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9693A - 旋转机械 - Google Patents
旋转机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19693A CN109219693A CN201680084109.5A CN201680084109A CN109219693A CN 109219693 A CN109219693 A CN 109219693A CN 201680084109 A CN201680084109 A CN 201680084109A CN 109219693 A CN109219693 A CN 1092196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side
- bearing surface
- impeller housing
- secure component
- impe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92 f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171 quen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7 percu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16—Arrangement of bearings; Supporting or mounting bearings in casings
- F01D25/162—Bearing supports
- F01D25/164—Flexible supports; Vibration damping means associated with the bea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04—Antivibration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24—Casings; Casing parts, e.g. diaphragms, casing fastenings
- F01D25/243—Flange connections; Bol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3/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 F02B33/32—Engines with pumps other than of reciprocating-piston type
- F02B33/34—Engines with pumps other than of reciprocating-piston type with rotary pumps
- F02B33/40—Engines with pumps other than of reciprocating-piston type with rotary pumps of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6/00—Plural gas-turbine plants; Combin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with other apparatus; Adapt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for special use
- F02C6/04—Gas-turbine plants providing heated or pressurised working fluid for other apparatus, e.g. without mechanical power output
- F02C6/10—Gas-turbine plants providing heated or pressurised working fluid for other apparatus, e.g. without mechanical power output supplying working fluid to a user, e.g. a chemical process, which returns working fluid to a turbine of the plant
- F02C6/12—Turbochargers, i.e. plants for augmenting mechanical power output of 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by increase of charge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9—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40—Application in turbochar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30—Retaining components in desired mutual position
- F05D2260/39—Retaining components in desired mutual position by a V-shaped ring to join the flanges of two cylindrical sections, e.g. casing sections of a turbochar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96—Preventing, counteracting or reducing vibration or nois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22—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旋转机械,具备:旋转轴;叶轮,安装于所述旋转轴;叶轮壳体,收容所述叶轮;轴承壳体,收容将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轴承,并且紧固于所述叶轮壳体;紧固部件,将所述叶轮壳体和所述轴承壳体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紧固,所述叶轮壳体、所述轴承壳体及所述紧固部件分别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抵接的抵接面,在这些两个抵接面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有与所述叶轮壳体、所述轴承壳体及所述紧固部件分体构成的薄板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旋转机械。
背景技术
作为旋转机械,例如已知有装备于汽车等,增加进气量而增加输出的涡轮增压器等。
在涡轮增压器等旋转机械中,由于旋转轴的重量不平衡等产生的旋转轴的振动向壳体传播,该轴振动成为起振力而使壳体振动,存在噪声产生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抑制这种振动,在支承旋转轴的轴承衬套的外侧设置具有衰减性或弹性的振动抑制材料,并且设置有轴承衬套振动时以与轴承衬套相反的相位进行振动的惯性质量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48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防振方案需要设置振动抑制材料及惯性质量体,存在重量增加且结构复杂化的问题。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可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旋转机械中产生的振动及噪声。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旋转机械,其具备:
旋转轴;
叶轮,安装于所述旋转轴;
叶轮壳体,收容所述叶轮;
轴承壳体,收容将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轴承,并且紧固于所述叶轮壳体;
紧固部件,将所述叶轮壳体与所述轴承壳体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进行紧固,
所述叶轮壳体在被所述紧固部件施加紧固力的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叶轮壳体侧抵接面,所述叶轮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
所述轴承壳体在所述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承壳体侧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
所述紧固部件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紧固部件侧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
在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之间、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之间、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有与所述叶轮壳体、所述轴承壳体及所述紧固部件分体构成的薄板部件。
根据上述(1)的结构,在由叶轮壳体、轴承壳体及紧固部件形成的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由此,两个抵接面之间的接触部增加,所以在两个抵接面之间产生微小的相对振动(沿着抵接面方向的微小振动)。由此,在两个抵接面之间产生摩擦,通过摩擦衰减作用衰减来自旋转轴的轴振动,所以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的振动及噪声。
(2)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1)的结构中,
在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中的至少一个抵接面具有至少一个凹部。
根据上述(2)的结构,由于所述抵接面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凹部,薄板部件与所述抵接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在振动产生时,在薄板部件与所述抵接面之间,除了前述的微小的相对振动之外,还容易产生微小的晃动(与抵接面交叉的方向上的微小振动)。当在抵接面之间产生微小的晃动时,通过碰撞衰减作用衰减来自旋转轴的轴振动。所以能够更进一步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的振动及噪声。
(3)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2)的结构中,
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隔开间隔设置的多个凹部。
根据上述(3)的结构,通过沿旋转轴的周向形成的多个凹部的摩擦衰减作用及碰撞衰减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的衰减效果。
(4)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2)或(3)的结构中,
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形成于构成所述薄板部件所在的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之间、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之间、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的两个所述抵接面的至少一方。
根据上述(4)的结构,所述凹部形成于薄板部件所在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中的至少一方,通过产生于薄板部件与抵接面之间的摩擦的摩擦衰减作用和凹部的存在导致的摩擦衰减作用及碰撞衰减作用的复合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的衰减效果。
(5)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1)~(4)的任一结构中,
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叶轮壳体侧凸缘部,
所述轴承壳体具有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缘部抵接的轴承壳体侧凸缘部,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缘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
所述紧固部件是夹持所述叶轮壳体侧凸缘部及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的连接机构(カップリング)。
根据上述(5)的结构,在所述紧固部件为夹持叶轮壳体侧凸缘部及轴承壳体侧凸缘部的连接机构的旋转机械中,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的振动及噪声。
另外,由于是利用已有的抵接面,所以不需要改造旋转机械。
(6)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5)的结构中,
所述薄板部件为一张薄板部件,位于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之间、以及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之间。
根据上述(6)的结构,在上述(5)的结构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利用所述连接机构施加按压力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能够提高振动衰减效果。另外,薄板部件由一张薄板部件构成,所以制造容易,并且容易向所述抵接面之间的夹装。
(7)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1)~(4)的任一结构中,
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叶轮壳体侧凸部,
所述轴承壳体具有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部抵接的轴承壳体侧凸部,所述轴承壳体侧凸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凸部,
所述紧固部件为嵌入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的内周面的环状槽的卡环(スナップリング),通过所述卡环的外周部嵌入所述环状槽,对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
根据上述(7)的结构,在所述紧固部件为以对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的方式构成的卡环的旋转机械中,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的振动及噪声。
另外,由于是利用已有的抵接面,所以不需要改造旋转机械。
(8)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7)的结构中,
所述薄板部件位于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
根据上述(8)的结构,在上述(7)的结构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利用所述卡环施加按压力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能够提高振动衰减效果。
(9)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7)的结构中,
所述薄板部件位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之间。
根据上述(9)的结构,在上述(7)的结构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利用所述卡环施加按压力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能够提高振动衰减效果。
(10)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1)~(4)的任一结构中,
所述轴承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的轴承壳体侧延伸部,
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及叶轮壳体侧延伸部,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位于比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更靠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叶轮壳体侧延伸部与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抵接并从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延伸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
所述紧固部件为与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的螺纹孔螺合的螺栓,通过与所述螺纹孔螺合,对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
根据上述(10)的结构,在所述紧固部件为以对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的方式构成的螺栓的旋转机械中,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的振动及噪声。
另外,由于是利用已有的抵接面,所以不需要改造旋转机械。
(11)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10)的结构中,
所述薄板部件位于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
根据上述(11)的结构,通过在利用所述螺栓施加按压力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能够提高振动衰减效果。
(12)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旋转机械,其具备:
旋转轴;
叶轮,安装于所述旋转轴;
叶轮壳体,收容所述叶轮;
轴承壳体,收容将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轴承,并且紧固于所述叶轮壳体;
紧固部件,将所述叶轮壳体与所述轴承壳体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进行紧固,
所述叶轮壳体在被所述紧固部件施加紧固力的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叶轮壳体侧抵接面,所述叶轮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
所述轴承壳体在所述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承壳体侧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
所述紧固部件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紧固部件侧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
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中的至少一个抵接面具有至少一个凹部。
根据上述(12)的结构,通过在由叶轮壳体、轴承壳体及紧固部件形成的两个抵接面之间的至少一抵接面具有至少一个凹部,在两个抵接面之间容易产生微小的相对振动(沿着抵接面方向的微小振动)及微小的晃动(与抵接面交叉的方向上的微小振动)。当在抵接面之间产生微小的相对振动时,在两个抵接面之间产生摩擦,通过摩擦衰减作用衰减来自旋转轴的轴振动。当在抵接面之间产生微小的晃动时,通过碰撞衰减作用衰减来自旋转轴的轴振动。由此,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的振动及噪声。
(13)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12)的结构中,
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隔开间隔设置的多个凹部。
根据上述(13)的结构,通过沿旋转轴的周向形成的多个凹部的碰撞衰减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的衰减效果。
(14)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12)或(13)的结构中,
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叶轮壳体侧凸部,
所述轴承壳体具有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部抵接的轴承壳体侧凸部,所述轴承壳体侧凸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凸部,
所述紧固部件为嵌入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的内周面的环状槽的卡环,通过所述卡环的外周部嵌入所述环状槽,对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
根据上述(14)的结构,在所述紧固部件为以对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的方式构成的卡环的旋转机械中,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的振动及噪声。
另外,由于是利用已有的抵接面,所以不需要改造旋转机械。
(15)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12)或(13)的结构中,
所述轴承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的轴承壳体侧延伸部,
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及叶轮壳体侧延伸部,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位于比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更靠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叶轮壳体侧延伸部与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抵接并从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延伸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
所述紧固部件为与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的螺纹孔螺合的螺栓,通过与所述螺纹孔螺合,对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
根据上述(15)的结构,在所述紧固部件为以对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的方式构成的螺栓的旋转机械中,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的振动及噪声。
另外,由于是利用已有的抵接面,所以不需要改造旋转机械。
发明效果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通过简单且低成本的结构能够降低旋转机械的振动,由此,能够抑制旋转机械中产生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局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局部(相当于图2中的A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局部(相当于图2中的B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局部(相当于图2中的B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局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7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局部(相当于图6中的C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A)、(B)及(C)为若干实施方式下的凹部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局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10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局部(相当于图2中的A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局部(相当于图2中的B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卡环(紧固部件)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噪声产生状态的图。
图1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卡环(紧固部件)的主视剖视图。
图1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噪声产生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是,作为实施方式记载或附图所示的构成零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的配置等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的意思,只不过是简单的说明例。
例如,表示“在某方向上”、“沿某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同轴”等的相对性的或绝对性的配置的表达不仅严格地表示这种配置,而且还表示具有公差或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及距离且相对性地位移的状态。
例如,表示“同一”、“相等”及“均匀”等的事物相等的状态的表达不仅严格地表示相等的状态,而且还表示存在公差或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差的状态。
例如,表示四边形状及圆筒形状等的形状的表达不仅表示几何学上严格意义上的四边形状及圆筒形状等的形状,而且还表示在得到相同效果的范围内包含凹凸部或倒角部等的形状。
另一方面,“备有”、“具有”、“具备”、“包含”或“拥有”一个构成要素的表达不是除其它构成要素的存在之外的排他性的表达。
如图1所示,旋转机械10具备:旋转轴12、安装于旋转轴12的叶轮14(14a,14b)、收容叶轮14(14a,14b)的叶轮壳体16(16a,16b)、轴承壳体18。轴承壳体18收容将旋转轴12可旋转地支承的轴承19,并且紧固于叶轮壳体16。叶轮壳体16和轴承壳体18通过紧固部件20(20a,20b,20c)沿旋转轴12的轴向紧固。即,紧固部件20(20a,20b,20c)对于叶轮壳体16及轴承壳体18施加沿着旋转轴12的轴向的紧固力。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旋转机械10为装备于汽车等的涡轮增压器,在旋转轴12的两端区域安装有压缩机叶轮14(14a)及涡轮叶轮14(14b)。压缩机叶轮14(14a)收容于压缩机壳体16(16a),涡轮叶轮14(14b)收容于涡轮壳体16(16b)。在这些壳体之间设置轴承壳体18,压缩机壳体16(16a)和轴承壳体18通过连接机构22(22a)沿轴向紧固,涡轮壳体16(16b)和轴承壳体18通过卡环22(22b)沿轴向紧固。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从发动机(未图示)排出的排气e经由涡轮壳体16(16b)使涡轮叶轮14(14b)旋转。进气a被旋转轴12上的压缩机叶轮14(14a)吸入压缩机壳体16(16a),在压缩机壳体16(16a)中被压缩而向发动机输送。
在旋转机械10运转时,旋转轴12的振动如由箭头所示向各壳体传播,各壳体发生振动,因此可能产生辐射噪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7所示,在利用紧固部件22(22a,22b,22c)沿旋转轴方向施加紧固力的紧固部20(20a,20b,20c,20d),叶轮壳体16具有沿相对于旋转轴12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叶轮壳体侧抵接面24(24a,24b)。叶轮壳体侧抵接面24包含与紧固部件22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4(24a)和与轴承壳体18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
轴承壳体18在紧固部20具有沿相对于旋转轴12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承壳体侧抵接面26(26a,26b)。轴承壳体侧抵接面26包含与紧固部件22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和与叶轮壳体16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
紧固部件22具有沿相对于旋转轴12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紧固部件侧抵接面28(28a,28b)。紧固部件侧抵接面28包含与叶轮壳体16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28(28a)和与轴承壳体18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
而且,在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4(24a)与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28(28a)之间、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与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之间、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薄板部件30(30a,30b,30c,30d)。薄板部件30与叶轮壳体16、轴承壳体18及紧固部件22分体构成。
作为所述薄板部件30,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例如板厚0.1mm~2.0mm,优选为0.5mm~1.0mm的金属制或耐热树脂的板状部件等。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由叶轮壳体16、轴承壳体18及紧固部件22形成的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30,两个抵接面之间的接触部增加,所以在两个抵接面之间产生微小的相对振动(沿着抵接面方向的微小振动)。由此,在两个抵接面之间产生摩擦,通过摩擦衰减作用衰减来自旋转轴12的轴振动,因此,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10的振动及噪声。
另外,成为旋转机械10的振动产生的原因的旋转轴12的振动因旋转轴12的重量不平衡等而引起。因此,通过上述结构抑制旋转机械10的振动,能够缓和旋转轴12的不平衡允许值,提高旋转轴12的制造成品率。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中,在旋转轴径向上越朝向旋转轴方向,叶轮壳体16、轴承壳体18及紧固部件22之间的紧固力越不强。因此,在薄板部件30设于之间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较为容易发生旋转轴径向的位置偏离,因该位置偏离而产生的摩擦力提高涡轮增压器的振动衰减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叶轮壳体16具有向旋转轴12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叶轮壳体侧凸缘部34,轴承壳体18具有与叶轮壳体侧凸缘部34抵接且向旋转轴12的径向外侧延伸的轴承壳体侧凸缘部36。
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形成于叶轮壳体侧凸缘部34,并且,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形成于轴承壳体侧凸缘部36。
紧固部件22(22a)是夹持叶轮壳体侧凸缘部34及轴承壳体侧凸缘部36的连接机构。
而且,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4(24a)、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28(28a)及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沿着与旋转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在紧固部件22(22a)为夹持叶轮壳体侧凸缘部34及轴承壳体侧凸缘部36的连接机构的旋转机械中,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10的振动及噪声。
另外,利用了存在于现有的紧固部20(20a)中的所述两个抵接面,因此,不需要旋转机械10的改造。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叶轮壳体侧凸缘部34是形成于涡轮壳体16(16b)的凸缘部,紧固部件22(22a)是环状的连接机构部件(V连接机构),横截面中两侧部弯曲,利用该弯曲部夹持叶轮壳体侧凸缘部34及轴承壳体侧凸缘部36。
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及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沿着旋转轴径向延伸,因此,如上所述,能够通过旋转轴径向上的位置偏离提高旋转机械10的振动衰减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薄板部件30(30a)由一张薄板部件构成,设置于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4(24a)与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28(28a)之间、及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与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之间。
由此,在前述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利用连接机构22(22a)施加按压力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30(30a),能够提高振动衰减效果,并且,由于薄板部件30(30a)由一张薄板部件构成,所以制造容易,且向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的夹装容易。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薄板部件30(30a)具有环状,在横截面上与紧固部件22(22a)的内侧面一致,具有以包围叶轮壳体侧凸缘部34及轴承壳体侧凸缘部36的方式两侧弯曲的形状。由此,能够容易地配置于紧固部件22(22a)与叶轮壳体侧凸缘部34及轴承壳体侧凸缘部36之间的狭窄空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叶轮壳体16具有向旋转轴12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叶轮壳体侧凸部38,轴承壳体18具有向旋转轴12的径向外侧延伸且与叶轮壳体侧凸部38抵接的轴承壳体侧凸部40。
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形成于叶轮壳体侧凸部38,并且,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形成于轴承壳体侧凸部40。
而且,紧固部件22(22b)由卡环构成,该卡环的外周部嵌入沿叶轮壳体16的内周面形成的环状槽41。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通过卡环22(22b)受到朝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的施力。
根据所述结构,在紧固部件22(22b)为对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施力的卡环的旋转机械10中,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10的振动及噪声。
另外,利用了存在于现有的紧固部20(20b)中的所述两个抵接面,因此,不需要旋转机械10的改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薄板部件30(30b)位于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之间。
根据所述结构,在上述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利用卡环22(22b)施加按压力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30(30b),能够提高旋转机械10的振动衰减效果。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抵接面沿着旋转轴径向延伸,因此,如上所述,利用旋转轴径向的位置偏离能够提高旋转机械10的振动衰减效果。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叶轮壳体16为涡轮壳体16(16b),叶轮壳体侧凸部38形成于涡轮壳体16(16b)。
叶轮壳体侧凸部38的顶面38a及顶面38a之外的涡轮壳体16(16b)的端面38b形成沿着旋转轴方向且距旋转轴12的距离不同的环状的台阶面。另外,轴承壳体侧凸部40的顶面40a及顶面40a之外的轴承壳体18的端面40b形成沿着旋转轴12的轴向且距旋转轴12的距离不同的环状的台阶面。
而且,薄板部件30(30b)由设置于顶面38a与端面40b之间且沿旋转轴12的轴向延伸的第一环状部42、设置于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之间且沿旋转轴12的径向延伸的圆盘部44、设置于顶面40a与端面38b之间的第二环状部46成为一体而构成。另外,在第一环状部42与轴承壳体18之间夹装有密封件47。
通过上述结构,薄板部件30(30b)、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及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之间的抵接面的面积增加,这些抵接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因此,能够提高旋转机械10的振动衰减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薄板部件30(30c)设置于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与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利用卡环22(22b)施加按压力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30(30c),能够提高旋转机械10的振动衰减效果。另外,由于薄板部件30(30c)配置在存在于现有的紧固部20(20c)中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因此,不需要旋转机械10的改造。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及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沿着旋转轴径向延伸,薄板部件30(30c)沿着旋转轴12的径向配置,且具有沿旋转轴12的周向延伸的圆盘形状。因此,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和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在旋转机械10的运转时向旋转轴径向的相对位置偏离变得容易,由此,摩擦力在这些两个抵接面之间增大,能够提高旋转机械10的振动衰减效果。另外,薄板部件30(30c)具有简单的形状,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制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及图7所示,轴承壳体18具有向旋转轴12的径向外侧延伸的轴承壳体侧延伸部48。叶轮壳体16具有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50及叶轮壳体侧延伸部52,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50位于比轴承壳体侧延伸部48更靠旋转轴12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叶轮壳体侧延伸部52与轴承壳体侧延伸部48抵接,从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50向旋转轴12的径向内侧延伸。
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形成于叶轮壳体侧延伸部52,并且,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形成于轴承壳体侧延伸部48。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及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沿与旋转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而且,紧固部件22(22c)是与形成于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50的螺纹孔54螺合的螺栓。螺栓22(22c)通过与螺纹孔54螺合,对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施力。
根据上述结构,在紧固部件22(22c)为以对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施力的方式构成的螺栓的旋转机械10中,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10的振动及噪声。
另外,利用了现有的紧固部20(20d)中存在的所述两个抵接面,因此,不需要旋转机械10的改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薄板部件30(30d)设置于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之间。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在利用螺栓22(22c)施加按压力的所述两个抵接面之间设置薄板部件30(30d),能够提高旋转机械10的振动衰减效果。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及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沿着旋转轴径向延伸,因此,在旋转机械10的运转时,这些抵接面之间的位置偏离变得容易,通过该位置偏离,摩擦力增大,能够提高旋转机械10的振动衰减效果。
另外,在螺栓22(22c)的头部与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50之间夹装垫圈56,利用垫圈56施加对于轴承壳体侧延伸部48向叶轮壳体侧延伸部52施加的弹力。由此,能够增大对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的弹力,增大产生于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4(24a)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之间的摩擦力。
此外,也可以不使用垫圈56,而是仅通过螺栓22(22c)的头部向轴承壳体侧延伸部48施加弹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图2~图7所示的旋转机械10,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4(24a)、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28(28a)及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中的至少一个抵接面具有如图8所示的至少一个凹部32(32a,32b,32c)。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所述两个抵接面各自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凹部32,薄板部件30与抵接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在振动产生时,容易在薄板部件30与所述抵接面之间产生微小的晃动(与所述抵接面交叉的方向上的微小振动)。当在抵接面之间产生微小的晃动时,通过碰撞衰减作用衰减来自旋转轴12的轴振动。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10的振动及噪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形成于两个抵接面各自的至少一个面的凹部32包括沿旋转轴12的周向隔开间隔设置的多个凹部32。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沿旋转轴12的周向形成的多个凹部32的碰撞衰减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的衰减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A)所示,凹部32(32a)由具有平坦面的多个凹部沿着旋转轴12的周向以等间隔形成。在凹部32(32a)之间形成具有平坦面的凸部33(33a)。
在图8(B)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凹部32(32b)在形成为波形截面的凸部33(33b)之间等间隔地形成。
在图8(C)所示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在多个圆弧以等间隔形成的截面,凹部32(32c)在该圆弧之间等间隔地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图2~图7所示的旋转机械10,在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4(24a)与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28(28a)之间、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与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之间、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薄板部件30。而且,在薄板部件30位于之间的所述两个抵接面的至少一面上形成如图8所示的凹部32。
根据所述结构,凹部32形成于薄板部件30位于之间的所述两个抵接面的至少一方,由此,通过产生于薄板部件30与抵接面之间的摩擦的摩擦衰减作用力和凹部32的存在导致的摩擦衰减作用及碰撞衰减作用的复合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的衰减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具备:旋转轴12、安装于旋转轴12的叶轮14(14a,14b)、收容叶轮14(14a,14b)的叶轮壳体16(16a,16b)、轴承壳体18。轴承壳体18收容将旋转轴12可旋转地支承的轴承19,并且紧固于叶轮壳体16。叶轮壳体16和轴承壳体18通过紧固部件20(20a,20b,20c)沿旋转轴12的轴向紧固。
如图9~图11所示,在利用紧固部件22沿旋转轴方向施加紧固力的紧固部20中,叶轮壳体16具有沿相对于旋转轴12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叶轮壳体侧抵接面24(24a,24b)。叶轮壳体侧抵接面24包含与紧固部件22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4(24a)、及与轴承壳体18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
轴承壳体18在紧固部20具有沿相对于旋转轴12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承壳体侧抵接面26(26a,26b)。轴承壳体侧抵接面26包含与紧固部件22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及与叶轮壳体16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
紧固部件22具有沿相对于旋转轴12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紧固部件侧抵接面28(28a,28b)。紧固部件侧抵接面28包含与叶轮壳体16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28(28a)、及与轴承壳体18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
而且,如图9~11所示,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4(24a)、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28(28a)、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中的至少一个抵接面具有至少一个凹部32(32a,32b,32c)。
根据所述结构,在由叶轮壳体16、轴承壳体18及紧固部件22形成的两个抵接面之间的至少一抵接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凹部32,由此,在两个抵接面之间容易产生微小的相对振动(沿着抵接面方向的微小振动)及微小的晃动(与抵接面交叉的方向的微小振动)。当在抵接面之间产生微小的相对振动时,在两个抵接面之间产生摩擦,通过摩擦衰减作用衰减来自旋转轴12的轴振动。当在抵接面之间产生微小的晃动时,通过碰撞衰减作用衰减来自旋转轴12的轴振动。由此,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10的振动及噪声。
另外,成为旋转机械10的振动产生的原因的旋转轴12的振动因旋转轴12的重量不平衡等而引起。通过所述结构能够抑制旋转机械10的振动,所以能够缓和旋转轴12的不平衡允许值,提高旋转轴12的制造成品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紧固部件22(22a)是夹持叶轮壳体侧凸缘部34和轴承壳体侧凸缘部36的连接机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4(24a)、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28(28a)、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中的至少一个抵接面具有至少一个凹部32。
根据所述结构,在紧固部件22(22a)为夹持叶轮壳体侧凸缘部34及轴承壳体侧凸缘部36的连接机构的旋转机械中,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10的振动及噪声。
另外,通过在利用连接机构20(20a)施加按压力的两个抵接面的至少一方形成凹部32,能够提高振动衰减效果。另外,在存在于现有的紧固部20(20a)中的所述两个抵接面形成凹部32,因此,不需要旋转机械10的改造。
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0(A)所示,紧固部件22(22b)是将叶轮壳体16和轴承壳体18沿旋转轴12的轴向紧固的卡环。在该实施方式中,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4(24a)、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28(28a)、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中的至少一个抵接面具有至少一个凹部32。
根据所述结构,在紧固部件22(22b)为以对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施力的方式构成的卡环的旋转机械10中,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10的振动及噪声。
另外,通过在利用卡环22(22b)施加按压力的两个抵接面的至少一方形成凹部32,能够提高振动衰减效果。
另外,由于是在存在于现有的紧固部20(20b)中的所述两个抵接面形成凹部32,因此,不需要旋转机械10的改造。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叶轮壳体16为涡轮壳体16(16b),在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4(24a)、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及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形成有凹部32。
图10(B)表示在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26(26a)上沿着旋转轴12的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凹部32(32a)的例子。
这样,在紧固部20(20c),通过在3个部位的抵接面形成凹部32(32a),能够提高旋转机械10的振动衰减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轴承壳体18具有沿旋转轴径向外侧延伸的轴承壳体侧延伸部48。叶轮壳体16具有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50及叶轮壳体侧延伸部52,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50位于比轴承壳体侧延伸部48更靠旋转轴径向外侧的位置,叶轮壳体侧延伸部52与轴承壳体侧延伸部48抵接,且从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50向旋转轴径向内侧延伸。
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形成于叶轮壳体侧延伸部52,并且,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形成于轴承壳体侧延伸部48。
紧固部件22(22c)为与形成于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50的螺纹孔54螺合的螺栓,通过该螺栓与螺纹孔54螺合,对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施力。在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及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的至少一方形成凹部32。
根据所述结构,在紧固部件22(22c)为以对于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6(26b)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24(24b)施力的方式构成的螺栓的旋转机械10中,能够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10的振动及噪声。
另外,通过在利用螺栓22(22c)施加按压力的两个抵接面形成凹部32,能够提高振动衰减效果。
另外,由于是利用存在于现有的紧固部件22(22c)的现有的抵接面形成凹部32,因此,不需要旋转机械的改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形成沿着旋转轴12的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多个凹部32(32a,32b,32c)。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沿旋转轴12的周向形成的多个凹部32的碰撞衰减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的衰减效果。
图12表示紧固部件22(22b)为卡环,在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形成凹部32(32a)的例子。图13中表示将该卡环22(22b)如图10所示装配于汽车用涡轮增压器并测量辐射噪声的状态的结果。在图13中,线X表示使用了所述卡环22(22b)的情况,作为比较例,线Y表示使用了敲击所述卡环22(22b)的表面使之平整的卡环的情况。
根据该图可知,在使用了以线X表示的卡环22(22b)的情况下,与比较例相比,辐射噪声降低。
图14表示在卡环22(22b)的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的四个部位形成凸部33(33a),且将凸部33(33a)以外设为具有平坦面的凹部32(32a)的卡环22(22b)。图15中表示将该卡环22(22b)如图10所示装配于汽车用涡轮增压器并测量辐射噪声的状态的结果。在图15中,线X表示使用了所述卡环22(22b)的情况,作为比较例,线Y表示使用了将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28(28b)设为平坦面的卡环22(22b)的情况。
根据该图可知,在使用了以线X表示的卡环22(22b)的情况下,与比较例相比,辐射噪声降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产生于旋转机械的振动及噪声。
符号说明
10 旋转机械
12 旋转轴
14(14a,14b) 叶轮
14a 压缩机叶轮
14b 涡轮叶轮
16(16a,16b) 叶轮壳体
16a 压缩机壳体
16b 涡轮壳体
18 轴承壳体
19 轴承
20(20a,20b,20c,20d) 紧固部
22(22a,22a,22c) 紧固部件
22a 连接机构
22b 卡环
22c 螺栓
24(24a,24b) 叶轮壳体侧抵接面
24a 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
24b 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
26(26a,26b) 轴承壳体侧抵接面
26a 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
26b 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
28(28a,28b) 紧固部件侧抵接面
28a 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
28b 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
30(30a,30b,30c,30d) 薄板部件
32(32a,32b,32c,32d) 凹部
33(33a,33b) 凸部
34 叶轮壳体侧凸缘部
36 轴承壳体侧凸缘部
38 叶轮壳体侧凸部
40 轴承壳体侧凸部
41 环状槽
42 第一环状部
44 圆盘部
46 第二环状部
47 密封件
48 轴承壳体侧延伸部
50 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
52 叶轮壳体侧延伸部
54 螺纹孔
56 垫圈
Claims (15)
1.一种旋转机械,具备:
旋转轴;
叶轮,安装于所述旋转轴;
叶轮壳体,收容所述叶轮;
轴承壳体,收容将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轴承,并且紧固于所述叶轮壳体;
紧固部件,将所述叶轮壳体与所述轴承壳体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进行紧固,
所述旋转机械的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壳体在被所述紧固部件施加紧固力的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叶轮壳体侧抵接面,所述叶轮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
所述轴承壳体在所述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承壳体侧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
所述紧固部件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紧固部件侧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
在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之间、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之间、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有与所述叶轮壳体、所述轴承壳体及所述紧固部件分体构成的薄板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中的至少一个抵接面具有至少一个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隔开间隔设置的多个凹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形成于构成所述薄板部件所在的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之间、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之间、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位的两个所述抵接面的至少一方。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叶轮壳体侧凸缘部,
所述轴承壳体具有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缘部抵接的轴承壳体侧凸缘部,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缘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
所述紧固部件是夹持所述叶轮壳体侧凸缘部及所述轴承壳体侧凸缘部的连接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板部件为一张薄板部件,位于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之间、以及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叶轮壳体侧凸部,
所述轴承壳体具有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部抵接的轴承壳体侧凸部,所述轴承壳体侧凸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凸部,
所述紧固部件为嵌入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的内周面的环状槽的卡环,通过所述卡环的外周部嵌入所述环状槽,对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板部件位于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板部件位于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的轴承壳体侧延伸部,
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及叶轮壳体侧延伸部,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位于比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更靠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叶轮壳体侧延伸部与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抵接并从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延伸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
所述紧固部件为与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的螺纹孔螺合的螺栓,通过与所述螺纹孔螺合,对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板部件位于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之间。
12.一种旋转机械,具备:
旋转轴;
叶轮,安装于所述旋转轴;
叶轮壳体,收容所述叶轮;
轴承壳体,收容将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轴承,并且紧固于所述叶轮壳体;
紧固部件,将所述叶轮壳体与所述轴承壳体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进行紧固,
所述旋转机械的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壳体在被所述紧固部件施加紧固力的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叶轮壳体侧抵接面,所述叶轮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
所述轴承壳体在所述紧固部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承壳体侧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紧固部件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
所述紧固部件具有沿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紧固部件侧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抵接面包含与所述叶轮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及与所述轴承壳体抵接的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
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一抵接面、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一抵接面、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一抵接面、所述紧固部件侧第二抵接面中的至少一个抵接面具有至少一个凹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隔开间隔设置的多个凹部。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叶轮壳体侧凸部,
所述轴承壳体具有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部抵接的轴承壳体侧凸部,所述轴承壳体侧凸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凸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凸部,
所述紧固部件为嵌入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的内周面的环状槽的卡环,通过所述卡环的外周部嵌入所述环状槽,对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壳体具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延伸的轴承壳体侧延伸部,
所述叶轮壳体具有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及叶轮壳体侧延伸部,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位于比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更靠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叶轮壳体侧延伸部与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抵接并从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延伸部,并且,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延伸部,
所述紧固部件为与形成于所述叶轮壳体侧螺栓接收部的螺纹孔螺合的螺栓,通过与所述螺纹孔螺合,对于所述轴承壳体侧第二抵接面向所述叶轮壳体侧第二抵接面施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6/060386 WO2017168634A1 (ja) | 2016-03-30 | 2016-03-30 | 回転機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19693A true CN109219693A (zh) | 2019-01-15 |
CN109219693B CN109219693B (zh) | 2021-01-15 |
Family
ID=59963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4109.5A Active CN109219693B (zh) | 2016-03-30 | 2016-03-30 | 旋转机械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34887B2 (zh) |
EP (1) | EP3418530B1 (zh) |
JP (1) | JP6606599B2 (zh) |
CN (1) | CN109219693B (zh) |
WO (1) | WO201716863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8212260B4 (de) * | 2018-07-24 | 2024-10-02 |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 Abgasturbolader mit optimiertem akustischen Verhalten |
WO2024150387A1 (ja) * | 2023-01-13 | 2024-07-18 | 三菱重工エンジン&ターボチャージャ株式会社 |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用ハウジング、及び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10945A (en) * | 1991-05-22 | 1993-05-18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Method of assembly of a rotary shaft in a ball-bearing type turbocharger |
JPH07189723A (ja) * | 1993-12-27 | 1995-07-28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ー |
CN201306339Y (zh) * | 2008-11-17 | 2009-09-09 | 江阴市万事兴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新型涡轮增压器用抱箍 |
WO2011152454A1 (ja) * | 2010-06-01 | 2011-12-08 | 株式会社Ihi | 固定翼式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CN104204538A (zh) * | 2012-03-27 | 2014-12-10 | 博格华纳公司 | 用于保护涡轮增压器铝轴承壳体的系统和方法 |
CN204941691U (zh) * | 2015-07-30 | 2016-01-06 | 浙江巨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易拆装涡轮增压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33701Y2 (zh) * | 1987-04-04 | 1993-08-26 | ||
JP2006090402A (ja) * | 2004-09-22 | 2006-04-06 | Nsk Ltd |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用回転支持装置 |
JP2008215083A (ja) * | 2007-02-28 | 2008-09-18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可変容量型排気ターボ過給機における可変ノズル機構部取付構造 |
JP2010174811A (ja) | 2009-01-30 | 2010-08-12 | Toyota Motor Corp |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軸受構造 |
DE112011102932T5 (de) * | 2010-09-03 | 2013-07-18 | Borgwarner Inc. | Turbolader-Gehäusedichtung |
JP5854819B2 (ja) * | 2011-12-22 | 2016-02-09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ーの締結部構造 |
JP5931562B2 (ja) * | 2012-04-25 | 2016-06-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動過給機 |
JP6326912B2 (ja) * | 2014-03-31 | 2018-05-23 | 株式会社Ihi | 可変ノズルユニット及び可変容量型過給機 |
-
2016
- 2016-03-30 CN CN201680084109.5A patent/CN109219693B/zh active Active
- 2016-03-30 JP JP2018507938A patent/JP6606599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3-30 WO PCT/JP2016/060386 patent/WO201716863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3-30 EP EP16896853.5A patent/EP3418530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3-30 US US16/087,450 patent/US1093488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10945A (en) * | 1991-05-22 | 1993-05-18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Method of assembly of a rotary shaft in a ball-bearing type turbocharger |
JPH07189723A (ja) * | 1993-12-27 | 1995-07-28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ー |
CN201306339Y (zh) * | 2008-11-17 | 2009-09-09 | 江阴市万事兴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新型涡轮增压器用抱箍 |
WO2011152454A1 (ja) * | 2010-06-01 | 2011-12-08 | 株式会社Ihi | 固定翼式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CN104204538A (zh) * | 2012-03-27 | 2014-12-10 | 博格华纳公司 | 用于保护涡轮增压器铝轴承壳体的系统和方法 |
CN204941691U (zh) * | 2015-07-30 | 2016-01-06 | 浙江巨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易拆装涡轮增压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418530A4 (en) | 2019-08-21 |
EP3418530A1 (en) | 2018-12-26 |
US10934887B2 (en) | 2021-03-02 |
CN109219693B (zh) | 2021-01-15 |
JP6606599B2 (ja) | 2019-11-13 |
US20190101023A1 (en) | 2019-04-04 |
JPWO2017168634A1 (ja) | 2018-10-04 |
WO2017168634A1 (ja) | 2017-10-05 |
EP3418530B1 (en) | 2020-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919745B2 (ja) | 真空ポンプ | |
US7553123B2 (en) | Annular support for rolling bearings | |
JP2014027818A5 (zh) | ||
US11018549B2 (en) |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 |
JP2014066360A (ja) | 自動車用のトルク伝達装置 | |
EP3470810B1 (en) | Vibration isolation member and imbalance detector equipped with vibration isolation member | |
JP2015086965A (ja) | フライホイール組立体 | |
CN109219693A (zh) | 旋转机械 | |
JP2015113889A (ja) | 歯車装置 | |
JP2014122645A (ja) |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 |
JP7263066B2 (ja) | トルク変動抑制装置、及びトルクコンバータ | |
JP2016205445A (ja) | カップリングガード | |
JP2018068000A (ja) | 軸受保持構造およびモータ | |
WO2011092834A1 (ja) | 風力発電装置 | |
JP2013038923A (ja) | サーボモータ及びエンコーダ | |
JPH07167216A (ja) | 回転体の振動緩和装置 | |
JP2017129271A (ja) | 遠心振り子ダンパ及びトルク伝達装置 | |
JP7218221B2 (ja) | トルク変動抑制装置、及びトルクコンバータ | |
JP2008045747A (ja) | 流体機械のロータ | |
JP6410562B2 (ja) | 電動機 | |
JP2016089725A (ja) | ターボ機械 | |
KR20170088703A (ko) | 차량의 구동 샤프트용 댐퍼 | |
JP6081072B2 (ja) | ハイブリッドシステムの動力伝達装置 | |
JP5617755B2 (ja) |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 |
JP2024007999A (ja) | 圧電モータ及び駆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