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8869B - 多彩纱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多彩纱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98869B
CN108998869B CN201811086236.6A CN201811086236A CN108998869B CN 108998869 B CN108998869 B CN 108998869B CN 201811086236 A CN201811086236 A CN 201811086236A CN 108998869 B CN108998869 B CN 108998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ving
roller
inner cylinder
fibers
dra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62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98869A (zh
Inventor
刘新金
苏旭中
谢春萍
宋娟
徐伯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CHENG TIANSHU TEXTIL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Yicheng Tianshu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cheng Tianshu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cheng Tianshu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862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98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98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8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98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8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4Yarns or threads having slubs, knops, spirals, loops, tufts, or other irregular or decorative effects, i.e. effect yarns
    • D02G3/346Yarns or threads having slubs, knops, spirals, loops, tufts, or other irregular or decorative effects, i.e. effect yarns with coloured effects, i.e. by differential dyeing proces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4Guides for slivers, rovings, or yarns; Smoothing d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28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for yar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30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yarns or the like as incidental measures during 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306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yarns or the like as incidental measures during spinning or twisting by applying fluids, e.g. steam or oiling liqui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6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one or more endless apr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彩纱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所述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由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组成的后罗拉牵伸对、由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组成的中罗拉牵伸对、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组成的前罗拉牵伸对。本发明所述装置和工艺将传统工艺中的粗纱染色、混色两道工序同时在细纱工序完成,从而大大提高多彩纱的生产效率;本发明所述工艺借助牵伸过程中纤维的转移实现了粗纱内染色纤维和未染色纤维的三次随机转移交换,从而实现了多彩纱表面颜色的均匀性,提高产品附加值。

Description

多彩纱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先染色后纺纱的新工艺,具体为多彩纱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消费者对服装的功能性和服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服装的抗菌、保健、手感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功能性纤维及纺织品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因此,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纤维材料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功能性纤维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齐全。然而,现有各种功能性纤维的性能往往较为单一,例如竹炭纤维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但其手感性、亲肤性、抱合力和可纺性较差,因此,具有综合性能的功能性纺织品需要多种纤维进行混纺,如何选用不同品种、不同比例的纤维进行充分的均匀混合,以及采用何种纺纱工艺才能纺制出各项性能较佳的功能性高品质纱线,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色纺纱是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然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色纺纱能实现白坯染色所不能达到的朦胧的立体效果和质感。色纺纱使用起来无污染,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色差。因此,颜色柔和时尚、能够应对小批量多品种灵活生产的色纺纱,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高档服饰产品中。色纺由于采用“先染色、后纺纱”的新工艺,缩短了后道加工企业的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相对于采用“先纺纱后染色”的传统工艺,色纺纱产品性能优于其它纺织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获得一种能够将粗纱染色、混色两道工序均在细纱工序中完成的装置及工艺,提高多彩纱的生产效率,本发明提供了多彩纱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技术方案:多彩纱生产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由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组成的后罗拉牵伸对、由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组成的中罗拉牵伸对、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组成的前罗拉牵伸对;后罗拉牵伸对后部设有粗纱喂入喇叭口,包括左喇叭口、中喇叭口、右喇叭口,三者顺次固定连接,第一粗纱、第二粗纱、第三粗纱分别从左喇叭口、中喇叭口、右喇叭喂入;粗纱喂入喇叭口和后罗拉牵伸对之间设有染色固色系统,包括粗纱表面纤维染色系统和粗纱表面纤维固色系统,粗纱表面纤维染色系统位于粗纱表面纤维固色系统的正后方,粗纱表面纤维染色系统包括左染色系统、中染色系统、右染色系统,三者结构相同且呈水平排列,粗纱表面纤维固色系统包括左固色系统、中固色系统、右固色系统;左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的上端圆面与左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的下端圆面之间通过第一齿轮组连接、中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的上端圆面与中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的下端圆面之间通过第二齿轮组连接、右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的上端圆面与右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的下端圆面之间通过第三齿轮组连接。
优选的,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从后往前与水平横线呈45度倾斜的直线排列,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内均设有罗拉轴,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铁质或钢质结构,罗拉轴外设有罗拉套,罗拉套与罗拉轴材质相同,每个锭位的罗拉套独立;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结构相同,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内均设有胶辊轴,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铁质或钢质结构,每个锭位的上胶辊的胶辊轴与其左侧相邻锭位的上胶辊的胶辊轴连接,胶辊轴上通过轴承连接有胶辊套,每个锭位的胶辊套独立,且胶辊套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左喇叭口、中喇叭口、右喇叭口结构相同且水平设置,三者均包括上端圆面、下端圆面,其中下端圆面的直径小于上端圆面的直径,上端圆面和下端圆面之间为喇叭体,喇叭体为内凹的弧形结构,喇叭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横截面的直径自上端圆面向下端圆面逐渐减小。
优选的,左染色系统、中染色系统、右染色系统均包括第一外圆筒,第一外圆筒上开有连接孔,连接孔通过接头管与墨盒的管路相连,其中,左染色系统与红色墨水的墨盒相连,中染色系统与黄色墨水的墨盒相连,右染色系统与蓝色墨水的墨盒相连;第一外圆筒内设有第一内圆筒,二者通过封闭的轴承结构连接,第一内圆筒的上端圆面伸出第一外圆筒的上端圆面;左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的上端圆面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中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的上端圆面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右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的上端圆面通过第三电机带动转动。
优选的,左固色系统、中固色系统、右固色系统结构相同且呈水平排列,三者均包括第二外圆筒,第二外圆筒内设有第二内圆筒,第二内圆筒与第二外圆筒通过轴承结构连接,第二内圆筒的上端圆面伸出第二外圆筒的上端圆面。
多彩纱生产工艺,细纱工序中采用三根相同的白色粗纱喂入,喂入后的三根白色粗纱分别经表面染色系统和表面固色系统实现粗纱表面纤维的红色、黄色、蓝色的染色和固色的过程,而后表面染色的粗纱经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实现粗纱的解捻和变细过程,从而使得粗纱表面染色的纤维和内部未染色的纤维第一次转移交换;经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实现粗纱变细和退捻过程,从而使得粗纱染色纤维和未染色纤维的第二次转移交换;三根粗纱牵伸后的极弱捻或无捻须条在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细纱机加捻捻度的作用下首先各自独立的进行第一次加捻得到各自的具有一定捻度的纤维束,从而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使得须条内纤维发生内外的转移,从而使得须条内染色的纤维和未染色的纤维的第三次转移交换,三根纤维束在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细纱机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而后进行合股加捻,得到最终的多彩纱。
所述工艺的具体步骤为:
使用时,加压组件下压,从而使得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中上胶辊的胶辊套、前上胶辊的胶辊套分别与后下罗拉的罗拉套、中下罗拉的罗拉套、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之间紧密按压接触,第四电机带动后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从而带动后下罗拉的罗拉套转动,从而带动与后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胶辊的胶辊套转动,第五电机带动中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从而带动中下罗拉的罗拉套转动,从而带动与中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的胶辊套转动,第六电机带动前下罗拉的罗拉轴转动,从而带动前下罗拉的罗拉套转动,从而带动与前下罗拉的罗拉套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胶辊的胶辊套转动,第一粗纱、第二粗纱、第三粗纱分别从左喇叭口、中喇叭口、右喇叭喂入,其中第一粗纱、第二粗纱、第三粗纱为完全相同的白色粗纱,而后喂入的第一粗纱、第二粗纱、第三粗纱被后下罗拉的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从而在后牵伸罗拉对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运动,在喂入喇叭口和后牵伸罗拉对之间,第一粗纱依次穿过左染色系统和左固色系统、同时第二粗纱依次穿过中染色系统和中固色系统、同时第三粗纱依次穿过右染色系统和右固色系统;
此过程中,第一电机带动左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绕着固定的左染色系统的第一外圆筒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齿轮组带动左固染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绕着固定的左固色系统的第二外圆筒转动,左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转动过程中,红色墨水的墨盒依次通过红色管路、左染色系统的连接孔的接头管、左染色系统的第一外圆筒上的连接孔进行供墨,从而使得红色墨水不断聚集在左染色系统的第一外圆筒和左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之间的封闭空间内,从而在左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的转动,不断使得聚集的红色墨水沿着左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上的墨水渗透圆孔渗出并喷洒在内部的第一粗纱的表面,从而实现对第一粗纱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的红色染色,其中第一电机的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左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上的墨水渗透圆孔渗出的红色墨水仅喷洒在第一粗纱的表面而不会渗透到第一粗纱的内部,而后随着第一粗纱的不断向前运动,红色染色后的第一粗纱立即进入左固色系统,此过程中,左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转动,从而使得左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发热,从而对此时位于左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中心的红色染色后的第一粗纱整个圆周表面进行同时的烘干固色,从而使得红色染色的第一粗纱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迅速固色,其中第一齿轮组的设置使得的左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在第一粗纱不断向前运动中左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的发热温度会对第一粗纱表面红色染色的纤维进行固色但不会对第一粗纱内的纤维产生影响;
同时,第二电机带动中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绕着固定的中染色系统的第一外圆筒转动,从而通过第二齿轮组带动中固染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绕着固定的中固色系统的第二外圆筒转动,中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转动过程中,黄色墨水的墨盒依次通过黄色管路、中染色系统的连接孔的接头管、中染色系统的第一外圆筒上的连接孔进行供墨,从而使得黄色墨水不断聚集在中染色系统的第一外圆筒和中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之间的封闭空间内,从而在中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的转动,不断使得聚集的黄色墨水沿着中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上的墨水渗透圆孔渗出并喷洒在内部的第二粗纱的表面,从而实现对第二粗纱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的黄色染色,其中第二电机的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中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上的墨水渗透圆孔渗出的黄色墨水仅喷洒在第二粗纱的表面而不会渗透到第二粗纱的内部,而后随着第二粗纱的不断向前运动,黄色染色后的第二粗纱立即进入中固色系统,此过程中,中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转动,从而使得中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发热,从而对此时位于中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中心的黄色染色后的第二粗纱整个圆周表面进行同时的烘干固色,从而使得黄色染色的第二粗纱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迅速固色,其中第二齿轮组的设置使得的中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在第二粗纱不断向前运动中中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的发热温度会对第二粗纱表面黄色染色的纤维进行固色但不会对第二粗纱内的纤维产生影响;
同时,第三电机带动右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绕着固定的右染色系统的第一外圆筒转动,从而通过第三齿轮组带动右固染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绕着固定的右固色系统的第二外圆筒转动,右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转动过程中,蓝色墨水的墨盒依次通过蓝色管路、右染色系统的连接孔的接头管、右染色系统的第一外圆筒上的连接孔进行供墨,从而使得蓝色色墨水不断聚集在右染色系统的第一外圆筒和右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之间的封闭空间内,从而在右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的转动,不断使得聚集的蓝色墨水沿着右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上的墨水渗透圆孔渗出并喷洒在内部的第三粗纱的表面,从而实现对第三粗纱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的蓝色染色,其中第三电机的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右染色系统的第一内圆筒上的墨水渗透圆孔渗出的蓝色墨水仅喷洒在第三粗纱的表面而不会渗透到第三粗纱的内部,而后随着第三粗纱的不断向前运动,蓝色染色后的第三粗纱立即进入右固色系统,此过程中,右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转动,从而使得右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发热,从而对此时位于右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中心的蓝色染色后的第三粗纱整个圆周表面进行同时的烘干固色,从而使得蓝色染色的第三粗纱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迅速固色,其中第三齿轮组的设置使得的右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在第三粗纱不断向前运动中右固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的发热温度会对第三粗纱表面蓝色染色的纤维进行固色但不会对第三粗纱内的纤维产生影响;
而后被表面纤维红色染色的第一粗纱、被表面纤维黄色染色的第二粗纱、被表面纤维蓝色染色的第三粗纱被后下罗拉的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后又被中下罗拉的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握持,期间受到后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且设置中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大于后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中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与后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比值则为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在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各粗纱相互独立的完成解捻和变细过程分别得到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此过程中一方面各粗纱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滑移过程从而使得粗纱的线密度减小,也即实现变细过程,另一方面各粗纱内的纤维发生相互滑移的过程中纤维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克服粗纱内的原有捻度而发生沿着轴向的旋转,也即实现解捻过程,解捻过程中,由于纤维的轴向旋转,从而使得粗纱内的表面染色的纤维和内部未染色的纤维发生第一次转移交换,且第一次转移交换的程度与喂入的粗纱的捻度相关,在第一次转移交换过程中粗纱内的表面染色的纤维和内部未染色的纤维发生第一次转移混合,从而实现染色的纤维和未染色的纤维之间的第一次随机混合;
而后经后牵伸区作用得到的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被中下罗拉的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输出后又被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紧密按压握持,期间受到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且设置前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大于中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前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与中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比值则为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且设置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远大于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在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各纤维束相互独立的完成变细和退捻过程分别得到第一纤维带、第二纤维带、第三纤维带,此过程中一方面各纤维束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滑移过程从而使得纤维束的线密度减小,也即实现变细过程,另一方面各纤维束内的纤维发生相互滑移的过程中纤维相互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减小,从而使得纤维束内的纤维克服纤维束内的剩余捻度而发生沿着轴向的旋转,从而将纤维束内的剩余捻度基本全部退除,也即实现退捻过程,退捻过程中,由于纤维的轴向旋转,从而使得纤维束内的纤维发生第二次转移交换,且第二次转移交换的程度与纤维束所剩余捻度相关,在第二次转移交换过程中纤维束内的纤维发生第二次转移混合,从而实现染色的纤维和未染色的纤维之间的第二次随机混合;
牵伸后的第一纤维带、第二纤维带、第三纤维带经由前下罗拉的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的前钳口不断输出牵伸区,而后输出的第一纤维带、第二纤维带、第三纤维带在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细纱机加捻捻度的作用下,首先各自独立的进行第一次加捻得到各自的具有一定捻度的纤维须条,此过程中,在第一次加捻捻度的作用下第一纤维带、第二纤维带、第三纤维带内的纤维独立的在各自的纤维带内发生内外的转移,从而使得纤维带内的纤维发生第三次转移交换,且第三次转移交换的程度与第一加捻捻度相关,在第三次转移交换过程中纤维带内的纤维发生第三次转移混合,从而实现染色的纤维和未染色的纤维之间的第三次随机混合,最后三根纤维须条在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细纱机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而后进行第二次的合股加捻,从而得到最终的多彩纱。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装置和工艺将传统工艺中的粗纱染色、混色两道工序同时在细纱工序完成,从而大大提高多彩纱的生产效率;本发明所述工艺借助牵伸过程中纤维的转移实现了粗纱内染色纤维和未染色纤维的三次随机转移交换,从而实现了多彩纱表面颜色的均匀性,提高产品附加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多彩纱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染色固色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粗纱,2为第二粗纱,3为第三粗纱,4为左喇叭口,5为中喇叭口,6为右喇叭口,7为左染色系统,8为中染色系统,9为右染色系统,10为第一外圆筒,11为第一内圆筒,12为左固色系统,13为中固色系统,14为右固色系统,15为第二外圆筒,16为第二内圆筒,17为后下罗拉,18为后上胶辊,19为中下罗拉,20为中上胶辊,21为前下罗拉,22为前上胶辊,23为胶辊轴,24为胶辊套,25为罗拉轴,26为罗拉套,27为第一齿轮组,28为第二齿轮组,29为第三齿轮组,30为接头管,31为连接孔,33为墨水渗透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多彩纱生产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由后下罗拉17和后上胶辊18组成的后罗拉牵伸对、由中下罗拉19和中上胶辊20组成的中罗拉牵伸对、由前下罗拉21和前上胶辊22组成的前罗拉牵伸对;后罗拉牵伸对后部设有粗纱喂入喇叭口,包括左喇叭口4、中喇叭口5、右喇叭口6,三者顺次固定连接,第一粗纱1、第二粗纱2、第三粗纱3分别从左喇叭口4、中喇叭口5、右喇叭喂入;粗纱喂入喇叭口和后罗拉牵伸对之间设有染色固色系统,包括粗纱表面纤维染色系统和粗纱表面纤维固色系统,粗纱表面纤维染色系统位于粗纱表面纤维固色系统的正后方,粗纱表面纤维染色系统包括左染色系统7、中染色系统8、右染色系统9,三者结构相同且呈水平排列,粗纱表面纤维固色系统包括左固色系统12、中固色系统13、右固色系统14;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内圆筒16的上端圆面与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的下端圆面之间通过第一齿轮组27连接、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内圆筒16的上端圆面与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的下端圆面之间通过第二齿轮组28连接、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内圆筒16的上端圆面与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的下端圆面之间通过第三齿轮组29连接。
后下罗拉17、中下罗拉19、前下罗拉21从后往前与水平横线呈45度倾斜的直线排列,后下罗拉17、中下罗拉19、前下罗拉21内均设有罗拉轴25,罗拉轴25为实心的圆柱形铁质或钢质结构,罗拉轴25外设有罗拉套26,罗拉套26与罗拉轴25材质相同,每个锭位的罗拉套26独立;后上胶辊18、中上胶辊20、前上胶辊22的结构相同,后上胶辊18、中上胶辊20、前上胶辊22内均设有胶辊轴23,胶辊轴23为实心的圆柱形铁质或钢质结构,每个锭位的上胶辊的胶辊轴23与其左侧相邻锭位的上胶辊的胶辊轴23连接,胶辊轴23上通过轴承连接有胶辊套24,每个锭位的胶辊套24独立,且胶辊套24为橡胶材质。
左喇叭口4、中喇叭口5、右喇叭口6结构相同且水平设置,三者均包括上端圆面、下端圆面,其中下端圆面的直径小于上端圆面的直径,上端圆面和下端圆面之间为喇叭体,喇叭体为内凹的弧形结构,喇叭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横截面的直径自上端圆面向下端圆面逐渐减小。
左染色系统7、中染色系统8、右染色系统9均包括第一外圆筒10,第一外圆筒10上开有连接孔31,连接孔31通过接头管30与墨盒的管路相连,其中,左染色系统7与红色墨水的墨盒相连,中染色系统8与黄色墨水的墨盒相连,右染色系统9与蓝色墨水的墨盒相连;第一外圆筒10内设有第一内圆筒11,二者通过封闭的轴承结构连接,第一内圆筒11的上端圆面伸出第一外圆筒10的上端圆面;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的上端圆面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的上端圆面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的上端圆面通过第三电机带动转动。
左固色系统12、中固色系统13、右固色系统14结构相同且呈水平排列,三者均包括第二外圆筒15,第二外圆筒15内设有第二内圆筒16,第二内圆筒16与第二外圆筒15通过轴承结构连接,第二内圆筒16的上端圆面伸出第二外圆筒15的上端圆面。
多彩纱生产工艺,细纱工序中采用三根相同的白色粗纱喂入,喂入后的三根白色粗纱分别经表面染色系统和表面固色系统实现粗纱表面纤维的红色、黄色、蓝色的染色和固色的过程,而后表面染色的粗纱经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实现粗纱的解捻和变细过程,从而使得粗纱表面染色的纤维和内部未染色的纤维第一次转移交换;经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实现粗纱变细和退捻过程,从而使得粗纱染色纤维和未染色纤维的第二次转移交换;三根粗纱牵伸后的极弱捻或无捻须条在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细纱机加捻捻度的作用下首先各自独立的进行第一次加捻得到各自的具有一定捻度的纤维束,从而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使得须条内纤维发生内外的转移,从而使得须条内染色的纤维和未染色的纤维的第三次转移交换,三根纤维束在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细纱机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而后进行合股加捻,得到最终的多彩纱。
所述工艺的具体步骤为:
使用时,加压组件下压,从而使得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18的胶辊套24、中上胶辊20的胶辊套24、前上胶辊22的胶辊套24分别与后下罗拉17的罗拉套26、中下罗拉19的罗拉套26、前下罗拉21的罗拉套26之间紧密按压接触,第四电机带动后下罗拉17的罗拉轴25转动,从而带动后下罗拉17的罗拉套26转动,从而带动与后下罗拉17的罗拉套26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胶辊18的胶辊套24转动,第五电机带动中下罗拉19的罗拉轴25转动,从而带动中下罗拉19的罗拉套26转动,从而带动与中下罗拉19的罗拉套26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20的胶辊套24转动,第六电机带动前下罗拉21的罗拉轴25转动,从而带动前下罗拉21的罗拉套26转动,从而带动与前下罗拉21的罗拉套26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胶辊22的胶辊套24转动,第一粗纱1、第二粗纱2、第三粗纱3分别从左喇叭口4、中喇叭口5、右喇叭喂入,其中第一粗纱1、第二粗纱2、第三粗纱3为完全相同的白色粗纱,而后喂入的第一粗纱1、第二粗纱2、第三粗纱3被后下罗拉17的罗拉套26与后上胶辊18的胶辊套24之间紧密按压,从而在后牵伸罗拉对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运动,在喂入喇叭口和后牵伸罗拉对之间,第一粗纱1依次穿过左染色系统7和左固色系统12、同时第二粗纱2依次穿过中染色系统8和中固色系统13、同时第三粗纱3依次穿过右染色系统9和右固色系统14;
此过程中,第一电机带动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绕着固定的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外圆筒10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齿轮组27带动左固染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16绕着固定的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外圆筒15转动,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转动过程中,红色墨水的墨盒依次通过红色管路、左染色系统7的连接孔31的接头管30、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外圆筒10上的连接孔31进行供墨,从而使得红色墨水不断聚集在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外圆筒10和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之间的封闭空间内,从而在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的转动,不断使得聚集的红色墨水沿着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上的墨水渗透圆孔33渗出并喷洒在内部的第一粗纱1的表面,从而实现对第一粗纱1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的红色染色,其中第一电机的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上的墨水渗透圆孔33渗出的红色墨水仅喷洒在第一粗纱1的表面而不会渗透到第一粗纱1的内部,而后随着第一粗纱1的不断向前运动,红色染色后的第一粗纱1立即进入左固色系统12,此过程中,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内圆筒16转动,从而使得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内圆筒16发热,从而对此时位于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内圆筒16中心的红色染色后的第一粗纱1整个圆周表面进行同时的烘干固色,从而使得红色染色的第一粗纱1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迅速固色,其中第一齿轮组27的设置使得的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内圆筒16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在第一粗纱1不断向前运动中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内圆筒16的发热温度会对第一粗纱1表面红色染色的纤维进行固色但不会对第一粗纱1内的纤维产生影响;
同时,第二电机带动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绕着固定的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外圆筒10转动,从而通过第二齿轮组28带动中固染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16绕着固定的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外圆筒15转动,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转动过程中,黄色墨水的墨盒依次通过黄色管路、中染色系统8的连接孔31的接头管30、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外圆筒10上的连接孔31进行供墨,从而使得黄色墨水不断聚集在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外圆筒10和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之间的封闭空间内,从而在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的转动,不断使得聚集的黄色墨水沿着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上的墨水渗透圆孔33渗出并喷洒在内部的第二粗纱2的表面,从而实现对第二粗纱2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的黄色染色,其中第二电机的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上的墨水渗透圆孔33渗出的黄色墨水仅喷洒在第二粗纱2的表面而不会渗透到第二粗纱2的内部,而后随着第二粗纱2的不断向前运动,黄色染色后的第二粗纱2立即进入中固色系统13,此过程中,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内圆筒16转动,从而使得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内圆筒16发热,从而对此时位于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内圆筒16中心的黄色染色后的第二粗纱2整个圆周表面进行同时的烘干固色,从而使得黄色染色的第二粗纱2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迅速固色,其中第二齿轮组28的设置使得的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内圆筒16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在第二粗纱2不断向前运动中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内圆筒16的发热温度会对第二粗纱2表面黄色染色的纤维进行固色但不会对第二粗纱2内的纤维产生影响;
同时,第三电机带动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绕着固定的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外圆筒10转动,从而通过第三齿轮组29带动右固染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16绕着固定的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外圆筒15转动,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转动过程中,蓝色墨水的墨盒依次通过蓝色管路、右染色系统9的连接孔31的接头管30、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外圆筒10上的连接孔31进行供墨,从而使得蓝色色墨水不断聚集在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外圆筒10和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之间的封闭空间内,从而在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的转动,不断使得聚集的蓝色墨水沿着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上的墨水渗透圆孔33渗出并喷洒在内部的第三粗纱3的表面,从而实现对第三粗纱3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的蓝色染色,其中第三电机的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上的墨水渗透圆孔33渗出的蓝色墨水仅喷洒在第三粗纱3的表面而不会渗透到第三粗纱3的内部,而后随着第三粗纱3的不断向前运动,蓝色染色后的第三粗纱3立即进入右固色系统14,此过程中,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内圆筒16转动,从而使得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内圆筒16发热,从而对此时位于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内圆筒16中心的蓝色染色后的第三粗纱3整个圆周表面进行同时的烘干固色,从而使得蓝色染色的第三粗纱3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迅速固色,其中第三齿轮组29的设置使得的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内圆筒16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在第三粗纱3不断向前运动中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内圆筒16的发热温度会对第三粗纱3表面蓝色染色的纤维进行固色但不会对第三粗纱3内的纤维产生影响;
而后被表面纤维红色染色的第一粗纱1、被表面纤维黄色染色的第二粗纱2、被表面纤维蓝色染色的第三粗纱3被后下罗拉17的罗拉套26与后上胶辊18的胶辊套24之间紧密按压输出后又被中下罗拉19的罗拉套26与中上胶辊20的胶辊套24之间紧密按压握持,期间受到后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且设置中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大于后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中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与后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比值则为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在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各粗纱相互独立的完成解捻和变细过程分别得到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此过程中一方面各粗纱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滑移过程从而使得粗纱的线密度减小,也即实现变细过程,另一方面各粗纱内的纤维发生相互滑移的过程中纤维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克服粗纱内的原有捻度而发生沿着轴向的旋转,也即实现解捻过程,解捻过程中,由于纤维的轴向旋转,从而使得粗纱内的表面染色的纤维和内部未染色的纤维发生第一次转移交换,且第一次转移交换的程度与喂入的粗纱的捻度相关,在第一次转移交换过程中粗纱内的表面染色的纤维和内部未染色的纤维发生第一次转移混合,从而实现染色的纤维和未染色的纤维之间的第一次随机混合;
而后经后牵伸区作用得到的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被中下罗拉19的罗拉套26与中上胶辊20的胶辊套24之间紧密按压输出后又被前下罗拉21的罗拉套26与前上胶辊22的胶辊套24之间紧密按压握持,期间受到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且设置前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大于中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前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与中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比值则为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且设置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远大于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在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各纤维束相互独立的完成变细和退捻过程分别得到第一纤维带、第二纤维带、第三纤维带,此过程中一方面各纤维束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滑移过程从而使得纤维束的线密度减小,也即实现变细过程,另一方面各纤维束内的纤维发生相互滑移的过程中纤维相互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减小,从而使得纤维束内的纤维克服纤维束内的剩余捻度而发生沿着轴向的旋转,从而将纤维束内的剩余捻度基本全部退除,也即实现退捻过程,退捻过程中,由于纤维的轴向旋转,从而使得纤维束内的纤维发生第二次转移交换,且第二次转移交换的程度与纤维束所剩余捻度相关,在第二次转移交换过程中纤维束内的纤维发生第二次转移混合,从而实现染色的纤维和未染色的纤维之间的第二次随机混合;
牵伸后的第一纤维带、第二纤维带、第三纤维带经由前下罗拉21的罗拉套26与前上胶辊22的胶辊套24之间的前钳口不断输出牵伸区,而后输出的第一纤维带、第二纤维带、第三纤维带在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细纱机加捻捻度的作用下,首先各自独立的进行第一次加捻得到各自的具有一定捻度的纤维须条,此过程中,在第一次加捻捻度的作用下第一纤维带、第二纤维带、第三纤维带内的纤维独立的在各自的纤维带内发生内外的转移,从而使得纤维带内的纤维发生第三次转移交换,且第三次转移交换的程度与第一加捻捻度相关,在第三次转移交换过程中纤维带内的纤维发生第三次转移混合,从而实现染色的纤维和未染色的纤维之间的第三次随机混合,最后三根纤维须条在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细纱机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而后进行第二次的合股加捻,从而得到最终的多彩纱。

Claims (7)

1.多彩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由后下罗拉(17)和后上胶辊(18)组成的后罗拉牵伸对、由中下罗拉(19)和中上胶辊(20)组成的中罗拉牵伸对、由前下罗拉(21)和前上胶辊(22)组成的前罗拉牵伸对;后罗拉牵伸对后部设有粗纱喂入喇叭口,包括左喇叭口(4)、中喇叭口(5)、右喇叭口(6),三者顺次固定连接,第一粗纱(1)、第二粗纱(2)、第三粗纱(3)分别从左喇叭口(4)、中喇叭口(5)、右喇叭喂入;粗纱喂入喇叭口和后罗拉牵伸对之间设有染色固色系统,包括粗纱表面纤维染色系统和粗纱表面纤维固色系统,粗纱表面纤维染色系统位于粗纱表面纤维固色系统的正后方,粗纱表面纤维染色系统包括左染色系统(7)、中染色系统(8)、右染色系统(9),三者结构相同且呈水平排列,粗纱表面纤维固色系统包括左固色系统(12)、中固色系统(13)、右固色系统(14);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内圆筒(16)的上端圆面与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的下端圆面之间通过第一齿轮组(27)连接、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内圆筒(16)的上端圆面与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的下端圆面之间通过第二齿轮组(28)连接、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内圆筒(16)的上端圆面与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的下端圆面之间通过第三齿轮组(2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彩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后下罗拉(17)、中下罗拉(19)、前下罗拉(21)从后往前与水平横线呈45度倾斜的直线排列,后下罗拉(17)、中下罗拉(19)、前下罗拉(21)内均设有罗拉轴(25),罗拉轴(25)为实心的圆柱形铁质或钢质结构,罗拉轴(25)外设有罗拉套(26),罗拉套(26)与罗拉轴(25)材质相同,每个锭位的罗拉套(26)独立;后上胶辊(18)、中上胶辊(20)、前上胶辊(22)的结构相同,后上胶辊(18)、中上胶辊(20)、前上胶辊(22)内均设有胶辊轴(23),胶辊轴(23)为实心的圆柱形铁质或钢质结构,每个锭位的上胶辊的胶辊轴(23)与其左侧相邻锭位的上胶辊的胶辊轴(23)连接,胶辊轴(23)上通过轴承连接有胶辊套(24),每个锭位的胶辊套(24)独立,且胶辊套(24)为橡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彩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喇叭口(4)、中喇叭口(5)、右喇叭口(6)结构相同且水平设置,三者均包括上端圆面、下端圆面,其中下端圆面的直径小于上端圆面的直径,上端圆面和下端圆面之间为喇叭体,喇叭体为内凹的弧形结构,喇叭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横截面的直径自上端圆面向下端圆面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彩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染色系统(7)、中染色系统(8)、右染色系统(9)均包括第一外圆筒(10),第一外圆筒(10)上开有连接孔(31),连接孔(31)通过接头管(30)与墨盒的管路相连,其中,左染色系统(7)与红色墨水的墨盒相连,中染色系统(8)与黄色墨水的墨盒相连,右染色系统(9)与蓝色墨水的墨盒相连;第一外圆筒(10)内设有第一内圆筒(11),二者通过封闭的轴承结构连接,第一内圆筒(11)的上端圆面伸出第一外圆筒(10)的上端圆面;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的上端圆面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的上端圆面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的上端圆面通过第三电机带动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彩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固色系统(12)、中固色系统(13)、右固色系统(14)结构相同且呈水平排列,三者均包括第二外圆筒(15),第二外圆筒(15)内设有第二内圆筒(16),第二内圆筒(16)与第二外圆筒(15)通过轴承结构连接,第二内圆筒(16)的上端圆面伸出第二外圆筒(15)的上端圆面。
6.多彩纱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细纱工序中采用三根相同的白色粗纱喂入,喂入后的三根白色粗纱分别经表面染色系统和表面固色系统实现粗纱表面纤维的红色、黄色、蓝色的染色和固色的过程,而后表面染色的粗纱经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实现粗纱的解捻和变细过程,从而使得粗纱表面染色的纤维和内部未染色的纤维第一次转移交换;经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实现粗纱变细和退捻过程,从而使得粗纱染色纤维和未染色纤维的第二次转移交换;三根粗纱牵伸后的极弱捻或无捻须条在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细纱机加捻捻度的作用下首先各自独立的进行第一次加捻得到各自的具有一定捻度的纤维束,从而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使得须条内纤维发生内外的转移,从而使得须条内染色的纤维和未染色的纤维的第三次转移交换,三根纤维束在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细纱机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而后进行合股加捻,得到最终的多彩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彩纱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的具体步骤为:
使用时,加压组件下压,从而使得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18)的胶辊套(24)、中上胶辊(20)的胶辊套(24)、前上胶辊(22)的胶辊套(24)分别与后下罗拉(17)的罗拉套(26)、中下罗拉(19)的罗拉套(26)、前下罗拉(21)的罗拉套(26)之间紧密按压接触,第四电机带动后下罗拉(17)的罗拉轴(25)转动,从而带动后下罗拉(17)的罗拉套(26)转动,从而带动与后下罗拉(17)的罗拉套(26)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胶辊(18)的胶辊套(24)转动,第五电机带动中下罗拉(19)的罗拉轴(25)转动,从而带动中下罗拉(19)的罗拉套(26)转动,从而带动与中下罗拉(19)的罗拉套(26)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20)的胶辊套(24)转动,第六电机带动前下罗拉(21)的罗拉轴(25)转动,从而带动前下罗拉(21)的罗拉套(26)转动,从而带动与前下罗拉(21)的罗拉套(26)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胶辊(22)的胶辊套(24)转动,第一粗纱(1)、第二粗纱(2)、第三粗纱(3)分别从左喇叭口(4)、中喇叭口(5)、右喇叭喂入,其中第一粗纱(1)、第二粗纱(2)、第三粗纱(3)为完全相同的白色粗纱,而后喂入的第一粗纱(1)、第二粗纱(2)、第三粗纱(3)被后下罗拉(17)的罗拉套(26)与后上胶辊(18)的胶辊套(24)之间紧密按压,从而在后牵伸罗拉对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运动,在喂入喇叭口和后牵伸罗拉对之间,第一粗纱(1)依次穿过左染色系统(7)和左固色系统(12)、同时第二粗纱(2)依次穿过中染色系统(8)和中固色系统(13)、同时第三粗纱(3)依次穿过右染色系统(9)和右固色系统(14);
此过程中,第一电机带动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绕着固定的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外圆筒(10)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齿轮组(27)带动左固染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16)绕着固定的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外圆筒(15)转动,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转动过程中,红色墨水的墨盒依次通过红色管路、左染色系统(7)的连接孔(31)的接头管(30)、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外圆筒(10)上的连接孔(31)进行供墨,从而使得红色墨水不断聚集在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外圆筒(10)和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之间的封闭空间内,从而在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的转动,不断使得聚集的红色墨水沿着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上的墨水渗透圆孔(33)渗出并喷洒在内部的第一粗纱(1)的表面,从而实现对第一粗纱(1)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的红色染色,其中第一电机的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左染色系统(7)的第一内圆筒(11)上的墨水渗透圆孔(33)渗出的红色墨水仅喷洒在第一粗纱(1)的表面而不会渗透到第一粗纱(1)的内部,而后随着第一粗纱(1)的不断向前运动,红色染色后的第一粗纱(1)立即进入左固色系统(12),此过程中,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内圆筒(16)转动,从而使得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内圆筒(16)发热,从而对此时位于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内圆筒(16)中心的红色染色后的第一粗纱(1)整个圆周表面进行同时的烘干固色,从而使得红色染色的第一粗纱(1)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迅速固色,其中第一齿轮组(27)的设置使得的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内圆筒(16)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在第一粗纱(1)不断向前运动中左固色系统(12)的第二内圆筒(16)的发热温度会对第一粗纱(1)表面红色染色的纤维进行固色但不会对第一粗纱(1)内的纤维产生影响;
同时,第二电机带动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绕着固定的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外圆筒(10)转动,从而通过第二齿轮组(28)带动中固染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16)绕着固定的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外圆筒(15)转动,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转动过程中,黄色墨水的墨盒依次通过黄色管路、中染色系统(8)的连接孔(31)的接头管(30)、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外圆筒(10)上的连接孔(31)进行供墨,从而使得黄色墨水不断聚集在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外圆筒(10)和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之间的封闭空间内,从而在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的转动,不断使得聚集的黄色墨水沿着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上的墨水渗透圆孔(33)渗出并喷洒在内部的第二粗纱(2)的表面,从而实现对第二粗纱(2)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的黄色染色,其中第二电机的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中染色系统(8)的第一内圆筒(11)上的墨水渗透圆孔(33)渗出的黄色墨水仅喷洒在第二粗纱(2)的表面而不会渗透到第二粗纱(2)的内部,而后随着第二粗纱(2)的不断向前运动,黄色染色后的第二粗纱(2)立即进入中固色系统(13),此过程中,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内圆筒(16)转动,从而使得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内圆筒(16)发热,从而对此时位于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内圆筒(16)中心的黄色染色后的第二粗纱(2)整个圆周表面进行同时的烘干固色,从而使得黄色染色的第二粗纱(2)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迅速固色,其中第二齿轮组(28)的设置使得的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内圆筒(16)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在第二粗纱(2)不断向前运动中中固色系统(13)的第二内圆筒(16)的发热温度会对第二粗纱(2)表面黄色染色的纤维进行固色但不会对第二粗纱(2)内的纤维产生影响;
同时,第三电机带动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绕着固定的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外圆筒(10)转动,从而通过第三齿轮组(29)带动右固染色系统的第二内圆筒(16)绕着固定的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外圆筒(15)转动,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转动过程中,蓝色墨水的墨盒依次通过蓝色管路、右染色系统(9)的连接孔(31)的接头管(30)、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外圆筒(10)上的连接孔(31)进行供墨,从而使得蓝色色墨水不断聚集在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外圆筒(10)和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之间的封闭空间内,从而在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的转动,不断使得聚集的蓝色墨水沿着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上的墨水渗透圆孔(33)渗出并喷洒在内部的第三粗纱(3)的表面,从而实现对第三粗纱(3)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的蓝色染色,其中第三电机的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右染色系统(9)的第一内圆筒(11)上的墨水渗透圆孔(33)渗出的蓝色墨水仅喷洒在第三粗纱(3)的表面而不会渗透到第三粗纱(3)的内部,而后随着第三粗纱(3)的不断向前运动,蓝色染色后的第三粗纱(3)立即进入右固色系统(14),此过程中,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内圆筒(16)转动,从而使得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内圆筒(16)发热,从而对此时位于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内圆筒(16)中心的蓝色染色后的第三粗纱(3)整个圆周表面进行同时的烘干固色,从而使得蓝色染色的第三粗纱(3)整个圆周表面的纤维迅速固色,其中第三齿轮组(29)的设置使得的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内圆筒(16)转动速度保持在使得在第三粗纱(3)不断向前运动中右固色系统(14)的第二内圆筒(16)的发热温度会对第三粗纱(3)表面蓝色染色的纤维进行固色但不会对第三粗纱(3)内的纤维产生影响;
而后被表面纤维红色染色的第一粗纱(1)、被表面纤维黄色染色的第二粗纱(2)、被表面纤维蓝色染色的第三粗纱(3)被后下罗拉(17)的罗拉套(26)与后上胶辊(18)的胶辊套(24)之间紧密按压输出后又被中下罗拉(19)的罗拉套(26)与中上胶辊(20)的胶辊套(24)之间紧密按压握持,期间受到后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且设置中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大于后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中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与后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比值则为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在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各粗纱相互独立的完成解捻和变细过程分别得到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此过程中一方面各粗纱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滑移过程从而使得粗纱的线密度减小,也即实现变细过程,另一方面各粗纱内的纤维发生相互滑移的过程中纤维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得粗纱内的纤维克服粗纱内的原有捻度而发生沿着轴向的旋转,也即实现解捻过程,解捻过程中,由于纤维的轴向旋转,从而使得粗纱内的表面染色的纤维和内部未染色的纤维发生第一次转移交换,且第一次转移交换的程度与喂入的粗纱的捻度相关,在第一次转移交换过程中粗纱内的表面染色的纤维和内部未染色的纤维发生第一次转移混合,从而实现染色的纤维和未染色的纤维之间的第一次随机混合;
而后经后牵伸区作用得到的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被中下罗拉(19)的罗拉套(26)与中上胶辊(20)的胶辊套(24)之间紧密按压输出后又被前下罗拉(21)的罗拉套(26)与前上胶辊(22)的胶辊套(24)之间紧密按压握持,期间受到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且设置前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大于中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前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与中牵伸罗拉对的转动速度比值则为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且设置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远大于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在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各纤维束相互独立的完成变细和退捻过程分别得到第一纤维带、第二纤维带、第三纤维带,此过程中一方面各纤维束内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滑移过程从而使得纤维束的线密度减小,也即实现变细过程,另一方面各纤维束内的纤维发生相互滑移的过程中纤维相互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减小,从而使得纤维束内的纤维克服纤维束内的剩余捻度而发生沿着轴向的旋转,从而将纤维束内的剩余捻度全部退除,也即实现退捻过程,退捻过程中,由于纤维的轴向旋转,从而使得纤维束内的纤维发生第二次转移交换,且第二次转移交换的程度与纤维束所剩余捻度相关,在第二次转移交换过程中纤维束内的纤维发生第二次转移混合,从而实现染色的纤维和未染色的纤维之间的第二次随机混合;
牵伸后的第一纤维带、第二纤维带、第三纤维带经由前下罗拉(21)的罗拉套(26)与前上胶辊(22)的胶辊套(24)之间的前钳口不断输出牵伸区,而后输出的第一纤维带、第二纤维带、第三纤维带在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细纱机加捻捻度的作用下,首先各自独立的进行第一次加捻得到各自的具有一定捻度的纤维须条,此过程中,在第一次加捻捻度的作用下第一纤维带、第二纤维带、第三纤维带内的纤维独立的在各自的纤维带内发生内外的转移,从而使得纤维带内的纤维发生第三次转移交换,且第三次转移交换的程度与第一加捻捻度相关,在第三次转移交换过程中纤维带内的纤维发生第三次转移混合,从而实现染色的纤维和未染色的纤维之间的第三次随机混合,最后三根纤维须条在自下而上传递过来的细纱机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而后进行第二次的合股加捻,从而得到最终的多彩纱。
CN201811086236.6A 2018-09-18 2018-09-18 多彩纱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Active CN108998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6236.6A CN108998869B (zh) 2018-09-18 2018-09-18 多彩纱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6236.6A CN108998869B (zh) 2018-09-18 2018-09-18 多彩纱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8869A CN108998869A (zh) 2018-12-14
CN108998869B true CN108998869B (zh) 2021-03-16

Family

ID=64591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6236.6A Active CN108998869B (zh) 2018-09-18 2018-09-18 多彩纱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988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3068B (zh) * 2020-10-24 2023-07-28 钟江雄 一种多色玻璃纤维杆制造系统和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781661A (en) * 1968-04-02 R. Holton James Production of intermittently textured yarn
CN1493725A (zh) * 2002-10-31 2004-05-05 上海日舒棉纺织厂 一种段彩纱及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WO2011097351A1 (en) * 2010-02-03 2011-08-11 Liberty Properties Management, Llc. Process of making a fire resistant thread
CN104790080B (zh) * 2015-05-07 2017-03-08 江南大学 绢丝段彩纱加工方法
CN105671703B (zh) * 2016-04-19 2018-07-03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三粗纱喂入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7012559B (zh) * 2017-04-07 2018-11-30 江南大学 一种四粗纱双牵伸花式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7059192B (zh) * 2017-04-17 2019-03-22 江南大学 一种双竹节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7503015B (zh) * 2017-08-21 2019-05-17 江南大学 一种色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7460576B (zh) * 2017-08-24 2019-07-12 安徽省吉祥纺织工程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棉/不锈钢包芯纱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107604503A (zh) * 2017-10-09 2018-01-19 陆正明 细纱制备方法及细纱生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8869A (zh) 2018-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37194B (zh) 条染多彩纱生产装置及工艺
CN205635925U (zh) 一种转杯纺混色成纱装置
CN108893822B (zh) 一种混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6435898B (zh) 一种粗纱控喂入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US20210262123A1 (en) 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colored spun yarn with fiber dyeing and mixing in spinning process
CN105671703B (zh) 一种三粗纱喂入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8998869B (zh) 多彩纱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CN108004634B (zh) 一种聚乳酸彩色长竹节纱及其加工用并条装置和加工方法
CN105671702B (zh) 一种空间加捻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202337856U (zh) 一种具有牛仔风格的纱线及面料
CN105803614A (zh) 一种双色段彩混纺纱的纺制方法
CN102493031A (zh) 一种紧密段彩纱的生产方法
CN107059192B (zh) 一种双竹节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7142579B (zh) 一种粗纱电磁式可控喂入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7059194B (zh) 一种前置移动耦合包缠的渐变色纺纱机构与方法及用途
CN108468115A (zh) 六组分独立喂入式并条机
CN109898204B (zh) 一种复合功能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9680381B (zh) 一种双丝交缠包芯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8468114B (zh) 一种粗纱上下传动喂入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CN101117745A (zh) 赛络纺氨纶包芯竹节纱
CN109706577A (zh) 一种花式纱单锭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6835410B (zh) 一种羊绒/牦牛绒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106319699B (zh) 一种三粗纱单锭可控或统一可控喂入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203049152U (zh) 一种混色单纱成型装置
CN110760964A (zh) 一种用于生产段彩条的并条装置、生产段彩条的方法、段彩条、段彩纱及段彩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19

Address after: 441400 songyusan Road, Yi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ICHENG TIANSHU TEXT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00 road 214122 Jiangsu Lihu Binhu District City of Wu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nan Univers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process for colorful yar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6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Xiangyang Branch

Pledgor: YICHENG TIANSHU TEXT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868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