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7724B - 透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7724B
CN103517724B CN201280022318.9A CN201280022318A CN103517724B CN 103517724 B CN103517724 B CN 103517724B CN 201280022318 A CN201280022318 A CN 201280022318A CN 103517724 B CN103517724 B CN 103517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lysis
mentioned
blood
fluid chamber
dialysis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23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7724A (zh
Inventor
新里彻
上田满隆
泽田利春
桶田昌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ro Corp
Shibuy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buya Kogyo Co Ltd
Nipr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buya Kogyo Co Ltd, Nipro Corp filed Critical Shibuya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17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7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43Priming, rins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16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with membra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43Priming, rins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M1/3644Mode of operation
    • A61M1/3646Expelling the residual body fluid after use, e.g. back to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43Priming, rins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M1/3644Mode of operation
    • A61M1/365Mode of operation through membranes, e.g. by inverted trans-membrane pressure [TM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43Priming, rins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M1/3644Mode of operation
    • A61M1/3652Mode of operation using gas, e.g. ai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透析装置(1),具备透析液流通的透析液回路(4)、与患者连接的血液回路(3),和与透析液回路(4)及血液回路(3)连接的透析器(2)。如对患者的透析治疗结束,则首先向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内导入空气,在使透析液充填了透析液室(2D)内的约三分之一的状态下进行反向过滤。由此,透析液回路(4)的透析液经透析器(2)流入血液回路(3)内,所以,血液回路(3)内的血液被向患者返血。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少向患者返血的血液由透析液稀释的量。

Description

透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析装置,更为详细地说,涉及在将血液回路内的血液向患者返血的情况下适合的透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由透析装置进行的透析治疗是公知的,另外,在透析治疗后通过反向过滤将残留在血液回路内的血液向患者返血的系统也是公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
在这里,如图5所示,所谓“反向过滤”,是在与和患者连接的血液回路内相比使透析液回路内变成了正压的状态下,从该透析液回路使透析液向透析器的透析液室流通,由此使透析液从透析器的透析液室流入血液室,再流入血液回路。如此图5所示,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通过进行此反向过滤,将残留在了血液回路内的血液向患者返血。在此专利文献1的返血系统中,具有能够由比较廉价的透析液进行返血的优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582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那样,在由“反向过滤”处理使血液回路的血液向患者返血的系统中,存在以下那样的问题点。即,如图5所示,透析器具有由许多的空心丝膜的内部空间构成的血液室和在空心丝膜的外方成为封装盒的内部空间的透析液室。而且,在为了返血而进行反向过滤时,成为在透析器的透析液室的整个区域中充满了透析液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透过了空心丝膜的透析液流入血液室内,再流入血液回路。因此,由于在开始了反向过滤时透析液遍及血液室的整个区域地流入,混入血液中,所以,存在由透析液稀释的血液的量变多的问题。因此,存在由透析治疗进行除水的效果降低的问题。
另外,在透析治疗中,存在体内废物积存附着在空心丝膜的内侧(血液室的内面)的与动脉侧通路的连接部附近的倾向。因此,还存在以下问题,即,在透析治疗后的反向过滤处理时因为从空心丝膜的外侧(透析液室)向空心丝膜(血液室)内流入的透析液,附着在了空心丝膜的内面(血液室的内面)的体内废物剥离,变得容易随血液一起向患者返血,由透析治疗产生的效果减少。
用来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鉴于上述情况,技术方案1的本发明是一种透析装置,该透析装置如以下那样构成,即,具备透析器、血液回路、透析液回路,和反向过滤单元;该透析器,由半透膜将内部划分成血液室和透析液室;该血液回路,由一端是采血口、另一端与上述透析器的血液室的入口连接的动脉侧通路及一端是返血口、另一端与上述血液室的出口连接的静脉侧通路构成;该透析液回路,具有与上述透析器的透析液室的入口连接的透析液供给通路及与透析液室的出口连接的透析液回收通路;该反向过滤单元,设在上述透析液回路上,并且,在需要时使透析液从上述透析器的透析液室流入血液室;由上述反向过滤单元使透析液经上述透析器流入上述血液回路内,使该血液回路内的血液进行返血;该透析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向上述透析器的透析液室内导入气体的气体导入单元;由上述气体导入单元向上述透析器的透析液室内导入气体,在使透析液残留在透析液室内的被导入了该气体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状态下,由上述反向过滤单元使透析液流入血液回路内进行返血。
另外,技术方案2的本发明,以上述技术方案1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析器以透析液室的出口位于上方的方式被保持在铅直方向,上述气体导入单元从上述透析器中的透析液室的出口向该透析液室导入气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的发明,由于能够使透析液流入透析器的透析液室内的量与以往相比减少,所以,能够使从血液回路向患者返血的血液由透析液稀释的量减少。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于从处于上方的透析液室的出口向透析液室导入气体,所以,与从下方侧的入口导入气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透析液室内发生气泡。因此,能够防止气泡附着在血液室的外面上导致从血液回路向患者返血时的效率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透析装置的回路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由图1所示透析装置进行返血处理的情况下的要部的剖视图,图3(a)表示透析治疗结束的时刻,图3(b)表示向透析器导入大气时的状态,图3(c)表示由反向过滤进行的返血的准备阶段,图3(d)表示进行反向过滤的处理时的状态。
图4是表示由图1所示透析装置进行的处理工序的要部的剖视图,图4(a)表示透析治疗时的状态,图4(b)表示返血处理的准备阶段,图4(c)表示进行返血处理时的状态。
图5是表示由以往的透析装置进行的反向过滤处理的要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如关于图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则在图1至图2中,透析装置1被从医院的插座C等电源供电而工作,另外,由设在箱型的主体部1A内的控制单元1B对工作进行控制。本实施例的透析装置1,具备圆柱状的透析器2、血液回路3,和透析液回路4。圆柱状的透析器2以铅直方向被保持在主体部1A的侧面上。血液回路3与此透析器2连接。透析液回路4装拆自如地与透析器2连接,并且,被设在主体部1A内。
上述控制单元1B,具备画面显示式的操作板1C,在其画面上显示操作所需要的按钮、图标、消息,能够进行装置的操作及各种参数的设定。
本实施例的透析装置1,是以1人的患者为对象进行血液透析疗法(HD)的透析装置,能够进行透析装置1的在即将开始使用前的预冲洗。
另外,此透析装置1,通过在透析治疗中使透析液回路4侧与血液回路3侧相比成为正压,能够经透析器2和血液回路3使透析液向患者补液。这样使透析液回路4侧成为正压,经透析器2和血液回路3使透析液向患者补液,以往一般被称为“反向过滤”。另外,虽然在后面进行说明,但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透析治疗后由透析装置1进行“反向过滤”,还进行将残留在血液回路3内的血液向患者返回的“返血”。
上述透析器2的结构与以往公知的结构相同,透析器2具备圆筒状的由树脂构成的封装盒2A和设在该封装盒2A的内部的许多的空心丝膜2B。而且,上述各空心丝膜2B成为过滤膜(半透膜),它们的内部成为血液室2C。此血液室2C与上述血液回路3连通,血液流通。作为用于上述透析器2的过滤膜的空心丝膜2B,具有虽然使液体通过但不使气体通过的性质。另一方面,圆筒状的封装盒2A的内面与血液室2C(各空心丝膜2B)之间的空间部成为透析液流通的透析液室2D。在封装盒2A的侧面的下部,形成用于向透析液室2D导入透析液的入口2E,并且,在封装盒2A的侧面的上部形成用于排出透析液的出口2F。后述的透析液回路4的透析液供给通路23与入口2E连接,并且,透析液回路4的透析液回收通路24与出口2F连接。由此,透析液室2D内与上述透析液回路4连通,透析液向与血液相反的方向流通(参照图4(a))。
在本实施例中,透析器2以上述入口2E处于下方、出口2F处于上方的方式以铅直方向被保持在主体部1A的侧面上(参照图1、图4)。
如以往公知的那样,通过将血液回路3与患者连接,使血液向透析器2的血液室2C(空心丝膜2B)流通,并且,使来自透析液回路4的透析液向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流通,能够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参照图4(a))。
下面对血液回路3进行说明。血液回路3,具备与患者的血管连接、向上述透析器2的血液室2C供给血液的动脉侧通路11和从透析器2的血液室2C向患者返回血液的静脉侧通路12,这些通路由树脂制的管构成。如上述那样,透析器2被以铅直方向保持在主体部1A上,与此相随,动脉侧通路11位于上方侧,静脉侧通路12位于下方侧。
动脉侧通路11,在其一端设置被穿刺进患者的血管的穿刺针11a,并且,另一端与透析器2的血液室2C的入口连接。另外,在此动脉侧通路11上,从上述穿刺针11a依次配置作为将动脉侧通路11关闭的闭塞单元的夹子单元13、输送血液的血液泵14,和滴注室15。上述血液泵14是捋管进行送液的滚子泵,并且,由上述控制单元1B能对工作进行控制,从患者向透析器2的血液室2C输送血液。
在上述动脉侧通路11的滴注室15设置压力计16,并且,滴注室15与用于对滴注室15内的液面高度进行调整的未图示的液面调整单元连接。此液面调整单元,当进行在透析治疗开始前预先使透析液充满上述血液回路3的预冲洗时被使用,此时将滴注室15的液面调整成规定高度。另外,在透析治疗中,由液面调整单元将滴注室15内的液面的高度维持所要的高度。
上述静脉侧通路12,其一端与上述透析器2的血液室2C的出口连接,并且,在另一端设置被穿刺进患者的血管的穿刺针12a。另外,在静脉侧通路12上,从上述透析器2依次配置滴注室15′及作为将静脉侧通路12关闭的闭塞单元的夹子单元13′,滴注室15′设有压力计16′。
下面,虽然对透析液回路4进行说明,但此透析液回路4的基本结构与在例如日本特开平10-43290号公报中公开了的现有技术实际上相同。即,透析液回路4具备透析液供给通路23和透析液回收通路24。透析液供给通路23从第一透析液室21或第二透析液室22向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供给新鲜的透析液。透析液回收通路24将通过了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的使用过的透析液回收至第一透析液室21或第二透析液室22。这些通路由树脂制的管构成。
上述第一、第二透析液室21、22,与从未图示的透析液制造装置供给的新鲜的透析液流通的供液通路25和用于将使用过的透析液排出的排液通路26连接。
第一透析液室21及第二透析液室22成为相同的结构,它们的内部由2片隔膜进行划分。即,被划分成用于供给新鲜的透析液的供给室21a、22a、用于对使用过的透析液进行回收的回收室21b、22b,和形成在这些供给室21a、22a与回收室21b、22b之间的中间室21c、22c。
在上述中间室21c、22c的内部分别充满着硅油,各中间室21c、22c内的硅油由油泵27在各中间室21c与中间室22c之间相互地送液,由此,中间室21c、22c的容积被增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由油泵27使各室21、22的中间室21c、22c的容积增减,能够在透析治疗中进行反向过滤,使透析液向患者补液,并且,通过在透析治疗后同样地进行反向过滤,能够使血液回路3内的血液向患者返血。
在上述供液通路25上设置输送上述透析液的供液泵31,并且,在该供液泵31的下游侧,供液通路25向2方向分支,与上述第一、第二透析液室21、22的上述供给室21a、22a连接。而且,在分支的通路上分别设置由上述控制单元1B进行开闭的供液阀V1、V2。
上述透析液供给通路23,其上游部分向2方向分支,分别与上述第一、第二透析液室21、22的供给室21a、22a连接,下游侧的端部经联结器23A与上述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入口2E)连接。透析液供给通路23的端部,由联结器23A能与入口2E装拆。而且,在上述分支部分分别设置由控制单元1B开闭的供给阀V3、V4。
另外,在透析液供给通路23上的接近透析器2的部位,隔开规定间隔直列地配置将透析液的有害成分除去的第一透析液过滤器F1及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并且,在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与透析器2之间的部位设置由控制单元1B开闭的第一开闭阀V5。处于上述两过滤器F1、F2之间的部位的透析液供给通路23,与在需要时将透析液供给通路23向大气开放的开放单元32连接。
上述第一透析液过滤器F1内由半透膜划分成一次侧(上游室)和二次侧(下游室),在透析液从一次侧(上游室)通过半透膜向二次侧(下游室)透过时有害成分被除去。此第一透析液过滤器F1的一次侧(上游室)与使上述透析液供给通路23和透析液回收通路24连通的第一旁通通路33连接,在此第一旁通通路33上设置由上述控制单元1B开闭的第二开闭阀V6。
上述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内也由半透膜划分成一次侧(上游室)和二次侧(下游室),当透析液从一次侧(上游室)通过半透膜向二次侧(下游室)透过时有害成分被除去。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的一次侧(上游室)与使透析液供给通路23和透析液回收通路24连通的第二旁通通路34连接,在此第二旁通通路34上设置由上述控制单元1B开闭的第三开闭阀V7。
在透析治疗中,上述第一开闭阀V5被开放,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开闭阀V6和第三开闭阀V7被关闭。另一方面,在例如由未图示的浓度传感器检测出了透析液的浓度不合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B将上述第一开闭阀V5关闭,并且将第二开闭阀V6开放。由此,不会使浓度不合格的透析液流通至透析器2,能够经第一旁通通路33向透析液回收通路24送液。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透析液供给通路23上直列地配置两透析液过滤器F1、F2,并且,跨越透析液供给通路23和透析液回收通路24并列地配置两旁通通路33、34。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上述两透析液过滤器F1、F2的泄漏进行检测,设有开放单元32。开放单元32具备开放通路35、第四开闭阀V8、止回阀36,和无菌过滤器37。开放通路35与透析液供给通路23的两透析液过滤器F1、F2之间连接。第四开闭阀V8被设在此开放通路35上,由控制单元1B开闭。止回阀36被设在开放通路35上,阻止透析液的流出。无菌过滤器37对流入的大气进行净化。
上述开放单元32,是用于上述两透析液过滤器F1、F2的泄漏的检查的装置,在透析治疗前或透析治疗后的需要时,使用此开放单元32进行泄漏的检查。更详细地说,在需要时控制单元1B将上述第一开闭阀V5关闭,将第二开闭阀V6、第三开闭阀V7、第四开闭阀V8开放。于是,经上述开放通路35向透析液回路4的大气的流入被容许,根据从上述两透析液过滤器F1、F2的二次侧(或一次侧)向一次侧(或二次侧)的大气的流入的有无,能够对透析液过滤器F1、F2的泄漏进行检查。另外,流入透析液回路4的大气由开放通路35的无菌过滤器37净化,透析液回路4内的透析液由上述止回阀36阻止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透析治疗后通过反向过滤使血液回路3内的血液返血时,向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导入大气,那时,将上述开放单元32兼用作气体导入单元。更详细地说,设置使上述开放通路35和接近透析器2的透析液回收通路24连通的气体通路38,在该气体通路38上设置由控制单元1B开闭的第五开闭阀V9。在后面详述的透析治疗后的返血处理的准备阶段,如第五开闭阀V9由控制单元1B开放,则经开放通路35和气体通路38及透析液回收通路24能够向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内导入大气(参照图4(b)),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反向过滤,使血液回路3内的血液向患者返血(参照图4(c))。
下面,虽然对透析液回收通路24进行说明,但此透析液回收通路24的结构与以往公知的结构相同。即,透析液回收通路24,上游侧的端部经联结器24A与上述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出口2F)连接,并且,下游部分向2方向分支,分别与上述第一、第二透析液室21、22的回收室21b、22b连接,在上述分支部分分别设置由控制单元1B开闭的回收阀V10、V11。透析液回收回路24的上游侧的端部,由联结器24A能在出口2F进行装拆,在需要的情况下能够将联结器24A从出口2F拆下。
另外,在透析液回收通路24上,从上述透析器2侧依次配设对透析液回路4内的压力进行测定的压力传感器41、输送透析液的透析液泵42,和对透析液内的气体进行除气的除气槽43,在该除气槽43与排液通路26之间配设第三旁通通路44。在此第三旁通通路44上设置由上述控制单元1B开闭的第六开闭阀V12。另外,在透析液回收通路24的第二旁通通路33及气体通路38的连接部之间设置第七开闭阀V13。此第七开闭阀V13由控制单元1B在需要时开闭。
在对患者进行的透析治疗中,上述第七开闭阀V13被开放,另一方面,上述第六开闭阀V12被关闭。
如上述那样,在透析液供给通路23的端部具备联结器23A,另一方面,在透析液回收通路24的上游侧的端部也具备联结器24A。因此,当对后述的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进行泄漏检查时,通过如在图2中用假想线表示的那样使两联结器23A、24A相互连接,能够不经过透析器2地使两通路23、24连通。
其次,上述排液通路26的上游部分向2方向分支,分别与上述第一、第二透析液室21、22的回收室21b、22b连接,下游侧的端部与在医疗机构设置的的未图示的排液管连接,并且,在上述分支部分分别设置由控制单元1B开闭的排液阀V14、V15。
在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透析装置1中,首先,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另外,在透析治疗中的需要时进行反向过滤,经透析器2和血液回路3使透析液向患者补液。然后,一旦对患者的透析治疗结束,则进行反向过滤,使透析液向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内流通,由此使残留在血液回路3内的血液向患者返血。当进行此返血处理时,事先向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内导入规定量的大气,这成为本实施例的特征。另外,在透析治疗前或透析治疗后的需要时,使用开放单元32进行两透析液过滤器F1、F2的泄漏检查。
下面,对由透析装置1进行的透析治疗和由反向过滤进行的补液处理及由透析治疗后的反向过滤进行的返血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对患者的透析治疗如以下那样进行。在透析治疗开始前将两穿刺针11a、12a刺进患者,连接血液回路3,其后使血液泵14工作,使血液向血液回路3流通(参照图2、图4(a))。
在此状态下,上述控制单元1B将供液阀V1和排液阀V14开放,并且将供给阀V3和回收阀V10关闭,进而,控制单元1B使供液泵31工作,并且使第一开闭阀V5、第七开闭阀V13开放。另外,其它的各开闭阀V6~V9、V12被关闭。
于是,在第一透析液室21中,供液阀V1和排液阀V14被开放,所以,透析液从上述供液通路25流入供给室21a,在回收室21b中隔膜被推压,先前被充填的使用过的透析液经排液通路26向被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二透析液室22中,控制单元1B将供给阀V4和回收阀V11开放,并且,将供液阀V2和排液阀V15关闭。于是,由上述透析液泵42送液了的使用过的透析液流入回收室22b,由此,新鲜的透析液从供给室22a经透析液供给通路23向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供给。
其后,通过上述控制单元1B交替地开闭上述供液阀V1、V2、供给阀V3、V4、回收阀V10、V11、排液阀V14、V15,经第一透析液室21和第二透析液室22,新鲜的透析液经透析液供给通路23向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供给,另一方面,通过了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的使用过的透析液被交替地回收至第一透析液室21和第二透析液室22,其后,经上述排液通路26向透析液回路4的外部排出。另外,这样的透析液回路4的基本结构,根据上述特开平10-43290号公报等,是公知的结构。
这样,通过透析液从透析液回路4向透析器2流通,并且,血液经血液回路3向透析器2的血液室2C流通,对患者实施透析治疗。
可是,在透析治疗中,在需要对患者由“反向过滤”补充透析液的情况下,进行以下那样的处理。即,由油泵27向处理完的透析液被回收的第一透析液室21的中间室21c供给所要量的硅油。由此,与第一室21的供给室21a的容量相比回收室21b的容量变小,其结果,与它们的容量差相当的透析液经透析器2的血液室2C被压入血液回路3,即患者的血液。这样,在透析治疗中的需要时实施通过反向过滤进行的透析液的补液的处理。
虽然如上述那样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并且,在透析治疗中的需要时实施通过反向过滤进行的透析液的补液,但需要检查在配置在透析液供给通路23上的两过滤器F1、F2是否存在由破损导致的泄漏。因此,在本实施例的透析装置1中,除了透析治疗中外,在透析治疗的前后的规定时使用开放单元32进行对两过滤器F1、F2的泄漏的检查。
更详细地说,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对第一透析液过滤器F1进行泄漏检查,其次,对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进行泄漏检查。第一透析液过滤器F1的泄漏检查如以下那样进行。即,在使供液泵31停止、停止了从透析液回路4的透析液的供液的状态下,控制单元1B将第二开闭阀V6、第四开闭阀V8及回收阀V11开放,并且,将供给阀V4、第一开闭阀V5及第三开闭阀V7关闭。在该状态下,由油泵27从成为回收侧的第二透析液室22的中间室22c向第一透析液室21的中间室21c输送所要量的硅油。与此相随,第一旁通通路33及与其被连接的部位相比处于下游侧的透析液回收通路24成为负压。
因此,第一透析液过滤器F1的二次侧(下游室)内的透析液,透过对内部进行了分隔的膜,向第一透析液过滤器F1的一次侧(上游室)流入后,经第一旁通通路33和透析液回收通路24向回收室22b排出。然后,来自开放通路35的大气被导入变空了的第一透析液过滤器F1的二次侧(下游室)的内部。这样,当大气被导入了变空了的第一透析液过滤器F1的二次侧(下游室)的内部时,在假设在第一透析液过滤器F1内的膜上存在由破裂导致的泄漏的情况下,压力传感器41成为比规定值更高的值。另一方面,在第一透析液过滤器F1的膜没有破裂、泄漏的情况下,压力传感器41成为规定值。由此,变得能够检测在第一透析液过滤器F1是否存在泄漏。如以上那样,使用开放单元32,先进行第一透析液过滤器F1的泄漏检查。
接下来,关于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如以下那样进行泄漏检查。在此情况下,首先,在将两联结器23A、24A从透析器2拆下了后使其相互连接,使两通路23、24连接(参照图2的假想线)。此后,在使供液泵31停止、将来自透析液回路4的透析液的供液停止了的状态下,控制单元1B使供给阀V4、第二开闭阀V6及第三开闭阀V7关闭,并且,使第一开闭阀V5、第四开闭阀V8、回收阀V11及第七开闭阀V13开放。
在该状态下,油泵27从成为回收侧的第二透析液室22的中间室22c向第一透析液室21的中间室21c输送所要量的硅油。与此相随,与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相比处在下游的透析液供给通路23及两联结器23A、24A和透析液回收通路24的内部成为负压。由此,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的二次侧(下游室)内的透析液,经由变成了上述负压的两通路23、24和两联结器23A、24A向回收室22b排液,二次侧(下游室)变空。于是,经开放通路35及其连接位置的透析液供给通路23向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的一次侧(上游室)导入大气。被导入了此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的一次侧(上游室)的大气,经由第二旁通通路34向透析液回收通路24流通,由压力传感器41对压力进行检测。
当这样向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的一次侧(上游室)内导入了大气时,在假设在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内的膜存在由破裂导致的泄漏的情况下,上述压力传感器41成为比规定值更高的值,另一方面,在膜没有泄漏的情况下,压力传感器41成为规定值。由此,能够检测在第二透析液过滤器F2是否存在泄漏。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除了透析治疗时的需要时使用开放单元32向各透析液过滤器F1、F2内导入大气,根据由压力传感器41检测出的压力值的差别对两透析液过滤器F1、F2的泄漏的有无进行检查。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上述透析治疗、结束了透析治疗时,通过上述反向过滤,使残留在血液回路3内的患者的血液向患者返血。在这里,在本实施例中与以往的返血处理不同,使得先通过最初作为准备阶段向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内导入约三分之二的大气,维持仅在透析液室2D内的三分之一充填了透析液的状态,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反向过滤来返血。
首先,对向透析液室2D内的约三分之二导入大气的工序进行说明。设在上述透析治疗结束了的时刻第一透析液室21及第二透析液室22是图3(a)的状态。即,设是被从供液通路25导入了的新鲜透析液进入了第一透析液室21的供给室21a,被从透析液回收通路24导入的使用后的透析液进入了第二透析液室22的回收室22b的状态。
在此图3(a)所示的状态下,控制单元1B将第一透析液室21侧的供液阀V1、供给阀V3及排液阀V14关闭,并且,将第二透析液室22侧的供液阀V2、供给阀V4及回收阀V11关闭(参照图3(b))。然后,控制单元1B将第一开闭阀V5、第三开闭阀V7及第五开闭阀V9开放,将第七开闭阀V13关闭。由此,成为大气经开放通路35、气体通路38、透析液回收通路24及透析器2的出口2F能导入透析液室2D的状态。
于是,此后,由油泵27从第一透析液室21的中间室21c向第二透析液室22的中间室22c输送所要量的硅油。于是,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内的透析液在从入口2E经由透析液供给通路23和第二旁通通路34及与其连接位置相比处于下游的透析液回收通路24后,经回收阀V10被回收至回收室21b。与此相随,由无菌过滤器37净化、被导入了开放通路35及气体通路38的大气,经与第五开闭阀V9相比处于上游的透析液回收通路24及透析器2的出口2F被导入透析液室2D内。另外,与此同时,进入了第二透析液室22的回收室22b内的透析液通过排液阀V15,被从排液通路26排液。因此,随着此处理进行,第一透析液室21及第二透析液室22从图3(a)的状态向图3(b)的状态变化。另外,图3(b)~图3(d)中的两室21、22内的断续线的圆弧表示移动前的隔膜的位置,它们的邻接位置的箭头表示隔膜的移动方向。
在这里,控制单元1B对上述油泵27的工作量进行调整,以便透析液室2D的内部空间的约三分之二被置换成大气。因此,大气被导入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内的上方的约三分之二,并且,在透析液室2D内的处于下方的仅三分之一残留了透析液的状态被维持(参照图4(b))。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这样做,用于返血的的准备阶段的处理结束。
下面,对通过反向过滤进行的反血工序进行说明。从如上述那样准备阶段的处理结束了的图3(b)所示的状态,控制单元1B开放第一透析液室21的供给阀V3,并且,将回收阀V10关闭,另外,将第二透析液室22的供液阀V2开放,并且,将排液阀V15关闭(参照图3(c))。另外,控制单元1B,将透析液回路4的第三开闭阀V7、第五开闭阀V9、第七开闭阀V13关闭。
然后,由油泵27从第二透析液室22的中间室22c向第一透析液室21的中间室21c输送所要量的硅油。于是,在透析治疗结束的时刻进入了第一透析液室21的供给室21a的透析液通过了供给阀V3后,经由透析液供给通路23,从透析器2的入口2E被导入透析液室2D。被导入了透析液室2D内的透析液,从透析液室2D的容积的残留的仅三分之一的区域经血液室2C(空心丝膜2B)向血液回路3被压送(参照图4(c))。另外,新鲜透析液从供液通路25通过供液阀V2导入第二透析液室22的供给室22a(参照图3(c))。因此,随着此前阶段的处理进行,第一透析液室21和第二透析液室22的状态从图3(b)的状态向图3(c)的状态变化。
另外,此时,血液泵14以成为通过反向过滤向血液回路3压送的透析液的流量的约一半的流量的那样的转速向与透析治疗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向血液室2C压送了的透析液分别向动脉侧通路11和静脉侧通路12被分配成大致相等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前阶段的处理中,在向血液回路3的反向过滤不能产生对于向患者的返血充分的透析液的情况下,再次进行反向过滤。在该情况下,从图3(c)的状态,控制单元1B将第一透析液室21的供液阀V1及排液阀V14开放,并且,将供给阀V3关闭,另外,将第二透析液室22的供给阀V4开放,并且将供液阀V2关闭。
然后,由油泵27从第一透析液室21的中间室21c向第二透析液室22的中间室22c输送所要量的硅油。于是,从在先前的反向过滤时导入了新鲜透析液的第二透析液室22的供给室22a通过供给阀V4,以与先前的反向过滤时同样的路径向血液回路3压送透析液。另外,从供液通路25通过供液阀V1向第一透析液室21的供给室21a导入新鲜透析液。因此,随着此处理进行,第一透析液室21和第二透析液室22的状态从图3(c)的状态向图3(d)的状态变化。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两透析液过滤器F1、F2的泄漏检查用的开放单元32用作气体导入单元,在上述返血处理的准备阶段向透析液室2D的约三分之二导入大气。换言之,在使透析液残留在了透析液室2D的仅约三分之一的状态下,进行反向过滤,进行返血处理。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与由透析液将透析液室整个区域内充满进行反向过滤、实施返血处理的以往相比,能够大幅度地减少血液室2C中的、透析液流入的区域。因此,能够减少在返血处理时从血液回路3向患者返血的血液由透析液稀释的量。
并且,由于透析液室2D内的大气被导入上方三分之二的空间部,换言之,大气被导入透析器2的位于上方的、血液室2C的入口侧附近。因此,附着在了血液室2C(空心丝膜2B)内的上方部上的体内废物不会由经由透析液室2D流入血液室2C内的透析液剥离。因此,能够减少在从血液回路3向患者返血的血液内混入在血液室2C剥离了的体内废物的量,所以,不会使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获得的效果减退。
另外,由于从透析器2中的透析液室2D的处于上方的出口2F向透析液室2D导入大气,所以,与从处于下方侧的入口2E向透析液室2D导入大气的情况下相比,能够良好地抑制在透析液室2D内的气泡的发生。因此,还能够防止在透析液室2D内产生的气泡附着在空心丝膜2B的外面上导致反向过滤的效率降低。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由内装了一对的隔膜的可变容积式的两透析液室21、22进行“反向过滤”,但也可通过使设在透析液回路上的除水泵反转,代替这样的可变容积式室,来进行“反向过滤”。配备了那样的除水泵的透析装置,例如根据日本特开2003-180823号公报,是公知的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作为向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单元兼用了开放单元32,但也可不使用此开放单元32,而是另行设置气体供给单元,由该气体供给单元在返血时向透析器2的透析液室2D供给气体。
附图标记说明:
1‥透析装置2‥透析器
2C‥血液室2D‥透析液室
3‥血液回路4‥透析液回路
11‥动脉侧通路12‥静脉侧通路
27‥油泵(反向过滤单元)
32‥开放单元(气体导入单元)

Claims (2)

1.一种透析装置,具备透析器、血液回路、透析液回路,和反向过滤单元;该透析器,由半透膜将内部划分成血液室和透析液室;该血液回路,由一端是采血口、另一端与上述透析器的血液室的入口连接的动脉侧通路及一端是返血口、另一端与上述血液室的出口连接的静脉侧通路构成;该透析液回路,具有与上述透析器的透析液室的入口连接的透析液供给通路及与透析液室的出口连接的透析液回收通路;该反向过滤单元,设在上述透析液回路上,并且,在需要时使透析液从上述透析器的透析液室流入血液室;该透析装置构成为,由上述反向过滤单元使透析液经上述透析器流入上述血液回路内,使该血液回路内的血液进行返血;该透析装置的特征在于:
向上述透析器的透析液室内导入气体的气体导入单元与上述反向过滤单元另行设置;
上述气体导入单元设于上述透析液供给通路,而且具备容许大气朝该透析液供给通路导入的开放通路和使该开放通路与上述透析液回收通路连通的气体通路;
由上述气体导入单元向上述透析器的透析液室内导入大气,在使透析液残留在透析液室内的被导入了该大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状态下,由上述反向过滤单元使透析液流入血液回路内进行返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析器以使透析液室的出口位于上方的方式被保持在铅直方向,上述气体导入单元从上述透析器中的透析液室的出口向该透析液室导入大气。
CN201280022318.9A 2011-05-10 2012-04-23 透析装置 Active CN103517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5545 2011-05-10
JP2011105545A JP5815981B2 (ja) 2011-05-10 2011-05-10 透析装置
PCT/JP2012/060821 WO2012153623A1 (ja) 2011-05-10 2012-04-23 透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7724A CN103517724A (zh) 2014-01-15
CN103517724B true CN103517724B (zh) 2016-06-15

Family

ID=47139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2318.9A Active CN103517724B (zh) 2011-05-10 2012-04-23 透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08249B1 (zh)
JP (1) JP5815981B2 (zh)
CN (1) CN103517724B (zh)
WO (1) WO20121536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012423A1 (de) * 2014-08-20 2016-02-25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Dialysemaschine mit der Fähigkeit zur Bestimmung einer prädialytischen Eigenschaft im Blut eines Dialysepatienten
JP6388118B2 (ja) 2014-09-19 2018-09-12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人工透析装置
JP6862001B2 (ja) * 2015-08-20 2021-04-21 サイティバ・スウェーデン・アクチボラグ タンジェンシャルフローろ過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ろ過収量を向上させるための改良された方法
DE102016107026A1 (de) * 2016-04-15 2017-10-19 B. Braun Avitum Ag Verfahren zur Entleerung eines Geräts zur extrakorporalen Blutbehandlung
CN107802906B (zh) * 2017-11-21 2023-09-2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血液净化系统
JP7276155B2 (ja) * 2018-01-10 2023-05-18 ニプロ株式会社 細胞外液量算出装置及び細胞外液量算出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6087A (zh) * 2000-06-15 2003-08-13 株式会社Jms 血液自动透析装置及血液透析方法
JP3858260B2 (ja) * 2000-03-14 2006-12-13 ニプロ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
CN101678161A (zh) * 2007-04-12 2010-03-24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用于对体外血液回路进行预充的方法和设备
JP5205036B2 (ja) * 2007-11-29 2013-06-05 日機装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43290A (ja) * 1996-07-31 1998-02-17 Shibuya Kogyo Co Ltd 透析装置
JP2003180823A (ja) 2001-12-18 2003-07-02 Kita Kyushu Biophysics Kenkyusho:Kk 自動血液透析装置
US8409441B2 (en) * 2007-02-27 2013-04-02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Blood treat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JP5560954B2 (ja) * 2010-06-25 2014-07-30 ニプロ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における返血作動方法および血液浄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8260B2 (ja) * 2000-03-14 2006-12-13 ニプロ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
CN1436087A (zh) * 2000-06-15 2003-08-13 株式会社Jms 血液自动透析装置及血液透析方法
CN101678161A (zh) * 2007-04-12 2010-03-24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用于对体外血液回路进行预充的方法和设备
JP5205036B2 (ja) * 2007-11-29 2013-06-05 日機装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08249A4 (en) 2014-11-12
JP2012235840A (ja) 2012-12-06
EP2708249A1 (en) 2014-03-19
JP5815981B2 (ja) 2015-11-17
EP2708249B1 (en) 2016-07-20
CN103517724A (zh) 2014-01-15
WO2012153623A1 (ja) 201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7724B (zh) 透析装置
CN103429282B (zh) 血液透析装置
CN102958547B (zh) 血液透析装置
US10195336B2 (en) Blood purification apparatus and priming method thereof
US7985196B2 (en) Method for at least partially draining an extracorporeal blood flow and haemodialysis device for use with said method
CN1604798B (zh) 自动血液透析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起动方法
KR101148716B1 (ko) 체외 혈액 회로의 프라이밍 방법 및 장치
US20090312686A1 (en) Blood purification apparatus and priming method thereof
CN104411344A (zh) 血液透析装置的操作方法及血液透析装置
JP4101512B2 (ja) 透析装置
US10080832B2 (en) Artificial dialysis device
US20210213189A1 (en) Blood purification apparatus
CN109069723A (zh) 血液净化系统和其启动加注方法
JP5760758B2 (ja) 血液透析装置
CN103182106B (zh) 透析液贮藏装置及具有该透析液贮藏装置的透析装置、以及透析液调液方法
CN109475673A (zh) 透析装置
JP6011701B2 (ja) 透析装置
EP4327842A1 (en) Blood purification device
US11260156B2 (en) Pressure relief mechanism for sorbent canisters
EP4327843A1 (en) Blood purification system
CN114917422A (zh) 一种血液透析滤过设备及其泄漏检测方法
JP2014193362A (ja) 血液透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