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0217A - 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0217A
CN109000217A CN201811124044.XA CN201811124044A CN109000217A CN 109000217 A CN109000217 A CN 109000217A CN 201811124044 A CN201811124044 A CN 201811124044A CN 109000217 A CN109000217 A CN 109000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gas
oxygen
valve
ent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40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00217B (zh
Inventor
王园园
李俊菀
胡振华
李健博
张恒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11240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00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00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0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00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0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DPREHEATING, OR ACCUMULATING PREHEATED, FEED-WATER FOR STEAM GENERATION; FEED-WATER SUPPLY FOR STEAM GENERATION;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FOR STEAM GENERATION;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WITHIN STEAM BOILERS
    • F22D7/00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8Control or steering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subclass C02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egassing, i.e. liberation of dissolved g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6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p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水汽系统、氨分离系统和加氨加氧系统,氨分离系统实现对水气系统含氨废水氨的分离,加氨加氧系统对分离出来氨进行再利用,用于水汽系统,实现氨循环;本发明根据精处理再生阶段水质特点,利用pH对精处理再生过程的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减少了含氨废水水量,增加了含氨废水氨浓度,提高氨分离效率;含氨气体进入气溶系统,富氧富氨的溶液经输送泵进入到水汽系统,可实现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同时解决精处理再生废水氨氮处理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厂水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锅炉给水的pH控制,通常采用加氨的方法提高给水pH值,从而减缓腐蚀。以一台600MW机组给水OT处理,给水pH控制在9.2为例,浓度为30%氨水的年用量约20t,氨水用量非常大,水汽系统中的氨通过精处理高速混床中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随后氨进入精处理高速混床再生废水中,而高盐的精处理再生废水氨氮处理一直是火电厂废水处理的难题。
精处理高速混床再生过程包括树脂输送、树脂清洗、树脂分离、阴树脂再生、阳树脂再生以及阴、阳树脂混合六个步骤,整个再生过程混合废水氨氮浓度约300mg/L,若直接排放,外排水氨氮浓度高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要求的外排废水氨氮浓度15mg/L限值;若直接进入含氨废水处理系统,高盐含氨废水一般采用吹脱或汽提工艺,整个再生过程中混合的精处理再生废水水量大,氨氮浓度低,氨氮脱除效率低,并且吹脱出来的氨无法较好处理;若精处理再生废水进入蒸发结晶系统,会降低结晶盐纯度,增加蒸发结晶母液量,导致电厂固体废弃物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电厂氨水用量大、精处理再生废水氨氮浓度高难以处理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及方法,巧妙设计和布置了水汽系统、氨分离系统、加氨加氧系统,通过水汽系统、氨分离系统、加氨加氧系统之间的协同配合,从而实现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氨分离系统实现对水气系统含氨废水氨的分离,加氨加氧系统对分离出来氨进行再利用,用于水汽系统,实现氨循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包括水汽系统、氨分离系统和加氨加氧系统;
所述的水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凝汽器1、凝结水泵2、精处理器3、低压加热器4、除氧器5、给水泵6、高压加热器7和省煤器8,省煤器8出口与凝汽器1入口相连;第一pH表B1和第一电导率表B2与除氧器5入口相连,第二pH表B3和第二电导率表B4与省煤器8入口相连;
所述的氨分离系统包括除盐水箱9、精处理再生系统10、低氨废水池11、高氨废水池12、高效脱氨塔13、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鼓风系统15、第三pH表B5、第四pH表B6、第一阀门K1和第二阀门K2;除盐水箱9出口与精处理再生系统10入口相连,精处理再生系统10出口与精处理器3再生入口相连,精处理再生系统10出口与第三pH表B5相连,第三pH表B5与第一阀门K1和第二阀门K2入口相连,第一阀门K1出口与低氨废水池11入口相连,第二阀门K2出口与高氨废水池12入口相连,高氨废水池12出口与高效脱氨塔13入口相连,高效脱氨塔13气体出口与加氨加氧系统入口相连;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出口与高效脱氨塔13入口相连,第四pH表B6与高效脱氨塔13相连,鼓风系统15与高效脱氨13底部气体入口相连;
所述的加氨加氧系统包括气体压缩系统16、气溶系统17、氨气储存装置18、氧气储存装置19、第三电导率表B7、压力表B8、溶解氧表B9、第一输送泵M1、第二输送泵M2、第三阀门K3和第四阀门K4;高效脱氨塔13气体出口与气体压缩系统16入口相连,气体压缩系统16出口与第三阀门K3入口相连,第三阀门K3出口与气溶系统17入口相连,气溶系统17出口分别与第一输送泵M1入口和第二输送泵M2入口相连;第三电导率表B7、压力表B8、溶解氧表B9均与气溶系统17相连,第四阀门K4入口与气溶系统17相连;氨气储存装置18出口与气溶系统17气体入口相连,氧气储存装置19出口与气溶系统17气体入口相连,除盐水箱9出口与气溶系统17液体入口相连。
所述的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的运行方法,当第三pH表B5大于设定pH值时,第一阀门K1开启、第二阀门K2关闭,再生废水进入低氨废水池11;当第三pH表B5小于设定pH值时,第一阀门K1关闭、第二阀门K2开启,再生废水进入高氨废水池12,高氨的精处理再生废水和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输送的复合脱氨剂一起进入高效脱氨塔13,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与第四pH表B6联锁控制,维持第四pH表B6数值大于设定值,当第四pH表B6数值低于设定值时,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增大加药量;在鼓风系统15作用下,空气与高效脱氨塔13喷淋的混合有复合脱氨剂的高氨废水接触,NH3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含氨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进入加氨加氧系统的气体压缩系统16;
氨气储存装置18与第三电导率表B7以及气体压缩系统16联锁控制,第三电导率表B7低于设定值,氨气储存装置18开启,保持气溶系统17电导维持在设定范围;氧气储存装置19与溶解氧表B9联锁控制,溶解氧表B9低于设定值,氧气储存装置19开启,保持气溶系统17溶氧维持在设定范围;压力表B8与第四阀门K4联锁控制,当压力表B8数值超过设备额定界限值时,开启第四阀门K4外排,维持系统中的压力在安全控制范围之内,保持系统的安全运行;
气体压缩系统16中的含氨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三阀门K3进入气溶系统17,含氨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气溶系统17作用下溶于除盐水,形成富含氨和氧气的溶液,富含氨和氧气的溶液通过第一输送泵M1送至精处理器3出口,进行第一点加氨加氧,第一输送泵M1流量与凝结水泵2联锁控制,凝结水泵2流量增大,第一输送泵M1流量增大,凝结水泵2流量减小,第一输送泵M1流量减小,再根据第一pH表B1和第一电导率表B2进行反馈调节,第一pH表B1和第一电导率表B2数值低于标准值,第一输送泵M1流量增大,第一pH表B1和第一电导率表B2数值高于标准值,第一输送泵M1流量减小;富含氨和氧气的溶液通过第二输送泵M2送入除氧器5出口,进行第二点加氨加氧,第二输送泵M2流量与给水泵6联锁控制,给水泵6流量增大,第二输送泵M2流量增大,给水泵6流量减小,第二输送泵M2流量减小,再根据第二pH表B3和第二电导率表B4进行反馈调节,第二pH表B3和第二电导率表B4数值低于标准值,第二输送泵M2流量增大,第二pH表B3和第二电导率表B4数值高于标准值,第二输送泵M2流量减小。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实现了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氨循环率大于99%,大幅减少电厂氨使用量。
(2)根据精处理再生阶段水质特点,利用pH对精处理再生过程的废水进行分类收集,降低含氨废水水量,节省含氨废水处理系统费用,同时提高脱氨系统效率。
(3)高效脱氨塔吹脱气体中,氧气通过气溶系统作为给水加氧的来源,降低了给水加氧成本。
(4)高效脱氨塔吹脱气体中,不溶杂排气体回至氨分离系统中的鼓风系统从而再利用,降低了能耗。
(5)解决了精处理再生废水中氨氮的处理问题,实现了氨的高效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1为凝汽器、2为凝结水泵、3为精处理器、4为低压加热器、5为除氧器、6为给水泵、7为高压加热器、8为省煤器、9为除盐水箱、10为精处理再生系统、11为低氨废水池、12为高氨废水池、13为高效脱氨塔、14为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5为鼓风系统、16为气体压缩系统、17为气溶系统、18为氨气储存装置、19为氧气储存装置、B1为第一pH表、B2为第一电导率表、B3为第二pH表、B4为第二电导率表、B5为第三pH表、B6为第四pH表、B7为第三电导率表、B8为压力表、B9为溶解氧表、M1为第一输送泵、M2为第二输送泵、K1为第一阀门、K2为第二阀门、K3为第三阀门、K4为第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包括水汽系统、氨分离系统和加氨加氧系统。
水汽系统包括凝汽器1、凝结水泵2、精处理器3、低压加热器4、除氧器5、给水泵6、高压加热器7、省煤器等系统8、第一pH表B1、第一电导率表B2、第二pH表B3、第二电导率表B4。
凝汽器1出口与凝结水泵2入口相连,凝结水泵2出口与精处理器3入口相连,精处理器3出口与低压加热器4入口相连,低压加热器4出口与除氧器5入口相连,除氧器5出口与给水泵6入口相连,给水泵6出口与高压加热器7入口相连,高压加热器7出口与省煤器等系统8入口相连,省煤器等系统8出口与凝汽器1入口相连。
第一pH表B1和第一电导率表B2与除氧器5入口相连,第二pH表B3和第二电导率表B4与省煤器8入口相连。
氨分离系统包括除盐水箱9、精处理再生系统10、低氨废水池11、高氨废水池12、高效脱氨塔13、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鼓风系统15、第三pH表B5、第四pH表B6、第一阀门K1、第二阀门K2。
除盐水箱9出口与精处理再生系统10入口相连,精处理再生系统10出口与精处理器3再生入口相连,精处理再生系统10出口与第三pH表B5相连,第三pH表B5与第一阀门K1入口相连,第一阀门K1出口与低氨废水池11入口相连;第三pH表B5与第二阀门K2入口相连,第二阀门K2出口与高氨废水池12入口相连,高氨废水池12出口与高效脱氨塔13入口相连,高效脱氨塔13气体出口与加氨加氧系统入口相连。
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出口与高效脱氨塔13入口相连,第四pH表B6与高效脱氨塔13相连,鼓风系统15与高效脱氨塔13底部气体入口相连,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与第四pH表B6联锁控制,维持第四pH表B6数值大于设定值,当第四pH表B6数值低于设定值时,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增大加药量。
当第三pH表B5≥3.0,第一阀门K1开启、第二阀门K2关闭,再生废水进入低氨废水池11;当第三pH表<3.0,第一阀门K1关闭、第二阀门K2开启,再生废水进入高氨废水池12,高氨废水池12中再生废水氨氮浓度大于5000mg/L,高氨的精处理再生废水和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输送的复合脱氨剂一起进入高效脱氨塔13,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与第四pH表B6联锁控制,维持第四pH表B6数值大于设定值,当第四pH表B6数值低于设定值时,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增大加药量;在鼓风系统15作用下,空气与高效脱氨塔13喷淋的混合有复合脱氨剂14的高氨废水接触,NH3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含氨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进入加氨加氧系统,废水经吹脱后的氨氮浓度,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外排废水氨氮浓度≤15mg/L的要求。
加氨加氧系统包括气体压缩系统16、气溶系统17、氨气储存装置18、氧气储存装置19、第三电导率表B7、压力表B8、溶解氧表B9、第一输送泵M1、第二输送泵M2、第三阀门K3、第四阀门K4。
高效脱氨塔13气体出口与气体压缩系统入口16相连,气体压缩系统16出口与第三阀门K3入口相连,第三阀门K3出口与气溶系统17入口相连,气溶系统17出口分别与第一输送泵M1入口和第二输送泵M2入口相连,第三电导率表B7、压力表B8、溶解氧表B9均与气溶系统17相连,第四阀门K4入口与气溶系统17相连。
氨气储存装置18出口与气溶系统17气体入口相连,氧气储存装置19出口与气溶系统17气体入口相连,除盐水箱9出口与气溶系统17液体入口相连;氨气储存装置18与第三电导率表B7以及气体压缩系统16联锁控制,调节富含氨和氧气的溶液中氨含量,第三电导率表B7低于设定值,氨气储存装置18开启,保持气溶系统17电导维持在设定范围;氧气储存装置19与溶解氧表B9联锁控制,调节富含氨和氧气的溶液中氧含量,溶解氧表B9低于设定值,氧气储存装置19开启,保持气溶系统17溶氧维持在设定范围;压力表B8与第四阀门K4联锁控制,不溶杂排气体回至氨分离系统中的鼓风系统15再利用,当压力表B8数值超过设备额定界限值时,开启第四阀门K4外排,维持系统中的压力在安全控制范围之内,保持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一输送泵M1出口与精处理3出口相连,第一输送泵M1与凝结水泵2联锁控制,凝结水泵2流量增大,第一输送泵M1流量增大,凝结水泵2流量减小,第一输送泵M1流量减小;第二输送泵M2出口与除氧器5出口相连,第二输送泵M2与给水泵6联锁控制,给水泵6流量增大,第二输送泵M2流量增大,给水泵6流量减小,第二输送泵M2流量减小。
气体压缩系统16中的含氨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三阀门K3进入气溶系统17,含氨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气溶系统17作用下溶于除盐水,形成富含氨和氧气的溶液,富含氨和氧气的溶液通过第一输送泵M1送至精处理器3出口,进行第一点加氨加氧,第一输送泵M1流量与凝结水泵2联锁控制,凝结水泵2流量增大,第一输送泵M1流量增大,凝结水泵2流量减小,第一输送泵M1流量减小,再根据第一pH表B1和第一电导率表B2进行反馈调节,第一pH表B1和第一电导率表B2数值低于标准值,第一输送泵M1流量增大,第一pH表B1和第一电导率表B2数值高于标准值,第一输送泵M1流量减小;富含氨和氧气的溶液通过第二输送泵M2送入除氧器5出口,进行第二点加氨加氧,第二输送泵M2流量与给水泵6联锁控制,给水泵6流量增大,第二输送泵M2流量增大,给水泵6流量减小,第二输送泵M2流量减小,再根据第二pH表B3和第二电导率表B4进行反馈调节,第二pH表B3和第二电导率表B4数值低于标准值,第二输送泵M2流量增大,第二pH表B3和第二电导率表B4数值高于标准值,第二输送泵M2流量减小。

Claims (2)

1.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汽系统、氨分离系统和加氨加氧系统;
所述的水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凝汽器(1)、凝结水泵(2)、精处理器(3)、低压加热器(4)、除氧器(5)、给水泵(6)、高压加热器(7)和省煤器(8),省煤器(8)出口与凝汽器(1)入口相连;第一pH表(B1)和第一电导率表(B2)与除氧器(5)入口相连,第二pH表(B3)和第二电导率表(B4)与省煤器(8)入口相连;
所述的氨分离系统包括除盐水箱(9)、精处理再生系统(10)、低氨废水池(11)、高氨废水池(12)、高效脱氨塔(13)、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鼓风系统(15)、第三pH表(B5)、第四pH表(B6)、第一阀门(K1)和第二阀门(K2);除盐水箱(9)出口与精处理再生系统(10)入口相连,精处理再生系统(10)出口与精处理器(3)再生入口相连,精处理再生系统(10)出口与第三pH表(B5)相连,第三pH表(B5)与第一阀门(K1)和第二阀门(K2)入口相连,第一阀门(K1)出口与低氨废水池(11)入口相连,第二阀门(K2)出口与高氨废水池(12)入口相连,高氨废水池(12)出口与高效脱氨塔(13)入口相连,高效脱氨塔(13)气体出口与加氨加氧系统入口相连;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出口与高效脱氨塔(13)入口相连,第四pH表(B6)与高效脱氨塔(13)相连,鼓风系统(15)与高效脱氨(13)底部气体入口相连;
所述的加氨加氧系统包括气体压缩系统(16)、气溶系统(17)、氨气储存装置(18)、氧气储存装置(19)、第三电导率表(B7)、压力表(B8)、溶解氧表(B9)、第一输送泵(M1)、第二输送泵(M2)、第三阀门(K3)和第四阀门(K4);高效脱氨塔(13)气体出口与气体压缩系统(16)入口相连,气体压缩系统(16)出口与第三阀门(K3)入口相连,第三阀门(K3)出口与气溶系统(17)入口相连,气溶系统(17)出口分别与第一输送泵(M1)入口和第二输送泵(M2)入口相连;第三电导率表(B7)、压力表(B8)、溶解氧表(B9)均与气溶系统(17)相连,第四阀门(K4)入口与气溶系统(17)相连;氨气储存装置(18)出口与气溶系统(17)气体入口相连,氧气储存装置(19)出口与气溶系统(17)气体入口相连,除盐水箱(9)出口与气溶系统(17)液体入口相连。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三pH表(B5)大于设定pH值时,第一阀门(K1)开启、第二阀门(K2)关闭,再生废水进入低氨废水池(11);当第三pH表(B5)小于设定pH值时,第一阀门(K1)关闭、第二阀门(K2)开启,再生废水进入高氨废水池(12),高氨的精处理再生废水和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输送的复合脱氨剂一起进入高效脱氨塔(13),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与第四pH表(B6)联锁控制,维持第四pH表(B6)数值大于设定值,当第四pH表(B6)数值低于设定值时,复合脱氨剂加药系统(14)增大加药量;在鼓风系统(15)作用下,空气与高效脱氨塔(13)喷淋的混合有复合脱氨剂的高氨废水接触,NH3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含氨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进入加氨加氧系统的气体压缩系统(16);
氨气储存装置(18)与第三电导率表(B7)以及气体压缩系统(16)联锁控制,第三电导率表(B7)低于设定值,氨气储存装置(18)开启,保持气溶系统(17)电导维持在设定范围;氧气储存装置(19)与溶解氧表(B9)联锁控制,溶解氧表(B9)低于设定值,氧气储存装置(19)开启,保持气溶系统(17)溶氧维持在设定范围;压力表(B8)与第四阀门(K4)联锁控制,当压力表(B8)数值超过设备额定界限值时,开启第四阀门(K4)外排,维持系统中的压力在安全控制范围之内,保持系统的安全运行;
气体压缩系统(16)中的含氨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三阀门(K3)进入气溶系统(17),含氨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气溶系统(17)作用下溶于除盐水,形成富含氨和氧气的溶液,富含氨和氧气的溶液通过第一输送泵(M1)送至精处理器(3)出口,进行第一点加氨加氧,第一输送泵(M1流量与凝结水泵(2)联锁控制,凝结水泵(2)流量增大,第一输送泵(M1)流量增大,凝结水泵(2)流量减小,第一输送泵(M1)流量减小,再根据第一pH表(B1)和第一电导率表(B2)进行反馈调节,第一pH表(B1)和第一电导率表(B2)数值低于标准值,第一输送泵(M1)流量增大,第一pH表(B1)和第一电导率表(B2)数值高于标准值,第一输送泵(M1)流量减小;富含氨和氧气的溶液通过第二输送泵(M2)送入除氧器(5)出口,进行第二点加氨加氧,第二输送泵(M2)流量与给水泵(6)联锁控制,给水泵(6)流量增大,第二输送泵(M2)流量增大,给水泵(6)流量减小,第二输送泵(M2)流量减小,再根据第二pH表(B3)和第二电导率表(B4)进行反馈调节,第二pH表(B3)和第二电导率表(B4)数值低于标准值,第二输送泵(M2)流量增大,第二pH表(B3)和第二电导率表(B4)数值高于标准值,第二输送泵(M2)流量减小。
CN201811124044.XA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9000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4044.XA CN109000217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4044.XA CN109000217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0217A true CN109000217A (zh) 2018-12-14
CN109000217B CN109000217B (zh) 2023-06-20

Family

ID=64589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4044.XA Active CN109000217B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0021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7418A (zh) * 2019-10-09 2020-01-07 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疏水腐蚀防护系统及其腐蚀防护方法
CN113339779A (zh) * 2021-04-21 2021-09-03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井冈山电厂 一种超临界发电机组或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锅炉的给水处理方法
CN113413930A (zh) * 2021-06-21 2021-09-21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凝结水精处理树脂长距离输送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504A (ja) * 1995-07-06 1997-01-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火力発電プラントにおける酸素注入水処理方法
JP2002098306A (ja) * 2000-09-26 2002-04-05 Babcock Hitachi Kk ボイラ設備とその運用方法
US20070237702A1 (en) * 2006-04-05 2007-10-11 Southern Company Services, Inc. Vacuum actuated anhydrous ammonia feed system for pH adjustment of boiler condensate/feed water
JP2008185016A (ja) * 2007-01-31 2008-08-1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ビン設備及びタービン設備の酸素処理の初期切替え方法
CN101830526A (zh) * 2008-12-01 2010-09-15 河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电站锅炉及其给水补氧装置和方法
CN101880092A (zh) * 2010-05-27 2010-11-10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质安全的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方法
CN102070254A (zh) * 2010-12-17 2011-05-25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本质安全的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方法
CN103833122A (zh) * 2014-03-14 2014-06-04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火电厂加热器疏水系统的防腐装置与方法
CN205442874U (zh) * 2016-02-29 2016-08-10 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经济型火电厂含氨废水处理系统
CN208952069U (zh) * 2018-09-26 2019-06-0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504A (ja) * 1995-07-06 1997-01-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火力発電プラントにおける酸素注入水処理方法
JP2002098306A (ja) * 2000-09-26 2002-04-05 Babcock Hitachi Kk ボイラ設備とその運用方法
US20070237702A1 (en) * 2006-04-05 2007-10-11 Southern Company Services, Inc. Vacuum actuated anhydrous ammonia feed system for pH adjustment of boiler condensate/feed water
JP2008185016A (ja) * 2007-01-31 2008-08-1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ビン設備及びタービン設備の酸素処理の初期切替え方法
CN101830526A (zh) * 2008-12-01 2010-09-15 河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电站锅炉及其给水补氧装置和方法
CN101880092A (zh) * 2010-05-27 2010-11-10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质安全的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方法
CN102070254A (zh) * 2010-12-17 2011-05-25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本质安全的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方法
CN103833122A (zh) * 2014-03-14 2014-06-04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火电厂加热器疏水系统的防腐装置与方法
CN205442874U (zh) * 2016-02-29 2016-08-10 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经济型火电厂含氨废水处理系统
CN208952069U (zh) * 2018-09-26 2019-06-0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永: "锅炉给水联合处理(CWT)的试验研究", 《热力发电》, pages 43 - 48 *
李志刚: "华能石洞口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给水加氧、加氨联合处理应用研究", 《热力发电》, pages 42 - 5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7418A (zh) * 2019-10-09 2020-01-07 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疏水腐蚀防护系统及其腐蚀防护方法
CN113339779A (zh) * 2021-04-21 2021-09-03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井冈山电厂 一种超临界发电机组或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锅炉的给水处理方法
CN113413930A (zh) * 2021-06-21 2021-09-21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凝结水精处理树脂长距离输送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0217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0217A (zh) 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及方法
CN101407350B (zh) 发酵法生产赖氨酸中离交废液的处理方法
CN102701303B (zh) 一种液膜低温蒸发式含盐废水零排放处理方法
CN207512396U (zh)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气体调节布面pH的系统
CN206173148U (zh) 高效节能海水淡化设备
CN208952069U (zh) 一种电厂锅炉给水加氨全循环系统
CN109231371A (zh) 一种三元前驱体废水电解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4644041U (zh) 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CN109650568A (zh) 一种含氨废液真空暴气脱氨系统和方法
CN208964615U (zh) 一种含硝酸盐废水的脱硝处理装置
CN207175661U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CN204873907U (zh) 热压式蒸馏水机系统
CN206126872U (zh) 一种废硫酸处理系统
CN104829032A (zh) 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CN209522589U (zh) 一种碱洗液处理装置
CN208166595U (zh) 一种三氯异氰尿酸脱除装置
CN111875073A (zh) 一种养殖水环境系统
CN108328843B (zh) 正负压一体式高效脱氨系统及其处理回收工艺
CN208414116U (zh) 正负压一体式高效脱氨系统
CN207324437U (zh) 一种草甘膦水剂生产过程中尾气吸收再利用装置
CN108726731A (zh) 一种电厂凝结水精处理再生废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06927646U (zh) 一种处理含金属络合氨废水蒸氨塔
CN205856091U (zh) 一种再生废水中和水池水力喷嘴搅拌系统
CN209098202U (zh) 一种以塑料电镀含铬废水为原料制备碱式硫酸铬的设备
CN220142621U (zh) 一种高比重溶液连续蒸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