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7984B - 一种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47984B CN109147984B CN201810821283.4A CN201810821283A CN109147984B CN 109147984 B CN109147984 B CN 109147984B CN 201810821283 A CN201810821283 A CN 201810821283A CN 109147984 B CN109147984 B CN 1091479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ip
- shaped
- thermal fatigue
- fine
- impro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K—TECHNIQUE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RRADIATION DEVICES; GAMMA RAY OR X-RAY MICROSCOPES
- G21K1/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e.g. focusing or moderating
- G21K1/06—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e.g. focusing or moderating using diffraction, refraction or reflection, e.g. monochrom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 Preparing Plates And Mask In Photomechanical Process (AREA)
Abstract
一种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的方法,属于高强脉冲束源应用领域,适用于承受强热脉冲载荷的元件工作表面。元件工作表面由许多的垂直于表面的微细条状排列结构组成,则:其应力状态表现为小尺度效应特点,热应力显著减小;XFEL束在表层产生的二次电子大多会通过细条间隙逸出到元件表面之外,减小表层热量吸收;表层平均密度降低,XFEL穿透更深,减小表层温度梯度。因此,本发明方法从降低热应力、热吸收和温度梯度这三个方面同时产生作用,可显著降低元件表面热疲劳损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强脉冲束源应用领域,涉及一种通过在材料表面构建垂直于表面的微细条状排列结构,并利用其小尺度效应来提高材料表面耐热疲劳性能的方法,该发明适用于承受强束脉冲热载荷的元件工作表面。
背景技术
第四代X光源“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束(以下简称XFEL)具有强全相干性、超高亮度、超短脉冲宽度、超高准直性和高单色性等特点,其光路中的各种X射线光学元件表面要承受严重的热疲劳效应,表面很快失效,元件寿命很短。
XFEL光束应用时,必须要经过光路中的光栅、反射镜、凹面镜等各种X射线光学元件最终到达样品位置。由于XFEL的超高亮度和超短脉冲宽度特点,这些光学元件的表面都将承受严重的热疲劳效应,表面迅速产生裂纹并扩展,形成表面剥落损伤,最终造成元件失效。因此,解决XFEL光学元件表面热疲劳问题,是第四代光源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为了解决XFEL光学元件表面的热疲劳损伤问题,本发明将从减小表面热应力、降低表面的能量吸收率以及减小元件表面材料密度等方面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利用垂直于元件表面的微细条状排列结构来提高元件表面的耐热疲劳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元件表面对XFEL光束的热量吸收,并利用小尺度效应降低表面热应力,从而有效降低元件表面热疲劳效应,提高元件的耐热疲劳性能。
一种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元件的表面是由垂直于表面的微细条状结构单元(以下简称“细条”)平行排列而组成的微细条状排列结构(以下简称“条状排列结构”);微细条状结构的轴向或长度方向垂直元件的表面。
由元件表面材料形成许多的微细线条形状,并且以垂直于元件表面的方向按一定间隙密集排列,从而由大量的细条组成元件的实际表面。
进一步,微细条状结构单元材料选自现有相应元件的常规材料,如硅、碳、硅硼化物、钨、铂、金等材料。
进一步,所述微细条状结构单元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人的,如不规则形状、方形、圆形、六边形等。
进一步,每根微细条状结构的截面最大直线尺寸长度在5纳米至10微米的范围。
进一步,相邻微细条状结构之间存在1纳米至5微米范围的间隙。
进一步,微细条状结构长度方向不低于2微米;
进一步,整体条状排列结构的上端面可根据需要调节,如锯齿形,凹面型等。
进一步,在上述的结构上进一步提高耐强束脉冲热疲劳的方法为,在表面上条状排列结构上施加负电压,负电压绝对值越大效果越好,如-5000V~0V。
为了解决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性能的结构的制备方法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之别,如可以按如下三种路线实施:一种是将元件材料利用现有技术先制作出该种元件对应的常规光学功能几何表面(以下简称功能表面),然后利用光刻、催化刻蚀、等离子体刻蚀等现有的常规刻蚀技术在功能表面进行刻蚀,从而在元件表面刻蚀形成垂直于表面的微细条状排列;第二种是先将元件材料利用现有技术制作出该种元件的功能表面,然后利用气相生长、液相生长等现有的常规生长技术,在功能表面生长出垂直于表面的微细条状排列;第三种是先利用现有的常规刻蚀技术或生长技术,在元件材料表面刻蚀或生长而形成垂直于表面的微细条状排列,然后再利用现有技术制作出该种元件的功能表面;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元件工作表面是由许多的垂直于表面的微细条状排列结构组成,这将产生以下三种效果:第一,由于细条截面尺度在10微米以下,并且细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隙,空间上只剩下单点约束,所以其应力状态表现为小尺度效应特点。因此,当承受同样的温度梯度时,表层条状排列结构产生的热应力会比块体材料产生的热应力显著减小;第二,当XFEL光束入射元件进入表层后,在表层材料中产生大量的二次电子。由于表层是由许多条状结构组成,因此这些二次电子会很快逸出细条进入细条排列间隙,进而在电场作用下进一步逸出到元件表面之外进入真空中;第三,元件表面条状结构中的间隙的存在,使表层材料的平均密度进一步降低,从而使XFEL光束穿透深度更大,因此可进一步减小表层温度梯度。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微细条状结构中各个细条垂直于元件表面,因此可以同时具有减小热量吸收、减小温度梯度和减小热应力的作用。
(2)元件表层的条状结构通过现有的刻蚀技术或生长技术即可制做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硅表面利用金属催化刻蚀技术制备的硅微细条状排列结构的侧视扫描电镜图,其细条截面形状为不规则形状,细条截面尺度在300纳米左右;
图2是图1样品的俯视扫描电镜图。
图3是截面为规则形状(圆形)的条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由截面为方形的条状结构组成的光栅功能表面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采用的微细条状排列结构进一步说明。
元件表面在XFEL光束多次脉冲入射后,会在表面形成开裂、剥落等热疲劳损伤。针对这个问题,本发明通过在元件表面构建条状结构来替换元件表面通常的整体结构,从而可降低表面的热流吸收、减小温度梯度和循环热应力,提高耐热疲劳性。
一种利用微细条状排列结构提高强束脉冲光学元件表面耐热疲劳性能的方法,所述的微细条状结构是由许多的元件材料细条排列在一起组成,细条方向要采取垂直于元件表面的取向。所述元件材料是指目前常用的各种元件材料,主要有硅、碳、硅硼化物、钨、铂、金等材料。条状排列结构的制备可以用现有的常规刻蚀技术或生长技术,例如光刻、催化刻蚀、等离子体刻蚀等现有的常规刻蚀技术,或气相生长、液相生长等现有的常规生长技术。关于元件的功能表面,可以是在制备细条排列结构前先制备功能表面,也可以是先制备条状结构,然后再在该结构表面制作功能表面。以下用三个实施例来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微细条状结构由硅表面刻蚀而成。首先利用现有的“金属催化刻蚀技术”(具体工艺步骤详见本实施例最后),在n型低阻单晶硅表面刻蚀出垂直于表面的条状结构,硅细条的截面为不规则形状,截面尺度大约300纳米,平均间隙约为200纳米,细条长度大约3微米。该整体的条状排列结构上端面组成的反射镜,并在表面施加负电压(-300V),可承受1.5J/cm2的XFEL光束照射1500次脉冲,表面不产生热疲劳裂纹和剥落。
本实施例采用的“金属催化刻蚀技术”具体工艺步骤:如本例中催化金属采用“银”(即银催化刻蚀法)。将硅片放入HF和AgNO3的水溶液中,浸没时间在50秒左右,此时硅片表面均匀地沉积了一层Ag纳米颗粒。然后将沉积了Ag纳米颗粒的硅片取出再浸入到HF-H2O2-H2O刻蚀溶液中。其中HF的浓度选用5mol/升,而H2O2的浓度选用0.2mol/升,反应时间选用6分钟。最后,取出硅片并用HNO3浸泡10分钟以去掉表面Ag纳米颗粒,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并在烘箱中60℃左右烘干。
实施例2:
采用硅作基片,先将硅表面刻出光栅的功能几何表面,然后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光栅功能几何表面生长出直径为5纳米、长度为10微米、间隙为1纳米的圆柱型排列结构,纳米碳圆柱垂直于硅表面生长,截面形状为圆形。将该纳米碳管排列结构组成的光栅表面,并在表面施加负电压(-5000V),可承受5.0J/cm2的XFEL光束照射8000次脉冲,表面不产生热疲劳裂纹和剥落。
实施例3:
以硅硼化物(SiB3)为元件表面材料,利用光刻法在表面刻蚀出垂直于表面的条状结构。细条截面为方形,截面尺寸为10微米,细条间隙为5微米,细条长度为30微米。由该整体的条状排列结构上表面组成的凹面镜,表面不施加负电压,可承受2.5J/cm2的XFEL光束照射1000次脉冲,表面不产生热疲劳裂纹和剥落。如果表面施加-800V的负电压,则可承受3.0J/cm2的XFEL光束照射1500次脉冲,表面不产生热疲劳裂纹和剥落。
Claims (5)
1.一种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元件的表面是由垂直于表面的微细条状结构单元平行排列而组成的微细条状排列结构;微细条状结构的轴向或长度方向垂直元件的表面;表面的微细条状结构单元简称“细条”,组成的微细条状排列结构简称“条状排列结构”;
微细条状结构单元材料选自硅、碳、硅硼化物、钨、铂、金材料;每根微细条状结构的截面最大直线尺寸长度在5纳米至10微米的范围;相邻微细条状结构之间存在1纳米至5微米范围的间隙;微细条状结构长度方向不低于2微米。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条状结构单元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任意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条状结构单元的截面形状为不规则形状、方形、圆形、六边形的中的任意一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整体条状排列结构的上端面结构根据需要调节。
5.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提高耐强束脉冲热疲劳的方法为,在表面上条状排列结构上施加负电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1283.4A CN109147984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一种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1283.4A CN109147984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一种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47984A CN109147984A (zh) | 2019-01-04 |
CN109147984B true CN109147984B (zh) | 2020-03-27 |
Family
ID=64797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21283.4A Active CN109147984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一种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147984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41033A (en) * | 1996-12-18 | 1998-11-24 | Caterpillar Inc. | Process for improving fatigue resistance of a component by tailoring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profile, and article |
CN102971446A (zh) * | 2010-07-06 | 2013-03-13 | 斯奈克玛 | 用于涡轮叶片的、具有带间隔开的柱体的柱状结构的热障 |
CN103469144A (zh) * | 2013-08-23 | 2013-12-25 | 大连海事大学 | 一种高气孔率且具有等轴晶结构的热障涂层 |
CN103886919A (zh) * | 2014-03-26 | 2014-06-25 | 北京工业大学 | 利用叠片结构提高聚变堆内壁耐等离子体辐照性能的方法 |
-
2018
- 2018-07-24 CN CN201810821283.4A patent/CN1091479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41033A (en) * | 1996-12-18 | 1998-11-24 | Caterpillar Inc. | Process for improving fatigue resistance of a component by tailoring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profile, and article |
CN102971446A (zh) * | 2010-07-06 | 2013-03-13 | 斯奈克玛 | 用于涡轮叶片的、具有带间隔开的柱体的柱状结构的热障 |
CN103469144A (zh) * | 2013-08-23 | 2013-12-25 | 大连海事大学 | 一种高气孔率且具有等轴晶结构的热障涂层 |
CN103886919A (zh) * | 2014-03-26 | 2014-06-25 | 北京工业大学 | 利用叠片结构提高聚变堆内壁耐等离子体辐照性能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Tungsten surface morphology control and its thermal fatigue behavior under cyclic heat loading;Wang liang et al.;《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20180630;全文 * |
仿生表面微结构的热防护性能研究;张文龙;《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20130815;1-20 * |
仿生非光滑耦合模具的耐磨损和热疲劳性能研究;袁文琪 等;《热加工工艺》;20160331;全文 * |
叠片结构对铜抗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李曙丹 等;《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80531;全文 * |
表面纳米化处理后H13钢的热疲劳行为;汪宏斌 等;《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20060831;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47984A (zh) | 2019-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52532B (zh) |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三维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EP3440690B1 (de) | Energiefilterelement für ionenimplantationsanlagen für den einsatz in der produktion von wafern | |
DE4426347A1 (de) | Flaches Bauelement mit einem Gitternetz von Durchgangslöchern | |
US9324534B2 (en) | Cold field electron emitters based on silicon carbide structures | |
US20160298875A1 (en) | Surface structure for solar heat absorbers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 |
WO2005053037A1 (de) | Verfahren zur verminderung der reflexion an halbleiteroberflächen | |
CN111496384A (zh) | 一种脆性材料表面纳米孔阵列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 |
CN109147984B (zh) | 一种提高表面耐强束脉冲热疲劳的方法 | |
JP2004238713A (ja) | 構造体、光学デバイス、磁気デバイス、磁気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12217453U (zh) | 一种脆性材料表面纳米孔阵列的加工装置 | |
Yin et al. | Functional gradient films on aluminum alloy with high absorption efficiencies and damage thresholds for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applications | |
US9791774B2 (en) | Nanostencil mask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nanostencil mask | |
JP4641331B2 (ja) | ナノ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240038491A1 (en) | Ion implantation device with an energy filter and a support element for overlapping at least part of the energy filter | |
CN106835232B (zh) | 用于1064mm激光驱动飞片系统的飞片结构及制备方法 | |
CN106794985A (zh) | 垂直对齐的GaAs半导体纳米线阵列的大面积制造方法 | |
WO2019109966A1 (zh) | 等离子体发生器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 |
JP5452861B2 (ja) | 周期的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界放射型電子源の製造方法 | |
DE102007056924A1 (de) | Strahlungs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 |
RU2413328C1 (ru) |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многоострийного эмиссионного катода | |
KR101399064B1 (ko) | 탄소나노튜브를 이용한 엑스선 발생장치의 음극부 모듈 제조방법 | |
WO2008056190A2 (en) | Ordered array of nano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 |
US8809110B2 (en) | High throughput parallel backside contacting and periodic texturing for high-efficiency solar cells | |
JP6560237B2 (ja) | 半導体可飽和吸収体ミラーの製造方法 | |
JP2023526596A (ja) | 追加的な熱エネルギー散逸表面領域を有するエネルギーフィルタを有するイオン注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