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0784A - 暖风机 - Google Patents

暖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0784A
CN109210784A CN201810685341.5A CN201810685341A CN109210784A CN 109210784 A CN109210784 A CN 109210784A CN 201810685341 A CN201810685341 A CN 201810685341A CN 109210784 A CN109210784 A CN 109210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air
warm
power supply
wind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853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0784B (zh
Inventor
森川由隆
丸山真
丸山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10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0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0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0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4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6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air heaters
    • F24H9/207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air heaters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暖风机,包括:在主体(110)的外表面开口的吸气口(130)和吹出口;风路,其将吸气口(130)与吹出口连通;送风机,其被配置在风路的中途;加热器单元(200),其被配置在送风机的下游;和加热器壳体(180),其容纳加热器单元(200)。加热器单元(200)具备发热元件、散热翅片、电极和供电端子(240)。加热器壳体(180)具备:加热器容纳部(182),其容纳发热元件和散热翅片;和冷却风路(181),其容纳供电端子(240)。加热器单元(200)的上游侧的风路与冷却风路(181)连通。由此,能够提供如下的暖风机(100):抑制加热器单元的供电端子的温度上升,具备安全性和耐久性。

Description

暖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元件作为发热体来使用的暖风机中的加热器单元的供电端子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暖风机具备:离心风扇,其抽吸空气;涡旋形外壳,其内部安装离心风扇;和发热体,其与涡旋形外壳的排出口连通地设置,在涡旋形外壳的排出口附近具备排出开口部。暖风机将冷风的一部分从排出开口部排出到涡旋形外壳的外部。由此,构成为,排出的冷风被吹到发热体的供电端子。上述暖风机被记载于例如日本特开平3-87565号公报(下面,称为“专利文献1”)。
图7是示出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暖风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以往的暖风机在涡旋形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离心风扇2,在涡旋形外壳1的排出口设置有发热体3。并且,发热体3的供电端子4突出地设置在涡旋形外壳1的外部。在涡旋形外壳1的排出侧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排出开口部5。
根据以往的暖风机的结构,从排出开口部5排出的冷风被排出到开放空间中。因此,被排出的冷风的排出方向变得不稳定,并且风速急剧降低。由此,有可能冷风无法被适当地送给到供电端子4。因此,从容易发热的供电端子4的冷却效果这样的角度而言,尚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暖风机,其适当地将冷风送给至加热器单元的供电端子,对供电端子可靠地进行冷却,从而安全性和耐久性提高。
本发明的暖风机包括:吸气口,其在主体的外表面开口;吹出口,其在主体的外表面开口;风路,其将吸气口与吹出口连通;送风机,其被配置在风路的中途,输送空气;加热器单元,其被配置在风路的送风机的下游;和加热器壳体,其容纳加热器单元。加热器单元具备发热元件、散热翅片、电极和供电端子。加热器壳体具备:加热器容纳部,其容纳发热元件和散热翅片;和冷却风路,其容纳供电端子,在供电端子的周围具备间隙。并且,所述暖风机构成为,加热器单元的上游侧的风路与冷却风路连通。
根据该结构,从送风机送来的冷风的一部分流入到冷却风路,能够对被容纳在冷却风路内的供电端子可靠地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提供如下的暖风机:抑制供电端子的温度上升,具备高安全性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暖风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暖风机的从右侧方看的纵剖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暖风机的从前方看的纵剖视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单元的主视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壳体的从前方看的立体图。
图6是对该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壳体中容纳有加热器单元的状态下的供电端子和冷却风路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以往的暖风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的限定。
(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暖风机分项地进行说明。
<1>暖风机的结构
首先,采用图1至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暖风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一的暖风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暖风机的从右侧方看的纵剖视图。图3是暖风机的从前方看的纵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暖风机100的主体110形成大致长方体(包括长方体)的外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以暖风机100的主体110的前面侧作为前方、背面侧作为后方、从前方朝向后方以右侧作为右方、从前方朝向后方以左侧作为左方来对各结构要素的配置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主体110的外廓由主体壳体111和前面面板112构成。主体壳体111由例如聚丙烯(PP)树脂等树脂材料成型,形成为大致箱状(包括箱状)。前面面板112由例如聚丙烯(PP)树脂等树脂材料成型,形成为大致板状(包括板状)。在主体壳体111的上表面设置有操作部120。在前面面板112的下部设置有吹出口140。
此外,如图3所示,在主体壳体111的背面配置有吸气口130。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操作部120设置有转动式的操作开关121。能够利用操作部120进行暖风机100的电源的“接通”、“断开”以及切换暖风的温度和强度的“强”、“弱”的操作。
当将操作开关121从“断开”的位置向右转动规定角度时,电源“接通”。由此,在暖风的强度是“弱”的状态下,开始送风。并且,当将操作开关121向右转动规定角度时,暖风的强度切换到“强”的状态。
作为暖风机100的基本结构的、从吸气口130到吹出口140连通的风路150包括吸气风路151、送风风路152、加热器壳体180、暖风风路153和冷却风路181等。吸气风路151构成从吸气口130到送风机170的流通路。送风风路152构成从送风机170到加热器单元200的流通路。加热器壳体180构成风路150的一部分。暖风风路153构成从加热器单元200到吹出口140的流通路。冷却风路181构成从形成送风风路152的终端部的加热器壳体180的中途分支的流通路。
送风机170由例如多翼片型的风扇171构成,由交流电机172驱动。送风机170被设置在主体壳体111的中央后方。送风机170通过驱动将通过吸气风路151后的外部空气从送风机170的前表面的送风吸气口174吸进而朝向送风机170的下方的送风风路152送风。此时,如图3所示,吸气风路151中的从设置在主体壳体111的背面的吸气口130到开口于送风机170的送风机前面板173的送风吸气口174的路径由在主体壳体111内不受限定的开放空间构成。
如图2所示,加热器单元200被配置在成为送风机170的下游的送风风路152的下方。如后面所述,加热器单元200由将整体分割成两部分而成的、例如第一加热块201和第二加热块202构成。因此,加热器单元200在对整体通电的“强”运转时以约1200W的容量对流通的空气进行加热。另一方面,在仅对加热器单元200中的任一方的加热块通电的“弱”运转时,能够以约770W的容量对流通的空气进行加热。
如图2所示,送风风路152由一体成型于主体壳体111的管道部111a和送风机前面板173形成。送风风路152的终端被连接于加热器壳体180的管道部183。
构成风路150的一部分的加热器壳体180具备:加热器容纳部182,其与暖风风路153连通;和冷却风路181,其容纳加热器单元200的供电端子240而对该供电端子240进行冷却。加热器壳体180的上游部分形成送风风路的一部分。另外,关于加热器壳体180的详细情况,分项地在后面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暖风风路153的从加热器壳体180的出口侧到吹出口140借助于吹出管道160而连接。在吹出管道160的与吹出口140的内侧对置的内部具备风向变更片161。风向变更片161对被加热器单元200加热的暖风的吹出方向例如上下地进行调整。
在由上述的吸气风路151、送风风路152、暖风风路153、冷却风路181等构成的风路150中,关于送风机170被驱动的情况下的空气的流通状态,在下面进行说明。
从吸气口130被抽吸的空气通过由主体壳体111内的开放空间形成的吸气风路151而从送风机170的送风吸气口174被抽吸到送风机170内。被抽吸来的空气通过送风机170的风扇171被送给至送风风路152。
接着,被送给至送风风路152的空气被送给至容纳加热器单元200的加热器壳体180。被送来的空气借助于加热器单元200被加热并成为暖风。暖风被送给至暖风风路153,并从吹出口140被放出到暖风机100外。
此时,从送风风路152被送给至加热器壳体180的冷风的一部分被送给至加热器壳体180的被设置于例如右侧部的冷风风路181。被送来的空气对供电端子240进行冷却,并被放出到主体110内的开放空间中。
如上所述,通过送风机170的驱动,空气进行流通。
<2>加热器单元和加热器壳体的结构
下面,采用图4至图6对暖风机100的加热器单元200和加热器壳体18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单元200的主视图。图5是该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壳体180的从前方看的立体图。图6是对该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壳体180中容纳有加热器单元200的状态下的供电端子240和冷却风路181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首先,如图4所示,加热器单元200包括由大致长方形(包括长方形)的板状构成的PTC元件210、散热翅片220、电极230和供电端子240等作为主构成部件。将例如铝的板材反复弯折成大致U字形(包括U字形)而形成散热翅片220。散热翅片220将在PTC元件210中发出的热散到空气中。电极230借助于散热翅片220而向PTC元件210提供电力。供电端子240向经压紧部241而被连接的电极230供电。
另外,PTC元件210由例如陶瓷制的发热元件构成。PTC元件210由于通电而电阻急剧增大。因此,当PTC元件210持续流过电流时,由于自身发热而电流不易流动。由此,PTC元件210具备保持固定温度的特性。
如图4所示,使上述的上方的第一加热块201与下方的第二加热块202一体化而构成了加热器单元200。
在第一加热块201的被散热翅片220从上下夹持的中央配置有多个PTC元件210。PTC元件210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而上下地粘接有散热翅片220。具体而言,在上方的散热翅片220的上表面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而粘接有铜合金制的第一电极231。同样,在下方的散热翅片220的下表面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而粘接有铜合金制的第二电极232。
与第一加热块201同样地,在第二加热块202的被散热翅片220从上下夹持的中央配置有多个PTC元件210。PTC元件210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而上下地粘接有散热翅片220。具体而言,在上方的散热翅片220的上表面,以共用的方式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而粘接有第一加热块201的第二电极232。在下方的散热翅片220的下表面借助于导电性粘接剂而粘接有铜合金制的第三电极233。
电极230的向冷却风路181侧突出的末端部借助于压紧部241而被连接于供电端子240。即,对于电极230与供电端子240的连接,首先利用供电端子240的压紧部241从两面将电极230的末端部夹入。进而,从两面按压压紧部241而使一部分塑性变形。由此,电极230与供电端子240通过压紧加工被机械地连接。
另外,作为将柔软的金属可靠地连接起来的加工方法,通过压紧加工的连接非常优异。但是,在压紧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由于金属的伸缩,压紧部有松弛的可能性。即,若抑制压紧部的温度变化,则能够提高压紧部的耐久性。
上述结构的加热器单元200以第二电极232作为共用电极而从供电端子240向第一电极231和第三电极233通电。由此,能够对构成加热器单元200的两个第一加热块201和第二加热块202同时进行驱动。另一方面,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还能够对第一电极231和第三电极233选择地进行通电。由此,还能够对第一加热块201和第二加热块202进行选择而单独进行驱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暖风机100的电力消耗。
如上所述地构成加热器单元200。
接下来,加热器壳体180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等耐热树脂一体成型,并如图5所示地形成大致长方形(包括长方形)的筒状。
加热器壳体180一体地形成有加热器容纳部182和冷却风路181。在加热器容纳部182的中央容纳加热器单元200的PTC元件210、散热翅片220和电极230。冷却风路181例如相对于主体110而形成在例如右侧部,容纳加热器单元200的供电端子240。此外,如图2和图6所示,在加热器壳体180的后方一体地形成有与送风风路152连接的管道部183。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壳体180在构成冷却风路181的管道部183与冷却风路181的连接部分具备倾斜部181a。倾斜部181a形成为从后方向前方倾斜。另外,在图6中,图示了倾斜部181a向右下方倾斜。利用倾斜部181a使从送风风路152送给的冷风容易流入到冷却风路181,所述送风风路152与加热器壳体180的后方侧连接。
此时,如图6所示,冷却风路181形成为,在容纳有供电端子240的状态下在供电端子240的周围设置有足够的间隙。此外,冷却风路181的长度形成如下长度:至少供电端子240的压紧部241的整体被容纳在冷却风路181中。
如上所述地构成加热器壳体180。
<3>暖风机的动作、作用
下面,参照图2、图3和图6对暖风机100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下面,对使上述结构的暖风机100运转的情况下的、由吸气风路151、送风风路152、暖风风路153和冷却风路181等构成的风路150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进行说明。
首先,当利用操作开关121使暖风机100被驱动时,送风机170进行驱动。由此,外部的空气从形成于主体壳体111的后方的吸气口130被抽吸。如图2和图3中的箭头A所示,从吸气口130被抽吸来的空气通过由主体壳体111内的开放空间形成的吸气风路151而从送风机170的送风吸气口174被抽吸到送风机170内。被抽吸来的空气借助于送风机170的风扇171而被送给至送风风路152。
接着,如图2中的箭头B所示,被送给至送风风路152的空气被送给至容纳加热器单元200的加热器壳体180。被送来的空气由加热器单元200加热而成为暖风。如图2中的箭头C所示,暖风被送给至暖风风路153。进而,如图2中的箭头D所示,暖风从吹出口140被放出到暖风机100外。
此时,如图6中的箭头E所示,从送风风路152被送给至加热器壳体180的冷风的一部分经加热器壳体180的、被设置在例如右侧部的冷却风路181的倾斜部181a而被送给至冷却风路181。如图6中的箭头F所示,被送来的冷风对供电端子240进行冷却。将供电端子240冷却后的冷风被放出到主体110内的开放空间中。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暖风机100中,通过送风机170送给的冷风的一部分被送给至加热器壳体180的冷却风路181。被送来的冷风对被容纳在冷却风路181内的供电端子240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抑制在向加热器单元200供电时发生的供电端子240的温度上升。因此,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抑制电极230与供电端子240的借助于压紧部241的连接部分的、由温度上升引起的伸缩导致的压紧状态的劣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具备高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暖风机100。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暖风机100在冷却风路181的入口部分设置倾斜部181a。由此,冷风能够容易地导入到冷却风路181。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压紧部241的冷却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暖风机100构成为,将供电端子240的压紧部241的全部容纳在冷却风路181内。由此,在向加热器单元200供电时,能够对温度容易上升的压紧部241整体可靠地进行冷却。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耐久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暖风机包括:吸气口,其在主体的外表面开口;吹出口,其在主体的外表面开口;风路,其将吸气口与吹出口连通;送风机,其被配置在风路的中途,输送空气;加热器单元,其被配置在风路的送风机的下游;和加热器壳体,其容纳加热器单元。加热器单元具备发热元件、散热翅片、电极和供电端子。加热器壳体具备:加热器容纳部,其容纳发热元件和散热翅片;和冷却风路,其容纳供电端子,在供电端子的周围具备间隙。并且,所述暖风机构成为加热器单元的上游侧的风路与冷却风路连通即可。
根据该结构,从送风机送来的冷风的一部分流入到冷却风路。流入的冷风能够对被容纳在冷却风路内的供电端子可靠地进行冷却。由此,能够实现如下的暖风机:抑制供电端子的温度上升,具备高安全性和耐久性。
此外,本发明的暖风机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在冷却风路的与上游侧的风路连接的连接部分具备倾斜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供电端子等的冷却所需的冷风更可靠地送给至冷却风路。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供电端子等的冷却效果。
此外,也可以为如下结构:本发明的暖风机的供电端子具备通过压紧加工而与电极连接的压紧部,冷却风路构成为,至少容纳整个压紧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对通电时温度容易上升的压紧部可靠地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提高安全性和耐久性。

Claims (3)

1.一种暖风机,其中,
所述暖风机包括:
吸气口,其在主体的外表面开口;
吹出口,其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开口;
风路,其将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吹出口连通;
送风机,其被配置在所述风路的中途,输送空气;
加热器单元,其被配置在所述风路的所述送风机的下游;和
加热器壳体,其容纳所述加热器单元,
所述加热器单元具备发热元件、散热翅片、电极和供电端子,
所述加热器壳体具备:加热器容纳部,其容纳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散热翅片;和冷却风路,其容纳所述供电端子,在所述供电端子的周围具备间隙,
所述暖风机构成为,所述加热器单元的上游侧的所述风路与所述冷却风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中,
在所述冷却风路的与上游侧的所述风路连接的连接部分具备倾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暖风机,其中,
所述供电端子具备通过压紧加工而与所述电极连接的压紧部,所述冷却风路构成为,至少容纳整个所述压紧部。
CN201810685341.5A 2017-07-06 2018-06-28 暖风机 Active CN109210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2408A JP6917542B2 (ja) 2017-07-06 2017-07-06 温風機
JP2017-132408 2017-07-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0784A true CN109210784A (zh) 2019-01-15
CN109210784B CN109210784B (zh) 2022-06-17

Family

ID=64989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5341.5A Active CN109210784B (zh) 2017-07-06 2018-06-28 暖风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17542B2 (zh)
CN (1) CN1092107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41022A (ja) * 2019-09-12 2021-03-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1577B1 (ja) 2023-04-10 2023-09-27 株式会社イーボックス 流体加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流体加温システ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5941U (zh) * 1981-02-02 1982-08-05
CN102853537A (zh) * 2011-06-30 2013-01-02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取暖换气扇
CN104729072A (zh) * 2015-02-16 2015-06-24 中山市森鹰电器有限公司 暖风机
CN204757094U (zh) * 2015-04-15 2015-11-11 赵卫党 一种新型的ptc暖风机
JP2016109320A (ja) * 2014-12-03 2016-06-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温風機
CN205783784U (zh) * 2016-06-06 2016-12-07 广州市奇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节省空间的暖风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204A (ja) * 1992-07-16 1994-0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温風暖房装置
JP5230769B2 (ja) * 2011-04-01 2013-07-10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浴室暖房機
EP3051223B1 (en) * 2015-01-28 2017-11-08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5941U (zh) * 1981-02-02 1982-08-05
CN102853537A (zh) * 2011-06-30 2013-01-02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取暖换气扇
JP2016109320A (ja) * 2014-12-03 2016-06-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温風機
CN104729072A (zh) * 2015-02-16 2015-06-24 中山市森鹰电器有限公司 暖风机
CN204757094U (zh) * 2015-04-15 2015-11-11 赵卫党 一种新型的ptc暖风机
CN205783784U (zh) * 2016-06-06 2016-12-07 广州市奇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节省空间的暖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41022A (ja) * 2019-09-12 2021-03-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JP7337614B2 (ja) 2019-09-12 2023-09-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17542B2 (ja) 2021-08-11
JP2019015440A (ja) 2019-01-31
CN109210784B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010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heat in a battery powered blow dryer
US20130127210A1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for seat
CN109210784A (zh) 暖风机
CN108755532B (zh) 吹风机
CN103080665B (zh) 电加热装置和对应的加热设备
JP2013520223A (ja) 温熱機能を有するスプリングタイプマットレス
CN106143047B (zh) 车用空调
US10059306B2 (en) Defroster and a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US11466896B2 (en) Heating blower and heating device
TW200839157A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CN107208928A (zh) 用于加热流体的电加热装置
CN103032351A (zh) 通风机装置
US10047973B2 (en) Integrated heating and blowing arrangement for heater machine
JP2014156154A (ja) 車両用暖房装置及び暖房付き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モジュール
CN212814939U (zh) 一种电吹风
TWM327456U (en) Room temperature heating device
KR20170030684A (ko) 헤어드라이어
CN109539362A (zh) 对流式电暖器
JP201222411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075143B1 (ko) 블로워 레지스터
KR20140144598A (ko) 냉온풍기
CN201772619U (zh) 暖风机
JP2008029813A (ja) 加熱送風装置
JP2016109320A (ja) 温風機
CN109414141A (zh) 电动吸尘器及干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