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0521B - 试管管理装置、试管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试管管理装置、试管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0521B
CN109100521B CN201710469042.3A CN201710469042A CN109100521B CN 109100521 B CN109100521 B CN 109100521B CN 201710469042 A CN201710469042 A CN 201710469042A CN 109100521 B CN109100521 B CN 109100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tube
bracket
tested
press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690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00521A (zh
Inventor
胡力坚
刘元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690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05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0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0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00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0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试管管理装置,用以检测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试管及旋转所述试管以扫描所述试管上的样本条码,所述试管管理装置包括识别组件、处理器及旋转组件,所述识别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所述试管,并发送信号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识别组件发送的信号,并根据所述信号判断所述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所述试管,所述旋转组件用于转动所述待测试管位的试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试管管理方法和样本分析仪。本发明提高了样本检测的效率、节省空间和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试管管理装置、试管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试管管理装置、试管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和科研试验技术领域中,通常具有大量的样本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分析。对于带自动运样装置且能进行连续样本检测的样本分析仪,通常都设有试管有无检测装置,有的样本分析仪还带有试管旋转装置,以实现试管条码旋转扫描的功能。然而,现有的样本分析仪通常采用独立的试管有无检测装置来实现试管有无检测功能,另外采用独立试管旋转装置来实现试管条码旋转扫描功能,如运样装置先将试管运送至试管有无检测区域,进行试管有无检测,再将试管运送至试管条码旋转扫描区域,进行试管条码扫描。由于采用两套独立装置分别实现试管有无检测和试管旋转功能,且试管有无检测区域和试管条码旋转扫描区域在不同的位置,这样使得样本检测耗时较长、样本分析仪成本相对较高,且不利于样本分析仪的小型化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提高了样本检测的效率、节省空间和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试管管理装置,用以检测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试管及旋转所述试管以扫描所述试管上的样本条码,所述试管管理装置包括识别组件、处理器及旋转组件,所述识别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所述试管,并发送信号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识别组件发送的信号,并根据所述信号判断所述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所述试管,所述旋转组件用于转动所述待测试管位的试管。
其中,所述识别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感应器及抵压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抵压件朝向所述待测试管位运动,所述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抵压件是否抵接至所述试管,并发送信号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感应器发送的信号。
其中,所述识别组件还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运动,所述抵压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感应器通过感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判断所述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所述试管。
其中,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一感应件,所述感应器通过感应所述第一感应件的位置变化来感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活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活动端驱动所述第二支架运动。
其中,所述识别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以驱动所述第一支架运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之间的第三折板,所述第三折板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之间还设有连杆,所述连杆贯穿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杆外围。
其中,所述第一折板设于靠近所述待测试管位的一侧,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折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折板远离所述第三折板的一端设有所述抵压件,所述第一折板还设有开孔,以使所述样本条码被扫描。
其中,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二感应件位于所述感应器远离所述待测试管位的一侧,所述第二感应件用以检测所述抵压件是否处于预设的初始位置。
其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抵压件设于所述待测试管位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以带动所述试管旋转。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还包括运样装置及条码读取装置,所述运样装置包括试管架,所述试管架具有多个试管位,所述试管位用以放置试管,所述运样装置用以运送所述试管架,以使待测试管位位于所述条码读取装置的读取范围内,所述条码读取装置用以扫描所述试管壁上的样本条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试管管理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包括
在所述识别组件检测所述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所述试管前,判断所述抵压件是否设于预设的初始位置,若所述抵压件不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抵压件至所述初始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试管管理装置,通过感应器感应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运动,以识别所述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试管,在待测试管位存在试管的情况下,所述试管管理装置对待测试管位上的试管旋转扫描,以识别试管上的样本条码,本申请提供的样本分析仪只需一个感应器即可实现抵压件的初始位置的判断和检测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试管,结构简单,所用的传感器少,节省成本。而且,本申请提供的样本分析仪在待测试管位(在一个位置)实现了试管有无检测和试管旋转扫描的功能,将检测试管有无的结构和旋转扫描试管的结构集中化,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减少样本检测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样本分析仪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样本分析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样本分析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装置局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装置检测有试管时状态效果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装置检测无试管时状态效果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装置的抵压件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方法中判断抵压件是否在初始位置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方法中检测待测试管位有无试管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方法中检测待测试管位有无试管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方法中旋转试管及扫描样本条码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装置中样本条码设于条码读取范围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装置中旋转组件将样本条码设于条码读取范围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样本分析仪1,包括试管管理装置4、运样装置3、检测装置2及条码读取装置5。条码读取装置5安装于所述检测装置2上。所述运样装置3设于检测装置2朝向用户的一侧(图1中Y1方向)。所述运样装置3包括待检测区31、已检测区33及设于待检测区31和已检测区33之间的检测区32。所述检测装置2及条码读取装置5设于与检测区32相对应的位置,且条码读取装置5靠近所述待检测区31。所述检测装置2靠近已检测区33。所述运样装置3用于运送设于待检测区31的试管架90,试管架90用于放置试管91,试管91内装有样本,试管91的外壁贴有样本条码。所述运样装置3先运送试管91(沿X1方向)到与条码读取装置5对应的扫描位进行样本条码扫描,再运送到检测装置2的吸样位进行吸样和检测,最后将进行样本检测后的试管91运送到已检测区33。
所述试管架90具有多个试管位,所述试管位用以放置试管91。所述试管管理装置4用以检测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及旋转所述试管91以使所述试管91上的样本条码被所述条码读取装置5扫描到。本申请所述的待测试管位92是指用于检测试管有无和条码读取的位置,随着试管架90的移动,试管架上的每个试管位将逐一送至待测试管位92,进行试管有无检测及在有试管时进行试管条码扫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待测试管位是一个试管位,且相对于所述条码读取装置5位置不变。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试管管理装置4,用以检测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及旋转所述试管91以扫描所述试管91上的样本条码。所述试管管理装置4包括识别组件41、处理器(未图示)及旋转组件44。所述识别组件41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所述试管91,并发送信号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识别组件41发送的信号,并根据所述信号判断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所述试管91。所述旋转组件44用于转动所述试管91。可选地,所述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识别组件41以控制所述识别组件41检测下一个待测试管,或发送转动信号至所述旋转组件44,所述旋转组件44接收所述转动信号以转动所述试管91。可选地,所述旋转组件44可以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发送的转动信号后开始转动,也可以一直保持旋转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试管管理装置4中,所述识别组件41具有识别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的功能,避免了样本分析仪对试管架90空位进行样本检测,这样节省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此外,待测试管位92具有试管91时,所述识别组件41抵接于试管91,为试管91一侧提供抵持力,以便于所述旋转组件44带动所述试管91转动时,所述试管91能够稳定转动。这样的结构结构设计实现在一个位置实现试管91有无检测、旋转和样本条码扫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请参阅图4,所述识别组件41包括第一驱动件410、感应器420及抵压件430。所述第一驱动件410用于驱动所述抵压件430朝向所述待测试管位92运动。所述感应器420用于通过感应所述抵压件430是否抵接至所述试管91,并发送信号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来判断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所述试管91。
本实施例中,在检测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时,通过检测所述抵压件430在运动过程中是否抵接至试管91,即可判断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若所述待测试管位92存在试管91,那么所述抵压件430可以抵接至所述试管91,在试管91旋转时,所述抵压件430抵接至所述试管91,可辅助所述试管91旋转和提高所述试管91的旋转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识别组件41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检测出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如当所述待测试管位92存在试管91时,所述待测试管位92所承受的重量会增加,或者当所述待测试管位92存在试管91时,试管91或样本会对光场、电场、磁场、温度场、位移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等等,通过在所述识别组件41上设置相应的传感器等即可检测出所述待测试管位92上是否存在试管91,相应的传感器可以为光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本申请对于检测出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的具体方法不做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件410用以驱动所述抵压件430朝向或远离所述待测试管位92运动,第一驱动件410的传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气压传动及液压传动等。其中,机械传动包括滑动螺旋传动、滚动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多点啮合柔性传动等。带/链传动主要包括V带传动、多楔带传动、平带传动、同步带传动等。齿轮传动主要包括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圆弧圆柱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渐开线圆柱齿轮行星传动、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销齿传动、活齿传动等。
可选的,所述抵压件430可以为滚轮,所述滚轮可绕滚轮轴自由转动。当所述待测试管位92存在试管91时,所述滚轮的周面接触所述试管91的外壁,所述试管91转动可带动所述滚轮转动。所述抵压件430还可以是滚轴、滚珠等,以便于所述抵压件430抵接至所述试管91时,减少对试管91旋转的阻力。
可选的,所述抵压件430上还可以设置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抵压件430转动,以带动所述试管91转动,安装有驱动装置的抵压件430可以作为所述旋转组件44,或者辅助所述旋转组件44带动所述试管91转动。
所述识别组件41还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架411和第二支架412。所述第一驱动件410驱动所述第一支架411或所述第二支架412运动。所述抵压件430设于所述第二支架412。所述感应器420通过感应所述第一支架411与所述第二支架412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判断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所述试管91。
可选的,所述感应器420设于所述第一支架411上,所述第二支架412上设有第一感应件421,所述感应器420通过感应所述第一感应件421的位置变化来感应所述第一支架411与所述第二支架412的相对运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感应件421也可以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411上,所述感应器420固定于第二支架412上。
第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识别组件41包括固定支架413。所述第一驱动件410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413,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411以驱动所述第一支架411运动。所述第一支架411和所述第二支架412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413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支架412与所述固定支架413滑动连接。抵压件430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412,且设于所述第二支架412与所述待测试管位92之间。为了便于描述,所述第一支架411为滑动支架411,第二支架412为滚动支架412。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滚动支架4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折板4121、第二折板4122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折板4121与所述第二折板4122之间的第三折板4123和第四折板4124。所述滚动支架412具有收容腔4125,所述第一折板4121、所述第二折板4122和所述第四折板4124形成所述收容腔4125的侧壁。所述收容腔4125的侧壁具有一个缺口4126,所述缺口4126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410,所述第三折板4123形成所述收容腔4125的底壁,所述第三折板4123与所述固定支架413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支架411设于所述收容腔4125内,所述滑动支架411具有连接部4111,所述连接部4111从所述缺口4126伸出,与所述第一驱动件410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支架411收容于滚动支架412形成的收容腔4125里,固定支架413将第一驱动件410、滑动支架411和滚动支架412固定于检测装置2上,且第一驱动件410设于滑动支架411和滚动支架412的一侧,滑动支架411通过固定支架413的开口与第一驱动件410相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实现了通过检测滑动支架411和滚动支架412的相对运动来检测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的功能,还使得识别组件41的结构紧凑,充分利用了空间,空间排布合理,使得所述识别组件41占据空间小,促进样本分析仪小型化发展。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及图6,所述第一折板4121与所述第二折板4122之间设有连杆4127,所述连杆4127贯穿所述滑动支架411,所述滑动支架411可以相对于所述连杆4127滑动。所述连杆4127的延伸方向与导轨414的延伸方向一致,与所述第一驱动件410驱动所述滑动支架411运动的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支架411与所述第一折板4121之间设有弹性件4128,所述弹性件4128套设于所述连杆4127的外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第一折板4121设于靠近所述待测试管位92的一侧,所述弹性件4128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折板4121和滑动支架411,所述弹性件4128为压簧,装配时所述弹性件4128处于预压紧状态,具有预压紧力。在所述抵压件430抵接至所述试管91前,所述弹性件4128将所述滑动支架411抵接至所述第二折板4122。当所述抵压件430抵接至所述试管91后,所述滚动支架412受到所述试管91的阻力而停止运动,而所述滑动支架411受到第一驱动件410的驱动力,会朝向所述第一折板4121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弹性件4128被进一步压缩。这时,若关闭所述第一驱动件410的电源,所述滑动支架411不再受到第一驱动件410朝向所述第一折板4121(朝向待测试管位92)的驱动力,在弹性件4128的推力作用下将朝向第二折板4122运动,该弹性件4128的推力可以使所述滑动支架411运动到与第二折板4122抵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410可以通过驱动所述滑动支架411,以带动所述滚动支架412和抵压件430运动。同时,满足此条件:所述抵压件430抵接至所述试管91前,所述滑动支架411与所述滚动支架412相对静止,所述抵压件430抵接至所述试管91后,所述滑动支架411与所述滚动支架412相对运动。原因在于,所述抵压件430抵压至所述试管91前,滑动支架411和滚动支架412之间具有弹簧弹力,该弹力使得滑动支架411远离滚动支架412的第一折板4121而靠近第二折板4122,在滚动支架412不受外力时,滑动支架411始终远离滚动支架412的第一折板4121,靠近第二折板4122。所以在滚动支架412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滑动支架411和滚动支架412相对静止,滑动支架411和滚动支架412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朝向或远离所述待测试管位92运动。当所述抵压件430抵接至所述试管91后,所述试管91对所述抵压件430产生阻力以阻碍所述抵压件430运动,则滚动支架412无法再朝向所述待测试管位92方向运动,而滑动支架411在第一驱动件410驱动下继续朝向待测试管位92方向移动,这种情况下,滑动支架411会远离滚动支架412的第二折板4122而向第一折板4121靠近,弹簧会被滑动支架411和滚动支架412进一步压缩,使得所述滑动支架411与所述滚动支架412相对运动。由此,可以在所述滑动支架411和滚动支架412朝向所述待测试管位92运动过程中,通过判断所述滑动支架411与所述滚动支架412之间是否产生相对运动来判断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410可以包括第一步进电机4101、多个同步带轮4102及绕在多个同步带轮4102上的环形同步齿形带4103。所述滑动支架411连接于所述环形同步齿形带4103,所述第一步进电机4101驱动一个同步带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环形同步齿形带4103运动,所述环形同步齿形带4103运动带动所述滑动支架411运动。所述同步带轮4102可以绕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滑动支架411朝向或远离所述待测试管位92运动(沿Y2或Y1方向)。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410的动力源还可以是气缸、电磁铁等。
可选的,请参阅图4~图6,所述固定支架413的一端设有直线滑轨,直线滑轨包括导轨414和滑块415,所述滑块415可沿所述导轨414滑动。所述滚动支架412的第三折板4123连接于滑块415,所述导轨41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抵压件430的运动方向一致(即图2中Y1和Y2方向),所述第一驱动件410带动所述滚动支架412和抵压件430运动时,所述滑块415沿着所述导轨414运动。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折板4121设于靠近所述待测试管位92的一侧,所述弹性件4128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折板4122和滑动支架411之间,所述弹性件4128为拉簧,装配时所述弹性件4128处于预拉伸状态,具有预拉伸力。可以理解地,本实施方式中的拉簧与上一实施方式中的压簧具有一样的作用,本实施方式中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4128可以是弹簧、弹性橡胶、弹性塑料等弹性元件或带弹性元件的缓冲器,或空气压缩缓冲器。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4128提供了将所述滑动支架411与所述第二折板4122抵接,与所述第一折板4121保持一定间隔的弹性力,该弹性力也可以用磁铁同性相斥或异性相吸的磁力代替,还可以采用磁铁与可被磁铁吸合金属产生的磁吸力代替。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滚动支架412上设有延伸部431。固定支架413设于所述试管91上方时,所述延伸部431的延伸方向为垂直方向(图2中Z1、Z2方向)。所述延伸部431设于固定支架413与所述待测试管位92之间,所述延伸部431还包括朝向所述待测试管位92方向的弯折部432,所述抵压件430固定于所述弯折部432上,所述抵压件430可以通过转轴固定于所述弯折部432,所述抵压件430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绕所述转轴自由转动,所述转轴沿垂直方向贯穿所述弯折部432,以使所述抵压件430的旋转面与所述试管91壁抵接,所述试管91转动可以带动所述抵压件430旋转或者所述抵压件430转动可以带动所述试管91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抵压件43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抵压件430设于所述延伸部431的相对两侧,所述延伸部431设有开孔433,以使所述样本条码在所述试管91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开孔433被条码读取装置5扫描。为了避免阻挡所述条码读取装置5读取所述样本条码,除了所述抵压件430和所述延伸部431的部分结构,所述第一驱动件410、固定支架413、滑动支架411、感应器420均设于所述开孔433的上方。
可选地,请参阅图4,感应器420可以是对射式的光电传感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设有感应区。当第一感应件421设于感应区内时,第一感应件421阻碍了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所述感应器420发送第一信号至处理器,当第一感应件421设于感应区外时,所述感应器420发送第二信号至处理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件421位于滚动支架412上,所述第一感应件421的作用是检测滚动支架412与滑动支架411的相对运动。
可选地,感应器420还可以是反射式的光电传感器,发射器和接收器设于同一侧。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8及图9,所述感应器420固定于所述滑动支架411上,所述第一感应件421设于所述感应器420朝向所述待测试管位92的一侧,且固定于所述滚动支架412上。当所述滑动支架411与所述滚动支架412相对静止时,所述第一感应件421设于感应区之外。当所述滑动支架411朝向所述待测试管位92运动,且与所述滚动支架412相对运动时,所述第一感应件421移动至感应区内。当所述第一感应件421移动至感应区内时,关闭所述第一驱动件410的电源,所述弹性件4128的压紧力或拉伸力会使得所述滑动支架411朝向所述第二折板4122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感应件421移动至感应区之外。
在沿着所述感应器420与所述第一感应件421连线方向(Y1方向)上看,所述第一感应件421与所述感应器420相间隔,以使所述滑动支架411与所述滚动支架412相对静止时,所述第一感应件421位于所述感应区之外,所述第一感应件421与所述感应器420之间的间隙很小,以便于当试管91对所述抵压件430的作用力很小时,所述滑动支架411与所述滚动支架412相对位移很小,这样所述第一感应件421也可以位于所述感应器420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请参阅图4及图10,所述固定支架413上设有第二感应件422,所述第二感应件422位于所述感应器420远离所述待测试管位91的一侧,所述第二感应件422用以检测所述抵压件430是否处于预设的初始位置。具体而言,所述抵压件430从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待测试管位92运动,以检测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第二感应件422可以固定于固定支架上,且当所述第二感应件422设于感应区内时,所述抵压件430位于初始位置;当第一驱动件410驱动所述滑动支架411朝向所述待测试管为92运动时,所述第二感应件422设于感应区之外。
可选的,基于上述实施例,请参阅图7,所述旋转组件44包括第二驱动件441和转动件442,所述转动件442与所述抵压件430设于所述待测试管位92的相对两侧。当所述待测试管位92存在试管91时,所述转动件442抵接至所述试管91外壁,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件441以带动所述转动件442转动,以驱动所述试管91旋转。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件441驱动所述转动件442转动过程中,所述转动件442的转动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本实施方式对于所述转动件442的转动角度和转动方向没有限制。
可选地,所述试管91的旋转角度大于等于360°,即所述试管91至少旋转一圈,实现所述样本条码至少被扫描到一次。
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441可以包括第二步进电机,还可以是其他的动力源。第二步进电机固定在步进电机固定板443上。在所述试管91被抵压件430抵压时,所述转动件442的旋转周面与所述试管91外壁相接触。优选的,所述转动件442的轴向与所述试管9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转动件442还可以是软性的橡胶轮或塑料轮,或者在金属轮外圈套设或粘接橡胶轮或塑料轮,这样可以增大所述转动件442与所述试管91外壁之间的转动摩擦力,从而增大所述第二驱动件441的传动效率。
可选的,所述转动件442连接于转轴和转轴固定板445上,通过联轴器444与步进电机441的转轴连接。将橡胶轮或塑料轮446套设或粘结与所述转动件442的外围,可以增加转动摩擦力。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组件44用以带动所述试管91转动,旋转组件44包括但不限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气压传动及液压传动等。其中,机械传动包括滑动螺旋传动、滚动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多点啮合柔性传动等。带/链传动主要包括V带传动、多楔带传动、平带传动、同步带传动等。齿轮传动主要包括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圆弧圆柱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渐开线圆柱齿轮行星传动、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销齿传动、活齿传动等。
本申请对于所述旋转组件44和所述识别组件41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定。具体而言,所述旋转组件44和所述识别组件41可以是两个相独立的装置,其中识别组件41通过固定支架413固定于检测装置2上,旋转组件44设于运样装置3上;也可以的,所述旋转组件44和所述识别组件41均固定在检测装置2上,或者,所述旋转组件44和所述识别组件41均固定在运样装置3上;还可以的,所述旋转组件44和所述识别组件41集成在一个装置中,例如,在抵压件430上设置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抵压件430转动,以带动所述试管91转动,为确保试管91的转动稳定性,还可以在试管91相对抵压件430的一侧,设置一个阻挡件,该阻挡件接触试管91,固定于运样装置3上,防止所述抵压件430在抵接至所述试管91时,使试管91倾斜或推翻试管91。
在第二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第一驱动件410a包括固定端413a和活动端414a。所述固定端413a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411a,所述活动端414a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412a,所述活动端414a驱动所述第二支架412a运动。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驱动件410a为气缸,气缸作为检测试管有无和压紧试管的动力源。所述第一支架411a固定于样本分析仪的检测装置2上,第一驱动件410a固定于第一支架411a上。所述第一驱动件410a的活动端414a可以相对于所述固定端413a朝向或远离所述待测试管位92运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二支架412a朝向或远离待测试管位92运动。此外,第二支架412a与第一支架411a活动连接,以使得第一支架411a与第二支架412a之间可以产生相对运动。
本实施例中,使用气缸作为动力源,这样当抵压件430a抵接至试管91时,气缸对第二支架412a的推力可以通过设置气缸的输入气压加以调整,以确保抵压件430a以合适的抵压力抵接试管91,以防止试管91受损。
具体为,所述第一支架411a设有直线滑轨,所述直线滑轨包括导轨416a和滑块415a,所述滑块415a可以沿所述导轨416a滑动,所述第一支架411a与导轨416a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12a与滑块415a连接,从而使第二支架412a与第一支架411a可以产生相对滑动。导轨416a和滑块415a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件410a的一侧,且第一感应件421a固定在第二支架412a上,第一感应件421a可以随第二支架412a以及抵压件430a一同运动。
可选地,感应器420a固定在第一支架411a上。感应器420a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区域为感应区。当第一感应件421a设于感应区内时,第一感应件421a阻碍了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所述感应器420a发送第一信号至处理器,当第一感应件421a设于感应区外时,所述感应器420a发送第二信号至处理器。第一感应件421a包括遮挡区422a和由缺口形成的非遮挡区423a。随着抵压件430a朝向试管位92运动,若待测试管位92没有试管91,感应区依次经过遮挡区422a、非遮挡区423a及遮挡区422a,这样所述处理器依次接收到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及第一信号,会产生有第二信号至第一信号的跳变。若待测试管位92有试管91,感应区依次经过遮挡区422a及非遮挡区423a,由于试管91对抵压件430a及第二支架412a的阻碍作用,感应区不会再次经过遮挡区422a,而是落在非遮挡区423a,这样所述处理器依次接收到第一信号及第二信号,不会产生有第二信号至第一信号的跳变。这样通过判断处理器是否接收到第二信号至第一信号的跳变,即可判断待测试管位92是否有试管91。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待测试管位92没有试管91,感应区可以依次经过非遮挡区423a、遮挡区422a及非遮挡区423a。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组件44a和所述识别组件41a可以设于待测试管位92的相对两侧。所述旋转组件44a的顶端和所述识别组件41a的顶端可以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组件44a与识别组件44a由一个支架相连接,以便于所述旋转组件44a通过所述识别组件41a固定于检测装置2上。所述旋转组件44a包括第二驱动件441a和转动件442a。所述转动件442a与所述抵压件430a设于待测试管位9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驱动件441a通过环形同步齿形带418a及同步带轮417a驱动转动件442a转动,以带动待测试管位91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441a可以固定于第一支架411a上,以减轻所述旋转组件44a一侧的重量,增加旋转组件44a的安装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试管管理装置4,通过感应器430感应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运动,以识别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在待测试管位92存在试管的情况下,所述试管管理装置4将待测试管位92上的试管进行旋转扫描,以识别试管上的样本条码,本申请提供的样本分析仪只需一个感应器即可实现抵压件430初始位置的判断和检测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结构简单,所用的传感器少,节省成本。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样本分析仪在待测试管位(在一个位置)实现了试管有无检测和试管旋转扫描的功能,将检测试管有无的结构和旋转扫描试管的结构集中化,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减少样本检测时间。
请参阅图12至图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试管91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样本分析仪,用以检测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并控制所述试管91旋转以扫描所述试管91上的样本条码,包括S100~S300,请参阅图12,具体为:
S100、所述识别组件41检测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所述试管91;
S200、若存在,则所述旋转组件44带动所述试管91旋转;
S300、若不存在,则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识别组件41检测下一个试管位是否存在所述试管91。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S100步骤、所述识别组件41检测所述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所述试管91前,应判断所述抵压件430是否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本实施例中,判断所述抵压件430是否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步骤包括S901~S908,请参阅图13,具体为:
步骤S901、所述处理器先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410的电源断开。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410的电源断开的目的是释放第一驱动件410的保持力矩。所述第一驱动件410包括第一步进电机4101,当所述第一驱动件410驱动所述抵压件430抵接至所述试管91时,所述第一驱动件410保持力矩,以使所述抵压件430保持抵接于所述试管91。在第一驱动件410的保持力矩释放后,在弹性件4128的弹性推力作用下,滑动支架411朝向所述第二折板4122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感应件421完全脱离所述感应器420的感应区内。
步骤S902、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感应器420的输出信号来判断所述抵压件430是否位于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二感应件422设于所述感应器420的感应区内时,所述感应器420发送第三信号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抵压件43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第三信号可以与第一信号相同。当所述第二感应件422不在所述感应器420的感应区内时,所述感应器420发送第四信号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抵压件430不在所述初始位置,第四信号可以与第二信号相同。若所述抵压件43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进行步骤S903。若所述抵压件430不在所述初始位置,进行步骤S906。
步骤S903、若所述抵压件43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410驱动所述感应器420沿第一方向(Y1方向)的移动,移动的距离设为d1,所述第一方向为朝向所述待测试管位92的方向。d1满足此条件:即使第二感应件422设于所述感应器420的感应区内前提下,当感应器420沿第一方向移动距离d1足够使所述第二感应件422脱离感应器420的感应区。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410包括第一步进电机4101,所述第一驱动件410驱动所述感应器420移动距离d1,可以通过给第一步进电机4101预设一定的步数N1,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步数控制程序将设定的步数N1按照设定的频率逐渐递减到0,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未执行步数总能递减到0步。当所述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步数N1完成,所述感应器420移动距离d1。所述处理器通过检测所述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步数N1是否完成,即可判断所述感应器420移动距离小于d1或等于d1。
步骤S904、所述处理器判断步骤S903设定的第一进步电机4101的步数是否执行完成。如果未执行完,则在该节点等待直到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步数被执行完后进入步骤S905。根据所述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步数N1是否完成来判断所述感应器420移动的距离是否为d1。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剩余运行步数大于0,说明所述感应器420移动的距离小于d1,则等待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剩余步数运行到0,来实现驱动所述感应器420移动d1,以使所述第一感应件421设于所述感应器420的感应区之外。
步骤S905、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运行步数等于N1,说明所述感应器420移动的距离为d1,则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感应器420的输出信号判断所述第二感应件422是否设于所述感应器420的感应区之内,正常情况下,此时所述第二感应件422应该设于所述感应器420的感应区之外。若所述第二感应件422设于所述感应器420的感应区内,说明感应器420或者第一驱动件410存在故障,则直接跳转到步骤S909触发所述试管管理装置4报警异常。如果所述第二感应件422设于所述感应器420的感应区之外,接下来执行步骤S906。
步骤S906、若所述第二感应件422设于所述感应器420的感应区之外,则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410驱动所述感应器420沿第二方向(Y2方向)的移动,移动的距离设为d2。移动d2距离可以通过将第一步进电机运行步数预设为一定的步数N2来实现,N2按照设定的频率逐渐递减到0。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d2满足:即使第二感应件422与所述感应器420相距最远前提下,所述感应器420沿第二方向移动距离d2足够使感应器420的感应区被第二感应件422遮挡,即所述第二感应件422设于所述感应器420之间,所述抵压件430处于初始位置。
步骤S907、所述处理器再次判断所述抵压件430是否位于所述初始位置。若所述抵压件430在所述初始位置,则跳转到步骤S910。若所述抵压件430不在所述初始位置,进入步骤S908。
步骤S908、若所述抵压件430不在所述初始位置,则判断所述感应器420的移动距离是否为d2,若所述感应器420的移动距离小于d2,该判断方法可以是判断所述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剩余运行步数是否为0,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预设步数未完成,那么所述感应器420的移动距离小于d2,则返回步骤S907重新判断所述抵压件430是否位于所述初始位置。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预设步数已完成,那么所述感应器420的移动距离为d2,正常情况下,所述第二感应件422应该设于所述感应器420的感应区(即所述抵压件430设于初始位置),但如果检测结果是第二感应件422设于所述感应器420的感应区之外,则跳转至步骤S909触发所述试管管理装置4报警异常。当所述处理器第一次检测到所述抵压件430设于初始位置时,为了避免初始位置判断有误,处理器对所述抵压件430做了移出初始位置,再移回初始位置的操作,以确保识别组件在运行前处于正常状态,从而确保试管有无检测的准确率。
步骤S909、处理器触发所述试管管理装置4报警异常。
步骤S910,当检测到抵压件430返回到初始位置时,控制第一步进电机4101停止运行使得抵压件430停留在初始位置。
可选的,在抵压件430设于初始位置后,判断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的步骤包括S101~S108,适用于第一具体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试管管理装置,该实施例以步进电机作为所述抵压件430的驱动源。请参阅图14,具体为:
步骤S101、所述抵压件43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后,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410驱动所述抵压件430朝向所述待测试管位92所在方向移动,移动的距离设为d3,可以通过预设第一步进电机4101运行步数为N3实现,N3将按照设定的频率逐渐递减到0。
步骤S102、所述处理器判断接收的信号是否由第二信号V2转变为第一信号V1。若所述处理器判断接收的信号由所述第二信号V2转变为所述第一信号V1,说明待测试管位92有试管91,则控制抵压件430停止运动,并保持位置不变,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待测试管位92具有所述试管91,执行步骤S104。如果处理器判断结果为否,执行步骤S103。
步骤S103、处理器通过判断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运行步数是否已执行完,该判断方法可以是判断所述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剩余运行步数是否为0来实现,如果未被执行完,则返回步骤S102重新判断处理器判断接收的信号,如果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步数已执行完,则执行步骤S106。
步骤S104、处理器立即停止第一步进电机4101,并使第一驱动件410处于力矩保持状态。使第一驱动件410处于力矩保持状态,目的是为了压紧试管91,为后续试管91旋转组件44旋转试管91提供一定的压紧力。而在第一感应件421遮挡感应器420时停止第一驱动件410,而不是等到步进电机步数运行完,可以使得各种粗细不同的试管91在被试管91压紧组件压紧时的压紧力一致,这是因为粗的试管91会早接触抵压件430,细的试管91相比粗的试管91会相对晚接触抵压件430,但是从试管91抵住抵压件430开始到第一感应件421遮挡感应器420截止,不管粗试管91还是细试管91,它们对应的弹性件4128的压缩量是一样的,弹性件4128压缩量一样即抵压件430压紧试管91的压紧力一样。这样可以无论在试管91的粗细情况下,均保持恒定的压紧力,避免压紧力过小和过大导致试管91旋转时不顺畅。
步骤S105、处理器记录待测试管位92上有试管91,然后正常结束。
步骤S106、在第一步进电机4101的步数执行完后,所述处理器判断接收的信号是否由第一信号V1转变为第二信号V2,如果判别结果为是,说明感应器420的感应区在向Y1方向运动过程中脱离了第二档片422,但是没有被第一档片421遮挡,进一步说明抵压件430在向Y1方向运动过程中没有被试管91抵住,直接跳转到步骤S108。如果判别结果为否,说明感应器420的感应区在向Y1方向运动过程中没有脱离第二档片422,这与预期不符,直接跳转到步骤S107。
步骤S107、处理器触发所述试管管理装置4报警异常。
步骤S108、处理器记录待测试管位92上没有试管91,然后正常结束。
可选的,在抵压件430设于初始位置后,判断待测试管位92是否存在试管91的步骤包括S101a~S106a,适用于第二种具体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试管管理装置,该实施例以气缸或电磁铁作为所述抵压件430a的驱动源。请参阅图15,具体为:
步骤S101a、所述抵压件430a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后,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410a(气缸或电磁铁)向Y1方向伸出,以驱动所述抵压件430a朝向所述待测试管位92所在方向移动。
步骤S102a、延时时间T,目的是留有时间等待步骤S101a第一驱动件410a(气缸或电磁铁)运动结束。
步骤S103a、在所述第一驱动件410a(气缸或电磁铁)运动结束后,所述处理器判断接收的信号是否由第二信号V2转变为第一信号V1。若所述处理器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待测试管位92无试管91,执行步骤S104a。如果处理器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05a。
步骤S104a、处理器记录待测试管位92上没有试管91,然后正常结束。
步骤S105a、所述处理器判断接收的信号是否由第一信号V1转变为第二信号V2,如果判别结果为是,说明待测试管位92有试管91,直接跳转到步骤S105a,并且第一驱动件410a(气缸或电磁铁)会驱动所述抵压件430a对待测试管位92的试管91保持抵持状态,目的是为了压紧试管91,为后续试管91旋转组件44a旋转试管91提供一定的压紧力。如果判别结果为否,说明所述抵压件430a未离开初始位置,这与预期不符,直接跳转到步骤S106a。
步骤S106a、处理器记录待测试管位92上有试管91,然后正常结束。
步骤S107a、处理器触发所述试管管理装置4报警异常。
识别组件41(41a)、旋转组件44(44a)与条码读取装置5共同实现试管条码读取的步骤包括S1~S9,请参阅图16,具体为:
步骤S1、首先处理器通过控制识别组件41(41a)和抵压件430(430a)沿Y1运动检测待测试管位92是否有试管91。如果有试管91,则对试管91施加一定的压紧力。
步骤S2、处理器根据步骤S1的处理结果判断是否有试管91,有试管则进入步骤S3,无试管则直接跳转到步骤S9。
步骤S3、在S2判断有试管91情况下,打开条码读取装置5准备读取试管91上的样本条码的内容。
在有试管91情况下,在步骤S1识别组件41(41a)已经对试管91进行了压紧,抵压件430(430a)以及转动件442(442a)通过与试管91外壁相切将试管91固定。
步骤S4、处理器控制第二步进电机441(441a)旋转一定的圈数。请参阅图17及图18,当转动件442(442a)绕其中心O1点沿R1方向旋转时,在摩擦力作用下,试管91、抵压件430(430a)分别绕各自中心轴O2、O3和O4沿R2、R3和R4旋转。而当转动件442(442a)绕其中心O1点沿R1`方向旋转时,试管91、抵压件430(430a)分别绕各自中心轴O2、O3和O4沿R2`、R3`和R4`旋转。试管91在旋转过程中,粘贴在试管91上的样本条码91a将有一个阶段朝向条码读取装置5,此时条码读取装置5就能读取试管91上的样本条码91a的内容。
步骤S5、在第二步进电机441(441a)旋转的同时,处理器判断条码读取装置5是否已经上报试管91上的样本条码91a的内容,如果已上报,则跳转到步骤S7。处理器让试管旋转组件44(44a)的第二步进电机441(441a)停止旋转;如果未上报,则跳转到步骤S6。
步骤S6、处理器判断第二步进电机441(441a)的步数是否已经执行完,该判断方法可以是判断所述第二步进电机441(441a)的剩余运行步数是否为0来实现,如果未执行完,则回到步骤S5继续判别条码读取装置5是否上报条码内容,直至第二步进电机441(441a)的步数执行完;如果第二步进电机441(441a)的步数已执行完,说明试管91旋转一定圈数后,条码读取装置仍未能读取到条码内容,有可能是试管91上没有贴样本条码91a,也有可能试管91上的样本条码91a内容不能被条码读取装置5识别,直接跳转到步骤S8。
步骤S7、在步骤S5条码读取装置5上报试管91的样本条码91a的内容后,处理器让第二步进电机441(441a)停止旋转,然后执行步骤S8。
步骤S8、关闭条码读取装置5,避免条码读取装置5的照射灯光一直处于打开状态。
步骤S9、处理器控制识别组件41(41a)返回初始位置,然后流程结束。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试管管理装置,用以检测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试管及旋转所述试管以扫描所述试管上的样本条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管理装置包括识别组件、处理器及旋转组件,所述识别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所述试管,并发送信号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识别组件发送的信号,并根据所述信号判断所述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所述试管,所述旋转组件用于转动所述待测试管位的试管;
其中,所述识别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感应器、抵压件、以及相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抵压件朝向所述待测试管位运动,所述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抵压件是否抵接至所述试管,并发送信号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感应器发送的信号;
所述抵压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支架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抵压件运动,其中,所述抵压件抵接至所述试管前,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对静止;所述抵压件抵接至所述试管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所述感应器通过感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判断所述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所述试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管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抵压件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抵压件转动,以带动所述待测试管位的试管转动;
其中,所述抵压件用于辅助所述旋转组件带动所述待测试管位的试管转动,或者,安装有所述驱动装置的抵压件用作所述旋转组件来带动所述待测试管位的试管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一感应件,所述感应器通过感应所述第一感应件的位置变化来感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活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活动端驱动所述第二支架运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以驱动所述第一支架运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滑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之间的第三折板,所述第三折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之间还设有连杆,所述连杆贯穿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杆滑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杆外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板设于靠近所述待测试管位的一侧,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折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板远离所述第三折板的一端设有所述抵压件,所述第一折板还设有开孔,以使所述样本条码在所述试管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开孔被扫描。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二感应件位于所述感应器远离所述待测试管位的一侧,所述第二感应件用以检测所述抵压件是否处于预设的初始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抵压件设于所述待测试管位相对两侧,当所述待测试管位存在所述试管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抵压件抵接至所述试管的外壁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以带动所述试管旋转。
12.一种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还包括运样装置及条码读取装置,所述运样装置包括试管架,所述试管架具有多个试管位,所述试管位用以放置试管,所述运样装置用以运送所述试管架,以使待测试管位于所述条码读取装置的读取范围内,所述条码读取装置用以扫描试管壁上的样本条码。
13.一种试管管理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试管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所述抵压件是否设于预设的初始位置;
若所述抵压件不在所述初始位置,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抵压件至所述初始位置;
通过所述识别组件检测所述待测试管位是否存在所述试管;
若所述待测试管位存在所述试管,则通过所述旋转组件带动所述试管旋转。
CN201710469042.3A 2017-06-20 2017-06-20 试管管理装置、试管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Active CN109100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69042.3A CN109100521B (zh) 2017-06-20 2017-06-20 试管管理装置、试管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69042.3A CN109100521B (zh) 2017-06-20 2017-06-20 试管管理装置、试管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0521A CN109100521A (zh) 2018-12-28
CN109100521B true CN109100521B (zh) 2022-05-06

Family

ID=64795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69042.3A Active CN109100521B (zh) 2017-06-20 2017-06-20 试管管理装置、试管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05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2984A (zh) * 2018-12-29 2019-04-26 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流水线扫描装置
CN110201738B (zh) * 2019-07-09 2024-05-17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用于批量信息采集的标本架及标本信息采集系统和方法
CN112394185B (zh) * 2019-08-19 2024-03-22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物质位置分配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WO2021137839A1 (en) * 2019-12-31 2021-07-08 Gelecek Yazilim Muhendislik Medikal Ve Arastirma Gelistirme Pazarlama Ticaret Limited Sirketi Barcode scanner for automatic tube sorter
CN111983246B (zh) * 2020-07-06 2024-04-09 湖南索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试管转管器、试管扫码装置及试管扫码方法
CN114460320B (zh) * 2022-04-14 2022-06-21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样本分析仪及其样本检测流程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1306A (ja) * 2004-05-10 2005-11-17 Tosoh Corp 試料を撹拌する装置
CN201229343Y (zh) * 2008-05-29 2009-04-29 上海鸿臻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试管条码扫描用旋转装置
CN202153227U (zh) * 2011-07-28 2012-02-29 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试管架输送装置
CN103106384A (zh) * 2013-01-22 2013-05-15 无锡研中科技有限公司 试管扫描用旋转装置
CN104820816A (zh) * 2015-05-12 2015-08-05 深圳市锦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试管条码的自动扫描设备及方法
CN105598038A (zh) * 2016-02-01 2016-05-25 董振海 试管分拣扫描识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52995A (ja) * 2004-08-10 2006-02-23 Sysmex Corp 試料容器回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1306A (ja) * 2004-05-10 2005-11-17 Tosoh Corp 試料を撹拌する装置
CN201229343Y (zh) * 2008-05-29 2009-04-29 上海鸿臻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试管条码扫描用旋转装置
CN202153227U (zh) * 2011-07-28 2012-02-29 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试管架输送装置
CN103106384A (zh) * 2013-01-22 2013-05-15 无锡研中科技有限公司 试管扫描用旋转装置
CN104820816A (zh) * 2015-05-12 2015-08-05 深圳市锦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试管条码的自动扫描设备及方法
CN105598038A (zh) * 2016-02-01 2016-05-25 董振海 试管分拣扫描识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0521A (zh) 2018-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0521B (zh) 试管管理装置、试管管理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RU2459573C2 (ru) Тестовая система
WO1998030260A1 (fr) Appareil de transport de liquides
CA2557996C (en) Handheld apparatus for analysis with a conveyance path for test elements
EP2106117A1 (en) Image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793714A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2008064590A (ja) マイクロチップ検査装置
JP526371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61078B2 (ja) 紙幣中心整合装置を備えた紙幣鑑別装置
CN111351923B (zh) 试剂卡反应装置及免疫检测设备
JPH11267202A (ja) 輸液装置
JP2960988B2 (ja) パイプコンベヤの捩れ検知方法及び装置
CN209069953U (zh) 自动卸卡的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
CN217112374U (zh) 均相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模块、全自动检测分析仪
JP4201197B2 (ja) 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の検査方法及び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の検査装置
JPH1033527A (ja) クレードル位置制御方法及び被検体載置台
CN216485069U (zh) 驱动装置及分析仪
CN112161926A (zh) 一种荧光免疫分析仪及试剂卡插装导引防拔机构
JPH06100773B2 (ja) レンズ位置制御方法
JP2021116175A (ja) 移動停止機構およびその移動停止機構を備えた移動装置
CN217332498U (zh) 一种反应杯运输装置及免疫分析仪
EP4283281A1 (en) Analyzer and method for reading detection result of test apparatus
CN116656490B (zh) 用于样本预处理的装置及分子诊断仪
CN217505900U (zh) 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进样模块
US20230260354A1 (en) Banknote validation device and processing inspec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