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1959A - 蓄热性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蓄热性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1959A
CN109071959A CN201780026545.1A CN201780026545A CN109071959A CN 109071959 A CN109071959 A CN 109071959A CN 201780026545 A CN201780026545 A CN 201780026545A CN 109071959 A CN109071959 A CN 109071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orage
heat
plasticizer
storage compound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65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关祐子
藤崎健
藤崎健一
小池淳郎
小池淳一郎
丰村恭
丰村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71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19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16Plastic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 C08K5/1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oxy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1515Three-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10Encapsulated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12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e.g. anisotropy, viscosity o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7/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7/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7/04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chlorine atoms
    • C08L27/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 chlor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2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09K5/06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the change of state being from liquid to solid or vice versa
    • C09K5/063Materials absorbing or liberating heat during crystallisation; Heat storage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6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having improved processability or containing aids for moulding metho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14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polymeric 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L2205/18Spheres
    • C08L2205/20Hollow sphe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2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09K5/06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the change of state being from liquid to solid or vice vers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一种蓄热性组合物,能够实现厚膜的涂覆,并且即使在厚膜涂覆时也不易发生流挂,因此能够通过涂覆而简易且连续地形成超过1mm的厚膜片,该蓄热性组合物为含有树脂和蓄热材料的蓄热性组合物,利用圆筒形旋转粘度计测定的粘度为100~1000dPa·s,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法以温度25℃、应变0.1%测定的角频率1rad/s时的储能模量(G’)为3Pa以上。

Description

蓄热性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在住宅等居住空间、汽车等室内的适温保持中有用的具有柔软性的蓄热材料的蓄热性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住宅、办公室等居住空间中节能化的要求提高,对于住宅等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需要对节能化有贡献的材料。通常,在地板、天花板、墙面等中使用绝热材料而实现了冷暖气设备的效率化,但为了进一步节能化,研究了各种材料。另外,对于汽车、航空器等密闭空间、冷藏车等冷藏室内也同样,节能化的要求高。
作为这样的材料,例如公开了在石膏板中混合经胶囊化的潜热蓄热材料而成的材料(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使用了具有柔软性的材料的材料,公开了在热塑性树脂中含有蓄热材料的蓄热性热塑性树脂片(参照专利文献2)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84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510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在石膏板中混合潜热蓄热材料而成的材料通过用于墙面等,会增加墙面等的热容量而实现节能化。但是,该材料缺乏柔软性、处理性,使用形态存在限制。
另一方面,上述使用了热塑性树脂的片虽然通过使用热塑性树脂而具有柔软性,但其厚度为100μm左右。为了在居住空间等中实现有用的蓄热性能,要求蓄热片的厚膜化,而该片中使用的树脂组合物难以进行厚膜涂覆。
本申请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厚膜进行涂覆、并且即使在厚膜涂覆时也不易发生流挂的蓄热性组合物。
进一步,还在于提供一种在组合物调制时容易混炼的蓄热性组合物。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利用一种蓄热性组合物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该蓄热性组合物为含有树脂和蓄热材料的蓄热性组合物,利用圆筒形旋转粘度计测定的粘度为100~1000dPa·s,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法以温度25℃、应变0.1%测定的角频率1rad/s时的储能模量(G’)为3Pa以上。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蓄热性组合物具有特定的粘度和粘弹性,从而能够进行厚膜涂覆,并且即使在厚膜涂覆时也不易发生流挂,因此能够适宜地形成超过1mm的厚膜片。如此一来,能够通过涂覆而简易且连续地形成厚膜片,因此即使不使用在框架形成中填充涂布液的方法、将多个层进行层叠的方法,也能够形成厚膜,因此能够低成本地制造适宜的蓄热性能的蓄热片。另外,即使不过度地设为高粘度也能适宜地进行厚膜涂覆,因此组合物调制时的配合、混炼不会变得困难,能够良好地进行组合物的调制。
根据本发明的蓄热性组合物,能够简易且低成本地形成厚膜的柔软蓄热片,该蓄热片能够有用地适用于在住宅等居住空间的壁材、壁纸、汽车、电车、航空器、农业大棚等室内、以及冷藏车、冷藏设备的冷藏室内、航空器的舱内等密闭空间、个人电脑的CPU、蓄电池等产生热的电气部件中适用的材料等要求节能化的各种用途中。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蓄热性组合物为含有树脂和蓄热材料的蓄热性组合物,利用圆筒形旋转粘度计测定的粘度为100~1000dPa·s,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法以温度25℃、应变0.1%测定的角频率1rad/s时的储能模量(G’)为3Pa以上。
[树脂]
本发明的蓄热性组合物中使用的树脂是在片形成时形成基体的树脂成分。作为该树脂,可使用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各种树脂。其中,从容易形成涂膜考虑,可优选使用热塑性树脂。可例示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烯烃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丁二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1,2-聚丁二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其中,从容易获得低温下的成型性、蓄热材料的分散性考虑,优选使用氯乙烯系树脂。
使用氯乙烯系树脂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使用了氯乙烯树脂粒子的蓄热性组合物来形成溶胶流延膜,能够实现低温下的蓄热片的形成,因而优选。蓄热性组合物为在含有氯乙烯树脂粒子和增塑剂的树脂组合物中分散、悬浮有蓄热材料的糊状组合物。
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01~10μm,优选为0.1~5μm。蓄热性组合物中,该粒子可以是直接分散的状态,也可以是以将该粒子作为一次粒子凝聚成球状的二次粒子的状态分散的状态。另外,可将粒径不同的粒子混合,粒度分布的峰可存在两个以上。粒径可通过激光法等测定。
关于蓄热性组合物中使用的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形状,从容易获得适宜的流动性,熟化粘度变化小考虑,优选为大致球形形状。关于氯乙烯树脂粒子,通过乳液聚合、悬浮聚合而制造的氯乙烯树脂粒子由于容易获得球形形状,另外,容易控制粒度分布,因而优选。
作为所使用的氯乙烯树脂的聚合度,优选为500~4000,更优选为600~2000。另外,通过设为上述范围,容易将旋转粘度计的粘度、稳态剪切粘度调整为本发明的适宜范围。
本发明中使用的氯乙烯树脂粒子可适宜使用市售的氯乙烯树脂粒子,例如可列举新第一聚氯乙烯株式会社制ZEST PQ83、PWLT、PQ92、P24Z等,株式会社KANEKA制PSL-675、685等。
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形成蓄热片的树脂时,该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10~80质量%,更优选为20~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60质量%。通过设为该范围,能够适宜地形成片中的树脂基体,容易形成具有柔软性和坚韧性的片。另外,通过设为上述范围,容易将储能模量调整为本发明的范围。
[增塑剂]
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本发明的蓄热片中使用的树脂的情况下,从容易确保良好的涂覆性、成膜性考虑,优选并用增塑剂。作为该增塑剂,可适宜使用环氧系增塑剂、甲基丙烯酸酯系增塑剂、聚酯系增塑剂、聚醚酯系增塑剂、脂肪族二酯系增塑剂、偏苯三酸系增塑剂、己二酸系增塑剂、苯甲酸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等。另外,也可将2种以上增塑剂适宜混合使用。在用于住宅等建筑材料用途、汽车用途等的情况下,优选使用除担心对人体有不良影响的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以外的非邻苯二甲酸系增塑剂。
作为这些增塑剂,可适宜使用各种市售的增塑剂,例如作为环氧系增塑剂,可例示DIC公司制MONOCIZER W-150,新日本理化公司制SANSOCIZER E-PS、E-PO、E-4030、E-6000、E-2000H、E-9000H,ADEKA公司制ADEKACIZER O-130P、O-180A、D-32、D-55,花王公司制KAPOXS-6等;作为聚酯系增塑剂,可例示DIC公司制POLYCIZER W-2050、W-2310、W-230H,ADEKA公司制ADEKACIZER PN-7160、PN-160、PN-9302、PN-150、PN-170、PN-230、PN-7230、PN-1010,三菱化学公司制D620、D621、D623、D643、D645、D620N,花王公司制HA-5等;作为偏苯三酸系增塑剂,可例示DIC公司制MONOCIZER W-705,ADEKA公司制ADEKACIZER C-9N,三菱化学公司制TOTM、TOTM-NB等;作为苯甲酸系增塑剂,可例示DIC公司制MONOCIZER PB-3A,三菱化学公司制的JP120等。
本发明中,从容易抑制蓄热材料、增塑剂的渗出考虑,上述之中尤其可优选使用能够在低温时凝胶化的增塑剂。作为该增塑剂,凝胶化结束温度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为1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下,特别优选为110℃以下。关于凝胶化结束温度,可以将凝胶化膜的透光性成为一定的温度作为凝胶化结束温度。作为该低温成型性良好的增塑剂,可例示环氧系增塑剂、聚酯系增塑剂、苯甲酸系增塑剂。这些低温成型性良好的增塑剂具有适宜的蓄热性,并且特别容易获得树脂基体的坚韧性,因而优选。另外,从耐热性和低温成型性的观点考虑,可特别优选使用环氧系增塑剂和聚酯系增塑剂。
关于凝胶化终点温度,具体而言,将用于糊的氯乙烯树脂(聚合度1700)、上述增塑剂和热稳定剂(Ca-Zn系)以质量比100/80/1.5混合而成的组合物夹入玻璃板与显微镜用标本(プレパラート)之间,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用显微观察用高温载台(Metter 800)观察透光性的变化,将透光性成为一定的温度作为凝胶化终点温度。
本发明中使用的增塑剂的25℃时的粘度优选为1500mPa·s以下,更优选为10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mPa·s以下,特别优选为300mPa·s以下。通过设为该范围,能够将蓄热性组合物的粘度抑制为较低,因此能够提高蓄热材料的填充率。另外,通过设为上述范围,容易将旋转粘度计的粘度、稳态剪切粘度调整为本发明的适宜范围。需说明的是,关于增塑剂粘度测定的条件,可在后述实施例中的条件下测定。
本发明中使用的增塑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0~3000,更优选为300~1000。通过设为该范围,增塑剂自身不易渗出,并且能够将蓄热性组合物的粘度抑制为较低,因此能够提高蓄热材料的填充率。另外,通过设为上述范围,容易将旋转粘度计的粘度、稳态剪切粘度调整为本发明的适宜范围。需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Mw)是基于凝胶渗透色谱(以下简写为“GPC”。)测定并进行聚苯乙烯换算而得到的值。需说明的是,GPC测定可在以下的条件下测定。
<重均分子量的测定条件>
测定装置:东曹株式会社制保护柱“HLC-8330”
柱:东曹株式会社制“TSK SuperH-H”
+东曹株式会社制“TSK gel SuperHZM-M”
+东曹株式会社制“TSK gel SuperHZM-M”
+东曹株式会社制“TSK gel SuperHZ-2000”
+东曹株式会社制“TSK gel SuperHZ-2000”
检测器:RI(示差折射仪)
数据处理:东曹株式会社制“GPC-8020MODEL II VERSION 4.10”
柱温度:40℃
展开溶剂:四氢呋喃(THF)
流速:0.35mL/分钟
试样:将以树脂固体成分换算计为1.0质量%的四氢呋喃溶液用微过滤器进行过滤而得到(100μl)
标准试样:根据前述“GPC-8020MODEL II VERSION 4.10”的测定手册,使用分子量已知的下述单分散聚苯乙烯。
<标准试样:单分散聚苯乙烯>
东曹株式会社制“A-300”
东曹株式会社制“A-500”
东曹株式会社制“A-1000”
东曹株式会社制“A-2500”
东曹株式会社制“A-5000”
东曹株式会社制“F-1”
东曹株式会社制“F-2”
东曹株式会社制“F-4”
东曹株式会社制“F-10”
东曹株式会社制“F-20”
东曹株式会社制“F-40”
东曹株式会社制“F-80”
东曹株式会社制“F-128”
东曹株式会社制“F-288”
另外,当本发明中使用的蓄热材料是在树脂外壳中含有蓄热材料的微胶囊状的蓄热材料时,这些增塑剂中,优选使用与所使用的蓄热材料之间的HSP距离为6以上的增塑剂。通过使用该增塑剂,能够抑制高温下脱离成分从蓄热片脱离,容易实现即使在高温下也不易发生体积收缩的适宜的耐热性。在由不含蓄热材料而含有通常的热塑性树脂和增塑剂的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成型品中,即使在高温下也不易发生大的体积收缩。但是,含有蓄热材料的蓄热片中,有时在高温下发生大的体积收缩。本发明中,通过将蓄热材料与增塑剂的HSP距离设为上述范围,容易抑制增塑剂进入蓄热材料,其是高温下产生大量脱离成分的主要原因;容易抑制高温下的体积收缩,容易实现适宜的耐热性。关于该HSP距离,从容易获得适宜的耐热性考虑,优选为7以上,更优选为8以上。另外,只要是通常用作增塑剂的物质则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从容易获得适宜的相溶性、成型性考虑,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下。
HSP距离是使用汉森溶解度参数(HSP)表示物质间的溶解性的指标。汉森溶解度参数由多维(典型而言三维)的向量表示溶解性,该向量可以由分散项、极性项、氢键项表示。并且,将该向量的相似度表示为汉森溶解度参数的距离(HSP距离)。
关于汉森溶解度参数,各种文献中提供了供参考的数值,例如可列举HansenSolubility Parameters:A User’s Handbook(汉森溶解度参数:用户手册)(CharlesHansen等、2007、第2版)等。另外,也可使用市售的软件、例如Hansen SolubilityParameter in Practice(HSPiP),基于物质的化学结构来计算汉森溶解度参数。计算可将溶剂温度设为25℃来进行。
作为增塑剂与蓄热材料的优选组合,例如在使用具有丙烯酸系外壳的蓄热材料时,可优选使用环氧系增塑剂、聚酯系增塑剂、偏苯三酸系增塑剂等。另外,在使用具有三聚氰胺系外壳的蓄热材料时,可优选使用环氧系增塑剂、聚酯系增塑剂、偏苯三酸系增塑剂、苯甲酸系增塑剂等。尤其是环氧系增塑剂容易适宜获得耐热性等各种特性,因而优选。
另外,本发明中,从容易适宜地构成成型体的树脂基体考虑,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与增塑剂的HSP距离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下。另外,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以上。
另外,当使用在树脂外壳中含有蓄热材料的微胶囊状的蓄热材料时,可优选使用如下的增塑剂,关于该增塑剂,对所使用的蓄热材料混合增塑剂时按照JIS K5101-13-1测定的、相对于蓄热材料100质量份的增塑剂吸收量为150质量份以下。通过使用该增塑剂,能够抑制高温下脱离成分从蓄热片脱离,能够实现即使在高温下也不易发生体积收缩的适宜的耐热性。关于该吸收量,从容易获得适宜的耐热性考虑,优选为14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3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0质量份以下。另外,只要为通常作为增塑剂使用的增塑剂则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从容易获得适宜的相溶性、成型性考虑,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通过设为上述范围,容易将组合物的储能模量调整为本发明的适宜范围。
增塑剂的吸收量按照JIS K5101-13-1的吸油量的测定方法测定。具体而言,将根据预想的吸收量称取的1~20g蓄热材料作为试样,设置于玻璃板上,由滴定管每次4~5滴缓慢加入增塑剂。每次用钢制的调色刀揉至试样中。重复该操作,持续滴加直至增塑剂和试样形成块。此后,每次一滴进行滴加,重复进行直至完全混炼,以糊成为平滑硬度时作为终点,将该吸收量作为增塑剂的吸收量。需说明的是,关于糊,制成能够在不会开裂或不会变得稀烂的情况下展开,并且轻轻附着于测定板的程度的糊。
蓄热片中的增塑剂的含量优选为5~75质量%,更优选为10~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60质量%,特别优选为20~40质量%。通过设为该范围,容易获得良好的涂覆适应性、成型性。另外,关于增塑剂相对于热塑性树脂的含有比率,从容易将组合物的粘度调整为本申请发明的范围考虑,相对于热塑性树脂100质量份,增塑剂优选为30~150质量份,更优选为40~13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0~120质量份。
[蓄热材料]
作为蓄热材料,只要是具有蓄热性的材料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潜热型的蓄热性材料、显热型的蓄热性材料、利用了伴随化学反应的吸热、放热的化学反应型的蓄热性材料。其中,潜热型的蓄热性材料容易以小体积确保大量的能量,容易调整吸放热温度,因而优选。
作为潜热型的蓄热性材料(潜热蓄热材料),考虑到由相变引起的熔融时的渗出等问题、混入时的分散性,优选在由有机材料等构成的外壳中内包有石蜡等潜热蓄热材料的、经胶囊化的蓄热粒子。本发明中使用这样具有外壳的蓄热粒子时,基于该蓄热粒子的外壳中使用的材料的HSP来计算上述HSP距离。关于本发明的蓄热片,即使在使用由有机材料构成的外壳中含有石蜡等潜热蓄热材料的蓄热材料的情况下,也不易发生由增塑剂引起的外壳脆化,不易发生蓄热材料的破损。
作为这样的蓄热粒子,例如,作为使用了由三聚氰胺树脂构成的外壳的蓄热粒子,可例示三菱制纸公司制THERMOMEMORY FP-16、FP-25、FP-27、FP-31、FP-39,三木理研工业公司制RIKEN RESIN PMCD-15SP、25SP、32SP等。另外,作为使用了由二氧化硅构成的外壳的蓄热粒子,可例示三木理研工业公司制RIKEN RESIN LA-15、LA-25、LA-32等,作为使用了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构成的外壳的蓄热粒子,可例示BASF公司制Micronal DS5001X、5040X等。
蓄热粒子的粒径优选为10~1000μm程度,更优选为50~500μm。关于蓄热粒子的粒径,优选其一次粒子的粒径为上述范围,也优选由一次粒径为1~50μm、优选为2~10μm的粒子凝聚而形成二次粒子且该二次粒子的粒径为上述范围的蓄热粒子。通过使用该蓄热粒子,容易将储能模量调整至本发明的范围,尤其是优选将二次粒径设为500μm以下,更优选设为300μm以下,特别优选设为100μm以下。
这样的蓄热粒子容易由于压力、剪切力而破损,但根据本发明的构成,能够适宜地抑制该蓄热粒子的破损,不易发生蓄热材料的渗出、泄露。尤其是当外壳由有机材料形成时,还会产生因温度导致破损的危险,但本发明的蓄热片即使在使用了这样的潜热蓄热材料时也容易适宜地抑制蓄热材料的渗出、泄露。需说明的是,蓄热片中使用的蓄热粒子的粒径可以不全为上述范围,优选蓄热片中的蓄热粒子的80质量%以上为上述范围的蓄热粒子,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5质量%以上。
潜热蓄热材料在特定温度的熔点时发生相变。即,室温超过熔点时,从固体相变为液体,室温低于熔点时,从液体相变为固体。潜热蓄热材料的熔点只要根据其使用形态来调整即可,可适当使用在-20℃~120℃程度的温度范围内显示固/液相转变的材料。例如,在维持住宅等居住空间、汽车、电车、航空器、农业大棚等室内等的适温、谋求节能化时,通过混入将其熔点设计成适于日常生活的温度、具体为10~35℃、优选15~30℃的潜热蓄热材料,能够发挥适温维持性能。更详细地,对冬季或夏季的适温维持性能进行调整时,如果目的在于使冬季的暖气效果持续,则优选混入以18~28℃程度为熔点的潜热蓄热材料,更优选为18~23℃程度。或者,如果目的在于抑制夏季的温度上升,则优选混入以20~30℃程度为熔点的潜热蓄热材料,更优选为25~30℃程度。为了实现这两者的效果,只要混入熔点设计不同的两种以上潜热蓄热材料即可。另外,在谋求冷藏设备等冷藏室内的节能化时,只要使用-10℃~5℃程度的熔点的潜热蓄热材料即可。
本发明所使用的蓄热材料的含水率优选为3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2质量%以下。通过将调制蓄热性组合物时的蓄热材料的含水率设为该范围,容易抑制所得的蓄热片的微细的鼓起、凹陷等,容易获得适宜外观的蓄热片。
蓄热片中的蓄热材料的含量优选为10~80质量%,更优选为20~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60质量%。通过设为该范围,容易获得良好的蓄热效果、成型性。另外,通过将蓄热材料的含量设为10质量%以上,容易将组合物粘度和储能模量调整为本申请发明的范围。
[蓄热性组合物]
本发明的蓄热性组合物是通过圆筒形旋转粘度计(Visco tester)测定的粘度为100dPa·s以上且1000dPa·s以下的蓄热性组合物。通过设为该粘度,能够适宜地形成厚膜,另外在厚膜涂覆时的形状保持性也变得良好。该粘度优选为120dPa·s以上,更优选为150dPa·s以上。另外,粘度的上限更优选为800d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0dPa·s以下,特别优选为500dPa·s以下。
该粘度的测定可以按照以下的条件测定。
测定装置:Visco tester VT-04(RION株式会社制)
测定条件:温度25℃、No.2转子(62.5rpm)
另外,本发明中,剪切速度10[1/s]时的稳态剪切粘度优选为50Pa·s以下,更优选设为30Pa·s以下。通过将稳态剪切粘度设为该范围,容易获得涂覆时的蓄热性组合物的适宜的流动性,容易提高涂覆适应性。
稳态剪切粘度是按照JIS K 7117-2,在温度25℃的条件下以剪切速度范围0.1~700[1/s]测定的稳态剪切粘度。具体而言,通过Anton-Paar公司制旋转型流变仪MCR102,使用平行板PP50(直径50mm)测定。
关于测定中使用的试样,将使用高速分散机(ホモディスパー)以约500rpm搅拌2分钟而进行了均匀分散的物质作为测定试样。另外,关于测定的组合物,也优选将约2g左右置于流变仪的试样台,降下测定用平行板,形成以约1.1~1.3mm的间隙夹持的状态,为了将正式测定前的状态设为相同,预先施加预剪切,然后进行正式测定。预剪切的条件例如为剪切速率10[1/s]、施加时间60[sec]。
本发明的蓄热性组合物是以温度25℃、应变0.1%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而测定到的1[rad/s]的储能模量(G’)为3Pa以上的蓄热性组合物。通过将储能模量(G’)设为该范围,能够适宜地抑制厚膜涂覆时的流挂,能够形成良好的厚膜涂膜。储能模量(G’)优选为5Pa以上,更优选为8Pa以上。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200Pa以下,更优选为150Pa以下。
另外,上述测定的1[rad/s]的损耗模量(G”)优选为10Pa以上。另外,作为上限,优选为200Pa以下,更优选为150Pa以下。通过设为该范围,容易在厚膜涂覆时获得适宜的形状保持性、涂覆适应性。
关于本发明的蓄热性组合物,通过将由动态粘弹性测定所测定的角频率1[rad/s]的损耗正切(tanδ)设为3以下,即使在厚膜涂覆时也能实现良好的形状保持性,能够适宜地抑制流挂,因此能够通过涂覆容易地形成厚膜的片。该损耗正切更优选设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1.5以下。另外,优选设为0.3以上,更优选设为0.5以上。
动态粘弹性是依据JIS K 7244-10在温度25℃的条件下以应变0.1%、0.3~100rad/s的角频率测定的动态粘弹性。具体而言,利用Anton-Paar公司制旋转型流变仪MCR102,使用平行板PP50(直径50mm)测定。
关于测定中使用的试样,将使用高速分散机以约500rpm搅拌2分钟而进行了均匀分散的物质作为测定试样。另外,关于测定的组合物,也优选在将配合成分混合并静置1小时后,将约2g左右置于流变仪的试样台,降下测定用平行板,形成以约1.1~1.3mm的间隙夹持的状态,为了将正式测定前的状态设为相同,预先施加预剪切,然后进行正式测定。预剪切的条件例如为剪切速率10[1/s]、施加时间60[sec]。
本发明的蓄热性组合物通过配合上述树脂成分、蓄热材料而调制。例如在使用氯乙烯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优选将使用了氯乙烯树脂粒子的乙烯基溶胶涂覆液制成蓄热性组合物,并通过溶胶流延形成蓄热层的方法。通过设为该制造方法,能够不经过利用混合机等的混炼、挤出成型等而进行成型,蓄热材料的破坏不易发生,不易发生蓄热材料从所得的蓄热片渗出等。另外,根据该方法,由于低温下的成型变得容易,因此容易抑制因热导致的蓄热材料的破坏,因而可特别优选使用该方法。
将使用了氯乙烯树脂的乙烯基溶胶涂覆液制成蓄热性组合物时,氯乙烯树脂的含量优选为蓄热性组合物所含的固体成分(溶剂以外的成分)中的10~80质量%,更优选为20~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60质量%。另外,相对于组合物中所含的热塑性树脂100质量份,增塑剂的含量优选为30~150质量份,更优选为30~1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40~100质量份。进一步,该组合物中混合的蓄热材料的含量优选为组合物所含的固体成分中的10~80质量%,更优选为20~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60质量%。
蓄热性组合物中,也可适宜使用溶剂。作为该溶剂,可适宜使用在氯乙烯树脂的溶胶流延法中使用的溶剂,其中,可优选例示二异丁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乙酸丁酯等酯类、乙二醇醚类等。这些溶剂容易在常温时使树脂稍微膨润而促进分散,另外,在加热工序中容易促进熔融凝胶化,因而优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可以与上述溶剂一起使用稀释溶剂。作为稀释溶剂,可优选使用不溶解树脂而抑制分散溶剂的膨润性的溶剂。作为这样的稀释溶剂,例如可使用石蜡系烃、环烷系烃、芳香族烃、萜烯系烃等。
蓄热性组合物中,为了抑制以氯乙烯树脂的脱氯化氢反应为主的分解劣化、着色,还优选使用热稳定剂。作为热稳定剂,例如可使用钙/锌系稳定剂、辛基锡系稳定剂、钯/锌系稳定剂等。相对于氯乙烯树脂100质量份,热稳定剂的含量优选为0.5~10质量份。
蓄热性组合物中,作为上述以外的成分,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宜含有降粘剂、分散剂、消泡剂等添加剂。相对于氯乙烯树脂100质量份,这些添加剂的含量分别优选为0.5~10质量份。
上述由含有氯乙烯树脂粒子和蓄热材料的蓄热性组合物的溶胶流延膜构成的蓄热片,由于制造时不对蓄热材料施加剪切力、压力,因此不易发生蓄热材料的破坏,从而尽管使用树脂系的材料也不易发生蓄热材料的渗出。另外,在具有由该蓄热材料带来的蓄热性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良好的柔软性。进一步,由于能够容易地进行与其他层的层叠、加工,因此能以各种用途、形态使用。
[蓄热片]
本发明的蓄热性组合物在涂布或投入至任意形状的模盒后,加热、使其干燥,从而能够形成蓄热片。作为优选的制造例,为如下的方法:调制含有树脂和蓄热材料的树脂组合物,将该组合物涂布于支撑体上而形成涂覆膜后,以涂覆膜温度成为150℃以下的温度进行加热,形成蓄热片。
关于所使用的支撑体,在将蓄热片剥离而流通、使用等的情况下,可以适宜使用能够将所得的蓄热片剥离、并且具有在加热工序的温度时的耐热性的支撑体。另外,将蓄热片与其他功能层、基材层叠而使用的情况下,也可将其他功能层、基材作为支撑体。
作为将蓄热片剥离时的支撑体,例如可优选使用作为各种工艺膜所使用的树脂膜。作为该树脂膜,例如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膜等聚酯树脂膜等。树脂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25~100μm程度的树脂膜容易处理、获得。
用作支撑体的树脂膜可优选使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树脂膜。作为剥离处理所用的剥离处理剂,例如可列举醇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烯烃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等。
作为涂布蓄热性组合物的流延成膜的方法,可使用辊刀涂布机、反式辊涂机、缺角轮涂布机等涂覆机。其中,可优选使用将蓄热性树脂组合物送出至支撑体上并用刮刀等形成一定厚度的涂覆膜的方法。
另外,所得的涂覆膜可通过经加热、干燥进行的凝胶化、固化而形成片。加热温度优选涂覆膜温度成为150℃以下的温度,更优选成为140℃以下的温度,进一步优选成为130℃以下的温度,进一步优选成为120℃以下的温度。通过将涂覆膜温度设为该温度,能够适宜地抑制因蓄热材料的热导致的破坏。加热时间只要根据凝胶化速度等适宜调整即可,只要以10秒~10分钟程度进行调整即可。另外,可以在该加热的同时,适宜并用风干等干燥。
在蓄热性组合物中使用溶剂的情况下,可以在上述加热工序中同时进行溶剂的去除,也优选在上述加热之前进行预干燥。
上述形成的蓄热片可以通过将蓄热片从支撑体剥离的工序而作为蓄热片使用。该剥离只要适当通过适宜的方法进行剥离即可。另外,进行各种加工、层叠时,优选层叠于支撑体上的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层叠于支撑体上的状态流通。
蓄热片的厚度只要根据使用形态适宜调整即可。例如在适用于封闭空间的墙面等时,从容易获得适宜的蓄热效果考虑,优选为100μm以上,更优选为50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特别优选为3mm以上。厚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在形成片状的有机系蓄热层之后贴合于上述无机系基材的情况等、单独处理有机系蓄热层的情况下,从容易获得适宜的柔软性、处理性考虑,优选以20mm以下成型,更优选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6mm以下。关于本发明的蓄热片,即使在制成例如500μm以上、进一步1mm以上那样厚度厚的片时,在加工时、运输时也不易产生开裂、缺口,能够实现优异的加工性、处理性。
[蓄热层叠体]
本发明的蓄热片优选通过与各种功能层进行层叠而制成蓄热层叠体。例如,通过与不燃纸、不燃基材等不燃层进行层叠,能够提高阻燃性,特别适合用于居住空间。另外,例如通过与热扩散层、绝热层进行层叠,也能够更有效地表现蓄热性。另外,为了适用于居住空间的内壁等,也可以设置修饰层、装饰层。
作为不燃层,可使用各种不燃基材,通过与该不燃基材层叠,也能够赋予准不燃性、不燃性。作为该不燃基材,可例示石膏板、硅酸钙板、柔性板、水泥板、以及它们的纤维增强版等无机系基材。
另外,作为不燃层,还可以使用不燃纸,可例示在本发明的蓄热片的单面或两面层叠了不燃纸的构成。作为在单面层叠了不燃纸的构成,可以是将本发明的蓄热片贴合于不燃纸的构成,但如果设为直接将形成本发明的蓄热片的组合物在不燃纸上涂布、凝胶化而成的构成,则容易形成,因而优选。另外,作为在两面具有不燃纸的构成,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蓄热片的两面贴合有不燃纸的构成,可以通过使将蓄热性组合物在不燃纸上涂布、凝胶化而成的不燃纸层叠蓄热片的蓄热片面彼此贴合而容易地形成。另外,还可以优选使用对这些在单面、两面层叠有不燃纸的构成等进一步层叠上述不燃基材而成的构成。
作为该不燃纸,只要具有不燃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将阻燃剂涂布、含浸、添加于纸而成的不燃纸。作为阻燃剂,可例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金属氢氧化物、磷酸盐、硼酸盐、氨基磺酸盐等碱性化合物、玻璃纤维等。
作为层叠了热扩散层的构成,当适用于室内等密闭空间的情况下,具有通过热扩散层而使室内的热均匀化的效果,并且能够将来自室内(住宅等居住空间、汽车、电车、航空器等室内、冷藏车的冷藏室内、航空器的舱内等密闭空间等)的热分散并向热阻小的蓄热层传递。在蓄热层中,利用蓄热粒子进行室内的热吸收和向室内的热释放,能够将室内的温度环境控制为适温。
作为热扩散层,可优选使用导热率为5~400W/m·K的具有高导热率的层。通过高导热率,能够将集中于局部的热扩散并且向蓄热层传递,能够提高热效率,并且使室温均匀化。
作为热扩散层的材料,例如可列举铝、铜、铁、石墨等。本发明中,可特别适宜地使用铝。作为铝适宜的理由,可列举还表现由辐射热的反射带来的绝热效果。尤其是在利用辐射热的暖气器具中,能够利用绝热效果来提高暖气效率。作为以辐射热为主的暖气器具,例如可列举电气式地暖、温水式地暖、红外线加热器等。另外,从防灾的观点考虑,还能够提高阻燃性能。
作为热扩散层的形态,可使用由上述材料的片构成的层、上述材料的蒸镀层等适宜的形态。使用铝作为材料时,例如,可优选使用铝箔、铝蒸镀层等具有弯曲性的热扩散层。
热扩散层的层厚没有特别限定,通过设为3~500μm程度,容易确保适宜的扩散性、处理性,因而优选。
另外,设为将绝热层层叠于蓄热层的构成时,蓄热层的热吸收和热释放在室内侧有效地进行,能够特别适宜地发挥室内的适温维持效果。另外,对于防止室内的热流出、或者减轻来自外部大气的热的影响也有效。本发明的蓄热层叠体通过这些复合作用,能够抑制室内的温度变化、将室内保持为适温。另外,使用空调、冷藏设备等空调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其能耗。由此,能够适宜地对室内的节能化做出贡献。
作为绝热层,可优选使用导热率小于0.1W/m·K的层。该绝热层发挥防止热从蓄热层向外部大气流出、并且降低外部大气的温度影响的效果。关于绝热层,只要能形成导热率小于0.1W/m·K的层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适宜使用发泡树脂片、含有绝热材料的树脂片等绝热片、挤出法聚苯乙烯、微球法聚苯乙烯、聚乙烯泡沫、氨基甲酸酯泡沫、酚泡沫等绝热板等。其中,绝热片容易确保施工性因而优选,含有绝热材料的树脂片由于能够降低导热率因而更优选。另外,发泡片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因而优选。
绝热层通过制成片状而容易确保施工性,其中,由圆筒形芯轴弯曲试验仪(JIS K5600)得到的测定值以芯轴直径计优选为2~32mm。
绝热层中使用的绝热材料是提高蓄热层叠体的绝热性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多孔质二氧化硅、多孔质丙烯酸类、中空玻璃微球、真空微球、中空纤维等。该绝热材料5使用公知的材料即可。本发明中,可特别适宜使用多孔质丙烯酸类。绝热材料的粒径没有限定,优选为1~300μm程度。
使用含有绝热材料的树脂片作为绝热层时,将绝热材料混入作为基体的树脂材料中并进行片成型。作为树脂材料,与前述同样地,例如可列举聚氯乙烯、聚苯硫醚、聚丙烯、聚乙烯、聚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等。作为聚酯,可使用A-PET、PET-G等。其中,从火灾时的低燃烧性的方面考虑,可适宜使用自熄性的氯乙烯树脂。
作为片的成型方法,例如使用挤出成型、压延成型等的成型机,将氯乙烯树脂、增塑剂和绝热材料进行片的成型。
绝热层中的绝热材料的含量优选为绝热层中的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8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80质量%,特别优选为40~80质量%。通过将绝热材料的含量设为该范围,能够适宜地发挥绝热效果,另外,容易形成绝热层。
绝热层中,根据需要,也可以配合增塑剂、阻燃材等添加剂。
绝热层的层厚没有特别限定,厚度越增加,则室内的保温性越提高。为了保有作为片的弯曲性、施工性,优选为50~3000μm程度。
由本发明的蓄热性组合物构成的蓄热片主要适宜用作建筑物的内壁、天花板、地板等的内装材料用途,也能够适用作窗户的窗框的裱材、车辆等的内装材料。另外,不限于建筑物的墙壁、地板、天花板,也可在汽车、电车、航空器等室内使用。另外,还可以作为冷藏设备的低温保持材料、个人电脑的CPU、蓄电池等产生热的电气部件的低温维持材料而使用。另外,还可以并用面状发热体等加热器来表现由蓄热带来的节能效果。
实施例
(实施例1)
配合聚合度900的聚氯乙烯树脂粒子(新第一聚氯乙烯公司制ZEST PQ92)100质量份、环氧系增塑剂(DIC公司制MONOCIZER W-150:粘度85mPa·s、凝胶化终点温度121℃)62质量份、热稳定剂(昭和VARNISH公司制GLECK ML-610A)3质量份、作为其他添加剂的降粘剂(BYK公司制降粘剂VISCOBYK-5125)6质量份和分散剂(BYK公司制Disperplast-1150)6质量份、以及用由三聚氰胺树脂构成的外壳将石蜡微胶囊化而成的潜热蓄热材料(三菱制纸公司制THERMOMEMORY FP-27:平均粒径50μm、熔点27℃、含水率0.9质量%)90质量份,制作蓄热性组合物。需说明的是,所使用的增塑剂与潜热蓄热材料的HSP距离的计算值为22.30,增塑剂与氯乙烯树脂的HSP距离的计算值为4.6,相对于所使用的潜热蓄热材料100质量份,增塑剂的吸收量为81质量份。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潜热蓄热材料的配合量设为11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
(实施例3)
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环氧系增塑剂而使用聚酯系增塑剂(DIC公司制POLYCIZERW-230H:粘度220mPa·s、凝胶化终点温度136℃),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需说明的是,所使用的增塑剂与潜热蓄热材料的HSP距离的计算值为23.20,增塑剂与氯乙烯树脂的HSP距离的计算值为6.4,相对于所使用的潜热蓄热材料100质量份,增塑剂的吸收量为72质量份。
(实施例4)
将实施例3中使用的潜热蓄热材料的配合量设为6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氯乙烯树脂粒子的配合量设为6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
(实施例6)
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合度900的聚氯乙烯树脂粒子而使用聚合度1800的聚氯乙烯树脂粒子(新第一聚氯乙烯公司制ZEST PQHT),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潜热蓄热材料的配合量设为8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
(实施例7)
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潜热蓄热材料90质量份而使用82质量份的用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构成的外壳将石蜡微胶囊化而成的潜热蓄热材料(BASF公司制MicronalDS5001X:粒径100~300μm、熔点26℃、含水率0.8质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需说明的是,所使用的增塑剂与潜热蓄热材料的HSP距离的计算值为8.88,增塑剂与氯乙烯树脂的HSP距离的计算值为4.6,相对于潜热蓄热材料100质量份,增塑剂的吸收量为129质量份。
(实施例8)
配合聚合度900的聚氯乙烯树脂粒子(新第一聚氯乙烯公司制ZEST PQ92)100质量份、环氧系增塑剂(DIC公司制MONOCIZER W-150:粘度85mPa·s、凝胶化终点温度121℃)105质量份、热稳定剂(昭和VARNISH公司制GLECK ML-610A)3质量份、作为其他添加剂的降粘剂(BYK公司制降粘剂VISCOBYK-5125)12质量份和分散剂(BYK公司制Disperplast-1150)12质量份、以及用由三聚氰胺树脂构成的外壳将石蜡微胶囊化而成的潜热蓄热材料(三菱制纸公司制THERMOMEMORY FP-27:平均粒径50μm、熔点27℃、含水率0.9质量%)160质量份,制作蓄热性组合物。
(实施例9)
配合聚合度900的聚氯乙烯树脂粒子(新第一聚氯乙烯公司制ZEST PQ92)100质量份、环氧系增塑剂(DIC公司制MONOCIZER W-150:粘度85mPa·s、凝胶化终点温度121℃)50质量份、热稳定剂(昭和VARNISH公司制GLECK ML-610A)3质量份、以及用由三聚氰胺树脂构成的外壳将石蜡微胶囊化而成的潜热蓄热材料(三菱制纸公司制THERMOMEMORY FP-27:平均粒径50μm、熔点27℃、含水率0.9质量%)25质量份,制作蓄热性组合物。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7中使用的潜热蓄热材料的配合量设为68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氯乙烯树脂粒子的配合量设为60质量份,将潜热蓄热材料的配合量设为10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
(实施例12)
将实施例11中使用的潜热蓄热材料的配合量设为13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
(实施例13)
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环氧系增塑剂而使用苯甲酸系增塑剂(DIC公司制MONOCIZER PB-10:粘度80mPa·s,凝胶化终点温度100℃以下),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需说明的是,所使用的增塑剂与潜热蓄热材料的HSP距离的计算值为17.10,增塑剂与氯乙烯树脂的HSP距离的计算值为1.4,相对于所使用的潜热蓄热材料100质量份,增塑剂的吸收量为96质量份。
(比较例1)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潜热蓄热材料的配合量设为15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
(比较例2)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潜热蓄热材料的配合量设为5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
(比较例3)
代替实施例1中使用的环氧系增塑剂而使用苯甲酸系增塑剂(DIC公司制W-83:粘度220mPa·s、凝胶化终点温度136℃),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潜热蓄热材料的配合量设为30质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需说明的是,所使用的增塑剂与潜热蓄热材料的HSP距离的计算值为18.90,增塑剂与氯乙烯树脂的HSP距离的计算值为1.7,相对于所使用的潜热蓄热材料100质量份,增塑剂的吸收量为90质量份。
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蓄热性组合物等的评价方法如下所述。
<增塑剂粘度的测定条件>
测定装置:B型粘度计(东京计器株式会社制“DVM-B型”)
测定条件:温度25℃、No.2转子、30rpm
<增塑剂吸收量>
依据JIS K5101-13-1,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增塑剂向蓄热材料中的吸收量。称量蓄热材料1g(实施例5中为2g)作为试样,设置于玻璃板上,从滴定管每次4~5滴缓慢加入增塑剂,用钢制的调色刀揉至试样中。重复以上操作,持续滴加直至增塑剂和试样形成块。此后,每次一滴进行滴加,重复进行直至完全混炼,以糊成为平滑硬度时作为终点,将该吸收量作为增塑剂的吸收量。
<蓄热性组合物粘度的测定条件>
(圆筒形旋转粘度计)
将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蓄热性组合物的各构成材料以总量成为300g的方式混合,用高速分散机以约500rpm搅拌2分钟而均匀分散,作为测定试样。将该测定试样调整至液温25℃,用圆筒形旋转粘度计测定粘度。
测定装置:Visco tester VT-04(RION株式会社制)
测定条件:温度25℃、No.2转子(62.5rpm)
<稳态剪切粘度>
依据JIS K 7117-2,在温度25℃的条件下,以剪切速度范围0.1~700[1/s],利用Anton-Paar公司制旋转型流变仪MCR102,使用平行板PP50(直径50mm),测定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蓄热性组合物的稳态剪切粘度。需说明的是,测定中,将配合组合物后使用高速分散机以约500rpm搅拌2分钟而进行了均匀分散的物质作为测定试样,将该试样约2g左右置于流变仪的试样台,降下测定用平行板,形成以约1.1~1.3mm的间隙夹持的状态,为了使正式测定前的状态相同,预先施加预剪切,然后进行正式测定。预剪切的条件设为剪切速率10[1/s]、施加时间60[sec]。
<动态粘弹性测定>
按照JIS K 7244-10,在温度25℃、应变0.1%的条件下,以0.3~100rad/s的角频率,利用Anton-Paar公司制旋转型流变仪MCR102,使用平行板PP50(直径50mm),测定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蓄热性组合物的动态粘弹性。需说明的是,测定中,将配合组合物后使用高速分散机以约500rpm搅拌2分钟而进行了均匀分散的物质作为测定试样,将该试样约2g左右置于流变仪的试样台,降下测定用平行板,形成以约1.1~1.3mm的间隙夹持的状态,为了使正式测定前的状态相同,预先施加预剪切,然后进行正式测定。预剪切的条件设为剪切速率10[1/s]、施加时间60[sec]。
<涂覆适应性>
使用自动敷料器,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蓄热性组合物进行厚度3mm的涂膜形成。
所得的涂膜按照下述基准进行目视评价。
○:能够在整个涂覆区域形成连续的涂膜。
×:在涂覆区域内产生所涂布的组合物的涂料缺失,无法形成连续的涂膜。
<厚膜形状保持性评价>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蓄热性组合物6g在钢板上的1点流动15秒钟,静置60秒钟后,以150℃的干燥器温度加热8分钟使其凝胶化,得到蓄热片。测定所得的蓄热片的面积和厚度,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厚度2mm以上且面积50cm2以下
×:厚度小于2mm或面积50cm2以上
<含水率测定>
按照JIS K0068化学制品的水分测定方法b)干燥减量法,测定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蓄热性组合物的含水率。
在平底量瓶(JIS R 3503中规定:筒体直径60mm×高度30mm、容量25ml)中取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蓄热性组合物10g,使用105℃干燥机,每1小时进行测定直至成为恒量(恒量:与前次的质量之差成为1/1000以下时)。
W=(S1-S2)/(S1-S3)×100
W:含水率(%)
S1:干燥前的试样和量瓶的质量(g)
S2:干燥后的试样和量瓶的质量(g)
S3:量瓶的质量(g)
<外观评价>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蓄热性组合物以厚度3mm涂布于钢板上,以150℃的干燥器温度加热8分钟使其凝胶化,得到蓄热片。确认所得的蓄热片10cm见方中有无鼓起,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没有确认到直径5mm以上的鼓起、凹部
○:直径5mm以上的鼓起、凹部小于5个
×:直径5mm以上的鼓起、凹部为5个以上
[表1]
[表2]
从上述表可以明确,实施例1~13的本申请发明的蓄热性组合物均在蓄热片形成时保持2mm以上的最大厚度,并且片面积成为50cm2以下,尽管含有蓄热粒子,也具有适宜的厚膜涂覆适应性,具有不发生流挂等的适宜的厚膜形状保持性。特别是就实施例1~11、13的组合物而言,片面积在30~50cm2的范围内,涂覆适应性和厚膜形状保持性特别优异。另外,实施例12的组合物的厚膜形成优异。另一方面,比较例1~3的组合物不具有适宜的涂覆性、厚膜涂覆适应性。
(实施例14)
使用含水率为1.5质量%的潜热蓄热材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蓄热性组合物。使用所得的蓄热性组合物,利用与<外观评价>的方法同样的方法制成蓄热片,进行外观评价。评价结果为◎(没有确认到直径5mm以上的鼓起、凹部)。
(实施例15)
使用含水率为2.1质量%的潜热蓄热材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操作,制成蓄热片,进行外观评价。评价结果为○(直径5mm以上的鼓起、凹部小于5个)。
(实施例16)
将干燥温度设为13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5同样地操作,制成蓄热片,并进行外观评价。为◎(没有确认到直径5mm以上的鼓起、凹部)。
(实施例17)
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蓄热性组合物作为蓄热性组合物,将干燥温度设为16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操作,制成蓄热片,并进行外观评价。评价结果为◎(直径5mm以上的鼓起、凹部小于5个)。

Claims (13)

1.一种蓄热性组合物,其为含有树脂和蓄热材料的蓄热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利用圆筒形旋转粘度计测定的粘度为100~1000dPa·s,
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法以温度25℃、应变0.1%测定的角频率1rad/s时的储能模量G’为3Pa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法以温度25℃、应变0.1%测定的角频率1rad/s时的损耗模量G”为10Pa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稳态剪切粘度为30Pa·s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蓄热性组合物中的蓄热材料的含量为10~80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所述树脂为热塑性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含有增塑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所述增塑剂是相对于蓄热材料100质量份的增塑剂吸收量为30质量份以上、150质量份以下的增塑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所述增塑剂为环氧系增塑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所述蓄热材料是在树脂外壳中内包潜热蓄热材料的微胶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所述蓄热材料的含水率为3质量%以下。
11.一种蓄热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
将蓄热性组合物进行铸型而形成涂覆膜的工序,所述蓄热性组合物含有树脂和蓄热材料,利用圆筒形旋转粘度计测定的粘度为100~1000dPa·s,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法以温度25℃、应变0.1%测定的角频率1rad/s时的储能模量G’为3Pa以上;以及
将所得的涂覆膜在涂覆膜温度为150℃以下的温度进行加热干燥的工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热片的制造方法,加热干燥后的蓄热片的厚度为1mm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蓄热片的制造方法,所述蓄热片的含水率为3质量%以下。
CN201780026545.1A 2016-06-22 2017-06-15 蓄热性组合物 Pending CN1090719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3546 2016-06-22
JP2016-123546 2016-06-22
PCT/JP2017/022080 WO2017221803A1 (ja) 2016-06-22 2017-06-15 蓄熱性組成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1959A true CN109071959A (zh) 2018-12-21

Family

ID=60783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6545.1A Pending CN109071959A (zh) 2016-06-22 2017-06-15 蓄热性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8379B2 (zh)
JP (1) JP6274373B1 (zh)
KR (1) KR102280229B1 (zh)
CN (1) CN109071959A (zh)
DE (1) DE112017003135T5 (zh)
WO (1) WO201722180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6412A (zh) * 2019-03-25 2021-11-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蓄热组合物、蓄热部件、电子设备及蓄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3728056A (zh) * 2019-03-29 2021-11-30 株式会社钟化 潜热蓄热材料
TWI770907B (zh) * 2020-03-27 2022-07-11 日商三菱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蓄熱材料組成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40265A (ja) * 2018-09-10 2020-03-19 Dic株式会社 保温シート
WO2020110661A1 (ja) * 2018-11-26 2020-06-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蓄熱シート、蓄熱部材、電子デバイス、及び、蓄熱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20088176A (ja) * 2018-11-26 2020-06-04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熱電発電デバイス
JP7296207B2 (ja) * 2018-12-20 2023-06-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板状化学蓄熱体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1016A (ja) * 2007-08-23 2009-03-12 Achilles Corp 蓄熱性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状成形体
CN102504766A (zh) * 2011-10-09 2012-06-2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相变储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5020383A (ja) * 2013-07-22 2015-02-02 Dic株式会社 蓄熱積層体
WO2015098739A1 (ja) * 2013-12-25 2015-07-02 Dic株式会社 蓄熱シート、蓄熱積層体及び蓄熱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6652B2 (ja) * 1995-10-23 2005-01-0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食品包装用ストレッチ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DE10163162A1 (de) * 2001-12-20 2003-07-03 Basf Ag Mikrokapseln
US20080069617A1 (en) * 2006-09-19 2008-03-20 Mitsuyo Matsumo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for use in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754144B2 (en) * 2012-10-15 2014-06-17 Rohitha Muthumala Jayasuriya Radiation cureable heat seal blister-coating compositions
JP2016079230A (ja) 2014-10-10 2016-05-16 株式会社カネカ 蓄熱性熱伝導性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蓄熱性熱伝導性樹脂硬化物
JP6041078B1 (ja) * 2015-06-23 2016-12-07 Dic株式会社 蓄熱成形体、蓄熱積層体及び蓄熱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6037192B1 (ja) * 2015-06-23 2016-12-07 Dic株式会社 蓄熱成形体、蓄熱積層体及び蓄熱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09070540A (zh) * 2016-06-22 2018-12-21 Dic株式会社 蓄热层叠体
JP6395021B2 (ja) * 2016-06-22 2018-09-26 Dic株式会社 蓄熱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1016A (ja) * 2007-08-23 2009-03-12 Achilles Corp 蓄熱性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状成形体
CN102504766A (zh) * 2011-10-09 2012-06-2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相变储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5020383A (ja) * 2013-07-22 2015-02-02 Dic株式会社 蓄熱積層体
WO2015098739A1 (ja) * 2013-12-25 2015-07-02 Dic株式会社 蓄熱シート、蓄熱積層体及び蓄熱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6412A (zh) * 2019-03-25 2021-11-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蓄热组合物、蓄热部件、电子设备及蓄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US11959010B2 (en) 2019-03-25 2024-04-16 Fujifilm Corporation Heat storage composition, heat storage member,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heat storage member
CN113728056A (zh) * 2019-03-29 2021-11-30 株式会社钟化 潜热蓄热材料
TWI770907B (zh) * 2020-03-27 2022-07-11 日商三菱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蓄熱材料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22464A (ko) 2019-03-06
US20190106612A1 (en) 2019-04-11
DE112017003135T5 (de) 2019-02-28
JPWO2017221803A1 (ja) 2018-06-21
WO2017221803A1 (ja) 2017-12-28
KR102280229B1 (ko) 2021-07-21
JP6274373B1 (ja) 2018-02-07
US10968379B2 (en)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1959A (zh) 蓄热性组合物
CN109071848A (zh) 蓄热片
CN101107340B (zh) 蓄热体形成用组合物、蓄热体和蓄热体的制造方法
CN107614654A (zh) 蓄热成型体、蓄热层叠体和蓄热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104497729A (zh) 气凝胶防结露涂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15098739A1 (ja) 蓄熱シート、蓄熱積層体及び蓄熱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9070540A (zh) 蓄热层叠体
CN107614653A (zh) 蓄热成型体、蓄热层叠体和蓄热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108164992A (zh) 导热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导热橡胶片
JP2008063547A (ja) 蓄熱材組成物、蓄熱体及び蓄熱積層体
CN109467829A (zh) 一种隔热墙板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003079A (ja) 帯電を防止されたポリマー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