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4297A - 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4297A
CN109154297A CN201780030886.6A CN201780030886A CN109154297A CN 109154297 A CN109154297 A CN 109154297A CN 201780030886 A CN201780030886 A CN 201780030886A CN 109154297 A CN109154297 A CN 109154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ylinder chamber
cylinder
board member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08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4297B (zh
Inventor
平山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154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4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4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4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6Silen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密闭型压缩机具备压缩机构部以及电动机部。压缩机构部包括:多个缸;第1轴承以及第2轴承,将缸夹在之间地配置;中间分隔板,夹设于缸之间,与第1轴承以及第2轴承协作来规定朝缸的内部引导气体制冷剂的缸室;旋转轴,具有收纳于缸室的多个偏心部以及贯通中间分隔板的中间轴部;以及多个辊,与旋转轴的偏心部的外周面嵌合,通过在缸室内进行偏心旋转来压缩气体制冷剂。中间分隔板通过将沿着旋转轴的轴向分割的一对板构件相互层叠而构成。在一方的板构件设置被供给液态制冷剂的注入通路,在至少一个板构件设置使注入通路与至少一个缸室之间连通的连通路。

Description

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具有两个缸室的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多气缸型的密闭型压缩机作为主要构件而具备在密闭容器的内部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部以及对压缩机构部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部。压缩机构部具有由中间分隔板分隔的两个缸室以及各缸室所收纳的辊,该辊在缸室内进行偏心旋转,由此被吸入到缸室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排出阀机构朝密闭容器内排出。
然而,寒冷时的供暖等所使用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压缩比较大,在缸室内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有可能上升至异常温度。当气体制冷剂的温度变得过高时,对密闭型压缩机产生热的恶劣影响,例如对压缩机构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的粘度降低等。
作为其对策,以往,已知有采用了通过朝缸室内注入液态制冷剂来强制性地冷却气体制冷剂的所谓液体注入方式的密闭型压缩机。这种密闭型压缩机具备形成于中间分隔板的内部的注入通路。注入通路从中间分隔板的外周面朝向中间分隔板的中心部延伸,并且经由设置于中间分隔板的注入口与缸室连通。进而,注入通路具有在中间分隔板的外周面上开口的开口端,在该开口端连接有引导液态制冷剂的注入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78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具有两个缸室的以往的压缩机构部,在两个缸室内进行偏心旋转的辊与设置在旋转轴上的两个偏心部的外周面嵌合。旋转轴为,具有跨在偏心部之间的中间轴部,并且,将偏心部夹在之间的两个部位经由轴承支承于压缩机构部。
在该构成的情况下,旋转轴的中间轴部仅贯通中间分隔板,在与中间轴部对应的部位不存在轴承。因此,在具有两个缸室的密闭型压缩机中,最大限度地加大中间轴部的外径,以使中间轴部克服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以及高速旋转的旋转轴的惯性力。
当加大中间轴部的外径时,必须增大中间轴部所贯通的中间分隔板的贯通孔的直径。其结果,辊的端面与中间分隔板之间的密封面积减少,成为导致气体制冷剂的压缩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作为其对策,尝试在中间轴部中的与偏心部连续的端部形成被局部地切除而成的避让部,并且在厚度方向上将中间分隔板分割为两部分。具体而言,中间分隔板通过层叠在厚度方向上分割为两部分的一对板构件而构成,在各板构件上形成有能够插通旋转轴的偏心部的大小的贯通孔。
根据该构成,在将旋转轴插通于板构件的贯通孔时,在旋转轴的偏心部通过了板构件的贯通孔的时刻,使板构件倾斜以使中间轴部的避让部进入板构件的贯通孔,由此,不扩大各板构件的贯通孔就能够使中间轴部插入于该贯通孔。因而,能够将各板构件的贯通孔的直径抑制为旋转轴的偏心部能够插通的最小限度的大小。
然而,在采用了分割为两部分型的中间分隔板的密闭型压缩机中,在中间分隔板的沿着厚度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上述注入通路的情况下,注入通路跨在板构件之间地形成。
因此,必须在一对板构件的对置面上形成规定注入通路的凹部,注入通路的成型变得麻烦。而且,在层叠板构件时,需要将凹部彼此高精度地对位,注入通路的成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劳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能够在分割为两部分型的中间分隔板上容易地形成引导液态制冷剂的注入通路,并能够利用液态制冷剂高效地冷却处于过热趋势的缸室的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实施方式,密闭型压缩机具备:筒状的密闭容器;压缩机构部,在上述密闭容器的内部对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及电动机部,收纳于上述密闭容器,对上述压缩机构部进行驱动。
上述压缩机构部包括:多个缸,在上述密闭容器的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分别具有缸膛;第1轴承以及第2轴承,将上述缸夹在之间地配置;中间分隔板,夹设于上述缸之间,与上述第1轴承以及上述第2轴承协作而覆盖上述缸膛,由此规定朝上述缸的内部引导上述气体制冷剂的缸室;旋转轴,由上述第1轴承以及上述第2轴承支承为旋转自如,具有收纳于上述缸室的多个偏心部、以及以跨在上述偏心部之间的方式贯通上述中间分隔板的中间轴部,并且该旋转轴与上述电动机部连结;以及多个辊,与上述旋转轴的上述偏心部的外周面嵌合,通过在上述缸室内进行偏心旋转来压缩上述气体制冷剂。
上述中间分隔板通过将沿着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分割的一对板构件相互层叠而构成,在一方的上述板构件设置被供给液态制冷剂的注入通路,并且在至少一个上述板构件设置使上述注入通路与至少一个上述缸室之间连通的连通路。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冻循环装置中使用的密闭型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2是将图1的F2的部位放大表示的截面图。
图3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注入通路与连通路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
图3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注入通路与连通路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
图4是第4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压缩机构部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第1至第4排出阀机构的位置关系的压缩机构部的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4的F6-F6线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设置于第1轴承的凸缘部的第1簧片阀与通过第1簧片阀开闭的第1排出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冷冻循环装置R的冷冻循环回路。冷冻循环回路作为主要构件而具备多气缸型的密闭型压缩机1、散热器2、气液分离器3、膨胀装置4、作为吸热器的蒸发器5以及储气器6。构成冷冻循环回路的上述各种构件经由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管P串联连接。制冷剂管P是循环路的一例。
密闭型压缩机1是所谓立式的旋转式压缩机,具备筒状的密闭容器10、电动机部11以及压缩机构部12。密闭容器10沿着铅垂方向立起。在密闭容器10的上端安装有排出管10a。排出管10a与制冷剂管P连接。
电动机部11收纳于密闭容器10内的沿着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压缩机构部12以位于电动机部11的下方的方式收纳于密闭容器10内的下部。电动机部11具备固定于密闭容器10的内周面的圆筒状的定子13以及由定子13包围的转子14。在定子13的内周面与转子1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极小的气隙。并且,在密闭容器10的底部形成有贮油部15。在贮油部15中贮存有润滑油。
如图1所示,压缩机构部12浸渍在贮油部15所贮存的润滑油中。压缩机构部12作为主要构件而具备第1缸17、第2缸18、中间分隔板19以及旋转轴20。
第1缸17具有圆形的缸膛17a。第2缸18具有圆形的缸膛18a。第1缸17的缸膛17a以及第2缸18的缸膛18a相对于密闭容器10的中心轴线O1位于同轴状的位置,并且在密闭容器10的轴向上相互分离。
中间分隔板19夹设在第1缸17与第2缸18之间。中间分隔板19的上表面以从下方覆盖第1缸17的缸膛17a的方式重叠于第1缸17的下表面。同样,中间分隔板20的下表面以从上方覆盖第2缸18的缸膛18a的方式重叠于第2缸18的上表面。
第1轴承22固定于第1缸17的上表面。第1轴承22具有与第1缸17的上表面重合的凸缘部23。第1轴承22的凸缘部23由环状的框架24包围。框架24的外周面例如通过焊接等手段而固定于密闭容器10的内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24预先高精度地固定于密闭容器10的内周面的规定位置。在该状态下,在该框架24上固定第1轴承22的凸缘部23,并且在该凸缘部23上固定第1缸17。并且,中间分隔板19以及第2缸18也经由第1缸17而固定于框架24。由此,能够实现压缩机构部12的组装精度的提高。
第1轴承22的凸缘部23以从上方覆盖第1缸17的缸膛17a的方式重合于第1缸17的上表面。由第1缸17的缸膛17a、中间分隔板19以及凸缘部23围成的空间规定出第1缸室25。
第2轴承26固定于第2缸18的下表面。第2轴承26具有与第2缸18的下表面重合的凸缘部27。第2轴承26的凸缘部27从下方覆盖第2缸18的缸膛18a。由第2缸18的缸膛18a、中间分隔板19以及凸缘部27围成的空间规定出第2缸室28。
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经由作为制冷剂管P的一部分的吸入管29a、29b与储气器6连接。
如图1所示,旋转轴20同轴状地位于密闭容器10的中心轴线O1上,并贯通第1缸室25、第2缸室28以及中间分隔板19。旋转轴20具有第1轴颈部31a、第2轴颈部31b、一对偏心部32a、32b以及中间轴部33。
第1轴颈部31a由第1轴承22支承。第2轴颈部31b由第2轴承26支承。进而,第1轴颈部31a具有同轴状地延长的延长部31c,该延长部31c与电动机部11的转子14连结。
偏心部32a、32b位于第1轴颈部31a与第2轴颈部31b之间。偏心部32a、32b在旋转轴20的轴向上分离,并且具有例如大致180°的相位差。一方的偏心部32a收纳于第1缸室25。另一方的偏心部32b收纳于第2缸室28。
中间轴部33跨在偏心部32a、32b之间。中间轴部33位于与第1轴颈部31a以及第2轴颈部31b同轴状的位置,并且贯通在中间分隔板19的中央部开口的贯通孔34。贯通孔34的直径被设定为能够插通旋转轴20的偏心部32a、32b的大小。
根据本实施方式,中间轴部33为,在与以往的一般的密闭型压缩机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从第1轴承22以及第2轴承26离开的中间轴部33的刚性而最大限度地加大外径。
因此,中间轴部33的沿着轴向的长度形成得比以往的一般的密闭型压缩机长一定程度。与此同时,在与偏心部32a、32b相邻的中间轴部33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被局部地切除而成的避让部35a、35b。
如图1所示,环状的第1辊36a与一方的偏心部32a的外周面嵌合。第1辊36a追随旋转轴20的旋转而在第1缸室25内进行偏心旋转。由此,第1辊36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第1缸室25的内周面线接触。
环状的第2辊36b与另一方的偏心部32b的外周面嵌合。第2辊36b追随旋转轴20的旋转而在第2缸室28内进行偏心旋转。由此,第2辊36b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第2缸室28的内周面线接触。
第1缸17具有叶片槽(未图示)。叶片槽沿着第1缸17的径向延伸,并且一端朝第1缸室25开口。在叶片槽内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有叶片(未图示)。叶片的前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第1辊36a的外周面接触。
叶片与第1辊36a协作而将第1缸室25划分成吸入区域和压缩区域,并且,叶片追随第1辊36a的偏心旋转而在朝第1缸室25突出或者从第1缸室25退出的方向上移动。由此,第1缸室25的吸入区域以及压缩区域的容积变化。
第2缸18具有与第1缸17相同的叶片槽以及叶片。因此,当第2辊36b进行偏心旋转时,第2缸室28的吸入区域以及压缩区域的容积变化。
如图1所示,第1排出消声器38安装在第1轴承22上。在第1排出消声器38与第1轴承22之间形成有第1消声室39。第1消声室39通过在第1排出消声器38上开口的多个排气孔与密闭容器10的内部连通。第1排出消声器38的排气孔位于比贮油部15所贮存的润滑油的油面S靠上方的位置。
第2排出消声器40安装在第2轴承26上。在第2排出消声器40与第2轴承26之间形成有第2消声室41。第2消声室41通过未图示的排出通路与第1消声室39连通。排出通路以连续地贯通第2轴承26的凸缘部27、第2缸18、中间分隔板19、第1缸17以及第1轴承22的凸缘部23的方式在密闭容器1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
第2缸18、中间分隔板19、第2轴承26以及第2排出消声器40始终浸渍在贮油部15所贮存的润滑油中。与此相对,第1缸17以及第1排出消声器38根据压缩条件而有可能从润滑油的油面S朝密闭容器10的内部露出。
在第1轴承22的凸缘部23设置有通过偏心旋转的第1辊36a开闭的第1排出阀机构(未图示)。通过开放第1排出阀机构,由此第1缸室25与第1消声室39相互连通。
在第2轴承26的凸缘部27设置有通过偏心旋转的第2辊36b开闭的第2排出阀机构(未图示)。通过开放第2排出阀机构,由此第2缸室28与第2消声室41相互连通。
如图1所示,注入回路K被附加于构成冷冻循环装置R的冷冻循环回路。注入回路K从位于散热器2与膨胀装置4之间的气液分离器3分支。注入回路K是用于将由气液分离器3从气体制冷剂中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开闭阀43以及膨胀阀44朝密闭型压缩机1引导的构件,其具备注入管Pa。注入管Pa的下游端部贯通密闭容器10而与压缩机构部12的中间分隔板19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中间分隔板19通过将在厚度方向上分割的一对圆盘状的板构件46a、46b相互层叠而构成。中间分隔板19的厚度方向能够改称为旋转轴20的轴向。
一对板构件46a、46b中的一方的板构件46a重合于第1缸17的下表面。一方的板构件46a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分朝第1缸室25露出,并且规定出第1辊36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接触的密封面。
另一方的板构件46b重合于第2缸18的上表面。另一方的板构件46b的下表面的中央部分朝第2缸室28露出,并且规定出第2辊36b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接触的密封面。
在重叠于第1缸17的一方的板构件46a的内部形成有被供给液态制冷剂的注入通路47。注入通路47具有在板构件46a的外周面上开口的开口端47a,并且从该开口端47a朝向板构件46a的中央部延伸。注入通路47的与开口端47a相反侧的末端,未到达中间分隔板19的贯通孔34的内周面,而从该贯通孔34的内周面分离。
贯通了密闭容器10的注入管Pa的下游端部,从注入通路47的开口端47a与注入通路47液密地嵌合。注入管Pa的下游端部未到达注入通路47的末端。因此,如图2所示,在注入管Pa的下游端部与注入通路47的末端之间形成有被填充液态制冷剂的空间48。
并且,如图2所示,在一方的板构件46a中形成有使空间48与第1缸室25之间连通的连通路49。连通路49由在板构件46a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通孔规定。
在第1实施方式中,当旋转轴20旋转时,第1辊36a以及第2辊36b以追随偏心部32a、32b的方式在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内进行偏心旋转。由此,在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中,吸入区域以及压缩区域的容积变化,储气器6内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吸入管29a、29b被吸入到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
被吸入到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的气体制冷剂,由以180°的相位差进行偏心旋转的第1辊36a以及第2辊36b压缩。当第1缸室25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到规定压力时,第1排出阀机构开放,被加压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朝第1排出消声器38的第1消声室39排出。
接着,当以180°的相位差将第2缸室28的气体制冷剂压缩至规定压力时,第2排出阀机构开放,被加压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朝第2排出消声器40的第2消声室41排出。被排出到第2消声室41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排出通路而向第1消声室39引导,从第1缸室25排出的气体制冷剂与从第2缸室28排出的气体制冷剂在第1消声室39汇合。汇合后的气体制冷剂在第1消声室39中被消声之后,从第1排出消声器38的排气孔朝密闭容器10的内部放出。
放出到密闭容器10的内部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电动机部11而充满密闭容器10的上部,并且从此处经由排出管10a以及制冷剂管P而向散热器2引导。
被引导至散热器2的气体制冷剂,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而冷凝,变化为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被向气液分离器3引导。当在液态制冷剂中混入有未完全冷凝的气体制冷剂的情况下,通过气液分离器3将气体制冷剂从液态制冷剂中分离。分离了气体制冷剂之后的液态制冷剂,在通过膨胀装置4的过程中被减压,之后在通过蒸发器5的过程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其结果,在蒸发器5中通过的空气利用液态制冷剂的蒸发潜热而被冷却,成为冷风并朝应当进行空气调节(制冷)的场所输送。
液态制冷剂在通过蒸发器5的过程中变化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气体制冷剂被向储气器6引导,在该储气器6中将混入到气体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分离。除去了液态制冷剂之后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吸入管29a、29b被吸入到密闭型压缩机1的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并且再次被压缩。被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排出管10a朝向制冷剂管P排出,并重复上述的作用。
从第1排出消声器38放出到密闭容器10的内部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排出管10a向制冷剂管P引导,因此该制冷剂管P的温度上升。当安装于制冷剂管P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制冷剂管P的温度超过预先确定的上限值时,从温度传感器向控制单元送出检测信号。控制单元基于检测信号而开放注入回路K的开闭阀43。
对在散热器2中液化后的液态制冷剂进行贮存的气液分离器3,兼具有作为储液器的功能。因此,气液分离器3所贮存的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被向注入管P引导。位于比开闭阀43靠下游的膨胀阀44,具有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制冷剂管P的温度来调整开度的所谓流量调节阀的功能。
因此,当开闭阀43以及膨胀阀44打开时,从气液分离器3向注入管P引导的液态制冷剂朝中间分隔板19的注入通路47供给。进而,液态制冷剂从注入通路47经由连通路49向第1缸室25引导。液态制冷剂在第1缸室25中被注入到处于压缩过程的气体制冷剂中而对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却。由此,在第1缸室25中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温度比设定温度降低。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缸18始终浸渍在密闭容器10的贮油部15所贮存的润滑油中。因此,第2缸18由润滑油持续冷却,因此第2缸18陷入过热状态的可能性较小。
与此相对,第1缸17配置在中间分隔板19的上方,通常,润滑油的油面S位于安装在第1缸17上的第1轴承22的凸缘部23的附近。
润滑油的油面S的位置有时根据压缩条件而降低。当润滑油的油面S下降时,第1缸17从油面S露出,润滑油对第1缸17的冷却效果减少。因此,即便在第1缸室25与第2缸室28中进行相同的压缩动作,与第2缸室28相比,第1缸室25处于温度容易上升的条件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分隔板19沿着厚度方向被分割成一对板构件46a、46b,在位于第1缸17侧的一方的板构件46a中设置有注入通路47以及连通路49。因此,能够将供液态制冷剂流动的注入通路47设置于接近温度容易上升的第1缸室25的位置,能够提高在注入通路47中流通的液态制冷剂对第1缸室25的冷却效果。
与此同时,能够缩短将注入通路47与第1缸室25之间连结的连通路49的长度。由此,能够将通过连通路49朝向第1缸室25的液态制冷剂的流动阻力抑制为较少,能够确保对于第1缸室25的液态制冷剂的注入量。因而,能够提高第1缸室25的冷却效果,密闭型压缩机1的可靠性提高。
而且,连通路49使注入通路47与第1缸室25之间连通,因此,第1缸室25与第2缸室28之间不会通过连通路49而相互连通。因此,能够防止在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中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通过连通路49从高压的缸室侧朝低压的缸室侧移动。因此,能够减少气体制冷剂的压缩损失,能够维持密闭型压缩机1的原本的性能。
根据这样的第1实施方式,引导液态制冷剂的注入通路47设置于与第1缸17重叠的一方的板构件46a的内部。因此,尽管将中间分隔板19沿着厚度方向分割成一对板构件46a、46b,也能够在中间分隔板19中高精度地形成注入通路47。
换言之,无需以跨在相互层叠的板构件46a、46b的对置面之间的方式形成注入通路47,能够在分割为两部分型的中间分隔板19中容易地形成注入通路47。
进而,注入通路47的精度提高,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在注入通路47的开口端47a嵌入注入管Pa的下游端部的作业,密闭型压缩机1的制造性变得良好。
与此同时,注入通路47的开口端47a与注入管Pa的下游端部之间的密封性提高,能够防止液态制冷剂从开口端47a泄漏。因此,能够朝第1缸室25注入期望量的液态制冷剂,能够良好地维持第1缸室25的冷却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路49不仅使注入通路47与第1缸室25之间连通,而且例如在图2中由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也可以通过连通路49使注入通路47与第2缸室28之间连通。
根据该构成,注入通路47通过连通路49与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的双方连通,因此能够将液态制冷剂注入到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
另外,密闭型压缩机1并不限定于纵向配置旋转轴20的立式,例如,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也能够将旋转轴20以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式进行横置而使用。
在使旋转轴20横置的卧式的密闭型压缩机1中也为,在第1缸室25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朝第1消声室39排出,在第2缸室28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朝第2消声室41排出。排出到第2消声室41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排出通路向第1消声室39引导,从第1缸室25排出的气体制冷剂与从第2缸室28排出的气体制冷剂在该第1消声室39中汇合。汇合后的气体制冷剂在第1消声室39中消声之后,从第1排出消声器38的排气孔朝密闭容器10的内部放出。
其结果,在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中被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充满共通的第1消声室39,因此,具有第1消声室39的第1排出消声器38与第2排出消声器40相比成为高温。第1排出消声器38与重叠于第1缸17的第1轴承22接触,因此第1排出消声器38的热经由第1轴承22传递至第1缸17。因此,第1缸17与第2缸18相比也成为高温。
供液态制冷剂流通的注入通路47设置于位于第1排出消声器38侧的一方的板构件46a,在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中被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该第1排出消声器38进行汇合。由此,注入通路47接近于接受第1排出消声器38的热的第1缸室25,能够利用在注入通路47中流通的液态制冷剂提高第1缸室25的冷却效果。
进而,将注入通路47与第1缸室25之间连结的连通路49的长度变短,因此能够将在连通路49中流通的液态制冷剂的流动阻力抑制为较少,能够确保从连通路49朝第1缸室25供给的液态制冷剂的注入量。因而,能够提高第1缸室25的冷却效果,密闭型压缩机1的可靠性提高。
[第2实施方式]
图3A公开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将液态制冷剂从注入通路47朝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的双方供给。
即便是浸渍在润滑油中的第2缸18,也无法避免受到在第2缸室28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的热影响。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向第2缸室28供给液态制冷剂以便可靠地进行第2缸室28的冷却。
具体而言,中间分隔板19的连通路49具有使注入通路47的末端与第1缸室25之间连通的第1通路部50、以及使注入通路47的末端与第2缸室28之间连通的第2通路部51。
第1通路部50形成于位于第1缸17侧的一方的板构件46a,并沿着板构件46a的厚度方向立起。第2通路部51以跨在一方的板构件46a与另一方的板构件46b之间的方式立起。第2通路部51由形成于一方的板构件46a的第1部分51a以及形成于另一方的板构件46b的第2部分51b构成。
第1部分51a将注入通路47的末端和与另一方的板构件46b重合的一方的板构件46a的对置面52之间连结。第1部分51a具有在一方的板构件46a的对置面52上开口的第1开口端51c。
第2部分51b具有小径部53以及大径部54。小径部53朝第2缸室28开口,其口径形成为与第1通路部50相同。大径部54具有比小径部53大的口径。
进而,大径部54具有在与一方的板构件46a的对置面52重合的另一方的板构件的对置面55上开口的第2开口端51d。第2开口端51d与第1开口端51c相面对。第2开口端51d的开口面积大于第1开口端51c的开口面积。
在这样的构成中,当使中间分隔板19的板构件46a、46b相互重合时,在将注入通路47的末端与第2缸室28之间连结的连通路49的第2通路部51中,第1部分51a的第1开口端51c与第2部分51b的第2开口端51d相面对。由于第2开口端51d的开口面积大于第1开口端51c的开口面积,因此即便板构件46a、46b的位置偏移若干,也能够维持第1部分51a与第2部分51b的连通。
因而,能够避免在第1部分51a与第2部分51b的边界产生妨碍液态制冷剂的流动的流通阻力,能够确保从连通路49的第2通路部51朝第2缸室28供给的液态制冷剂的注入量。
进而,与第2缸室28相连的小径部53的口径和与第1缸室25相连的第1通路部50的口径彼此相等,因此尽管在比小径部53靠沿着液态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上游存在大径部54,也能够在最佳的定时朝第2缸室28注入适量的液态制冷剂。
[第3实施方式]
图3B公开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相比,连通路49的第2通路部51的构成不同。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2通路部51的第1部分51a的口径被设定为大于第2部分51b的口径。第1部分51a的口径遍及第1部分51a的全长为恒定。同样,第2部分51b的口径遍及第2部分51b的全长为恒定,并且与第1通路部50的口径相等。
因而,第1部分51a能够改称为口径比第2部分51b大的大径部,该大径部规定第1开口端51c。
根据这样的构成,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即便板构件46a、46b的位置偏移若干,也能够避免在第1部分51a与第2部分51b的边界产生妨碍液态制冷剂的流动的流通阻力。因此,能够确保从连通路49的第2通路部51朝第2缸室28供给的液态制冷剂的注入量。
并且,与第2缸室28相连的第2部分51b的口径和与第1缸室25相连的第1通路部50的口径彼此相等,因此尽管第1部分51a的口径大于第2部分51b的口径,也能够在最佳的定时朝第2缸室28注入适量的液态制冷剂。
[第4实施方式]
图4至图7公开第4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压缩机构部12的构成不同,除此以外的密闭型压缩机1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因此,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构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4是收纳于密闭容器10的压缩机构部12的截面图。在图4中,表示与图1相比较从沿着密闭容器10的周向的不同方向观察压缩机构部12的状态,因此未图示供液态制冷剂流通的注入通路47。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1排出阀机构60设置于第1轴承22的凸缘部23。第1排出阀机构60具备在凸缘部23开口的第1排出孔61、对第1排出孔61进行开闭的第1簧片阀62、以及对第1簧片阀62的最大开度进行规定的限位器63。
第1缸17的第1缸室25经由第1排出孔61与第1排出消声器38的第1消声室39连通。当在第1缸室25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达到预先确定的值时,第1簧片阀62使第1排出孔61打开。当第1排出孔61开放时,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从第1排出孔61朝第1消声室39排出。
第2排出阀机构65设置于第2轴承26的凸缘部27。第2排出阀机构65具备在凸缘部27开口的第2排出孔66、对第2排出孔66进行开闭的第2簧片阀67、以及对第2簧片阀67的最大开度进行规定的限位器68。
第2缸18的第2缸室28经由第2排出孔66与第2排出消声器40的第2消声室41连通。当在第2缸室28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达到预先确定的值时,第2簧片阀67使第2排出孔66打开。当第2排出孔66开放时,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从第2排出孔66朝第2消声室41排出。
如图5所示,在中间分隔板19的内部形成有引导通路70。引导通路70位于一方的板构件46a的对置面52与另一方的板构件46b的对置面55之间。排出通路70在中间分隔板19的内部与将第1消声室39与第2消声室41之间连结的排出通路71连通。
第3排出阀机构72设置于中间分隔板19的一方的板构件46a。第3排出阀机构72具备在板构件46a开口的第3排出孔73、对第3排出孔73进行开闭的第3簧片阀74、以及对第3簧片阀74的最大开度进行规定的限位器75。
中间分隔板19内部的引导通路70经由第3排出口73与第1缸室25相通。当在第1缸室25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达到预先确定的值时,第3簧片阀74使第3排出孔73打开。当第3排出孔73开放时,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从第3排出孔73朝引导通路70排出。
并且,第4排出阀机构77设置于中间分隔板19的另一方的板构件46b。第4排出阀机构77具备在板构件46b开口的第4排出孔78、对第4排出孔78进行开闭的第4簧片阀79、以及对第4簧片阀79的最大开度进行规定的限位器80。
中间分隔板19内部的引导通路70经由第4排出口78与第2缸室28连通。当在第2缸室28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达到预先确定的值时,第4簧片阀79使第4排出孔78打开。当第4排出孔78开放时,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从第4排出孔78朝引导通路70排出。
因此,在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引导通路70以及排出通路71向第1消声室39引导。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第1缸室25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从第1排出孔61直接向第1消声室39引导,并且从第3排出孔73经由引导通路70以及排出通路71向第1消声室39引导。即,在第1缸室25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从第1排出孔61以及第3排出孔73排出,因此供气体制冷剂通过的排出孔的开口面积的总和变大。
因此,即便在从第1缸室25排出的气体制冷剂的量变多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1排出孔61以及第3排出孔73时的压力损失,能够提高密闭型压缩机1的压缩性能。
在第2缸室28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从第2排出孔66经由第2消声室41以及排出通路71向第1消声室39引导,并且从第4排出孔78经由引导通路70以及排出通路71向第1消声室39引导。即,在第2缸室28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从第2排出孔66以及第4排出孔78排出,因此供气体制冷剂通过的排出孔的开口面积的总和变大。
因此,即便在从第2缸室28排出的气体制冷剂的量变多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2排出孔66以及第4排出孔78时的压力损失,能够提高密闭型压缩机1的压缩性能。
另一方面,图6是沿着图4的F6-F6线的截面图,公开了设置于中间分隔板19的一方的板构件46a的第3排出阀机构72与注入通路47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6所示,叶片82支承于第1缸17。叶片82能够在第1缸室25的径向上移动,并且经由未图示的弹簧被始终朝进入第1缸室25的方向弹性施力。叶片82的前端部82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第1辊36a的外周面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辊36a以叶片82为基准沿顺时针方向公转。
并且,叶片82与第1辊36a协作而将第1缸室25划分成吸入区域和压缩区域。吸入区域以及压缩区域的容积随着第1辊36a的偏心旋转而变化。将气体制冷剂向第1缸室25引导的吸入管29a,在与叶片82相邻的位置朝吸入区域开口。使在第1缸室25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排出的第3排出孔73,在与叶片82相邻的位置朝压缩区域开口。
如图6所示,在一方的板构件46a的对置面52上设置有收纳第3簧片阀74的凹部83。以包围第3簧片阀74的方式在对置面52上挖出凹部83。凹部83的一部分与叶片82的前端部82a以及吸入管29a和第1缸17连接的连接部位相面对。进而,凹部83与注入通路47在中间分隔板19的周向上相对地偏移,以便在中间分隔板19的一方的板构件46a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叠。
如图6所示,在将连结第1缸17的中心O2与叶片8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方向O3设为基准位置(0°)时,在第1辊36a从基准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公转了6°的位置上,第1辊36a的下端面开始从连通路49的开口端离开。由此,连通路49与第1缸室25连通,通过该连通路49引导至注入通路47的液态制冷剂被注入第1缸室25。
在第1辊36a从基准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公转规定角度的期间,连通路49维持与第1缸室25连通的状态。因此,从连通路49朝第1缸室25持续注入液态制冷剂,通过该液态制冷剂对在第1缸室25中被压缩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却。
在第1辊36a相对于基准位置的公转角度超过180°并达到210°的时期,第1辊36a的下端面开始堵塞连通路49的开口端。由此,对于第1缸室25的液态制冷剂的注入量逐渐减少。
当第1辊36a相对于基准位置的公转角度达到212°时,连通路49的开口端被第1辊36a的下端面完全堵塞。因此,对于第1缸室25的液态制冷剂的注入停止。该状态被持续至第1辊36a相对于基准位置的公转角度超过360°并达到6°。当第1辊36a的公转角度达到6°时,第1辊36a的下端面开始从连通路49的开口端离开,并重复与上述相同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在方向O4与方向O5之间规定的区域离开的位置上设置有引导通路70以及凹部83,该方向O4连结第1缸17的中心O2与第1辊36a从基准位置公转了270°的位置,该方向O5连结第1缸17的中心O2与第1辊36a从基准位置公转了285°的位置。
由此,通过在上述区域内设置注入通路47,能够使注入通路47朝第1缸室25开口的定时延迟。因此,从第1缸室25朝吸入管29a倒流的液态制冷剂的量减少,能够提高气体制冷剂的冷却效果以及压缩性能。
并且,能够在比连结第1缸17的中心O2与第1辊36a从基准位置公转了285°的位置的方向O5靠沿着第1辊36a的公转方向的前方设置第3簧片阀74。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由从第3簧片阀74的固定端G到第3排出孔73的中心的距离决定的第3簧片阀74的有效长度L1。因此,第3簧片阀74的提升量变得适当,能够将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从第3排出孔73排出时产生的损失抑制为较少。
基于上述情况,根据第4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密闭型压缩机1,能够提高对于第1缸室25以及第2缸室28的冷却效果,排出损失较少、高性能且可靠性较高。
在第4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连通路49设置于比注入通路47的中心线X1偏向第3排出孔73侧的位置。由此,能够确保第3簧片阀74的设置场所,并且能够使连通路49朝第1缸室25开口的定时进一步延迟,在使从第1缸室25朝吸入管29a倒流的液态制冷剂的量减少方面较有效。
图7公开了安装于第1轴承22的凸缘部23的第1簧片阀62与通过该第1簧片阀62开闭的第1排出孔61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上所述,通过第1簧片阀62使第1排出孔61开放,由此在第1缸室25中被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朝第1消声室39排出。
当将由从第1簧片阀62的固定端H到第1排出孔61的中心的距离决定的第1簧片阀62的有效长度设为L2时,上述第3簧片阀74的有效长度L1与第1簧片阀62的有效长度L2具有如下关系。
L1>0.7×L2……(1)
通过满足上述(1)式,能够充分地确保设置于中间分隔板19的一方的板构件46a的第3簧片阀74的有效长度L1。
基于该情况,能够使从第1缸室25通过第1排出孔61排出的气体制冷剂的排出流量与从第1缸室25通过第3排出孔73排出的气体制冷剂的排出流量的分配最佳化。因而,能够提供气体制冷剂的排出损失较少的高性能的密闭型压缩机1。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于专利请求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
符号的说明
1:密闭型压缩机;2:散热器;4:膨胀装置;5:蒸发器;10:密闭容器;11:电动机部;12:压缩机构部;17、18:缸(第1缸、第2缸);17a、17b:缸膛;19:中间分隔板;20:旋转轴;22:第1轴承;25、28:缸室(第1缸室、第2缸室);26:第2轴承;32a、32b:偏心部;33:中间轴部;36a、36b:辊(第1辊、第2辊);46a、46b:板构件;47:注入通路;49:连通路;P:循环路(制冷剂管);R:冷冻循环装置;Pa:注入管。

Claims (10)

1.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具备:
筒状的密闭容器;
压缩机构部,在上述密闭容器的内部对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及
电动机部,收纳于上述密闭容器,对上述压缩机构部进行驱动,
在该密闭型压缩机中,
上述压缩机构部包括:
多个缸,在上述密闭容器的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分别具有缸膛;
第1轴承以及第2轴承,将上述缸夹在之间地配置;
中间分隔板,夹设于上述缸之间,与上述第1轴承以及上述第2轴承协作而覆盖上述缸膛,由此规定朝上述缸的内部引导上述气体制冷剂的缸室;
旋转轴,由上述第1轴承以及上述第2轴承支承为旋转自如,具有收纳于上述缸室的多个偏心部以及以跨在上述偏心部之间的方式贯通上述中间分隔板的中间轴部,并且该旋转轴与上述电动机部连结;以及
多个辊,与上述旋转轴的上述偏心部的外周面嵌合,通过在上述缸室内进行偏心旋转来压缩上述气体制冷剂,
上述中间分隔板通过将沿着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分割的一对板构件相互层叠而构成,在一方的上述板构件设置被供给液态制冷剂的注入通路,并且在至少一个上述板构件设置使上述注入通路与至少一个上述缸室之间连通的连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中,
上述注入通路具有在一方的上述板构件的外周面上开口的开口端,在该开口端连接有供液态制冷剂流动的注入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还具备:
第1排出消声器,安装于上述第1轴承,在一方的上述缸室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被排出到该第1排出消声器;以及
第2排出消声器,安装于上述第2轴承,在另一方的上述缸室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被排出到该第2排出消声器,
排出到上述第2排出消声器的气体制冷剂被向上述第1排出消声器引导,并且在该第1排出消声器内与从一方的上述缸室排出到上述第1排出消声器的气体制冷剂汇合,
上述注入通路设置于一对上述板构件中的设置于上述第1排出消声器侧的上述板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中,
上述第1排出消声器在上述密闭容器内位于上述第2排出消声器的上方,并且上述第2排出消声器以及另一方的上述缸在上述密闭容器内浸渍于润滑油。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中,
上述连通路具有:
第1通路部,设置于上述中间分隔板的一方的上述板构件,使上述注入通路与一方的上述缸室之间连通;以及
第2通路部,跨越一方的上述板构件与另一方的上述板构件而设置,使上述注入通路与另一方的上述缸室之间连通,
上述第2通路部具有:
第1开口端,在与另一方的上述板构件重合的一方的板构件的对置面上开口;以及
第2开口端,在与一方的上述板构件的上述对置面重合的另一方的上述板构件的对置面上开口,
上述第1开口端以及上述第2开口端中的某一方的开口面积大于另一方的开口端的开口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中,
上述中间分隔板的一方的上述板构件具有:
排出孔,排出在一方的上述缸室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
簧片阀,对上述排出孔进行开闭;
凹部,收纳上述簧片阀;以及
引导通路,供从上述排出孔排出的气体制冷剂流入,
上述凹部以及上述注入通路在上述中间分隔板的周向上相对地偏移。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中,
上述中间分隔板的一方的上述板构件具有:
排出孔,排出在一方的上述缸室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
簧片阀,对上述排出孔进行开闭;
凹部,收纳上述簧片阀;以及
引导通路,供从上述排出孔排出的气体制冷剂流入,
上述凹部以及上述注入通路在上述中间分隔板的周向上相对地偏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中,
还具备叶片,该叶片在与上述辊的外周面能够滑动地接触的状态下,以能够朝进入上述缸室或者从上述缸室退出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缸,该叶片将上述缸室划分成吸入区域以及压缩区域,
当将连结上述缸的中心与上述叶片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中心的方向设为0°时,在从上述辊相对于上述缸的中心公转了270°的位置与上述辊相对于上述缸的中心公转了285°的位置之间的区域离开的位置上,设置上述凹部以及上述引导通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中,
上述引导通路与排出通路连接,该排出通路在上述中间分隔板的内部使上述第1排出消声器与上述第2排出消声器连通。
10.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具备:
循环路,供制冷剂进行循环,并且连接有散热器、膨胀装置以及蒸发器;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在上述蒸发器与上述散热器之间与上述循环路连接;以及
注入管,在上述散热器与上述膨胀装置之间从上述循环路分支,与上述密闭型压缩机的上述注入通路连通。
CN201780030886.6A 2016-05-20 2017-04-28 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Active CN1091542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1515 2016-05-20
JP2016101515 2016-05-20
PCT/JP2017/016966 WO2017199733A1 (ja) 2016-05-20 2017-04-28 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4297A true CN109154297A (zh) 2019-01-04
CN109154297B CN109154297B (zh) 2020-03-10

Family

ID=60326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0886.6A Active CN109154297B (zh) 2016-05-20 2017-04-28 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32898B2 (zh)
CN (1) CN109154297B (zh)
WO (1) WO201719973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4684A (zh) * 2019-08-21 2022-03-11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多级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15280017A (zh) * 2020-03-19 2022-11-01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11392A1 (ja) * 2017-12-07 2019-06-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ー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8697A (ja) * 2006-08-03 2008-0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多段回転式圧縮機
CN102132046A (zh) * 2008-08-29 2011-07-20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双汽缸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202266429U (zh) * 2011-10-20 2012-06-06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节能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CN103827500A (zh) * 2011-09-29 2014-05-28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封闭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WO2015033653A1 (ja) * 2013-09-05 2015-03-1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20150118091A1 (en) * 2013-10-29 2015-04-30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Rotary compressor with vapor injection system
JP2016037865A (ja) * 2014-08-05 2016-03-2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13087A (ja) * 1997-01-30 1998-08-11 Toshiba Corp 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JP6335057B2 (ja) * 2014-07-22 2018-05-30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8697A (ja) * 2006-08-03 2008-0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多段回転式圧縮機
CN102132046A (zh) * 2008-08-29 2011-07-20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双汽缸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103827500A (zh) * 2011-09-29 2014-05-28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封闭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202266429U (zh) * 2011-10-20 2012-06-06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节能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WO2015033653A1 (ja) * 2013-09-05 2015-03-1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20150118091A1 (en) * 2013-10-29 2015-04-30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Rotary compressor with vapor injection system
JP2016037865A (ja) * 2014-08-05 2016-03-2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4684A (zh) * 2019-08-21 2022-03-11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多级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14174684B (zh) * 2019-08-21 2023-05-05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多级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15280017A (zh) * 2020-03-19 2022-11-01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99733A1 (ja) 2017-11-23
JPWO2017199733A1 (ja) 2019-02-14
CN109154297B (zh) 2020-03-10
JP6732898B2 (ja) 2020-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6406B2 (en) Multi-stage compressor
CN109154297A (zh) 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US10890184B2 (en) Scroll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including injection port opening into suction chamber
JP2015129475A (ja) 電動圧縮機
US7581936B2 (en) Hermetically sealed compressor having oil supply mechanism based on refrigerant pressure
JP2019190302A (ja)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267360B2 (ja) 回転式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383599B2 (ja) 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2771322A (zh) 多级压缩系统
CN106194735A (zh) 旋转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JP6735662B2 (ja) 回転式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3087665B2 (ja) ロータリー圧縮機
CN107709784B (zh) 涡旋压缩机及空调装置
CN106640661B (zh) 旋转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12752934B (zh) 多级压缩系统
JP2019039620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20190002681A (ko) 밀폐형 압축기 및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CN112513466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JP6016924B2 (ja) ベーン型圧縮機
JP5493958B2 (ja) 圧縮機
JP7194877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0144728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4008324B (zh) 涡旋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7989131A (zh)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5962127A (zh)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