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43255A -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 - Google Patents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43255A CN108643255A CN201810508816.3A CN201810508816A CN108643255A CN 108643255 A CN108643255 A CN 108643255A CN 201810508816 A CN201810508816 A CN 201810508816A CN 108643255 A CN108643255 A CN 1086432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solated footing
- frame column
- correcting method
- frame structure
- structure bui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5/00—Straightening, lifting, or lowering of foundation structures or of constructions erected on found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5/00—Straightening, lifting, or lowering of foundation structures or of constructions erected on foundations
- E02D35/005—Lowering or lifting of foundation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相对较大的区域的地基土中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2)从步骤1)中开挖的独立基础顶部开始向下钻孔,直至坚硬的持力土层;3)在所述的钻孔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的顶部与独立基础相连;4)将所述的独立基础和框架柱断开;5)利用顶升装置对沉降较大部分的框架柱顶升,顶升过程中测量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当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后停止顶升;6)连接独立基础和框架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纠倾系指建筑物由于地基、基础或建筑物本身的某种原因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其上部结构偏离垂直位置而发生倾斜,当建筑物的倾斜程度超过国家有关规范要求、严重影响建筑物安全及正常使用时所采取的以期确保建筑物安全及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的纠倾扶正、加固稳定的措施。
纠倾的常用方法有:堆载加压纠倾法、掏土纠倾法、浸水纠倾法和掏土灌水法等。这些方法多是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增大沉降量,借以调整整个基础的差异沉降。从而起到矫正建筑物倾斜的目的。这些方法需要预估沉降量,对掏土量、灌水量进行大量的理论计算,经验性很强,理论也不成熟。事实上将沉降大的一侧将建筑物抬升,同样可以达到纠倾的目的,而且倾斜过程简单、可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框架结构建筑物的顶升纠倾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相对较大的区域的地基土中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
2)从步骤1)中开挖的独立基础顶部开始向下钻孔,直至坚硬的持力土层;
3)在所述的钻孔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的顶部与独立基础相连;
4)将所述的独立基础和框架柱断开;
5)利用顶升装置对沉降较大部分的框架柱顶升,顶升过程中测量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当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后停止顶升;
6)连接独立基础和框架柱。
进一步的,所述的钻孔至少设置两个,两个或者多个钻孔沿着所述的独立基础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在独立基础顶部安装钻孔机械进行钻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桩顶通过插筋与独立基础相连。
进一步的,在实施完步骤3)之后,首先在框架柱两侧距离独立基础顶面一定高度位置处,通过植入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的方法设置混凝土悬挑梁,然后再实施步骤4)。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独立基础顶面和混凝土悬挑梁间安放千斤顶,通过千斤顶顶升框架柱。
进一步的,步骤4)具体过程是:截除独立基础和框架柱连接处的混凝土,截断钢筋,钢筋要留足焊接用的搭接长度。
进一步的,步骤6)具体过程是:将独立基础和框架柱截断处的钢筋搭接焊接,用混凝土填充截除和顶升所留空隙;
进一步的,在步骤6)完成后,混凝土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移走千斤顶。
进一步的,回填工作坑,恢复地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千斤顶顶升的方法,相比迫降的方法更简单、安全、可控,不需要事先预估沉降量、掏土和灌水量,只需要采用常规的测量手段直观地完成纠倾。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建筑物纠倾前的侧视图;
图2为在沉降较大部分独立基础处开挖作业坑后的侧视图;
图3为在独立基础上钻孔并施工灌注桩的侧视图;
图4为在沉降较大部分框架柱上植筋加设混凝土悬挑梁的示意图;
图5为在悬挑梁和基础顶面空间内安放千斤顶示意图;
图6为截断独立基础和框架柱连接处,截断钢筋的示意图;
图7为千斤顶将框架柱顶升示意图;
图8为将截除和顶升所留孔隙处钢筋搭接焊,填充混凝土示意图;
图9回填工作坑,恢复地面示意图。
其中:1、框架柱,2、框架梁、板,3、独立基础,4、地基土,5、工作坑,6、灌注桩,7、悬挑梁,8、千斤顶,9、框架柱和独立基础截断部分,10、填充框架柱和独立基础截断部分的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发明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纠倾的常用方法有:堆载加压纠倾法、掏土纠倾法、浸水纠倾法和掏土灌水法等。这些方法多是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增大沉降量,借以调整整个基础的差异沉降。从而起到矫正建筑物倾斜的目的。这些方法需要预估沉降量,对掏土量、灌水量进行大量的理论计算,经验性很强,理论也不成熟。事实上将沉降大的一侧将建筑物抬升,同样可以达到纠倾的目的,而且倾斜过程简单、可控。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9所示,图1中表示的建筑物纠倾前的侧视图;其包括框架柱1,框架梁、板2,独立基础3,地基土4;整个建筑物向右侧倾斜,具体的纠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相对较大的区域的地基土中开挖工作坑5,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3;具体如图2所示,在建筑物的右侧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3;
2)在独立基础3顶部安装钻孔机械,钻孔穿过该独立基础进入下方地基土,直至坚硬的持力土层;具体如图3所示;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钻孔至少设置两个,两个或者多个钻孔沿着所述的独立基础均匀分布,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建筑物的重量进行设置,原则上是建筑物质量越大,千斤顶的数量越多,钻孔数量也越多。
3)在每个钻孔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灌注桩6,每个桩的桩顶通过插筋与独立基础相连;该桩将独立基础的荷载传递至坚硬持力土层,防止独立基础发生进一步的沉降;具体的如图4所示;
4)在框架柱两侧距离独立基础顶面一定高度(该高度保证能安放千斤顶)位置处,通过植入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的方法设置混凝土悬挑梁;
或者采用别的方式也可以,只要能使千斤顶顶升框架柱即可。
5)在独立基础顶面和混凝土悬挑梁间安放千斤顶;千斤顶的数量与钻孔的数量相同;可以选择千斤顶的缸体设置在独立基础顶面,其动力输出端与混凝土悬挑梁相连;或者千斤顶的缸体设置在混凝土悬挑梁上,其动力输出端与独立基础相连;
6)截除独立基础和框架柱连接处的混凝土,厚度约5~10cm;截断钢筋,钢筋要留足焊接用的搭接长度;截断部分如图6所示的框架柱和独立基础截断部分9。
7)用多个千斤顶8同时通过悬挑梁将沉降较大部分的框架柱顶升,顶升过程中测量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当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后停止顶升。具体的见图7所示的千斤顶将框架柱顶升示意图;
8)将独立基础和框架柱截断处的钢筋搭接焊接,用混凝土填充截除和顶升所留空隙;具体见图8中的填充框架柱和独立基础截断部分的空隙10。
9)混凝土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移走前面安装的千斤顶8。
10)回填工作坑,恢复地面,具体的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相对较大的区域的地基土中开挖工作坑,暴露出该处框架柱下方的独立基础;
2)从步骤1)中开挖的独立基础顶部开始向下钻孔,直至坚硬的持力土层;
3)在所述的钻孔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的顶部与独立基础相连;
4)将所述的独立基础和框架柱断开;
5)利用顶升装置对沉降较大部分的框架柱顶升,顶升过程中测量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当建筑物倾斜率和框架柱之间的沉降差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后停止顶升;
6)连接独立基础和框架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孔至少设置两个,两个或者多个钻孔沿着所述的独立基础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其特征在于,在独立基础顶部安装钻孔机械进行钻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顶通过插筋与独立基础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施完步骤3)之后,首先在框架柱两侧距离独立基础顶面一定高度位置处,通过植入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的方法设置混凝土悬挑梁,然后再实施步骤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独立基础顶面和混凝土悬挑梁间安放千斤顶,通过千斤顶顶升框架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具体过程是:截除独立基础和框架柱连接处的混凝土,截断钢筋,钢筋要留足焊接用的搭接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具体过程是:将独立基础和框架柱截断处的钢筋搭接焊接,用混凝土填充截除和顶升所留空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完成后,混凝土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移走千斤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回填工作坑,恢复地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08816.3A CN108643255A (zh) | 2018-05-24 | 2018-05-24 |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08816.3A CN108643255A (zh) | 2018-05-24 | 2018-05-24 |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43255A true CN108643255A (zh) | 2018-10-12 |
Family
ID=63757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08816.3A Pending CN108643255A (zh) | 2018-05-24 | 2018-05-24 |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43255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69009A (zh) * | 2019-04-04 | 2019-06-11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断柱纠倾方法 |
CN110258679A (zh) * | 2019-07-01 | 2019-09-20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风机基础的顶升纠倾方法 |
CN113863285A (zh) * | 2021-10-14 | 2021-12-31 | 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基础侧大直径桩与外接箱型结构高层建筑物止倾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2325A (zh) * | 2011-03-28 | 2011-09-14 | 东南大学 | 一种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方法 |
CN104453274A (zh) * | 2014-11-25 | 2015-03-25 | 山东建筑大学 | 利用支护结构和托换结构支撑既有建筑物地下增层方法 |
CN105863287A (zh) * | 2016-03-31 | 2016-08-17 | 山东建筑大学 |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 |
CN107044142A (zh) * | 2017-04-20 | 2017-08-15 | 南京工业大学 | 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及结构 |
CN206736989U (zh) * | 2017-05-24 | 2017-12-12 | 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 | 基坑边缘浅基础高压铁塔加固结构 |
-
2018
- 2018-05-24 CN CN201810508816.3A patent/CN10864325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2325A (zh) * | 2011-03-28 | 2011-09-14 | 东南大学 | 一种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方法 |
CN104453274A (zh) * | 2014-11-25 | 2015-03-25 | 山东建筑大学 | 利用支护结构和托换结构支撑既有建筑物地下增层方法 |
CN105863287A (zh) * | 2016-03-31 | 2016-08-17 | 山东建筑大学 |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 |
CN107044142A (zh) * | 2017-04-20 | 2017-08-15 | 南京工业大学 | 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及结构 |
CN206736989U (zh) * | 2017-05-24 | 2017-12-12 | 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 | 基坑边缘浅基础高压铁塔加固结构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69009A (zh) * | 2019-04-04 | 2019-06-11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断柱纠倾方法 |
CN110258679A (zh) * | 2019-07-01 | 2019-09-20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风机基础的顶升纠倾方法 |
CN113863285A (zh) * | 2021-10-14 | 2021-12-31 | 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基础侧大直径桩与外接箱型结构高层建筑物止倾方法 |
CN113863285B (zh) * | 2021-10-14 | 2022-10-18 | 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基础侧大直径桩与外接箱型结构高层建筑物止倾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80318B (zh) | 一种桩基础建筑物局部沉降的纠偏方法 | |
CN104975622B (zh) | 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 | |
CN108343102A (zh) | 一种桩基础沉降加固顶升调平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452147B (zh) | 自平衡锚配重断桩迫降纠倾方法 | |
CN108708409A (zh) |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抬升纠倾法 | |
EP0032132B1 (en) | Erection of a structure on piles | |
EP1634999B1 (de) | Stahlbetonstütze in erdaushebungen und verfahren zum bauen dieser stütze | |
CN108643255A (zh) |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 | |
CN108086340A (zh) | 沉井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518051B (zh) | 一种桥墩偏位纠正与加固系统 | |
CN108103939B (zh) | 斜截面钢栈桥施工组合加固方式及施工工艺 | |
CN108999226A (zh) | 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 |
CN202416195U (zh) | 一种桥墩偏位纠正与加固系统 | |
CN107142955A (zh) | 一种沉井施工方法 | |
CN108999225A (zh) | 旋转移位砖混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 |
CN109024719A (zh) | 一种桩侧扰动降阻建筑物纠倾法 | |
CN111894023A (zh) | 陡坡桥梁基础的施工方法 | |
CN108867723A (zh) | 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并地下增层的方法 | |
CN109706987B (zh) |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 | |
CN108589728A (zh) | 一种钻孔灌注桩生态截桩体系的施工方法 | |
CN109869009A (zh) |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断柱纠倾方法 | |
CN113863706A (zh) | 既有建筑低净空下旋喷静压复合桩施工方法及应用装置 | |
CN110241863B (zh) | 软土基坑开挖过程管廊变形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251195U (zh) | 既有建筑物独立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结构 | |
CN111851611A (zh) | 一种螺旋方管桩在防治基础沉降方面的应用及其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