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5622B - 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5622B
CN104975622B CN201510425543.2A CN201510425543A CN104975622B CN 104975622 B CN104975622 B CN 104975622B CN 201510425543 A CN201510425543 A CN 201510425543A CN 104975622 B CN104975622 B CN 1049756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raft plate
piling
skyscraper
supp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255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5622A (zh
Inventor
朱彦鹏
杨校辉
王秀丽
张艳军
马孝瑞
郭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4255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756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75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5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5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56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步骤包括:1、沉降倾斜原因分析,1)沉降倾斜监测,2)补充勘察,3)桩基测试,4)沉降倾斜原因分析;2、纠偏加固方案制定,1)确定加固纠偏思路,2)确定加固纠偏目标,3)原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确定,4)补桩原则,5)筏板增补计算;3、加固施工,1)基础开挖,2)原土体夯实,3)确定增补桩位,4)筏板基础施工,5)柱(墙)脚加固,6)静压桩施工,7)质量检测,8)加固区封桩;4、纠偏施工,1)限位器加工,2)限位器安装,3)诱降纠偏,4)诱降区封桩,5)诱降钻孔部位修复,纠偏加固完成。

Description

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纠偏加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预制桩主要有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两大类。混凝土预制桩常用的有混凝土实心方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钢桩主要包括钢管桩和H型钢桩及其他异型钢桩。根据沉桩工艺的不同,施工方式主要有锤击式、静压式、振动式等;当地质条件复杂时,可采用引孔措施进行沉桩前处理。在我国目前应用的20余种桩型中,预制桩在其成桩过程中掺杂的人为因素较少,质量保证率相对较高,在松散土和非饱和填土中挤土效应是正面的,可起到加密、提高承载力的作用;但是在饱和粘性土中则是负面的,会引发灌注桩断桩、缩颈等质量事故,对于挤土预制混凝土桩和钢桩会导致桩体上浮,降低承载力,增大沉降;挤土效应还会造成周边房屋、市政设施受损;另外,深大基坑的开挖或不恰当的施工器械扰动,常会引起预制桩出现倾斜、局部断裂等病害;勘察或设计有误导致预制桩承载力不足,导致预制桩局部弯曲或屈服,这些问题均会诱发高层建筑沉降或不均匀沉降事故。
现行《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关于倾斜建筑物的纠偏,主要有顶升法和迫降法两类方法。对于以预制桩为基础的高层建筑,采用顶升法将面临建筑自重大,预制桩作为顶升系统反力支点时,会加速下沉导致二次沉降危害等难题;技术难度大,纠倾费用高,对建筑的影响大。迫降法虽然风险较小,适合软土地基建筑物的纠偏,但是当地基土含水量大、流动变形灵敏度高,高层建筑自重大且往往采用桩基础时,纠偏难度很大;采用既有掏土纠倾、堆载纠倾或地基加固纠倾法迫降时,要么导致桩端或地基土承载力降低,使桩及上部结构加剧沉降,要么风险较大,施工速度慢,沉降量不易控制,易出现再次不均匀沉降或反向倾斜,总之,快速、经济、成功纠偏的案例不多。基于此,亟待开发高层建筑预制桩基础纠偏加固新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础纠偏加固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其步骤为:
(1)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原因分析:
① 沉降倾斜监测:纠倾加固前,在每个原结构柱或墙6上均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A,并标记出水平线;在主控边柱或墙和角柱或墙上设置倾斜观测点B,对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进行监测,确定旋转轴E;
② 补充勘察:进行补充勘察,得出相关室内外试验参数,与制定设计方案阶段的详细勘察报告进行对比,排查各参数变化原因;
③ 桩基测试:对原预制桩3的承载力和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出具相关报告,作为加固纠偏桩基设计依据;
④ 沉降倾斜原因分析:根据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现状与发展趋势,复核勘察、设计、施工资料,确定发生沉降倾斜的原因;
(2)高层建筑1纠偏加固方案制定:
① 确定加固纠偏路线:根据高层建筑1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资料,采用新增补筏板8基础结合待施工静压桩4对沉降倾斜较大侧原基础进行加固,限制高层建筑1继续沉降倾斜;通过破原桩诱降和新补桩限位,辅以信息化施工,完成纠偏;
② 确定加固纠偏目标:根据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现状和发展速率,确定纠偏加固后地基变形允许值;
③ 原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根据高层建筑1现状总荷载标准值和原预制桩3总桩数,包括建筑物自重在内的正常使用所有荷载,求得单桩平均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结合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监测结果、补勘结果和桩基检测结果,将原预制桩3承载力特征值折减使用,即原预制桩3折减承载力特征值;
④ 补桩个数的确定:计算加固后建筑物正常使用总荷载标准值,包括、增补筏板8荷载、填土荷载,选定待施工静压桩4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求出补桩根数;
考虑加固后建筑物基础安全储备,实际加固设计补桩总数为,为与高层建筑1安全储备相关的多补桩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地层条件,实际施工需要多预留桩孔5共个;确定科学合理的压桩顺序,从沉降发展速率较大侧开始,结合信息化施工,逐步加固沉降较小侧或不沉降侧;
⑤ 增补筏板8计算:对桩-承台基础按高层建筑1筏形基础进行补筏板设计;增补桩位孔口处预留预留孔5,其下口比上口大50mm,由于增补筏板8上开孔较多,在增补筏板8中设置板带,筏板加强筋D双层通长配置,主要沿预留孔洞两侧布置,此处筏板配筋C不变;
(3)高层建筑1加固施工:
① 基础开挖:根据待施工静压桩4压桩顺序,开挖建筑物基础以上回填土及周边的土体,开挖深度达到增补筏板8的板底标高,开挖宽度为距增补筏板8边至少2m;必要时将一层墙体采用无损切割切除;开挖处理前先测量一次沉降倾斜,作为原始数据,在开挖过程中每天进行1~2次观测,通过测量各相邻原结构柱或墙6之间的相对高差,控制相邻原结构柱或墙6的沉降差不超过2‰;
② 原土体夯实:依据规范,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将原土体进行夯实;
③ 确定增补桩位:根据计算、采用桩筏基础设计方法,沉降较大一侧补桩数大于沉降较小一侧,均匀布桩、同时使得待施工静压桩4及原预制桩3重心与高层建筑1上部结构重心重合;
④ 筏板基础施工:在原高层建筑1的承台2和原基础梁7的顶面增设满足规范要求的筏板基础;
增补筏板8基础与原基础梁7、承台2和原结构柱或墙6通过植筋连接;植筋、筏板配筋C或筏板加强筋D过原结构柱或墙6时需避开主筋;所有新旧混凝土接茬处须凿毛;
⑤ 原结构柱或墙6脚加固:将一层原结构柱或墙6脚与增补筏板8接触面保护层全部凿毛,沿原结构柱或墙6脚梅花形的植筋F,Ω形筋穿原结构柱或墙6时采用焊接处理,双面焊≥5d,d为钢筋的直径;原结构柱或墙6脚外包尺寸为每边300mm,位于边角处原结构柱或墙6的外包高度为与室外散水地面N平,中间原结构柱或墙6的外包高度至室内地面M下20mm;考虑到节约工期时,混凝土可提高至C45以上;
⑥ 待施工静压桩4施工:清除预留孔5下障碍物,安装好压桩机具后,开始压桩—接茬,循环此步骤,直到达到压桩结束标准,再根据规范进行持荷;同一承台2附近跳压施工,根据信息化监测及时调整压桩顺序;
压桩结束标准以压桩力控制为主,桩长为辅;沉降较大一侧压桩至增补筏板8上表面以下不小于400mm处;沉降较小一侧压桩至增补筏板8下表面以下剩余一定距离时为止,该距离即为诱降施工时限位器控制筏板下沉量;
⑦ 压入桩质量检测:按照规范要求对已施工完毕的待施工静压桩4桩基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试桩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⑧ 加固区封桩:沉降较大一侧待施工静压桩4完成并达到规范规定持荷要求后,立即将预埋锚栓11交叉焊接[ 形封桩钢筋H,浇筑微膨胀细石混凝土J进行封桩;沉降较小一侧继续沉降;
(4)高层建筑1纠偏施工
① 限位器14加工:计算沉降较小一侧不同补桩位置处增补筏板8纠偏下沉时,待施工静压桩4需要承受的冲切力,选择合适的钢材,制作成可以阻止增补筏板8下沉且下沉量可控的限位器14;
限位器14满足阻止增补筏板8下沉时抗冲切要求,且在承受增补筏板8上覆荷载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② 限位器14安装:根据加固前后沉降、倾斜监测数据,计算沉降较小一侧不同补桩位置处增补筏板8需要纠偏的下沉量;
其中为诱降施工时限位器14控制筏板下沉量;为承受增补筏板8及其上荷载时,限位器14产生的弹性变形;为承受限位器14传递的荷载后,施工完成的待施工静压桩4产生的弹性变形;
限位器14安装在其上表面与压桩停止时增补筏板8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处;
③ 桩基诱降纠偏:在沉降较小一侧,选择合适的机具在承台下0.5~1m处的原预制桩3桩身上钻诱降孔15,诱导增补筏板8整体下沉,实现桩基诱降纠偏;诱降孔15直径不宜太大,沿桩周同一水平面均匀分布,方向与桩水平截面呈下倾3°~5°角为宜,不得打断原预制桩3主筋;同时,加强对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速率进行监测;
④ 诱降区封桩:同沉降较大一侧封桩;沉降较小一侧沉降、倾斜达到规范要求后,截去压入桩4多余部分,将压桩预埋锚栓11交叉焊接[ 形封桩钢筋H,浇筑微膨胀细石混凝土J进行封桩;
⑤ 原预制桩3钻诱降孔15诱降部位修复:选择合适的钢材制作成圆筒,将其锚固在原预制桩3塑性变形区域外侧,支模、浇筑高强度微膨胀细石混凝土J,使原预制桩3与施工完成的待施工静压桩4一起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完成纠偏加固。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可有效解决既有高层建(构)筑物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问题,综合分析勘察、设计、施工与监测资料确定纠偏加固措施,增补筏板、加固柱(墙)脚,压桩加固沉降较大侧、限制倾斜发展,沉降较小侧原桩钻孔诱降、新压入桩由限位器控制纠偏下沉量,原桩钻孔部位修复后可与新压入桩共同组成桩筏基础、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具有工期短、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容易控制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沉降监测点、倾斜监测点和压桩孔、预留孔平面布置图,图2为高层建筑预制桩基沉降倾斜现状图,图3为高层建筑物沉降效应图,图4为高层建筑物诱降纠偏示意图,图5为新增整体筏板配筋示意图,图6为柱(墙)脚加固、筏板基础详图,图7为高层建筑物锚杆静压桩加固示意图,图8为沉降较大区域加固封桩示意图,图9为限位器构造平面示意图,图10为限位器构造侧立面示意图,图11为沉降较小区诱降纠偏示意图,图12为高层建筑预制桩基诱降纠偏加固示意图,图中:1—高层建筑,2—承台,3—原预制桩,4—待施工静压桩,5—预留孔,6—原结构柱或墙,7—原基础梁,8—增补筏板,9—筏板垫层,10—原结构柱(墙)脚加固,11—预埋锚栓,12—反力架,13—千斤顶,14—限位器,15—诱降孔,16—钢筒,17—空心钢板,18—钢肋板,19—自锁装置。A—沉降监测点,B—倾斜监测点,C—筏板配筋,D—筏板加强筋,E—旋转轴,F—植筋,G—柱(墙)加固辅筋,H—封桩钢筋,J—微膨胀细石混凝土,M—室内地平面,N—室外散水地面。L1~L3为筏板外扩尺寸,L4~L7为不同钢筋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础纠偏加固方法,其步骤为:
1、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原因分析:
① 沉降倾斜监测:纠倾加固前,在每个原结构柱或墙6上均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A,标高H=1.5m左右,±0.00m为室内地平面M,并标记出水平线;在主控边柱或墙和角柱或墙上设置倾斜观测点B,标高H=高层建筑1高-(0.5~1)m。采用全站仪、高精度水准仪或钢尺、线锤对高层建筑1的沉降倾斜进行监测,对沉降倾斜量进行分析,找出旋转轴E,确定纠倾的可行性;
② 补充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和业主、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勘察,给出相关室内外试验参数,与制定设计方案阶段的详细勘察报告进行对比,排查各参数变化原因;
③ 桩基测试: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和业主、设计要求,由检测单位对原预制桩3承载力和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出具相关报告,作为加固纠偏桩基设计依据;
④ 沉降倾斜原因分析:根据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现状与发展趋势,复核勘察、设计、施工文件资料,找出发生沉降倾斜的主要和次要原因,为纠偏加固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高层建筑1纠偏加固方案制定:
① 确定加固纠偏路线:根据高层建筑1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设计及施工资料,经过认真仔细的研究分析,确定加固纠偏的基本路线,即采用新增补筏板8结合待施工静压桩4对沉降倾斜较大侧原基础进行加固,限制高层建筑1继续沉降倾斜;通过破原桩诱降和新补桩限位,辅以信息化施工,确保安全、有效的完成纠偏;
② 确定加固纠偏目标:根据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现状和发展速率资料,确定纠偏加固后地基变形允许值;
③ 原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根据高层建筑1现状总荷载标准值(包括建筑物自重在内的正常使用所有荷载)和原预制桩3总桩数,求得单桩平均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结合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监测结果、补勘结果和桩基检测结果,将原预制桩3承载力特征值折减使用,即原预制桩3折减承载力特征值;
④ 补桩个数确定:计算加固后建筑物正常使用总荷载标准值,包括、新增筏板8荷载、填土荷载,选定待施工静压桩4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求出补桩根数;
考虑加固后建筑物基础安全储备,实际加固设计补桩总数为,为与高层建筑1安全储备相关的多补桩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地层条件,实际施工需多设置预留孔5共个。增补预制桩根据现有资料,按工艺简便、造价低、速度快、效果好的原则进行选配,桩长不小于原桩;
根据高层建筑物1沉降倾斜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科学合理的压桩顺序;从沉降发展速率较大侧开始,结合信息化施工,逐步加固沉降较小侧或不沉降侧;
⑤ 增补筏板8计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对原筏板进行纠偏加固后正常使用状态的相关验算,验算不满足规范要求时,进行加厚;当采用桩-承台基础时,按高层建筑1筏形基础进行补筏板设计;
增补桩位孔口处预留预留孔5下口比上口大50mm,由于增补筏板8上开孔较多,在增补筏板8中设置板带,筏板加强筋D双层通长配置,主要沿预留孔洞两侧布置,此处筏板配筋C不变;
3、高层建筑1加固施工:
① 基础开挖:根据待施工静压桩4压桩顺序,开挖建筑物基础以上回填土及周边的土体,开挖深度达到增补筏板8的板底标高,开挖宽度为距增补筏板8边至少2m。一层墙体影响加固施工时,将墙体采用无损切割切除。开挖处理前先测量一次沉降倾斜,作为原始数据,在开挖过程中每天进行1~2次观测,通过测量各相邻原结构柱或墙6之间的相对高差,控制相邻原结构柱或墙6的沉降差不超过2‰;
② 原土体夯实: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将原土体进行夯实,必要时因土质而异可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③ 确定增补桩位:根据计算,采用桩筏基础设计方法,沉降较大一侧补桩数大于沉降较小一侧,均匀布桩、同时使得待施工静压桩4及原预制桩3重心与高层建筑1上部结构重心重合;
④ 筏板基础施工:对于以桩-承台为基础的高层建筑1,为使上部建筑在桩基诱降时沉降均匀,达到纠偏效果,需在该高层建筑1的承台2和原基础梁7顶面增设满足规范要求的筏板基础。增补筏板8的筏板配筋C双层双向布置,筏板垫层9采用厚度不小于80mm、强度等级为C15的混凝土,增补筏板8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原基础梁7,考虑到节约工期时,可提高至C45以上。增补筏板8基础与原基础梁7、承台3和原结构柱或墙6通过植筋F连接;植筋F、筏板配筋C或筏板加强筋D穿过原结构柱或墙6时需避开主筋;
根据压桩机具的要求,在每个压桩孔周围预埋4个带普通粗牙螺纹的预埋锚栓11,深度≥300mm,预埋锚栓11与压桩孔、筏板外扩距离(L1~L3)≥200mm。所有新旧混凝土接茬处须凿毛;
对于原筏板厚度或配筋不足时,需根据沉降倾斜数据、补勘资料按规范进行重新设计;增补桩位孔口处断开,其余同上;
⑤ 原结构柱或墙6脚加固10:将一层原结构柱或墙6脚与增补筏板8接触面保护层全部凿毛,沿原结构柱或墙6脚布置梅花形的植筋F,Ω形筋穿原结构柱或墙6时采用焊接处理,双面焊≥5d,d为钢筋的直径。柱(墙)6脚外包尺寸为每边300mm,边角处原结构柱或墙6外包高度为与室外散水地面N平齐,中间原结构柱或墙6外包高度至室内地平面M下20mm。考虑到节约工期时,混凝土可提高至C45以上;
⑥ 待施工静压桩4施工:清除预留孔5下障碍物,安装好压桩机具后,开始压桩—接茬,循环此步骤,直到达到压桩结束标准,再进行持荷;同一承台2附近跳压施工,同时根据信息化监测及时调整压桩顺序;
压桩结束标准以压桩力控制为主,桩长为辅。沉降较大一侧压桩至增补筏板8上表面以下不小于400mm处;沉降较小一侧压桩至增补筏板8下表面以下剩余一定距离时为止,该距离即为诱降施工时限位器控制下沉量;
压桩的反力架12安装必须保持竖直,其倾斜度不得大于1%桩段长,桩位的平面偏差不超过±20mm。锚固螺栓11应均衡紧固,待施工预制桩4就位后保持竖直,可采用临时支座进行固定,使千斤顶13、待施工预制桩4和压桩孔轴线重合。每段桩长应根据现场施工机具和场地空间条件来决定,每段桩长≥2m。接桩可采用现场焊接或硫磺胶泥接桩;采用后者时,因硫磺胶泥凝结时间很短,接桩前应进行试接桩,浇注硫磺胶泥时,应特别注意硫磺胶泥飞溅伤人;
⑦ 压入桩质量检测: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要求对施工完毕的待施工静压桩4桩基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试桩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⑧ 加固区封桩:根据沉降、倾斜速率,沉降较大一侧压桩完成并达到规范规定持荷要求后,立即将压桩预埋锚栓11交叉焊接 [ 形封桩钢筋H,浇筑微膨胀细石混凝土J进行封桩。沉降较小一侧继续沉降;
4、高层建筑1纠偏施工:
① 限位器14加工:根据前面求得的柱底反力、弯矩,计算沉降较小一侧不同补桩位置处增补筏板8纠偏下沉时,待施工静压桩4需要承受的冲切力,选择合适的钢材,制作成可以阻止增补筏板8下沉且下沉量可控的限位器14。限位器14满足阻止增补筏板8下沉时抗冲切要求,且在承受增补筏板8上覆荷载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② 限位器14安装:根据加固前后沉降、倾斜监测数据等,计算沉降较小一侧不同补桩位置处增补筏板8需要纠偏的下沉量;
其中为压桩停止时,增补筏板8下表面至限位器14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即诱降施工时限位器14控制下沉量;为承受增补筏板8及其上荷载时,限位器14产生的弹性变形;为承受限位器14传递的荷载后,施工完成的待施工静压桩4产生的弹性变形。限位器14安装在其上表面与压桩停止时增补筏板8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处;
③ 桩基诱降纠偏:在沉降较小一侧,选择合适的机具在承台下0.5~1m左右的原预制桩3桩身上钻诱降孔15,诱导增补筏板8整体下沉,实现纠偏,定义为桩基诱降纠偏。诱降孔15直径不宜太大,沿桩周同一水平面均匀分布,方向与桩水平截面呈下倾3°~5°角为宜,不得打断原预制桩3主筋;
同时,加强对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速率进行监测,确保整个诱降纠偏过程安全可控;
④ 诱降区封桩:同沉降较大一侧封桩。根据纠偏后沉降、倾斜监测情况,沉降、倾斜达到规范要求后,截去施工完成的待施工静压桩4多余的部分,将压桩预埋锚栓11交叉焊接“[”形封桩钢筋H,浇筑微膨胀细石混凝土J进行封桩;
⑤ 原预制桩3钻诱降孔15诱降部位修复:根据原预制桩3截面形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钢材制作成方形或圆形,将其锚固在原预制桩3塑性变形区域外侧,支模、浇筑高强度微膨胀细石混凝土,使原预制桩3与施工完成的待施工静压桩4一起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完成纠偏加固。
根据以上所述的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对于既有原预制桩3-承台2或原预制桩3-筏板为基础的高层建筑1或构筑物,其桩型均为预制桩,包括所有的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钢桩。
根据以上所述的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将原基础变更为桩-筏基础,在新压入的待施工静压桩4上安装限位器14,在原预制桩3的桩身上采取钻诱降孔15的所有诱降纠偏。
下面用一实施例进一步展开本发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某11层住宅楼1,建筑高度33.50m,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类型为桩-承台,其中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桩原设计为PHC-400-A-95-26型,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800kN,承载力特征值为1400kN;共有110根,长度24~26m,持力层为卵砾石层。高层建筑1结构施工完成后,沉降观测结果显示北侧局部沉降较大,见图1~图3。
1、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原因分析:
① 沉降倾斜监测:纠倾加固前,在每个原结构柱或墙6上均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A,标高H=1.5m左右,±0.00m为室内地平面M,并标记出水平线;在主控边角处原结构柱或墙6上设置倾斜观测点B,标高H=高层建筑1高度-(0.5~1)m,见图1。采用全站仪、高精度水准仪与钢尺、线锤对高层建筑1的沉降倾斜进行监测,发现其持续沉降一直不能稳定,以旋转轴E为界整体向北倾斜,最大倾斜率达3.91‰,见图2和图3。
② 补充勘察:勘察沿高层建筑1边线约3m处布孔,共布置并完成勘探点6个,具体勘探孔位由甲方和设计指定。钻孔孔深40.5~52.7m,总进尺281.3m,勘探深度范围内所分布的地层除表层分布有杂填土和淤泥外,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粉土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含粉质粘土圆砾夹卵石(Q3 al+pl)层,下伏基岩为白垩-下第三系泥质粉砂岩,具体试验参数见勘察报告。勘探发现沉降较大一侧砾卵石层埋深不均匀,局部夹粉质粘土层。
③ 桩基测试: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和业主、设计要求,由检测单位对原预制桩3承载力和完整性进行检测,发现旋转轴E北侧部分原预制桩3不合格。
④ 沉降倾斜原因分析:监测分析高层建筑1持续沉降一直不能稳定,以旋转轴E为界整体向北倾斜,最大倾斜率达3.91‰;补勘发现沉降较大一侧砾卵石层埋深不均匀,局部夹粉质粘土层,原预制桩3侧摩阻力降低;旋转轴E北侧部分原预制桩3不合格。因此,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的主要原因是旋转轴E北侧部分原预制桩3未进入稳定持力层,或桩底含夹层的持力层变形,发生弯曲变形;次要因素是地下水补给丰富,侧摩阻力降低。
2、高层建筑1纠偏加固方案制定:
① 确定加固纠偏路线:根据高层建筑1的实际情况,结合设计及施工资料,若采用顶升法将面临高层建筑1自重大,已施工完成的原预制桩3和承台2作为顶升系统反力支点时,会加速下沉导致二次沉降危害等难题;技术难度大,纠倾费用高,对建筑的影响大。现有迫降法虽然风险较小,适合软土地基建筑物的纠偏,但是当高层建筑1自重大且采用桩-承台作基础时,纠偏难度很大,如桩端高压射水法迫降将导致原预制桩3端部或地基土承载力降低,使高层建筑1结构加剧沉降,纠偏速度慢、对原预制桩3影响大;采用截桩法迫降时,增补筏板8沉降量不易控制,高层建筑1易出现再次不均匀沉降或反向倾斜。因此,需要采用一种施工方便、沉降容易控制、工期短、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的加固纠偏方法。
根据高层建筑1的相关资料,将桩-承台基础改为桩-承台-筏板基础,同时对柱(墙)进行柱(墙)脚加固施工;采用合适的压桩机具施工待施工静压桩4,然后立即封桩,对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较大侧进行补强加固,限制其继续沉降倾斜;通过在待施工静压桩4上安装限位器14,在原预制桩3上钻诱降孔15,辅以信息化监测,即可安全、有效的完成高层建筑1纠偏加固。见图4示意。
② 确定加固纠偏目标:根据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现状和发展速率等资料,确定纠偏加固后地基变形允许值<3‰。
③ 原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根据高层建筑1现状总荷载标准值=87854kN(包括建筑物自重在内的正常使用所有荷载)和原预制桩3总数为=110根,求得单桩平均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目前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监测结果、补勘结果和桩基检测结果,将原桩3承载力特征值折减使用,即原预制桩3现状承载力特征值。
④ 补桩个数确定:计算加固后高层建筑1正常使用总荷载标准值=136434kN(包括、新增筏板荷载、填土荷载等),选定待施工静压桩4单桩承载力特征值=600kN(按工艺简便、造价低、速度快、效果好的原则,选用PHC-A300-70-C80型),求得待施工静压桩4根数为=128根。
考虑加固后高层建筑1的安全储备,实际加固设计补桩总数为根,为与高层建筑1安全储备相关的多补桩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地层条件,实际施工需多设置预留孔5共个,见图1。
⑤ 增补筏板8计算:在桩-承台基础上新增补筏板8,对增补筏板8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进行设计:本例中增补筏板8的筏板厚度L7为700mm,砼强度等级C35,配置筏板钢筋C间距L4,本例中为双层双向Φ18三级钢@150mm配筋;待施工静压桩4孔位和需预留孔5上口350mm、下口400mm,导致增补筏板8上开孔较多,因此,需在增补筏板8中设置板带,配置筏板加强钢筋D间距L5加强,本例中配置双层通长2根Φ25三级钢筋@150mm,主要沿待施工静压桩4和预留孔5两侧布置,此处筏板配筋C间距L4不变。见图5。最后,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验算增补筏板8满足原结构柱或墙6冲切要求。
3、高层建筑1加固施工:
① 基础开挖:根据确定的加固顺序,开挖高层建筑1基础以上回填土及周边的土体,本例中增补筏板8外扩尺寸为:北侧筏板外扩L1为900mm,东西侧筏板外扩L2为110mm,南侧筏板外扩L3为1250mm,开挖深度达到增补筏板8的底标高,即筏板厚度L7+筏板垫层9的总厚度,开挖宽度为距筏板边至少2m。一层墙体影响加固施工时,将高层建筑1的一层墙体采用无损切割切除。开挖处理前先测量一次沉降倾斜,作为原始数据,在开挖过程中每天进行1~2次观测,测量各相邻原结构柱或墙6之间的相对高差,通过控制相邻原结构柱或墙6的沉降差不超过2‰保证信息化施工。
② 原土体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参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桩间可用2:8灰土体进行换填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③ 确定增补桩位:根据计算,采用桩-承台-筏板联合基础设计方法,沉降较大一侧补桩数大于沉降较小一侧,均匀布桩、同时使得待施工静压桩4及原预制桩3重心与高层建筑1上部结构重心重合。见图1。
④ 筏板基础施工:对于桩-承台为基础的高层建筑1,为使其在纠偏时沉降均匀,快速达到纠偏效果,需在高层建筑1的承台2和原基础梁7顶面增设满足规范要求的增补筏板8。增补筏板8按计算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考虑到节约工期时,可提高至C45以上);筏板垫层9采用厚度为80mm、强度等级为C15的混凝土。增加增补筏板8与承台2、原预制桩3、原结构柱或墙6、原基础梁7通过植筋J连接;筏板或柱(墙)加固的植筋F间距L5,本例中采用Φ18三级钢@300×300mm梅花形布置、增补筏板8钢筋穿过原结构柱或墙6时需避开主筋,见图6。
根据反力架12和千斤顶13的规格要求,在每个待施工静压桩4和预留孔5周围预埋4个带普通粗牙螺纹的预埋锚栓11,本例中预埋锚栓11直径选M50,钢材型号为Q345B,深度≥300mm,预埋锚栓11与孔边缘的距离≥200mm。所有新旧混凝土接茬处须凿毛,见图6。
⑤ 原结构柱或墙6脚加固:将高层建筑1的一层原结构柱或墙6与增补筏板8接触面保护层全部凿毛,沿原结构柱或墙6脚布置植筋F间距L5和柱(墙)加固辅筋G间距L6,本例中主筋F间距L5采用Φ18三级钢@300×300mm梅花形布置,柱(墙)加固辅筋G间距L6为Φ10二级钢@150mm布置),Ω形筋穿原结构柱或墙6时采用焊接处理,双面焊≥5d,d为钢筋的直径。原结构柱或墙6脚外包尺寸为每边300mm,边角处原结构柱或墙6外包高度与室外散水地面N平齐,中间原结构柱或墙6外包高度至室内地平面M下20mm,见图6。考虑到节约工期时,混凝土可提高至C45以上。
⑥ 待施工静压桩4施工:清除压桩孔和预留孔5中障碍物,安装好反力架12和千斤顶13后,开始压桩—接茬,循环此步骤,直到达到压桩结束标准,再进行持荷;同一个承台2附近跳压施工,同时根据信息化监测及时调整压桩顺序,见图7。
压桩结束标准以压桩力控制为主,桩长为辅。沉降较大一侧压桩至增补筏板8上表面以下不小于400mm处;沉降较小一侧压桩至增补筏板8下表面以下至限位器14上表面距离为S1,即诱降施工时限位器14控制下沉量,见图4。
反力架12和千斤顶13安装必须保持竖直,其倾斜度不得大于1%的标准段长,待施工静压桩4的平面偏差不超过±20mm。锚固螺栓应均衡紧固,待施工静压桩4就位后保持竖直(可采用临时支座进行固定),使千斤顶13、待施工静压桩4和压桩孔轴线重合。每段待施工静压桩4长应根据现场反力架12、千斤顶13和场地空间条件来决定,原则上每段待施工静压桩4长≥2m。接桩可采用现场焊接或硫磺胶泥拼接;采用后者时,因硫磺胶泥凝结时间很短,接桩前应进行试接,浇注硫磺胶泥时,应特别注意硫磺胶泥飞溅伤人。
⑦ 压入桩质量检测: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要求对施工完毕的待施工静压桩4承载力和完整性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⑧ 加固区封桩:根据沉降、倾斜监测速率,沉降较大一侧待施工静压桩4完成并达到规范规定持荷要求后,立即将压桩锚栓11交叉焊接 [ 形封桩钢筋H,本例中选2根Φ18三级钢筋交叉焊接,浇筑高强度微膨胀细石混凝土J进行封桩,见图8。沉降较小一侧继续沉降。
4、高层建筑纠偏施工:
① 限位器14加工:根据前面求得的原结构柱或墙6底反力、弯矩,计算沉降较小一侧不同待施工静压桩4位置处增补筏板8纠偏下沉时,待施工静压桩4需要承受的冲切力,选择合适的钢材,制作成可以阻止增补筏板8下沉且下沉量可控的限位器14。限位器14满足阻止增补筏板8下沉时抗冲切要求,且在承受增补筏板8上覆荷载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② 限位器14安装:根据加固前后沉降、倾斜监测数据,计算沉降较小一侧不同补桩位置处增补筏板8需要纠偏的下沉量;其中为诱降施工时限位器14控制下沉量;为承受增补筏板8及高层建筑1荷载时,限位器14产生的弹性变形;为待施工静压桩4承受限位器14传递的荷载后所产生的弹性变形。限位器14由钢筒16、空心钢板17、肋板18加工而成,见图9和图10,分为两半。限位器14安装在其上表面与增补筏板8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处;安装时,先采用硫磺胶泥粘贴到预定位置处,现场焊接牢固,再在钢筒16下部安装2~3个自锁装置19,自锁装置19越受荷锁得越紧。
③ 桩基诱降纠偏:在沉降较小一侧,选择合适的电锤(螺旋钻头直径16~22mm,长度350或500mm)在承台2下0.5~1m左右的原预制桩3身上钻诱降孔15,诱导增补筏板8整体下沉,实现纠偏,定义为桩基诱降纠偏,见图4。诱降孔15沿桩周同一水平面均匀分布,方向与待施工静压桩4水平截面呈下倾3°~5°角为宜,不得打断原预制桩3主筋。
同时,加强对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速率监测,确保整个诱降纠偏过程安全可控。
④ 诱降区封桩:同沉降较大一侧封桩。根据纠偏后沉降、倾斜监测情况,待沉降、倾斜达到规范要求后,截去已施工完毕的待施工静压桩4多余部分,立即将压桩锚栓11交叉焊接“[”形封桩钢筋H,本例中选2根Φ18三级钢筋交叉焊接,浇筑高强度微膨胀细石混凝土J进行封桩,见图11。
⑤ 原预制桩3钻诱降孔15诱降部位修复:选择合适的钢材制作成圆筒,将其锚固在原预制桩3钻诱降孔15产生塑性变形区域外侧,支模、浇筑微膨胀细石混凝土J,使原预制桩3与施工完成的待施工静压桩4一起进入正常工作状态,高层建筑1纠偏加固完成,见图11和图12。

Claims (3)

1.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1)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原因分析:
① 沉降倾斜监测:纠倾加固前,在每个原结构柱或墙(6)上均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A),并标记出水平线;在主控边柱或墙和角柱或墙上设置倾斜观测点(B),对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进行监测,确定旋转轴(E);
② 补充勘察:进行补充勘察,得出相关室内外试验参数,与制定设计方案阶段的详细勘察报告进行对比,排查各参数变化原因;
③ 桩基测试:对原预制桩(3)的承载力和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出具相关报告,作为加固纠偏桩基设计依据;
④ 沉降倾斜原因分析:根据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现状与发展趋势,复核勘察、设计、施工资料,确定发生沉降倾斜的原因;
(2)高层建筑(1)纠偏加固方案制定:
① 确定加固纠偏路线:根据高层建筑(1)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资料,采用新增补筏板(8)基础结合待施工静压桩(4)对沉降倾斜较大侧原基础进行加固,限制高层建筑(1)继续沉降倾斜;通过破原桩诱降和新补桩限位,辅以信息化施工,完成纠偏;
② 确定加固纠偏目标:根据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现状和发展速率,确定纠偏加固后地基变形允许值;
③ 原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根据高层建筑(1)现状总荷载标准值和原预制桩(3)总桩数,包括建筑物自重在内的正常使用所有荷载,求得单桩平均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结合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监测结果、补勘结果和桩基检测结果,将原预制桩(3)承载力特征值折减使用,即原预制桩(3)折减承载力特征值;
④ 补桩个数的确定:计算加固后建筑物正常使用总荷载标准值,包括、增补筏板(8)荷载、填土荷载,选定待施工静压桩(4)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求出补桩根数;考虑加固后建筑物基础安全储备,实际加固设计补桩总数为,为与高层建筑(1)安全储备相关的多补桩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地层条件,实际施工需要多设置预留孔(5)共个;确定科学合理的压桩顺序,从沉降发展速率较大侧开始,结合信息化施工,逐步加固沉降较小侧或不沉降侧;
⑤ 增补筏板(8)计算:对桩-承台基础按高层建筑(1)筏形基础进行补筏板设计;增补桩位孔口处预留预留孔(5),其下口比上口大50mm,由于增补筏板(8)上开孔较多,在增补筏板(8)中设置板带,筏板加强筋(D)双层通长配置,主要沿预留孔洞两侧布置,此处筏板配筋(C)不变;
(3)高层建筑(1)加固施工:
① 基础开挖:根据待施工静压桩(4)压桩顺序,开挖建筑物基础以上回填土及周边的土体,开挖深度达到增补筏板(8)的板底标高,开挖宽度为距增补筏板(8)边至少2m;一层墙体影响加固施工时,将墙体采用无损切割切除;开挖处理前先测量一次沉降倾斜,作为原始数据,在开挖过程中每天进行1~2次观测,通过测量各相邻原结构柱或墙(6)之间的相对高差,控制相邻原结构柱或墙(6)的沉降差不超过2‰;
② 原土体夯实:依据规范,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将原土体进行夯实;
③ 确定增补桩位:根据计算、采用桩筏基础设计方法,沉降较大一侧补桩数大于沉降较小一侧,均匀布桩、同时使得待施工静压桩(4)及原预制桩(3)重心与高层建筑(1)上部结构重心重合;
④ 筏板基础施工:在原高层建筑(1)的承台(2)和原基础梁(7)的顶面增设满足规范要求的筏板基础;
增补筏板(8)基础与原基础梁(7)、承台(2)和原结构柱或墙(6)通过植筋连接;植筋、筏板配筋(C)或筏板加强筋(D)过原结构柱或墙(6)时需避开主筋;所有新旧混凝土接茬处须凿毛;
⑤ 原结构柱或墙(6)脚加固:将一层原结构柱或墙(6)脚与增补筏板(8)接触面保护层全部凿毛,沿原结构柱或墙(6)脚梅花形的植筋(F),Ω形筋穿原结构柱或墙(6)时采用焊接处理,双面焊≥5d,d为钢筋的直径;原结构柱或墙(6)脚外包尺寸为每边300mm,位于边角处原结构柱或墙(6)的外包高度为与室外散水地面(N)平,中间原结构柱或墙(6)的外包高度至室内地面(M)下20mm;考虑到节约工期时,混凝土可提高至C45以上;
⑥ 待施工静压桩(4)施工:清除预留孔(5)下障碍物,安装好压桩机具后,开始压桩—接茬,循环此步骤,直到达到压桩结束标准,再根据规范进行持荷;同一承台(2)附近跳压施工,根据信息化监测及时调整压桩顺序;
压桩结束标准以压桩力控制为主,桩长为辅;沉降较大一侧压桩至增补筏板(8)上表面以下不小于400mm处;沉降较小一侧压桩至增补筏板(8)下表面以下剩余一定距离时为止,该距离即为诱降施工时限位器控制筏板下沉量;
⑦ 压入桩质量检测:按照规范要求对已施工完毕的待施工静压桩(4)桩基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试桩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⑧ 加固区封桩:沉降较大一侧待施工静压桩(4)完成并达到规范规定持荷要求后,立即将预埋锚栓(11)交叉焊接[ 形封桩钢筋(H),浇筑微膨胀细石混凝土(J)进行封桩;沉降较小一侧继续沉降;
(4)高层建筑(1)纠偏施工
① 限位器(14)加工:计算沉降较小一侧不同补桩位置处增补筏板(8)纠偏下沉时,待施工静压桩(4)需要承受的冲切力,选择合适的钢材,制作成可以阻止增补筏板(8)下沉且下沉量可控的限位器(14);
限位器(14)满足阻止增补筏板(8)下沉时抗冲切要求,且在承受增补筏板(8)上覆荷载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② 限位器(14)安装:根据加固前后沉降、倾斜监测数据,计算沉降较小一侧不同补桩位置处增补筏板(8)需要纠偏的下沉量;其中为诱降施工时限位器(14)控制筏板下沉量;为承受增补筏板(8)及其上荷载时,限位器(14)产生的弹性变形;为承受限位器(14)传递的荷载后,施工完成的待施工静压桩(4)产生的弹性变形;
限位器(14)安装在其上表面与压桩停止时增补筏板(8)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处;
③ 桩基诱降纠偏:在沉降较小一侧,选择合适的机具在承台下0.5~1m处的原预制桩(3)桩身上钻诱降孔(15),诱导增补筏板(8)整体下沉,实现桩基诱降纠偏;诱降孔(15)直径不宜太大,沿桩周同一水平面均匀分布,方向与桩水平截面呈下倾3°~5°角为宜,不得打断原预制桩(3)主筋;同时,加强对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速率进行监测;
④ 诱降区封桩:同沉降较大一侧封桩;沉降较小一侧沉降、倾斜达到规范要求后,截去压入桩4多余部分,将压桩预埋锚栓(11)交叉焊接[ 形封桩钢筋(H),浇筑微膨胀细石混凝土(J)进行封桩;
⑤ 原预制桩(3)钻诱降孔(15)诱降部位修复:选择合适的钢材制作成圆筒,将其锚固在原预制桩(3)塑性变形区域外侧,支模、浇筑高强度微膨胀细石混凝土(J),使原预制桩(3)与施工完成的待施工静压桩(4)一起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完成纠偏加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既有原预制桩(3)-承台(2)或原预制桩(3)-筏板为基础的高层建筑(1)或构筑物,其桩型均为预制桩,包括所有的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钢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基础变更为桩-筏基础,在新压入的待施工静压桩(4)上安装限位器(14),在原预制桩(3)的桩身上采取钻诱降孔(15)的所有诱降纠偏。
CN201510425543.2A 2015-07-18 2015-07-18 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756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5543.2A CN104975622B (zh) 2015-07-18 2015-07-18 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5543.2A CN104975622B (zh) 2015-07-18 2015-07-18 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5622A CN104975622A (zh) 2015-10-14
CN104975622B true CN104975622B (zh) 2017-01-11

Family

ID=54272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2554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75622B (zh) 2015-07-18 2015-07-18 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756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6788A (zh) * 2016-02-29 2017-02-22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高层建筑摩擦桩基础加固纠倾方法
CN106193140A (zh) * 2016-08-23 2016-12-07 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物纠偏加固方法
CN106337432A (zh) * 2016-08-30 2017-01-18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后植钢管混凝土劲型桩补强止沉基础加固方法
CN107044142B (zh) * 2017-04-20 2023-07-21 南京工业大学 用于减小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可调节式加固纠偏方法和结构
CN107090860B (zh) * 2017-05-09 2023-07-28 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浅基础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00191A (zh) * 2017-05-18 2017-08-29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基础的增补方法和设备基础
CN108193723A (zh) * 2017-12-29 2018-06-22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建筑物应力解除法纠倾的沉降控制方法
CN108978742A (zh) * 2018-09-30 2018-12-11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截桩迫降纠倾结构、方法
CN109356210B (zh) * 2018-11-21 2024-05-07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桩基建筑物纠倾截桩托换限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30423B (zh) * 2019-05-10 2021-09-17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既有超高层建筑纠倾设计方法
CN110735453B (zh) * 2019-10-24 2021-07-09 王远顺 一种浅基础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CN111625886B (zh) * 2020-05-14 2023-02-14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高层建筑纠倾过程中截桩数量和迫降量的预估方法
CN112554250A (zh) * 2020-12-28 2021-03-26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桩基建筑物微型复合钢管桩托换纠倾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737625A (zh) * 2022-04-22 2022-07-12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箱体结构纠正方法
CN114991230A (zh) * 2022-06-07 2022-09-02 徐州中矿岩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采空区建构筑物沉降自动纠偏结构、纠偏方法及施工工法
CN114809713A (zh) * 2022-06-07 2022-07-29 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物倾斜纠偏加固的实时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262610A (zh) * 2022-06-16 2022-11-01 杭州圣基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深基坑周边建筑物群桩智能化持荷控沉系统及方法
CN115434310B (zh) * 2022-09-22 2023-11-28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Phc斜管桩断后补张拉连接装置和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51618A (ja) * 1987-12-08 1989-06-14 Sekisui House Ltd 建築物の抜け上り補正用治具
CN1121975A (zh) * 1995-05-17 1996-05-08 广州市鲁班建筑防水补强专业公司 房屋倾斜纠偏加固法
CN2632157Y (zh) * 2003-06-30 2004-08-11 唐业清 调控桩头荷载纠倾装置
CN201411704Y (zh) * 2009-05-06 2010-02-24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钢筋混凝土基础或桩承台
CN202039394U (zh) * 2011-04-18 2011-11-16 张继红 一种桩基础高压喷水扰动纠偏施工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51618A (ja) * 1987-12-08 1989-06-14 Sekisui House Ltd 建築物の抜け上り補正用治具
CN1121975A (zh) * 1995-05-17 1996-05-08 广州市鲁班建筑防水补强专业公司 房屋倾斜纠偏加固法
CN2632157Y (zh) * 2003-06-30 2004-08-11 唐业清 调控桩头荷载纠倾装置
CN201411704Y (zh) * 2009-05-06 2010-02-24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钢筋混凝土基础或桩承台
CN202039394U (zh) * 2011-04-18 2011-11-16 张继红 一种桩基础高压喷水扰动纠偏施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5622A (zh) 2015-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5622B (zh) 一种高层建筑预制桩桩基纠偏加固方法
CN107524138B (zh) 一种超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06436788A (zh) 一种高层建筑摩擦桩基础加固纠倾方法
CN206052741U (zh) 一种用于支护承台基坑的钢板桩围堰
CN106930319A (zh) 一种高边坡框架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87947A (zh) 一种桩基倾斜的纠偏方法及其纠偏装置
CN106088127A (zh) 沉井施工方法
CN107447778A (zh) 一种在役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加高加固结构及方法
CN103321260A (zh) 间隔钻孔截桩纠倾方法
CN107489164A (zh) 一种在役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加高加固结构及方法
CN110644509A (zh) 一种竖向锚拉衡重式桩板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5953078A (zh) 高压燃气管道的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CN110042843A (zh) 一种复杂条件下的大型深基坑施工方法
CN114134928B (zh) 一种钢管柱塔吊基础施工方法
CN110016919A (zh)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微创基坑结构与施工方法
CN110735436A (zh) 一种路堑岩质边坡加固结构
Gil-Martín et al. Developments in excavation bracing systems
CN207331739U (zh) 一种在役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加高加固结构
CN104264684B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预制异形空腹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10241863B (zh) 软土基坑开挖过程管廊变形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82014A (zh) 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方法
CN206736957U (zh) 一种高边坡框架式挡土墙
Morgan The influence of variation in effective stress on the serviceability of soil nailed slopes
CN109680695A (zh) 无水厚砂卵砾石地层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施工工艺
Xiao et al. Building Rectification by Underexcavation and Practical Desig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