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0120B - 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30120B
CN109130120B CN201710450576.1A CN201710450576A CN109130120B CN 109130120 B CN109130120 B CN 109130120B CN 201710450576 A CN201710450576 A CN 201710450576A CN 109130120 B CN109130120 B CN 1091301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valve
angle seat
steam
plc control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05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30120A (zh
Inventor
李湘松
孙烨
孙俊
周世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Wek Precision Pa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Wek Precision Pa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Wek Precision Pa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Wek Precision Pa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057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30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30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0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30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0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 B29C45/7337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using gas or st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包括蒸汽机、注塑机及节能控制器;蒸汽机包括第一PLC控制部、蒸汽出口、第一角座阀、第二角座阀及第三角座阀;节能控制器包括第四角座阀、第五角座阀及第六角座阀;注塑机包括第二PLC控制部;第一PLC控制部与第二PLC控制部通讯连接,第二PLC控制部反馈模本体的开模或合模信息至第一PLC控制部;第一PLC控制部控制第二角座阀、第三角座阀或第一角座阀打开,向模本体内分别通入冷却水、蒸汽或空气。在第一壳体外设蒸汽出口,并在蒸汽机与模具之间连接节能控制器,便于蒸汽与冷却水通过不同的管体进入节能控制器及模具中,避免蒸汽与冷却水共用同一管体一冷一热带来的能源浪费。

Description

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模具成型技术领域,蒸汽机通常用于对模具的模本体进行加热或冷却。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蒸汽与冷水供应系统。蒸汽与冷水供应系统包括蒸汽机1及注塑机2。蒸汽机1包括第一壳体101、设于第一壳体101内的第一PLC控制部102、加热部103、冷却部104以及吹气部105,以及设于第一壳体101外表面的冷却水出口106及空气出口107;第一PLC控制部102分别连接加热部103、冷却部104及吹气部105,第一PLC控制部102分别控制加热部103产生蒸汽、冷却部104产生冷却水以及吹气部105吹出空气;冷却水出口106连通冷却部104,吹气部105连通空气出口107。注塑机2包括注塑本体21及模具22,注塑本体21包括第二PLC控制部211,模具22包括模本体221以及设于模本体221上的流体入口222及排气口223;第二PLC控制部211连接模本体221,控制模本体221开模或合模;流体入口222及排气口223分别连通模本体221。
当前的蒸汽机1中,加热部103产生的蒸汽以及冷却部104产生的冷却水均通过冷却水出口106流出,蒸汽及冷却水均通过一条相同的管体112通入到模本体221内部,蒸汽加热和冷却共用同一管道,在运行时,管道的一热一冷,造成能源损耗。并且,当完成模本体221的加热或冷却或排气后,需要人工切断对应蒸汽或冷却水或空气的供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包括:
蒸汽机,包括第一壳体、设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PLC控制部、加热部、冷却部和吹气部,以及设于第一壳体外表面的冷却水出口及空气出口;第一PLC控制部分别连接加热部、冷却部及吹气部,第一PLC控制部分别控制加热部产生蒸汽、冷却部产生冷却水以及吹气部吹出空气;冷却水出口连通冷却部,吹气部连通空气出口;以及
注塑机,包括注塑本体及模具,注塑本体包括第二PLC控制部,模具包括模本体以及设于模本体上的流体入口及排气口;第二PLC控制部连接模本体,控制模本体开模或合模;流体入口及排气口分别连通模本体;
蒸汽机还包括设于第一壳体外表面的蒸汽出口、设于蒸汽出口的第一角座阀、设于冷却水出口的第二角座阀以及设于空气出口的第三角座阀;蒸汽出口连通加热部;第一PLC控制部还分别连接第一角座阀、第二角座阀及第三角座阀;
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还包括节能控制器,节能控制器包括第二壳体、设于第二壳体内的控制器本体、设于第二壳体外表面的蒸汽入口、冷却水入口、空气入口以及流体出口,以及设于蒸汽入口的第四角座阀、设于冷却水入口的第五角座阀以及设于空气入口的第六角座阀;第一角座阀与第四角座阀之间通过第一管体连通;第二角座阀与第五角座阀之间通过第二管体连通;第三角座阀与第六角座阀之间通过第三管体连通;流体出口通过第四管体连通流体入口;
第一PLC控制部与第二PLC控制部通讯连接,第二PLC控制部反馈模本体的开模或合模信息至第一PLC控制部;若模本体开模,第一PLC控制部控制第二角座阀打开,冷却部产生的冷却水依次经冷却水出口、第二角座阀、第二管体、第五角座阀、冷却水入口、控制器本体、流体出口以及流体入口通入模本体内;当模本体内通入预设时间的冷却水后,第一PLC控制部控制第二角座阀关闭,第三角座阀打开,吹气部吹出的空气依次经空气出口、第三角座阀、第三管体、第六角座阀、空气入口、控制器本体、流体出口以及流体入口通入模本体内,并经排气口排出;若模本体合模,第一PLC控制部控制第一角座阀打开,加热部产生的蒸汽依次由蒸汽出口、第一角座阀、第一管体、第四角座阀、蒸汽入口、控制器本体、流体出口以及流体入口通入模本体内。
利用蒸汽机现有内部管路设计,在第一壳体外部开设蒸汽出口,蒸汽出口与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的加热部连通,而蒸汽机第一壳体外原本设置的冷却水出口与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的冷却部连通,并在蒸汽机与模具之间连接节能控制器,便于蒸汽出口与冷却水出口分设于第一壳体后,蒸汽与冷却水通过不同的管体进入节能控制器及模具中,避免由于蒸汽与冷却水共用同一管体,一冷一热带来的能源浪费。同时,通过通讯连接的第一PLC控制部及第二PLC控制部,第一PLC控制部根据第二PLC控制部反馈的信息,在预设时间内及时通入蒸汽或冷却水或空气,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切断对应蒸汽或冷却水或空气的供应。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实施例中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蒸汽机;2、注塑机;3、节能控制器;101、第一壳体;102、第一PLC控制部;103、加热部;104、冷却部;105、吹气部;106、冷却水出口;107、空气出口;108、蒸汽出口;109、第一角座阀;110、第二角座阀;111、第三角座阀;112、管体;21、注塑本体;22、模具;211、第二PLC控制部;221、模本体;222、流体入口;223、排气口;301、第二壳体;302、控制器本体;303、蒸汽入口;304、冷却水入口;305、空气入口;306、流体出口;307、第四角座阀;308、第五角座阀;309、第六角座阀;310、第一管体;311、第二管体;312、第三管体;313、第四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包括:蒸汽机11、模具222及节能控制器33。蒸汽机11用于产生蒸汽以对模具222进行加热,或用于向模具222中通入冷却水对模具222进行冷却,或用于通入空气,并将空气吹出以吹干整个系统中的多个管体。
蒸汽机11包括第一壳体101、第一PLC控制部102、加热部103、冷却部104和吹气部105,以及设于第一壳体101外表面的冷却水出口106及空气出口107;第一PLC控制部102分别连接加热部103、冷却部104及吹气部105,第一PLC控制部102分别控制加热部103产生蒸汽、冷却部104产生冷却水以及吹气部105吹出空气;冷却水出口106连通冷却部104,吹气部105连通空气出口107。其中,加热部103、冷却部104和吹气部105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本例不再详述。第一PLC控制部102控制加热部103产生蒸汽、或控制冷却部104产生的冷却水以及控制吹气部105吹出空气的控制原理为现有技术,本例中也不详述。针对现有技术中,加热部103产生的蒸汽与冷却部104产生的冷却水经过同一管体通入模具22造成能源损耗的缺陷,根据蒸汽机1内部加热部103及冷却部104原有结构设计,对蒸汽机1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蒸汽机1还包括设于第一壳体101外表面的蒸汽出口108、设于蒸汽出口108的第一角座阀109、设于冷却水出口106的第二角座阀110以及设于空气出口107的第三角座阀111;蒸汽出口108连通加热部103;第一PLC控制部102还分别连接第一角座阀109、第二角座阀110及第三角座阀111。
注塑机2包括注塑本体21及模具22,注塑本体21包括第二PLC控制部211,模具22包括模本体221以及设于模本体221上的流体入口222及排气口223;第二PLC控制部211连接模本体221,控制模本体221开模或合模;流体入口222及排气口223分别连通模本体221。其中,注塑本体21以及模具22的具体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例中不赘述。
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还包括节能控制器3,节能控制器3包括第二壳体301、设于第二壳体301内的控制器本体302、设于第二壳体301外表面的蒸汽入口303、冷却水入口304、空气入口305以及流体出口306,以及设于蒸汽入口303的第四角座阀307、设于冷却水入口304的第五角座阀308以及设于空气入口305的第六角座阀309。其中,节能控制器3为注塑领域节能控制器3,现有技术中,节能控制器3的结构如下:节能控制器3包括第二壳体301、设于第二壳体301内的控制器本体302、设于第二壳体301外表面的蒸汽入口303、冷却水入口304、空气入口305以及流体出口306,控制器本体302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同样本例中不再详述,本例中,在节能控制器3第二壳体301上原有的蒸汽入口303、冷却水入口304及空气入口305上分别设有第四角座阀307、第五角座阀308以及第六角座阀309。其中,第一角座阀109与第四角座阀307之间通过第一管体310连通;第二角座阀110与第五角座阀308之间通过第二管体311连通;第三角座阀111与第六角座阀309之间通过第三管体312连通;流体出口306通过第四管体313连通流体入口222。
其中,第一PLC控制部102与第二PLC控制部211通讯连接,第一PLC控制部102存储有程序,第二PLC控制部211内存储有程序。第二PLC控制部211内存储的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反馈模本体221的开模或合模信息至第一PLC控制部102;第一PLC控制部102存储的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若第二PLC控制部211反馈模本体221开模,第一PLC控制部102控制第二角座阀110打开,使冷却部104产生的冷却水依次经冷却水出口106、第二角座阀110、第二管体311、第五角座阀308、冷却水入口304、控制器本体302、流体出口306以及流体入口222通入模本体221内;当模本体221内通入预设时间的冷却水后,第一PLC控制部102控制第二角座阀110关闭,第三角座阀111打开,吹气部105吹出的空气依次经空气出口107、第三角座阀111、第三管体312、第六角座阀309、空气入口305、控制器本体302、流体出口306以及流体入口222通入模本体221内,并经排气口223排出;若第二PLC控制部211反馈模本体22合模,第一PLC控制部102控制第一角座阀109打开,加热部103产生的蒸汽依次由蒸汽出口108、第一角座阀109、第一管体310、第四角座阀307、蒸汽入口303、控制器本体302、流体出口306以及流体入口222通入模本体221内。
本例中,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运作原理如下:根据第一PLC控制部102的控制,加热部103、冷却部104及吹气部105分别产生模本体221加热用的蒸汽、模本体221冷却用的冷却水以及排气吹干管道用的空气。根据第二PLC控制部211的控制,模本体221进行开模及合模动作以及开模与合模之间的一系列动作。由于本例中,针对蒸汽机1、节能控制器3结构的改进,以及开模及合模两个工序进行改进,由此,运作原理的描述以改进点为基础进行详细描述。
要说明的是,第一角座阀109、第二角座阀110、第三角座阀111、第四角座阀307、第五角座阀308及第六角座阀309处于常闭状态。第二PLC控制部211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时间控制模本体221开模,并将开模的信号反馈至第一PLC控制部102,第一PLC控制部102接收到开模的信号后,第一PLC控制部102控制第二角座阀110打开,冷却部104产生的冷却水经过冷却水出口106流出,在冷却水的水压作用下,通过第二管体311与第二角座阀110连通的第五角座阀308在水压的作用下打开,冷却水依次经冷却水出口106、第二角座阀110、第二管体311、第五角座阀308、冷却水入口304、控制器本体302、流体出口306以及流体入口222通入模本体221内;冷却水对模本体221的冷却时间事先设置于第二PLC控制部211中存储,第一PLC控制部102根据第二PLC控制部211反馈的时间控制第二角座阀110打开的时间;当模本体221内通入预设时间的冷却水后,第一PLC控制部102控制第二角座阀110关闭,第三角座阀111打开,吹气部105吹出的空气经空气出口107流出,在空气压力作用下,通过第三管体312与第三角座阀111连通的第六角座阀309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打开,吹气部105吹出的空气依次经空气出口107、第三角座阀111、第三管体312、第六角座阀309、空气入口305、控制器本体302、流体出口306以及流体入口222通入模本体221内,吹干模本体221后空气经排气口223排出;空气对模本体221的吹干时间事先设置于第二PLC控制部211中存储,第一PLC控制部102根据第二PLC控制部211反馈的时间控制第三角座阀111打开的时间;第二PLC控制部211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时间控制模本体221合模,并将合模的信号反馈至第一PLC控制部102,第一PLC控制部102接收到合模的信号后,第一PLC控制部102控制第一角座阀109打开,加热部103产生的蒸汽经过蒸汽出口108流出,在蒸汽的压力作用下,通过第一管体310与第四角座阀307连通的第五角座阀308在蒸汽压力的作用下打开,加热部103产生的蒸汽依次由蒸汽出口108、第一角座阀109、第一管体310、第四角座阀307、蒸汽入口303、控制器本体302、流体出口306以及流体入口222通入模本体221内;蒸汽对模本体221的加热时间事先设置于第二PLC控制部211中存储,第一PLC控制部102根据第二PLC控制部211反馈的时间控制第一角座阀109打开的时间。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中,通入预设时间的冷却水后,再通入预设时间的空气吹干模本体221内的管体,后再通入蒸汽对模本体221进行加热。
利用蒸汽机1现有内部管路设计,在第一壳体101外部开设蒸汽出口108,蒸汽出口108与设置在第一壳体101内部的加热部103连通,而蒸汽机1第一壳体101外原本设置的冷却水出口106与设置在第一壳体101内部的冷却部104连通,并在蒸汽机1与模具22之间连接节能控制器3,便于蒸汽出口108与冷却水出口106分设于第一壳体101后,蒸汽与冷却水通过不同的管体进入节能控制器3及模具22中,避免由于蒸汽与冷却水共用同一管体,一冷一热带来的能源浪费。同时,通过通讯连接的第一PLC控制部102及第二PLC控制部211,第一PLC控制部102根据第二PLC控制部211反馈的信息,在预设时间内及时通入蒸汽或冷却水或空气,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切断对应蒸汽或冷却水或空气的供应。
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包括:
蒸汽机,包括第一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PLC控制部、加热部、冷却部和吹气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表面的冷却水出口及空气出口;所述第一PLC控制部分别连接所述加热部、冷却部及吹气部,所述第一PLC控制部分别控制所述加热部产生蒸汽、冷却部产生冷却水以及吹气部吹出空气;所述冷却水出口连通所述冷却部,所述吹气部连通所述空气出口;以及
注塑机,包括注塑本体及模具,所述注塑本体包括第二PLC控制部,所述模具包括模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模本体上的流体入口及排气口;所述第二PLC控制部连接所述模本体,控制所述模本体开模或合模;所述流体入口及排气口分别连通所述模本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机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表面的蒸汽出口、设于所述蒸汽出口的第一角座阀、设于所述冷却水出口的第二角座阀以及设于所述空气出口的第三角座阀;所述蒸汽出口连通所述加热部;所述第一PLC控制部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角座阀、第二角座阀及第三角座阀;
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还包括节能控制器,所述节能控制器包括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控制器本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外表面的蒸汽入口、冷却水入口、空气入口以及流体出口,以及设于所述蒸汽入口的第四角座阀、设于所述冷却水入口的第五角座阀以及设于所述空气入口的第六角座阀;所述第一角座阀与所述第四角座阀之间通过第一管体连通;所述第二角座阀与所述第五角座阀之间通过第二管体连通;所述第三角座阀与所述第六角座阀之间通过第三管体连通;所述流体出口通过第四管体连通所述流体入口;
所述第一PLC控制部与所述第二PLC控制部通讯连接,所述第二PLC控制部反馈所述模本体的开模或合模信息至所述第一PLC控制部;若所述模本体开模,所述第一PLC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角座阀打开,所述冷却部产生的冷却水依次经冷却水出口、第二角座阀、第二管体、第五角座阀、冷却水入口、控制器本体、流体出口以及流体入口通入所述模本体内;当所述模本体内通入预设时间的冷却水后,第一PLC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角座阀关闭,所述第三角座阀打开,所述吹气部吹出的空气依次经空气出口、第三角座阀、第三管体、第六角座阀、空气入口、控制器本体、流体出口以及流体入口通入所述模本体内,并经所述排气口排出;若所述模本体合模,所述第一PLC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角座阀打开,所述加热部产生的蒸汽依次由蒸汽出口、第一角座阀、第一管体、第四角座阀、蒸汽入口、控制器本体、流体出口以及流体入口通入所述模本体内。
CN201710450576.1A 2017-06-15 2017-06-15 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 Active CN109130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0576.1A CN109130120B (zh) 2017-06-15 2017-06-15 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0576.1A CN109130120B (zh) 2017-06-15 2017-06-15 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0120A CN109130120A (zh) 2019-01-04
CN109130120B true CN109130120B (zh) 2021-04-02

Family

ID=64829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0576.1A Active CN109130120B (zh) 2017-06-15 2017-06-15 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3012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52951A1 (ja) * 2008-11-06 2010-05-14 三菱重工プラスチッ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装置の金型温度調節回路及び熱媒体の排出方法
CN202088338U (zh) * 2011-03-31 2011-12-28 三威塑胶制品(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模具温度升降控制系统
CN204340144U (zh) * 2014-12-24 2015-05-20 天津市久跃科技有限公司 高光无痕注塑系统
CN204622517U (zh) * 2015-02-06 2015-09-09 滁州市杰伦特模具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变模温汽车部件注塑模具
CN205130315U (zh) * 2015-09-30 2016-04-06 合联胜利光电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框体模具水路改进结构
CN106738729A (zh) * 2016-12-14 2017-05-31 宁波市百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模温机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7267A (zh) * 2007-11-02 2008-04-09 山东大学 一种高光无熔痕塑料模具温度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52951A1 (ja) * 2008-11-06 2010-05-14 三菱重工プラスチッ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装置の金型温度調節回路及び熱媒体の排出方法
CN202088338U (zh) * 2011-03-31 2011-12-28 三威塑胶制品(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模具温度升降控制系统
CN204340144U (zh) * 2014-12-24 2015-05-20 天津市久跃科技有限公司 高光无痕注塑系统
CN204622517U (zh) * 2015-02-06 2015-09-09 滁州市杰伦特模具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变模温汽车部件注塑模具
CN205130315U (zh) * 2015-09-30 2016-04-06 合联胜利光电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框体模具水路改进结构
CN106738729A (zh) * 2016-12-14 2017-05-31 宁波市百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模温机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0120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33179U (zh) 一种速冷速热模温机
CN110725768A (zh) 一种低温环境下的发动机预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130120B (zh) 蒸汽与冷水供应自动转换控制系统
CN205238498U (zh) 一种模具温度控制系统
CN108266789A (zh) 一种壁挂炉系统
CN105650834A (zh) 一种双热源空调机组防冷风的控制方法
CN105666780A (zh) 一种高光注射成型工艺
CN201389958Y (zh) 控制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系统
CN208646086U (zh) 波纹管生产用模具
CN108454045A (zh) 一种塑胶模具快速加热装置
CN106567234A (zh) 一体式加热和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它的干衣机
CN110514050B (zh) 一种具有补充热源的多级换热系统
CN206817955U (zh) 一种白模涂料烘干用热风系统
CN207789540U (zh) 一种数字化自动快速成型机的双阀加热控制系统
CN106738729A (zh) 模温机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205949826U (zh) 压铸专用高温模具温控机
CN214582104U (zh) 一种真空干燥柜混合式层板加热系统
CN216245523U (zh) 一种排蜡炉内循环冷却系统
CN205818382U (zh) 一种模具冷却系统
CN110385959A (zh)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
CN211074651U (zh) 橡胶挤出机的温控系统
CN214491250U (zh) 热空气定型管路加工装置
CN221049076U (zh) 一种基于氮气硫化工艺的硫化机集成阀组
CN214419661U (zh) 烘胎房的智能温度循环控制系统
CN217318861U (zh) 一种bops片材多工位成型机的冷却循环水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utomatic switching control system for steam and cold water supply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2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Huizhou branch

Pledgor: HUIZHOU WEK PRECISION PAR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1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