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2707A - 透镜单元 - Google Patents

透镜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2707A
CN109212707A CN201810303956.7A CN201810303956A CN109212707A CN 109212707 A CN109212707 A CN 109212707A CN 201810303956 A CN201810303956 A CN 201810303956A CN 109212707 A CN109212707 A CN 109212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ndentation
press
parting line
imag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39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知昭
神崎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Electric Three Association (dongguan)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Electric Three Association (dongguan)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Electric Three Association (dongguan)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Electric Three Association (dongguan)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12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27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提高多个透镜配置并保持于镜筒内部的透镜单元的光学性能的技术。第二透镜(22)被压入至第四压入凸部(74)。从区域(64a)的下侧向像侧(L2)方向形成有压入凸部的第四压入凸部(74)。在第二透镜(22)的压入结构中,区域(64a)为大径部,供第四压入凸部(74)形成的区域为小径部。透镜侧面(220)具有:铅锤面(221);铅锤面(221)的像侧(L2)的像侧倾斜面(222);以及物体侧(L1)的物体侧倾斜面(223)。物体侧倾斜面(223)与铅锤面(221)间的边界为分型线(PL22)。在压入时,从锥形的像侧倾斜面(222)被压入至第四压入凸部(74)。在压入状态下,分型线(PL22)不会被压入至第四压入凸部(74)。

Description

透镜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多个透镜及对这些透镜进行保持的镜筒的透镜单元。
背景技术
透镜单元所用的塑料透镜使用例如由使一侧透镜面成型的固定模和使另一侧透镜面成型的可动模构成的模具并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将塑料透镜保持于镜头圆筒(镜筒)时,压入塑料透镜。此外,有时采用如下结构:通过以包围透镜面的外周的方式形成凸缘部,使透镜容易地保持于镜头圆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5-096580号公报
在当前的照相机市场中,随着车载用的遥感相机等的需要逐渐增加而追求更高性能的照相机。例如,在注塑成型塑料透镜时,从排除不良影响的观点出发,即使对在可动模与固定模的分型面的部分产生的细微的凸形的分型线也要采取对策。即,要求一种防止在压入塑料透镜时因分型线而导致透镜面产生歪曲或产生位置偏移等、提高光学性能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而作,提供一种透镜单元,防止在将塑料透镜压入镜筒时因形成于塑料透镜的分型线导致轴偏离或透镜面产生歪曲。
本发明是一种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透镜;以及镜筒,上述镜筒对上述多个透镜进行保持,上述多个透镜包括至少一块通过注塑成型而成型的塑料透镜,在上述塑料透镜的侧面形成有透镜侧压入部和分型线,其中,上述透镜侧压入部被压入上述镜筒,上述分型线由注塑成型时所用的模具的固定模和可动模的分型面形成,在上述镜筒的内周面形成有压入保持部和大径部,其中,上述压入保持部压入上述透镜侧压入部并进行保持,上述大径部在径向上比上述压入保持部大,上述大径部与上述分型线相对且形成于比压入部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在将塑料透镜压入镜筒时,形成于塑料透镜的分型线不会被压入,因而能防止由产生于分型线的细微的突起部导致的透镜的轴偏离或歪曲的产生。即,能防止光学特性的降低。
也可以在比上述透镜侧压入部靠上述压入方向侧的位置形成有直径随着朝向上述压入方向侧变小的第一倾斜面。
由于形成有第一倾斜面即锥形,因而透镜朝镜筒的压入变得顺利。
也可以在比上述分型线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形成有直径随着朝向与上述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变小的第二倾斜面。
也可以上述塑料透镜具有透镜面和将上述透镜面的外周包围的凸缘部,在上述凸缘部的像侧表面形成有顶出销痕迹。
在塑料透镜的注塑成型时,尤其在从模具中分离出成型品的工序(开模工序)中,在使用顶出销的情况下,对不影响透镜面的设于透镜外周的凸缘部进行按压,因而能排除对透镜面的影响。
也可以上述顶出销痕迹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与上述凸缘部的物体侧表面相对。
在使顶出销抵住并按压凸缘部时,在顶出销的按压方向的前侧未形成透镜面而是凸缘部,因而能防止顶出销的力作用于位于顶出销抵接一侧的透镜面和相反侧的透镜面。
也可以上述多个透镜包括多个上述塑料透镜,多个上述塑料透镜中的至少一块的上述透镜侧压入部在光轴方向上的宽度处于透镜的在光轴方向上位于物体侧透镜面和像侧透镜面之间的壁部的宽度的范围内。
在压入后,载荷从透镜侧面向轴中心方向施加,但在载荷的方向、即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存在由树脂形成的壁,上述载荷的方向偏离供透镜面形成的位置,因而能排除对透镜面的不良影响。
也可以上述多个透镜中的一个嵌入镜座,上述塑料透镜的形状应用于上述镜座的形状。
例如,虽然存在作为多个透镜中的一个的玻璃透镜嵌入镜座并压入镜筒的情况,但即使在上述情况下也无需导入其它技术,结构不会变得复杂。
也可以上述压入保持部朝向光轴方向形成为带状。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透镜;以及镜筒,上述镜筒对上述多个透镜进行保持,上述多个透镜中的一个嵌入通过注塑成型而成型的镜座,在上述镜座的镜座侧面形成有透镜侧压入部和分型线,其中,上述透镜侧压入部被压入上述镜筒,上述分型线由注塑成型时所用的模具的固定模和可动模的分型面形成,在上述镜筒的内周面形成有压入保持部和大径部,其中,上述压入保持部压入上述透镜侧压入部并进行保持,上述大径部在径向上比上述压入保持部大,上述大径部与上述分型线相对且形成于比压入部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透镜;以及镜筒,上述镜筒对上述多个透镜进行保持,上述多个透镜包括至少一块通过玻璃模具而成型的玻璃透镜,上述玻璃透镜保持于镜座,在上述玻璃透镜的侧面形成有玻璃透镜侧压入部和分型线,其中,上述玻璃透镜侧压入部被压入上述镜座,上述分型线由模塑成型时所用的模具的固定模和可动模的分型面形成,在上述镜座的内周面形成有压入保持部和大径部,其中,上述压入保持部压入上述玻璃透镜侧压入部并进行保持,上述大径部在径向上比上述压入保持部大,上述大径部与上述分型线相对且形成于比压入部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透镜单元,防止在将塑料透镜压入镜筒时,因形成于塑料透镜的分型线导致轴偏离或透镜面产生歪曲。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的整体的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镜筒的纵剖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透镜的压入部的图。
图5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三透镜的压入部的图。
图6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的第四透镜的压入部的图。
图7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五透镜的压入部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压入状态时的第三透镜的整体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透镜的注塑成型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第二透镜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透镜单元;
2 广角透镜;
3 镜筒;
4 镜座;
5 O形环;
21 第一透镜;
22 第二透镜;
23 第三透镜;
24 第四透镜;
25 第五透镜;
26 第六透镜;
31 配置面;
33、35 铆接部;
34 槽部;
36 遮光板;
37 光圈;
60 内周面;
61~64 第一~第四内周面;
70 压入凸部;
71~74 第一~第四压入凸部;
170 模具;
171 可动模;
172 固定模;
174 顶出销;
177 像侧凸缘面成型模;
178 像侧透镜面成型模;
220、230、240、250 透镜侧面;
221、231、241、251 铅锤面;
222、232、242、252 像侧倾斜面;
223、233、243、253 物体侧倾斜面;
225、235、245、255 物体侧凸缘面;
226、236、246、256 像侧凸缘面;
228、238、248、258 凸缘部;
229a 物体侧透镜面;
229b 像侧透镜面;
244、254 凸缘小径部;
261 像侧凸缘面内周部;
262 像侧凸缘面外周部;
262a 凸缘面主体;
263 定位部;
264 顶出销抵接部;
266 毛刺;
290 墨;
299 梁部;
PL22~PL25 分型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的整体,图1的(a)是立体图,图1的(b)是主视图,图1的(c)是纵剖视图。此外,图2是透镜单元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镜筒3的纵剖视图,其是从图1的(c)中去除广角透镜2的图。
透镜单元1是装入到车载周边监视照相机、监视照相机、内部通话系统等中的透镜组件。另外,本发明的“物体侧L1”和“像侧L2”是指在光轴L方向上的物体侧和像侧,“光轴方向”是与光轴L平行的方向。
(整体结构)
透镜单元1包括:广角透镜2,上述广角透镜2由多个透镜构成;以及镜筒3,上述镜筒3对广角透镜2进行收纳。广角透镜2由沿光轴L从物体侧L1向像侧L2紧贴配置的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和第六透镜26这六块透镜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透镜22与第三透镜23之间紧贴配置有遮光板36,上述遮光板36防止光进入像侧。此外,在第三透镜23与第四透镜24(镜座4)之间紧贴配置有光圈37。
构成广角透镜2的透镜中的第一透镜21配置于最靠物体侧L1的位置。第二透镜22位于第一透镜21的像侧L2。第三透镜23位于第二透镜22的像侧L2。第四透镜24位于第三透镜23的像侧。第四透镜24被压入树脂制的镜座4而被固定,而且以由粘接剂进行加强固定的状态配置于镜筒3。第五透镜25位于第四透镜24的像侧L2。第六透镜26位于第五透镜25的像侧L2。第五透镜25和第六透镜26是接合透镜。
从即使在最靠物体侧的第一透镜21的物体侧透镜面露出的情况下也不易对第一透镜21的物体侧透镜面造成损伤的观点出发,第一透镜21使用玻璃透镜。从透镜的加工性和经济性优良这一点出发,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五透镜25和第六透镜26使用塑料透镜。从透镜的面精度、与温度变化对应的折射率等光学特性优良的观点出发,第四透镜24使用玻璃透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的广角透镜2由上述六块透镜构成,但透镜的块数不受限制,此外,透镜的材质也不受限制,此外,也可以采用不包括接合透镜的结构。
镜筒3是树脂制的圆筒状透镜框架,并以沿着构成广角透镜2的各透镜的外周面朝向像侧的方式形成有内周面60。在内周面60的像侧L2侧形成有第六透镜收容部69,上述第六透镜收容部69的内径比内周面60小且供第六透镜26配置。
在内周面60上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朝径向内部方向呈凸状(隆起的形状)的多个压入凸部70。在压入凸部70中压入有构成广角透镜2的透镜中的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镜座4(第四透镜24)和第五透镜25,且这些透镜通过其外周面被镜筒3的内周面60支承而在光轴L方向上被定位。即,压入凸部70作为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镜座4(第四透镜24)和第五透镜25的压入保持部发挥作用。
此外,形成于第五透镜25的像侧的表面的周缘的平坦部25a载置在环状的平坦部31上,上述平坦部31在镜筒3的像侧朝周向内侧延伸。此外,第二透镜22的物体侧L1的表面的周缘卡定于铆接部35,上述铆接部35设于镜筒3的物体侧内周面的端部。
由此,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镜座4(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和第六透镜26在光轴L方向上被定位。此外,在将O形环5装入第一透镜21的外周部之后,装入有O形环5的第一透镜21被装入环状的槽部34。随后,第一透镜21的周缘与设于镜筒3的物体侧端部的铆接部33卡定。通过上述工序,第一透镜21在光轴L方向上被定位。
在此,从防止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镜座4(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和第六透镜26的插入顺序搞错的观点出发,越靠近像侧L2侧,透镜的外径越小,内周面60对应这些透镜形成得越窄。此外,在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镜座4(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和第六透镜26的图1的(c)中的右侧区域、图2中的上侧部分形成有D形切割部22x、23x、24x、25x、26x。
(压入结构)
在此,参照图3的镜筒3的剖视图和图4至图7的将压入部放大后的图,更具体地对透镜压入进行说明。图4是放大表示第二透镜22的压入部的图,图4的(b)是放大表示图1的(c)的区域W1的图,图4的(a)是表示区域W1的压入前的状态的图。图5是放大表示第三透镜23的压入部的图,其是放大表示图1的(c)的区域W2的图。图6是放大表示第四透镜24的压入部的图,其是放大表示图1的(c)的区域W3的图。图7是放大表示第五透镜25的压入部的图,其是放大表示图1的(c)的区域W4的图。
如图3所示,镜筒3的内周面60形成有直径从像侧L2向物体侧L1逐渐略微变大的第一内周面61、第二内周面62、第三内周面63和第四内周面64。
形成于内周面60的压入凸部70沿图示的上下方向(从物体侧L1向像侧L2)形成为带状。在此,各个压入凸部70在形成的内周面位置即第一内周面61~第四内周面64处分为第一压入凸部71~第四压入凸部74而构成。
设于内周面60的最靠像侧L2(在图示中为下侧)的第一内周面61的第一压入凸部71作为第五透镜25的压入保持部发挥作用。设于第二内周面62的第二压入凸部72作为镜座4(第四透镜24)的压入保持部发挥作用。设于第三内周面63的第三压入凸部73作为第三透镜23的压入保持部发挥作用。设于最靠物体侧L1(图示中的上侧)的第四内周面64的第四压入凸部74作为第二透镜22的压入保持部发挥作用。
参照图4对第二透镜22的压入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第二透镜22被压入至第四凸部74。在此,如图4所示,第四内周面64的物体侧L1侧存在未形成第四压入凸部74的区域64a。压入凸部70的第四压入凸部74从上述区域64a的下侧朝像侧L2方向(与压入方向相同的方向)形成。即,在第二透镜22的压入结构中,区域64a为大径部,供第四压入凸部74形成的区域为小径部。
第四压入凸部74的突出量由采用何种程度的压入力以及第二透镜22、镜筒3的材料的强度确定。第一压入凸部71~第三压入凸部73也相同。
透镜侧面220具有: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的铅锤面221;铅锤面221的像侧L2(图中的下侧)的作为第一倾斜部的像侧倾斜面222;以及铅锤面221的物体侧L1(图中的上侧)的作为第二倾斜部的物体侧倾斜面223。物体侧倾斜面223与铅锤面221之间的边界为随着第二透镜22的成型而形成的分型线PL22。在透镜侧面220中,铅锤面221和像侧倾斜面222各自的一部分、即在图4的(b)中标记为“压入部”的透镜侧面220一侧的区域作为透镜侧压入部发挥作用。
在此,在压入时,从锥形的像侧倾斜面222被压入至第四压入凸部74,因而能顺利地压入。
当第二透镜22的压入结束时,将成为图4的(b)的状态。此时,在作为大径部的上述区域64a中,透镜侧面220在压入状态下与作为大径部的上述区域64a隔开。即,分型线PL22以与作为大径部的上述区域64a相对的方式隔开,且形成于比压入部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因而不会被压入至第四压入凸部74。
参照图5对第三透镜23的压入进行说明。图5表示被压入至第三压入凸部73的状态。如上所述,第三透镜23被压入至第三凸部73。在供第三透镜23配置的内周面60的区域中,第三透镜23的物体侧L1形成有第四内周面64和第四压入凸部74,像侧L2形成有第三内周面63和第三压入凸部73。
在此,供第四压入凸部74形成的区域的直径比供第三压入凸部73形成的区域大。因而,在第三透镜23的压入结构中,供第四压入凸部74形成的区域为大径部,供第三压入凸部73形成的区域为小径部。
透镜侧面230具有: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的铅锤面231;铅锤面231的像侧L2(图中的下侧)的作为第一倾斜部的像侧倾斜面232;以及铅锤面231的物体侧L1(图中的上侧)的作为第二倾斜部的物体侧倾斜面233。物体侧倾斜面233与铅锤面231之间的边界为随着第三透镜23的成型而形成的分型线PL23。在透镜侧面230中,铅锤面231和像侧倾斜面232各自的一部分、即在图5中标记为“压入部”的透镜侧面230一侧的区域作为透镜侧压入部发挥作用。
在压入时,从锥形的像侧倾斜面232被压入至第三压入凸部73,因而能顺利地压入。此外,在压入状态下,透镜侧面230在压入状态下与作为大径部的第四压入凸部74(第四内周面64)分开。即,分型线PL23以与作为大径部的第四内周面64相对的方式隔开,且形成于比压入部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因而不会被压入至第三压入凸部73。
参照图6对镜座4(将第四透镜24收容于镜座4的状态)的压入进行说明。图6表示被压入至第二压入凸部72的状态。如上所述,镜座4被压入至第二凸部72。在供镜座4配置的内周面60的区域中,镜座4的物体侧L1形成有第三内周面63和第三压入凸部73,在像侧L2形成有第二内周面62和第二压入凸部72。
在此,供第三压入凸部73形成的区域的直径比供第二压入凸部72形成的区域大。因而,在镜座4的压入结构中,供第三压入凸部73形成的区域为大径部,供第二压入凸部72形成的区域为小径部。
镜座侧面240具有: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的铅锤面241;铅锤面241的像侧L2(图中的下侧)的作为第一倾斜部的像侧倾斜面242;以及铅锤面241的物体侧L1(图中的上侧)的物体侧倾斜面243。另外,在铅锤面241与作为第二倾斜部的物体侧倾斜面243之间形成有直径比铅锤面241小的凸缘小径部244。凸缘小径部244与铅锤面241的台阶部边界为分型线PL24。在镜座侧面240中,铅锤面241和像侧倾斜面242各自的一部分、即在图6中标记为“压入部”的镜座侧面240一侧的区域作为透镜侧压入部发挥作用。
在压入时,从锥形的像侧倾斜面242被压入至第三压入凸部72,因而能顺利地压入。此外,在压入状态下,镜座侧面240在压入状态下与作为大径部的第三压入凸部73(第三内周面63)隔开。即,分型线PL24以与作为大径部的第三内周面63相对的方式隔开,且形成于比压入部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因而不会被压入至第二压入凸部72。
参照图7对第五透镜24的压入进行说明。图7表示被压入至第一压入凸部71的状态。如上所述,第五透镜25被压入至第一压入凸部71。在供第五透镜25配置的内周面60的区域中,在第五透镜25的物体侧L1形成有第二内周面62和第二压入凸部72,在像侧L2形成有第一内周面61和第一压入凸部71。
在此,供第二压入凸部72形成的区域的直径比供第一压入凸部71形成的区域大。因而,在第五透镜25的压入结构中,供第二压入凸部72形成的区域为大径部,供第一压入凸部71形成的区域为小径部。
透镜侧面250具有: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的铅锤面251;铅锤面251的像侧L2(图中的下侧)的作为第一倾斜部的像侧倾斜面252;以及铅锤面251的物体侧L1(图中的上侧)的物体侧倾斜面253。另外,在铅锤面251与作为第二倾斜部的物体侧倾斜面253之间形成有直径比铅锤面251小的凸缘小径部254。凸缘小径部254与铅锤面251的台阶部边界为分型线PL25。在透镜侧面250中,铅锤面251和像侧倾斜面252各自的一部分、即在图7中标记为“压入部”的透镜侧面250一侧的区域作为透镜侧压入部发挥作用。
在压入时,从锥形的像侧倾斜面252被压入至第一压入凸部71,因而能顺利地压入。此外,在压入状态下,透镜侧面250在压入状态下与作为大径部的第二压入凸部72(第二内周面62)隔开。即,分型线PL25以与作为大径部的第二内周面62相对的方式隔开,且形成于比压入部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因而不会压入至第一压入凸部71。
如上所述,在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镜座4(第四透镜24)和第五透镜25中,分型线PL22~PL25未被压入,因而能避免因分型线PL22~PL25的凹凸而在压入时产生轴偏离或产生透镜面变形。
图8是第三透镜23的剖视图,其表示压入状态时的第三透镜23的整体。如图所示,在第三透镜23的透镜面、即物体侧透镜面239a与像侧透镜面239b之间形成有作为壁部的梁部299。即,在图示中沿水平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在梁部299中不存在与物体侧透镜面239a或像侧透镜面239b重叠的部分。在第三透镜23被压入时,压入部在光轴L方向上的宽度(压入方向的厚度)落在梁部299的宽度内。在压入后,载荷从透镜侧面230向光轴L中心方向施加,但在载荷的方向、即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上存在由树脂形成的壁,上述载荷的方向偏离供透镜面形成的位置,因而能排除对透镜面的不良影响。
(塑料透镜的制造工序)
接着,以第二透镜22为例,对塑料透镜的制造工序进行简单说明。图9是表示第二透镜22的注塑成型的制造工序的图。图10是第二透镜22的立体图,图10的(a)表示第二透镜22的整体,图10的(b)是剖视立体图。
在第二透镜22中,透镜面在物体侧L1包括凸出的物体侧透镜面229a,在像侧L2包括凹陷的像侧透镜面229b。第二透镜22设有将透镜面的外周侧包围的凸缘部228。另外,凸缘部228的一部分成为D形切割部22x。
在凸缘部228中,物体侧L1是将物体侧透镜面229a的外周侧包围的物体侧凸缘面225,像侧L2是将像侧透镜面229b的外周侧包围的像侧凸缘面226。
像侧凸缘面226的内侧呈阶梯状稍微凹陷。即,像侧凸缘面226具有环状的槽状的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及其外侧的环状的像侧凸缘面外周部262。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上涂覆有墨290。换言之,凸缘部228的像侧凸缘面226包括:形成于外周侧且在光轴L方向上凸出的定位面263;以及比定位面263靠内周侧且与定位面263相比在光轴L方向上(更具体而言朝向物体侧L1)凹陷的作为第一台阶部的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上涂覆有墨90。即,对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实施涂墨。
像侧凸缘面外周部262包括:作为第二台阶部的凸缘面主体262a;以及以沿外周的方式朝像侧L2突出设置在凸缘面主体262a上的凸起状(或凸状)的多个定位面263。在此,等间隔地在六个部位设有定位面263。换言之,在作为第一台阶部的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的外周侧形成有高一级的作为第二台阶部的凸缘面主体262a,此外,在凸缘面主体262a上形成有高一级的定位面263。另外,D形切割部22x的定位面263对应D形切割部22x的形状成为其它的定位面263的一部分被切割的形状。
在作为第二台阶部的凸缘面主体262a上,在相邻的定位面263之间形成有顶出销抵接部264。在此,顶出销抵接部264形成为从凸缘面主体262a略微凸起的形状。然而,顶出销抵接部264的突出量比定位面263的突出量小。即,以不妨碍定位面263的作为基准面的功能的方式形成有顶出销抵接部264。在树脂成型时,顶出销174在从模具170上分离时与顶出销抵接部264抵接。因而,一般情况下,在形成于凸缘部228的像侧凸缘面226的顶出销抵接部264形成有顶出销痕迹。
在顶出销抵接部264的物体侧L1的相对位置形成有物体侧凸缘面225。在此,构成为与顶出销抵接部264的中心位置(或顶出销痕迹)相对的位置是物体侧凸缘面225并非物体侧透镜面229a。另外,顶出销抵接部264不是上述这种标明为凸状的结构亦可,例如顶出销抵接部264既可以与作为第二台阶部的凸缘面主体262a为同一平面上,顶出销抵接部264也可以与凸缘面主体62a相比形成为凹状。
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与像侧凸缘面外周部262相比略微朝物体侧L1凹陷,并涂覆墨290。通过将墨290涂覆于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以设为涂墨部,能抑制由第二透镜22的凸缘部228产生的鬼影。墨290通过黑色发挥防止光扩散的作用,并且通过墨290发挥消除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与空气的分界面并减小内表面反射率的作用。
另外,也可以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形成有细微的凹凸或咬花。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第二透镜22为塑料透镜的情况下,会弹开墨290而不稳定或无法变薄,但能通过细微的凹凸防止被涂覆的墨290的流动,从而能适量地涂覆于适当的区域。
此外,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与像侧凸缘面229b之间的边界部形成有朝像侧L2侧呈凸状的毛刺266。毛刺266是在第二透镜22的成型时形成的。
如图9所示,在第二透镜22的成型工序中使用具有可动模171和固定模172的模具170。如图9的(a)的塑料透镜成型工序那样,在图示的右侧的可动模171和左侧的固定模172关闭的状态下,树脂从浇口注入到模具170的内部。
构成如下配置:像侧透镜面229b和像侧凸缘面226一侧与可动模171对应,物体侧透镜面229a和物体侧凸缘面225一侧与固定模172对应。此外,可动模171与固定模172之间的边界(分型面)位于第二透镜22的透镜侧面220的铅锤面221的物体侧L1侧端部(铅锤面221中的物体侧倾斜面223的边界)。即,位于比压入部靠物体侧L1侧的位置。
如图9的(c)的顶出工序(成型品分离工序)所示,通过上述边界将第二透镜22的分型线PL22形成在比压入部靠物体侧L1侧的位置。此外,浇口位于透镜侧面220的D形切割部22x的部分。
如图9的(b)的开模工序那样,在树脂固化的时刻,可动模171与固定模172分离。此时,第二透镜22与固定模172分离,并成为固定于可动模171的状态。随后,如图9的(c)的顶出工序所示,设于可动模171的顶出销174通过顶出销抵接部264将第二透镜22顶出,而使第二透镜22与可动模171分离。
此时,顶出销174抵住的地方(即顶出销抵接部264)的相对的位置为凸缘部228的物体侧凸缘面225。因而,不会因顶出销174对第二透镜22进行顶出的动作而对透镜面(尤其是物体侧透镜面229a)的形状造成产生歪曲等不良影响。
然而,在拆除第二透镜22的树脂成型时的模具170时,更具体而言,在通过顶出销174从可动模171上拆除时,在像侧透镜面229b与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之间的边界处,上述毛刺266形成为环状。上述毛刺266为通过树脂进入像侧透镜面成形模178与像侧凸缘面成形模177之间形成的细微的环状凸部,其中,上述像侧透镜面成形模178成型像侧透镜面229b,上述像侧凸缘面成形模177成型像侧凸缘面226等。毛刺266在涂覆墨290时防止其流向像侧透镜面299b。另外,毛刺266的突出量是数μm左右。此外,为了不形成毛刺266,也可以致力于更高精度地配置像侧透镜面成形模178和像侧凸缘面成形模177。
此外,由于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形成为比定位面263靠光轴方向上的物体侧,因而不会因涂墨产生的厚度导致第二透镜22在光轴L方向上的位置变化。因而,光学性能不会降低。另外,墨290的厚度最大是30μm左右。因而,从像侧凸缘面内周部261至定位面263的前端的距离只要设定为50μm左右即可,当然,可根据涂覆的墨290的厚度来调节。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进行简单总结,如下所述。
在将作为塑料透镜(包括使用了镜座4的第四透镜24)的第二透镜22~第五透镜25压入镜筒3时,形成于这些塑料透镜的分型线PL22~PL25不会被压入,因而能防止因产生于分型线PL22~PL25的细微的突起部导致的轴偏离、歪曲、变形的产生。即,能防止光学特性的降低。
形成有像侧倾斜面222、232、242、252(锥形),因而透镜压入变得顺利。此外,还能避免轴偏离等不良情况。
在比分型线PL22~PL25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物体侧L1)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倾斜面(物体侧倾斜面223~253),上述第二倾斜面的直径随着朝向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物体侧L1)变小,因而在注塑成型后的开模工序时塑料透镜(在此为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五透镜25)和镜座4容易与固定模171分离。因而,能抑制在与固定模分离时产生毛刺。
在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镜座4和第五透镜25的注塑成型时,尤其在使成型品从模具上分离的工序(开模工序)中,在使用顶出销的情况下,对不影响透镜面的设于透镜外周的凸缘部228、238、248、258进行按压,因而能排除对透镜面的影响。
在使顶出销174抵住并按压凸缘部228、238、248、258时,在顶出销174的按压方向的前侧未形成透镜面而是凸缘部228、238、248、258,因而能防止顶出销174的力作用于位于顶出销174抵接一侧的透镜面和相反侧的透镜面。
在图8这种形状的第三透镜23中,在压入后,载荷从透镜侧面230向光轴L中心方向施加,但在载荷的方向、即与光轴L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存在由树脂形成的壁,上述载荷的方向偏离供透镜面形成的位置,因而能排除对透镜面的不良影响。
第四透镜24是玻璃透镜,但通过在对第四透镜24进行收纳的树脂型的镜座4中也应用上述这种压入结构,能采用与其它塑料透镜相同的结构,从而不会变成复杂的结构。
此外,第四透镜24是玻璃透镜,但第四透镜24也可以是由玻璃模具成型的玻璃透镜。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是以下结构:第四透镜24保持于镜座4,在第四透镜的侧面形成有玻璃透镜压入部24a1和分型线PL24a,其中,上述玻璃透镜压入部24a1被压入至镜座4,上述分型线PL24a由模塑成型时所用的模具的固定模和可动模的分型面形成,在镜座4的内周面形成有压入保持部24a2和大径部24a3,其中,上述压入保持部24a2将玻璃透镜侧压入部压入并予以保持,上述大径部24a3在径向上比压入保持部24a2大,大径部与分型线相对且形成于比压入部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在将玻璃透镜设为非球面透镜的情况下,通过采用玻璃模具的成型成型出非球面的玻璃透镜,虽然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形成分型线PL24a,但通过采用本结构,分型线PL24a不会被压入镜座4。因而,能防止因产生于分型线PL24a的细微的突起部导致的玻璃透镜(第四透镜24)的轴偏离或歪曲的产生。即,能防止光学特性的降低。
以实施方式为基础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是例示,上述各结构要素的组合等存在各种变形例,此外,上述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这一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

Claims (10)

1.一种透镜单元,包括:
多个透镜;以及
镜筒,所述镜筒对所述多个透镜进行保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透镜包括至少一块通过注塑成型而成型的塑料透镜,
在所述塑料透镜的侧面形成有透镜侧压入部和分型线,其中,所述透镜侧压入部被压入所述镜筒,所述分型线由注塑成型时所用的模具的固定模和可动模的分型面形成,
在所述镜筒的内周面形成有压入保持部和大径部,其中,所述压入保持部压入所述透镜侧压入部并进行保持,所述大径部在径向上比所述压入保持部大,
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分型线相对且形成于比压入部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透镜侧压入部靠所述压入方向侧的位置形成有直径随着朝向所述压入方向侧变小的第一倾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分型线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形成有直径随着朝向与所述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变小的第二倾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料透镜具有透镜面和将所述透镜面的外周包围的凸缘部,
在所述凸缘部的像侧表面形成有顶出销痕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出销痕迹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与所述凸缘部的物体侧表面相对。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透镜包括多个所述塑料透镜,
多个所述塑料透镜中的至少一块的所述透镜侧压入部在光轴方向上的宽度处于透镜的在光轴方向上位于物体侧透镜面和像侧透镜面之间的壁部的宽度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透镜中的一个嵌入镜座,
所述塑料透镜的形状应用于所述镜座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保持部朝向光轴方向形成为带状。
9.一种透镜单元,包括:
多个透镜;以及
镜筒,所述镜筒对所述多个透镜进行保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透镜中的一个嵌入通过注塑成型而成型的镜座,
在所述镜座的镜座侧面形成有透镜侧压入部和分型线,其中,所述透镜侧压入部被压入所述镜筒,所述分型线由注塑成型时所用的模具的固定模和可动模的分型面形成,
在所述镜筒的内周面形成有压入保持部和大径部,其中,所述压入保持部压入所述透镜侧压入部并进行保持,所述大径部在径向上比所述压入保持部大,
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分型线相对且形成于比压入部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10.一种透镜单元,包括:
多个透镜;以及
镜筒,所述镜筒对所述多个透镜进行保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透镜包括至少一块通过玻璃模具而成型的玻璃透镜,
所述玻璃透镜保持于镜座,
在所述玻璃透镜的侧面形成有玻璃透镜侧压入部和分型线,其中,所述玻璃透镜侧压入部被压入所述镜座,所述分型线由模塑成型时所用的模具的固定模和可动模的分型面形成,
在所述镜座的内周面形成有压入保持部和大径部,其中,所述压入保持部压入所述玻璃透镜侧压入部并进行保持,所述大径部在径向上比所述压入保持部大,
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分型线相对且形成于比压入部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CN201810303956.7A 2017-06-29 2018-03-30 透镜单元 Pending CN1092127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7183A JP2019012110A (ja) 2017-06-29 2017-06-29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17-127183 2017-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2707A true CN109212707A (zh) 2019-01-15

Family

ID=628148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3956.7A Pending CN109212707A (zh) 2017-06-29 2018-03-30 透镜单元
CN201820480426.5U Active CN208026972U (zh) 2017-06-29 2018-03-30 透镜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80426.5U Active CN208026972U (zh) 2017-06-29 2018-03-30 透镜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04274A1 (zh)
EP (1) EP3422067A1 (zh)
JP (1) JP2019012110A (zh)
CN (2) CN1092127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2876B (zh) * 2020-02-10 2023-08-2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12110A (ja) * 2017-06-29 2019-01-2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7244289B2 (ja) * 2019-02-12 2023-03-22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7245685B2 (ja) * 2019-03-20 2023-03-2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
US11418685B2 (en) * 2019-07-09 2022-08-16 Panasonic I-Pro Sensing Solutions Co., Ltd. Monitoring camera and cover
USD1014803S1 (en) * 2020-07-17 2024-02-13 J.W. Speaker Corporation Lens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31827A1 (en) * 2004-04-20 2005-10-20 Fujinon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US20060158748A1 (en) * 2005-01-19 2006-07-20 Hitachi Maxell, Ltd. Lens device
WO2011021450A1 (ja) * 2009-08-19 2011-02-2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プセル内視鏡
CN102164728A (zh) * 2008-09-29 2011-08-24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光拾取用物镜的制造方法、光拾取用物镜的成型模具、光拾取用物镜
CN104678463A (zh) * 2013-11-28 2015-06-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及其制造该透镜的模具与制造方法
US20150241656A1 (en) * 2014-02-26 2015-08-2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CN104919341A (zh) * 2013-03-26 2015-09-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透镜、成型模具、透镜单元以及摄影装置
JP2015175918A (ja) * 2014-03-13 2015-10-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広角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16099497A (ja) * 2014-11-21 2016-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光学機器
CN105980904A (zh) * 2014-02-12 2016-09-2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及摄像装置
CN208026972U (zh) * 2017-06-29 2018-10-30 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 透镜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6580A (ja) 1991-10-04 1993-04-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プラスチツクレンズ成形のための金型
JP2018054922A (ja) * 2016-09-29 2018-04-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31827A1 (en) * 2004-04-20 2005-10-20 Fujinon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US20060158748A1 (en) * 2005-01-19 2006-07-20 Hitachi Maxell, Ltd. Lens device
CN102164728A (zh) * 2008-09-29 2011-08-24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光拾取用物镜的制造方法、光拾取用物镜的成型模具、光拾取用物镜
WO2011021450A1 (ja) * 2009-08-19 2011-02-2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プセル内視鏡
CN104919341A (zh) * 2013-03-26 2015-09-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透镜、成型模具、透镜单元以及摄影装置
CN104678463A (zh) * 2013-11-28 2015-06-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及其制造该透镜的模具与制造方法
CN105980904A (zh) * 2014-02-12 2016-09-2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及摄像装置
US20150241656A1 (en) * 2014-02-26 2015-08-2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JP2015175918A (ja) * 2014-03-13 2015-10-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広角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16099497A (ja) * 2014-11-21 2016-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光学機器
CN208026972U (zh) * 2017-06-29 2018-10-30 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 透镜单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2876B (zh) * 2020-02-10 2023-08-2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12110A (ja) 2019-01-24
US20190004274A1 (en) 2019-01-03
EP3422067A1 (en) 2019-01-02
CN208026972U (zh) 2018-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26972U (zh) 透镜单元
US10302895B2 (en) Composite plastic le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8026971U (zh) 透镜单元
EP2086748B1 (en) Molds for use in contact lens production
CN101326041B (zh) 用于在接触透镜生产中使用的模具
US8228610B2 (en) Lens injection mold
US7785099B2 (en) Stringing preventing member and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US9227371B2 (en) Optical lens, mold set for manufacturing the optical le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optical lens
CN103424789B (zh) 光学塑料透镜
US20020002086A1 (en) Golf ball-forming mold and golf ball
CN107113369B (zh) 圆顶形罩、制造圆顶形罩的方法、形成圆顶形罩的模具以及相机
TWI476092B (zh) 光學塑膠鏡片及其射出成型方法
CN104718482A (zh) 模制透镜的透镜单元结构与模制透镜的成型模具
JP2008155577A (ja) レンズ成形用金型および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4043560B2 (ja) 光学レンズ
CN110869831B (zh)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US20170072650A1 (en) Optical lens and injection mold thereof
CN106553313B (zh) 注塑模具、模具构件、成形品制造方法和圆顶盖制造方法
CN100417612C (zh) 可使毛凸不影响成品装配的射出成形模具
JP5760555B2 (ja) アパーチャアレイ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08120097A (ja) プラスチック光学レンズ用射出成形金型ならびにプラスチック光学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US20060269646A1 (en) Molding metal mol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molding metal mold
KR101655335B1 (ko) 렌즈용 사출 성형품
CN208026894U (zh) 透镜单元和透镜模具
JP2021079586A (ja) レンズホルダ成形用金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