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44142A - 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及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及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44142A CN107044142A CN201710261267.XA CN201710261267A CN107044142A CN 107044142 A CN107044142 A CN 107044142A CN 201710261267 A CN201710261267 A CN 201710261267A CN 107044142 A CN107044142 A CN 1070441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e
- cast
- situ bored
- stake
- bored p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5/00—Straightening, lifting, or lowering of foundation structures or of constructions erected on found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5/00—Straightening, lifting, or lowering of foundation structures or of constructions erected on foundations
- E02D35/005—Lowering or lifting of foundation structur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及结构,在对沉降房屋加固的基础上,通过安装不同厚度的橡胶支座调整房屋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设计科学,规划合理,易于实现,且可靠性高,结构力学性能优越,能有效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并可以进行调节,即在对房屋后期的监测过程中,当房屋再次出现沉降不均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调换橡胶支座的方式进行再次纠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深基坑的开挖对周边场地的变形以及周边建筑的沉降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房屋的不均匀沉降会引起的墙体裂缝,所造成的危害,轻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重者墙体渗水和灌风,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房屋使用者心理上的不安;严重的还会引起墙倒屋塌,出现伤人事故和财产损失。这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要对房屋基础进行加固,并对房屋的不均匀沉降及时进行纠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和结构,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房屋的倾斜情况设定顶升点和确定每个顶升点的纠偏量;
在房屋两侧分别施工承受房屋结构重量的受力桩和控制受力桩桩顶侧向位移的构造桩,所述受力桩为第一排桩,由设置在顶升点处的第一钻孔灌注桩组成;所述构造桩为第二排桩,位于受力桩的外围,由多个第二钻孔灌注桩组成;
在桩位处开挖基坑,在开挖段施工桩间系梁和用于挡土的侧墙;
凿除房屋箱筏基础(箱型基础或筏型基础,下同)底板的混凝土,露出钢筋,并植腹板锚固钢筋;将型钢的一端从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的上方伸入房屋外墙,与箱筏基础的腹板钢筋焊接在一起后,浇注混凝土,形成与所述箱筏基础一体连接的桩顶纵梁;
在各第一钻孔灌注桩桩帽上方布置千斤顶,通过抬升所述桩顶纵梁将房屋顶升到预设高度,通过临时支撑结构支撑在房屋下方,在每个第一钻孔灌注桩顶端根据预设的顶升点纠偏量,安装相应厚度的橡胶支座,使房屋降下后,第一钻孔灌注桩通过所述橡胶支座支撑在桩顶纵梁的下方,实现对房屋倾斜的纠偏。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或优选的方案还包括:
在型钢与箱筏基础浇注为一体前,预埋后张拉预应力体系。
一种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结构,包括施工在房屋两侧的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钻孔灌注桩包括第一钻孔灌注桩和第二钻孔灌注桩,所述房屋的两侧均设有由多个第一钻孔灌注桩组成的第一排桩和由多个第二钻孔灌注桩组成的第二排桩,所述第二排桩设置在第一排桩的外围;位于同一排的第一钻孔灌注桩之间、第二钻孔灌注桩之间以及位于房屋同一侧的第一、第二钻孔灌注桩之间均通过桩间系梁连接;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设置在房屋预设顶升点的位置,其上方设有桩顶纵梁,所述桩顶纵梁伸入房屋的外墙,与房屋底部基础的腹板浇注为一体;第一钻孔灌注桩的顶端与其上方的桩顶纵梁之间留有安装橡胶支座的间隙,第一钻孔灌注桩通过所述橡胶支座支撑在桩顶纵梁的下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
所述桩顶纵梁内设有型钢,所述型钢的内侧一端深入房屋的外墙,与房屋底部基础腹板的钢筋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的顶部安装有桩帽,桩帽上方设置有支座垫石,橡胶支座安装在所述支座垫石上。
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及结构,在对沉降房屋加固的基础上,通过安装不同厚度的橡胶支座调整房屋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设计科学,规划合理,易于实现,且可靠性高,结构力学性能优越,能有效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并可以进行调节,即在对房屋后期的监测过程中,当房屋再次出现沉降不均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调换橡胶支座的方式进行再次纠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横断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桩位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型钢混凝土梁立面布置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1钻孔灌注桩、1-1第一钻孔灌注桩、1-11桩帽、1-12支座垫石、1-2第二钻孔灌注桩、2桩间系梁、3桩顶纵梁、4橡胶支座、5基坑支护、6侧墙、7箱筏基础、7-1箱筏基础底板、7-2箱筏基础腹板、8植筋、9型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阐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原理,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介绍。
一种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结构,如图1至图2所示,在房屋两侧分别施工有两排钻孔灌注桩1,所述钻孔灌注桩1包括直径为1.2m的第一钻孔灌注桩1-1和直径为1m的第二钻孔灌注桩1-2。
所述房屋的两侧均设有由多个第一钻孔灌注桩1-1组成的第一排桩和由多个第二钻孔灌注桩1-1组成的第二排桩,所述第二排桩设置在第一排桩的外围。位于同一排的第一钻孔灌注桩1-1之间、第二钻孔灌注桩1-2之间以及位于房屋同一侧的第一、第二钻孔灌注桩之间均通过桩间系梁2连接。
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1-1设置在预设顶升点的位置,为承受房屋结构重量的受力桩,其数量和间距根据房屋重量、桩基础构造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第二排桩为控制第一排桩桩顶侧向位移的构造桩,第二钻孔灌注桩1-2的数量和间距依据第一排桩的组成确定。
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1-1的上方施工有桩顶纵梁3,所述桩顶纵梁3伸入房屋的外墙,与房屋底部箱筏基础的腹板7-2通过混凝土浇注为一体。第一钻孔灌注桩1-1的顶端与其上方的桩顶纵梁3之间留有安装橡胶支座4的间隙,对房屋进行顶升后,对应房屋的倾斜情况,可在不同位置的第一钻孔灌注桩1-1上安装合适厚度的橡胶支座4,从而通过不同厚度的橡胶支座4实现对房屋不均匀沉降的调节。
实现上述加固纠偏结构的方法过程如下:
1)施工前,由施工单位根据房屋的倾斜情况设定顶升点,即确定桩位,并判断每个顶升点的纠偏量。
2)在房屋两侧施工第一及第二钻孔灌注桩,并开挖基坑。
首先,对房屋进行预加固,例如屋内对砖墙的开洞、破墙等拆改全部进行恢复等。
之后,埋设护筒,泥浆制备,钻孔就位,钻孔施工。施工时注意按桩位的设计顺序及指定数量分次对称施打;清孔后吊装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养护28天。房屋两侧在桩位处分别开挖2.6m深的基坑,开挖时注意安装基坑支护5,施工时要分段开挖,南北两侧对称开挖,同侧交错开挖;开挖过程中,密切监测房屋状况,确保开挖过程房屋的安全;在第一钻孔灌注桩1-1桩顶安装桩帽1-11,在桩帽上设置支座垫石1-12,施工开挖段的桩间系梁2和用于挡土的侧墙6,结构断开处预留钢筋。所述侧墙6呈框型,将第一钻孔灌注桩1-2围挡在中间,形成顶升操作的空间。第二排钻孔灌注桩1-2露出基坑的部分嵌在侧墙6的外侧墙体中,侧墙6的顶端与桩顶纵梁3之间通过可活动的顶板连接。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的制作及施工须符合相关规范进行,应满足桩身质量及钢筋笼焊接质量要求,不得有断桩、混凝土离析及夹泥现象出现。
3)施工桩顶纵梁3。
如图3、图4所示,按房屋的设计图纸凿除其箱筏基础底板7-1的混凝土,露出钢筋,并植筋锚固箱筏基础的腹板,将型钢9伸入房屋外墙,与房屋箱筏基础的腹板7-2钢筋焊接,预埋后张拉预应力体系之后,将型钢与箱筏基础7一体浇注。
4)顶升。
顶升前对上部结构进行全面检查,在第一钻孔灌注桩1-1的桩帽1-11上,橡胶支座4安装位置的两侧对称布置两台500t千斤顶,安装同步顶升控制系统。顶升前根据房屋的倾斜率确定每个顶升点的纠偏量,确定每个顶升点的橡胶支座4的厚度,在顶升过程中加强监测监控,并设置预警装置。按照指定顶升速度,各千斤顶同步顶升至设计高度后,用钢板作为临时支撑,支撑在房屋下方,在各个第一钻孔灌注桩1-1的顶端分别安装厚度可弥补该点沉降量的橡胶支座4。
在后期的监测过程中,当房屋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个别橡胶支座4出现落空,或出现不均匀受力支座发生较大的初始剪切变形使,可以再次通过调换设计厚度的橡胶支座4进行纠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房屋的倾斜情况设定顶升点和确定每个顶升点的纠偏量;
在房屋两侧分别施工承受房屋结构重量的受力桩和控制受力桩桩顶侧向位移的构造桩,所述受力桩为第一排桩,由设置在各顶升点的第一钻孔灌注桩组成;所述构造桩为第二排桩,位于受力桩的外围,由多个第二钻孔灌注桩组成;
在桩位处开挖基坑,在开挖段施工桩间系梁和用于挡土的侧墙;
凿除房屋箱筏基础底板的混凝土,露出钢筋,并植腹板锚固钢筋;将型钢的一端从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的上方伸入房屋外墙,与箱筏基础的腹板钢筋焊接在一起后,浇注混凝土,形成与所述箱筏基础一体连接的桩顶纵梁;
在各第一钻孔灌注桩桩帽上方布置千斤顶,通过抬升所述桩顶纵梁将房屋顶升到预设高度,通过临时支撑结构支撑在房屋下方,在每个第一钻孔灌注桩顶端根据预设的顶升点纠偏量,安装相应厚度的橡胶支座,使房屋降下后,第一钻孔灌注桩通过所述橡胶支座支撑在桩顶纵梁的下方,实现对房屋倾斜的纠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型钢与箱筏基础浇注为一体前,预埋后张拉预应力体系。
3.一种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结构,包括施工在房屋两侧的钻孔灌注桩(1),其特征在于:
所述钻孔灌注桩(1)包括第一钻孔灌注桩(1-1)和第二钻孔灌注桩(1-2),所述房屋的两侧均设有由多个第一钻孔灌注桩(1-1)组成的第一排桩和由多个第二钻孔灌注桩(1-1)组成的第二排桩,所述第二排桩设置在第一排桩的外围;位于同一排的第一钻孔灌注桩(1-1)之间、第二钻孔灌注桩(1-2)之间以及位于房屋同一侧的第一、第二钻孔灌注桩之间均通过桩间系梁(2)连接;
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1-1)设置在房屋预设顶升点的位置,其上方设有桩顶纵梁(3),所述桩顶纵梁(9)伸入房屋的外墙,与房屋底部基础的腹板浇注为一体;第一钻孔灌注桩(1-1)的顶端与其上方的桩顶纵梁(3)之间留有安装橡胶支座的间隙,第一钻孔灌注桩(1-1)通过所述橡胶支座(4)支撑在桩顶纵梁(3)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顶纵梁(3)内设有型钢(9),所述型钢(9)的内侧一端深入房屋的外墙,与房屋底部基础腹板的钢筋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孔灌注桩(1-1)的顶部安装有桩帽(1-11),桩帽(1-11)上方设置有支座垫石(1-12),橡胶支座(4)安装在所述支座垫石(1-12)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61267.XA CN107044142B (zh) | 2017-04-20 | 2017-04-20 | 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和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61267.XA CN107044142B (zh) | 2017-04-20 | 2017-04-20 | 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和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44142A true CN107044142A (zh) | 2017-08-15 |
CN107044142B CN107044142B (zh) | 2023-07-21 |
Family
ID=59545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61267.XA Active CN107044142B (zh) | 2017-04-20 | 2017-04-20 | 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和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044142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86346A (zh) * | 2018-01-26 | 2018-05-29 | 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一种塔吊基础不均匀沉降加固装置及克服方法 |
CN108193723A (zh) * | 2017-12-29 | 2018-06-22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 |
CN108643255A (zh) * | 2018-05-24 | 2018-10-12 | 山东建筑大学 |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 |
CN109736371A (zh) * | 2019-01-11 | 2019-05-10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主动控制受扰动建筑物位移的结构和方法 |
CN114908820A (zh) * | 2021-12-29 | 2022-08-16 | 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塔架纠偏校正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64796A (zh) * | 2012-10-19 | 2013-01-09 | 重庆大学 | 一种适应填土地基沉降的建筑扩展基础及施工方法 |
CN102864795A (zh) * | 2012-10-19 | 2013-01-09 | 重庆大学 | 一种适应填土地基沉降的轻钢厂房柱基础及施工方法 |
CN104975622A (zh) * | 2015-07-18 | 2015-10-14 | 兰州理工大学 | 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 |
CN106351270A (zh) * | 2016-11-16 | 2017-01-25 |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自锁紧托换桩基础纠偏加固钢桩结构 |
CN206902783U (zh) * | 2017-04-20 | 2018-01-19 | 南京工大桥隧与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结构 |
-
2017
- 2017-04-20 CN CN201710261267.XA patent/CN10704414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64796A (zh) * | 2012-10-19 | 2013-01-09 | 重庆大学 | 一种适应填土地基沉降的建筑扩展基础及施工方法 |
CN102864795A (zh) * | 2012-10-19 | 2013-01-09 | 重庆大学 | 一种适应填土地基沉降的轻钢厂房柱基础及施工方法 |
CN104975622A (zh) * | 2015-07-18 | 2015-10-14 | 兰州理工大学 | 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 |
CN106351270A (zh) * | 2016-11-16 | 2017-01-25 |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自锁紧托换桩基础纠偏加固钢桩结构 |
CN206902783U (zh) * | 2017-04-20 | 2018-01-19 | 南京工大桥隧与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结构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93723A (zh) * | 2017-12-29 | 2018-06-22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 |
CN108086346A (zh) * | 2018-01-26 | 2018-05-29 | 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一种塔吊基础不均匀沉降加固装置及克服方法 |
CN108086346B (zh) * | 2018-01-26 | 2023-09-08 | 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一种塔吊基础不均匀沉降加固装置及克服方法 |
CN108643255A (zh) * | 2018-05-24 | 2018-10-12 | 山东建筑大学 |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纠倾法 |
CN109736371A (zh) * | 2019-01-11 | 2019-05-10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主动控制受扰动建筑物位移的结构和方法 |
CN114908820A (zh) * | 2021-12-29 | 2022-08-16 | 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塔架纠偏校正方法 |
CN114908820B (zh) * | 2021-12-29 | 2023-07-14 | 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塔架纠偏校正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44142B (zh) | 2023-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44142A (zh) | 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及结构 | |
CN104264688B (zh) | 人工挖孔变截面桩支护施工工艺 | |
CN101560770B (zh) | 一种深建筑基坑支护体系 | |
CN109706939B (zh) | 深基坑预应力组合钢支撑及施工方法 | |
CN101358453A (zh) | 复合型套箱围堰及其建造方法 | |
CN112554198B (zh) | 紧邻高层建筑物的深基坑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 |
WO2012149670A1 (zh) | 根式基础锚碇施工方法及根键式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 |
CN2926319Y (zh) | 根式基础及锚碇顶推施工成套装置 | |
CN112211199A (zh) | 一种大型深基坑支护施工结构及其方法 | |
CN111236241A (zh) | 基于半盖挖法的软弱富水地层地铁基坑加固开挖方法 | |
CN113550322A (zh) | 紧邻深浅基坑围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06902783U (zh) | 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结构 | |
CN110904992B (zh) | 整体装配式加装电梯的电梯基础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421477A (zh) | 一种塔吊基础的施工方法 | |
CN205382942U (zh) | 既有设施下多层地下空间幕架式暗挖施工的支护结构 | |
CN106400814A (zh) | 一种基坑支护方法 | |
CN113863706B (zh) | 既有建筑低净空下旋喷静压复合桩施工方法及应用装置 | |
CN212656218U (zh) | 重型桩机荷载托换结构 | |
CN106988337A (zh) | 一种用于减小条形浅基础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加固方法 | |
CN211285630U (zh) | 软地基深基坑双道支撑施工结构 | |
CN212052780U (zh) | 一种斜支式深基坑支护结构 | |
CN111926834A (zh) | 一种非开挖式微型桩群/束桩板墙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0564549U (zh) | 一种既有铁路的支撑系统 | |
CN111485571A (zh) | 深厚圆砾层下伏灰岩地基拱桥基础及其修建方法 | |
Dellaria et al. | Combining multiple techniques to complete an urban deep excav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