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0657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0657A
CN109070657A CN201780025432.XA CN201780025432A CN109070657A CN 109070657 A CN109070657 A CN 109070657A CN 201780025432 A CN201780025432 A CN 201780025432A CN 109070657 A CN109070657 A CN 109070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stria
width direction
ground terminal
ground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54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0657B (zh
Inventor
原田俊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70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0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0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0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69Tie bars for linking block elements and bridging the gro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5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5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为了兼顾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充气轮胎1具备:多个胎肩横纹槽23,位于最外主槽1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以及细槽40,位于最外主槽1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形成为跨于在轮胎周向相邻的胎肩横纹槽23彼此之间,其两端连接于胎肩横纹槽23,细槽40形成为跨过接地端T,并且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接地面内端部42连接于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接地面外端部43连接于胎肩横纹槽23的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接地面内端部42和最外主槽1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W与最外主槽12的槽深D1的关系为W≥(D1×0.8)。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充气轮胎中,会以在湿滑路面行驶时的胎面表面和路面之间的水的排出为目的在胎面表面形成有多个槽,在胎面表面通过这些槽来划分有多个环岸部。此外,因在环岸部的槽附近的刚性降低等而耐不均匀摩耗性降低,因此,在以往的充气轮胎中,会通过在槽形成底部抬高部来确保环岸部的刚性。但是,在槽设有底部抬高部的情况下,在制动/驱动时、转弯时因环岸部的扭转而产生的应力集中于底部抬高部,会容易产生裂纹。因此,在以往的充气轮胎中,会抑制向底部抬高部的应力的集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通过在花纹块部的形成有槽的底部抬高部的位置设有多个刀槽花纹来缓和底部抬高部的应力集中,抑制裂纹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701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槽设有底部抬高部的情况下,能提高花纹块部的刚性,但由于要求槽的排水性,因此考虑到排水性,难以大幅抬高底部。例如,由于作为配置于胎肩部附近的区域的花纹块部的胎肩花纹块极大地有助于驾驶安定性,因此,在划分胎肩花纹块的横纹槽设置底部抬高部对于提高驾驶稳定性有效。但是,在划分胎肩花纹块的横纹槽设有底部抬高部的情况下,由于排水性降低,因此考虑到湿地性能,难以大幅抬高底部。如此,确保在胎肩区域所要求的花纹块刚性并且确保排水性,兼顾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是非常困难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兼顾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主槽,形成于胎面表面,在轮胎周向延伸;多个胎肩横纹槽,位于作为多个所述主槽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的所述主槽的最外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形成为跨过接地端地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最外主槽;以及细槽,位于所述最外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形成为跨于在轮胎周向相邻所述胎肩横纹槽彼此之间,其两端连接于所述胎肩横纹槽,所述胎肩横纹槽具有在连接于所述最外主槽的一侧的端部和所述接地端之间的范围槽深变浅而形成的底部抬高部,对于所述细槽,一端位于所述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另一端位于所述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由此形成为跨过所述接地端,并且作为位于所述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一侧的端部的接地面内端部连接于所述胎肩横纹槽的形成有所述底部抬高部的位置,作为位于所述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侧的端部的接地面外端部连接于所述胎肩横纹槽的未形成有所述底部抬高部的位置,所述接地面内端部和所述最外主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W与所述最外主槽的槽深D1的关系为W≥(D1×0.8)。
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对于所述胎肩横纹槽,优选在将形成有所述底部抬高部的位置处的槽深设为D2,将未形成有所述底部抬高部的位置处的槽深设为D3,将所述最外主槽的槽深设为D1的情况下,分别满足(D1×0.2)≤D2≤(D1×0.8)、D2<D3、D3<D1的关系。
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对于所述细槽,优选在将所述接地面内端部的槽深设为S1,将所述接地面外端部的槽深设为S2,将所述胎肩横纹槽的形成有所述底部抬高部的位置处的槽深设为D2,将未形成有所述底部抬高部的位置处的槽深设为D3的情况下,分别满足(D2×0.2)≤S1≤D2、D2≤S2≤D3的关系。
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对于所述细槽,优选在将所述细槽的与所述接地端的交叉部和所述接地面内端部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设为L1,将所述交叉部和所述接地面外端部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设为L2的情况下,分别满足L1≥L2、1≤(L1/L2)≤2的关系。
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对于所述细槽,优选在将所述接地端和所述接地面内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L1’,将所述接地端和所述接地面外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L2’的情况下,分别满足L1’≥L2’、1≤(L1’/L2’)≤2的关系。
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对于所述细槽,优选在将由连接所述细槽的与所述接地端的交叉部和所述接地面内端部的直线与所述接地端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1,将由连接所述交叉部和所述接地面外端部的直线与所述接地端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2的情况下,分别满足10°≤θ1≤45°、10°≤θ2≤45°、0.8≤(θ1/θ2)≤2.0的关系。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发挥能兼顾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详细图。
图3是图2的B-B剖面图。
图4是图3的C部分的详细图。
图5是图2的D-D剖面图。
图6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详细图,是针对细槽的配置位置的说明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改进例,是细槽弯折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改进例,是细槽弯曲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9B是表示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9C是表示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定。此外,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置换且容易想到的要素,或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在以下的说明中,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充气轮胎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是指轮胎宽度方向中朝向轮胎赤道面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指轮胎宽度方向中朝向轮胎赤道面的方向的相反方向。此外,轮胎径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轮胎周向是指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向。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俯视图。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1在轮胎径向的最外侧的部分配设有胎面部2,胎面部2的表面、即在装接该充气轮胎1的车辆(省略图示)行驶时与路面接触的部分形成为胎面表面3。在胎面表面3,在以轮胎赤道面CL为中心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主槽10和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横纹槽20,通过主槽10和横纹槽20划分出多个环岸部3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槽10在轮胎宽度方向空出间隔地排列形成有四条,即主槽10隔着轮胎赤道面CL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各形成有两条。主槽10的槽宽为3mm以上12mm以下的范围内,槽深为5mm以上10mm以下的范围内。
四条主槽10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的两条主槽10被设为最外主槽12,位于最外主槽12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并且相对于最外主槽12相邻的两条主槽10被设为内侧主槽11。换言之,四条主槽10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轮胎赤道面CL的两侧的两条主槽10被设为内侧主槽11,位于两条内侧主槽1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两条主槽10被设为最外主槽12。
横纹槽20具有:位于两条内侧主槽11彼此之间的中央横纹槽21;位于相邻的内侧主槽11和最外主槽12之间的第二横纹槽22;以及位于最外主槽12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胎肩横纹槽23。
此外,多个环岸部30中,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由内侧主槽11彼此来划分并位于轮胎赤道线CL上的环岸部30形成为中央条状花纹31。中央横纹槽21并不形成为跨于两条内侧主槽11彼此之间,而是一端连接于内侧主槽11,另一端终止于中央条状花纹31内。即,对于中央横纹槽21,各自不同的中央横纹槽21分别在两条内侧主槽11连接有多个,各中央横纹槽21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向轮胎周向倾斜。
此外,多个环岸部30中,位于中央条状花纹3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经由内侧主槽11邻接于中央条状花纹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由内侧主槽11和最外主槽12来划分的环岸部30形成为第二条状花纹32。在第二条状花纹32的内侧主槽11和最外主槽12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二条状花纹周向槽28。
第二横纹槽22形成为跨于第二条状花纹周向槽28和最外主槽12之间,在轮胎周向排列有多个。即,各第二横纹槽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条状花纹周向槽28和最外主槽12。因此,在第二条状花纹32中的配设有第二横纹槽22的区域,形成有由在轮胎周向相邻的第二横纹槽22、第二条状花纹周向槽28以及最外主槽12划分出的花纹块部33,花纹块部33在轮胎周向排列有多个。另一方面,第二条状花纹32中的第二条状花纹周向槽28和内侧主槽11之间的区域形成为在轮胎周向延伸的条状花纹部34。
此外,多个环岸部30中,位于第二条状花纹32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经由最外主槽12邻接于第二条状花纹32,由最外主槽12和在轮胎周向彼此相邻的胎肩横纹槽23划分出的环岸部30形成为胎肩花纹块35。就是说,在最外主槽12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在轮胎周向排列形成有多个胎肩横纹槽23,胎肩花纹块35的轮胎周向上的两侧由胎肩横纹槽23来划分,由此在轮胎周向排列形成有多个胎肩花纹块35。如此,划分胎肩花纹块35的胎肩横纹槽23形成为跨过接地端T地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部24连接于最外主槽12。此外,各胎肩横纹槽23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以在轮胎周向凸出的方式弯曲。
需要说明的是,该情况下的接地端T是指:将充气轮胎1装接于规定轮辋,在规定内压,例如对应于规定载荷的空气压的内压条件、以及规定载荷的条件下,在垂直方向负载于平板上时形成于平板上的接地面上,相当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的部分的胎面表面3上的位置。即,接地端T为在规定内压以及规定载荷下的接地面上的接地宽度最大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规定轮辋是指JATMA规定的“适用轮辋”,TRA规定的“Design Rim”,或者ETRTO规定的“Measuring Rim”。此外,规定内压是指JATMA规定的“最高气压”,TRA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的最大值,或者ETRTO规定的“INFLATION PRESSURES”。此外,规定载荷是指JATMA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TRA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的最大值,或者ETRTO规定的“LOAD CAPACITY”。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详细图。在轮胎周向相邻的胎肩横纹槽23彼此之间形成有细槽40。细槽40位于最外主槽12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形成为跨于胎肩横纹槽23彼此之间,其两端连接于胎肩横纹槽23。对于细槽40,一方的端部41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另一方的端部41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由此形成为跨过接地端T。该情况下的细槽40表示槽宽3mm以下的槽,还包含在载荷作用于形成有细槽40的环岸部30的情况下槽壁彼此接触的、所谓的刀槽花纹。
图3是图2的B-B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是为了说明图2所示的胎肩横纹槽23而表示沿着第二横纹槽22和胎肩横纹槽23的剖面的示意图。胎肩横纹槽23具有底部抬高部26,该底部抬高部26形成为在连接于最外主槽12的一侧的端部24和接地端T之间的范围槽深变浅。底部抬高部26是与胎肩横纹槽23的底部抬高部26以外的部分相比,因槽底25靠近开口部而槽深变浅的部分。底部抬高部26设为从胎肩横纹槽23的连接于最外主槽12的一侧的端部24的位置跨于接地端T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底部抬高部26的接地端T侧的端部无需与接地端T的位置完全一致,底部抬高部26的端部可以位于比接地端T靠近最外主槽12的位置,底部抬高部26也可以形成为跨过接地端T。
图4是图3的C部分的详细图。对于具有底部抬高部26的胎肩横纹槽23,在将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设为D2,将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设为D3,将最外主槽12的槽深设为D1的情况下,分别满足(D1×0.2)≤D2≤(D1×0.8)、D2<D3、D3<D1的关系。就是说,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2比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3浅,胎肩横纹槽23的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3比最外主槽12的槽深D1浅。此外,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2为最外主槽12的槽深D1的0.2倍以上0.8倍以下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肩横纹槽23的槽宽为2mm以上8mm以下的范围内,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2为1mm以上4mm以下的范围内,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3为2mm以上8mm以下的范围内。
细槽40的两端部41中,作为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一侧的端部41的接地面内端部42(参照图2),连接于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此外,细槽40的两端部41中,作为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侧的端部41的接地面外端部43(参照图2),连接于胎肩横纹槽23的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
如此,连接于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的接地面内端部42和最外主槽1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W与最外主槽12的槽深D1的关系为W≥(D1×0.8)。就是说,细槽40的接地面内端部42位于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与最外主槽12的距离W为最外主槽12的槽深D1的0.8倍以上的位置。
图5是图2的D-D剖面图。对于细槽40,与接地面内端部42的位置处的槽深相比,接地面外端部43的位置处的槽深更深,在将接地面内端部42的槽深设为S1,将接地面外端部43的槽深设为S2的情况下,分别满足(D2×0.2)≤S1≤D2、D2≤S2≤D3的关系。就是说,细槽40的接地面内端部42的槽深S1为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2的0.8倍以上1倍以下的范围内。此外,细槽40的接地面外端部43的槽深S2为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2以上且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3以下的范围内。
图6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详细图,是针对细槽的配置位置的说明图。对于细槽40,在将细槽40的与接地端T的交叉部50和接地面内端部42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设为L1,将交叉部50和接地面外端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设为L2的情况下,分别满足L1≥L2、1≤(L1/L2)≤2的关系。就是说,对于细槽40,交叉部50和接地面内端部42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1的长度为交叉部50和接地面外端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2以上,交叉部50和接地面内端部42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1的长度为相对于交叉部50和接地面外端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2的1倍以上2倍以下。
此外,在将细槽40的接地端T和接地面内端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L1’,将接地端T和接地面外端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L2’的情况下,分别满足L1’≥L2’、1≤(L1’/L2’)≤2的关系。就是说,对于细槽40,接地端T和接地面内端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1’的长度为接地端T和接地面外端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2’以上,接地端T和接地面内端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1’的长度为相对于接地端T和接地面外端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2’的1倍以上2倍以下。
此外,对于细槽40,在将由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1,将由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2的情况下,分别满足10°≤θ1≤45°、10°≤θ2≤45°、0.8≤(θ1/θ2)≤2.0的关系。该情况下的角度θ1为由作为连接交叉部50和接地面内端部42的直线的接地面内侧直线51与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角度θ2为由作为连接交叉部50和接地面外端部43的直线的接地面外侧直线52与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
就是说,在细槽40从接地面内端部42跨于接地面外端部43而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下,接地面内侧直线51以及接地面外侧直线52与细槽40一致。如此,对于细槽40,由接地面内侧直线51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1以及由接地面外侧直线52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2均为10°以上45°以下的范围内,由接地面内侧直线51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1为相对于由接地面外侧直线52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2的0.8倍以上2倍以下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细槽40,优选由接地面内侧直线51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1以及由接地面外侧直线52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2为1.0≤(θ1/θ2)≤2.0的范围内。
此外,在胎肩花纹块35形成有位于胎肩花纹块35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央附近并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且在轮胎宽度方向截断的截断细槽60。具体而言,截断细槽60在轮胎宽度方向形成有细槽40的位置附近在轮胎宽度方向被截断,具有:位于细槽40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内侧截断细槽61;以及位于细槽40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截断细槽62。其中,内侧截断细槽61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连接于最外主槽12,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在胎肩花纹块35内终止。此外,外侧截断细槽6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连接于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接地面外横纹槽65,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在胎肩花纹块35内终止。
当将如上所述构成的充气轮胎1装接于车辆进行行驶时,胎面表面3中位于下方的胎面表面3与路面接触的同时,该充气轮胎1进行旋转。在以装接了充气轮胎1的车辆在干燥的路面行驶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胎面表面3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来将驱动力、制动力传递给路面,或产生转弯力来进行行驶。此外,在湿滑路面行驶时,胎面表面3与路面之间的水会进入主槽10、横纹槽20,一边通过这些槽来将胎面表面3与路面之间的水排出一边进行行驶。由此,胎面表面3容易与路面接触,车辆能通过胎面表面3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来进行行驶。
为了确保在这样的湿滑路面上的排水性,在充气轮胎1的胎面表面3分别形成有多个主槽10、横纹槽20,但环岸部30的形成有主槽10、横纹槽20的部分附近的部分会因这些槽而刚性降低。因此,在车辆行驶时环岸部30与路面接触时,环岸部30的主槽10、横纹槽20附近的部分容易因从路面受到的载荷而发生变形。特别是,胎肩花纹块35在车辆转弯时容易受到较大的载荷。
另一方面,在划分胎肩花纹块35的胎肩横纹槽23,在连接于最外主槽12的一侧的端部24和接地端T之间的范围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因此,在胎肩花纹块35的与胎肩横纹槽23邻接的部分中,位于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范围的部分的刚性得以确保。就是说,由于与胎肩横纹槽23的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部分相比,底部抬高部26的槽深较浅,因此,确保了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即使在载荷作用于胎肩花纹块35的情况下,胎肩花纹块35也难以倒塌。因此,例如,即使在车辆转弯时较大的载荷作用于胎肩花纹块35的情况下,花纹块刚性得以确保的胎肩花纹块35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形,由于能接受该载荷,因此能确保驾驶稳定性。
此外,由于在胎肩花纹块35的相邻的胎肩横纹槽23彼此之间,即在划分胎肩花纹块35的胎肩横纹槽23彼此之间形成有细槽40,因此能谋求胎肩花纹块35内的花纹块刚性的均匀化。就是说,胎肩花纹块35的与胎肩横纹槽23、最外主槽12邻接的部分的中央区域的花纹块刚性容易变高,但能通过设置细槽40使胎肩花纹块35的中央区域的花纹块刚性降低。由此,由于能减小各胎肩花纹块35内的花纹块刚性差,因此能抑制起因于花纹块刚性差的驾驶稳定性的恶化,能确保驾驶稳定性。
此外,由于细槽40的接地面内端部42和最外主槽1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W与最外主槽12的槽深D1的关系为W≥(D1×0.8),因此能更可靠地减小胎肩花纹块35内的花纹块刚性差。就是说,在W<(D1×0.8)的情况下,胎肩花纹块35的细槽40和最外主槽12的间隔过窄,因此该部分的花纹块刚性较低,无法减小胎肩花纹块35内的花纹块刚性差。与之相对,在设为W≥(D1×0.8)的情况下,能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细槽40和最外主槽12之间的花纹块刚性,因此能减小胎肩花纹块35内的花纹块刚性差,能确保驾驶稳定性。
此外,在湿滑路面行驶时,胎面表面3和路面之间的水例如通过进入主槽10并流经横纹槽20,而流至其他主槽10,或通过流经胎肩横纹槽23,而向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排出。此时,由于在胎肩横纹槽23设有底部抬高部26,因此在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部分,槽的容积会变小,在一个胎肩横纹槽23单体,能从最外主槽12侧的端部24流向接地端T侧的水量也会变少。
另一方面,在胎肩横纹槽23跨于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和相邻的胎肩横纹槽23的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之间形成有细槽40。因此,在水从最外主槽12流入胎肩横纹槽23的情况下,该水的一部分从细槽40的接地面内端部42流至细槽40,从细槽40流至连接于接地面外端部43的胎肩横纹槽23。
就是说,在水从最外主槽12流入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的情况下,该水的一部分穿过该胎肩横纹槽23流向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流至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此外,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的水中的另一部分经由细槽40流至与该胎肩横纹槽23相邻的胎肩横纹槽23的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由于胎肩横纹槽23的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的槽深较深,槽的容积较大,因此流至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的任意的水也容易从胎肩横纹槽23内流过。因此,流入胎肩横纹槽23的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的水穿过胎肩横纹槽23流向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由此,胎肩横纹槽23能使流入最外主槽12的水流向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能通过胎面表面3和路面之间的槽向胎面表面3的接地区域外排水。因此,能确保行驶于湿滑路面时的胎面表面3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能确保湿地性能。其结果是,能兼顾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
此外,由于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2为相对于最外主槽12的槽深D1在(D1×0.2)≤D2≤(D1×0.8)的范围内形成,因此能更可靠地兼顾在胎肩横纹槽23处的水的易流动性和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就是说,在D2<(D1×0.2)的情况下,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2过浅,因此在胎肩横纹槽23水难以流动,可能会难以有效地确保湿地性能。此外,在D2>(D1×0.8)的情况下,底部抬高部26的底部抬高不充分,因此即使在胎肩横纹槽23设有底部抬高部26,也可能会难以有效地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与之相对,在将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2相对于最外主槽12的槽深D1设在(D1×0.2)≤D2≤(D1×0.8)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更可靠地确保在胎肩横纹槽23的水的易流动性,并且能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其结果是,能更可靠地兼顾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
此外,由于胎肩横纹槽23的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3比最外主槽12的槽深D1更浅,因此能更可靠地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其结果是,能更可靠地确保在设有胎肩横纹槽23来确保湿地性能的情况下的驾驶稳定性。
此外,对于细槽40而言,相对于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2的、接地面内端部42的槽深S1在(D2×0.2)≤S1≤D2的范围内形成,因此,能更可靠地兼顾在胎肩横纹槽23以及细槽40的水的易流动性和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就是说,在S1<(D2×0.2)的情况下,接地面内端部42的槽深S1过浅,因此水难以从胎肩横纹槽23流至细槽40,可能会难以确保在胎肩横纹槽23的水的流动。此外,在S1>D2的情况下,接地面内端部42的槽深S1过深,因此无论是否在胎肩横纹槽23设有底部抬高部26,都可能会难以有效地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与之相对,在将接地面内端部42的槽深S1,相对于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2设在(D2×0.2)≤S1≤D2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更可靠地确保在胎肩横纹槽23和细槽40的水的易流动性,并且能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其结果是,能更可靠地兼顾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
此外,对于细槽40而言,相对于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2和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3的、接地面外端部43的槽深S2在D2≤S2≤D3的范围内形成,因此能更可靠地兼顾在胎肩横纹槽23以及细槽40的水的易流动性和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就是说,在S2<D2的情况下,接地面外端部43的槽深S2过浅,因此水难以从胎肩横纹槽23流至细槽40,可能会难以确保在胎肩横纹槽23的水的易流动性。此外,在S2>D3的情况下,接地面外端部43的槽深S2过深,因此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可能会降低。与之相对,在将接地面外端部43的槽深S2相对于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2和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处的槽深D3设在D2≤S2≤D3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更可靠地确保在胎肩横纹槽23和细槽40的水的易流动性,并且能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其结果是,能更可靠地兼顾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
此外,对于细槽40,交叉部50和接地面内端部42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1为交叉部50和接地面外端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2以上,因此,能确保细槽40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范围。由此,能更可靠地使流入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部分的水流至细槽40。其结果是,能更可靠地确保在胎肩横纹槽23设有底部抬高部26来确保驾驶稳定性的情况下的湿地性能。
此外,对于细槽40,交叉部50和接地面内端部42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1、以及交叉部50和接地面外端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2在1≤(L1/L2)≤2的范围内形成,因此,能更可靠地兼顾在胎肩横纹槽23以及细槽40的水的易流动性和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就是说,在(L1/L2)<1的情况下,细槽40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范围较小,且细槽40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的长度过短,因此流入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部分的水可能会难以流至细槽40。此外,由于在(L1/L2)>2的情况下,细槽40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范围较大,且细槽40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的长度过长,因此可能会难以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的花纹块刚性。与之相对,在将细槽40的交叉部50和接地面内端部42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1、以及交叉部50和接地面外端部43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2设在1≤(L1/L2)≤2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更可靠地确保在胎肩横纹槽23和细槽40的水的易流动性,并且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其结果是,能更可靠地兼顾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
此外,由于细槽40的接地端T和接地面内端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1’为接地端T和接地面外端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2’以上,因此,能确保细槽40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范围。由此,能更可靠地使流入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部分的水流至细槽40。其结果是,能更可靠地确保在胎肩横纹槽23设有底部抬高部26来确保驾驶稳定性的情况下的湿地性能。
此外,对于细槽40,接地端T和接地面内端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1’、以及接地端T和接地面外端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2’在1≤(L1’/L2’)≤2的范围内形成,因此,能更可靠地兼顾在胎肩横纹槽23以及细槽40的水的易流动性和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就是说,在(L1’/L2’)<1的情况下,细槽40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范围较小,且细槽40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的长度过短,因此流入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部分的水可能会难以流至细槽40。此外,在(L1’/L2’)>2的情况下,细槽40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范围较大,且细槽40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的长度过长,因此可能会难以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的花纹块刚性。与之相对,在将细槽40的接地端T和接地面内端部4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1’、以及接地端T和接地面外端部4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2’设在1≤(L1’/L2’)≤2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更可靠地确保在胎肩横纹槽23和细槽40的水的易流动性,并且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其结果是,能更可靠地兼顾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
此外,对于细槽40,由接地面内侧直线51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1、以及由接地面外侧直线52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2分别在10°≤θ1≤45°、10°≤θ2≤45°的范围内形成,因此能更可靠地通过设置细槽40来确保排水性,并且能更可靠地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就是说,在θ1<10°,或θ2<10°的情况下,难以跨于相邻的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和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之间地配设细槽40。此外,在θ1>45°,或θ2>45°的情况下,细槽40和胎肩横纹槽23连接的部分的角度较小,因此可能会难以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该部分的花纹块刚性。与之相对,在将由细槽40的接地面内侧直线51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1、以及由接地面外侧直线52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2分别设在10°≤θ1≤45°、10°≤θ2≤45°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通过跨于相邻的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和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之间地形成细槽40来确保排水性,并且能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其结果是,能更可靠地兼顾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
此外,对于细槽40,由接地面内侧直线51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1、以及由接地面外侧直线52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2在0.8≤(θ1/θ2)≤2.0的范围内形成,因此能更可靠地通过设置细槽40来确保排水性,并且能更可靠地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就是说,在(θ1/θ2)<0.8的情况下,细槽40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范围较小,且细槽40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的长度过短,因此流入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部分的水可能会难以流至细槽40。此外,在(θ1/θ2)>2.0的情况下,细槽40的位于接地端T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的长度过长,因此可能会难以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与之相对,在将由细槽40的接地面内侧直线51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1、以及由接地面外侧直线52和接地端T所形成的角度θ2设在0.8≤(θ1/θ2)≤2.0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能确保从胎肩横纹槽23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部分向细槽40的水的易流动性,并且能确保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其结果是,能更可靠地兼顾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
此外,在胎肩花纹块35形成有截断细槽60,因此,不仅能通过细槽40,还能通过截断细槽60来谋求胎肩花纹块35的花纹块刚性的均匀化。就是说,由于胎肩花纹块35在轮胎周向上的两端由胎肩横纹槽23来划分,因此,与轮胎周向上的中央附近相比,轮胎周向上的两端部分附近的花纹块刚性趋于降低。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能通过在胎肩花纹块35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央附近形成截断细槽60来谋求在各胎肩花纹块35的轮胎周向上的每个位置的花纹块刚性的均匀化。此外,能通过设置截断细槽60来进一步提高在最外主槽1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的排水性。其结果是,能更可靠地提高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细槽40形成为直线状,但细槽40也可以形成为直线状以外的形状。图7是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改进例,是细槽弯折的情况下的说明图。细槽40也可以例如如图7所示弯折地形成。在弯折地形成细槽40的情况下,当作为弯折部分的弯折部45的劣角的角度θ3过小时,细槽40内的水的流动变差,难以确保湿地性能,因此优选弯折部45的角度θ3为135°以上。此外,弯折部45和交叉部50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在弯折部45和交叉部50不一致的情况下,在细槽40将连接交叉部50和接地面内端部42的直线设为接地面内侧直线51,将连接交叉部50和接地面外端部43的直线设为接地面外侧直线52,由接地端T和接地面内侧直线51所形成的角度θ1、以及由接地端T和接地面外侧直线52所形成的角度θ2分别满足10°≤θ1≤45°、10°≤θ2≤45°、0.8≤(θ1/θ2)≤2.0的关系即可。
图8是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改进例,是细槽弯曲的情况下的说明图。此外,如图8所示,细槽40可以通过形成为曲线状来在接地面内端部42和接地面外端部43之间弯曲。在如此进行弯曲的情况下,细槽40也将连接交叉部50和接地面内端部42的直线设为接地面内侧直线51,将连接交叉部50和接地面外端部43的直线设为接地面外侧直线52,并分别满足10°≤θ1≤45°、10°≤θ2≤45°、0.8≤(θ1/θ2)≤2.0的关系即可。[实例]
图9A~9C是表示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以下,针对上述的充气轮胎1,对以往例中的充气轮胎和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所进行的性能的评价试验进行说明。性能评价试验是针对作为湿滑路面上的行驶性能的湿地性能和干燥路上的驾驶稳定性进行的试验。
性能评价试验是通过将由JATMA规定的轮胎的公称为195/65R1591H尺寸的充气轮胎1轮辋组装于15×6.0J尺寸的JATMA标准轮辋的车轮并将空气压调整为230kPa,装接于排气量为1800cc且前轮驱动的试验车辆进行测试行驶来进行的。在各试验项目的评价方法中,对于湿地性能,通过测定在水膜1mm的湿滑路面从初速度100km/h进行制动到停止为止的距离,并将测定值的倒数指数化,来进行评价。湿地性能通过将后述的以往例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湿地性能越优异。此外,对于驾驶稳定性,通过参评者驾驶装接了进行评价试验的充气轮胎1的车辆,并由参评者实施感官评价来进行。驾驶稳定性通过将后述的以往例设为100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驾驶稳定性越优异。
对作为以往的充气轮胎1的一例的以往例的充气轮胎、作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的实例1~15、以及作为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进行比较的充气轮胎的比较例1、2这18种充气轮胎进行了评价试验。这些充气轮胎1中,以往例的充气轮胎在胎肩横纹槽23未设有底部抬高部26。此外,比较例1、2的充气轮胎虽然在胎肩横纹槽23设有底部抬高部26,但在胎肩花纹块35未设有跨过接地端T的细槽40,或者细槽40的端部41距离最外主槽12过近。
与之相对,作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的一例的实例1~15均在胎肩横纹槽23设有底部抬高部26,在胎肩花纹块35设有跨过接地端T的细槽4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从最外主槽12到细槽40的端部41的距离W为最外主槽12的槽深D1的0.8倍以上。此外,在实例1~15的充气轮胎1中,胎肩花纹块35的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的槽深D2与未形成有底部抬高部26的位置的槽深D3的比率、相对于胎肩花纹块35的槽深的细槽40的槽深的比率、细槽40的配设于接地端T的两侧的配设方式、以及截断细槽60的有无各有不同。
使用这些充气轮胎1进行评价试验的结果,可知:如图9A~图9C所示,在实例1~15的充气轮胎1中,相对于以往例、比较例1、2,能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中任意性能均不降低地提高至少一方的性能。就是说,实例1~15的充气轮胎1能兼顾驾驶稳定性和湿地性能。
符号说明
1 充气轮胎
2 胎面部
3 胎面表面
10 主槽
11 内侧主槽
12 最外主槽
20 横纹槽
21 中央横纹槽
22 第二横纹槽
23 胎肩横纹槽
24 端部
25 槽底
26 底部抬高部
28 第二条状花纹周向槽
30 环岸部
31 中央条状花纹
32 第二条状花纹
33 花纹块部
34 条状花纹部
35 胎肩花纹块
40 细槽
41 端部
42 接地面内端部
43 接地面外端部
41 弯折部
50 交叉部
51 接地面内侧直线
52 接地面外侧直线
60 截断细槽
61 内侧截断细槽
62 外侧截断细槽
65 接地面外横纹槽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主槽,形成于胎面表面,在轮胎周向延伸;
多个胎肩横纹槽,位于作为多个所述主槽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的所述主槽的最外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形成为跨过接地端地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最外主槽;以及
细槽,位于所述最外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形成为跨于在轮胎周向相邻的所述胎肩横纹槽彼此之间,其两端连接于所述胎肩横纹槽,
所述胎肩横纹槽具有在连接于所述最外主槽的一侧的端部和所述接地端之间的范围槽深变浅而形成的底部抬高部,
对于所述细槽,一端位于所述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另一端位于所述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由此形成为跨过所述接地端,并且作为位于所述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一侧的端部的接地面内端部连接于所述胎肩横纹槽的形成有所述底部抬高部的位置,作为位于所述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侧的端部的接地面外端部连接于所述胎肩横纹槽的未形成有所述底部抬高部的位置,
所述接地面内端部和所述最外主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W与所述最外主槽的槽深D1的关系为W≥(D1×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对于所述胎肩横纹槽,在将形成有所述底部抬高部的位置处的槽深设为D2,将未形成有所述底部抬高部的位置处的槽深设为D3,将所述最外主槽的槽深设为D1的情况下,
分别满足(D1×0.2)≤D2≤(D1×0.8)、D2<D3、D3<D1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对于所述细槽,在将所述接地面内端部的槽深设为S1,将所述接地面外端部的槽深设为S2,将所述胎肩横纹槽的形成有所述底部抬高部的位置处的槽深设为D2,将未形成有所述底部抬高部的位置处的槽深设为D3的情况下,
分别满足(D2×0.2)≤S1≤D2、D2≤S2≤D3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对于所述细槽,在将所述细槽的与所述接地端的交叉部和所述接地面内端部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设为L1,将所述交叉部和所述接地面外端部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设为L2的情况下,
分别满足L1≥L2、1≤(L1/L2)≤2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对于所述细槽,在将所述接地端和所述接地面内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L1’,将所述接地端和所述接地面外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L2’的情况下,
分别满足L1’≥L2’、1≤(L1’/L2’)≤2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对于所述细槽,在将由连接所述细槽的与所述接地端的交叉部和所述接地面内端部的直线与所述接地端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1,将由连接所述交叉部和所述接地面外端部的直线与所述接地端所形成的角度设为θ2的情况下,
分别满足10°≤θ1≤45°、10°≤θ2≤45°、0.8≤(θ1/θ2)≤2.0的关系。
CN201780025432.XA 2016-04-28 2017-02-22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9070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0914A JP6569591B2 (ja) 2016-04-28 2016-04-28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090914 2016-04-28
PCT/JP2017/006659 WO2017187739A1 (ja) 2016-04-28 2017-02-22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0657A true CN109070657A (zh) 2018-12-21
CN109070657B CN109070657B (zh) 2020-09-01

Family

ID=60161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5432.XA Active CN109070657B (zh) 2016-04-28 2017-02-22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3749B2 (zh)
JP (1) JP6569591B2 (zh)
CN (1) CN109070657B (zh)
DE (1) DE112017002247B4 (zh)
WO (1) WO20171877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3916A (zh) 2019-02-22 2021-09-2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22122121A (ja) * 2021-02-09 2022-08-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DE102021211351A1 (de) * 2021-10-07 2023-04-13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0195A (ja) * 2004-12-10 2006-06-2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134426A (zh) * 2006-08-31 2008-03-0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00139826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Tadao Matsumoto Pneumatic tire with asymmetric tread pattern
CN101772429A (zh) * 2007-08-07 2010-07-0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1992658A (zh) * 2009-08-24 2011-03-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2232025A (zh) * 2008-12-10 2011-11-02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充气轮胎
CN102310724A (zh) * 2010-06-18 2012-01-1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2091564A (ja) * 2010-10-25 2012-05-17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WO2014136500A1 (ja) * 2013-03-06 2014-09-1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117A (ja) * 1992-07-10 1994-02-08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AT400425B (de) * 1993-01-28 1995-12-27 Semperit Ag Fahrzeugreifen
EP0722851A1 (en) * 1995-01-13 1996-07-24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Tires having improved sidesplash capability
JP3970164B2 (ja) 2002-11-15 2007-09-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US7849895B2 (en) 2004-05-27 2010-12-1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having directional tread pattern
USD514059S1 (en) * 2004-11-01 2006-01-3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
EP2436538B1 (en) * 2009-05-29 2014-12-3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Run-flat tire
JP5976989B2 (ja) * 2010-10-28 2016-08-2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39461B2 (ja) 2010-12-20 2014-12-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055817A (ja) * 2014-09-11 2016-04-2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5214483A1 (de) * 2015-07-30 2017-02-0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0195A (ja) * 2004-12-10 2006-06-2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134426A (zh) * 2006-08-31 2008-03-0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1772429A (zh) * 2007-08-07 2010-07-0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00139826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Tadao Matsumoto Pneumatic tire with asymmetric tread pattern
CN102232025A (zh) * 2008-12-10 2011-11-02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充气轮胎
CN101992658A (zh) * 2009-08-24 2011-03-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2310724A (zh) * 2010-06-18 2012-01-1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2091564A (ja) * 2010-10-25 2012-05-17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WO2014136500A1 (ja) * 2013-03-06 2014-09-1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35044A1 (en) 2019-05-09
JP2017197087A (ja) 2017-11-02
WO2017187739A1 (ja) 2017-11-02
US11173749B2 (en) 2021-11-16
DE112017002247T5 (de) 2019-01-17
CN109070657B (zh) 2020-09-01
JP6569591B2 (ja) 2019-09-04
DE112017002247B4 (de)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8527B (zh) 充气轮胎
CN106142997B (zh) 充气轮胎
CN107206848B (zh) 充气轮胎
CN101856954B (zh) 充气轮胎
CN105034707B (zh) 充气轮胎
EP3093163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8146154A (zh) 轮胎
CN104364090B (zh) 充气轮胎
CN104379370B (zh) 充气轮胎
CN109070656A (zh) 充气轮胎
CN107791752B (zh) 充气轮胎
KR20100066357A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6994867A (zh) 充气轮胎
JP631794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5014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20170016274A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8025598A (zh) 充气轮胎
KR101898453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CN106739834A (zh) 轮胎
CN105142932B (zh) 轮胎
EP2127910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9070657A (zh) 充气轮胎
CN110049884A (zh) 充气轮胎
CN109318659A (zh) 充气轮胎
CN102395476B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