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3181B - 一种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93181B CN108993181B CN201710422259.9A CN201710422259A CN108993181B CN 108993181 B CN108993181 B CN 108993181B CN 201710422259 A CN201710422259 A CN 201710422259A CN 108993181 B CN108993181 B CN 1089931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mer
- membrane
- microporous membrane
- organic solvent
- prepoly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76—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B01D71/08 - B01D71/74
- B01D71/82—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B01D71/08 - B01D71/74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specified groups, e.g. introduc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7/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B01D67/0002—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包括预聚体、第一有机溶剂和水,所述预聚体为功能单体、硅烷偶联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制备得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所述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的进行的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具体的,将初生膜置于反应性凝固浴中固化,得到聚合物微孔膜,在相分离过程中,反应性凝固浴中预聚体迁移至初生膜的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并发生自交联,以实现对聚合物功能化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微孔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以及利用该混合物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物膜材料往往表面自由能低,具有很强的疏水性,在其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蛋白质、细菌等有机物污染,导致通量下降、分离效率降低,从而缩短了膜的使用寿命。因此,增强聚合物微孔膜的亲水性,降低膜污染,提高水通量十分重要。
目前对聚合物微孔膜常用的改性方法有表面接枝、表面涂覆、物理共混等。然而,该三种改性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缺点,如表面接枝方法会降低膜本体的机械性能,而且过高的接枝率容易造成膜孔堵塞。表面涂覆方法,涂层易脱落,具有明显的时效性。物理共混方法需要组分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
在上述三种改性方法中,物理共混方法最具有实用价值。目前常用来作为共混亲水改性剂的主要有无机纳米粒子、亲水预聚物、带有极性官能团的非水溶性添加剂如醋酸纤维素(CA)、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的缺点。比如无机纳米粒子在掺杂过程中分散性差,易发生团聚,使得膜的机械性能降低;亲水预聚物如聚乙二醇(PVP),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由于它们是水溶性的,在相转化过程中,很容易脱离膜体进入水中。而带有极性官能团的非水溶性添加剂,由于它们本身的亲水性差,要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大量添加,但是其与高分子树脂之间相容性差,大量的添加后容易发生相分离,也使得膜的力学性能降低(请参阅参考文献Ting Ma,et al.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13,444,293-300)。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以及利用其进行改性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包括预聚体、第一有机溶剂和水,所述预聚体为功能单体、硅烷偶联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所述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的进行的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合物溶于第二有机溶剂,得到聚合物铸膜液;
(2)将铸膜液制备成平板型或中空纤维型,形成初生膜;
(3)将所述初生膜置于反应性凝固浴中固化,得到聚合物微孔膜,其中所述反应性凝固浴包括预聚体、第一有机溶剂和水,所述预聚体为功能单体、硅烷偶联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制备得到,在相分离过程中,反应性凝固浴中预聚体迁移至初生膜的聚合物分子链间,并发生自交联,以实现对聚合物功能化改性;
(4)将所述初生膜转移至40℃~90℃水中浸泡8小时~48小时,得到聚合物微孔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所述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的优点如下:
所述混合物包括预聚体,所述预聚体为功能单体、硅烷偶联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制备得到。所述功能单体的具体类别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定。当需要对一聚合物微孔膜进行亲水改性,此时所述功能单体选择为亲水单体。当需要得到阴离子型聚合物微孔膜,则所述功能单体选择为阴离子型单体。可见,该混合物应用方便,可便捷、快速得到功能化的聚合物微孔膜。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在相转化过程中,通过非溶剂(非溶剂指水等不能溶解有机溶剂的液体或混合物)与第二有机溶剂相互交换,将改性剂即预聚体带入初生膜的膜体内部。并通过硅烷偶联剂的硅化学交联作用下,预聚体发生自交联,并分散于初生膜的聚合物分子链之间以实现对聚合物功能化改性,得到表面功能化且性能稳定的聚合物微孔膜。
该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改性所需时间短,重复性好;同时,制备方法不受限于膜材料,也不受限于预聚体的种类,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制备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表面的扫面电镜照片。
图2是实施例1制备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红外谱图。
图3是实施例2所制备的表面带阳离子的聚乳酸微孔膜(对应于靠上方的图)以及对比例的表面不带阳离子的聚乳酸微孔膜(对应于靠下方的图)的抑菌实验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及其应用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用于制备聚合物微孔膜。具体的,所述混合物作为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反应性凝固浴的溶液。
所述混合物包括预聚体、第一有机溶剂和水。所述预聚体为功能单体、硅烷偶联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制备得到。
所述功能单体为亲水性单体、阳离子型单体、阴离子型单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亲水性单体为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阳离子型单体为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离子型单体为丙烯酸、对苯乙烯磺酸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选择不同的功能单体,可赋予聚合物微孔膜不同的功能。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磷酸三乙酯、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磷酸三甲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聚体与第一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例为(3~30):100,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与水的质量比为10:90~80:20。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的进行的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合物溶于第二有机溶剂,得到聚合物铸膜液;
S2,将铸膜液制备成平板型或中空纤维型,形成初生膜;
S3,将所述初生膜置于反应性凝固浴中固化,得到聚合物微孔膜,其中所述反应性凝固浴包括预聚体、第一有机溶剂和水,所述预聚体为功能单体、硅烷偶联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制备得到,在相分离过程中,反应性凝固浴中预聚体迁移至初生膜的聚合物分子链间,并发生自交联,以实现对聚合物功能化改性;
S4,将所述初生膜转移至40℃~90℃水中浸泡8小时~48小时,得到聚合物微孔膜。
在步骤S1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用于溶解所述聚合物。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磷酸三乙酯、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磷酸三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聚合物为聚偏氟乙烯、聚乳酸、聚砜、聚醚砜的至少一种。将所述聚合物溶解的温度和时间不限,只要将其溶解即可。优选的,将所述聚合物进行溶解时,溶解的温度为60℃~120℃,溶解的时间为4小时~24小时。
所述聚合物铸膜液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2%~25%。考虑到聚合物铸膜液的粘度对初生膜的成型及固化工艺的影响,优选的,所述聚合物铸膜液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5%~20%。
在步骤S1中,还包括一加入添加剂的步骤,即将聚合物以及一添加剂溶于第二有机溶剂,得到聚合物铸膜液。所述添加剂的作用为对后续所得到的聚合物微孔膜的微观结构以及开孔等微观形貌进行调节,并且可在后续的固化过程中加速预聚体的迁移。所述添加剂为无机纳米粒子、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添加剂与所述聚合物铸膜液的质量比为(1~20):100。优选的,所述添加剂与所述聚合物铸膜液的质量比为(5~15):100。
在步骤S2中,所述初生膜的厚度不限。所述制备成初生膜的方法不限,可为刮膜、纺丝等。所述干燥可为自然晾干、干燥箱干燥等方式。
可以理解,涂覆形成初生膜之前,还包括一对聚合物铸膜液进行脱泡的步骤。对所述聚合物铸膜液脱泡处理可通过抽真空及静置实现。
在步骤S3中,在固化的过程中,通过非溶剂(与第二有机溶剂相互交换,将预聚体带入初生膜的膜体内部。即所述预聚体的渗透方向为由初生膜的上表面(即初生膜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向下表面(初生膜靠近衬底的表面)的方向。并通过硅烷偶联剂的硅化学交联作用下,预聚体迁移至初生膜的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并发生自交联以实现对聚合物功能化改性,得到表面功能化且性能稳定的聚合物微孔膜。
在凝固浴中固化的时间不做限定,优选为10秒~1小时。更优选的,所述固化的时间为10秒~20分钟。固化的温度不做限定,此步骤主要为完成预聚体在初生膜中的迁移。
进一步,在步骤S3相分离之后,还包括一去除残留的第一有机溶剂、第二有机溶剂等的步骤,具体的:将固化后的聚合物微孔膜浸泡在温度为40℃~90℃的水中,浸泡时间为8小时~48小时。
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聚合物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步骤(1)将40克N-乙烯基吡咯烷酮、25克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解于1000克磷酸三乙酯中,室温下通氮气1小时,排除溶液中的溶解氧。在400r/min搅拌速度下快速加入1克偶氮二异丁腈,将温度升温至60℃,反应48小时后,停止通氮气,使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以终止反应。将反应所得溶液密封储存,待用;
步骤(2)将180克聚偏氟乙烯、10克聚乙二醇、10克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于800克磷酸三乙酯中,70℃,200r/min速度搅拌12小时,抽真空以排除大部分气泡,再70℃下保温静置脱泡12小时;
步骤(3)将步骤(1)所得溶液与去离子水按3:7混合均匀后,得到反应性凝固浴;
步骤(4)将步骤(2)中的铸膜液用200微米的刮刀在玻璃板上刮制成初生膜后,迅速浸入步骤(3)中的凝固浴中,静置5分钟后,取出;
步骤(5)将步骤(4)所得膜转移至60℃的去离子水中24小时去除残留溶剂;
步骤(6)将骤(5)所得的膜在室温下晾干,最终得到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微孔膜。
对所得的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微孔膜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为:所得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初始接触角为18°,并在20秒内降为0°;纯水通量为6000L/m2h,通量恢复率达到99%,孔隙率达到70%,断裂强度为2.8MPa,断裂伸长率为50%;
还对所得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微孔膜进行形貌测试及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见图1及图2。
由图1可见,所得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上表面存在大量的小孔。
由图2可见,在1660cm-1及841cm-1的吸收峰对应于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物的C=O以及Si-Si基团,这说明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物成功固定在了聚合物微孔膜的膜体中。
实施例2
步骤(1)将10克甲基丙烯酸羟甲酯、30克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30克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溶解与1000克N,N-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下通氮气30小时,排除溶液中的溶解氧。在在500r/min搅拌下快速加入1.5克过氧化二苯甲酰,将温度升温至80℃,反应40小时后,停止通氮气,使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以终止反应。将反应所得溶液密封储存,待用;
步骤(2)将200克聚乳酸、60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10克聚氧乙烯溶解于730克N,N-二甲基甲酰胺中,60℃下搅拌18小时,抽真空以排除大部分气泡。60℃下保温静置脱泡16小时;
步骤(3)将步骤(1)所得溶液与去离子水4:6混合均匀后,作为反应性凝固浴;
步骤(4)将步骤(2)中的铸膜液用300微米的刮刀在玻璃板上迅速刮成初生膜后,迅速浸入步骤(3)中的凝固浴中,静置10分钟后,取出;
步骤(5)将上述膜转移至50℃的去离子水中48小时;
步骤(6)将步骤(5)中的膜在室温下晾干,最终得到表面带阳离子的聚乳酸微孔膜。
对所得的表面带阳离子的聚乳酸微孔膜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为:上述聚乳酸在30秒内迅速降为0°;纯水通量为2800L/m2h,通量恢复率达到90%,孔隙率达到60%。断裂强力为4.1MPa,断裂伸长率为40%;
还对所得表面带阳离子的聚乳酸微孔膜进行大肠杆菌抗菌实验,结果见图3。
还提供一对比例,该对比例的聚乳酸微孔膜表面不带阳离子。并对该表面不带阳离子的聚乳酸微孔膜进行大肠杆菌抗菌实验,结果见图3。
由图3可见,表面带阳离子的聚乳酸微孔膜基本没有大肠杆菌,这表明本实施例所得表面带阳离子的聚乳酸微孔膜具有良好的抗大肠杆菌性能。
实施例3
步骤(1)将20克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30克对苯乙烯磺酸,20克丙烯酸、55克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溶解与1000克N,N-二甲基乙酰胺中,室温下通氮气1小时,排除溶液中的溶解氧。在350r/min速度搅拌下快速加入2克偶氮二异庚腈,将温度升温至75℃,反应30小时后,停止通氮气,使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以终止反应。将反应所得溶液密封储存,待用;
步骤(2)将170克聚砜、15克聚乙二醇、15克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于800克N,N-二甲基乙酰胺中,90℃下搅拌12小时,抽真空以排除大部分气泡。70℃下保温静置脱泡12小时;
步骤(3)将步骤(1)所得溶液与去离子水5:5混合均匀后,作为反应性凝固浴;
步骤(4)将步骤(2)中的铸膜液用200微米的刮刀在玻璃板上迅速刮成初生膜后,迅速浸入步骤(3)中的凝固浴中,静置2分钟后,取出;
步骤(5)将上述膜转移至80℃的去离子水中18小时;
步骤(6)将步骤(5)中的膜在室温下晾干,得到改性聚砜微孔膜。
对最终所得的聚砜微孔膜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为:所述聚砜微孔膜的接触角为42°;纯水通量为3000L/m2h,通量恢复率达到95%,孔隙率达到65%。断裂强力为5.3MPa,断裂伸长率为90%。
还对所得聚砜微孔膜进行血液相容性实验,结果显示微孔膜的APTT时间达到70秒,说明聚砜微孔膜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
实施例4
步骤(1)将37.5克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27.5克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解与1000克N-甲基吡咯烷酮中,室温下通氮气1小时,排除混合液中的空气。在迅速搅拌下快速加入1.1克偶氮二异丁腈,将温度升温至60℃,反应48小时后,停止通氮气,使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以终止反应。将反应所得溶液密封储存,待用;
步骤(2)将170克聚偏氟乙烯、20克聚乙二醇、10克聚乙烯吡咯烷酮、10克纳米二氧化钛溶解于810克磷酸三乙酯中,80℃下搅拌12小时,抽真空以排除大部分气泡。80℃下保温静置脱泡12小时;
步骤(3)将步骤(1)所得溶液与去离子水5:5混合均匀后,作为反应性凝固浴;
步骤(4)将步骤(2)中的铸膜液用200微米的刮刀在无纺布上迅速刮成初生膜后,迅速浸入步骤(3)中的凝固浴中,静置1分钟后,取出;
步骤(5)将上述膜转移至50℃的去离子水中36小时;
步骤(6)将步骤(5)中的膜在室温下晾干,得到改性聚偏氟乙烯微孔膜;
步骤(7)将步骤(6)中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室温下在苄基氯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中季胺化,然后将膜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反复冲洗25次后,在室温下晾干,最终得到具有抗菌性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
对所得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为:上述聚偏氟乙烯的接触角为48°;纯水通量为4500L/m2h,通量恢复率达到90%,孔隙率达到58%。断裂强力为2.7MPa,断裂伸长率为38%。
进一步,还对所得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进行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实施例5
步骤(1)将20克丙烯酸、17.5克对苯乙烯磺酸钠、27.5克甲基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溶解与1000克磷酸三甲酯中,室温下通氮气40分钟,排除混合液中的溶解。在600r/min速度搅拌下快速加入1.3克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将温度升温至60℃,反应48小时后,停止通氮气,使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以终止反应。将反应所得溶液密封储存,待用;
步骤(2)将180克聚醚砜、10克一缩二乙二醇、10克聚乙烯吡咯烷酮溶、15可纳米二氧化硅解于800克磷酸三甲酯中,80℃下搅拌12小时,抽真空以排除大部分气泡。80℃下保温静置脱泡12小时;
步骤(3)将步骤(1)所得溶液与去离子水4:6混合均匀后,作为反应性凝固浴;
步骤(4)将步骤(2)中的铸膜液通过中空纤维纺丝机制备成中空纤维初生膜后,浸入步骤(3)中的凝固浴中30秒;
步骤(5)将上述中空纤维膜转移至50℃的去离子水中48小时;
步骤(6)将步骤(5)中的膜在室温下晾干,得到改性聚醚砜微孔膜。
对所得的聚醚砜微孔膜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为:上述聚醚砜微孔膜的接触角为60°;纯水通量为4800L/m2h,通量恢复率达到89%,孔隙率达到60%。断裂强力为4.5MPa,断裂伸长率为89%。
进一步,还对所得的聚醚砜微孔膜进行抗凝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
实施例6
步骤(1)将15克丙烯酸、22.5克对苯乙烯磺酸钠、27.5克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解与1000克N,N-二甲基乙酰胺中,室温下通氮气1小时,排除混合液中的溶解氧。在800r/min速度搅拌下快速加入0.9克偶氮二异丁腈,将温度升温至60℃,反应48小时后,停止通氮气,使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以终止反应。将反应所得溶液密封储存,待用;
步骤(2)将150克聚偏氟乙烯、10克二缩二乙二醇、10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溶解于830克N,N-二甲基乙酰胺中,80℃下搅拌12小时,抽真空以排除大部分气泡。80℃下保温静置脱泡12小时;
步骤(3)将步骤(1)所得溶液与去离子水7:3混合均匀后,作为反应性凝固浴;
步骤(4)将步骤(2)中的铸膜液用200微米的刮刀在筛网上迅速刮成初生膜后,迅速浸入步骤(3)中的凝固浴中,静置3分钟后,取出;
步骤(5)将上述膜转移至50℃的去离子水中30小时;
步骤(6)将步骤(5)中的膜在室温下晾干,得到改性聚偏氟乙烯微孔膜;
对所得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为:所述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接触角为58°;纯水通量为4854L/m2h,通量恢复率达到100%,孔隙率达到62%。断裂强力为2.3MPa,断裂伸长率为35%。
进一步,还对所得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进行抗凝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
实施例7
步骤(1)将45克N-乙烯基吡咯烷酮、35克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解与1000克N-甲基吡咯烷酮中,室温下通氮气1小时,排除混合液中的溶解氧。在迅速搅拌下快速加入1克偶氮二异丁腈,将温度升温至60℃,反应48小时后,停止通氮气,使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以终止反应。将反应所得溶液密封储存,待用;
步骤(2)将180克聚乳酸、10克聚乙二醇、10克聚乙烯吡咯烷酮、10克聚氧乙烯溶解于790克N-乙烯基吡咯烷酮,80℃下搅拌12小时,抽真空以排除大部分气泡。80℃下保温静置脱泡12小时;
步骤(3)将步骤(1)所得溶液与去离子水5:5混合均匀后,作为反应性凝固浴;
步骤(4)将步骤(2)中的铸膜液用300微米的刮刀在毛玻璃上迅速刮成初生膜后,迅速浸入步骤(3)中的凝固浴中,静置10分钟后,取出;
步骤(5)将上述膜转移至50℃的去离子水中30小时;
步骤(6)将步骤(5)中的膜在室温下晾干,得到亲水性聚乳酸微孔膜。
对所得的聚乳酸微孔膜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为:该聚乳酸微孔膜的接触角为45°;纯水通量为3200L/m2h,通量恢复率达到96%,孔隙率达到63%。断裂强力为3.5MPa,断裂伸长率为37%。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合物以及一添加剂溶于第二有机溶剂,得到聚合物铸膜液,其中所述添加剂为无机纳米粒子、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2)将铸膜液制备成中空纤维型,形成初生膜;(3)将所述初生膜置于反应性凝固浴中固化,得到聚合物微孔膜,其中所述反应性凝固浴包括预聚体、第一有机溶剂和水,所述预聚体为功能单体、硅烷偶联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制备得到,在相分离过程中,反应性凝固浴中预聚体迁移至初生膜的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并发生自交联,以实现对聚合物功能化改性;(4)将步骤(3)中固化后的所述初生膜转移至40℃~90℃水中浸泡8小时~48小时,得到聚合物微孔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体为亲水性单体、阳离子型单体、阴离子型单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亲水性单体为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阳离子型单体为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离子型单体为丙烯酸、对苯乙烯磺酸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磷酸三乙酯、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磷酸三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聚体与第一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例为(3~30):100,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与水的质量比为10:90~80: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与第一有机溶剂相同,均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磷酸三乙酯、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磷酸三甲酯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为聚偏氟乙烯、聚乳酸、聚砜、聚醚砜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铸膜液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2%~25%。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合物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与所述聚偏氟乙烯铸膜液的质量比为(1~20):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22259.9A CN108993181B (zh) | 2017-06-07 | 2017-06-07 | 一种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22259.9A CN108993181B (zh) | 2017-06-07 | 2017-06-07 | 一种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93181A CN108993181A (zh) | 2018-12-14 |
CN108993181B true CN108993181B (zh) | 2020-12-29 |
Family
ID=64573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22259.9A Active CN108993181B (zh) | 2017-06-07 | 2017-06-07 | 一种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931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0110A (zh) * | 2019-04-18 | 2019-08-16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涉及表面聚合的导电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 |
CN110559690B (zh) * | 2019-07-29 | 2021-10-08 | 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具有高效油水分离的铁基超亲水立构复合聚乳酸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871071B (zh) * | 2020-06-17 | 2022-02-15 | 吉祥三宝高科纺织有限公司 | 口罩过滤层加工用耐高温、耐腐蚀型微孔膜材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19831B2 (ja) * | 1990-11-09 | 1996-07-31 | 株式会社クラレ | 荷電型分離膜の製造方法 |
CN103007786B (zh) * | 2012-12-04 | 2015-05-20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一种同步交联改性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制备方法 |
CN104096488B (zh) * | 2014-08-01 | 2016-02-10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聚合物/氧化石墨烯复合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
CN106492643B (zh) * | 2016-11-01 | 2019-03-19 | 宁波水艺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聚合物分离膜的亲水化改性方法 |
-
2017
- 2017-06-07 CN CN201710422259.9A patent/CN10899318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93181A (zh) | 2018-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10147308A1 (en) | Charged Porous Polymeric Membran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 |
CN105363359B (zh) | 一种交联型荷正电含氯聚合物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993181B (zh) | 一种应用于反应性凝固浴的混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007786B (zh) | 一种同步交联改性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制备方法 | |
US20180154314A1 (en) |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network-pore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membrane based on polyvinyl alcohol gel | |
CN105195031B (zh) | 一种水凝胶改性聚合物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 |
KR101434770B1 (ko) | 다공성 실리콘 성형체의 제조 방법 | |
KR102069080B1 (ko) | 중합체 조성물 및 다공질막 | |
EP1893676A1 (en) | Cross linking treatment of polymer membranes | |
JP2015529555A (ja) | イソポーラス分離活性層を有する膜、及び膜の製造方法 | |
CN104117294A (zh) | 一种亲水性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 |
WO2019023430A1 (en)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ELECTIVE MEMBRANE LAYERS BY INTERFACIAL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
CN112370978A (zh) | 一种聚砜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178989A (zh) | 亲水性共聚物包覆纳米氧化物改性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 |
CN104248915B (zh) | 一种提高亲水性的增强型平板复合微孔膜的制备方法 | |
CN107349808A (zh) | 一种改性聚合物微孔膜及其制造方法 | |
Mu et al. | Hydrophilic modification of polyethersulfone porous membranes via a thermal-induced surface crosslinking approach | |
CN112023731B (zh) | 一种高通量低压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 |
CN109331544B (zh) | 一种持久亲水化改性的聚乙烯滤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354366B (zh) | 一种高通量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038454A (zh) | 一种高强度、高水通量石墨烯改性pvdf超微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01859A (zh) | 一种反应-控制溶液相转化法制备功能高分子微孔膜的方法 | |
JPS6238205A (ja) | 分離用半透膜 | |
CN104558452B (zh) | 一种聚偏氟乙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嵌段共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0548398B (zh) | 一种交联型两性离子基团修饰的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