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9711A - 止回阀组件 - Google Patents

止回阀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9711A
CN109219711A CN201780019247.XA CN201780019247A CN109219711A CN 109219711 A CN109219711 A CN 109219711A CN 201780019247 A CN201780019247 A CN 201780019247A CN 109219711 A CN109219711 A CN 109219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me
valve rod
valve
fluid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92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9711B (zh
Inventor
埃里克·汉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hlins Racing AB
Original Assignee
Ohlins Racing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hlins Racing AB filed Critical Ohlins Racing AB
Publication of CN109219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9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9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9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06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both gas and liquid
    • F16F9/064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r shape of the expansion chamber
    • F16F9/065Expansion chamber provided on the upper or lower end of a damper, separately there from or laterally on the damp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0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F16F9/512Means responsive to load action, i.e. static load on the damper or dynamic fluid pressure changes in the damper, e.g. due to changes in velocity
    • F16F9/5126Piston, or piston-like valv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16K15/025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the valve being loaded by a spring
    • F16K15/026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the valve being loaded by a spring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 movable body around which the medium flows when the valve is op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16K15/08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shaped as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16K15/08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shaped as rings
    • F16K15/12Springs for r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7/0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16K17/02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 F16K17/04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spring-loaded
    • F16K17/0446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spring-loaded with an obturating member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not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7/046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opening on surplus pressure on one side; closing on insufficient pressure on one side spring-loaded with an obturating member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not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the valve being of the gate valve type or the sliding valv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用于减震器(100)的止回阀组件(1,1')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容积(11),其中存在压力P1;第二容积(12),其中存在压力P2;第一壳体部分(VE1);以及第二壳体部分(VE2)。所述壳体(10)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容积(11)与所述第二容积(12)之间的流体通路(20);以及阀柱(40),所述阀柱(40)被布置在所述壳体(10)中、能在至少第一位置与至少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上,允许流体流过该第一容积(11)与该第二容积(12)之间的所述流体通路(20),在该第二位置上,阻止流体流过该第一容积(11)与该第二容积(12)之间的所述流体通路(20)。该阀柱(40)包括:第一部分(S1),该第一部分适于与所述阀壳体10的所述第一部分(VE1)相接合,从而形成第一接合区域(RE1),以及第二部分(S2),该第二部分适于与所述阀壳体(10)的所述第二部分(VE2)相接合,从而形成第二接合区域(RE2)。进一步地,该第一接合区域(RE1)被布置在第一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区域(RE2)被布置在第二位置。此外,减震器包括:适于接收工作流体的工作缸(C);将所述缸(C)划分为第一工作室(WC1)和第二工作室(WC2)的活塞;以及根据以上所述的止回阀组件(1,1')。进一步地,一种包括这样的止回阀组件(1,1')的前叉。

Description

止回阀组件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总体上涉及用于车辆的减震器的阀的领域,特别地公开了一种止回阀组件、一种减震器以及一种包括这样的组件的前叉。
背景技术
减震器和阻尼系统用于阻尼比如汽车、摩托车或自行车等车辆的车轮与底盘之间的相对移动。常规减震器通常包括填充有比如液压油或气体等阻尼流体的工作缸、以及活塞,活塞被布置在可移动地布置在该缸中的活塞杆上。活塞通常进一步被布置成将缸划分为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并且在缸内抵抗流体的阻力进行移动,进而致使阻尼流体在阻尼缸中移动。可以在车辆底盘与车轮之间布置阻尼器,以随着车辆行驶而伸缩地移动,使得因此通过使活塞在缸内抵抗流体的阻力进行移动来阻尼车轮和车辆的移动。在摩托车、自行车或山地自行车的特定情况下,阻尼器可以被布置在前叉布置中和/或被布置在摩托车或自行车的驾驶员与后部之间,在任一情况下都可以阻尼对驾驶员造成的冲击和振动。
进一步地,减震器可以包括用于控制由于流体流过阻尼器而施加的阻尼力的装置。这样的装置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阀布置。用于减震器中的一种常见类型的阀是止回阀,即准许流体沿一个方向流动的阀。
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一种已知类型的止回阀是所谓的提升阀,其中阀体从阀座升高以允许流体流动。其他实例包括具有垫片(即,被布置在流体端口前方、被设计成弯折或挠曲的薄盘)的止回阀,以允许沿一个方向流动。提升阀和包括垫片的阀典型地都通过弹簧作用而保持关闭。
然而,为了允许使在减震器中存在的流体有时实现高流量,这些类型的阀可能需要相对高的提升高度。与这些类型的阀中的较大提升高度相关联的已知问题包括垫片或提动头,垫片或提动头在定位在距阀座相对较大的距离处时,被滞留在这个位置(即,阀的打开阶段),这是因为在这样的位置上由于流体的压力而产生的力可能太小而不能使垫片或提动头返回到关闭位置,即阀的关闭阶段。因此,止回阀可能失去其作为止回阀的功能。
进一步地,对于所提及的阀类型,已知与粘附到阀的固定零件上的移动零件相关的问题。由于移动零件的这种表现,可能在减震器中出现不期望的压力峰值。
US 4504081 A公开了现有技术的止回阀,并且AU 2005225145 A1公开了现有技术的压力受控阀系统。
发明内容
因此,期望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减震器的改善的止回阀。特别地,期望提供一种展现出更稳定表现、即提供对频率和流量变化的敏感度减小的止回阀。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提供了一种如独立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止回阀组件、减震器以及前叉。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减震器的止回阀组件。该止回阀组件包括壳体以及流体通路,该壳体包括:第一容积,在该第一容积中存在压力P1;以及第二容积,在该第二容积中存在压力P2;第一壳体部分VE1;以及第二壳体部分VE2,该流体通路在该第一容积与该第二容积之间。该组件进一步包括阀柱。该阀柱被布置在该壳体中、能在至少第一位置与至少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上,允许流体流过该第一容积与该第二容积之间的流体通路,并且在该第二位置上,阻止流体流过该第一容积与该第二容积之间的流体通路。阀柱40包括:第一部分S1,该第一部分适于与该阀壳体的第一部分相接合,从而形成第一接合区域;以及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适于与该阀壳体的第二部分相接合,从而形成第二接合区域。该第一接合区域被布置在第一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区域被布置在第二位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接合区域被布置在第一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区域被布置在第二位置,使得在该第一接合区域处存在的流体流的第一局部状态基本上与在所述第二接合区域处存在的流体流的第二局部状态无关。
根据第一方面,该止回阀组件提供了对上文所描述的关注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案,所述解决方案源于以下认识:可以通过在阀柱与阀壳体之间引入第一接合区域和第二接合区域的设计来提供期望的特征,其中,该第一接合区域被布置在第一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区域被布置在第二位置。由此,即通过设计包括阀柱的止回阀,该阀柱在多个区域接合阀壳体,可以在止回阀的不同位置或部分执行该阀的不同功能。因此,止回阀组件、即阀柱和阀壳体的相应部分可以被设计为提供特定的功能,由此在设计阀时减少对不太期望的折中的需要、以及提高阀组件对例如不同应用的特定需要的通用性和适应性。有利之处在于例如可以减小对频率和流量变化的敏感度。因此,本发明的优点包括阀组件可以展现出更稳定且可靠的表现。
所公开的止回阀组件适合于用于车辆的任何类型减震器中,包括汽车、摩托车、全地形车辆以及比如山地自行车等自行车的减震器。更特别地,该止回阀组件可以特别适合于液压减震器,例如可以从高压侧到低压侧进行再填充的减震器。在使用后一种类型的减震器的过程中,工作室连接至附加储器,即可以用来对阻尼流体进行加压以及补偿由于活塞杆的移动而引起的流体移位的储器容积。止回阀组件可以例如被布置成用于控制减震器的工作室与储器之间的流体流动。
进一步地,止回阀组件适于控制从分别存在压力P1和压力P2的第一容积和第二容积的流动。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止回阀组件可以适于去除第一容积与第二容积之间的压力差,即使得第一容积与第二容积之间的压力均衡。
第一接合区域被布置在第一位置并且第二区域被布置在第二位置的设计允许在阀的许多类型的特性方面获得设计自由度。这样的特性包括但不限于与处理和控制穿过阀的流体流动相关的特性、以及与阀的一般表现相关的特性,例如关于压力和流动变化的敏感性的特性等。因此,这种设计使得能够允许例如阀的设计在所讨论的特性方面被局部优化,从而减少对设计的限制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止回阀组件中可以存在多于两个的接合区域。
止回阀组件可以有利地适于被布置在减震器上的某个位置,该位置被选择为使减震器设计尽可能容积有效,同时实现例如在一个或多个工作室和/或附加储器之间令人满意的流体流动。取决于应用,止回阀组件可以适于被布置在与这样的减震器的其中一个工作室相邻的某个位置处、在缸外部的某个位置处、和/或在与缸分离的某个位置处。在一些实施例中,止回阀组件可以包括附加止回阀,例如止回阀组件可以包括多于一个的阀柱。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组件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适于根据应用来执行阻尼器的不同功能的阀。因此,止回阀组件可以容易地适于适应不同类型的减震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区域可以形成将所述第一容积和第二容积分离的分隔件,即在所述第一容积与二容积之间的分隔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区域形成将所述第一容积和第二容积永久性分离的分隔件。因此,阀柱可以包括第一接合区域,该第一接合区域适于在第一容积与第二容积之间提供永久性分离,同时被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壳体内,该壳体包括允许流体流过第一容积与第二容积之间的所述流体通路的位置。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在阀柱与阀壳体之间设置的接合区域与在流体通路中出现的任何已知的局部现象(比如流动紊流和类似的其他类型的干扰)分离。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接合区域形成将所述第一容积和第二容积至少部分地分离的分隔件。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接合区域包括基本上不漏流体的密封件。因此,第一接合区域在第一容积与第二容积之间提供基本上不漏流体的密封件。在一些实施例中,不漏流体的密封件形成将所述第一容积和第二容积分离的分隔件的一部分。基本上不漏流体应理解为密封件至少阻止足以影响阀的表现的流体流动(即,技术人员认为的阀中的显著流体流动)。在实际情况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接合区处可能存在微小流量(即,泄漏)。因此,第一接合区可以包括适合的接合以提供这样的不漏流体的密封件,实例包括重叠接合或其他适合的结构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可以包括附加密封装置,例如垫圈,以提供密封接合。由于阀柱的可移动布置,适合的接合的一个实例是在第一壳体部分与阀柱的第一部分之间的滑动接合。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接合区域RE2是形成流体通路的可调节流体开口的接合区域。实例包括在第一壳体部分与阀柱的第一部分之间形成的任何类型的接合,比如滑动接合和/或重叠接合,因此,开口的大小由相对滑动距离和/或重叠程度决定。可调节流体开口允许实现从第一容积到第二容积的可调节流体流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连续调节流体开口、并因此连续调节流体流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以逐步的方式、例如通过预定步骤来调节流体开口、并因此调节流体流量。因此,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接合区域包括在所述第一阀柱部分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之间的接合,所述接合适于控制流体通路的所述可调节流体开口的大小。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接合区域RE1是形成适于控制阀柱的位置的接合的接合区域。阀柱被布置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该第一位置上,允许流体流过所述流体通路,在该第二位置上,流体流动被阻止。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接合区域包括适于影响阀柱和/或引起阀柱进行移动(即例如将阀柱推入或拉入所述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中)的装置。这样的装置的实例包括暴露在内部力和/或外部力(例如由在第一容积和第二容积中存在的第一压力和/或第二压力所引起的力)下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区域RE1和第二接合区域RE2可以是物理分离的。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止回阀组件可以包括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分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区域RE1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侧,而所述第二接合区域RE2被布置在所述第二侧。这样的分离装置的实例包括屏障件、分隔件、分离壁或类似物。
与第一接合区域RE1适于控制阀柱40的位置的止回阀组件的实施例相关联,第一接合区域RE1被布置在第一位置并且第二接合区域RE2被布置在第二位置的一个特别有利的效果在于,适于控制位置并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控制阀的一般表现的区或区域RE1可以与任何其他接合区或相互作用区(例如,可调节流体通道开口)隔离。因此,在控制阀柱40的位置的第一接合区域RE1处,可以避免例如与流体流动区域处(例如流体通路20的开口)的紊流和局部压力变化相关的任何干扰。由此,可以实现止回阀1的稳定且可预测的表现。在上述第一接合区域RE1和第二接合区域RE2是物理分离的和/或组件1包括分离装置的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增强这样的效果。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阀柱的第一部分S1包括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其中,第一侧S1a暴露于压力P1下,而第二侧S1b暴露于压力P2下。因此,可以在阀柱的第一部分上来限定压力P1与P2之间的压力差。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阀柱40可以被描述为在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在第一接合区域RE1处形成屏障件或分隔件。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侧暴露于压力P1下,并且第二侧暴露于压力P2下,使得压力P1与压力P2之间的压力差控制阀柱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例如,阀柱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压力P2的增大致使阀柱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压力P1的增大致使阀柱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可以是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流体通路的可调节开口的大小可以由阀柱的第一部分S1上的压力P1和压力P2引起的力的平衡来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阀柱的第一部分S1的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适于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阀壳体的对应表面相接合。这样的对应表面的一个实例是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延伸的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适于通过沿着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的法向方向的移动而与所述阀壳体的对应表面相接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所述阀壳体的对应表面相接合,使得允许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从所述对应表面升高的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随着阀柱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即在阀柱移动以允许流体流动时,从阀壳体的对应表面升高。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阀柱的移动可以被描述为由阀柱的第一部分S1上的压力差控制,由此压力P1可以作用于阀柱的第一部分S1的第一侧上,并且压力P2可以作用于阀柱的第一部分S1的第二侧上,使得阀柱可以例如随着压力P1变得大于压力P2而背离阀壳体的对应表面移动、以及如果压力P2变得大于压力P1而朝向对应表面移动。这样的移动可以是沿着基本上平行于阀柱的第一壳体部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法向方向的方向的移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适于沿着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的区的第一部分与对应表面相接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凹部或切口,使得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沿着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的区的第一部分来接合阀壳体的对应表面,而在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与对应表面之间可以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由所述凹部或切口限定。例如,在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的其余部分与对应表面之间可以存在这样的间隙。
因此,在上文所描述的、阀柱40可以随着压力P1变得大于压力P2而背离阀壳体的对应表面移动、而如果压力P2变得大于压力P1而朝向对应表面移动的示例性情况下,可以在所描述的第一表面(压力P1作用于其上)上布置所描述的凹部或切口。因此,凹部或切口还允许在阀柱被布置在第二位置时压力P1作用于第一表面上。因此,凹部有利于通过阀柱移动返回至第一位置而使阀打开,从而允许获得压力P1,以在阀柱被布置在第二位置(对应于阻止流体流过流体通路的位置)时还作用于第一表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阀壳体的对应表面包括凹部或切口,使得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沿着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的区的第一部分来接合阀壳体的对应表面,而在所述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与对应表面之间可以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由所述凹部或切口限定。
技术人员认识到,可以通过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和/或阀壳体的对应表面包括突出结构来实现同等效果,该突出结构形成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中的至少一个和/或阀壳体的对应表面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来实现类似的效果: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布置成作用于阀柱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使得在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之间的平衡状态下,阀柱被布置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至少一个与阀壳体的对应表面之间存在空间或间隙的位置,从而使压力P1可以在阀柱被布置在所述第二位置(基本上阻止流体流过流体通路20)时也作用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至少一个上。
阀柱的设计可以在例如压力P1和压力P2所作用的区的大小方面适于不同需要,这些区可以优选地选择足够大以产生能够在高加速度水平下控制阀柱的质量的力。这对于通常需要通过减震器的止回阀处理的大流体流量可能是特别有利的,因为足够大的区和因此足够大的力允许以有效的方式来处理大的流量。这与本领域中已知的阀(比如提升阀和垫片阀)形成对比,在这些已知的阀中当大流量需要大的升高高度并且阀仅由弹簧力(需要弹簧力是大的,以管理高频移动)控制时,存在与阀上失去压力差的效果有关的问题。因此,这样的阀趋于展现出不太期望的表现,其中整个阀上的压降显著地取决于流过阀的流量。进一步地,在流快速变化期间,已知常规止回阀在位于远离阀座的位置时保持打开,这是由于在这样的条件期间由压力差产生的力太小。本说明书的止回阀上的力保持恒定,无论阀柱的位置如何。
根据一个实施例,包括暴露于压力P1和压力P1下的表面的形状和大小的阀柱被设计成使得,由于压力P1和压力P2而产生的力可能由于阀柱被制作的较大而增大到大于阀柱的质量。
根据一个实施例,阀柱包括某种形状,该形状包括可以被描述为内侧和外侧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一侧暴露于压力P1下,而第二侧暴露于压力P2下。根据一个实施例,阀柱包括中空形状,该中空形状包括可以被描述为内侧和外侧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一侧暴露于压力P1下,而第二侧暴露于压力P2下。根据一个实施例,阀柱包括中空缸的形状。
根据一个实施例,阀柱的第一部分包括凸缘,其中,所述凸缘包括第一侧FS1a和第二侧FS1b,其中第一侧暴露于压力P1下,而第二侧暴露于压力P2下。在一个实施例中,凸缘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凹部或切口。
根据一个实施例,阀柱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适于通过重叠接合与第二壳体部分的第一表面相接合。例如,阀柱的第一表面可以被布置成沿着阀壳体的第一表面的对应部分滑动,使得实现重叠。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阀柱被布置在第二位置时,阀柱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表面通过重叠与第二阀壳体的第一表面相接合,使得阻止流体流过流体通路。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应地通过阀壳体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表面与阀柱的第一表面之间的滑动接合来实现重叠。在一些实施例中,阀柱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表面和第二阀壳体部分的第一表面移动脱离接合时,允许流体流动。这样的接合的有利之处在于,例如重叠接合有助于适当的密封。进一步地,可以显著地减少阀利用阀体的升高移动来打开在打开期间涉及粘附的阀的已知问题。这样的粘附或粘连与压力峰值相关联。重叠接合还有助于阀的关闭,与已知的阀(在关闭期间流体必须被推开)相比,在关闭阀时提供流体流动的一种切割或剪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阀柱被布置在第二位置时,重叠的长度或大小在0-2mm的范围内、有时在0.2-1.5mm的范围内。长度或大小可以理解为可实现的最大重叠。
根据一个实施例,阀柱的第二部分可以包括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适于通过重叠接合与第二阀壳体部分的第一表面相接合,使得沿着在这些接合表面之间形成的接触区实现了可变重叠。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阀柱被布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可以实现可变重叠。
在一个实施例中,阀柱的包括限定部分的第一表面可以实现可变重叠,使得沿着所述限定部分处的接触区来实现比较小的重叠。换言之,与在该接触区的其余部分上存在的重叠相比,沿着所述限定部分、在该接触区的短部分上的重叠可以被布置成非常短、或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被布置在阀柱的第一表面处或其中的凹部、凹口、切口或类似物来实现这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部、凹口、切口或类似物可以被布置在阀柱的第一端的圆周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阀柱被布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限定部分处的比较小的重叠的长度或大小在0-0.2mm的范围内。
这样的实施例的有利之处在于,在阀柱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表面移动到与第二阀壳体部分的第一表面完全脱离接合之前、即在阀打开之前,通过沿着包括较小重叠的接触区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可以允许小的流体流。因此,可以实现阀的较软打开表现。进一步地,可以减少滞后效应。
因此,阀柱和/或阀壳体可以被设计成使得,阀柱的第一表面与第二阀壳体部分的第一表面之间的重叠可以例如在阀柱被布置在第二位置时在总重叠区或接触区的大部分上足够大,使得实现适当的密封水平,同时允许重叠非常少的小区域。可以使重叠小或短的这种小区域足够小,以不引起特征为泄漏表现的阀表现,而仍然对阀的打开/关闭表现具有令人惊讶的大的影响。
根据一个实施例,压力P1是沿将阀柱推入所述第一位置中的方向起作用的压力,并且压力P2是沿将阀柱推入所述第二位置中的方向起作用的压力。因此,压力P1可以是起作用来使第一容积与第二容积之间的流体通路打开、即将阀打开的压力,而压力P2可以是起作用来关闭阀的压力。根据一个实施例,阀柱40的位置仅基于P1与P2之间的压力差控制。这个位置可以被描述为相对于阀1的壳体10的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止回阀组件1进一步包括弹簧50,该弹簧被布置成使所述阀柱40沿方向D偏置。这样的弹簧50例如有利之处可能在于,弹簧50的偏置力可以实现阀柱40的更稳定表现,该偏置力防止阀柱40由于压力的小波动而受到影响(例如移动)。进一步的优点在于,这样的弹簧50可以用来将阀柱40定位在期望的初始位置。可以根据应用来选择弹簧50的刚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方向D是使得流体通路20的开口保持关闭的方向。因此,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弹簧偏置可以被描述为,在阀柱40移动至允许流体流动、即止回阀组件1的打开阶段的位置之前,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能必须被压力P1超过的打开压力或阈值。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这样的实施例的有利之处可能在于,在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的实际压力差等于零之前,弹簧50可以将阀柱40推入第二位置中,即阀组件1的关闭阶段。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接合区域RE2是相对于第一接合区域RE1被布置在流体通路20的上游位置的接合区域。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合区域RE2可以被布置在第一接合区域RE1的下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减震器100,该减震器包括:适于用于接收工作流体的工作缸C;将所述缸C划分为第一工作室WC1和第二工作室WC2的活塞P;以及根据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止回阀组件1、1'。
根据一个实施例,这样的减震器100的止回阀组件1、1'可以适于控制减震器100中的工作流体流、即阻尼介质流。在一个实施例中,阻尼介质流可以是适于在这两个工作室WC1、WC2之间流动的阻尼介质流。阻尼介质流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引导流穿过活塞P和/或活塞杆中的流动管道(未示出)。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介质流可以被布置成流经管道,根据以上所描述的止回阀组件1、1'已经布置在该管道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止回阀组件1、1'可以被布置在缸C的外部。这允许容易地进入止回阀组件1、1'、以及允许实现减震器100的紧凑布局,其中例如缸C的直径可以保持较小。在一个实施例中,止回阀组件1、1'可以被布置在减震器100的上端、即与活塞杆的端相反的那端。
根据一个实施例,减震器100进一步包括附加储器R,其中所述储器R的压力可以是P1,并且其中,所述工作室WC1、WC2之一的压力可以是P2。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介质流可以是适于在第一工作室WC1与第二工作室WC2中的至少一个与附加储器R之间流动的阻尼介质流。附加储器R有利于对阻尼流体进行加压、以及对流体由于活塞杆的移动而导致的移位提供补偿。这样的储器R是本领域中公知的、并且因此未进一步详细描述。
根据一个实施例,减震器100进一步包括储器R,使得所述第一容积11可以流体地连接至该储器上,并且第二容积12可以流体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工作室WC1和第二工作室WC2中的至少一个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减震器100至少包括:第一止回阀组件1,该第一止回阀组件适于控制第一工作室WC1与附加储器R之间的第一流体流动;以及第二止回阀组件1',该第二止回阀组件适于控制第二工作室WC2与附加储器R之间的第二流体流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减震器100进一步包括第二止回阀组件1',其中,在第一止回阀组件1的第二容积内存在的压力P2是第一工作室WC1的压力P2,并且在第二止回阀组件1'的第二容积内存在的压力P2'是第二工作室WC2的压力P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回阀组件1可以适于控制第一工作室WC1与附加储器R之间的流动。第二止回阀组件WC2可以适于控制第二工作室WC2与附加储器R之间的流动。
通过前述涉及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讨论,容易地理解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范围内可设想的减震器100的目的、优点以及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包括根据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止回阀组件1、1'的前叉。一些实施例可以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或山地自行车的前叉,该前叉包括根据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止回阀组件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这样的前叉可以包括第一止回阀1和第二止回阀1',第一止回阀组件1'可以被布置在前叉的第一端,并且第二止回阀组件可以被布置在前叉的第二端。同样,通过前述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方面的讨论,容易地理解在本发明的这个方面的范围内可设想的前叉的目的、优点以及特征。
当研究以下详细的公开内容、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时,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可以组合本发明的不同特征来创建除了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之外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通过以下优选实施例的示意性且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a是止回阀组件1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示出了流体通路20打开时的阶段。
图1b是止回阀组件1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示出了流体通路20关闭时的阶段。
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包括止回阀组件1的减震器。
图3是止回阀组件1的实施例的截面视图。
所有附图都是示意性的、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通常仅示出阐明本发明所必需的部件,其中其他部件可以被省略或仅仅提出。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图1b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止回阀组件1。止回阀组件1包括壳体10,该壳体包括第一容积11和第二容积12。在第一容积11中存在压力P1,并且在第二容积12中存在压力P2。在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布置有流体通路20。壳体10进一步包括第一壳体部分VE1和第二壳体部分VE2。
止回阀组件进一步包括阀柱40。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阀柱40具有中空的、基本上圆柱形的形状,其中,阀柱40的第一部分41包括比阀柱的第二部分42更大的直径。阀柱40进一步被布置在壳体10中、在至少第一位置与至少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一位置上,允许流体流过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的所述流体通路20(图1a所示),在第二位置上,阻止流体流过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的所述流体通路20(图1b所示)。阀柱40与壳体10之间的接合是滑动接合,其中,表面45、46沿着对应表面15、36滑动。
阀柱40进一步包括第一部分S1和第二部分S2。阀柱40的第一部分S1适于与阀壳体10的第一部分相接合,以形成第一接合区域RE1,并且阀柱40的第二部分S2适于与阀壳体10的第二部分VE2相接合,从而形成第二接合区域RE2。
关于第一接合区域RE1(形成了适于控制阀柱40的位置的接合部),阀柱40的第一部分S1包括适于与阀壳体10相接合的表面43。关于第二接合区RE2(形成了可调节流体通路20的开口),阀柱40的第二部分S2包括表面46,该表面适于沿着阀壳体10的表面36滑动、和/或与阀壳体10的表面37形成重叠接合。
弹簧50被布置成使阀柱40沿将阀柱40推入阻止流体流过流体通路20的位置中的方向偏置。弹簧50被布置成基本上位于阀柱40的第一部分41内并且支承抵靠在壳体10的壁上。
现在参照图1a和图1b来描述止回阀组件1的功能。如上所述,在第一容积11中存在压力P1,并且在第二容积12中存在压力P2。在图1a和图1b示意性展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容积12可以例如流体地连接至减震器的工作室WC1上,并且第一容积11可以例如流体地连接至附加储器R上,该储器被布置成对阻尼流体进行加压、和/或对流体由于活塞杆的移动而导致的移位提供补偿。因此,压力P1可以对应于储器R的压力,并且压力P2可以对应于在工作室WC1中存在的压力。
通过阀柱40来控制流过被布置在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的流体通路20的流体流。这个功能通过阀柱40的功能分布来提供、通过所描述的设计来实现,其中,第一接合区域RE1被布置在第一位置,并且第二接合区域RE2被布置在第二位置,其中第一区域RE1适于基于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的压力差来控制阀柱40的位置,而第二区域RE2适于控制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的流体通路20的开口大小。
通过阀柱40的、包括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的第一部分来提供阀柱40的位置控制,其中,第一侧S1a暴露于压力P1下,并且第二侧S1b暴露于压力P2下,使得压力P1之间的压力差控制阀柱的位置。在所展示的情况下,侧S1a与上述表面43相对应或重合。
因此,压力P1、P2分别作用于侧S1a、S1b上,使得由阀柱40上的、更具体地包括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的凸缘上的所得力平衡来控制阀柱40的位置。为了同样在止回阀1被关闭的阶段(如图1b所示)允许压力P1作用于表面/侧S1a上,所述凸缘、即第一侧S1a进一步包括凹部或切口38。
另一方面,通过阀柱40的包括表面46的第二部分S2来提供流体通路20的开口控制,该表面适于沿着阀壳体10的表面36滑动、和/或与阀壳体10的表面37形成重叠接合,如图1b详细所示。当阀柱40被定位成使得阻止流体流过流体通路20(图1b所示)时,表面46和37适于重叠,即以形成重叠接合。在关闭位置时,这个重叠大致等于0.2-2mm。
图1a示出了在压力P1大于P2时、即处于打开位置或允许流体从第一容积11流到第二容积12的位置时的阀。然而,由于弹簧50的偏置力Fs将阀柱40推入关闭位置,因此必须满足以下关系:P1>(P2+Fs)以便将阀柱40推入打开位置,即,阀打开。图1b示出了在压力P2大于P1时,即处于关闭位置或阻止流体从第一容积11流到第二容积12的位置时的止回阀组件1。表面46和37重叠以便在容积11与12之间形成密封。
因此,取决于压力水平P1和P2,阀柱40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使得可以使容积11与12之间的压力均衡。
图2示出了根据第二方面的减震器100。减震器100包括:适于用于接收工作流体的缸C,该缸被活塞P划分为两个工作室WC1、WC2;以及根据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任意实施例的止回阀组件1。减震器100进一步包括附加储器R,在该储器中,存在压力P1,使得可以对阻尼流体进行加压。进一步地,在工作室WC1、WC2中的至少一个中存在压力P2。
所展示的减震器100的实施例包括第一止回阀组件1和第二止回阀组件1',这些止回阀分别被布置成用于控制流体在附加储器R与第一工作室WC1之间、以及在储器R与第二工作室WC2之间的流动。第一止回阀组件1和第二止回阀组件1'被布置在减震器100的上端、在附加储器R的顶部上。
图3详细地示出了第一止回阀组件1和第二止回阀组件1'。如参照图1a和图1b的示意性表示所描述的,每个止回阀组件1、1'包括壳体10,该壳体包括第一容积11和第二容积12。在第一容积11中存在压力P1,并且在第二容积12中存在压力P2。在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布置有流体通路20。止回阀1、1'的壳体10进一步包括第一壳体部分VE1和第二壳体部分VE2。
止回阀组件1进一步包括阀柱40。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阀柱40包括环形形状,该形状包括可以被描述为内凸缘和外凸缘的形式。阀柱40进一步被布置在所述壳体10中、在至少第一位置与至少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一位置上,允许流体流过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的所述流体通路20,在第二位置上,阻止流体流过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的所述流体通路20,如例如图1a和图1b所展示的。阀柱40与壳体10之间的接合是滑动接合。
阀柱进一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阀柱40的第一部分适于与阀壳体10的第一部分相接合,形成第一接合区域/区RE1,并且阀柱40的第二部分适于与阀壳体10的第二部分相接合,形成第二接合区域RE2。
关于第一接合区RE1(形成了适于控制阀柱40的位置的接合部),阀柱40的第一部分包括适于与阀壳体10相接合的表面。关于第二接合区RE2(形成了可调节流体通路20的开口),阀柱40的第二部分包括表面,该表面适于沿着阀壳体10的对应表面滑动、和/或与阀壳体10的对应表面形成重叠接合。
弹簧50被布置成使阀柱40沿将阀柱40推入阻止流体流过流体通路20的位置中的方向偏置。弹簧50的有利之处也可能在于,在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的实际压力差等于零之前,即阀1在活塞完全停止之前关闭,弹簧50可以将阀柱40推入第二位置,即阀组件1的关闭阶段。
如上所述,在储器R中并且因此在所展示的情况下在第一容积11中存在压力P1,并且在缸的第一工作室WC1中并且因此在所展示的情况下在第二容积12中存在压力P2。通过阀柱40来控制流过被布置在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的流体通路20的流体流动。这个功能通过阀柱40的功能分布来提供、通过所描述的设计来实现,其中,第一接合区域RE1被布置在第一位置,并且第二接合区域RE2被布置在第二位置,其中第一区域RE1适于基于容积11与12之间的压力差来控制阀柱40的位置,而第二区域RE2适于控制第一容积11与第二容积12之间的流体通路20的开口大小。取决于压力水平P1和P2,阀柱40在打开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使得实现体积11与12之间的压力均衡,并且因此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允许流体在流体地连接至体积12上的工作室WC1与流体地连接至容积11上的附加储器R之间流动。
虽然已经在附图和前述描述中详细展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这样的展示和描述应被认为是示意性或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可以想到许多修改、变化和更改。
额外地,通过研究附图、公开内容和所附权利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践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时可以理解和实现对所公开实施例的改变。在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不排除其他元素或步骤,并且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这一事实并不表示不能有利地使用这些措施的组合。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减震器(100)的止回阀组件(1,1'),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
第一容积(11),其中,存在压力P1;
第二容积(12),其中,存在压力P2;
第一壳体部分(VE1),以及
第二壳体部分(VE2);
在所述第一容积(11)与所述第二容积(12)之间的流体通路(20);以及
阀柱(40),所述阀柱(40)被布置在所述壳体(10)中、能在至少第一位置与至少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上,允许流体流过该第一容积(11)与该第二容积(12)之间的所述流体通路(20),在该第二位置上,阻止流体流过该第一容积(11)与该第二容积(12)之间的所述流体通路(20),
所述阀柱(40)包括
第一部分(S1),该第一部分适于与所述阀壳体10的所述第一部分(VE1)相接合,从而形成第一接合区域(RE1),以及
第二部分(S2),该第二部分适于与所述阀壳体(10)的所述第二部分(VE2)相接合,从而形成第二接合区域(RE2);
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区域(RE1)被布置在第一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区域(RE2)被布置在第二位置,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区域(RE1)和所述第二接合区域(RE2)是物理分离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阀组件(1,1'),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分离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区域(RE1)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侧,而所述第二接合区域(RE2)被布置在所述第二侧。
3.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组件(1,1'),其中,该第二接合区域(RE2)是形成该流体通路(20)的可调节流体开口的接合区域。
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组件(1,1'),其中,该第一接合区域(RE1)是形成适于控制该阀柱(40)的位置的接合部的接合区域。
5.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组件(1,1'),其中,所述阀柱(40)的所述第一壳体部分(S1)包括第一侧(S1a)和第二侧(S1b),其中,该第一侧(S1a)暴露于压力P1下,而该第二侧(S1b)暴露于压力P2下。
6.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组件(1,1'),其中,该阀柱(40)的该第一壳体部分(S1)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S1a,S1b)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所述阀壳体(10)的对应表面相接合。
7.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组件(1,1'),其中,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S1a,S1b)中的至少一个适于沿着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S1a,S1b)中的至少一个的区域的第一壳体部分与所述对应表面接合。
8.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组件(1,1'),其中,该阀柱(40)的该第二壳体部分(S2)包括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适于通过重叠接合与该壳体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表面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止回阀组件,其中,该第二壳体部分S2包括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适于通过重叠接合与该第二阀壳体部分的第一表面相接合,使得沿着在接合表面之间形成的接触区实现了可变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止回阀组件(1,1'),其中,该阀柱(40)的第二壳体部分(S2)的所述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阀壳体部分(VE2)的所述第一表面在该阀柱(40)被定位在该第二位置上时重叠,使得阻止流体流过该流体通路(20)。
11.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组件(1,1'),进一步包括弹簧(50),该弹簧被布置成使所述阀柱(40)沿方向(D)偏置,其中,所述方向(D)是使得该流体通路(20)的开口保持关闭的方向。
12.一种减震器(100),该减震器包括:适于接收工作流体的工作缸(C);将所述缸(C)划分为第一工作室(WC1)和第二工作室(WC2)的活塞;以及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组件(1,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减震器(100),进一步包括储器(R),其中,所述第一容积(11)流体地连接至所述储器(R)上,并且所述第二容积(12)流体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工作室(WC1)和所述第二工作室(WC2)中的至少一个上。
14.一种包括根据以上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组件(1,1')的前叉。
CN201780019247.XA 2016-03-24 2017-03-22 止回阀组件 Active CN109219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62249.3A EP3222874B1 (en) 2016-03-24 2016-03-24 Check valve assembly
PCT/EP2017/056861 WO2017162761A1 (en) 2016-03-24 2017-03-22 Check valve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9711A true CN109219711A (zh) 2019-01-15
CN109219711B CN109219711B (zh) 2021-04-02

Family

ID=55650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9247.XA Active CN109219711B (zh) 2016-03-24 2017-03-22 止回阀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851903B2 (zh)
EP (2) EP3222874B1 (zh)
JP (1) JP6878454B2 (zh)
CN (1) CN109219711B (zh)
WO (2) WO20171627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22874B1 (en) 2016-03-24 2021-07-07 Öhlins Racing Ab Check valve assembl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00163A1 (de) * 1964-11-25 1969-06-12 Midland Ross Corp Rueckschlagventil
US4504081A (en) * 1982-03-11 1985-03-1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heck valve in pressure control circuit
EP1652765A2 (en) * 2004-10-28 2006-05-03 Michael Potas Valve system controlled by rate of pressure change
CN102459943A (zh) * 2009-04-23 2012-05-16 奥林斯赛车公司 用于减震器的压力调节器
CN102575792A (zh) * 2009-08-05 2012-07-11 伊顿公司 具有整体止回阀的比例提升阀
CN206112175U (zh) * 2016-09-21 2017-04-19 江苏龙力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开合稳定的止回式液压阀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73764A (en) * 1966-02-17 1968-03-19 Specialties Dev Corp High flow relief valves
FR2355210A1 (fr) 1976-06-15 1978-01-13 Peugeot Perfectionnement aux amortisseurs hydrauliques telescopiques
US4325468A (en) * 1979-01-31 1982-04-2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Suspension control valve using coned spring disks
JPS5926384A (ja) * 1982-08-02 1984-02-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フオ−クの油圧緩衝装置
DE4328571C1 (de) 1993-08-25 1994-10-27 Daimler Benz Ag Aufsteller zum Halten eines Flügels in verschiedenen Öffnungsstellungen relativ zu seinem Rahmen
US7374028B2 (en) * 2003-07-08 2008-05-20 Fox Factory, Inc. Damper with pressure-sensitive compression damping
JP2005249154A (ja) * 2004-03-08 2005-09-15 Tgk Co Ltd 逆止弁
JP4329645B2 (ja) * 2004-08-18 2009-09-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逆止弁
AU2005225145A1 (en) * 2004-10-28 2006-05-18 Michael Potas Valve System Controlled By Rate Of Pressure Change
JP4541119B2 (ja) * 2004-12-09 2010-09-08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懸架装置
JP5948273B2 (ja) * 2013-03-28 2016-07-06 Ckd株式会社 クーラント用チェックバルブ
US10221965B2 (en) * 2015-12-22 2019-03-05 Engineered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Noise reducing filler valve
EP3222874B1 (en) 2016-03-24 2021-07-07 Öhlins Racing Ab Check valve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00163A1 (de) * 1964-11-25 1969-06-12 Midland Ross Corp Rueckschlagventil
US4504081A (en) * 1982-03-11 1985-03-1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heck valve in pressure control circuit
EP1652765A2 (en) * 2004-10-28 2006-05-03 Michael Potas Valve system controlled by rate of pressure change
CN102459943A (zh) * 2009-04-23 2012-05-16 奥林斯赛车公司 用于减震器的压力调节器
CN102575792A (zh) * 2009-08-05 2012-07-11 伊顿公司 具有整体止回阀的比例提升阀
CN206112175U (zh) * 2016-09-21 2017-04-19 江苏龙力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开合稳定的止回式液压阀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9711B (zh) 2021-04-02
US10851903B2 (en) 2020-12-01
EP3222874A1 (en) 2017-09-27
JP6878454B2 (ja) 2021-05-26
WO2017162763A1 (en) 2017-09-28
EP3433510A1 (en) 2019-01-30
EP3433510B1 (en) 2022-08-24
JP2019510942A (ja) 2019-04-18
EP3222874B1 (en) 2021-07-07
WO2017162761A1 (en) 2017-09-28
US11054048B2 (en) 2021-07-06
US20190085991A1 (en) 2019-03-21
US20190085929A1 (en) 2019-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37287B1 (ko) 감쇠력 조정식 완충기
US8307965B2 (en) Vibration damper with adjustable damping force
JP4847379B2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6279759B2 (ja) 緩衝器
US20150210136A1 (en) Shock absorber
CN106662189B (zh) 带有依赖频率的被动阀的减振器
US11199241B2 (en) Damper
WO2016088629A1 (ja) 緩衝器
CN106795934B (zh) 带有依赖频率的被动阀的减振器
US20110186393A1 (en) Shock absorber
JP2017180801A (ja) 緩衝器
WO2016199666A1 (ja) 緩衝器
JP6391512B2 (ja) 圧力緩衝装置
US8042791B2 (en) Self-pumping hydropneumatic shock absorber
JP6514608B2 (ja) 緩衝装置
JP2012052630A (ja) 緩衝装置
JP5116451B2 (ja) 油圧緩衝器
CN109219711A (zh) 止回阀组件
CN101857036B (zh) 铁道车辆用线性减震器
JP2017145891A (ja) 圧力緩衝装置
JP5106347B2 (ja) 液圧緩衝器
JPH1163077A (ja) 油圧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CN101857040A (zh) 铁道车辆用线性减震器
JP2009008149A (ja)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JP2020016259A (ja) 緩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