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3359A - 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3359A
CN109163359A CN201811046957.4A CN201811046957A CN109163359A CN 109163359 A CN109163359 A CN 109163359A CN 201811046957 A CN201811046957 A CN 201811046957A CN 109163359 A CN109163359 A CN 109163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longitudinal
flame
flang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469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63359B (zh
Inventor
吴联凯
金良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0469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33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3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3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63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33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 F24C3/08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on ra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包括燃烧器和燃气灶壳体。本发明能够稳定火焰,增加燃烧效率,尤其通过加热灶体周边的空气,既避免了燃烧的火焰对烹饪的食材直接灼烧引燃内部食用油或食材造成口感的不适,又同时能够保证锅内被烹饪的食材始终处于一个均匀的温度范围,同时减少了熄火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灶,特别是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灶具数量得到迅速增加,并且还在以每年大约7%的速度增加。在燃气具市场,燃气灶具已经成为家庭不可缺少的厨房电器之一,并且占据主流地位。随着不同的厂家对燃气灶具的不断研究,燃气灶具设计技术上的先天不足所带来的问题,愈来愈受到研发人员重视,其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如下:国家标准规定,嵌入式燃气灶具热效率大于50%,台式燃气灶具热效率大于55%,在实际产品开发测试中,嵌入式家用燃气灶具的实际测试热效率平均在50~54%之间(完全预混式的燃烧器具采用红外线燃烧原理或采用鼓风方式防止外界对流风影响、积聚热量的节能装置以及技术的嵌入式和台式家用燃气灶具等不包括在内),比台式家用燃气灶具的实际测试热效率平均低百分之五左右,测试对比计算表明,其热量损失比台式家用燃气灶具平均高百分之九左右。因为受设计结构的限制,嵌入式燃气灶具在实际燃烧时,补给的空气总是低于台式家用燃气灶具的空气补给,因此,为保证燃烧烟气中CO浓度不超标,设计上一般只好提高锅支架的高度,以利于空气的补充,虽然保证了燃烧烟气中CO浓度不超标,但却导致嵌入式燃气灶具的热效率难以达到台式燃气灶热效率的标准,这是燃烧技术上的一个开发难点。
而中餐烹饪由于经常采用煎炸炒烹的制作方式,对燃气灶火力要求很高,因而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满足中餐式烹饪要求的燃气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包括燃烧器10和燃气灶壳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10安装在所述燃气灶壳体12内,所述燃烧器10具有纵向燃烧器壳体16,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具有内部腔室18、主燃烧器槽20、引导燃烧器槽22,所述主燃烧器槽20和所述引导燃烧器槽22在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长度上延伸;所述主燃烧器槽20和所述引导燃烧器槽22设置在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上表面24中,并与所述内部腔室18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上表面24中还设置限流管道26,通过所述限流管道26所述内部腔室18和所述引导燃器槽22之间能够连通;所述主燃烧器槽20和所述引导燃烧器槽22中分别布置有主燃烧器火焰形成组件28和引导燃烧器火焰形成组件30,它们分别形成了主火焰端口32和引导火焰端口34;所述内部腔室18通过混合管道36供给可燃混合气,所述可燃混合气在所述主火焰端口32和引导火焰端口34处点火时分别形成主火焰F和引导火焰P;所述内部腔室18围绕燃烧器轴线x呈部分圆柱形;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构成可燃混合气通道,该通道在两端由端盖38封闭,所述端盖38安装在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端部凸缘42上,并由若干凸缘螺栓40固定;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关于平面P对称,其中燃烧器轴线x位于所述圆柱形中心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10包括外部腔室50,所述外部腔室50由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上方的罩壳52构成;所述罩壳52具有两个相对的端壁54和周壁56;所述周壁56具有部分圆柱形部分58和切向连续的平面部分60;其中部分圆柱形部分58安装在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端部凸缘42上,并通过端部凸缘螺钉62固定在所述燃烧器壳体16的端部凸缘42上;所述平面部分60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端壁54一起形成所述外部腔室50的开口64,所述外部腔室的开口64与所述主火焰端口32和引导火焰端口34相对应;所述罩壳52的端壁54在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端部凸缘42和开口64之间的相对端处,部分地封闭所述外部腔室50;所述端部凸缘42自身在其端部处封闭所述外部腔室50的其余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罩壳52的端壁54下端连接下端板66,所述下端板66设置在所述端部凸缘42和端盖38之间;所述周壁56的两端部通过周壁端螺钉68固定到外侧凸缘70;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上表面24和开口64之间构成所述外部腔室50的气流通道72,所述气流通道72在所述上表面24的两侧76和78处向所述外部腔室50的剩余部分74开放,形成流通路径。这样,外部腔室50的气流通道72的深度足以将燃烧器的临界火焰区域直接屏蔽到待加热的通过空气流上,也就是说能够保证火焰稳定燃烧的同时,防止流动空气形成一定的真空区域进而导致火焰熄灭;而这是目前中餐式燃气大锅灶在烹饪炒菜过程中一加大燃气流量或加大火焰效能就导致莫名熄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罩壳52在与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上表面24相对的侧部设置有限制槽80,所述限制槽80沿着所述外部腔室50的纵向上延伸,并且流经该限制槽的气流通过该限制槽后进入所述外部腔室50;由于所述外部腔室50空间较大,进入的气流压力和速度会显著降低,并且当其进入外部腔室50时,所述气流可能立即产生的任何湍流将在其接近气流通道72时被大部分缓冲均衡掉,进而使得进入该外部腔室的气流在流经气流通道72和开口64后,会变得平顺,从而减少真空度,但又不会对火焰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进一步地,在所述平面部分60靠近火焰基部的位置设置挡板82;所述挡板82通过挡板螺钉84固定到所述平面部分60上,还通过挡板螺钉84固定到周壁56上V形的间隔支架86,来将其间隔开;所述周壁56下部为圆柱形互补部分88和90中,所述圆柱形互补部分88和90设置有纵向凸缘92,所述纵向凸缘92之间具有间隔,以形成所述限制槽80,所述纵向凸缘92之间设有间隔件94,所述间隔件94通过间隔螺栓96保持固定,所述间隔螺栓96另外所述圆柱形互补部分88和90彼此锁定。此外,所述罩壳52具有水滴状的横截面,其提供相对小的阻力。
一种使用上述中餐燃气炒菜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燃气灶壳体12中,四周未与燃气混合的纯净空气沿所述燃气灶壳体四周向上流过燃烧器,被燃烧器的火焰加热;所述内部腔室18通过混合管道36供给可燃混合气,所述可燃混合气在所述主火焰端口32和引导火焰端口34处点火时分别形成主火焰F和引导火焰P;流经所述限制槽的气流通过该限制槽后进入所述外部腔室50;进入该外部腔室的气流在流经气流通道72和开口64后,变得平顺。
本发明通过上述方式,能够稳定火焰,增加燃烧效率,尤其通过加热灶体周边的空气,既避免了燃烧的火焰对烹饪的食材直接灼烧引燃内部食用油或食材造成口感的不适,又同时能够保证锅内被烹饪的食材始终处于一个均匀的温度范围,同时减少了熄火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2-2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包括燃烧器10,其中燃烧器10安装在燃气灶壳体12内,在燃气灶壳体12中,四周未与燃气混合的纯净空气沿箭头14的方向流过燃烧器,以便被燃烧器的火焰加热。
燃烧器10具有纵向燃烧器壳体16,其具有内部腔室18以及主燃烧器槽20和引导燃烧器槽22,主燃烧器槽20和引导燃烧器槽22在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长度上延伸。主燃烧器槽20和引导燃烧器槽22设置在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上表面24中,并与所述内部腔室18连通。在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上表面24中还设置限流管道26,通过所述限流管道26所述内部腔室18和所述引导燃器槽22之间能够连通。在主燃烧器槽20和引导燃烧器槽22中分别布置有主燃烧器火焰形成组件28和引导燃烧器火焰形成组件30,它们分别形成了主火焰端口32和引导火焰端口34。所述内部腔室18通过混合管道36供给可燃的空气和燃气混合物,简称可燃混合气,所述可燃混合气在主火焰端口32和引导火焰端口34处点火时分别形成主火焰F和引导火焰P。所述内部腔室18围绕燃烧器轴线x呈部分圆柱形。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构成可燃混合气通道,该通道在两端由端盖38封闭,所述端盖38安装在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端部凸缘42上,并由若干凸缘螺栓40固定。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关于平面P对称,其中燃烧器轴线x位于所述圆柱形中心线上。
本发明燃气灶所采用的燃烧器能够大大提高火焰效能,因而非常适宜作为中餐燃气灶来使用。供应到内部腔室18的可燃混合气形成主火焰F和引导火焰P,而需要任何额外的外部空气或者对空气进行二次燃烧。
在实际烹饪适用过程中,空气和燃气在通常的预混合器(本发明的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中以给定的比例预混合,并且混合气以可变的体积流速传导到所述内部腔室18中,以维持相应所需要的火焰。在实际生产中,本发明选择合适的混合比以获得火焰的最佳热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10还包括外部腔室50,所述外部腔室50由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上方的罩壳52构成。所述罩壳52具有两个相对的端壁54和周壁56。所述周壁56具有部分圆柱形部分58和切向连续的平面部分60。其中部分圆柱形部分58安装在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端部凸缘42上,并他那个过端部凸缘螺钉62固定在所述燃烧器壳体16的端部凸缘42上。所述平面部分60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端壁54一起形成所述外部腔室50的开口64,所述外部腔室的开口64与所述主火焰端口32和引导火焰端口34相对应。所述罩壳52的端壁54在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端部凸缘42和开口64之间的相对端处,部分地封闭所述外部腔室50;而端部凸缘42自身在其端部处封闭所述外部腔室50的其余部分。
所述罩壳52的端壁54下端连接下端板66,所述下端板66设置在所述端部凸缘42和端盖38之间。所述周壁56的两端部通过周壁端螺钉68固定到外侧凸缘70。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上表面24和开口64之间构成所述外部腔室50的气流通道72,所述气流通道72在所述上表面24的两侧76和78处向所述外部腔室50的剩余部分74开放,从而形成流通路径。这样,外部腔室50的气流通道72的深度足以将燃烧器的临界火焰区域直接屏蔽到待加热的通过空气流上,也就是说能够保证火焰稳定燃烧的同时,防止流动空气形成一定的真空区域进而导致火焰熄灭;而这是目前中餐式燃气大锅灶在烹饪炒菜过程中一加大燃气流量或加大火焰效能就导致莫名熄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述罩壳52在与纵向燃烧器壳体16的上表面24相对的侧部设置有限制槽80,所述限制槽80沿着所述外部腔室50的纵向上延伸,并且流经该限制槽的气流通过该限制槽后进入所述外部腔室50。由于所述外部腔室50空间较大,进入的气流压力和速度会显著降低,并且当其进入外部腔室50时,所述气流可能立即产生的任何湍流将在其接近气流通道72时被大部分缓冲均衡掉,进而使得进入该外部腔室的气流在流经气流通道72和开口64后,会变得平顺,从而减少真空度,但又不会对火焰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基于上述效果,将这种流动的空气传递到更靠近引导火焰和主火焰F的基部b的位置。为此,本发明在平面部分60靠近火焰基部的位置设置82来增强上述效果。所述挡板82通过挡板螺钉84固定到所述平面部分60上,还通过挡板螺钉84固定到周壁56上V形的间隔支架86,来将其间隔开。所述周壁56下部为圆柱形互补部分88和90中,所述圆柱形互补部分88和90设置有纵向凸缘92,所述纵向凸缘92之间具有间隔,以形成所述限制槽80,所述纵向凸缘92之间设有间隔件94,所述间隔件94通过间隔螺栓96保持固定,所述间隔螺栓96另外所述圆柱形互补部分88和90彼此锁定。此外,所述罩壳52具有水滴状的横截面(图2),其提供相对小的阻力。
本发明通过上述方式,能够稳定火焰,增加燃烧效率,尤其通过加热灶体周边的空气,既避免了燃烧的火焰对烹饪的食材直接灼烧引燃内部食用油或食材造成口感的不适,又同时能够保证锅内被烹饪的食材始终处于一个均匀的温度范围,同时减少了熄火现象。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不同于本文所述的其他特定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所有方面都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在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都旨在包含在其中。

Claims (6)

1.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包括燃烧器和燃气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安装在所述燃气灶壳体内,所述燃烧器具有纵向燃烧器壳体,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具有内部腔室、主燃烧器槽、引导燃烧器槽,所述主燃烧器槽和所述引导燃烧器槽在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的长度上延伸;所述主燃烧器槽和所述引导燃烧器槽设置在纵向燃烧器壳体的上表面中,并与所述内部腔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的上表面中还设置限流管道,通过所述限流管道所述内部腔室和所述引导燃器槽之间能够连通;所述主燃烧器槽和所述引导燃烧器槽中分别布置有主燃烧器火焰形成组件和引导燃烧器火焰形成组件,它们分别形成了主火焰端口和引导火焰端口;所述内部腔室通过混合管道供给可燃混合气,所述可燃混合气在所述主火焰端口和引导火焰端口处点火时分别形成主火焰F和引导火焰P;所述内部腔室围绕燃烧器轴线x呈部分圆柱形;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构成可燃混合气通道,该通道在两端由端盖封闭,所述端盖安装在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端部凸缘上,并由若干凸缘螺栓固定;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关于平面P对称,其中燃烧器轴线x位于所述圆柱形中心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外部腔室,所述外部腔室由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上方的罩壳构成;所述罩壳具有两个相对的端壁和周壁;所述周壁具有部分圆柱形部分和切向连续的平面部分;其中部分圆柱形部分安装在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的端部凸缘上,并通过端部凸缘螺钉固定在所述燃烧器壳体的端部凸缘上;所述平面部分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端壁一起形成所述外部腔室的开口,所述外部腔室的开口与所述主火焰端口和引导火焰端口相对应;所述罩壳的端壁在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的端部凸缘和开口之间的相对端处,部分地封闭所述外部腔室;所述端部凸缘自身在其端部处封闭所述外部腔室的其余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的端壁下端连接下端板,所述下端板设置在所述端部凸缘和端盖之间;所述周壁的两端部通过周壁端螺钉固定到外侧凸缘;所述纵向燃烧器壳体的上表面和开口之间构成所述外部腔室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在所述上表面的两侧处向所述外部腔室的剩余部分开放,形成流通路径;所述罩壳在与纵向燃烧器壳体的上表面相对的侧部设置有限制槽,所述限制槽沿着所述外部腔室的纵向上延伸,并且流经该限制槽的气流通过该限制槽后进入所述外部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部分靠近火焰基部的位置设置挡板;所述挡板通过挡板螺钉固定到所述平面部分上,还通过挡板螺钉固定到周壁上V形的间隔支架,来将其间隔开;所述周壁下部为圆柱形互补部分,所述圆柱形互补部分设置有纵向凸缘,所述纵向凸缘之间具有间隔,以形成所述限制槽,所述纵向凸缘之间设有间隔件,所述间隔件通过间隔螺栓保持固定,所述间隔螺栓另外所述圆柱形互补部分彼此锁定。
6.一种使用权利要求5的中餐燃气炒菜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燃气灶壳体中,四周未与燃气混合的纯净空气沿所述燃气灶壳体四周向上流过燃烧器,被燃烧器的火焰加热;所述内部腔室通过混合管道供给可燃混合气,所述可燃混合气在所述主火焰端口和引导火焰端口处点火时分别形成主火焰F和引导火焰P;流经所述限制槽的气流通过该限制槽后进入所述外部腔室;进入该外部腔室的气流在流经气流通道和开口后,变得平顺。
CN201811046957.4A 2018-09-08 2018-09-08 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 Active CN109163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6957.4A CN109163359B (zh) 2018-09-08 2018-09-08 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6957.4A CN109163359B (zh) 2018-09-08 2018-09-08 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3359A true CN109163359A (zh) 2019-01-08
CN109163359B CN109163359B (zh) 2020-03-17

Family

ID=64894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46957.4A Active CN109163359B (zh) 2018-09-08 2018-09-08 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335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41059A (en) * 1933-06-21 1935-12-27 Claude Earl Parker Improve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oking
EP0558462A2 (en) * 1992-02-26 1993-09-01 SMEG S.p.A. Lever device to control the taps of hobs and gas cookers
CN1256750A (zh) * 1998-02-03 2000-06-14 供暖国际公司 用于燃油或燃气锅炉的加热器及制造这种加热器的组件
CN1431425A (zh) * 2001-12-18 2003-07-23 株式会社庆东Boiler 具有用于使气体燃料与吸入空气混合的空间的气体燃烧器
CN2893470Y (zh) * 2006-05-30 2007-04-25 叶小琴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101392920A (zh) * 2007-11-07 2009-03-25 三次火炉工程公司 燃气炉具增强火力装置
CN101435578A (zh) * 2007-11-12 2009-05-20 林内株式会社 炉具用主副燃烧器
CN102213449A (zh) * 2011-05-17 2011-10-12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高效低污染中餐燃气炒菜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41059A (en) * 1933-06-21 1935-12-27 Claude Earl Parker Improve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oking
EP0558462A2 (en) * 1992-02-26 1993-09-01 SMEG S.p.A. Lever device to control the taps of hobs and gas cookers
CN1256750A (zh) * 1998-02-03 2000-06-14 供暖国际公司 用于燃油或燃气锅炉的加热器及制造这种加热器的组件
CN1431425A (zh) * 2001-12-18 2003-07-23 株式会社庆东Boiler 具有用于使气体燃料与吸入空气混合的空间的气体燃烧器
CN2893470Y (zh) * 2006-05-30 2007-04-25 叶小琴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101392920A (zh) * 2007-11-07 2009-03-25 三次火炉工程公司 燃气炉具增强火力装置
CN101435578A (zh) * 2007-11-12 2009-05-20 林内株式会社 炉具用主副燃烧器
CN102213449A (zh) * 2011-05-17 2011-10-12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高效低污染中餐燃气炒菜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3359B (zh) 202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7291B2 (en) Fire burner
CN104534470A (zh) 一种燃烧器
WO2017050270A1 (zh) 燃烧炉炉体及燃烧炉
CN103629700A (zh) 覆盖保温、余热榨干式、取暖、做饭、烧水、烘烤与餐桌多功能炉灶
CN109163359A (zh) 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
CN201672516U (zh) 一种烤炉燃烧器
CN208750788U (zh) 炉灶炉膛内的聚能锅架
CN109268879A (zh) 一种改进型中餐燃气炒菜灶
CN203517895U (zh) 一体化新型燃气锅灶
CN108954420A (zh) 炉灶炉膛内的聚能锅架
CN205878159U (zh) 涡轮旋火节能炉头
CN210179623U (zh) 一种高效聚能炉头
CN211424384U (zh) 高热负荷高热效率燃烧器
CN103884014B (zh) 燃气与高温空气混合燃烧器
CN209386361U (zh) 一种带炉圈炉具
CN209180945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9185880B (zh) 一种易于排水排残物的炉头
CN208587934U (zh) 生物质柴油大锅灶
CN110440254A (zh) 多孔直射高速加热燃烧器
CN204421002U (zh) 一种燃烧器
CN206514297U (zh) 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
CN110793028A (zh) 一种高热负荷高热效率燃烧器
CN2703970Y (zh) 螺旋气体节能灶芯
CN106439938B (zh) 一种炉底全封闭式上进风高效燃气灶
CN214949219U (zh) 一种自动熄火点火节能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