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9324A - 叠合板拼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叠合板拼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99324A
CN108999324A CN201810810884.5A CN201810810884A CN108999324A CN 108999324 A CN108999324 A CN 108999324A CN 201810810884 A CN201810810884 A CN 201810810884A CN 108999324 A CN108999324 A CN 108999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imposed sheet
embedded box
embedded
prefabricated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108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99324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zhu Meijia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iancheng Hou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iancheng Hous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iancheng Hou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1088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993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99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9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99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9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02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 E04B5/023Separate connecting devices for prefabricated floor-slab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E04C5/162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 E04C5/163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the reinforcements running in one single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板拼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支座;至少两块预制叠合板,至少两块预制叠合板相互拼合地装设在支座上并处于同一平面内,且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之间形成有拼缝;成对使用的至少一对预埋盒,其中一个所述预埋盒埋设于相邻的其中一块所述预制叠合板的一侧、并靠近所述拼缝设置,另一个所述预埋盒埋设于相邻的另一块所述预制叠合板的一侧、并靠近所述拼缝设置,且该对预埋盒相对设置;及紧固组件,紧固组件与相对设置的两个预埋盒均紧固连接。其结构更为简单,且能够实现不同预制叠合板之间沿垂直拼缝方向传力的连续性,有效提高拼缝处的截面刚度与载荷承载能力;此外,可避免现浇混凝土拼缝带以及现场支模和钢筋绑扎焊接的施工工序,利于大幅度提升施工效率高。

Description

叠合板拼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叠合板拼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和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预制混凝土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创新已然成为建筑技术的创新热点,单就叠合板拼接方式就有多种,但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分离式的密拼方式,即预制底板完全脱开,之间不借助受力钢筋进行连接,如此会导致拼缝处容易出现裂纹,且受力无法连续传递;另一类则是设置现浇拼缝带的方式,即相邻的两块预制底板均相向伸出较长的钢筋进行焊接或绑扎,而后在拼缝带区域内进行混凝土浇筑,该种连接方式虽然受力可连续传递,也不会产生裂缝,但由于需要对钢筋进行连接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导致制作工序繁杂,影响施工效率,增加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叠合板拼装结构,其结构简单,受力传递性好,且无需现场焊接绑扎钢筋或现浇拼缝带的施工工序,施工成本低且施工效率高,满足工业化施工水平的要求;该施工方法能够高效高质进行叠合板的拼装作业,作业难度低,施工效率高,同时能够保证叠合板的受力连续传递。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叠合板拼装结构,其包括:
支座;
至少两块预制叠合板,至少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相互拼合地装设在所述支座上并处于同一平面内,且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之间形成有拼缝;
成对使用的至少一对预埋盒,其中一个所述预埋盒埋设于相邻的其中一块所述预制叠合板的一侧、并靠近所述拼缝设置,另一个所述预埋盒埋设于相邻的另一块所述预制叠合板的一侧、并靠近所述拼缝设置,且该对预埋盒相对设置;及
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预埋盒均紧固连接。
上述叠合板拼装结构通过支座、预制叠合板及其预埋盒以及紧固组件装联构成。具体地,实际施工时,可首先在厂家将预埋盒预先通过浇筑工艺埋设到预制叠合板的拼接面上,之后在一同运抵施工现场。之后采用起吊设备将至少两块预制叠合板吊装到支座上并保证处于同一平面内,此时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之间形成有拼缝,而预制在预制叠合板上的预埋盒恰好位于该拼缝的两侧,并且两个预埋盒相对设置。最后仅需采用紧固组件将两个预埋盒进行紧固连接即可完成叠合板的拼接安装。相较于传统拼接结构及施工工艺,其结构更为简单,且通过相邻两个预埋盒以及紧固组件能够实现不同预制叠合板之间沿垂直拼缝方向传力的连续性,有效提高拼缝处的截面刚度与载荷承载能力,提升使用安全与可靠性能;此外,直接采用紧固组件与两个预埋盒直接紧固连接,可避免现浇混凝土拼缝带以及现场支模和钢筋绑扎焊接的施工工序,使得施工作业量大大减少、施工难度与成本大大降低,利于大幅度提升施工效率高,满足工业化施工水平的要求。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预埋盒位于所述拼缝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组件为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所述螺栓组件,其中一个所述预埋盒开设有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另一个所述预埋盒开设有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螺栓组件一一对应的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埋盒上还设置有传力钢筋,所述传力钢筋锚固于所述预制叠合板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力钢筋焊接固定于所述预埋盒的外壁上;
或所述预埋盒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装配孔,所述传力钢筋的一端设有螺栓连接段,所述螺栓连接段穿设所述装配孔固定;
或所述预埋盒垂直于所述拼缝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传力钢筋穿设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埋盒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所述传力钢筋,处于同一个所述预埋盒上的至少两根所述传力钢筋的自由端延伸至不同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力钢筋的自由端设有钩状结构、弯折结构、波纹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周向预埋盒,所述周向预埋盒埋设于所述预制叠合板靠近所述支座的一侧,且所述周向预埋盒上设置有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锚向远离所述预制叠合板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叠合板的顶面设置有钢筋架,所述钢筋架上浇筑有混凝土叠合层。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建造上述叠合板拼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支座上的同一平面内吊装至少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
调整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的相对位置,使位于所述拼缝两侧的两个所述预埋盒相对;
使用紧固组件将相对的两个所述预埋盒紧固连接。
该施工方法能够高效高质进行叠合板的拼装作业,作业难度低,施工效率高,同时能够保证叠合板的受力连续传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叠合板拼装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中A处的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中B出的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其中一个预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另一个预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所述的传力钢筋和一个预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传力钢筋和一个预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传力钢筋和一个预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座,200、预制叠合板,300、拼缝,400、预埋盒,410、第一连接孔,420、第二连接孔,430、进出口,440、盒腔,500、紧固组件,600、传力钢筋,700、周向预埋盒,710、锚固钢筋,800、混凝土叠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技术方案主要涉及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板拼缝300连接构造相关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楼层建造的一种施工工法。
现有一种相似拼缝连接构造中,混凝土预制板边缘预留条形槽孔,使板内受力钢筋末端外露于条形槽孔中。拼装预制板时,相邻的预制板侧的槽孔对齐连通。槽孔内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受力钢筋搭接施焊,或在满足搭接长度要求前提下,仅对附加钢筋点焊定位。最后在所有预制板上部、条形槽孔内部和预制板拼缝300处混凝土叠合层,形成双向受力混凝土叠合板。但该传统结构至少包括如下两点不足:第一在于为了露出受力钢筋,则需要在板侧边预留一排条形槽孔,且数量通常要求较多,制造加工相对会比较麻烦,且对板侧边的刚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削弱,预制构件容易受到损坏。第二在于连接时,需单独放置附加钢筋,之后再与受力钢筋焊接固定,操作繁琐,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费时费力。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展示的一实施例的叠合板拼装结构,其包括:支座100,其作为叠合板安装的载体构筑物,可预设在施工场地建造完成,可理解为建筑物的基础立柱。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支座100包括建造在地面上的四根框架柱,相邻两根框架柱之间通过框架梁连接而形成整体。四根框架梁呈矩形布置、且中间围绕形成安装预制叠合板200的镂空区域。
所述的拼装结构还包括至少两块预制叠合板200,至少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200相互拼合地装设在所述支座100上并处于同一平面内,且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200之间形成有拼缝300;即对于结构组成最为简单的拼装结构来说,至少由支座100与两块预制叠合板200组装而成。安装时,借助起吊设备将两块预制叠合板200分别吊装到框架梁的顶面,从而可以搭接到梁主体上完成初步定位。当然了,根据对成型后的使用面积的需要,预制叠合板200也可以是三块或以上的数量,相邻两块通过紧固组件500连接,而处于首尾两端的预制叠合板200的板边则通过框架梁搭接固定。
此外,所述的拼装结构还包括成对使用的至少一对预埋盒400,其中一个所述预埋盒400埋设于相邻的其中一块所述预制叠合板200的一侧、并靠近所述拼缝300设置,另一个所述预埋盒400埋设于相邻的另一块所述预制叠合板200的一侧、并靠近所述拼缝300设置,且该对预埋盒400相对设置;即可以理解的,预埋盒400与预制叠合板200是在生产厂家处就完成一体装联成型的,也即在浇筑预制叠合板200的时候就同时将预埋盒400一同固定,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安装预埋盒400,工艺相对简单、易于实施,且不会对预制叠合板200的刚度造成影响。且为了方便后续拼接安装,预埋盒400可选安装在预制叠合板200的侧面,且保证预埋盒400的一侧合壁与板侧面平齐,以减小两块板件拼接后的拼缝300宽度。
最后,所述的拼装结构还包括紧固组件500,所述紧固组件500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预埋盒400均紧固连接。
上述叠合板拼装结构通过支座100、预制叠合板200及其预埋盒400以及紧固组件500装联构成。具体地,实际施工时,可首先在厂家将预埋盒400预先通过浇筑工艺埋设到预制叠合板200的拼接面上,之后再运抵施工现场。之后采用起吊设备将至少两块预制叠合板200吊装到支座100上并保证处于同一平面内,此时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200之间形成有拼缝300,而预埋在预制叠合板200上的预埋盒400恰好位于该拼缝300的两侧,并且两个预埋盒400相对设置。最后仅需采用紧固组件500将两个预埋盒400进行紧固连接即可完成叠合板的拼接安装。相较于传统拼接结构及施工工艺,其结构更为简单,且通过相邻两个预埋盒400以及紧固组件500能够实现不同预制叠合板200之间沿垂直拼缝300方向传力的连续性,有效提高拼缝300出的截面刚度与载荷承载能力,提升使用安全与可靠性能;此外,直接采用紧固组件500与两个预埋盒400直接紧固连接,可避免现浇混凝土拼缝300带以及现场支模和钢筋绑扎焊接的施工工序,使得施工作业量大大减少、施工难度与成本大大降低,利于大幅度提升施工效率高,满足工业化施工水平的要求。
可以理解的,为方便制造与安装,以及控制成本,两个预埋盒400为完全相同的对称结构,材料也同样为铁、钢或铝合金等。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出于实际工艺需要,两个预埋盒400的结构形状与材质也可以是不相同的。
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预埋盒400均为矩形立方盒体,该矩形立方盒体的三个连续的侧面与预制叠合板200连接固定,剩余的一个侧面与预制叠合板200的拼接面平齐。而矩形立方盒体的底面可以是与预制叠合板200的底面平齐的,也可以是略高于预制叠合板200的底面的。而当高于预制叠合板200的底面时,矩形立方盒体的底面下侧具有一层较薄的混凝土层,混凝土中铺设钢筋,起到承托作用,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进一步提高预埋盒400与预制叠合板200的连接强度。
当然了,预埋盒400的形状还可以是圆柱形、三角柱形、梯柱形等各种现有结构,设计制造时,仅需要保证相对布置的两个预埋盒400相互拼合的两个面为平面即可。也即确保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200拼合后不存在拼缝300或仅存在较小的拼缝300。例如,预埋盒400为圆柱形时,与预制叠合板200的拼接面处于同一面内的侧面为平面,其余的与预制叠合板200锚固接触的侧面为圆柱面。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紧固组件500与两个预埋盒400连接实现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200的拼装仅为一种建筑工法而已,当四根框架梁所围成的镂空区域的下方建造有顶撑柱时,预制叠合板200可直接搭接在框架梁以及顶撑柱上,此时两块预制叠合板200上可不用预设预埋盒400,仅需使两个拼接面贴合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2、图4及图5,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预埋盒400位于所述拼缝300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10和第二连接孔420,第一且第一连接孔410与第二连接孔420相对设置,所述紧固组件500为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孔410和所述第二连接孔420固定。其中,螺栓组件包括螺栓件和螺母件,连接时,将螺栓件由第一连接孔410穿向第二连接孔420(也可以是由第二连接孔420穿向第一连接孔410),之后将螺母件与螺栓件的螺杆部分螺接,锁紧两个预埋盒400即可完成装联固定,操作简单、省力,且连接强度高,满足叠合板对传力刚度的要求。而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孔优选为长圆孔,因为采用长圆孔的结构设计,能够便于安装时调整螺栓的位置,以消除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200的对位偏差。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为提高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200的装联强度与刚度,本技术方案的预埋盒400对可以采用多对组合使用的方案。即在需要拼接的两块预制叠合板200的拼接面上按一定间距分别都预装多个预埋盒400,具体布置数量和密度可根据结构计算的传力需要设置。拼装时,采取一一对应的原则将多个预埋盒400对装联固定即可,这样通过更多的螺栓连接结构可大大提升预制叠合板200的装联强度以及受力的传递效能。
上述方案采用多个预埋盒400的密排方式来提升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200的拼接强度,其对于预埋盒400的数量要求较高,但是单个预埋盒400的尺寸可以相对做的较小一些。作为可替代实施方式,叠合板拼装结构包括两个所述螺栓组件,其中一个所述预埋盒400开设有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410,另一个所述预埋盒400开设有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420,所述螺栓组件一一对应的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和所述第二连接孔420固定。此时,可将单个预埋盒400的尺寸做的大一些,之后在盒体位于拼接面的一侧开设两个以上的连接孔(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410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420),之后采用更多的螺栓组件同时连接,也可以大大提升整体构造的连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长圆孔与螺栓组件的连接方式并非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410还可替换为卡钩,第二连接孔420还可替换为卡口,通过卡钩与卡口的卡扣方式连接;或第一连接孔410还可替换为第一连接耳,第二连接孔420还可为第二连接耳,紧固组件500为抱箍,通过抱箍与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箍紧连接等任何现有技术。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预埋盒400为矩形立方体结构时,其顶部开设有与盒腔440连通的进出口430,所述进出口430面向混凝土叠合层设置;也即两个盒体为顶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半封闭盒体。装联好之后,所述螺栓组件位于所述盒腔440内。如图所示,螺栓件的螺栓头位于其中一个预埋盒400的盒腔440内,螺母件则位于相对的另一个预埋盒400的盒腔440内。因而通过开设于盒腔440连通的进出口430,可以方便安装时操作人员的手伸入盒腔440内对螺栓组件进行拧紧固定。紧接着,在现浇混凝土叠合层800之后,混凝土浆液会填充整个盒腔内部,进而可与螺栓组件形成锚固连接,不仅可提升连接强度,同时还能对螺栓组件形成保护,防止其发生锈蚀损坏。
然而,考虑到国家大力宣传绿色环保施工,其中一个重点在于建筑材料的循环再利用,以降低资源损耗。因而针对上述混凝土填充在盒腔内,虽然与螺栓组件锚固能提升整体结构强度,但该连接方式是不可拆卸的,即预埋盒400无法二次拆卸使用。基于该问题,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叠合板拼装结构还包括两块封盖板(未示出),所述封盖板一一对应的装设在所述预埋盒400上、并与所述进出口启闭配合。如此,在通过螺栓组件紧固连接两个预埋盒400之后,可通过封盖板将进出口密闭严实,之后再在预制叠合板200上混凝土叠合层,此时由于封盖板的阻隔作用,混凝土不会落入盒腔内,进而不会与螺栓组件接触。当需要对建筑物拆解时,仅需破碎混凝土叠合层,之后打开封盖板,拧松螺栓组件,即可将预埋盒400拆解分离以便二次使用,从而达到叠合板拼装结构循环使用、节省材料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封盖板与预埋盒40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转动连接,例如采用铰链或合页;或为滑动连接的,例如采用滑槽或滑轨,即通过翻转或推拉移动的方式与进出口配合开启或关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预埋盒400上还设置有传力钢筋600,所述传力钢筋600锚固于所述预制叠合板200内。因而通过传力钢筋600与预制叠合板200锚固连接,可进一步提升预埋盒400与预制叠合板200的装联强度,同时可将预制叠合板200的受力更加可靠的传递至盒体上,进而实现受力在不同预制叠合板200之间的有效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传力钢筋600具体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一规格、形状的钢筋件,例如胡子钢筋、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或带丝扣的钢筋等。并且传力钢筋600的长度应当满足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相关要求,例如具体到本实施例中,传力钢筋600的长度应当不短于5cm。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传力钢筋600焊接固定于所述预埋盒400的外壁上;此时采用焊接工艺将传力钢筋600与盒体的侧壁一体连接,再与预制叠合板200一体浇注成型,因而连接强度高。
亦或,所述预埋盒400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装配孔,所述传力钢筋600的一端设有螺栓连接段,所述螺栓连接段穿设所述装配孔固定;此时不仅可确保较高的连接强度,同时还能够对传力钢筋600的伸出长度可调,进而根据不同施工条件灵活调整锚固长度,满足工艺需要。
亦或,所述预埋盒400垂直于拼缝30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传力钢筋600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此时,需将传力钢筋600的两端均向下弯折并与预制叠合板200的钢筋网片绑扎固定,如此可以更好的保证受力的连续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预埋盒400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所述传力钢筋600,处于同一个所述预埋盒400上的至少两根所述传力钢筋600的自由端(该自由端为远离预埋盒的一端)延伸至不同方向。如此,往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传力钢筋600可以更好的获取不同方向传递来的受力,由此进一步提升传力钢筋600的传力有效性。
请继续参阅图6至图8,进一步地,所述传力钢筋600的自由端设有钩状结构、弯折结构、波纹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采用钩状结构可有效缩短锚固长度,提高装配有效性;采用弯折结构,向下弯折的钢筋能够与预制叠合板200的钢筋网片绑扎固定,可使拼缝300处传过来的力可靠传递到预制叠合板200的钢筋上,进而保证传力更加有效。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叠合板拼装结构还包括周向预埋盒700,所述周向预埋盒700埋设于所述预制叠合板200靠近所述支座100的一侧,且所述周向预埋盒700上设置有锚固钢筋710,所述锚固钢筋710向远离所述预制叠合板方向延伸,用于在所述支座100上现浇时,实现现浇混凝土与所述预制叠合板200、所述支座100高强度连接。
可以理解的,周向预埋盒700的结构与拼缝300处的预埋盒400的结构是相同的,区别仅在于周向预埋盒700是用于与支座100连接而已。具体地,锚固钢筋710为带有丝扣的端钢筋,端钢筋的另一端设有螺纹段,周向预埋盒700面向支座100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螺纹段穿过安装孔后通过高强螺母拧紧,而设有丝扣的一端则伸向支座100用于现浇混凝土锚固。
如上所述,当完成预制叠合板200的拼接作业后,就需要完成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在预制叠合板200上浇注混凝土层。此时,可在预制叠合板200的顶面现场进行绑扎钢筋架,之后在钢筋架上浇筑有混凝土叠合层800。如此,钢筋架作为骨架,能够对混凝土叠合层800的成型提供载体,并提升成型后的混凝土叠合层800的整体强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建造上述叠合板拼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支座100上的同一平面内吊装至少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200;
调整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200的相对位置,使位于所述拼缝300两侧的两个所述预埋盒400相对;
使用紧固组件500将相对的两个所述预埋盒400紧固连接。
该施工方法能够高效高质进行叠合板的拼装作业,作业难度低,施工效率高,同时能够保证叠合板的受力连续传递。
此外,当铺装完预制叠合板200之后,还包括步骤:在预制叠合板200的顶面现场绑扎钢筋架,之后再以钢筋架为主体现场浇注混凝土叠合层800,从而形成整体的混凝土叠合板构筑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叠合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
至少两块预制叠合板,至少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相互拼合地装设在所述支座上并处于同一平面内,且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之间形成有拼缝;
成对使用的至少一对预埋盒,其中一个所述预埋盒埋设于相邻的其中一块所述预制叠合板的一侧、并靠近所述拼缝设置,另一个所述预埋盒埋设于相邻的另一块所述预制叠合板的一侧、并靠近所述拼缝设置,且该对预埋盒相对设置;及
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预埋盒均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预埋盒位于所述拼缝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组件为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螺栓组件,其中一个所述预埋盒开设有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另一个所述预埋盒开设有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螺栓组件一一对应的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盒上还设置有传力钢筋,所述传力钢筋锚固于所述预制叠合板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钢筋焊接固定于所述预埋盒的外壁上;
或所述预埋盒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装配孔,所述传力钢筋的一端设有螺栓连接段,所述螺栓连接段穿设所述装配孔固定;
或所述预埋盒垂直于所述拼缝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传力钢筋穿设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盒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所述传力钢筋,处于同一个所述预埋盒上的至少两根所述传力钢筋的自由端延伸至不同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钢筋的自由端设有钩状结构、弯折结构、波纹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周向预埋盒,所述周向预埋盒埋设于所述预制叠合板靠近所述支座的一侧,且所述周向预埋盒上设置有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锚向远离所述预制叠合板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叠合板的顶面设置有钢筋架,所述钢筋架上浇筑有混凝土叠合层。
10.一种建造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拼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支座上的同一平面内吊装至少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
调整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的相对位置,使位于所述拼缝两侧的两个所述预埋盒相对;
使用紧固组件将相对的两个所述预埋盒紧固连接。
CN201810810884.5A 2018-07-23 2018-07-23 叠合板拼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089993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0884.5A CN108999324B (zh) 2018-07-23 2018-07-23 叠合板拼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0884.5A CN108999324B (zh) 2018-07-23 2018-07-23 叠合板拼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9324A true CN108999324A (zh) 2018-12-14
CN108999324B CN108999324B (zh) 2020-05-08

Family

ID=64597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10884.5A Active CN108999324B (zh) 2018-07-23 2018-07-23 叠合板拼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9932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6299A (zh) * 2019-06-04 2019-09-06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拼缝配模装置及方法
CN112012386A (zh) * 2020-09-04 2020-12-01 上海凯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板的预制底板、叠合板和叠合板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87490Y (zh) * 2007-08-16 2008-07-16 同济大学 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JP2009068237A (ja) * 2007-09-12 2009-04-02 Ohbayashi Corp 一対のフルpc部材の接合構造、一対のフルpc部材の接合方法、床構造、フルpc板材
CN205712715U (zh) * 2016-04-25 2016-11-23 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层建筑用格构式保温预制板构件
CN205917945U (zh) * 2016-07-22 2017-02-0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连接节点
CN206829461U (zh) * 2017-05-26 2018-01-02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后浇齿槽连接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87490Y (zh) * 2007-08-16 2008-07-16 同济大学 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JP2009068237A (ja) * 2007-09-12 2009-04-02 Ohbayashi Corp 一対のフルpc部材の接合構造、一対のフルpc部材の接合方法、床構造、フルpc板材
CN205712715U (zh) * 2016-04-25 2016-11-23 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层建筑用格构式保温预制板构件
CN205917945U (zh) * 2016-07-22 2017-02-0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连接节点
CN206829461U (zh) * 2017-05-26 2018-01-02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后浇齿槽连接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6299A (zh) * 2019-06-04 2019-09-06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拼缝配模装置及方法
CN110206299B (zh) * 2019-06-04 2023-10-10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拼缝配模装置及方法
CN112012386A (zh) * 2020-09-04 2020-12-01 上海凯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板的预制底板、叠合板和叠合板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9324B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36479B (zh) 装配式剪力墙接缝结构及其拼接方法
CN105804241A (zh) 一种单层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
CN102864742B (zh) 一种斜拉桥先滑后固型组合钢锚箱锚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KR100881921B1 (ko) 개구제형 강합성 u거더 시공방법
CN101629408A (zh) 一种斜拉桥拉索塔端锚固复合结构
CN105780989B (zh) 一种双梁楼盖结构
CN107130715A (zh) 一种后浇齿槽连接装配式楼屋盖的施工方法
CN110512765A (zh) 一种具有钢板栓钉组合式斜撑的装配式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CN108999324A (zh) 叠合板拼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907570U (zh) 一种钢板与钢筋绑扎连接的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
KR101705002B1 (ko) 조립식 이중합성 플레이트 거더교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08202272U (zh) 预制混凝土梁湿接缝钢筋连接结构
KR101038290B1 (ko) 층고절감형 철골보와 pc슬래브의 접합 구조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208918022U (zh) 叠合板拼装结构
KR101668295B1 (ko) 강합성 박스 거더
KR100784885B1 (ko) 사재 충전형 힌지 연결구조를 가지는 복부 트러스 복합거더 및 그 격점부 연결구조
CN208918021U (zh) 连接组件
CN108442596B (zh) 预制混凝土梁湿接缝钢筋连接结构
KR101109665B1 (ko) 트러스에 플레이트 거더를 결합한 혼합 트러스교량
KR101852578B1 (ko) 분절형 아치 구조물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CN205474785U (zh) 一种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结构
CN108716191A (zh) 一种混凝土拱肋外包钢板套组及其加固装置
CN202830763U (zh) 一种斜拉桥先滑后固型组合钢锚箱锚固装置
CN210439668U (zh) 一种波纹钢组合模板及波纹钢-混凝土组合构件
CN209194817U (zh) 一种标准化多向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30

Address after: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Liancheng Housing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800 Room 118, No.1 Office Building, Meishan Salt Farm,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Liancheng Housing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1

Address after: 315800 room 1266, office building 5, Meishan Avenue business center,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Ruizhu Meijia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