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9226A - 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 Google Patents
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99226A CN108999226A CN201810821610.6A CN201810821610A CN108999226A CN 108999226 A CN108999226 A CN 108999226A CN 201810821610 A CN201810821610 A CN 201810821610A CN 108999226 A CN108999226 A CN 1089992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cement
- chassis
- track
- frame
- bui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24 under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5/00—Straightening, lifting, or lowering of foundation structures or of constructions erected on found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周围地基土中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确定旋转移位的轨迹线;该轨迹线为圆弧线,圆弧中心在框架中心柱的延长线上,穿过中心柱底面;施工移位轨道;施工移位用的托换底盘;托换底盘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截除框架柱底部与独立基础之间混凝土,使托换底盘和上部框架结构形成可移动结构;此时,框架结构的荷载通过框架柱两侧的托换底盘传递到移位轨道上;在沉降较大部分的移位轨道端部设置混凝土反力装置,安装移位用的牵引装置;启动牵引装置,牵引托换底盘和上部结构沿着移位轨道旋转移位;拆除牵引装置,回填工作坑,恢复地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纠倾系指建筑物由于地基、基础或建筑物本身的某种原因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其上部结构偏离垂直位置而发生倾斜,当建筑物的倾斜程度超过国家有关规范要求、严重影响建筑物安全及正常使用时所采取的以期确保建筑物安全及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的纠倾扶正、加固稳定的措施。
纠倾的常用方法有:堆载加压纠倾法、掏土纠倾法、浸水纠倾法和掏土灌水法等。这些方法多是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增大沉降量,借以调整整个基础的差异沉降。从而起到矫正建筑物倾斜的目的。这些方法需要预估沉降量,对掏土量、灌水量进行大量的理论计算,经验性很强,理论也不成熟。
建筑物移位是在原建筑物下方设置托换底盘和移位轨道,将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原基础截断,在建筑物一侧设置牵引或者顶推装置,将建筑物移至新址的过程。现有的建筑物移位技术多是将建筑物沿水平方向移动,但未有将建筑物沿水平轴方向旋转实现纠倾的思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框架结构建筑物通过移位旋转实现纠倾的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周围地基土中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
2)确定旋转移位的轨迹线;该轨迹线为圆弧线,在建筑物倾斜方向的平面内,圆弧中心在框架中心柱的延长线上,穿过中心柱底面;
3)按照步骤2确定的轨迹线,施工移位轨道;所述的移位轨道从框架柱两侧穿过轨道上表面即为旋转移位的轨迹线;
4)施工移位用的托换底盘,从框架柱两侧穿过,夹住框架柱与框架柱成一体;
5)托换底盘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截除框架柱底部与独立基础之间混凝土,使托换底盘和上部框架结构形成可移动结构;此时,框架结构的荷载通过框架柱两侧的托换底盘传递到移位轨道上;
6)在沉降较大部分的移位轨道端部设置混凝土反力装置,安装移位用的牵引装置;
7)启动牵引装置,牵引托换底盘和上部结构沿着移位轨道旋转移位;上部框架结构的倾斜值会相应减小;当框架结构的倾斜值满足规范要求时,停止移位旋转;
8)拆除牵引装置,
9)回填工作坑,恢复地面。
进一步的,步骤2中的所述的圆弧半径为3~4倍建筑物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移位轨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移位轨道顶面铺设圆弧形钢板,钢板铺设前加工成移位的轨迹线的弧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移位轨道的下方设置一定数量的混凝土灌注桩,以支撑移位轨道。
进一步的,所述移位轨道的最短长度应保证建筑物沿轨道移位后达到水平状态,可按照下式计算:
L=γR
式中,L为建筑物移位轨道的最短长度;γ为建筑物的倾斜度;R为旋转移位的轨迹线的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换底盘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盘的底面为圆弧形钢板,其弧度与移位轨道顶面的钢板弧度相同;将该圆弧形钢板铺设在移位轨道顶面钢板上,作为托换底盘浇筑混凝土的底部模板。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圆弧形钢板与移位轨道顶面的钢板间可涂刷油脂。
进一步的,所述的牵引装置为千斤顶和钢丝绳。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过预先植入框架柱的钢筋,将托换底盘与框架柱浇筑成一体;
进一步的,步骤8中,将移位轨道和托换底盘连接,形成稳定结构;或者在抗震设防地区,移位轨道和托换底盘不连接,形成减隔震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采用旋转移位的方法纠倾,相比迫降的方法更简单、安全、可控,不需要事先预估沉降量、掏土和灌水量,只需要采用常规的测量手段直观地完成纠倾。移位后的结构具有减隔震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建筑物纠倾前的侧视图;
图2为建筑物纠倾前独立基础的平面图;
图3为建筑物周边开挖露出独立基础;
图4为确定旋转移位轨迹线示意图;
图5为施工移位轨道侧视图;
图6为施工移位轨道平面图;
图7为施工移位托换底盘侧视图;
图8为施工移位托换底盘平面图;
图9为安装牵引设备侧视图;
图10为将建筑物移位旋转至建筑物的倾斜值满足规范要求的侧视图;
图11为将建筑物移位旋转至建筑物的倾斜值满足规范要求的平面图;
图12为回填工作坑,恢复地面示意图。
其中:1、框架柱,2、框架梁、板,3、独立基础,4、开挖的地基土,5、旋转移位轨迹线,6、施工移位轨道,7、灌注桩,8、移位托换底盘,9、混凝土反力装置,10、千斤顶,11、钢丝绳,12、回填土。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发明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纠倾的常用方法有:堆载加压纠倾法、掏土纠倾法、浸水纠倾法和掏土灌水法等。这些方法多是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增大沉降量,借以调整整个基础的差异沉降。从而起到矫正建筑物倾斜的目的。这些方法需要预估沉降量,对掏土量、灌水量进行大量的理论计算,经验性很强,理论也不成熟。建筑物移位是在原建筑物下方设置托换底盘和移位轨道,将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原基础截断,在建筑物一侧设置牵引或者顶推装置,将建筑物移至新址的过程。现有的建筑物移位技术多是将建筑物沿水平方向移动,但未有将建筑物沿水平轴方向旋转实现纠倾的思路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一种框架结构移位旋转纠倾法,包括如下步骤:
本发明中建筑物纠倾前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图2为建筑物纠倾前独立基础的平面图;建筑物包括框架柱1,框架梁、板2,独立基础3;
1)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周围地基土中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其中开挖的地基土4具体的如图3所示;
2)确定旋转移位的轨迹线5。
该轨迹线为圆弧线,在建筑物倾斜方向的平面内,圆弧中心在框架中心柱的延长线上,穿过中心柱底面(中心柱基础顶面)。圆弧半径太小,弧度过大,会增大移位时的牵引力;弧度太小,移位的距离增长,会增加移位轨道的工程量。比较合理的圆弧半径为3~4倍建筑物的高度。
3)施工移位轨道6,如图5和图6所示;
该轨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从框架柱两侧穿过,轨道上表面即为旋转移位的轨迹线;该轨迹线与步骤2)中的轨迹线是一样的;为减少移位摩擦力,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面铺设圆弧形钢板,钢板铺设前加工成移位的轨迹线的弧度。
为减少移位轨道的沉降,下方可设置一定数量的混凝土灌注桩7,以支撑移位轨道。轨道混凝土浇筑遇到原独立基础,可浇筑成一个整体。移位轨道的最短长度应保证建筑物沿轨道移位后达到水平状态,可按照下式计算:
L=γR
式中,L为建筑物移位轨道的最短长度;γ为建筑物的倾斜度;R为旋转移位的轨迹线的半径。
混凝土灌注桩可以提前预制,也可以在现场灌注。
4)施工移位用托换底盘8,如图7和图8所示;
该托换底盘8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从框架柱两侧穿过,夹住框架柱,通过预先植入框架柱的钢筋,托换底盘8与框架柱浇筑成一体。
底盘的底面为圆弧形钢板,其弧度与移位轨道顶面的钢板弧度相同。将该钢板铺设在移位轨道顶面钢板上,作为托换底盘浇筑混凝土的底部模板。为减少移位摩擦力,钢板间可涂刷油脂。
5)托换底盘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截除框架柱底部与独立基础之间混凝土,使托换底盘和上部框架结构形成可移动结构。此时,框架结构的荷载通过框架柱两侧的托换底盘传递到移位轨道上。
6)在沉降较大部分的移位轨道端部设置混凝土反力装置9,安装移位用千斤顶10和钢丝绳11,具体的参考图9和图10设置;
7)启动千斤顶,牵引托换底盘和上部结构沿着弧形轨道旋转移位。上部框架结构的倾斜值会相应减小。
当框架结构的倾斜值满足规范要求时,停止移位旋转;具体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为将建筑物移位旋转至建筑物的倾斜值满足规范要求的侧视图;图11为将建筑物移位旋转至建筑物的倾斜值满足规范要求的平面图;
8)拆除牵引装置,
将移位轨道顶部钢板和托换底盘底部钢板焊接,形成稳定结构。若在抗震设防地区,轨道顶部钢板和托换底盘底部钢板不焊接,可形成减隔震结构。
9)回填工作坑,恢复地面,如图12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周围地基土中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
2)确定旋转移位的轨迹线;该轨迹线为圆弧线,在建筑物倾斜方向的平面内,圆弧中心在框架中心柱的延长线上,穿过中心柱底面;
3)按照步骤2确定的轨迹线,施工移位轨道;所述的移位轨道从框架柱两侧穿过轨道上表面即为旋转移位的轨迹线;
4)施工移位用的托换底盘,从框架柱两侧穿过,夹住框架柱与框架柱成一体;
5)托换底盘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截除框架柱底部与独立基础之间混凝土,使托换底盘和上部框架结构形成可移动结构;此时,框架结构的荷载通过框架柱两侧的托换底盘传递到移位轨道上;
6)在沉降较大部分的移位轨道端部设置混凝土反力装置,安装移位用的牵引装置;
7)启动牵引装置,牵引托换底盘和上部结构沿着移位轨道旋转移位;当框架结构的倾斜值满足规范要求时,停止移位旋转;
8)拆除牵引装置,
9)回填工作坑,恢复地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所述的圆弧半径为3~4倍建筑物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位轨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移位轨道顶面铺设圆弧形钢板,钢板铺设前加工成移位的轨迹线的弧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移位轨道的下方设置一定数量的混凝土灌注桩,以支撑移位轨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轨道的最短长度应保证建筑物沿轨道移位后达到水平状态,可按照下式计算:
L=γR
式中,L为建筑物移位轨道的最短长度;γ为建筑物的倾斜度;R为旋转移位的轨迹线的半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换底盘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盘的底面为圆弧形钢板,其弧度与移位轨道顶面的钢板弧度相同;将该圆弧形钢板铺设在移位轨道顶面钢板上,作为托换底盘浇筑混凝土的底部模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圆弧形钢板与移位轨道顶面的钢板间可涂刷油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过预先植入框架柱的钢筋,将托换底盘与框架柱浇筑成一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将移位轨道和托换底盘连接,形成稳定结构;或者在抗震设防地区,移位轨道和托换底盘不连接,形成减隔震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1610.6A CN108999226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1610.6A CN108999226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99226A true CN108999226A (zh) | 2018-12-14 |
CN108999226B CN108999226B (zh) | 2020-06-05 |
Family
ID=64596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21610.6A Active CN108999226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9922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05306A (zh) * | 2019-11-12 | 2020-02-18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建筑物移位纠倾方法 |
CN111962910A (zh) * | 2020-08-14 | 2020-11-20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建筑物托换基础旋转移位纠倾方法 |
CN113668893A (zh) * | 2021-08-31 | 2021-11-19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水平移位地下增层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62576B (zh) * | 2020-08-14 | 2021-07-20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基于空间曲面轨迹的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方法 |
CN111962577B (zh) * | 2020-08-14 | 2021-07-20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空间曲面旋转移位纠倾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633473A1 (de) * | 1985-10-21 | 1987-04-23 | Christiani & Nielsen Ingenieur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hydraulischen unterfangen eines bauwerks waehrend seines verschubs |
JPH0739668B2 (ja) * | 1986-07-18 | 1995-05-01 |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 基礎スラブ等の沈下補修工法 |
CN1208103A (zh) * | 1998-07-16 | 1999-02-17 | 赵启 | 建筑物整体平移的装置和方法 |
WO2004065727A1 (en) * | 2003-01-23 | 2004-08-05 | The Mattamy Corporation | Skate, beam and transporter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and aligning houses |
CN203808550U (zh) * | 2014-04-03 | 2014-09-03 | 大连久鼎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建筑物同步旋转平移轨道 |
CN107254890A (zh) * | 2017-07-03 | 2017-10-17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用于预制方桩截断纠倾的限位装置 |
-
2018
- 2018-07-24 CN CN201810821610.6A patent/CN1089992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633473A1 (de) * | 1985-10-21 | 1987-04-23 | Christiani & Nielsen Ingenieur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hydraulischen unterfangen eines bauwerks waehrend seines verschubs |
JPH0739668B2 (ja) * | 1986-07-18 | 1995-05-01 |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 基礎スラブ等の沈下補修工法 |
CN1208103A (zh) * | 1998-07-16 | 1999-02-17 | 赵启 | 建筑物整体平移的装置和方法 |
WO2004065727A1 (en) * | 2003-01-23 | 2004-08-05 | The Mattamy Corporation | Skate, beam and transporter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and aligning houses |
CN203808550U (zh) * | 2014-04-03 | 2014-09-03 | 大连久鼎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建筑物同步旋转平移轨道 |
CN107254890A (zh) * | 2017-07-03 | 2017-10-17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用于预制方桩截断纠倾的限位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吴二军,郭现收: "旋转移位工程中弧形轨道内力有限元分析", 《施工技术》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05306A (zh) * | 2019-11-12 | 2020-02-18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建筑物移位纠倾方法 |
CN111962910A (zh) * | 2020-08-14 | 2020-11-20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建筑物托换基础旋转移位纠倾方法 |
WO2022032994A1 (zh) * | 2020-08-14 | 2022-02-17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建筑物托换基础旋转移位纠倾方法 |
CN113668893A (zh) * | 2021-08-31 | 2021-11-19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水平移位地下增层方法 |
CN113668893B (zh) * | 2021-08-31 | 2023-03-14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水平移位地下增层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99226B (zh) | 2020-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99226B (zh) | 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 |
CN107435346B (zh) | 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注浆加固纠偏方法 | |
CN105756091B (zh) | 一种控制邻近建筑物变形的地铁车站基坑施工方法 | |
CN109505229A (zh) | 公路高陡边坡应力平衡及减振防灾高桥墩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8708409A (zh) |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抬升纠倾法 | |
CN108999225A (zh) | 旋转移位砖混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 |
CN102995659B (zh) | 超大型地下工程的先中心区结合周边的施工方法 | |
CN104563146A (zh) | 定直埋式雨污水泵站沉井工程施工方法 | |
CN108867723B (zh) | 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并地下增层的方法 | |
CN104712341B (zh) | 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 |
CN102864796A (zh) | 一种适应填土地基沉降的建筑扩展基础及施工方法 | |
CN115110419A (zh) | 一种多地形现浇桥梁钢制栈桥、平台、围堰组合施工方法 | |
CN106320403A (zh) | 既有建筑纠倾加固方法 | |
CN109025349B (zh) | 砖混结构建筑物纠倾并地下增层的方法 | |
CN109706987B (zh) |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 | |
CN108643255A (zh) |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 | |
CN107299640A (zh) | 一种变截面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WO2022032994A1 (zh) | 一种建筑物托换基础旋转移位纠倾方法 | |
CN109869009B (zh) |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断柱纠倾方法 | |
CN110241863B (zh) | 软土基坑开挖过程管廊变形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027463A (zh) | 一种悬挂式逆作墙工作井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3216215A (zh) | 一种复杂环境下深沟槽支护逆作施工方法 | |
CN110331735A (zh) | 一种用于滨海地区软弱土层的塔吊基础安装结构 | |
CN205636749U (zh) | 用于砂卵石漂石地质层的基坑支护体系 | |
CN116446408A (zh) | 一种轴力可调节基坑斜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