页…n-1页→n页→n+1页→n+2页…199页→200页的顺序堆放着,从而便可获得2部1页~200页的原稿。
在ST52,当ADF7上未放置原稿时(ST52、否),就可以例如将原稿直接放置到原稿放置台12上进行通常的复印处理(ST78)。在ST54,当不执行电子分类方式时(ST54、否),就对放置到ADF7上的原稿进行通常的复印处理(ST78)。
另外,在ST66,当页存储器PM323的存储容量充满时(ST66、是),就中止一连串的处理(ST80、是),删除至此页存储器PM323存储的图像数据(ST82)。或者,不中止一连串的处理(ST80、否),按照指定的顺序读出至此页存储器PM323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输出(ST84)。
图像数据向页存储器PM323的存储处理和图像数据从页存储器PM323中的读出处理与在第1个具体例子中说明的处理相同,所以,此处从略。
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可以将分为多次放置到ADF上的原稿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因此,即使是超过ADF的容许张数的原稿,通过分为多次放置到ADF上,便可毫无问题地处理超过ADF的容许张数的原稿。

Claims (2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将多个原稿从放置该多个原稿的原稿供纸台上传送到一个预定位置的装置(7),其中该多个原稿在该位置被读取;
用于选择一个连续模式的装置(301,117,118,120),在该连续模式下,被分别放置在原稿台上并被传送多次的多个原稿被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
用于读取由传送装置传送的多个原稿的多个图像的装置(4);
用于存储一连串的图像的装置(302),其中该一连串的图像是在选择装置选择了连续模式期间,由读取装置从被分别放置在原稿供纸台上并被传送多次的多个原稿读取的多个图像;及
以预定顺序形成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一连串图像的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装置(301)包括:
用于设置传送装置的传送量的装置(117)。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装置(117)包括:
装置(301,116),用于控制各装置,从而当传送装置已经完成了一个传送操作周期时将设置传送量减量,并且当传送量变为0并且检测到传送装置中缺少原稿时,形成装置形成一连串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装置(301)包括:
用于设置下一个原稿呈现状态的装置(118),该状态标示将被随后放置在传送装置的原稿供纸台上并被传送的多个原稿的呈现。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装置(118)包括:
装置(301,116),用于控制各装置,从而当设置装置设置了下一个原稿呈现状态时等待将下一个原稿放置在原稿台上,并且当下一个原稿呈现状态未被设置,并且传送装置已经完成至少一个传送操作周期时,形成装置形成一连串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装置(301)包括:
用于设置一个结束状态的装置(120),该状态标示不存在随后将被设置在传送装置的原稿供纸台上并被传送的多个原稿。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装置(120)包括:
装置(301,116),用于控制各装置,从而当结束状态未被设置装置设置时等待将下一个原稿放置在原稿供纸台上,并且当设置了结束状态时并且没有原稿被设置在传送装置上时,形成装置形成一连串的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装置(302)包括:
当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一连串图像的图像信息总量超过存储装置的存储容量时删除一连串图像的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当一连串图像的图像信息总量超过存储装置的存储容量时,形成存储在存储装置(302)中的一连串图像的装置(6)。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装置包括:用于存储以预定顺序重新布置多个图像后的多个图像的装置(302)。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装置包括:
用于存储从被单独放置并被多次传送的多个原稿中读取的多个图像的装置(302),从而在一个第一操作中被最后读出的多个图像中的一个图像与在一个第二操作中被首先读取的多个图像的一个图像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装置包括:
用于存储从被单独放置并被多次传送的多个原稿中读取的多个图像的装置(302),从而在一个第一操作中被首先读出的多个图像中的一个图像与在一个第二操作中被最后读取的多个图像的一个图像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装置包括:用于从存储装置中以预定顺序读出多个图像的装置(6)。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装置包括:
用于从存储被单独放置并被多次传送的多个原稿的多个图像的存储装置中,读出该多个图像的装置(302),从而在一个第一操作中被最后读出的多个图像中的一个图像与在一个第二操作中被首先读取的多个图像的一个图像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装置包括:
用于从存储被单独放置并被多次传送的多个原稿的多个图像的存储装置中读出该多个图像的装置(302),从而在一个第一操作中被首先读出的多个图像中的一个图像与在一个第二操作中被最后读取的多个图像中的一个图像相连。
1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将多个原稿从放置该多个原稿的原稿供纸台上传送到一个预定位置(7),其中该多个原稿在该位置被读取;
选择一个连续模式(ST16,301,117,118,120),在该连续模式下,被分别放置在原稿台上并被传送多次的多个原稿被作为一连串的原稿进行处理;
读取由传送步骤传送的多个原稿的多个图像(ST24,4);
存储一连串的图像(ST26,302),其中该一连串的图像是在选择步骤选择了连续模式期间,由读取步骤从被分别放置在原稿供纸台上并被传送多次的多个原稿台上读取的多个图像;及
以预定顺序形成存储在存储步骤中的一连串图像(ST38,6)。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步骤包括:
设置传送步骤的传送量(ST16,117)。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步骤包括:
设置下一个原稿呈现状态(ST70,118),该状态标示将被随后放置在原稿供纸台上并被传送的多个原稿的呈现。
19.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步骤包括:
设置一个结束状态(ST86,120),该状态标示不存在随后将被设置在传送步骤的原稿供纸台上并被传送的多个原稿。
20.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存储步骤包括:
当在存储步骤存储的一连串图像的图像信息总量超过存储装置的存储容量时删除一连串图像(ST44,302)。
21.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当一连串图像的图像信息总量超过存储步骤中的存储容量时,形成在存储步骤中存储的一连串图像(ST46,6)。
22.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存储步骤包括:
在以预定顺序重新安排多个图像后存储该多个图像(ST26,302)。
23.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步骤包括:
以预定顺序从存储步骤读取多个图像(ST46,6)。
CN96121887A 1995-12-07 1996-12-05 以电子分类模式进行复制的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23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9111/95 1995-12-07
JP31911195A JP3593399B2 (ja) 1995-12-07 1995-12-07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69A CN1156269A (zh) 1997-08-06
CN1092349C true CN1092349C (zh) 2002-10-09

Family

ID=18106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218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2349C (zh) 1995-12-07 1996-12-05 以电子分类模式进行复制的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867278A (zh)
EP (1) EP0777374B1 (zh)
JP (1) JP3593399B2 (zh)
CN (1) CN1092349C (zh)
DE (1) DE69625991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1628A (en) * 1998-01-07 2000-06-27 Behavior Tech Computer Corporation Flat bed type scanner with a function of automatically feeding data sheets one at a time
WO2001037592A1 (de) 1999-11-17 2001-05-25 Swisscom Mobile Ag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ausarbeitung und übermittlung von sms-meldungen in einem mobilfunknetz
JP4048708B2 (ja) * 1999-12-20 2008-02-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画像形成装置
JP4550199B2 (ja) 2000-01-14 2010-09-2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795210B1 (en) 2000-03-30 2004-09-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EP1168816A1 (en) * 2000-06-21 2002-01-02 SYSTEL INTERNATIONAL S.p.A. Photographic laboratory image sequencing apparatus
CN100351710C (zh) * 2002-02-26 2007-11-28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
JP3938516B2 (ja) * 2002-06-18 2007-06-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143378B2 (ja) * 2002-10-18 2008-09-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管理装置、画像データ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084B2 (ja) * 2003-02-24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TWI260912B (en) * 2005-04-13 2006-08-21 Avision Inc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capable of sorting originals
JP5359422B2 (ja) * 2009-03-17 2013-1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286189B2 (ja) * 2009-07-31 2013-09-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WO2023247663A1 (de) 2022-06-24 2023-12-28 Merck Patent Gmbh Zusammensetzung für organisch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WO2023247662A1 (de) 2022-06-24 2023-12-28 Merck Patent Gmbh Zusammensetzung für organisch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9190A (en) * 1988-11-25 1990-08-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llation of buffered multi-page documents
US5105283A (en) * 1989-10-20 1992-04-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oduction of signatures from documents stored in electronic memory
US5081494A (en) * 1990-06-15 1992-01-14 Xerox Corporation Job supplement for electronic printing machines
US5097341A (en) * 1990-07-18 1992-03-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Document copier with job queing
US5243439A (en) * 1990-09-28 1993-09-07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relocation in an electronic reprographic system
US5253077A (en) * 1990-10-10 1993-10-12 Fuji Xerox Co., Lt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gital copying machine
US5097979A (en) * 1991-04-23 1992-03-24 Mcdermott Susan M Basket liner
JPH0686030A (ja) * 1992-08-31 1994-03-25 Minolta Camera Co Ltd 複写機
US5367362A (en) * 1993-07-28 1994-11-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nic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check for improper document feed
JP3539781B2 (ja) * 1995-02-14 2004-07-0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複合型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77374B1 (en) 2003-01-29
JP3593399B2 (ja) 2004-11-24
CN1156269A (zh) 1997-08-06
DE69625991D1 (de) 2003-03-06
EP0777374A2 (en) 1997-06-04
US5867278A (en) 1999-02-02
EP0777374A3 (en) 1998-04-29
JPH09163042A (ja) 199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49C (zh) 以电子分类模式进行复制的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EP085463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images
US7697154B2 (en) Generating multiple image files from an original document or original image data
US863000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pying a document, and computer product
JP3532048B2 (ja) デジタル複写機
CN1115859C (zh) 图象形成系统
CN1124022C (zh) 成像设备
CN1140990C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106592C (zh) 图象形成装置
CN1170891A (zh)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CN1212383A (zh) 图像读取装置与读取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与形成方法
CN1110418A (zh) 图像合成装置
CN1150431C (zh) 具有多个复印机的复印系统
JP20031017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原稿読取方法
CN1215177A (zh) 图象形成装置
CN1137412C (zh) 图像转送系统
JPH09214682A (ja) 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
CN1941826A (zh) 具备扫描功能的送纸盒及应用此送纸盒的打印机
JP34432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07589A (ja) デジタル複写装置
JPH09284510A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3052618B2 (ja) デジタル複写機
JPH0869224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装置
JP20010780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該画像形成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処理装置
JPH1175059A (ja) 複合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470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009

Termination date: 201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