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5306A - 布线模块 - Google Patents

布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5306A
CN109075306A CN201780022905.0A CN201780022905A CN109075306A CN 109075306 A CN109075306 A CN 109075306A CN 201780022905 A CN201780022905 A CN 201780022905A CN 109075306 A CN109075306 A CN 109075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busbar
protector
charge storage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29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5306B (zh
Inventor
福岛直树
中山治
宫崎克司
木村成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75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5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5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5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01G2/04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chas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布线模块(20),在第2保护器(26)设置有能弹性变形的后侧第1卡止部(50)和前侧第1卡止部(53),在盖(14)设置有:后侧抑制部(60),其配置于后侧第1卡止部(50)的挠曲空间(69)内,抑制后侧第1卡止部(50)弹性变形;以及前侧抑制部(61),其配置于前侧第1卡止部(53)的挠曲空间(70)内,抑制前侧第1卡止部(53)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布线模块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布线模块。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布线模块,已知日本特开2013-33634号公报记载的布线模块。该布线模块是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排列而成的蓄电元件组上的布线模块,具备与蓄电元件的电极连接的连接部件。
在布线模块形成有定位部。蓄电元件组和布线模块由该定位部定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36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定位部的卡合结构,有时采用定位部弹性地卡合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对布线模块施加外力时,则定位部弹性变形,有可能定位部的卡合被解除。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布线模块,安装于具有多个蓄电元件的蓄电模块,所述蓄电元件具备电极,其中,所述布线模块具备:保护器,其具备连接到所述电极的汇流条,并且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以及盖,其覆盖所述汇流条,在所述保护器设置有卡止部,设置有卡止部,在所述盖设置有抑制部,所述抑制部配置于所述卡止部的挠曲空间内,抑制所述卡止部弹性变形。
根据上述的结构,即使在对保护器施加力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向卡止部的卡止解开的方向弹性变形。由此,能将保护器和蓄电模块确实地卡止。
另外,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布线模块,安装于具有多个蓄电元件的蓄电模块,所述蓄电元件具备电极,其中,所述布线模块具备:保护器,其具备连接到子汇流条的汇流条,所述子汇流条连接到所述电极,并且所述保护器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以及盖,其覆盖所述汇流条,在所述保护器设置有卡止部,在所述盖设置有抑制部,所述抑制部配置于所述卡止部的挠曲空间内,抑制所述卡止部弹性变形。
根据上述的结构,即使在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的结构有规格变更的情况下,通过变更子汇流条的形状,也能容易地对应。另外,关于汇流条,即使在电极端子的规格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共用,所以能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方式。
优选所述抑制部具有盖侧卡止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抑制部被盖侧卡止部固定,所以能确实地抑制卡止部弹性变形。
优选的是,所述抑制部具有抵接壁,所述抵接壁在所述抑制部配置于所述卡止部的所述挠曲空间内的状态下通过抵接于所述卡止部而抑制所述卡止部弹性变形。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抵接壁抵接于卡止部,从而能确实地抑制卡止部弹性变形。
优选的是,所述抵接壁在与所述卡止部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加强壁,所述加强壁向离开所述卡止部的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抵接壁与卡止部抵接的情况下,能抑制抵接壁挠曲变形,所以能确实地抑制卡止部弹性变形。
优选所述抑制部呈方筒状。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抑制部呈不易变形的形状,所以能确实地抑制卡止部弹性变形。
在所述汇流条安装有螺栓或者螺母。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汇流条安装有螺栓或者螺母时,即使在通过汇流条对保护器施加力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卡止部脱离。
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所述汇流条具有紧固部,所述螺栓或者所述螺母安装于所述紧固部,
所述卡止部设置于从所述螺栓或者所述螺母的轴线向所述螺栓或者所述螺母的径向离开的位置。
在螺栓或者螺母安装于紧固部时,螺栓或者螺母的扭转力通过汇流条作用于绝缘保护器。于是,随着从螺栓或者螺母的轴线向螺栓或者螺母的径向离开,根据杠杆原理,扭转力变大。因此,在卡止部设置于从螺栓或者螺母的轴线向螺栓或者螺母的径向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有可能卡止部的卡止容易解除。在这样的情况下,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有效。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将保护器和蓄电模块确实地卡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示出将连接用保护器组装于蓄电元件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第1输出汇流条、第2输出汇流条、第1保护器以及第2保护器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第2保护器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盖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盖的侧视图。
图8是图6中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将连接用保护器组装到蓄电元件组后将螺栓螺合于电极的螺纹孔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将第2保护器组装到蓄电元件组的状态的局部剖开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将连接用保护器、第1保护器以及第2保护器组装到蓄电元件组后将螺栓螺合于电极的螺纹孔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关于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的将盖卸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将连接用保护器组装到蓄电元件组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盖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6中的XVII-XVII线剖视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后侧抑制部的剖视图。
图19是示出关于实施方式4的蓄电模块的将盖卸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一边参照图1至图11一边说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10例如作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的驱动源而使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X方向作为右方、将Y方向作为前方、将Z方向作为上方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多个相同部件,有时对一个部件标注附图标记,而对其他部件省略附图标记。
(蓄电元件11)
在蓄电元件11的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蓄电要素。如图3所示,在蓄电元件11的上表面以在前后隔开间隔的方式排列有向上方突出的正极及负极的电极15。电极15呈大致四棱柱状。在电极15的上表面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螺纹孔16。
在蓄电元件11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在各电极15的内侧的位置形成有在上下方向穿孔的卡止孔17。卡止孔17为有底孔。卡止孔17从上方观看呈四边形。卡止孔17的孔缘部中的前侧的孔缘部为向后方伸出的前侧伸出部18。另外,卡止孔17的孔缘部中的后侧的孔缘部为向前方伸出的后侧伸出部19。
多个蓄电元件11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而构成蓄电元件组12。各蓄电元件11以相邻的蓄电元件11的前后方向的朝向为反向的方式配置。由此,相邻的电极15的极性成为反向。
(布线模块20)
如图11所示,在蓄电元件组12安装有布线模块20。布线模块20具备:第1输出汇流条22(汇流条的一个例子),其连接到位于蓄电元件11的后侧的电极15,该蓄电元件11位于蓄电元件组12的左端;第2输出汇流条23(汇流条的一个例子),其连接到位于蓄电元件11的前侧的电极15,该蓄电元件11位于蓄电元件组12的右端;第2保护器26(保护器的一个例子),其保持第1输出汇流条22和第2输出汇流条23;以及盖14,其覆盖第1输出汇流条22及第2输出汇流条23。
进一步地,在蓄电元件组12安装有:连接用保护器24,其保持对相邻的蓄电元件11的正极和负极进行连接的多个连接汇流条21;以及第1保护器25,其保持第1输出汇流条22。
连接汇流条21、第1输出汇流条22以及第2输出汇流条23通过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预定的形状而成。作为构成连接汇流条21的金属,能选择铜、铜合金、不锈钢(SUS)、铝等任意的金属。也可以在连接汇流条21的表面形成有锡、镍等的镀层。
(连接汇流条21)
连接汇流条21从上方观看呈在左右方向细长的大致长方形。在连接汇流条21沿上下方向贯穿有与电极15的螺纹孔16连通的一对插通孔27。
(第1输出汇流条22)
如图4所示,第1输出汇流条22从上方观看呈在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状。在第1输出汇流条22的左端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电极连接部30。在电极连接部30的靠近上端部的位置,沿上下方向贯穿有与电极15的螺纹孔16连通的插通孔28。在电极连接部30的前端部形成有向右方细长地延伸的连结部32。在连结部32的右端部形成有向后方折弯并且向后方稍微延伸的输出部33。输出部33的后端部为向上方呈直角折弯的折弯部35。在折弯部35的前表面固定有螺母37。螺母37通过压入、焊接等公知的手法安装于折弯部35。
(第2输出汇流条23)
第2输出汇流条23从上方观看呈大致L字状。第2输出汇流条23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电极连接部31。在电极连接部31的左端部沿上下方向贯穿有与电极15的螺纹孔16连通的插通孔29。在电极连接部31的右端部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输出部。输出部34的后端部为向上方呈直角折弯的折弯部36。在折弯部36的前表面固定有螺母38。螺母38通过压入、焊接等公知的手法安装于折弯部36。
(连接用保护器24)
如图3所示,连接用保护器24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通过对在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保护器单元39进行连结而构成。将两个保护器单元中位于左侧的保护器单元作为左保护器单元39A,将位于右侧的保护器单元作为右保护器单元39B。此外,关于左保护器单元39A和右保护器单元39B共用的结构,作为保护器单元39来说明。
在保护器单元39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设置有保持连接汇流条21的保持部40。保持部40在连接汇流条21的周围将汇流条21包围。在保护器单元39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分别形成有两个保持部40,在各保持部40内连接有连接汇流条21。
在设置于保护器单元39的前端部的保持部40与设置于后端部的保持部40之间形成有中间连结部42。换句话讲,设置于保护器单元39的前端部的保持部40和设置于后端部的保持部40由中间连结部42连结。
关于在保护器单元39的后端部形成的保持部40和在前端部形成的保持部40,在左右方向上,在前端部形成的保持部40配置于向左方偏移一个蓄电元件11的宽度尺寸的位置。
在保护器单元39的中间连结部42、且在连接用保护器24安装于蓄电元件组12的状态下与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沿上下贯穿的窗部43。窗部43从上方观看形成为大致四边形。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从窗部43露出。
在右保护器单元39B的中间连结部42的后端部和前端部形成有向左方突出的连结凸部44。连结凸部44呈板状。另一方面,在左保护器单元39A的中间连结部42且与连结凸部4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连结凹部45,连结凸部44插入到连结凹部45。在连结凸部44插入到连结凹部45内的状态下,连结凸部44和连结凹部45利用未图示的卡止结构卡止。
(第1保护器25)
如图4所示,第1保护器25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具有保持第1输出汇流条22的保持部46。保持部46在第1输出汇流条22的电极连接部30的周围将电极连接部30包围。
在第1保护器25的下端部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卡止部(未图示)。卡止部(未图示)在第1保护器25安装于蓄电元件组12的状态下从上方插入到蓄电元件组12中的位于左数第二位置的蓄电元件11的下侧的卡止孔17A的内部。卡止部(未图示)从下方卡止于该卡止孔17A的前侧伸出部18。由此,可防止第1保护器25相对于蓄电元件组12向上方脱离。
(第2保护器26)
第2保护器26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具有保持第1输出汇流条22的第1保持部49A和保持第2输出汇流条23的第2保持部49B。
第1保持部49A围在第1输出汇流条22的输出部33的周围。此外,折弯部35从与第1输出汇流条22的折弯部35对应的区域向后方露出。另外,连结部32也从与第1输出汇流条22的连结部32对应的区域向左方延伸出。
第2保持部49B从上方观看呈大致L字状。第2保持部49B围在第2输出汇流条23的周围。此外,第2输出汇流条23的电极连接部31从与第2输出汇流条23的电极连接部31的左端部对应的部分向左方突出。另外,第2输出汇流条23的折弯部36也从与第2输出汇流条23的折弯部36对应的区域向后方露出。
第1保持部49A和第2保持部49B由中间连结部48连结。中间连结部48从上方观看呈大致长方形。
如图5所示,在第2保护器26的靠后端部的位置且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后侧第1卡止部50(卡止部的一个例子)。后侧第1卡止部50具有:臂部51,其向下方延伸并且能向前后方向弹性变形;以及卡止爪52,其从该臂部51的下端部向前方突出。
如图10所示,后侧第1卡止部50从上方插入到位于右端部的蓄电元件11的后侧的卡止孔17B。卡止爪52从下方卡止于卡止孔17B的前侧伸出部18B。该卡止孔17的前侧伸出部18B为保护器卡止部。
在第2保护器26的中间连结部42且靠近左前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前侧第1卡止部53(卡止部的一个例子)。前侧第1卡止部53具有:臂部54,其向下方延伸并且能向前后方向弹性变形;以及卡止爪55,其从该臂部54的下端部向后方突出。
如图10所示,前侧第1卡止部53从上方插入到位于右端部的蓄电元件11的前侧的卡止孔17C。卡止爪55从下方卡止于卡止孔17C的后侧伸出部19C。该卡止孔17C的后侧伸出部19C为保护器卡止部。
通过后侧第1卡止部50卡止于卡止孔17B的前侧伸出部18B,并且前侧第1卡止部53卡止于卡止孔17C的后侧伸出部19C,从而可防止第2保护器26相对于蓄电元件组12向上方脱离。
(盖14)
如图6~图8所示,盖14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具有上壁56和从上壁56的侧缘向下方延伸的侧壁57。在上述的连接用保护器24形成有向前方或者后方突出的多个锁定部58。如图1所示,在盖14的侧壁57且与该锁定部58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锁定接受部59,锁定接受部59与锁定部58弹性地卡止。通过锁定接受部59与锁定部58弹性地卡止,从而盖14与连接用保护器24组装为一体。
在连接用保护器24、第1保护器25以及第2保护器26组装到蓄电元件11的状态下,盖14从上方组装到连接用保护器24。在盖14组装到连接用保护器24的状态下,盖14的上壁56从上方覆盖连接用保护器24、第1保护器25以及第2保护器26。由此,可利用盖14从上方覆盖连接汇流条21、第1输出汇流条22以及第2输出汇流条23。
在盖14组装到连接用保护器24的状态下,在盖14的与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B及卡止孔17C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从盖14的上壁56向下方延伸的后侧抑制部60和前侧抑制部61。后侧抑制部60设置于盖14中的靠右后端部,前侧抑制部61设置于盖14中的靠右前端部。
后侧抑制部60及前侧抑制部61形成为在上下开口的方筒状。在后侧抑制部60的后壁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后侧第2卡止部62。该后侧第2卡止部62从下方卡止于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B的后侧伸出部19D。该卡止孔17B的后侧伸出部19D为盖卡止部。另外,在前侧抑制部61的前壁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前侧第2卡止部63。该前侧第2卡止部63从下方卡止于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C的前侧伸出部18E。该卡止孔17C的前侧伸出部18E为盖卡止部。
如上所述,通过后侧抑制部60的后侧第2卡止部62卡止于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B的后侧伸出部19D,并且前侧抑制部61的前侧第2卡止部63卡止于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C的前侧伸出部18E,从而可防止盖14相对于蓄电元件组12向上方脱离。换句话讲,盖14组装到连接用保护器24和蓄电元件组12双方。
如图2所示,在后侧抑制部60从上方插入到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B的状态下,后侧抑制部60位于第2保护器26的后侧第1卡止部50的后方。由此,可抑制后侧第1卡止部50向后方弹性变形。其结果是,可抑制后侧第1卡止部50的卡止爪52和卡止孔17B的前侧伸出部18B的卡合解开。
另外,在前侧抑制部61从上方插入到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C的状态下,前侧抑制部61位于第2保护器26的前侧第1卡止部53的前方。由此,可抑制前侧第1卡止部53向前方弹性变形。其结果是,可抑制前侧第1卡止部53的卡止爪55和卡止孔17C的后侧伸出部19C的卡合解开。
如上所述,在卡止孔17B设置有后侧伸出部19D,在后侧抑制部60设置有卡止于后侧伸出部19D的后侧第2卡止部62。另外,在卡止孔17C设置有前侧伸出部18E,在前侧抑制部61设置有卡止于前侧伸出部18E的前侧第2卡止部63。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后侧抑制部60的后侧第2卡止部62与蓄电元件11卡止,并且前侧抑制部61的前侧第2卡止部63与蓄电元件11卡止,从而蓄电元件11和盖14可卡止。由此,盖14卡止于蓄电元件11。
另外,卡止孔17B的前侧伸出部18B与后侧第1卡止部50卡止,卡止孔17B的后侧伸出部19D与后侧抑制部60卡止。另外,卡止孔17C的后侧伸出部19C与前侧第1卡止部53卡止,卡止孔17C的前侧伸出部18E与前侧抑制部61卡止。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利用卡止孔17的孔缘部将第2保护器26和盖14卡止,所以与分别设置卡止第2保护器26的部件和卡止盖14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简化蓄电模块10的结构。
(螺栓紧固结构)
如图2所示,在第1输出汇流条22的折弯部35利用螺栓65固定有第1外部汇流条64。第1外部汇流条64为铜、铜合金等金属制,连接到未图示的外部设备。通过螺栓65与固定于折弯部35的螺母37螺合,从而第1输出汇流条22的折弯部35和第1外部汇流条64连接。
在第2输出汇流条23的折弯部36利用螺栓67固定有第2外部汇流条66。第2外部汇流条66为铜、铜合金等金属制,连接到未图示的外部设备。通过螺栓67与固定于折弯部36的螺母38螺合,从而第2输出汇流条23的折弯部36和第2外部汇流条66连接。
(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此外,蓄电模块10的制造工序不限于以下记载。
将多个蓄电元件11以相邻的电极15的极性为反向的方式在左右方向排列而形成蓄电元件组12。
将连接汇流条21组装到左保护器单元39A和右保护器单元39B的保持部40。然后,通过将右保护器单元39B的连结凸部44插入到左保护器单元39A的连结凹部45,从而对右保护器单元39B和左保护器单元39A进行连结。由此可形成连接用保护器24。
如图3所示,在蓄电元件组12上从上方组装连接用保护器24。接着,如图9所示,将螺栓68插通于连接汇流条21的插通孔27,并且与电极15的螺纹孔16螺合。由此,对连接汇流条21和蓄电元件11的电极15进行连接。
接着,如图11所示,在蓄电元件组12上从上方组装第1保护器25。由此,第1保护器25的卡止部从下方从上方抵接于卡止孔17的前侧伸出部18。由此,第1保护器25组装到蓄电元件组12。
接着,如图11所示,在蓄电元件组12上从上方组装第2保护器26。此时,如图10所示,第2保护器26的后侧第1卡止部50的卡止爪52从上方抵接于卡止孔17B的前侧伸出部18B,在向后方弹性变形后复原变形。由此,后侧第1卡止部50的卡止爪52从下方抵接于卡止孔17B的前侧伸出部18B。此外,后侧第1卡止部50的后方的空间为后侧第1卡止部50的挠曲空间69。
另一方面,前侧第1卡止部53的卡止爪55从上方抵接于卡止孔17C的后侧伸出部19C,在向前方弹性变形后复原变形。由此,前侧第1卡止部53的卡止爪55从下方抵接于卡止孔17C的后侧伸出部19C。这样,前侧第1卡止部53的前方的空间为前侧第1卡止部53的挠曲空间70。
如上所述,第2保护器26组装到蓄电元件组12。
此外,图4中记载有第1保护器25和第2保护器26通过第1输出汇流条22形成一体的结构,但是,这是为了示出第1输出汇流条22和第1保护器25及第2保护器26的结构而简单示出的,并没有示出第1保护器25和第2保护器26利用第1输出汇流条22形成一体的结构。
在组装到蓄电元件11的第1保护器25及第2保护器26上从上方组装第1输出汇流条22。另外,在第2保护器26上从上方组装第2输出汇流条23。
然后,通过将螺栓68插通于第1输出汇流条22的插通孔28并且与电极15的螺纹孔16螺合,从而对第1输出汇流条22和蓄电元件11的电极15进行连接。
另外,通过将螺栓68插通于第2输出汇流条23的插通孔29并且与电极15的螺纹孔16螺合,从而对第2输出汇流条23和蓄电元件11的电极15进行连接(参照图11)。
接着,如图1所示,针对在蓄电元件组12上组装有连接用保护器24、第1保护器25以及第2保护器26的状态的结构,从上方组装盖14。
盖14的锁定接受部59从上方抵接于连接用保护器24的锁定部58而弹性变形。当将盖14进一步下压时,锁定接受部59复原变形并与锁定部58卡合。由此,盖14和连接用保护器24得以组装。
另外,盖14的后侧抑制部60从上方抵接于蓄电元件组12的卡止孔17B的后侧伸出部19D,在弹性变形后复原变形,后侧抑制部60的后侧第2卡止部62从下方抵接于卡止孔17B的后侧伸出部19D。此时,后侧抑制部60位于后侧第1卡止部50的挠曲空间69内,抑制后侧第1卡止部50弹性变形(参照图2)。
另外,盖14的前侧抑制部61从上方抵接于蓄电元件组12的卡止孔17C的前侧伸出部18E,在弹性变形后复原变形,前侧抑制部61的前侧第2卡止部63从下方抵接于卡止孔17C的前侧伸出部18E。此时,前侧抑制部61位于前侧第1卡止部53的挠曲空间70内,抑制前侧第1卡止部53弹性变形(参照图2)。
然后,如图2所示,在第1输出汇流条22的折弯部35从后方重叠第1外部汇流条64,利用螺栓65将第1输出汇流条22和第1外部汇流条64固定。另外,在第2输出汇流条23的折弯部36从后方重叠第2外部汇流条66,利用螺栓67将第2输出汇流条23和第2外部汇流条66固定。通过以上,蓄电模块10完成。
(实施方式1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布线模块20,其安装于具有多个蓄电元件11的蓄电模块10,蓄电元件11具备电极15,其中,布线模块20具备:第2保护器26,其具备连接到电极15的第1输出汇流条22及第2输出汇流条23,并且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以及盖14,其覆盖第1输出汇流条22及第2输出汇流条23,在第2保护器26设置有:后侧第1卡止部50,其与设置于蓄电模块10的卡止孔17B卡止;以及前侧第1卡止部53,其与设置于蓄电模块10的卡止孔17C卡止,在盖14设置有:后侧抑制部60,其配置于后侧第1卡止部50的挠曲空间69内,抑制后侧第1卡止部50弹性变形;以及前侧抑制部61,其配置于前侧第1卡止部53的挠曲空间70内,抑制前侧第1卡止部53弹性变形。
根据上述的结构,即使在对第2保护器26施加力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后侧第1卡止部50及前侧第1卡止部53向与卡止孔17B及卡止孔17C的卡止解开的方向弹性变形。由此,能将第2保护器26和蓄电元件11确实地卡止。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汇流条中,第1外部汇流条64利用螺栓65安装于第1输出汇流条22,另外,第2外部汇流条66利用螺栓68安装于第2输出汇流条23。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螺栓65安装于第1外部汇流条64及第1输出汇流条22时,或者在螺栓68安装于第2外部汇流条66及第2输出汇流条23时,即使在通过第1输出汇流条22或者第2输出汇流条23对第2保护器26施加力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后侧第1卡止部50和前侧伸出部18B的卡止解开,并且能抑制前侧第1卡止部53和后侧伸出部19C的卡止解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后侧抑制部60及前侧抑制部61呈方筒状。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后侧抑制部60及前侧抑制部61呈不易变形的形状,所以能确实地抑制后侧第1卡止部50及前侧第1卡止部52弹性变形。
<实施方式2>
接着,一边参照图12~图17一边对将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适用于蓄电模块110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布线模块120)
如图12所示,在蓄电元件组12安装有布线模块120。布线模块120具备:第1输出汇流条122(汇流条的一个例子),其连接到位于蓄电元件11的后侧的电极15,该蓄电元件11位于蓄电元件组12的右端;第2输出汇流条123(汇流条的一个例子),其连接到位于蓄电元件11的前侧的电极15,该蓄电元件11位于蓄电元件组12的左端;输出用保护器126(保护器的一个例子),其保持第1输出汇流条122和第2输出汇流条123;以及盖114,其覆盖第1输出汇流条122及第2输出汇流条123。
(第1输出汇流条122)
如图12所示,第1输出汇流条122从上方观看呈在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状。在第1输出汇流条122的左端部沿上下方向贯穿有与电极15的螺纹孔16连通的插通孔128。在第1输出汇流条122的右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呈直角折弯的紧固部175。在紧固部175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穿的贯穿孔180。在该紧固部175利用螺栓182及螺母183以重叠的状态固定有外部端子181。在上述的贯穿孔180中插通有螺栓182。
(第2输出汇流条123)
第2输出汇流条123从上方观看呈大致大致L字状。在第2输出汇流条123的左端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电极连接部130。在电极连接部130的靠近下端部的位置沿上下方向贯穿有与电极15的螺纹孔16连通的插通孔128。在电极连接部130的后端部形成有向右方细长地延伸的连结部132。在连结部132的右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呈直角折弯的紧固部176。在紧固部176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穿的贯穿孔184。在该紧固部176利用螺栓186及螺母187以重叠的状态固定有外部端子185。在上述的贯穿孔184中插通有螺栓186。
在第2输出汇流条123的连结部132以覆盖连结部132的下表面及侧缘的方式嵌合有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保护部件188。通过该保护部件188,第2输出汇流条123的下表面及侧缘相对于蓄电元件组12绝缘。
(输出用保护器126)
输出用保护器126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具有保持第1输出汇流条122的第1保持部149A和保持第2输出汇流条123的第2保持部149B。
第1保持部149A围在第1输出汇流条122的周围。此外,紧固部175从与第1输出汇流条122的紧固部175对应的区域向右方露出。
第2保持部149B从上方观看呈大致L字状。第2保持部149B围在第2输出汇流条123的周围。此外,第2输出汇流条123的紧固部176从与第2输出汇流条123的紧固部176对应的区域向右方露出。
如图13所示,在输出用保护器126的靠后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后侧第1卡止部150(卡止部的一个例子)。后侧第1卡止部150具有:臂部151,其向下方延伸并且能向前后方向弹性变形;以及卡止爪152,其从该臂部151的下端部向前方突出。
如图13所示,后侧第1卡止部150从上方插入到蓄电元件11的后侧的卡止孔17B。卡止爪152从下方卡止于卡止孔17B的前侧伸出部18B。该卡止孔17的前侧伸出部18B为保护器卡止部。
在输出用保护器126的靠前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前侧第1卡止部153(卡止部的一个例子)。前侧第1卡止部153具有:臂部154,其向下方延伸并且能向前后方向弹性变形;以及卡止爪155,其从该臂部154的下端部向后方突出。
如图13所示,前侧第1卡止部153从上方插入到蓄电元件11的前侧的卡止孔17C。卡止爪155从下方卡止于卡止孔17C的后侧伸出部19C。该卡止孔17C的后侧伸出部19C为保护器卡止部。
通过后侧第1卡止部150卡止于卡止孔17B的前侧伸出部18B,并且前侧第1卡止部153卡止于卡止孔17C的后侧伸出部19C,从可防止输出用保护器126相对于蓄电元件组12向上方脱离。
(盖114)
如图14~图16所示,盖114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具有上壁156和从上壁156的侧缘向下方延伸的侧壁157。如图14所示,通过锁定接受部159与锁定部58弹性地卡止,从而盖114与连接用保护器24组装为一体。
在连接用保护器24及输出用保护器126组装到蓄电元件11的状态下,盖114从上方组装到连接用保护器24。在盖114组装到连接用保护器24的状态下,盖114的上壁156从上方覆盖连接用保护器24及输出用保护器126。由此,利用盖114从上方覆盖连接汇流条21、第1输出汇流条122以及第2输出汇流条123。
在盖114组装到连接用保护器24的状态下,在盖114的与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B及卡止孔17C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从盖114的上壁156向下方延伸的后侧抑制部160和前侧抑制部161。后侧抑制部160设置于盖114中的靠后端部,前侧抑制部161设置于盖14中的靠前端部。
如图15所示,在后侧抑制部160的后壁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后侧第2卡止部162(盖侧卡止部的一个例子)。该后侧第2卡止部162从下方卡止于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B的后侧伸出部19D。另外,在前侧抑制部161的前壁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前侧第2卡止部163(盖侧卡止部的一个例子)。该前侧第2卡止部163从下方卡止于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C的前侧伸出部18E。
如上所述,通过后侧抑制部160的后侧第2卡止部162卡止于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B的后侧伸出部19D,并且前侧抑制部161的前侧第2卡止部163卡止于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C的前侧伸出部18E,从而可防止盖114相对于蓄电元件组12向上方脱离。换句话讲,盖14组装到连接用保护器24和蓄电元件组12双方。
如图15所示,在后侧抑制部160从上方插入到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B的状态下,后侧抑制部160位于输出用保护器126的后侧第1卡止部150的后方。由此,可抑制后侧第1卡止部150向后方弹性变形。其结果是,可抑制后侧第1卡止部150的卡止爪152和卡止孔17B的前侧伸出部18B的卡合解开。
后侧抑制部160具有抵接壁189,抵接壁189位于后侧第1卡止部150的后方,当后侧第1卡止部150将要向后方弹性变形时抵接于后侧第1卡止部150。抵接壁189从上壁156向下方延伸地形成。在抵接壁189的后表面(与后侧第1卡止部150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向后方(与后侧第1卡止部150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一对加强壁190。加强壁190从上壁156向下方延伸地形成。
如图17所示,后侧抑制部160利用截面呈大致C字状的抵接壁189及加强壁190和后侧抑制部160的后壁形成为大致方筒状。在后侧抑制部160的后壁与加强壁190之间,以后侧抑制部160的后壁能容易地挠曲变形的方式形成有间隙。
另外,在前侧抑制部161从上方插入到蓄电元件11的卡止孔17C的状态下,前侧抑制部161位于输出用保护器126的前侧第1卡止部153的前方。由此,可抑制前侧第1卡止部153向前方弹性变形。其结果是,可抑制前侧第1卡止部153的卡止爪155和卡止孔17C的后侧伸出部19C的卡合解开。
前侧抑制部161具有抵接壁191,抵接壁191位于前侧第1卡止部153的后方,在前侧第1卡止部153将要向前方弹性变形时抵接于前侧第1卡止部153。抵接壁191从上壁156向下方延伸地形成。在抵接壁191的前表面(与前侧第1卡止部153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向前方(与前侧第1卡止部153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一对加强壁192。加强壁192从上壁156向下方延伸地形成。
前侧抑制部161的截面形状与后侧抑制部160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螺栓紧固结构)
如图12所示,在紧固部175的贯穿孔180中插通的螺栓182的轴线和在紧固部176的贯穿孔184中插通的螺栓186的轴线朝向左右方向。
如图15所示,在从螺栓182的轴线向螺栓182的径向离开的位置设置有后侧第1卡止部150。并且,当为了使螺栓182与螺母183螺合而使螺栓182向图15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该扭转力从第1输出汇流条122向输出用保护器126传递,从而施加向上方提拉后侧第1卡止部150的方向的力。此时,后侧抑制部160位于后侧第1卡止部150的后方且后侧第1卡止部150的弹性挠曲区域。
另外,在从螺栓186的轴线向螺栓186的径向离开的位置设置有前侧第1卡止部153。并且,当为了使螺栓186与螺母187螺合而使螺栓186向图15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该扭转力从第2输出汇流条123向输出用保护器126传递,从而施加向上方提拉前侧第1卡止部153的方向的力。此时,前侧抑制部161位于前侧第1卡止部153的前方且前侧第1卡止部153的弹性挠曲区域。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因为与实施方式1大致同样,所以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后侧抑制部160的后壁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后侧第2卡止部162。另外,在前侧抑制部161的前壁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前侧第2卡止部163。由此,后侧抑制部160被后侧第2卡止部162固定,并且前侧抑制部161被前侧第2卡止部163固定。其结果是,能确实地抑制后侧第1卡止部150及前侧第1卡止部153弹性变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后侧抑制部160具有抵接壁189,抵接壁189在后侧抑制部160配置于后侧第1卡止部150的挠曲空间169内的状态下抵接于后侧第1卡止部150。另外,前侧抑制部161具有抵接壁191,抵接壁191在前侧抑制部161配置于前侧第1卡止部153的挠曲空间170内的状态下抵接于前侧第1卡止部153。由此,通过抵接壁189抵接于后侧第1卡止部150,并且抵接壁191抵接于前侧第1卡止部153,从而能确实地抑制后侧第1卡止部150及前侧第1卡止部153弹性变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抵接壁189的后表面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加强壁190。另外,在抵接壁191的前表面形成有向前方延伸的加强壁192。由此,在抵接壁189与后侧第1卡止部150抵接的情况下能抑制抵接壁189挠曲变形,并且在抵接壁191与前侧第1卡止部153抵接的情况下能抑制抵接壁191挠曲变形。由此,能确实地抑制后侧第1卡止部150及前侧第1卡止部153弹性变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输出汇流条122具有安装有螺栓182的紧固部175,后侧第1卡止部150设置于从螺栓182的轴线向螺栓182的径向离开的位置。另外,第2输出汇流条123具有紧固有螺栓186的紧固部176,前侧第1卡止部153设置于从螺栓186的轴线向螺栓186的径向离开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当为了使螺栓182与螺母183螺合而使螺栓182向图15中顺时针方向(箭头线A所示的方向)旋转时,该扭转力从第1输出汇流条122向输出用保护器126传递,从而施加向上方提拉后侧第1卡止部150的方向的力。此时,随着从螺栓182的轴线向螺栓182的径向离开,根据杠杆原理,扭转力变大。因此,在后侧第1卡止部150设置于从螺栓182的轴线向螺栓182的径向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有可能后侧第1卡止部150的卡止容易解除。
与上述同样,当为了使螺栓186与螺母187螺合而使螺栓186向图15中顺时针方向(箭头线B所示的方向)旋转时,该扭转力从第2输出汇流条123向输出用保护器126传递,从而施加向上方提拉前侧第1卡止部153的方向的力。此时,随着从螺栓186的轴线向螺栓186的径向离开,根据杠杆原理,扭转力变大。因此,在前侧第1卡止部153设置于从螺栓186的轴线向螺栓186的径向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有可能前侧第1卡止部153的卡止容易解除。
在如上述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有效。
<实施方式3>
接着,一边参照图18一边对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侧抑制部195具有抵接壁196和从该抵接壁196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的加强壁197。抵接壁196和加强壁197的截面形状呈大致L字状。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因为与实施方式2大致同样,所以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4>
接着,一边参照图19一边对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
在图19中的位于左端部的蓄电元件11的电极15上通过第1子汇流条200连接有第1输出汇流条22。第1子汇流条200从上方观看呈大致长方形。第1子汇流条200的一个端部(后端部)重叠于蓄电元件11的电极15的上方,以螺栓68贯穿的状态连接到电极15。
另外,第1子汇流条200的另一个端部(前端部)配置于第1输出汇流条22的左端部的下方,以螺栓68贯穿的状态连接到第1输出汇流条22的左端部。
换句话讲,电极15和第1子汇流条200连接,且第1子汇流条200和第1输出汇流条22连接。此外,也可以在第1子汇流条200的另一个端部的下表面配置有未图示的螺母,另外,还可以设置有实施了所谓的翻边加工的插通孔。
另外,在图19中的位于右端部的蓄电元件11的电极15上通过第2子汇流条201连接有第2输出汇流条23。第2子汇流条201从上方观看呈大致长方形状。第2子汇流条200的一个端部(左端部)重叠于蓄电元件11的电极15的上方,以螺栓68贯穿的状态连接到电极15。
另外,第2子汇流条201的另一个端部(右端部)配置于第2输出汇流条23的左端部的下方,以螺栓68贯穿的状态连接到第2输出汇流条23的左端部。
换句话讲,电极15和第2子汇流条201连接,且第2子汇流条201和第2输出汇流条23连接。此外,也可以在第2子汇流条201的另一个端部的下表面配置有未图示的螺母,另外,还可以设置有实施了所谓的翻边加工的插通孔。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大致同样,所以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蓄电元件11的电极端子15的结构有规格变更的情况下,通过变更第1子汇流条200及第2子汇流条201的形状,从而能容易地对应。在该情况下,关于第1输出汇流条22,即使是电极端子15的规格不同的情况也能共用。另外,关于第2输出汇流条23,即使是电极端子15的规格不同的情况也能共用。因此,能降低制造成本。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技术范围。
(1)蓄电元件11可以是二次电池,另外,也可以是电容器。
(2)也可以设为保护器卡止部和盖卡止部形成于不同的蓄电元件11的结构。
(3)盖卡止部也可以省略。
(4)也可以设为在一个布线模块20上设置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五个以上的第1卡止部的结构。
(5)也可以设为在一个盖14上设置有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第2卡止部的结构。
(6)盖14能利用螺钉锁固等任意的手法安装于第2保护器26。
(7)本实施方式的抑制部呈方筒状,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呈实心的棱柱状。另外,抑制部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四边形,能形成为圆形、三角形等任意的形状。
(8)也可以设为布线模块20具备连接到电极15并检测蓄电元件11的状态的检测端子和连接到该检测端子的电线的结构。
(9)在本实施方式中,布线模块20为安装于蓄电元件11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布线模块20也可以为安装于第1保护器25的结构,另外,还可以为安装于连接用保护器24的结构,能设为安装到在蓄电元件组12上安装的任意部件上的结构。
(1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第2保护器26形成有第1卡止部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在第1保护器25、连接用保护器24形成有第1卡止部的结构,另外,还可以设为在安装于蓄电元件组12的任意部件上形成有第1卡止部的结构。
(11)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孔及伸出部设置于蓄电元件的上表面,但是不限于此,卡止孔及伸出部也可以设为设置于在蓄电元件上安装的任意部件上的结构。
(12)抵接壁及加强壁的截面形状能形成为大致T字状、大致E字状等任意的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蓄电模块
11:蓄电元件
14、114:盖
15:电极
20、120:布线模块
22、122:第1输出汇流条(汇流条)
23、123:第2输出汇流条(汇流条)
26:第2保护器(保护器)
37、38:螺母
50、150:后侧第1卡止部(卡止部)
53、153:前侧第1卡止部(卡止部)
60、160:后侧抑制部(抑制部)
61、161:前侧抑制部(抑制部)
65、67、182、186:螺栓
69、70、169、170:挠曲空间
126:输出用保护器(保护器)
200:第1子汇流条
201:第2子汇流条

Claims (8)

1.一种布线模块,安装于具有多个蓄电元件的蓄电模块,所述蓄电元件具备电极,其中,所述布线模块具备:
保护器,其具备连接到所述电极的汇流条,并且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以及
盖,其覆盖所述汇流条,
在所述保护器设置有卡止部,
在所述盖设置有抑制部,所述抑制部配置于所述卡止部的挠曲空间内,抑制所述卡止部弹性变形。
2.一种布线模块,安装于具有多个蓄电元件的蓄电模块,所述蓄电元件具备电极,其中,所述布线模块具备:
保护器,其具备连接到子汇流条的汇流条,所述子汇流条连接到所述电极,并且所述保护器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以及
盖,其覆盖所述汇流条,
在所述保护器设置有卡止部,
在所述盖设置有抑制部,所述抑制部配置于所述卡止部的挠曲空间内,抑制所述卡止部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抑制部具有盖侧卡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抑制部具有抵接壁,所述抵接壁在所述抑制部配置于所述卡止部的所述挠曲空间内的状态下通过抵接于所述卡止部而抑制所述卡止部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抵接壁在与所述卡止部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向离开所述卡止部的方向延伸的加强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抑制部呈方筒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在所述汇流条安装有螺栓或者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汇流条具有紧固部,所述螺栓或者所述螺母安装于所述紧固部,
所述卡止部设置于从所述螺栓或者所述螺母的轴线向所述螺栓或者所述螺母的径向离开的位置。
CN201780022905.0A 2016-04-12 2017-04-12 布线模块 Active CN1090753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9453 2016-04-12
JP2016-079453 2016-04-12
PCT/JP2017/015042 WO2017179637A1 (ja) 2016-04-12 2017-04-12 配線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5306A true CN109075306A (zh) 2018-12-21
CN109075306B CN109075306B (zh) 2021-05-28

Family

ID=60042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2905.0A Active CN109075306B (zh) 2016-04-12 2017-04-12 布线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2460B2 (zh)
JP (1) JP6292463B1 (zh)
CN (1) CN109075306B (zh)
DE (1) DE112017001990B4 (zh)
WO (1) WO2017179637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0675A (ja) * 2009-09-14 2011-03-24 Yazaki Corp 電源装置のカバー構造
JP2013020811A (ja) * 2011-07-11 2013-01-31 Yazaki Corp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CN101527375B (zh) * 2008-03-07 2013-03-2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蓄电池组
CN203596381U (zh) * 2012-11-28 2014-05-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模块结构件
JP2014149982A (ja) * 2013-02-01 2014-08-2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4981919A (zh) * 2013-02-01 2015-10-1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模块
JP2016004608A (ja) * 2014-06-13 2016-01-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カバー、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1396B2 (ja) 2011-08-02 2015-11-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7375B (zh) * 2008-03-07 2013-03-2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蓄电池组
JP2011060675A (ja) * 2009-09-14 2011-03-24 Yazaki Corp 電源装置のカバー構造
JP2013020811A (ja) * 2011-07-11 2013-01-31 Yazaki Corp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CN203596381U (zh) * 2012-11-28 2014-05-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模块结构件
JP2014149982A (ja) * 2013-02-01 2014-08-2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4981919A (zh) * 2013-02-01 2015-10-1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模块
JP2016004608A (ja) * 2014-06-13 2016-01-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カバー、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81307A1 (en) 2019-03-14
DE112017001990B4 (de) 2024-04-25
DE112017001990T5 (de) 2018-12-20
CN109075306B (zh) 2021-05-28
US10892460B2 (en) 2021-01-12
JPWO2017179637A1 (ja) 2018-04-19
WO2017179637A1 (ja) 2017-10-19
JP6292463B1 (ja) 2018-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35062B1 (en) Connector with shield shell for cable
CN104348026B (zh) 快速连接电力连接器
US8425256B2 (en) Connector
CN101552329B (zh) 救援端子结构
CN103620822B (zh) 电池布线模块
JP5817535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3636081B (zh) 连接器
JP6274051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7686630B2 (en) Connector including foreign body preventing unit including blocking sheet member and locking unit
US20180351143A1 (en) Wiring module, detec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etection terminal
CN110024177A (zh) 布线模块
CN106233504B (zh) 布线模块
WO2014203713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US20130062098A1 (en) Terminal block for vehicle-mounted battery assembly
DE102013209391A1 (de) Batteriezellenverbund
EP2908361B1 (en) Wiring module
CN107464899A (zh) 电池布线模块
EP2676333B1 (en) Electric junction box having divisible block
CN111816827B (zh) 受接触保护的电池连接器、电池模块、系统和机动车辆
CN108780871A (zh) 外部连接总线保持模块及电池连接模块
CN110495063A (zh) 夹持件及线束
US7625224B2 (en) Rapid-installation connector for an armored cable
DE112016003294T5 (de) Abschirmverbinder
WO2016047477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9075306A (zh) 布线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