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1498B - 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1498B
CN109211498B CN201811092620.7A CN201811092620A CN109211498B CN 109211498 B CN109211498 B CN 109211498B CN 201811092620 A CN201811092620 A CN 201811092620A CN 109211498 B CN109211498 B CN 1092114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loading
upper computer
protection device
lower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926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1498A (zh
Inventor
王琰
肖凌云
胡文浩
金汉杰
赵春华
曹毅
周晓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Priority to CN2018110926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114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11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1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1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14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5/00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 G01M5/0075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by means of external apparatus, e.g. test benches or portable test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涉及强度检测的技术领域,该设备包括:机械液压装置、电气控制柜和上位机;上位机用于当监测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完成时,向电气控制柜发送加载参数;电气控制柜用于接收加载参数,根据加载参数控制机械液压装置的加载方式,以使机械液压装置按照检测指令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当机械液压装置加载完成后,向上位机发送完成信号;并生成检测指令对应的强度检测报告。本发明提供的种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可以实现现场检验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性能,增加了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强度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以往多数载货车没有良好的后下部防护装置,在发生追尾事故时,很容易造成乘用车钻入载货车尾部,导致乘用车车内驾驶员及成员伤亡比例非常高,因此,通常采取载货车强制安装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方式,以避免发生追尾事故时,乘用车钻入载货车尾部造成的危害。
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使得现阶段对载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强度检测成为了在用车安全检测工作中的难点,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车管所在对载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安全性能进行现场查验时,很难对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开展现场检验的工作,使载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这一与安全性能密切相关的技术指标无法检测,导致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合格判定存在困难。
针对上述缺乏必要的现场强度检测设备,导致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合格判定存在困难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以缓解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判定存在困难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度检测设备,该设备用于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该设备包括:机械液压装置、电气控制柜和上位机;其中,上述机械液压装置承接上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电气控制柜与上位机无线连接;机械液压装置与电气控制柜连接;其中,机械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系统和多路液压缸总成,每路液压缸总成均设置有阀门;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和共轨模块,液压泵通过共轨模块与阀门连接,以使每路液压缸总成的油压通过共轨模块均匀分配;上位机用于当监测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完成时,向电气控制柜发送加载参数;电气控制柜用于接收加载参数,根据加载参数控制机械液压装置的加载方式,以使机械液压装置按照检测指令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以及,当机械液压装置加载完成后,向上位机发送完成信号;上位机还用于接收完成信号,生成检测指令对应的强度检测报告。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上位机包括人机交互界面;当监测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完成时,上位机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展示检测界面;通过检测界面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指令,在预先存储的受力测试表中查找与检测指令匹配的加载参数,并将加载参数发送至电气控制柜;其中,检测指令包括检测类型和检测参数,检测类型包括静态检测和/或移动碰撞检测;受力测试表中记载有检测指令、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要求,以及加载参数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上位机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设置指令,向用户展示设置界面,其中,上述设置界面包括上述受力测试表的编辑界面;上述上位机还用于接收用户在编辑界面输入的编辑指令;其中,上述编辑指令包括检测类型、检测参数,以及对应的强度检测要求和加载参数的编辑指令,加载参数包括每路液压缸总成的选择指令,以及每路液压缸总成对应阀门的调节状态;根据编辑指令更新受力测试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上位机还用于接收用户在编辑界面输入的自定义编辑指令,上述自定义编辑指令包括液压缸总成的选择指令,每路液压缸总成对应阀门的调节状态,以及检测时间;根据上述自定义编辑指令生成自定义加载参数,并将自定义加载参数发送至电气控制柜;上述电气控制柜还用于接收自定义加载参数,根据自定义加载参数控制机械液压装置的加载方式,以使机械液压装置按照自定义模式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设备还包括固定支架,机械液压装置和电气控制柜设置在固定支架上;上述固定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以及用于锁紧万向轮的刹车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设备还包括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上述控制器设置在固定支架上,且与上位机无线连接;上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每路液压缸总成的施力板前端,用于检测在加载参数下,液压缸总成的施力参数,并将施力参数发送至控制器;上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固定支架,且靠近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侧壁上,用于检测在施力参数下,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相对位移量,并将相对位移量发送至控制器;上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施力参数和相对位移量,并将施力参数和相对位移量发送至上位机;上述上位机还用于根据施力参数和相对位移量输出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报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检测系统还包括与上述控制器连接的定位传感器,定位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定位传感器均设置在固定支架,且靠近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位置,用于在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时,检测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定位状态,并将定位状态发送至控制器;上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定位状态,当多个定位传感器的定位状态均满足预设状态时,向上位机发送安装完成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电气控制柜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电气控制柜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上位机无线通信。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强度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强度检测设备,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该方法包括:所述上位机当监测到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完成时,向所述电气控制柜发送加载参数;所述电气控制柜接收所述加载参数,根据所述加载参数控制所述机械液压装置的加载方式,以使所述机械液压装置按照所述检测指令对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以及,当所述机械液压装置加载完成后,向所述上位机发送完成信号;所述上位机还用于接收所述完成信号,生成所述检测指令对应的强度检测报告。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上位机接收用户在所述编辑界面输入的编辑指令;其中,编辑指令包括检测类型、检测参数,以及对应的强度检测要求和加载参数的编辑指令,加载参数包括每路液压缸总成的选择指令,以及每路液压缸总成对应阀门的调节状态;根据编辑指令更新上述受力测试表。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通过当监测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完成时向电气控制柜发送加载参数;使电气控制柜接收加载参数,根据加载参数控制机械液压装置的加载方式,以使机械液压装置按照检测指令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以及,当机械液压装置加载完成后,向上位机发送完成信号,并生成检测指令对应的强度检测报告,便于对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性能进行现场检测,以及对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标准符合性进行判定,能够对后下部防护装置产品的设计进行辅助,同时,也在一定上避免了追尾事故中乘用车钻入载货车尾部的情况,增加了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度检测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强度检测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载点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度检测设备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度检测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标:10-机械液压装置;20-电气控制柜;30-上位机;103-共轨模块;102-液压泵;101-液压缸总成;104-阀门;201-无线通信模块;301-底座总成;302-运动副总成;501-压力传感器;502-控制器;503-位移传感器;504-定位传感器;60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对载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安全性能进行现场查验时缺乏必要的现场检测设备,无法对后防护装置的强度开展现场检验或查验的工作,使载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这一与安全性能密切相关的技术指标无法检测。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可以有效检测载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安全性能。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强度检测设备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度检测设备,该设备用于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的一种强度检测设备的结构框图,该设备包括:机械液压装置10、电气控制柜20和上位机30;其中,机械液压装置10承接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电气控制柜20与上位机30无线连接;机械液压装置10与电气控制柜20连接。
具体地,机械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系统和多路液压缸总成,每路液压缸总成均设置有阀门;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和共轨模块,如图1所示的液压缸总成101、液压泵102、共轨模块103和阀门104,具体地,液压泵通过共轨模块与阀门连接,以使每路液压缸总成的油压通过共轨模块均匀分配;
具体实现时,上位机30用于当监测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完成时,向电气控制柜发送加载参数;
电气控制柜20用于接收加载参数,根据加载参数控制机械液压装置的加载方式,以使机械液压装置10按照检测指令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以及,当机械液压装置10加载完成后,向上位机30发送完成信号;上位机30还用于接收完成信号,生成检测指令对应的强度检测报告。
具体实现时,上述上位机包括人机交互界面,当上位机监测到上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完成时,通过该人机交互界面展示检测界面;通过检测界面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指令,其中,检测指令包括检测类型和检测参数,检测类型包括静态检测和/或移动碰撞检测。
在预先存储的受力测试表中查找与检测指令匹配的加载参数,并将加载参数发送至电气控制柜;其中,受力测试表中记载有检测指令、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要求,以及加载参数的对应关系。
具体实现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受力测试表可以通过试验仿真的方式,以及结合实际交通事故中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受力状态进行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度检测设备,通过当监测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完成时,向电气控制柜发送加载参数;使电气控制柜接收加载参数,根据加载参数控制机械液压装置的加载方式,以使机械液压装置按照检测指令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以及,当机械液压装置加载完成后,向上位机发送完成信号,并生成检测指令对应的强度检测报告,便于对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性能进行现场检测,以及对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标准符合性进行判定,能够对后下部防护装置产品的设计进行辅助,同时,也在一定上避免了追尾事故中乘用车钻入载货车尾部的情况,增加了使用安全性。
其中,为了便于说明,图1中,仅仅示出了5路液压缸总成。其具体的液压缸总成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具体实现时,机械液压装置可以通过线缆与电气控制柜连接,电气控制柜通过wifi信号与上位机连接;每路液压缸总成为独立液压缸总成,均通过阀门的开关状态来控制每路液压缸总成和油路的连通:当只需要单点加载的时候,只打开其中一个总成的阀门;当需要多点同时加载的时候,打开相应的阀门,油路中的压力通过共轨的方式达到均匀,使得相应液压缸总成中获得的压力一致,使推动部件以相同的载荷作用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上。
进一步,上述电气控制柜可以内置工控主机,如PLC(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上述上位机可以是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机,可以预先安装必要的软件系统,通过电气控制柜实现对机械液压装置的参数输入和载荷的调节。试验完成后,可以通过软件系统和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在上位机上自动输出试验的汽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检测结果报告,该检结果报告可以包括试验时的工况信息、各个载荷点的力-位移曲线,并自动判定该试验零件是否合格,实现试验数据采集、通讯、监控、自动识别判断、文本生成、归档、输出、报警等功能。
为了避免因距离设计不到位而引起的检测安全事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强度检测设备还包括固定支架,上述机械液压装置10和电气控制柜20可以设置在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以及用于锁紧所述万向轮的刹车片。当需要检测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时,通过移动固定支架靠近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使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到强度检测设备上对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进行检测,提高了使用灵活性。
具体实现时,上述机械液压装置可以置于检测车间内,通过线缆与电气控制柜连接;进一步,在检测车间内还可以设置无线路由器,使得电气控制柜和上位机可以通过无线路由器发射的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局域网)信号实现无线连接,通过无线路由器在电气控制柜和上位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同时,上位机可以置于与检测车间不同的控制室内,对整个强度检测设备进行操作;而上位机和无线路由器之间没有任何机械或电气的线束连接,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在距离电气控制柜一定距离范围内(如,50米)对强度检测设备进行操作,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具体实现时,上述上位机还用于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设置指令后,向用户展示设置界面,其中,设置界面包括受力测试表的编辑界面;同时,上位机还可以接收用户在编辑界面输入的编辑指令;其中,编辑指令包括检测类型、检测参数,以及对应的强度检测要求和加载参数的编辑指令,加载参数包括每路液压缸总成的选择指令,以及每路液压缸总成对应阀门的调节状态;使得上位机能够给根据用户输入的编辑指令更新受力测试表。
具体实现时,上述人机交互界面可以显示编辑界面,供用户进行操作。同时,用户也可以在上述编辑界面输入自定义编辑指令,该自定义编辑指令包括液压缸总成的选择指令,每路液压缸总成对应阀门的调节状态,以及检测时间;此时,上位机可以根据自定义编辑指令生成自定义加载参数,并将自定义加载参数发送至电气控制柜;电气控制柜还用于接收自定义加载参数,根据自定义加载参数控制机械液压装置的加载方式,以使机械液压装置按照自定义模式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
在图1的基础上,图2示出了另一种强度检测设备的结构框图,上述设备还包括检测系统,如图2所示,该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502,以及与控制器502连接的压力传感器501和位移传感器503,控制器设置在上述固定支架上,且与上位机无线连接。
压力传感器501设置在每路液压缸总成的施力板前端,用于检测在加载参数下,液压缸总成的施力参数,并将施力参数发送至控制器502。
位移传感器503设置在固定支架,且靠近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侧壁上,用于检测在施力参数下,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相对位移量,并将相对位移量发送至控制器502,其中,上述位移传感器可以是基于激光定位技术的水平位移传感器,固定在靠近待测后下部防护罩装置的侧壁上,检测在液压缸总成施力过程中,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相对位移量。
控制器502用于接收上述施力参数和相对位移量,并将施力参数和相对位移量发送至上位机;上位机还用于根据施力参数和相对位移量输出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报告。
在实际使用时,上述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进行检测的过程,可以参考GB11567-2017《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文件进行,参考该文件,图3示出了一种加载点位置示意图,其中,P1~P3为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上的五个加载点,即上述机械液压装置的施力点,其中,为了便于说明,P1、P2在P3两端对称设置,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角度可出。除上述加载点,图4中还示出了加载点之间的距离参数,包括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与车辆后轴车轮最外端距离参数,以及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与地面的距离参数。
基于图3所示的加载点位置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强度检测设备的检测流程可以包括:
(1)试验正式开始前,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强度检测设备的连接、确定强度检测设备的水平高度、加载点位置确定、试验车辆(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所在的车辆)最终定位、试验车辆与强度检测设备关联等相关设备的调试。
(2)选择测试类型:通常,关于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加载有3种模式可以选择:两点加载、三点加载和多点同时加载测试。其中,两点加载和三点加载可以基于GB11567-2017《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标准进行,多点同时加载可以分为以下5种情况:1、两点同时加载:液压缸总成同时作用于P2两点;2、三点同时加载:液压缸总成同时作用于P1两点及P3点;3、五点同时加载:液压缸总成同时作用于P1两点、P2两点及P3点;4、左半部分同时加载:液压缸总成同时作用于左P1点、左P2点及P3点;5、右半部分同时加载:液压缸总成同时作用于右P1点、右P2点及P3点。
进一步,除上述情况,测试人员还可以通过上位机对测试类型进行自定义设置,加载的前后顺序,以及加载时的施力大小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3)测试参数设置:在界面中输入“制造商”、“车型”、“测试车辆总质量”、“施加载荷”等。
(4)测试状态确认:对整个强度检测设备调试及参数的再次确认。
通常,操作人员对上述参数设置完毕后并确认对测试部件进行加载后,上位机中的相关数据可以通过WiFi信号传递给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经由以太网将控制指令传递给电气控制柜,在电气控制柜的控制下,液压系统的液压泵在油路中建立油压,阀门的开启是由选择的加载类型决定的,加载类型不同,液压总成的执行状况也有所区别。
(5)实验加载:液压系统动作,使液压缸移动,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进行加载。
(6)输出试验报告:上位机获取参数,自动输出实验报告。
(7)试验结束,将强度检测设备与试验车辆卸载,设备归置。
具体实现时,上位机通过软件系统和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具体信息,可以输出检测报告,上述检测报告中包括检测时的工况信息、各个载荷点的力-位移曲线,以便于根据检测报告判断后下部防护装置是否合格。具体地,上位机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自动识别各种加载类型,并输出对应的强度检测报告,以力-位移曲线为例,当液压系统施加的载荷达到预设标准,而位移传感器检测的位移值小于等于预设值时,此时可以判定当前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为合格;当位移值大于预设值,此时可以判定当前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为不合格。
其中,上述加载的载荷和预设值可以参考GB11567-2017《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标准文件,例如,两点加载时能够对每个加载点施以100KN或者相当于车辆最大总质量的50%的水平载荷,分别持续作用于左侧加载点或者右侧加载点上;三点加载时能够对加载点施以50KN或者相当于车辆最大总质量的25%的水平载荷,分别持续作用于左侧加载点或者右侧加载点上,然后持续作用在车辆(或后下部防护装置)纵向中心平面上的加载点上,并能检测变形后装置的后部与车辆最后端的纵向水平距离是否超过400mm,进一步,上述加载的载荷和预设值也可以由用户进行自定义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例如,模拟实际交通事故中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受力状态等,进行移动壁障追尾碰撞试验的模拟测试,从而大幅降低开发成本。
进一步,出于安全,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考虑,上述液压系统还可以包括自检系统,当液压系统的液压泵压力未达到标准压力时,禁止进行加载测试。
为了更准确地监测后防护装置,图2所示的强度检测设备的结构框图中,上述检测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502连接的定位传感器504。
其中,上述定位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定位传感器均设置在固定支架,且靠近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位置,用于在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时,检测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定位状态,并将定位状态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定位状态,当多个定位传感器的定位状态均满足预设状态时,向上位机发送安装完成信号。
进一步,图4示出了一种强度检测设备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中仅仅示出了液压缸总成101、阀门104、共轨模块103,还包括运动副总成302、固定支架,以及其他机械部分等,其中,固定支架包括底座总成301。
对应图4,图5示出一种强度检测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该立体图中,可以看出固定支架底部设置的万向轮600。
应当理解,图4和图5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形式,其外形结构示意图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强度检测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无线路由器中转,实现电气控制柜与上位机无线连接,在电气控制柜和上位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而上位机和无线路由器之间没有任何机械和电气上的线束连接,使操作员能够在距离电气控制柜一定距离范围内都能进行操作。
(2)满足GB11567-2017《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标准中规定的静态加载试验要求,并考虑后下部防护装置在移动壁障追尾碰撞试验和实际追尾碰撞事故中的受力状态,具备多点同时对称加载测试功能,可应用于生产企业研发和标准制修订的研究工作。
实施例二: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强度检测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强度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强度检测设备,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如图6所示的一种强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2,上位机当监测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完成时,向电气控制柜发送加载参数;
步骤S604,电气控制柜接收加载参数,根据加载参数控制机械液压装置的加载方式,以使机械液压装置按照检测指令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以及,当机械液压装置加载完成后,向上位机发送完成信号。
步骤S606,上位机还用于接收上述完成信号,生成检测指令对应的强度检测报告。
进一步,上述方法还包括:上位机接收用户在编辑界面输入的编辑指令;其中,编辑指令包括检测类型、检测参数,以及对应的强度检测要求和加载参数的编辑指令,加载参数包括每路液压缸总成的选择指令,以及每路液压缸总成对应阀门的调节状态;根据编辑指令更新受力测试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强度检测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强度检测设备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方法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设备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强度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用于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所述设备包括:机械液压装置、电气控制柜和上位机;其中,所述机械液压装置承接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所述电气控制柜与所述上位机无线连接;所述机械液压装置与所述电气控制柜连接;
其中,所述机械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系统和多路液压缸总成,每路所述液压缸总成均设置有阀门;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和共轨模块,所述液压泵通过所述共轨模块与所述阀门连接,以使每路所述液压缸总成的油压通过所述共轨模块均匀分配;
所述上位机用于当监测到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完成时,向所述电气控制柜发送加载参数;
所述电气控制柜用于接收所述加载参数,根据所述加载参数控制所述机械液压装置的加载方式,以使所述机械液压装置按照检测指令对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以及,当所述机械液压装置加载完成后,向所述上位机发送完成信号;
所述上位机还用于接收所述完成信号,生成所述检测指令对应的强度检测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包括人机交互界面;
当监测到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完成时,所述上位机通过所述人机交互界面展示检测界面;
通过所述检测界面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指令,在预先存储的受力测试表中查找与所述检测指令匹配的所述加载参数,并将所述加载参数发送至所述电气控制柜;
其中,所述检测指令包括检测类型和检测参数,所述检测类型包括静态检测和/或移动碰撞检测;所述受力测试表中记载有所述检测指令、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检测要求,以及所述加载参数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设置指令,向所述用户展示设置界面,其中,所述设置界面包括所述受力测试表的编辑界面;
所述上位机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在所述编辑界面输入的编辑指令;其中,所述编辑指令包括所述检测类型、所述检测参数,以及对应的所述强度检测要求和加载参数的编辑指令,所述加载参数包括每路所述液压缸总成的选择指令,以及每路所述液压缸总成对应阀门的调节状态;
根据所述编辑指令更新所述受力测试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在所述编辑界面输入的自定义编辑指令,所述自定义编辑指令包括所述液压缸总成的选择指令,每路所述液压缸总成对应阀门的调节状态,以及检测时间;
根据所述自定义编辑指令生成自定义加载参数,并将所述自定义加载参数发送至所述电气控制柜;
所述电气控制柜还用于接收所述自定义加载参数,根据所述自定义加载参数控制所述机械液压装置的加载方式,以使所述机械液压装置按照自定义模式对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机械液压装置和所述电气控制柜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以及用于锁紧所述万向轮的刹车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且与所述上位机无线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每路所述液压缸总成的施力板前端,用于检测在所述加载参数下,所述液压缸总成的施力参数,并将所述施力参数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且靠近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侧壁上,用于检测在所述施力参数下,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相对位移量,并将所述相对位移量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施力参数和所述相对位移量,并将所述施力参数和所述相对位移量发送至所述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还用于根据所述施力参数和所述相对位移量输出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所述强度检测报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定位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且靠近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位置,用于在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时,检测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定位状态,并将所述定位状态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定位状态,当多个所述定位传感器的定位状态均满足预设状态时,向所述上位机发送安装完成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柜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电气控制柜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上位机无线通信。
9.一种强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强度检测设备,对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上位机当监测到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完成时,向所述电气控制柜发送加载参数;
所述电气控制柜接收所述加载参数,根据所述加载参数控制所述机械液压装置的加载方式,以使所述机械液压装置按照所述检测指令对所述待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进行检测;以及,当所述机械液压装置加载完成后,向所述上位机发送完成信号;
所述上位机还用于接收所述完成信号,生成所述检测指令对应的强度检测报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上位机接收用户在编辑界面输入的编辑指令;其中,所述编辑指令包括检测类型、检测参数,以及对应的强度检测要求和加载参数的编辑指令,所述加载参数包括每路所述液压缸总成的选择指令,以及每路所述液压缸总成对应阀门的调节状态;
根据所述编辑指令更新受力测试表。
CN201811092620.7A 2018-09-18 2018-09-18 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 Active CN1092114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2620.7A CN109211498B (zh) 2018-09-18 2018-09-18 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2620.7A CN109211498B (zh) 2018-09-18 2018-09-18 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1498A CN109211498A (zh) 2019-01-15
CN109211498B true CN109211498B (zh) 2020-12-01

Family

ID=64984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92620.7A Active CN109211498B (zh) 2018-09-18 2018-09-18 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114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6494A (zh) * 2019-09-25 2019-12-20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电器安全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83412U (zh) * 2010-01-11 2010-09-15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车辆后下部防护试验台
CN102053039A (zh) * 2010-12-07 2011-05-11 浙江大学 发动机机体液压疲劳试验系统
CN102829982A (zh) * 2012-09-03 2012-12-19 同济汽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挂车侧防护装置强度检测平台及检测方法
CN102829981A (zh) * 2012-08-31 2012-12-19 同济汽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强度检测平台及检测方法
CN103528826A (zh) * 2012-07-06 2014-01-22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商用汽车防护检测装置
CN206818530U (zh) * 2017-03-28 2017-12-29 易觉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的货车挂车侧防护装置强度检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83412U (zh) * 2010-01-11 2010-09-15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车辆后下部防护试验台
CN102053039A (zh) * 2010-12-07 2011-05-11 浙江大学 发动机机体液压疲劳试验系统
CN103528826A (zh) * 2012-07-06 2014-01-22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商用汽车防护检测装置
CN102829981A (zh) * 2012-08-31 2012-12-19 同济汽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强度检测平台及检测方法
CN102829982A (zh) * 2012-09-03 2012-12-19 同济汽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挂车侧防护装置强度检测平台及检测方法
CN206818530U (zh) * 2017-03-28 2017-12-29 易觉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的货车挂车侧防护装置强度检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1498A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48790A1 (en)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Vehicle Load
CN109211498B (zh) 强度检测设备及方法
AU2007321749A1 (en) Vehicle movement processing system
CN102788637B (zh) 车载称重装置的标定系统及其标定方法
GB2543388A (en) Towing stability
CN205176650U (zh) 一种汽车自动化诊断测试系统
ITMI20090980A1 (it) "dispositivo di prova di gruppi servosterzo elettrici universale"
CN109186901A (zh) 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KR20210114314A (ko) 차량에 설치하여 차축의 하중을 측정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2829981B (zh) 汽车/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强度检测平台及检测方法
CN202793220U (zh) 汽车后桥总成检具
US11198990B2 (en)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load in a working machine
CN202939038U (zh) 汽车/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强度检测平台
KR100976209B1 (ko) 크레인의 로울러형 인양 하중 검출장치 및 인양 하중 검출방법
CN203908796U (zh) 背装布置ng气瓶支架强度校验装置
CN102928294A (zh) 汽车仪表板力学柔性试验方法及装置
KR102076779B1 (ko) 자동차 충돌시험장치
CN214309502U (zh) 一种汽车事件数据模块的测试系统
CN212693987U (zh) 一种蓄电池电量检测系统
WO2013150666A1 (ja) 車両の塗膜厚さ算定システム、塗膜厚さ算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209813763U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检测系统
CN105606354A (zh) 装甲车辆综合传动装置支撑座竖直方向受力标定试验台
CN203311738U (zh) 汽车安全气囊维修与检测试验台
CN206818530U (zh) 基于无线的货车挂车侧防护装置强度检测设备
CN111504679A (zh) 一种用于汽车轴荷试验的车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