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9723A - 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9723A
CN109069723A CN201780021135.8A CN201780021135A CN109069723A CN 109069723 A CN109069723 A CN 109069723A CN 201780021135 A CN201780021135 A CN 201780021135A CN 109069723 A CN109069723 A CN 109069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supply line
replenisher
blood purification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11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9723B (zh
Inventor
冈崎聪郎
冈崎聪一郎
川嶋理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97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43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9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9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9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97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43Priming, rins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4Filtering material out of the blood by passing it through a membrane, i.e. hemofiltration or diafilt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4Filtering material out of the blood by passing it through a membrane, i.e. hemofiltration or diafiltration
    • A61M1/342Adding solutions to the blood, e.g. substitution solutions
    • A61M1/3424Substitution fluid path
    • A61M1/3431Substitution fluid path upstream of the filter
    • A61M1/3434Substitution fluid path upstream of the filter with pre-dilution and post-dilu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43Priming, rins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M1/3644Mode of operation
    • A61M1/3649Mode of operation using dialysate as priming or rinsing liqu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75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fil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减轻启动加注等中的作业负担、从而更有助于防止失误且通用性优异的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是在线型的血液净化系统,该血液净化系统包括:血液净化器,其具有由血液净化膜隔开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使体外循环血液向上述第一空间流通从而净化血液;血液入口侧流路,其供流入上述第一空间之前的上述体外循环血液流动;血液出口侧流路,其供自上述第一空间流出后的上述体外循环血液流动;液体供给流路,其用于向上述第二空间供给液体;液体回收流路,其用于自上述第二空间回收液体;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其自上述液体供给流路分支且与上述血液入口侧流路相连接;以及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其自上述液体供给流路分支且与上述血液出口侧流路相连接。上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上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分别具有能够独立地进行控制的送液部件。

Description

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血液净化系统,其使用用于净化在体外循环的血液(以下,也称作“体外循环血液”。)的血液净化器来对血液进行净化处理。
作为血液净化器,通常有如下一种血液净化器,在该血液净化器具有由血液净化膜隔开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血液在第一空间中流动,用于净化血液的液体、例如透析液在第二空间中流动。
在血液净化处理之前进行所谓的启动加注作业,在该启动加注作业中,利用启动加注液来清洗并去除血液净化装置和血液回路内的微小的灰尘、膜的保护剂、填充液以及空气,设成能够开始净化处理的状态。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0098号公报)中,记载如下一种血液净化系统,其适用于在线型血液透析过滤,其中,该血液净化系统具有连接在动脉侧血液回路2上的透析液供给管线L6、与动脉侧血液回路2上的腔室9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管线L4、以及与静脉侧血液回路3上的腔室10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管线L5。对于专利文献1的血液净化系统,在启动加注时,透析液供给管线L6向动脉侧血液回路2供给透析液,第一连接管线L4和第二连接管线L5经由分支管线L3排出透析液(参照专利文献1、图2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00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需要血液净化的患者数量的增加,本应负责一位患者的护士、医生不得不同时负责的患者数量增加,作业负担增大。例如,在血液净化处理的现场中,本应负责一位患者的护士或医生有时同时负责多达10位以上的患者。此时,若例如为了简单化而假设每次进行血液净化处理时血液回路等的连接和拆下中的检查点存在10处(实际上应该认为是10处以上。),则为了照料10位以上的患者,实际上需要100处以上的确认作业。因而,强烈希望使血液净化处理更简便,以减轻作业负担。若能够减轻作业负担,则不仅有助于作业的效率化,也有助于防止失误。
作为作业负担较大作业之一,可列举出在血液净化处理前进行的启动加注作业。以往的血液净化系统中的启动加注作业因所使用的血液净化器和血液回路等的构造不同而各种各样,但通常,由于血液回路侧的启动加注和透析液回路侧的启动加注独立地进行,因此作业者每次进行启动加注作业时都需要改变血液回路等回路的连接并改变泵、装置的设定。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以往的血液净化系统中,在利用透析液来填充血液回路内之际,第一连接管线L4和第二连接管线L5仅是为了排出透析液而使用的,且电磁阀V1、V2、V7被设为关闭状态,因此,透析液导入口1c和透析液导入口1d之间的流路的启动加注和透析液回路的启动加注以不同的工序进行(专利文献1、图2)。此时,需要确认血液回路是否被透析液适当且充分地置换,接着,需要切换至透析液回路侧的启动加注,这对作业者而言成为负担。
另外,根据医疗现场的情况,所使用的血液透析器的种类不同,由于存在启动加注液的流动方式根据血液透析器的血液净化膜内外的放气性、超滤率(UFR)等而不同的情况,因此要求一种通用性较高的血液净化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轻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血液净化处理中应当进行的启动加注等中的作业负担、从而更有助于防止失误且通用性优异的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能够通过具有特定的回路构造和送液部件的血液净化系统来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如下。
(1)一种血液净化系统,其是在线型的血液净化系统,该血液净化系统包括:
血液净化器,其具有由血液净化膜隔开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使体外循环血液向所述第一空间流通从而净化血液;
血液入口侧流路,其供流入所述第一空间之前的所述体外循环血液流动;
血液出口侧流路,其供自所述第一空间流出后的所述体外循环血液流动;
液体供给流路,其用于向所述第二空间供给液体;
液体回收流路,其用于自所述第二空间回收液体;
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其自所述液体供给流路分支且与所述血液入口侧流路相连接;
以及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其自所述液体供给流路分支且与所述血液出口侧流路相连接,其中,
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分别具有能够独立地进行控制的送液部件。
(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血液入口侧流路和所述血液出口侧流路能够相互连接。
(3)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液体供给流路是用于向所述第二空间供给透析液的透析液供给流路,
所述液体回收流路是用于自所述第二空间回收透析液的透析液回收流路,
所述血液净化器是能够使所述体外循环血液和所述透析液相接触从而净化血液的血液透析器
(4)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血液净化器是使在所述中空纤维的外侧流动的透析液接触于在中空纤维的内侧流动的体外循环血液从而净化血液的中空纤维型血液透析器。
(5)根据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血液净化系统包含能够重复使用的血液净化装置,
血液净化装置具有所述液体供给流路、所述液体回收流路、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以及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
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能够向所述体外循环血液直接供给补充液,
所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具有用于检测所述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的异常的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
(6)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对在与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相连通的区域流动的补充液的液压进行直接测量。
(7)根据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血液净化器包括具有血液入口的动脉侧端部和具有血液出口的静脉侧端部,在所述血液入口连接有所述血液入口侧流路,在所述血液出口连接有所述血液出口侧流路,
在所述动脉侧端部和/或所述静脉侧端部还具有补充液入口,在所述补充液入口连接有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
(8)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在所述动脉侧端部和/或所述静脉侧端部还具有用于使所述体外循环血液和自所述补充液入口流入的补充液均匀地混合的混合部件。
(9)根据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血液净化器包括具有血液入口的动脉侧端部和具有血液出口的静脉侧端部,在所述血液入口连接有所述血液入口侧流路,在所述血液出口连接有所述血液出口侧流路,
在所述动脉侧端部和/或所述静脉侧端部具有带有预定容量的内部空间,能够在该内部空间中捕获在血液净化期间混入或产生的气体。
(10)根据技术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从包括所述液体供给流路、所述液体回收流路、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所述血液入口侧流路以及所述血液出口侧流路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个流路由管状构件构成。
(11)根据技术方案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液体供给流路和所述液体回收流路能够相互连接。
(12)根据技术方案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能够相互连接。
(13)根据技术方案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通过将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中的任意一个流路闭合且使血液回收用液体自未被闭合的另一个流路向所述血液入口侧流路或所述血液出口侧流路流入,能够回收残留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的血液。
(14)根据技术方案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在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中,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之间的分支点位于比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之间的分支点靠下游的位置。
(15)根据技术方案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在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中,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之间的分支点位于比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之间的分支点靠上游的位置。
(16)一种启动加注方法,其是技术方案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其中,
该启动加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启动加注液流入所述液体供给流路,并经由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第二空间自所述液体回收流路回收所述启动加注液;以及
使在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中流动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流入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并经由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返回至所述液体供给流路。
(17)一种启动加注方法,其是技术方案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其中,
该启动加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启动加注液流入所述液体供给流路,并经由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第二空间自所述液体回收流路回收所述启动加注液;以及
使在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中流动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流入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并经由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返回至所述液体供给流路。
(18)一种启动加注方法,其是技术方案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其中,
该启动加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启动加注液流入所述液体供给流路,并经由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第二空间自所述液体回收流路回收所述启动加注液;以及
使通过所述第二空间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通过所述血液净化膜而流入所述第一空间并经由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返回至所述液体供给流路。
(19)一种启动加注方法,其是技术方案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其中,
该启动加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启动加注液流入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使在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中流动的所述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经由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流入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第一空间;以及
使在所述第一空间中流动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通过所述血液净化膜而流入所述第二空间,并自所述液体回收流路回收所述启动加注液。
适合于在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中使用的血液净化装置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以下所述。
(20)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其与用于净化体外循环血液的一次性血液净化器一起使用,其中,
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具有用于向所述体外循环血液直接供给补充液的至少1个补充液供给流路和用于检测所述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的异常的、对在所述补充液供给流路中流动的补充液的压力进行测量的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
所述补充液供给流路存在两个系统,一个系统用于向净化前的所述体外循环血液供给补充液,另一个系统用于向净化后的所述体外循环血液供给补充液,
两个系统的所述补充液供给流路分别具有能够独立地进行控制的送液部件。
(21)根据技术方案20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血液净化器是使透析液接触于所述体外循环血液而净化血液的血液透析器,
所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具有用于向所述血液透析器供给透析液的透析液供给流路和用于自所述血液透析器回收透析液的透析液回收流路。
(22)根据技术方案21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血液净化器是使在所述中空纤维的外侧流动的透析液接触于在中空纤维的内侧流动的体外循环血液从而净化血液的中空纤维型血液透析器。
(23)根据技术方案21或22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补充液供给流路自所述透析液供给流路分支且将透析液作为补充液供给至所述体外循环血液。
(24)根据技术方案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血液净化器具有带有血液入口的动脉侧端部和带有血液出口的静脉侧端部,
在所述动脉侧端部和/或所述静脉侧端部还具有补充液入口,所述补充液入口在使用时连接于所述血液净化装置的所述补充液供给流路而供补充液流动。
(25)根据技术方案24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中,
在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动脉侧端部和/或所述静脉侧端部还具有用于使所述体外循环血液和自所述补充液入口流入的补充液均匀地混合的混合部件。
(26)根据技术方案24或25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中,
在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动脉侧端部和/或所述静脉侧端部具有带有预定容量的内部空间,能够在该内部空间中捕获在血液净化期间混入或产生的气体。
(27)根据技术方案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血液净化器还具有与所述补充液入口相连接的补充液入口管状构件,所述补充液入口管状构件在使用时连接于所述血液净化装置的所述补充液供给流路而供补充液流动。
发明的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因此能够减轻启动加注等中的作业负担,从而更有助于防止失误,且通用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对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血液回收的方式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图7是在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血液净化器和血液净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血液净化器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血液回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作“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血液净化系统]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500)是在线型的血液净化系统,其包括:血液净化器(200),其具有由血液净化膜(13)隔开的第一空间(11)和第二空间(12),使体外循环血液向第一空间流通而净化血液;血液入口侧流路(21),其供流入第一空间之前的体外循环血液流动;血液出口侧流路(22),其供自第一空间流出后的体外循环血液流动;液体供给流路(31),其用于向第二空间供给液体;液体回收流路(32),其用于自第二空间回收液体;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41),其自液体供给流路分支且与血液入口侧流路相连接;以及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42),其自液体供给流路分支且与血液出口侧流路相连接。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分别具有能够独立地进行控制的送液部件(51和52)。
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具有上述结构,由此,能够不废弃通过血液净化器的第一空间后的启动加注液,而是使其流动至第二空间,或能够不废弃流入第二空间后的启动加注液,而是使其流动至第一空间,因此,不需要重新连接回路或切换泵这样的作业,能够同时进行第一空间的启动加注和第二空间的启动加注,因而能够减轻作业负担。
并且,如后述那样,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能够使用于血液透析处理(通常也称作“HD”。)、血液过滤透析处理(通常也称作“HDF”。)以及血液过滤处理(通常也称作“HF”)中的任一种血液处理。另外,在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中,在能够向血液回路供给补充液的流路中,存在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这样两个系统,并具有能够分别独立地进行控制的送液部件,因此,自任意一个系统均能够供给或回收补充液。因而,在启动加注作业时,能够根据血液透析器的种类而相应地设定适当的流动方式。在血液透析处理时,能够向比血液净化器的第一空间靠上游的部位供给补充液(也称作“前稀释”。),能够向比第一空间靠下游的部位供给补充液(也称作“前稀释”。),还能够同时向比第一空间靠上游的部位和比第一空间靠下游的部位供给补充液(也称作“前后同时稀释”)。在血液回收时,通过自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中的任意一个流路供给血液回收用液体,能够回收残留在血液回路内的血液,因此能够在不改变装置的连接的情况下回收血液,因而能够减轻血液回收作业中的作业负担,更有助于防止失误。因而,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能够减轻启动加注等中的作业负担,从而有助于安全性,且通用性也优异。
(血液净化器)
若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中的血液净化器具有由血液净化膜隔开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且能够使体外循环血液向第一空间流通而净化血液,则该血液净化器并不特别限定。
血液净化器的种类通常根据净化血液的原理进行大致分类。作为净化血液的原理,可列举出例如过滤、透析、以及它们的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血液净化器也可以为任意一种种类。
血液净化器也可以是利用血液净化膜来过滤体外循环血液而净化血液的血液过滤器。由于能够将这样的血液过滤器用作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本发明并不排除使用所述种类的血液净化器。
血液净化器也可以是使透析液经由血液净化膜接触于体外循环血液而净化血液的血液透析器。血液净化器也可以是使用中空纤维作为血液净化膜且使在中空纤维的外侧流动的透析液接触于在中空纤维的内侧流动的体外循环血液而净化血液的、所谓的中空纤维型血液透析器。
血液透析器能够利用扩散原理来净化血液,或者能够将扩散和过滤相组合地净化血液。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用语“血液透析器”包含将扩散和过滤相组合地净化血液的、所谓的“血液透析过滤器”。
为了使体外循环血液流通,血液净化器通常具有带有血液入口的动脉侧端部和带有血液出口的静脉侧端部。在此,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动脉侧端部”指的是,血液净化器中的比实质上具有净化体外循环血液的功能的部分(以下也称作“血液净化部”。在附图中以附图标记216来表示。)靠上游的部分,“静脉侧端部”指的是,血液净化器的中的比血液净化部靠下游的部分。动脉侧端部和静脉侧端部既可以是相对于主体容器独立的部件、例如盖等,也可以是与主体容器一体地形成的部分。血液净化器的主体容器的形状并不受限定,例如为筒状,作为典型的情况为圆筒状。
(血液入口侧流路和血液出口侧流路)
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具有供流入血液净化器的第一空间之前的体外循环血液流动的血液入口侧流路和供自第一空间流出后的体外循环血液流动的血液出口侧流路。此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用语“血液入口侧流路”指的是,包含血液净化器的动脉侧端部的内部空间的、直到体外循环血液即将流入第一空间为止的流路,另外,用语“血液出口侧流路”指的是,包含血液净化器的静脉侧端部的内部空间的、刚自第一空间流出后的下游的流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血液净化器包括具有血液入口的动脉侧端部和具有血液出口的静脉侧端部,在血液入口连接有血液入口侧流路,在血液出口连接有血液出口侧流路。血液入口侧流路和血液出口侧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可以是管状构件,例如,也可以是,在血液入口连接有血液入口管状构件而构成血液入口侧流路,在血液出口连接有血液出口管状构件而构成血液出口侧流路。在使用时,血液入口侧流路、第一空间、以及血液出口侧流路相连通而构成血液回路,从而能够供体外循环血液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中,血液入口侧流路和血液出口侧流路能够相互连接。通过将血液入口侧流路和血液出口侧流路设为能够相互连接,由此,在启动加注时预先使血液入口侧流路和血液出口侧流路相连接,能够使启动加注液向血液回路内流通并循环,因此,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启动加注作业。血液入口侧流路与血液出口侧流路之间的相互连接的方式并未特别限定。
血液入口侧流路也可以具有血液泵。也可以是,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以及血液入口侧流路的血液泵能够分别独立地进行控制。
(液体供给流路和液体回收流路)
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具有用于向血液净化器的第二空间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流路和用于自第二空间回收液体的液体回收流路。因而,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能够使用于使用透析液并利用扩散原理来净化血液的血液净化处理、例如血液透析处理(通常也称作“HD”。)和血液过滤透析处理(通常也称作“HDF”。)中的任意一种处理。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将包含HD和HDF的、利用扩散原理的血液净化处理总称为“血液透析处理”。然而,并不限定于所述透析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血液净化器为能够使体外循环血液和上述透析液接触而净化血液的血液透析器的情况下,液体供给流路可以为用于向第二空间供给透析液的透析液供给流路,液体回收流路可以是用于自第二空间回收透析液的透析液回收流路。
作为透析液,若能够与体外循环血液接触而自血液中去掉多余的水分、废物等,则并不特别限定。作为透析液,可列举出例如生理盐水。也可以将透析液用作补充液。输送透析液的部件(未图示)未受限定,能够使用任意的送液泵、例如复式泵、管道泵等。
液体供给流路和液体回收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也可以由管状构件构成。
液体供给流路和液体回收流路可以相互连接。在对血液净化装置的流路内进行清洗消毒时,液体供给流路和液体回收流路被相互连接起来,由此,能够使清洗消毒液在其中循环,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流路内的清洗消毒。液体供给流路与液体回收流路之间的相互连接的方式并未特别限定。
(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
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具有自液体供给流路分支且与血液入口侧流路相连接的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自液体供给流路分支且与血液出口侧流路相连接的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
在血液净化处理中,通常,随着自血液中去掉水分、废物等而进行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等的物质平衡的调节和pH的调节等,因此对体外循环血液供给补充液。在本实施方式中,血液净化系统能够通过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向体外循环血液供给补充液。
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也可以由管状构件构成。
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血液入口侧流路相连接的位置并未特别限定,既可以是比血液净化器靠上游的位置,也可以是滴斗上,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还可以与在血液净化器的动脉侧端部设置的补充液入口相连接。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血液出口侧流路相连接的位置也不受限定,既可以是比血液净化器靠下游的位置,也可以是滴斗上,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还可以与在血液净化器的静脉侧端部设置的补充液入口相连接。
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液体供给流路之间的分支点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液体供给流路之间的分支点的位置关系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液体供给流路之间的分支点既可以位于比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液体供给流路之间的分支点靠下游的位置,也可以位于比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液体供给流路之间的分支点靠上游的位置。
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可以相互连接。在对血液净化装置的流路内进行清洗消毒时,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被相互连接起来,由此,能够使清洗消毒液在其中循环,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流路内的清洗消毒。也可以是,液体供给流路和液体回收流路能够相互连接,且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能够相互连接。在该情况下,能够对血液净化装置的流路内进一步高效地进行清洗消毒。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之间的相互连接的方式并未特别限定。
(补充液入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血液净化器在动脉侧端部和/或静脉侧端部还具有补充液入口,在补充液入口连接有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
以往,如图9所示,需要自在血液入口管状构件上、滴斗上设置的补充液入口管状构件(405)供给补充液。因而,以往,需要补充液入口管状构件本身和与其相伴的连接构件(407)等。通过在动脉侧端部和/或静脉侧端部的补充液入口连接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从而不再需要以往需要的图9所示的补充液入口管状构件(405)和其连接构件(407),因而能够使血液回路更简单化,从而有助于防止失误。另外,由于部件个数较少,因此能够削减制造成本,能够减少在每次血液净化处理中废弃的构件,经济性更优异。
在为在线型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情况下,对于补充液和/或透析液,典型的是,在医院等进行血液净化的场所,通过使补充液和/或透析液的原液与清净度较高的水相混合来现场调整补充液和/或透析液,并向血液净化系统供给。补充液和/或透析液的调整和供给也可以在补充液(透析液)供给源处进行。补充液(透析液)供给源(70)也可以例如如图7所示那样设于血液净化装置内,也可以是相对于血液净化装置独立设置的供给源、例如补充液(透析液)供给装置等(未图示)。用于输送补充液和/或透析液的送液部件(在图1中未图示)不受限定,能够使用所有的送液泵、例如复式泵、管道泵等。
(混合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血液净化器在动脉侧端部和/或静脉侧端部还具有补充液入口,在补充液入口连接有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在动脉侧端部和/或静脉侧端部还具有用于使体外循环血液和自补充液入口流入的补充液均匀地混合的混合部件。
通过使血液净化器在动脉侧端部具有混合部件,能够促进体外循环血液与补充液之间的混合,从而能够更均匀地进行血液的净化,另外,还能够期待减少血液净化器的功能降低的效果。通过在静脉侧端部设置混合部件,能够促进体外循环血液与补充液之间的混合,从而能够减轻对患者造成的负担。
混合部件并未特别限定,若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则能够选择任意适当的部件。例如,作为混合部件,从安全性、制造的容易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是不具有驱动部的混合部件。作为不具有驱动部的混合部件,可列举出设置例如挡板、突起等障碍物的情况和设置通常被称作静态混合器的构造的情况等。此外,该混合部件并不排除补充液入口的形状和上述端部的形状相匹配地将血液和补充液混合的方式。
(内部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血液净化器包括具有血液入口的动脉侧端部和具有血液出口的静脉侧端部,在血液入口连接有血液入口侧流路,在血液出口连接有血液出口侧流路,在动脉侧端部和/或静脉侧端部具有带有预定容量的内部空间,能够在该内部空间中捕获在血液净化期间混入或产生的气体。
以往,如图9所示,为了不使气体流入患者的体内,需要在血液入口管状构件和/或血液出口管状构件上设置滴斗(403),以捕获在血液净化期间混入或产生的气体。特别是,由于返回患者的体内的血液在血液出口管状构件中流动,因此血液出口管状构件上的滴斗很重要。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血液净化器的动脉侧端部和/或静脉侧端部具有上述那样的内部空间,则不必设置以往需要的图9所示的滴斗,能够使血液回路更简单化,从而能够减轻作业负担,更有助于防止失误,另外,血液与空气之间的接触减少,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液的凝固。并且,由于部件个数较少,因此能够削减制造成本,能够减少在每次血液净化处理中废弃的构件,经济性更优异。
作为内部空间的预定容量,其并不受以下限定,能够设为例如5cc以上且30cc以下。
(药剂投入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血液净化器的动脉侧端部还具有药剂投入口。在血液净化处理之际,为了防止血液与空气之间的接触所引起的体外循环血液的凝固,有时投入抗凝固药。以往,在血液入口管状构件等设有药剂投入口(未图示)。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血液净化器的动脉侧端部还具有药剂投入口的情况下,不再需要以往的药剂投入口,能够使血液回路更简单化,有助于防止失误。
(送液部件)
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在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分别具有能够独立地进行控制的送液部件。
也可以是,对于能够独立地进行控制的送液部件,其能够任意地设定且能够在任意的时刻改变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关闭、打开、送液、以及送液时的流量和流动方向。
也可以是,对于能够独立地进行控制的送液部件,其能够根据使用血液净化系统时的所有的参数、例如体外循环血液、透析液、和/或补充液的、压力、温度、流量等来改变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关闭、打开、送液、以及送液时的流量和流动方向。
送液部件并未特别限定,能够使用所有的送液泵、例如管道泵、复式泵等。
(血液净化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能够连同能够重复使用的血液净化装置一起使用。血液净化装置也可以具有液体供给流路、液体回收流路、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以及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也可以是,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能够向体外循环血液直接供给补充液,血液净化装置还具有用于检测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的异常的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也可以是对在与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相连通的区域中流动的补充液的液压进行直接测量的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与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相连通的区域”指的是,能够通过利用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对补充液的压力进行测量来检测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的异常的区域。换言之,“相连通的区域”也能够称作具有与体外循环血液的液压相关的液压的区域。因而,例如,即使在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中的比送液部件靠上游的区域设置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也无法检测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的异常,因此,请留意的是,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中的比送液部件靠上游的区域并不是“与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相连通的区域”,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中的比送液部件靠下游的部分相当于“与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相连通的区域”。
如图9所示,以往,为了检测血液的流动的异常,压力测量用管状构件(404)与设置在血液回路上的滴斗(403)相连接。该压力测量用管状构件连接于滴斗的上部,而不会接触于血液,该压力测量用管状构件与滴斗内的气相相连通。以往,在使用时,在压力测量用管状构件连接有压力测量装置(未图示),借助滴斗内的气相来检测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的异常。因而,以往,需要压力测量用管状构件本身和供压力测量管状构件安装的连接构件(407)等。另外,需要在血液净化处理前将压力测量装置连接于压力测量用管状构件且在血液净化处理后拆下压力测量装置的作业,从而使作业负担增大。
另外,以往,压力测量用管状构件(404)具有疏水性过滤器(408),以便不使细菌等污染物质自压力测量部件进入血液回路内,且不使血液等自血液回路向压力测量部件侧漏出。若疏水性过滤器润湿,则无法再测量滴斗内的压力,因此不得不注意在血液净化处理前不使疏水性过滤器润湿,另外,需要在血液净化处理中注意而不使疏水性过滤器润湿。然而,存在以下风险:因血液回路等没有被适当地连接等而引起滴斗内的气相的空气漏出,从而疏水性过滤器被血液回路内的血液、补充液润湿。并且,一旦疏水性过滤器被润湿,则不得不更换成新的血液回路,这使作业负担增大。
与此相对,血液净化系统包括能够重复使用的血液净化装置,血液净化装置具有液体供给流路、液体回收流路、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以及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能够向体外循环血液直接供给补充液,血液净化装置还具有用于检测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的异常的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由此,不再需要以往需要的压力测量用管状构件、与其相伴的连接构件、以及疏水性过滤器等,能够使血液回路更简单化。另外,由于能够在不借助滴斗的气相的情况下测量作为液体的补充液的压力,因此,不必在滴斗内预先设置用于压力测量的气相,能够减少血液与气相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能够减轻血液净化处理前的器材的连接和血液净化处理后的器材的拆下以及疏水性过滤器的处理等中的作业负担,从而更有助于防止失误,另外,血液与空气之间的接触减少,能够减少血液的凝固,并且,由于部件个数较少,因此能够削减制造成本,在每次血液净化处理中废弃的构件变得更少,从而经济性也优异。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能够向体外循环血液直接供给补充液”意味着,通过利用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来测量补充液的压力,能够检测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的异常。因而,例如,即使在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中的比送液部件靠上游的部分设置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也无法检测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的异常,因此,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中的比送液部件靠上游的部分并不是“能够向体外循环血液直接供给补充液的”部分,比送液部件靠下游的部分相当于“能够向体外循环血液直接供给补充液的”部分。
若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的位置在血液净化装置的、能够向体外循环血液直接供给补充液的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上,则并不特别限定。在用于向体外循环血液直接供给补充液的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延伸到血液净化装置的壳体的外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血液净化装置的壳体的外侧设置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
作为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若能够测量作为液体的补充液的压力,则能够使用任意的压力计。作为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可列举出弹性压力计、例如布尔登管式压力计、隔膜式压力计、波纹管压力计、腔室压力计;以及非弹性压力计、例如液柱压力计、以及重锤压力计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对于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是否异常,若为使用本领域产品的技术人员,则能够根据患者、血液净化处理的条件等来适当地进行判断。例如,在补充液的压力自稳定状态的值变动预定值以上时,能够判断血液的流动为异常。也可以是,血液净化装置还具有用于自动地判断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是否为异常的控制装置。也可以是,在控制装置判断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为异常时,提供显示以便通知作业者。
(血液回收)
在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中,可以是,通过将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中的任意一个流路闭合且使血液回收用液体自未被闭合的另一个流路向血液入口侧流路或血液出口侧流路流入,能够回收残留于第一空间内的血液。由此,在血液净化处理结束时,无需重新布置血液回路、补充液回路就能够开始血液回收作业,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作业负担。
图6是对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血液回收的方式进行例示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例如,在血液净化处理结束时,通过将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52)控制为关闭状态而使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闭合,且对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51)进行控制而使血液回收用液体自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流入血液入口侧流路(流动5),能够回收残留于第一空间内的血液(流动3)。能够自动脉侧穿刺针侧回收残留于比第一空间靠上游的部位的血液(流动4)。
在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中,也可以是,能够使液体供给流路(31)和/或液体回收流路(32)闭合。闭合部件不受限定,能够使用电磁阀、夹具等。
对于血液回收用液体,若能够在残留于第一空间和血液回路的体外循环血液的置换中使用,则并未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补充液、透析液、生理盐水等。在为在线型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情况下,作为血液回收用液体,能够使用能在残留于第一空间和血液回路的体外循环血液的置换中使用的透析液。在为在线型的血液净化系统的情况下,如上述说明那样,对于透析液,作为典型的情况,其还能够被用作补充液。
(血液净化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7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血液净化器和血液净化装置的示意图。在图7中,血液净化器(200)是使透析液接触于体外循环血液而净化血液的血液透析器,其与能够重复使用的血液净化装置(100)一起使用而构成血液净化系统。血液净化装置(100)具有连接于血液净化器的动脉侧端部的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41)和连接于血液净化器的静脉侧端部的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42),这些补充液供给流路能够分别向在血液入口侧流路(21)和血液出口侧流路(22)中流动的体外循环血液直接供给补充液。这些补充液供给流路具有能够分别独立地进行控制的送液部件(51和52)。血液净化装置在各个补充液供给流路上具有用于检测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的异常的、对在补充液供给流路中流动的补充液的压力进行测量的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60)。另外,血液净化装置还具有用于向血液透析器供给透析液的透析液供给流路(31)和用于自血液透析器回收透析液等液体的透析液回收流路(32)。两个系统的补充液供给流路分别自透析液供给流路(31)分支,因而,血液净化装置(100)是能够将来自透析液供给源(70)的透析液作为补充液供给至体外循环血液的在线型血液净化装置。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血液净化器的剖面的示意图。在图8中,血液净化器(200)在筒状的主体容器(208)内具有中空纤维束(209),中空纤维束的两端通过密封构件(210)固定在筒状的主体容器内,中空纤维的内侧和外侧被隔开。此外,为了说明,仅记载了中空纤维束的一部分。
筒状的主体容器在两端具有带有血液入口(203)和补充液入口(207)的动脉侧端部(201)和带有血液出口(204)和补充液入口(207)的静脉侧端部(202)。在使用时,在血液入口连接血液入口管状构件(未图示),在血液出口连接血液出口管状构件(未图示),从而构成血液回路,在使用时,能够使体外循环血液向中空纤维的内侧流动。另外,在补充液入口分别连接有补充液入口管状构件(215),补充液入口管状构件在使用时分别连接于血液净化装置(100)的两个系统的补充液供给流路,从而能够使补充液流动。主体容器在侧面具有透析液入口(211)和透析液出口(212),在使用时,通过使透析液向由中空纤维的外侧、主体容器的内侧、以及密封构件围成的空间流动,能够使体外循环血液经由中空纤维与透析液相接触。
另外,血液净化器在动脉侧端部的内部具有混合部件(213),在血液通过中空纤维的内部之前,能够使体外循环血液和自补充液入口流入的补充液均匀地混合。并且,血液净化器在动脉侧端部和静脉侧端部具有带有预定容量的内部空间(214),能够在该内部空间(214)中捕获在血液净化期间混入或产生的气体。
[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包含以下步骤:使启动加注液自启动加注液的供给部件(未图示)流入液体供给流路,经由血液净化器的第二空间自液体回收流路回收启动加注液(流动1、流动6、以及流动7);以及使在液体供给流路中流动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流入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流动2)并经由血液净化器的第一空间(流动3)和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流动5)返回液体供给流路。由此,能够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同时进行启动加注。也可以是,使血液入口侧流路和血液出口侧流路相连接,利用血液泵(53)使启动加注液循环(流动4)。能够对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52)、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51)、以及血液泵(53)独立地进行控制,从而能够使启动加注液的流动平衡而成为任意的流量。
在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朝向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流入(流动2)和自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进行的回收(流动5)也可以不一定是相同的流量。例如,也可以是,利用送液部件(51和52),将流动2的流量控制为大于流动5的流量,使流动3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透过血液净化膜而成为流动6。或者,将流动2的流量控制为小于流动5的流量,使流动6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透过血液净化膜而成为流动3。
在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启动加注液的流量并不受限定,例如,能够是,在将启动加注液整体的流量(流动1和流动7)设为100时,使启动加注液朝向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流量(流动2)为60;使启动加注液朝向第一空间的流量(流动3)为30,使血液流路中的启动加注液的循环量(流动4)为30;使自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回收启动加注液的回收量(流动5)为60;使启动加注液朝向第二空间的流量(流动6)为100。
(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包含以下步骤:使启动加注液自启动加注液的供给部件(未图示)流入液体供给流路,经由血液净化器的第二空间自液体回收流路回收启动加注液(流动1、流动6、以及流动7);以及使在液体供给流路中流动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流入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流动5)并经由血液净化器的第一空间(流动3)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流动2)返回液体供给流路。由此,能够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同时进行启动加注。也可以是,使血液入口侧流路和血液出口侧流路相连接,利用血液泵(53)使启动加注液循环(流动4)。能够对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52)、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51)、以及血液泵(53)独立地进行控制,从而能够使启动加注液的流动平衡而成为任意的流量。
在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朝向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流入(流动5)和自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进行的回收(流动2)也可以不一定是相同的流量。例如,也可以是,利用送液部件(51和52),将流动5的流量控制为大于流动2的流量,使流动3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透过血液净化膜而成为流动6。或者,将流动5的流量控制为小于流动2的流量,使流动6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透过血液净化膜而成为流动3。
在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启动加注液的流量并不受限定,例如,能够是,在将启动加注液整体的流量(流动1和流动7)设为100时,使自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回收启动加注液的回收量(流动2)为60;使启动加注液朝向第一空间的流量(流动3)为30;使血液流路中的启动加注液的循环量(流动4)为30;使启动加注液朝向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流量(流动5)为60;使启动加注液朝向第二空间的流量(流动6)为100。
(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包含以下步骤:使启动加注液自启动加注液的供给部件(未图示)流入液体供给流路,经由血液净化器的第二空间自液体回收流路回收启动加注液(流动1、流动6、以及流动7);以及使通过第二空间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通过血液净化膜流入第一空间(流动3)并经由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返回液体供给流路(流动2和5)。由此,能够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同时进行启动加注。也可以是,使血液入口侧流路和血液出口侧流路相连接,利用血液泵(53)使启动加注液循环(流动4)。能够对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52)、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51)、以及血液泵(53)独立地进行控制,从而能够使启动加注液的流动平衡而成为任意的流量。
在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能够经由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流动5)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流动2)中的任意一个流路回收来自血液回路的启动加注液。在自流动2和流动5这两者回收启动加注液的情况下,对于流量,能够利用送液部件(51和52)对流动2的流量和流动5的流量任意地进行平衡,流动2的流量和流动5的流量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使流动5的流量大于流动2的流量,还可以使流动5的流量小于流动2的流量。
在启动加注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启动加注液的流量并不受限定,例如,能够是,在将启动加注液整体的流量(流动1和流动7)设为100时,使自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回收启动加注液的回收量(流动2)为60;使自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回收启动加注液的回收量(流动5)为30;使流动6中的流入第二空间的启动加注液的流量为190,使自第二空间流出的启动加注液的流量为100;使启动加注液自第二空间朝向第一空间的流量(流动3)的合计为90,使流动3中的朝向血液入口去的启动加注液的流量为60,使流动3中的朝向血液出口去的启动加注液的流量为30;使血液流路中的启动加注液的循环量(流动4)为30。
(启动加注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启动加注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包含以下步骤:使启动加注液自启动加注液的供给部件(未图示)流入液体供给流路(流动1和流动6),使在液体供给流路中流动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经由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流动2和5)流入血液净化器的第一空间;以及使在第一空间中流动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通过血液净化膜而流入第二空间(流动3),自液体回收流路回收启动加注液(流动7)。由此,能够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同时进行启动加注。也可以是,使血液入口侧流路和血液出口侧流路相连接,利用血液泵(53)使启动加注液循环(流动4)。能够对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52)、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51)、以及血液泵(53)独立地进行控制,从而能够使启动加注液的流动平衡而成为任意的流量。
在启动加注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中,能够经由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流动5)和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流动2)中的任意一个流路向血液回路供给启动加注液。在自流动2和流动5这两者供给启动加注液的情况下,对于流量,能够利用送液部件(51和52)对流动2的流量和流动5的流量任意地进行平衡,流动2的流量和流动5的流量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使流动5的流量大于流动2的流量,还可以使流动5的流量小于流动2的流量。
在启动加注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启动加注液的流量并不受限定,例如,在将启动加注液整体的流量(流动1和流动7)设为100时,使启动加注液朝向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流量(流动2)为30;使启动加注液朝向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流量(流动5)为60;使血液流路中的启动加注液的循环量(流动4)为30;使启动加注液朝向第一空间的流量(流动3)的合计为90,使流动3中的来自血液入口的启动加注液的流量为30,使流动3中的来自血液出口的启动加注液的流量为60;使流动6中的流入第二空间的启动加注液的流量为10,使流动6中的自第二空间流出的启动加注液的流量为100。
作为启动加注液,若为能够设成能开始净化处理的状态的液体,则不受限定,作为典型的情况为在血液净化处理中使用的补充液、透析液、生理盐水等。
附图标记说明
1~7、流动;10、血液净化器;11、第一空间;12、第二空间;13、血液净化膜;21、血液入口侧流路;22、血液出口侧流路;31、液体(透析液)供给流路;32、液体(透析液)回收流路;41、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42、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51、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52、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件;53、血液泵;60、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70、补充液(透析液)供给源;100、血液净化装置;200、血液净化器;201、动脉侧端部;202、静脉侧端部;203、血液入口;204、血液出口;207、补充液入口;208、主体容器;209、中空纤维束;210、密封构件;211、透析液入口;212、透析液出口;213、混合部件;214、内部空间;215、补充液入口管状构件;216、血液净化部;400、血液回路;401、血液入口管状构件;402、血液出口管状构件;403、滴斗;404、压力测量用管状构件;405、补充液入口管状构件;406、启动加注管线;407、连接构件;408、疏水性过滤器;500、血液净化系统。

Claims (19)

1.一种血液净化系统,其是在线型的血液净化系统,该血液净化系统包括:
血液净化器,其具有由血液净化膜隔开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使体外循环血液向所述第一空间流通从而净化血液;
血液入口侧流路,其供流入所述第一空间之前的所述体外循环血液流动;
血液出口侧流路,其供自所述第一空间流出后的所述体外循环血液流动;
液体供给流路,其用于向所述第二空间供给液体;
液体回收流路,其用于自所述第二空间回收液体;
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其自所述液体供给流路分支且与所述血液入口侧流路相连接;
以及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其自所述液体供给流路分支且与所述血液出口侧流路相连接,其中,
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分别具有能够独立地进行控制的送液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血液入口侧流路和所述血液出口侧流路能够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液体供给流路是用于向所述第二空间供给透析液的透析液供给流路,
所述液体回收流路是用于自所述第二空间回收透析液的透析液回收流路,
所述血液净化器是能够使所述体外循环血液和所述透析液相接触从而净化血液的血液透析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血液净化器是使在中空纤维的外侧流动的透析液接触于在所述中空纤维的内侧流动的体外循环血液从而净化血液的中空纤维型血液透析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血液净化系统包含能够重复使用的血液净化装置,
血液净化装置具有所述液体供给流路、所述液体回收流路、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以及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
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能够向所述体外循环血液直接供给补充液,
所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具有用于检测所述体外循环血液的流动的异常的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补充液压力测量部件对在与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相连通的区域流动的补充液的液压进行直接测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血液净化器包括具有血液入口的动脉侧端部和具有血液出口的静脉侧端部,在所述血液入口连接有所述血液入口侧流路,在所述血液出口连接有所述血液出口侧流路,
在所述动脉侧端部和/或所述静脉侧端部还具有补充液入口,在所述补充液入口连接有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在所述动脉侧端部和/或所述静脉侧端部还具有用于使所述体外循环血液和自所述补充液入口流入的补充液均匀地混合的混合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血液净化器包括具有血液入口的动脉侧端部和具有血液出口的静脉侧端部,在所述血液入口连接有所述血液入口侧流路,在所述血液出口连接有所述血液出口侧流路,
在所述动脉侧端部和/或所述静脉侧端部具有带有预定容量的内部空间,能够在该内部空间中捕获在血液净化期间混入或产生的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从包括所述液体供给流路、所述液体回收流路、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所述血液入口侧流路以及所述血液出口侧流路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个流路由管状构件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液体供给流路和所述液体回收流路能够相互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能够相互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通过将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中的任意一个流路闭合且使血液回收用液体自未被闭合的另一个流路向所述血液入口侧流路或所述血液出口侧流路流入,能够回收残留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的血液。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在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中,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之间的分支点位于比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之间的分支点靠下游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
在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中,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之间的分支点位于比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与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之间的分支点靠上游的位置。
16.一种启动加注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其中,
该启动加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启动加注液流入所述液体供给流路,并经由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第二空间自所述液体回收流路回收所述启动加注液;以及
使在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中流动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流入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并经由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返回至所述液体供给流路。
17.一种启动加注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其中,
该启动加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启动加注液流入所述液体供给流路,并经由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第二空间自所述液体回收流路回收所述启动加注液;以及
使在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中流动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流入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并经由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返回至所述液体供给流路。
18.一种启动加注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其中,
该启动加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启动加注液流入所述液体供给流路,并经由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第二空间自所述液体回收流路回收所述启动加注液;以及
使通过所述第二空间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通过所述血液净化膜而流入所述第一空间并经由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返回至所述液体供给流路。
19.一种启动加注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系统的启动加注方法,其中,
该启动加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启动加注液流入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使在所述液体供给流路中流动的所述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经由所述动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和/或所述静脉侧补充液供给流路流入所述血液净化器的所述第一空间;以及
使在所述第一空间中流动的启动加注液的一部分通过所述血液净化膜而流入所述第二空间,并自所述液体回收流路回收所述启动加注液。
CN201780021135.8A 2016-03-31 2017-03-31 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 Active CN1090697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9786.2A CN113304341B (zh) 2016-03-31 2017-03-31 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3642 2016-03-31
JP2016073642 2016-03-31
JP2016073635 2016-03-31
JP2016-073635 2016-03-31
PCT/JP2017/013770 WO2017171064A1 (ja) 2016-03-31 2017-03-31 血液浄化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9786.2A Division CN113304341B (zh) 2016-03-31 2017-03-31 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9723A true CN109069723A (zh) 2018-12-21
CN109069723B CN109069723B (zh) 2021-09-17

Family

ID=59966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1135.8A Active CN109069723B (zh) 2016-03-31 2017-03-31 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437672B1 (zh)
JP (1) JP6646733B2 (zh)
CN (1) CN109069723B (zh)
WO (1) WO201717106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6953A (zh) * 2020-02-03 2020-05-19 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净化血液的体外循环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3761B2 (ja) * 2019-03-18 2023-06-20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透析装置及び回路セットの判定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10718A1 (en) * 2001-07-12 2003-01-16 Nxstage Medical, Inc. Hemodilution cap and methods of use in blood-processing procedures
US20100096311A1 (en) * 2004-10-28 2010-04-22 Nxstage Medical, Inc Blood treatment dialyzer/filter design to trap entrained air in a fluid circuit
US20100274172A1 (en) * 2009-04-23 2010-10-28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of removing blood from an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tube system
US20110208105A1 (en) * 2007-08-31 2011-08-25 Martin Brandl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ion concentrations of citrate anti-coagulated extracorporeal blood purification
EP1684825B1 (en) * 2003-11-05 2013-01-02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High convection home hemodialysis/hemofiltration and sorbent system
CN103547299A (zh) * 2011-03-21 2014-01-29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用于体外血液处理的设备
EP2735325A1 (en) * 2012-11-21 2014-05-28 Monica Zanotti Extracorporeal blood treatment apparatus
CN104349803A (zh) * 2012-12-20 2015-02-11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一种体外血液处理设备
WO2015152236A1 (ja) * 2014-03-31 2015-10-08 株式会社メテク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血液浄化装置の補液・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CN105363085A (zh) * 2015-12-10 2016-03-02 威海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 血液净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9218B2 (ja) * 2009-11-24 2014-01-29 日機装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10718A1 (en) * 2001-07-12 2003-01-16 Nxstage Medical, Inc. Hemodilution cap and methods of use in blood-processing procedures
EP1684825B1 (en) * 2003-11-05 2013-01-02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High convection home hemodialysis/hemofiltration and sorbent system
US20100096311A1 (en) * 2004-10-28 2010-04-22 Nxstage Medical, Inc Blood treatment dialyzer/filter design to trap entrained air in a fluid circuit
US20110208105A1 (en) * 2007-08-31 2011-08-25 Martin Brandl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ion concentrations of citrate anti-coagulated extracorporeal blood purification
US20100274172A1 (en) * 2009-04-23 2010-10-28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of removing blood from an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tube system
CN103547299A (zh) * 2011-03-21 2014-01-29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用于体外血液处理的设备
EP2735325A1 (en) * 2012-11-21 2014-05-28 Monica Zanotti Extracorporeal blood treatment apparatus
CN104349803A (zh) * 2012-12-20 2015-02-11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一种体外血液处理设备
WO2015152236A1 (ja) * 2014-03-31 2015-10-08 株式会社メテク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血液浄化装置の補液・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CN105363085A (zh) * 2015-12-10 2016-03-02 威海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 血液净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6953A (zh) * 2020-02-03 2020-05-19 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净化血液的体外循环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46733B2 (ja) 2020-02-14
WO2017171064A1 (ja) 2017-10-05
CN109069723B (zh) 2021-09-17
JPWO2017171064A1 (ja) 2018-11-22
EP3437672A1 (en) 2019-02-06
EP3437672A4 (en) 2019-03-27
CN113304341A (zh) 2021-08-27
EP3437672B1 (en) 2021-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5196B2 (en) Method for at least partially draining an extracorporeal blood flow and haemodialysis device for use with said method
KR100857291B1 (ko) 혈액투석여과 전달 모듈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877061B2 (en) Dialyzer with dual safety valves
DE102008051541B4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Überprüfung der Zufuhr von Substitutionsflüssigkeit stromauf oder stromab eines Dialysators oder Filters einer extrakorporalen Blutbehandlungsvorrichtung
CN106029119B (zh) 用于在线再装填吸附剂材料的模块与任选的旁路
EP1590017B2 (en) Extracorporeal blood treatment machine.
CN101678161A (zh) 用于对体外血液回路进行预充的方法和设备
AU2014361162A1 (en) Extracorporeal blood treatment system, disposable set and valve unit for pre/post infusion.
JP2015091545A (ja) 薬物の注入のためのインサートを有する配管セット
CN103517724B (zh) 透析装置
CN102958548A (zh) 医疗功能装置、工作流体、及医疗设备
CN109069723A (zh) 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
JP2008272440A (ja) 血液浄化制御装置
US909566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priming and restitution liquids for an extracorporeal blood treatment
AU2004210212A1 (en) Integrated blood treatment module and extracorporeal blood treatment apparatus.
AU2004210213B8 (en) Support element for an integrated blood treatment module
CN204170180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去血脂分离器
US1082121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hemodiafiltration module for use with a dialysis machine
EP083265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uid balance of patients subjected to single-needle blood treatments
CN113304341B (zh) 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
CN104971391A (zh) 新型组合型肝肾支持系统crrt模式管路
CN209475260U (zh) 一种双重血浆置换系统
CA3159591C (en) Pressure relief mechanism for sorbent canisters
CN106310415A (zh) 采用血细胞分离与血浆吸附技术的脑卒中治疗系统
JP6953162B2 (ja) 血液浄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