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5526B - 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5526B
CN109155526B CN201780022371.1A CN201780022371A CN109155526B CN 109155526 B CN109155526 B CN 109155526B CN 201780022371 A CN201780022371 A CN 201780022371A CN 109155526 B CN109155526 B CN 1091555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housing
loop
longitudinal axis
i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23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5526A (zh
Inventor
S·赖因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flower AG
Original Assignee
Tecflow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H00435/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H712318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flower AG filed Critical Tecflow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9155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5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5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5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6Accumulator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harg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一种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其包括具有罩壁(100)的壳体(10),在该罩壁中沿着纵轴线(L)设置有转换器(12)、存储芯(11)、充电电子装置(13)和天线结构,该蓄能器与所使用的天线结构与起作用的场方向的相对取向无关地实现提高的再充电效率,且仍可通过其壳体外形被多样性地用作用于小电器的电池和电池组的替代件。这点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该天线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构造为扁平线圈(14,14')的由导电线材所形成的感应回路(14,14'),扁平线圈被部分重叠地设置在可弯曲电路板上,其中,电路板连同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至少部分地包围存储芯(11),使得回路纵向扩展(S)至少接近平行于纵轴线(L)延伸,回路横向扩展(Q)至少接近垂直于纵轴线(L)延伸,并且感应回路(14,14')的第一电极与转换器(12)的第一电极连接,并且感应回路(14,14')的第二电极与转换器(12)的第二电极连接。

Description

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其包括具有罩壁的壳体,在该罩壁中沿着纵轴线设置有转换器、存储芯、充电电子装置和天线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的制造方法,该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具有壳体和纵轴线,该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包括转换器、存储芯、充电电子装置和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在市场上可买到很多电池和蓄电池,其可被用在很多以电池运行的用电器中。
术语“电池”和“蓄电池”在本申请中意义相同地表示可再充电原电池、超级电容器和可再充电二次电池。如果多个电池被联接到一起,则被称为电池组,其在此同样意义相同地以术语“电池”来表示。在电池中,电能可电化学地被存储在相应的存储芯中。在此,大多由多个二级电池构成的电池被装配在一起,这相应于一电池组。
近些年来,在电池或蓄电池中附加地使用具有电容器的存储芯,其中,电能在该情况下被存储在电容器的电场中。电能可根据需要而从电蓄能器提取。在此,也可制造电池组,其包括多个电容器或超级电容器。
电蓄能器的壳体根据常用的标准化尺寸(ANSI标准)进行匹配,使得适配于不同地实施的小电器而产生具有壳体的限定结构形式的可得到的壳体的不太多的数量。基于各种存储芯的蓄能器(例如电池)可被用在不同尺寸的大多便携的小电器中,这些小电器从助听器到移动电话、便携电脑、照相设备、遥控器直至闹钟和儿童玩具。这些器件的蓄能接收根据可得到的电池结构形式(从纽扣电池直至9V电池块)进行匹配,并且这些器件的电子装置根据蓄能器的功率特征(例如标称电压和电容量)进行匹配。
通过可再充电电池被更多地使用可降低不可再充电原电池以及由此一次性电池的制造和销售。可再充电电池如今优选地被用在小电器中,因为这些小电器以适配的充电器可容易地又被充电。如今,常用的小电器常常配备有充电电子装置,使得所使用的可再充电电池在充电时可留在该电器中,其中,可进行蓄能器的受控再充电。尤其例如在无绳电话和移动电话中是该情况。电能以供给电压和充电电流形式从外部输入,并由此又给可再充电电池充电。蓄能器必须在力学上结实地实施,并可在移动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轻并且与位置无关地使用,其中,必须防止漏电。
为了还进一步简化充电,如今当可能时使电池无线地充电。如今可借助各种传递方式在远场中(≤400cm间距的蓄能器-充电器)或近场中(≤20cm间距的蓄能器-充电器)从各种源来实现该无线或无接触的能量传递或功率传递。在此,电磁场将能量从源传递到电蓄能器。
充电器在市场上可得到,可将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导航仪或平板电脑容易地放置到这些充电器上,且已开始充电过程。对此,充电电子装置是必要的,其与发射线圈连接。在例如移动电话的感应接收装置中,通过发射线圈中的交流电流感应出交流电压。感应接收装置中的交流电压被整流并且通过充电电子装置被输入给移动电话的电池组用于充电。
除发射线圈和感应接收装置的感应耦合外,也可执行谐振感应耦合。这些方法被执行了很久且已经建立了标准,通过这些方法,与对应终端设备的制造商无关地,不同制造商的不同的智能手机可借助感应或感应耦合在不同充电器上充电。
在US 2014/0002012中描述了一种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如图1所示,该蓄能器1具有柱体成形的壳体10,呈电池形式的存储芯11位于该壳体中。壳体10被做成例如所谓的微电池或小电池的常用的电池壳体,其中,正极P和负极N分别从外部可接近并且壳体10内部的这两个电极与电池11连接。选择呈电导体形式的感应线圈140作为感应接收装置,其以多个匝螺旋形绕电池11或壳体10的纵轴线L缠绕。感应线圈140的匝与纵轴线L同轴地铺设,并从负极N朝正极P方向引导,并且分别完全围住电池11。最大线圈宽度和匝数由壳体10的高度h确定。在此,感应线圈14被构造为单层,并且在纵轴线L的走向中具有线圈的空档。
能量传递的可实现的效率还没有相应于期望的值。感应线圈140的线圈同轴地围绕纵轴线的右旋与左旋之间的变换也未能被改善。因为由于给定的壳体厚度而仅困难地可实现多层线圈,所以在此通过多重的厚卷绕线圈来容易地改善是不可行的。
在US 2014176067中公开了一种根据第一权利要求前序部分的可再充电蓄能器。但可实现的感应不足够有效率,使得可再充电性还未如期望那样起作用。此外,这种可再充电蓄能器的制造似乎是困难的或费事的。
如果也想使用来自近场辐射和远场辐射(例如从RFID发送器直至WiFi发送器的范围中的无线电服务)的辐射功率,则根据US 2014176067的具有感应线圈的天线结构不够用来在较短时间内给蓄电池充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其中,与天线结构与外部电磁场的起作用的场方向的相对取向无关,可实现改善的与位置无关的充电,以及由此提高了再充电的效率,其中,壳体外形模仿用于小电器的电池和电池组的外形。
由此,可再充电蓄能器可无特殊取向地被再充电。天线结构应与蓄能器的相对于发送线圈或充电电子装置的相对位置无关地具有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
此外,提出一种用于简化制造的解决方案,由此这种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可以被简单和快速地制造。
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装置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壳体的特殊设计方案实现了与所有可能小电器的优化兼容性,并且通过天线结构的特殊造型可进行优化的能量接收以及由此进行改进的电池组无线充电,而不必改变电池组或壳体的尺寸。
通过不同形成的、包括例如感应回路(这些感应回路部分重叠地构成外罩壁)的天线结构,可根据外部电磁辐射的频率和能量进行协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示出从现有技术已知的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蓄能器的示意图。
图3a示出具有电路板上的天线结构的蓄能器的立体图,其包括在卷到一起之前以第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回路作为感应装置,而
图3b示出完成和封闭壳体前不久的根据图3a的蓄能器。
图4示出具有轻微改变的感应回路的蓄能器,该感应回路在组装之前具有倾斜的回路纵向伸展。
图5a示出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在完成之前的立体图,其具有由三个部分重叠设置的呈扁平线圈形式的感应回路构成的天线结构,而
图5b示出沿着图5a的截线A-A穿过电路板的剖视图。
图6示出具有天线结构的电路板,正如它们被具体实施的那样,其包括三个在平面中重叠的感应回路。
图7示出天线结构,其包括在一电路板上设置的偶极子,其中,可考虑偶极子的各种设计方案。
图8示出天线结构,其除呈扁平线圈形式的感应回路外还包括多个十字偶极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的示意图,该蓄能器在此例如被实施为柱体形。在由柱形成形的罩壁100所构成的壳体10中,在正极P与负极N之间沿着纵轴线L设置转换器12、呈感应回路14形式的天线结构和充电电子装置13。在此为了更好地图解而从壳体10取出地示出存储芯11。
存储芯11可包括电池、电池组,其中电能可被存储在电化学基底上;或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器或超级电容器,电能呈电场形式被存储在其中。正极P与存储芯11的正极、充电电子装置13的正极和转换器12的正极连接。蓄能器1的负极N相应地与存储芯11的负极、充电电子装置13的负极和转换器12的负极连接。
存储芯11可通过如下方式充电,即,通过频率f=c/λ的外电磁交变场要么在近场(<波长/2π)中通过感应耦合,要么在远场范围(>波长/2π)中通过入射在天线结构、该示例中的感应回路14中生成接收交流电压。接收交流电压由转换器12转换为直流电压并输入给充电电子装置13。借助充电电子装置13,存储芯11受控地被加载直流电压并被充电。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转换器12和充电电子装置13的实施方式。
在壳体10内部延伸地设置天线结构,用以处理感应和辐射,该天线结构作为感应回路14作为在回路中放置的电导体在充电电子装置13与转换器12之间延伸地设置。感应回路14在转换器12的正极与转换器12的负极之间延伸。感应回路14被设计为扁平线圈14,其在此被设置在可弯曲的、作为罩壁100的电路板上。扁平线圈14可一件式地安装到电路板100上,并在该处被紧固或也可以被印制。可弯曲的电路板100构成罩壁100,使得不必放置附加的、围绕感应回路14构成壳体10的壁和附加的覆盖物。
在装入的状态下,存储芯11被至少一个这种感应回路14或可弯曲电路板100至少包围一次。感应回路14在此被设计为,使得回路纵向扩展S至少接近平行于纵轴线L延伸,而回路横向扩展Q至少接近垂直于纵轴线L延伸。
还可从图3a更好地理解该回路结构。在此,示出具有纵向扩展A和周向扩展U的罩壁100,感应回路14被紧固或附着在该罩壁上。回路纵向扩展S平行于罩壁100的纵向扩展A延伸,并由此在完成状态下大致平行于纵轴线L延伸。回路横向扩展Q平行于罩壁100的周向扩展U延伸,并由此在完成状态下在垂直于纵轴线L的平面中延伸。
如实线箭头所示,罩壁100和感应回路14围住转换器12、存储芯11和充电电子装置13,直至罩壁100构成蓄能器1的封闭壳体10。
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的制造方法如下地进行:
首先,将这些构件,即转换器12、存储芯11和充电电子装置13彼此按照图2的示意图电连接。然后,将天线结构的电极与转换器12的相应电极连接。现在,天线结构与纵轴线L同轴地围住这些构件,并且将天线结构的还未占用的第二电极与转换器12的相应电极连接。由于电路板100上的天线结构被设置构成罩壁100,所以仅还必须将罩壁100同轴地围住纵轴线L,由此封闭壳体10。由于天线结构已预先被固定在罩壁100上,所以在一个工作步骤中就进行了天线结构和罩壁100的所述围住。
在完成前不久,如图3b所示看到还敞开的壳体10。在此,还必须完全围住连同呈感应回路14形式的天线结构的罩壁100,进行敞开的回路电极的接触并紧接着封闭壳体10。
可借助粘胶剂或粘胶膜,将天线结构固定在罩壁100的内侧面上或电路板100上。通常借助焊接或粘接来进行紧固罩壁100并由此构成封闭壳体10(通过紧固罩壁100的两个端部)。为了实现导电接触,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多种可行性。
图4示出具有改变的感应回路14'的蓄能器1。回路纵向扩展S的定向在此朝罩壁100的纵向扩展A以及由此相对于纵轴线L倾斜。在这种放置用于感应回路14'的电导体中,也从电磁交变场出发来产生感应电压,该感应电压可用于存储芯11的充电。视回路结构设计的不同,感应回路14'可与期望的外电磁交变场相协调,使得可实现最大的效率。在此,感应回路14'也可以贴靠在罩壁100上地围住纵轴线L被设置在壳体10中。相应如上所述地进行所述接触。
如果壳体10中的位置足够,则可改变天线结构,使得其包括多个感应回路14、14',它们并排地或部分重叠地放置,并然后如前所述地围住纵轴线L。由此,来自外电磁交变场的磁场的可接收能量还能被提高。
为了优化蓄能器1的再充电,在构成罩壁100的一可弯曲电路板100上设置两个感应回路14、14'或多于两个的感应回路14、14'、14”作为天线结构。这例如在图5a中示出。
感应回路14、14'、14”分别被设计为扁平线圈,它们部分重叠地被设置在作为罩壁100的可弯曲电路板100上。感应回路14、14'、14”的回路纵向扩展S大致彼此平行且平行于纵轴线L延伸。视构造为扁平线圈的感应回路14、14'、14”的数量和重叠程度不同,相应地将多个线圈平面垂直于电路板100从该电路板相应突出地构造在可弯曲电路板100上。如图5b所示,扁平线圈14、14'、14”由于部分重叠而部分不同地远离电路板100的平面。
在卷起状态下,如图5a的箭头所示,电路板连同具有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的天线结构至少部分地包围存储芯11。感应回路14、14'、14”在电路板的卷起状态下指向壳体10的内空间方向并由此指向存储芯11、转换器12和充电电子装置13的方向。扁平线圈14、14'、14”的回路纵向扩展S在此至少接近平行于纵轴线L延伸,而回路横向扩展Q至少接近垂直于纵轴线L延伸。感应回路14、14'、14”的第一电极直接或间接地与转换器12的第一电极连接,感应回路14、14'、14”的第二电极与转换器12的第二电极连接。可选地,可为每个扁平线圈设置自己的转换器12。
可弯曲电路板100的背侧面在卷起状态下构成罩壁100的外表面,并由此构成壳体10的外表面。通过该弯曲的电路板100,存储芯11、转换器12、充电电子装置13和扁平线圈14、14'、14”对外被保护。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14”部分地沿周向方向与存储芯11重叠,其中,回路纵向扩展S至少接近平行于纵轴线L延伸并且回路横向扩展Q至少接近垂直于纵轴线L延伸。
试验已证实,在使用两个和更多个感应回路14、14'、14”时,相邻的感应回路14、14'、14”沿着罩壁100重叠其面积的20%和更多已经导致改善的充电结果。
在沿着图5a的截线A-A穿过电路板的剖视图5b中可看到,感应回路14'至少部分地在提高的位置上与另外的感应回路14、14”重叠。
在实际中,天线结构如图6a所示地设计,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用于在柔性电路板100上制造感应回路14的方法。更确切地说矩形设计的扁平线圈14、14'、14”被借助电容在激发频率上谐振,以便得到相应的电压超高,该电压超高供给转换器12较高的电压,其中,扁平线圈14、14'、14”可在激发频率上发生谐振,并且辐射和感应可被用于产生充电电流。相邻感应回路14、14'、14”的重叠被选择为,使得无导体线路的或无线圈线材的中心至少部分地暴露,也就是未与相邻感应回路14、14'、14”重叠。具有呈矩形扁平线圈形式的感应回路14、14'、14”的罩壁100被用作壳体壁,并卷绕存储芯11和其他内构件。
如果存储芯的罩由传导材料(例如金属)制成,则在磁交变场中产生涡流损失。因此在该情况下,在天线结构与芯罩之间插入几毫米或更多毫米的绝缘间隔层或插入由柔性磁材料制成的膜(已知为RFID磁片)。这两个方法都可使垂直触碰到回线面上的场线经过感应回路并由此可实现感应。图4和图5中的天线结构利用纯感应可用的从kHz范围跨MHz范围的近场辐射,例如来自RFID范围的13.56MHz。较高的频率的优点在于,感应回路匝的数量变得较少并通过单层膜可制造。
正如试验也已证实那样,在使用超级电容器作为存储芯11的情况下,可使用例如从WLAN基站(WiFi)发出的交变场的远场中的电磁辐射来充电。至少一个感应回路14、14'、14”可在合适的设计方案中转换WLAN辐射的能量,并由此给超级电容器几乎持续地充电,只要射出WLAN辐射。由于超级电容器的情况下没有记忆效应,所以可输入持续的小的充电能量,而没有对超级电容器的有害影响。即使由于所谓的自由空间衰减而仅可实现小的效率,也可实现持久地给超级电容器充电。
为了可使用远场辐射、例如WiFi,可扩展天线结构。在用作罩壁的电路板100上,如图7a和图7b所示应安装更多个偶极子15。这些偶极子15利用未示出的导体线路通过至少一个转换器12与至少一个充电电子装置13连接。偶极子15的具体形式是可变的,其中,该设计方案被匹配于辐射或发射频率的期望波长,并且为了有效转换而具有尽可能高的有效面积(已知为天线增益)。
在图7a中例如示出多个曲折形偶极子15,它们在纸平面中具有曲折形导体线路,其中,所有偶极子15彼此平行间隔开地取向。每个偶极子15的导体线路在纸平面中折叠,使得导体线路的长度与辐射波长的一部分(优选1/2)相协调。
在图7b中示出所谓的狗骨头形偶极子15',其构成另一组已知偶极子。但可选地,偶极子15'的外形可也更确切地说是哑铃形的,其中,在此相邻的偶极子15'也彼此间隔开地被设置在电路板100'上。
原则上,偶极子15、15'被设计为,使得其随入射而谐振并与至少一个转换器12的阻抗相协调。
至少两个偶极子15、15'引起与转动无关的充电可行性,其中总是至少一个偶极子未被存储芯11的罩所遮盖。在直径较大的电池中,偶极子15、15'的数量提高,使得罩壁100被优化地充分利用。与存储芯的罩和电池的间距的尺寸确定以及中间层的材料选择都从天线设计得出,其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由高频技术已知的那样。
代替偶极子,也可使用其他已知的可扁平实施的天线类型(例如倒F或补片),其作为印刷电路被安装在单层或多层的可弯曲电路板100上。
优选地,偶极子15、15'和感应回路14应组合为天线结构被设置在罩壁100上。在此,偶极子15、15'应分别处于感应回路14的无导体线路的中心,由此来节省位置,但所有构件处于柔性电路板100上并且偶极子未被感应回路14覆盖。偶极子15、15'能可选地安装、优选地被印制在同一电路板100上或自己的电路板100'上。偶极子15、15'的纵向方向应被定向得垂直于罩壁100的卷起方向或平行于随后的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的纵轴线L,这点以虚线和箭头示出。
作为另外的选择,至少一个十字偶极子16可优选地设置在感应回路14的无导体线路的中心内并构成相应的天线结构。至少一个十字偶极子16也以未示出的导体线路通过至少一个转换器12与至少一个充电电子装置13连接。
如图8所示,这种十字偶极子16由至少两个偶极子构成,其相对于彼此优选地转动90°。在此,例如示出十字偶极子16、16'、16”,它们在其端部区域中具有曲折结构,其中,偶极子大致哑铃形地成形。在此,“狗骨头”状的偶极子也可替代地构成十字偶极子16、16'、16”。由于也可使多于两个的偶极子相对于彼此转动并重叠,所以可使用由多于两个的偶极子构成的被交叉的偶极子。
十字偶极子16、16'、16”在此被设置在与感应回路14、14'、14”相同的柔性电路板100上。由此,这种具有感应回路14、14'、14”和十字偶极子16、16'、16”的天线结构可构成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的罩壁100。如上所述地进行卷绕。感应回路14、14'、14”和十字偶极子16、16'、16”是金属结构,其优选被印制到电路板100上。但是,在执行存储芯11和其余构件的所述卷绕之前,扁平线圈14和十字偶极子16、16'、16”也可分开地制造并紧接着被紧固在电路板100上。
优选地,感应回路14、偶极子15和十字偶极子16作为天线结构的部件应分别被后置连接自己的转换器12或整流器,使得其输出信号可被叠加或可被转切。具有唯一的转换器12的天线结构部件(感应回路14、偶极子15和十字偶极子16)的组合是可行的,但在天线部件没有互相去谐的情况下实现该布置较困难。
相对存储芯11,罩壁100或天线结构部件之间可设置几毫米或更多个毫米的间隔层,其中,除气隙外也可考虑允许RF信号通过的塑料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该塑料层。
附图标记列表
1 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
10 壳体
100 罩壁/电路板
A 纵向扩展
U 周向扩展
h 高度
11 存储芯
12 转换器
13 充电电子装置
电路板/罩壁上的天线结构
14 感应回路
S 回路纵向扩展
Q 回路横向扩展
140 感应线圈
15 偶极子
16 十字偶极子
P 正极
N 负极
L 纵轴线

Claims (15)

1.一种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其包括具有封闭的罩壁(100)的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根据ANSI标准的电池壳体形式,使得所述蓄能器(1)由此能够在不同的小电器中运行,所述罩壁构成所述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的壳体外表面并且在所述罩壁中沿着纵轴线(L)设置有转换器(12)、存储芯(11)、充电电子装置(13)和天线结构,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偶极子(15)和被构造为扁平线圈(14,14')的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组合作为所述天线结构,所述扁平线圈被部分重叠地设置在可弯曲电路板上以提高磁场的接收能量,其中,所述电路板连同所述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存储芯(11),使得回路纵向扩展(S)至少接近平行于所述纵轴线(L)延伸,并且回路横向扩展(Q)至少接近垂直于所述纵轴线(L)延伸,并且所述感应回路(14,14')的第一电极与所述转换器(12)的第一电极连接,并且所述感应回路(14,14')的第二电极与所述转换器(12)的第二电极连接,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被设置在可弯曲电路板(100)的表面上,并且该电路板围绕所述存储芯(11)被弯曲为,使得该可弯曲电路板的背侧面构成所述罩壁(100)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偶极子(15)被设置在与所述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相同的电路板(100)上并与至少一个转换器(12)或所述充电电子装置(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由导电线材形成,并且被紧固在该可弯曲电路板(100)上或被印制到该可弯曲电路板(1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其中,三个或更多个感应回路(14,14')围住所述纵轴线(L)和所述存储芯(11)地被部分重叠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其中,所述天线结构由部分重叠的至少两个扁平线圈(14,14')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扁平线圈沿着所述罩壁(100)重叠其面积的20%和更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其中,所述偶极子(15)在其端部区域中具有曲折形延伸的导体线路,其中,所述导体线路的长度与待吸收的辐射波长相协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其中,所述偶极子(15)被哑铃形或一件式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偶极子为十字偶极子(16),其中,所述十字偶极子(16)由至少两个相对于彼此转动的偶极子构成,被设置在与所述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相同的电路板(100)上并与所述充电电子装置(1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偶极子(15)或所述至少一个十字偶极子(16)分别被设置在每个感应回路(14,14')的无导体线路的中心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被紧固在所述罩壁(100)上,使得所述回路纵向扩展(S)的定向朝所述罩壁(100)的纵向扩展(A)并由此相对于所述纵轴线(L)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其中,所述存储芯(11)是超级电容器。
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的制造方法,所述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具有壳体(10)和纵轴线(L),并且包括转换器(12)、存储芯(11)、充电电子装置(13)和天线结构,
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布置并将所述转换器(12)、所述存储芯(11)和所述充电电子装置(13)彼此电连接,
-将呈扁平线圈形式的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的天线结构与所述转换器(12)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使可弯曲电路板作为罩壁(100)与所述纵轴线(L)同轴地围住所述存储芯(11),在该可弯曲电路板的一表面上设置所述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
-将所述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与所述转换器(12)的相应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并且紧接着
-通过连接所述罩壁(100)的端部来封闭所述壳体(10),所述罩壁由所述可弯曲电路板构成,其中,所述电路板的外表面构成所述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1)的壳体外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将所述感应回路(14,14')的第二电极与所述转换器(12)电连接且通过绕所述存储芯(11)进一步卷绕所述罩壁(100)来封闭所述壳体(10)之前,在一工作步骤中将所述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紧固在所述罩壁(100)的内侧面上并进行所述罩壁(100)和所述感应回路(14,14')的所述围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借助粘胶剂、粘胶膜或印制将所述至少两个感应回路(14,14')固定在所述罩壁(100)的内侧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罩壁(100)的两个端部借助焊接或粘接来连接,由此实现封闭的所述壳体(10)。
CN201780022371.1A 2016-04-04 2017-03-22 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 Active CN1091555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00435/16 2016-04-04
CH00435/16A CH712318A1 (de) 2016-04-04 2016-04-04 Drahtlos wiederaufladbarer Energiespeicher.
CH14462016 2016-10-28
CH01446/16 2016-10-28
PCT/EP2017/056812 WO2017174359A1 (de) 2016-04-04 2017-03-22 Drahtlos wiederaufladbarer energiespeich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5526A CN109155526A (zh) 2019-01-04
CN109155526B true CN109155526B (zh) 2023-07-21

Family

ID=58358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2371.1A Active CN109155526B (zh) 2016-04-04 2017-03-22 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31815B2 (zh)
EP (1) EP3440758A1 (zh)
JP (1) JP2019514324A (zh)
CN (1) CN109155526B (zh)
WO (1) WO20171743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90090B (en) * 2018-08-29 2022-06-22 Qiu Fulian Inductive chargeable energy storage device
WO2021107652A1 (ko) * 2019-11-26 2021-06-03 한국전기연구원 입체 형상의 무선 전력 전송 코일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장치
EP3890352A1 (en) * 2020-03-30 2021-10-06 GN Hearing A/S Hearing device with an antenna
KR102602252B1 (ko) * 2020-06-15 2023-11-16 주식회사 워프솔루션 무선 전력 수신 및 유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CN115498786B (zh) * 2022-10-26 2023-09-08 广州大学 一种磁能无线充电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6702A (ja) * 1986-02-26 1988-01-23 Shiroshi Nakazawa 菱形ル−プ立体配置短縮型アンテナ
JP2824789B2 (ja) * 1989-09-22 1998-11-18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広帯域ループアンテナ
JPH07245888A (ja) * 1994-03-04 1995-09-1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パワージェネレータ
US6640084B2 (en) * 2000-02-01 2003-10-28 Krishna Pande Complete outdoor radio unit for LMDS
JP2004172906A (ja) * 2002-11-19 2004-06-17 Fujitsu Ten Ltd 平面アンテナ
TWM285759U (en) * 2005-08-24 2006-01-11 Quanta Comp Inc Keyboard with recharge function
US9022293B2 (en) 2006-08-31 2015-05-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ower receiving device
JP2008084307A (ja) * 2006-08-31 2008-04-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半導体装置
JP5386074B2 (ja) * 2006-08-31 2014-01-1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受電装置
JP4858971B2 (ja) * 2006-12-14 2012-01-18 株式会社ヨコオ 広帯域化ループアンテナ
FR2946805B1 (fr) * 2009-06-11 2012-03-30 Alcatel Lucent Element rayonnant d'antenne
CN102005623A (zh) * 2009-09-02 2011-04-06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感应式充电电池
US8174233B2 (en) * 2009-10-08 2012-05-08 Etymotic Research, Inc. Magnetically coupled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US20130175982A1 (en) * 2011-03-02 2013-07-11 Triune Ip Llc Rechargeable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US9637014B2 (en) * 2011-06-28 2017-05-02 Wireless Ev Charge, Llc Alignment, ver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high power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JP5798407B2 (ja) 2011-08-09 2015-10-21 Fdk株式会社 非接触充電対応型二次電池
CN103827998B (zh) * 2011-09-29 2017-11-17 鲍尔拜普罗克西有限公司 无线可充电电池及其部件
JP5807685B2 (ja) * 2012-01-31 2015-11-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及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WO2014004843A1 (en) * 2012-06-27 2014-01-03 Witricity Corporation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US9343922B2 (en) 2012-06-27 2016-05-17 Witricity Corporation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JP5687719B2 (ja) * 2013-01-31 2015-03-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送電装置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9676285B2 (en) * 2013-05-01 2017-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Vehicle charging pad having reduced thickness
US9621230B2 (en) * 2014-03-03 2017-04-1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near-field antennas
FI125257B (fi) * 2014-05-23 2015-08-14 Elcoflex Oy Ladattava sähköparisto ja menetelmä ladattavan sähköpariston valmistamiseksi
KR101983174B1 (ko) * 2014-09-11 2019-05-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DE102015103823A1 (de) * 2015-03-16 2016-09-22 Sick Ag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und Energie zwischen zwei sich relativ zueinander bewegenden Gegenständen
KR101792512B1 (ko) * 2015-08-06 2017-11-02 제이비컴퍼니(주) 무선 충전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74359A1 (de) 2017-10-12
US20200328613A1 (en) 2020-10-15
US11031815B2 (en) 2021-06-08
JP2019514324A (ja) 2019-05-30
CN109155526A (zh) 2019-01-04
EP3440758A1 (de) 2019-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5526B (zh) 无线可再充电蓄能器
JP5798407B2 (ja) 非接触充電対応型二次電池
US8581542B2 (en) Receive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wireless power
KR101890326B1 (ko) 무선전력 전송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보조배터리
US9264107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for wireless powe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118394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機器
EP2867976B1 (en) Miniature low-power remote battery char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4810904B (zh) 二次线圈模块
KR101843897B1 (ko) 무선 충전과 nfc 통신을 위한 무선 안테나 및 이를 적용한 무선 단말기
CN107800197B (zh) 无线电力传输模块及具有该无线电力传输模块的电子设备
CN111527666A (zh)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KR101532052B1 (ko) 무선충전 및 엔에프씨 통신 겸용 단자부를 포함하는 안테나 패치
KR101470438B1 (ko) 다용도 무선충전 배터리 케이스
KR101922530B1 (ko) 무선 충전과 nfc 통신을 위한 무선 안테나 및 이를 적용한 무선 단말기
KR20140067185A (ko) 엔에프씨통신회로부와 무선충전회로부를 포함하는 이동통신장치
KR101499331B1 (ko) 엔에프씨 통신부를 포함하는 무선충전 식별 배터리팩
KR20140056606A (ko) 엔에프씨통신회로부와 무선충전회로부를 포함하는 무선충전 배터리팩
KR101469463B1 (ko) 무선충전 배터리팩
KR20140011556A (ko) 무선충전 배터리팩
KR101972053B1 (ko) 무선 충전과 nfc 통신을 위한 무선 안테나 및 이를 적용한 무선 단말기
KR101507053B1 (ko) 무선충전 식별 배터리팩
US20170149268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15053439A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US20220094203A1 (en) Power receiver for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006371B1 (ko) 무선 충전과 nfc 통신을 위한 무선 안테나 및 이를 적용한 무선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ibnen, Switzerland

Applicant after: TECFLOWER AG

Address before: Fortesburg, Switzerland

Applicant before: TECFLOWER AG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